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案《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的知識內容復雜繁多,這就需要老師們認真收集資料,做好整理工作了,同時要合理寫好教案。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幼兒園精品教案《二十四節氣》7篇,歡迎大家閱讀轉發!
幼兒園教案《二十四節氣》(篇1)
一、活動主題:
二十四節氣——小暑
二、活動目的:
1.知道二十四節氣——小暑,這是一年二十四個節氣的第十一個,夏天的第五個節氣。表示天氣開始炎熱,有的地方進入雷雨最多的時節。
2.了解小暑的簡單知識及習俗,豐富孩子的文化底蘊和文化感受力。
3.積極參與小暑相關的活動。
三、活動時間:
20__年7月6日前后
四、活動地點:
家庭、戶外
五、活動參與人員:
老師、小朋友、家長。
六、活動流程:
(一)集體活動:
1.搜集小暑知識圖片,拍和小暑有關的活動照片(布置班級主題墻)。
2.有關小暑古詩誦讀
《玉溪小暑卻宜人》
[宋]晁補之
一碗分來百越春,玉溪小暑卻宜人。
紅塵它日同回首,能賦堂中偶坐身。
(二)特色活動:
1.閱讀活動:有關小暑的繪本小故事等。
2音樂表演活動:打擊樂《大雨小雨》、《小荷花》。
3.美術活動:以繪畫、圖文等形式記錄天氣情況,感受小暑節氣前后的氣候特征。
4.手工活動:粘貼畫(泥工)冰激凌、荷花、西瓜、餃子等
5.科學探索活動:尋找蛐蛐、天牛。
6.親子制作、品嘗活動:吃鱔魚、吃藕、食新、吃荷花、水果撈、吃餃子等。
7.親子戶外活動:感受徐州特色—伏羊節,曬書、曬衣服,捉蛐蛐。
幼兒園教案《二十四節氣》(篇2)
教學目標
1.了解小暑的由來,收集小暑有關的詩句、習俗等。
2.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了解生活,感受小暑所包含的文化含義。
3.激發學生對二十四節氣的興趣,增加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重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小暑有關的詩歌、習俗。
教學難點:感受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學準備
PPT
教學環節
問題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一個節氣是什么嗎?
生:小暑!
師:沒錯,就是小暑,看來大家都有認真的預習,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下二十四節氣中小暑。(板書:小暑)
課堂新授
師:小暑即為“小熱”,意思是此時雖然已經能夠感受到天氣的炎熱,但是并未達到一年內最熱,小暑只是炎炎夏日的開始。季風氣候是我國氣候的主要特點,季風氣候是大陸性氣候與海洋性氣候的混合型,夏季受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的影響,高溫潮濕多雨。季風氣候的高溫與多雨時期基本一致,雨熱同期,有利于農作物成長。小暑時節,天氣炎熱、雷暴頻繁,是萬物狂長的時節。
師:在大家了解之后,我們再來學習一下小暑的習俗,大家仔細聽講,看看誰的收獲是最大的。誰能簡單的列舉一下關于小暑的習俗呢?
生:是!
