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下冊二年級教案
每個語文老師要做到教師引導與學生思考相結合,靜與動相結合,知識理論與實際操作相結合。每一個語文老師都應該在課前寫一篇語文教案,那么你知道如何寫語文教案?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語文下冊二年級教案”,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語文下冊二年級教案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習本課17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露西在給爸爸的信里都寫了什么。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露西懂得尋找生活中快樂美好的事物的樂觀態度。
[教學重難點]
1.識字、寫字,朗讀課文。
2.比較露西前后兩封信的差別,體會露西心情的變化。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我手上有許多小朋友給爸爸媽媽寫的信,你們想不想聽一聽?(教師讀信)
2.你們覺得哪封信寫得好?為什么?(學生自由舉手回答)
3.接下來我們看看另一位小朋友露西是怎么給她的爸爸寫信的。(板書課題:一
封信)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1.自由輕聲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或詞語做個記號。
2.同桌輪讀,互相糾正錯誤。
三、再讀課文,感知大意
1.自由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
2.齊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流利。
3.教師范讀課文,學生思考:
(1)露西在給誰寫信?
(2)露西寫了幾次信?露西在信上分別寫了什么?2.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露西的爸爸,要過才能回來,所以露西想給爸爸。
四、指導書寫會寫字1.觀察這幾個字的字形結構和筆畫、筆順。(出示生字課件)
2.重點指導易錯字。
今:偏旁“人”一撇一捺要寫得舒展。
圓:全包圍結構,先外后里再封口。
燈:“火”先寫兩點,再寫撇、捺。
第二課時
一、導入課文
如果你有半年見不到爸爸,你的心情怎樣?(學生答:非常想念)那么你會
怎么做?(學生自由回答)你們還記得露西嗎,她給爸爸寫了一封信。我們來看
看露西的信中都寫了什么吧!
二、理解課文,品讀感悟
1.出示第1、2自然段。
(1)指名讀第1自然段。
(2)有誰來說說:露西為什么想要給爸爸寫信?
(3)自由朗讀第2自然段。思考:你從這段話中知道了什么?
①這段話一共有幾個句子?
②露西回到家后做了什么?
③從第1、2句話中可以看出露西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勤勞,在家做力所能及
的事)
2.出示第3自然段。
(1)露西在給爸爸的信中寫了什么?(不開心、冷清)
(2)為什么露西說“家里總是很冷清”?理解“冷清”一詞。(家里只有媽媽
和露西,沒有人逗露西玩,露西覺得很孤單,很不開心)
(3)你有過和露西一樣的感受嗎?說一說吧。
3.出示第4~6自然段。
(1)學生自由朗讀。
(2)思考:“可是我寫得不好。”為什么露西會這么說?你覺得露西寫得好不
好?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寫?
4.出示第7~14自然段。
(1)指名學生開火車讀,一人讀一個自然段。
(2)思考:露西在重寫的信里寫了什么?
(小狗希比希,螺絲刀,看電影……)
(3)品讀媽媽說的話。(課件出示)
①“我們過得挺好。”(“我們”過得好嗎?為什么媽媽要這么說?)
“請爸爸告訴我們,螺絲刀放在哪兒了。”(要知道螺絲刀放在哪兒有什么作用?)
②從媽媽的話里,你想到了什么?(要學會自己解決生活中碰到的困難)
(4)這封信和上一封信有什么不同?(露西寫了比較開心的事情)兩封信中你
比較喜歡哪一封信,為什么?(學生自由討論)
5.教師總結。
生活中總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也有許多快樂的事情。我們應該多和我們的
親人、朋友分享快樂。
三、拓展課文,實踐體悟
你在生活中有碰到哪些快樂的事情?你最想和誰分享?那么我們也來寫一
封信吧。可以寫給爸爸媽媽,也可以寫給同學和朋友,還可以寫給老師哦。
語文下冊二年級教案2
一、說教材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首文字秀麗,同時包含豐富自然知識的兒童詩,它以詩歌的形式,用假設的語氣,向我們介紹了四種天然的指南針:太陽、北極星、大樹、積雪,這一切對于小學生來講是生動有趣的。這首詩歌在生動形象的語言文字中,有機地滲透自然科學知識,符合二年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是向學生進行科普教育,發展學生觀察能力的一篇有趣的課文。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特點,我把教學目標定為一下幾點:
