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小學教案 > 數學教案 > 四年級 >

2024年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人教版

時間: 夢熒 四年級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那么關于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于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僅供參考。

2024年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人教版

2024年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人教版(篇1)

設計說明:

本節課是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的一個知識點,它是在學習了比算乘法和筆算除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與舊教材相比,本知識點作了適當調整:舊教材中只研究了商不變的規律,而新教材中卻改為了商的變化規律,引導學生探討被除數不變上隨除數的變化而變化的規律和除數不變商雖被除數的變化而變化的規律,這就使是這一部分知識更加系統、更加全面。

本節課從乘法變化規律入手,利用乘除法的密切關系,使學生不由自主的想到:在除法中是否也存在著這樣的變化規律?它們可能是什么?從而激起學生一探究竟的興趣。但只有猜測是不夠的,要想證明猜測是否正確,就必須予以事實證明,通過對三次驗證過程不同角度的指導,促使學生在理解、掌握本課知識點的同時,經歷猜測——驗證——結論——應用的數學研究過程,嘗試大膽合理猜測、舉例加以驗證的數學研究方法。這既是本節課的教學設計目標,也是新課改所倡導的教學理念。

教學內容:

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93頁例6。

教學目標:

1.通過猜測、探究引導學生發現并掌握被除數、除數和商的變化規律,并能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2.引導學生經歷猜測驗證結論應用的一般研究過程,培養學生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善于觀察、勇于發現、積極探索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幫助學生發現并理解商的變化規律。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被除數不變,除數和商之間的變化規律。

教具準備:

實物投影、計算器。

教學過程:

一、利用遷移、大膽猜測。

師: 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們已經學習了積的變化規律誰還記得?

生1: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或縮小若干倍,積也隨之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生2:一個因數擴大若干倍,另一個印數縮小相同的`倍數,積不變。

師:我們都知道乘法和除法有著密切的關系,現在我們發現了乘法中有這樣的規律,大家有什么想法?

生:在除法中是否也存在著類似的規律呢?

師:對呀,我也有這樣的疑惑。那么我們能不能大膽的猜測一下:除法中有沒有類似的規律?如果有會是什么規律呢?

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教學,我認為一次成功的教學活動應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1、活化教材,建構生命課堂

教學是一門藝術,一節好課更是一個精雕細琢的藝術品。可見課堂教學的重要性;但教材是靜態的,作為知識點的載體—教材,這就要求我們不能照本宣科,而應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基礎,靈活地,創造性地處理教材,使課堂處于不斷的動態變化之中。本節課內我創設了“通過闖關進入除法王國的城堡”的童話式故事,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不知不覺地進入新知的學習,故事情境貫穿課堂始終,這樣引起他們探究的欲望,激發他們的興趣。

2、提供充分的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空間,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獨立思考是小組合作的前提,只有經過獨立思考才能進行有效的合作。在教學中,我設計了讓他們獨立思考,同位交流和小組合作幾個環節,讓學生通過前面的學習,合作歸納出商不變的規律,并讓學生展示小組合作的成果,體驗探究與成功的快樂,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以情感激勵為導向貫穿全課

寬松的氛圍,愉快的心境,和諧的交流是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的保證。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盡量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評價,評價多是關注他們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除此之外,我也讓學生在評價中學會認識自我,學會評價欣賞他人,使評價成為他們主動發展的動力。

4、適當的游戲,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

一節課40分鐘,對于中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如果一直認真坐著聽課,再加上教材的枯燥無味,無然會開小差,影響學習激情。在教材設計過程中,適當的游戲有利于教學,所以在設計練習時,我主要讓學生采用比賽形式,這樣,學生既可以放松,又能如愿完成教學任務。 這次教學實踐,讓我深深體會到只有關注課堂的活,關注學生的學,才能使課堂教學由單一傳輸轉向雙向的互動;才能由重知識的落實轉變為重人的發展,由重學習結果轉變為重學習過程,這樣才能真正上好一節課。

2024年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人教版(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量角器、角的度量單位,會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數,會用量角器量角

2、通過一些操作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3、通過聯系生活,使學生理解量角的意義。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操作學習活動,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時使學生經歷和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教學重難點:認識量角器,會用量角器量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出示下列三種椅子問學生:你喜歡坐哪種椅子,為什么?

學生回答后作如下小結:根據剛才同學們的交流,看來椅子靠背的角度不同,它的作用也不同,像第2種椅子就是專門給登月的宇航員設計的,要造這樣的椅子就要知道靠背的角度,你有辦法知道它的角度嗎?(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課題:角的度量)

二、自主探究,認識量角器。

1、認識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線、內外圈刻度。

(1)師:量角用什么工具?

師:請大家仔細觀察自己的量角器,認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發現。

(2)小組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學生匯報研究的.結果。注意這里要盡量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問題還可以讓學生來解答。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要說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線及內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圓平均分成180份等。根據回答作出下列板書:中心、0度刻度線

使學生認識量角器的構造和角的度量單位

內刻度和外刻度。(如果學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圓平均分成180份,教師可提下列問題啟發:根據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數,你想一想量角器是把半圓平均分成多少份的?)

2、建立1°角的觀念。

(1)讓學生把量角器上平均分成180份中的每一份所對的角用細絲游戲棒(在一種塑料掃帚上剪下的)在課桌上擺一擺大約有多大。

(2)與學生共同討論,得出同學們剛才擺出的這個角就是1°角。

2024年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人教版(篇3)

教學目的:

1.知道這兩種運算的意義(即:什么叫加法,什么叫減法)

2.知道加法和減法各部分的名稱及互逆關系

3.可以熟練對一個算式各部分進行轉換

教學重點:

學會利用關系求解算式中的未知數(必須理解加、減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

通過實例探究加、減法的互逆關系

教學內容:

一、預習、新課呈現

1.舉例:班上有30個女生,12個男生,則班上共有多少個同學?(算式為30+12=42),提問讓學生思考什么叫加法?加法的定義:把兩個數合并成一個數的運算;相加的兩個數叫做加數,加的的數叫做和。

2.舉例:班上總共有42個學生,其中男生有12個,那么有女生多少個?(算式為42-12=30),提問讓同學們思考什么叫減法?減法的'定義: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已知的和叫做被減數,已知的加數叫做減數,要求的加數叫做差。

思考:如果已知的是班級總人數和女生人數,那么算式應該怎么列,各部分的名稱又是什么?

3.根據上面給的兩個例子,思考加法和減法之間的關系,嘗試總結加法和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如:加數+加數=和,和-一個加數=另一個加數)

二、課堂練習

1. 根據3468+475=3943,直接寫出下面兩道題的得數。

3943-3468= 3943-475=

2、根據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寫出另外兩個等式。

例:28+19=47 47-19=28 47-28=19

(1)247+435=682

(2)643-175=468

(3)569-346=223

3、猜猜我是幾?

