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小學教案 > 數學教案 > 四年級 >

2024年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時間: 夢熒 四年級

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于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僅供參考。

2024年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2024年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篇1)

教材內容: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已經認識了自然數,并初步認識了分數和小數的基礎上,結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認識負數。通過教學,一方面可以適當拓寬學生對數的認識,激發進一步學習的愿望;另一方面也為學生在第三學段進一步理解有理數的意義以及進行有理數運算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

①收集生活素材來滲透負數的概念。引導學生初步理解正、負數可以表示兩種相反意義的量。

②能正確地讀寫正數和負數,知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③初步學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對正數、0、負數之間的大小有個直觀的認識。

④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培養自主探求新知的良好品質及實際應用能力。

學者分析:

本班有學生62人,大部分屬于中上水平,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認知水平,他們好奇心強,具有創新和知識的遷移能力。

教學策略:

(1)通過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情景,幫助學生了解負數的意義。負數的產生和發展源于生活的需要。因此,教學本節課應注意為孩子們提供眾多豐富的生活中的正負數現象,既讓學生引起探究的`興趣,又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生活中,體驗到數學的無窮魅力和價值。

(2)借助直觀手段理解相反的分界點與“0”的關系。本課的難點在于學生不容易理解負數、正數與0的關系。如何突破難點,直觀教學手段是關鍵。這其中溫度計的觀察和海拔圖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逐步從直觀到半直觀再過渡到比較抽象地認識到它們三者之間的關系。

(3)開展有層次的探究活動,引領學生主動建構,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復印存折明細記錄貼入,觀察支出(—),存入(+),這一欄的數各表示什么意義?

“+”表示()

“X”表示()

他們表示的意思是()

{填相同還是相反}

2、上網收索今天的天氣預報,記錄哈爾濱,和福州的氣溫數據。

哈爾濱()表示—————————————————————————————————————————————

福州()表示—————————————————————————————————————————————

它們是以()度為基準,例如:+16°表示——————————————+16°表示———————————————16°與—16°表示兩個()意義的量。

哪個地方的氣溫高,哪個地方的氣溫低?

比較:+16°()—16°{填>,<或=}

3、帶有“+”的數有—————————————叫————數

帶有“—”的數有—————————————叫————數

+16讀作—————————————————————16讀作

4、思考:0是正數還是負數?

5、收集生活中不同用法的負數,并說說表示什么?

二、講授新課

1、檢查

(1)+500表示存入500,—500表示支出500,它們表示的意思是(相反){填相同還是相反}

(2)打開天氣預報圖

哈爾濱(—9°~~~—19°)表示——今天氣溫零下9度到零下19度之間,氣侯寒冷,下雪,結冰。——福州(11°~6°)表示——今天氣溫零上11度到零上6度之間,氣侯較溫暖,看不見下雪,結冰的現象。——它們是以(0)度為基準,例如:+16°表示——零上16度——16°表示——零下16度——

+16°與—16°表示兩個(相反)意義的量。

哪個地方的氣溫高,哪個地方的氣溫低?

補充:認識數軸表示

—16 0 +16

(3)生匯報

帶有“+”的數有——叫正數注:也可省略“+”號

帶有“—”的數有——叫負數注:不可省略“—”號

+16讀作—正十六——16讀作—負十六——

(4)0是正數還是負數?把你的思考與小組交流,討論。然后小組匯報。

總結: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它是正負數的分界點。

(5)、舉生活中正負數的例子

例如:盈利與虧選,上車人數與下車人數,地上成數與地下層數,水位升高與下降,相反方向的距離等。

學完這節學生還有疑難問題嗎?,提出,由同學,小組解決,最后困難由老師及時解答。

2024年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圓,了解圓的基本特征。知道什么是圓心、半徑和直徑,以及半徑和直徑之間的關系。

2、通過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3、感受圓之美,滲透數學文化。

教學重點:知道什么是圓心、半徑和直徑,以及半徑和直徑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了解圓心、半徑和直徑,以及半徑和直徑之間的關系。

教具、學具準備:圓形物體、簡易的畫圓工具、圓規、直尺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播放動畫:平靜的水面丟進小石子,泛起圓形的波紋。

師:生活中,你還在哪兒見過圓?(生舉例)

出示:在一切平面圖形中,圓最美。(圖片欣賞)

2、了解圓與其他平面圖形的區別,感知圓的特征,并揭示課題。

【通過感知生活中的圓,喚起學生相關的生活經驗,體會到圓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感知圓形的美。通過觀察圓與其他平面圖形的區別,初步感知圓的特征,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

二、新知學習

(一)畫圓

1、嘗試畫圓,初步感知圓的特征。

學生可能出現的畫圓方法:

(1)用圓形物體描圓;

(2)利用老師制作的畫圓工具畫圓;

(3)用圓規畫圓。

2.學生第二次用圓規畫圓,深化認識。

(集體學習,同伴互助學習用)

板書:定點、定長、旋轉一周。

師:你們有沒有見過體育老師在操場上是怎么畫圓的?(課件展示)

老師也可以仿照體育老師的方法,利用繩子和粉筆在黑板上畫圓,你有什么要提醒老師的?

【通過學生自主畫圓與教師的示范畫圓,使學生的思維形成梯度,有利于學生對圓的本質的理解,并為下面進一步認識圓的特征做好鋪墊。】

(二)認識圓心、半徑和直徑

1、教師用圓規畫一個圓。

2、揭示圓心及半徑,進而介紹各自的字母表示。

3、思考:半徑有多少條?長度怎樣?你是怎么發現的?

4、介紹墨子的發現

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國古代思想家墨子在他的著作《墨經》中這樣寫道:“圓,一中同長也。”(媒體出示)

你是如何理解所謂“一中”和“同長”的?

5、由“同長”引出直徑,進而引導學生借助類比展開思考,發現直徑的.特征,并提出同一圓中直徑與半徑的關系。

【通過介紹中國古代思想家的研究成果,揭示出圓各部分的名稱及基本特征,同時讓學生感受圓所包含的文化內涵。】

三、鞏固練習

1、判斷

(1)畫圓時,圓規兩腳間的距離是半徑的長度。()

(2)半徑3厘米的圓比直徑6厘米的圓小。()

(3)同一個圓中,所有的直徑都相等。()

(4)兩條半徑一定能組成一條直徑。()

(5)判斷下面兩幅圖,那幅圖在畫圓時體現出定點的作用,那幅圖體現出定長的作用。(出示圖片:奧運五環和射擊靶)

2、出示古代的陰陽太極圖

想知道這幅圖是怎么構成的嗎?原來它是用一個大圓和兩個同樣大的小圓組合而成的。現在,如果告訴你小圓的半徑是5厘米,你又能知道什么呢?

【通過練習,鞏固所學的知識,體現數學學習的價值。】

課堂小結。

拓展提升,在比較中深化認識。(機動)

1、體會正多邊形與圓之間的內在聯系

【比較圓與正多邊形的關系,體會曲線圖形與直線圖形的內在聯系,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

2024年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理解乘除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會計算乘除混和運算式題,能解決一些簡單應用問題。

過程與方法

經歷自主探索并嘗試將分步計算的兩個算式改成一個乘除混合算式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解決問題的活動中感受混合運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

將分步計算的兩個算式改寫成一個乘除混合算式,會計算乘除混和運算式題,能解決一些簡單應用問題。

教學難點:

將分步計算的兩個算式改寫成一個乘除混合算式。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讀書嗎?有三個小朋友也特別喜歡讀書,咱們一起來看一看。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情景圖。

師:仔細觀察圖,從圖中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要解決什么問題?試著解決一下。

2.學生獨立解決問題。

3.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說一說每步的`算理。

4.怎樣將兩個算式改寫成一個算式?說一說綜合算式中每步運算求的是什么?

設計意圖:說綜合算式中每步的算理,進而使學生了解乘除混合運算的順序。

三、試一試

出示式題,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交流算法和結果。掌握在只有乘除法運算的算式里,運算順序是從左到右依次運算。

四、本課小結

本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哪些內容?同桌之間互相討論一下!

2024年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篇4)

【教學內容】:教材第60頁例4。

【教學目標】:

掌握長方形的畫法,會畫一個長和寬已知的長方形。

【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長方形的畫法。

難點:應用垂直與平行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提問:

(1)怎樣過直線上一點畫這條直線的垂線,如果這一點不在直線上,又怎樣畫呢?

(2)怎樣過直線外一點畫這條直線的平行線?

(3)什么叫做點到直線的距離?平行線間的垂直線段有什么關系?

2.教師出示:

長方形中,哪些線段是互相平行的?哪些線段是互相垂直的?

組織學生在小組中議一議,說一說。

怎樣畫一個長方形呢?因為長方形的對邊互相平行,相鄰的兩條邊互相垂直,我們可不可以用畫垂線的方法來畫呢?

(板書課題:畫長方形)

二、自主探究

1.討論:怎樣畫一個長10厘米、寬8厘米的長方形?