生:吃餃子,吃炒面。
師:看來大家課下做的功夫可真不少,今天老師給大家分享幾個關于小暑的習俗,希望大家能有不一樣的收獲。
“食新”習俗
在過去,我國南方民間有小暑“食新”的習俗,“食新”是將新打的米、麥等磨成粉,制成各種面餅、面條,鄰居鄉親分享來吃,表達對豐收的祈愿,同時這些新貨也要準備一份祭祀祖先,懇請保佑風調雨順。
吃餃子
在我國北方地區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說法。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伏日人們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餃子長期以來都是北方廣大地區老百姓最愛的吃食。俗語:“好吃不過餃子“。
師:關于小暑的習俗,大家都了解了嗎,是不是非常有意思呢,最后老師給大家帶來兩首詩詞,希望大家通過理解這兩首詩,來進一步的理解小暑并且感受一下中華詩詞的魅力。
《小暑戒節南巡》南北朝·庾信
百川乃宗巨海。眾星是仰北辰。
九州攸同禹跡。四海合德堯臣。
朝陽棲于鳴鳳。靈畤牧于般麟。
云玉葉而五色。月金波而兩輪。
涼風迎時北狩。小暑戒節南巡。
山無藏于紫玉。地不愛于黃銀。
雖南征而北怨。實西畧而東賓。
既永清于四海。終有慶于一人。
《贈別王侍御赴上都》唐·韓翃
翩翩馬上郎,執簡佩銀章。
西向洛陽歸鄠杜,回頭結念蓮花府。
朝辭芳草萬歲街,暮宿春山一泉塢。
青青樹色傍行衣,乳燕流鶯相間飛。
遠過三峰臨八水,幽尋佳賞偏如此。
殘花片片細柳風,落日疏鐘小槐雨。
相思掩泣復何如,公子門前人漸疏。
幸有心期當小暑,葛衣紗帽望回車。
總結反思
師:小暑在二十四節氣中是十分重要,老師希望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可以激發自己探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播者。
布置作業
同學們在課下把小暑的習俗與家長分享。
幼兒園教案《二十四節氣》(篇3)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夏天的氣溫、天氣、動植物的生活、農業生產和人們生活的變化。
2、有細致地觀察與比較能力,會根據不同的標準對夏季用品進行分類。
3、知道夏季應該注意防暑降溫并體驗夏天給人們特有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夏天調查表:請幼兒畫出自己找到的夏天。
2、請幼兒收集各種夏天使用的物品或圖片。
3、請幼兒連續做一個月的氣溫觀察記錄,并畫出曲線圖。
4、幼兒用書:《夏天的秘密》、《夏季的星空》。
活動過程:
1、幼兒尋找夏天的變化。教師:現在是什么季節?請你出去找一找,看看哪里能找到夏天?教師帶領幼兒到室外,引導幼兒從周圍環境的變化來發現夏天的特點。教師:請你說說你是怎么發夏天到了的?你還知道夏季有什么特別的地方?你喜歡夏天嘛?說說理由。
2、展示幼兒收集的夏季用品,學習分類的方法。教師:我們夏季都會用到一些什么特別的東西呢?請幼兒介紹并展示幼兒收集的物品。教師:夏季有這么多特別的東西,我們將它們這樣分類呢?
3、結合幼兒用書,引導幼兒看氣象記錄,討論夏季應該注意的事項。教師:這是小朋友做的氣象記錄,你發現最近的氣溫又什么變化?教師:氣溫越來越高,我們應該注意些什么呢?教師提醒幼兒應該注意防暑降溫,多喝水,少在室外活動,少吃冷飲,注意飲食衛生等。
幼兒園小朋友多有的吃有的喝還有的玩呢!
(記者張偉)2-年6月21日是今年的夏至日,夏至是一年中最炎熱的開始,也是白晝時間最長,夜晚時間最短的一天,從夏至開始,白晝時間逐漸變短,夜晚時間變長。夏至即將來臨,為了讓幼兒感受夏至,了解夏至的風俗習慣,6月18日,惠濟區古滎幼兒園開展“夏天的味道”節氣系列主題活動。
夏至時節,瓜熟蒂落,幼兒園準備了創意水果拼盤、臊子酸湯面和綠豆湯,和小朋友一起品嘗美味的食物吧!結合“夏至”的節氣特征,各班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運用生動形象的課件、視頻動畫,讓幼兒了解到“什么是夏至”“夏至吃什么”“夏至人們做什么”等風俗習慣,進一步認識了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時間滴答滴答奔跑向前,歡笑快樂在心頭流連,夏至節氣如流星閃過在剎那間,通過一天的夏至活動,小朋友們了解了夏至的來歷和風俗習慣,更重要的是在傳遞愛,表達愛的過程中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美好。(顧香陰亞男)
幼兒園教案《二十四節氣》(篇4)
教學目標:
1.借助《二十四節氣歌》,了解二十四個節氣名稱和由來.
2.通過了解二十四節氣,感知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3.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4.培養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教學過程:
【導入】
1.觀看視頻:節氣-時間里的中國智慧-年11月30日,中國“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是全世界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肯定、保護和傳承。
【提問思考】那么二十四節氣有哪些?它的由來又是什么呢?
【教師講解】中國是農業發達的文明古國,對于農業社會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是一件大事,因此對氣候與季節變化,須有一套準則或方法來遵循,以指導農業生產。二十四節氣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制定出來的.
