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語文園八教案反思
語文老師要本著學生本位思想,一定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想盡辦法調動學生的自主性。每個語文老師都要知道如何寫語文教案,它能夠讓老師的教學工作順利開展。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二年級語文園八教案反思”,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二年級語文園八教案反思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帆、艘”等10個生字,會寫“孔、園”等10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知數量詞的用法。
3.嘗試用數量詞表達熟悉的事物。
教學過程:
一、電影情境導入
1.播放四大場景(海邊、鄉村、公園、少先隊活動)組合的微電影。
2.引出課文——有人用文字記錄下了電影里的場景。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2.整體把握文本。課文呈現了海邊、鄉村、公園、少先隊活動四個場景,把四個不同的場景編在一起就成了一首有趣的“場景歌”。(板書課題)
3.師范讀,生注意“一”字的讀音。
4.指導讀好“一”的變調。師總結:在數量詞中“一”后面字的讀音決定著“一”的讀音。當后面的字是四聲時,“一”字就讀第二聲“yí”,其他時候都讀第四聲“yì”。
5.生練讀。
三、學習第1、2節
1.電影回顧,出示海灘圖片。讓學生說說電影的這個場景里有什么。(海鷗、帆船、軍艦、港灣)
2.合作讀詞語。
3.了解“港灣”。
引導學生從“港、灣”兩字都有三點水來理解港灣和水相關。
師總結:港灣就是指停泊船只或者臨時避風用的水域,港灣是個地方,所以課文里說“一處港灣”。
4.識記“帆、艘、軍、艦”。
(1)對比 “艘、艦”的相同點,了解舟字旁的字都和船有關。“艘”是用來計算船的量詞,“艦”就是指大型的軍用船,通過右邊部分讀音的呈現,了解形聲字形旁表義、聲旁表音的規律。
(2)同樣的方法識記“帆”字:左邊的巾字表示帆是用布做成,右邊凡字提示讀音。
(3)借助圖片識記“軍”:圖中穿著蔚藍色衣服的是“空軍”,穿著白色衣服的是“海軍”,穿著松枝綠色衣服的是“陸軍”,他們舉的旗子叫“軍旗”,他們行的禮叫“軍禮”,他們每一個人都是“軍人”,電影中出現的就是軍人駕駛的——“軍艦”。
5.指導朗讀,電影配音。
師引語:蔚藍的大海上,一只海鷗從海面飛過,海上行駛著一艘軍艦,一只帆船。這里就是軍艦、帆船最美的港灣。好美麗的海邊景色啊!
指導讀出美麗的海邊景色。
6.電影回顧,出示鄉村圖片。鄉村場景有哪些美景?(魚塘、稻田、垂柳、花園)分別出示圖片,讀第2節,并借助方形魚塘圖片,引導學生理解“一方魚塘”。
7.識記“稻”“園”。
(1)引導學生從偏旁猜測“稻”的意思,左邊是禾字旁,表示與谷物相關,右邊是“舀”,“舀”的意思就是“向下擊打”,“禾”和“舀”組合起來的“稻”就表示用拋秧苗丟到水田里的方法栽種的谷物。我們來看看鄉村里人們是怎么用拋秧苗的方式種稻子的。(動畫展示)
結合圖片加深識記“稻”字,這種需要在水田中種植的稻子就叫“水稻”,水稻結的果實就叫“稻谷”,稻谷脫下后剩下的稻稈就叫“稻草”,生長水稻的水田就叫“稻田”,稻田是一塊一塊分割的,所以文中說——“一塊稻田”。
(2)交流識記“園”。
