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教案
編寫教案要依據教學大綱和教科書。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精心設計。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教科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科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教案1
《明天要遠足》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小朋友們,秋天的時候,我們與家人、老師、同學經常會進行什么活動?(郊游、登山……)如果明天你要去郊游,你的心情會怎樣?你會想些什么呢?
2.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首兒歌《明天要遠足》。
師板書課文題目,生齊讀課文題目。
①學習“明”字:后鼻音,音節是míng,左右結構;用加一加的方法識記:日+月=明。或者結合字義巧記:日月同輝——明。可以組詞:明天。
②引導學生理解“遠足”。師問:“足”是什么意思?(腳)“遠足”呢?(比較遠的徒步旅行)
3.讀了課文題目,你想知道什么?
預設:生1:小作者要去哪兒?
生2:他去遠方干什么?
設計意圖:教師通過談話,以學生感興趣的郊游導入新課,引起學生共鳴,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恰當地揭示并理解課文題目,使學生自然地理解了“遠足”的含義,可以說是潤物無聲。而且通過設置問題——“讀了課文題目,你想知道什么”激發起學生探究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請同學們認真聽,注意聽準字音。
2.同學們喜歡這首小兒歌嗎?請試著輕聲讀一讀。
提出讀文要求:(1)讀準字音,遇到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2)把這首兒歌讀通順。
(3)用筆圈出本課需要認識的生字。
3.指名讀文,其他同學想一想:這首兒歌有幾小節?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教師引導學生明確這首兒歌有3個小節。主要內容是一個小朋友明天要遠足,今天夜里翻過來翻過去,睡不著覺了。)
4.她都想到了什么?
(完成活動設計卡,小組內交流。)
設計意圖: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循序漸進地感知課文內容——先通過教師范讀課文,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初步感知;再通過自己試讀,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最后通過劃分小節完成對課文的初讀。
三、細讀課文,隨文識字
1.讀文識字。
(1)指名讀第一小節。思考:遠足的前一夜,小作者怎么了?(睡不著)
課件出示“睡”字,介紹目字旁。當“目”字放在字的左邊時,就變成了目字旁。帶目字旁的字,通常都和眼睛有關。因為睡覺的時候要閉上眼睛,“睡”和眼睛有關,所以是目字旁。
(2)小作者睡不著覺,首先想到了什么?(大海)
認讀“海”字,引導學生運用字謎記字法識記:每天都有水。
(3)小作者想的是什么地方的海呢?“那地方”指的是什么地方?
認讀“那”字,組詞:那里;“那”的反義詞是“這”。
(4)在小作者的心里,那地方的海怎么樣?(顏色很多)
你們想去看看大海嗎?(課件出示大海的圖片)
你們知道大海都有什么顏色嗎?(藍色、黑色、綠色)
教師邊出示課件邊解釋大海顏色的變化。
(5)小作者是聽誰說的大海有很多種顏色?(老師)
識記“老”字。
你能用“老師”說一句話嗎?
(6)小作者對老師的話持什么態度?(懷疑、不相信……)你是從哪個詞看出來的?
