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教案模板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的,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小編帶來八年級語文教案模板7篇,希望大家喜歡。
八年級語文教案模板篇1
學情分析:
學生閱讀能力參差不齊,只有極少數學生有較強的自主學習、探究合作的能力,他們能自主挖掘閱讀教學的重難點,能抓住關鍵語句,理解故事內容和人物思想感情;多數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和啟發下,能逐步提一些簡單問題;極少數學生缺乏對教材最起碼的分析能力。
設計理念:
1、讀懂人物。在通讀教材的前提下,可以用“三問”引導學生把握內容、分析人物。
2、讀懂作者。作者在父親身上傾注了怎樣的情感?
3、讀出自己。聯系生活,理解﹑感悟父親。
知識目標:
1、理解并識記文中生字、生詞。
2、把握父親形象的特點及意蘊。
能力目標:
1、把握課文的敘述角度,試用第三人稱說說本文的故事梗概。
2、學習抓住關鍵語句來理解故事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標:
感受父親性格中的艱苦創業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從而聯想到自己的父親,感悟自己的父親。
教學重點:
1、能夠用第三人稱復述小說的故事情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分析“父親”的形象。
教學難點:感悟主題,理解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采用討論、質疑等方法使學生動腦動手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法。
教具安排:幻燈片小黑板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好教學設計和多媒體課件,并布置學生預習。
2、學生課前預習課文,了解生字詞和文章大意。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圖片(天壇祈年殿、中山陵)
師介紹圖片中臺階的豐富意義,普通老百姓家的住房也有臺階:它有什么意義呢?下面,讓我們隨著當代作家李森祥老師的步伐,踏上又一個臺階。
(板書:臺階李森祥)
導語設計用圖片中的臺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X。
二、出示學習目標:(課件出示)
1、理解并識記文中的生字詞。
2、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把握父親的形象特點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受父親性格中的艱苦創業的精神、堅韌不拔的毅力。聯系生活,感悟父親。
明確學習目標,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
三、檢查課前預習
(1)作者介紹:李森祥,浙江衢州人。1986年發表X作后迅速成長。他的小說以、軍營兩大生活為主要題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動的普通的質樸形象。其作品獲《小說月報》第四屆百花獎。他也是電視劇《天下糧倉》編劇之一。
(2)字詞積累
涎()水籌()劃凹()凼尷()尬黏()性頭()顱揩()一把
四、自主、合作學習
(課件展示)讀書之境界:
讀懂人物
讀懂作者
讀出自己
下面就請同學也像攀登臺階一樣,開始我們本節課的學習之旅吧。
(一)細讀課文,讀懂人物
閱讀小說,首先要了解她的故事內容,下面我們就來攀登第一級臺階
師:快速瀏覽課文,用第三人稱概述課文的主要內容。
要求講清楚:
1、父親為什么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屋子?
2、父親是怎樣造成有高臺階的屋子的?
3、新屋造好了,父親怎么樣了?
師:我們知道了父親造高臺階新屋的不易,讓我們進一步的走進這位父親的感人形象。
跳讀課文,劃出文中最讓你感動,最能表現父親形象特點的語句。以“從……看到了父親是一個的人”為題說一段話。
師生共同總結父親形象:勤勞、頑強、淳樸、善良、謙卑、倔強、要強、有志氣、不甘人后、愚公移山的精神,堅忍不拔的毅力。
學生通過兩次不同要求的朗讀,特別是在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中要,要抓住重點。通過這樣的訓練,使學生對課文有了整體的感知,為下一步教學奠定了堅定的基礎。
(二)深入探究,讀懂作者
師:我們從作者的動情描繪中感受到了父親的勤勞、淳樸、堅強、謙卑,那么作者通過造臺階塑造這一人物形象,要表達什么樣的中心呢?(可以多角度考慮,不要局限于一種)
(參考:作者對父親的優秀品質表示敬仰和贊嘆,對父親身上的中國傳統農民特有的謙卑表示同情,對改變農村的面貌寄予希望!)
(三)情感升華,讀出自己
小說作品以現實生活為基礎,它來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們讀了《臺階》中的父親,想起了生活中無數的父親……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攀登第三級臺階。
1、首先請大家欣賞一首歌曲《父親》。(播放歌曲)
一曲《父親》唱出了天下父親的辛酸和快樂。是啊,父親是登天的云梯,撐起子女的未來;父親是拉車的牛,承載家庭的重擔;父親給我們一片藍天,父親給了我們一方沃土。父親是我們心中永遠的太陽。此時此刻你一定想對父親說些什么呢?準備一下,來說一說。
(此環節把課本和生活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學了《臺階》一文,我們看到了父親偉大的品質。但這篇文章的魅力決不而已。其感人之處更在于深含著那種淡淡凄楚和辛酸,我們在探究文學魅力的同時,更應關注偏遠農村生產力水平低下,人民生活極端困苦的現狀及深受傳統思想束縛的愚昧。對我們農村的孩子來說,應將億萬農民的幸福銘記在心,奮發圖強、努力學習!
