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設計
任課教師的教案寫的如何,可從一側面體現該教師備課的深度和廣度、知識面、教法、學法掌握的程度、敬業的態度等。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關于蘇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設計,供大家參考。
蘇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設計1
一、教學目的要求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 理解課文內容,知道湯姆為什么必須把釣到的大魚放掉,并教育學生要嚴格要求自己,時時處處遵守社會公德。
3 練習用“允許、必須”造句。
二、教學重點
1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湯姆心情的變化。
2 通過辯論的形式,使學生明白為什么必須放掉這條魚,從而使學生知道人人都必須遵守社會公德。
三、教學難點
1 通過辯論,使學生知道為什么必須放掉這條魚。
2 理解課文最后一句話。
四、教學準備:
幻燈片、卡片
五、教學過程
(一)圍繞課題設疑
1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20課“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
2指名朗讀課題
討論:課題為什么加引號?“你”指誰?
3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同學們提了很多問題,老師歸納了一下,共有以下三個:
(1)這是一條什么樣的魚?
(2)為什么必須把這條魚放掉?
(3)結果怎么樣?
下面,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來學習課文。
(二)圍繞以上問題,學生自學課文
一邊讀課文,一邊畫出有關問題的答案。
(三)交流自學情況
1交流第一個問題
(1)這是一條什么樣的魚?從哪里可以看出鱸魚的大?
“從未見過、魚竿彎成弧形、大家伙”
指導學生讀好句子,體會湯姆的“驚喜”。板書“湯姆”“驚喜”
(2)看到兒子釣到這么大的魚,爸爸的表現怎么樣?
板書“爸爸”“贊賞”
(3)你能不能從爸爸贊賞的目光中,想象一下他當時心里是怎么想的?
“我的兒子真聰明、真能干,釣魚技術這么熟練。”
(4)從哪里看出湯姆釣魚技術熟練?
學生自讀第2自然段,畫出有關動詞。
指導學生讀好這幾句話
2交流第二個問題
(1)為什么必須把這條魚放掉?
同桌學生討論,理解這是公園的規定。
(2)比較句子
a你要把這條魚放掉!
b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
說說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你認為哪句話比較好,為什么?
指導學生同“低沉、嚴肅”的語氣讀好第二句話。
(3)對爸爸的這個決定,湯姆的表現怎么樣?
板書:不情愿
理解詞語“允許、必須”,練習造句。
指導讀好這句話
3交流第三個問題
(1)既然湯姆這么不情愿,那么能不能不放這條魚呢?
下面,我們要舉行一個辯論會。哪些同學同意爸爸的做法的,請你們盡量找出理由來說服湯姆放掉魚;哪些同學同情湯姆的,也要盡量找出理由來說服爸爸不要放掉魚。
四人小組討論
(2)全班同學自由組合進行辯論
提示
湯姆:a這條魚很大,很難釣到,如果放了,以后可能再也釣不到了。
b離允許釣鱸魚的季節只有兩個小時了,這么短的時間,能不能通融一下。
c沒有人看見我釣到鱸魚,不放也沒關系。
爸爸:a雖然魚很大,時間也很短,但規定必須遵守,不能隨意改動。
b在有人看見的情況下要遵守規定,在沒有人看見的情況下更要遵守規定。
c做人要誠實、自覺,要嚴格要求自己。
(3)通過剛才的辯論,我想大家都已經明白了為什么必須把魚放掉。現在讓我們來讀讀課文5-12自然段,看看湯姆是怎么做的?
板書:斬釘截鐵
(4)從湯姆的行動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5)當爸爸看到湯姆釣到一條大魚時,投去了贊賞的目光。我想,當爸爸看到湯姆把魚放了時,心里會為湯姆感到更加自豪。他會想些什么呢?
(6)再讀課文5-12自然段
同桌練讀,男女生分角色朗讀。
4學習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1)從那以后,湯姆再也沒有釣到過這么大的魚,他后悔了嗎?
出示最后一句話,指名朗讀。
“那晚的情景”指什么?為什么那晚的情景一直銘刻在他的記憶里?
