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三年級課文教案
評價一節課的好與壞,主要是看課前設置的教學目標是否能實現?其次,才是看其他項目是否達標?切忌在設計教學目標時,缺少“知識、技能、情感”中的任何一項!下面由我為大家整理了有關語文三年級課文教案,供大家參考。
語文三年級課文教案1
一、教學目標:
1、通過課文中優美詞句的理解,感受燕子的美,春光的美,體會春天給人們帶來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2、學會本課9個生字;理解“俊俏、吹拂、舒展、光彩奪目、百花爭艷、波光粼粼”等詞語。
3、能正確理解課文中的長句子,并初步掌握讀懂長句子的基本方法。能用“增添、”“偶爾”造句。
4、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會背誦課文第4自然段。
5、學習抓住外形特征來描寫小動物的表達方法,并用此法寫一種自己熟悉或喜愛的小動物。
二、課時安排:3課時
第一課時
1、導入新課。
春天來了,燕子從南方飛來了。《燕子》這篇課文,就是寫燕子在春天里飛翔的情景。那燕子在春天里飛翔的情景怎么美呢?
2、先來仔細看看燕子。
○默讀片斷,思考:片斷中抓住哪些方面來描寫燕子的?(羽毛、翅膀、尾巴)
○聽教師讀、刪減比較。
“一身羽毛,一對翅膀,加上一個尾巴,湊成了小燕子。”
○讀這些詞語,說說這些詞有什么共同點?分別寫出了燕子的什么?
○討論:這些形容詞刪與不珊,哪種更好?為什么?(初步體會語言的準確性。)
○把《燕子》中的燕子外形描寫與《翠鳥》中的翠鳥外形描寫進行比較:課文中為什么只寫燕子的羽毛、翅膀、尾巴,不寫其他方面?而《翠烏》中又為什么只寫翠鳥的小爪、眼睛和嘴?(描寫外形要抓住特征。深入體會語言形式表達的準確性。)
3、出示:微風吹拂著千萬條才舒展開黃綠眉眼的柔柳。
※口頭縮寫——示范朗讀——說說理解
4、朗讀:幾只活潑可愛的小燕子橫掠過波光粼粼的湖面。
5、作業:
《課堂作業》1—4
第二課時
1、課文第2段寫了哪些景物?
○雨、風、柳、草、葉、花。
2、出示,覺得怎么樣?
三月、下過雨、風吹拂著柳,草、葉、花聚攏來、形成了春天。
3、逐個比較,層層添加。
4、你們這些小燕子看到了這樣的美景,心里想說什么?下面一句中,哪一個詞把小燕子這種急切的心情表達出來?
5、每當春天到來的時候,小燕子從南方趕來,這告訴我們燕子是什么鳥?(候鳥)
6、理清層次,練習背誦。
一共四句:第一句寫季節、細雨;第二句寫微風吹拂著柔柳;第三句寫草、葉、花;第四句寫燕子。
7、花兒、草兒趕來了,小燕子也趕來了,為什么說“為春光增添了許多生趣”呢?(釋:生趣)
8、讀第3段,想像一下燕子飛翔的情形。
9、縮寫句子。
10、找出描寫燕子飛行輕巧敏捷的詞句。
11、小結朗讀。
12、作業:
《課堂作業》5—6
第三課時
1、朗讀最后一段。
2、比較:
○落——停
○痕——根
3、理解“理待演奏”。
4、背誦本段。
5、全文小結。
6、仿寫第1段。
語文三年級課文教案2
教學目標:
1.認識“怒、暮、燥”等8個生字,會寫“斗、艷、內”等14個字。能正確寫“爭奇斗艷、芬芳迷人”等19個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結合語境理解詞語,背誦自己喜愛的部分。
3.讀懂課文內容,初步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4.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用不同的說法表現鮮花開放的特點。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用不同的說法表現鮮花開放的特點。
教學難點:弄清不同植物的開花時間不同的原因。
教時劃分:兩課時
課前準備:
1.生字卡片、課件等。
2.學生觀察自己所喜愛的植物開花的時間和樣子。
第一課時
1.設情境,激趣導入。
2.自主朗讀,感悟文意。
3.學習生字新詞。
4.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5.作業。
第二課時
一、激情導入
1.同學們,在我們的身邊到處都鮮花朵朵,它們裝扮著我們的世界,豐富了我們的生活。今天就讓我們再走進花的世界,去領略一下它們的美麗與神奇好嗎?(媒體出示)
2.請你用一個詞或者一句話來描繪你剛才看到的景象好嗎?
二、深入研讀,文中尋美
1.趣味比較,研討句式。
(1)出示文段,進行比較。
導入:請同學們一起來看看,老師用下面的這一段話來寫花,你覺得怎么樣?
