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在教學?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作更科學化??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新的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新的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
(一)、研讀課文,細品美景1.師:天山是那樣的生機勃勃。請同學們再次輕聲讀一讀課文第2自然段,想一想作者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作者又是怎樣把這些景物呈現在我們眼前的?
(1)學生潛心讀文,邊讀邊思。
(2)交流品味。教師預設:
①這一段話中作者寫了雪峰、雪水和雪水匯成的溪流,給我留下的印象是天山既是寂靜的,又有著無限的生機。(從內容的把握上去評價)
②這一段話中作者用了許多比喻,把雪峰比作白緞,把雪峰間的云影比作花朵,把雪水比作銀鏈,把浪花比作白蓮,多么形象,多么生動,我眼前的這些景物變得栩栩如生了,讓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從寫法的理解上去評價)
③這一段話中有許多好詞,用得很巧妙,很準確。如“拋”這個詞就直接寫出了天山的涼爽;“飛瀉”這個詞寫出了雪水直流而下的氣勢;“匯成”這個詞又寫出了溪流的湍急。(從用詞造句的感悟上評價)
④這一段話作者寫得很有條理,從高處的藍天、雪峰寫到低處的雪水和溪流;從遠處的戈壁灘寫到近處的飲馬溪邊。(從布局謀篇的發現上評價)
2.師:同學們學得可真好,不但把課文讀懂了,還有自己的體驗、感悟和理解,與天山來了一次近距離的接觸。相信大家同樣能學好第3、第4兩個自然段。現在各小組圍繞下列要求展開學習:讀一讀,說一說,品一品。
(1)學生按四人小組展開合作學習,教師巡回參與并指導。
(2)分組展開交流;點評合作學習情況,作如下歸納。
①第3自然段:內容——天山密林幽靜的美景;寫法——比喻;用詞造句——用“漏”而不用“照”;謀局布篇——從近到更近。
②第4自然段:內容——天山深處的野花;寫法——比喻、排比、反問;用詞造句——“柔嫩”、“柔美”、“矯健”、“精神”;謀局布篇——從更近到深處。
(二)、美讀課文,體會寫法
1.再自由讀課文,相信你一定會把這夏天的天山獨特的風光從你的讀中表現出來,注意把一些好詞佳句讀得更有味。
2.學生誦讀課文。自由讀、同桌讀、展示讀。師生評價。
3.師:同學們,我們把這么美的天山讀出來了,也發現了作者是如何把天山的美景表現出來的?,F在我們再從以下幾方面感受作者的表達方法:
①從重點詞中感受。如“拋”、“飛瀉”等詞的準確性、形象性。
②從重點語句中感受。如作者豐富的想象、確切的比喻。
③從段落、全文上感受。作者用了移步換景的方法,從高到低,由遠及近來寫景。
(三)、拓展訓練
1、歸納寫作特點、然后進行小練筆:
(1)十分講究寫景的順序,全文從總體上說,以游蹤為序,從山的外圍寫到山的深處,或由遠及近,或自上而下,寫出了景物的變化,顯得繁而不雜。
(2)抓住景物的特征,展開細膩的描寫。作者抓住特征,用簡練而又形象的筆觸加以描繪,使之活靈活現,躍然紙上,構成一幅幅生動、奇美的畫面。
(3)絢麗多彩的語言,飽含濃郁的生活氣息和邊疆風情,具有感人的魅力。作者精心運用了比喻、映襯、夸張、對偶、排比等多種修辭手法,把景物描繪得淋漓盡致,美不勝收。
(四)、課堂總結,拓展延伸。
1.總結課文。
《七月的天山》運用豐富的想象,確切精當的比喻描繪出了天山之夏的獨特風光,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濃濃的贊美之情。
2.拓展閱讀:《三峽之秋》或《迷人的夏季牧場》。
唐代大詩人李白詩云:“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p>
清代詩人洪亮吉詩云:“地脈至此斷,天山已包天。日月何處棲,總掛青松巔?!?/p>
現代散文家汪曾祺在《早發烏蘇望天山》一詩中贊道:“蒼蒼浮紫氣,天山真雄偉。陵谷分陰陽,不假皴擦美。初陽照積雪,色如胭脂水。”
這些都是名家筆下的“天山”,多么令人神往啊!