組織學生在小組中充分討論,相互發表意見。

2.動手試著畫一畫,教師巡視指導。

3.課件演示長方形的畫法步驟。

(1)畫一條長2厘米的線段。

(2)分別過線段的'兩個端點在同一側畫兩條與線段互相垂直的1厘米線段。

(3)把兩條垂線的另一端點連接起來。

4.學生根據課件的演示,完成作圖。

5.教材第60頁“做一做”第2題。

正方形怎樣畫呢?畫一個邊長5厘米的正方形。

讓學生獨立畫圖,教師巡視,個別輔導。

相互交流畫正方形的方法。

三、實踐應用

1.教材第60頁“做一做”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

2.教材“練習十”第11題。

先讓學生在小組中討論:怎樣修路最近?為什么?

使學生理解:可以根據點到直線的距離來修這條路。

3.教材“練習十”第12題。

以已知的線段為邊,畫出完整的長方形或正方形,怎么畫?

(1)小組交流。

(2)獨立完成。

4.教材“練習十”第13、14、15__題。

(1)小組合作、討論、交流,發表自己的意見。

(2)由代表匯報。

(3)教師歸納并訂正。

四、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2024年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篇5)

教學準備

1.教學目標

1 、用“綜合--分析法”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系,確定解題思路。

2、能結合樹狀算圖理解“綜合--分析法”,培養學生有條理地思考問題。

3、讓學生感受到在現實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教學重點/難點

能用“綜合--分析法”分析數量關系,掌握分析復合應用題的基本方法。

結合樹狀算圖,有條理地思考問題。

3.教學用具

教學課件

4.標簽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口答:根據問題說出數量關系。

(1)復印機37分鐘可復印多少張紙?

生1: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量

(2)實際每月生產多少輛汽車?

生2:工作量÷工作時間=工作效率

(3)小巧從家到學校走了多少分鐘?

生3:路程÷速度=時間

出示課題“應用(二)”

二、新課探究

探究一:

出示主題圖和題目

(1)小丁丁從家到學校要走15分鐘

示意圖:

①問: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么條件?

②問:你可以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生1:從已知條件開始想,如果用同樣的速度從學校到少年宮要走多少分鐘?

出示:小丁丁家到學校的路程是1020米,需要走15分鐘,平均每分鐘走多少米?

生:1020÷15=68(米/分)

出示:小丁丁用同樣的速度從學校到少年宮要走多少分鐘?

師問:把已知條件和要求的問題結合起來思考,你會列式計算嗎?

生:

816÷(1020÷15)

=816÷68

=12(分鐘)

答:從學校到少年宮要走12分鐘。

探究三:

小丁丁用同樣的速度從少年宮回家要走多少分鐘?

師問:你會解答嗎?在小組里交流,并列式解答。(先討論,再列式)

根據學生匯報出示:先匯報分析思考過程,再匯報算式

340÷(1020÷15)

=340÷68

=5(分鐘)

答:小丁丁用同樣的速度從少年宮回家走5分鐘。

三、課內練習

練習一:

一只成年的大熊貓一周大約要吃140千克的.鮮竹,照這樣計算,一只成年的大熊貓一個月大約要吃多少千克的鮮竹?(一個月按31天計算)

生1:

140÷7×31

=20×31

=620(千克)

師問:你是怎么想的?

生2:一只大熊貓每天吃的千克數×天數=一個月吃的千克數

練習二:

選擇題:

(1)復印機5分鐘復印了340張紙,照這樣計算,復印2516張紙需復印多少分鐘?算式是( )

A、2516÷(340÷5 )

B、340÷5×2516

C、(2516-340)÷5

問:你是怎么想的?選B或C問題可怎么改?

生1:我選(A)我是從問題想的。

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

(2)奶牛場每天生產牛奶2100升,如果每升牛奶可以賣3元,8月份生產的牛奶全部賣出后總共可以收入多少元?算式是( )

A、2100÷3×31

B、2100×3÷31

C、2100×3×31

問:你是怎么想的?

生2:我選(C)。我是從問題想的

單價×數量=總價

練習三:

根據條件提問題,并列式。

一輛汽車每小時行45千米,從甲地出發行了4小時后,離乙地還有135千米。

師:可以提出哪些問題呢?

生1:甲乙兩地相距多少千米?45×4+135

生2:汽車從甲地到乙地共需幾小時135÷45+4

師:這樣列式,你是怎么想的?

課堂小結

四、本課小結

解答應用題先審清題意,然后可以從條件出發,也可以從問題出發,還可以把條件和問題結合起來思考。分析數量關系,再列式解答。

2024年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探索發現乘法分配率。

2、初步學習用乘法分配率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

教學重點:探索,發現乘法分配率。

教具準備:課件,卡片。

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引入新課教師出示亂砍伐破壞環境的片段,讓學生說一說給人們帶來了什么嚴重的后果,提問學生到前邊說說,教師歸納,然后問學生們應該怎樣保護環境呢?學生回答植樹造林從我作起,從現在作起。

教師出示主題圖和例3,讓學生分小組編一道完整的題。此題是,一共有25個小組,每組里4人負責挖坑,種樹,兩人負責抬水,澆樹。一共有多少名同學參加了這次植樹活動?

2、探究新知

師:參加植樹活動的有哪些人呢?

生:挖坑,種樹的,抬水,澆樹的。

師:你用什么方法算出一共有多少名同學參加了這次植樹活動?(分小組討論,用多種方法去解,比一比,誰聰明,每位同學把自己的想法做法說給你的同學聽,教師巡視,參與小組討論)

生1、我先算出每一組植樹的人數,就是一共植樹的人數。

即:(4+2)×25=6×25=150(人)

師:你為什么要將(4+2)打上括號呢?

生1:只有打括號才能先算。(教師肯定,大家鼓掌鼓勵)

生2:我分別算出25個小組挖坑,種樹的人數和25個小組挖坑種樹的人數加在一起,就是一共植樹的人數,即;

4×25+2×25=100+50=150(人)

師:孩子們,你們同意他的做法嗎?

生:同意

師:將生1、生2的兩種做法板書在黑板上

(4+2)×254×25+2×25=6×25=100+50=15(人)=150(人)

師:真奇怪,兩個不同的算式,得數怎么相同啊!大家再檢查一下他們做得對嗎?

生:對。

師:你們發現什么規律了嗎?分小組討論。

生1:我發現(4+2)×25=4×25+2×25這兩個算式相等。

師:為什么?

生1:因為他們的結果相同,所以算式就相等。

師:你們同意他的說法嗎?

生:同意。

師:你們還發現了什么?

生2:我發現根據左邊的算式就能推出右邊的算式,既:

(4+2)×25=4×25+2×25

(教師讓學生到黑板上給大家演示。)

師:你們同意他的說法嗎?

生:同意。

師:假如25×(4+2)你又能推出等號右邊的算式嗎?

(凝視片刻,有同學舉手,還有私下說出做法的。)

生3:25×(4+2)=25×4+25×2

生:你們同意他的.說法嗎?

生:同意。

師:舉例(3+4)×2643×(10+5)

你們能推出右邊的算式嗎?(提問兩個同學上黑板推理,其他同學在練習本上做。)

師:你能給你的同桌出兩道這樣的題嗎?(學生出題,同桌互算。)

師:你能用符號或字母寫出他們的規律嗎?

板書:

(a+b)×c=×+×

a×(b+c)=×+×

(提問學生到黑板前做,其他同學在本子上做)

師:你能用語言敘述這樣的公式規律嗎?分小組或同桌互相敘述,教師問,學生說,教師再歸納:

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先把他們與這個數分別相乘,再相加。這叫做乘法分配率。

(將乘法分配率讀三遍,理解其意。)

3、鞏固提高

(1)做一做,下面那個算式是對的,正確的畫√,錯的畫×。

56(19+28)=56×19+28

32×(7×3)=32×7+32×3

64×64+36×64=(64+63)×64

117×3+117×7=117×(3+7)

24×(5+12)=24×17

4×9+9×5=(4+5)×9

36×(4×6)=36×6×4

(教師以開火車的形式提問,學生回答以上問題,如果是錯的請說出原因。)

1、師:學了這么多的運算定律,你能將它們區分開嗎?給你的同桌說一說什么是加法交換率和乘法交換率,什么是加法結合率和乘法結合率?什么是乘法分配率?可用語言描述,也可以列公式。

2、說一說你學了這一單元或這節課有什么收獲?評一評本節課哪些同學哪些組表現的,掌聲鼓勵他(她)們

課題:簡便運算

2024年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篇7)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經過三年級下學期的學習,學生的思維已經開始由具體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對周圍事物的認識較以前上升了一個層次,已經會用歸納概括的方法認識事物及解決問題,學生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數學知識(兩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認識小數、年月日、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為學好本冊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個別學生知識基礎比較薄弱,表現在計算技能較差,對數學信息進行處理的能力弱。

二、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復式條形統計圖,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在數與計算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在小學階段,本學期結束后,有關正整數的認識和計算的內容將全部教學完。本冊這些知識的學習,一方面使學生學會用較大的數進行表達和交流,掌握較大數范圍內的計算技能,進一步發展數感;另一方面通過十進制計數法的學習,對有關數學概念的各方面知識進行系統的整理和融會貫通,為學生形成科學、