A.出示文段:(凌晨四點,牽牛花開了;五點左右,艷麗的薔薇開了;七點,睡蓮開了;中午十二點左右,午時花開了;下午三點,萬壽菊開了;傍晚六點,煙草花開了;七點左右,月光花開了;晚上八點夜來香開了;九點左右,曇花開了。)
B.自己讀一讀,你覺得怎樣?課文是不是跟老師這樣寫的?同樣寫“花開了”,文中是怎樣寫的?讀一讀,畫一畫,填一填課后練習。請挑其中一句,反復朗讀,說說為什么喜歡它?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C.引導學生與課文第一自然段進行比較。(借助圖片理解詞句,積累好詞好句)
D.指導朗讀。(個人、小組、全體配樂朗讀)
(2)句式訓練。
A.用課文的“夜來香”進行說話。
導入:同學們,能用上一些好詞語好句子來描寫一下“夜來香”嗎
B.引導學生說,文中的“……”表示什么,你能模仿上面的文字說說其他的花兒開放的時間和開放的樣子嗎?
C.結合第一段內容,“認花鐘”。用“大致”進行了說話訓練,接著又用“也許、左右、大概、大約”等詞來說,加深對“大致”的理解。
2.小組研讀,共同探究:不同的植物為什么開花的時間不同呢?
導入:同學們,從剛才“認花鐘”過程中,我們知道了不同植物開花的時間是不同的。為什么這些植物開花的時間會不同呢?
(1)四人小組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畫出表示植物開花時間不同的原因的句子。
(2)用自己的話說說曇花的開花時間和溫度、濕度、光照等有什么關系。
(在說的過程中用上“因為……所以……”)
(3)四人小組內交流一下自己熟悉的花什么時候開放,推測一下這是什么原因。
3.引發興趣,共建花鐘。
(1)朗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說說這位植物學家的做法妙在何處。
(2)引發興趣:我知道同學們也搜集了各種花兒在二十四小時內的不同開花時間,現在四人小組合作,共同修建一座花鐘吧。
1.學生自由組合,動手設計創作。
2.展示作品(在交流過程中最好用上第一段的好詞好句子來說)
三、心靈對話,交流體驗與收獲。
四、拓展實踐。
1.背誦你喜歡的部分內容。
2.觀察你喜歡的事物,寫一篇觀察日記。
板書設計:13花鐘

語文三年級課文教案3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能和同學們交流讀后的體會。
3.仿照詩歌內容,補寫幾句詩文。
B案
課前準備
< >選擇一段優美的關于秋的音樂磁帶。準備錄音機1臺、實物投影儀1架(或小黑板3塊)。
教學設計
享受音樂,發揮想象
1.描述引入:秋天,不僅有豐富的色彩,還有美妙的聲音,不信,你聽(放音樂磁帶)。
2.直觀感受:同學們閉上眼睛,仔細聆聽,想象畫面。
3.交流感受:說說你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4.導入課題:有一位作家也聽到了秋的聲音,他聽到的和你們的是不是相同,想知道嗎?(揭題讀題)
欣賞朗讀,感受詩情
1.讀通詩文:自讀課文,喜歡讀的可以多讀幾遍,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讀幾遍。
2.感知內容:你在詩中聽到了哪些聲音?你最喜歡哪種聲音,喜歡的話多讀幾遍。
3.朗讀展示,想象表演。
a、鼓勵學生用欣賞性的語氣讀給大家聽,其他同學可欣賞性地聽,聽后可仿讀,可評點。
b、開展想象性的表演活動。出示字卡或小黑板:
大樹抖抖手臂,“刷刷”,是黃葉道別的聲音,黃葉說:“_______”
蟋蟀振動翅膀,“qǘqǘ”,是和陽臺告別的歌韻,蟋蟀在唱著:“_______”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陣暖暖的叮嚀:“_______”
(朗讀和想象表演可以結合在一起進行,學生喜歡哪段就讀哪段,可以有感情地讀,也可以以用想象地表演來促讀。)
4.配樂朗讀。
a、老師播放音樂,學生配音試讀。
b、指名朗讀,大堂展示。
想象創作,續寫小詩
1.各自仿寫:同學們,秋的聲音還有好多好多,把你聽到的聲音也寫下來,行嗎?可以仿照自己最喜歡的某一段話寫。
2.大堂展示:把自己寫的一段小詩通過實物投影展示出來,并有感情地朗讀給同學聽,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現出來。
3.匯編成詩:幾個同學自由組合,把自己的小詩合并匯編成一首新詩,畫上插圖,制成作品,準備展覽。
課外活動
舉行小小詩展,感受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