(此環節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有了系統、完整的印象。)
六、布置作業:
回家之后為父親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八年級語文教案模板篇2
【教學思路】
《馬說》是一篇寓意深遠,寄情深沉,富有啟示作用的古代雜文。教讀本文時,可引導學生從誦讀入手,體會語言承載著的思想情感,并與作者的遭遇感同身受,在受啟迪的同時拓寬思維空間,形成與時俱進的人生觀、人才觀和用人觀。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⑴ 熟讀成誦。
⑵ 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實詞和虛詞。
2、過程與方法:
⑴ 指導朗讀,領會虛詞,品味情感,逐層分析語調變化,當堂成誦。
⑵ 誘導思辨,激發爭論,培養學生勇于質疑、探究、創新的語文素質。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⑴ 理解短文所闡明的深刻道理;
⑵ 客觀、正確地把握本文提出的懷才不遇的問題。
⑶ 形成與時俱進的人生觀、人才觀和用人觀。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⑴ 掌握古今異義詞。
⑵ 背誦全文。
⑶ 正確理解《馬說》所闡明的深刻道理。
2、難點:
討論有關人生觀、人才觀、用人觀的問題。
【教學方法】
點撥法、誦讀法
【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
【教學課時】
一課時。
【課前準備】
教師:收集、整理材料,做好課件。
學生:預習課文,掃清字詞障礙,準備相關材料。
【教學過程和內容】
一、導入
1、播放《萬馬奔騰》音樂;展示幾幅馬圖來激活氣氛。
2、請學生說說有關“馬”的成語、名句;
3、請學生講講傳說中有哪些千里馬。
(以對比故事導入)
相傳伯樂是春秋時代人,姓孫名陽。據說,有一匹千里馬拉著沉重的鹽車翻越太行山。在羊腸小道上,馬蹄用力掙扎,膝蓋跪屈;尾巴下垂著,皮膚也受了傷;渾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艱難吃力地爬行還是拉不上去。伯樂遇見了,就下了自己的車,挽住千里馬而對它淌眼淚,并脫下自己的衣服覆在千里馬身上。千里馬于是低下頭吐氣,抬起頭來長鳴,嘶叫聲直達云霄。這是它感激伯樂了解并且體貼它啊。伯樂把馬獻給了楚王,經過精心喂養,馬變得精壯神駿。楚王跨馬揚鞭,但覺兩耳生風,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后來,千里馬為楚王馳騁沙場,立下了不少赫赫戰功!
千里馬有了伯樂的發現、啟用,經過精心喂養,自然精壯神駿,能馳騁沙場,立功揚名了!但如果沒有伯樂的出現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韓愈寫的《馬說》,一定會讓你對千里馬有進一步的認識!
二、解題和作者、作品、背景簡介
《馬說》是通篇借物比喻的雜文,屬論說文體。“說”就是“談談”的意思,比“論”隨便些。從字面上可以解作“說說千里馬”或“說說千里馬的問題”。
本文選自《韓昌黎文集》中的雜說四,作者韓愈,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學家。本篇取材于古代伯樂相馬的寓言,借千里馬因無伯樂賞識的不幸遭遇,說明了“欲得士,必須善識士,善養士,善譽士的道理。”表達了對當時社會壓抑人才,摧殘人才現象的控訴,對昏聵愚蒙的達官貴人的譴責,以及沉淪下僚的才智之士的乞求脫穎而出的渴望。
三、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聲情并茂的誦讀全文。
2、老師指導誦讀的斷句、節奏、重讀、語氣、情感表現等。
3、播放錄音,要求學生注意聽好難字的讀音,把握好語調、語氣。
4、學生朗讀課文,討論、探究難詞難句和關鍵句,了解全文大意。(掃清文言詞語障礙、積累文言詞匯)
四、再讀課文,深入探究下列問題
1、“千里馬”有哪些不幸遭遇?(引導學生合作、探究)
2、誰該對千里馬的不幸遭遇負責?(引發學生強烈的思辨、探究和爭論)
3、“千里馬”、“伯樂”和“食馬者”各比喻什么?作者對他們的態度怎樣?你的感覺又如何?(學生應感同身受,有感而發)
4、像這樣借寫它物來寄托情感、闡明道理的寫法叫做什么?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明確托物寓意的寫法;領悟本文的思想內容。)
合作探究爭辯:世上是先有伯樂還是先有千里馬?
