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版語文六年級下冊教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長春版語文六年級下冊教案,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長春版語文六年級下冊教案1
一、教學目標:
1.會認15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重音、停頓和語調來表達自己讀文所體會到的感情。
3.了解蝶蛾的樣子、聚集在家里壯觀的景象。
二、基礎知識:
穎 新穎 聰穎 脫穎而出
況 況且 情況 狀況
竄 竄改 飛竄 竄犯
傭 女傭 傭工 雇傭
躥 躥火 躥升 躥上跳下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點:
本文節選自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的《昆蟲記》,選入課文時有所改動。課文主要寫了法布爾在實驗室內做了一個實驗,將一只剛破繭而出的雌性大孔雀蛾扣進了網做的圓形籠,結果出現了一群偌大的蝶蛾闖進房間的現象,作者稱這是一次難忘的大孔雀蛾的晚會。作者通過寫這樣一個實驗的過程, 表現了作者對昆蟲的喜愛之情,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本人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
大孔雀蛾:昆蟲,蛾類的一種,形狀略似蝴蝶,但腹部粗短,靜止時雙翅平伸,常在夜間活動,有趨光性。幼蟲一般稱毛蟲,多為農業害蟲。
2.教學重點:
(1)學習作者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并抓住事物特點進行敘述的方法。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3.教學難點:
閱讀教學時要注意引導學生由文字所描繪的畫面展開豐富的聯想,體會各種說明事物的方法的好處,并學習在表達中加以運用。
4.教學突破點:
朗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實驗的過程,從中感受到作者對昆蟲的喜歡之情。
教法設計:
第一課時
一、檢查學生預習情況,進一步學習生字新詞
二、檢查學生對生字、生詞的自學情況,直到學生進一步認讀、理解
1.隨即指讀生字,找到它在文中的位置,并能說出它在這樣的語言環境中的作用。
2.快速默讀,形成一定的默讀能力,快速找到生字、生詞,并在語言環境中加以理解,也可以借助字典等工具書。
三、讀課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畫出自己不懂得問題。
第二課時
一、由題入手,了解大孔雀蛾這種昆蟲。
1.由文題中的“晚會”這一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入手,為學生創設主動思考、想象的情境,引領學生自然地進入到課文的學習。
2.認真思考展開豐富的想象,感受大孔雀蛾匯集在一起是怎樣的情景的閱讀興趣。
二、通讀全文,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并理清文章層次。
三、逐段來深入學習課文內容。
1.指導學生抓住文章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抓住文章各部分的重點。解本文寫作結構上的特點,能抓住文章的重點,并能根據這些依據理清文章的層次。
2.全文抓住重點詞語“難忘”“晚會”來學習,先設想什么樣的情景可以稱之為晚會。引導學生在由此問題引入下文的深入學習。[]
3.引導學生體會,文中哪些內容是對“大孔雀蛾晚會”的直接描寫?哪些是側面的襯托?
4.在學生對這部分內容完全理解的基礎上再指導學生學習這部分描寫事物的方法,并體會這樣的方法的好處。
5.倒數第二段指導學生自己閱讀發現問題,能用一段話說出自己由這段介紹所能想象到的畫面,指導學生朗讀這段,通過重音和停頓的變化,感受這一情景的神奇和自己由衷的贊嘆。
6.引導學生關注文章最后一部分與第一段形成了首尾呼應,文章渾然一體。緊扣“難忘”。
四、總結全文。
板書設計:
大孔雀蛾的晚會
大孔雀蛾的外形特點
大孔雀蛾晚會發生的起因
經過
結果
習性:雌蛾能夠吸引同伴
長春版語文六年級下冊教案2
一、由題入手,了解大孔雀蛾這種昆蟲。
1.由文題中的“晚會”這一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入手,為學生創設主動思考、想象的情境,引領學生自然地進入到課文的學習。
2.認真思考展開豐富的想象,感受大孔雀蛾匯集在一起是怎樣的情景的閱讀興趣。
二、通讀全文,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并理清文章層次。
三、逐段來深入學習課文內容。
1.指導學生抓住文章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抓住文章各部分的重點。解本文寫作結構上的特點,能抓住文章的重點,并能根據這些依據理清文章的層次。其中,大孔雀蛾的外形特點、蛻變的情景以及匯集在一起猶如在開晚會的情景,是文章濃墨重彩的內容。此外,文章中還借助對“我”的孩子看到這一稀有景象時表現的描寫,來側面襯托出了這一景象的稀有和美麗。
2.全文抓住重點詞語“難忘”“晚會”來學習,先設想什么樣的情景可以稱之為晚會。引導學生在由此問題引入下文的深入學習。
3.引導學生體會,文中哪些內容是對“大孔雀蛾晚會”的直接描寫?哪些是側面的襯托?