(1)我減去56得120

(2)483加上我得數是792

4、下面各題應該用什么辦法計算,為什么?

(1)滑雪場上午賣出86張門票,下午賣出59張門票。滑雪場全天一共賣出多少張門票?

(2)文具店運來一批練習本,賣出370包,剩下630包。共運來多少包練習本?

三、課堂總結

串講知識點和容易出現的問題

2024年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人教版(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利用電子計算器進行簡單的計算。

2、使學生知道用電子計算器計算的順序和筆算順序是一樣的。

3、讓學生善于觀察發現數學的秘密,能夠對一些有規律的數進行口算。

重點和難點

重點:能夠利用計算器進行簡單的計算。

難點:懂得觀察發現一些有規律的.數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已經認識了有關計算工具,請同學們把自己的電子計算器拿出來,今天我們用計算器來進行計算。

(板書課題:用計算器計算)

二、用計算器計算

1、教學例1。

(1)出示386+179=________

說說你是怎樣使用計算器計算的?

(先按“386”,屏幕上顯示386,再按“+”,屏幕顯示不變,再按“179”,屏幕顯示179,按“=”,屏幕顯示結果565。)

(2)引導學生按步驟按鍵計算出結果,試試CE圖和AC鍵各有什么功能?

CE:清除功能,AC為0,也相當于清除功能。

(3)自己用計算器試試。

825-138=26×39=312÷8=

(4)你覺得使用計算器需要注意什么?

看清數,別按錯了,每次計算前要清0。

2、教學例2。

(1)出示:9999×1=9999

9999×2=________

9999×3=________

9999×4=________

用計算器算出上面幾個算式的結果。

(2)你發現了什么規律嗎?說一說。

從9999×2起,結果是一個五位數,中間是3個9,兩頭分別是1,8(9×2);2,7(9×3)……

(3)你能不用計算器,直接寫出下面幾題的結果嗎?試一試,很有趣。

9999×5=49995

9999×7=69993

9999×9=89991

(4)9999×6和9999×8的結果又是多少呢?誰能說一說?

9999×6=59994

9999×8=79992

師總結:碰到9999和9以內的自然數相乘(0,1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數,最高位和個位就是這個自然數與9的乘積,中間三位數都是9。

(5)第26頁“做一做”。

用計算器算出前面幾道算式的結果,找出規律,再直接寫出下面幾個算式的結果,然后用計算器進行驗證。

三、鞏固練習

1、用計算器計算,練習四第1、4題。

組織學生獨立用計算器算一算,并在小組中相互交流計算的結果。

2、練習四第3題。

教師先介紹收據上的內容,并指導學生如何計算相應的金額。

再讓學生兩人一組,一人筆算,一人用計算器進行驗算。

3、練習四第9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并說說怎樣才能用計算器計算時不出錯。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新的知識,掌握了什么新的本領?

板書設計

用計算器計算

9999×5=49995 9999×6=59994

9999×7=69993 9999×8=79992

9999×9=89991

教學反思

計算器對學生來說是比較熟悉的,大部分學生也使用過。在教學,中我以學生的發展為宗旨,充分把握教材所帶來的便利,巧妙整合,利用學生已有的認識和操作經驗,相互交流,充分感受用計算器計算的便利。

2024年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人教版(篇5)

教學要求: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能正確地計算它們的面積。

教學重點:

熟悉所學實際測量的知識,能正確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口算。P.145頁口算(四)。

二、復習指導

1.實際測量的有關知識

(1)同學們已經知道在測量地面上較遠的兩點間的距離時,應先測定一條直線。怎樣做才能測定這條直線呢?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再讓學生看P.86頁的插圖及怎樣做的步驟。

(2)在進行步測時,首先要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長度。怎樣做才能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長度是多少呢?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讓學生看P.87頁怎樣算出自己走一步的平均長度。

(3)學生獨立做練習二十第7題。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講自己是怎樣想的。

2.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的計算。

練習二十第5題。

(1)明確各是什么圖形?再動手量出計算它們面積所需的數據,并算出它們各自的面積。

(2)比較它們的面積,你發現了什么?

(3)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說明,這四個圖形的形狀雖然不同,但面積相等。它們的高都等于2厘米,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底1.5厘米,所以它們的面積相等;而梯形上底與下底的和以及三角形的底都是3厘米,比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的底擴大了2倍,但按照它們面積的計算公式底和高相乘后還要除以2,所以它們的面積與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

三、課堂練習

1.練習二十第6題。

學生獨立計算,集體訂正。

2.練習二十第9題。

在學生說出自己的看法后,教師再強調:三角形的面積是由它的高和底確定的。如果兩個三角形等底、等高,它們的面積就相等;如果兩個三角形的高相等,而底不相等,那么它們的面積就不會相等。

四、作業

1.練習二十第8題。

2.學有余力的學生可做練習二十第11題及思考題。

2024年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人教版(篇6)

教學內容:

新課標人教版四年級上冊,P81,筆算除法(除數是整十數,商是一位數)。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生掌握除數是整十數除法方法,并能熟練進行計算。

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歷筆算除法計算的全過程,幫助學生理解算理。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學生養成認真計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定商,商的位置。

一、熱身運動。

1、看著算式直接報出答案。

60÷20 120÷30 80÷20 360÷40

180÷30 240÷40 420÷60 240÷30

2、括號里能填幾?

30×()<280 20×()<82 40×()<278

70×()<165 30×()<182 90×()<620

3、筆算87÷3和427÷6。

4、反饋。結合這兩道題說說你是怎么算的。生說師適當板書除法法則。

5、揭題。筆算除法。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題圖。說說你從圖中了解到哪些數學信息?可以提出什么數學問題?怎樣列式?

(1)板書:可以分給幾個班?92÷30,口算,估算。

(2)學生嘗試筆算。學生自練,師巡視收集學生的各種典型情況。并進行板書。

反饋。

①判斷對錯。你能告訴老師哪一個豎式是正確的?為什么?另外三個豎式錯在哪里?為什么?

②結合小棒圖理解算理。

③結合正確的豎式說說92÷30是怎么算的?提問:商為什么寫在個位上?

④做一做。30÷10 40÷20 64÷30 85÷40。請四位同學上臺板演。

(3)筆算192÷30。

學生列式筆算。

反饋。結合正確的豎式說說:你是怎么算的?商4,你是怎么想的?

(4)比較:在筆算192÷30和92÷30的過程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5)做一做:140÷20 280÷50 565÷80請三生上板演。

2、小結

我們今天學習了什么知識?在筆算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時,要注意哪些方面?