讓學生說說有什么好方法識記“園”。師小結:“園”一般是指供人游覽娛樂的地方或是種植蔬菜、花草樹木的地方。再讓學生說說哪里見過“園”字。結合圖片識記“園”字:“幼兒園”“公園”“動物園”,我們語文書中就有——“語文園地”,生活中只要留心觀察,“園”字經常會出現在我們眼前。看,課文里是—— 一片花園。
8.朗讀。指名讀,引導學生讀出鄉村的美妙。
四、學習數量詞
1.研讀文本,發現共同點—— 都有“一只、一片、一艘……”
2.講解數量詞。像一只、一片、一艘這樣的詞我們就把它叫作“數量詞” 。
3.找出文中的量詞,圈畫出來。
4.拓展不同的量詞。出示圖片練習說同類事物的不同量詞,如:一只海鷗、一群海鷗、一棵垂柳、一行垂柳。
5.延伸其他場景含有量詞的短語。在教室里有:一塊黑板、一扇門、一盒粉筆、一張講桌、一臺空調。文具盒里有:一支筆、一塊橡皮、一把剪刀……
五、學習第3、4節
1.出示第3節,學生讀,猜場景。引導學生找出公園場景的事物——小溪、石橋、翠竹、飛鳥。師生合作讀。
2.字源識記“翠”字。“翠”上半部是羽毛的羽不帶鉤,因為“翠”最早是指一種鳥,渾身綠色,也就是我們說的“翠鳥”(出示翠鳥圖片),后來,“翠”字就代表綠色的意思,比如“翠玉”就是指綠色的寶玉,杜甫有句詩“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中,翠柳就是指綠色的柳樹,再看電影場景中的翠竹是不是綠的呢?——出示圖片,翠竹還不止一棵呢,文中是這樣寫的——“一叢翠竹”,指導讀。
3.朗讀比賽:比比誰把公園讀得最美?
4.用自己的話介紹公園美景。
范例:公園里有一條小溪,小溪上有一座石橋,石橋頭有一叢翠竹,翠竹上有一群飛鳥。
5.出示第4節,生讀,猜場景。重現電影少先隊活動畫面,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個場景里發生了什么事情?
范例:有一隊“紅領巾”,他們舉著一面隊旗,拿著一把銅號,開開心心在郊游呢!
6.了解“紅領巾”的代指。電影里出現了小朋友,哪個詞語表示小朋友呢?引出“紅領巾”,借助圖片了解這些戴著紅領巾的小朋友就是少先隊員,這里的“紅領巾”不是指真的紅領巾,而是代指少先隊員,所以這里標上了引號。
7.識記“隊”。觀察圖中戴著紅領巾的小朋友不止一個,他們正整整齊齊地排著隊伍,所以我們說—— 一隊“紅領巾”。
8.識記“銅”“號”,自由交流識記方法。
“銅”——形聲字方法識記:左邊金字旁表示“銅”是一種金屬,右邊“同”字提示這個字的讀音。
“號”——結合以往學習經驗識記:在一年級學習的《青蛙寫詩》里,我們知道小蝌蚪可以當逗號,小泡泡可以當句號,一串小水珠可以當省略號。(出示相應圖片和文字)
9.男女生配音大賽,朗讀第3、4節,最后齊讀全文。
六、指導寫字
電影的每個場景都很美,現在需要你們幫忙制作電影海報,吸引更多的人來觀看。字幕上少了幾個字,請你們學寫這幾個字幫助完成海報。
1.出示要求會寫的字,進行結構分類。
2.左右結構:橋、群、隊、旗、銅、領。
(1)哪些筆畫有了變化:如橋字,木字旁捺變點。
(2)寬窄比例:左窄右寬——橋、隊、銅、領。左右寬窄相當——群:橫畫較多,注意橫的長短不同,以及間距相同。
(3)易錯字“旗”:不能漏了右側一撇一橫,就像小帽子。
3.全包圍結構:園。
“園”:大口框要寫得大些,“元”字第一橫較短。
4.上下結構“號”:上小下大,上緊下松,口字略小。
5.獨體字“巾”:學生對照田字格,自行觀察書寫。
七、背誦課文,拓展延伸
1.出示單幅圖,設置填空,引導學生背誦。
2.整部電影回放,通過不同場景圖片,引導學生背誦。
二年級語文園八教案反思篇2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能借助拼音讀準“春、夏、秋、冬”4個生字的字音。