4.在學生對這部分內容完全理解的基礎上再指導學生學習這部分描寫事物的方法,并體會這樣的方法的好處。(體會文章在描寫大孔雀蛾聚集在屋子里壯觀、美麗的場面時所表達的情感,在朗讀時注意表達自己體會到的這種情感,進一步探究作者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贊美之詞。潛心在文中尋找答案。)
5.倒數第二段指導學生自己閱讀發現問題,能用一段話說出自己由這段介紹所能想象到的畫面,指導學生朗讀這段,通過重音和停頓的變化,感受這一情景的神奇和自己由衷的贊嘆。
6.引導學生關注文章最后一部分與第一段形成了首尾呼應,文章渾然一體。緊扣“難忘”。
五、作業
認真讀課文,在讀時通過重音和語調的變化反映自己在讀文學習時所體會的思想感情。
長春版語文六年級下冊教案3
一、教材分析:
《大孔雀蛾的晚會》是長春版小學語文六年下冊第三板塊“科學家眼中的動物” 最后一篇,在前兩課的學習中,學生們已經從看似平凡的動物身上,受到心靈的震撼。因此對動物的美好情感已初步奠定,在學習本課時會比較容易感受到大孔雀的奇特之處。是理解“科學家眼中的動物”的核心文本,也是正面教材。從文題中就能感受到文章的主題,文中作者又用了正面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層次分明、重點突出地向我們展示了“晚會”那“壯觀”的場面,從而引起學生對昆蟲世界的喜愛和神往。
本課的重點應放在學習作者留心觀察周圍事物,并抓住事物特點進行敘述的方法,了解實驗的過程,感受作者對昆蟲的喜愛之情。
而難點在于如何讓學生理解這一大群孔雀蛾的到來是那只被囚禁的雌蛾招引來的,這種現象是如何產生的。
教學思路:全文抓住重點詞語“難忘”“晚會”來學習,先設想什么樣的情景可以稱之為晚會。引導學生在由此問題引入下文的深入學習。
由文題中的“晚會”這一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入手,為學生創設主動思考、想象的情境,
二、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理解能力較強,對于課文的主要內容,實驗過程基本通過自學就能學懂,而在解決課文難點時會遇到較大的困難,還有文中沒有提及實驗的結論,對于這一問題學生學起來也會感到困惑,我會找來法布爾的原著《昆蟲記》給學生們讀一讀,突破這些難點。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學習本課字詞,把握文章主要內容,了解實驗過程。
能力目標:
2、學習作者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并抓住事物特點進行敘述的方法。
情感目標:
3、朗讀課文,感受作者對昆蟲的喜歡之情,以及感受作者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
四、教法、學法:
教法:
1、讀中感悟。在學習孔雀蛾的美時,先“讀”,“讀”中體會作者喜愛之情。
人們常說:“有一個個讀者,就有一個個哈姆雷特”。面對同樣的文章,人們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所以本文的教學我更注意學生獨特的情感體會。
2、引導啟發。學習大孔雀蛾“多”、“大”的特點時,先引導學生找到具體語句,再歸納作者寫作方法,最后得出實驗結論時需要教師的引導和啟發。
學法:自學和交流法。
新課程提倡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雖然本文科學性強,但通過反復閱讀,用心體會,和教師的適時點撥,學生的興趣也會被激發出來,同時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也是為學生提供了一片可以自由發揮,暢所欲言的天地,在這片天地里,是教師、學生、文本間的對話,交流,要讓學生自由閱讀,交流自己的體驗。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應放在學習作者留心觀察周圍事物,并抓住事物特點進行敘述的方法,了解實驗的過程,感受作者對昆蟲的喜愛之情。而難點是如何讓學生理解這一大群孔雀蛾的到來是那只被囚禁的雌蛾招引來的,這種現象是如何產生的。
