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小學教案 > 語文教案 > 五年級 >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科書教案

時間: 沐欽 五年級

教案不僅敘述了教學行為,也記錄了伴隨行為而產生的思想、情感及經驗、教訓。它是個人的教學檔案和教育史,有獨特的保存和研究價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小學五年級語文教科書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科書教案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科書教案【篇1】

一、教學目標

(一)理解課文思想內容,學習花生不求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使學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二)概括課文中心思想,練習分清課文主次。

(三)練習用“居然”“成熟”造句。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后四個自然段。

二、教學重點

1.理解父親贊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

2.練習根據課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三、教學難點

理解父親贊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引入新課。

指名三名學生有感情地分段朗讀課文。普普通通的花生引出了一家人的許多話題,使我們對花生也生出了幾分敬佩之心,帶著這份敬佩之情,我們來學習課文。

(二)學習課文第一段,理解內容。

1.各自輕聲讀第一段,思考:這一段先寫了什么?再寫什么?

(先寫種花生,再寫收花生)

(板書:(一)種花生收花生)

2.課文中哪些詞語寫種花生的經過?這些詞語能顛倒嗎?為什么?

(買種、翻地、播種、澆水;”這些詞語是按種花生的順序排列的,不能顛倒位置)

3.“居然”寫出了什么?在這里起什么作用?

(“居然”寫出了種花生的結果,也寫出了獲得收獲時大家出乎意料地高興的心清。因為大家沒有種花生的經驗,又是在荒地上種的,對能否收獲沒有把握。沒過幾個月收獲了,真是喜出望外。用“居然”一詞強調了大家那種驚喜的心情。)

4.練習用“居然”造句。

學生練習用“居然”一詞口頭造句,教師指導學生注意句子中要有出乎意料的意思,不能簡單地造出“他居然……”類型的句子。

(三)學習課文第二段,理解內容。

這一部分寫得很簡略,也容易理解,教師可用簡練的語言一帶而過。

花生居然收獲了,一家人準備過一個收獲節。

(板書:(二)母親的建議)

(四)學習課文第三段,理解內容,懂得道理。

1.默讀第三段,思考:一家人是怎樣議論花生的好處的?

(板書:(三)嘗花生議花生)

2分角色朗讀課文,討論回答思考題。

(姐姐說味美,哥哥說可以榨油,“我”說便宜,大家都喜歡吃,父親說花生最可貴的是它的果實理在地里。)

(板書:兄妹們議花生父親議花生)

3.兄妹們所說的花生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父親指出的卻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視的一個特點。父親對花生作了幾次議論?幾次議論有什么不同?

(兩次。第一次把花生與桃子、石榴、蘋果作比較;第二次由花生的特點進而說明做人的道理。)

(板書:花生桃子石榴蘋果)

(1)齊讀父親的第一次議論。思考:父親是怎樣通過比較說明花生最可貴之處的?)

(父親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蘋果相比較。通過果實的樣子、果實結出時的位發的比較說明花生最可貴之處的)

教師幫助學中抓住關鍵詞語“埋在地里”“鮮紅嫩綠”“高高地掛在枝頭上”“矮矮地長在地上”等進行分析,體會出花生的默默無聞,樸實無華。

(板書:果實理在地里鮮紅嫩綠的果實矮矮地長在地上高高地掛在枝上)

(2)思考:花生的果實長在泥土里,桃子、石榴、蘋果將果實掛在枝頭,是個是花生故意鉆進土里不讓人知道,桃子、石榴、蘋果放意炫耀自己?為什么?

(這是它們各自的生長特點)

(3)桃子、石榴、蘋果鮮紅嫩綠,惹人喜愛,而花生卻將成熟的果實理進泥土,等待人們來挖掘,來利用。由此,你體會到花生可貴的品質是什么?

(不求虛名,默默奉獻,樸實無華)

(4)練習用“成熟”造句。

“成熟”有兩個義項。一是泛指生物由發育到完備階段;一是指發展到完善的程度。教師據此指導學生造句。

(5)齊讀父親的第二次議論,思考:父親借花生來教育孩子們做什么樣的人?

(謙虛樸實,不計名利,不會炫耀自己,對別人有用的人)

(6)出示投影片,填空,指導學生背誦。

“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可是,不是而的東西。”

(板書: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外表好看而沒有實用)

4.作者對父親的話理解了嗎?你從哪里看出的?讀出有關的句子。

(1)出示投影片,填空,指導背誦。

“人要做的人,不要做,而的人。”

(2)你對作者的話理解了嗎?什么叫有用的人?什么叫只講外表體面而對人沒有好處的人?結合實際,舉例說明。

(3)小結:作者受父親的啟發,所說的這段話是全文的中心所在。它從正反兩方面說明了做人的道理,贊揚了腳踏實地、埋頭苦干、謙遜樸實、不計名利、有真才實學而不炫耀自己的人;贊揚了一切默默無聞,為人民多做好事,對社會作出貢獻的人。批判了那些只求表面,貪圖虛名,不學無術,對社會沒有用的人。父親的教導深深印在作者的心上,“落花生”的精神貫徹在他一生的做人、寫作和教學之中。

(4)齊讀全文最后一節。思考:這一節對全篇文章和突出文章中心起了什么作用?

(第一句講過收獲節的談話一直到深夜,交待了時間,把事情敘述完整。第二句說明了父親的話給“我”的印象之深,說明了作者在收獲節上的收獲之大,也可見母親安排這一活動約用意和父親參加這一活動的目的。這樣的結尾深化了主題。)

5.背誦課文最后四個自然段。

(五)練習根據課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1.結合“我”的一段話,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

(課文通過收獲節上一家人對花生好處的議論,說明要做對別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2.從種花生到收花生經歷了多少時間,在課文中占了多少篇幅?從吃花生到談花生、從談花生到論人生經歷了多少時間,在課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為什么這樣安排?

對這個問題的思考可以使學生對文章的主次有具體的感受,對文章主次與中心思想的關系有比較具體的體會。

(板書:略寫詳寫)

3.這篇課文的重點是過收獲節,議花生是主要的,父親的議論是著重寫的,這樣可以突出文章的中心。其它內容略寫,但它為文章的主要內容起說明交待的作用,不能不寫。我們在寫作時也要確定重點,做到重點突出,主次分明。

(六)有感情地齊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及寫作特點。

(七)總結:這篇課文借寫花生,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這種寫法就叫“借物喻理”。在我們的周圍也有許多事物能給我們以啟迪,讓我們懂得深刻的道理。如:粉筆這個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東西,為了讓同學們獲得知識,不惜犧牲自己;蠟燭,照亮了別人而毀滅了自己……我們在寫作時可以學習本課“借物喻理”的寫法。

(八)作業。

1.用“居然”“成熟”造句。

2.背誦課文。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科書教案【篇2】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8個生字,正確讀寫"吩咐,茅亭,榨油,價錢,石榴,愛慕"等詞語.

