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三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科學,指的就是分科而學,后指將各種知識通過細化分類(如數學、物理、化學等)研究,形成逐漸完整的知識體系。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新教科版三年級上冊科學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新教科版三年級上冊科學教案1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水和油相比,在顏色、氣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狀、重量等方面有差異,但它們都會流動、沒有固定形狀。
過程與方法:
運用不同感官仔細觀察比較水和油;用圖表方式記錄比較的結果,并進行分析和交流。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愿意與他人合作,樂于交流尊重事實、重視證據。
【教學重點】觀察、描述水和食用油在顏色、氣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狀、重量等方面具有差異,但它們都會流動,沒有固定形狀。
【教學難點】運用不同感觀比較水和食用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用圖表的方式記錄比較的結果,并進行分析和交流。
【教學準備】
給每個小組準備:2個塑料杯、1片玻璃、1張蠟光紙、1支筷子、2個試管、2根長木條(可以是長一些的牙簽)1個玻璃杯、1個塑料瓶(礦泉水瓶)、1個水槽。
給每個學生準備:
記錄紙兩張。
【教學過程】
一、觀察水和食用油
1、導入:水是一種液體,你們知道的生活中還有哪些液體?
這些液體是否都一樣呢?今天我們以水和食用油為例,進行研究。
2、學生觀察:提供給每組一杯水和一杯食用油,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兩者的相同和不同之處,并把觀察到的結果填寫在維恩圖中。(提示:在科學觀察中,一般不用嘗的方法)
3、交流水和食用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師板書展示。
二、滴液比較
1、師:水和食用油除了我們剛才所觀察到的不同之外,還有不同之處嗎?比如,我們分別把水滴和油滴滴到蠟紙、玻璃片和報紙上,它們的狀態一樣嗎?
2、生猜測,并討論:在實驗中需要注意什么?(師適當提示:每一次將液滴滴在不同的物體上時,為了實驗的可靠,需同時多滴幾滴;每一滴的量要控制,不要太多,簡單演示;要注意觀察水滴和油滴在不同物體上后形成的形狀是否一樣)
3、生實踐,將觀察到的液滴狀態畫下來,并注明液滴是在什么物體上。
4、展示學生的記錄,并交流討論。
三、比較水和油的輕重
1、師:水和食用油相比,那種物質更重?我們有什么辦法比較?
2、生交流方法,并討論、判斷方法的可行性。
3、提供材料,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一種方法進行實踐,判斷水重還是食用油重。(這一實驗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為演示實驗)
4、交流實驗結果,并嘗試根據實驗現象進行解釋。
5、請學生將觀察所得的結果補充到維恩圖中,師補充到板書中。
四、借助多種容器,進一步觀察水和食用油的相同點
1、師演示,將水和食用油分別倒入一些形狀不同的容器中,請學生觀察它們有哪些相同的特點。
2、生交流、小結。將兩者的相同點補充到維恩圖中
五、總結提升
1、全班交流:水和食用油有哪些不同之處,又有哪些相同之處?
重點討論它們的相同之處其他液體也具有嗎?這些相同點,固體具有嗎?
2、小結:通過本課的學習,對于水是怎樣的一種液體,你們又有哪些新的認識?
新教科版三年級上冊科學教案2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液體都會流動,流動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
進行預測并用對比實驗進行驗證;理解公平實驗,為保證公平,需要保持除變量之外的其他條件相同。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識到公開的、民主的討論有助于辨識實驗的準確性;小組內分工合作對開展實驗是十分重要的。
【教學重點】簡單設計對比實驗,描述并簡單解釋液體流動的快慢受到黏度影響。
【教學難點】設計對比實驗,理解公平實驗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教學準備】
給每組的材料:1小杯水、1小杯油、1小杯洗潔精、1塊玻璃、3個滴管(或吸管或塑料勺)、一張實驗記錄表。
給每個學生的材料:一張維恩圖。
【教學過程】
一、設計流動比賽
1、回顧上節課學習的主要科學概念:水和食用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并展示上節課的維恩圖)
水會流動,油會流動,它們流動的快慢一樣嗎?