2、能在語言環境中正確認讀這些生字,并為這4個字組詞。
3、能夠正確朗讀課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按標點停頓。
4、能在田字格中描寫“春,秋,冬”。
過程與方法:
1、能夠通過不同形式的游戲,鞏固所學習的生字。
2、能夠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兒歌的改編。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誦讀兒歌、改編兒歌,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學習“春、夏、秋、冬”4個生字,并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兒歌。
教學難點:能夠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兒歌的改編。
教學過程:
一、欣賞音樂,激發情感
播放歌曲《四季歌》。
激發情感:小朋友,剛才的那首歌好聽嗎?想不想知道那首歌的名稱呢?那首歌就叫《四季歌》,那是日本的一首民歌。我們今天要學的這首兒歌,它的名字也叫《四季歌》,誰來拼一拼課題? 指名讀、齊讀。
二、學習字詞,誦讀兒歌
1、小朋友,一年有四個季節,你知道是哪四個季節嗎?
出示:“春、夏、秋、冬”四個生字師:在這四個字中,你已經認識了哪個字?能告訴我們你是用什么好辦法記住它的嗎?學生交流自學的生字。
(春:日子底;夏:從上到下寫;夏天給你的感覺是什么?秋:拼一拼,記字形:禾加火;冬:下面兩點要上下對齊。)
2、叫號游戲。(鞏固四個生字)
師:現在我們來做個叫號游戲,看看你們是不是真的認識它們了,來,請出小老師!
師:小朋友,一年四季的第一個季節是春天,春天過去了,什么來到了?(夏天)夏天過去了,什么來到了?(秋天)秋天過去了,什么來到了?(冬天)冬天過去了,又是第二年的春天來到了。就這樣,四季在輪回。
3、聽課文錄音,整體感知。
(1)師:小朋友真了不起,現在我們該把“春夏秋冬”這四個字寶寶送回到課文里,讓我們一起來聽聽課文錄音,邊聽邊想:兒歌里講了四季中的哪幾樣景物?你能不能邊聽邊把它們圈出來?
生聽課文錄音。
(2)師:兒歌里每個季節都提到了一樣景物,你聽到的是什么呢?根據生答板書:花兒、蟬兒、楓葉、雪花
三、朗讀兒歌,理解內容。
(一)讀準字音
1、跟錄音讀課文。師:小朋友真聰明一下子就把這些景物都找出來了。
下面讓我們跟著錄音讀讀課文吧。小朋友讀得輕些,注意聽清楚錄音里的字音和停頓。
2、指名讀。師:讀得真不錯。
3、比賽讀。(2小組)
(二)理解兒歌:
1、師:小朋友,你們看,每個季節都有獨特的景色。你最喜歡哪個,選你喜歡的讀給大家聽。
2、春天花兒笑。(板書:笑)師:笑的反義詞是什么?“花兒笑”是什么意思呢?(“笑”字形象生動,把花兒當人來寫,在“笑”字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春天的溫暖。)
3、夏天蟬兒叫。(板書:叫)師:蟬兒的叫聲是怎樣的呢?我們來聽一聽。蟬兒還有一個名字叫“知了”。聽著蟬兒的叫聲,我們似乎感受到了夏日的炎熱。
4、秋天楓葉紅。(板書:紅)師:紅是一種顏色,紅色彩明麗,代表著秋天的豐收。
5、冬天雪花飄。(板書:飄)師:“飄”字寫出了雪花的輕盈。冬天下雪了,我們可以干什么?
6、師生合作讀。師:一年四季的景色那么有特色,又那么美,老師情不自禁地想來讀讀課文了,你們愿意和我合作一下嗎?(師生配樂讀兒歌)這樣,你們還能和老師合作嗎?
