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部編三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應當如何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小學部編三年級語文下冊教案,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部編三年級語文下冊教案1
教學目標:
1、 認識生字4個。
2、 積累一些形容大雨等自然現象的詞語。
3、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故事中人們互相關懷、互相愛護的真摯感情。
4、 題回“每個人都應該保護更弱小的人”的人文思想。
教學重點:
通過排演課本劇練習復述。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想象故事中的情景,感受那一份深深的、濃濃的真情,體會小薩拉的優質言行所表現的善良品質和進取精神。
教學過程:
一、 引入
1、師:小朋友,在你們家中誰是最弱小的?
2、出示課題 12、媽媽,我不是最弱小的
3、讀題質疑
可能出現這幾個問題:1)這句話是誰說的?2)為什么說“我不是最弱小的”3)在課文中到底誰是最弱小的?
二、 自學
1、分學習小組進行自學,要求:1)自學生字2)讀通課文3)解決問題
2、交流反饋
1) 出示詞語,學生互教互學音形義。
2) 根據喜好分小節讀課文,相互評議。
三、 新授
1、指名交流解答問題,指導朗讀。
1)回答“這句話是誰說的”
出示:現在……薩拉問道。
指導朗讀
2)回答“誰是最弱小的”
出示:滂沱大雨……毫無自衛能力。
指導朗讀
3)回答“為什么說我不是最弱小的”
聯系風雨來時一家人的表現,體會一家人互相關懷、互相愛護、和睦美滿的真摯感情。
出示:薩拉朝薔薇花叢走去……蓋在……
指導朗讀
2、師小結:對啊!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愛護更弱小的人。
3、齊讀課文
四、 表演
1、語言直播廳:找找好朋友,準備表演課本劇。
2、小組表演,師生評議。
小學部編三年級語文下冊教案2
一、教材分析
這是三年級語文上冊一篇精讀課文。課文描寫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識的老大爺。我們互相鼓勵,克服困難,終于爬上了天都峰。在學習了生字新詞的基礎上,本課轉入深究課文內容,以梳理課文條理,在品詞析句的基礎上解決教學重點。
二、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讀好對話,讀出不同人物的語氣和心情。
2、了解課文1~7自然段的內容,體會“我”和老爺爺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堅定信心爬上天都峰的過程。
3、培養學生從小不怕困難,奮發向上的品格。
三、教學重點
理解天都峰高、陡的特點及“我”和老爺爺爬上天都峰的艱難。
四、教學資料準備
1、教學掛圖。
2、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揭題,設疑激趣。
上課時我們學習了第3課的生字新詞,接下去我們來深入理解課文。
1、(師故意將課題誤寫成“登天都峰”)讓學生指正題目中的錯誤。
2、釋疑:課題中為什么用“爬”而不用“登”?
3、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出示掛圖。
這里有一幅天都峰的圖片。請大家仔細觀察一下,天都峰給你怎樣的感受?那么,課文又是如何來描寫天都峰的呢?
(通過辨析“爬天都峰”與“登天都峰”的優劣,引出天都峰“高與陡”的特點;再通過圖片展示,使學生對天都峰的險峻峭拔有了更為直觀的印象。)
(二)細讀課文,深入理解。
1、學習第2自然段。
(1)指名讀,讀出“又高又陡,令人望而生畏”的感覺。
(2)說說課文是怎樣把天都峰的“高”與“陡”寫具體的?
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板書:
A、 高:“抬頭望”、“這么高”、“云彩上”
“我爬得上去嗎?”――――(猶豫、懷疑)有什么好處?
B、陡:“筆陡”、“天上掛下來”、“發顫”
什么叫“發顫”?真的害怕嗎?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以讀促思,以讀促情。
(4)小結,悟理。
寫天都峰的高與陡,正說明爬上天都峰非常不容易,那是需要勇氣、力量和決心的。
(對重點詞句“有感情地朗讀”,能使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也是中低段學生學寫句子的有效途徑。)
2、學習3~5自然段。
那么,面對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想要爬上峰頂的除了我和爸爸,還有誰?那是一位怎樣的老爺爺?你怎么知道他也是來爬天都峰的?
(1)課件出示句子:
小朋友,你也來爬天都峰?
老爺爺,你也來爬天都峰?
(2)思考:
他們所說的話中都有一個“也”字,這個“也”是什么意思?(言下之意就是“和我一樣”。)
他們是互相懷疑嗎?表現了他們什么精神?
