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高中教案 > 地理教案 >

高二地理期末教案

時間: 沐欽 地理教案

地理指地理地球表面現象或事物的空間分布、時間演化和相互作用規律。地理科學是研究地理元素或地理復合體的空間分布、時間演化和區域特征的學科。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高二地理期末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二地理期末教案

高二地理期末教案精選篇1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理解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的含義和表現。

2.通過日常經歷體驗地理環境各要素間的相關性,說明地理環境整體性的形成。

二、能力目標

1.通過讀圖、析圖理解地球環境整體性的含義和表現;

三、情感目標

樹立事物之間是普遍聯系的,是統一的整體等觀念。認識陸地環境的復雜多樣和規律性,樹立科學的環境觀。

教學重難點

正確理解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能夠用整體性原理解釋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學過地理學嗎?

【學生回答】

學過,初高中都學過!

【教師講解】

你們還沒學過地理學!你們只學了第一章行星地球屬于地球概論學,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氣屬于氣象氣候學,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屬于水文學,第四章地地表形態的塑造屬于地質地貌學。今天要學的第五章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才真正進入了地理學的殿堂。

地理學(geography)是關于地球及其特征、居民和現象的學問。它是研究地球表層各圈層相互作用關系,及其空間差異與變化過程的學科體系,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學和人文地理學兩大部分。

【教師總結】自然地理環境由大氣、水、巖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組成。這些要素并非簡單地匯集在一起,或偶然地在空間上結合起來,而是通過水循環、生物循環和巖石圈物質循環等過程,進行著物質遷移和能量交換,形成了一個相互制約和相互聯系的整體。

【板書】第一節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一、地理要素間進行著物質與能量的交換

【指導讀書】請大家閱讀教材P92閱讀材料“生物循環”,思考生物循環的概念、一般過程及在自然地理環境中的作用?

【學生討論回答】略。

【教師簡單講解】(一般了解即可)

生物通過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和水及無機鹽合成為貯藏能量的有機物(主要是糖類),并且釋放出氧,同時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又成為動物的食物。植物和動物的有機殘體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無機物的形式歸還到周圍環境中。這種有機質的合成與分解過程,稱為生物循環。

生物循環促使自然界物質和化學元素不斷地遷移運動,能量不斷地流動、轉化,從而把自然地理環境中的有機界和無機界聯系起來。

【板書】1、生物循環

【過渡】我們既然知道了生物在自然地理環境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生物在自然地理環境形成與演化中的到底發揮著哪些作用呢?請大家閱讀教材P92~93案例1對其作出回答?

【學生回答】

1.現今地球大氣組成,是生物生命活動參與的結果。

2.生物生命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制約陸地水的化學成分。

3.加快了巖石的風化,促成了土壤的形成。

4.生物多次對自然地理環境中的物質進行加工。使地球面貌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從而形成了適宜人類生存的自然地理環境。

【板書】2生物在自然地理環境形成與演化中的作用

活動

讀圖5.2,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有哪幾種地理要素?

(2)水在各要素間是如何轉換的?

(3)太陽能在各要素間是如何傳遞的?

【學生討論回答】略。

【教師講解】(具體答案詳見教參)

我們現在總結一下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可以用下面這幅示意圖說明:

【板書】3陸地環境各要素及其之間的關系

【教師分析、講解】從圖中可以看出,五大要素之間都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例如,氣候與水文之間,我們常說,“天上下雨地下流”,降水多的地方,地表水資源豐富;反之,地表水資源則貧乏。而地面濕潤、空氣中水汽含量大,又會增加降水量。又如,水文與地貌之間,地表水流發育,流水的侵蝕作用強烈,往往形成溝谷、沖積扇、沖積平原等地貌;地表水量短缺的干旱地區,往往風沙較大,一般形成沙丘、戈壁、風蝕洼地等。而不同的地貌對水文的影響程度也是不一樣的,如平原上的河流流速較慢,河道較寬,有利于航運,但泥沙較多;處在高原、峽谷地帶的河流,河流的流速較快,河水較清(尤其上游段),由于落差較大,所以河流的水能資源十分豐富。再如,土壤與生物(植被)之間,一般肥沃的土壤植被豐富,貧瘠的土壤中植被稀少;而豐富的植被類型又可以給土壤中增加大量的有機質,可以增強土壤的肥力。

例如:以本市陸地環境為例,說明陸地環境的整體性首先表現于陸地環境各要素之間保持協調一致,與環境的總體特征相統一。

【轉折】我們都知道10根筷子分開折能夠折斷,而放在一塊卻折不斷的故事。這其中的道理說的就是集體的力量大于部分之和。這是一個道理具有普遍性。同樣適合我們今天所講的陸地環境的功能性。也就是說自然地理環境作為一個系統,除了具有每個地理要素的獨特功能外,還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所產生的一些新功能,到底具有哪些新功能呢?這就是我們要講述的下一個問題。

【板書】二、地理要素間相互作用產生新功能

【啟發提問】請同學們閱讀教材思考,地理要素間相互作用可以產生哪些新功能?并對其作一闡述。

【學生回答】1生產功能(生產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環境具有合成有機物的能力)

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過物質和能量交換,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質保持穩定的能力。)(闡述略)

【板書】

1.生產功能:合成有機物的能力

2.平衡功能: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質保持穩定的能力

【教師講解】生產功能主要依賴于光合作用。在光合作用過程中,植物提供葉綠素,大氣提供熱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巖石圈提供水分及無機鹽。光合作用通過物質和能量的交換,將生物、大氣、水、土壤、巖石等地理要素統一在一起,在一定的條件下,生產出有機物。由此可見,生產功能是自然環境的整體功能而非單個地理要素的功能。

大氣本身不具有減緩二氧化碳增加的功能,但是,在自然地理環境中,通過各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卻能消除部分新增的二氧化碳的能力,既為自然地理環境的平衡功能。

請大家閱讀教材P94活動,利用平衡功能的原理,解釋一定范圍內各物種的數量基本恒定這一現象。

【學生討論回答】略。(可參考教參)

【轉折】自然地理環境各要素每時每刻都在演化,如我們熟知的氣候變化、地貌變化等。各個要素的發展演化是統一的,一個要素的演化伴隨著其他各個要素的演化。或者說,每個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環境演化的一個方面。自然地理環境具有統一的變化過程,保證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間的協調,是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的重要表現形式。

【板書】三、自然地理環境具有統一的演化過程

【介紹】關于這一問題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說明:

其一:地理環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發展的,而是作為整體的一部分發展變化著。在景觀上,它們總是力求保持協調一致,與環境的總體特征相統一。

例如,我國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由于距海較近,降水豐富,形成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由于氣候濕潤,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這里的地表水相當豐富,河流水量大且流程長,大多為流入海洋的外流河;由于氣候濕潤、降水豐富,流水的侵蝕、搬運作用強烈,所以在中游地段形成峽谷地形(如三峽)、下游地帶形成沖積平原和三角洲;這一地區生物資源豐富,土壤發育較好,為典型的紅、黃壤地區。

