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小學語文六年級教案
小學語文六年級教案都有哪些?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不同學生的需求,確立符合時代需要的課程目標,開發與之相適應的課程資源,形成相對穩定、靈活的實施機制,并不斷自我調節、更新和發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2023小學語文六年級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2023小學語文六年級教案【篇1】
學習目標
1、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生自主閱讀課文,通過自學、討論等學習形式來理解課文。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 通過對具體語言材料的賞析,體會殘疾青年樂于助人的美好品質和對我這位殘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課文體會殘疾青年樂于助人的美好品質和我對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學難點:
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教學準備:
搜集相關事例、課件。
一、導入談話:講一個關于善意的謊言的故事
1.板書“欺騙”并理解“欺騙”。
2.生活是復雜的,并不僅僅是幾句話能概括得了的。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是一場特殊的欺騙。齊讀課題:別餓壞了那匹馬
3.關于這場欺騙,你們想知道什么?
(1)誰欺騙誰?
(2)為什么欺騙?
(3)怎么騙?
[評:通過欺騙導入課題,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帶著疑問去了解文中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欺騙故事,讓學生邊讀邊思考,生活中為什么有這樣的欺騙?它是善意的嗎?]
二、結合自讀導語,默讀課文
1.文章主要寫了什么事?
2.文章幾次寫到“別餓壞了那匹馬”,用意是什么?
3.反饋交流。
(1)文章主要寫了什么事?
(主要寫了酷愛讀書的“我”在失去看書機會時,擺書攤的殘疾青年謊稱家中有馬,買下馬草,讓“我”繼續看書的事。贊揚了作為書攤主人的殘疾青年不計一己得失、想方設法讓“我”讀書的良苦用心,表達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深深感激之情。)
(2)文章幾次寫到“別餓壞了那匹馬”,用意是什么?
(第一次是殘疾青年叮囑“我”以后把馬草賣給他時說的;第二次是“我”擔心馬餓壞了,急著推門進去時說的。)
(這兩次的意思不一樣,第二次是“我”真的擔心誤了喂馬時間而餓著馬。而第一次,表面上是殘疾青年讓“我”以后把馬草賣給他,不要耽誤時間,餓壞了馬。實際上,根本沒有這樣一匹馬,殘疾青年怕“我”因賣馬草耽誤時間,耽誤學習而善意地欺騙了我。)
(3)為什么會有這個欺騙故事?這場欺騙的動機是什么?
(為了幫助我能繼續看書。由此可以看到殘疾青年善良、寬厚、善解人意的美好的心靈!)
[評:根據課文前導語的提示,學會自讀課文,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的思路,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印象,以及從根據第一印象而產生的一點點體會和感受。]
三、抓住重點句,感悟人物品質
1.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殘疾青年美好的心靈?
2.根據學生回答,課件隨機出示:
A.他先是一愣,繼之眼睛一亮對我笑道:“過來,讓我看看你的馬草。”(為什么先是一愣,繼之眼睛一亮?此時,攤主是怎么想的?)
B.他盯著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到:“聽見沒有,快把馬草提進去。”(姑娘茫然的眼睛說明什么?)
C.“別別別……”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雙手拼命地搖著輪椅,想擋住我的路,“你放下!等碧云來拿!”(他為什么急了?)
D.可是遲了!我已經走進他家的后院,看見了一堆枯蔫焦黃的馬草──這些日子我賣給他的所有的馬草!那匹馬呢?那匹香甜地吃著我的馬草的馬呢?(同學們,“我”走進了后院,看到了心目中那匹香甜地吃著馬草的馬嗎?那么,“我”看到了什么呢?請大家把句子再讀讀,看哪個詞語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馬草一天天多起來,青年仍把馬草收下來,說明了什么?)
“我”一直將馬草賣給青年,以為他真的有那匹馬。現在看到了馬草,明白了真相,“我”心情如何?
剛才我們通過仔細閱讀課文,了解了人物的情感。讀課文就是要學會從字里行間讀出人物情感。那么“我”難道僅僅只看到了馬草嗎?
3.現在就請大家讀這段課文,仔細體體會其中的感情。
4.文中只有殘疾青年有著美好的心靈嗎?你還看到了誰的善良和美好?
