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練習1教案
教學設計的意義與教學最優化有著密切的聯系。從某種意義說,教學設計的意義主要就是體現在能夠實現教學最優化這一教學理想的追求上。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關于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練習1教案,供大家參考。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練習1教案1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47人,大部分學生對語文的學習積極性較高,基礎知識較為扎實。少部分學生學習習慣不好,主要表現在字跡潦草,作業不按時完成,平時沒有預習習慣,課外書看得少,日記寫得2、3句的流水帳等等,他們對學習的信心有些缺乏,這給他們的發展帶來困難。如何輔導好后進生,提高他們的學習動力,提高他們的成績是重中之重。四年級要完成由中年級向高年級的過渡,通過學習,要能達到課程標準規定的中年段的教學目標,為高年級的語文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這個基礎除了扎實的語言文字的基礎外,還包括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特別是學生在低年級,中年級養成的學習習慣,不管好與壞,到了高年級是不大容易改變的。所以說,四年級是很關鍵的一個學年。
二、教材基本結構
本冊教材仍以專題形式組織內容:導語,課例(精讀課文,略讀課文,思考練習,閱讀鏈接,資料袋),詞語盤點,語文園地(口語交際,習作,我的發現,日積月累,展示臺或成語故事等)。
三、教學目標
本冊通過精美的選文,在語言學習過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價值觀。在識字寫字,課文閱讀教學,口語交際,作文,綜合性學習等學習和活動中,達到中年級的上階段教學目標。
本冊學習要達到的主要目標:
1.認字200個,會寫200,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2.會使用字典,詞典,有獨立識字的能力。能用鋼筆熟練書寫正楷字,用毛筆臨摹字帖。
3.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復述敘事性課文的大意。
6.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并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
7.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養成向人請教,與人商討的習慣。聽人說話能把握(文章轉貼自實用工作文檔欄目) 主要內容,并能簡要轉述。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并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圍事物,勤于書面表達。能把內容寫得比較清楚,比較具體。會寫簡短的書信便條。能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
9.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有目的地搜集資料,提出不懂的問題,開展討論,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10、教學活動中試機滲透安全教育,增強學生安全意識
四、落實教學目標的基本措施
(一)營造自主學習的情境。
良好的學習情境讓學生放松身心,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具體的學習目標上,通過有目的學習,慢慢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本冊教科書為學生的學習活動創設了具體的學習情境,這種學習情境的創設主要是通過“對話”的方式來實現的。
1.學生與文本對話。學生閱讀課文,通過想象文中的描寫建立生活影像,通過對照文中人物的心靈來凈化自己的心靈,實現有意義的閱讀。通過對文章結構形式的揣摩和推測,理解文章的內容,達到和人物心靈溝通的境界。
2.學生與文本作者對話。作者寫文章是和讀者交流,學生邊讀書邊理解,就是在和作者交流。通過引導使學生的思想和作者的寫作意圖達成一致,讀明白作者的想法。
3.學生與學習伙伴對話。人教版教科書,在“語文園地”中安排了兩個學習伙伴:一個是小林,一個是小東。其實,學生完全可以把其中一個想象成自己,另一個就是自己現實生活中的學習伙伴。學生通過閱讀這樣的對話,能夠進入學習情境,也能激發自己的想象,能通過學習伙伴的對話,碰撞出思維火花,從而點燃學習語文的熱情。