【轉折】不僅如此(其二),地理環境的整體性還表現在某一要素的變化,會導致其他要素甚至整個環境狀態的改變。

例如:黃土高原的環境變遷

局部小氣候

水土流失

連年戰爭,大興土木 森林被破壞

由此可見,地理環境的整體性,使其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

【板書】四、地理要素的變化會“牽一發而動全身”

關于這樣的例子很多,再如,陸地表面的森林植被,特別是熱帶雨林具有平衡大氣成分的作用,它一旦遭到破壞,將會引起全球氣候的變化,并導致整個生態環境的功能失調。相反,植樹種草,可以調節局部小氣候,改善水文狀況,保持水土,促使生態環境向良性方向發展。

【思考】請學生閱讀課本P96案例3,思考東北森林變化導致了環境的整體變化。

【課后作業】完成教材P97活動

【課堂小結】略。

板書

第一節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一、地理要素間進行著物質與能量的交換

1、生物循環

2生物在自然地理環境形成與演化中的作用

3陸地環境各要素及其之間的關系

二、地理要素間相互作用產生新功能

1、生產功能:合成有機物的能力

2、平衡功能: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質保持穩定的能力

三、自然地理環境具有統一的演化過程

四、地理要素的變化會“牽一發而動全身”

高二地理期末教案精選篇2

【知識與技能】

1.理解環境承載力、環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明確三者的關系和區別。

2.理解環境人口容量的影響因素;理解環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確定性和相對確定性。

3.了解我國環境人口容量的估算和前景,結合我國實例,了解控制人口數量的重要意義。

4.理解消除貧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國須采取相應措施。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比較找出環境承載力、環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之間的內在聯系,明確三者之間的區別和聯系。

2.從環境人口容量的影響因素入手,引入一些代表性國家和地區,討論環境人口容量概念的含義,并由此推斷出環境人口容量的不確定性和相對確定性。

3.通過讀圖分析對比,了解世界和我國的環境人口容量如何估計,并學會讀圖。

4.緊緊圍繞人口合理容量這一核心內容,從目前存在的嚴重的人口、資源、環境問題入手,認識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緊迫性和解決措施。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辯證思考問題的能力,學會處理復雜社會問題的基本思維方法。

2.樹立人口可持續發展觀念,進一步加深對我國計劃生育和環境保護兩項基本國策的認識。

■教學重點

1.環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響因素。

2.環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確定性和相對確定性的理解。

3.由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緊迫性和解決措施,結合我國人口、資源、環境現狀認識我國人口政策的合理性。

■教學難點

1.環境人口容量的制約因素。

2.如何正確理解環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確定性和相對確定性。

■教具準備

利用網絡技術手段,收集整理與環境承載力、環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相關的圖文聲像資料,加工成教學插件,用作有關內容分析時的補充論證材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教師:公元初年時,全世界的人口也就是2億到3億,一直到1650年之前,世界人口的增長都十分緩慢。然而自1650年后……

(圖片展示:世界1650年以來人口增長柱狀圖)

學生:觀察、判讀圖片。

教師:大家看到了什么現象出現?

學生:世界人口的加速增長。

教師:是的。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已達到60億。目前世界人口約為70億。依目前的情形發展,根據美國人口咨詢局預測,2025年,世界人口會達到80億,2046年,世界人口會突破i00億。

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是地球孕育的,同時地球又是人類的家園。在人類生活的地球村,空間是有限的,礦產是有限的,土地是有限的,淡水是有限的,有限的資源只能供養有限的人口。地球究竟能容納多少人口?一個國家或地區又能容納多少人口?研究這些問題對于協調人地關系十分重要。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節課的知識。

(板書)第三節人口的合理容量

【新知識傳授】

一、地球最多能養活多少人

教師:人類社會是在特定的環境中發展的,特定環境以其空間和資源所能容納的人口數量自然也就有一定的限度。這個限度,在學術界進行相關研究時,就以“環境承載力”來表示。

(大屏幕提供“環境承載力”的閱讀材料)

教師:知道什么是環境承載力吧,說說看。

學生:“環境承載力”是在某一時期、某種狀態或條件下,某地區的環境所能承受的人類活動作用的閾值。也就是在一定時期內,在維持相對穩定的前提下,環境資源所能容納的人口規模和經濟規模的大小。

教師:對,很好。它涉及了多種指標,其中的哪一項指標,是人們考慮得最多,引用得最多的?

學生:所能容納的人口數量指標。

(推進)

教師:這項指標又被人們稱為什么?

學生:環境人口容量。

教師:教材給它下的定義是怎么說的?

學生: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環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預見的時期內,利用本地區資源及其他資源、智力和技術等條件,在保證符合社會文化準則的物質生活水平條件下,該國家或地區所能持續供養的人口數量。

教師:從這個定義的表述中,大家仔細品味一下,看看能不能找出影響環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學生:自主閱讀教材內容,或互相議論,仔細辨別后了解到影響環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特定的歷史時期、資源、科技發展水平和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費水平。

(對比分析)

教師:下面咱們就逐個來看看這些因素的具體影響。

教師:在這些影響因素中哪個相對更突出?

學生:資源。

教師:確實如此。事實上,人類社會的發展,正是建立在不斷開發利用資源的基礎上的。一個地區,資源種類多,數量大,其所能供養的人口相應也多,反之則少。譬如:同在歐洲的德國和梵蒂岡,前者現有人口8000多萬,后者人口只有1000左右。香港經濟繁榮,以1000多平方千米土地維持680多萬人,社會穩定,人民生活也十分富足。但若要它供養如河南9000多萬人,則情況可想而知。

(延展)

教師:那是不是資源相對少的國家(地區),其供養能力肯定就少呢?大家別忙回答,先看看下面的材料再作回答。

(材料展示)

(師生互動)同讀材料,教師啟發引導,展開討論

材料一:以色列農業的魅力 以色列農業概況

國土面積 1.49萬平方千米,2/3土地為沙漠和山地

年均降水量 約200毫米

人均水資源 270噸,不足世界人均的3%

耕地 41萬公頃,人均1畝地

1997年農業產值 37億美元

1997年農產品出口 8億美元

1997年農業勞動力 6.7萬人,1個農民可供養90人

以色列實際上只有北部加利利湖周圍平原和約旦河谷適宜發展農業。然而,正是在這塊貧瘠缺水的土地上,以色列僅僅一代人就建成了現代農業,創造了令世界驚訝的奇跡。

教師:從這一材料中我們可以發現,小國以色列土地和水資源條件如何?

學生:土地面積小,貧瘠缺水。

教師:但是,它的人口供養能力怎樣?