六、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七、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你們參加過晚會嗎?一般是指很多人為了慶祝某一主題舉行的聚會,今天我們要共同參加一個別開生面的《大孔雀蛾的晚會》。(板書課題)
質疑:什么是大孔雀蛾呢?(蛾的一種,它是歐洲的夜蛾。)其實就是我們常的撲了蛾子。(師出示圖片)
讓學生看一看,用自己的語言來描繪一下 。(大孔雀蛾很美)
[設計意圖:由題目入手解決兩個重點詞,對理解下文做好鋪墊,同時訓練學生表達能力。]
(二)新課:
1、請同學們打開書,出聲地讀課文,看一看文中是怎樣介紹大孔雀蛾的外貌的。(學生讀文后可以很快找出描寫孔雀蛾外貌的相關語句)學生匯報
作者是這樣描寫的:“有誰不知道這種華美的蝶蛾?它是歐洲的夜蛾。它相貌出眾:栗色的天鵝絨外衣,白色的皮毛脖套,灰白相間的翅膀,以及黑白、褐、紅各種顏色的弧形線條。”
從這段文字中不難感受出作者的喜愛之情,在作者眼中她是非常美的,把她當成人來寫,用一個詞來說(美)。讓學生讀中感悟,再一次贊美這相貌出眾的蝶蛾!
[設計意圖:初步感受作者對大孔雀蛾的喜歡之情。]
2、指生讀課文的后半部分
思考:作者進行了一個什么樣的實驗?
學生可以歸納出把雌蛾用圓形籠扣住了,結果引來了一大群孔雀蛾。[設計意圖:這一問題的設計,主要是讓學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指生概括內容后抓住“多”這一特點進行教學。
作者囚禁一只雌蛾后,招來多少雄蛾呢?學生會說很多很多。
作者通過哪些語句來描寫來的夜蛾很多的。讓學生勾畫出語句來說一說。(由學生獨立閱讀,細心體會,有利于激發學生獨特的感受。)
這一部分可以歸納為兩方面,學生邊匯報,教師邊歸納,有正面描寫①“原來是發生了一起我家從未見過的侵宅行為,一群偌大的蝶蛾闖進孩子的房間。”②“看來,大孔雀蛾在我家的各個地方,都占領了一點兒空間。”③“這些夜蛾有多少?大約二十只,加上其它房間一共有四十多只。”等等,從這些語句中學生都能感受到招來了很多大孔雀蛾。
這時抓住主要詞語板書:多——滿屋子,一大群,占領,四十多只 也有側面描寫。
(但教學時對學生可能會更多地注意正面描寫,而忽視側面描寫,這時就需要教師適時地點撥)
“一大群孔雀蛾輕掀起翅膀……小保爾抓住我的手,比以往哪一次都抓得緊。”這說明了什么,從中體會群蛾飛舞的盛景。
(讓學生通過讀,讓聽者感受到來了很多蝶蛾,而小保爾非常驚訝和害怕。)
另外 ,大孔雀蛾的第二特點是:“大”,同樣讓學生找出語句來匯報。(抓住跟鳥一樣大,乍發現它們,還為是蝙蝠呢?等語句來體會。)
通過這樣的學習,學完了課文的主體部分,師小結。作者把這場晚會寫得多生動,多熱鬧呀,正是因為他抓住了事物的特點,來寫了很多蝶蛾,那么大,圍著圓形籠上下飛舞,這是多么令人難忘的場面呀!這也是我們需要學習的寫作方法。
再次指導朗讀。
[設計意圖:先讓學生找出語句感受事物的特點,再小結寫作方法,這樣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并水到渠成地落實了本課的教學重點。]
3、突破難點,深入科學地理解課文。
作者做的實驗是把一只雌蛾囚禁了,結果是招來了一大群雄蛾,這個實驗的結論是什么呢?課文中沒有寫。(有很多同學會理解成團結互助),是來救雌蛾來了?在這里我把作者及《昆蟲記》原文向學生作以介紹(課件出示,學生自由讀。)他們會了解這是因為異性相吸的原因,而且這種夜蛾的生命只有短短的兩三天時間,它們在這段時間里會不顧任何困難尋找到雌蛾,它們是通過發出的一種味道來尋找對方的。(這時教師可以進一步引領學生深化主題,體會作者對生命的敬畏。)可見在法布爾的眼中,動物和人類一樣是有情感的,是有生命的。
[設計意圖:讀完原文之后,學生會豁然開朗,對這樣一場晚會有了深入的了解,同時對課文也會有更深的體會,對神奇的生命產生熱愛之情,達到情感教育的目標。]
4、讀文章開頭和結尾,你發現了什么?
首尾呼應,同時點明題目,都寫了這樣的一句,“這是一個令人難忘的大孔雀蛾的晚會。”給人一種一氣呵成、渾然一體的感覺。