2.分角色朗讀,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理解"父親"所說的話的深刻含義,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4.初步掌握分清文章的主次,加深對文章思想內容的理解,學習作者主次分明的表達方式.

教學重點:

理解"父親"所說的話的深刻含義,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教學難點:

如何把花生的品格與做人的道理聯系起來進而悟出做人的道理.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簡介作者.

1.由謎語"根根胡須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開花不結果,地下結果不開花."

2.出示花生的投影片,教師解題:花生又叫落花生,因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鉆到士里長成花生莢,所以叫落花生.

3.簡介作者:這篇課文的作者許地山是現代小說家,散文家.因為小時候父親關于落花生的一番話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決心要像花生那樣,做一個對別人有用的人,所以常用的筆名是"落華生".那么,他的父親關于花生談了些什么,是怎樣談的呢 我們來看課文.

二,理清段落,概括段意.

1.在理解生字,新詞的基礎上,默讀課文.聯系課文加強對生字,新詞的記憶與理解.

2.聽讀課文,學生思考:課文為什么以"落花生"為題,圍繞題目寫了哪些內容.

3.給課文劃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種花生,收花生.

第二段(第2自然段)寫母親提議過一個收獲節,并為過收獲節做了準備.

第三段(第3自然段到最后)寫吃花生時的議論.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

四,作業.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課文為什么以"落花生"為題,圍繞題目寫了哪些內容.

二,學習重點,理解話語,明白道理

1.默讀第三段,思考:一家人是怎樣議論花生的好處的

把三姐妹說的花生的好處用上關聯詞說上一句話.

2.兄妹們所說的花生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父親指出的卻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視的一個特點.父親對花生作了幾次議論 幾次議論有什么不同

(1)讀一讀第一處議論,你是怎樣理解這段話的,學習小組討論.

(2)你是怎樣理解這段話的 四人小組討論.

(3)學生交流.

適時理解:A花生好,桃子,石榴,蘋果不好.

B凡是埋在地里的東西都是好的,高高掛在枝頭的東西都是不好的.

C花生和桃子,石榴,蘋果果實的區別是什么

D父親認為桃子,石榴,蘋果相比,花生最可貴的一點是什么 你能用一個簡單的詞來概括嗎 (板書:藏而不露)

(4)讓我們帶著贊美的語氣來讀讀父親的話.

(5)父親向我們講花生藏而不露的品質是為了什么 出示父親的第二句話.

"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用的東西.

父親的話是不是說不需要外表美 (父親強調的是人要實用,要有內在的美.)父親的話我們明白了嗎

出示"我"的話: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了."

理解"體面","講體面""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是怎樣的人.

(6)你對作者的話理解了嗎 什么叫有用的人 什么叫只講外表體面而對人沒有好處的人 結合實際,舉例說明.

三,《落花生》一文借物喻理,包含了深刻的做人道理.但這些道理的領悟要得法地引導,從而使學生大膽思維,各抒己見.

四,提供辯題練口才

1.在現代社會,你想做落花生那樣的人,還是想做蘋果那樣的人 為什么 請各小組討論,各抒己見,實話實說.

2.在充分辯議的基礎上完成練習.

以"我要做那樣的人"為題寫一二段話,要求實話實說,有真情實感.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科書教案【篇3】

教材簡析:

梅花凌寒傲放,為人們賦予了堅強的品格,為人們所贊頌,成為中華民族頑強不屈的精神象征。<梅花魂>這篇課文,寫的是一位老華僑十分珍愛墨梅圖,在回國之際把墨梅圖和繡著血色梅花的手絹鄭重地交給外孫女讓她好好保存的往事.整篇文章通過一個小故事,為我們勾勒出了一位摯戀祖國的海外游子形象,梅花與老人交相輝映,溶于一體,梅花魂已經注入老人的生命中.通過贊美梅花來贊頌像梅花一樣有氣節的中國人,寄托了老人對祖國深深的眷戀之情。

設計理念:

搭建對話平臺,幫助學生打開記憶倉庫,結合生活,情感等等,讓“文心融我心”、“我情融文情”。與文字為友,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在反復中吟誦中體驗人物的愛國情、思鄉情,領悟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并進行語言的積累,從而達到語言和精神的共舞。

教學課時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幽芳、漂泊、唯獨、頓時、稀罕、離別、大抵、精神、品格、靈魂、骨氣、民族、氣節、磨難、欺凌、境遇、畢竟、梳理、衰老、珍藏、華僑、能書善畫、風欺雪壓、頂天立地、低頭折節、淚眼朦朧等詞語。讀讀記記“頗負盛名、玷污、秉性、涼颼颼、眷戀”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結合重點詞語體會人物思念祖國的思想感情,并揣摩這種情感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4摘錄讓自己感動的詞句

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達方式。繼續開展濃濃鄉情的活動。

難點:

1理解梅花魂中的魂的含義

2理解外祖父對梅花品格的闡述。

教學準備:

1搜集有關贊美梅花、思戀祖國和故鄉的詩文讀一讀。了解文中設計的關于梅花的詩句的意思及出處。查閱了解華僑在海外生活經歷的相關資料,以及有骨氣的中國人的故事。

2把重點句制成課件。

第一課時

教學設計

一、誦讀導入,激情啟思

1引導學生誦讀關于梅花的古詩(配上《梅花三弄》音樂)。

2交流:聽了大家的朗誦,你有什么話想說嗎?

3是呀,梅花,自古以來頗受人們的喜愛和贊頌。“若非一番寒徹骨,那得梅花撲鼻香。”“雪虐風號愈凜然,花中氣節堅。”在老華僑的心里,梅花,又是什么呢?

4出示課題《梅花魂》,導入新課。【創設情境,激發學生閱讀期待。】

二、整體感知,誦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讀準生字,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小組伙伴之間互相讀課文,交流自讀生字新詞的效果,教師重點指導“縷、葬、腮、甚、眷、颼、衰”的讀音,指導“幽、衰、葬”的字形。

三、對比朗讀,感悟情懷

1指名讀第一段,談感受。

師:讀了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師:讀著“朵朵冷艷、縷縷幽芳”,你腦海里出現了怎樣的梅花?能結合收集的資料談談你的理解嗎?