1、認識4個生字,會寫“盞、慌”兩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初步了解詩歌內容,知道一些野外辨別方向的方法。
由于這是一首詩歌,我把教學教學重難點定為:流利地朗讀課文,知道一些野外辨別方向的方法。
二、說教法:
1、引導先學法。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課堂教學要十分重視學法的指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良好的讀書習慣。課前我要求學生根據自學指南的要求,先學課文,完成一些相對應教簡單的練習。當學生遇到困難時可以利用工具書或其他方式解決問題。
2、“以讀代講”法。重視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本文是一首文字秀麗,同時包含豐富自然知識的兒童詩,教學時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如:指名讀、自由讀、范讀、小組賽讀等,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體會,積累語言。
3、“舉一反三”法。針對本課特點,二、三、四、五節的結構都是一樣的。我首先指導學生學習第二節,教師點撥,使學生掌握抓重點詞句和知識點的學習方法,指導學生朗讀。然后讓學生運用這一方法學習第三、四、五節,旨在教學生樂學、會學。
4、“直觀教學”法:通過課件的直觀演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理解,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突破教學難點。
三、說學法:
教育家葉圣陶說過:“教是為了不教”。結合我校的“先學后教”教學模式,因此,我在教學中不僅要向學生傳授書本知識,更重要的是加強學法指導。“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積極倡導讓學生自主學習,引導先學,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我設計的學法是自主學習,讀中感悟,這體現了先學后教的要求。
四、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一堂課的開始,為了使學生盡快地進入學習狀態,在情境創設中,應該做到新穎,要讓學生感受到一種新的情境,從而產生好奇心,達到集中注意力的目的。教學開始,我首先創設情境,提出了兩個問題:如果你在大街上迷路了,你會怎么做?另一個問題是:如果你在野外迷了路,你又會怎么做?這兩個問題的提出讓學生區分在不同的地點迷了路要用不同的方法。然后我順勢導入課文:我們來學習課文,看看如果在野外迷了路,有什么辦法分辨方向。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讓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順。然后老師范讀一遍,讓學生注意聽老師是怎么讀的,如字音、節奏等。接著讓學生再次自由讀課文,按著老師的方法讀詩歌,然后把本課的生字讀一遍。這樣,學生對于課文的生字和大概內容就有了一個整體印象,培養了他們的自學能力。
(3)自主學習,突破難點
這一教學環節是為課文的教學難點設計的,通過初讀課文,學生對白天、晚上、陰雨天和冬天這四種情況下尋找方向有了初步的印象,但是,理解并不一定到位。由于第三、四、五節的結構都與第二節相似,所以我首先讓學生讀讀第二節,通過朗讀、課件演示,讓學生知道“太陽是個忠實的向導”。緊接著學習生字“忠”,然后進行詞語積累,引導說話,除了“忠實的向導”還可以“忠實的……”。接下來讓學生按照這樣的方法學習第三、四、五節。同時利用課件幫助學生理解重點詞“稠”和“稀”的意思。
(4)多種形式朗讀,突出重點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詩歌教學更應強調多讀少講,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本詩是寫自然科學常識的詩歌,語言清新秀麗,富有情趣,我就安排了各種形式的朗讀:自由讀、指名讀、男女生賽讀、小組讀、齊讀等方式。通過反復朗讀,學生既理解了課文,又積累了語言,培養了語感。
(5)游戲鞏固,指導書寫
學生學完課文之后,對課文有個總體的認識,我設計了游戲“喜羊羊回家”,
這樣既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還檢測了學生是否掌握了本課的生字,而且還順其自然地過度到指導書寫。
五、設計理念
1、創設情境,寓學于樂。在教學中創設生動愉悅的教學情境,能使學生心情舒暢,精神飽滿,興趣十足。
2、朗讀感悟,積累語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詩歌教學更應強調多讀少講,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
3、自主實踐,發展能力。滲透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4、激勵贊賞,體驗快樂
語文下冊二年級教案3
一、說教材:
《翠鳥》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六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作者對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特點作了非常細致的觀察,形象、生動地描述了翠鳥羽毛艷麗的外形和它捉魚時靈敏、神速的動作。在老漁翁的啟發下,“我”體會到喜愛翠鳥應該把它當作朋友,打消了捉翠鳥飼養的念頭。