4.學生與自己的心靈對話。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別人有的感覺我有沒有呢別人看到的景象我能不能看到呢教科書的編者就是用這樣的閱讀提示語,給學生一個具體的環境,給學生一個心靈的啟示,讓學生去問問自己。教科書通過具體的語言,為學生營造了學習環境。最終使學生達到和周圍人和自然萬物的對話,啟迪學生用自己的方式進行學習,進而掌握語文學習的規律。
五、促進學習方式的改變。
語文學習有其內在的規律,語文學習也有一個基本的步驟。教科書的呈現方式就是讓學生從內心觸摸到語文,在實際的語文學習中能習得方法,慢慢找到學習規律。
人教版教科書有著自己的教科書話語表述系統,這是不同于教師教學的話語系統,同時又指導著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從學生學習的角度而言,學生容易接受的是親切的和自己交流的語言。人教版教科書在這一點尤其突出,“我想……”“我要……”“我一定……”,從學生的角度進行設計,給學生更多關注,給學生更多的學習指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表現在語文學科中,應該是什么樣的呢人教版教科書給出了很好的答案。每個單元前都有導語,課與課之間有鏈接語,精讀課文中泡泡語,有的導入學習活動,有的指導學習活動,有的提出學習目標,有的提示學習方式,能引導學生自己閱讀。教科書努力把對學習的指導隱含在文字背后,不是指手畫腳的說教,而是和風細雨的點撥。"教科書通過自己的表述方式,指引學生應該逐步建構起這樣的語文學習過程。這個學習過程的主要方式就是自主,合作,探究。以自讀課文和相互交流為基礎,欣賞語言對文章內容及表現形式進行評價,同時獲得審美體驗。在感悟語言,積累語言的基礎上領悟表達。理解內容是語文學習的基礎,學會表達是語文學習的目的,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學生會不斷的產生問題,解決問題。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通過各種各樣的學習活動,即使沒有教師的指導,也會慢慢學會學習。
六、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
時間
教學內容
1
3/9--7/9
1、觀潮2、雅魯藏布大峽谷3、鳥的天堂
2
10/9—14/9
4、火燒云 語文園地一
3
17/9--21/9
5、古詩兩首6、爬山虎的腳7、蟋蟀的住宅
4
21/9—28/9
8、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 語文園地二
5
1/10—7/10
“國慶”放假
6
8/10—12/10
9、巨人的花園10、幸福是什么11、去年的樹
7
15/10-19/10
12、小木偶的故事 語文園地三
8
22/10—26/10
13、白鵝 14、白公鵝 15、貓
9
29/10—2/11
16、母雞 語文園地四
10
5/11—9/11
17、長城 18、頤和園 19、秦兵馬俑
11
12/11-16/11
語文園地五 20、古詩兩首
12
19/11—23/11
21、搭石 22、跨越海峽的生命橋23、卡羅納
13
26/11—30/11
24、給予是快樂的 語文園地六
14
3/12—7/12
25、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26、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27、烏塔
15
10/12—14/12
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語文園地七
16
17/12—21/12
29、呼風喚雨的世紀 30、電腦住宅
31、飛向藍天的恐龍
17
24/12—28/12
32、飛船上的特殊乘客 語文園地八
18-20
31/12—20/1
期末復習、考試
20__年9月5日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練習1教案2
教學目標
1.學習部首查字法,掌握根據不同情況提取部首的方法。 2.培養學生遇到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能通過來解決的能力。 3.培養學生逐步養成勤、主動識字的好習慣。教學重難點重點:學會部首查字法,掌握提取部首的方法。難點:會從一個字的多個義項中選擇正確的義項。教學準備 ⒈多媒體課件。⑴動畫卡通猴。⑵填表。(見教材)⑶結合句子給小猴講講生字的意思。(見教材。)⒉每組一張作業紙,作業內容如下所示:
要查的字 部首 除部首外幾畫 讀音 意思 喉嚨 盛滿 背著 囤里
⒊每人一本字典。