3、小練筆:練習寫景狀物作文,要求寫一段特定環境下的景色,如校園的早晨、公園的景物、節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安排明確的線索,采用合理的順序和即景抒情。
教學板書:
七月的天山
雪峰、雪水、雪水溪流 (水)
移步換景 密林 (樹)
天山深處 (花)
新的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在互動對話中,發表自己的感受,體會作者對丑菊的情感。
2、有感情朗讀課文,欣賞文中的優美詞句,積累語句。
3、學習作者采用抑揚以及借物喻理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學習課文,了解作者眼中的丑菊,體會作者對丑菊的情感。
難點:
從丑菊身上得到啟發,學習正確看待事物的方法,懂得做人的道理。
教學設計:
一、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1、(課件顯示丑菊)你們對丑菊有哪些了解呢?誰來說說?(教師板書課題:丑菊)
2、這節課,我們就來細細地讀讀課文,看看大家是怎樣讀懂課文的?聽聽大家有什么深刻的體會?
二、初讀課文,分清主次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自己喜愛的段落。
兩個要求:
(1)請讀準字音,讀通課文。把你們在預習時的體會跟同桌交流交流,解決不了的問題,用筆記下來。
(2)梳理課文、分清主次。先和同桌交流交流。
2、自讀課文,完成練習,交流分層。
三、細讀課文,探究體味
1、感悟作者種丑菊的原因和心情。(學生讀第一自然段)
(1)同學們,讀了這一段,你們讀懂了什么?
(2)誰能用不同的詞來形容急切的心情?
(3)誰來把這一段再讀一讀,感受作者的好奇、急切。
2、感悟丑菊的嬌小、美麗。
(1)快速讀,用筆畫出描寫丑菊顏色、形狀的詞句,再把這些詞句讀一讀,想一想,你發現了什么?
(2)讀一讀?(指名讀,對比讀,悟讀,齊讀)
(3)感受丑菊的嬌小、美麗。(課件顯示)
3、感受丑菊的動態美。
(1)讀讀第三自然段??纯创蠹矣惺裁窗l現?(學生讀書)誰來說說?
(2)感受丑菊的動態美。(課件顯示)
(3)同學們對丑菊有了全面深刻的了解。讀了課文后,你想對丑菊說什么呢?
4、更改丑菊的名稱,體味丑菊的美。
(1)同學們,通過讀課文本和觀賞圖片之后,大家對丑菊一定有了深刻地了解了吧,把你們的感受讀出來吧。(學生自由讀課文)
(2)同學們,你們一定喜歡丑菊了吧!想不想給丑菊改改名呢?
5、感悟結尾句的含義。
同學們,讀讀最后一個自然段吧。把給你啟迪的句子畫出來。
(1)出示課件:人間事物中,有不少東西往往名實并不完全相符。名可以丑,但實一定要美。
(2)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先品讀、悟讀,聯系生活說說對此句子的理解。
(3)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體會。
(4)重點讀:人間事物中,有不少東西往往名實并不完全相符。名可以丑,但實一定要美。(用激勵讀的方法,提升學生的認識:師:人間的事物名實并不完全相符啊,讀——;師:名可以丑,但實一定要美。讀——)
(5)讀名言,受啟迪
出示課件:名人——培根的一段話。(略)
請讀這段話,希望你們從中受到啟迪。
四、總結收獲,拓展延伸
同學們,讀了這篇課文,你們有什么收獲呢?
