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下冊語文全部教案
案例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么的問題。下面由我為大家整理了三年級下冊語文全部教案,供大家參考。
三年級下冊語文全部教案1:購買上帝的男孩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能聯系上下文理解“慈眉善目”、“不慎”、“喜出望外”等詞語。
3理解“真正的上帝是人們的愛心”,知道愛心會讓一切變得更美好。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系上下文或生活實際,理解詞語和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理解“真正的上帝是人們的愛心”。能聯系課文內容和生活實際,理解愛心會讓一切都變得美好。
教學準備
教師:1舒緩的音樂;
2歌曲《愛的奉獻》;
學生:收集有關愛心的故事。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1(放輕音樂)老師講述邦迪和他叔叔相依為命的故事。(老師根據教材自由發揮,創編)講到叔叔帕特魯普受傷時,引出課題。(于是在夜幕降臨的大街上,出現了一個——購買上帝的男孩)
教師板書課題。
2學生齊讀課題,質疑: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他是怎樣購買上帝的?買到了嗎?他叔叔后來怎樣了?)教師把重要問題板書在黑板上。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讀一讀。自由讀課文,(可以讀兩遍、三遍)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抽學生分段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糾正字音。
3找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師生共同交流。
4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讀課文,師生釋疑
1解決問題一:小男孩是怎樣“買”上帝的?
①找出寫孩子“購買”上帝的段落。讀一讀,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標出相應的字、詞。
②想想小男孩的話應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
(著急、傷心)抽讀第1段。
哪些詞該重讀,做上記號,說說你的理由再讀一讀。(提、沿著、一家一家、詢問第29家、流著淚)
③默讀第2、3段,你讀懂了什么?(邦迪善良、執著,老人慈祥、熱心、善良等)指導學生讀第2段有關邦迪回答的句子。
2解決問題二:他購買到上帝了嗎?
①抽學生讀出勾畫的有關句子。
②指導朗讀第4段,體會邦迪高興的心情。哪些詞語該重讀,做上記號,并說說為什么。(如:喜出望外、興沖沖、開心、叫嚷。并聯系課文理解“喜出望外”)
③老人是一位怎樣的人?(填空:這是一位的老人)從哪些地方可看出?(善良、有同情心的人。從“慈眉善目”、“笑瞇瞇”、“眼圈濕潤”以及“上帝的價格正好是1美元”等地方可看出)
④朗讀1~4段,體會邦迪前后的心情,讀出老人的善良、慈愛以及對邦迪的同情。
3解決問題三:邦迪的叔叔得救了嗎?
①是誰挽救了叔叔的生命?(小組討論后,自由發言)
②老師小結引導,并出示句子。
(是醫生,采用最先進的醫療技術,治好了叔叔的傷;是男孩,不辭勞苦為叔叔購買“上帝”;是老人,受了小男孩的感染,伸出援助之手,付出一大筆醫藥費。所以,我們說,不是上帝,而是醫生、邦迪和老人的愛心挽救了叔叔的生命)
③學生結合課文和實際說說怎樣理解“真正的上帝是人們的愛心”這句話。
4播放歌曲:《愛的奉獻》,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拓展延伸
1把搜集的有關愛心的故事在小組里交流,推薦一名到班上講。
2指導積累,把你喜歡的詞句抄在詞語積累本上。
附:板書設計
購買上帝的男孩
真正的上帝是人們的愛心
三年級下冊語文全部教案2:父親、樹林和鳥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小學語文S版第五冊第七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通過“我”和父親關于鳥的對話,讓我們了解到父親對鳥的熟悉與熱愛,這種愛也感染了我,使我有了愛鳥意識,展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與融洽。
設計理念
以讀悟情,有感情地朗讀是體會人物感情的主要方法;直奔主題,圍繞課文題目,抓住重點文段和重點詞句,朗讀理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教學目標
復習生字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父親對樹林和鳥的愛,激發學生愛鳥、保護大自然的情感;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結合課文說說詞語的意思,并用“舒暢”、“快活”造句。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父親一生最喜歡樹林和鳥的具體表現,體會父親的愛鳥情感。
教學難點
理解“我”的心情變化:為什么心里掠過一絲沉重,也由衷地感到高興;教育學生懂得愛鳥、保護大自然。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質疑課題。
讀了題目,愛動腦筋的孩子腦子里必定會閃過一些疑問。(學生說)
二、初讀課文,檢查生字。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
2、檢查生字詞。(見一見昨天認識的生字朋友)
3、通讀全文,了解課文大意。
會讀書的同學能把課文讀成一句話,你能在默讀全文后,在文中找一個句子來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嗎?
