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級的歷史教案模板
教師在寫教案時,一定從實際出發,要充分考慮從實際需要出發,要考慮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該簡就簡,該繁就繁,要簡繁得當。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初中八年級的歷史教案模板,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初中八年級的歷史教案模板1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
了解
農業社會主義改造形式,三大改造的實質、意義和缺點
掌握
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創造性政策
能力訓練過程方法
閱讀資料聯系理解
三大改造在當時推動了我國的社會發展,迅速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過渡,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歸納分析
三大改造的原因和必要性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愛黨情感
在過渡時期中,我黨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
唯物史觀
土改消滅了地主階級,公私合營后的資產階級也多已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中國幾千年來的剝削歷史已經基本結束
教學重點 三大改造的形式
教學難點 三大改造的實質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復習提問:
1 [要求學生根據《填圖冊》第7頁的表格回答]“一五”計劃完成時,我國工農業生產之間有什么差別?(工業發展迅速,農業發展相對緩慢。)
2 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差別?(工業的發展起點高,一開始就能采用先進的科技和設備,所以速度快;而農業還保留著各家“自掃門前雪”的小農生產方式,所以發展緩慢。)
承上啟下,教師講授:農業生產可以為工業生產提供原料和生活物質保障,如何改造落后的小農經濟,建立先進的社會主義農業經濟,就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成敗的關鍵。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農業、手工業合作化
1 為什么要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一家一戶經營的小農生產方式,制約了農業的發展,農產品滿足不了國家工業化建設的需要。)
2 采用什么方式進行改造?(把分散的農民組織起來,引導他們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走集體化和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農民入社時,把私人的土地、耕牛等主要生產資料集中到合作社里統一經營或使用,提高了效率和產量。)
3 第21頁兩幅插圖反映了什么樣的歷史現象?(農民看到合作化的優越性,踴躍參加合作社,全國掀起了農業合作化高潮。)
教師過渡講解:與小農經濟很相似的手工業,在農業合作化的推動下,也形成了合作化高潮。到1956年,農民和手工業者的主要生產資料從私人所有變成集體所有,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了。(要求學生完成《填圖冊》第8頁第1題,并在課本上作好讀書標記,然后通過提問檢查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及時予以鼓勵。
公私合營
1“公私合營”中的“公”指什么?(國家)“私”指什么?(資本主義工商業中的資本家)
2 怎樣實行“公私合營”?(由國家對資本家占有的生產資料實行“贖買”,按當時資本家的資本發給定息,實現了和平過渡。)
3 根據21頁“動腦筋”:三大改造對推動我國社會發展有什么作用?(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任務,使我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1956年底,我國就進入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4 以今天的眼光來看,三大改造也有缺點。這些缺點是什么?(后期的要求過急,工作過粗,改變過快,產生了一些后遺癥。)
鞏固小結
1.完成課本22頁“練一練”:應選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2布置學生完成《填圖冊》第8頁第2題。
根據23頁“活動與探究”,鼓勵學生選擇其中一個方面進行調查。
初中八年級的歷史教案模板2
《最可愛的人》是人教版初中八年級下冊第二課的內容。本課分兩個小課題:“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和“戰斗英雄黃繼光和邱少云”。
通過第一課《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三個班講課經驗來看,學生缺少課上討論活動的積極性,為了避免時間的浪費,我應在課堂上以自身講授為主,但三個班均出現這樣一種情況,就是剩下十五到二十分鐘時間即已講完內容,原因有二:一是初上講臺,不能掌控時間,語速稍快;二是補充內容過少。《最可愛的人》一課中第一個框題“抗美援朝保家衛國”講抗美援朝的背景、原因,“戰斗英雄黃繼光和邱少云”講黃繼光和邱少云的事跡及抗美援朝的結果。總體來看,本課內容過少,有些內容比如黃繼光和邱少云的事跡大家已熟知,因此需要補充的內容就比較多了。這樣一來,備課過程也就成了我的學習過程。由于我缺少已學知識和參考資料,便上網搜索百度詞條,包括朝鮮戰爭、上甘嶺戰役、朝鮮、韓國、志愿軍一只蘋果的故事、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等等相關知識,補充進教案中去。這樣一來,這堂課便豐滿生動了一些。