預設:
(生:真的)學習“真”字,強調里邊有三橫。
(生:從問句可以看出)學習“嗎”字,它表示疑問。
(7)指導朗讀。
“真的”讀重音,句末語氣上揚,要讀出疑問的語氣。學生練讀。
2.鞏固生字。
(1)開火車讀學過的生字:睡、海、那、老、師、真、嗎。
(2)說出下面的部首的名稱,并說出帶有下面部首的字。(課件出示)
目——()耂——()
3.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一小節。
同學們認識了這些字寶寶,現在我們把它們送回到第一小節,你們還認識嗎?請大家試著有感情地讀一讀第一小節。
設計意圖:識字是小學階段非常重要的教學目標,特別是小學一年級,必須每堂課扎扎實實地指導。本環節教學的的特點就是融把握文本、朗讀指導、識字于一體,通過朗讀第一小節,順勢引出7個生字,運用多種方法進行識記,并相機進行朗讀訓練,識字教學和朗讀感悟相結合,提高了教學效果。
四、課后小結,激發探究
這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知道了小作者要去遠足,因興奮,想到了大海而睡不著覺。小作者還想到了什么呢?下節課我們再來學習。
設計意圖:在課時結束時,教師對課文內容進行了簡單的總結,使學生進一步明確了本節課的內容,然后通過設疑“小作者還想到了什么”,激發起學生對下節課繼續學習探究的興趣。
教科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教案2
《江南》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2、復習鞏固漢語拼音,認識8個生字,會寫其中的4個字。
3、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江南水鄉的美景。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借助拼音和課文插圖,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借助拼音認識8個生字,會寫4個字。
教學難點
初步具有閱讀古詩的興趣。
教具、學具
教具:自制CAI光盤,課文放大彩圖,生字卡片,畫有小魚、荷葉、東南西北圖案的頭飾。
學具:生字卡片。
課時安排
1~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利用CAI課件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多媒體顯示江南夏季的荷塘人們采蓮和水中魚兒戲游的情景。(學生一邊看畫面、聽音樂,一邊想象)
小朋友,看了剛才屏幕上的畫面,你們看到了什么?你們覺得這個地方美嗎?想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嗎?想不想到那里去游玩呢?今天,老師就帶你們到那里去游玩一番吧!板書課題。學生借助拼音齊讀課題兩遍。
教師講解:江南就是我國的長江以南一帶,那里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的魚米之鄉。
二、初讀課文
1、借助漢語拼音自由地輕聲讀課文。要求:先讀讀拼音,再看看下面的字,遇到難讀的字多讀幾遍,特別要讀準生字的音。
2、數一數,課文共有幾行,是由幾句話組成的。
3、檢查自讀情況。問:誰愿意讀給大家聽?抽幾個同學讀課文,其余同學邊聽邊用“·”畫出生字,教師抽查。
4、教師范讀、領讀。
三、學習生字
1、指名分句朗讀,結合學習生字詞。(出示生字卡片)
第一句:江、可、采;第二句:葉、何;第三句:魚、戲、間。
2.學生拿出生字卡自讀,教師相機正音。
注意“江”、“間”的讀音一個是后鼻音,一個是前鼻音。“采”的讀音是平舌音,不要讀成翹舌音。“可”和“何”韻母相同,“葉”和“魚”的讀音是自成音節。
3、檢查識字情況。先打亂順序認讀生字,師出示生字卡,抽讀,開火車讀,齊讀;再朗讀包含這些生字的句子。
4、指導寫字:可、江、采、魚。
(1)記住字形。
分四人小組合作學習,討論如何識記生字。可啟發學生用學過的筆畫和熟字來分析記憶字形。
“可”:有五筆。擴詞:可愛、可口、可以。
“江”:三點水加“工”。江與水有關,所以有三點水。口頭組詞:江水、江邊、江上、長江、江岸。
“采”:上下結構,采要用手,注意上面是一個爪字頭。口頭組詞:采花……
“魚”:下邊的一橫是“魚”的尾巴,利用課件展示。口頭組詞:魚兒、魚尾巴……
(2)指導學生按筆順提示描紅。
(3)學生練習描紅,教師巡回指導,及時糾正寫字姿勢。
(4)指導學生在田字格中書寫。
(5)生練習寫生字后師點評。
四、精讀課文
1、學習詩的一、二行。
(1)指名朗讀詩的一、二行。
(2)指導學生看圖,觀察荷葉。荷花長得怎樣。“何”:表示感嘆,驚訝;“田田”:指荷葉長得層層疊疊,茂盛鮮亮,非常可愛。
(3)指導反復朗讀,展開聯想,從這兩行詩中你知道了什么?從中感受荷葉茂盛鮮亮、非常可愛的樣子。
2、學習詩的后五行。
(1)指明朗讀詩的后五行。
思考:在荷塘里除了荷葉、荷花、蓮蓬之外,還有什么?(魚兒)魚兒在干什么?(游水嬉戲)
(2)魚兒在蓮葉間是怎樣游動的?哪些地方寫出了魚兒的快樂和自在?