學生匯報:父親一生最喜歡樹林和唱歌的鳥。(板書)
指名讀句子,體會“一生最喜歡”。
師:讀了這句話,愛動腦筋的孩子此時又會產生疑問了,請提出你不懂的問題。
三、細讀感悟。
到底這樹林和唱歌的鳥憑什么魅力而成為父親一生的最愛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樹林里的鳥吧。
1、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哪個段落描寫了樹林的鳥?(提示:默讀時動眼、動腦、動手畫。)
2、學生匯報,指導學習第十自然段。
師:誰能把這一段話讀正確、通順、流利?(指多名學生讀)
師:讀了這段話,你了解到鳥的什么特點?(鳥有氣味)
師:哪句話最能讓你了解到小鳥有氣味?
隨機指導朗讀句子“每一只鳥才張開……呼吸著”。
師:這句話中哪個詞語給你的感受最深?
隨機指導理解“舒暢”一詞:你用什么辦法理解這個詞?
小結:查字典、換近義詞或者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指導朗讀句子,讀出鳥兒的歡快舒暢,可以加上動作讀。
師:誰能用“舒暢”來說一句話?
3、指導朗讀句子:多么美好的黎明、多么快活的小鳥,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它們的快活吧――齊讀一至四句。
4、這是鳥特有的氣味,非一般人所能聞到,那如何才能聞到?讀第十段最后一句,用剛才的辦法,把這個句子讀成一個或者兩個詞語,也就是抓住重點詞語理解句子。
結合學生的匯報,隨機指導理解:你怎么理解“用心”一詞?(換近義詞:專心,認真。)我們平常聞氣味都是用鼻子聞,可父親卻說要用心聞,那么,怎樣聞才是“用心地聞”呢?你能聯系前文,找到文中的的話來解釋嗎?
5、默讀課文第二至第九段,思考前面的問題。
6、學生匯報,隨機指導理解“用心地聞”。
“突然,父親站住了……聞了又聞?(從“上上下下、望了又望”體會父親仔細看、用心聞。)
“我茫然地望著……兀立的父親。”指導朗讀,體會父親靜靜地用心地聞、仔細地觀察。
隨機指導理解:茫然、凝神靜氣。(查字典、聯系上下文)
再讀句子,你仿佛看到了父親是()地站在那。
7、一旁茫然的我,這時心里想什么?(哪有鳥?父親怎么知道林子里有鳥?)請位父親來回答。
8、指導讀父親說的話,體會父親用心愛護鳥的感情以及父親對鳥的熟悉。
9、父親這么仔細觀察、用心地聞鳥味,再次讀文段,讀到父親的心里去,看看你還能體會到什么。(愛鳥――讀第一段)
10、看來,父親對于鳥來說真是個有心人,而喜歡樹林和鳥的父親對鳥的了解僅止于氣味嗎?――
11、默讀課文第十一至十六自然段,思考:父親對鳥還有哪些更深入的了解?(用讀句子-讀詞語的方法找一找)
12、學生匯報學習結果,隨機結合課件指導朗讀。
“這是樹林和鳥最快活的時……”想知道樹林和鳥最快活的時刻是什么樣的嗎?――看課件。
理解“群鳥齊鳴”,指導朗讀第十一段。
“鳥最快活的時刻,是飛離樹枝飛向天空的……”(指導指導朗讀句子,體會“快活”,并用“快活”來說一句話。)
鳥兒歌唱著要飛上天空時,心里想的是什么?可是卻不知它面臨的危險――
“黎明時的鳥,翅膀潮濕,飛起來沉重。”所以,最容易被獵人打中。
看,父親知道鳥兒什么時候唱歌,也了解鳥兒最快活與最危險的時刻,父親真了不起啊!這一切都源自于――讀第一段中心句。
13、聽了父親的一番話,此時,我的心情如何?
14、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理解我心情為什么“沉重”,也由衷地感到高興。
15、小結:是啊,父親不是獵人,即使是獵人也不會傷害小鳥,因為――(齊讀第一段,即全文中心句)
四、總結全文。
1、讀了這篇課文,令你最感動的是什么?(再次體會父親對鳥的了解與喜愛。)
2、將題目的頓號換成一個字或者一個詞,讀一讀。(愛)
3、學了課文,你有什么收獲?