生朗讀體會,邊讀邊想,讀出梅花的冷艷與幽芳,感受梅花的清高品格。

2快速默讀課文,用簡潔的語言說說作者回憶了外祖父幾件事,哪幾件與梅花有關,從這些事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在學生自讀自悟、讀通課文的基礎上,請學生說一說,是學生對文章有個全面的了解,對人物的思想感情有個初步的體會。】

3讀最后一段,談談讀后感受。

(1)對比朗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個自然段,你發現了什么?

(2)談談自己的讀后感受

(3)全班交流,感悟外祖父和梅花的關系,那顆眷戀祖國的心。

四、留置問題,布置作業

1小結

2抄寫自己感悟最深的句子,并初步體會句子的含義。

3收集熱愛祖國的詞句、詩文、歌曲,以及具有梅花一樣氣節的中國人的故事。

板書設計

6梅花魂

看到梅花開—想起外祖父

第二課時

教學設計

一、認讀詞語,談話導入

二、潛心會文,感悟“梅花魂”

1再讀課文,你覺得那幾件事寫出了外祖父對梅花的珍愛?找到有關的句子讀一讀,獨處體會和感受。

2從你們的神情中,從你們的朗讀里,我分明感受到你們的那份感動。現在,就讓我們一起隨著梅花,走進外祖父的心靈深處把!

【一字一句總關情。引導關注最讓自己感動的句子,反復品讀,感受文字的靈性,提升人文素養。】

3品讀第三段,感受惜梅之情。

重點指導:

(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爾擺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獨書房里那一幅墨梅圖,他分外愛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①找出句子中的一對反義詞。

②你們認為,古玩和一幅畫哪個更值錢?從這對反義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③在外祖父的心中,古玩可以碰得,“唯獨書房里的那一幅墨梅圖,他分外愛惜,家人碰也碰不得。”這是一份多么深情的愛梅之情啊!請你獨處外祖父的這份“唯獨”,這份“分外愛惜”!

(2)“我五歲那年,有一回到書房玩耍,……一枝梅花,有什么稀罕呢?”

①看到慈祥的外祖父大發脾氣,你是不是與鶯兒一樣覺得又害怕又奇怪?為什么?

②文字是有靈性的。你仔細讀讀,細細品品,這一字字,一句句,一個個標點,不都在向你訴說著一段感人的情懷嗎?你聽到它在訴說著什么嗎?從外祖父的動作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從外祖父的話語中,你有體會到了什么?你可以抓住一個詞、一個句子、一處標點來談你的獨特感受。

學生朗讀體會。

4緊扣三個“!”,體悟“贊梅”之意。

(1)品讀13自然段:

①面對這么小的孩子無意過錯,一頓訓斥,讓我們感受到外祖父對梅花的珍愛。還有哪段話也寫出了外祖父對梅花情有獨鐘?(相繼引出13段)

②細細品味12、13段,看梅花有什么稀罕的。

③你能聯系生活和課外閱讀來談談梅花的稀罕嗎?

④在外祖父的心中,這梅花是怎樣的一種花呀?梅花具有怎樣的品格?用外祖父的話來回答。你還能用哪些好詞、佳句、詩文來贊美梅花的品格、靈魂、骨氣?

【拓寬語文的學習空間,架起課堂與課外的橋梁,引導學生把平時的積累靈活的運用道具體的語境中,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這里的一個感嘆號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你對“梅花魂”的“魂”字有何理解?

朗讀體會,讀出贊美、感嘆的語氣。

⑤在外祖父心中,這梅花還僅僅是梅花嗎?你又是從哪兒感受到的?

這里的一個感嘆號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相機理解“秉性”。

你對“梅花魂”的“魂”字有何新的理解?

⑥外祖父囑咐鶯兒好好保存墨梅圖,用意何在?

⑦引發思辨:既然外祖父對墨梅圖那么喜愛,為什么還要贈給鶯兒帶回祖國去呢?你能從中悟出“魂”的真正含義嗎?

【在教學“離別贈圖”時,以三個感嘆號為抓手,采用“自學思考—小組討論—大組交流”的方法,緊扣“魂”字,層層推進,啟迪學生感悟“魂”的深刻含義。】

(2)朗讀體會:讓我們飽含深情,在讀這兩段吧。

三、品味“三哭”,感悟“愛國心”

過渡:在鶯兒的心中,外祖父還有一些讓她無法理解的行為呢!你們發現了嗎?請大家在默讀課文,看看外祖父還有哪些怪舉動。

1教念古詩,悲傷落淚

(1)讀第2段,談談自己對這些唐詩宋詞的理解。

(2)字字思鄉,句句鄉愁,怎能不撥動外祖父的那份思鄉的情弦呢!外祖父說:“鶯兒,你還小呢,不懂!”在外祖父眼里年幼的鶯兒到的不懂什么呢?

(3)你們懂外祖父的心思嗎?請你告訴年幼的鶯兒,為什么外祖父常常教她讀唐詩宋詞,還經常落淚呢!

(4)朗讀體會。

2無法回國,失聲痛哭。

(1)師朗讀第4—11自然段,學生閉上眼睛想象:你看見了什么?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學生交流。

(3)交流理解:如果你是鶯兒,你看到這情景,心里又會想些什么呢?你理解外祖父的哭嗎?

(4)是呀,看到自己的兒孫要回到日夜思念的家鄉,可是因為自己的年紀太大,無法和他們一起回到家鄉,無法實現自己心中由來已久的心愿。那是怎樣的一種痛呀!讀出那份痛楚吧!

(5)朗讀體會感情。

3送別情人,思歸難歸。

(1)自由朗讀第14、15段。

(2)讀著讀著,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3)品悟“血”色梅花。

①外祖父把他最喜愛的墨梅圖送給“我”,臨別時還送給“我”繡著血色梅花的手絹。同學們,你們見過的梅花是什么顏色的?