(父親也很善良。父親雖然贊同“我”看書,但他知道青年的生活的艱難,所以忍痛打了“我”,讓“我”去扯馬草換錢。他還不忘利用匆匆翻書的機會,在書里夾上幾張毛票,維護了青年的自尊。碧云同樣善解人意。她很能理解哥哥的想法,配合著哥哥把謊言維持下去。)
5.作者是怎樣表達出這些人物的美好品質呢?
2023小學語文六年級教案【篇2】
一、教學要求
㈠知識要求:
⒈分析作者的寫作技巧,學習作者的抒情方法。
⒉用心理解文中的重點句段,體會各地民居的特點。
㈡能力要求:
⑴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獨具特色的民居。
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鍛煉學生獨立思考發表見解的能力,激發民族自豪感。
㈢情感態度:
引導學生了解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獨具特色的民居,感受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增強民族自豪感。
二、教學重難點
⒈了解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獨具特色的民居。
⒉分析文章的結構特點,理解重點詞句,提高欣賞詩歌的水平。
⒊感受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激發并增強民族自豪感。
三、教具準備
關于各地民居的課件,課文配樂朗誦的錄音。
四、教學課時:兩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㈠.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我們五十六個民族都生活在祖國這個大家庭中,不但有“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一說,而且在藝術形式上百花盛開,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請同學們看圖片,猜猜這些都是那個地方的民居。(播放課件:如上海石庫門,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樓等)這節課,我們就走進客家民居去參觀領略一番。
2.(板書課題:各具特色的民居)民居指的是什么?
生:就是人們居住的房子。
㈡.學習《客家民居》
⒈播放《客家民居》配樂朗誦的錄音。學生小聲跟讀,要讀準字音,讀順課文。
⒉自讀課文,了解并找出體現客家民居特點的重點詞語和句子。
⒊合作交流,感知表達特點
⑴思考:這部分是圍繞哪段話來寫的?
生:在閩西南和粵東北的崇山峻嶺中,點綴著數以千計的圓形圍屋或土樓,這就是被譽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板書:客家民居民居奇葩)
⑵客家民居“奇”在何處?
生:用料奇特,在土中摻石灰,用糯米飯、雞蛋清做黏合劑,以竹片、木條作筋骨。
生:造型奇特,大多為三至六層樓,一百至二百多間房屋如橘瓣狀排列,布局均勻,宏偉壯觀;土樓圍成圓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
生:異常堅固,大部分土樓有兩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的歷史,經受無數次地震撼動風雨侵蝕以及炮火攻擊而安然無恙。
⑶作者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對民居的特點進行說明,有什么好處?
生:列數字,通過“厚1米、高15米以上”,“三至六層”,“一百至二百多間房屋”,“兩三百年至五六百年”這些具體數字,使人準確地了解客家民居的`基本特點。
生:打比方,房屋如橘瓣狀排列,生動地寫出了民居獨特的造型。
生:舉例子,比如,“許多房屋大門上刻著這樣的正楷對聯:‘承前祖德勤和儉,啟后子孫讀與耕’,表現了先輩希望子孫和睦相處、勤儉持家的愿望”,使文章真實可信。
⑷客家民居中,體現了哪些中華傳統文化?
生:體現了勤儉持家、和睦相處、平等互助等中華傳統文化。
3.教師小結:圓形土樓真不愧是客家民居的典范,客家人團結友愛、和睦共居的大家族獨特生活方式。淳樸敦厚、和善好客、勤奮耐勞的民風更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㈢拓展延伸
你想了解自己家鄉民居的特點嗎?那就趕快用你的慧眼去尋找吧!
第二課時
㈠.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看看這些圖片,猜猜這是哪個地方的民居。(播放課件:傣家竹樓)這節課我們再去傣家竹樓參觀領略一番。
㈡學習《傣家竹樓》
⒈播放《傣家竹樓》配樂朗誦的錄音。學生更讀,要讀準字音,讀順課文。
⒉默讀課文,了解并找出體現傣家竹樓特點的中的詞語和句子。
⒊合作交流,感知表達特點。
⑴思考:傣家竹樓給你的是什么感受?
生:傣家竹樓是緑色之家
(板書:傣家竹樓緑色之家)
⑵想一想,為什么稱傣家竹樓是緑色之家?
