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高中教案 > 語文教案 >

免費下載高二語文教案

時間: 新華 語文教案

教案可以幫助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成果,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策略,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寫免費下載高二語文教案有什么要注意的呢?這里給大家帶來免費下載高二語文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免費下載高二語文教案篇1

1、理解宋詞婉約派風格特點:情景交融、低沉傷感、講究和諧

2、掌握虛實結合寫作方法

3、體味傷古懷今情感及“清冷”意境

4、與辛棄疾詞《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比較閱讀,體味豪放派與婉約派不同風格

【教學重、難點】

抓詞眼“空城”,分析景物“清冷”特點,體味《黍離之悲》感情

【教學設想】努力貫徹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思想,指導學生對《揚州慢》進行個性化解讀。

【教學步驟】

一、導入語

中國有一個城市被稱為“中國的月亮城”,因為這里的月亮最多情,這里的月光最溫柔,這里的月色最蒙朧,這個城市叫“揚州”。正所謂“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800多年前,有一位年僅21歲的詞人經過揚州時卻有著不同的感受,別有一番滋味,這位詞人叫姜夔,之后寫下一首詞叫《揚州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別是一番滋味的詞。

二、解題及背景介紹

“慢”指慢曲,依曲調舒緩的慢曲填寫詞,一般比較長,同長調一樣在91字以上。本詞是作者21歲路經揚州時有感而作的。揚州在唐代繁華興盛,是南北交通的樞紐,對外貿易的重要商埠。但到了宋朝,由于女真族多次南侵,揚州屢遭戰爭洗劫,終于被弄得殘破不堪。這首詞描繪了古城揚州的荒涼景象,指出了殘敗的原因,反映了作者的故國之思和對祖國前途的深切關心。

三、整體感知

1、學生結合注釋,自由朗讀詞作。

2、師范讀

3、指導學生誦讀(字音、節奏、情感)。

四、具體研習

(一)研習序言

1、詞前小序交待了什么內容?

交待了詞作的時間(淳熙丙申至日),及眼前所見所聞揚州景色(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寫作的緣由(感慨今昔),其他詞人的評價(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2、詞前小序的寫作目的是什么?

交待寫作背景并為全詞奠定“黍離”之悲的感情基調。

3、提問:詞人在一個冬雪初霽的夜晚,獨自騎馬路過揚州,看到了哪些景物,聽到了哪些聲音,產生了怎樣的情感?請先找出體現詞人情感的句子。

明確:愴然和感慨。

提問:詩人因何而悲而感呢?在序中找出相關的詞語。

明確:黍離之悲。黍離之悲指對國家昔盛今衰的痛惜和傷感之情。

(二)研習內容

1、提問:指定一名學生朗讀,其他學生思考:詩人路過揚州時看到了哪些景象?

明確:蕎麥、江水、城池、月、紅藥、二十四橋

2、提問:詞人聽到了什么?

明確:號角聲

3、學生再自由朗讀詞作,品味語言。

(1)提問:如何理解“廢池喬木,猶厭言兵”?

明確:此句運用了擬人的手法。

毀壞的城池和大樹至今仍厭惡談到戰爭。物猶如此,人何以堪?此句不僅表達了對戰爭的厭惡,對敵人的痛恨,對人民的`同情,對祖國山河破碎的痛惜之情更有對當權者的控訴。那場經歷戰亂的樹,每一個年輪就是每一塊傷疤,隨著時間的流逝,這種痛只會越深越濃。

追問:這種情景是怎樣造成的?

明確:是由胡馬造成的,胡馬之所以能窺江而來,是因為宋朝的軟弱無能。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對當權者的控訴。

(2)提問:“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好在哪里?

明確:“漸”字表明詞人佇立時間之久,陷入到一片悲涼之中,不知不覺就到了黃昏,而黃昏,又更加讓人惆悵。

“清”修飾“角”,有一種特別的味道,跟“寒”“空”用在一起,表明了揚州的荒涼冷落。

“寒”不僅表明號角聲在寒氣中飄蕩,而且讓人內心涌起一股寒流,讓人覺得心寒。

“空”字與“潮打空城寂寞回”有相似之處,表現城池的蕭條,呼應“廢池”。

而用一“都”字總括,更顯得凄涼。

(3)提問:“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好在哪里?

明確:解答此題一定要聯系杜牧的原詩。

用杜牧詩,以原有的熱鬧繁華反襯現在的沉寂冷清。二十四橋仍舊,明月依然,但玉人不在,曾經的繁華已去。隨著水波的蕩漾,明月揉碎在蕩漾的水波之中,不僅揉碎了月影,也揉碎了詩人那顆本就破碎的心。月亮倒映在水中,不僅水寒,連月也寒。用“無聲”來寫“月”,仿佛月曾經會有聲,她仿佛曾經也被二十四橋繁華熱鬧的景象被玉人的蕭聲所感染,但現如今看到揚州城衰敗殘破的景象,她沉默了。月仿佛像一位見證人一樣,見證了揚州城曾經的繁華也見證了如今的衰敗,與劉禹錫的“淮水東邊舊時日,夜深還過女墻來”有異曲同工之妙,真可謂是“此時無聲勝有聲”。

(4)提問:“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難生”好在哪里?

明確:詞人在這里蕩開一筆,寫二十四橋邊的芍藥。設想來年春天紅藥蓬勃生長出來,開出絢麗的花朵,只可惜如此美麗卻不知為誰而綻放。這種情景就更讓人傷感。詩中用物來表達情感的有杜甫的“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還有岑參的“庭樹不知人去盡,春來還發舊時花”。

4、提問:在各個景物前加修飾詞,能體現景物的特點,能體現詩人的情感?

明確:雜亂的蕎麥清寒的江水孤獨的二十四橋

無聲的冷月寂寞的芍藥凄清的號角

5、上面出現的意象都是冷色調的,渲染凄涼的氛圍,但詞中分明又有一些暖色調,描寫、繁華的詞,請找出來。

免費下載高二語文教案篇2

教學目的及要求:

1、通過了解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的最新發展了解事件新聞和人物通訊的特點;

2、體會新聞報道中的細節描寫對表現人物形象的作用;

3、學習航天工作者嚴謹細致、一絲不茍的敬業精神。學習英雄人物的為國爭光的頑強拼搏精神。

教學重點:

1)兩篇新聞不同的記述方式和表達側重點。

2)抒情議論性句子在新聞中的作用

教學難點:新聞報道的句式特點

教學方法:師生探討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預習課文,初步感知文章,搜羅學生問題

一、參考《早晚練》“合作討論”與“閱讀欣賞”自學課文。

學習步驟:

1、速讀課文,把握新聞概要。并適時做標記。

2、掌握生字生詞,并對關鍵句嘗試點評。

3、再讀課文,寫幾句新聞簡評

4、參考《早晚練》,進一步理解課文。

二、探討兩篇新聞的異同,列成表格.

三、提出你自己學習本文還想要解決的問題.,每位同學一至二個問題。

第二課時

《心隨飛翔》

1)第九段結束時為什么要交待“他們大部分是最近幾年畢業的”還介紹“平均年齡在三十歲左右?

2)“神五“升空,主角當然是楊利偉,為什么著重寫大廳環境而不著重寫楊利偉的情況?

3)“這一刻,所有的語言是那樣蒼白!”為什么說語言蒼白?

4)插入楊利偉與醫監醫生簡短的對話有何作用?

5)新聞不是越簡明越好么?為什么本篇祥寫到每一句話?是否太過了?

《英雄瀟灑走蒼穹》

1)楊利偉為什么能被選中上太空?

2)楊利偉說“很難受,很要勁,很耗體力”,為什么課文還說“瀟灑”?與前篇文章“感覺良好“矛盾嗎?這里是不是文章太倉促出現的敗筆?

3)兩篇文章能否揉和在一起?

4)人一生要經歷磨難才能成就事業么?

5)這兩則新聞哪則更具新聞價值,哪則能上頭版?

6)為什么有些新聞有圖片而有些沒有呢?

7)文中楊利偉被稱為“當今年輕人真正的偶像”,這與當代一些中學生追捧的星有什么區別?

8)第十三段,既然說楊利偉與地面失去了聯系,記者又如何知道楊利偉再飛船上的詳細情況?

免費下載高二語文教案篇3

使用教材:

《外國小說欣賞》、《中國文化經典研讀》、《新聞閱讀與實踐》。

基本情況:

這三本教材為湖南省首次使用的課改教材,其中《外》名小說賞析,《中》為古文研讀,《新》為讀寫訓練。275、286班學生語文基礎較好,以自主、合作學習為主。

教材分析:

《外》主要是小說,以閱讀鑒賞為主,重點學習世界文豪的名著。《中》主要是古文,以儒家作品研讀為重點,引導學生賞析《論語》、《大學》、《中庸》、《朱子語類》等等。

新教材在編寫上打破了過去傳統的體系,對正文進行了大量壓縮,而增加了彩圖和活動等內容,其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創新學習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教學目標:

讓275、286班學生初步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獲得語文基本技能,發展形象思維能力,初步掌握學習和探究語文問題的基本方法和技術手段;增強愛國主義情感,熱愛母語,樹立科學的寫作觀、口才觀和可持續發展觀,鍛煉膽量、口才和筆才。

教研教改措施:

為實現上述教學目標,本期的教學方法及教研教改措施應從下面幾個方面進行:

1、認真鉆研教材及教學大綱,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主、合作學習。開展好課前3分鐘活動,煉膽量,訓口才。

2、結合身邊人和事,與長沙一中聯合辦學,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提電腦)輔助教學,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培養及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3、加強教師的團結互助,加強集體備課,分工協作,統一30%以上的教案,及時總結教學過程的經驗及教訓,不斷改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4、讓學生寫好周記,加強對學生的研究,及時處理學生反饋的信息,使老師的教更貼近學生實際。

5、開展朗誦比賽,搞好半月檢測,培養語文能力,發現語文人才。

教學進度安排:

時間內容

第一、二周人物(第四單元)、情節(第五單元)、敘述(第一單元)

第三、四周場景(第二單元)、主題(第三單元)、情感(第七單元)

第五、六周結構(第六單元)、虛構(第八單元)

第七、八周第一、二單元(中國文化經典研讀)

第九、十周第四、七單元(中國文化經典研讀)

第十一周期中考試

第十二、十三周第三、五、六單元(中國文化經典研讀)

第十四、十五周第八、九、十單元(中國文化經典研讀)

第十六、十七周第一、二、三章(新聞、消息、通訊)

第十八周第四、五、六章(特寫、新聞評論、報告文學)

第十九、二十周復習迎考

第二十一周期末考試

免費下載高二語文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品味語言,通過分析“唱白”理解人物形象。

2、揭示竇娥形象的社會意義,理解戲劇主題。

3、戲劇“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藝術手法。

教學課時: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視頻欣賞,引入學習本劇第二個場景。

教師:竇娥的冤屈,真能感天地,泣鬼神,如果說第一個場景刻畫了一個滿含悲憤之情,有著強烈反抗意識的竇娥,那么,第二個場景又跟我們帶來的是什么樣的竇娥呢?