學生分組討論。
(3)教師小結:
天都峰那么高,那么陡,我年紀這么小,老爺爺年紀那么大,卻都來爬。我們是互相驚嘆,互相欽佩。表現了這一老一少不怕困難,勇于攀登的精神。
(4)分角色朗讀。
讀出兩個人之間互相羨慕、佩服的語氣。
(一個“也”字,在文中并不顯眼,但通過點拔,進行挖掘,使學生感覺到這個詞語在表達上的作用,讓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無窮魅力。)
3、學習第6~7自然段。
受老爺爺的影響,我開始爬天都峰。那么,我是怎樣爬的?
(1)課件出示句子,填空。
我( )向峰頂爬去。
A、“奮力”是什么意思?
B、課文是怎樣來描寫我“奮力”爬山的?
(“攀著鐵鏈上”“手腳并用向上爬”)“手腳并用”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要這樣爬?
(2)我們攀著鐵鏈,手腳并用,奮力向上爬,結果怎樣?
A、“終于”是什么意思?
B、從這個詞中,體會到了怎樣的心情?
(3)拓展,啟發想象。
為什么會有這種感覺呢?假設你是文中的“我”或老爺爺,在爬山途中,你會怎樣去鼓勵對方?
爬上峰頂,“我”和老爺爺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又會有哪些感覺?
(4)指導朗讀。
(通過創設的語境,讓學生自然地融入課文,達到文本合一的境界,并從中領悟做人的道理。)
(三)課堂小結,領悟道理。
學習如登山,我們只有不怕困難,知難而上,憑著堅強的毅力、非凡的勇氣,才能攀上知識的高峰。
(四)布置作業
把課文第2自然段描寫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來,讀一讀,背一背。
(積累好詞好句,學以致用,來拓展語文學習的廣闊天地。)
板書設計:
3、爬天都峰
“我” 老爺爺
互相鼓舞 汲取力量
小學部編三年級語文下冊教案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4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朗讀,欣賞葉子的外形之美,感悟葉子的內在之美,學習做立足本職、無私奉獻的人
教學重難點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朗讀,欣賞葉子的外形之美,感悟葉子的內在美,學習做立足本職、無私奉獻的人。
教學準備搜集各種形狀的葉子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4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結合插圖初步了解每一節詩歌所講的內容。
教學重難點
1、學會生字新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1、師板書課題,指名讀課題。
2、看了這個題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3、師引導學生質疑:樹葉怎么美?什么樣的樹葉才美?
1、自由讀課文。
2、檢查初讀情況。
(1)出示生字卡片,檢查生字讀音。指讀,領讀,開火車讀,齊讀。
(2)注意正音。
(3)出示詞語卡片,輪讀。
3、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一)學習第一、二節
1、誰來讀?
2、你知道了什么?
3、大樹怎樣美?
3、指導感情朗讀。
(二)學習第三~~八節
1、分自然段讀課文。
2、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3、你看的葉子是怎樣的?
理解:形態各異:樣子各不同。
4、葉子做著怎樣的工作?
理解:奉獻:貢獻。
5、每個季節的葉子是怎樣的?
6、齊讀。
(三)學習第九~~~十一節
1、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2、你知道了什么?
理解:茁壯:強壯、健壯
蔥翠:(草木)青翠
輸送:運送;從一處運到另一處。
3、齊讀。
1、出示詞語。
2、出示生字。
3、寫這些生字要注意些什么?
