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下學期語文教案蘇教版
案例教學設計根據特定的社會需求和學生需求,分析案例教學目標和學生特征,并依據學習理論與教學理論的原理,對案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教學評價等要素進行具體有序、最優化地組合設計,以達到課堂最優化的編制案例教學預案的過程。下面由我為大家整理了三年級下學期語文教案蘇教版,供大家參考。
三年級下學期語文教案蘇教版1:大作家的小老師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學會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6個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多音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從蕭伯納的話中體會其謙遜自律的寬廣胸懷,學會做人。
教學重難點
通過人物對話的反復朗讀,體會文章內涵,感悟人物形象
教學準備
搜集一些有關肖伯納的資料及他的作品以及關于謙虛方面的格言。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學會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6個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多音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過程:
一、由題設疑,引發思考
自讀課文,思考:
1、作家是什么意思?大作家呢?
2、這篇課文中的大作家指的是誰?是哪一國的人?
3、小老師是誰?是哪國人?
4、他們之間發生了什么事?“小姑娘”怎么會成了大作家的老師的?
二、讀文解疑,弄清事情
學習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1、思考、答問:
蕭伯納在莫斯科與一個小姑娘相遇后,為什么會和這個小姑娘“玩了好久”?
(蕭伯納非常喜歡這個孩子,蕭伯納童心未泯。)
這個孩子為什么讓蕭伯納這么喜歡?
(“小姑娘白白胖胖,一對大眼睛很有神,頭上扎著大紅蝴蝶結,真是可愛極了?!?
2、小結:
蕭伯納與小姑娘相遇,一起玩耍。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從蕭伯納的話中體會其謙遜自律的寬廣胸懷,學會做人。
教學過程:
一、學習第二部分(第二到四自然段)
1、思考、答問:
(1)臨別時,蕭伯納對這個小姑娘說了怎樣的話?
(“別忘了回去告訴你媽媽,就說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蕭伯納。“)
(2)蕭伯納稱自己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反映了蕭伯納怎樣的思想?
要點:得意。
自以為了不起。
有點瞧不起別人的意思。
希望別人崇敬他。
(3)你是從課文哪里的描寫中看出來的?
(“他暗想:當小姑娘知道跟自己玩的是一位世界大文豪時,一定會驚喜萬分?!?
(4)小姑娘聽了蕭伯納的話后,是怎樣的反應?她是怎么說的?
(“出乎預料的是,小姑娘竟學著蕭伯納的口吻說道:‘請你回去后告訴你媽媽,就說今天同你玩的是蘇聯小姑娘娜塔莎。”)
“出乎預料是什么意思?
出于誰的意料之外?蕭伯納意料之中的應是什么?
小姑娘有沒有“驚喜萬分”?小姑娘答話中用了一個“請”字,這個字你覺得用得好在什么地方?
小姑娘的話表現了她的什么意思?為什么?
(自己是人,蕭伯納也是人,同樣是人,“大作家”又有什么了不起呢?)
小姑娘在自己的名字前為什么要鄭重其事地加上“蘇聯小姑娘”?
(一種愛國之情。在她看來,你蕭伯納為自己是世界聞名的英國名作家而自豪,我也為自己是蘇聯小姑娘而自豪)
(5)蕭伯納聽了小姑娘的話后有什么反應?
(蕭伯納聽了,不覺為之一震,他馬上意識到剛才太自夸了。“)
“震”是什么意思?“為之一震”究竟是為什么而“震”?
“意識”是什么意思?他意識到了什么?(“剛才太自夸了“)
3、小結:
正因為這件事情使蕭伯納產生了震動,意識到在小姑娘面前太自夸了,所以才有后來的反思,才會認識到小姑娘娜塔莎是他的老師。
二、抓住“感觸”,明白由來
1、指名朗讀課文第三部分(第五自然段)。
2、思考、討論:
(1)“感觸”是什么意思?“深有感觸”呢?
(小姑娘的話使蕭伯納深受刺激,使他的思想感情久久難以平靜)
(2)具體說說蕭伯納究竟有哪些“感觸”?
要點:
一個人不論取得多大成就,都不能自夸。
對任何人,包括對小孩子,都應該平等相待,永遠謙虛。
小姑娘娜塔莎讓自己明白了這些深刻的道理,應該成為自己的老師。
蕭伯納“感觸”中最后一點“這就是那位小姑娘給我的教育。她是我的老師?!背私o上文所寫的事情作結外,在全文中還起了什么作用?
(點題。點出課題之由來)
板書設計:
大作家的小老師
不能自夸讀文
平等相待永遠謙虛解詞
讀懂
三年級下學期語文教案蘇教版2:少年王勃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人物故事。課文講述了少年王勃在藤王閣赴宴時寫下了千古傳誦的名篇《藤王閣序》,顯示了王勃的文思敏捷與才氣橫溢。
課文共有五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講了事情的緣起,點明了事情發生的地點。第二、三、四自然段講當時在場的客人對都督提出的要求不敢答應,王勃卻即興寫下了《藤王閣序》。第五自然段點明《藤王閣序》成為千古傳誦的名篇。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三、四自然段。
2、學會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5個字只識不寫。認識2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贛江“水天一色、霞婺齊飛”之壯觀、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華橫溢。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藤王閣景象視頻、圖片等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目的:初讀課文,理清層次,學習生字,教學第一自然段。
一、導入新課
1、長江發源于青海,沿途經過十多個省市后流入東海,其中有個省簡稱為“贛”,誰能說出它的全名?聰明的同學們可以猜想江西境內的長江我們可以稱它為什么?(贛江)
2、在江西南昌市贛江邊,有與黃鶴樓、岳陽樓齊名的三大名樓之一的藤王閣,(顯示圖片)唐初始建,已經有1300多年歷史了。曾多次被毀重建,但因為一個少年的文章《藤王閣序》而一直留在人們的記憶中,他就是王勃。(板書課題,顯示王勃圖片)
二、初讀課文
1、聽了老師的介紹,你有什么疑問嗎?