二十四節氣如下: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
(春季)
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
(夏季)
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秋季)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冬季)
人們為了便于記誦節氣名稱,編了一首『二十四節氣歌』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教師講解】節氣,是中國人詩意棲居的創造,衣食農事,依季候而作,隨時間流轉,二十四節氣的時間刻度就這樣深深刻進了我們祖輩的生命中。
【提問】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稱“四立”,“立”是何意呢?
【總結】“立”者,始也。它們是各自季節中的第一個節氣。
【提問】祖先們還從天文的角度劃分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分”是平分了什么?“至”又是何意?
【總結】“分”是平分了晝夜,“至”是到達了極致。春分百花生、夏至白晝長、秋分黃葉天、冬至雪臨門,兩個簡單的漢字,寫出了四季最詩意的分界點。
【教師講解】二十四節氣是季節的流轉,它告知我們氣溫的變化,它預兆著夏雨冬雪,它分享著物候樂事在流年往復的千百年里,我們過著比四季更精致的二十四節氣,才比任何人都明白時間的意義。因為有了二十四節氣,讓我們無比感恩作為一個中國人,生活不僅僅是四季輪轉,更是二十四個感知自然細微的時刻,這讓我們相信:生活遠比你想象的美好。作為傳統時間制度與觀念,節氣歷法代表著一種文化歸屬,在現代社會仍具有重要文化認同價值。我們應以申遺成功為契機,利用節氣文化,開展多樣活動,在全社會大力普及二十四節氣知識與價值,讓人們對節氣文化的內涵有更充分的認識與了解,實現其在社區、家庭、學校的落地生根,成為一種不斷再生的文化資產。“二十四節氣”延續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所特有的生命成長的精神命脈,順應自然賦予的順序,我們要理解中國人的天人觀、天地觀,進而去感受、去敬畏、去思考,感悟古人的智慧,尋文化之根。
【小結】申遺成功不是結束,而是開始!
【引入正課】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二分二至日》。
活動反思:
這是一個關于冬天的童話,選取與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各種自然現象,用動物童話故事的形式來講述,娓娓道來,富有童趣。畫面色彩豐富、生動寫實,將小朋友帶到大自然中,探究冬的秘密:雪花飄舞、哈氣的形成、冰花的出現,感受季節和物的變化。
在活動中,我首先讓幼兒來說說冬天的景象特點。再由提問引出“冬天到了,你覺得小鳥、小樹、小貓、小狗會怎么樣,會說些什么?”通過出示插入式圖片的幫助幼兒,更能夠使幼兒了解他們各自發出的聲音和“冷” 的特點。幼兒很喜歡模仿三種不同的喊“冷”的聲音。到了表演環節,幼兒紛紛展現出濃厚的興趣,上來表演的幼兒人手一個頭飾,學詩歌中的角色。表演環節過于拖沓,改進后應該幼兒人手一個胸飾,既縮短幼兒等待時間,又能在最佳時間內讓幼兒體驗表演的樂趣。
幼兒園教案《二十四節氣》(篇5)
活動目標
樂于參與春分豎蛋游戲,體驗動手動腦豎雞蛋的挑戰與樂趣。
感知春分時節天氣回暖帶給生活的變化。
了解春分燕北歸、百花開的節氣特點。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燕北歸”音頻及圖片;“百花開”音頻及組圖;“春分豎蛋”動圖。
材料準備:教師提前請家長準備的兩頭大小差別明顯的雞蛋;豎蛋媒介材料若干,如紙屑、紙條、細短繩、飲料瓶蓋、輕黏土、小透明膠帶、有空槽的積塑或積木……
活動過程
師幼談話,鼓勵幼兒討論春分天氣回暖帶來的變化。
——春分到啦!天氣暖和了。天氣變暖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么變化?
——我們穿的衣服比之前多了還是少了?
小結:春分時,天氣暖和很多。睡覺時換成更薄的被子了,大家還脫掉了厚棉衣,換上了薄外套……
活動建議:教師可根據本班幼兒的回答進行小結。
播放音頻及圖片“燕北歸”,引導幼兒了解“春分燕北歸”的節氣特點。
1.播放音頻及圖片“燕北歸”,引導幼兒欣賞春分燕北歸的景象。
——你們的發現很準確,奇奇也有春分時的新發現,一起來看看。
——奇奇發現了春分時的什么特點?
——你看到小燕子在哪里?它們在做什么?