四、鞏固拓展,看圖編兒歌:
1、師:小朋友學得真好。下面老師要考考你,看看你是不是真的懂了。
(1)一年四季,你最喜歡什么季節?為什么?可以用兒歌里的句子回答,也可以自己組織句子回答。
(2)讀一讀,想一想,什么季節開什么花?
(3)想想下列詞語描寫的是哪個季節?
2、師:小朋友真棒!老師獎勵大家一首兒歌。這是老師學著課文的樣,編的一首秋季歌。你們能不能學著老師的樣,編一首冬季歌啊?
3、師:一年四季的景物還有很多很多,我們來看看圖,說說還有什么景物,好嗎?可以說圖上的,也可以說圖上沒有的。但是要求學著課文的樣子說,你行嗎?(生合作完成一首四季歌)
4、請你讀一讀:
5、游戲:拍手歌
五、總結:
師:小朋友,一年四季的景色是多么優美,每個季節又有著特殊的景物。我們的大自然可真奇妙!希望我們小朋友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善于觀察,能發現周圍的美。那么你也一定可以和課文的作者一樣,寫出大家喜歡的兒歌的。回家去和爸爸媽媽一起編一首屬于你自己的季節歌或者四季歌。
二年級語文園八教案反思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習本課17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露西在給爸爸的信里都寫了什么。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露西懂得尋找生活中快樂美好的事物的樂觀態度。
[教學重難點]
1.識字、寫字,朗讀課文。
2.比較露西前后兩封信的差別,體會露西心情的變化。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我手上有許多小朋友給爸爸媽媽寫的信,你們想不想聽一聽?(教師讀信)
2.你們覺得哪封信寫得好?為什么?(學生自由舉手回答)
3.接下來我們看看另一位小朋友露西是怎么給她的爸爸寫信的。(板書課題:一封信)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1.自由輕聲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或詞語做個記號。
2.同桌輪讀,互相糾正錯誤。
三、再讀課文,感知大意
1.自由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
2.齊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流利。
3.教師范讀課文,學生思考:
(1)露西在給誰寫信?
(2)露西寫了幾次信?露西在信上分別寫了什么?2.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露西的爸爸,要過才能回來,所以露西想給爸爸。
四、指導書寫會寫字1.觀察這幾個字的字形結構和筆畫、筆順。(出示生字課件)
2.重點指導易錯字。
今:偏旁“人”一撇一捺要寫得舒展。
圓:全包圍結構,先外后里再封口。
燈:“火”先寫兩點,再寫撇、捺。
第二課時
一、導入課文
如果你有半年見不到爸爸,你的心情怎樣?(學生答:非常想念)那么你會怎么做?(學生自由回答)你們還記得露西嗎,她給爸爸寫了一封信。我們來看看露西的信中都寫了什么吧!
二、理解課文,品讀感悟
1.出示第1、2自然段。
(1)指名讀第1自然段。
(2)有誰來說說:露西為什么想要給爸爸寫信?
(3)自由朗讀第2自然段。思考:你從這段話中知道了什么?
①這段話一共有幾個句子?
②露西回到家后做了什么?
③從第1、2句話中可以看出露西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勤勞,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
2.出示第3自然段。
(1)露西在給爸爸的信中寫了什么?(不開心、冷清)
(2)為什么露西說“家里總是很冷清”?理解“冷清”一詞。(家里只有媽媽和露西,沒有人逗露西玩,露西覺得很孤單,很不開心)
(3)你有過和露西一樣的感受嗎?說一說吧。
3.出示第4~6自然段。
(1)學生自由朗讀。
(2)思考:“可是我寫得不好。”為什么露西會這么說?你覺得露西寫得好不好?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寫?
4.出示第7~14自然段。
(1)指名學生開火車讀,一人讀一個自然段。
(2)思考:露西在重寫的信里寫了什么?