中學歷史教學不能偏離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本課《最可愛的人》尤其需要向學生呈現志愿軍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在制作課件過程中,講到仁川登陸時,我本來想呈現麥克阿瑟坐在旗艦上的照片,但因他那時太威風,便刪去了,只用了登陸的總體照。對于志愿軍團結一致、英勇戰斗的照片,要多加呈現。
初中八年級的歷史教案模板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鴉片輸入的危害,掌握虎門銷煙的時間和意義;了解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和性質;掌握《南京條約》及其附件的主要內容。
2.能力與方法:培養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歷史和認識歷史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鴉片的危害,自覺拒絕毒品、遠離毒品,奮發自強;體味林則徐深刻的民族情懷。
教學重點:虎門銷煙、《南京條約》的內容及影響。
教學難點:分析鴉片戰爭對中國的影響。
教學過程:
1.導入:
談話創設情境:
近年來,公眾人物涉毒丑聞屢見不鮮,同學們了解毒品的危害嗎?請談一下對毒品危害的認識和感想。
那么,同學們知道毒品是在什么時候在我國大規模蔓延的嗎?同學們知道因為毒品直接導致的一場近代戰爭嗎?(同學們回答:中英鴉片戰爭)
提出質疑,由此導入新課:這場戰爭真的僅僅是因為鴉片嗎?戰爭又給中國帶來怎樣的后果呢?本節課就來一起學習這一內容。
2.新課教學:
虎門銷煙
(1)背景:清朝統治的危機,西方的興起以及英國完成工業革命成為世界上大的資本主義國家。
(2)思考:英國為什么把侵略矛頭指向中國?引導學生從英國、中國兩國的政治經濟狀況切入思考。鴉片戰爭前中英貿易狀況,解釋“出超”概念。英國的鴉片走私,概況。
(3)林則徐虎門銷煙:通過啟發式引導學生學習“林則徐虎門銷煙”。從而讓學生認識林則徐,并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介紹林則徐“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4)再次思考:虎門銷煙損害了誰的利益?那些會善罷甘休嗎?為什么?
鴉片戰爭
(1)起因:運用啟發式教學手段引導學生了解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直接、根本)。強調:交往中,英國人發現清政府的腐朽無能,及清朝官員的__、軍隊的廢弛,因此不遠萬里發動戰爭。
(2)經過:指導識別歷史地圖的方法,了解戰爭經過,正確認識戰爭的性質和中國戰敗的原因、結果。
中英《南京條約》
(1)內容:割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100萬元;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通商口岸;英商進出口的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需同英國商定。
(2)影響:請同學們總結分析其中危害(領土完整被破壞、主權受損害、白銀外流、市場被強占、資源被掠奪、人民負擔日益加重。)當然,我們也要正確認識到鴉片戰爭在客觀上給中國社會帶來的積極變化。(封建的自然經濟解體、出現了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
3.小結鞏固:
重點強調林則徐虎門銷煙以及鴉片戰爭后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其影響。
初中八年級的歷史教案模板4
一、教材分析:
地位作用:十一屆三中全會是20世紀中國人民經歷的又一次歷史性巨變。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偉大轉折點,上接《__》下啟《改革開放》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子目關系:《偉大的歷史轉折》共安排了三個子目的學習內容。“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民主與法制建設”三個子目間的關系是:“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分別為“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了思想與組織基礎。也是對“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背景的介紹。
重點難點: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的歷史意義是本課的重點,中共十屆三中全會的召開的歷史背景和意義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教學目標:根據新課程的需要和歷史新課標的要求,本課的三維目標分別是:知識與能力方面,識記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時間、主要內容,了解四項基本原則的內容,理解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意義,鄧小平的再次復出對黨和國家產生的深遠影響,懂得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過程與方法方面,通過對圖片、影像、歌曲等資源的收集、整理,培養學生提煉歷史信息的能力。通過閱讀、討論、
辯論、列表歸納等探究合作形式,培養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問題、解解問題以及探究歷史問題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通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培養學生崇尚科學的精神,確立求真、務實、創新、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學習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崇高的品格、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意志,增強愛國主義情感、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從而努力學習。
二、學情分析:
初二學生通過一年多的歷史學習,已初步了解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在教師的指導下,能運用唯物主義史觀分析歷史事件。在興趣上對歷史與社會普遍感興趣,好奇心強、求知欲望高。在思維方面,逐漸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自我探究意識強烈,并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在記憶方面,對刺激手段多的知識記憶深刻。
三、教法與學法選擇:
根據新課程的理念,素質教育的要求以及歷史新課標中對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追求,歷史教學應以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理論為指導,堅持史論結合的原則,力求科學性、思想性、生動性的統一。在轉變學習方式為核心的思想指導下,教法主要采用以“情景教學法”為主,輔與“閱讀法”、“講授法”、“列
表法”和現代教學技術的充分利用。學法主要以“探究合作”為主,通過自學辯論、會場模擬等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四、教學設計:
新課引入——時政導入法(2分鐘):
師:同學們,你們參加過“唱讀講傳”活動嗎?
生:參加過。
師:會唱紅歌嗎?今天老師給大家唱首紅歌,考考大家,好嗎?
生:好!
師:選唱《走進新時代》片段。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歌詞中唱到的“繼往開來的領路人”是誰嗎?是誰“帶領我們走進那新時代”?“改革開放”這一偉大抉擇又是什么時候開始的呢?帶著這些問題,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學習內容——《偉大的歷史轉折》。
設計目的:緊扣時政設置問題情景,激發學生興趣。間接告訴同學今天的政治就是明天的歷史,并懂得從歌曲、圖片等資源中捕捉歷史信息。
新課教學:
(一)閱讀感知——構建網絡(3分鐘)
設計目的:學生自己閱讀教材,整體感知本課知識要點。在初步落實本課的
知識目標的同時,構建本課知識網絡,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二)圖說歷史——“人民再次選擇了鄧小平”(7分鐘)
用投影儀打出鄧小平的頭像和相關的閱讀材料,讓學生結合教材內容,討論以下兩個問題:
鄧小平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復出的?
鄧小平的復出對黨和國家產生了哪些深遠影響?
(三)小試牛刀——“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7分鐘)
形式:辯論賽
正方:“兩個凡是”是檢驗真理的標準
反方: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標準
結論: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標準
設計目的:通過辯論的方式,培養學生學會查閱資料、收集歷史信息的能力,并將信息用在自己的辯論中,懂得舉證。在明白“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標準”的前提下,懂得這場討論打破了“兩個凡是”的精神枷鎖,解放了人民的思想,為重新確立黨的實事就是的思想路線奠定了基礎。
(四)情景再現——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20分鐘)
形式:模擬會場
設計目的:創設會場情景,將“死”的歷史“活”起來,一是將“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內容”用會議報告的形式呈現,二是對“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意義”借會后的討論形式加以分析和理解。充分調動學生積極、熱情、主動的情緒。進而達到行為參與、認知參與和情感參與的有機統一。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五)拓展延伸——列表對比為什么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和遵義會議都是中國共產黨歷的偉大轉折點。(3分鐘)
結束新課:信息反饋——學生談談本課的收獲,教師給予及時的評價。(3分鐘)
五、板書設計:采用要點式板書(略)
初中八年級的歷史教案模板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了解和認識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給中國社會帶來嚴重危害。掌握林則徐虎門銷煙的壯舉。認識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其對中國的影響。
2. 過程與方法 通過英國發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和中英《南京條約》簽訂,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發展過程,培養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方法,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的史實,認識資本主義發家史的骯臟和血腥,揭露資產階級道德的虛偽和唯利是圖的本質。學習林則徐虎門銷煙、維護中華民族利益和尊嚴的愛國主義精神。汲取鴉片戰爭“落后就要挨打” 的歷史教訓,培養憂患意識和振興中華的歷史使命感。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虎門銷煙、中英《南京條約》及其影響。
【教學難點】
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教學工具
PPT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組織學生回顧初一學習情況,聯系新學期課改趨勢,修訂課堂評價辦法,并落實到位。
2、指導學生閱讀第1頁“導入框”。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一、林則徐虎門銷煙
指導學生閱讀本目以及第5頁“自由閱讀卡·從__到毒品”,討論回答問題:
1、英國為什么要向中國走私鴉片?