三、練習

1、選擇其中一組完成計算。

A 82÷30 102÷30 280÷70

B 78÷20 197÷80 364÷40

2、下面的計算對嗎?把不對的改正過來。練習十四,第2題。

3、體育用品商店正在搞促銷活動:

陳老師原來打算買12只足球,用這些錢現在可以買多少只足球?你還可以提出什么問題?

四、總結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教學設想:

1、計算教學之前還要不要“復習鋪墊”呢?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總是與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聯系的,在實際情境下進行學習,有利于意義建構。的確,良好的問題情境能有效地激活學生的有關經驗、體驗。《標準》也非常強調,計算教學時“應通過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培養數感,增進學生對運算意義的理解”;“應使學生經歷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量關系,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避免將運算與應用割裂開來”。

然而,任何事物都不是絕對的。計算教學之前還要不要“復習鋪墊”呢?其實,新課前的復習鋪墊主要目的,一是為了通過再現或再認等方式激活學生頭腦中已有的相關舊知,二是為新知學習分散難點。前者,只要有必要,則無可厚非。問題在于后者,有一些計算教學中,常常有人為了使教學“順暢”,設計了一些過渡性、暗示性問題,甚至人為設置了一條狹隘的思維通道,使得學生無需探究或者稍加嘗試,結論就出來了。這節課,它是在學生學習了多位數乘一位數、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用整十數除整十數、幾百幾十數的口算,是學習除數是兩位數筆算除法的重要基礎。為了激活學生頭腦中已有的相關舊知,我覺得有必要在課前安排一個復習鋪墊的環節。因此我在課前安排了3個小練習:1、看著算式直接報出答案;2、括號里能填幾;3、筆算87÷3和427÷6。

2、要注重計算與日常生活的聯系。

誠然,計算本身具有抽象性,但其反映的內容又是非常現實的,與人們的生活、生產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新課程注重計算的現實意義,適當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通過活動體驗、感受和理解運算的意義、來源、現實背景和本質。

《標準》注重了通過實際情境使學生體驗、感受和理解運算的意義。在“總體目標”中提出:“經歷將一些實際問題抽象為數與代數問題的過程,掌握數與代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并能解決簡單的問題。”“經歷運用數學符號和圖形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建立初步的數感和符號感,發展抽象思維。”

3、解決問題與技能形成。

過去計算教學中單調、機械的模仿和大量重復性的過度訓練是要不得的,但是,在計算教學時只注重算理理解和解決實際問題,對計算技能形成的過程如蜻蜓點水一帶而過,也是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的。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在學生初步理解算理,明確算法后,不必馬上去解決實際問題,因為這時正是計算技能形成的關鍵階段,應該根據計算技能形成的規律,及時組織練習。具體地說,可以先針對重點、難點進行專項和對比練習,再根據學生的實際體驗,適時縮減中間過程,進行歸類和變式練習,最后讓學生面對實際問題,掌握相應策略。

2024年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人教版(篇7)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量角器產生的過程,滲透實踐出真知的思想意識.

2.認識1度的角,能正確的使用量角器進行角的度量.

3.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體驗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一探究過程,激起學生的探究欲望,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掌握用量角器量角這一技能。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經歷量角器產生的過程

教學難點:能正確的使用量角器進行角的度量。

教學工具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請看屏幕。(出示三個滑梯)玩過嗎?

生:玩過

師:大家都玩過!想玩哪個?

生1:第三個,這樣可以滑的快一些

生2:第一個,我想滑的慢一些,我會害怕

師:觀察一下,這三個滑梯有什么不同?

生1:有高有矮

師:哦,你的意思是說它們的角度不同?原來角也有大小啊?生活中我們一般以2號滑梯為標準,今天這節課我們以2號滑梯所形成的角∠1為例一起研究:角的度量(板書)

二、主動探究、合作學習

1.明確測量標準要統一,為“度”的出現作準備

師:∠1有多大呢?我們可以借助一些學具來表示它的大小,老師為大家準備了∠1和一些學具,在1號學具袋中,請小組長打開,小組合作,借助學具表示出∠1的大小。

學生動手測量

師:量完了嗎?誰能到前面來介紹你是怎樣量的?

生邊操作邊解說:角的頂點對齊,一邊對齊

師:你們這個方法非常好,老師幫你把它記錄下來(板書:角頂點邊)

師:得到是結果是:3個(板書)

師:還有不同的測量結果嗎?

生:2個。

師:還有嗎?

生:1個

師:我們測量的都是∠1,但測量結果的結果為什么不一樣呢?把你們的小角舉起來看一下

生:我們用來測量的角大小不一樣

師:也就是標準不統一,所以測量同一個角的結果不一樣,要想獲得統一的測量結果應該怎么辦?

生:用同樣大的角來量

2、引出半圓

師:好主意!下面我們采用統一的標準角在小組內再來測量∠1的大小,這個統一的標準角就放在2號學具袋里,請小組長打開

生操作測量

師:哪個小組交流一下?說說你們小組測量的結果是多少?你是怎樣測量的?能邊操作邊解說嗎?

生:角的頂點對齊,一邊對齊

師:哦,你在測量的過程中也注意到了(指板書)角的頂點與量角工具的頂點對齊,角的一邊與量角工具的一邊對齊!謝謝你的交流!

師:老師這里還有一個鈍角,你能量出它包含了幾個這樣的標準角嗎?誰到臺上量一量?

生邊操作:頂點對齊,一邊對齊

師:我剛才注意到這個同學在測量這個角時,把這個半圓又展開了一部分,(問生)你為什么這么做?

生:三個小角不夠了

師:你真聰明!

師:我們再來測量一個角,大家看這是個什么角?(生:平角)誰來測量一下這個平角?

生邊操作:頂點對齊,一邊對齊

師:你把這個半圓全展開了!數數你的測量結果

生:8個

師:操作非常規范,請回

師:我們剛才用統一的標準角測量了幾個角的大小,想一想,這幾位同學在測量每一個角的操作過程中,注意了些什么?

生:頂點對齊,一邊對齊

師展示:這些同學都把角的頂點對齊了半圓的這個點,我們給它取個名字叫做中心點(板書),我們剛才說了,測量時角的哪一部分和中心點對齊?(生:頂點)

師:看來這個量角工具真是方便啊,為了讓大家看的更清楚,老師把這個工具搬到課件上,再用它來量一個角(課件展示,一銳角不能量)老師也注意到了角的頂點和量角工具的中心點對齊,角的一邊與量角工具的這條線對齊。用這個測量工具測量這個角,同學們覺得合適嗎?(不合適)怎么辦?小組討論一下

生:把半圓多折幾次

師:你的意思是說把半圓平均分的份數再多一些,對嗎?