寫作方面:先概括再具體的表達方法。
內容感悟:愛護動物,保護大自然。
鳥兒們常常歡歌笑語,喜歡自由飛翔,它們也有自己的歡喜憂愁,我們應該像文中的父親一樣,關愛鳥兒,讓它們和我們一樣快樂地生活。
五、分角色朗讀課文。
六、拓展。
走進大自然,去看一看鳥是怎樣飛的,聽一聽鳥的叫聲,再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寫下來。
板書設計:
26 父親、樹林和鳥(愛鳥)
看 鳥動
聞 鳥味
聽 鳥歌
知 快活與危險
教學反思:
三年級下冊語文全部教案3:責任
教學目標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會本課生字,
理解“寬恕”、“欣慰”、“感觸”等詞語的意思。
2.學習用批注的方法閱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犯了錯要有勇氣承擔責任。
教學重難點
借助批讀,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準備
師生共同搜集有關為自己行為負責的小故事或關于里根的小故事。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引發思考
1.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叫責任嗎?板書課題,齊讀課題。(引導學生質疑,鼓勵學生從感性的角度出發,舉例談自己對責任的認識;也可以查字典理解這個詞的意思)
2.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就是《責任》,相信大家學習了這篇課文以后對“責任”會有更深刻的認識,并知道應該怎樣來要求自己成為一位有責任感的人。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自由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遇到生字,用你自己最喜歡的方法記住它的讀音,字形,再往下讀。
2.同桌互抽讀文,讀中互相檢查生字讀音。
3.分段檢查學生朗讀情況,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4.學生默讀課文,勾畫出自己不理解的生詞,以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5.學生分成學習小組,結合旁批自學課文,然后小組交流不理解的問題。
6.全班自學情況匯報。
7.全班交流,評出有價值的問題。如:為什么說“一個能為自己過失負責的人,將來是會有出息的”?這句話是什么意思?父親為什么要讓小男孩對自己的過失負責等。
三、精讀課文,學習用批讀的方法理解課文
1從重點句入手,明白事情的起因。
(1)過渡:曾連任美國總統的里根在回憶自己小時候的一件事時,深有感觸地說了這樣一句話(出示句子):通過自己的勞動來承擔過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責任。
(2)讓學生朗讀這句話,師問:過失是什么意思?誰能聯系課文內容說一說小男孩的過失是什么?請找出相應的段落。
(3)學生自由讀第1段,結合旁批,了解故事的起因,體會小男孩的“委屈”。問:讀了課文,你有什么感受?能不能用你喜歡的方式把閱讀感受批注在書上?(重點引導學生學習批注的方法:記下自己真實的閱讀感受)
2學習第2、3段,體會父親的嚴厲。
(1)是的,面對老太太的不原諒、甚至索賠,小男孩盡管委屈,可他還是向父親一五一十地匯報了實情。同學們,你們能根據自己的生活實際想象這對父子的對話內容嗎?先讓同桌互練,再抽兩組全班表演,評議。
(2)師:請結合旁批閱讀課文第2、3段,問:父親為什么也這樣嚴厲?當兒子面臨困難的時候,他只答應把錢借給兒子,這是不是太不近人情了?你對此有什么看法?把你的意見寫下來。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引導他們聯系生活積累,反復閱讀,讀出里根委屈而為難,父親近似不近人情的語氣,讀出自己的感受。
3讀第4段,體會里根的自豪。
(1)里根先是委屈,然后是委屈而為難,后來他的情緒有什么變化?(自豪)這變化太大了!其間發生了什么?請大家齊讀第4段,邊讀邊勾畫描寫小男孩為自己的過失負責的具體句子。
重點理解:不知洗了多少盤子和碗,不知流了多少汗水,他終于掙足了12.5美元,自豪地把錢交到了父親手里。(聯系課文最后一句話“通過自己的勞動來承擔過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責任”來理解)
(2)讀句子,讀出里根勞動的艱辛和后來的自豪感。
(3)付出了辛勞與汗水,換回了驕傲與尊嚴,面對兒子的所作所為,父親是怎樣說的?
體會重點句,抓住“欣慰”探尋父親嚴厲的原因。
對父親的這種做法你有什么新的認識?請真實地寫下你的感受。
4回歸整體,升華對“責任”的認識。
(1)讀最后一段,問:什么叫“深有感觸”,里根為何感觸?學了本文,說說現在你對“責任”有了什么新的理解和認識。
(2)結合自己的閱讀感受,在讀中進一步理解課文。
四、深化主題,說話練習
小男孩后來成了美國總統,一個有出息的人。請把自己當成里根,設想這件事對里根所產生的巨大影響。
五、拓展練習
1.你曾經有過過失嗎?當時你是怎樣對待的?學了本文,你有什么觸動?請學生寫一個片段。
2.為本文設計板書。
兩題之中任選其一
附: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