二、賞析第二個場景:

1、學生角色朗讀《倘秀才》《叨叨令》和竇娥與劊子手的對白,(男:劊子手,女:竇娥)思考:講了什么內容?表現了竇娥的什么性格特征?

學生明確:主要寫了竇娥請求不走前街走后街,怕婆婆看見自己受刑而傷心。主要表現了竇娥淳樸善良的美好心靈。

2、教師:竇娥來到了法場,她婆婆也來到了法場,接下來,讓我們來朗讀一下竇娥和婆婆的對白,思考:這段對白,在語言上有什么特點?

學生們明確:這些話通俗明白,像生活本身那樣自然、貼切,沒有絲毫加工的痕跡,而且與竇娥的身份、處境相吻合,刻畫了她善良的心地。

3、這段對白,除了刻畫竇娥善良的心地,還敘說了竇娥的冤屈,這在情節上起了什么作用?

學生明確:這段對白,主要用以激發人物的內心冤屈,表現人物的內心憤恨,為后文發三樁誓愿作了鋪墊。

4、女生齊讀《鮑老兒》曲子的后面唱段,思考:竇娥說自己:“沒時沒運,不明不暗,負屈銜冤”,這話這樣理解?

學生明確:因為現實難合人意,她在這種是非顛倒的社會中感到無能為力,只能感嘆自己時運不濟;這樣說也可以安慰婆婆,減輕婆婆的悲傷,體現了她的孝順。

5、思考:作者著力刻畫竇娥的善良性格,在表達主題上起到了怎樣的藝術效果?

學生明確:劇作家越是刻畫她的善良,也就越發顯出其冤屈,她的抗爭與反抗也就越發令人同情。試想一個平時心地善良的百姓竟被昏官斷為殺人的兇手,可見當時的吏治是何等的腐朽;一個素來性格溫順的女子最終也作出了如此強烈的反抗,可見當時的社會對勞動人民,特別是勞動婦女的壓迫是何等的深重。這樣與竇娥反抗的精神相映襯,使她的形象更豐滿、鮮明;同時善良的被毀滅,突出了她的“冤”和“屈”之深,更深入地揭露了社會的黑暗。

三、賞析第三個場景:

(教師:竇娥滿含冤屈,走上了法場,她多么不甘心平白受冤,多么想昭示冤情,多么想懲罰世道,那我們再來看看竇娥走上斷頭臺時說了些什么)

1、學生明確,主要講了三樁誓愿,是哪三樁誓愿?(血濺白練—六月飛雪—亢旱三年)

2、賞析“血濺白練”:角色朗讀賓白,齊讀《耍孩兒》唱段,思考:竇娥要血濺白練的目的是什么?

學生明確:①說明自己的冤屈。②讓自己的滿腔熱血不落紅塵,她發這誓是想讓在場的人立刻了解她的冤屈。

3、賞析“六月飛雪”:學生角色朗讀賓白部分,思考:竇娥要“六月飛雪”的目的是什么?

學生明確:①讓上天昭示自己的冤屈。②讓白雪裹尸,潔白不染。

4、引導學生分析“血濺白練”和“六月飛雪”所隱含的其他意思。

學生明確:表明了她與要與那污濁的社會最后的決裂,也表現了她品格的高潔。

5、賞析“亢旱三年”:學生自由討論:竇娥要發下“亢旱三年”的誓愿?

學生討論明確:她希望的不僅是個人的冤情得到伸張,而且希望上天能夠懲治惡人,“亢旱三年”,楚州自然顆粒無收,那些貪贓枉法,草菅人命的貪官污吏自然就不可搜刮。同時更突出竇娥驚天地、泣鬼神的冤屈之深。

6、學生欣賞視頻,感知竇娥的冤屈。

7、學生討論:前后對天地的不同態度是否矛盾?

學生明確:前者是無助之下的怨恨,實質上怨恨的是現實的社會;后者是無助之下最后的依靠和寄托,是竇娥反抗精神的體現。所以二者并不矛盾。

8、體會典故“萇弘化碧、望帝啼鵑”、“六月飛霜”、“東海孝婦”的作用?

學生明確:“萇弘化碧、望帝啼鵑”說明竇娥冤枉悲凄;“六月飛霜”襯托竇娥冤案是實,證明并暗示第二樁誓愿也能實現;“東海孝婦”除了暗示第三樁誓愿將要實現之外,更能襯托竇娥的反抗精神。

四、總結竇娥的形象:竇娥是一個飽受封建壓迫和摧殘的、善良孝順、剛毅頑強、敢于與惡勢力抗爭的勞動婦女形象。

五、學生討論:根據結尾安排“三大誓愿”的情節,探討本劇的浪漫主義手法。

六、概括主題:

學生明確:作者通過竇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統治階級的昏庸殘暴,歌頌了竇娥的美好心靈和反抗精神。她的悲劇性格,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和強烈的感染力量。

七、分析語言特點:

《竇娥冤》一劇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在課文中,凝練而又明白如話的說白,優美而又有節奏的的唱詞,深刻地展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集中表現了竇娥的“怨”與“憤”。不少古代白話,如“只合”(只應該)、“怎生”(怎么)等都表述得十分生動。科白等輔助手段運用的也很好,配合唱詞生動地表現了人物的復雜心情,推動了情節的發展。

八、【補充材料】

“萇弘化碧”“六月飛雪”“東海孝婦”典故的出處:

1.“萇弘化碧”出自《莊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員沉于江,萇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而為碧。

2.“六月飛雪”出自《太平御覽》:鄒衍事燕惠王盡忠,左右譖,王系之獄。仰天哭,夏五月為之下霜。

3.“東海孝婦”出自《漢書?于定國傳》:東海有孝婦,少寡,亡子,養姑甚謹。姑欲嫁之,終不肯。姑謂鄰人曰:“孝婦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壯,奈何?”其后,姑自經死。姑女告吏:“婦殺我母。”吏捕孝婦。孝婦辭不殺姑,吏驗治,孝婦自誣服。具獄上府,于公以為此婦養姑十余年,以孝聞,必不殺也。太守不聽,于公爭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獄,哭于府上,因辭疾去。太守竟論殺孝婦。郡中枯旱三年。

九、作業:根據所掌握的竇娥的性格特點,為竇娥寫一幅挽聯:

上聯:貞潔敬孝,哀怨感天雪飛六月

下聯:剛烈爭抗,悲憤動地旱亢三年

免費下載高二語文教案篇5

一課時

學習目標:

1、整體感悟文章內容,理清文章思路。

2、初步感受科學思維及其語言表達的特殊美感。

學習重點:

1、整體感悟文章內容,理清文章思路。

學習過程及內容

1、背誦文章開頭的兩句名言,并根據你對科學研究的感悟與理解,擬寫一則名言。

2、自主閱讀課文,完成下列內容:

(1)、標識出文章的段落,與每段的中心句。

(2)、根據每段的中心句,理清本文的思路,并歸納每部分的主要內容。

(3)、列出本文的提納。

3、閱讀體驗的交流,明確“自主閱讀課文,完成下列內容”的內容。4、收集有關宇宙討論與作者的相關信息。

5、為本文擬寫一則導語。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體會解說詞的文章特征,進一步感受科學思維及其語言表達的特殊美感。

2、感受科學家的人格魅力,激發探求未知世界的興趣。

學習重點:

體會解說詞的文章特征,進一步感受科學思維及其語言表達的特殊美感。

學習過程及內容:

1、文題猜想

結合第一課時學習的體會,同學們再認真分析題目,思考一下,你從《宇宙的邊疆》這個題目當中讀出了什么?(簡介有關宇宙的一些討論與作者相關內容)

2、文體回顧

本文是一篇電視解說詞,聯系中央電視臺的“動物世界”欄目,歸納一下,電視解說詞應該具備那些特征?(提示:語言、表達方式、說明方法、修辭手法等)

3、學以致用

根據歸納出來的電視解說詞的特征,請同學們從文章中找出能體現這些特征的語句,熟讀并進行分析。

4、請根據你對宇宙的理解與感悟給“宇宙”下一個定義。

免費下載高二語文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把握全文的情節,著重分析烏爾蘇拉這一人物形象。

2、了解魔幻現實主義小說的特點。

3、在了解小說的寫作背景、基本內容的基礎上,分析小說的表現手法和寫作的主旨。

核心素養

語言建構與運用:積累文中詞語,并熟練運用。

思維發展與提升:學習“魔幻現實主義”表現手法在本文中的具體運用及其表達效果。

審美鑒賞與創造:分析了解魔幻現實主義小說和傳統現實主義小說的不同,分析了解塑造人物形象方法;品味其審美感受。

文化傳承與理解:理解題目中“孤獨”的意蘊,探究作者對歷史和現實的思考,分析小說的主旨。

教學重難點

重點:分析小說中人物形象。

難點:學習“魔幻現實主義”表現手法在本文中的具體運用及其表達效果。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966年,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一出版,首印的8000冊僅在布宜諾斯艾利斯一地半個月內便搶購一空。隨后一版再版,拉美凡能看書的人差不多都讀過這部小說。小說很快被譯成30多種文字,席卷歐美,轟動世界。