(臘梅有黃色的,粉紅色的,雪白的。)

②過渡小結:載著無盡的思念,船兒越飄越遠。同學們,此時此刻,我們仿佛聽到了這位華僑老人發自內心的深切呼喚:“母親,我要回來!我要回來!我要回來!……”(播放錄音)我想,此刻,不僅是我,還有你,還有他,我們所有人的心都被一種真情深深地震撼著,同學們,震撼我們的究竟是什么呢?(板書:愛國心)

③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個自然段。(學生一起誦讀第1段和最后一段)

④文章的開頭和結尾有什么聯系?你體會到了什么?

【開頭和結尾緊密聯系。開頭講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結尾又從梅花想到外祖父的愛國心。前后呼應,首尾連貫,對比朗讀,更加突出了身在異國的華僑老人思念祖國的思想感情。】

四、即時拓展,加深體驗

1、外祖父終究沒有回到讓他魂牽夢繞的故土,但他那顆眷戀祖國的心卻隨著“墨梅圖”和“血色梅花手絹”回到了故鄉。面對著這幅墨梅圖和梅花手絹,你最想在上面題上一句什么話呢?

2、同學們,當鶯兒回國后,孤獨的老人會做些什么來寄托思鄉之情呢?請展開想象,以“仿佛看見外祖父······”為開頭寫一段話。

3故鄉、祖國,讓多少身居異國他鄉的旅人、游子擁有無盡的相思與眷戀,幾千年來多少文人墨客吟誦出了無數思鄉愛國的詩篇,你會吟誦嗎?

【在《梅花魂》的教學后,讓學生閱讀《故鄉》,欣賞《鄉愁》,引領學生閱讀現代和古代詩人所作的幾首詩歌,一方面升華了學生的情感,另一方面又使學生了解到更多關于思鄉之情、離別之情的詩歌,使我們對這種感情有一個更全面的了解。】

五、總結談話、升華感情

1、梅花,我們的國花。她是我們民族的氣節民族的驕傲,民族的象征!悠悠華夏史,梅花精神傳!“若非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無論歷經多少,磨難,不管受到怎樣的欺凌,只要心中有“梅花”,就會添一份信念,添一縷幽香!

2.摘錄文中讓你感動的句子,并背誦。

【學習語言,積累語言,品味語言,實現人文性與工具性的有機結合】

板書設計:

6梅花魂

黯然(民族魂)失聲

淚下分外痛苦

愛惜

愛國心

臨別含淚

送圖遞絹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科書教案【篇4】

【教材簡析】

作者介紹了一位老共產黨員。面對呼嘯而來的洪水,他處事不驚、果斷的進行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他把生的希望讓給群眾,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梁。

這篇文章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語言簡練生動,極富韻味。在表達上很有特點:1.構思新穎別致,設置懸念,前后照應;2.多用簡短的句、段渲染氣氛;3.大量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增強表現力。

【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朗讀能力,語言感悟的能力。對于本課扣人心弦的故事,學生的閱讀主動性,積極性應該很高,但對共產黨員面對危險時,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精神理解恐怕不夠深入,也不容易聯想到橋的深刻含義。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課文中出現的生詞。

2、通過對文字的感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精神世界。

3、領悟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

【教學重點】

“抓住文章內容,感悟人物品質”。

【教學難點】

“理解題目的含義”。

【課前準備】

搜集和了解生活中優秀共產黨員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我將以檢測學生學過的詞語入手(出示詞語)(課件6),并引導學生用上這些詞來概括這篇課文的主要事情。這樣可培養學生抓住重點詞語概括課文內容的能力,對學生進行了語言訓練,同時學生對文章有個整體印象,初步了解老支書是一個怎樣的人。

(二)感受危況,引生入境。

在學生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后,課堂教學的重點就進入了教學重點的解決上。為了使學生更好的把握人物的精神品質,我把引生入境作為一個搭建的梯子。入境入的就是當時的那種危境,那種似乎無路可退的死境。在這里,我首先設置這樣一個問題進入,(課件7)文章講述的這個故事發生在一個什么樣的情境之下,請找出文中描寫當時自然環境的句子,畫一畫,讀一讀。在學生自主學習過后,進行討論和體會,讓同學讀相關的句子,在這里,重點從以下幾個細節引導學生體會環境,領悟寫法,從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作者運用了什么樣的寫作手法,你能不能讀出當時情景的危急。在畫,悟,讀三步之后,我及時讓學生說出形容形勢危急的詞語(并適時板書:洪水勢不可當)這樣對學生進行了一個詞語積累和運用的綜合練習。

引生入境的第二步:因為學生對洪水比較陌生,通過前面入情入境地品讀、體會,學生已經在腦子里初步感受到洪水的可怕與瘋狂,但并不能更深的觸及學生的心靈,因此我適時出示洪水的圖片(課件8、9)同時設疑:“同學們,假如這場瘋狂的洪水沖進了我們的村莊,沖進了我們自己的家,你該怎么辦?”這樣設疑,學生能將自己真正融入這場洪水中,為下文理解人們的表現埋下了伏筆。同學們,在這洪水肆虐,萬分危急的時候,人們又是怎樣的表現呢,找出描寫人們表現的句子,交流,體會。然后進行第二個語言文字的訓練,人們的這種.種表現,可以讓你聯想到哪些詞語。(適時板書:人們驚慌失措)隨著這兩步教學的遞進開展,此時的學生已經隨著那泛濫的洪水,驚慌失措的人們進入了課文為我們鋪展的這幅洪水圖之中了。也為下一步的教學做了有聲有形的準備。

(三)解決重點,體會精神。

這一步與上面的教學環節是緊密聯系的,當我這樣過渡:在這個時刻,在這個洪水發出死亡的獰笑的時候,人們都慌了,可你看,卻有一位老漢出現在所有人的面前,此時此刻,他表現得怎樣呢?找出相應的句子讀一讀,悟一悟。(出示句子10)教學的重點也自然的轉移到了老支書的身上。新課標明確提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緊接著我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讀,學生從“像一座山”感受到了老漢的沉穩、冷靜,從“黨員排在后邊”感受到老漢始終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然后我引導學生走進文本,猜測老漢的內心想法,學生會深刻體會到在生死關頭老漢心里時刻裝著群眾,在危急關頭老漢為群眾的安危而擔憂,在緊要關頭老漢用沙啞的聲音發出了一道鏗鏘有力的命令,引導學生從三個感嘆號來體會,學生紛紛入境地朗讀,他們不是用聲音,而是在心來體驗呀!