(小狗希比希,螺絲刀,看電影……)
(3)品讀媽媽說的話。(課件出示)
①“我們過得挺好。”(“我們”過得好嗎?為什么媽媽要這么說?)
“請爸爸告訴我們,螺絲刀放在哪兒了。”(要知道螺絲刀放在哪兒有什么作用?)
②從媽媽的話里,你想到了什么?(要學會自己解決生活中碰到的困難)
(4)這封信和上一封信有什么不同?(露西寫了比較開心的事情)兩封信中你比較喜歡哪一封信,為什么?(學生自由討論)
5.教師總結。
生活中總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也有許多快樂的事情。我們應該多和我們的親人、朋友分享快樂。
三、拓展課文,實踐體悟
你在生活中有碰到哪些快樂的事情?你最想和誰分享?那么我們也來寫一封信吧。可以寫給爸爸媽媽,也可以寫給同學和朋友,還可以寫給老師哦。
二年級語文園八教案反思篇4
教材分析:《假如》是一首兒語言優美、情感豐富的兒童詩,借助“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樹、小鳥和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關愛。詩歌從兒童的視角展開,富有深厚的情感基調,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能夠認讀4個生字“寒、襲、、覓、餓”。會書寫7個生字:“擊、嘆、哭、泣、粒、腿、幸”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身邊老弱病殘人群的生活,通過讀書、感悟、體驗激發學生關愛他人、關愛環境的愿望。
教學重、難點:
1、認字、寫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關愛他人的愿望。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能夠認讀4個生字“寒、襲、、覓、餓”。會書寫7個生字:“擊、嘆、哭、泣、粒、腿、幸”。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1、認字、寫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故事鋪墊,激趣揭題。
播放課件:《神筆馬良》動畫片片段
1、馬良到神筆后他用神筆為老百姓做了許許多多的好事,假如你有一枝馬良的神筆,你會做些什么呢?
2、同學們,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詩歌,你們想知道課文中的孩子用馬良的神筆畫了什么嗎?板書課題:《10、假如》并讓學生齊讀課題兩遍。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教師范讀,讓學生體會課文的感情基調。
1、同學們,老師很想把這首優美感人的詩歌讀給你們聽,你們聽聽老師讀的怎么樣,好嗎?
2、提出聽讀的要求:
這首詩歌有幾小節?邊聽邊用筆標出序號。
3、你們要邊聽邊思考:課文中說“假如有什么?”
三、整體感知,識字讀文。
1、請學生自由讀課文,勾出生字、詞語。
師:你們也想像老師這樣讀嗎?我相信你們比老師讀得好!不過,現在有幾個小淘氣在和你們捉迷藏,你們能找到它們嗎?請看課后“我會認”和“我會寫”里的生字請大家一邊讀書一邊拿鉛筆用“——”勾出“我會認”里的生字詞語,用“~~”畫出“我會寫”里的生字詞語。
2、說出生字朋友的名字。(出示生字的課件,多種形式認讀)
1、出示帶拼音的生字
師:這幾個小淘氣都找到了嗎?請把每個生字朋友的名字叫三遍。
2、去掉拼音讀:這些生字寶寶摘掉了頭上的帽子你還認識嗎?