總結:同學們,一個人或一個事物的名可以丑但實一定要美。請記住人世間有很多東西不是因美麗而可愛,而是因可愛而美麗。希望大家做一個心靈美的人。
五、作業
聯系本文作者的寫作方法,課后觀察一種植物,看看從它身上能得到什么啟示,把它寫下來。
新的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3
教學要求
1.讀懂課文內容,學習丑菊名丑實美的品質。
2.學習文章的表達方法,體會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理解“名可以丑,但實一定要美”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教學難點
文章借丑菊所要表達的思想。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流程
一、由題入手,談話導入
圍繞課題中“菊”,說說你知道哪些“菊”,有什么特點?
(調動學生積累的知識,為理解“丑菊”名丑卻實美這一主題思想作鋪墊,激發學生學習課文、探究知識的欲望。)
二、由疑促思,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2.再讀課文,大膽提出疑問。歸納并整理,如:“丑菊”是什么樣的?是不是真的很“丑”?作者眼中的丑菊是什么樣的?作者借“丑菊”要表達什么?“名可以丑,但實一定要美”是什么意思?教師對學生提不到的問題進行點拔,引導學生挖掘文章所表達思想的深度。
(學生認識事物往往是以整體入手的,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肥心中的疑問大膽提出,讓這些問題成為學生探究知識大門的鑰匙。)
3.細讀課文,分析并解決問題。建議學生們先用自己喜歡的閱讀方法去自己分析問題,然后將自
已的意見拿到學習小組內討論交流。
(經過學生的主動思維,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及習慣。)
三、激發興趣,探究特點
1.聯系實際,說說你受到的啟發。
2.討論討論:《落花生》和《丑菊》在寫法上有什么共同點?你從這兩篇課文中學到了什么?
(及時的歸納總結閱讀方法、寫作方法,使其逐漸轉化為學生能力。)
四、積累語言,感情朗讀
由學生自己選擇讀自己喜歡的詞、句子、段落。
五、實踐活動
請你仔細觀察身邊的事物,選擇一種對你有啟發的事物,想想你體會出的道理并說給你的父母聽聽。
板書:
丑 菊
沉睡一年
綠豆大
打花苞
黃豆大 名丑實美
銅錢大
開花 幾十片花
晝夜之別
新的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4
教材分析
本篇略讀課文也是一篇寓理于物的文章。作者通過對丑菊形態和習性的描寫,告訴人們“丑菊非但不丑,而且非常美麗、可愛”,從而說明在人間事物中,有不少東西往往名與實不相符:有的名字雖丑,卻有著真善美的內在;有的名字雖美,卻徒有虛名、有名無實。做人也是如此,“名可以丑,但是一定要美”。
教材分析
教學時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分清課文的主次,從而從丑菊身上得到啟發,學習正確地看待事物的方法,懂得做人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結合對課文思想內容的理解,繼續進行重點訓練項目“分清文章的主次”的練習,抓住課文的主要部分,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構想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語言通俗易懂,所要表達的思想內容也比較明確。教學本課,可以放手讓學生運用在《落花生》一文中學習到的分清文章主次的方法,進行自主、合作學習。
教學準備
課前搜集有關菊花的資料。電腦課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學生學習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喜歡花嗎?你們喜歡什么花?為什么喜歡它?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有關華的課文——《丑菊》(板書課題)??吹竭@個題目,你會想些什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學生自由讀文,讀準字音。
2 在讀文時遇到不理解的詞語,通過聯系上下文理解。
3 同位互讀,檢查讀音。
4 自由讀課文,思考:
(1) 作者為什么要種丑菊?丑菊起初長得怎樣?作者有什么看法?
(2) 從那些句子看出丑菊不丑,而且還非常美麗、可愛?
(3) 通過種丑菊這件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你應該向丑菊學習什么?