一部小說為什么會產生這么大的影響?讓我們一起走進《百年孤獨》,去探求它的緣由。

二、寫作背景

“孤獨”不僅是《百年孤獨》的主題,也是馬爾克斯其他一些作品的主題,同時也是拉美文學共同的主題。長期以來,拉丁美洲這一地區的國家和民族,經歷了外來文化的洗禮、西班牙等歐洲殖民者的入侵,在爭取獨立的斗爭中付出了血的代價。擺脫殖民統治后,這一地區的人民又生活在軍事獨裁者的暴虐統治中。馬爾克斯在小說中描寫了一個象征著他故鄉阿拉卡塔卡的小鎮馬孔多的時代變遷,以虛構的世界隱喻現實,不僅探討了哥倫比亞的孤獨閉塞,同時指出這是拉丁美洲的民族通病。

三、作者介紹

馬爾克斯(1927~2014),哥倫比亞作家、記者和社會活動家,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馬爾克斯在外祖父家度過了自己的童年時期。他的外祖父是個退役軍官,為他講內戰的故事,外祖母博古通今,為他講許許多多的神魔鬼怪的故事。他說:“外祖母的魔幻世界深深地吸引著我,我生活在其中,那是我的天地。”在童年的馬爾克斯的心靈世界里,他的故鄉是人鬼交混,充滿著幽靈的奇異世界,這成為他之后創作的重要源泉。代表作有《枯枝敗葉》《百年孤獨》《霍亂時期的愛情》等。

四、題目解說

《百年孤獨》以魔幻現實主義的筆法描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描繪了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孔多的百年興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個世紀以來風云變幻的歷史。在布恩迪亞七代人的家族發展史中,該家族雖然人數眾多,彼此關聯,但是人人自閉,冷漠地面對世界。因為彼此的心靈不通,只能守著孤獨。

五、層次結構

本文共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寫原本封閉的馬孔多與外界溝通后變了樣。

第二部分(第3~14段):寫麗貝卡的吃土癥和失眠癥的表現以及給馬孔多帶來的影響。

六、全文分析

1、怎樣理解第2段最后一句話中烏爾蘇拉此時的“哀嘆”“可怕”“茫然”?

這些不是表現烏爾蘇拉對孩子們“孤獨入骨”“守舊頑固”等怪癖的抱怨,而是表現她對布恩迪亞家族前途命運的擔憂。

2、第6段從哪些角度介紹麗貝卡?如此介紹有何作用?

這一段從身世、肖像、穿著、神態等角度介紹了麗貝卡,表現出她孤苦無依,體弱多病,處境困難,急需托付給他人照顧的艱難境況,為下文表現烏爾蘇拉的善良做鋪墊。

3、第9段寫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對失眠癥危害的認識有何作用?

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作為族長,還認識不到失眠癥的危害,襯托出烏爾蘇拉的睿智,凸顯了馬孔多的落后。

4、本文塑造的烏爾蘇拉具有怎樣的形象特點?請簡要分析。

烏爾蘇拉在《百年孤獨》中是一個偉大的母親。她頑強、睿智、執著、獨立,并不遜色于她的丈夫,是布恩迪亞家族的靈魂,是整個家族的支撐者。

她不愿與現實生活妥協,在一次次歷史關頭擔當重任,從不愿意也未曾在苦難和挫折面前屈服。在旁人無法治愈麗貝卡的吃土癥的困境中,烏爾蘇拉采取“藥物治療加上皮帶抽打”的手段,不但讓麗貝卡在幾個星期后顯出康復的跡象,還讓麗貝卡把她視為家庭成員中最親近的人。在危害十足的失眠癥面前,一開始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對失眠癥的危害缺乏正確認識,而烏爾蘇拉“將麗貝卡和其他孩子隔離開來”,并用從母親那里學過的對草藥的認識,開展了草藥治療。她以全部的心力經營著整個家族。

她為孩子們的“孤獨入骨”“守舊頑固”等怪癖感到痛心,她的身上有著一種維持家族生存下去的頑強毅力,體現著人性的光輝和母愛的偉大,表現出對布恩迪亞家族前途命運的擔憂。她用自己的愛去溫暖身邊的每一個人,哪怕是遠道而來的、孤獨多病的遠方表親麗貝卡。

然而偉大的母愛在冷漠的現實、沉重的孤獨面前也顯得蒼白無力——“正當她哀嘆自己命不好,認定兒女們的怪癖與豬尾巴同樣可怕時,奧雷里亞諾眼神定定地望著她,令她感到一陣茫然”。這種生活使她成為一個獨立堅強的人,一個偉大的孤獨者。

5、馬孔多居民所患的失眠癥有何特點?作者寫這一情節有何象征意義?

馬孔多的居民在失眠癥蔓延之后都失眠了,不久又患上了健忘癥,連日常用品的名字都忘了,于是只好在每件物品上貼上標簽,注明名稱、用途等信息。可是遺忘仍然以一種不可挽回的狀態蔓延下去。失眠癥最可怕之處不在于讓人毫無倦意不能入睡,而是會不可逆轉地惡化到更嚴重的境地:失憶。患者會慢慢習慣無眠的狀態,然后開始淡忘童年的記憶,繼之以事物的名稱和概念,最后是各人的身份,以至失去自我,淪為沒有過往的白癡。

這個情節的象征意義是耐人尋味的,這個經歷了許多滄桑變化的馬孔多小鎮,正是拉丁美洲大陸的象征。作者在這里通過對馬孔多居民患失眠癥的描寫,暗指拉丁美洲人民由于無法擺脫愚昧落后、孤獨封閉和與世隔絕的生活,在外來文化的影響下,正在逐漸麻木地遺忘自己的歷史和文化,遺忘想要擺脫命運控制的初衷。

6、本文是《百年孤獨》的節選部分,你認為文中所寫的“孤獨”體現在哪些方面?

觀點一:馬孔多是“孤獨”的。它位置偏僻,難與外界溝通。這個充滿魔幻的村子置身于現代科技文明之外,偶爾外面透進來的一道光,最終也被卷入小鎮一代代注定破敗的循環之中。

觀點二:馬孔多的居民是“孤獨”的。他們有揮之不去的自閉意識,他們只因何塞·阿爾卡蒂奧沒有一道歸來,就排擠以梅爾基亞德斯為代表的吉卜賽人,而這些吉卜賽人曾以悠遠的智慧和神奇的發明對村子的發展壯大作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馬孔多的居民對失眠癥缺少正確的認識,更沒有意識到它的危害,把緊急情況視為常態而不去尋求有效的治療方法。

觀點三:布恩迪亞家族是“孤獨”的。如布恩迪亞家族里一代又一代的人都反復使用那幾個相同的名字:第一代的族長是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而其長子是何塞·阿爾卡蒂奧,何塞·阿爾卡蒂奧的兒子叫阿爾卡蒂奧。其家庭成員缺少溝通,如奧雷里亞諾沉默寡言,孤獨入骨,全神貫注于金銀藝實驗,甚至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

免費下載高二語文教案篇7

【設計思想】

這首詞展現了蘇軾被貶黃州時的基本心境:泰然、曠達,自解、思“歸”。我們當以字詞句意為立足點,意境理趣為突破點,反復吟詠,體會其疏朗剛健之風、曠達深邃之境以及深刻透辟之人生哲理。

【教學目標】

一、研習品鑒,理解作品的意境。

二、拓展提升,體悟人生之雨和人生之歸。

【教學過程】

一、由“雨”開篇,設疑導入

由“雨”設疑:請同學們比較“人生就是一場雨的工夫”和“人生就是躲一場雨的工夫”兩句話,簡單說說自己更喜歡哪一種說法?為什么?

點撥導引:前者有寓意偶然、短暫、不幸、客觀存在等意思;后者加個動詞,多了層如何面對的意思,即多了主觀意愿、行動過程、生命痕跡等。人生有雨,有雨而躲,這是不是所有人的生活態度、人生準則呢?我們來看看蘇軾的回答。

二、初讀感知,梳理詞意

1.粗通大意:齊讀小序和詞,看看這首詞敘述了一件什么事以及蘇軾在這件事情中是什么態度。引導學生在小序、正文以及注釋中尋找答案,學會梳理內容和概括大意。

點撥要點:這首詞主要寫蘇軾一行人往沙湖相田,途中遇雨后的感嘆;蘇軾沒有躲雨,他認為風雨無妨(以“余獨不覺”“莫聽”“何妨徐行”等詞語來印證)。

2.初識詞人:自由誦讀這首詞,結合詞的內容,簡單說說詞人給你的最初印象。引導學生粗略感知詞人形象,可根據學生發言來梳理點撥,不必求全。

三、品讀賞析,領略詞境

1.蘇軾是怎樣表達自己“獨不覺”,即不愿躲雨的人生態度的?你認為哪些詞語直接表達了這種態度?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詞作,把握提領性詞語。點撥思路:如“莫聽”“何妨”“誰怕”“竹杖”“芒鞋”“一蓑”。(答案參見“方案A”)

2.蘇軾為什么不躲雨?請聯系寫作背景和作者生平來談談。引導學生知人論世,以意逆志。可從如下角度作點撥或歸納:

(1)此詞作于到黃州第三年的春天。“烏臺詩案”后被貶黃州的蘇軾,已開始從憤懣和痛苦中跳脫出來。

(2)蘇軾思想中融合了儒佛道。他崇尚老莊哲學,深受禪學影響,因而淡泊、遺忘、化解、隱逸等思想都會在逆境中生發。

(3)作為豪放派詞宗,蘇軾個性中蘊藏著樂觀的因子。

(4)同時期的《赤壁賦》中已有“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等語,表現了一種順應自然、物我兩化的境界。

3.“雨”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引導學生由最初的大雨“穿林打葉聲”,到“一蓑煙雨”,再到“也無風雨也無晴”來整體理解,明晰借喻之意和托寓之情。

四、研讀探究,走近詞人

1.圍繞“雨”字,詞的上下闋分別寫了雨中和雨后,你認為上下闋的主旨句分別是哪兩句話?為什么?在學生提出主旨句后,引導他們討論句子的深刻含義,領悟其中人生況味。

點撥歸納:

上闋:“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關鍵詞是“任”,含放任自由之意。此時在詞人眼中呈現的,已經不是自然界的這場短暫變故,而是人生旅途中的大風雨。面對風雨,不驚不避,不哀不傷,顯示了詞人的人格光輝。此句將詞人一生的坎坷磨難以及泰然灑脫的生活態度,盡行囊括。

下闋:“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關鍵詞是“歸”或“無”。心中無雨晴,縱然風雨陰晴變化莫測,也左右不了詞人的心境了。此句展示出詞人處變不驚、寵辱偕忘、超乎物外的曠達人生境界。

2.有人說“歸”字是全詞的核心所在,并可從中窺見詞人的文化性格,你怎么理解?蘇軾的“歸”和陶淵明的“歸”能否劃等號?為什么?引導學生探究拓展,從更深層次理解詞之意蘊及詞人之精神。

點撥歸結:“歸”字貫串于詞中,是詞人精神世界的縮影。“莫聽”“徐行”,拒風雨于身外,這種心安是歸;“竹杖”“蓑衣”,這種退隱之思是歸;“也無”,這種超凡拔俗也是一種歸。

蘇軾360首詞中,歸字出現100多次。如“萬里歸來年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又如“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還有“幾時歸去,作個閑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云”。吾鄉何在?在心安處,心的江海遠在俗世之外;蘇軾是歸于“心”,陶淵明是歸于“田園”。聯系前面說的“東坡為何不躲雨”,因為他知道“前方亦雨”,人生就是一場雨,無邊無際,無可躲藏。的避風港就是自己的心靈了。心靈驛站,心靈歸所,這是一種寧靜和通達,自解與超脫,是中國文人最后可退守的精神家園。

五、激疑思辨,體悟人生

請同學看一段話:“像蘇軾這樣的好官卻最終落了個‘貶謫瓊崖’的下場,這是不正常的,而蘇軾最終能夠對這一結果接受并心平氣和那就更不正常了。在這種不正常的背景下,完美的‘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理念其實只是‘隨遇而安’的另一種富于欺騙性的表達。在這種不正常的情況下,‘曠達’實則是一種無奈,‘突圍’其實是一種逃跑。”你認同這段評述嗎?你認為應該如何面對人生風雨?當人生風雨來臨時,是當其不存在,還是主動去躲避或抗爭呢?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積累和人生感悟,暢所欲言,鼓勵多元理解和個性發現,將經典閱讀和當今生活、個體人生結合起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六、朗讀背誦,布置作業

朗讀背誦:要求學生把握詞的基調、節奏、旋律等,讀出一份從容與淡定,瀟灑和超脫,疏朗和剛健。

布置作業:以《走近蘇軾》為題寫一篇隨筆。

結語:人生再多的雨,經過蘇軾的過濾,都變成一片晴空了。他為我們撐起了一把傘,撐出了一片晴朗的天空,愿我們活得像他一樣明亮,一樣豁達。

免費下載高二語文教案篇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科學小品的一般知識。

2、使學生了解本文先主后次,由表及里地說明事物的特點。

3、讓學生了解并學習本文綜合運用多種說明方法說明事物的特點。

4、讓學生體會本文既有科學性、又有文學性的.特點。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本文的結構方式。

難點:本文語言的科學性和文學性。

教學設想

本課內容容易把握,要點是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以及文章文學情趣的分析和理解,前兩點宜采用教師質疑,學生思考、討論、作答,教師予以評析、明確的方式進行;關于文學情趣這一點,略有難度,宜主要以教師講析為主。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我國南方有一種非常有名的水果,它叫荔枝。大家不僅看見過,聽說過,而且品嘗過。今天,我們要學習賈祖璋的《南州六月荔枝丹》,看看他是如何介紹荔枝的。

二、作者簡介

賈祖璋(1901—1988),浙江海寧人,我國著名科普作家。代表作有《中國植物圖鑒》、《鳥類概論》等專著,以及《鳥與文學》、《動物珍話》、《生活素描》、《生物學碎錦》等科普作品。具有相當高的思想性、科學性、藝術性。

三、解題

1、南州六月荔枝丹

南州:生長的地域

六月:成熟的時間

丹:明艷的色澤

(結合課文注釋①)

2、文體

本文是一篇科普文章。屬于說明文,既有科學性,又有文學性。

四、檢查預習

請兩位學生依次朗讀,教師隨時在黑板上寫下學生讀錯的字。每個同學朗讀后,教師均需對其朗讀情況作三言兩語的簡要評定。

詞語注音

紅繒()紫綃()醴酪()龜裂()

龜甲()蒂部()渣滓()貯藏()

答案:zēngxiāolǐlàojūnguīdìzǐzhù

五、分析課文

免費下載高二語文教案篇9

《念奴嬌》

【說教材】

1、第三冊語文主要是詩詞,從整個高中語文教學和考試來說,詩詞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原因如下:

⑴在這一部分,高考時直接題和間接題都很多,關鍵是直接題較多,如:

①作家作品、作家的姓名字號、并稱及文壇地位等;

②風格流派、文體;

③名句填空;

④對相關背景的了解、對主要內容和重點字詞的理解;

⑤對寫作特點及藝術手法的鑒賞。

⑵詩詞教學從培養人文素養提高文化品味來談也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大到人生態度,小到言談舉止,都有影響。

2、這首詞可以說是重中之重。蘇軾是一個大家,就像講詩經要《氓》,講楚詞要講到屈原,講魏晉詩要講到陶淵明,講唐詩要講到李白杜甫,講宋詞不能不講到蘇軾,他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詩文詞對后代文人影響極大。

3、基于以上認識,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

⑴背誦本詞

⑵熟記作家作品地位及并稱

⑶把握豪放詞的意境及特點

⑷積累重要的實詞虛詞

【說教法】

1、上片以講授為主,用語言再現當時場面,引導學生去想象蘇軾登赤壁懷念英雄的情景,盡可能使其有如臨其境之感。

原因是:我們的學生閱歷淺,學生幾乎沒有登山觀海的經歷,如不引導,很難體會蘇軾面對滾滾大江,想起歷無數的英雄,看到赤壁形勝,想起瀟灑多謀的周瑜,感嘆自己壯志難酬的心情。但蘇軾又不同于杜甫李商隱,他的性格更傾向于陶淵明李白,又不甘于消沉,所以以酒祭月,非常豪邁。

2、下片以討論為主,啟發學生思維的火花。因為有了上片學習的基礎,把握全詞意境問題不大,討論更能深入領會到諸如烘托借代等藝術手法;更能領悟到蘇軾用詞的精妙,如“羽扇綸巾”、“檣櫓灰飛煙滅”、“人道是”,我安排的教學過程和教學內容正體現了上述認識和想法。

【說教學過程】

1、在導課時,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系,為后面在學習過程中領悟豪放詞與婉約詞的區分打下基礎。

2、在作者簡介中,介紹得稍多了一點,有些內容似乎與本課內容聯系不大,原想舍去,例如對蘇軾在文、詞、詩、書畫并稱方面的介紹,但又想到高考要考,所以就羅嗦講了。學生雖然在小學初中學過蘇軾的詩詞,對蘇軾有一定的了解,但越是熟悉的,越容易記不清楚,所以在這多講了一點,算是對蘇軾一個簡單的小結,這樣在講三冊24課《赤壁賦》時就可以讓學生來介紹蘇軾,加以強化。我想如能在適合的篇目中對一些重要的作家作品進行小結,平時就以全局觀念注意點滴積累,就可以減輕學生高三復習的壓力。這一點屬于個人一點想法,希各位老師批評指導。

3、在背景介紹中,我分兩個方面進行。一方面介紹烏臺詩案,講蘇軾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這個和本詞有關的事實背景;另一方面對蘇軾的胸襟性格做簡單評價,便于學生把握詞風和詞人。

4、范讀正音:

朗讀是詩詞教學的重中之重。朗讀有利于記誦,朗讀有利于理解,朗讀有利于把握意境,朗讀好了甚至可以以讀代講,朗讀時要把握詩詞不同風格、不同基調。這是一首豪放詞,應讀得鏗鏘有力。

至于將字詞板書,我個人認為在高中教學中依然必要,字詞教學在任何時候都是語文教學中極重要的部分,傳統教學在這一點上做的很好,相反,近年來流行的所謂“素質教育”對字詞教學有點忽視。平時時間充足時,我會在一單元學完后叫學生聽寫字詞并注音,開始學生不以為然,以為是小學生的事,慢慢地倒引起了重視。

5、賞析部分:

一是把握對字詞的賞析;二是把握意境,盡可能地再現當時的情景;三是對一些藝術手法賞析穿插其中;四是由于詩詞跳躍性大,而我們的學生史學知識欠缺,所以我在講述時補充了一些史學知識,這似乎把語文課講成了歷史,也不知得當與否,算是一種嘗試,還望各位前輩提出批評意見。

6、至于延伸比較部分,以柳詞和蘇詞為例比較豪放詞和婉約詞的詞風,是為了把學生“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性差異上升到理性,使這種感性更加深刻、明晰。

在這一部分有些地方總結得不是很恰當,例如,把“壯志難酬之恨”說城是一種“悲憤”,“悲憤”一詞明知用得不是很合適,但一時又想不出一個合適的詞來替換,顯得勉強和別扭。

【說板書及作業】

1、板書基本上是按行文思路來安排的,這樣安排一是便于總結寫作特點;二是便于學生按思路記憶背誦—本來還安排盡可能課堂背誦,時間來不及沒有進行。

2、作業為背誦體會和自學《江成子》,體會不同人物的不同風格,這樣在指導檢查作業時可以強調評價和鑒賞同一個人的作品,應從實際出發,我們所強調的風格流派不過是就其主要成就或主要方面來談,不能一概而談。

自己的缺點有時是自己清楚的,但自己看不到自己的背面,旁觀者更清楚,所以希望各位老師多提意見,暢所欲言,給我們年輕人一個不斷進步的機會!