指導反復朗讀:“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北。”
課件展示魚兒在蓮葉下面游水嬉戲的情景,讓學生展開聯想,感受魚兒的快樂和自在、逗人喜愛的樣子。
理解方位詞:東、南、西、北,并讓學生動手畫出方位圖。這里的東南西北是指荷葉的四周。
展開想象:魚兒在蓮葉間游玩,它們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同桌互相描述魚兒在蓮葉間游玩的歡快情景。
教師揭示:魚兒在蓮葉間,一會兒游到東面,一會兒又穿到西面,一會兒鉆到南面,一會兒又滑到了北面。五個“戲”字寫出了魚兒的快樂和自在,“東、南、西、北”則寫出了魚兒在水間自由自在、逗人喜愛的樣子。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詩句。
問:小朋友,當你看到魚兒那樣歡快,你心情怎么樣呢?
懷著高興的心情朗讀魚兒戲游的句子,注意重音和停頓。
五、背誦課文
1、嘗試背誦。(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練習背誦課文。)
2、抽生背誦,說說你用的什么方法背誦課文。(看圖記、根據重點字詞記、想象記)
六、戴上頭飾表演魚兒在荷葉中戲游的歡樂情景
4個同學戴著東、南、西、北的頭飾扮演東、南、西、北,3個同學戴著小魚的頭飾扮演小魚,6個同學戴著荷葉的頭飾扮演荷葉,邊背誦邊表演。
七、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學會了本課的生字,理解了詩句的意思,看到了江南水鄉的美麗景色,感受到了大自然是多么美好,我們以后要更加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從本課的學習中,我們還體會到了閱讀古詩的樂趣,希望今后繼續努力,多閱讀多積累一些優秀的古詩。
教科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教案3
《大還是小》
一、激趣導入,引出課題,啟發質疑
1.出示字卡“大”。
師:同學們,請大聲地讀這個字。(生讀:大)
師:上課時,回答問題的聲音要大。你知道和它意思相反的字是什么嗎?(生答:小)
2.出示字卡“小”。
師:請小聲地讀這個字。(生讀:小)上課時,回答問題聲音不能太小,否則別人就聽不到了。老師要看看這節課誰的表現最棒。(同時出示字卡“大小”)現在,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生讀:大小)
3.質疑:你認為自己是大還是小呢?能說說為什么嗎?(指名回答)
師:有一個小朋友也遇到了這個問題,他是怎么回答的呢?我們這節課就來學習《大還是小》。(板書課文題目)
4.讀了課文題目,你有什么疑問?
(師生梳理出主要問題)
5.自主探究學習。
教師出示自探提示一。
溫馨提示一:
(1)自由朗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把詞語讀正確,句子讀通順。
(2)拼讀課前圈畫的生字,要讀準字音,想辦法記住這些生字。
6.根據自探提示先自主學習,然后在小組長的組織下在小組內交流。
設計意圖: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學生質疑問難的過程,是積極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的過程。鼓勵學生質疑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重要措施,是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起點,為更好地理解課文做了鋪墊。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檢查自主學習情況。
(1)我會讀
課件出示詞語:
時候覺得穿衣服
自己很小快點兒
(注:“時、候、覺、得、穿、衣、服、自、己、很、快”要帶拼音。)
①指名開火車朗讀,師生正音。
②齊讀。
③自主選擇一個詞語說一句話。
④去掉拼音指名讀,齊讀。
(2)我會認
①這些詞中有些生字需要我們記住,瞧,它們已經從詞中跳出來了,你還能認出它們嗎?