3、引出并認識量角器

師:你的想法真好,已經非常接近科學家們的思想了!其實早在很多年前科學家們已經發明了量角器來測量角的大小,量角器把半圓平均分成18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都是1度,記作1°(板書)我們來看0刻度線到1刻度線之間所形成的角就是一個1°的角(課件演示)你還能再找一個1°的角嗎?

生1:1刻度線到2刻度線之間就是1°的角

生2:100刻度線到101刻度線之間就是1°的角

師:你能找一個3°的角嗎?

生:0刻度線到3刻度線之間就是3°的角

師:誰到黑板上來寫一個3°?

生寫

師:你寫的真規范,請回

師:我們把0刻度所對應的這條線叫做0°刻度線,如果用量角器來測量角時猜測一下0°刻度線與角的哪一部分對齊?

生:角的一邊(板書)

師:我們來讀一下剛才那個角的度數。

生:39°

師:你是怎么讀的?根據角的'哪一部分讀出的39°

生:角的另外一條邊

師:好方法!老師幫你記錄下來(板書:另一邊度數)

師:再來嘗試一下(課件出示兩個角)

生讀數

師:在3號學具袋中就有一個量角器,請同學們打開,仔細觀察手中的量角器與屏幕上的有什么不同?

生:還有一圈數

師:哦,也就是量角器有兩圈數字,觀察手中量角器這兩圈數字有什么區別?(屏幕給出內刻度線)

生:內外圈數字相反

師:也就是說:外圈從左向右順時針數內圈從右向左逆時針數

師:多了一圈數字,也就多了一條0°刻度線,為了區分,我們把中心點左邊外圈所對應的這條0°刻度線叫做外0°刻度線,把中心點右邊內圈所對應的這條0°刻度線叫做內0°刻度線。

師:大家對量角器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能不能借助量角器讀出下面這幾個角的度數呢?請看大屏幕

(30°的角)

生:30°

師:你是怎樣讀數的?讀的是哪一圈刻度?

生:角的一邊對齊內0°刻度線,我讀的是內圈刻度

師:再來讀一個角

生:130°

師:這個鈍角是多少度?

生:150°

師:請同學們總結一下,什么時候讀內圈刻度?什么時候讀外圈刻度?小組討論一下。

師:大部分小組已經有了自己的觀點,哪個小組來交流一下

生:角的一邊對齊外0°刻度線就讀外圈刻度,角的一邊對齊內0°刻度線就讀內0°刻度線

師:同學們真棒!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就學會了借助量角器讀出角的度數!

5、用量角器測量角

師:這個角是多少度呢?我們一起來測量一下吧!同學們仔細觀察,老師在量角時注意到了什么?

生:頂點與中心點對齊,一邊與0°刻度線對齊,另一邊讀度數(生邊說,課件邊出示)

師:想不想親自量一量?(想)請同學們用手中的量角器測量這張練習紙上的每一個角的度數并做好記錄(練習卡上有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開口不同,邊長不同)開始!

學生開始測量

師:都測量好了?誰來交流一下測量結果?

生:這個直角是90°,這個鈍角是130°,這個銳角是60°這個平角是180°,這個周角是360°

師:你能不能演示一下這個鈍角的測量過程

生:把量角器轉一下,頂點與中心點對齊,一邊與0°刻度線對齊,另一邊讀度數,所以是130°

師:你能再演示一下這個周角的測量過程嗎?

生:轉半圈是180°,它轉了一圈就是兩個180°,也就是360°

師:從這里你可以看出周角和平角有什么關系?

生:我發現一個周角等于兩個平角等于四個直角(師板書:1周角=2平角=4直角)

師:謝謝你聰明的小伙子

師:回憶一下剛才用量角器測量角的過程中,經歷了怎樣的步驟?

生:頂點與中心點對齊,一邊與0°刻度線對齊,另一邊讀度數(師補充板書)

師總結:這位同學總結的真好!在用量角器測量角時,就應該注意到這幾點(指板書),也就是:中心對頂點,0線對一邊,他邊看度數,內外要分辨

7、畫角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量角器除了量角還可以畫角呢!想試一下嗎?(想)請嘗試著用量角器畫一個40°的角

生嘗試畫角

師:誰上臺來交流一下?你能把你的畫角過程演示一遍,畫一個40°角嗎?

生:我先畫一個點,再畫一條線,在40°的地方點一個點,在連起來

師:操作非常規范

師:我們一起回顧剛才的畫角的過程(課件)

首先確定角的頂點,它與誰對齊?

接著確定角的其中一條邊,它與誰對齊?

然后確定角的另一條邊

最后把頂點與這一點相連,我們畫的這個角就是一個40°的角

三、課堂總結

師:同學們積極動腦踴躍發言,出色的完成了本節課的學習任務。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四、拓展訓練

師:最后有幾個問題需要在課下認真研究一下用這個壞掉的量角器能否量出角的度數?

2024年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人教版(篇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公頃,知道1公頃有多大,1公頃與平方米之間的關系.

2.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與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1公頃有多大的空間觀念.

教學難點:

平方米與公頃之間的換算.

教具準備:

標桿與繩子.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什么叫面積?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物體的表面或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什么是1平方米?什么是1平方分米?什么是1平方厘米?(邊長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積是1平方米;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積是1平方分米;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積是1平方厘米.)

3.1平方米=(__)平方分米

3平方米5平方分米=(__)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__)平方厘米

1500平方厘米=(__)平方分米

二、學習新課。

1.談話引入

計算一般物體的面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今天我們要學習計算土地的面積單位———公頃.(板書課題:土地面積單位———公頃)

2.公頃的認識.

(1)教師談話:計算土地的面積有平方米和公頃.1平方米有多大,大家都知道了,邊長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積是1平方米.那么1公頃有多大呢?咱們去實際測量一下.

(2)實際測量.

帶領學生到操場,先量出邊長1米的正方形土地,用標桿和繩子圍起來,說明這么大的土地是1平方米.

再量出邊長是10米的正方形土地,用標桿和繩子圍起來,提問學生這塊土地有多少平方米?讓學生在這塊土地四周看一看,這么大是100平方米.然后教師說明100個100平方米這么大的土地是1公頃,讓學生閉眼想一想1公頃有多大.

(3)公頃與平方米之間的關系.

回到教室,教師提問,喚起學生的想象

①剛才在操場第一次圍出的'正方形有多大?它們的邊長是多少?

②第二次圍出的正方形邊長是多少?面積有多大?(教師板書:100平方米)

③1公頃有幾個這樣的正方形土地?(100個)

④1公頃有多少平方米?你是怎樣推想出來的?(100×100=10000)

教師板書:1公頃=10000平方米.

