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四年級語文的教學教案
語文學習會涉及很多文學名著。在學習和理解的過程中,學生會受到一些名著的影響,積累一些名句和好話。從小灌輸這種教育,可以讓學生在頭腦中積累大量的素材,為今后的寫作提供啟發,有效提高寫作水平。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鄂教版四年級語文的教學教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鄂教版四年級語文的教學教案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書寫本課的生字、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著抓住有關語句,體會人物的心情。了解課文蘊含的道理。
【過程與方法】
學習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抓住有關語句,體會人物的心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到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得到的結果也不同。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學會抓住重點詞句,特別是人物動作、語言、神志描寫理解人物的心情,體會文章的閱讀方法。
難點
理解“它雖然把我們看得比它小,可我們實在比它強啊”這句話的含義。
教學準備:
教師:制作包含圖片、重點詞句的多媒體課件
學生:收集與課文相關的資料。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書寫本課的生字、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教學重難點:
重點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難點
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示圖導入,激發興趣
1.(課件出示圖片)同學們,讓我們來欣賞兩幅圖片,你看這是什么?(牛和鵝)是的,在你的印象中,牛和鵝有什么特點?
2.(課件出示“牛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鵝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鵝小,所以鵝不怕人。”)你能說說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嗎?那你覺得這句有道理嗎?
3.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一篇課文《牛和鵝》,看看你會得到什么啟發。(板題,齊讀課題)
4.作者介紹。(對“任”進行正音)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你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畫出帶有生字的新詞,遇到不理解的詞語查查工具書。
生讀文、識字,教師巡視指導,相機板書學生詢問的生字。
2.檢查生字詞掌握情況,適時教讀。
(1)課件出示,指名開火車讀。
(2)男女生賽讀。
(3)指讀象聲詞。
(4)指讀課文中較難讀的詞語。
3.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再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4.誰來說說課文主要內容?
你能說說課文先寫了什么?接著寫了什么?最后寫了什么?
5.指名回答,適時評價。
三、熟讀課文,引導質疑
根據學生質疑,梳理出若干有探討價值的問題。
四、布置作業,鞏固新知
1.抄寫詞語。
2.摘錄描寫生動的語句。
板書設計:
牛和鵝
初讀課文→梳理有價值問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著抓住有關語句,體會人物的心情活動。
2.了解課文蘊含的道理,認識到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得到的結果也不同。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學著抓住有關語句,體會人物的心情。
難點
了解課文蘊含的道理,認識到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得到的結果也不同。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激發興趣
1.復習文中部分詞語。
2.根據上課時學生質疑并梳理出的若干有探討價值的問題,引出本課的閱讀話題。
二、精讀課文,引導感悟
1.作者一開始就點明大家的認識:牛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鵝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鵝小,所以鵝不怕人。那么作者是如何對待牛和鵝的呢?請你讀讀第3、4自然段,畫出描寫作者態度的句子,多讀幾遍。
(生讀,師巡)
2.誰來說說你畫的句子?(指名回答)
同學們找得很正確!就像大家所說的,對于強壯的牛,作者一點也不害怕,可是對于小小的鵝,作者卻害怕極了。后來作者卻改變了自己的看法,請你認真讀讀第5-11自然段,在小組內說說到底是什么事情讓作者改變了看法?
(生讀書,教師巡視指導,小組內互說)
3.誰來說說是什么事情讓作者改變了看法?
(“我們”在回家的路上被鵝追趕,后來在金奎叔的幫助下趕走了鵝。通過這件事讓作者改變的看法。)
4.指名讀第6自然段,畫出描寫鵝的詞語,你體會到什么?
(體會到鵝的不可一世、不怕人;“我”的狼狽不堪,害怕鵝)
你能讀出鵝的不可一世和作者的狼狽不堪嗎?自己練一練,讀一讀。
5.我們害怕鵝,可是金奎叔不怕啊!找出描寫金奎叔的句子。自己讀讀這句話,畫出描寫鵝動作的詞語,你能體會到什么?指導朗讀。
6.不可一世的老雄鵝被金奎叔趕跑了,張開翅膀,連飛帶跳“啪啪啪”地落到了池塘中。通過這件事,作者對牛和鵝的認識發生了什么變化?請你讀讀11~12自然段,畫出有關的語句。
7.誰來說一說作者發生了什么變化?(指名回答)
作者記住了金奎叔的話,從此對牛和鵝都改變了態度和做法。對牛,不再無緣無故的欺負它;對鵝,也不再怕它。
8.是啊,金奎叔的話讓作者永遠難忘!讓我們來一起讀讀這句話:(課件出示)它雖然把我們看得比它小,可我們實在比它強啊!