小結:春分時小燕子回到北方,它們有的在天上飛,有的在地上啄泥銜草,有的在鳥窩旁邊,忙著搭新家。
2.操作課件,帶領幼兒了解春分燕子北歸的原因。
——小燕子為什么在春天飛回北方呢?
小結:冬天時北方太冷了,小燕子便從北方飛到比較溫暖的南方避寒過冬,春分一到,祖國大地全部都暖和起來了!所以小燕子就飛回了變得溫暖的北方,為搭新鳥窩忙個不停啦。
播放音頻及組圖“百花開”,引導幼兒了解春分百花開的節氣特點。
1.播放音頻及組圖“百花開”,帶領幼兒了解“春分到,百花開”。
1)播放音頻,了解妙妙春分時的新發現。
——妙妙發現了什么?(好多漂亮的花都開了。)
2)出示組圖,帶領幼兒賞花,進一步了解春分百花開的節氣特點。
——我們也來賞花吧。仔細看看這些美麗的花,你最喜歡哪個?說說它是什么樣子的。
小結:春分到了,天氣暖和了許多,花兒們生長得更快了。桃花、櫻花、李花、玉蘭花等等,都開放了。花兒們五顏六色的,有白的、有黃的、有粉的,有的花瓣中間還有細細的花蕊,真像一張張可愛的笑臉。
2.鼓勵幼兒說說生活中還見到哪些花開放。
——你還在哪里見過美麗的花?(幼兒園、公園、小區……)
小結:春分前后,各色各樣美麗的'花就在我們的身邊,等著大家欣賞呢。
播放動圖“春分豎蛋”,帶領幼兒了解春分豎蛋的習俗,鼓勵幼兒積極嘗試豎蛋游戲。
1.出示動圖,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聽完了奇奇、妙妙的發現,老師也有一個春分小發現,是一個好玩兒的游戲,叫做“豎蛋”。以前的人們常在春分豎蛋,來慶祝春天的來臨!
——一起來看看這個有趣的游戲是怎么玩的。
2.請幼兒拿出自備的雞蛋,鼓勵幼兒自由嘗試“豎蛋”。
——豎蛋游戲真神奇呀。其實,豎蛋最重要的是有耐心和動作放輕,把雞蛋大頭朝下,輕輕地豎放在桌子上,如果能豎立起來就算成功了。小朋友們也快來挑戰吧。
3.幼兒交流分享自己的豎蛋過程。
——小朋友們的雞蛋豎起來了嗎?你是怎么做的/你遇到了什么困難?
發放多種操作材料,鼓勵幼兒探索利用各種材料使雞蛋站起來的方法。
活動建議:本環節由教師根據班級幼兒豎蛋結果和興趣情況進行自選。
1.每桌發放一組操作材料,鼓勵幼兒利用各種材料探索使雞蛋站起來的方法,教師巡回進行個別指導。
——讓雞蛋站起來還真不簡單呢。老師準備了一些其他材料,借助什么材料可以讓雞蛋站起來?動手試試吧。注意,要把雞蛋較大的一頭朝下才能讓雞蛋站立更容易哦。
2.教師根據幼兒操作情況進行評價總結。
——你們成功了嗎,你們用了什么材料幫助雞蛋站立,是怎么做的?
小結:原來有這么多辦法可以讓雞蛋站起來。只要開動腦筋,多多動手嘗試,就可以做到很多神奇的事情!
溫馨提示
教師根據實際情況選用生雞蛋或熟雞蛋作為幼兒豎蛋的操作材料。
教師應注意幼兒操作材料時的安全狀況,提醒幼兒勿食材料。
教師可鼓勵幼兒發散思維、多嘗試,探索各種使雞蛋站立的材料與方法。
活動延伸
日常活動
春分時節氣溫雖回溫但常有雷雨、晝夜溫差大,教師提醒幼兒注意保暖。
家園共育
1.家長與幼兒共同聆聽寶寶巴士故事《春分春分,晝夜平分》,引導幼兒進一步感知節氣傳統文化。
2.家長可引導幼兒發現生活中的春色(如路邊、公園里、小區里),共同欣賞仲春時花紅柳綠的美景。
3.有條件的家長可與幼兒一起觀察小燕子,尋找燕子窩,引導幼兒進一步感受仲春時生機勃勃的景象。
幼兒園教案《二十四節氣》(篇6)
活動目標:
二十四節氣作為我國民俗一直沿用兩千多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我國乃至世界氣象學范圍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讓孩子們從小了解我國這一傳統民俗,了解大自然的規律和變化,提高孩子的觀察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
活動重難點:
讓孩子們從小了解我國這一傳統民俗,了解大自然的規律和變化,提高孩子的觀察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
活動內容:
一、創設情境,關注二十四節氣。
1.師:同學們,讓我們帶著愉快的心情跟著一首歌來開始今天的學習。 (播放視頻1)
師:這首歌唱的歌詞與什么有關呀?