教師說明:教室的面積一般有50平方米,200個教室面積大約是1公頃.

1公頃=10000平方米,那么2公頃等于多少平方米?

30000平方米=(__ )公頃.

(4)練一練.

4公頃=(__)平方米50000平方米=(__)公頃

3.教學例題.

(1)教師說明:丈量土地時,一般用米做長度單位來丈量,算出面積是多少平方米之后,再換算成公頃.

(2)出示例題:一個長方形果園,長250米,寬120米,這個果園有多少公頃?

提問

①長方形面積怎樣求?

②怎樣由平方米換算成公頃?

由學生列式計算.

(3)練一練.

一塊邊長是400米的正方形麥地,有多少公頃?

全體學生在本上做,由一名學生在投影片上做.訂正時,提問學生怎樣想的?已知正方形邊長,可以求出什么?怎樣換算成公頃?

三、鞏固反饋。

1.課內練習.

(1)北京的天安門廣場是世界上的廣場,面積約40公頃,約合(__)平方米.

(2)北京故宮是世界上的宮殿,占地面積720000平方米,合(__)公頃.

2.課后練習.

(1)量學校操場的長和寬,計算它的面積,看夠不夠1公頃.

(2)7公頃=__平方米60000平方米=__公頃

(3)一個飛機場新建一條跑道,長250米,寬80米.占地多少公頃?

板書設計:

土地面積單位——公頃

例.一個長方形果園,長250米,寬120米,這個果園有多少公頃?

250×120=30000(平方米)

30000平方米=3公頃

答:這個果園有3公頃.

土地面積單位有:平方米、公頃

1公頃=10000平方米

2024年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人教版(篇9)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線段,認識射線和直線,知道線段、射線和直線的區別;進一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含義,能用角的符號表示角。

2.通過“畫一畫”、“數一數”等活動,初步感悟:從一點出發可以畫無數條射線,經過一點可以畫無數條直線,經過兩點只能畫一條直線。

3.滲透事物之間相互聯系和變化的觀點。在活動中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比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直線、射線和角的含義;掌握直線、線段、射線的區別與聯系。

教學難點:

掌握直線、線段、射線的區別與聯系。

教學準備:

教學、三角板、小組討論表單。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師:孩子們,現在的你們已經了解了許多的數學知識。大家都知道數學和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許多知識都是從生活中發現的,現在我們來看看今天的知識是從什么地方開始的。請孩子們看大屏幕:出示一幅生活中圖片(有明顯的太陽光,建筑物的線條很明顯),學生認真觀察。

師:這圖是從生活中拍攝的,很美吧。我們今天探究的數學知識就藏在這些圖里面,畫面上藏著許多的線,大家找找看,用手比劃一下你找的線。(生比劃)

師:你比劃的是哪些線?(請2-3名學生說)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復習線段

出示有線段圖,從圖中抽象出線段。

教師:剛才有孩子找到了這些線,這種線的名字叫什么?線段。

教師:孩子們認真看看,線段是什么樣子的呢?

學生;有兩個端點,是直直的,有的線段長,有的短等等。

2.學習射線

教師:還有的孩子找到了這些線(出示太陽光圖,除去顏色抽象到射線)這種線的名字你知道叫什么嗎?

板書射線,認識射線的特征

3.學習直線

教師:剛才大家在生活中找到了許多的線段和射線,還有一些曲線。可是還有一種在我們生活中找不到的線,卻在我們數學王國里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大家想不想認識這位神秘的朋友呢?

出示直線,動畫延伸。

在自己本子上畫一條直線。

4.線段、直線、射線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教師:現在我們認識了線段、射線和直線,他們之間有著什么聯系呢?

接下來就需要大家一起認真觀察,討論找一找他們三線的區別和聯系,活動之前請大家聽清楚活動要求。

活動要求:

請每個小組分工合作把報告單上的填完。

填好后小組團結探索找出三種線的區別和聯系。

報告單:

關于角,你已知道了什么?(找角、試畫角等)書本是我們最好的老師,我們再來深入探究角的秘密吧!

3、看書36頁自學。

(1)自學,可以說一說、畫一畫、比一比。

(2)小組探討,確定交流內容。

4、集體交流。(視學生交流情況,老師及時引導)

(1)學生概括得出角的概念。角是由什么組成的嗎?(出示沒有公共端點的兩條射線)你也來畫幾個角。

畫角(先自由畫,再一生實物投影演示)說說你是這么畫的?(定點,引出兩條射線)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 P36做一做

2 練習四1、2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都知道了哪些知識?

2024年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人教版(篇10)

教材分析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當學生“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著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本課所學內容就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簡單事例,讓學生嘗試從優化的角度在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的方案,初步體會統籌思想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以及在解決問題中的.運用。

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在數學知識和技能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基礎,但是其思維能力尚停留在形象化和表面化,對于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也不能靈活運用,所以在教學時,教師應做好課前準備,讓學生提前了解烙餅的方法和時間。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中的簡單事例,使學生初步體會到優化思想在解決問題中的應用。

2、使學生認識到解決問題中的策略的多樣性,初步形成尋找解決問題最優化方案的意識。

3、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初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體會優化思想。

教學難點:尋找解決問題的最優方案。

2024年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人教版(篇11)

教學內容: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科書16—18頁的十進制計數法。

教學目標:

1、了解數的產生。

2、初步認識自然數。

3、認識億級的數和計數單位“億”、“十億”、“百億”、“千億”,掌握千億以內的數位順序表和十進制計數法。

教學重難點:

認識億級的數和計數單位,掌握千億以內數位順序和十進制計數。

教學關鍵:

能夠根據已學過的萬級數的數位順序表遷移類推億級數的數位順序表。

教學過程:

導入:

師:生活當中的每一天我們都在和不同的數打交道,你們都在什么時候用到了哪些數,誰來說一說。

生:列舉略

師:生活中我們每一天都離不開數,那數是怎樣產生的呢?今天同學們想不想了解一下,那就讓我們走進課本,把書翻開到16、17頁,大家讀讀這些內容,開始。

一、數的產生

師:讀完了嗎?我請同學們來講一講古代的人是怎么計數的?