寒、襲、覓、餓、擊、嘆、哭、泣、粒、腿、幸
3、送生字“回家”。
師:這些頑皮的生字寶寶,又回到了句子媽媽的懷抱里。我們一起去看看它們在做什么呢?誰愿意把含有生字的句子讀一讀?(出示句子的課件)
4、出示詞語課件我們一起來給生字寶寶“找朋友”,一個同學讀、一個同學找,組在一起是個詞。找到一個領著大家讀兩遍:
寒冷、襲擊、覓食、哭泣、嘆息、谷粒、不幸、好腿
鞏固生字詞的方法:找小老師領讀,自由認讀,開火車讀、齊讀……
設計意圖:在多種方法的識字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認真投入其中,并且愛學樂學。
二年級語文園八教案反思篇5
教材與學情分析
“假如” 這篇課文是第三單元第二篇課文。這是一首兒童詩歌,作者大膽采用想象的藝術表現手法,抒發了一個小朋友要用神筆給小樹以陽光雨露,給小鳥以米粒,給不幸的西西一雙好腿的強烈心愿,表現了新一代兒童關愛他人,希望給人快樂的美好心靈和人文情懷。整首詩內容淺顯明了,語言通俗易懂,情感濃郁動人,是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思維訓練和語言學習的極好教材。依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理解詩句,感悟語言,體會情感,對于他們來說是難點,需要通過多種方法調動他們的情感,幫助學生讀中理解詩句,讀中感悟語言,讀中體會情感,從而引導學生理解“我”的內心的感情,引起共鳴,使讀文如同出自內心。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小節。
2、理解詩歌內容。
3、在讀書、感悟中激發學生關愛他人的愿望。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回顧內容,談話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假如》這首詩歌,詩中的小朋友夢想用一支神筆實現心中的愿望,還記得他想實現哪些愿望嗎?(學生匯報,師隨機板書)
小樹 畫太陽、云朵
我要給 小鳥 畫谷粒
西西 畫一雙好腿
小結:詩中的小朋友的愿望是多么純真和美好啊!那么她為什么要為小樹、小鳥、西西做這些事情呢?這節課讓我們再一次走進詩歌,體會一下詩中小朋友的美好心靈。
【設計意圖】借助教師的設疑激起學生的記憶,讓學生再現詩歌主要內容,為學生體會小作者的美好心靈奠定基礎。
二、感悟語言,體會情感
1、請大家看大屏幕,邊看邊想,詩歌的哪幾個小節能體現我們剛才看到的畫面。(播放帶有詩歌1、2小節內容的畫面:沐浴著陽光的小樹郁郁蔥蔥,樹上的小鳥食宿無憂、愉快生活的情景)
2、學生看后回答,然后指名讀1、2小節,想:詩中的小朋友為什么要給小樹畫太陽和云朵?為小鳥畫谷粒呢?
3、自讀1、2小節,思考上面問題,想好后和同桌說一說。
4、交流匯報,體會情感。
(1)“我“為什么要給小樹畫太陽和云朵?
隨著學生回答相機出示句子:讓小樹在冬天里,
再也不怕寒冷的襲擊。
(播放寒風下搖擺的小樹,小樹瑟縮的樣子和沒有雨水的滋潤,小樹干枯的樣子的情景;一個小朋友揮筆畫一個太陽,幾朵云之后,小樹郁郁蔥蔥,成長的畫面。)
(2)如果你是小樹,沐浴了陽光雨露,你會說些什么呢?
(學生自由說)
小結:是這位小朋友用馬良的神筆畫了太陽云朵,給小樹帶來了溫暖和力量,讓小樹快活的成長,現在就把你體會到的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吧!
(3)指名讀——評讀——練讀——再讀——齊讀
小結過渡:詩中的小朋友用馬良的神筆為小樹畫太陽、云朵,渴望讓小樹快樂成長,那么他又為什么為小鳥畫谷粒呢?
(4)指名回答。
師引導:當你餓了的時候,媽媽會怎樣做?你當時的心情怎么樣?請同學們想象一下,饑餓中的小鳥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學生自由說,教師引導)
(5)引讀:有了“我”畫的谷粒,現在的小鳥媽媽再也不用——(學生接讀)出示:鳥媽媽再也不用 到遙遠的地方去覓食,讓小鳥餓得喳喳地哭泣。
師用語言渲染指導朗讀:鳥媽媽不再用辛苦奔波,小鳥寶寶不再苦苦等待,餓得哭泣,小鳥的心情會怎么樣?那就把這種心情讀出來吧!(再播放小鳥衣食無憂的情景)讀第一小節。
引讀一二小節:詩中的小朋友為動物、為植物送去了關愛。假如——(學生接讀)我要給—— 畫一個—— 還有—— 讓小樹在——
假如—— 我要給——
小結: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還要做什么呢?
