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
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案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編寫教案有利于教師弄通教材內容,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關于蘇教版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供大家參考。
蘇教版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四-六自然段。
2、學會課文中的生字詞。
3、能憑借課文質疑并展開想象,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學會(1-2)自然段中的生字詞,理解(1-2)自然段。
2、能掌握一些讀通、讀好課文的方法。
3、通過學文,感受天安門的雄偉壯觀。
教學重點: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教學方法:自讀自悟、討論法。
教具準備:1、幻燈片、小黑板。
2、布置學生課前收集有關天安門的資料。
教學流程:
一、導入 、激趣交流:
1、誰去過天安門廣場,你有什么感受?
其他同學想不想去游覽?
今天老師就領大家一起去北京游覽天安門廣場,開心嗎?
2、板書課題:1、天安門廣場
3、學生交流有關“天安門”的資料。
△現在,我們就來到了天安門廣場。(天安門是中國明清兩代皇城的正門,建于明代,名“承天門”,重建于清代,改稱“天安門”。)
△天安門廣場位于北京市中心,南北長880米,東西寬500米,面積達44萬平方米,可容納100萬人舉行盛大集會。
二、初讀、交流收獲。
1、自讀課文,要求:
(1)、讀準字音,遇到難讀的字詞多讀幾遍。
(2)、力求讀通句子,注意長句的適當停頓。
(3)、小組交流,通過自讀課文你讀懂了哪些內容?
2、會讀的同學請舉手,不會讀的同學沒關系,請你再讀讀,相信你準能讀。(教師重點輔導)。
三、精讀§1。
1、誰愿意來讀第一自然段?
2、糾正讀或模仿讀。
3、說說第一次到天安門廣場留下了什么印象?
4、你能通過朗讀把你的感受告訴大家嗎?
5、練讀后指名讀。
四、精讀§2。
1、檢查初讀課文的情況(方法同學習第一自然自然段)
2、讀了這段話,你有問題嗎?
相機理解:雕梁畫棟
3、天安門及其天安門前的金水橋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同桌交流。
△集體交流。
(雄偉壯麗、格外挺拔……)
△天安門雄偉壯麗,金水橋格外挺拔,讓人不忍離去,讓我們一起再來感受一下。
4、齊讀第二自然段。
學這一自然段,可加入一個說話訓練,學習這一自然段的寫作方法,以《我們的教室》或〈〈花壇〉〉為題說一段話。
五、指導書寫:
瓦 棟
作業(yè) 布置:
1、抄寫生字詞語。
2、摘錄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板書設計 :
1、天安門廣場
天安門(或簡筆畫)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1、學習課文§2~§6,理解天安門是新中國的象征。
2、能憑借課文質疑并展開想象,能背誦§4~§6。
3、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能憑借課文質疑并展開想象。
教具準備:準備廣場周圍建筑群的示意圖。
教學流程:
一、復習引入:
1、指名讀§1-§2。
2、默寫“雕梁畫棟”。
二、學習§3:
1、誰愿意讀§3。
2、糾正讀或模仿讀,重點讀好:
廣場中央矗立著/高大的人民英雄紀念碑,碑身正面是毛澤東主席題寫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金光閃閃的大字。
3、自讀§3,拿出相關的簡易圖,讀后在小組中擺出各建筑物的方位關系。
4、集體交流。
5、完成課后第4題的小練習。
6、這些建筑物及其他建筑物十分雄偉壯麗,你產生了什么想法?把你的想法通過朗讀表現給大家聽。
三、學習§4:
1、讀讀課文§4,你有困難或疑問嗎?
2、用上“因為……所以……”,根據課文內容說說:
(1)為什么全國人民“無比向往”天安門?
(2)為什么說天安門是新中國的象征?
3、是啊,你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員,深信你也一定很向往天安門廣場,讓我們一起隨作者再游覽一下,再回憶那莊嚴的場面。
4、齊讀§4。
四、學習§5-§6。
1、請你讀讀課文第5自然段,邊讀邊想象晨曦中天安門城樓的雄姿,這時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同桌交流和集體交流。
3、小結:是的,我們仿佛看到了“五星紅旗與旭日一同升起”,中國也像初升的太陽一樣蓬勃向上,日益強大,多自豪哪!