[設計意圖:是讓學生學習這種寫法,并學會運用,從而進行能力目標的培養。]
(三)拓展訓練:
出示課件,昆蟲的演變過程,并讓學生用一段話來說一說、寫一寫。(這樣做,不僅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把本單元學到的寫動物的方法運用于實踐當中。)
(四)推薦《昆蟲記》一書。
讓學生走進更加奇妙的昆蟲世界之中。
這是法布爾與自然界眾多的平凡子民——昆蟲,共同譜寫的一部生命的樂章,一部永遠解讀不盡的書,相信同學們定會大飽眼福。
(五)全課小結:
同學們,怎么樣,這場盛大的晚會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吃驚、難忘……)是啊!這是令人難忘的晚會,相信同學們如果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一定也會發現這樣驚奇的自然現象。
八、板書設計:
大孔雀蛾的晚會
美——相貌出眾
多——滿屋子 侵宅 占領 四十多只 抓住特點
大——鳥一樣 蝙蝠一般 首尾呼應
結論:異性相吸
九、對終稿的幾點思考。
1、、扎扎實實的朗讀,真正學我們的母語
學習母語,重點是要學好語言。語言是語文的主要任務,也是這節課的重點之一。對于這些字詞的體會,采用的方法就是在閱讀中進行。不同詞語用不同的方法,由題目入手解決重點詞,對理解下文做好鋪墊,同時訓練學生表達能力。 讓學生找出語句感受事物的特點,再小結寫作方法,這樣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并水到渠成地落實了本課的教學重點。
2、入情入境地讀
讀是很好的閱讀手段,語言的感悟是讀出來的,情感熏陶也是讀出來的。這節課我把讀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中。在整篇課文的學習中,主要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對話反復讀文,在讀中品味語言,在讀中體會詞語的意思,在讀中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讀出作者的情感,
在讀中感受作者對大孔雀蛾的喜歡之情。讓學生通過讀,讓聽者感受到來了很多蝶蛾,而小保爾非常驚訝和害怕 ,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觸。讓學生多讀,讀完全文之后,學生會豁然開朗,對這樣一場晚會有了深入的了解,同時對課文也會有更深的體會,對神奇的生命產生熱愛之情,達到情感教育的目標。
長春版語文六年級下冊教案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認識文中兩個二類字。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首詩,注意節奏和語調的變化。
過程與方法:結合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詩人表達的樂觀自信、自強不息、積極進取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在把握詩意的基礎上,體會詩人的情感。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準備:
圖片以及相關的人物介紹。
教學方法:
古詩四步法
教學過程:
一、讀題解題,走近作者。
1.板書課題
2.組織學生介紹相關資料。
3.檢查學生預習情況,讓學生自己介紹自己制作的課件。引導學生學習生字新詞。
二、自學古詩,了解詩意。
1.播放范讀錄音。
2.指名讀詩
3.組織學生同桌之間互相讀詩、訂正。
4.組織學生同桌之間自學古詩,了解古詩大意。
前四句為第一層: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意思是說神龜雖然長壽,可還是難免一死呀。騰蛇和龍一樣能夠乘云駕霧,然而一旦云消霧散,和就蒼蠅螞蟻一樣,灰飛煙滅了!這四句詩說明曹操對生命的自然規律有著十分清醒的認識,這在當時迷信猖熾的時代是難能可貴的。
