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四下語文教案
首先在編寫教案的過程中,要熟知教材屬,教參和作業,其次寫教案的過程也是思維連貫發散的過程,再者經過不斷的修改和試講進一步完善教案,能更加提高自信心。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關于蘇教版四下語文教案,供大家參考。
蘇教版四下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討厭”“亂砍濫伐”“泛濫成災”“貧瘠”等詞語的意思。
3、認識森林的重要作用,培養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
認識森林的重要作用。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板書:云雀的心愿。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是——齊讀課題。
質疑:初次讀到這個題目的時候,你有什么疑問?
二、 檢查預習
1、出示詞語,指名讀,齊讀。
用上這些詞語說一說那個夏天發生的故事。
2、通過讀書,你們知道云雀的心愿是什么呢?
課件出示:最后兩段話
板書:沙漠變綠洲
再讀這段話,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心愿呢?板書:森林重要
三、精讀感悟
過渡:森林究竟有多重要呢?這節課,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跟著小云雀和他的媽媽一起去看看吧!
(一)沙漠
1、指名讀2—4自然段,相機評價。
2、方法指導:讀文章要邊讀邊想象,把文字讀成畫面,讀人物的語言,要揣摩人物說話的情感。學生練習。
3、展示
4、小結:想象著讀,體會著讀,就能把課文讀好。
(二)大河
1、請大家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并體會人物的情感,自己聯系5——10自然段。
2、展示
3、采訪:小云雀,你為什么挨近了媽媽?
云雀媽媽,你為什么嘆一口氣?
4、森林的蓄水作用云雀媽媽是怎么介紹的?了解總分總的介紹方法。
(三)森林
1、我們到小云雀的家,你又知道了森林有什么作用?默讀11——13自然段。
2、交流。板書:調節溫度
3、再來看云雀媽媽的介紹,比較10、13自然段,這兩段話有什么共同點?
(四)總結拓展
亂砍濫伐,森林變沙漠,黃沙漫天飛舞,洪水泛濫成災;有了森林,冬暖夏涼。森林的作用何止這些?誰還知道森林有什么作用?
老師也搜集了相關資料,誰來讀一讀?此時此刻,你最想說什么?
補充資料再讀最后兩個自然段。
四、遷移訓練
1、冬去春來,小云雀邀請小伙伴到沙漠上去種樹,假如你就是文中的小云雀,請你根據課文內容邀請你的小伙伴,可以選用下列詞句,也可以選用課文中的話語。
2、師生共同邀請。
總結:聽了小云雀的話,今后該怎么做,讓我們用行動來回答。
五、指導寫字
你覺得最難寫的是哪個?要想寫正確,需要注意什么?要想些漂亮,需要注意什么?
范寫——描紅——臨寫——反饋評價。找同類字,再寫。
小結。
蘇教版四下語文教案2
一、導入課題:
我首先在黑板上寫下一個草字頭,然后又寫了下面的草字頭,最后在中間寫了個“死”字,請學生猜猜“葬”字的意思,學生也很容易地明白了“葬禮”的意思。
我又板書了“特殊”,學完了生字“殊”后,導入課文的學習:這個葬禮特殊在哪里?
二、初讀交流:
學生讀了課文后,交流“特殊”之處,答案很多,有學生說,葬禮一般是為人舉行的,為一條瀑布舉行葬禮,沒有見過;有的說,參加葬禮的人很特殊,連總統也來參加葬禮了,可見特殊;有的說,葬禮不在殯儀館,而在群山之中,在大自然中舉行,真是少見??捎幸晃粚W生回答得真是讓我五體投地,他說:“葬禮一般都是給死人舉行的,現在瀑布還沒有完全消亡,卻已經舉行葬禮了,因此這是特殊的葬禮!”我隨即為他的這一發言而喝彩,真是會讀書啊!這個男同學是周嘉誠,他要么不講,一講總能一鳴驚人!他所提出的問題正是課文的難點所在啊,從這個話題中我們能挖掘中文本中更深層意義來。
三、感悟課文:
為什么要舉行這樣一場特殊的'葬禮呢?由此,我很快給學生理出了課文的思路。如何感悟課文中的語言文字是關鍵,順序調整如下:昔日瀑布——如今瀑布——造成的原因。
這三段文字是文章的重點,應該指導學生理解好讀好。課文中有很多詞語,可以分成三塊:
咆哮而下滔滔不絕一瀉千里從天而降
無奈低頭奄奄一息
毫無節制亂砍亂伐
第一組詞語通過數字、對比等方法給予直觀形象的理解,如“咆哮而下”,可引導學生感受聲音之大可傳40公里外,相當于到吳江的距離都能聽到瀑布聲音;“滔滔不絕”水量之大每秒有30間教室之多;“一瀉千里、從天而降”可出示數字150米之高,相當于50層樓房之高。有了這一手段的教學,學生對大瀑布的感受可就不再空洞了!學習“如今瀑布”時,抓住“奄奄一息”這個詞語。聯系前文感悟,從而讀出惋惜失望之情。將兩段對照讀,讀出各自不同的感情來。學習“原因”時抓住兩個“大量”,從而理解這樣的破壞使瀑布在短短的幾年內就失去了往日的面貌。再讀“昔日的瀑布”的句子。讀出痛心來。
四、寫演講辭:
這篇課文的教學目的是寫演講稿,進行扎扎實實的語文訓練。感悟好“飽含深情”這個詞語,體會這“情”字中所包含的復雜情感,有惋惜之情、自責之情、痛心之情等,也有自豪之情等。帶著這樣的情感來寫演講辭,確定了整篇課文的基調。學生寫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對課文內容回顧反饋的一個過程,寫得不錯。交流時發現寫得還不錯。后來放心班上,我特地給同學們舉行了一次演講比賽,結果莊嚴第一、張靜宇第二;第三組團體第一。
五、、提煉“特殊”之意:
初讀課文時對“特殊”的感悟只是停留在淺層次的,有必要再挖掘提煉一下它更深的含義,即周嘉誠所說的,為什么瀑布還沒消亡就要舉行葬禮呢?意義何在?其實這葬禮更是一種呼吁,一種號召,一種警戒。這就是它的“特殊”之處!