免費下載高二語文教案篇10

【總體思路】

本設計是問題式,由三個問題組成。即:

1、誰解琵琶聲;

2、誰解青衫淚;

3、誰解風物意。

【實施步驟】

1、誰解琵琶聲:

提問:讀了本詩,我們恐怕更多的是對琵琶女的命運掬一把同情淚。確實,琵琶女的命運令世人感嘆。但是,我們是否能夠從琵琶曲調的起伏變化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變化的軌跡呢?

明確:

整個曲調可以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前奏曲”:“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潯陽江邊,風寒月冷,琵琶女獨守空船,孤單凄涼。所以其出場彈奏時旋律低沉抑郁。

強烈的生活反差又自然勾起她對往昔生活的深情回憶,于是音樂進入第二部分“歡樂曲”:“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這時歡快明朗、清脆悅耳的琵琶聲,忽高忽低,交織起起伏生動的樂章,唱出了琵琶女火紅的青年時代。青年時代的她,可謂色藝超群,名噪京華,“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成功的榮譽與醉酒歡歌構成她生活的全部。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轉為清脆圓潤、輕快舒徐。而“大珠小珠落玉盤”更如往日盈盈笑語,讓人過耳不忘。

然而,好景不長,時光不再。“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琵琶女“年長色衰”,生活變故,門庭冷落。迫于生計,她“老大嫁作商人婦”。回憶到這兒,琵琶女怎不肝腸寸斷?所以旋律又進入第三部分“沉思曲”:“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生。”旋律變得“冷澀”“凝絕”,音樂之聲“暫歇”,命運的變化使此時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當中……

最后一部分是“悲憤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這段音樂情緒高漲起來,絕非柳暗花明,重見天日,而是以剛勁急促、震撼人心的節奏,表達琵琶女對命運的不平之感與憤懣之情。琵琶女受傷的心靈本渴望愛情的撫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輕離別”,讓她時常空船獨守。這現實更使她痛不欲生,悔恨交加,故而音樂之聲如“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對世人重色輕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憤怒控訴。收撥一劃,“四弦一聲如裂帛”,是憤激的哀號,更是對不公平社會現實和命運的抗爭!

總之,詩人不但寫出了琵琶女音樂技藝的高超,而且通過樂曲的變化,表達出演奏者內心情感的起伏變化,讓人如聞其聲,如感其情。正如詩人所云:“我聞琵琶已嘆息。”悲憤的曲調,令普天下傷心人聞聲一哭!

板書:

琵琶聲──盡訴心中悲悱情

(說明:這一問使學生從全新的角度去體味音樂的藝術魅力。音樂的描寫已經超出了藝術欣賞的范疇,蘊含著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人物命運的揭示。讓學生思考這樣的問題,能夠大大調動學生的情趣,激發他們的興趣。)

2、誰解青衫淚:

提問:“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時。”詩人白居易為何在一個素不相識的琵琶女面前淚灑青衫呢?

明確:

詩人淚灑青衫,主要來自兩個方面:

⑴傷琵琶女:正如詩中云:“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卿卿。”琵琶女憤激幽怨的曲調本引發詩人情感的共鳴,在聽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傾訴后,更是激起詩人深深的憐憫。

⑵傷己:詩人才華橫溢,譽滿天下,然而今朝淪落,幽愁悲憤;再加上朋友一別,更感孤寂難耐。

人悲,己憐,“同是天涯淪落人”。傷人,傷己,兩重感傷交融一體,積累沉淀,詩人怎不悲愴滿懷,淚灑青衫?這“淚”,既是詩人對被壓迫婦女的同情與尊重,又是對當時社會的控訴。

板書:

青衫淚──同是天涯淪落人

(說明:通過這樣一個問題,能夠使學生了解“淚”的深沉含義,從而進一步把握本詩思想感情的另一側面。)

3、誰解風物意:

提問:詩歌往往少不了風物的描寫,同樣,本詩歌前后貫穿了幾處風物描寫的文字。這些風物有什么作用呢?

明確:

篇首的“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敘述了江東送客時的環境。秋夜的江水、楓葉、荻花,構成清晰如畫的意境,令人頓感秋涼襲身,曲曲傳達出詩人凄涼愁慘的心情,為全詩奠定了感情基調。

“別時茫茫獎浸月”,敘述別時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無不彌散著詩人的離愁別緒,仿佛詩人的心情融化其中,與自然風物有了感應。

“唯見江心秋月白”,寫音樂結束時寂靜的環境。音樂結束,但其感情仍在擴散,一直滲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江心秋月也在為音樂中的感情所打動。情景交融,烘托了音樂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另外如“繞船明月江水寒”,寫琵琶女獨守空船時的環境,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涼的心情;“黃蘆苦竹繞宅生”,寫詩人的生活環境,渲染詩人被貶后的孤寂悲涼。

總之,一枝一葉總關情。詩歌中的風物成了溢滿感情的意象,疊加在一起,使《琵琶行》整個詩境恍若沉浸在潯陽江頭那一派憂郁的月光里,凄美哀人。

板書:

風物意──一枝一葉總關情

(說明:設計這樣一問,能夠使學生明確,鑒賞詩歌一定不能忽視詩中風物描寫的文字,它們也是詩歌思想感情的載體。)

4、總體評說:

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首的詩歌,筆者在引導學生鑒賞時,沒有常式的詞句翻譯、結構梳理等,有意識地從新的角度設置問題,激發興趣,使學生讀得深入,讀得興濃。學生在獲得情感愉悅的同時,鑒賞力也確有明顯的提高。

【附板書設計】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琵琶聲──盡訴心中悲悱情

青衫淚──同是天涯淪落人

風物意──一枝一葉總關情

【教案點評】

對本詩的教學,一般是在學生朗讀、背誦的基礎上,先簡要介紹作者和寫作背景,再逐字逐句逐段詳細分析,然后引導學生體會音樂描寫的高妙,分析詩歌雙線交織的結構特點,最后歸納詩歌的主旨。這樣的講析內容基本照抄教學參考書,沒有創意,比較平庸。本設計擬突破此模式,設置帶有獨特視點和角度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樹立全新的詩歌鑒賞觀,提高詩歌鑒賞能力。

免費下載高二語文教案篇11

教學目標:

1.抓住文眼,理解課文的主旨。

2.欣賞荷塘月色的美景,領悟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體會語言的抒情性,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學習本文比喻、擬人、通感等修辭手法的運用。

3.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掌握一定的賞析散文的方法。

教學方法:采用對話式教學模式,主要采用提問法、講解法,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課文

教學手段:運用多媒體

參閱書目:《中國現代散文欣賞辭典》(漢語大辭典出版社1990年版)

教學資源的整合利用:登陸了《高中語文課改網》,和123課件站,利用百度收集了圖片和課文美讀。

課時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

教學要點:介紹背景知識,結合美讀,初步感知課文。

(打開課件,播放幻燈片1)

一、導語:(播放幻燈片2)

朱自清:原名朱自華,號秋實,為勉勵自己在困境中不喪志,不灰心,保持清白,不與黑暗勢力同流合污,便取《楚辭》中“寧廉潔正直以自清乎”中的“自清”二字改名“朱自

清”字“佩弦”。他是的散文家、詩人、民主戰士、愛國知識分子,初中時,學過他的散文《春》、《背影》等。19歲考入北大哲學系;27歲任清華大學教授;____高度贊揚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表現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他的散文秀麗樸素,我們通過學習《荷塘月色》一起體會一下。

二、背景介紹:(播放幻燈片3)

寫于1927年,作者當時29歲,任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由于蔣介石叛變革命,中國處于一片黑暗之中。在這樣的社會,作者看不到希望,但又想做一個自由的知識分子,苦悶彷徨是自然而然的。《荷塘月色》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寫成的。

三、初步感知課文(播放幻燈片4)

1.打開課件,欣賞配樂朗誦的課文,要求學生聽清字音,結合畫面進入情景,體會文章的感情基調,把握文章的大致結構。

2.提問:本文的文眼是哪句?課文分為幾部分?結構有什么特點?

明確:“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是本文的文眼。

全文分三大段:

第一部分(1~3):月夜漫步荷塘的緣由及來到荷塘的感受。(點明題旨)

第二部分(4~6):荷塘月色的恬靜迷人。(主體)

第三部分(7~8):荷塘月色的美景引動鄉思。(偏重抒情)(播放幻燈片5)

簡要分析:從內結構看,情感思緒是從不靜、求靜、得靜到出靜,是一個圓形;

從外結構看,從作者出門經小徑到荷塘復又歸來,依空間順序描繪了一次夏夜游。(播放幻燈片6)

感情變化是:“心里頗不寧靜”→淡淡的月光下,有淡淡的哀愁→在自然美景中,有淡淡的喜悅→發出“我什么也沒有”的慨嘆→惦念江南,欲超脫而不可得。作者在文中體現的復雜的思想感情是“淡淡的哀愁,淡淡的的喜悅”。這從景物描寫中也能看出。(播放幻燈片7)

3.由課題可以知道,本文屬于寫景散文,所寫之景即“荷塘”和“月色”,課文那些段落是描寫這兩種景物的呢?明確:4、5、6段。

4.布置作業:熟讀4、5、6段,試著圈點文中的精彩語句,體會作者所描繪的美景,

進一步體會作者情景交融的寫作特點。

第一課時板書設計:行蹤:出家門——去荷塘——觀荷塘——回家門

情緒的變化:不寧靜——淡淡的喜悅——超脫——不寧靜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本節課主要完成課文4、5、6段的閱讀鑒賞。通過揣摩“景語”,弄清文章的寫景特點。

一、導入:鑒賞、分析課文4、5、6段的景物描寫部分

(一)閱讀鑒賞第四段

1.指名一個學生朗讀

2.這一段寫什么景,是從什么方面來寫的?