4、讀§6,讀著讀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小組交流。
△集體交流:節(jié)日的廣場絢麗、熱鬧!
五、指導寫字:
你覺得哪些字需要大家?guī)兔Φ?[碑煌]
六、作業(yè) 布置:[任選兩個]
1、選詞填空。
2、背誦四、五、六自然段。
3、觀看記錄片。
板書設計 :
1、天安門廣場
天安門 新中國的象征 意
雄 紀念碑 五星紅旗與旭日同升 義
偉 紀念堂 節(jié)日到來 美麗熱鬧 非
壯 博物館 凡
麗 人民大會堂
蘇教版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2
教學目的:
1、知識與能力: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徐悲鴻學畫的主要過程復述課文。
2、過程與方法:初步了解課文的寫作結構,學習給課文分段。
3、情感態(tài)度態(tài)度價觀:
教育學生以徐悲鴻為榜樣,從小立志愛國,矢志刻苦學習,長大為國爭光。
教學重點:
理清條理,并能按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歸納全文。
教學難點:
通過本文的學習,感受徐悲鴻的愛國之心,領悟他的堅定志向。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板書課題,質疑導入。
1、板書課題:徐悲鴻勵志學畫
指導個別字的寫法。
2、看了課題,你腦中有何問題?
二、檢查預習。
1、檢查生字掌握情況。
(1)出示小黑板,指名讀。
(2)形近字辨析,組詞。
(3)生字描紅。
2、檢查讀書情況。
(1)、自由讀書,做到正確、流利、初帶感情。(教育學生把書讀熟、讀透)適當講解“煮書”的古訓。
(2)、同位檢查讀書情況。
3、分段。
按老師給出的提示為文章分段。
第一段(1——3)勵志學畫的原因。
第二段(4——6)勵志學畫的經過。
第三段(7、8)
勵志學畫的結果。
三、交流預習所得,初步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1、交流收獲。(識記的字詞、自己的理解、收集的資料------)
2、質疑并小組間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第二課時
一、板書課題、質疑導入。
1、
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第6課,看老師板書課題。(板書課題時故意將“勵”寫成“厲”)理解這是“嚴厲”的“厲”、“厲害”的“厲”,這里應該是“鼓勵”的“勵”、“激勵”的“勵”。(隨手用彩色粉筆在“厲”后的空白處加上了一個“力”)
2、理解“勵志”
上節(jié)課有同學說“勵志”就是“立志”(下邊板書)那么我們把“勵志”改為“立志”行不行?這個問題不先回答,等這節(jié)課快結束時再告訴老師好嗎?
二、問題導入。
1、回顧上節(jié)課的問題:為什么勵志、怎么勵志、結果怎樣?
2、同學們的問題提得很好,相比起來,我更相信你們的讀書能力。相信通過你們的認真閱讀,會有所感悟,有所發(fā)現的。請同學們快速瀏覽一下課文,找出相關的內容。(提示:瀏覽就是快速的看)
3、黑板出示:徐悲鴻的志向:“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齊讀)
4、質疑:為什么徐悲鴻立下這個志向呢?請同學們默讀一下文章的第一大段,邊讀邊做記號,找出有關的話。
三、情景再現。
1、引導學生理解:用“因為------所以-------”說:因為徐悲鴻刻苦努力,得到老師的看重,所以受到外國學生的嫉妒,受到了侮辱。(讓學生理解徐悲鴻當時刻苦努力)
2、學法指導:
(1)我發(fā)現有的同學在“很不禮貌”下加了著重號,說說你為什么加?
A、強調:外國人不禮貌除了嫉妒徐悲鴻的才能以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當時的中國極端貧窮落后,中國人在國際上沒有地位,讓人看不起。關于當時的歷史老師讓同學們課下收集了。
B、你能把“很不禮貌”讀出來嗎?
C、你讀的僅是“不禮貌”,還不是“很不禮貌”。同位間討論一下,想想當時
外國學生是怎么想的,什么表情,什么語氣,一會找個同學表演一下。
(2)、引導:那個外國學生僅僅針對的是徐悲鴻一個人說的嗎?