學生:很好,很高。

材料二:

滴灌是法寶

滴灌比漫灌節水1/3~l/2。

滴灌可使單位面積土地增產1/3到5倍。

滴灌使水、肥利用率高達90%。

滴灌有效防止土壤鹽堿化和土壤板結。

以色列水資源總共才16億立方米,其用水總量為20億立方米,不足部分靠污水處理和海水淡化補足。

1962年,一位農民偶然發現水管漏水處的莊稼長得格外好。水在同一點上滲入土壤是減少蒸發、高效灌溉及控制水、肥、農藥最有效的辦法。

發明滴灌以后,以色列農業用水總量30年來一直穩定在13億立方米,而農業產出卻翻了5番。

科技為本

政府每年農業科研經費上億美元,占農業產值的3%。

3500多個高科技公司。

7個研究所,250多位博士研究員,正在從事750多個科研項目。

以色列把科技興農作為國策。農業發展主要受益于科技,農業投入也主要用于農業科研,政府通過宏觀調控和具體指導,鼓勵農民采用新技術。

科技使農業工業化,以色列農業增產的95%靠科技。以色列的農業奇跡表明,科技就是生產力,農業的未來在于科技。

教師:這下大家找到原因了吧?

學生:是的。

教師:什么原因?

學生:有發達的、以滴灌技術為代表的現代農業科學技術。

教師:大家回答的很正確。

(推進)

教師:可見,科技發展水平高,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彌補相應地區自然資源不足的缺陷的。大家想想,現在世界上哪些國家(地區)就是憑借科技優勢,以及與之相對應的雄厚財力物力,靠大量進口資源來維持其國民生活的,能否列舉一些?

學生:美國、日本、德國等大多數的發達國家都是。

(承轉)

教師:那么,除了資源和科技之外,還有什么因素也能顯著影響一個地區的人口供養能力呢?

學生:人口的生活和消費水平。

教師:正是。

教師:大家設想一下,中國現在的13億人,如果生活在中國歷的輝煌時期之一的大唐貞觀年間,會怎么樣?

學生:絕大多數會死掉。

教師:為什么?不都生活在同一個中國嗎?

學生:雖然在同樣的中國,但以那個時代的人們的生產能力和生產力水平所能生產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畢竟少,與現在相比是十分有限的。這只能養活當時中國的幾千萬人口,根本養活不了現在如此多的人口。再說,我們現在的生活消費水平也遠比那時候高,這樣,那時有限的那些財富,對于現在如此多的人,根本就是杯水車薪。

教師:原來如此。

高潮(重難點突破)

教師:從剛才我們分析的現實中國與盛唐時期的中國供養人口數量的巨大差異中,大家是否發現了這樣一個事實:即便就某個確定的地區而言,所有能夠影響環境人口容量的因素,都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變化。這樣的話,考慮這些因素而估計出的當地的環境人口容量的數值是不是固定不變的?

學生:不是固定不變的。

教師:如果地區確定,時間明確,那么環境人口容量的各影響因素的數量是不是相對確定的?

學生:是的。

教師:那么,由此推算出的環境人口容量是不是也就相對確定了?

學生:是的。

(歸納承轉)

教師:由上,我們可以歸納出環境人口容量的兩大基本特點:不確定性和相對確定性。下面,我們看教材圖1.10和圖1.1l,具體了解一下,環境人口容量的估計應當怎么進行?對全球和我國,相應的評估結論會怎樣?

學生:(讀圖,討論)

1.P12圖思考”1、2。

2.P13怎么看待世界環境人口容量的三個不同結果?

[教師精講]

各種資源的綜合決定著環境承載力,在所有不同種類的資源中,相對最少的資源直接決定環境承載力的大小;這個最小值就是環境人口容量。

(師生互動)

教師:三種環境人口容量評估的結論為什么會不同?

學生:它們評估時的假定條件不同。

教師:想一想,三種不同觀點的人,他們各自的依據分別是什么?

學生:樂觀論者:人類是大自然中級的生物,有聰明才智,人類科技進步的潛力是無窮的;悲觀論者:所有的資源潛力再大,終究是有限的,有限的資源供養有限的人口,有些資源已經瀕臨枯竭,因此現在地球上人口已經太多;持中間觀點的人:雖然有些資源已經瀕臨枯竭,但人類科技的發展潛力還是存在的,因此100億左右是世界的環境人口容量。

教師:分析得很好。下面咱們再看一下P14的“活動”。請大家考慮:

1.材料中提到的中國的環境人口容量是多少,它主要以什么作為評估依據,為什么?

學生:中國的環境人口容量是16億。它是以中國的土地資源作主要依據。

2.評估出的人口為16億,現在是13.7億。那是不是意味著形勢還并不嚴峻,還挺充裕?

學生:不是,現在形勢已經十分嚴峻。

教師:何以見得?

學生:(回憶前述內容后)我們的人口基數龐大,每年的新增人口仍然很多;資源相對短缺嚴重,數十種主要的基礎礦產和能源資源中已經有很多短缺,如石油;環境污染已相當嚴重,并且還有繼續擴大和蔓延的趨勢。

教師:那我們應該怎么辦?

學生:繼續貫徹落實計劃生育和環境保護兩項基本國策。

(總結過渡)

教師:前面我們深入探討了環境人口容量的有關細節。環境人口容量是指一定時期、一定地區能持續供養的人口數量。但大家想一下,一日三餐,剛夠溫飽,好像就可以持續供養吧?

學生:是啊!

教師:可那是咱們向往的嗎?

學生:肯定不是。

教師:那你們想過什么樣的日子?

學生:幸福日子。

教師:怎樣的日子可以稱得上幸福呢?

學生:生活方式合理,生活水平健康,不危害子孫后代。

教師:過這樣的日子恐怕得消耗比僅僅一日三餐有保障就行的日子更多的資源和財富。那么,一切條件等同的情況下,能夠供養的人口肯定就會明顯減少了吧?

學生:是的。

教師:這樣的人口數值,人們把它稱為什么?

學生:人口合理容量。

二、地球上適合養活多少人(板書)

教師:對。大家在P13上找到它的定義后,考慮這個數值是否是確定的?要評估它的話,要考慮哪些因素,這些因素與影響環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是否相同?

學生:它也是不確定的,但也是相對確定的。對它進行評估,需要考慮的因素基本相同,只是其中的人口生活和文化消費水平,標準要更高些。

教師:人類同處一個地球上,那么,我們評估不同的國家(地區)的人口合理容量時,能不能“一碗水端平”,大家都按統一標準執行?

學生:不行,不可能。

教師:為什么?

學生:因為各國、各地區影響人口合理容量的各個因素有不同的表現。比如環境資源條件,比如經濟發展水平,各國各地區各有其自身特點。發達國家人口少,消耗的資源卻很多,人均收入高,生活和文化消費水平高。發展中國家,人口多,增長也快,人均收入少,消費水平也低,貧困人口眾多。

教師:這樣看來,要在世界上形成和保持一個人口合理容量也很艱巨。不過再怎么艱巨,人們還是得努力吧?

學生:是的。

教師:那該怎么去努力呢?