從這句話中,你有什么啟發?誰來說說?(不管別人是怎么看待我們的,只要我們自己能夠正確地、全面地去看待問題,分析問題,就會正確地認識生活。是的,簡單的一句話讓作者改變了一直以來的看法和認識。)
9.在生活中,你遇到這樣的事情了嗎?你是怎樣解決的?(指名回答)同學們結合自己生活實際談出自己的理解。
三、總結升華
(課件出示)正如詩云:“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處理問題,就會有不同的答案。面對同樣的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見解,這就是平常所說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同學們,希望通過今天的學習,你能夠正確、全面的看待問題,正確的認識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你一定會有新的發現,新的感受!
四、布置作業
1.積累本課的好詞佳句。
2.學了這篇課文,你肯定大受啟發吧!請你用幾句話簡單地寫下來。
鄂教版四年級語文的教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會認“囊、角”等生字,會寫“段、倆”等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我”表演老虎的經過。
2.過程與方法
學習先提出問題,再整理提出的問題,然后逐步解決問題的方法。
3.情感與價值
通過學習課文,感受“我”心情變化的過程,學會關心弱者。
【教學重點】
通過學習課文,了解“我”表演老虎的經過。
【教學難點】
感受“我”學習表演老虎以及上臺演出過程中的心情變化過程。
【教學準備】
學生:預習課文。
教師: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教師批注
一、談話交流,引出課題
一說到老虎,我們往往會想到哪些詞語呢?(威風凜凜、狐假虎威)是的,很多人都非常害怕老虎,會“談虎色變”。可是老師卻遇到了一只與眾不同的老虎,這只老虎非常“窩囊”。這是怎么回事呢?那就讓我們一起去文中尋找答案吧。
二、整體感知,學習字詞
1.自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符號勾畫出不認識的生字及不理解的新詞,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識生字,理解詞語。
2.用開火車讀生字、請小老師聽寫生字等形式檢查學生認字情況。
3.學生分段讀課文,學生互相評議,正音。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讀課文,精讀感悟
1.這篇課文篇幅比較長,我們可以一邊讀一邊給自然段標上序號。全文共有22個自然段。
2.學習第1、2自然段。
(1)“我”所在的小學有一個什么活動?(每周六下午全校開周會,會上每個班級輪流表演節目。)
(2)“我”經常參加這個演出嗎?(“我沒在臺上露過面”可見“我”從來都沒有參加過這個活動,沒有一點兒表演經驗。)
四、積累詞語,指導寫字
掌握以下詞語:
老虎 班級 比劃 嘗試 兄妹 一段 改變
通情達理 手槍 幸虧 挖土 演技 強大
書寫指導:“槍”的右半部分是“倉”,不要寫錯。
“挖”的右下部分是“乙”字,你要看清啊!
“級、槍、挖、技、強”這幾個字都是左右結構,而且都是左窄右寬,書寫時要注意這一點。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一只窩囊的大老虎》。
二、繼續學習課文
(一)朗讀第3~15自然段,完成以下練習。
1.第4自然段中哪個詞語寫出“我”非常想參加演出?
“殷切期待”。
2.老師為什么“看了我半晌才下決心”?
從中可以看出老師很擔心“我”不能勝任這個角色。
3.排練前誰打擊了“我”?
有一個演哥哥的小朋友問“我”會不會“豁虎跳”。“我”說不會時,他譏笑了“我”。
4.你知道“我”演出時的服裝道具是什么樣子的嗎?
“頭罩是個紙糊的老虎頭:黃底子上也畫著黑道道,額角正中還有個‘王’字”,還有“虎皮”。
5.老師的哪句話可以看出“我”真的不具有表演的天分?
老師在一旁不斷地提示:“向前爬……你怎么不叫哇?嗓門要大。別忘了你不是貓,你是一只老虎。”
(二)朗讀第16~19自然段。
1.找出描寫“我”演出過程的語句,讀一讀,說說自己的體會。
相關語句:“……立刻彎下身子爬上場去,嘴里啊嗚啊嗚直叫。”
“……我站起來脫下頭罩,滿頭滿臉都是汗珠。”
通過這些描寫可以看出:“我”真的很努力地想要把老虎這個角色演好。“滿頭滿臉都是汗珠”既寫出演出時“我”很緊張,同時也寫出“我”表演時非常賣力;老師排練時告訴“我”老虎要叫,這點“我”也沒有忘記。
2.“我”的表演成功了嗎?