“爸爸堅定的話語”指什么?一直回響在他的耳邊說明什么?
(2)齊讀最后一段
(四)總結課文
1學了這篇課文,你覺得爸爸是個怎樣的人?湯姆又是個怎樣的人?
2你從這篇課文中得到什么收獲?
板書:必須自覺遵守規定
(五)作業
練習復述課文
板書
20“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
湯姆: 驚喜→不情愿
爸爸: 贊賞→斬釘截鐵
必須自覺遵守規定
本教案設計意圖
《“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這篇課文記敘了湯姆在爸爸的嚴格教育下,放掉自己釣到的大鱸魚的故事,告訴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無條件地遵守公共規定。教這篇課文,不但要指導學生認認真真把課文讀好,弄清課文講的是怎么一回事,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理解“為什么必須把這條魚放掉”,明白課文要揭示的道理。
在教學過程設計中,我注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以自學交流為主,圍繞以下三個問題展開:1這是一條什么樣的魚?2為什么必須把這條魚放掉?3結果怎樣?討論第一個問題,目的是讓學生感受到魚的大,體會湯姆的舍不得。第二個問題是重點,我采用讓學生自由組合進行辯論的方法,讓“父親”和“湯姆”各自找出理由來說服對方。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又能讓他們在辯論中明白:魚必須放掉,因為公園的規定必須遵守。第三個問題:結果怎么樣?這個問題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從湯姆的行為中受到影響,并以此為榜樣。
在整個的教學設計中,我能注重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做到時間充足有保證,形式新穎有變化,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在辯論中明理。
蘇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設計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憑借對課文的朗讀感悟,知道事物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破壞生態平衡將帶來無法想象的災難。
教學重點和難點
理解課文,弄清狼,鹿,森林之間的密切聯系,受到環保教育。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昨天學習了《狼和鹿》(學生齊讀課題),今天這節課讓我們來繼續學習這一課。
二、精讀課文,感悟內容。
1、指名學生按自然段朗讀課文,師生共同進行評價。
過渡:剛才幾位同學朗讀的很不錯,尤其是描寫狼的句子語氣上表現出了對狼向鹿下毒手的行為的痛恨。凱巴伯當地的居民更是恨透了狼。你知道他們是怎么做的嗎?
2、請同學們讀一讀第二自然段,思考:當地居民是怎樣對待狼的?(學生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然后回答。)
過渡:貪婪、兇殘的狼幾乎被人們殺光了,凱巴伯森林的鹿兒應該是快樂無比了,可事實真是這樣嗎?請同學們再次認真默讀課文第一和第三自然段,小組合作完成下列表格后就會明了一切了。
森林的樣子 鹿的情況(數據)通過對比你明白了什么
狼被殺前
狼被殺后
(1)默讀課文第一和第三自然段,小組合作完成表格。
(2)小組匯報交流表格的完成情況。(利用課件相機出示圖片)
過渡:原來狼被殺以后鹿兒們并不快樂,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反常現象呢?其根源在哪里呢?請同學們到第四自然段尋找答案吧。
3、學習第四自然段。
(1)自由朗讀第四自然段,在能解釋以上反常現象的語句下面作上記號。
(2)課件展示重點語句,探究學習。
句子一:人們做夢也不會想到,他們捕殺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功臣”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要加上引號?為什么說狼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討論交流。
句子二:而人們特意要保護的鹿,一旦在森林中過多的繁殖,倒成了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禍首”。
“禍首”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也要加上引號?該怎樣理解這句話?討論交流并回答。
過渡:原來是這么回事,看來呀,在凱巴伯森林里狼是一種不可缺少的動物。那么,凱巴伯森林,狼和鹿它們之間有什么密切的聯系呢?請看下面的示意圖:
森林
破 保
壞 護
吃
鹿 狼
4、小結:(指著示意圖)這反映的是一種自然界存在的生態平衡,森林、狼、鹿它們三者是相互依存的,缺少哪一個其它的都無法生存。下面請幾位同學再講一講這個故事。從他們的故事中我們再來體會這個道理。
5、指名學生講述故事內容。
三、總結明理,拓展延伸。
1、讀了這篇課文,你最想說什么?或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學生暢所欲言,領悟其中的道理。
2、小結:事物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破壞了這個聯系就破壞了生態平衡,將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所以我們要保持生態平衡。
3、目前,人類對自然資源過度地開發利用,已經造成對大自然環境的污染,常常破壞了生態平衡,造成森林被毀、草原荒漠、水土流失,土地沙漠。
4、你關注生活中不注意保持生態平衡的例子嗎?