三、小組談論,匯報學習情況。
1 匯報第1題。指導讀好第一自然段。指名讀,學生評議。齊讀。
2 匯報第2題。
(1)課件出示:“起初,葉子中夾了個綠綠的花苞,非常小,只有綠豆那么大?!辈シ懦缶臻L出了綠綠的花苞的錄像幫助學生理解此句。學生練讀,分組朗讀。
(2)課件出示:“又耐心地等了幾天,花兒終于開了,顏色金黃金黃的,幾十片花瓣展開一層又一層,雖然只有銅錢大小,卻顯出了它的嬌小、美麗?!辈シ懦缶盏幕ò型赋鲆稽c黃色,已有黃豆大小及花兒開放的錄像,幫助學生理解體會作者感情。學生練讀。
(3)出示“最讓我欣賞的是,到了夜晚,幾層花瓣像收傘似的自動合攏;白天,花瓣又像撐傘似的張開,而且花心一直迎著太陽,跟著太陽轉。”學生練讀。
3 討論第3題,引導學生理解第四自然段。
(1)自由讀第四自然段。
(2)齊讀第四自然段。
(3)說說你最喜歡那句話?為什么?
(4)讀讀你喜歡的句子。
四、學習寫法。
作者把丑菊開花后的情形寫得非常具體,既寫了花苞的樣子,有些了丑菊逐漸開放時的靜態美。文中把種菊到丑菊開花前的情況和對丑菊的議論寫得很簡略,主次分明,詳略得當。
五、比較寫法。
這篇課文與《落花生》在寫法上有升么共同之處?你從中學到了什么?《丑菊》和《落花生》都是借物喻理的文章。《落花生》是通過介紹其特點,贊美奉獻精神;《丑菊》是通過種菊的事,贊美了丑菊不圖虛名、注重實際的美好品質。
六、把你認為含義深刻的句子畫出來,讀一讀,抄一抄。
作業設計
用借物喻理的寫作方法寫一種你喜歡的植物,寫出它對你的啟迪。
板書設計
丑 菊——名可以丑
嬌小、美麗、可愛——實一定要美
新的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5
一、故事導入,揭示課題
1、講故事(公益廣告):
《媽媽,洗腳》
2、你想說些什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今天的課文,也講述了兩個感人的故事,看老師寫——(板書:將心比心)
2、自由讀文三分鐘,讀完后告訴老師和同學你知道了什么?
(先讓學生自由練讀難讀的地點,然后隨機重點引導:故事主要寫了哪兩件事?經歷了這兩件事的“我”,心里有什么感受?)
三、感悟課文,品味語言
如果你親身經歷著這兩件事,你的心里也會感到暖暖的對嗎?事情的哪些地方溫暖了你的心?請在這些地方做上記號。
(一)第一件事:哪些地方讓你有了溫暖的感覺?
1、句子:“有一次她去商店……松手”。(品詞:沉重、一直)
2、句子:“阿姨對老奶奶說的話?!?/p>
(二)第二件事:哪些地方讓你有了溫暖的感覺?
1、“一天……涌到嘴邊的話”
(1)如果你遇到了這樣被扎了兩針的情況,你會怎么樣?
(2)感悟“平靜”中的母親當時心里怎么想?
2、“只見……果然成功了”
(1)領悟“不要緊,再來一次”這句話的不簡單。
(2)引讀
(3)這是一位怎樣的母親?
3、“母親拉著……這段最后”
(1)感悟第二次的“平靜”
(2)現在我的心情是溫暖的是幸福的,一開始我的心情就這樣嗎?
配樂練筆:原來想責怪護士的我,因為母親的話語,而感到溫暖和幸福。我終于明白了:“?!?/p>
四、眷注文本,升華情感
1、過渡:這一撇一捺,“人”字的結構就是相互支撐。生活中,我們用理解、寬容與關愛對待一個個陌生人的事例比比皆是。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輕輕的問候,一次緊緊地依偎,一聲深深的安慰。都是“將心比心”的表現,所以文中的阿姨和母親這樣想:(朗讀品情)
(1)、阿姨對奶奶的話。(“我的媽媽和您的年齡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這種時候,也有人為她開門?!?
(2)媽媽對護士的話。(“這是我的女兒,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醫科大學讀書,她也將面對自己的第一個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針的時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寬容和鼓勵?!?