2、讓我們來讀課文了解王勃。
3、播放課文配樂朗讀錄音。
4、自由讀:
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尤其是比較長的句子)、讀通課文。
5、檢查自讀情況:
A、讀一讀
南昌 藤王閣 都督 宴會 文章 野鴨 披著 燦爛 讀 《藤王閣序》 才氣 秋景
慶賀 胸有成竹 文思如泉 千古傳誦
B、指名分自然段朗讀,及時正音。說說每一段的意思。
C、再次默讀全文。
6、嘗試分段,理清課文層次:
一(1)主要講了藤王閣整修一新,王勃應邀參加宴會。
二(2—4)主要講當時在場的客人對都督提出的要求不敢答應,王勃卻即興寫下了《藤王閣序》。
三(5)點明《藤王閣序》成為千古傳誦的名篇。
7、朗讀全文。
三、學習第一段
1、指讀
2、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地點:南昌
原因:藤王閣整修一新,都督邀請王勃參加宴會。
3、你還知道王勃的哪些事情?
4、結合剛才所介紹王勃的事例,想象都督邀請情景。
5、齊讀。
四、學習生字
1、分析字形
學生各自用自己的辦法識記生字。
2、注意以下幾個字的寫法:
督:監督別人要用眼睛,所以下面是個目。
宴:上中下結構,寫得應緊湊些。
序:田野的野右半部分,不能多撇。
3、學生描紅。
五、作業設計
1、朗讀課文
2、抄詞,組詞
督—都;宴—焰;章—張;披—批;序—野
3、搜集像王勃一樣才思敏捷的人物故事。
三年級下學期語文教案蘇教版3:菩薩兵
教材分析:
課文記敘了紅軍長征途中軍愛民的一個感人故事。朱德總司令帶領的紅軍以菩薩似的心腸為藏民著想、替藏胞春耕,以實際的愛民行動贏得了藏胞的信賴與歡迎。
全文按照故事發展的順序,雙線并進。一條線正面寫朱德領導的紅軍部隊,一條線側面寫藏胞。寫紅軍部隊,著重寫典型人物的典型語言,從而體現紅軍的菩薩心腸,略寫紅軍怎么找藏胞,怎么搞春耕,詳略得當。
學情分析:
估計學生能通過課前預習讀通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朱德和紅軍戰士尊重、關心藏族同胞的品質,課上要讓學生抓住人物的語言反復朗讀,體會人物的內心,并學會在習作中通過語言表達心聲。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會講這個故事。
2、學會18個生字,理解詞語。
3、能用“熱火朝天”、“干干凈凈”等詞語描寫同學們大掃除的情景。
4、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朱德司令和紅軍戰士尊重、關心藏族同胞的優秀品質,體會藏民與紅軍之間的魚水深情。
教學重難點:
理解朱總司令的話,體會其中包含的意思。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初讀課文,讀講第1自然段。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
1、簡述紅軍長征背景。
2、板書課題,提問:什么是“菩薩兵”?藏族同胞為什么稱紅軍為“菩薩兵”?
二、初讀課文
1、自學生字詞(輕聲讀課文,畫出生字詞及不認識、不理解的詞;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出示:
菩薩 糟蹋 藏族 一段 同胞 反動 朱德 翻譯 糊涂
不饒人 哪怨不得 春耕 挨餓 播種 干干凈凈
2、檢查詞語及課文朗讀情況。
3、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讀講第1自然段
1、自由讀。
2、指名說說對“長征”、“藏族”的理解。
3、這一自然段講了什么?
4、指名讀第一自然段,注意讀出感情。
四、作業
1、熟讀課文。
2、寫詞語。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讀講課文,理解藏胞為什么稱紅軍為“菩薩兵”,體會紅軍對少數民族同胞的赤誠愛心,領悟軍愛民的優良作風與優良品質。
教學過程 :
一、聽寫詞語。
二、講讀第二至第五自然段。
1、自由讀,思考:課文講了什么?
2、討論、交流(講朱總司令想辦法動員藏胞回來)。
3、出示“這么多天了,藏胞還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
4、指名讀、齊讀,體會朱德對藏胞疾苦的關切之情。
5、范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體會朱德深知藏民疾苦的感情和對藏胞的一片愛心。
6、分角色朗讀。
三、講讀第六、七自然段。
1、自由讀。
2、畫出朱德同志對藏胞春耕工作關心、重視的詞語。
3、交流所畫詞語。
4、出示“要讓我們播下的種子在這里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引導理解含義:表面講春耕,實質是要讓紅軍形象在藏胞心中生根,使藏胞們知道,紅軍是一心為民的。
5、說說這兩段講了什么。
四、讀講第八、九自然段。
1、自由讀。
2、默讀思考:藏胞為什么全都流出了感激的淚水?為什么會說出“幾時見過菩薩一樣的司令、菩薩一樣的兵呀?”
3、感情朗讀。
五、總結全文。
1、自由朗讀全文。
2、說說藏胞們為什么把紅軍稱為“菩薩兵”?
3、小結:本文記敘了長征途中,朱德同志親自帶領紅軍戰士幫藏胞春耕,以實際的愛民行動得到了藏胞信任和感激的事。從中體會到藏民與紅軍之間的魚水深情。
六、布置作業 。
1、朗讀全文。
2、寫話:描寫同學們大掃除的情景,要求用上“熱火朝天”、“干干凈凈”。
板書: 10、菩薩兵
朱德 急壞了 怎么受得了 盡心盡力
藏民 躲跑 返回 流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