沒有成功,因為“我”表演的時候臺下“哄堂大笑”,而且演哥哥的小朋友“唉聲嘆氣”地對“我”說話。
(三)朗讀第20、21自然段。
這次演出對“我”有什么影響?
以后每次去動物園的時候,“我”都要去看看老虎,想看看老虎怎么“豁虎跳”。
三、暢談收獲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看著很容易,實際做起來卻非常難。
鄂教版四年級語文的教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認識“釘、旋、兵”等12個生字,會寫“否、旋、況”等14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3.指導學生通過品讀抒情、議論的語句解讀文章主旨。
4.學習從情感、含義、修辭等方面賞析文章的語言。
5.使學生認識到玩具在兒童成長過程中的作用,并能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獲得獨到的感受。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通過品讀抒情、議論的語句解讀文章主旨。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從情感、含義、修辭等方面賞析文章的語言。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釘、旋、兵”等12個生字,會寫“否、旋、況”等14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師生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喜歡玩具嗎?你們家里還有什么玩具?
玩具是我們喜歡的東西,許多人成年之后對玩具仍然情有獨鐘,久久不能忘懷,那么玩具不是簡單意義上的玩具,而是演化為一段難忘的經歷,一段難以割舍的情感,一段縈繞于心的感悟。今天,高洪波老師的《陀螺》就是這樣一篇有著豐富內涵、充滿童真童趣的文章,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學習吧!(板書:陀螺)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問老師,同學,查字典等方式來解決;
2.學生自讀課文。在讀文過程中,勾畫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先要求學生獨立閱讀,初步掃除語言障礙;再請學生在小組中互相幫助糾正讀音;最后點名分段閱讀課文,達到全班師生集體正音。)
三、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分析記憶字形。教師要鼓勵學生開動腦筋記憶
出示生字“釘、旋、兵、恨、帥、預、釁、徹、潰、譽、丑、豪”(課件出示2)
“帥、徹、丑”是翹舌音,“釁”是由“血”和“半”兩部分組成。
2.書寫指導。
出示生字“否、旋、況、兵、敗、仍、尤、恨、帥、預、潰、品、丑、豪”(課件出示3)
指導書寫,并注意學生的寫字姿勢:“旋、況、敗、仍、恨、帥、預、潰”都是左右結構的字,書寫時要左窄右寬;“否”是上下結構的字,上面的“口”要小一些;“丑”下面的一橫要長一些。
四、再讀課文,小組討論
1.以小組為單位,練習把課文朗讀通順、流利。
2.個體質疑組內探討集體質疑
3.抽讀,評議。
4.感知內容。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指導學生通過品讀抒情、議論的語句解讀文章主旨。
3.學習從情感、含義、修辭等方面賞析文章的語言。
4.使學生認識到玩具在兒童成長過程中的作用,并能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獲得獨到的感受。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復習導入
1.聽寫字詞。
否則 旋轉 況且 金兵 一戰即敗 仍然
尤其 恨不得 帥氣 預料 品道 潰敗
丑小鴨 自豪
(課件出示5)
集體訂正。
2.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20課,齊讀課題。
二、研讀課文
(一)學習1-2自然段
1.陀螺又叫什么?陀螺的構造是怎樣的?請你默讀第1、2自然段。(板書:冰尜兒)
2.自由讀、指名讀、體會讀。生說印象。
(二)學習3-5自然段
1.指名學生讀。
2.小伙伴們是怎樣玩陀螺的?在課文中畫出來。
(抽冰尜兒、賽陀螺)
3.第4自然段中哪一句是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曾有很長一段時間我的世界堆滿烏云,快樂像過冬的燕子一般,飛到一個誰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這句話把快樂比作燕子。)
比喻句形象的寫出了我得不到陀螺的郁悶心情。
(板書:郁悶)
4.“這消息曾使我一整天處于恍惚的狀態,老想象著那只陀螺英武的風姿。”這句好說明了什么?
(我對陀螺的癡迷程度已經到了忘我的境界。)
(板書:恍惚)
(三)學習6-11自然段
1.學生交流,討論,老師范讀,學生一邊聽一邊思考:“誰的陀螺最棒?”
2.“尤其當我看到這枚“鴨蛋”的下端已嵌上一粒大滾珠時,更是手舞足蹈,恨不得馬上在馬路上一顯身手!”這時“我”的心情是怎樣的?