在洪水面前,老漢作為一名黨員,一名黨支部書記,他像一座山,巍峨屹立,巋然不動。這位忠于職守、舍己為人的老漢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洪水無情,但人間有愛,這樣的老漢怎能不受人擁戴呢?可是當情況越來越危急,洪水已經漫到人們腰際的時候,又出現了一位小伙子,誰知道他和老漢什么關系?他們之間發生了什么事情?激情的話語能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教師、文本、學生已經融入在了一起,這時話鋒一轉,將學生帶入故事的。接著我將配樂朗讀老漢與小伙子對話的一個片段,將文中的“老漢”與“小伙子”改換成“父親”與“兒子”這樣更能讓學生如臨其境。(出示片斷11)

(父親突然沖上前,從隊伍里揪出兒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后面去!”父親兇得像只豹子。

兒子瞪了父親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橋開始發抖,開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父親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兒子。

兒子推了父親一把,說:“你先走。”

父親吼道:“少廢話,快走。”他用力把兒子推上木橋。

突然,那木橋轟地一聲塌了。兒子被洪水吞沒了。

父親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間,一個浪頭也吞沒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我在讀的過程中讓學生想象揣測父親與兒子的內心獨白,(出示12)想一想,老漢與兒子的內心獨白。

①父親從隊伍里揪出兒子,心想,兒子啊,

②兒子瞪了父親一眼,心想,父親啊,

③兒子推了父親一把,心想,父親啊,

④父親推了兒子一把,心想,兒子啊,)

然后學生暢所欲言,真正領悟父親“揪”和“推”與小伙子“瞪”和“推”的矛盾動作后的心理世界,更是對人物精神世界的又一次感受。

(四)重回題目,解決難點。

教學進行到這里,已經基本完成了教學任務,此時教學難點的解決已經水到渠成。指課題,文中的那座橋已經垮掉了,可是我們心中的橋已經搭建起來了,這座橋是誰?他是一座什么橋?請用一句話把老漢和橋聯系起來說一說。(教師適時板書:血肉之軀永不坍塌)在學生深入學文,研讀分析的過程中,學生已感悟了老漢的高大形象,這時對“橋”的含義的理解就會迎刃而解,即突破了教學難點。

(五)領悟寫法,體會效果。

這篇課文在表達上很有特色,我引導學生瀏覽課文,說出自己的發現。學生交流后,(出示13)表達方法:

1、構思新穎別致,設置懸念,前后照應。

2、多用簡短的句、段來渲染緊張的氣氛。

3、大量運用比喻、擬人,對比等修辭方法,增強表現力。

4、通過自然環境描寫的烘托來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通過刻畫人物表情、動作、語言等塑造人物形象。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閱讀教學上教給學生文章的表達方法,學生會在今后的寫作中加以運用,不斷提高寫作水平。

(六)課后練筆,延續情感。

同學們,老漢犧牲后,村民們會怎樣做?怎樣說?想象當時的一個場景,以不同的身份寫個片斷。參考題目:

爺爺,我們想您!

老支書,慢走!

揮淚送別老支書

洪水退后……

語文教學重在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課后進行小練筆,為學生提供了寫作的機會,搭建了傾訴情感的平臺。

【教學結束】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科書教案【篇5】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認識2個生字,理解障礙、攔路虎、連估帶猜等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自主閱讀,自行體會課文所要闡述的道理。

3、在品味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養成查字典的好習慣。

二、教學重點:

自主閱讀,自行體會課文所要闡述的道理。

三、教學難點

懂得讀書時遇到“攔路虎”不能繞著走,要養成勤查字典的好習慣。

四、教學過程

(一)、導課

1、導入課題

這節課學習第11課《讀書莫放“攔路虎”》。板書課題。

2、明確目標

據題質疑。這是一篇介紹讀書方法的略讀課文。莫放,不要放過。什么叫攔路虎?為什么不能放過攔路虎?放過去有什么危害?遇到攔路虎該怎么辦?

3、預期效果

帶著問題走入課文,比比這節課誰的收獲最多。

(二)自主學習

任務一: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理清課文脈絡

1、任務呈現

學習策略:1、默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或不理解的詞語查字典解決。

2、借助各自然段的中心句或重點句概括自然段意思,在此基礎上分段,歸納段意。

(自主學習后小組內交流,準備展示。)

2、自主學習

3、展示交流

一個小組展示:認識2個生字:礙、頁。學生領讀,組詞。

理解詞語1、障礙:阻擋,使不能順利通過。也指阻擋通過的東西。本文指不會讀、不理解的字詞。

2、攔路虎:舊指攔路搶劫的土匪。現指前進道路上的障礙或困難。本文指讀書時遇到的生字詞。

課題使用比喻手法,是形象的說法,攔路虎加引號表示特殊含義。

3、連估帶猜:估估猜猜,不求準確。

“連……帶……”是常用結構,表示兩種動作緊接著,差不多同時發生。這樣的詞語還有:

連蹦帶跳、連滾帶爬,還有哪些,請同學補充。

師引導區別形近字:

衷心:發自內心的。例如:衷心感謝。

哀思:悲哀思念的感情。

衰老鄉音無改鬢毛衰

順口溜記憶:

衣字上下大分家,小小變臉魔術師。

“口”在中央,哀思的哀;

“中”在中央,衷心的衷;

口中插橫,衰老的衰。

一個小組展示,逐段讀課文,理清脈絡。

四人每人讀一個自然段,分別概括自然段段意,再分段,歸納段意。

全文共有四個自然段,可以分成兩段。

第—段(1—2)講什么叫“攔路虎”。遇到“攔路虎”繞著走有什么害處。

第二段(3—4)主要講必須通過查字典掃除“攔路虎”。

我們學會了抓住中心句或重點句概括段意的方法。

任務二:再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任務呈現

學習策略:帶著問題再讀課文

(1)什么叫“攔路虎”?

(2)面對“攔路虎”繞著走的原因和危害是什么?

(3)聯系實際說說你是如何消滅讀書時的攔路虎的?

(4)如何查字典?