你作為一個中國人,會怎么想?又會怎么做?
四、品味感悟。
1、過渡:這個外國人欺人太甚了,于是徐悲鴻立下了這個志向。(師指板書)讓我們用堅定的語氣再把這句話朗讀一遍。(生讀)徐悲鴻要讓外國人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直正的中國人”是什么樣的人?為了實現自己的志向,他又是如何努力的?我們來看一下第二個大段。拿筆畫出重點的詞句來。
2、交流
(1)“從此,徐悲鴻更加奮發(fā)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駿馬,日夜奔馳,勇往直前。”
A、怎樣理解“更”
B、他具體又是如何做的呢?作者寫了幾個方面?
(2)學習:勤奮
A、抓住:每逢------就------、一畫就是一整天、很大提高等理解
。
B、是呀,一畫一整天,真像一匹不疲倦的駿馬。每逢節(jié)假日別人玩去了,可他卻畫個不停,你能想象他平時是如何學習的嗎?
(3)生活:清苦
A、理解“清苦”“十分清苦”是窮得不能再窮了,苦得不能再苦了。哪些地方能體現出來?
B、抓住:只、小閣樓、經常、只用一杯白開水和兩片面包等理解。
C、他這一切都是為了什么?(引導省錢買繪畫用品,也是為了學習)
D、老師查閱了一些資料。1921年,法國國家美術展開幕------(教參115頁)
3、以讀代講。
(1)同學們請端起書,(飽含深情地)徐悲鴻為了讓外國人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更加奮發(fā)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駿馬,日夜奔馳,勇往直前。功夫不負有心人。三年過去了,讀-----
(2)板書:震驚。怎樣理解它?(體會外國學生的前后態(tài)度)剛才是哪位同學表演的外國學生?現在在請你表演一下,現在應如何讀這位外國學生的話?
(3)同學們,從徐悲鴻的身上你看出“真正的中國人”是什么樣的人了嗎?
(4)誰能看著板書完整地說一說徐悲鴻勵志學畫的經過?
(5)自由閱讀,重溫徐悲鴻勵志學畫的經過。
四、點明中心,升華主題。
1、課題的“勵志”能改成“立志”嗎?(因為徐悲鴻到法國留學,拜達仰為師,已經立志成為一個畫家了,不是因為受到外國學生的侮辱之后才立志學畫的。“勵志”的意思比“立志”更深一層,含有“下定決心”的意思。徐悲鴻原來就很刻苦;受到外國學生的侮辱后,為了給中國人爭氣,他更加“奮發(fā)努力”了。)
2、理解“勵志”(黑板):為了實現某一志向激勵自己刻苦努力。
3、總結:
徐悲鴻的志向是什么呢?當然是成為一名畫家。是什么力量激勵他呢?是因為他受到了外國學生的侮辱,他要為中國人爭氣,讓別人見識一下,什么是真正的中國人!可見,是“愛國”的力量驅使著他“日夜奔馳,勇往直前”。所以,題目中只能用“勵志”而不應該用“立志”。
4、同學們,學到這你最想說的是什么?
五、結束新課。
齊讀名言:
1、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深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
——鄧小平
2、一天二十四小時的時間總是給勤勉的人帶來智慧與力量,給懶散的人留下一片悔恨。
——魯迅
蘇教版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3
教學要求: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習文章中的生字新詞。
3.感受詩中描寫的景象,理解詩中擬人手法的運用。
4.初步感受現代詩的意象美和韻律美。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通過誦讀感受新詩的美。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第一課時(9月16日總11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激趣:同學們,一年四季,季節(jié)更替,轉眼,又到了秋天。秋天是碩果累累、流光溢彩的季節(jié),讓我們跟著詩人王宜振的腳步,一起到田野里去感受明麗的秋天吧!
2.(多媒體課件或幻燈片展示秋景)教師范讀全詩。[學生邊聽邊思考:文中描繪了什么?]
3.學生自由談:看了秋景,聽了寫秋的詩,你對秋天有了怎樣的印象呢?