合理的數學認知結構奠定基礎;并為進一步系統學習小數、分數及小數、分數的四則運算做好鋪墊。因此,這部分知識仍然是小學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兩個單元,這些都是本冊的重點教學內容。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豐富的數學活動,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直線、線段、射線、角、垂線、平行線、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學會一些簡單的作圖方法;同時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體會各種圖形的特征及圖形之間的關系,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

在統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復式條形統計圖。教材介紹了縱向和橫向兩種不同形式的復式條形統計圖,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學會看懂這兩種統計圖并學習進行數據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統計的觀念。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乘法和除法兩個單元,教學用所學的乘、除法計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初步體會的運籌的數學思想方法,感受數學的魅力。同時讓學生學習應用優化的思想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養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綜合應用數學的綜合應用──“1億有多大”和“你寄過賀卡嗎?”,讓學生

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三、教學目標

1、認識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億”“十億”“百億”“千億”,認識自然數,掌握十進制計數法,會根據數級讀、寫億以內和億以上的數,會根據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體會和感受大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培養數感。

2、會筆算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3、會口算兩位數乘一位數(積在100以內)或幾百幾十的數的口算方法。

4、認識直線、射線和線段,知道它們的區別;認識常見的幾種角,會比較角的大小,會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數,能按指定度數畫角。

5、認識垂線、平行線,會用直尺、三角板畫垂線和平行線;掌握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

6、結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動學習圖形的有關知識,發展空間觀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8、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初步了解運籌的思想,培養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重難點

第一單元:大數的認識

1、教學重點:萬級數的讀、寫法。

2、教學難點:把個級數的讀、寫推廣到萬級。

第二單元:角的度量

1、教學重點:用量角器量角、畫指定度數的角。

2、教學難點:量角的方法,量角器刻度的認識。

第三單元:三位數乘兩位數

1、教學重點:口算、筆算的方法

2、教學難點:積的變化規律

第四單元: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1、教學重點: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

2、教學難點:垂直線與平行線的畫法。

第五單元: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

1、教學重點:掌握兩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2、教學難點:了解商的變化規律。

第六單元:統計

1、教學重點:認識兩種復式條形統計圖,根據統計圖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2、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第七單元:數學廣角

1、教學重點:認識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形成尋找解決問題最優方案的意識。

2、教學難點:使學生逐漸養成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第八單元:總復習

1、教學重點:使學生對本學期所學的知識進行系統的整理和復習并鞏固和提高。

2、教學難點:使學生養成系統整理知識的習慣。

五、改進教學工作的措施:

1、改變教學思想。

具有新觀念、新思想、新體驗。改變原有的老師講、學生學的思想觀念,實施互動學習(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等),自主探究,老師給營造一個寬松、和諧,充滿愛、民主、喜悅的學習氛圍。由學生自主合作去探究、研討,老師作好參謀,作學生的服務員。

2、注重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系

2024年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篇8)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折線統計圖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折線統計圖在現實生活中應用;

2.使學生能根據數據進行合理分析、制成折線統計圖,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教具準備:未完成的統計圖、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小明的媽媽記錄了小明0~10的身高,如下表

(師出示P110例2的`統計表)

引導學生看到統計表想提什么問題,激發學生繪制折線統計圖的興趣。

二、動手制作折線統計圖

1.學生獨立完成折線統計圖

學生根據老師提供的小明0~10的身高統計表內的數據,獨立完成小明0~10的身高統計表折線統計圖。

教師先演示其中一個數據的畫法,然后再讓學生動手畫。

分為兩個層次動手實踐:第一層次為學生練習2分鐘,教師將巡視發現的問題組織學生分析,再推進第二個層次的練習。

師指導個別學生。

2.小組交流作品,欣賞折線統計圖

A學生根據折線統計圖說說發現了哪些信息?

解決以下問題:小明幾歲到幾歲長得最快?(師小結:折線中線段最長的那條就是長得最快的那段時間,也可以通過計算所有差值得出結果。)長了多少厘米?是怎么發現的?

小明115厘米時幾歲?

5歲半時小明身高大約多少?

師引導學生從前幾年身高的增長情況來猜測小明5歲半時的身高。

B學生小組評價優秀作品;

C全班交流優秀作品。

3.根據折線統計圖進行合理推測:小明身高的發展趨勢。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書中P111的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師組織學生進行評析、交流。

2.完成書中P112練習十九第二小題的問題解答;

四、小結評價。

五、作業:完成書中P113練習十九第3小題

2024年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篇9)

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估算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四年級上冊第101頁例2,課堂活動以及練習十九第5~8題。

【教學目標】

1.掌握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估算方法,并能熟練進行相關估算。

2.在嘗試練習中掌握兩位數的估算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掌握具體的數量關系。

3.在解決問題中學會用數學眼光看待生活現象,并在探索算法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提高對數學的認識。

【教具學具準備】

主題圖片、視頻展示臺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回顧知識

1.口算:80÷490÷30800÷20 120÷4540÷903200÷802.

2.求下面各數的近似數。23866721(省略千位、百位后面的尾數)

3.估算:79÷459×42 183÷6310×194.

提問: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該怎樣估算?

教師:今天我們繼續探討估算除法。

(板書:估算除法)

[點評: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估算經驗,做好知識的孕伏工作;同時為分散本節課的知識難點做好鋪墊工作。]

二、獨立嘗試、合作研究

1.出示例2主題圖:從重慶出發,普通客船每時行20km,大約( )時可以行207km。口頭列式并解答,說一說你是怎樣估算的'?

要點:將207km看作200km,200÷20=10(時)

2.出示例2第一組信息。提出問題,連貫的說一說條件和問題。

從重慶到三峽大壩全長624km,如果乘坐普通客船每時行23km,去三峽大壩大約需要多少時?

(1)列式并說一說為什么用除法?要點:624里有幾個23就要行幾時(為小結數量關系“路程÷速度=時間”作好鋪墊)。

(2)說一說你是怎樣估算的?要點:可以把624看成600,把23看成20,再口算。也可以把624看成620,把23看成20,再口算。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梳理并板書。624÷23≈30(時) 624÷23≈31(時) 600÷20=30620÷20=31

3.獨立嘗試練習,例2第二組信息。

從三峽大壩到重慶全長624km,如果乘坐高速快船每時行52km,回重慶大約需要多少時?

(1)列式并估算。

(2)說一說你是怎樣估算的?若有不會的同學,可以請教同桌、同組同學或老師。

(3)集體交流——分兩個方面。

第一,為什么用除法?(624里有幾個52就要行幾時)

第二,你是怎樣估算的?(把624看成600,把52看成50,再口算) 624÷52≈12(時) 600÷50=12

[點評:讓學生在猜測中學會遷移能力,并在與同學的交流中達成對猜測能力的認同感,在不斷地觀察和交流中,從具體逐步過渡到抽象。學生在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中逐步上升為估算知識的理性思考。]

三、小結提升、完成板書

小結:(1)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怎樣估算?被除數看作整百數(或幾百幾十數),除數看作整十數,再相除。

(2)從解決上面的問題中你發現了怎樣的數量關系?路程÷速度=時間。

四、練習鞏固、熟練估算

1.第102頁課堂活動。

(1)180÷90=2(時)為什么這樣列式?路程÷速度=時間。

(2)581÷7=83(千米)又能發現怎樣的數量關系?路程÷時間=速度。

(3)762÷75≈10(時)怎樣估算的?

2.教科書第103頁5~8題

2024年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篇10)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99—100頁的例1。

教學目標:

1、 經歷簡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

2、 使學生初步了解數據的收集和整理過程,學會整理簡單的數據,會看簡單的統計表和統計圖,會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3、 使學生體驗解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能發現信息并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4、 體會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良好學習品質。

教學重點:

繪制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教學難點:

根據統計圖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你們知道全球有多少人?中國有多少人嗎?那你們知道自己所在的區有多少人嗎?

下面我們一起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整理和分析。

見課本99頁的例1某地區的城鄉人口統計表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根據統計表,分別完成兩個單式條形統計圖

見課本99頁的統計圖

2、根據兩個條形統計圖你能發現哪些信息?如果要在一個統計圖中描述這些信息怎么辦?在學習復式統計表時是怎么把兩個單式統計表合并的?

3、投影展示學生繪制的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板書課題: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4、討論交流:

復式條形統計圖與單式條形統計圖有什么區別?

5、全班匯報交流。

分析:

(1)那年城市人口數最多?那年最少?

(2)那年鄉村人口數最多?那年最少?

(3)那年城鄉人口總數最多?那年最少?

(4)你還能得到哪些信息?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 完成102頁的做一做

2、完成練習十九的第1題和第2題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2024年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篇11)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可以列綜合算式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并初步認識綜合算式;初步掌握含有乘法和加、減法的兩步計算式題的運算順序,并能按順序正確計算。

2、知道混合運算兩步計算式題的書寫格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教學重點]讓學生初步理解綜合算式的含義,掌握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含有乘法與加、減法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理解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減法,應先算乘法及遞等式書寫格式。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你們到文具店買過文具用品嗎?(出示教科書第30頁主題圖)今天,老師帶大家一起來逛逛文具店,店里的商品可真不少!請同學們認真看一看,商店里有哪些商品?它們的單價各是多少?

師:星期天,小軍和小晴也一起到商店買學習用品。他們要買什么呢?