課件出示生字,指名讀。
時候覺得自己很穿衣服快
②識記生字:
接下來在小組中相互讀一讀本課的這些生字,并選擇你喜歡的生字說說記住它的辦法。(學生小組內合作交流,教師在各組中巡視,解答疑難。)
③我來考考大家:
“我在洞穴里發現了一顆牙。”(穿)
這是我們的識字辦法之一——編謎語,猜謎語。接下來要看你們的本領了,說說你們的識字辦法吧!(學生自由選擇生字說說自己的識字方法。)
④小結:識字的時候,我們不僅可以用加一加、換一換的方法,還可以用猜字謎的方法,但要注意編的字謎要合理。
⑤指名認讀,齊讀。
設計意圖:識字教學要特別注意趣味性和方法性,這一環節,我設置了猜謎語識字法,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識字。
三、寫字指導(自、己)
1.交流談話。
師:你覺得在這十一個生字中哪個字最簡單?(己)組一個詞好嗎?(自己)現在我們就來寫好下面這兩個字。
(課件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自、己)
師:聽,這兩個字寶寶在說悄悄話呢!它們正在問大家:“我們有相似的地方,你們發現了嗎?”(發現了,它們都是獨體字)
2.教師示范書寫,學生觀察,跟著書寫。
3.學生描紅、寫字,教師指導點撥。
4.展示評價。
設計意圖:讀帖、描紅、仿寫、評價是學生自主寫字的四個環節。在這四個環節的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以前的學習經驗,發展并完善學生的認知方式和學習風格,所有的策略均以學生為主,旨在促進學生的自主意識和自學能力的培養。
四、再次朗讀,解決問題
1.認識了這些字寶寶,并寫了兩個生字。
教師出示自探提示二。
溫馨提示二:
(1)再次讀一遍課文。邊讀邊找書中的小朋友到底是怎樣回答的,標出相關語句。
(2)練習讀好這些句子,為朗讀展示做準備。
2.學生先自由讀課文,畫出相關語句,然后在小組內展示朗讀。教師巡視。
3.指名展示朗讀。
設計意圖:學習過程中,兒童的需要就是滿足自我表現的欲 望。表演為學生營造了一個展現自我的舞臺,滿足了學生的表現欲,發掘了個人的創造思維能力和合作精神。在課堂上展示讀,變“講臺”為“舞臺”,使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更深刻,從而也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語感。同時,學生自主地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更給了學生自由的空間。
五、再次質疑
師:課上到這里,請同學們看看課前提出的問題你們都弄明白了嗎?你有新的疑問嗎?
預設:
(1)“我”為什么一會兒說自己大,一會兒又說自己小?
(2)“我”到底是大還是小?
師:這兩個問題特別值得我們研究,下節課,我們再繼續。
設計意圖:再次引導學生質疑問難,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課堂是學生的,就該鼓勵他們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知說出來。
六、課堂總結
1.說說自己的收獲。
2.學生談收獲。
設計意圖:一節高效的課不僅要有有趣的開頭,還要有完美的結尾,這叫“善始善終”!良好的課堂小結能產生“課雖終,趣猶存”的境界。
教科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教案4
《腳印》
教學目標:
1、能在閱讀的過程中借助拼音讀準“腳、印、留、對、狗、齊、全”7個生字的字音。能在語言環境中認讀這7個生字。
2、正確朗讀課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
3、能在閱讀的過程中了解3個小動物在雪地上留下不同的腳印;知道在雪地上可以留下各種動物的腳印,并能感受小動物們快樂的心情。
4、能看圖仿照課文編故事。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揭示課題并學習部分生字。
1、游戲導入,激發興趣,隨即學習生字“腳、印、留”。
(1)做“拍手印”游戲,初步了解“留”的意思。
(2)學習生字“腳、印”。
正音:jiaoyin
板書:腳印(關注“單耳旁”)
2、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明確哪些小動物留下了腳印。
1、同座合作讀課文,思考:是誰在雪地上留下了腳印。
2、交流。
出示:小雞、小狗和小鴨在雪地上留下了腳印。
3、句式訓練,換句式:
這句話還可以這樣說,你會嗎?同桌兩人說說看。
出示:雪地上,、和留下了腳印。
4、引讀兩句句子。
隨機板書:小雞小狗小鴨
學習生字“狗”(板書時落實字形)
三、通過讀文,了解小動物的腳印是怎么來的。
1、小雞、小狗和小鴨是怎么把腳印留在雪地上的呢?師生合作,根據老師提問引讀句子:
誰在雪地里跑?結果怎樣?