(板書:興奮)
(四)學習12-13自然段
1.學生自由朗讀,討論,合作學習。
你是怎樣理解“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
這句話深刻地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不能只根據外貌評估一個人的才能,品質和行為。
(板書:人的才能 品質 行為)
學生齊讀,學生討論。
三、拓展遷移
做小游戲:選一名會玩溜溜球的同學上臺表演。請同學們認真觀察他的動作過程,思考下列問題。
用幾個動詞描寫這位同學玩溜溜球的過程,精湛的技藝不是一朝一夕造就的,在這位精彩的表演中,你從中發現了什么道理?
四、布置作業
請同學們把剛才看到的玩溜溜球的過程、領悟到的道理用文字描述出來吧!
鄂教版四年級語文的教學教案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學會本課生字,掌握多音字“都”“假”在語句中的正確讀音;理解“奮力、終于、居然、汲取”等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會用“終于”寫一段話。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討論、品味重點詞句,體會其中的含義。
3.情感與價值
使學生懂得只要有勇氣、奮發努力,就能戰勝困難;知道善于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舞自己,是一種可貴的優秀品質。
【教學重點】
“我”爬天都峰的過程。
【教學難點】
理解最后一個自然段中爸爸說的話的含義。
【教學準備】
學生:查找有關天都峰的資料。
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揭題導入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鯽魚背”。
欣賞天都峰的風光片或圖片,由學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資料并作介紹。說說“鯽魚背”名稱的來歷。
2.激情導入,揭示課題。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險,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掛在陡峭的山巖上,使許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夠登上山頂的人,真可稱得上是“勇士”了!我們認真地閱讀課文,勇攀高峰,一定覺得大有收獲。讓我們一起去“爬天都峰”吧。(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二、自讀課文,學習生字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
如:自由朗讀、圈點生字,同桌互聽互讀等。要求把字音讀正確,把課文讀通順。
2.自學生字,讀準字音,想辦法記住字形。
3.檢查生字詞自學情況。
4.小組內拿出生字詞語卡片,互相認讀、正音。
5.全班開火車賽讀,比一比哪一組讀得既響亮又準確。
6.小組交流各自學習生字、巧記字形的方法。
7.推選讀得好的同學當小老師,領讀生字詞。
三、再讀課文,了解大意
邊讀邊想,簡要回答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假日里,爸爸帶“我”去爬天都峰。“我”與一位素不相識的老爺爺相互鼓勵,一起爬上天都峰。)
四、識記字形,指導書寫
1.認讀要求寫的10個字,并分別組詞。
2.與熟字比較,識記字形。
如:峰—蜂:“蜜蜂”是昆蟲,所以“蜂”是“蟲子旁”;“峰”指的是山的尖頂,跟“山”有關,所以是“山字旁”。
3.練習書寫,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五、作業布置
1.抄寫生字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1.學生朗讀課文。
2.師引導:作者寫爬天都峰,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討論后,使學生明白:因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字更能準確反映出登山的費力、艱難。
3.(出示天都峰畫面)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象,把文中的話變成自己腦海中的“畫”。
學生熟練閱讀后,指名交流,教師評議,引導學生感受天都峰的險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二、深入議讀,領悟課文
(一)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讀第一自然段,說說這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爬天都峰的時間、地點、人物。)
(二)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默讀第二自然段,思考:天都峰給你留下什么印象?畫出有關語句,輕聲讀一讀。
2.說說課文中是怎么寫天都峰的“高”和“陡”的。
(1)高:“抬頭望”“啊,峰頂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嗎?”
“我爬得上去嗎?”這一句是不是懷疑自己能否登上天都峰?(更進一步地表現了天都峰的“高”。)
(2)陡:“筆陡”“石級邊上的鐵鏈,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真叫人發顫!”
教師用一根線繩作為“石級邊上的鐵鏈”,使學生體會什么叫“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
什么叫“發顫”?真的害怕嗎?(烘托了天都峰的“陡”。)
3.指導讀出天都峰“高”和“陡”的特點。
4.學生練讀,評讀。
5.小結。作者寫天都峰的“高”和“陡”,目的在于突出爬天都峰的困難,暗示了登上這么高、這么陡的山峰,是需要勇氣和力量的。
(三)學習課文第三、四、五自然段。
1.自讀這部分內容,畫出老爺爺和“我”的對話。
2.出示句子:“小朋友,你也來爬天都峰?”“老爺爺,您也來爬天都峰?”