生:傣家村寨由一幢幢別致的竹樓組成,村邊有防護林帶,每家質量四周,都用竹籬圍著。籬內種植著各種花木果樹,可謂“樹滿寨,花滿園”,是緑色家園,
生:去傣家做客,進門是一間寬大的堂屋,中間鋪著一大塊竹席,是招待客人的地方。
⑶作者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對民居的特點進行說明,有什么好處?
生:列數字,通過“村寨多則二、三百戶,少則一二十家”,“竹樓由20至24根柱子支撐”等,這些具體的數字,使人準確地了解傣家村寨的基本特點。
生:引用資料,“按照傳統習俗,先要選好地方,打好地基……”使文章充實具體。
⑷傣家竹樓中,體現了哪些中華傳統習俗?
生:體現了美觀、吉祥、平安,家道興旺,平等互助等中華傳統習俗。
⒋教師總結:古人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從這個意義上說,生活在云南西雙版納地區的傣族算得上是最幸福的人。
㈢布置作業
學了這篇課文后,你有什么想法,寫下來。
六、板書設計
各具特色的民居
客家民居民居奇葩
傣家竹樓緑色之家
2023小學語文六年級教案【篇3】
教學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中心思想。學習啟蒙老師的愛國品質和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深入理解課文重點句子的含義。感悟作者對啟蒙老師崇敬、感激和懷念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理解啟蒙老師的優秀品質和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
教學難點:
感悟作者對啟蒙老師崇敬、感激和懷念的思想感情。
教學構想:
以學生自學為主,對于一些難懂得字、詞,教師要適當講解,講解有關的歷史背景,幫助學生理解本文。在讀、悟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圈圈、畫畫、做旁注等形式,記下自己的學習心得。
教具準備:
投影儀
教學時間:
1課時
學生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回憶你的啟蒙老師,談談他們給你留下的印象。
2、本文作者寫下了怎樣的回憶,是為了表達什么?
二、自學本文:
1、思考:
(1)“我”為什么難忘啟蒙老師?
(2)本文哪幾段是寫回憶往事?回憶了小學啟蒙老師的哪幾件事情?
(3)這些事情表現了啟蒙老師的哪些品質?
(4)從這種寬嚴之間我們這些小學生也領悟到了老師們沒有明說的道理。
A、“寬嚴之間”指什么?(老師對各門課的要求很嚴,但對日語課特別寬松)
B、從“寬嚴之間”領悟到什么道理?(對日本侵略者不能屈服,要記住自己是中國人)
2、講解:
(1)1942年,淪陷時期
(2)學校所處的位置。
3、讀文章的最后一段句子,再把它改成不用問號的句子,句子的意思不變。
4、既然我的老師們播下的種子在他們學生的身上開花結果了,我們播下的種子也一定會在自己的學生身上開花結果的。
三、聯系自己,談談啟蒙老師的幾件事情。
1、請同學們談談。要求:有條理、有中心、重點突出、語句通順連貫。
2、把這些寫下來,并認真修改
3、教師巡視指導
4、同學之間可互相交流欣賞。
作業設計:
把你的感想寫出來,好嗎?
板書設計:
17、難忘的啟蒙
組織抗日演講愛國之心
淪陷時期啟蒙老師嚴格要求學生
抵制日語課嚴謹治學
2023小學語文六年級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介紹自己喜歡的一種美味,可以用他的名字為習作命題。
2、寫的時候,要從色、香、味、形幾個方面有重點的介紹這一美味,突出其特色。
3、適當地介紹這一美味的做法,增加習作的感染力。
4、交代清楚自己喜歡這一美味的原因,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寫的時候,要從色、香、味、形幾個方面有重點的介紹這一美味,突出其特色。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習作3 我喜歡的一種美味
教學難點:
交代清楚自己喜歡這一美味的原因,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
二、創設情景,介紹美味
模擬在飯店吃飯前的場景,介紹自己喜歡的美味。
三、介紹:指名介紹自己喜歡的美味的色香味形。
四、討論:聽了他的介紹,我看見有人咽口水呢?誰來評一平,他介紹得怎么樣?
模擬在飯店吃飯的場景。這道菜不錯!我也想做一做可以嗎?