抓住事物特點來寫,是本課值得學習的地方。作者在介紹翠鳥的外形時,抓住漂亮的特點,寫了翠鳥的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紹翠鳥的活動特點時,抓住“一動不動”地“等待”,“貼著水面疾飛”,表現了它的機靈和動作敏捷。
根據大綱要求,三年級階段著重進行段的訓練,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使學生從課文中學習作者觀察的方法,提高觀察力,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按一定順序寫具體的寫作方法,培養學生的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根據大綱要求,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特點,確定本課時的教學目標為:
1、學習作者抓特點觀察、描寫的。方法,體會用詞的貼切、生動,養成積累好詞佳句的習慣。
2、感受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增強愛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其中課文寫翠鳥外形特點和捉魚的第一、二、三自然段是本課的重點;翠鳥的外形特點和翠鳥的捉魚本領之間的關系是教學的難點。
二、說學生
三年級的學生具有好奇、愛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點,容易被新鮮的事物和動態的東西所吸引,思維以直觀、形象為主,教學時要注意充分利用多媒體等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多種器官參與教學實踐活動,提高教學效益。
三、說教法
語文教學要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針對本課的學習目的和學生實際,我采取了以下幾種教法:
1、直觀教學法: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學習興趣,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教師寓教于樂,學生樂學樂用。
2、朗讀體會法:教學時根據本課的特點,指導學生在默讀中學會思考,在朗讀中想象、體會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增強愛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3、對比理解重點詞語:教學時通過讀句子,分析兩個對比句的異同,并說說哪個用得好,好在哪里,加深對重點詞語的理解,突破難點。
四、說學法:__x
五、說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在大自然中有許多美麗的小鳥,像孔雀、畫眉、黃鶯……下面請大家看看這是什么鳥?(出示“翠鳥”圖片),對了這是翠鳥。翠鳥又叫“叼魚郎”,它生活在__近水邊的樹枝上或巖石上,有著高超的捕魚本領。我們今天學習的課文就是介紹翠鳥的。
2、出示課題(齊讀)
3、上一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知道了課文是從三個方面寫出了翠鳥的特點,誰能告訴老師,是哪三個方面呢?
(指名回答,師板書:外形活動住處)
4、下面請同學們欣賞一段有關翠鳥的錄像,看看翠鳥的外形和活動有什么特點?
5、小結: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1、出示圖片,看圖說說翠鳥的外形特點。
2、(課文是怎樣描寫的?)默讀第一自然段,按要求把有關的詞語找出來。
3、指名說說你找到的詞語,再齊讀。
4、作者是按什么樣的順序描寫翠鳥的外形?
(爪子——羽毛——眼睛——嘴)
5、板書:爪子(紅色)羽毛(漂亮)眼睛(透亮靈活)嘴(尖、長)
6、重點理解描翠鳥羽毛的三個比喻句。
7、用喜歡、贊美的語氣,有感情地朗讀第一自然段。
(三)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指名讀第二、三自然段,思考:
(1)翠鳥的動作怎樣?
(2)課文第二自然段寫翠鳥的什么動作?
(3)課文第三自然段寫翠鳥的什么動作?
2、分析課文第二自然段:
(1)翠鳥的叫聲有什么特點?它喜歡怎樣的活動?
(指名回答)
(2)比較句子
(3)課文第二自然段還寫了翠鳥的什么動作?(等魚)
(4)板書:等魚:一動不動注視(靜)
(5)指導朗讀
3、分析課文第三自然段:
(1)欣賞翠鳥捕魚的錄像。
(2)課文是怎樣描寫的?
(3)自由讀翠鳥捕魚的句子,用“△△”劃出有關詞語。
(翠鳥)說課,標簽:小學二年級語文說課,二年級下冊語文說課,
(4)板書:捕魚:蹬飛叼飛(動)
(5)分小組討論:翠鳥捉魚的本領和它的外形有什么關系?
(6)匯報討論情況。
(7)比較句子
(8)指導朗讀
4、小結:
翠鳥不但外形美麗,而且是捕魚高手,作者用詞準確、生動、具體地把翠鳥捕魚經過表達了出來。
(四)學習第四、五自然段,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自由讀。
2、談理解,你讀懂了什么?