緊接著在第二層中,曹操一掃漢末文人感嘆浮生若夢、勸人及時行樂的悲調中,慷慨高歌;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在這幾句詩中,曹操自己一匹上了年紀的千里馬,雖然形老體衰,屈居櫪下,但胸中仍然激蕩著馳騁千里的豪情。認為有志干一番事業,的人,雖然到了晚年,但一顆勃勃雄心永不會消沉,一種對宏偉理想的追求永不會停息啊!
后四句為第三層。這首詩始于人生哲理的,繼發壯懷的高唱,復而回到哲理的思辨;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曹操對人生的看法頗有一點辯證的思維,他首先講尊重自然規律,人總是要死的。接著講人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去積極進取,建功立業。最后再談到人在自然規律面前也不是完全聽憑上天安排。如果能善自保養身心,使之健康愉快,也可以延年益壽。這里的“養怡之福”,不是指無所事事,坐而靜養,而是說一個人精神狀態是最重要的,不應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壯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積極進取的精神國,永遠樂觀奮發,自強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5.組織學生匯報。
6.指導朗讀
三、創設情境,朗讀感悟。
1.教師進一步介紹寫作背景,結合圖畫引導學生感受古詩所表達的情感。
2.組織學生有感情朗讀。
3、背誦古詩
4、課外延伸
作業:
1.默寫古詩
2.解釋書后兩句詩句的意思。
配題:
1.區別字。
瀝( ) 驥( ) 怡( )
櫪( ) 冀( ) 貽( )
2.正音字。
乘霧(chéng) 盈縮(suō)
長春版語文六年級下冊教案5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對祖國古代文化的興趣。
2.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
3.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
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
教學方法:
誦讀、賞析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漢代人的思想禁錮了三四百年,弄得漢代文人不會寫詩,只會寫那些歌頌帝王功德的大賦和沒完沒了地注釋儒家經書,真正有感情,有個性的文學得不到發展。直到東漢末年天下分崩,風云擾攘,政治思想文化發生重大變化,作為一世之雄而雅愛詩章的曹操,帶頭叛經離道,給文壇帶來了自由活躍的空氣。他“外定武功,內興文學”,身邊聚集了“建安七子”等 一大批文人,他們都是天下才志之士,生活在久經戰亂的時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現得慷慨激昂。這種充滿激情詩歌所表現出來的爽朗剛健的風格,后人稱之為“建安風骨”,曹操是最突出的代表。千百年來,曹操的詩就是以這種“梗慨多氣”風骨及其內在的積極進取精神,震蕩著天下英雄的心靈。也正是這種可貴特質,使建安文學在中國文學閃灼著奪目光彩。
二、文學常識了解
作者及寫作背景簡介
曹操字孟德,沛國游縣(今安徽省亳縣)人。東漢末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是一位頗有作為的政治家。他20歲時舉孝廉,除洛陽北部都尉,后遷頓丘令。據《曹瞞傳》云:“太祖初入尉廨,繕治四門。造五色棒,懸門左右各十余枚,有犯禁者,不避豪強,皆棒殺之。”后任濟南相,轄十余縣。其時“長吏多阿附貴戚,贓污狼藉”,曹操到任后立即“奏免其八”,并“禁斷_祀”,使社會風氣大大好轉。35歲時被征為典軍校尉,次年參加討伐董卓的斗爭。建安元年(196)迎獻帝遷都許昌,受封為大將軍兼丞相,開始掌握中央大權。當時全國處于大分裂局面,各地軍閥擁兵自立,互相攻打不停。從這時起他用了整整11年時間,逐步消滅了呂布、袁紹等割據勢力,基本上統一了北方。這首詩即寫在他平定烏桓叛亂、消滅袁紹殘余勢力之后,南下征討荊、吳之前。