五、口頭練習說
小組討論:(1)代表發言 (2)集體評議
六、現場采訪,表達感受
你品嘗之后有什么感受?
七、關注細節,充溢情趣
你是怎么品嘗這道美味的 ?有沒有聽過關于他的傳說?只有寫出他的一些細節,習作才會生動充滿情趣。/article/
你一定非常喜歡自己介紹的這道美味把!把你于這道菜的故事講給大家聽好嗎?
集體習作,表達經驗
第二課時
一、交流習作,指導修改
1、指名學生讀習作,師生共同評議。
2、小結提出修改意見。
3、學生修改。
二、佳作欣賞。
教后小記: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于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習作3,我喜歡的一種美味,希望對你有幫助!
2023小學語文六年級教案【篇5】
【學習目標】
1.讀讀記記“傳奇、咆哮、柔順、象征、妖魔、恐怖、一無所有、哄堂大笑、能歌善舞、贊嘆不已、身無分文、兩面三刀、別無所求、隨心所欲”等詞語。
2.朗讀課文,了解藏戲的形成及其特色,體會傳統戲劇藝術獨特的魅力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3.學習課文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的描述,積累語言,領悟表達方法。
【學習重點】
1.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了解藏戲的形成,體會藏戲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
2.學習課文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的描述,積累語言,領悟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通過獨立閱讀和交流探討,了解藏戲的形成及其特色,體會傳統戲劇藝術獨特的魅力,豐富的文化內涵。
【教學時數】
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教師出示藏戲的有關圖片,配樂介紹:
師:藏戲是藏族的傳統劇種,它簡單到沒有舞臺燈光和道具,僅一鼓一?伴奏;復雜到每個角色都要帶著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長到要演出三五天還不會結束……藏戲,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傳承下來。今天,我們就來了解藏戲是怎樣形成的,有著怎樣的特色。
二、整體閱讀,初步感知
1.閱讀課前導語,明確自讀要求。
2.默讀課文,注意默讀的速度。讀后劃出文中不懂的詞語,利用工具書或聯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3.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讀懂的詞語。
4.速讀課文,思考:課文哪些段講了藏戲的形成,哪些段介紹了藏戲的藝術特色。
三、朗讀品味,了解藏戲的特點
1.讀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戲的特點
⑴找讀前三自然段,說說你都讀出了什么:
(藏戲有三個突出特點;世界上這樣的劇種很少,而藏戲是其中之一;連續三個排比式的問句,更加突出了藏戲的特點,其中還有著民族的自豪感。)
⑵練習朗讀后,找學生朗讀,要求分別讀出藏戲的特色;藏戲劇種的稀少;中國擁有藏戲的自豪
2.讀課文第三部分,具體了解藏戲的特點:
⑴默讀8自然段到最后,找與第一部分相對應的具體描寫。
(8~16自然段寫的是藏戲戴著面具演出的特點;17~18自然段寫的是藏戲演出沒有舞臺的特點;19~20自然段寫的是藏戲一部戲要演出三五天的特點。)
⑵自由讀8~16自然段,說說你進一步了解到了什么。
⑶看圖片,結合具體的面具,說一說顏色象征了什么,對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張。
⑷自由讀17和18
自然段,結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來體會藏戲以廣闊的大自然為背景,道具更是簡陋到了極點。
⑸你想看藏戲嗎,為什么?
(感受藏戲的自然、古樸、神秘這些獨特的魅力。結合看戲人,來體會輕松自然、隨心所欲帶給人們的藝術享受。)
3.師生合作讀,感受藏戲特點和相呼應的詳略得當的表達方式:
⑴師讀: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是戴著面具演出的呢?生讀:8~16自然段。
⑵師讀: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在演出時沒有舞臺呢?生讀:17和18自然段。
⑶師讀: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一部戲可以演出三五天還沒有結束的呢?生讀:20自然段。
⑷師生合讀:21自然段。
四、了解藏戲的形成
1.自讀后小組討論:唐東杰布的傳奇故事有哪些傳奇色彩?