學生:一是各國盡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規模內;二要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證大多數人有追求過好日子的平等權利。

教師:為此,我們該怎么做呢……

課后大家不妨好好去想一想。

(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主要討論了人口與環境兩方面緊密聯系的環境承載力、環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重點分析了影響環境人口容量的幾個主要因素──資源、科技的發展對環境人口容量的突出影響,了解了三種不同的世界環境人口容量評估觀點,明確了人口合理容量的含義和世界在全球范圍內消除貧困并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艱巨性,貫徹落實人口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對中國計劃生育和環境保護兩大基本國策有了更深刻的領會。

高二地理期末教案精選篇3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讀西北地區地形圖,找出西北地區的范圍,并指出本區主要地形組成和主要地形區。

2.運用地圖,讓學生掌握西北地區以干旱為主的自然特征,了解該區干旱的表現、形成的原因及變化規律。

3.分析以干旱為主的自然特征對農牧業生產和人們生活的影響。

4.理解人們在干旱環境下,如何因地制宜地利用自然條件。

教學重難點

分析西北地區以干旱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對農牧業的影響。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一.由位置聯想景觀導入新課

1.由區域名稱描述大致位置。

2.聯想該區景象:“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黃沙漫漫。

3.設問:是什么造就西北地區如此獨特的自然景觀呢?這節課我們就從西北的自然環境來尋找一下答案。

新課講授:

二.草原和荒漠

(一)地形與位置

1.多媒體展示西北地區圖,找出主要山脈,指導學生概括西北地區的位置范圍,概括出本區的位置特點(從緯度、海陸、相對位置分析)。

2.歸納:該區大致位于大興安嶺以西,昆侖山-長城-阿爾金山脈以北。本區深居內陸,位于我國北部和西北邊疆,屬于內陸地區。該區面積廣大,包括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甘肅省大部和寧夏北部。

3.多媒體展示中國地勢三級階梯圖、西北地形圖,指導學生認識該區所處階梯及大致海拔,分析西北主要地形及主要地形區。

4.歸納:該區主要位于第二階梯,地形以高原、盆地為主,東部內蒙古高原,西部“三山夾兩盆”。

5.那么,西北的位置特點(遠、高、阻、廣)對氣候有什么樣的影響呢?

(二)氣候特點與景觀分布

1.展示中國年降水量分布圖并提問:西北地區降水的大致范圍?

2.小結:西北氣候特點——干旱。

3.完成P73——P74活動。

4.歸納:西北地區自然景觀由東向西變化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5.提問:那么造成西北地區自然景觀差異的原因是什么呢?

6.學生回答:深居內陸,離海洋遠,降水少,越往內陸走降水越少

7.教師小結:對,由于西北地區深居內陸,離海洋遠,水汽難以到達,所以造成西北地區干旱的自然特征。

8.轉承:干旱的氣候對該區的河流產生直接的影響。

(三)河流

1.多媒體展示西北地區景觀圖,讓學生體會干旱的自然特征。

2.教師歸納:西北地區氣候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嚴寒干燥,夏季高溫,降水較少。干旱是本區的特點,這里河流少、短、多內流河,其中塔里木河是最長的內流河。

3. 承轉:那么,干旱的自然特征對西北地區的農牧業有什么影響呢?

三.牧區和灌溉農業區

(一)牧區

1.教師講述:西北地區比較干旱,水資源貧乏,降水難以滿足農作物生長的需要,只能滿足牧草的生長需要。因此西北地區畜牧業發達,是我國重要的畜牧業基地。

2.讀圖8.5,找出本區的主要牧區及代表性畜種。

3.讀圖8.5,找出賀蘭山,引導學生分析西北牧區的地區差異.

4.小結:賀蘭山以東,草原草場;以西:高山牧場。

5.教師引導學生閱讀“可移動的房子——蒙古包”,了解牧民生活居所的特點,理解干旱的自然環境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6. 設問承轉:在這樣干旱的環境下,是不是除了發展畜牧業,就沒有種植業了呢?

(二)灌溉農業區

1.教師講述:水是農業發展的基本自然條件,西北地區水源成為發展農業的制約因素,西北地區那些地方可以發展種植業呢?

2.讀圖8.7,找出有水的平原的地區,思考:水源來自哪里?

3.教師歸納:河水、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

4.讀圖8.8和圖8.9,認識西北的四個主要灌溉農業區:寧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可以引黃河水灌溉,農業發達,有“塞上江南”之稱;,甘肅河西走廊和新疆高山山麓的綠洲利用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發展農業。

5.承轉:什么季節冰雪融水最多,當地人民又是怎樣利用的?

6.結合P76-77活動,認識西北地區綠洲農業生產所依賴的水利工程——坎兒井。

7.講述:水渠修建利用山麓的坡度,讓地下水順坡而下;暗渠的修建,可以避免寶貴水資源的大量蒸發;豎井便于人們疏通水渠。坎兒井真是保護灌溉、節約用水、防止蒸發的一種好方式。

8.承轉:雖然水源有限,但西北也有發展農業的有利條件,讀圖8.10、圖8.11,了解西北特有光熱條件和農產品特點。

9. 小結:西北地區發展農業的有利與不利條件。

【活動】認識西北地區的景觀變化規律及原因

1.讀圖8.4,將照片與拍攝地連線。

2.分析造成本區景觀變化的原因。

【活動】認識坎兒井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1.讀圖8.12,8.13,觀察坎兒井的構造。

2.讀圖8.13,認識坎兒井的構造原理。

3.通過坎兒井,了解當地人們對自然環境的利用。

高二地理期末教案精選篇4

提問]長江上、中、下游各具特點,了解了這些特點,你認為長江對人類的作用主要有哪些?

[學生討論]略

[小結] 長江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灌溉、航運、發電。

[板書]三、長江的利用和保護

[轉折]我們一起來看看灌溉的成果。

[出示圖表]長江流域各方面占全國的比重

面積 1/5

人口 1/3

稻谷 70%

棉花 1/3

淡水魚 60%

輕工業產品 1/2

工農業生產總值 2/3

[解釋]長江流域面積只占全國的1/5,但其他各項都超過1/5,尤其工農業總產值占全國的2/3,其中稻谷、淡水魚的比重超過了一半,所以說長江中下游地區是的“魚米之鄉”。 這些都是長江給我們帶來的好處。

[補充]長江的通航里程達7萬多千米,占全國內河通航里程的2/3。在航運方面的運量可以相當于14條京廣鐵路的運量,在世界上也是極為罕見的,自古以來就是我國東西航運的大動脈,被譽為“黃金水道”。

[板書]1、“黃金水道”

[補充]但是目前的航運量還只相當于一條京廣鐵路的運輸量,只開發了其通航能力的1/14。長江水系的通航里程是密西西比河的1.6倍,而運力只是它的1/5;長江的流量是萊茵河的10倍,運力卻只是它的1/10。由此看來,長江還大有潛力可挖。

[轉折]既然上游地區水能資源豐富,我們如何來利用它?(發電)

[板書]2、“水能寶庫”