(出示問題)小軍說:“我買3本筆記本和1個書包,一共用去多少錢?”

【設計意圖:中年級的學生開始對“有用”的數學感興趣。呈現學生熟悉的購買學習用品的情境,能使學生感覺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數學是有用的,必要的,是有意思的,從而愿意并且想學數學。】

二、解決第一個問題

1、師:大家愿意幫忙嗎?在練習本上列式算一算吧。(絕大部分學生會分步列式解答,也可能出現個別學生列出綜合算式解答的情況)

2、學生板演 5×3=15(元)15+20=35(元)

師:大家看這位同學做的對嗎?誰來說說是怎么想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認識綜合算式。

師:觀察上面的算式,在解決小軍用去多少錢的問題時,用了幾步計算?

生:兩步。

師:也就是用了兩個算式。

師:像同學們這樣,求“一共用去多少錢”分別列了兩個算式,一步一步地去解答,我們把這種方法叫“分步解答”,這兩個算式叫“分步算式”。(板書:分步算式)

師:同學們,你能把這兩道分步算式合在一起,列成一道算式嗎?在練習紙上試一試。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5×3+20或20+5×3(手指5×3+20)像這樣的算式,它是由兩個算式合在一起列成的'一道算式,這種算式叫做綜合算式。(板書:綜合算式)

【設計意圖:先引導學生分步解決問題,充分感受數量之間的關系,然后引導學生把分步算式合并成綜合算式。這樣分層推進,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律,有利于幫助學生理解綜合算式與相應的分步算式之間的內在聯系,感受綜合算式的運算順序,而且有利于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思考和探索。】

4、教學綜合算式的脫式過程。

師:在這個綜合算式里,5×3的積表示什么?20又表示什么?在計算時要先算哪一步?得數是多少?這個得數表示什么意思?

引導學生在交流中明白:在計算綜合算式時,為了看清楚運算的過程,一般都要寫出每次計算的結果,用遞等式表示。第一步可以這樣寫:在第二行先寫上等號(為便于第二行的算式與第一行的算式對齊,第二行的等號要寫在算式稍左的位置),再寫上第一步計算的得數,沒有計算的部分要照抄下來。板書如下:

5×3+20

=15+20

師:接下來算什么?得數是多少?

引導學生在交流中明白:第二步要再寫等號,等號與上面的等號對齊,然后在等號后面寫出得數。根據學生的回答,完成板書。

5×3+20

=15+20

=35(元)

5、認識混合運算,板書課題。

師:請大家仔細觀察分步算式和綜合算式,看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學生小組討論)

引導學生交流,使學生明白:不論是分步算式,還是綜合算式,要解決這個問題,都要先求出3本筆記本的錢數,再加上1個書包的錢數。不同的是分步算式列出了兩個獨立的一步算式,一個是乘法算式,一個是加法算式;綜合算式是把這兩個獨立的算式綜合成一個算式。像這樣含有兩種或兩種以上運算的算式,通常叫混合運算。這節課我們就一塊來研究混合運算。板書課題:混合運算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逐步把計算過程寫下來,重視對混合運算書寫格式進行指導,既便于學生看清楚運算的步驟和每次計算的結果,又能促進學生自覺按格式規范書寫,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解決第2個問題

1、師:小晴也想請你們幫個忙,愿意嗎?(出示問題)小晴說:我買2盒水彩筆,付了50元,誰能幫我計算出“應找回多少元”?

2、師:怎樣求出“應找回多少元”?綜合算式怎樣列?(學生在自己的練習本上嘗試解答)為什么這樣列式?根據學生回答板書:50-18×2

3、討論綜合算式的脫式過程。

師:這道綜合算式應先算哪一步?怎樣把計算過程用遞等式表示出來?

引導交流,使學生明白:要先求出2盒水彩筆是多少元,再做減數。因此在計算時,算式前面的“50”要照抄下來,寫在被減數的位置上,減號也要照抄下來,把18×2的得數“36”寫在減數的位置上。接著再計算減法。邊交流邊板書如下:

50-18×2

=50-36

=14(元)

4、歸納含有乘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師:請同學們觀察第(1)(2)兩道綜合算式,想一想,它們在計算順序上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引導學生交流討論,使學生明白:第一個綜合算式含有乘法和加法,乘法在算式的前面;第二個綜合算式含有乘法和減法,乘法在算式的后面。不管乘法在前,還是乘法在后,當算式中只有乘法和加、減法時,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減法。

【設計意圖:由于解答這個問題的綜合算式是乘法在后,但要先算乘法,與學生已掌握的從發往右運算的習慣不相同,所以教學的重放在結合題意幫助學生理解運算順序。】

四、鞏固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先讓學生說說每題的運算順序,再在課本上寫出計算的過程。要提醒學生注意每一步的書寫格式。最后交流計算結果,并指名說說為什么這樣算。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交流時,要說出各題錯在哪里。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先讓學生比一比、說一說每一組算式有什么不同,應先算哪一步,然后獨立計算。

再次比較:每組中兩題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想一想,為什么計算結果會不同?

4、學生獨立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和第5題。

5、談話:“算24點”游戲是我國勞動人民發明創造的,它具有益智、怡情等功能,因而備受人們的喜愛。今天,我們用三張牌來玩“算24點;”的游戲怎樣?

第一次游戲:呈現三張撲克牌:2、4、10。

待學生列出:2×10+4和4+2×10之后,教師追問:兩道算式不同,都能算得24嗎?為什么?

小結: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法時,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第二次游戲:再呈現三張撲克牌:4、4、7。

提問:這道題我們也可以列出兩道算式嗎?為什么?

4×7-4的算式中,我們應該先算什么?

6、拓展(機動):80 ○ 8 ○ 4=

(1)請在○里填入兩種不同的運算符號,使它成為同一級運算。

交流質疑:(教師指著含有加減運算的兩條算式)這兩題你能不計算就知道哪一題的結果最大嗎?有什么奧秘跟大家分享一下呢!(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

(2)請在○里填入兩種不同的運算符號,使它成為含有兩級運算的混合運算。

【設計意圖:在學生初步掌握了有關混合運算的順序后,及時引導學生列綜合算式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在運用知識、鞏固知識的同時,進一步體會混合運算的實際應用價值,體會成功的快樂,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五、課堂小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疑問?

【設計意圖:引領學生在交流中總結、反思所學知識,對混合運算的價值再認識。】

2024年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篇12)

教材分析:

垂直與平行 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認識了直線、線段、射線的性質,學習了角及角的度量等知識的基礎上學習的。在空間與圖形的領域中,垂直與平行是學生以后認識平行四邊形,梯形及長方體、正方體等幾何形體的基礎。也為培養學生空間觀念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載體。

學生分析:

從學生思維角度看,垂直與平行這些幾何圖形,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學生頭腦中已經積累了許多表象,但由于學生生活的局限性,理解概念中永不相交比較困難;再加上以前學習的直線、射線、線段等研究的都是單一對象的特征,而垂線和平行線研究的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未知的相互關系,這種相互關系,學生還沒有建立表象。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初步理解垂直和與平行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特殊的兩種位置關系,會初步辨析垂線和平行線。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觀察、分類、比較等環節,認識垂線和平行線,感知生活中垂直和平行的現象。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體會到垂直與平行的應用和美感,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正確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平行線垂線等概念。

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難點:

正確判斷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之間的位置關系。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多媒體播放奧運會開幕式片段。

解說:對于一屆奧運會來說,精彩的開幕式就是成功的一半。參加開幕式演出的部隊官兵經過130多天的艱苦排練后,才形成了如此宏偉、壯觀、盛大的場面。橫成排、豎成列、整齊劃一。實現了精雕細刻、精益求精、精彩絕倫的目標,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軍人的風采。

其實在如此盛大的場面里蘊含著許多數學知識。如果把每個人想象成一個點,你們看,這一排排、一列列像我們數學上的什么呢?(直線)

沿著不同的角度觀察,就會找到許多條直線。把這個場面轉化成一張平面圖。

2、出示平面圖,找出其中的一些直線。

這些直線都在舞臺表面上,我們就可以說這些直線都在同意平面內。

板書:在同一平面內。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

板書: 兩條直線。

【從開幕式演出的片段入手,把數學問題的研究置身生活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轉化成平面圖,使學生感受到點連成線、線連成面,初步建立垂線和平行線的表象】

二、觀察分類,感受特征

1、提出問題

同學們,你準備解決哪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

大屏幕展示學生提出的各種方案。

2、觀察分類

師:仔細觀察這6種情況中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能把它們分分類嗎?想好后和同桌交流交流。

學生匯報:生1:1和2、3和5、4和6分三類。

生2:1和2一類,3、4、5、6一類。

生3:1一類,2、3、4、5、6一類。

在學生說到交叉的分為一類時,告知學生交叉在數學上叫做相交。

板書:相交

針對學生的不同分類引發學生的爭議,在爭議中統一意見,大致按相交、不相交分為兩類。

3、認識平行線

(1)觀察、體會平行線的特點

師:為何要把1號單列出來?1號圖中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有什么特點?

生1、兩條直線之間的距離不變。

生2、不相交。

師:延長后會相交嗎?(不會)

動畫演示延長后不相交的過程。

小結:像這種位置關系的兩條直線在數學上叫做平行線,也可以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板書:平行線。

(2)揭示平行線的定義

師:同學們,你在生活中見到過這種位置關系的兩條線嗎?