3、板書:峭壁上
4、師歸納:
老漁翁告訴我們翠鳥的家在小溪盡頭的峭壁上,翠鳥來這里是和我們做朋友的,我們打消了捉它的念頭,只是希望翠鳥在茂稈上多停留一會兒。
5、文章表達了作者對翠鳥怎樣的情感?(板書:喜愛)
(五)總結全文
1、作者寫了翠鳥美麗的外形,并寫出了它在捕魚過程中動作神速、身手敏捷的特點,分別從靜到動兩方面表現出來,使人們不禁對翠鳥產生喜愛之情。
2、說話練習:
請你學學作者,用最美麗的語言贊贊你所喜歡的動物。
(六)課外延伸
1、欣賞鳥類的圖片
2、課外延伸
讀一讀描寫翠鳥羽毛顏色、外形、捉魚動作的句子,再把你喜歡的詞句抄下來。
自選課文中的一部分內容,如,“葦稈還在搖晃,水波還在蕩漾。”用彩色筆畫一幅畫。
請你以“我喜愛的鳥”為題,仿照《翠鳥》抓住事物特點來寫介紹自己所了解的鳥。
語文下冊二年級教案4
一、說教材
《我選我》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六課,這篇課文主要寫了王寧小朋友自己選自己當勞動委員,說明了一個人要自信,要敢于表現自己。
"我選我",這是多么簡單的三個字。但是,說出這句話,是需要勇氣的,特別是小學生。"我選我"的意義,遠遠超出了選勞動委員這件事本身。
對這件事,同學們有個認識過程。"大家都愣住了",就說明了這一點。但從教室里響起的一片掌聲中,可以看出大家對王寧此舉的認同和擁護。"我選我",體現了王寧真心誠意地為同學服務,因而受到大家的擁戴。
結合本課的特點,依據新課標中"知、過、情"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認識8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課文第一節。
4、對自己有信心,懂得用適當的方式展示和表現自我;懂得應當為人民服務。
這一課時的重點是掌握生字詞,理解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為了體現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點,這節課我準備了課件、課文錄音,來增強教學效果。
二、說教法和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于此,我準備采用的教法是講授法,點撥法。講授法教師可以系統的傳授知識,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朗讀法和勾畫圈點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
三、說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準備按以下七個環節展開。
環節一是揭題質疑。出示課文插圖,我設計的導語是以師生對話的方式展開,即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副圖畫,大家想看嗎?你知道圖上的這位穿紅色上衣的小男孩是誰嗎?我根據學生的回答導入新課,并板書課題。接著質疑:大家看了課題,你們想知道什么?學生就紛紛發表意見。
然后讓同學們聽課文錄音,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消除了學生上課伊始的緊張感,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環節二是落實基礎,整體感知。
首先是讓同學們自讀課文,找出課文中的生字,遇到不認識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讀幾篇,其次是出示課件,檢查學生自學生字詞情況,采用多種形式讓學生認讀生字詞。最后是為了讓學生進一步地加深對生字詞的認識,也采用多種形式認讀。這為學生閱讀文本掃清了障礙,也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的特征。
環節三是指導書寫生字。這是教學的重點,在這一環節中,我放手讓學生自己來說出他記住了哪個生字,他愿意和哪個生字寶寶交朋友,()鼓勵學生當小老師來提醒大家要注意生字的讀音、寫法等。在此基礎上,我有針對性的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詞進行指導,例如"員".最后讓學生描給,臨寫生字。在學生描紅的過程中播放兒童音樂,這樣給課堂帶來了活躍地氣氛。
環節四是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在學生充分認識了生字后,請數名學生分段讀課文,我要求其它學生認真聽,然后給讀課文的學生作出評價。在學生反復讀文本后,學生說說自己讀文本后知道了什么,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作板書。新課標對學生閱讀的要求是: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此環節力圖將學生置于閱讀的主體地位,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出發點,學生邊讀邊思考,在聽讀中理清思路,鍛煉學生的聽說讀和概括能力,解決教學重點。
環節五是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出示課件,采用不同形式讓學生反復讀這一自然段,在此基礎上,問學生你們讀懂了什么?
環節六是總結課文。為了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一個完整的了解,我將這樣總結課文:這篇課文寫了王寧小朋友自己選自己做勞動委員,說明了一個人要自信,要敢于表現自己。
環節七是完成練習。出示課件,這一練習的目的是鞏固知識點,讓學生學會說一句話,同時讓學生知道"誰是什么?、什么是誰?"這樣一個句式。
四、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語文下冊二年級教案5
一、說教材
《小池》作者是南宋詩人楊萬里。在這首詩里,詩人以清新活潑的語言描寫了初夏荷花池的美麗景色,表現了詩人對自然景物由衷的熱愛。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課題的研究思路、新課標的精神以及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利用縱橫數字輸入法幫助學生學習生字的讀音、字義。
2、運用縱橫數字輸入法默寫古詩,既有效地檢查每個學生對古詩的掌握情況,又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體現自主學習的理念。
3、運用縱橫數字輸入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成為獨立思考的人。
三、說重點難點
重點:利用縱橫數字輸入法幫助學生學習生字詞。
難點:運用縱橫數字輸入法默寫古詩。
四、說教法學法
在教學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確保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意義;并在學習過程中實施小組學習、生生互動,培養學生合作、互助的精神,同時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五、說教學流程
在教學過程中,圍繞本課的重點難點,為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設計如下教學流程:
(1)談話導入,引入課題
(2)自主合作,學習生字
(3)運用縱橫,默寫古詩
(4)歸納總結,補充拓展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 小學教案模板
★ 高中教案模板
★ 小學教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