(6)學生接讀“我要給不幸的朋友西西,畫一雙好腿”(同時出示西西坐在輪椅上的情景)
對于一個失去雙腿的孩子來說他只能怎樣?(學生自由談)望著窗外的景色不能親近它們,這是多么不幸啊!他的內心是多么痛苦啊!指導讀:我要給不幸的朋友西西,畫一雙好腿
a、你們的朗讀讓老師體會到了你們對西西的關心是發自內心的。出示圖片:(有了雙腿的西西快樂奔跑的情景)
b、看“我為西西畫上了雙腿,他再也不會——(學生接讀)
c、他會嘆息什么?這時的西西心情是怎樣的?(開心、快樂)那么怎樣讀好這段話?讀一讀吧
d、西西多么開心,就連我們也一樣開心,讀出西西的開心。讀“他再也……”
【設計意圖】以讀為主,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讀中理解。讀中感悟,是新課標對語文教學的要求。因此在教學中,要貫穿以讀為主的思想,感受著清新活潑的文字,通過圖片、影象,想象著美好動人的圖景,語言在不知不覺中積累,情感在潛移默化中生成。
三、背誦積累,提升情感
1、詩中的“我”不但給窗前的小樹畫紅紅的太陽,給樹上的小鳥畫許多好吃的谷粒,還給不幸的西西畫一雙好腿,這三個愿望是多么美好啊。你最喜歡哪個愿望就背下來吧!
2、學生自由背
3、指名背誦
【設計意圖】把選擇權交給孩子,既達到了語言積累的目的,又體現了學生在課堂中的自主學習。
四、拓展延伸,表達情感
詩中的小朋友只有這三個愿望嗎?你從哪里讀出來的?(體會省略號的用意)
對!在我們的身邊許多需要我們關愛的人與事物,假如你有一枝馬良的神筆,你想拿它來實現什么愿望呢?出示課件:圖片(流浪的小狗,無家可歸的孩子,看不到光明的孩子,深受地震災害的人們)
1、請你也象小作者這樣,也來寫一寫,出示:
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
我要畫( )( )
2、學生試寫后交流。
【設計意圖】抓住時機,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引導他們進行創新思維,在思維中傾注關愛他人,關愛自然的激情。
五、鞏固字詞,指導書寫
1、出示字卡,指名讀
2、學生觀察,重點提示
3、學生書寫,教師巡視
4、書寫展示,師生評議
【設計意圖】把鞏固識字、寫字安排在感知課文內容之后,看似顛倒了順序,實際上體現了學生識字和記字的一般規律。小朋友識字總是先從整體上關注“輪廓”,再具體分析、嘗試記憶,之后通過多次復現來鞏固,這樣才會有效地記住生字。
六、課堂總結,升華情感
同學們,生活中真的有這樣的神筆嗎?對!生活中我們雖然沒有馬良那樣的神筆,但是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顆愛心,都有關心他人的美好愿望,我相信馬良的神筆會在你的手中,我的手中,他的手中……
【整體設計意圖】教學這篇課文時,我力爭“以讀書為主”,通過情景的創設,朗讀的體驗,對話的交流,讓學生感受生命的意義,熱愛自然,關愛他人。
【教學評析】這篇教學設計在把握語文基本訓練的同時,讓學生與文中角色進行換位,培養學生思維及口語表達能力。通過拓展延伸環節,讓學生想像,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你想做什么?加強了學生語言訓練;通過朗讀使學生和作者產生共鳴,課堂上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加之教師的圖象、語言的引導,學生會把詩歌讀得入情入境,從而受到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