4、師范寫“異、奉”。
5、指導學生描紅。
學生讀課題。
交流想知道的內容。
交流,指名回答。
生自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檢查生字讀音。指讀,領讀,開火車讀,齊讀。
注意正音。
出示詞語卡片,輪讀。
指名分段朗讀課文,讀自己最喜歡的那一段。
指名學生讀第一、二節。
那棵大樹很美。
樹像一朵綠色的云,從大地上升起。
學生練習朗讀。
學生分小節讀課文。(指名讀、小組讀等)
學生交流。
每一片葉子形態各異,找不到兩片相同的葉子。
把陽光變成生命的乳汁奉獻給大樹。
春天:葉子嫩綠,夏天:葉子肥美,秋天:變黃,冬天:飄零。
學生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學生回答。
學生理解詞語意思。
學生齊讀。
學生讀詞語。
學生認讀詞語。
學生齊讀。
學生仔細看。
學生描紅練習。
計:
課后收集樹葉,看誰能找到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
小學部編三年級語文下冊教案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夠正確、規范的默寫課文。
3、在理解課文中三句話意思的基礎上,能聯系學習的實際,說說從課文中明白了什么。
教學重點:背誦并默寫課文。
教學難點:從中學習古人的那種學習精神。
教學過程:
一、導入: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古人論學習這篇古文。
二、新授:
1、自由讀這篇古文。
2、試著背誦。小組互相檢查。
3、指名背誦。
4、說一說每句話的意思。(對上節課知識的鞏固。)
5、結合你現在的學習,你能從課文中學到什么?(自由發言,談感受,同時也是對這篇古文的理解。)
6、這篇古文指引了我們以后的學習生活,那么讓我們把它牢牢的記住吧!試著默寫。
7、小組檢查,有錯誤的地方,再默寫。
三、課堂小結:大家能夠把你學習的感受說出來,老師希望你能用這三句話指引你們以后的學習生活,面對學習來不得半點虛偽和驕傲,要對學習充滿興趣,同時還要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有時這比解決問題還要重要,還要實在。
四、作業:在作業本上默寫這篇古文
小學部編三年級語文下冊教案5
教材分析
本次積累運用包括“讀讀背背”“閱讀”“口語交際”和“習作”。
教學目標
積累格言警句。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熟讀成誦。閱讀短文《給,永遠比那愉快》,抓住主要內容,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講述具體事例,說出自己對培養美德的看法,認真傾聽別人發言,聽懂主要意思。看相片,寫出自己對美好往事的回憶。
教學重點難點
講述具體事例,說出自己對培養美德的看法,認真傾聽別人發言,聽懂主要意思。
教學構想
逐題進行練習,使學生學會積累知識,并能在閱讀和習作中加以運用。
教學準備
投影片、《釣魚的啟示》《小珊迪》《給,永遠比那愉快》插圖、一張自己喜歡的照片。
教學時間 五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讀讀背背自己的格言警句,自讀短文,了解主要內容,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
學生學習過程
一、激發興趣。
1 導入。你們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積累了哪些格言警句?誰愿意說一說?這些格言警句你為什么記得牢?2 教師示范背誦一些格言警句。
二、引導學生讀、背格言警句。
1 讀準字音。
2 注意不讀破句。
3 練習背誦,檢查背誦情況。
三、閱讀短文。
1 反復閱讀,了解主要內容。
(1)初讀短文,了解大意。
(2)逐個自然段閱讀,了解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3)把三個自然段的內容連起來說說,抓住短文的主要內容。
2 理解“給,永遠比拿愉快”。
(1)讀第一自然段,思考:高爾基的兒子在島上留下了什么?
(2)讀第三自然段,思考:高爾基認為要怎樣生活才會愉快?
(3)反復讀“給,永遠比拿愉快”這句話,思考:“給”字后面為什么加上逗號?“永遠”強調什么?
(4)聯系生活實際,談個人感受。
作業設計
把這個故事講給自己的爸爸媽媽聽。
板書設計
積累運用八
讀讀背背——格言警句
閱讀——給,永遠比拿愉快
課后小記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進行口語交際練習,聯系課文內容,分銷足壇談自己的感想和收獲。
學生學習過程
一、復習導入。教師出示《釣魚的啟示》《小珊迪》《給,永遠比拿愉快》的插圖,大家還記得這三篇課文的主人公各有什么美德嗎?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適時地分別在三幅圖上寫上“誠信”“誠實”“善良”“奉獻”。清同學們根據“積累運用八”中“口語交際”的要求,就這一話題,交流各自的看法和感受。
二、自由組成小組,選擇交流內容。各小組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可以聯系《釣魚的啟示》《小珊迪》《給,永遠比拿愉快》等課文,談談自己的感受,說說應該怎樣培養美德,可以列舉革命領袖、英雄模范的事跡,談談我們應該怎樣向他們學習,還可以就身邊熟悉的人的故事,說說他們身上有什么美德值得我們學習。
要求:(1)講的同學先想好內容和順序,要做到語句通順、連貫。(2)聽的同學要抓住說話人所表達的主要意思。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問,如果有不同的意見,小組可展開討論。教師巡視,了解各小組交流情況。
三、各小組在全班匯報交流。在小組的基礎上,師生評議:哪個小組說的內容最感人,哪個小組表達的最清楚。
四、教師小結。
作業設計
寫一個有美德的人。
板書設計
口語交際——從小培養美德
小學部編三年級語文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 小學教案模板
★ 蘭亭集序語文教案
★ 春朱自清語文教案
★ 高中教案模板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教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