學生匯報收集的資料,有圖片、文字,也可以聯系實際生活談。
蘇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設計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5個生字;理解新詞的意思;能根據問題的提示理解長句與難句的意思;會背誦第2自然段。
2、初步學會按事物的幾個方面來分段的方法,能抓住過渡段來研讀全文。
3、能獲得有關海底的一些知識,激發學生探索大海秘密的興趣,初步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初讀課文,學習“景色奇異”一部分。
教學重點:按事物的幾個方面分段,讀悟1、2自然段。
教學難點:能仿照文中的句子說話;能通過朗讀表現出海底景色的奇異。
教學過程:
一、讀解課題,激發情感
1、“海底”后面加上“世界”說明了什么?
2、看錄像進一步理解課題。
看完錄像你最想說什么?和大家交流一下。
二、整體感知,給課文分段
1、自由讀課文,把字詞讀準,把句子讀通。讀完后,把最長、最難讀的1—2個詞句找出來,多讀幾遍。
2、再讀課文,找出文中最能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段落,用“~~~~~~”劃起來。
3、抓住過渡段給課文分段。
三、體會海底景色的“奇異”
1、理解“奇異”的意思。
2、讀1、2自然段,用心體會,把你體會到特別“奇異”的地方找出來好好讀一讀,說說奇異在哪里。
3、交流板書:暗——光靜——動
(1)換詞理解“波濤澎湃、依然”
(2)通過思考括號里的問題,理解句子的意思。
在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卻有許多光點像閃爍的星星,那是有發光器官的深水魚在游動。(深海里的光點,是怎樣形成的?)
(3)朗讀理解“竊竊私語”。
四、說話訓練,進一步感悟海底的“奇異”
★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你用水中聽音器一聽,就能聽見各種聲音: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你用水中聽音器一聽,就能聽見各種聲音: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還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用水中聽音器一聽,就能聽見各種聲音: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還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學習第二部分“物產豐富”,總結全文。
教學重點:合作學習第4自然段,知道各種動物的活動方式,了解海底物產的豐富。
教學難點:自主選擇學法學懂第4自然段,培養學生熱愛和探索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海底世界的景色奇異在哪里?
2、齊讀1、2自然段。
二、整體感知4、5、6自然段。
1、自由朗讀。把課文中寫到的具體的物產名稱用“——”劃出來。
2、給物產名稱歸類
海參海藻煤烏賊天然氣鐵
石油貝類章魚 梭子魚
三、研讀第4自然段。
1、自由讀。想想這一段是圍繞哪句話寫的,用“~~~~~~”劃出。
2、討論學法抓住“海底的動物各有各的活動方式”我們可以運用哪些方法學懂這段話?
討論得出:
(1) 畫表格;
(2) 出練習;
(3) 提問題;
(4) 有感情的朗讀;
(5) (略)
3、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法,與選擇同一學習方法的同學組成學習小組
4、運用所選的方法先自主學習,再小組合作交流、學習。
5、各小組展示學習成果。
6、朗讀全段。
四、略讀5、6自然段。
1、自由讀。看看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自己能學懂的地方,有感情地把它讀好。
2、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推薦課外資料。
你還了解海底的哪些知識,你是從哪里了解到的,介紹大家去讀一讀。
五、總結全文。
1、有感情地自由朗讀全文。
2、寫話練習,深化情感
學了課文,聽了同學們的介紹,你有什么想法,寫下來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
六、鞏固練習。
選做作業本中的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