[講解]長江是我國水能資源最豐富的河流,全流域蘊藏量2.6億千瓦,占全國水能總量(6.67億千瓦)的40%。新中國已經建成許多水利樞紐和大中型水電站。

[學生活動]在“長江流域水系圖”上找到葛洲壩和三峽等水利樞紐。

[講解]葛洲壩號稱長江第一壩,是目前我國的水利樞紐,發電能力270萬千瓦,相當于1949年全國發電量的3倍。但是,現在的開發利用率還不足5%。規模更大的長江三峽工程建成后將成為世界上的水電站(發電量將為葛洲壩發電量的6倍,約1820萬千瓦,遠大于伊泰普水電站的1260萬千瓦)。

[補充]建好三峽工程以后,長江三峽水位提高,萬噸船隊可以到達重慶,運力可以提高5倍。運輸成本可以降低35%,同時,水庫調節,下游的枯水期水位提高(3000立方米/秒——5000立方米/ 秒),使之成為真正的“黃金水道”。

[播放錄像]三峽工程簡介

[討論]三峽工程的主要作用有哪些?(防洪、發電、航運、養殖、供水、環保等)

[轉折]長江有哪些不利的方面?(洪水)

[播放錄像]1998年長江洪水

[板書]4、防洪是目前綜合治理長江的首要任務。

[提問]為什么長江發生洪災的頻率越來越快?

[學生發言、老師補充]

1)近年來長江流域由于上、中游山區亂砍濫伐森林的現象比較嚴重,植被遭到破壞,含沙量不斷增多,水位上升,這是導致洪澇等自然災害不斷加劇的根本原因。據分析,今年洪水的特點是“中水量,高水位,大災害”,高水位運行時間長達兩個多月。據調查,在今年抗洪其間,岷江的江面上還漂著剛砍伐下來的樹木。

2)人與水爭地,使長江流域受水面積不斷減少是又一個重要的原因。(可以找一些關于圩垸的資料)盲目圍湖圍江造田、建廠建鎮建民垸等,使河道變窄,湖泊萎縮是災害頻繁的又一重要原因。據統計,僅長江通江湖泊的面積已減少了567億立方米,相當于三個三峽水庫的實際庫容量。

3)長江中下游地勢過于低平。(結合前面的“長江干流剖面圖”)

4)天氣的異常。

[追問] 可見,長江的洪水有它的自然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人為原因。面對這種局面,我們應該怎樣來防洪、治洪呢?

[學生發言、老師歸納補充]

改善長江上游的生態環境,最近又全面無條件停止在上游山區砍伐森林,關閉現有木材市場,在原森林采伐區大力植樹造林,保持水土。

大力整治荊江,疏浚與固堤并重,分洪蓄水結合。1954年以來,我國政府多次戰勝洪災,保證了荊江大堤的安全。

修建水庫,調節水量。三峽地區建庫后,可以控制川江向荊江河段下泄洪水來量的95%。

下游地區退耕還湖。

總之,對于長江的水患,我們治理方針是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整治。防洪方法有很多,根本在于植樹造林,保持水土,恢復生態平衡。

[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長江的開發利用和保護。長江的水文特征要受到(地形、氣候、植被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同時,特征又直接影響我們的開發利用和治理保護:正因為長江是祖國第一大河,中下游又流經平原地區,因而成為“黃金水道”;又因為上游流經三級階梯,使之成為巨大的“水能寶庫”;而中游的“曲流”和中上游的植被破壞,使防洪成為綜合治理長江的首要任務。

板書設計

三、利用和保護

1、“黃金水道”

2、“水能寶庫”

3、防洪是綜合治理長江的首要任務

探究活動

“長江洪水治理”模擬研討會

活動目標:使學生通過分析討論,認識到長江洪水的形成原因,并找出合理有效的解決措施;同時培養學生人地協調的觀念;樹立“解決一個具體問題,要涉及方方面面”的意識。

活動措施:將班里的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分別扮演長江沿岸的居民(城市的和農村的)、政府官員、長江沿岸的企業代表等,一起討論長江洪水的形成原因和解決措施。分為不同河段的,便于對更細致的問題進行研究。

“長江三峽的利弊分析”辯證會

活動目標:使學生對三峽工程的建設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時對三峽工程形成辨證的認識。

活動措施:先安排學生查找關于三峽工程的資料,然后按照學生的意見分成兩派(“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雙方進行辯論交流。注意:要說出理由。

高二地理期末教案精選篇5

中國的河流和湖泊

第一節 河流和湖泊的概況

二、江南大河—珠江

三、京杭運河

教學設計方案3

教學重點:內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教學手段:課件

教學過程

(復習)

1.什么叫外流區、內流區?它們的分布有何特點?

2.什么叫河流的水文特征?我國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有哪些相同之處?這些水文特征主要受什么影響?

(導入)上節學習了我國外流河的水文特征,那么我國內流河的水文特征又是怎樣的呢?

(學習內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展示)中國內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圖

(提問)我國內流河主要流經哪個氣候區?那里的氣候有何特點?

(展示)中國的季風區和非季風區圖。學生對照圖討論。

(展示并總結)在中國內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圖上畫出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界線,并出示烏魯木齊的氣溫降水圖,得出結論:我國內流河主要流經非季風氣候區,氣候干燥少雨。

(提問)在這種氣候條件下,內流河的河水主要來源于哪里?(高山上冰雪融水。教師可補充:部分來自山地降水。)

(提問)根據內流河河水的來源,分析內流河的水量在一年中有什么變化?(春季隨氣溫逐漸增高,冰雪融化,河水增多;夏季氣溫高,冰雪融水量多,河水最豐富;秋季冰雪融水減少,水量逐漸減少;冬季最少,甚至斷流。

(講述)正是由于內流河流經非季風區,這里干旱少雨,蒸發量大,所以內流河的流量小,水位變化大。而且河水被大量蒸發.流量迅速減少。因此內流河的流程短,很多河流中途消失。

(展示)中國內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圖。指導學生在地圖上識認季節河的符號,并且在內流區中找出弱水和塔里木河兩條季節河。

(學習我國的內流河——塔里木河)

(展示)中國內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圖,在內流區中找出我國的內流河——塔里木河。

(展示并講述)展示塔里木河景觀圖片兩幅。塔里木河位于我國的盆地——塔里木盆地,它由阿克蘇河、和田河、葉爾羌河匯集而成,全長2179千米,僅次于原蘇聯的伏爾加河(3530千米)、錫爾——納倫河(2991千米)、阿姆——噴赤——瓦赫什河(2991千米)和烏拉爾河(2428千米),為世界第5大內陸河。塔里木河河水主要來自天山、昆侖山等高山的冰雪融水。它的汛期短,在7~9月水量;10月以后水量大減;由于上游源于高大山地,干流沿山麓地帶分布,下游多季節河。

(展示并講述)展示塔里木河的灌溉圖片兩幅。塔里木河是塔里木盆地工農業生產的重要水源。

(展示并講述)展示塔里木河各水文站不同年代徑流量表格。從表格上我們看出了什么呢?(徑流量逐年減少)近年來,由于上中游沿岸農業生產的發展,用水量大增,再加上近年來塔里木河中游沿岸大量盲目引水開荒,又大量的浪費了水資源。