設計思路 兒童是用圖畫、色彩、聲音來思維的。多媒體課件的運用能把學生帶到“伊佃園”中,讓學生在良好的情境氛圍中積極思考、樂于動手、善于合作、勇于創新。本課教學中卡通猴與小朋友交朋友、請小朋友解決難題等一系列情境創設無疑為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提供了良好的動力支持。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部首查字法”是學生首次接觸的知識實踐能力,在教師示范引導的基礎上上,指導學生在積極主動的實踐探究過程中,逐步掌握基本知識,勇于觸摸知識盲點,在心與心的碰撞中不斷體驗成功的歡樂。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維教學目標得到有效落實。
教學過程
設計理念
一、激趣揭題
⒈教師激情介紹。(多媒體出示卡通猴畫面。) 小朋友,你們認識他嗎? 他聰明又好學,可喜歡讀書了,因此大家又叫他博士猴。 ⒉動畫導入。 小朋友,很高興認識你們。昨天,我借了一本童話書,里面遇到好幾個字不認識,(出示“腔、糧、酣、敲”。)這些字的上面又沒注音,真是急死我了。你們能幫幫我的忙嗎? ⒊揭示課題。 要想幫小猴解決這個難題,我們只有學會一種新的的方法——部首查字法。
二、學習新知
1.掌握提取部首的方法。 ⑴學習對話。 ①學生自讀對話內容。 ②師生分角色朗讀。 ⑵領悟方法。 學生交流師生對話的主要內容——提取部首的兩個知識點。 ①一個字中哪部分是部首就到哪個部首里去查。 ②如果一個字的兩個部分都是部首,就按照取左不取右,取上不取下,取外不取內的方法來提取部首。 ⑶反饋練習。 出示“葦、取、困”,讓學生找出它們的部首并說明理由。 2.學習用部首查字法查找漢字。 卡通猴:我的.難題就要解決了,我們快來找一找吧! ⑴教師示范。重點指出用部首查字法查字時,在檢字表中找到要找的部首項,然后在相應的筆畫數中就可找到我們要查的字的頁碼了。 ⑵學生練習,完成書上的表格。 ⑶集體交流。 3.學習選擇正確義項。 卡通猴:字是認識了,可我還不懂得它們的意思,你們能給我講講嗎? (1)教師講解示范:(通過教師講解讓學生明白一個字往往有幾個義項,必須根據這個字所在的詞語或句子的意思從字典上找出正確的義項。) (2)學生實踐練習。(人人動手,同桌共同討論生字的意思。) (3)全班交流。
三、鞏固拓展
1.小組合作填寫作業紙。 2.全班交流。 3.評出優勝小組。
四、課外延伸
卡通猴:小朋友真了不起!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又學會了一種新的本領——部首查字法。大家以后遇到不認識或不理解的字可要勤哦!這樣,我們可以看更多的書、讀更多的報、學更多的知識了。 洛克說:“兒童學習任何事情的最合適時機是他們興致高,心里想做的時候。”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良好的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驅力,這樣的學習才會最有效,最主動。一上課,教師就采用學生最喜愛的卡通畫與大家見面的方式明確了本堂課的學習任務,使學生無負擔地、很樂意地投入到新知識學習中,且表現得興致盎然。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課堂上,教師摒棄繁瑣的說教,還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對話朗讀,暢談學習收獲,感知提取部首的基本方法。 傳授正確的學習方法可以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取得最大的收效。部首查字法是學生以前未涉及的知識領域,教師有必要向學生示范講解。另外,學生練習、同桌合作練習的方式都給了學生實踐鍛煉的機會,體現了語文教學的實踐性本質。 這一環節的設計,補充了教材中沒涉及到的訓練內容,如:“盛”上下結構、多音字,“囤”全包圍結構,它不僅讓學生鞏固了從各種結構的字中提取部首的方法,更讓學生探究了一個了有多個讀音時該選哪個讀音的方法,拓展了學生學習的知識面,增強了學生實踐應用的能力。同時,小組競爭的練習方式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練習1教案3
教學要求: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習文章中的生字新詞。
3.感受詩中描寫的景象,理解詩中擬人手法的運用。
4.初步感受現代詩的意象美和韻律美。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通過誦讀感受新詩的美。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第一課時(9月16日總11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激趣:同學們,一年四季,季節更替,轉眼,又到了秋天。秋天是碩果累累、流光溢彩的季節,讓我們跟著詩人王宜振的腳步,一起到田野里去感受明麗的秋天吧!
2.(多媒體課件或幻燈片展示秋景)教師范讀全詩。[學生邊聽邊思考:文中描繪了什么?]
3.學生自由談:看了秋景,聽了寫秋的詩,你對秋天有了怎樣的印象呢?