1、數的產生。

很久以前,人們在生產勞動中就有了計數的需要。例如,人們出去打獵的時候,要數一數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來的時候,要數一數捕獲了多少只野獸等等,這樣就產生了數。

2、計數符號、計數方法的產生。

(可以出示書上圖)

在遠古時代人們雖然有計數的需要,但是開始還不會用一、二、三這些數詞來數物體的個數。只知道“一樣多”、“多”或“少”。

①計數方法

那時人們只能借助一些物品來計數。

如:在地上擺小石子、在木條上刻道、在繩上打結等方法來計數。

例:出去放牧時,每放出一只羊,就擺一個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擺多少個小石子;放牧回來時,再把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對應起來,如果回來的羊的只數和小石子同樣多,就說明放牧時羊沒有丟。

例:出去打獵時,每拿一件武器,就在木棒上刻一道,一共拿了多少件就在木棒上刻多少道;打獵回來時,再把拿回來的武器和木棒上刻的道一一對應起來,看武器和刻道是不是同樣多,如果是,就說明武器沒有丟失。結繩計數的道理也是這樣。這些計數的基本思想就是把要數的實物和用來計數的實物一個對一個地對應起來,也就是現在所說的一一對應。

②符號

以后,隨著語言的發展逐漸出現了數詞,隨著文字的發展又發明了一些記數符號,也就是最初的數字。各個國家和地區的記數符號是不同的。

現在表示物體個數的1、2、3、4、5、6、7、8、9、10、11等是自然數。一個物體也沒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數。

師問:你們觀察一下,這些自然數是怎樣排列的?每相鄰兩個自然數的差是幾?最小的自然數是誰?最大的呢?

生小組討論完派代表發言,最后請同學進行總結。

最小的自然數是零,自然數的個數是無限的。無限的就是一個一個地數,總也數不完,數出一個很大很大的數以后還可以數出一個比它多1的大數。

二、十進制計數法

師: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啊,還有很多很多的數都比我們以前學過的億以內的數大,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出示:書上18頁插圖)。

生:讀數

師:在第六次人口普查時我們中國有這么多人,這究竟是一個多大的數呢?

生:讀數

師:你能那么快就讀出來了?請問,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嗎?

生:我是從個位起,沒四位為一級,這樣分我就很快分出了三級。

師:其實我們在分級的過程中也就是在找各個數的計算單位。那我們來看一看這個數當中我們都用到了哪些計算單位?

生:都用到了十億、億、千萬、百萬、十萬、萬、千、百、十、個。

師:剛才我聽到了他說了一個十億,我們以前沒有學過對嗎?那億和十億究竟有著怎樣的關系呢?

生:十個一億是十億。

師:真的是這樣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出示大屏幕)我們在億位上撥一顆珠子,表示一個億,請同學們一起來數一數是不是撥到第十顆珠子了,那現在撥到第十顆珠子該怎么辦呢?

生:撥到第十顆珠子的時候就把億位上的這十顆珠子全撥回去,在十億位上撥一顆珠子。

師:那也就是說億和十億的關系是十個一億是十億。太棒了,再請個同學說一說。(板書)

師:還有沒有比十億更大的計算單位呢?請你告訴我。

生:有百億、千億。

師:那十億和百億,百億和千億又有怎樣的關系呢?現在請同學們們拿出你們的計數器撥一撥,邊撥邊說,來體驗一下?(板書)

十億和百億之間的關系是什么?(板書)

師:現在我們回過頭來再把中國的人口數讀一讀是不是就更方便了。請同學們讀一讀。

師:很好,請問,1在什么位上?表示什么意思?那9呢?那上面的兩個3表示的意義一樣嗎?今天我們新認識了幾個計算單位,現在我們就把這幾個新朋友填在數位順序表里面吧!把你們的書打開到18頁。

師:我們新學了哪幾個計數單位?他們對應的數位是什么?億級是由哪幾個數學組成的?還有沒有更大的計數單位?我們用省略號來表示。

師:現在請一個同學來說一說我們到今天為止,認識了哪些計數單位?那這些計算單位之間都有著怎樣的.關系呢?

咱們來說一說吧,從你開火車!

生: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10個千萬是一億,10個億是十億,10個十億是一百億,10個百億是一千億

師:那你們發現了什么?

生:我們發現了這些計算單位之間進率都是10 。

師小結:每相鄰的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十,這種計數方法叫做十進制計數法。

師:相鄰是什么意思?誰來說一說?

師:像個與十,十與百,萬與十萬,千萬與億這樣緊挨著的就是相鄰的兩個計數單位。

師:生活當中,根據不同的需要還出現了其他的進位制,你知道還有哪些進位制嗎?

生:回答略

師:那學習了今天的知識,你能完成下面的練習嗎?

三、練習

判斷

1、最小的自然數是1。()

2、沒有比千億更大的計算單位。()

3、0是自然數,也是整數。()

4、10個一千萬是十億。()

5、任何兩個計算單位之間進率都是十。()

6、所有的自然數都是整數。()

7、沒有最大的整數。()

8、一個十一位的自然數,它的最高位在十億位上。()

填一填

①一百億有()個十億,()個百億是一千億。

②從個位起,第()位是萬位,第()位是億位。

③和億位相鄰的兩個數位是()和()。

④()個一百億是一千億,10個()是一百億、10個億是()。

⑤4在十億位,表示()個()。

四、課堂小結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五、板書

十進制計數法

10個一億是十億,

10個十億是一百億,

10個一百億是一千億

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十的計數方法叫做十進制計數法。

六、教學反思

本節課主要是通過介紹古人的記數法、記數符號(數字)的產生及其發展演變過程,來吸引學生,讓學生了解到數學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在這個過程中介紹阿拉伯數字和自然數。順勢介紹生活中存在更大的數,認識計數單位“十億”、“百億”、“千億”,將數位順序表由萬級擴展到億級,科學的認識“十進制計數法”。

對于這個內容的教學,當時主要是想通過學生自行閱讀課本的內容,再經歷小組交流,全班匯報,來達到鍛煉交流、閱讀等能力的培養,最終完成教學目標。在課堂上也是這樣操作,學生能簡單的感受到數字產生與發展的過程,知道可以用數字來表示和記錄物體的個數,了解到這些數字就是自然數。在介紹完自然數后,通過對第六次人口普查大數的猜測,這樣的過渡來進入“十進制計數法”的教學。這樣處理就比較的自然,然后通過在計數器上撥數,來完善數位順序表,并理解“十進制計數法”的內涵。

這節課的教學很成功,在教學中合理的利用課件和白板教學,采用多種教學手段,,適時得與課外知識合理的進行整合,使數學課堂更加的有趣,內容更加的豐富。

2024年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人教版(篇12)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經過三年級下學期的學習,學生的思維已經開始由具體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對周圍事物的認識較以前上升了一個層次,已經會用歸納概括的方法認識事物及解決問題,學生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數學知識(兩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認識小數、年月日、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為學好本冊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個別學生知識基礎比較薄弱,表現在計算技能較差,對數學信息進行處理的能力弱。

二、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復式條形統計圖,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在數與計算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在小學階段,本學期結束后,有關正整數的認識和計算的內容將全部教學完。本冊這些知識的學習,一方面使學生學會用較大的數進行表達和交流,掌握較大數范圍內的計算技能,進一步發展數感;另一方面通過十進制計數法的學習,對有關數學概念的各方面知識進行系統的整理和融會貫通,為學生形成科學、