學生舉例

那到底怎樣的兩條直線叫平行線呢?

生:永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

師補充在同一平面內。

大屏幕出示:在同一平面內永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也可以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師:為什么要加上互相呢?

生:是2條直線啊!

小結:要說互相平行或平行線至少需要2條直線。

師:能說一條直線是平行線嗎?應該怎么說呢?

引導學生說出:紅線是綠線的平行線,或綠線是紅線的`平行線,也可以說紅先和綠線互相平行。

【分類活動是開放的,分類結果也是多樣的,當學生把它們分為交叉、不交叉、快要交叉三類時,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利用直線可以延長的性質,把快要交叉的兩條直線延長后,使學生明白,看起來快要相交的實際上也屬于相交。在觀察比較、討論交流、教師點撥中逐步達成共識,也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感受到相交不相交這些垂直和平行概念的基本特征,為深化理解概念的本質屬性創造了條件。】

(3)、鞏固練習

師: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什么叫做平行線,會用小棒擺擺嗎?

用小棒代替直線,擺兩根小棒平行。

展示學生的作品

再擺第三根小棒也和第一根小棒平行,得出:如果兩條直線都和同一條直線平行,那這兩條直線也互相平行。

【讓學生動手動腦,加深理解平行線的特點】

4、認識垂直

(1)分類

師:我們已經知道了1號圖中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是互相平行。接下來我們繼續研究2、3、4、5、6這5中情況中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

這5種情況中的兩條直線又一個共同的特點是什么呢?(相交)

如果要把這5種情況再一次進行分類應該怎么分?

生:3和5一類,2、4、6一類;

今天我們重點研究3和5 圖中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

【讓學生在相交的情況中找出特殊的情況相交成直角,為學生進一步理解垂直的特點做好鋪墊】

師:為什么要把3、5單獨分一類呢?

生1:因為它們都是十字性的。

生2、它們都有四個直角。

(2)揭示垂直的定義

師:像這樣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在數學上叫做互相垂直。

大屏幕出示:如果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就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其中一條直線叫做另一條直線的垂線,這兩條直線的交點叫做垂足。

【在分類,比較的基礎上揭示垂直的概念,初步感知相交中的特例是垂直,為學生進一步理解概念的包含與從屬關系進行了潛行的滲透】

師:你認為判斷兩條直線是否垂直最主要的是看什么?

生:相交成直角

師:能不能說紅線是垂線。

引導學生說出:紅線是綠線的垂線,或綠線是紅線的垂線,也可以說紅線和綠線互相垂直。

同學們請看數學書的封面上有垂直的現象嗎?(有)

在生活中還有垂直的例子嗎?

學生舉例

(3)鞏固練習

會用小棒擺擺垂直嗎?

學生擺垂直

全課總結:今天這節課我們認識了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特殊的位置關系:垂直與平行(板書課題)

再次播放開幕式片段

【讓學生尋找影片中的垂直和平行現象,感悟數學無處不在和數學的美感】

2024年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篇13)

教學內容: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23至26頁例1。

教學目標:

1、認識計算器,掌握計算器的簡單使用方法,能進行較大數目的計算。初步了解計數法,在不斷更新、完善的探究過程中認識算籌,了解珠算的計數方法。

2、通過了解計算工具發展的演變史,感悟人類偉大的創造過程和聰明才智,體會創造源于需要,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造欲望。

3、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動口表達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計算器的簡單使用方法,了解計算工具的發展史。

教學難點:

體會創造源于需要,激發民族自豪感。

教學準備:

學生:小棒、計算器、算盤等。

教師:課件、計算器、計算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師:同學們,上課前我們先來一次計算比賽(出示口算題)。仔細觀察,你準備選擇什么計算方法讓自己算得又對又快?

55846+7646=、6908×7=

13027-8934=、992÷4=

353+958×3=、436-、(228-179)=

(預設:大部分學生選擇使用計算器。)

師:為什么選擇計算器?你還知道哪些計算工具?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計算工具。

二、操作交流,學習使用計算器

(1)師:同學們都帶計算器了嗎?請拿出來仔細觀察。看看它上面都有什么?

(顯示屏、按鍵、電腦芯片、電源)

(2)看書,試按。認識各種按鍵的名稱和作用。

(3)在操作中掌握計算器的計算方法

a、請會使用計算器的同學上臺用課件演示使用計算器計算的方法。

b、生嘗試計算825-138

c、師介紹儲存、提取鍵使用方法

d、生嘗試計算876-738÷9=

e、開始計算比賽。(學生使用計算器計算上面各題。)

(4)你認為使用計算器時要注意什么?你覺得計算器這個計算工具怎樣?

【設計意圖:學生對計算器已并不陌生,讓學生自己介紹計算器上一些常用鍵的名稱和作用,能夠很好的促進學生間互相交流和學習。通過兩個層次的練習,讓學生體驗到用計算器計算快捷、方便、準確,并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

三、演繹文化,了解計算工具的.發展

師:這么先進方便的計算工具可不是一直都存在的,計算工具就像人類社會的發展一樣也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計算工具是怎樣演化的。

1、介紹遠古時代一一對應的計數方法

(1)課件出示配音動畫:遠古時代,人類在捕魚、狩獵和采集果實的勞動中,產生了計數的需要。例如:捕獲了一只野獸就放一顆石子,出去了幾人就在繩子上打幾個結。就這樣,人類在勞動中建立了一一對應的計數方法,而石子、結繩、刻痕……就是人類最初用來計數和計算的工具。

(2)師:你們覺得擺石子、結繩等計數方法怎么樣?

【設計意圖:用多媒體直接向學生展示最古老的計數法,讓學生感悟體會計數的原始歷程,初步了解計數的變革是人類生活發展的需要。】

2、模擬算籌的使用方法

師:于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這些計數方法的基礎上又發明了一種新的計算工具(課件出示圖片),用算籌作工具進行計算的方法叫“籌算”。

師:對于算籌,你們想了解些什么?

(預設:什么時候發明的?是誰發明的?怎樣使用的?)

師:首先來猜猜看,古人是怎樣用算籌表示1到9的。

縱式就是豎著擺、橫式就是橫著擺。(手勢)

師:(微課植入方式)古人擺放1、2、3、4、5的方法。

師:古人擺6只用了兩根小棒,猜猜古人是怎么想的呢?

師:都想到了用一根表示5,這是一個好主意。

據古書上記載,上面的這根表示5,下面的這一根表示1。

師:這樣7、8、9也就好理解了。請你試著擺一擺。(屏幕出示)

師:用算籌可以擺出1-9這幾個數,那怎樣來表示更大的數呢?

出示用縱橫相間的方式來表示多位數。

這些數你認識嗎?出示29、306、632(了解0的出現也經歷了空格、小正方形、圓形的過程。)

師:想知道古人怎樣用算籌計算的嗎?(課件演示)

師:我國數學家祖沖之就是擺放算籌來計算的。(出示動畫小視頻)

看完后,你們覺得算籌這種計算工具怎么樣?怎么評價祖沖之?

(預設:計算時算籌擺了一大片容易混亂。如果能把活動的小棒固定起來就好了。我們要學習祖沖之計算認真,不怕苦累,執著追求的精神。)

【設計意圖:通過動手擺數讓學生體會位值制的含義,體驗古人的智慧以及算籌計數法的繁瑣;通過讀算籌擺出的數讓學生從中發現問題,感受到算籌在使用中也有弊端,對存在的問題加以改進,從而推動了計算工具的發展。讓學生體會到任何事物都存在著利弊兩個方面,揚棄的過程就是發展的過程;通過觀看小視頻體驗用算籌計算的弊端以及數學家嚴謹執著的數學精神。】

3、小組合作,研究認識算盤。

師: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數據計算的準確性和速度要求越來越高,于是人們又發明了新的計算工具---算盤。你見過它嗎?在哪里見過?

師:之前同學們已經初步認識過算盤,課前又收集了相關知識,就請同學們在小組里交流收集到的信息。(小組研究,集體匯報:)

(預設:學生知道算盤的名稱,課件配合演示:框、梁、檔、上珠、下珠;學生知道:一粒上珠代表5,一粒下珠代表1;學生會在算盤上撥簡單的數;學生會收集關于算盤的輝煌歷史以及現在使用情況……)

師:同學們了解的真不少!下面請同學們在算盤撥出46、278、320485。

(一名同學在課件上演示,其他同學在算盤上試撥,師適時引導在算盤上定位的方法。如果有同學會用算盤計算可以安排展示一下,以讓學生體會算盤撥珠即答的優點。)

生:我在家里收集算盤的資料時,讀到了很多有關算盤的歷史資料,知道算盤是中國發明的,中國是珠算的故鄉。不僅如此,即使是在美國、日本等高度現代化的國家里,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在學習使用算盤,并把珠算列入小學課程。

師:在我國,人們至今仍然非常喜愛它,把它制成這樣來裝扮生活。(出示配音圖片展示各種算盤)

【設計意圖:現代教育技術具備了大容量儲存教學信息的優勢,它可以穿越時空的界限,為學生提供大量豐富的學習材料。學生通過課前查找,課中交流,真切感受到了算盤這一燦爛的文化。】

4、感悟世界各國人民對計算工具的探索

師:不僅僅是我國人民在發明計算工具,世界各國人民都在積極的探索各種計算工具,請看(課件出示世界機械計算器發展史:計算尺-手搖計算機--巨型計算機--臺式電腦-筆記本電腦-智能手機等)。

師:就這樣,從古到今,計算工具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也體現了人類的聰明智慧和探索精神。

師:目前人們并沒有停止探索的步伐,還在繼續研發更為先進的計算工具。

(出示健康環保電腦、小巧方便電腦筆圖片)

師:你能想象一下新型的計算器會是什么樣的嗎?