作品簡介;
本首詩選自《樂府詩集》,是《步出復門行》中最后一章。《步出夏門行》用樂府舊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氣魄雄偉,慷慨悲涼,對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也有所反映。
三、詩歌賞析
1、多種形式朗讀
2、賞析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神龜:傳說中的一種長壽龜 竟時:終了的時候 騰蛇:傳說中的一種能興云駕霧的蛇 神龜,語出《莊子?秋水》:“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騰蛇,語出《韓非子?勢難》:“騰蛇游霧。意思是神靈的龜雖然是長壽的動物,但也有死亡的時候,騰蛇雖能興云駕霧,最終也會死亡后化為灰塵。
這兩句以神龜和騰蛇為喻,借神龜騰蛇起興,極言人的壽命有限。”這四句的言外之意是,像神龜和騰蛇這樣的神物都不能不受自然規律的限制,更何況人呢!但詩人這樣說,用意是積極的,即要求自己利用這短暫的生命建功立業,不要虛度一生。說明作者明知人的壽命終有期限,而任何英雄也難免要死,但他絲毫不因此而頹喪。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驥(jì):良馬,千里馬 櫪(lì):馬槽 烈士:這里指有雄心壯志的人 暮年:晚年 意思是千里馬老了,伏在馬槽里,但它仍舊有馳聘千里的雄心。有雄心壯志的人雖到晚年,更應該“老當益壯”,不放棄自己的理想。
這四句表達了詩人為統一全國而繼續奮斗的雄心壯志,是全詩的核心。詩人寫此詩時已53歲,故以“老驥”自況,又稱“暮年”,但他還要繼續奮斗,所以又說“志在千里”“壯心不已”。他的“志”,就是要統一全國。這正如三年后他在《讓縣自明本志令》中所說:“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江湖未靜,不可讓位”。他認為統一全國是符合歷史需要的,決心為此奮斗終生。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治之福,可得永年。 盈,滿,引申為“長”。縮,虧,引申為“短”。但,只。 養怡,調養身心使之和樂。永,長、久。
意思是人的壽命的長短,不完全決定于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保持長壽。對事在人為抱有信心和樂觀精神。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是針對一般人的觀點說的,曹操曾自稱他“性不信天命”,這句話其實也是對“天命”的否定,說明人在自然規律面前也不是完全無能為力的。下文接著就說“養怡之福,可得永年”,認為身心修養得法,就可以延年益壽。但養治之福不是無所事事,坐而靜養,而是要有永不停息的理想追求和積極進取的精神,永遠樂觀奮發,自強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這四句呼應詩的開頭,在承認壽命有限這一客觀事實的前提下,強調發揮人的主觀作用,反映了詩人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這是配樂時加上去的。這首詩指出生命是有限而寶貴的,所以人們應當不斷地發揚積極進取的朝氣建立功業。在結語中,作者還指出事在人為,命運可以改變。這種積極奮發、老當益壯的精神是很可貴的。
3、詩歌表現的思想感情 表現了詩人不甘衰老和壽命不全由天決定、主觀努力也起作用的積極奮發的精神。
長春版語文六年級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 小學教案模板
★ 高中教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