2、再讀激情:我們應該這樣想著:是啊,如果我們在生活中能將心比心,就會對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對孩子增加一份關愛,就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引讀——
五、拓展內涵,提升品味
1、(板畫出心)如果這就是我們每位同學的一顆滾燙的心,學了全文后,為了勉勵自己,你認為應該在你的心中裝入一個份量最重的什么詞?
2、學生回答,逐一板書。(幫助、關心、寬容、理解、信任、鼓勵、支持、尊重……)
3、結課:孩子們,讓我們彼此接納、將心比心,享受愛與被愛的快樂與幸福吧。
《將心比心》教學設計——詳案
課前談話:
聽說咱們班有很多愛聽故事的同學,誰喜歡聽故事?你喜歡嗎?你呢?看來我們都是知音呀。那太好了,今天我就投大家所好講個故事。
一、故事導入,揭示課題(或幻燈內容導入)
故事是這樣的:
有一位年輕的母親因生活所迫,肩負起了照顧婆婆和孩子的重任。她每天都起早貪黑地做事,打理家里的一切,雖然艱辛,但她無怨。她每天晚上回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給自己的婆婆端洗腳水,幫婆婆洗腳,這儼然已成為一道溫馨而又特殊的風景。
有一天,這位母親為婆婆洗完腳回房間時看到自己的兒子晃晃悠悠地端來一盆水,她感到很非常驚訝。這時,她的孩子用稚嫩的聲音認真地說:“媽媽,洗腳?!笨粗绱速N心、懂事的孩子,母親的心里暖烘烘的,感動地淚流滿面。多懂事的孩子呀,原來她為婆婆洗腳的這一幕,已深烙孩子心中。聽了這個故事你想說些什么?(這真是個感人的故事——是呀,你懂得用心去聆聽故事。這位媽媽真孝順——你打心眼兒里欽佩她。媽媽和孩子都很孝順——媽媽為婆婆洗腳的行為潛移默化地感染了孩子。父母是孩子的老師——)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A、孩子受媽媽的感染,將心比心,學會了孝順自己的媽媽。今天的課文,也講述了兩個感人的故事,請看我寫課題——(板書:將心比心)然后請生讀課題。
B、你們手中拿的就是這篇文章。課堂中最美的是朗朗的讀書聲。(出示:現在請自由讀課文三分鐘,在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讀完后告訴老師和同學你知道了什么?)
C、把你認為最難的地方找出來讀一讀?(指名讀句并正音。)
D、讀的不錯了,現在老師想聽你們說說,讀完課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1、例如:我知道了一位阿姨幫助“我”的奶奶推門的事。(對,這是你說的這件事是不是這個意思?)(板書:幫助推門。)
2、例如:母親打針,護士扎了好幾針才扎準,母親沒有責備護士。(你是要告訴大家這位母親能——板書:理解過失。)
3、經歷了這兩件事的“我”,心里有什么感受?(文中有個詞你能說出來嗎?)
三、感悟課文,品味語言
(溫暖)你說的正是我想的。如果你親身經歷著這兩件事,你的心里也會感到暖暖的對嗎?事情的哪些地方溫暖了你的心?(邊默讀邊在這些地方做上記號。)
(一)讓我們先來交流第一件事:哪些地方讓你有了溫暖的感覺?
1、句子:“有一次她去商店……松手”。
(1)說說為什么溫暖了你的心?(例生說:這位阿姨很善良,溫暖了我的心。)(師:哪些字詞能讓你感到阿姨的善良?)
推著沉重的大門:為什么?
一直:如果不一直拉著會有什么后果?
(2)她幫助的是她的親人和朋友嗎?如果你是老奶奶,你心里會怎么想?(學生暢談到的“真誠幫助,善良”等等中,教師有意提升一下“陌生人”。(面對這樣的一位素不相識的陌生人,阿姨也能耐心與真誠地幫助。)
(3)朗讀:讀出暖暖的感覺。(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開沉重的大門,一直等到她跟上來才松開手。)
2、句子:“阿姨對老奶奶的話?!?/p>
學生自由談體會。
(是呀,阿姨的心中無時無刻不在牽掛著自己的老母親,這種純潔的愛,令你沉浸在溫暖之中是嗎?)