合理的數學認知結構奠定基礎;并為進一步系統學習小數、分數及小數、分數的四則運算做好鋪墊。因此,這部分知識仍然是小學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兩個單元,這些都是本冊的重點教學內容。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豐富的數學活動,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直線、線段、射線、角、垂線、平行線、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學會一些簡單的作圖方法;同時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體會各種圖形的特征及圖形之間的關系,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

在統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復式條形統計圖。教材介紹了縱向和橫向兩種不同形式的復式條形統計圖,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學會看懂這兩種統計圖并學習進行數據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統計的觀念。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乘法和除法兩個單元,教學用所學的乘、除法計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初步體會的運籌的數學思想方法,感受數學的魅力。同時讓學生學習應用優化的思想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養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綜合應用數學的綜合應用──“1億有多大”和“你寄過賀卡嗎?”,讓學生

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三、教學目標

1.認識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億”“十億”“百億”“千億”,認識自然數,掌握十進制計數法,會根據數級讀、寫億以內和億以上的數,會根據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體會和感受大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培養數感。

2.會筆算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3.會口算兩位數乘一位數(積在100以內)或幾百幾十的數的口算方法。

4.認識直線、射線和線段,知道它們的區別;認識常見的幾種角,會比較角的大小,會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數,能按指定度數畫角。

5.認識垂線、平行線,會用直尺、三角板畫垂線和平行線;掌握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

6.結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動學習圖形的有關知識,發展空間觀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8.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初步了解運籌的思想,培養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重難點

第一單元:大數的認識

1、教學重點:萬級數的讀、寫法。

2、教學難點:把個級數的讀、寫推廣到萬級。

第二單元:角的度量

1、教學重點:用量角器量角、畫指定度數的角。

2、教學難點:量角的方法,量角器刻度的認識。

第三單元:三位數乘兩位數

1、教學重點:口算、筆算的方法

2、教學難點:積的變化規律

第四單元: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1、教學重點: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

2、教學難點:垂直線與平行線的畫法。

第五單元: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

1、教學重點:掌握兩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2、教學難點:了解商的變化規律。

第六單元:統計

1、教學重點:認識兩種復式條形統計圖,根據統計圖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2、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第七單元:數學廣角

1、教學重點:認識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形成尋找解決問題最優方案的意識。

2、教學難點:使學生逐漸養成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第八單元:總復習

1、教學重點:使學生對本學期所學的知識進行系統的整理和復習并鞏固和提高。

2、教學難點:使學生養成系統整理知識的習慣。

五、改進教學工作的措施:

1、改變教學思想。

具有新觀念、新思想、新體驗。改變原有的老師講、學生學的思想觀念,實施互動學習(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等),自主探究,老師給營造一個寬松、和諧,充滿愛、民主、喜悅的學習氛圍。由學生自主合作去探究、研討,老師作好參謀,作學生的服務員。

2、注重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系

2024年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人教版(篇13)

教學目標:

1、在實際情境中,使學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公頃,通過實際觀察和推算,體驗1公頃、1平方千米的實際大小,建立1公頃、1平方千米的表象;知道1公頃=10000平方米,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2、使學生能應用平面圖形的面積公式和有關面積單位換算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

1、認識公頃、平方分米的含義。掌握面積單位間的換算關系。

2、體會1公頃、1平方分米的實際大小。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復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二、出示教學目標

是師生共同讀出目標,確立本節課的重點

三、教師精講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上節課,我們知道小明搬了新家。今天,小明高興的邀請小朋友們到他的新家參觀。點擊課件:出示情境圖

2、看,他們現在來到了哪兒?

3、觀察畫面,你發現什么?你想提出什么問題?

4、帶著這么多問題,讓我們一起走進公頃的世界。

(二)認識公頃、感受大小

⑴、體育課上100米大家都跑過嗎?你能想象100米有多長嗎?

⑵、如果用4條100米的跑道圍成一個正方形,你能計算這個正方形的面積嗎?⑶、小結:在數學中,我們把邊長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積規定為1公頃,通過計算我們又知道,這樣的正方形面積就是10000平方米,那么我們就可以知道:1公頃=10000平方米

那么,你能體會這樣1公頃的大小嗎?

課前,我們分組請28個同學手拉手圍成了一個正方形,這樣圍城的正方形的面積大約是100平方米。

⑵大家都圍過像照片上這樣的正方形,你能體會這100平方米的大小嗎?

⑶要有多少個這樣的正方形,才能拼成10000平方米呢?

⑷ 100個這樣的正方形的面積大約是10000平方米,也就是1公頃,現在你能想象出1公頃的大小嗎?

3、生活中感受1公頃

如果大家還不能體會1公頃的大小,那么讓我們走進生活中,去找一找1公頃,再來體會1公頃的大小。

①問:你看出這是哪了嗎?4、認識平方千米

⑴我們認識了1公頃有多大,還有比公頃更大的面積單位嗎?

⑵小結:邊長是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平方千米,1平方千米可以寫成1km2。

1平方千米=100公頃

四、走進生活、解決問題

不知不覺,大家把所帶的問題都解決了,不但認識了1公頃有多大,還認識了平方千米,讓我們一起來用這些知識,幫小明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小明的媽媽給小明出了這樣的幾道題,你能幫他填一填嗎?

2公頃=(__)平方米50000平方米=(__)公頃3平方千米=(__)公頃90000公頃=(__)平方千米

五、出示達標題

__

六、課后拓展、鞏固應用

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小結:我們認識了幾個面積單位——公頃和平方千米。

七、作業布置

課后,請你調查一下,你所居住的地方占地面積以及位橋鎮的占地面積,好嗎?

2024年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人教版(篇14)

一、教學內容

兩種常見的數量關系P52——P53例4、例5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單價、數量、總價以及速度、時間、路程的含義,在具體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這兩組數量關系。

[2.認識這些常見的數量關系中各種不同數量的求法,會應用這些常見的數量關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初步培養學生運用數學術語的能力和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滲透事物之間相互聯系的觀點。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使學生初步認識單價、數量、總價以及速度、時間、路程的含義,在具體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這兩組數量關系。]

難點:初步培養學生運用數學術語的能力和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滲透事物之間相互聯系的觀點。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授

談話:同學們,這有一些物品的價格信息,請你來做售貨員,算一算要花多少錢?(出示教材P52例4)

(二)探索發現

1、教學例4

(1)籃球每個80元,買3個要多少錢?

(2)魚每千克10元,買4千克要多少錢?

學生嘗試列式解答,指名匯報并板書。

[師:說一說,這兩道題的條件有什么共同的特點?都是求什么的問題?