五、拓展探究
1、作者認為“伯樂”決定了千里馬的命運,你同意他的觀點嗎?如果你是千里馬,你只會等別人來發現嗎?如不然你可怎么做呢?
2、結合當今社會談談如何“多出人才,用好人才,人盡其才”!
六、學生當堂熟讀成誦
七、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以《假如我是千里馬》為文題,寫寫自己的想法。
【板書設計】
引論: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惋惜) 策之不以其道(托物)
表達:懷才不遇 《馬說》
本論: 食之不能盡其材 (憤怒)
控訴:埋沒人才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寓意)
希望:重用人才
結論: 其真不知馬也。 (諷刺)
千里馬 托物寓意 人才
八年級語文教案模板篇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博識、美艷、消釋、升騰”等詞語。
2.把握課文的語境和作者的思路。
能力目標 1.反復誦讀,領會本文內涵豐富、清新優美的語言。
2.感悟文章內容,品析文中的兩幅雪景圖,理解作者的情感邏輯
情感目標 體察作者博大的胸襟和堅強的斗志,培養初步的自然觀上和藝術欣賞能力。
教學重點 誦讀,體會文章的語言美;品析兩幅雪景圖。
教學難點 體會文章的深邃寓意。
教學方法 誦讀法探究引申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潔白精靈寒中飛,雨落橫山漫天揚。”大家猜一猜,這指的是哪一種自然現象?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魯迅頗富詩情的《雪》,去欣賞美景,更有他那博大的胸襟。(板書課題,作者)
二、誦讀,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學生聽讀,初步感知文意。
要求:疏解字詞,體會語氣。
磬(qìng)口脂粉奩(lián)朔(shuò)方
2.介紹作者及其作品(充分利用學生資源)
明確:
①作者:魯迅原名周樹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
②作品: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
3.學生自由誦讀,整體感知課文描繪的江南雪景和朔方飛雪的鮮明景致。
4.思考:
(1)文中描寫了幾幅雪景?
明確:江南的雪和北方的雪
(2)劃分段落
明確:全文可分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1~3段),描寫江南的雪與雪野,抒發渴望美好生活的感情。
第二部分(4~6段),描寫朔方的雪,表現了對冷酷現實的不滿與反抗。
三、具體研習 兩幅雪景
(一)江南的雪
1.問:作者是如何描寫江南雪景的?
明確:景、人兩方面進行描寫的。
2.修辭
明確:兩個比喻句:隱約著的青春的消息;是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虛實結合)
3.寫景:山茶、臘梅、梅花、雜草、冬花、蜜蜂
4.寫人:小孩塑雪羅漢
5.糾錯
明確:臘梅 蝴蝶 葫蘆
6.歸納江南的雪的特點:滋潤美艷、春意盎然
(二)北方的雪
1.修辭
明確:兩個比喻句:如粉、如沙:如包藏火焰的大霧。
2.描寫北方的雪的特征的動詞
明確:蓬勃、奮飛、旋轉、升騰、彌漫、閃爍
3 .提問: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最后兩個自然段的含義?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最后兩段,作者從雪與雨的關系上,進一步深化朔方飛雪蓬勃奮飛的意境,與篇首相呼應。嚴寒使雨死掉,“雨的精魂”變成雪,但雪不屈于嚴寒。“在無邊的曠野上,在凜冽的天宇下”旋轉、升騰。這里包含的詩人的感情,是對寒冷環境的反抗,也是對不屈的、斗爭的品格的歌頌,有荷戟獨彷徨的孤寂之感,也有永不停息戰斗的倔強精神。魯迅在孤獨的心境中,以磅礴的語言,抒發了自己同凜冽的嚴冬一樣的社會勇猛奮戰的激情。滋潤美艷的“南方的雪”,寄托了魯迅對美好理想的熾熱追求,這旋轉飛騰的“朔方的雪”則蘊蓄了魯迅反抗冷酷的現實社會的斗爭品格。在這兩幅鮮明對立的圖景中。貫穿著魯迅一個共同的哲理:要用戰斗來創造一個春天般美好的世界。
四、課堂小結
八年級語文教案模板篇4
一、導入
農歷八月中旬是錢塘江潮最壯觀的時候,古往今來吸引了不少的文人墨客前來觀賞。有一天迎來了宋朝的文學家周密,我們今天就來看看這周密眼中的錢塘江潮是怎樣的景觀。
二、引入課文,熟悉課文內容
1、請大家自由朗讀課,熟悉課文內容,注意以下問題:
⑴ 找出文中的的生字新詞,通過查工具書的方法掌握這些字的讀音和意義。
⑵ 用筆畫出你在查閱了工具書后還不能理解的字、詞和不懂的語句。
2、結合課文中的解釋,幫助學生整體理解課文內容。
⑴ 解決學生自學中的難字、生詞和較難的語句。
⑵ 強調以下文字的理解:
方:剛剛,開始。 既而:一會兒。 出:來到。 倏爾:一會兒。
皆:都。 略無:毫無;略,大概,大致。 夸能:夸耀才能。
3、請大家齊聲朗讀課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三、研讀課文,掌握課文脈絡
1、請學生示范朗讀文章,其他學生思考:
⑴ 寫錢塘江潮的語句有哪些?(集中在第一段)
⑵ 出具體寫潮水的語句,讀一讀。
⑶ 說說自己讀后對錢塘江潮的認識。
2、默讀課文其他段落,引導學生拓寬對潮的界定:
⑴ 課文其他段落是寫什么的?