生:二十四節氣。(節氣)
師板書 跟著節氣去探究。
師: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觀察這幅圖,你能想起哪首詩? 師播放清明幻燈片。
師:誰來說一說?
生:清明。。
師:關于清明你還知道哪些知識呢?
生答。(古詩、清明節的日期、天氣、習俗、諺語。)
師板書。
清明節的日期 、天氣、習俗、古詩、諺語。
師小結:大家說的都非常好,清明既是一個節日也是一個節氣。關于節氣,大家想了解哪些知識呢? 生答。
師:現在就讓我們跟著叨叨大仙一起來學習關于節氣的更多知識。
2.師板書:24節氣小探秘。
二、確定主題
1.師出示24節氣學習視頻。
師:誰來說一說24節氣有哪些節氣?
生答。
2. 師:我們學過的知識和我們的生活是精密相連的。它們和我們人類的生活有什么關系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師出示PPT
師:我們的祖先是如何利用24節氣指導農業活動的呢,讓我們跟著一段視頻一起來了解一下。
師:現在你想了解關于節氣的哪些問題呢?
生說。
3. 學生獨立思考。
師:誰來說一說?
生答。
4.按季節分組。
師:看來同學們對二十四節氣有很多自己的想法,現在老師最想知道,你們想了解哪一個季節的節氣?
以舉手的形式匯報(誰想了解春天?……)
分組:
接下來我們就按季節來分組好不好,想了解春天的同學都到這里來……夏天在哪里……誰想了解秋天……
給大家三十秒時間快速的來到你喜歡的季節的小組。 老師看見……小組精神面貌真好。
選組長
孩子們交流,教師巡視。
師評:有的同學有責任感,敢于擔當,老師發現,你們真棒。
記錄問題。
師:大家肯定有許多想要研究的問題吧,把你的問題寫下來好嗎? 師給每個同學發一張《問題采集卡》,請同學們將自已最感興趣、最想關注或探究的問題寫下來,如果能再簡單說一說理由就更好了(見表一)。
學生姓名: __ __ __
問題采集卡(表一) 年 月 日
序號
我最想研究的問題
提問人
5.學生寫,教師巡視。
三、形成專題
1.示范引領
師:同學們都寫好了嗎?哪一組同學愿意向大家展示一下你們的問題?
出示該組問題。
師一個一個讀這些問題,同類的放在一起。 學生說,
教師相機指出:同類的問題進行合并;不合適的進行刪減;表述不清的進行修改。學生說,老師修改。 (相機板書:合并 刪減 修改)
2.討論:同學們都很善于思考,能用規范的語言提出自己的問題,而且大家提的問題都貼近我們的生活。
3.師:那大家提出的這些問題是不是都值得我們去研究呢?如,有的問題我們很容易就能找到答案,這樣的問題我們還需要去研究嗎? 師:我們是小學生,能力和閱歷是有限的,所以我們選擇的問題還應該適合我們小學生來研究。
3.小組交流
師:現在請各小組按照老師剛才說的幾條要求把自己小組提出的問題整理一下,提出自己小組認為最有價值的、最可操作的問題(一個或兩個),寫在卡紙上。我們看哪一組比較快。
(課件出示問題采集卡 :表二)
組別 我最想研究的問題 主要理由
小組討論,確定專題
4.呈現專題
師:請組長將本組想要研究的問題放到投影上。
5.整理研究專題
師:同學們提出了這么多的問題,我們一起來看看是否重復?是否有研究價值呢?
師生共同整理(指導學生對黑板上所展示的問題進行分類、合并、刪減,如遇到分類有爭議的問題,可組織討論。) 出現的問題一個一個整理。
補充展示:同學們,你們還有哪些好的問題、有價值的問題需要補充的?
四、規范表述
師:同學們,現在黑板上展示的都是我們自已提出的有價值的問題,那么,如何將這些問題提升為研究課題呢?