(為開辟國外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原料而侵華,為牟取暴利而走私鴉片。)
2.英國走私鴉片對中國造成哪些危害?
(a.白銀外流,造成清政府財政危機;b.銀價上漲,造成“銀貴錢賤”,加重農民負擔;c.腐蝕統治機構,清政府更加__;d.毒害中國人民身心健康,削弱軍隊戰斗力。)
3.面對著鴉片的危害,林則徐采取了怎樣的措施?(嚴厲禁煙)收到什么效果?(將繳獲的230多萬斤鴉片銷毀在虎門,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利益,表現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林則徐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4、林則徐處理鴉片是燒毀它們嗎?(不是)為什么?(因為燒鴉片會產生大量毒煙,造成人們“被動吸毒”,所以才利用生石灰與海水化合反應產生的高溫來熔化鴉片,避免污染。)
小結、過渡:林則徐虎門銷煙打擊了鴉片販子的囂張氣焰,挫敗了英國用鴉片打開中國大門的美夢。他們就悍然發動侵略戰爭,用大炮轟開中國的大門。
二、中英《南京條約》
學生閱讀本目,思考回答:
1、這場戰爭是否因林則徐禁煙而引起?(不是。因為打開中國市場是英國政府的既定政策,他們要保護骯臟的煙片貿易,推行殖民擴張政策,什么手段都耍得出來。即使沒有林則徐的禁煙,他們也要用大炮說話的。德國軍事學家克勞塞維茨說過:“戰爭是政治通過另一種手段的繼續。”馬克思也說過:“英國用大炮__中國接受一種名叫鴉片的麻醉劑”,因此,這場戰爭被稱作“鴉片戰爭”。)
2、這場戰爭的結局如何?(中國戰敗,清政府__簽定《南京條約》。)
3、根據課本第5頁“練一練”:結合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請你分析一下,鴉片戰爭給中國帶來什么危害?(割讓香港島使中國領土主權不完整;巨額賠款,增加了人民負擔;開放五口通商和協定關稅,有利于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的商品輸出。結果,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教師講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涵義:“半封建”指原有的封建經濟已被破壞,有了一定成分的資本主義經濟形式,但仍保持著封建剝削制度。“半殖民地”指當時形式上獨立,但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受帝國主義壓迫和控制的國家。
4、根據課本第5頁“活動與探究1”:中國為什么會在鴉片戰爭中失敗?
中國和歐洲的資本主義萌芽幾乎是同時產生的,但是中國的資本主義萌芽受到封建__主義的嚴重阻礙,始終處于萌芽狀態。而歐洲的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后,歐洲社會的一系列活動和運動都在促進它的成長。__
經過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工業革命的成功,資本主義的生產力迅猛發展起來,歐洲的資本主義長成了參天大樹。而英國這時已成為號稱“世界工場”和“日不落帝國”的資本主義“老大”。它與清政府相比,在政治、經濟、軍事上都擁有明顯的優勢。“落后就要挨打”是中國在鴉片戰爭中失敗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歷史教訓。
課后小結
小結
英國為開新市場,走私鴉片危害廣。
民族英雄林則徐,虎門銷煙為國強。
一八四零鴉戰起,《南京條約》喪權益。
賠款通商又割地,半殖半封近代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