明確:
① 水軍在潮里演習;
② 吳中健兒溯迎弄潮;
③ 江邊喧鬧的看客。
⑵ 也可用帶潮的詞概括形容這三段文字的內容:人潮
四、兩相比較,體味觀潮以外的內容
1、我們分別請同學來讀寫水潮和寫人潮的語句,你來品味這兩潮各自的魅力。找出文中寫這兩種潮特點的詞語,用見簡潔的語言概括兩中潮的特點。
⑴ 水潮:
(偉)
遠 近
色 聲 形
小 大
⑵ 人潮:
(奇)
數百、四起、山崩、無跡 宏大
數百、溯迎、鯨波萬仞、百變、略不沾濕 能
溢目、塞途、百物、倍穹、不容閑 榮
2、人因所賞景之美愈多,景因所到人之多而更美。
請大家帶著對文章的理解,再一次來朗讀課文,感受作者帶給我們的錢塘江潮美景。
五、課外延伸
請賞析文中楊誠齋(楊萬里)的詩句: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
六、結束語
我們國家的文學寶庫里,還有許許多多描繪祖國美麗可愛、宏偉壯觀的山水風景佳篇,讓我們開啟起閱讀的航船,向著那一座座寶庫進發。
八年級語文教案模板篇5
學習目標:
1、理解文章內容,感受作者字里行間表達的濃厚感情。
2、欣賞優美的語言,體會景物描寫及其作用。
3、學習課文以小見大的寫法。
學習過程:
一、知識積累
1、回顧學過的《錯過》,用文中的詞語填空。
德高望重,心中裝滿美好 的季羨林先生因為燕園中的古藤蘿被毀,寫下了對靈魂 之人強烈不滿的《幽徑悲劇》。
宗璞先生沒有因為紫藤蘿花架的一時被毀而心中 ,反而在紫藤蘿花瀑前 到生命的永恒。誦讀、_______這些充滿詩意和哲理的文字,我們能否感受到存活的 ?如果想要增加我們生命的厚度,我們應該學會觀察、思考和 生活 ,不 生活賜給我們的每一次良機。
2、收集有關作者資料,簡介作者。
3、將你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寫下來與同學討論。
4、課前熱身: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親戚( ) 波光粼粼 ( ) 分歧 ( ) 酷 冬 ( )
霎時( ) 熬 過 ( ) 桑樹( ) 嫩 芽 ( )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a、散步的人有:
b、散步的地點是:
c、散步的季節是:
d、散步的過程中發生了: (用原文中的一個詞來回答)
e、本文的感情線索是 ;敘事線索是 。
三、細讀品味,合作探究(再讀課文)
1、合作探究,把握課文中心事件和人物。
a: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讓一個平凡的家庭如此和美?
b:你最喜歡文中哪個人物?為什么喜歡?(用一個詞來概括人物的特點)
2、細讀品味,感受親情之美。
a、從詞語的運用和表達的感情方面品味:
“我的母親老了,他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
b、從句式和表達的感情方面去品味下面5個句子。
1. 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后面。
2. 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3.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4. 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
5. 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
四、通讀全文,互動探究
1、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卻蘊含著深刻的道理,通過這件事你悟出了哪些道理?