1.作為研究課題,表述必須規范準確,所以研究的課題一般有相對規范的表述方式。
2.課件呈現課題規范句式。
課件提示——課題表述的句式為:研究對象+研究內容+研究方法。 如:“關于______的研究”;“關于________的調查”等。研究課題的文字表述要力求規范、準確、簡潔。
3.舉例。關于春分節氣的由來的研究 .春分節氣是研究對象;春分節氣的由來是研究的內容;研究, 調查是研究方法。
4.照上面的例子,各組討論,整理。將本組的問題轉述為課題。
5.分發方案
師:課題選好了,小組成立了,下面就是要制定研究方案。課后請大家研究制定《研究方案》(略),下節課我們將組織交流、論證和展示。
五、總結全課
師:二十四節氣凝聚著華夏祖先無窮的智慧,是我們老祖宗仰望星空發現的奧秘,是他們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傳統文化的繼承在少年,希望我們勇于肩負這項使命。
幼兒園教案《二十四節氣》(篇7)
教學目標
1.初步感知二十四節氣,了解二十四個節氣名稱。
2.通過學習,讓學生了解二十四節氣的由來和劃分依據。并了解二十四節氣的基本常識。
3.探索節氣含義及民間諺語等文化內涵。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給子孫后代帶來的無盡財富,引導學生感悟“付出就有收獲”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交流探討各個節氣的含義及民間諺語等文化內涵。
難點:了解二十四節氣的劃分依據。教學準備
搜集資料、準備日歷、準備課件教學過程
談話導入:一看到《認識二十四節氣》,你想到了什么?一共有多少個節氣?你能說出幾個你所熟悉的節氣?
由課題引入《節氣歌》,大家齊背。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節氣是干什么用的?與什么有關?
讓我們一起走進二十四節氣吧! 板書:認識二十四節氣。走入課堂
(一)解惑二十四節氣
1. 觀察日歷,說出你的發現。上半年逢六廿一,
下半年逢八廿三。每月兩節日期定, 最多相差一二天。
2.節氣的劃分
古人根據太陽一年內的位置變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氣候的演變次序,把一年 365 天分成 24 段,分列在 12 個月中,以反映四季、氣溫、氣候、物候等情況,這就是二十四節氣。每月分為 2 段,月首叫“節”,月中叫“氣”。現在人們已經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
節氣的由來
中國是農業發達的文明古國,農業社會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是一件大事,因此勤勞智慧的勞動人民根據對天氣和季節變化的長期觀察,總結出一套規律方法來指導農業生產。二十四節氣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制定出來的。
(二)走進二十四節氣。
1.把班級分成四個大組,分別是春季組、夏季組、秋季組和冬季組。每個大組又以四人一小組討論課前搜集的表格資料:每個季節有哪些節氣,每個節氣的時間和含義是什么。討論完之后,各季節組的代表匯報交流。
2、教師講解部分節氣的含義及出示節氣的精美圖片。
3、總結特殊節氣的特點。
簡單介紹“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和“春分、秋分、夏至、冬至”這些特殊的節氣。
4、交流民間諺語。先讓學生解說搜集到的諺語,并把含義講給大家聽。交流大屏幕出示的諺語。
(1)立春東風回暖早,立春西風回暖遲.
(2)小滿不滿,麥有一險。
(3)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
(4)小雪收蔥,不收就空。蘿卜白菜,收藏窖中。
(5)大寒見三白,農人衣食足。
5、總結節氣的特點,欣賞視頻《時間里的中國智慧》,讓學生加深對節氣的理解和認識。
(三)小手來實踐
由“清明前后,種瓜點豆。”引申到學生種植一種植物。欣賞同學們種植的圖片,發芽的圖片。
交流自己種的什么植物。
談心情。(種子發芽前的焦急與期待,發芽后的興奮)
三、總結
理解“播種希望,收獲成功”的道理。也以此來鞭策自己年少時要好好學習,播下勤奮的種子,收獲成功的未來。
四、作業
1、節氣不光有豐富的含義和智慧的諺語,還有富有當地特色的
風俗習慣。讓學生課下搜集節氣的風俗的資料,開展一次二十四節氣知識競賽。
2.推薦圖書:聆聽二十四節氣之《春種細雨》、《夏長歡歌》、《秋收樂曲》、《冬藏箴言》四本有關節氣的原創科普繪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