附學生演講辭一篇:
特殊的葬禮演講稿
女士們,先生們:
今天,我們聚集在塞特凱達斯瀑布前,沉重悼念塞特凱達斯瀑布。因為科學家們預測,過不了多久,塞特凱達斯瀑布就會永遠從地球上消失!
我想,你們不會忘記,在昔日,那塞特凱達斯瀑布,咆哮而下,滔滔不絕,一瀉千里,從天而降。這么雄偉壯觀的塞特凱達斯瀑布給我們巴西人民帶來了多少歡樂和驕傲!
可是現在呢?塞特凱達斯瀑布不再咆哮而下,不再滔滔不絕,不再一瀉千里,不再雄偉壯觀,她像一位奄奄一息的老人等待著最后的消亡。
這一切都是誰的過錯呢?瀑布沒有錯,大自然沒有錯,那當然是我們人類的所作所為造成的!因為,我們人類用水毫無節制,亂砍濫伐森林,才造成了水土大量流失。
女士們,先生們!我們不能再讓這樣的悲劇重演!讓我們行動起來吧!“保護環境,愛護地球”創造一個新世界!
塞特凱達斯瀑布,你安息吧!你那驚心動魄的身姿將永遠銘記在我們心中!
蘇教版四下語文教案3
1.寫建議:春游活動去哪里好??凑l理由講得最充分??梢耘渖喜鍒D或附上照片。
2.寫推薦文章:推薦班級里在閱讀、表演、保健、禮儀等方面表現突出的同學??梢酝扑]一人,也可每方面各推薦一人。注意有詳有略。
3.寫自己的新發現: 在日常生活中發現了哪些感興趣的問題?是用什么方法找到答案的?
4.圍繞著最近發生的一些值得關注的事情談談自己的看法,再寫下來。
5.寫植物:從校園、公園、廣場或家庭附近選擇一兩種植物,把觀察、研究成果、想法、感受寫下來。
6.選擇一個感興趣的問題和別人討論,也可以留心報紙、雜志、廣播、電視、書籍里有關這個問題的信息,結合自己的認識寫篇文章,題目自擬。
7.組織、參與一次體驗活動,把自己的經歷和感受寫出來,與大家交流。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第二學段習作教學的要求及本冊習作的安排,建議如下:
(一)在習作教學的'進程中,密切關注學生寫作興趣、觀察能力的提高以及觀察習慣的養成。
有調查顯示:小學生寫作素材的來源依次為家庭、學校、社會、自然和其他媒體。這其中以家庭和學校生活為學生習作素材的主要來源,因為他們的年齡尚小,社會活動較少,所以,他們只能對社會現象的表面現象有所感知,只能用自己的是非觀對各種社會現象做簡單評價,而且年級越低的小學生,活動的范圍就越小,所能搜集到的素材就越有限。因此,在進行本學期的每一次習作之前,我們必須為學生能夠在更大范圍內搜集習作素材創造條件,必須通過多種有效的手段和途徑,培養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特別是從社會、自然或其他媒體上有意識搜集習作素材的能力和習慣。這是《語文課程標準》關于第二學段習作向第三學段習作過渡的一項要求,也是不斷提高小學生搜集和存儲寫作素材能力必須邁出的重要一步。
《語文課程標準》對第二學段的習作提出了“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愿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的要求。因此,本學期的習作教學,不能死死盯住技術層面的操作,而是要在關注如何擴大搜集寫作素材的范圍,如何提高寫作和修改能力的同時,關注學生寫作興趣、觀察能力的提高以及觀察習慣的養成。
大家知道,興趣、能力、習慣都是內隱的非智力因素,是習作教學非常重要的目標之一。現在的問題是:興趣、能力、習慣都是很難用計量的方法進行定量測評的。所以,在本學期習作教學的進程中,一定要通過對學生參與習作時的情感、態度、方法、行為的變化,與習作結果的觀察、統計,采用縱向對比和抽樣測評等方式,進行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綜合分析,不斷地對這三個方面的落實和進展情況進行排隊摸底。比如,關于學生平時對習作興趣和習作潛能情況的觀察與分析;關于學生習作成果的統計分析;關于學生動筆熱情和能力的分析……
總之,我們要通過多種手段,多種方式與多種渠道進行綜合調研,并采取有效措施,不斷加大培育非智力因素成長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