(自主學習后組內交流,做好展示準備。)

2、自主學習

3、展示交流

一個小組展示,每人回答一個問題。

第3自然段,讀書時遇到“攔路虎”,便去請教無聲的老師——字典。(要有耐心)

1、遇到哪個就查哪個,逐個解決,批注讀音或意思。

2、先將“攔路虎”圈下來,待讀完一段,再集中起來一起查。

齊讀第3自然段。

第4自然段,查字典還要有恒心。

復習查字典的方法:

1、不知讀音的字用(部首查字法)。

2、會讀不知字意的字可用(音序查字法)。

3、獨體字或難檢字可用(數筆畫查字法)。

這節課重點學習數筆畫查字法。教師打開小《新華字典》,91-93頁為

(三)難檢字筆畫索引

例如:難檢字

孑孓數筆畫都是3畫,在難檢字筆畫索引里查三畫,查到孑字在正文中的頁碼236頁,孓:256頁。

讀音為jiejue,意思為蚊子的幼蟲。

練習查獨體字“凹凸”、“戊戌”的讀音。

齊讀第4自然段。

教師總結:如果我們在讀書時遇到“攔路虎”,必須消滅它,否則它還會攔著你。消滅“攔路虎”的辦法就是查字典。查字典時要做到兩點:一要有耐心。無論是一個字一個字地去查,還是把生字集中起來查都可以,總之只要是生字就不能放過它。二要有恒心。有些字不是查一次字典就能掌握的,要反復查,直到“生字”變成“熟字”。

課文的兩點寫法值得我們學習,在寫說理性的文章時可以借鑒:

1、課文有的地方直接說明道理,有的地方舉例說明道理。

如文中第2小節舉例把“衷心”讀成“哀心”,使我們無法正確理解文章的內容,更有說服力。

2、第一部分(1-2)和第二部分(3-4)采用對比的寫法,表明自己的立場。

第一部分寫不查字典給學習帶來的影響;第二部分寫查字典對我們學習的幫助。

我們班的同學一個個都那么愛讀書,愛思考,誰能把你積累的讀書名言說給大家聽。

積累有關讀書的名言警句。

1、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2、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3、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4、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莎士比亞

5、閱讀使人充實,會談使人敏捷,寫作與筆記使人精確。——培根

6、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讀書貴在有好的讀書習慣,我們學到了很多良好的讀書習慣,想想都有哪些?

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

1、不動筆墨不讀書——學會做讀書筆記

2、“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要多朗讀多背誦

3、“學而不思則罔”——讀書要與思考相結合

4、讀書莫放“攔路虎”——遇到生字詞要勤查字典

(三)、檢測導結

1、我們常說的“攔路虎”是指(),文中所說的“攔路虎”是指()。

2、閱讀《水滸傳》里的一段,查字典掃除遇到的“攔路虎”。

反饋訂正,反思總結。

一本字典常相伴,養成讀書好習慣。

板書設計:遇到(1-2)產生“攔路虎”

繞著走的危害

讀書莫放“攔路虎”

掃除(3-4)一要有耐心

二要有恒心。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科書教案【篇6】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遠離故土的人,總會思念自己的家鄉,這是人世間最美好的情感。同學們,你們學過哪些與“月”有關的詩詞呢?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2、是呀,故鄉的月亮總是那么令人懷念,今天我們首先要學習的就是一首與“月”有關的詩。

3、揭示課題: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教師板書課題,出示字典中“泊”字的兩個音節(bópō)及其不同的意義,選擇正確的讀音。齊讀課題。)

二、查找資料,了解詩人

1、課前,你們通過收集資料,都知道些什么呢?

⑴“瓜洲”現在揚州的一小鎮,位于長江北岸。

⑵王安石,北宋時期的政治家,文學家,詩人。

2、解題:

“泊船瓜洲”(“泊”是“停泊”的意思。)

三、整體把握,初步感知

1、全班齊讀,注意讀準字音。

2、根據注釋,四人小組討論詩句的意思并從中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感情。

3、自由朗讀,并從詩中找出能集中表達詩人想回家的一個字。(“還”字)

四、緊扣“還”字,披文入情

1、自由匯報:

你學懂了什么?

2、根據學生的匯報,相機引導學習:

⑴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問:從這兩句詩句中你還體會到什么?

(可提示:從“一水間”、“只”、“數重山”等詞去體會)

生:我能體會到作者離家非常近。……

(板書:靠家近──很想還)

⑵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①讀讀詩句,想象畫面。

②推敲詩句用詞的準確:

將“綠”字與詩人曾想過的“到、過、入、滿”作對比,想一想詩人為什么最后選”綠”?

③啟發想象:

假如你來到江邊,望著僅僅一江之隔的對岸,而對岸的不遠處就是你離開很久、思念很久的家鄉,此時你有何感想?

(引讀”明月何時照我還”)

④引導學生概括詩人此時這種強烈的思鄉之情:

(板書:思家切)

過渡:詩人思家切,可他能還嗎?(學生板書:不能還)

3、指導學生朗讀,感悟體會詩人強烈的思鄉之情。

五、自主探究,感受詩境

1、課文學到這里,你有什么疑問嗎?

(生可能提出以下問題:詩人為什么不能還?……)

2、討論、升華詩情:

既然詩人已經離家很近了,而且他又這么渴望回到家鄉去,那他為什么不回去看看呢?

3、學生先猜測有幾種可能,師再順勢簡介當時的時代背景:

(詩人為了改革大計、為了國家大事,雖到家門卻不能還,為大家而舍小家的崇高境界,他從內心深處發出的“明月何時照我還”的強烈的思鄉情深深地震撼了我們。)

4、同桌互說詩意。

5、分男女生讀古詩。

六、總結學法,自讀感悟

1、總結學習方法:

剛剛我們通過初讀詩句──緊扣題眼──朗讀感悟的方法學習了《泊船瓜洲》這首詩,下面我們繼續學習《秋思》。

2、初讀詩句,了解詩人情況。

3、合作學習,了解詩句大意:

⑴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客居洛陽,又見秋風。心中涌起千愁萬緒,覺得有說不完、寫不盡的話需要傾吐,而一時間竟不知從何處說起,也不知如何表達。)

⑵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帶信的人將要出發的時候,我卻又打開了封好的信。)

4、指導朗讀,感悟情感。

七、咬文嚼字,體會“推敲”

1、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這兩首詩中都因某個字用得特別妙而成為千古絕句,有誰知道是哪兩句詩、哪兩個字嗎?(綠、見)

2、過渡:

我們已經體會了“綠”字的妙用,那么秋風無形,何以用“見”,談談你的理解。

3、師講解:

秋風本無形,但它可使本葉黃落,百花凋零,給自然界帶來秋光秋色,因而雖無形可見,卻又處處可見。用“見”就將秋風與秋風所帶來的肅殺的秋景聯系起來,給讀者以暗示和聯想。

4、總結:

秋風無形,但處處可“見”;一個“綠”字,表達了眼前一片景,胸中無限情;一個“綠”字,使《泊船瓜洲》成了千古絕句;一個“綠”字,使王安石改字成了千古佳話。現在讓我們也來當一回王安石,推敲一下以下的句子該用什么字好。

5、填字練習:

⑴選擇最恰當的字填入括號內,并說說理由:

旺、濃、鬧

紅杏枝頭春意()。

起、動、翻、皺、拂

風乍起,吹()一池春水。

⑵自由填字:

春風吹()了樹梢,吹()了小草,

吹()了河水,吹()了花苞。

八、反復誦讀,指導背誦

1、有感情朗讀全詩。(自由練讀、指名讀、齊讀)

2、指導背誦。

第二課時

一、查找資料,了解詩人

1、上節課,學習了兩首思念家鄉的古詩,今天繼續學習清代詞人納蘭性德所寫的《長相思》。課前通過收集資料,你們有哪些收獲呢?(從作者生平及作品內容等方面進行交流。)

2、簡介作者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是清初滿洲貴族人士中,文學造詣很深,藝術成就很高的詞人。他的作品大多數反映滿洲貴族的生活情調,盡管缺少廣泛的社會意義,但情真意切,顯現著一種華貴的悲哀,一種優美的感傷。他和朱彝尊、陳維嵩被稱之為清代”詞家三絕”。

3、這首詞作于康熙十二年(1681)。是作者隨康熙皇帝東巡到山海關的途中所作。

4、納蘭性德善作詞,反對模仿,強調獨出心裁。“長相思”,詞牌名,內容多寫對家鄉、親人的思念。

二、自查釋疑,讀懂詩句

1、學生試讀,思考:

這首詞寫了什么內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學生試講,逐句理解:

(注意書上的注解)

⑴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走過一段山路,又走過一段水路,我向榆關那邊行。夜深了,周圍千百座帳篷里亮著燈。)

⑵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風兒刮了一更天,雪又下了一更天,刮得我心兒碎,連回鄉的夢都未做成。在我的家鄉啊,可沒有這樣的風云交加的聲音。)

3、再現形象:

這首詞寫的是什么呢?

4、觀察插圖:

想象作者深夜站在軍帳外,他在望何處?心里又在思念誰呢?

三、討論探索,感受詩境

1、根據插圖,引導學生質疑:為什么詞人在夜深時無法入睡,這是怎樣的一種感情?

2、討論探究,感受詩境:

(從詞的內容看,寫的是從軍出征的人對故鄉的思念之情。作者無法入睡就是因為思念家鄉、懷念親人。)

四、反復誦讀,體會詩情

1、輕聲自讀,想象詩中送別的情景,說說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2、這種思鄉之情作者是如何表達的?(觸景生情)

3、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詩情。

五、積累內化,拓展延伸

1、背誦全詞。

2、搜集表達思鄉情感的詩詞,拓展閱讀。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科書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理解詞語,找出文中奶奶的“老話”。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搜集,積累有關的民間俗語,諺語,在同學之中作交流。

4、體會奶奶對晚輩一片關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大師”,學生用自己的話理解“大師”的含義。

2、師概括:在某一學科或領域,因為有突出的成績或作品,受到人們的尊敬和推崇,被公認為人士,這樣的人,才有資格被稱之為“大師”。

3、古今中外,你還知道哪些人物被世人尊稱為“___大師”? 師補充完整課題:30、語言大師(板書)

4、齊讀課題 今天,我們要了解的“語言大師”,卻只是一位60開外,連斗大的字也不識幾個的農村老婦人,她是誰?為什么被稱為“語言大師”呢?

二、整體感知

1、知道文中的“語言大師”指“奶奶”,說說“我”心目的奶奶是個怎樣的人。

2、交流并出示填空:奶奶稱得上是咱們村里的“語言大師”是因為_____ 學生自讀課文,了解原因。

3、既然大家認為奶奶的“老話”誰都愛聽,所以她稱得上是咱村的“語言大師”,那么,讓我們從課文中先劃出文中寫了哪幾句奶奶說過的“老話”。

三、研讀課文

學習課文中的“老話”,概括奶奶“老話”的特點。

1、交流和朗讀這些“老話”,感受這些老話的韻味。僅僅課文中提到的奶奶的“老話”就有十三句,相信奶奶在日常生活中所說過的“老話”一定遠遠超過了這個數。這些“老話”讀起來你有什么感覺? (板書:多、押韻)

2、奶奶的這些“老話”的意思你都懂嗎?請同學說說看。 指名說這些“老話”: “早睡早起身體好,晚睡遲起百病長。” “越吃越饞,越玩越懶。” “人勤出金山,人懶敗家產。”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過,沒法回,光陰去,討不還。” “吃食不搶,到老不長。” “一只碗不響,兩只碗叮當。” “家和萬事興。” “勤是搖錢樹,儉是聚寶盆。”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小樹要修,孩子要教。”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 看來奶奶的老話——(板書:易懂)

3、小結:我們讀過了奶奶的“老話”,可以概括出奶奶“老話”的幾個特點來。 出示填空:因為( ),所以她稱得上是咱村里的“語言大師”。

學習課文中的事例,體會奶奶的“老話”的含義。

1、奶奶不但能說出又多又押韻又易懂的“老話”,而且還常常用“老話”教育我、激勵我。 師生輪讀第2節(分讀奶奶和我的表現的句子)。

2、出示填空: 當??,奶奶在我的耳邊輕輕呼我:??。 當??,奶奶邊掀被子邊嘮叨:??。(出示答案)

3、奶奶的“老話”可不是時時掛在口中的——再讀:當??,奶奶先在我的耳邊輕輕呼我:??。 當??,奶奶才邊掀被子邊嘮叨:??。 你和同桌討論一下,奶奶這樣做的原因。(奶奶能用上“老話”教育我) 板書:用得恰當

4、分小組合作朗讀第三、四節,讀出不同人物的語氣,再次感受奶奶能用上恰當的“老話”教育我的智慧。體會奶奶對晚輩的一片關愛之情。 當我賴床的時候,奶奶說:??,我只得??; 當我貪玩不想洗臉洗碗的時候,奶奶說:??,我只得??; 當表弟只顧踢球不做作業時,奶奶說:??,于是表弟??