2、其他液體也會流動。比如洗潔精,這也是一種液體。(師出示三種液體)這三種液體流動速度一樣嗎?如果不一樣,你們推測,誰會流得更快一些?
3、有什么辦法證明?
師引導:如果要證明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進行一場公平的液體流動的比賽。
4、設計“流動比賽”的方案,小組內成員交流:怎樣做才能保證流動比賽是公平的?哪個方法,為什么?討論后確定一個比賽方法。
5、全班交流比賽方法,圍繞“保證比賽的公平、可行”進行討論,鼓勵生生質疑,完善比賽規則。
二、實驗、思考
1、請小組成員根據自己選擇確定的方案進行流動比賽,并記錄。(師要提示學生重復做幾次實驗)
2、全班交流,匯報,包括:一共進行了幾次實驗,實驗的結果如何,每次實驗的結果都相同嗎,大概是什么原因導致實驗結果不一致等。
3、思考:液體的流動快慢跟什么有關?
三、液體、固體比較
1、師讓學生關注以板書的水和食用油的維恩圖記錄,明確水和油具有的共同特點,并思考洗潔精是否同樣具有這些特點。
2、小結:三種液體的相同點,固體具有嗎?固體和它們相比,有哪些不同?師生討論交流,完成固體和液體比較的維恩圖記錄。
3、討論交流,對于“水是怎樣一種液體”,我們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新教科版三年級上冊科學教案3
【學習目標】
科學概念
蝸牛有一些與生命活動相關的生活習性:運動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
流程與方法
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遇到的不同問題。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細致觀察對獲得信息的重要性。
【學習重點】
經歷觀察蝸牛吃食、休眠、排泄的流程,體會觀察對獲取信息的重要性。
【學習難點】
學生表現自我的欲望與傾聽他人意見的沖突。
【學習準備】
分組:2-3只餓了的蝸牛,菜葉、蘋果片、餅干、等食物,記錄表。
【學習流程】
一、交流飼養蝸牛的經驗和發現
1、復習上節課學習的內容。
2、交流飼養蝸牛流程中的發現。
3、教師板書學生匯報的內容。
4、關注:匯報情況的真實性,要求匯報的是自己觀察到的而不是聽別人說的或叢書上看到的。
5、設計意圖:獲取更多的有關蝸牛的信息,初步體會觀察對獲取信息的重要性。
二、觀察蝸牛吃食
1、整理有關蝸牛排泄的信息,引出蝸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2、學生設計蝸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的實驗。
3、學生用實驗驗證蝸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4、教師注意就學生提出的新問題提供信息。
5、關注:學生設計實驗的多樣性和可行性;學生觀察流程中新問題的提出。
6、設計意圖: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遇到的問題。
三、觀察蝸牛排泄和呼吸
1、指導觀察蝸牛排泄和呼吸的方法。
2、學生觀察蝸牛排泄和呼吸。
3、關注:學生觀察的方法的正確性和學生獲取更多地(如排便)信息。
4、設計意圖:體會細節觀察對獲取信息的重要性。
四、繼續觀察蝸牛
1、學生課后繼續飼養蝸牛、并觀察和記錄獲取的信息。
2、教師注意在學生飼養流程中就學生提出的新問題提供信息。
3、關注:飼養中是否仔細認真的觀察,注意引起飼養和觀察的興趣。
4、設計意圖:在飼養中獲取更多的有關動物的信息。
新教科版三年級上冊科學教案4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用尺、量筒、天平、溫度計、秒表等對物體進行測量,采集數據并作記錄。
知識與技能:認識到測量對科學研究的重要作用。認識常見的測量工具及計量單位,學會使用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意識到只憑感覺是不可靠的,科學需要精確的數據。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兩個外觀一樣、內放一些小物體,使質量略有不同的紙盒;方格紙若干張、量杯、量筒、天平、綠豆、溫度計、秒表、冷水、熱水等。
學生準備:直尺、葉子、水杯。
教學過程:
一、探究“只憑我們的感覺是否可靠”
1、提出問“只憑我們的感覺可靠嗎?”學生談自己的看法。
2、觀察教材第68頁上的一幅可造成視覺錯誤的圖片,說說圖中兩條直線直嗎?它們一樣長嗎?