2、你怎樣理解“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3、本文敘述的是初春時節一家三代在田野上散步的事景物描寫著墨不多,卻充滿了詩情畫意,作者寫了哪些景物?有何作用?
4、從文中找出大詞小用的語句,思考作者的寫作意圖是什么?
五、用自己的話來小結課文的內容。
八年級語文鞏固案(矯正反饋)
二十二 散步
a: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酷冬( ) 熬過( ) 挺不住( )
分歧( ) 霎時( ) 水波粼粼( )
b:讀課文6—8自然段,完成下列問題。
1、第六自然段中“強壯”、“高大”應如何理解?
2、家庭出現分歧時,文中說:“不過,一切都取決于我。”其原因是什么?
3、后來“我”決定委屈兒子的原因是什么?
4、第7段第二句屬于什么描寫?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5、文末一句“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表達了怎樣的意思?
c:遷移應用
請以親情為主題,寫一段溫馨的話語。
家是 ;
親情是 。
d、親情體驗
1、回家后,請為你的父母做一件事,比如說捶捶背、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
2、記住父母的生日,記得在他們生日時,送上你最真摯的祝福。
3、寫封信給你的父母,說說自己的心里話,讓他們感受到你的愛。
八年級語文教案模板篇6
一、學情分析
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新聞作品。了解相關的文體知識是學生把握新聞特點的前提,引導學生把握新聞的文體特點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學生在了解相關知識的基礎上掌握了新聞的特點,才能夠以審美的眼光去欣賞新聞作品,用新聞的方式去反映生活,養成關心時事、關注現實的習慣。
二、單元設計思路
本單元的四篇文章都是新聞作品,基本特點相近但樣式各不相同,有消息、新聞特寫、電視新聞和人物通訊。教學時,要充分發揮比較閱讀的作用:一是把本單元與其他單元相比,比出新聞作品的基本特征——迅速及時、內容真實、語言簡明。二是在本單元四篇新聞作品之間比,比出四種不同的新聞樣式各自的特點消息講求時效,語言簡潔;新聞特寫畫面感強,對新聞事實的描述更集中;電視新聞講究聲畫合一,多用短句;人物通訊翔實生動,注重思想意義。設計教學時,應該先引導學生從感性上認識新聞作品的特點,然后提升、總結,幫助學生把握新聞作品的一般特點。
三、教學目標
1、了解新聞作品的基本特征。
2、把握不同新聞樣式的特點。
3、學習寫作消息。
4、引導學生關心時事、關注現實。
四、課時分配
《北京喜獲2022年奧運會主辦權》《別了,“不列顛尼亞”》各2課時,《生命之舟》l課時,《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2課時,口語交際l課時,寫作2課時。
八年級語文教案模板篇7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容,了解故事所蘊含的道理。
3、培養獨立閱讀能力。能根據故事情節展開聯想,續編故事。
二、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這一環節布置學生自由讀書,在讀書前,提出讀書要求,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的習慣。反饋中我設計了字、詞、句的檢查,由易到難,逐步上升。重視對學生字、詞、句的掌握,同時檢查學生自學預習情況,并培養學生認真聽的習慣。
三、品讀課文
1——4自然段,感悟作者的寫作方法。
在這環節,讓學生多讀課文,思考問題。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并讓學生自己發現文章所寫的白鵝的特點。能在自讀中找出全文的中心句,同時讓學生懂得過渡段的作用,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在學習3、4兩自然段時,我先指導學生學習第3自然段,然后放手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第4自然段。在這環節里,我設計了讓學生想像說話的內容,對學生進行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利用網絡資源,讓學生親眼聽到,看到鵝的叫聲及鵝的步態,來感受鵝的盡職勇敢。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訓練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及分析能力。在匯報過程中,我還鼓勵學生大膽表演,模仿鴨和鵝的步態,讓學生從表演中感受鵝的高傲,理解課文內容。同時注重朗讀指導,借助朗讀,讓學生從讀的過程中感受課文內容,理解課文內容。
四、鞏固識字,書寫難字。
這一環節,我首先讓學生仔細觀察,說說自己發現什么要提醒同學們注意的。培養學生仔細觀察,樹立學生互相幫助、共同進步的思想。然后利用教育資源網絡教材指導書寫較難的“餐”和“蹲”字,并讓學生跟著書空,這樣避免寫錯字。同時培養了學生寫字按筆畫寫的習慣。
五、說作業設計
我讓學生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和精彩句段,培養學生隨時積累,多背、多抄、多積累的習慣。并布置學生仔細觀察自己喜愛的動物,為后面的寫作作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