5、奶奶的“老話”不但教育小孩,而且能教育大人—— 當爸爸媽媽為了一點小事鬧別扭了,她會說:??,爸爸媽媽??; 當她見爸爸媽媽不勤儉節約,她便說:??,爸爸媽媽??。

6、奶奶的“老話”不但教育小孩,而且能教育大人。你能和你的小組同學一起合作,根據課文第五節的內容來排一排,演一演嗎? (根據時間定) 小結:由此可見,奶奶不僅受到家人的尊敬,還受到村里人的尊敬,雖然她識字不多,可真稱得上是“語言大師”。

四、復習鞏固

1、師:同學們,學習了課文,相信你也被奶奶那富有智慧的“老話”所折服,請你來說一說—— (出示填空:奶奶的“老話”??,她真稱得上是咱村里的“語言大師”!) 奶奶正是用了這些“老話”教育我,激勵我,奶奶的“老話”伴隨著我成長,難怪大家稱識字不多的奶奶為——“語言大師”。

2、作者主要選取了幾個事例來寫奶奶是個“語言大師”?請學生運用事例串聯法,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3、出示課外的一些“老話”,讓學生議議他們各自的含義。

4、師小結:在民間,還流傳著許許多多這樣的“老話”,它們好似一朵朵帶著泥土芳香的小野花,在祖國大地上默默扎根。它們語言樸素平實,自然親切,然而卻包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因此代代相傳,生生不息,有著旺盛的生命力。我們稱之為民間俗語或諺語。

5、寫作方法指導: 寫人的文章的寫作特點:通過具體事例反映人物的特點,事例詳略得當。

五、拓展作業

1、拓展

下面這些情況,想想能對他們說些什么?

星期五下午,妹妹在家,只想看電視,不愿做作業,我耐心地告訴她:__________。

弟弟每天起床,不疊被子,媽媽勸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爸爸愛睡懶覺,我會對他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業

抄寫詞語: 激勵 嘮叨 一本正經 愁眉苦臉 滿不在乎 別扭 勤儉

在課外搜集一些“老話”,和爸爸、媽媽或同學交流一下,看看這些話是否有道理。

32524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消泡剂-水处理消泡剂-涂料消泡剂-切削液消泡剂价格-东莞德丰消泡剂厂家 | 集装箱标准养护室-集装箱移动式养护室-广州璟业试验仪器有限公司 | 北京普辉律师事务所官网_北京律师24小时免费咨询|法律咨询 | 济南侦探调查-济南调查取证-山东私家侦探-山东白豹调查咨询公司 密集架|电动密集架|移动密集架|黑龙江档案密集架-大量现货厂家销售 | 哈尔滨治「失眠/抑郁/焦虑症/精神心理」专科医院排行榜-京科脑康免费咨询 一对一诊疗 | 武汉印刷厂-不干胶标签印刷厂-武汉不干胶印刷-武汉标签印刷厂-武汉标签制作 - 善进特种标签印刷厂 | 软膜天花_软膜灯箱_首选乐创品牌_一站式天花软膜材料供应商! | 武汉印刷厂-不干胶标签印刷厂-武汉不干胶印刷-武汉标签印刷厂-武汉标签制作 - 善进特种标签印刷厂 | 知网论文检测系统入口_论文查重免费查重_中国知网论文查询_学术不端检测系统 | 数字展示在线_数字展示行业门户网站 | 碳化硅,氮化硅,冰晶石,绢云母,氟化铝,白刚玉,棕刚玉,石墨,铝粉,铁粉,金属硅粉,金属铝粉,氧化铝粉,硅微粉,蓝晶石,红柱石,莫来石,粉煤灰,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硫酸镁-皓泉新材料 | 低合金板|安阳低合金板|河南低合金板|高强度板|桥梁板_安阳润兴 北京租车牌|京牌指标租赁|小客车指标出租 | 山东太阳能路灯厂家-庭院灯生产厂家-济南晟启灯饰有限公司 | 英国公司注册-新加坡公司注册-香港公司开户-离岸公司账户-杭州商标注册-杭州优创企业 | 超声骨密度仪,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起草单位】,骨密度检测仪厂家 - 品源医疗(江苏)有限公司 | 众品地板网-地板品牌招商_地板装修设计_地板门户的首选网络媒体。 | 博博会2021_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博博会】 | 广东西屋电气有限公司-广东西屋电气有限公司 | 深圳办公室装修-写字楼装修设计-深圳标榜装饰公司 | 九州网址_专注于提供网址大全分享推广中文网站导航服务 | 上海质量认证办理中心 | 磁棒电感生产厂家-电感器厂家-电感定制-贴片功率电感供应商-棒形电感生产厂家-苏州谷景电子有限公司 | 破碎机_上海破碎机_破碎机设备_破碎机厂家-上海山卓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 快速门厂家批发_PVC快速卷帘门_高速门_高速卷帘门-广州万盛门业 快干水泥|桥梁伸缩缝止水胶|伸缩缝装置生产厂家-广东广航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 顺辉瓷砖-大国品牌-中国顺辉 | 青岛成人高考_山东成考报名网 | 上海律师事务所_上海刑事律师免费咨询平台-煊宏律师事务所 | 回收二手冲床_金丰旧冲床回收_协易冲床回收 - 大鑫机械设备 | 不锈钢电动球阀_气动高压闸阀_旋塞疏水调节阀_全立阀门-来自温州工业阀门巨头企业 | 长春网站建设,五合一网站设计制作,免费优化推广-长春网站建设 | 钢板仓,大型钢板仓,钢板库,大型钢板库,粉煤灰钢板仓,螺旋钢板仓,螺旋卷板仓,骨料钢板仓 | 深圳APP开发_手机软件APP定制外包_小程序开发公司-来科信 | 酒糟烘干机-豆渣烘干机-薯渣烘干机-糟渣烘干设备厂家-焦作市真节能环保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杭州营业执照代办-公司变更价格-许可证办理流程_杭州福道财务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 广西绿桂涂料--承接隔热涂料、隔音涂料、真石漆、多彩仿石漆等涂料工程双包施工 | 聚合甘油__盐城市飞龙油脂有限公司 | 酵素生产厂家_酵素OEM_酵素加盟_酵素ODM_酵素原料厂家_厦门益力康 | 回收二手冲床_金丰旧冲床回收_协易冲床回收 - 大鑫机械设备 | 餐饮小吃技术培训-火锅串串香培训「何小胖培训」_成都点石成金[官网] | 智能气瓶柜(大型气瓶储存柜)百科| 新能源汽车电机定转子合装机 - 电机维修设备 - 睿望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