語言的科學教案大全
科學老師要在教學中培養他們樂學科學、愛學科學的良好思想品德。每一個科學老師都應該在課后寫一篇科學教案,這對他們有許多的幫助。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語言的科學教案大全”,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語言的科學教案大全篇1
有趣的轉動
活動目標:
1、了解、發現轉動并對身體不同部位的轉動產生興趣。
2、在試試、玩玩、做做中積累有關轉動的經驗,體驗操作探索帶來的樂趣和成功感。
3、了解日常生活中轉動的運用,感受現代科技帶給人們的方便。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1、人體圖一張、錄音機、磁帶、記號圓點。
2、“轉轉轉”展覽會:筷子、線圈、傘、風車、牙簽、鐘表、卷筆刀、蓋子、轉動玩具、筐子等等。
3、紙片、剪刀、竹簽等。
活動過程:
一、探索身體部位的轉動。
1、老師做轉手腕動作,幼兒初步了解轉動現象。
2、試一試、找一找,發現身體不同部位的轉動。
3、聽音樂做各種不同的轉動動作,激發幼兒興趣。
二、第一次探索、操作,鼓勵幼兒想辦法轉動物體。
1、用“轉轉轉”展覽會吸引幼兒注意,引導幼兒操作、探索:用什么方法能夠把物體轉動起來?
2、幼兒分組探索、操作,教師適時介入,觀察引導。
3、交流操作探索的結果。
三、第二次操作、探索,引導幼兒發現轉動時的有趣現象。
1、在玩的過程中,共同探討和發現轉動時的有趣現象。
2、互相交流:你發現了什么有趣的現象?
四、了解日常生活中轉動的運用: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東西運用了轉動?它們的轉動能帶給我們什么好處?
五、動手制作陀螺,結束活動。
語言的科學教案大全篇2
小小圖形變變變
活動目標:
1、初步掌握圓形,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的基本特征,并且能夠正確區分圓形,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
2、能夠對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形狀進行分類,學會用各種圖形組合物體。
3、感受用圖形進行創作的樂趣,樂于探索,發現,體驗數學游戲的樂趣。
活動重點:
正確區分圓形,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掌握圓形,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的特征,了解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形狀。
活動難點:
學會用各種圖形創造性地組合成相應的物體。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會使用膠棒,對各種圖形有一定的了解,了解生活中各種物體的形狀。
物質準備:PPT課件,四個毛絨玩具(身上貼有形狀標記),各類形狀的圖形卡片,膠水,等幼兒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觀察餅干的形狀,了解形狀的主要特征。
1、師 :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吃餅干嗎,你們都喜歡吃什么形狀的餅干呢?(引導幼兒說出圓形,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
2、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好吃的餅干,想請你們說說為什么它是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的餅干呢?你們是怎么認出它是圓形的呢(相繼問出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展示PPT】
【鼓勵幼兒說出圓形是圓圓的,沒有尖尖的角,正方形有四個一樣的角,一樣長的邊,長方形也有四條邊,他們對邊相等,四個一樣大的角,三角形有三個角三條邊】==老師在這一環節要慢慢引導,將正方形和長方形的不同之處要說清楚。以免幼兒混淆
小結:
我們小朋友都很喜歡吃餅干,有的喜歡吃圓形的,有的喜歡吃正方形的,有的喜歡吃長方形的,還有的喜歡吃三角形的。圓形是圓圓的,沒有尖尖的角,正方形有四個一樣的角,一樣長的邊,長方形有四條邊,他們對邊相等,四個一樣大的角,三角形有三個角三條邊
二、給小動物送餅干,能夠正確區分圓形,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
[展示PPT]
1、出示四只毛絨玩具:他們呀也想吃餅干,你們知道他們喜歡吃什么形狀的餅干嗎?(引導幼兒觀察形狀標記,推測每個小動物喜歡吃的餅干形狀)
2、請幼兒給小動物送餅干,鼓勵幼兒邊送邊講述某某小動物,送給你某某形狀的餅干(個別幼兒操作。3-5人 集體操作)
小結:
我們發現小熊喜歡吃圓形餅干,小猴喜歡吃正方形的餅干,小老虎喜歡吃長方形的餅干,小兔喜歡吃三角形的餅干。
三、對生活中常見物品進行分類,并進行創造性的組合物體。
(一)對物品進行正確分類。
1、不僅僅餅干有不同的形狀,我們身邊的很多東西也有不同的形狀。小朋友你們知道嗎?(引導幼兒說出身邊各種物品的形狀,例如:手表是圓的,冰箱是長方形,魔方是正方體,三明治是三角形。)
2、剛剛小朋友說了很多的物品的形狀,現在老師給你們一些不樣的東西,看一看他們是什么形狀的,咱們來給他們分分類!(展示PPT 1:圓形 2:三角形 3:正方形 4長方形)
(二)用圖形寶寶進行創造性地組合,感受用圖形進行創作的樂趣。
1、師:剛剛我們看了很多形狀的物品,小朋友們也對他們進行了正確分類,小李老師前幾天向魔術師學來了一個本領,可以讓這些圖形寶寶變出許多好玩的東西來,看看小李老師都向他們施了哪些魔法?(展示PPT)
2、師:請你們說一說都變出了哪些好玩的東西?他們都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對前面知識進行鞏固,并且感受用圖形進行創作的神奇)
3、剛剛我們看到了用圓形,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組成的小雞,花,還有房子。現在我們再看一看用圖形組成的其他神奇的東西,小朋友們仔細的看,等一會呀小朋友也來做一做神奇魔法師。(引發幼兒進行創作的樂趣)小結:我們知道生活中有很多不同形狀的物品,知道用圖形可以創作很多好玩的東西。小小圖形真奇妙!
四、幼兒操作,老師巡回指導。
發給每個幼兒一份操作材料,讓他們也做小小魔法師,自己用圖形變出新的東西。待會表現好的幼兒老師也像這樣把你們的作品展示出來。
語言的科學教案大全篇3
有趣的調色游戲
活動目標
1.能說出常見物體的顏色。
2.對顏色變化感興趣、喜歡實驗活動。
3.發展表現美的能力。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1.重點:激發幼兒對周圍生活中色彩的關注。
說明:能夠意識到色彩美是幼兒感受美的一個重要方面。色彩是直觀的,但是,如果幼兒不能有意已去感受,就會視而不見。因此,激發幼兒對周圍生活中色彩的關注,比認識幾種具體的顏色更為重要。幼兒時周圍的色彩產生了興趣,就能主動去認識各種顏色,即時認識活動就成了幼兒自身的需要。
2.難點:引起幼兒對科學現象的興趣。
說明:啟蒙教育不是為了追求某種即時效果,而是為了給幼兒今后的發展營造一個良好的開端。所以活動應該定位于讓幼兒對科學現象的興趣,而不是對實驗結果的興趣。但是對于中班幼兒要通過活動,取得以小見大的效果是有一定難度的。
活動準備
顏料和調色用具。活動室的布置要色彩豐富、協調。
活動過程
1.通過認識顏色的活動激發幼兒對周圍生活中色彩的關注。
(1)分散觀察。結合日常生活引導幼兒觀察大自然、人的眼飾、周圍物品中豐富多彩的顏色,并初步了解一些顏色的名稱。
(2)集體活動。首先讓幼兒回憶觀察的顏色,教師出示相應的色塊,并讓幼兒進行顏色的指認和命名活動。然后讓幼兒談談最喜歡的顏色、什么東西和自己喜歡的顏色是相同的……。
2.通過使用顏色的活動,讓幼兒進一步熟悉顏色,體驗色彩的美,引起對顏色的興趣。
(1)涂色活動。為幼兒提供各種需要涂色的畫,如樹、水果、花……,讓幼兒涂上相應的顏色,要求與實物本來的顏色相似。
(2)配色活動。讓幼兒在空白的玩具、服裝、樹葉圖上涂色,鼓勵幼兒自己配色。活動后組織幼兒欣賞同伴的作品,談談最喜歡哪幅畫的顏色。
3.通過實驗活動引起幼兒對科學現象的興趣
(1)調色活動。先讓幼兒自由探索,用顏料進行調色實驗,體驗發現的樂趣。然后組織幼兒討論、交流調色的經驗,談談顏色的變化。教師還可進一步操作實驗讓幼兒發現調色的結果是豐富多變的,激發幼兒進一步探索的興趣。
(2)制作活動,讓幼兒通過制作和玩耍七彩風輪,引起懸念,產生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