(展示并講述)展示胡楊樹的兩幅圖片。在塔里木河流域,胡楊樹被世居于此的維吾爾族人稱為“英雄樹”,有“長著不死一千年,死了不倒一千年,倒了不爛一千年”的說法。而如今塔里木河流域幾十萬畝胡楊林枯萎死亡。除此之外,還有大面積的沼澤、蘆葦和紅柳等消失。沙漠蔓延趨勢逐年加劇。生態環境的惡化,嚴重危及下游5萬多人的生存,那里的耕地面積由60年代的5萬公頃,減縮到現在的1.4萬公頃。由此可見,對河流的開發利用,必須遵循自然規律。

(學習南方大河——珠江)

(過渡)我們已經從整體上了解了我國大江大河的分布、分類及特征。在眾多的大河中,長江、黃河跨地區范圍廣。我們將在以后兩節中詳細了解。現在我們先來看一看南方的大河珠江。

(展示并講解)展示珠江景觀圖。珠江長2214千米,流域面積45.3萬平方千米。

(展示并講解)展示珠江水系示意圖。珠江水系由西江、東江、北江匯合而成。

(提問)珠江的位置有何特點?結合地形、氣候,想一想,珠江主要水文特征是什么?(珠江位于我國南方,因而雨季長,所以珠江的風期最長,水量豐沛,僅次于長江,是黃河的七倍。珠江流經地勢二、三級階梯,加之水量豐沛,因此水能豐富。)

(提問)目前建立了哪些水電站?(答案略)

(提問)珠江不僅水能豐富,而且航運價值也很高,為什么?(培養學生發散思維)

(學生回答很可能會多種多樣,但只要是言之成理即可。如南方水量豐沛,利于航運;經濟發達,需求航運溝通海洋,海河聯運,終年不凍,四季通航;地處對外的前沿等等都應該鼓勵贊揚。)

(學習京杭運河)

(過渡)前面介紹的都是天然河流的水文特征。在我國除了眾多的天然河流外,還有許多的人工河流。其中有一條是世界上開鑿最早的、也是最長的人工河就是中國的京杭大運河。

(展示)京杭運河景觀圖片。從圖中使學生了解運河河道的寬闊、航運的繁忙、沿岸經濟的發達。

(展示)京杭運河圖。邊演示邊講解京杭運河的起始點、長度、流經的省市、溝通的水系等內容。

(講解)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開鑿最早的運河之一。春秋戰國時期,吳王夫差為了北伐齊國,稱霸中原,就在公元前485年起開鑿邗溝,從邗城(今江蘇揚州)東南到末口(今江蘇淮安),溝通了長江和淮河兩大水系,奠定了大運河的初基。這段運河的開鑿至今已經有2400多年歷史了。到了隋朝,隋文帝建都長安(今西安),由于供給京師的糧食主要靠黃河運輸,而黃河上又有三門峽阻隔,運糧十分不便,京師的糧食供應有很大的困難。一遇荒年,京師軍民就沒有飯吃。公元594年,由于連續幾年的荒年,隋文帝不得不帶領京師軍民到洛陽就食。大業元年(605年),隋煬帝當時已遷都洛陽,為了從外地調運糧食到京師,并到揚州看“瓊花”,就征集幾百萬民工,開挖通濟渠,使之南接邗溝。從長安到揚州沿渠修筑御道、離宮。同時還從洛陽附近開鑿永濟渠,連接衛河,通達天津,然后沿永定河通達北京。隋朝大業六年(610年)又拓寬浚深江南河,從京口(今江蘇鎮江)直達余杭(今杭州),兩岸寬達十余丈,能通“龍舟”。至此,南北大運河全部開鑿完成,成為我國歷可與萬里長城媲美的偉大工程。

(展示并講解)展示京杭運河地圖(多彩地圖)。京杭運河歷曾經是中國漕運和商旅往來的重要通道,對溝通南北交通起過重要作用。但因流經地區地勢高低懸殊,黃河泛濫等原因,河道易被淤塞。1991年津浦鐵路通車后,運河的運輸地位下降,多段河道廢棄。1949年后,被淤河道分段被疏通,運河南端還延長了7千米,使運河船只可以進入錢塘江。目前,運河季節性通航里程已達1100多千米,它的年運輸量,在內河航運中僅次于長江,居第二位。

(學習內流湖和外流湖)

(過渡)以上我們主要學習了我國各類河流的特點,最后學習我國的湖泊。

(展示)中國內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圖,指導學生了解什么是內流湖,什么是外流湖。

(講述)天然湖泊遍及中國各地,其名稱因語言的不同,而有“湖”、“池”、“漾”、“海”、“錯”等之稱。湖泊也有內流湖區與外流湖區之分,其分界線與內外流河的分界線大致相同。外流湖區以含鹽量較小的淡水湖為主;內流湖區以含鹽量較大的咸水湖為主,但青藏高原上有一些淡水湖。

高二地理期末教案精選篇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運用地圖和其他資料歸納塔里木盆地主要城鎮、綠洲及交通線的分布特點。

2.舉例說明塔里木盆地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對河流、綠洲分布的作用和影響。

3.根據資料,了解塔里木盆地油氣資源開發利用的成功經驗,以西氣東輸為例進行說明。

【過程與方法】

通過豐富的圖文資料和層層遞進、互為關聯的問題探究活動,說出塔里木盆地主要城鎮、綠洲及交通線的分布特點;歸納塔里木盆地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對河流、綠洲分布的作用和影響;通過活動,以西氣東輸為例,了解塔里木盆地油氣資源的開發利用。將要教與學的內容通過順次開展的方式來實施和完成。讓學生在各項活動的積極參與中體驗、探索、求知、收獲。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地理學習興趣,關心我國油氣資源國情,增強因地制宜、區域共謀發展的觀念以及環保意識。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塔里木盆地主要城鎮、綠洲及交通線的分布特點。塔里木盆地油氣資源開發利用的成功經驗──西氣東輸工程。

【教學難點】

塔里木盆地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對河流、綠洲分布的作用和影響。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出示課件:

請同學們看一下這個字“疆”應當都認得吧?這是新疆的地形圖我們來看一看有趣的地名出示

疆字的右半部形象地概括出新疆的地形特點和國防重要性,弓是古代武器,“土”寓意被沙俄強占的50萬平方千米的國土,新疆地處祖國的西北邊陲,遠離政治中心,提醒我們要時刻握緊手中的武器,保衛祖國的疆土。這節課,我們就一同走進新疆了解干旱的寶地——塔里木盆地。

進入新課出示課件

教學目標:

出示新疆衛星影像示意圖,學生說出塔里木盆地的位置。

塔里木盆地位于中國新疆的南部,是中國面積的盆地。盆地處于天山和昆侖山之間。面積達53萬平方千米。在盆地的中部是的塔克拉瑪干沙漠。

我國面積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

塔克拉瑪干沙漠是中國面積的沙漠,面積達33萬平方千米。平均年降水量不超過100毫米,最低只有四五毫米左右,是我國極端干旱的地區。

合作探究一:1.讀喀什氣候圖,分析塔里木盆地的氣候特點,總結塔里木盆地的氣候類型。喀什的氣溫與降水

冬冷夏熱,降水稀少,氣候干旱, 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

:2.討論分析塔里木盆地氣候干旱的原因:出示課件

塔里木盆地遠離海洋(海陸位置),周圍又有高大山脈環抱(地形),來自海洋的氣流不易到達,氣候干旱,降水稀少,成為我國極端干旱的地區。在盆地內部形成我國面積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

合作探究二:讀圖8.18,小組討論完成以下各題

找出塔里木盆地的主要城鎮,說出它們的分布特點。

城鎮主要分布在有水源的綠洲上,沿著塔里木盆地邊緣呈環狀分布。

觀察圖中綠洲的分布有什么特點?找出這里重要的河流—塔里木河。

綠洲是指沙漠中具有水草的綠地。綠洲分布在盆地邊緣的山麓地帶和河流沿岸。綠洲是星星點點分布的而且相距遙遠。綠洲面積小,限制了農業生產;綠洲之間相距遙遠,造成新疆交通不便,影響了經濟的發展。

討論塔里木盆地的城鎮、交通線分布與水源、綠洲分布的關系。

城鎮主要分布在有水源的綠洲上,交通線串聯起各座城鎮,沿著塔里木盆地邊緣呈環狀分布。

圖中有兩條縱貫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公路,猜測修建這兩條公路的原因。

主要為了開發利用塔里木盆地中的油氣資源。

油氣資源的開發

塔里木盆地油氣資源簡介

塔里木盆地是我國的含油氣盆地,總面積56萬平方公里,根據中石油、中石化最新一輪資源評價數據統計,塔里木盆地可探明油氣資源總量約為162.9億噸,其中: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可探明油氣資源總量150億噸;中石化塔河油田可探明油氣資源總量12.76億噸,中石化河南寶浪油田可探明油氣資源總量20__.94萬噸。

截至20__年,盆地剩余油氣資源總量在全國各大油氣田位居第一,天然氣資源量列全國500多個盆地之首,現階段仍處于勘探早期階段,具有巨大的資源潛力。(來源:巴州油地項目研發中心 發布時間:20__-11-27 )

西氣東輸:播放影像資料

西氣東輸工程的兩條線路及意義:

出示課件:

合作探究三:

1、什么是“西氣東輸”?

西氣東輸工程是指中國西部地區天然氣向東部地區輸送,主要是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氣輸往長江三角洲地區。

2、 那沿途一定經過哪些地方?

西氣東輸工程分兩條線路。一線工程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輪南油氣田,東到上海、杭州,年輸氣量120億立方米 。二線工程主干線于新疆霍爾果斯口岸將從中亞進口的天然氣向南運至廣州、廣西,年輸氣量300億立方米。西氣東輸管道,可是我國距離最長、口徑的輸氣管道。

3、西氣東輸主干管道自西向東經過了哪些地形區?

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黃土高原、華北平原、第江中下游平原

4、討論西氣東輸工程的實施,為東西部地區帶來的益處。

西氣東輸工程對東西部地區發展的影響:

對西部地區的影響:發揮西部地區能源優勢;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擴大就業帶動西部地區經濟發展。

對東部地區的影響:

緩解東部地區能源短缺;優化東部地區能源結構。改善東部地區環境質量

5、塔里木盆地開發油氣資源應重點關注的問題是什么?

塔里木盆地環境脆弱,開發油氣資源應重視環境保護。

6、西氣東輸工程對塔里木地區的能源、環境保護方面帶來哪些好處?

西部地區的人們普遍使用了廉價、潔凈的天然氣能源,緩解了周邊地區因薪柴砍伐帶來的環境壓力。

高二地理期末教案精選篇7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能說明三江源地區高海拔的地勢,高寒的氣候,廣布的雪山冰川,星羅棋布的湖泊、沼澤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并能據此說明三江源地區是多條大河源頭的原因。

2.分析三江源地區存在的突出環境問題,理解保護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的重要性,了解三江源地區保護江河源地與生態環境的成功經驗。

過程與方法

1.培養學生的讀圖、析圖的能力,獲取圖文信息的能力;

2.培養學生的學會運用地圖和資料歸納、總結知識的能力;

3.通過課堂活動、練習等,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鍛煉學生學習區域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以及拓寬視野,增強學習地理的興趣以及運用知識的能力。通過對區域生態環保的學習,提高學生對生態環境與社會經濟發展的認識,從而幫助學生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增強環保意識。

教學重難點

1. 分析三江源地區是大河源頭的原因 ;

2. 理解保護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的重要性 .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直接引入:同學們知道長江、黃河是i我國兩條重要的大河,但你們知道他們發源于同一個地區嗎?這個地方除了孕育了長江、黃河兩條母親河之外,還孕育了國際河流瀾滄江。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和認識這片偉大、神圣的土地--三江源地區。(展示三江源相關圖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板書:

第二節 高原濕地--三江源地區

[講授新課]

展示三組圖片:①高海拔,高寒氣候影響下的地貌景觀--雪山連綿、冰川高懸、冰塔聳立;②高原濕地景觀--湖泊星羅,沼澤密布、小溪潺潺;③生物多樣性及獨特的高原生態系統--細草如毯、羽族炫翎、蹄類競驕。

通過圖片的展示,培養學生審美情操的同時,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引導學生初步感知“高原濕地--三江源地區”

教師:介紹“三江源”名稱的由來。“三江”為長江、黃河、瀾滄江;“源”即源頭,發源地;“三江源”就是長江源區、黃河源區、瀾滄江源區的總稱。

板書:一、江河的源地:

1、包括:長江、黃河、瀾滄江源區

展示:青藏高原和青海省區域圖,請學生描述三江源地區的地理位置

學生:利用地圖找出三江源大概位置,教師指導并板書。

板書:

2、地理位置:青海省南部

閱讀:結合圖9.17、9.18閱讀教材92頁文字,引導學生了解“三江”水量數字,感受并理解三江源地區海拔之高、水系之多,被稱為“中華水塔”,是我國巨大的蓄水池和河流的輸水管。(板書)

轉折:既然被稱為“水塔”,就要有水源;(展示中國年降水分布圖)請同學們閱讀我國年降水分布圖,從干濕狀況來看,我國說與半干旱地區,降水量比較少,那么三江源水塔的水是從哪里來的?(板書)

4、水源

學生:發表見解,教師指導: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青藏地區的高寒環境下的地貌景觀--雪山連綿、冰川高懸、冰塔聳立;高原濕地景觀:湖泊星羅、沼澤密布、小溪潺潺。結合教材的資料,我們知道水源除了少量的降水還有雪山和冰川的融水。