四、再次體驗,總結提升

這節課你了解了哪些知識?你有什么感想?

五、課外活動延伸:

1、每個小組設計“新型計算器”的方案。

2、調查了解更多與計算工具有關的知識制成數學小報。

2024年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篇14)

一、教學內容

小學數學(新課標人教版)四年級上冊P112—P113第七單元《數學廣角》例1、例2

二、設計理念

“數學廣角”(第一課時)是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教科書人教版數學新增設的一個內容,和前面幾冊教材一樣,在本冊中也專門安排“數學廣角”一單元,向學生滲透一些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

《標準》中指出:當學生“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著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本課時主要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簡單事例,讓學生嘗試從優化的角度在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中尋找的方案,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以及對策論方法在解決問題中的運用。在日常生活中,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很容易找到,而且會找到解決問題的不同的策略,本課的關鍵是讓學生理解優化的思想,形成從多種方案中尋找方案的意識,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活動目標:

1、知識目標:

(1)使學生通過簡單的實例,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2)使學生認識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形成尋找解決問題方案的意識。

2、能力目標:

(1)使學生理解優化的思想,形成從多種方案中尋找方案的意識,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使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積累從事數學活動的經驗,逐漸養成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3、情感目標: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卡通園片、紙片......等。

五、活動設計過程:

活動一:創設情景走進生活

師:星期天的上午,小明家的門鈴響了,原來是王阿姨到小明家來了。(多媒體出示)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課件上的圖,你了解到了什么?誰來說給大家聽一聽。師:我們來看看小明沏茶都需要做哪些事?分別需要多長時間?(多媒體出示沏茶的各項工序圖)

2、學生自主設計方案(小組合作學習)

師:小明需要做這么多事,你幫小明想一想,他應該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樣才能讓客人盡快喝上茶?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設計一種能盡快讓客人喝到茶的方案。

3、展示學生不同的方案

小組的同學展示自己不同的方案,這里課堂生成的資源可能很多,教師要注意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和思維過程。展示出各小組不同的設計方案。(學生用的自己的方法表明整個過程)

4、學生比較選擇并選出最合理的安排方法

讓學生從不同的方案中,通過觀察比較,找出自己認為能讓客人盡快喝到茶的方案。

5、小結:剛才的方法都是通過同時做幾件事才節省時間,那么我們在做一些事時,能同時做的事情越多所用的時間也就越短。

(設計意圖:客人到了,先為客人沏杯茶,這是常見的招待客人的禮儀之一,也是孩子們熟悉的,因此我調整了教材的內容例1和例2的順序,濃郁的'生活氣息把學生請進招待客人的具體環境中,然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講一下沏茶所要做的事情,再現熟悉的生活情景,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活動二:探究新知,研究問題1、出示例1,呈現研究問題:請王阿姨喝完茶,小明的媽媽準備用自己最拿手的烙餅招待她,(多媒體出示例1圖)

(1)你從畫面上得到哪些數學信息?

(2)想一想,如果只烙一張餅,需要多長時間?

(3)如果要烙兩張餅,最快要用幾分鐘?

(4)學生回答后并共同總結:我們烙兩張餅的時候,可以同時烙兩張餅的正面和反面,所用時間是6分鐘。(教師邊敘述,課件出示表格)

(5)那如果烙4張、6張、8張、10張呢?

自主設計方案(自主設計方案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A、如果媽媽、王阿姨和小明每人各吃一張餅,一共需要烙幾張餅呢?

B、請你們幫小明媽媽想一想,她應該怎樣烙“才能讓大家盡快地吃上烙餅?”先用你們小組內準備好的卡通圓片,擺一擺,小組的同學說一說,然后把你們的設計方案填在表格里。

C、展示學生不同的方案這里是學生思維過程的展示,生成的教學資源一定很多教師要注意傾聽,同時讓學生們也要注意傾聽其他小組的不同方案。

D、學生比較并選擇最合理的安排方法

E|教師演示,烙三張餅的方法和最短時間。

F、拓展延伸:想一想,如果要烙5張餅,怎樣烙才能盡快吃上餅呢?7張呢?9張呢?這里讓同學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交流,最后集體交流。同時把表格填完整。

3、小結:同學們,今天我們在數學廣角里遇到的問題,生活中也會經常遇到,我們只要合理的安排事情,可以節省時間,提高效率。

活動三:結合生活,實踐應用

1、同學們談談,生活中哪些事情可以通過合理的安排來節省時間提高效率?2、一個小女孩遇到一個問題,看我們能不能幫她解決?出示做一做2

3、誰來告訴大家你按照怎樣的順序呢?(也可進行討論)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生活中學,到生活中用,在課堂中設置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四、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你有什么想說的嗎?(讓學生暢所欲言,把自己的想法都說出來。)

五、生活回歸

回家后,請你給媽媽燒壺水,給爸爸沏杯茶(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后反思:

這一節課通過簡單化的問題向學生滲透優化思想,讓學生體會運籌思想在實際解決問題中的作用,來感受數學的趣味。其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靈活運用教材,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由于小學生比較常見熟悉的沏茶這一生活現象作為教材入手,調整了教材內容,精心設計了先為客人沏茶再為客人吃烙餅的生活情境。當畫面上呈現媽媽讓小明幫著給王阿姨沏茶這一數學信息時,沒有急于想去解決如何讓王阿姨盡快喝上茶,而是讓學生想想平時是怎么做的?特意激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學生處于主動思考積極動腦的狀態,有效地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

2、給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相信學生,把學生推上學習的主體地位,課堂上以一個個具體事例讓學生觀察、操作、討論和交流等活動,使學生在解決具體問題中體會數學的方法及應用價值,學會優化思想,從課堂教學中不難看出多次為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從日常的沏茶的問題入手到探索烙餅的過程及方法,再到解決現實生活中常見的問題,都是學生在思考、探索是學生在操作實踐,使學生交流比較,始終處于主體地位,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3、發揮引導作用、促進學生的發展。體現了面向全體學生的基本教學理念,在教學中用不同的方式引導學生考慮不同的方法,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提升認識。利用學生已有的探索交流的成果,集中再現烙3張餅的過程,讓學生清楚地理解烙3張餅的過程,驗證了學生的發現,提升了學生對烙3張餅的理解。最后讓學生烙多張餅的方法,在組織交流中師生相互又調整了教學的節奏,這些活動讓學生了解小伙伴的發現。學生在活動中經歷了發現過程,領悟了數學思想方法,體現了數學活動充滿探索與創新,還帶給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的啟迪。上述活動即是探索數學知識,又是運用數學知識的過程,也是學生對科學精神積極探索數學知識,又是運用數學知識的過程,也是學生對科學精神積極探索的前提,有利于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本節課也存在許多的不足,由于時間上的處理前段放長了一些,因此后面在小結時有些匆忙。沒有讓學生細心觀察表格發現每多烙一張餅就多用3分鐘這一問題,從而讓學生明白計算餅的張數只要乘3就是烙餅的最短時間的結論。

2024年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篇15)

教學內容:

上教版四年級第一學期P74~75

教學目標:

1、經歷主動探索、操作畫圓等活動,理解圓的本質特征。

2、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認識圓心、半徑并知道其作用。

3、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抽象、概括等能力,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理解圓的本質特征。

教具準備:

圓規、課件、三角尺

學具準備:

圓規、直尺、A4紙、正方形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豐富表象,初步感知圓的形成過程。

1、尋寶游戲:

師:小胖得到一張紙條,寶物藏在距離小胖3米遠的地方。請你在這張紙上點上一個點,這個點就是小胖,這個寶物在哪兒呢?在紙上表示出你的想法,紙上1cm表示1m,請你表示出距離小胖3m遠的寶物可能所在的位置。

揭題:帶著這個問題走進我們今天的學習,齊讀課題。(板書:圓的認識)

2、對比認識:

師:圖形不同他們的特點也不一樣,所以確定他們大小所需要的數據也不一樣,我們今天學習什么?圓的大小究竟是誰確定的呢?

二、嘗試畫圓,揭示圓的本質特征。

1、認識圓心,半徑

師:請你在空白紙上,畫出3個圓,可以同樣大,也可以畫3個大小不一,邊畫邊體會,圓的大小有誰確定?

師:要畫出大小一樣的圓,有什么竅門,怎么樣保證畫出的圓的大小完全相同?

(能不能說得更具體一點)

師:只要保證圓規兩腳的距離不變,畫出的圓大小就一樣的,同意嗎?

師:要想畫出大小不同的圓,有什么竅門?