二、初讀詩歌,理清詩歌的脈絡。[此處為重難點:引導學生在初步讀懂課文基礎上說說課文寫什么?]
1.學生自讀全詩,邊讀邊標出詩歌的小節(jié)來。
2.指名讀全詩,相機正音。[蟬、韌、柔、梳是翹舌音。
3.出示生詞卡片,認讀:
明麗釀造煩惱羊腸小道
照耀珍藏柔韌井井有條
4.再讀全詩,將自己喜歡的地方多讀幾遍,試著背一背。
三、作業(yè):
1.描紅課后生字,小組給出評價。[指導寫字,注意把字寫端正。]
2.熟讀詩歌。
第二課時(9月19日總14課時)
一、復習:
上一節(jié)課我們初步感受了秋天的美,用讀來把你們的感受讀出來,好嗎?小組輪讀課文。
二、進入新課
1.精讀感悟,體會秋天各樣的美[秋天與其它季節(jié)有什么不同?]
(過渡:跟著詩人我們走進了秋天,看到了秋天,你喜歡秋天的什么風景呢?讀讀課文,把你的發(fā)現告訴大家。)
讀完課文后學生自由談,教師相機板書:秋風、秋陽、秋色、秋實、秋香(可以打亂順序)
重點品讀:[此處為重難點:通過圖文結合反復朗讀,理解重點句。]
A、秋風:
(1)你為什么喜歡秋風?指名學生答。(秋風像個淘氣的娃娃,又像一把柔韌的梳子……)
(2)“把夏天的腳印兒輕輕涂掉……是什么意思?你覺得這個省略號有什么作用?(好像是風在一點一點擦拭腳印,掩蓋夏的痕跡。)[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3)能把你的喜歡用讀表達出來嗎?(感情朗讀這一小結,師生共同評價。)
B、秋實:
(1)秋天里,有哪些果實成熟了?都是什么樣子的?(稻穗、向日葵、蘋果、葡萄……)
(2)自讀第三到五小節(jié),感受豐收的喜悅。
(3)匯報朗讀,教師指導。
(4)全班賽讀,看誰先背下來。
(5)在看到累累秋實的時候,我們還看到了迷人的秋色,都有些什么顏色呢?(紅、黃、紫……學生可以想象補充課文中沒有的顏色。)
2.回歸整體,感受詩的韻律美
(1)你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呢?(寫得美,讀起來上口……)
(2)你覺得這首詩還有什么特點呢?
學生自由談,只要有道理就給予肯定。(重點指導體會擬人手法的運用)
(3)教師小結:這首小詩運用擬人的手法,用流暢明快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秋天的美。
3.再讀全詩,試著背誦全詩。[朗讀全詩,體會作者對秋天的濃厚的感情。
三、拓展延伸,描繪自己心中的秋天
1.同學們,金秋是美麗的,在每一個人心中,它又美得各不相同,下面讓我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禮贊自己心中的秋吧!
2.自由組合,分組活動:
(1)彩筆繪秋色,畫出心中的秋。
(2)深情頌秋天,讀出心中的秋。(小組合作編排詩朗誦《秋天》)
(3)妙筆描秋景,寫出心中的秋。(即課后練習4,將詩句改成一段話
3.全班匯報交流,教師總結。
四、作業(yè):
1.背誦全詩。
2.課后收集寫秋天的詩,古詩,現代詩都可以。
板書設計:秋天
秋風、秋陽、秋色、秋實、秋香
教學反思:
在教學時,我將詩歌展開一幅幅畫面,把圖文對照起來,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并抓住抒情這條線,引導學生朗讀、想象,去感知語言之美。這樣,讓學生能更好地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作者對秋天的熱愛和贊美之情了。教學后,我讓學生再次走進大自然,去尋找秋天。再搜集一下古人描寫秋天的詩文,比較古今寫秋的不同,感悟不同時代的語言文字所表現的秋天之美。最后仿照本文的形式寫上一兩小節(jié)秋天的詩或寫一篇贊美秋天的小練筆。充分讓學生去表達自己對秋天的熱愛、贊美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