2.師生共同交流小組討論成果:
⑴ 以弱抗強的傳奇:
年輕的僧人→兇險的自然。結合“數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馬脫韁般的激流中,許多試圖過江的百姓,被咆哮的灌水吞噬”中帶點的詞,來體會雅魯藏布江的兇險,一個年輕的僧人想為百姓造福,要與天抗爭。這是勇敢的傳奇。
⑵ 創造奇跡的傳奇:
一無所有→58座鐵索橋。通過7位姑娘組成的藏戲班子,以藝術和善良感召人們,大家由哄笑到獻出人力、物力、財力,在江上建了58座鐵索橋,來體會這種齊心合力,人定勝天的傳奇色彩。
⑶ 藝術的傳奇:
僧人→藏戲的開山鼻祖。這人僅由7人組成的藏戲班子,開創了一個新的藝術流派,誕生了一個為人們接受并贊嘆的劇種。
五、教師小結:
師:我們祖國的許多地區、民族,都有著它們各自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是中華文化的奇葩。有著千年悠久歷史的藏戲藝術,在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風雨洗禮之后,時至今日,猶如一朵盛開在西藏高原上的雪蓮花,深深地扎根在西藏人民的心靈深處。藏族人民通過它歌頌生活的真、善、美,鞭笞現實中的假、惡、丑。可以說,她是藏族群眾衡量生活的一把尺度,是高原兒女創造的一個藝術奇珍。
六、課后拓展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藏戲的傳統戲劇藝術獨特的魅力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大家課后,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類劇種,查詢有關的資料,了解這種戲劇的形成,體會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寫一篇說明文,盡量用上我們今天學到的說明方法。
2023小學語文六年級教案【篇6】
教材簡析:
在西雅圖的土地上,回蕩著印第安酋長西雅圖的著名演說。文章以飽含深情的語言,向我們表達了印第安人對這片土地的留戀和眷顧,表達了人們對土地的愛。
知識目標:
1、學寫本課生字,正確讀寫“圣潔、駿馬、雄鷹、潺潺、回蕩、滋潤、善待、松脂、寶貴、滋養、嬰兒、眷戀、閃閃發光”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感受最深的部分。
能力目標:
揣摩優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
情感目標:
體會人類與大自然休戚相關、不可分離的關系,懂得應該保護環境,愛護家園。
教學重點:
通過誦讀,感悟文章優美的語言,感受人與自然息息相關的情感。
教學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語言;通過學習,引導學生獲得對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園的深刻認識,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
教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計:
一、課前交流,導入新課。
1、課前配樂欣賞西雅圖的美麗風光圖,從而引出“西雅圖”這個城市。
2、教師:西雅圖是美國西北最大的海岸城市。原來,那里可是印第安人的領地。印第安人對土地有著深深的感情。大家想不想去了解?
3、這節課,我們來學習27課《這片土地是神圣的》。
4、齊讀課題。
5、理解“神圣”,帶著神圣的感覺再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
1、詞語認讀。
圣潔 駿馬 雄鷹 潺潺 回蕩 滋潤 善待
松脂 寶貴 滋養 嬰兒 眷戀 閃閃發光
2、理解課文。
讀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感受或體會?(熱愛土地)
三、精讀課文“神圣”部分。
(一)“熱愛大地,就像初生的嬰兒眷戀母親溫暖的懷抱一樣。”
過渡語:印第安人深深地熱愛著自己的土地!在這篇課文中,有一句話,最能體現他們與土地的關系,是哪句話?
1、從這個句子,你體會到了什么?
2、引導學生體會“出生的嬰兒”與“母親的懷抱”的關系,從而引導印第安人與土地的關系。
3、理解“眷戀”的意思,體會感情,指導讀出“深深地眷戀”之情。
(二)“我們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們的一部分。青草、綠葉、花朵是我們的姐妹,麋鹿、駿馬、雄鷹是我們的兄弟。我們和大地上的山巒河流、動物植物共同屬于一個家園。”
1、過渡語:正因為他們熱愛大地,就像嬰兒眷戀母親的懷抱一樣,所以他們才說:—————————————.