小雞在哪里跑?結果怎樣?
小雞在雪地里干什么?結果怎么樣?
于是,小雞高興地對小狗說——————
2、看動畫,引讀第一小節
3、模仿剛才一問一答的方法,同桌學習小狗怎樣把腳印留在雪地上的。
4、交流,隨機理解“對”
5、那么小鴨的腳印是怎么留下的?自己讀讀3、4小節。
交流。出示句子。
6、句式訓練:3句話合并成一句話。
(1)出示句子,引讀:
小雞在雪地里跑,雪上留下了小雞的腳印。
小狗在雪地里跑,雪上留下了小狗的腳印。
小鴨在雪地里跑,雪上留下了小鴨的腳印。
(2)同桌嘗試三句話合成一句話。
(3)交流,出示。
7、和在雪地里跑,雪上留下了的腳印。
四、品讀課文,知曉小動物們腳印的特點。
過渡:那它們的腳印是怎樣的呢?讓我們再來讀一讀。
1、引導觀察并理解小動物們3句語言在寫法上的不同
(1)引讀1到3小節。
出示:小雞對小狗說:“你看,你看,我會畫竹葉。”
小狗對小雞說:“你看,你看,我會畫梅花。”
小鴨對小雞和小狗說:“你們看,你們看,我畫的是什么?”
(2)A、人稱代詞不同—你們(說話對象不同、你們是指小雞和小狗)
B、句式不同(指導朗讀問句)
2、引讀第4小節,理解詞語“齊聲、全”。
3、指導讀句。
(指板書)“小雞、小狗和小鴨都是雪地里的小畫家。”讓我們開心地讀好這句話。
4、句式練習:
用“的腳印像”句式說話
交流,隨機板書:像竹葉、梅花、楓葉
5、出示課后句子1,指導讀句。
五、拓展延伸,試著仿照課文進行創編。
1、出示圖,創編課文。
同桌合作,學著課文中的樣子來說一說: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結果怎么樣?它又對別人說了什么?
2、出示課后句子2。
看著它們留在雪地上的一串串小腳印,我們都想說——
教科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教案5
《小小的船》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內容,知道睛天的夜晚,天空中有星星,初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能口齒清楚,聲音響亮地讀課文,能讀準字音,不丟字,不加字,會背誦課文。
3、學會5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新詞,認識一個新偏旁:舟字旁,學會一種筆畫,橫折彎。
教學重點:
指導正確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彎彎的月兒小汴的船”的意思是“彎彎的月亮象小船”“小小的船”指的象月牙。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小朋友們喜歡看晴的夜空嗎?(出示)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這里有什么?月亮什么樣?我們這種形狀的月亮叫做什么?(月牙)
夜空這樣美,有位小姑娘總也看不夠用手托著小臉蛋,仰著頭看天空(邊描述邊出示四肢皆能活動的硬紙板做成的小姑娘圖片)看呀看呀,連眼都不眨一下,這時,奇妙的事發生了。小姑娘竟坐到了月亮上。這是怎么回事?小詩《小小的船》將告訴你答案。
板書課題:2小小的船
教學生字:的、船
二、感知課文
1、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獨立學習。
2、二讀課文、讀準字音。
小組學習。
3、三讀課文,聲音響亮,口齒清楚,不丟字,不加字。
指名讀―――評議。
三、出示目標
1、口齒清楚,聲音響亮地讀課文,不丟字,不加字,字音準確。
2、背誦課文
四、實施目標
(一)逐句講讀詩句。
1、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兒兩頭尖。
(1)提問:“彎彎的月兒”指的是什么?