第二件事:哪些地方讓你有了溫暖的感覺?
1“一天……涌到嘴邊的話”
(1)說說為什么讓你感到溫暖?
(2)如果你遇到了這樣被扎了兩針的情況,你會怎么樣?
(3)因疼痛而痛哭,埋怨或是責備,但母親為什么還那么“平靜”,難道不疼,你猜猜他當時怎么想?(順學生的話隨機:從哪里看出母親的敏感、關愛理解別人的心?)
2、“只見……果然成功了”(出示:不要緊,再來一次。)
(1)“不要緊,再來一次”這簡短的一句話,是簡簡單單就能說的出口的嗎?為什么讓你感到不簡單?(已經打了兩針了,而且還起了青包,當已經察覺到年輕護士是個新手。)
(2)引讀:當年輕護士為母親扎了兩針卻沒扎進血管時,母親鼓勵她——
當母親的手被扎的鼓起青包時,母親仍然鼓勵她——
當注視著護士額頭上密密的汗珠,母親分明已經察覺到年輕護士是個新手,有可能面臨第三次的失敗,她同樣鼓勵著——
如果我就是母親,我會這么說——“不要緊,再來一次?!比绻闶悄赣H,你會怎么說——(引言:啊,這是寬慰的說,鼓勵的,耐心的……)
(3)你認識到了嗎:這是一位怎樣的母親?
3、“母親拉著……這段最后”
(1)為什么你的心感到暖暖的?(文章已經是第二次出現”平靜”這個詞了,當我們把目光聚焦到平靜這個詞,你體會到母親對一個孩子的什么感情?)(愛孩子,想著自己的孩子,心里裝的都是孩子、關心、無私。)
(2)現在我的心情是溫暖的是幸福的,一開始我的心情就這樣嗎?(不是。原來是抱怨的。)練筆:原來想責怪護士的我,因為母親的話語,而感到溫暖和幸福。將心比心,激動地想:“?!?/p>
(例:母親的角度:母親太愛我了,真是我的好母親;我自省的角度:我為什么就不能像母親一樣體諒別人呢?我太小氣了。道理的角度:人與人之間一定要寬容對待,學會理解。只要我們將心比心,才會獲得快樂與幸福。)
四、拓展空間,升華情感
過渡:同學們,這一撇一捺的“人”字本就相互支撐。生活中,我們用理解、寬容與關愛對待一個個陌生人的事例比比皆是。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輕輕的問候,一次緊緊地依偎,一聲深深的安慰。都是“將心比心”的表現,所以文中的阿姨和母親這樣想:
1、阿姨對奶奶的話。(“我的媽媽和您的年齡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這種時候,也有人為她開門?!?
2、媽媽對護士的話。(“這是我的女兒,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醫科大學讀書,她也將面對自己的第一個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針的時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寬容和鼓勵。”)
3、我們如果理解了阿姨和母親的話,肯定也會這樣想著:是啊,如果我們在生活中能將心比心,就會對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對孩子增加一份關愛,就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男孩子把這句話發自肺腑地對女孩子說——
女孩子請把這句話獻給男孩子——
讓我們真心實意地告訴所有人——
五、回歸文本,自然拓展
1、(板畫出心,三十秒鐘沉浸)課文學完了,我們的心中一定不會是空蕩蕩的。這就是我們每位同學的一顆滾燙的心,為了勉勵自己,應該在自己心中裝入一個份量最重的詞,你會裝入什么詞?
2,學生回答,逐一板書。(幫助、關心、寬容、理解、信任、鼓勵、支持、尊重……)
3、結課:孩子們,讓我們彼此接納、將心比心,享受愛與被愛的快樂與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