二、初讀詩歌,理清詩歌的脈絡。[此處為重難點:引導學生在初步讀懂課文基礎上說說課文寫什么?]
1.學生自讀全詩,邊讀邊標出詩歌的小節來。
2.指名讀全詩,相機正音。[蟬、韌、柔、梳是翹舌音。
3.出示生詞卡片,認讀:
明麗釀造煩惱羊腸小道
照耀珍藏柔韌井井有條
4.再讀全詩,將自己喜歡的地方多讀幾遍,試著背一背。
三、作業:
1.描紅課后生字,小組給出評價。[指導寫字,注意把字寫端正。]
2.熟讀詩歌。
第二課時(9月19日總14課時)
一、復習:
上一節課我們初步感受了秋天的美,用讀來把你們的感受讀出來,好嗎?小組輪讀課文。
二、進入新課
1.精讀感悟,體會秋天各樣的美[秋天與其它季節有什么不同?]
(過渡:跟著詩人我們走進了秋天,看到了秋天,你喜歡秋天的什么風景呢?讀讀課文,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
讀完課文后學生自由談,教師相機板書:秋風、秋陽、秋色、秋實、秋香(可以打亂順序)
重點品讀:[此處為重難點:通過圖文結合反復朗讀,理解重點句。]
A、秋風:
(1)你為什么喜歡秋風?指名學生答。(秋風像個淘氣的娃娃,又像一把柔韌的梳子……)
(2)“把夏天的腳印兒輕輕涂掉……是什么意思?你覺得這個省略號有什么作用?(好像是風在一點一點擦拭腳印,掩蓋夏的痕跡。)[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3)能把你的喜歡用讀表達出來嗎?(感情朗讀這一小結,師生共同評價。)
B、秋實:
(1)秋天里,有哪些果實成熟了?都是什么樣子的?(稻穗、向日葵、蘋果、葡萄……)
(2)自讀第三到五小節,感受豐收的喜悅。
(3)匯報朗讀,教師指導。
(4)全班賽讀,看誰先背下來。
(5)在看到累累秋實的時候,我們還看到了迷人的秋色,都有些什么顏色呢?(紅、黃、紫……學生可以想象補充課文中沒有的顏色。)
2.回歸整體,感受詩的韻律美
(1)你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呢?(寫得美,讀起來上口……)
(2)你覺得這首詩還有什么特點呢?
學生自由談,只要有道理就給予肯定。(重點指導體會擬人手法的運用)
(3)教師小結:這首小詩運用擬人的手法,用流暢明快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秋天的美。
3.再讀全詩,試著背誦全詩。[朗讀全詩,體會作者對秋天的濃厚的感情。
三、拓展延伸,描繪自己心中的秋天
1.同學們,金秋是美麗的,在每一個人心中,它又美得各不相同,下面讓我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禮贊自己心中的秋吧!
2.自由組合,分組活動:
(1)彩筆繪秋色,畫出心中的秋。
(2)深情頌秋天,讀出心中的秋。(小組合作編排詩朗誦《秋天》)
(3)妙筆描秋景,寫出心中的秋。(即課后練習4,將詩句改成一段話
3.全班匯報交流,教師總結。
四、作業:
1.背誦全詩。
2.課后收集寫秋天的詩,古詩,現代詩都可以。
板書設計:秋天
秋風、秋陽、秋色、秋實、秋香
教學反思:
在教學時,我將詩歌展開一幅幅畫面,把圖文對照起來,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并抓住抒情這條線,引導學生朗讀、想象,去感知語言之美。這樣,讓學生能更好地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作者對秋天的熱愛和贊美之情了。教學后,我讓學生再次走進大自然,去尋找秋天。再搜集一下古人描寫秋天的詩文,比較古今寫秋的不同,感悟不同時代的語言文字所表現的秋天之美。最后仿照本文的形式寫上一兩小節秋天的詩或寫一篇贊美秋天的小練筆。充分讓學生去表達自己對秋天的熱愛、贊美的情懷。
篇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