討論:冰川、高山積雪和湖泊、沼澤是怎樣發揮作用,使“三江”水源源不斷地流向大海的。

學生:閱讀、小組討論并發言。最后教師總結:溫暖季節,“固體水庫”的冰雪消融,形成涓涓細流,最后匯集成江河的源流;湖泊和沼澤是河流天然的調蓄器,雨季和冰雪融水豐盈時,湖泊起著消減洪峰的作用;冬、春季節時候。冰雪封凍,河流水量減少,湖泊講存儲的水補給河流,保持河流流量的相對穩定,因此湖泊和河流是天然的調蓄器。(板書)

4、水源

活動:教材93頁活動:模擬科學考察、探究黃河源頭通過師生互動,引導學生“體驗”地理科學家是如何確定河流的源頭同時從中受到地理科學方法、科學態度與科學精神的教育。

轉折:在地球上,哪里有水,哪里就有生命,一切生命活動都是起源于水,水對我們的生命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三江源作為三大河流的源頭,我們必須要保護好三江源的環境,保護水源不僅對當地人們的生存和發展至關重要,而且直關系到下游的流域的生態環境和社會經濟發展。

板書:

三、三江源地區的保護

1、意義:①對三江源地區的生存和發展至關重要

②對下游地區的意義

講述:但是,目前的三江源地區正經歷著令人擔憂的生態環境惡化問題。展示幾組圖片:淘金挖礦、樹木砍伐、源區污染、冰川消融、蟲鼠破壞、過渡放牧。從上面的圖片中我們了解到,三江源區受到不同程度的環境破壞。主要包括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導致的環境問題。(板書)

2、三江源地區的環境問題:

①自然原因:冰川消融、濕地縮小、蟲鼠猖獗、野生動物銳減等

②人為原因:過度放牧、亂采濫挖、水土流失、草場退化等

講述:三江源地區的問題不僅會影響它本身,也會給長江、黃河等河流的中下游地區帶來不利影響。下面我們來完成96頁活動題:三江源如果遭到嚴重破壞,會對我國長江、黃河中下游帶來哪些影響?

學生:小組討論,教師巡堂指導;學生整理討論結果,并反饋小組討論成果,教師指導并評價以及總結。

轉折:對于這些問題,我們必須采取措施,你有什么好方法去保護三江源地區啊?

學生:積極發表個人見解,教師知道并歸納板書。

4、措施與對策:設立三江源自然保護區

退耕還草(林)全面禁獵 禁采砂金 休牧育草

天然林和天然牧場保護工程等

課堂小結:今天我們主要了解三江源地區,那么你有收獲嗎?

學生分享個人收獲,教師適當指導。

2929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家德利门业,家居安全门,别墅大门 - 安徽家德利门业有限公司 | 振动传感器,检波器-威海广达勘探仪器有限公司 | 定制/定做衬衫厂家/公司-衬衫订做/订制价格/费用-北京圣达信 | 管家婆-管家婆软件-管家婆辉煌-管家婆进销存-管家婆工贸ERP | 合金耐磨锤头_破碎机锤头_郑州市德勤建材有限公司 | 直齿驱动-新型回转驱动和回转支承解决方案提供商-不二传动 | 德国EA可编程直流电源_电子负载,中国台湾固纬直流电源_交流电源-苏州展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DDoS安全防护官网-领先的DDoS安全防护服务商| 私人别墅家庭影院系统_家庭影院音响_家庭影院装修设计公司-邦牛影音 | 除湿机|工业除湿机|抽湿器|大型地下室车间仓库吊顶防爆除湿机|抽湿烘干房|新风除湿机|调温/降温除湿机|恒温恒湿机|加湿机-杭州川田电器有限公司 | 罐体电伴热工程-消防管道电伴热带厂家-山东沃安电气 | 酒糟烘干机-豆渣烘干机-薯渣烘干机-糟渣烘干设备厂家-焦作市真节能环保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无线联网门锁|校园联网门锁|学校智能门锁|公租房智能门锁|保障房管理系统-KEENZY中科易安 | 中细软知识产权_专业知识产权解决方案提供商 | 净化车间装修_合肥厂房无尘室设计_合肥工厂洁净工程装修公司-安徽盛世和居装饰 | 合肥白癜风医院_合肥治疗白癜风医院_合肥看白癜风医院哪家好_合肥华研白癜风医院 | 沟盖板_复合沟盖板厂_电力盖板_树脂雨水篦子-淄博拜斯特 | CCC验厂-家用电器|服务器CCC认证咨询-奥测世纪 | 武汉刮刮奖_刮刮卡印刷厂_为企业提供门票印刷_武汉合格证印刷_现金劵代金券印刷制作 - 武汉泽雅印刷有限公司 | 高楼航空障碍灯厂家哪家好_航空障碍灯厂家_广州北斗星障碍灯有限公司 | 大连海岛旅游网>>大连旅游,大连海岛游,旅游景点攻略,海岛旅游官网 | 薪动-人力资源公司-灵活用工薪资代发-费用结算-残保金优化-北京秒付科技有限公司 | 盐城网络公司_盐城网站优化_盐城网站建设_盐城市启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铜排折弯机,钢丝折弯成型机,汽车发泡钢丝折弯机,线材折弯机厂家,线材成型机,铁线折弯机】贝朗折弯机厂家_东莞市贝朗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抖音短视频运营_企业网站建设_网络推广_全网自媒体营销-东莞市凌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带锯机|木工带锯机圆木推台锯|跑车带锯机|河北茂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PU树脂_水性聚氨酯树脂_聚氨酯固化剂_聚氨酯树脂厂家_宝景化工 | 塑胶地板-商用PVC地板-pvc地板革-安耐宝pvc塑胶地板厂家 | China plate rolling machine manufacturer,cone rolling machine-Saint Fighter | 诺冠气动元件,诺冠电磁阀,海隆防爆阀,norgren气缸-山东锦隆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并网柜,汇流箱,电控设备,中高低压开关柜,电气电力成套设备,PLC控制设备订制厂家,江苏昌伟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塑料撕碎机_编织袋撕碎机_废纸撕碎机_生活垃圾撕碎机_废铁破碎机_河南鑫世昌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电动百叶窗,开窗器,电动遮阳百叶,电动开窗机生产厂家-徐州鑫友工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天津市能谱科技有限公司-专业的红外光谱仪_红外测油仪_紫外测油仪_红外制样附件_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生产服务厂商 | 微型气象仪_气象传感器_防爆气象传感器-天合传感器大全 | 蔡司三坐标-影像测量机-3D扫描仪-蔡司显微镜-扫描电镜-工业CT-ZEISS授权代理商三本工业测量 | 有机废气处理-rto焚烧炉-催化燃烧设备-VOC冷凝回收装置-三梯环境 | 智慧养老_居家养老_社区养老_杰佳通 | 泰国试管婴儿_泰国第三代试管婴儿费用|成功率|医院—新生代海外医疗 | 钢托盘,铁托盘,钢制托盘,镀锌托盘,饲料托盘,钢托盘制造商-南京飞天金属13260753852 | 阿里巴巴诚信通温州、台州、宁波、嘉兴授权渠道商-浙江联欣科技提供阿里会员办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