思考:他們所說的話中都有一個“也”字,這個“也”字是什么意思?他們是互相懷疑嗎?表現了他們的什么精神?
3.學生分組討論。
4.全班交流、小結。(天都峰這么高、這么陡,小朋友這么小的年紀,老爺爺這么大的年紀,怎么也來爬呢?表面上似乎雙方都有懷疑,實際上是互相羨慕、敬佩,表現出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難、勇于攀登的精神。)
5.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對話。
(四)學習課文第六、七自然段。
1.提問:“我”怎么爬天都峰的?畫出表示動作的詞語。
(“攀著鐵鏈上”“手腳并用向上爬”。)
2.出示句子,填空,再說說用上括號里的詞語好在哪里。
我( )向峰頂爬去。
爬呀爬,我和老爺爺,還有爸爸,( )都爬上了天都峰頂。
(用上“奮力”突出了爬山過程的艱難,要充分鼓起勁來不怕困難、向上攀登。“終于”是經過“奮力”的結果。使我們感受到要攀登高峰,必須奮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達到目的。)
3.朗讀這幾個自然段。
(五)學習課文第八、九自然段。
1.登上天都峰以后,“我”和老爺爺為什么要互相道謝?
(1)老爺爺為什么說是“你的勇氣鼓舞我”?“居然”在這里說明什么?
(2)“我”為什么說“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氣向上爬的”?
(3)他們的對話中都有一個什么詞?這“勇氣”體現在哪里?
(勇氣。體現在他們都敢爬天都峰。如果沒有勇氣,這一老一小怎么敢爬天都峰呢?)
2.你從他們的話中體會出什么?
(一個人只要有決心,有勇氣,任何困難都可以克服。)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對話。
(六)學習課文第十自然段。
1.爸爸為什么說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因為這一老一小,雖然互不相識,但是都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互相鼓勵,互相學習。)
2.想想他們是怎樣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的。
3.你從爸爸的話中體會到了什么?
(這句話告訴我們,在人與人的相處中,要相互學習,相互鼓勵,才能取得進步。)
三、拓展學習
想一想,假如你在爬天都峰,請把你在“爬天都峰”中的感受介紹給大家。
四、總結
同學們,老師相信你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面對困難、面對挫折時,會從他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足勇氣,戰勝困難。同學們,你們有勇氣和信心嗎?
五、作業布置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對話部分可分角色朗讀。
2.跟自己的家人說一說,從這篇文章中,你學到了什么。
鄂教版四年級語文的教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認識“嗅、奈、煞”等7個生字,會寫“嗅、呆、奈”等13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及課文的寫作順序。
3.通過老麻雀奮不顧身地掩護小麻雀、勇敢地與龐然大物獵狗搏斗的故事,引導學生體會母愛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達的同情、愛護弱小者,藐視、不畏懼龐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理解、欣賞老麻雀是如何奮不顧身保護小麻雀的。
教學難點
理解“一種強大的力量”即母愛的力量,使弱小戰勝強大。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掌握本課的生字詞。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啟發談話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一百多年前俄國作家屠格涅夫寫的一篇文學作品的片段。屠格涅夫小時候在農村長大,有許多機會接觸大自然,使他深深地愛上了大自然,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他對農奴的同情,對大自然的熱愛。今天學習的《麻雀》就是其中的一篇。(板書:麻雀)(課件出示2)
二、自學——引導學生了解大意
1.先自讀課文,看有幾個角色?要搞清楚人物關系,誰是弱者,誰是龐然大物?
(板書:小麻雀老麻雀獵狗)
2.你還讀懂了什么?
三、再自學——引導學生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1.提示:(課件出示3)
(1)“我”走在林蔭道上發生了什么事?
(2)獵狗想怎么樣?
(3)老麻雀是怎么對付的?