師:圓規開口的兩個腳或者兩個針尖的距離不一樣。

師:這樣看來,圓的大小是誰確定的呢?

師:圓規開口的大小決定圓的大小。

師:我們就以這個圓為例,針尖在這里,圓規兩腳的.距離,指的是從哪兒到哪兒的距離?(書空)

師:你能用一條線段把他表示出來嗎?(呈現作品

師:像這樣,一端在圓的中心,一端在圓上的線段,數學中把他叫做什么?

師:中間這個點叫圓心,用字母0表示,連接圓心0與圓上某一點的線段叫做(半徑),用字母r。

師:找到圓心O,標上半徑r。

總結:現在看來,圓的大小是由半徑決定的,半徑越長,圓越大,半徑越短,圓越小。

2、探究圓的有無數條,半徑都相等

師:小組討論,看看那個小組認識最深刻,方法最多元。

師:先解決第一問題,半徑真有無數條嗎?

師:圓的半徑有無數條都相等,都相等嗎?拿出理由啦,沒有理由的都只能成為猜想。

師總結:得出結論了圓的半徑有無數條,同一個圓里面半徑都相等。

3、深化對比

真因為這樣,200多年前,我們偉大的思想家墨子,說了“圓,一中同長也”,一中指,同長呢?正因為一中同長,雖然有無數條半徑,但只要幾條就能知道圓的大小?

師:難道以前的這些圖形不是一中同長嗎?

4、認識直徑

師:在圓里面,除了半徑能決定圓的大小,還有一條線段也能決定圓的大小,找一個圓畫出心目中的直徑。

展示作品:直徑

師:是不是圓里面的隨便畫一條就是直徑?怎樣的線段是直徑?用自己的話概括一下?

師:穿過圓心,兩個端點在圓上。

半徑有無數條,長度相等,猜猜直徑有什么特點?

師:直徑有無數條我們就不在研究了,和我們剛才的半徑無數條的想法差不多,那為什么直徑的長度都相等呢?除了測量你有什么更好的辦法來說明?

師:同一個圓里面,直徑是半徑的2倍。

想圓猜物。

師:那我就來點線索,當我線索出來的時候,第一獨立思考,第二,同桌前后迅速碰撞,猜一猜我帶的是什么?

半徑:15cm

師:仔細觀察這個鐘面,你在這個鐘面上,你找到圓了嗎?他指完了,還有別的圓的,你可以繼續補充?

師:哪根針轉出的圓大?

說明圓的大小和什么有關?

圓的大小和半徑有關,既然圓的大小和半徑有關。誰決定了圓的位置?

師:他在沒有圓的地方,他發現了3個動態的圓,這就是數學的洞察力。

直徑:135cm

師:數據太大了,我再給點提示。

師:全球最大的摩天輪,知道在哪兒嗎?倫敦眼,楊老師為了上好這節課,專門跑了一趟倫敦,拍了張照片我就回來了。話說那天去啊,楊老師和楊老師的朋友一起去的,他知道楊老師是數學老師,就給楊老師出了一道題,他說我們倆這次做摩天輪分開來坐,而且坐得越遠越好,他蹭蹭蹭的爬上去了,你猜我在哪兒?

師:誰能用數學的語言描述一下,我究竟坐在那兒?

原來我在直徑的那里,他在直徑的那里。

師:當我們把這些線段連起來,圓里面發現了許多的線段,仔細發現,哪條線段最長?(直徑最長:原來小小的游戲里面,蘊含著樸素的道理,直徑是一個圓里面最長的線段)

總結回顧

師:最后,千金難買回頭看,距離小胖3米的寶物為什么是圓呢?又真的是圓嗎?

師:你能說說球和圓有什么區別?

學習到這兒,我們的數學課將要結束了,楊老師希望在座所有的同學都能擁有一雙數學的眼睛,你會在生活中發現更多的圓,了解更多圓的奧秘。

2024年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篇16)

教學內容:

角的計算

教學目標:

1.能進行簡單的角的加減法計算。

2.在獨立探索中掌握角的加減計算方法。

3.在學習活動中發展空間觀念,積累對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能進行簡單的角的'加減法計算。

教學難點:

能進行簡單的角的加減法計算。

教學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1、測量∠1的度數并說說你是怎樣量角的?

2、今天這節課我們來學習角的計算。揭示課題:角的計算。

新課探索

探究一

已知∠1=45度,∠2=90度,求∠AOB=?

請你們試著做在課堂練習本上。

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指導書寫格式。

小結:∠AOB是由∠1和∠2組成的,所以要求∠AOB的度數只要用∠1的度數加上∠2的度數。

練習:書P73/1練習

已知∠1=650,∠2=150,求∠AOB=?

已知∠3= ∠ 1+ ∠ 2, ∠ 1=180,∠2=720,求∠3=?

探究二

已知∠AOB=63度, ∠1=30度, 求∠2=?

(1)請你們試著做在課堂練習本上。

(2)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小結:∠AOB是由∠1和∠2組成的,所以要求∠2的度數只要用∠AOB的度數減去∠1的度數。

已知∠AOB=1520

已知∠AOB=1520 ,∠1=700,求:∠2 =?

已知

已知∠3= ∠ 1+ ∠ 2, ∠3=800 ,∠2=500,求∠ 1 =?

課內練習

1、練習一 填空

(1)若∠AOB+600 =平角,則∠AOB=( )度;若周角-∠1=600 ,則∠1=( ) 度。

(2)從12時10分到12時20分,分針轉了( )度。

2、練習二 下面都是用兩塊三角板組成的角,算一算它們各是多少度?

3、練習三 計算下列角的度數。

如下圖,已知∠1=650 ,求∠2的度數。

如上右圖,已知∠1=600 ,求∠2的度數。

本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會了進行簡單的角的加減法計算。

課后作業

完成練習冊

板書設計: 角的計算

解:∠

解:∠AOB= ∠1+ ∠2

=450+ 900

=1350

解:∠2 =∠AOB- ∠1

=630-300

=330

2024年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篇17)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四年級上冊第1~3頁例1、例2。

【教學目標】

1閉莆彰揮欣ê諾牧講交旌顯慫愕腦慫闥承潁能正確進行兩步計算的四則混合運算。2比醚生經歷探索四則混合運算計算方法的過程,理解兩步混合運算(兩級)與同級兩步運算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3痹詡撲闃信嘌學生的計算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繃系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四則混合運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體會四則混合運算的價值。

【教學難點】

含有兩級的兩步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教程】

一、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播放課件)同學們,商店的商品可多了,請看:都有哪些商品,它們的單價各是多少呢?學生觀察,并說出貨架上的商品名稱和價格。

1苯淌Γ盒∶鰲⑿『旌托∏浚他們各買一個文具盒,一共需要多少錢呢?(文具盒每個7元)學生列式計算后,指名匯報,教師板書:7+7+7=21(元)或7×3=21(元)

2崩罾鮮σ怖吹繳痰輳要為學校買4個籃球和1個足球,需要多少錢呢?還能用一步計算出來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兩步混合運算。(板書課題)

二、引導探索,解決問題

1毖生獨立列式解答。

2幣導學生匯報

教師板書:35×4=140(元)140+45=185(元)或35×4+45=140+45=185(元)教師:誰來說—說,他們是先算的什么呢?

學生1:他們都是先算的買4個籃球要多少錢。

學生2:他們都是先算的乘法,再算的加法。

教師:兩位同學都說得很好。像這樣,在一個算式里,有加法又有乘法,在計算時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學生: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3.嘗試練習

教師:你知道下面兩題分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嗎?90×11-900585÷9+15指名學生說,同桌互相說一說。

教師:能正確算出答案嗎?

學生獨立完成,然后集體訂正。

4保繼續播放課件)小青他們要為班上買13個同樣的文具盒作為獎品,付給售貨員阿姨100元,應找回多少錢呢?

教師:要解決這個問題,應先算什么呢?

學生:先算出買13個同樣的文具盒—共要多少錢。

教師:你知道怎么算買13個文具盒的錢嗎?

學生:7×13

教師:能列出一個算式算出找回多少錢嗎?

學生獨立列式計算,然后匯報。教師板書:100-7×13=100-91=9(元)教師:誰能說說這個算式,在計算時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學生:先算乘法,再算減法。

教師:這兩道題又該先算什么呢?說給同桌聽一聽。52+12×4110-117÷9

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

教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些算式里都有哪些運算?計算時是先算的什么?

學生:有加法、減法,也有乘法、除法。先算的乘法和除法,再算的加法和減法。教師:誰能小結一下,像這樣的算式,它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請同桌相互說說。指名學生說。

教師小結:在一個算式里,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法。5苯淌Γ合胍幌耄說一說,這兩道題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725-43+21823×32÷8指名學生說說,然后計算出得數。

教師:像這樣,算式里只有加法和減法,或者只有乘法和除法,運算順序應該是怎樣的呢?請同桌相互討論討論,并用自己的話說說。指名說說運算順序。小結如果在一個算式里只有加減法,或者只有乘除法,就從左到右依次計算。

三、鞏固運用

1鋇7頁,練習一,第1題。先說說運算順序,再計算,然后集體訂正。

2鋇7頁,練習一,第3題。學生先獨立完成,再全班集體討論。

3鋇7頁,練習一,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后,讓學生說說是怎么想的,先算的什么。

四、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你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問題嗎?