追問:①月牙什么樣?像什么?
②“小小的船”是什么?
指名說
齊讀:彎彎的月兒像小小的船。
(2)比較:“彎彎的月兒”與“彎”的月心有什么不同:
指名說
師小結:
“彎彎”的月兒比“彎”的月兒更彎、更讓人喜愛。
(3)比較:“小小的船”與“小船”有什么不同。
指名說
師小結:
“小小”的般比“小”船更小、也更討人喜歡。
(4)指導朗讀
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兒/兩頭尖。
師:聽老師范讀,注意做到:
口齒清,聲音響,不丟,不加字,字音要準確。
范讀―――仿讀(齊讀―――男女生對讀―――指名讀―――評議)
2、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
(1)過渡:
小姑娘托著可愛的小臉蛋兒,望著那兩頭尖尖,像小船一樣的月亮,出了神,意想著月亮真的變成了小船,自己真的坐到了月亮上(師生同做小姑娘托小臉出神望月亮的樣子;師同時將坐著的小姑娘紙板模型拿下來放到月亮上并添畫船槳,便圖與書中圖相同)
(2)提問:我坐在小船一樣的月亮上看到了什么呢?
(3)引導理解“閃閃的”
師:星星在天空中不停地眨眼睛,我們就說這是什么樣的星星?
師小結:
“閃閃的”就是“一閃一閃”的。
(4)引導理解“藍藍”的。
①提問:你坐在小船一樣的月亮上,除了看到一閃一閃的星星,還看到了什么?
指名說
②結合學生回答,引導理解“藍藍的”。
問:課文為什么不說“藍”的天空呢?
指名說
③師小結:
“藍藍的”意思是很藍很藍,讓我們覺得天空是那樣美。
(5)理解“只”
夜空是多么美呀!除報一閃一閃的星星和很藍的天空,竟然什么東西都吸引不了小姑娘!這就是“只看見”的“只”的意思,表示除了星星和藍天,別的都沒看見。
(6)指導朗讀
我/在小小的/船里(輕聲)坐。
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
師范讀,生按前面所想的朗讀要求仿計。
齊讀―――自由讀―――指名讀―――評議
(7)初步了解什么是想象。
①問:月亮真的變成了,小船嗎?
小姑娘是不是真的坐到了月亮上?
師小結:
月亮并沒有真的變成小船,小姑娘也沒有真的坐到月亮上,這都是小姑娘望著月亮想象出來的,并不是真的。
②問:現在知道小怎么會坐到月亮上去了嗎?
(二)朗讀全文
1、過渡:你喜歡這首詩嗎?請把你的喜愛之情讀出來,讀時要做到,(投影):
(1)讀準字音,不丟字,不加字
(2)詞連讀,按老師教的方法停頓,注意重音。
2、自由練讀―――指名讀―――評議―――男子生輪讀―――齊讀。
(三)指導背誦
美麗的夜空,不但吸引了小姑娘,也吸引了我們班的小朋友,先不是?你愿意把這首描寫夜空的小讀背下來嗎?
自由練背―――部分背―――齊背―――指包背
(可配上輕緩優美的音樂背景)―――評議―――齊背
師按掛圖提示背誦。
五、課后練習
1、填空
彎彎的(),小小的(),小小的()兩頭尖。
我在小小的()里坐,只看見閃閃的()藍藍的()。
2、照樣子用線連起來。
小小的 彎彎的 藍藍的 閃閃的
月兒 船 星星 天
六、布置作業
背誦課文。
教科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 小學教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