2、引導學生結合實際體會“家園”、“兄弟”、“姐妹”說明了什么。
(三)“每一處沙灘,每一片耕地,每一座山脈,每一條河流,每一根閃閃發光的松針,每一只嗡嗡鳴叫的昆蟲,還有那濃密叢林中的薄霧,藍天上的白云,在我們這個民族的記憶和體驗中,都是圣潔的。”
過渡語:同學們,就是這樣美好的家園,就是這樣的兄弟姐妹。他們印第安人卻永遠就要與之分別了。大家想知道這是為什么嗎?讓我們一起看一段資料。(課件出示背景資料)
1、同學們,離別之際,他們想再看看這片土地上的什么呢?請認真讀讀第二自然段。
2、指名讀一讀,并說說他們留戀的是什么。
3、對比閱讀:文中連續用了好幾個“每一”,什么意思?把他們去掉,好不好?自己對比著讀讀這兩個句子。
4、指名談談自己的理解。
5、練習讀出感情。
6、教師引讀:在印第安人的眼里,這片土地上的一切,都是難忘的。沙灘美不美?嗡嗡鳴叫的昆蟲美嗎?他們永遠都看不到了。離別之際,他們心中有萬分的不舍,讓我們把這種感情融入到句子中,好好讀一讀。
7、齊讀。
8、想象:在他們眼中,還有哪些事物是神圣的?(課件出示填空練習。)
四、精讀“善待”部分。
1、過渡語:西雅圖向白人政府提出了什么要求呢?(善待河水、空氣、動物)。請同學們默讀課文4——8自然段,邊讀邊想,西雅圖要求他們善待什么呢?
2、交流。
3、這部分內容中,有一句話,作者反復三次說了一句話,大家把它找出來,好好讀一讀。
“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一定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圣的。”
4、引導學生體會:同學們平時也輕言放棄嗎?在什么情況下才放棄?你放棄一件事時,是什么心情?
5、引讀,是呀!這是深深的無奈呀,指名讀————————;這是萬分的不舍呀,指名讀————————;這是不放心的叮囑呀,指名讀————————。
6、他們僅僅是要求善待這三種嗎?還有什么?
7、教師小結:他們希望善待地球上的一切!
8、配樂朗讀:讓我們帶著深深的無奈,帶著萬分的不舍,帶著真誠的叮囑,配上音樂,再去讀讀西雅圖的話,齊讀——————————。
五、結尾部分。
1、過渡語:作者在文章的最后,發出了怎樣的呼吁呢?
(一)“為了子孫后代,你們要獻出全部的力量和情感來保護大地。”
(二)“大地不屬于人類,而人類是屬于大地的。”
2、理解第二句話的含義,并好好讀讀,體會感情。
3、教師補充:他的呼吁,白人做到了。他們被西雅圖對土地的熱愛所感動,就把這座城市命名為“西雅圖”。現在,這座城市四季如春,景色宜人。
六、拓展、升華。
1、過渡語:大地為人類提供了人類所需要的一切,我們真應該熱愛這片熱土。
2、不少的作家、詩人,也寫出了不少熱愛土地的詩歌,下面我們共同欣賞艾青的一首詩。教師配樂朗誦《我愛這土地》。
3、小練筆:同學們,此時此刻,相信同學們有許多的話要對我們腳下的土地說,請拿出你的筆,用上飽含深情的語言,來表達你對土地的熱愛。
4、交流,讀一讀。
七、激情總結。
1、同學們,西雅圖說土地是神圣的,僅僅指的是他們腳下的土地嗎?(不是)齊說:所有的土地都是神圣的!
2、同學們,為了自己的幸福,為了子孫后代的幸福,讓我們用全部的力量和情感去保護大地吧!