明確:月下荷塘美景,寫了荷葉、荷花、荷香、荷波、荷韻五個方面。

3.提問:作者是怎樣從這五個方面描繪這月下荷塘美景的:請找出這些句子,展開想象,閱讀品味它的妙處。

明確:(第1組)荷葉:“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用田田寫出了葉子之多;“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運用比喻手法寫出荷葉的風姿。由“出水很高”聯想到“亭亭的舞女的裙”。兩者不僅相似,而且寫出其動態美。(播放幻燈片8)

(第2組)荷花:“層層的葉子中間,……又如剛出浴的美人。”運用擬人、比喻的手法。“裊娜”寫出荷花的飽滿盛開狀,“羞澀”寫荷花含苞待放。這兩個詞本是用來描寫女子嬌美姿態、羞澀神情的,現在用來寫荷花,賦予物以生命力和感情。這是擬人寫法。接著連用三個比喻,分別描繪了淡月輝映下荷花晶瑩剔透的閃光,綠葉襯托下荷花忽明忽暗的閃光,以及荷花不染纖塵的美質。寫出了荷花的神韻,傾注了作者的主觀感情,可以激發讀者的想象。(播放幻燈片9)

(第3組)荷香:“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提示學生參看“練習二”)由嗅覺向聽覺轉移。“縷縷清香”與“渺茫的歌聲”在許多方面有相似之處,如時斷時續、若有若無、輕淡飄渺、沁人心脾等,其間感覺的轉移伴隨想象的跳躍。“清香”與“歌聲”同屬美好的事物,把“清香”比喻成遠處的“歌聲”,烘托出幾分幽雅和寧靜來。

(第4組)荷波:“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運用擬人的手法,寫出微風過處葉花顫動的情狀,既有視覺形象,葉子“有一絲的顫動”化為“一道凝碧的波痕”;又有聽覺形象,風吹花葉的顫動聲音。動靜結合,形象地傳達出荷塘富有生氣的風姿,創造出了清幽恬靜的氛圍。(播放幻燈片10)

(第5組)荷韻:“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作者把所見與想象結合,“脈脈”本指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動來表情傳意,這里用來寫流水,塘水在茂密的荷葉下是看不到的,作者卻由葉子的“風韻”想象到那葉子下的水“脈脈”有情,真正做到了言有盡而意無窮。(播放幻燈片11)

4.師生共同小結本段寫景重點。

本段運用比喻、擬人、通感等手法,描繪了月下荷塘的美景,這些手法令人浮想聯翩。更絕的是全段不著一個“月”字卻處處有月。請同學們朗讀品味。

5.齊聲朗讀課文第4段,品味其寫景特點。

(二)誦讀鑒賞第5段(仿照第4段的鑒賞方法,引導學生自己分析)。

1.學生朗讀。

2.提問:本段寫荷塘上的月色,月色本是難寫之景,作者借哪些景物,寫出荷塘上月色的特點?

明確:葉、花、樹,寫出了月色朦朧飄渺的特點。

3.提問:月色本是難狀之景,作者用了一些傳神的動詞:(如:“瀉”“浮”“洗”“畫”等),描繪出了可感的月光形象,試結合語境分析這些動詞的特點。

明確:瀉——既照應了以流水喻月光,又寫出了月輝照耀,一瀉無余的景象,使月光有了動感。

浮——寫深夜水氣由下而上輕輕升騰,慢慢擴散、彌漫,以動景寫靜景,描繪霧的輕飄狀態。

洗——寫“葉子和花”在月光映照下一種奶白色而又鮮艷欲滴的狀態。

畫——有“人為”動作含于其中,仿佛有無形的手在展紙描繪“倩影”,寫出了投在荷葉上的月影之真、之美。

4.小結:本段雖著意寫月色,但又處處不忘荷塘,用幾個傳神的動詞,從不同角度寫出淡月輝映下荷塘里霧光葉色、水氣交相雜糅而形成的朦朧景象,使難狀之景如在眼前。請同學們看著幻燈片展開想象,進入情景,朗讀課文。(播放幻燈片12)

5.齊聲朗讀第5段,體味作者寫景的高明手法。

明確:除傳神的動詞運用外,還用了正反結合、動靜結合的表現手法。

(三)誦讀、鑒賞第6段

1.齊聲朗讀。

2.提問:本段寫了荷塘四周的景色,與課文第2段照應,試比較兩段寫景的異同。(閱讀比較后回答)

明確:

相同:都寫了荷塘四周景物,都寫了樹、小路。

不同:第2段重點寫了小煤屑路的寂靜、陰森,寫得簡略。而本段則以樹為著眼點,由近及遠,寫了樹色、煙霧、遠山、燈光,再由靜到動,寫到蟬聲、蛙聲,顯然,抒情效果跟第二段不一樣。本段用反襯手法表達作者內心的寂寞。

3.提問:本段寫月下荷塘的景色,作者選用了一些疊字疊詞(如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重重、陰陰、隱隱約約等),試結合語境,說說這些詞語的妙處。

明確:遠遠近近、高高低低——寫出了樹的錯落有致,既開闊又有立體感,用語平實自然。重重、陰陰、隱隱約約——傳神地描述出特定環境中的景物特點,不僅寫出了樹木之多,而且加強了葉色的濃重氣氛。

4.小結

疊字疊詞的運用,不僅傳神地描寫了事物的特征,而且照應了第2段中“蓊蓊郁郁”的樹,“陰森森”的小路。讀起來節奏鮮明,韻律協調,富有音樂美。請大家再次齊聲朗讀第6段,體會其特點。(播放幻燈片13)

二、熟讀,品味4~6段

三、布置作業

1.背誦4~6段。

2.閱讀全文,進一步了解全文的結構及作者的感情基調。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總結4、5、6段,討論第三部分的作用,概括主題。

一、導入,檢查背誦(抽查1~2名同學)

二、總結4、5、6段,理解文中的情與景

1.提問:平常我們見到的寫荷花的文章大多是濃艷明麗的,本文描寫的景色卻是素淡的,朦朧的。景語即情語,試結合課文談談自己的看法。

明確:作者夜游荷塘是為了擺脫“心里頗不寧靜”,追求剎那間的安寧。作者筆下的荷塘是一派幽靜安寧的景象,正是作者所追求的,在作者眼中,荷塘景色“恰是到了好處”,不濃不淡,不明不暗,一切都是那樣的調和適中安逸。追求剎那間的安寧正是為了暫時忘卻,分明曲折地反映了他對當時現實的不滿。荷塘景色越寧靜、安逸,越反襯心里“頗不寧靜”。作者把這種情感很自然地融入這月下荷塘的美景中。

三、學生朗讀第三部分,提問:月下荷塘的美景使作者獲得了片刻的寧靜,但蟬聲和蛙聲又打破了他內心的寧靜,作者的思緒由理想回到現實,似乎可以收尾,為什么還要寫一段描寫古人采蓮和記起《西洲曲》情景的文字?試結合語境談談自己的看法。

明確:從全文看,這是在游完荷塘往回走的路上想起的,剛游完荷塘,由荷花想到采蓮,這順理成章。游荷塘沒有使作者擺脫“不寧靜”,于是作者又回憶歷史,描繪出了一幅熱鬧歡快的景象,這不僅反襯出此時的靜,更表現了對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可是我們現在早已無福消受了”,歷史只能想想而已。又記起《西洲曲》里的句子,《西洲曲》是以諧音描寫一個青年女子思念情人的痛苦。猶如兩幅畫圖,形成了“冷”與“熱”、“靜”與“動”的強烈對比,寫出了一個知識分子內心的矛盾與沖突。“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一句,是全文的點睛之筆,既是因回憶而勾起了鄉思,也含蓄地揭示了“心里頗不寧靜”的原因所在。深切而又微妙地反映了作者想擺脫這種不寧靜而又擺脫不掉的萬分苦惱的心情。

四、把握全文,結合背景,討論作者“這幾天心里”為什么“頗不寧靜”?

明確:(1)對現實不滿的憤激;(2)對政局和個人前途的憂慮;(3)表現了一種我行我素的閑適心情;(4)表現了作者對美好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五、結合課后練習三,認真體會朱自清散文的特點,談談你對他的散文有什么看法。

六、小結全文:整篇文章作者以藝術的筆法,描繪了一幅令人陶醉的月下荷塘美景圖,充滿了詩情畫意。這清新、美麗、寧靜的大自然正是作者的精神避難所。

第三課時板書:心里頗不寧靜的原因:

(1)對現實不滿的憤激;

(2)對政局和個人前途的憂慮;

(3)表現了一種我行我素的閑適心情;

(4)表現了作者對美好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免費下載高二語文教案篇12

教學目標

1.了解“賦”的有關特點。

2.誦讀、品味、鑒賞課文精美的語言。

3.體會課文景、情、理交融的特點。

4.理解作者由泛舟赤壁而觸發的情思和通過主客問答手法所表現的曠達的情懷。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散文叫《蘇東坡突圍》,這篇文章主要講述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后的生活經歷和心路歷程。作者認為這段煉獄般的經歷讓蘇軾真正走向了成熟,因此,在文末余秋雨寫到“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終于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發過了酵,尖利的山風收住了勁,湍急的細流匯成了湖,結果——引導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經鳴響,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黃州,《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后《赤壁賦》馬上就要產生。”(板書課題)

二、簡介“賦”的體裁特點

三、簡介蘇東坡及其在黃州的生活經歷

四、指導誦讀

這篇課文為辭賦,特別注重聲韻美。在預習和教讀中,宜讓學生有感情地反復誦讀,誦讀中可根據以下要求,讓學生注意韻腳和對偶句。

(1)指導學生注意以下押韻字和換韻情況。

第一段間天然仙

第二段槳光方

慕訴縷婦

第三段稀飛詩

昌蒼郎

東空雄

鹿屬栗

窮終風

第四段往長

瞬盡

主取

月色竭適

第五段酌藉白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按現代漢語語音來讀,有些字今天已不再押韻,這是由于語音隨著語言的發展演變而變化了的緣故,在北宋時期,它們都是押韻的。至于其間發展演變的規律怎樣,那是音韻學研究的課題。這一點,向學生交代一下即可,不必求之過深。

(2)注意下列加點字的注音。

舉酒屬(zhǔ)客徘徊于斗(dǒu)牛之間山川相繆(liáo)釃(shī)酒臨江

駕一葉之扁(piān)是造物者之無盡藏(zàng)也

五、布置作業:

熟讀并背誦全文。

第二課時

一、研習課文

1.體會課文景、情、理交融的特點。

討論題:

(1)第1段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景色?這樣的景致使泛舟者產生了怎樣的心情?

(2)第2段怎樣描寫簫聲的?給人一種怎樣的感覺?