小麻雀掉下來
老麻雀飛下來掩護準備搏斗
獵狗張開露出愣住后退
2.根據剛才討論的,把這些重點句用波浪線畫下來。
小麻雀從巢里掉下來了。獵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張開大嘴,露出鋒利的牙齒。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軀掩護著小麻雀,準備著一場搏斗。
獵狗愣住了,慢慢地向后退。
3.按這種事情發展的先后順序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
課文可以分為三部分:(課件出示4)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寫打獵回來的路上,“我”的獵狗發現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
第二部分(第4、5、6自然段):寫獵狗想傷害小麻雀,老麻雀飛落下來,保護小麻雀。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寫“我”急忙喚回獵狗,走開了。
其中第1、2、3自然段是事情的起因,第4、5、6自然段是事情的經過,第7自然段是事情的結局。
四、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分析記憶字形。教師要鼓勵學生開動腦筋記憶
出示生字“嗅、奈、煞、拯、嘶、啞、龐”(課件出示5)
“煞、奈”是上下結構;“嗅、嘶、啞”的偏旁都是口字旁。
2.書寫指導。
出示生字“嗅、呆、奈、巢、齒、軀、掩、護、幼、搏、龐、量、愣”(課件出示6)
指導書寫:“嗅”別忘記大上有一點;“口”加“木”是“呆”;“掩”字“大”下面是“電”。
指導學生按筆順規則寫字,并注意學生的寫字姿勢。
五、范讀課文
通過朗讀感受鮮明的形象,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
六、布置作業
熟讀課文。抄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及課文的寫作順序。
2.通過老麻雀奮不顧身地掩護小麻雀、勇敢地與龐然大物獵狗搏斗的故事,引導學生體會母愛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達的同情、愛護弱小者,藐視、不畏懼龐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復習生字、新詞
1.聽寫。
2.認讀詞語。
嘶啞拯救扎煞奈何嗅到(課件出示8)
3.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這篇課文。
二、講讀課文
(一)學習第一段,指名讀課文,讀后回答問題:事情發生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
(時間:打獵回來時。地點:林蔭路上)
(二)學習第2自然段,自由讀課文,讀后師生討論問題。
1.討論事情發生的起因。(課件出示9)(多媒體出現下面三個問題)
(1)獵狗發現了什么獵物?
(發現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
(2)站在地上的小麻雀是什么神態?
(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無可奈何地拍打著小翅膀)“無可奈何”是什么意思?“呆呆地”與“無可奈何”這兩個詞可以用來描寫人或動物的哪些方面?(神態、心理等)
(3)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麻雀才出生不久,是從巢里掉下來的?
(它拍打著小翅膀,嘴角嫩黃,頭上長著絨毛)
指導朗讀:“猛烈”寫出了風很大,要重讀;“呆呆地”和“無可奈何”寫出了小麻雀毫無辦法,要突出它沒辦法,不知怎么辦好,聲音要拖長一些。“嫩黃”與“絨毛”要讀得稍重一些。
(教師示范)學生練習,然后指名朗讀。
2.討論事情的經過。
(1)獵狗發現小麻雀后,是怎樣做的?接著又發生了什么意外情況?(課件出示10)默讀第4自然段。
①回答上述第一個問題。
(獵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張開大嘴,露出鋒利的牙齒)(板書:吃)
指導朗讀:讀這句時,要突出緊張的氣氛。
②回答上述第二個問題。
(突然,一只老麻雀從一棵樹上飛下來,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跟前)怎樣理解“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引導學生討論理解。“絕望”是什么意思?注意此時老麻雀是什么樣子。(板書:救)
指導朗讀:第二句要讀出老麻雀的急切之情,第三句要表現出老麻雀的絕望。
(2)老麻雀這么急切地飛下來,要做什么?齊讀第五節。學生回答問題: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軀掩護著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兒。“拯救”一詞怎樣理解?一只麻雀斗得過一只獵狗嗎?老麻雀知不知道這一點,從哪里可以看出來?(課件出示11)
(讀文中句子回答)明知斗不過,為什么還要飛下來?(板書:斗)
(讀文中句子回答: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沒有危險的樹枝上。一種強大的力量使它飛了下來)怎樣理解“一種強大的力量”?要引導學生回答得充分、具體。(板書:強大的愛)
(3)面對如此無畏的老麻雀,獵狗是怎么做的?默讀第六節。想一想獵狗為什么會愣住?“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說明了什么?(課件出示12)
指導朗讀:“愣住”“這么大”兩詞要重讀,兩個“慢慢地”要讀得聲音長些,表現出獵狗的發愣和猶豫。
3.討論事情的結局。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想一想作者為什么喚回獵狗,把它帶走。
三、朗讀全文,總結全文
由于老麻雀對小麻雀的愛,他不畏兇殘的獵狗,勇敢地飛下來準備與獵狗搏斗,獵狗竟然在小小的麻雀面前愣住了,后退了,這告訴我們什么呢?
結論:正是這種強大的愛,拯救了小麻雀;
正是這種強大的愛,嚇住了獵狗;
正是這種強大的愛,感動了“我”。(課件出示13)
四、拓展作業
你對母愛有什么體會?用一兩句話寫在書后面,寫好后給大家讀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