八、作業。
讀了這篇課文,我們很自然地想到了家鄉的土地,身邊的資源。它們是得到了保護,還是遭到了破壞?就這個問題,寫一寫自己的發現和感受。
2023小學語文六年級教案【篇7】
教材分析
本文是我國著名的編劇、導演、作家吳祖光先生與著名評劇演員新鳳霞的女兒──吳霜女士(即文中的“霜霜”)發表在《收獲》雜志1991年第3期上的一篇回憶錄。文章以“我”的口吻,娓娓敘述了“我”在“藝術和生活”舞臺上成長的故事,讀后令人倍感親切,深受啟發。
本課語言風趣而又充滿童稚,描寫細致而又生動,要體現的是艱辛,而筆下卻處處流露著樂觀。
教學目標
1、讀讀記記“降生、模仿、身段、造就、抗議、風度、煉就、毅力、不解之緣、暗無天日、眼冒金星、一反常態、為所欲為、暑去寒來、不在話下、切切私語、無言以對”等詞語。
2、用比較快的速度讀懂課文,感受“舞臺對我有著神奇的吸引力”,體會作者學藝的艱辛以及不一般的勇氣和毅力。
3、感受戲劇表演的神奇魅力。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感悟戲劇表演的神奇魅力。
2、體會在藝術之路上,人們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以及不一般的勇氣和毅力。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高山流水》、《月光曲》撫慰我們的心靈,《蒙娜麗莎》帶給我們“神秘的微笑”,這就是藝術的魅力。同樣舞臺藝術也有著神奇的吸引力。究竟舞臺的魅力有多大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我的舞臺》這篇課文。板書課題。
二、簡介作者
吳霜,吳祖光、新鳳霞之女,著名歌唱家。劇作家。早年畢業于中央音樂學院,是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后留美6年學習西樂。代表作品《光明三部曲》《別為你的相貌發愁》《女人漂亮》《父女驚魂》,著有《別問我的父母是誰》《吳霜看人》等作品以及電視劇《新鳳霞傳奇》等。
三、出示自學問題
1、作者對“舞臺”有怎樣的感情?找出文中的句子,用橫線劃出。
(舞臺對我有著神奇的吸引力)
2、再找出與這句相照應的句子讀一讀。(結尾句)
四、交流、討論
學生找出以下句子,隨機交流。
1、我還沒有出生,便和舞臺結下了不解之緣。
(1)你從哪里看出舞臺和“我”結下了不解之緣?
(2)讀了句子,你感受到什么?
是啊,在娘胎時,“我”就“登臺唱戲”;一出世,就亮開嗓門唱;這些精彩的描寫讓我們感受到了“我”的藝術天分。
2、一次,小花貓看得興起,竟躥上了床。我為趕它下“臺”,腳下沒留神,一個倒栽蔥,摔下床來,直摔得我眼冒金星,半天沒緩過勁兒來。
“我”剛會走路,就在小床上模仿母親“演戲”,“我”的觀眾無處不在,奶奶、爺爺,就連小花貓也成了“我”的觀眾。一個活潑可愛、熱愛藝術的孩童形象活生生地出現在讀者面前,“我”的家里是多么熱鬧,作者筆下的場景是多么生動有趣。誰能讀出有趣?
指導朗讀。
3、每次演出,我一定要到臺上去看,即使被擠在厚厚的幕布里,憋悶的滿頭是汗,也興趣盎然。
“興趣盎然”指我看戲的興趣很濃,“憋悶”一詞寫出了“我”熱得難受。我們看到了一個孩子對評劇的鐘愛,不難看出“我”的成功離不開藝術的熏陶,母親對藝術的執著和熱愛深深地影響了“我”,小小年紀就隨母親到處奔波,藝術的種子早已埋在了“我”的心里,這是多么讓人感動的一幕。
那么,你知道文中的“我”──也就是本文的作者的母親是誰嗎?
五、引入資料
介紹新鳳霞,同時推薦新鳳霞名言:“臺上做戲,臺下做人。不屈為至貴,最富為清貧。”
六、小結
1、“我”在藝術上的成功離不開家庭的熏陶,特別是離不開母親的影響,母親對藝術孜孜不倦的追求,深深地感染了“我”。但是,“我”的成功更離不開“我”在藝術舞臺上練就的勇氣和力量。
2、快速瀏覽課文,勾出文中哪些地方寫出了“我”在藝術生涯中磨練自己的勇氣和力量?
全班交流。
3、為什么一向心疼自己的奶奶此時卻目不忍視地躲到里屋呢?其中包含著奶奶什么心愿?
4、全班交流。
七、拓展訓練
1、從文中受到了什么啟發?
2、說說自己在學習成長之路上得到的鍛煉和收獲。
3、展示自己課外收集的藝術家們不為人知的艱辛的成功之路。
八、總結全文
在“藝術和生活”的舞臺上,勇氣和力量讓人走向成功,同時,課文還含蓄地闡述了“老實做人,認真演戲”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