(3)從第3段客人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其生悲的原因有哪些?

(4)蘇軾針對客人的回答,闡述了什么道理,此時又是怎樣的心情?

討論提示:

(1)清風、江水、明月美好景色,泛舟者心情歡暢,其“樂”之甚。

(2)“怨”“慕”“泣”“訴”---“哀”“凄切婉轉”。

(3)其一,赤壁一帶的江山觸發他想到歷的英雄人物,當年的英雄,而今安在?何況吾輩漁樵于江渚之上。其二,由江水無窮想到人生須臾,渺如滄海一粟。其三,要擺脫現實處境,渴望能“挾飛仙以遨游,抱名悅而長終”,卻“知不可乎驟得”。

(4)從宇宙的變化說到人生的哲理。闡述了“變與不變”的道理。從變化的角度看,天地一刻也不會不變,人生短暫,自然可悲;但從不變的角度看,天地與我同生。萬物與我為一,都會無窮無盡。表現了作者超然獨立、不計得失、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作者從水、月中悟出了變與不變的道理,苦悶的心情得到了慰藉,精神上得到了解脫。(客人的話從某種角度上來說也反映了作者的內心痛苦。)

2.齊讀課文,體會其語言特點。

(1)駢散結合

本文既保留了傳統賦體的那種詩的特質與情韻,同時又吸取了散文的筆調和手法,打破了賦在句式、聲律的對偶等方面的束縛,更多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詩歌的深致情韻,又有散文的透辟理念。

散文的筆勢筆調,使全篇文情郁郁頓挫,如“萬斛泉涌“噴薄而出。與賦的講究對偶不同,它相對更為自由,如開頭的一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全是散句,參差疏落之中又有整飭之致。以下直至篇末,大多押韻,但換韻較快,而且換韻處往往就是文意的一個段落,這就使本文特別宜于誦讀,并且極富聲韻之美,體現了韻文的長處。

(2)形象優美,善于取譬

如描寫簫聲的幽咽哀怨:“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蚊,泣孤舟之嫠婦。”連用的六個比喻,渲染了簫聲的悲涼,將抽象而不易捉摸的聲音訴諸讀者的視覺和聽覺,寫得具體可感,效果極佳。

二、課外閱讀指導

課外自讀《后赤壁賦》,結合“練習”第四題,指導學生將《赤壁賦》和《后赤壁賦》進行比較閱讀。

提示:兩賦寫于同一年,中間相距三個月,是各有千秋的姊妹篇。前賦所寫,限于舟中,后賦則主要寫岸上;前賦字字秋色,后賦句句冬影;前賦主要談玄說理,后賦則側重敘事寫景;前賦主調曠達樂觀,后賦略為虛無縹緲。兩賦同是蘇軾得心應手的力作名篇。古人的評點甚多,不無借鑒之處,茲轉錄數條如下:

《古文觀止》評語:“前篇寫實情實景,從‘樂’字領出歌來;此篇作幻境幻想,從‘樂’字領出嘆來。一路奇情逸致,相逼而出,與前賦同一機軸,而無一筆相似。”

李扶九的評語:“后篇亦寫客、寫歌、寫風、寫月、寫樂、寫酒、寫肴,—一與前篇同,而各位置不同。前篇同在舟中,次早還在;此篇有登岸一舉,半夜即歸,則前篇所未有也;前篇借客生波,尚似實情;此篇忽鶴忽道士,奇幻極矣,乃神似《南華》(《莊子則,非襲其貌也;至前篇說悲處,在客口中;此篇悲則公自言矣。”

以上兩段從同與不同兩方面分析了兩賦的特點,李評較詳。

林西仲評語:“若無前篇,不見此篇之妙;若無此篇,不見前篇之佳。”(見《古文筆法百篇》)這里說的是兩賦相輔相成的關系,缺一不可。至于兩賦的高下,前人也有評論,元代文學家虞集說:“陸上衡(陸機,晉文學家,著有《文賦》)云:‘賦體物(體味研究事物)而瀏亮(清晰明亮)。’坡公前《赤壁賦》已曲盡其妙,后賦尤精。

于體物如‘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皆天然句法。未有道主化鶴之事,尤出人意表。”(《道園學古剝》無獨有偶,據黃州的同志說:“陳毅同志生前參觀黃州‘東坡赤壁’中的‘二賦堂’時,對后賦備加贊賞,認為后賦超過前賦,看來這后賦更著力于意境的創造,寫得含蓄、深沉,比前賦由議論‘化妝’的主客問答或許略高一籌,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吧!”(見《東坡文論叢》,第39頁)

免費下載高二語文教案篇13

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從記游到議論,即事明理的寫作手法。

2、學習本文所論述的做任何事要有志向、不盲從、努力向上和“深思慎取”的態度。

3、掌握詞類活用和一詞多義的用法,特別是“其”、“道”、“名”、“然”等詞的用法。

4、熟讀背誦,培養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教學重點:

目的2、3

教學難點:

目的1、4。

教學設想:

1、本文的語言比較通俗,可讓學生利用注釋自己串講課文,必要時教師進行點撥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文中的一些常用詞,除弄清它在本課的用法外,還要引導學生聯系所學過的篇目及利用查找工具書的方法積累這些詞的其他用法,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3、即事明理的寫法,學生比較陌生,所以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理清記敘和議論的關系,從而理解作者所闡述的觀點。

4、誦讀是本文學習的重點,要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通讀課文,在誦讀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落實本課的背誦要求。

總課時: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作者及課文簡介,疏通文意。

教學步驟:

一、導入

《醉翁亭記》、《岳陽樓記》,“記”是一種文體,指游記。游記的共同點是什么呢?(明確:抓住景物特點,表現山水之美。有人曾將游記比作“紙上山水”。)

二、介紹作者、背景。

三、交代本課的教學目的及課時安排。

四、由學生朗讀課文。

正音(板書):褒冢華相謬窈父

五、默讀課文,根據注釋疏通文意。

六、由學生復述課文,串講。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做些必要的點撥,特別要點出一些重點字詞的用法。

七、由學生質疑,提出存在的其他問題。

八、齊讀課文,鞏固詞義。

九、作業

1.積累“其”、“道”、“名”、“然”的義項。

2.熟讀課文,體會敘議結合手法。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體會敘議結合手法。

教學步驟:

一、檢查上節的重點詞語的用法。

二、積累詞義。

指定幾位學生把自己所歸納的詞義及例句抄寫在黑板上,并講解。

三、齊讀課文,理清思路。

由學生討論,明確文章結構。

第三部分(1、2):記游山所見及經過。

第二部分(3、4):寫游山的心得。

第三部分(5):游山的時間及同行者。

四、討論敘議結合的手法。

1.問:本文的敘議是怎樣緊密相連的?

由學生討論后明確:

(1)兩部分間銜接過渡自然。

(2)記仆碑情況突出“花山”二字,為后文的議論作鋪墊。

(3)強調前洞路近、地平、游者眾,后洞強調路遠、奇險、游者少。為后文議論作鋪墊。

2.作者通過記游,闡述了什么觀點呢?

作者據仆碑得出了要有“深思慎取”的態度;通過兩洞對比,得出了做任何事都要有百折不撓的精神這個結論。

3.本文即事明理,借游山抒發了內心的感慨。諸同學們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談談你對作者這一感慨的看法。(本題可由學生自由發言,不求統一。)

五、作業。

熟讀課文,寫一篇讀書筆記。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指導背誦。

教學步驟:

一、檢查上節所講授的敘議結合的特點及作者的觀點。

二、啟迪思維,深入研究。

從游覽來看,這是一次半途而廢的游覽。照理,這樣的游覽并沒有多大價值可寫,而本文卻成為一篇傳誦千古的名篇,為什么?從中,我們對作文之法有什么體會?

提示:1.首先要重視文章的立意,有新意,能啟發人們思考。

2.其次要重視構思布局,使材料與觀點有機統一,結構嚴密。

三、指導背誦第三段

第三段緊承上文,抒發自己的感想。

(1)用“嘆”領起下文。

(2)以古人作立論的標準:“求思之深而無不在”才“往往有得”。

(3)世人的做法: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

(4)闡述志、力、物三者的內在聯系。

(5)強調只要盡了自己的努力,即使不能達到目的,也可以“無悔”。

3、結合提示,爭取當堂背誦。

免費下載高二語文教案篇14

教學目標

語言建構與運用:掌握文中的重要實詞、虛詞和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礎知識。

思維發展與提升:善于汲取世俗經驗論說道理的寫作方法;鑒賞《莊子》借助寓言增強說理的趣味性的寫作方法。

審美鑒賞與創造:對文中道家文化的審美鑒賞與創造。

文化傳承與理解體會:理解并繼承道家思想中的優秀之處。

教學重點:掌握文中的重要實詞、虛詞和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礎知識。

教學難點:掌握說理方法。

教學方法:研讀法、探究法、討論法。

教學要點:自主研讀《五石之瓠》。

教學過程

一、引疑設問明莊子

1.作者介紹

莊子(約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一說子沐),戰國時期宋國蒙(今河南商丘東北)人。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他繼承并發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曾做過宋國蒙地的漆園吏,與梁惠王、齊宣王是同時期人。相傳,莊周自幼聰明好學,一生率性,崇尚自然,非毀禮法,傲視王侯。他生活貧困,以編草鞋為生,但淡泊名利,以清靜修道為務,楚威王曾以厚禮請他擔任相國,被他拒絕,從此終身不仕。

莊周的文章,想象奇特豐富,結構變化多端,善于運用寓言和比喻,文字汪洋恣肆,意象雄渾,情致曠達,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給人超凡脫俗與崇高美妙的感受,他的作品常對黑暗現實有所揭露和抨擊,也有一些積極意義。

主要作品有莊周和他的門人以及后學所著《莊子》名篇有《逍遙游》《齊物論》等。

莊子名言:

①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②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③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

④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響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⑤不以物挫志之謂完。

⑥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

⑦無為也,則用天下而有余;有為也,則為天下用而不足。

2.題目解說

本文節選自《莊子·逍遙游》。

“石”,計算容量的單位,十斗為一石。“五石”是指數量。“瓠(hù)”是葫蘆的一種。“五石之瓠”指可容五石的大葫蘆。作者只是借“五石之瓠”來說明道理。

3.文學常識

《莊子》又名《南華經》,與《老子》《周易》合稱“三玄”。《莊子》共三十三篇,分“內篇”“外篇”“雜篇”一般認為“內篇”的七篇文章是莊子所寫,“外篇”十五篇一般認為是莊子的弟子們所寫,或者說是莊子與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寫成的,它反映的是莊子真實的思想。“雜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復雜些,應當是莊子學派或者后來的學者所寫,有一些篇幅就認為肯定不是莊子學派的思想,如《盜跖》《說劍》等。“內篇”最集中表現莊子哲學的是《齊物論》《逍遙游》《大宗師》等。

4.寫作背景

二、字正腔圓誦文本

1.自由誦讀,每人讀兩遍。

2.正音。

3.美讀全文:兩個同學上講臺演讀,一人讀惠子,讀出疑問、惋惜的語氣,一人讀莊子,讀出解惑、肯定的語氣。

三、字斟句酌解文意

1.同桌合作,互相釋疑,解釋全文,

2.點兩名同學上臺展示,其中一人朗讀后指出關鍵字詞并解釋,一人翻譯。

3.問題:文章是怎樣通過“大瓠”與“不龜手之藥”之用的對話闡述“無用”和“有用”的觀點的?