揭示:使用測量工具認識物體比只憑感官準確可靠。
3、出示準備好的紙盒,請學生掂一掂,能否判斷輕重。
學習用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
二、測量樹葉的長和寬
1、出示兩片形狀不同,大小接近的葉子,提出問題:怎么知道誰大誰小?
2、指導學生測量葉子的長和寬
3、指導學生測量葉子的面積
三、測量容積(體積)
1、認識量杯和量筒
2、指導學生使用量杯
3、測量自己的杯子能裝多少水?
四、測量溫度
1、認識各種溫度計
2、測量冷水、熱水、溫水的溫度。
五、測量時間
1、秒表練習
2、測一測跑50米需要多少時間
六、認識各種各樣的測量儀器
1、認識教材中出現的測量儀器,請學生談談它們的用途。
2、說說自己還知道哪些測量儀器。
七、布置學生查找資料,了解更多的測量儀器。
新教科版三年級上冊科學教案5
一、教學目標
1、能夠利用現有材料,設計并制作簡易降落傘。能夠設計實驗探究影響降落傘下降速度的因素。
2、知道降落傘緩慢下降的原因(即增大空氣阻力),初步了解影響降落傘下降速度的因素。
3、認識到科技發展對人類社會的促進作用。具有合作與參與的意識,主動進行分享和交流的品質。產生對科學問題進行反復嘗試與探究的精神。
二、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棉線、衣夾、手帕、牛皮紙、塑料袋、剪刀
演示材料:降落傘下降的視頻資料,秒表
三、教學過程
(一)認識降落傘下降過程中受到的各種力的作用。
1.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段錄象,我們一起來看看。
2.播放降落傘的視頻錄象
3.大家認識錄象中的東西嗎?那你知道降落傘在下降過程中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呢?
4.你們能用箭頭表示出來嗎?(指名一學生上黑板標注,其余學生自行在書上標注)
引導學生主要標出降落傘受到的重力和空氣的阻力。
(二)制作降落傘并測試降落傘下降速度
1.大家想親手來做個降落傘嗎?請看老師給你們準備的材料:棉線、衣夾、手帕、牛皮紙、塑料袋、剪刀、秒表。
2.每小組選擇相應的材料設計并制作一個降落傘,并注意:
A:在使用剪刀時注意安全
B:線段從四個角下垂到結的長度應相等。
3.現在我們來測試一下我們自己設計制作的降落傘
測試方法:
A:一位同學在教學樓二樓往下放降落傘,下面的同學用秒表記錄從降落傘打開到下落至地面的時間。
B:要保證降落傘下降的距離一致。
C:記錄員及時記錄時間數據
(三)研究影響降落傘下降速度的因素
1.每小組交流本組所制做的降落傘的降落所用時間
2.每小組降落傘下降所用的時間為什么一樣呢?降落傘下降的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系呢?
3.學生各自提出假設
4.下面我們以小組為單位,每小組確立一個假設,填好小組活動研究方案:
問題:降落傘的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
假設:
保持不變的是:
需要改變的是:
5.交流匯報,師生共同指正小組研究方案中有誤或不全的地方。
6.小組開展研究,并填好數據。
結論:
(四)匯報交流:
通過研究,你們有什么收獲嗎?
(五)布置作業。“潛水比賽”是一個拓展活動,研究物體在水中的下降情況。如果時間不夠,可以布置學生課后自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