2024年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篇18)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通過分類認識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體會每種三角形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

在分類中體會分類標準的嚴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三角形的分類中感受各類三角形之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各種三角形紙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歡歡和笑笑給同學們發來請貼,邀請大家到數學王國做客.但路上有兩道關卡,只有順利通過才能得到通行證.

第一關:準確地認出他們,并說出他們的特征.(課件出示銳角、直角和鈍角)

第二關:給他們取個形象又合適的名字.(出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

二、探究新知:

同學們順利過關,來到了數學王國.它們非常好客,派了很多代表來迎接我們。(課件出示各種三角形)

1、喲,它們長得很相似的,找找它們有哪些共同點?

2、有這么多共同點,老師眼都看花了,但定睛一看,還是有區別的,你們發現了嗎?

3、看著這些長得相似,但實際上大大小小、形狀各異、零零亂亂的三角形,你想研究些什么?板書:三角形分類。

4、學生自由討論,給三角形分類.誰愿意上來展示一下你的研究成果?

5、學生展示分類結果:

從角分: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講解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邊、斜邊。從學具中找出直角三角形,說說你是怎么知道它是直角三角形的?

從邊分:等腰三角形和沒有相等的邊的三角形。講解:等腰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稱。

從你們的學具中找出等腰三角形,你怎么知道它是等腰三角形的?

在等腰三角形中有沒有三條邊都相等的?(等邊三角形)

找出等邊三角形并證明.

三、實踐應用

1、畫三角形。選擇你最喜歡的三角形畫下來,并向同學們介紹你的三角形.

2、猜三角形:

出示一個直角

出示一個鈍角

出示一個銳角(能不能正確猜出是什么三角形?為什么?

3、填一 填

4、找一找:在孔雀圖中找出你喜歡的三角形說一說。

四、總結,拓展

在這節課的探秘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還想研究些什么?

1、對于教材,我了解了什么?(我真正掌握教材了嗎?)

“三角形分類”是新課程教材中“空間與圖形”領域內容的一部分。學生在學習此內容之前,已經學習了三角形的認識,能夠找出三角形,學習了角的知識,認識了常見的角,為學生研究三角形的特征,從角和邊這兩種角度對三角形進行分類做了有力的`知識支撐。三角形是最簡單也是最基本的多邊形,一切多邊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個三角形,學好這部分內容,為學習其他多邊形積累了知識經驗,為進一步學習三角形的有關知識打下了基礎。

2、初讀教材,我產生了哪些問題?如何解決了這些問題?(我的問題一定也是學習者的問題,我解決問題的方式也許會給學生提供啟示。)

三角形有幾種?課前收集資料

3、設想學生可能遇到的問題?(根據自己學生的情況,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他們可能會遇到什么障礙?)

1.一個三角形,如果有兩個內角是銳角,它就是銳角三角形嗎?

2.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銳角三角形嗎?

4、我認為的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是什么?(不完全是教參里設定的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體會每一類三角形的特點。

難點: 理解并掌握各種三角形的特征。

5、我要給學生傳遞什么信息?達到什么樣的程度?(在掌握教材和其他課程資源的基礎上才能做出決定!)

教學中以直觀教學為主,運用觀察、動手操作、分組討論等多種方法,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結合教材,讓學生在“想一想”“做一做”“說一說”的自主探索過程中發揮學生相互之間的作用,讓學生自己在動腦、動手、動口中促進思維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自學能力。在教學中,首先把握新舊知識的銜接點,由三角形的認識,引出課題“三角形分類”。接著引導學生自學課本,放手讓學生動手操作,小組討論交流,尋找三角形分類的方法。最后讓學生各抒己見,歸納出各種三角形的特征,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6、我要怎樣布置預習?(有充分的預習,才有課堂的真正自主!)

三角形分幾種?什么是等腰三角形?什么是等邊三角形?

7、我有哪些資源、工具可以利用?(鼓勵思考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哪些功能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彩色卡紙、三角形平面圖 、固體膠、剪刀等。

8、我預設的教學程序有哪些?(模塊式主題,不用詳述。)

(1)復習鋪墊

(2)揭示課題

(3)探究新知 動手操作

(4)鞏固運用 深化理解

(5)全課小結

80047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电伴热系统施工_仪表电伴热保温箱厂家_沃安电伴热管缆工业技术(济南)有限公司 | 塑料薄膜_PP薄膜_聚乙烯薄膜-常州市鑫美新材料包装厂 | 耐酸泵,耐腐蚀真空泵,耐酸真空泵-淄博华舜耐腐蚀真空泵有限公司 精密模具-双色注塑模具加工-深圳铭洋宇通 | 超声波分散机-均质机-萃取仪-超声波涂料分散设备-杭州精浩 | 天津次氯酸钠酸钙溶液-天津氢氧化钠厂家-天津市辅仁化工有限公司 | FAG轴承,苏州FAG轴承,德国FAG轴承-恩梯必传动设备(苏州)有限公司 | 盐水蒸发器,水洗盐设备,冷凝结晶切片机,转鼓切片机,絮凝剂加药系统-无锡瑞司恩机械有限公司 | 超高频感应加热设备_高频感应电源厂家_CCD视觉检测设备_振动盘视觉检测设备_深圳雨滴科技-深圳市雨滴科技有限公司 | 宝元数控系统|对刀仪厂家|东莞机器人控制系统|东莞安川伺服-【鑫天驰智能科技】 | 瑞典Blueair空气净化器租赁服务中心-专注新装修办公室除醛去异味服务! | 中空玻璃生产线,玻璃加工设备,全自动封胶线,铝条折弯机,双组份打胶机,丁基胶/卧式/立式全自动涂布机,玻璃设备-山东昌盛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 行吊_电动单梁起重机_双梁起重机_合肥起重机_厂家_合肥市神雕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 猪I型/II型胶原-五克隆合剂-细胞冻存培养基-北京博蕾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大型果蔬切片机-水果冬瓜削皮机-洗菜机切菜机-肇庆市凤翔餐饮设备有限公司 | 新车测评网_网罗汽车评测资讯_汽车评测门户报道 | 岛津二手液相色谱仪,岛津10A液相,安捷伦二手液相,安捷伦1100液相-杭州森尼欧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 橡胶粉碎机_橡胶磨粉机_轮胎粉碎机_轮胎磨粉机-河南鼎聚重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上海租车公司_上海包车_奔驰租赁_上海商务租车_上海谐焕租车 | 通风气楼_通风天窗_屋顶风机-山东美创通风设备有限公司 | 执业药师报名时间,报考条件,考试时间-首页入口 | [品牌官网]贵州遵义双宁口腔连锁_贵州遵义牙科医院哪家好_种植牙_牙齿矫正_原华美口腔 | 广州展览制作|展台制作工厂|展览设计制作|展览展示制作|搭建制作公司 | 铸钢件厂家-铸钢齿轮-减速机厂家-淄博凯振机械有限公司 | 生物制药洁净车间-GMP车间净化工程-食品净化厂房-杭州波涛净化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 郑州墨香品牌设计公司|品牌全案VI设计公司 | 红立方品牌应急包/急救包加盟,小成本好项目代理_应急/消防/户外用品加盟_应急好项目加盟_新奇特项目招商 - 中红方宁(北京) 供应链有限公司 | 水压力传感器_数字压力传感器|佛山一众传感仪器有限公司|首页 | 包装机传感器-搅拌站传感器-山东称重传感器厂家-济南泰钦电气 | 特种电缆厂家-硅橡胶耐高温电缆-耐低温补偿导线-安徽万邦特种电缆有限公司 | 多功能真空滤油机_润滑油全自动滤油机_高效真空滤油机价格-重庆润华通驰 | 电机保护器-电动机综合保护器-浙江开民 | 北京办公室装修,办公室设计,写字楼装修-北京金视觉装饰工程公司 北京成考网-北京成人高考网 | 影视模板素材_原创专业影视实拍视频素材-8k像素素材网 | EDLC超级法拉电容器_LIC锂离子超级电容_超级电容模组_软包单体电容电池_轴向薄膜电力电容器_深圳佳名兴电容有限公司_JMX专注中高端品牌电容生产厂家 | 玉米深加工设备-玉米深加工机械-新型玉米工机械生产厂家-河南粮院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PSI渗透压仪,TPS酸度计,美国CHAI PCR仪,渗透压仪厂家_价格,微生物快速检测仪-华泰和合(北京)商贸有限公司 | 首页_欧瑞传动官方网站--主营变频器、伺服系统、新能源、软起动器、PLC、HMI | 山东氧化铁红,山东铁红-淄博科瑞化工有限公司 | jrs高清nba(无插件)直播-jrs直播低调看直播-jrs直播nba-jrs直播 上海地磅秤|电子地上衡|防爆地磅_上海地磅秤厂家–越衡称重 | 废水处理-废气处理-工业废水处理-工业废气处理工程-深圳丰绿环保废气处理公司 | 煤矿支护网片_矿用勾花菱形网_缝管式_管缝式锚杆-邯郸市永年区志涛工矿配件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