首先,惠子對莊子發起“大瓠無用而掊之”的詰問,莊子回以“不龜手之藥”的故事作為啟發。然后,莊子告訴惠子怎樣“巧用”這個“五石之瓠”,建議他可以把這個大葫蘆當作腰舟系在身上,用來浮游于江湖之上,這正是一種自由自在的“逍遙游”境界。由此可見,“無用”是“大瓠”的外在價值,而“有用是事物的內在價值,“無用”很可能有大用。從“逍遙游”的角度來說,人應該注重內在的生命價值和自我價值,巧用“無用之用”來實現自我價值。

4.主題歸納

選文利用寓言告訴我們,同樣的東西用在不同的地方,其效果大不一樣。對待事物,要主動探尋規律,用善于發現的眼睛探索事物的價值,從而更好地利用它。

四、探驪得珠賞技法

本文的說理方法:寓言說理,情感鮮明。

①借用寓言說理。

作者善于運用富有形象性的寓言,把自己的思想隱含其中,而且使情感更加深邃,寓意更加深刻。本文運用了“五石之瓠”和“不龜手之藥”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深入淺出,含義更加豐富。

②鮮明的感情__。

文中莊子的態度非常鮮明。如當惠子講了“五石之瓠”的故事后,莊子說:“夫子固拙于用大矣。”一個“拙”字鮮明地表達了自己的態度,他極不贊成惠子的說法。而在文末莊子又說“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則直接批判惠子,認為他為塵世所牽絆,為世俗所累。

五、你言我語談收獲

問題:對惠子和莊子的大瓠之爭,應如何理解?

這里蘊含著對“有用”和“無用”的認識的問題。

莊子認為只要不凝滯于物,則大小皆為可用,這是有用。用必須超然物外,游于忘我之境。當然,是無用,無用無害,也無困苦,就可以逍遙自在、絕對自由了。因而無用是大用,這是莊子追求的理想境界。而惠子則基于對現實的識,自然局限于一般的理解而有所困惑。

免費下載高二語文教案篇15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懂得學習的重要性及學習的方法與態度。

2、積累一定數量的實詞,了解文言實詞在演變過程中詞義引申、擴大、轉移、縮小四種現象,提高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注重本文以喻代議、寓議于喻及從正反兩方反復論證的特點,注意提高學生圍繞中心論點合理論證的能力。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教案導語

培根說過,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展和物質文明的進步。那么,獲取知識的途徑是什么?答案只有一個,就是學習。可以說,人的一生都處于不斷的學習中,學習是人的一種本能。我們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這種無意識的本能轉化為自覺的行為,大幅度地提高學習效率。這一點,古人已為我們指明了方向,兩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勸學》就精辟論述了學習的重要性,是一篇鞭辟入里,膾炙人口的好文章。

二、介紹荀子

明確荀子的生卒年代、歷史地位、政治主張和文學成就,重點介紹荀子散文的特點和文學地位,說明本文出處。

荀子是戰國時期的思想家、文學家。他強調“行”對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學習的重要性。他的散文說理透徹、氣勢渾厚、語言質樸、句法簡練綿密、多排比句子,又善于用比喻。《勸學》一文的這些特點較為明顯。而《勸學》一文最為突出的特點,還是比喻的運用,它多達20個,且形式靈活。巧妙有力地闡述了學習的意義、作用及學習方法和態度。這些比喻的含義及內在聯系是學習本文的重點、難點。因此只有準確理解比喻的含義,課文內容的理解、字詞句的理解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解題

從“勸”字入手,在比較古今詞義不同的同時,明確“勸”在此處應是“勸勉”的意思,與現代漢語“勸阻”語義不同。“勸”是手段,“學”是目的,明確本文主旨是勸勉人們學習。

四、學習課文

1、講解第一自然段:

提問:本段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明確:

⑴是全文的文眼。

⑵統領全篇,開門見山,引起下文論述。

詞語:已。

2、講解第二自然段:

⑴請學生朗讀第二自然段。

⑵找出本段論述的事物及特點:

明確:

藍→青,水→冰,木→輪,(金)鈍→利。

以上四組都說明一個道理:藍、水、木在外力作用下都有不同程度的加強。對人而言,這個外作用力就是學習。君子因其博學而且經常反省,才能達到智慧清明、行無過錯的境界。

⑶分解比喻句的含義,分析與中心論點的關系。

教師舉例示范,用圖示法引導學生分析,目的在于教會方法。然后兩三個人一組用此方法解決其他句子的問題。此方法以訓練思維推理能力為主,提高學生認識事物、分析問題的能力。

104147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过跨车_过跨电瓶车_过跨转运车_横移电动平车_厂区转运车_无轨转运车 | 高压包-点火器-高压发生器-点火变压器-江苏天网 | 密集架-密集柜厂家-智能档案密集架-自动选层柜订做-河北风顺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航空障碍灯_高中低光强航空障碍灯_民航许可认证航空警示灯厂家-东莞市天翔航天科技有限公司 | 同步带轮_同步带_同步轮_iHF合发齿轮厂家-深圳市合发齿轮机械有限公司 | DAIKIN电磁阀-意大利ATOS电磁阀-上海乾拓贸易有限公司 | 不锈钢搅拌罐_高速搅拌罐厂家-无锡市凡格德化工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 uv固化机-丝印uv机-工业烤箱-五金蚀刻机-分拣输送机 - 保定市丰辉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广州迈驰新GMP兽药包装机首页_药品包装机_中药散剂包装机 | 专业甜品培训学校_广东糖水培训_奶茶培训_特色小吃培训_广州烘趣甜品培训机构 | 棉服定制/厂家/公司_棉袄订做/价格/费用-北京圣达信棉服 | 蒸压釜_蒸养釜_蒸压釜厂家-山东鑫泰鑫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北京网站建设首页,做网站选【优站网】,专注北京网站建设,北京网站推广,天津网站建设,天津网站推广,小程序,手机APP的开发。 | FFU_空气初效|中效|高效过滤器_空调过滤网-广州梓净净化设备有限公司 | 金属切削液-脱水防锈油-电火花机油-抗磨液压油-深圳市雨辰宏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不干胶标签-不干胶贴纸-不干胶标签定制-不干胶标签印刷厂-弗雷曼纸业(苏州)有限公司 | 电子万能试验机_液压拉力试验机_冲击疲劳试验机_材料试验机厂家-济南众标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 跨境物流_美国卡派_中大件运输_尾程派送_海外仓一件代发 - 广州环至美供应链平台 | 抓斗式清污机|螺杆式|卷扬式启闭机|底轴驱动钢坝|污水处理闸门-方源水利机械 | 空心明胶胶囊|植物胶囊|清真胶囊|浙江绿键胶囊有限公司欢迎您! | 锂离子电池厂家-山东中信迪生电源 | 高精度-恒温冷水机-螺杆式冰水机-蒸发冷冷水机-北京蓝海神骏科技有限公司 | 成都中天自动化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没斑啦-专业的祛斑美白嫩肤知识网站-去斑经验分享 | 小型铜米机-干式铜米机-杂线全自动铜米机-河南鑫世昌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油漆辅料厂家_阴阳脚线_艺术漆厂家_内外墙涂料施工_乳胶漆专用防霉腻子粉_轻质粉刷石膏-魔法涂涂 | 咖啡加盟,咖啡店加盟连锁品牌-卡小逗 | 盘煤仪,盘料仪,盘点仪,堆料测量仪,便携式激光盘煤仪-中科航宇(北京)自动化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宜兴紫砂壶知识分享 - 宜兴壶人| 河南mpp电力管_mpp电力管生产厂家_mpp电力电缆保护管价格 - 河南晨翀实业 | 采暖炉_取暖炉_生物质颗粒锅炉_颗粒壁炉_厂家加盟批发_烟台蓝澳采暖设备有限公司 | 热工多功能信号校验仪-热电阻热电偶校验仿真仪-金湖虹润仪表 | 剪刃_纵剪机刀片_分条机刀片-南京雷德机械有限公司 | 聚氨酯复合板保温板厂家_廊坊华宇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防爆鼓风机-全风-宏丰鼓风机-上海梁瑾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臭氧发生器_臭氧消毒机 - 【同林品牌 实力厂家】 | 单机除尘器 骨架-脉冲除尘器设备生产厂家-润天环保设备 | 变压器配件,变压器吸湿器,武强县吉口变压器配件有限公司 | 上海深蓝_缠绕机_缠膜机-上海深蓝机械装备有限公司 | 杭州网络公司_百度SEO优化-外贸网络推广_抖音小程序开发-杭州乐软科技有限公司 | 车间除尘设备,VOCs废气处理,工业涂装流水线,伸缩式喷漆房,自动喷砂房,沸石转轮浓缩吸附,机器人喷粉线-山东创杰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