總結:兩道題都是講的'買商品的價錢問題,題中籃球每個80元、魚每千克10元,這樣的每一件商品的價錢是單價(板書:單價),買3個、買4千克這樣買的件數是數量(板書:數量),求一共用的錢是總價(板書:總價)。]

師:找一找,數學書的單價是多少?你還知道哪些物品的單價。

師:說一說第(1)題中籃球的單價、數量、總價各是多少,怎樣求總價?(2)題呢?

[從上兩題中你能發現單價、數量、總價之間的關系嗎?生概括并板書

想一想如果知道總價、數量怎樣求單價呢?生匯報

如果知道總價和單價又該怎樣求數量呢?生匯報

總結:我們在識記這一組數量關系時,只要記住“單價×數量=總價”就可以根據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就能想出“總價÷數量=單價”“總價÷單價=數量”]

2、教學例5

出示例題,獨立解答

(1)一輛汽車每小時行70千米,4小時行多少千米?

(2)一人騎自行車每分鐘行225米,10分鐘行多少米?

學生嘗試列式解答,指名匯報并板書。

師:說一說,這兩道題的條件有什么共同的特點?都是求什么的問題?

[總結:兩道題都是講的行程問題,題中每小時行70千米、每分鐘行225米,這樣的在一個單位時間里行的路程,是速度(板書:速度),所用的4小時、10分鐘是行走的時間(板書:時間),求出的280千米、2250米,這樣的一共行的路是路程(板書:路程)。]

師:說一說第(1)題中汽車的速度、時間、路程各是多少,怎樣求路程?(2)題呢?

[從上兩題中你能發現速度、時間、路程之間的關系嗎?生概括并板書。

想一想如果求速度,又該知道哪兩個條件呢?怎樣列式?生匯報

如果求時間,又該知道哪兩個條件呢?怎樣列式?生匯報]

總結:我們在識記這一組數量關系時,只要記住“速度×時間=路程”就可以根據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就能想出“路程÷時間=速度”“路程÷速度=時間”

(三)鞏固發散

教材P52-P53做一做,指名匯報

(四)評價反饋

說一說你有什么收獲。

(五)板書設計

兩種常見的數量關系

單價×數量=總價速度×時間=路程

總價÷數量=單價路程÷時間=速度

總價÷單價=數量路程÷速度=時間

[教學反思]

通過學習,學生初步認識單價、數量、總價以及速度、時間、路程的含義,并在具體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這兩組數量關系。認識了這些常見的數量關系中各種不同數量的求法,會靈活應用這些常見的數量關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024年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人教版(篇15)

[教學目標]

1、在豐富的具體問題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數是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需要,并通過進一步的操作和思考體會平均數的意義,學會計算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結果是整數)。

2、在運用平均數的知識解釋簡單生活現象、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積累分析和處理數據的方法,發展統計觀念。

3、進一步增強與他人交流的意識與能力,體驗運用已學的統計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學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同學們喜歡玩籃球嗎?(屏幕出示)看,四(1)班的一、二組同學正在進行投球比賽呢,規則是每人投10次球,看哪組投的準?今天,我們班同學來給他們當裁判,好不好?第一次,每組出一人,老師用兩幅統計圖分別表示出了第一組和第二組投中的個數(多媒體出示第一組投中7個,第二組投中6個),哪組投的準一些?生判斷:第一組投的準一些;

問:你是怎么判斷的?指名回答。

第二次,每組出兩人,(多媒體出示第一組兩人分別投中6個、7個,第二組兩人分別投中5個、9個),哪組投的準?生判斷:第二組投的準;

問,這次你們是怎么判斷的?指名回答。

第三次,兩個組所有同學都參加比賽,(多媒體出示第一組四人,第二組五人及成績),這次又是哪組贏呢?預設:

生1:第二組贏,第二組投的總數多;

生2:我覺得比總數不公平,因為第二組多一個人師:到底事實情況怎樣?我們必須想個方法來說服對方,請你們開動腦筋,先自己思考,有了想法后小組內相互交流。

小組討論,教師巡視。

問:有結果了嗎?誰來說一說你的想法?你認為應該比什么?師:你覺得哪一種比法更加合理?說明你的理由。

指名回答。

師:

在剛才的討論中,我們明白了參加比賽的人數不一樣多,算總數不公平,就不能用這種方法。只有求出第一組平均每人投中的個數,第二組平均每人投中的個數,才能一比勝負。

(出示:第一組平均每人投中的個數、第二組平均每人投中的個數)

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平均數。(板書:平均數)

二、自主探究,理解新知師:你能試著求出第一組平均每人投中幾個球嗎?

1、先合再分(多數學生都會先想到計算的方法)

(生答,師演示)

會列式嗎?板書:6+9+7+6=28(個),28÷4=7(個)師:這種方法是先怎樣,再怎樣的?給它取個名字“先合再分”。這里的.28指的是什么?為什么要除以4?這樣我們求出了第一組平均每人投中7個,反映了第一組投中的平均水平。

那你會計算第二組平均每人投中多少個球嗎?自己算一算。

(指名答,師板書)9+8+5+3+5=30(個),30÷5=6(個)。

問:剛才第一組用總數除以4,到了第二組,怎么就除以5了呢?(因為第二組是5個人)

通過算平均成績,現在你能比較出是第一組投得準一些還是第二組投得準一些了嗎?(出示:答:第一組投得準一些。)

2、移多補少法。

⑴(出示:第一組投球成績統計圖)我們再來看第一組同學的投球成績統計圖問:誰還有不一樣的、更獨特的方法求出第一組平均每人投中多少個球嗎?(預設:二號和四號本來就是7個,把一號的8個移1個給3號,最后大家都是7個。(生答,師演示)師:通過把多的移一些補給少的,使每個人都一樣多。我們給這種方法起個名字,叫“移多補少”。

⑵你能用移多補少法看出第二組平均每人投中的個數嗎?(生答,師演示)(出示第一組、第二組投球成績統計圖)同學們,不管用哪種方法,剛才我們都得出第一組平均每人投中7個,這個7就是8、7、6、7這一組數據的平均數。這個6是哪幾個數的平均數呢?師:請問這個6(第二組平均成績)能代表劉杰的投球水平嗎,能代表劉杰的投球水平嗎,那它代表的是什么?生交流;

師:是的,孩子們,平均數是一個很重要的統計量,它不僅能代表一組數據的一般水平,還能進行不同組數據之間的比較。

同學們,你們用自己智慧的頭腦想到了“求平均數”的方法解決了本不公平的事情,老師真替你們驕傲!

3、理解平均數的范圍。

同學們是不是都會求平均數了呢?挑一個你喜歡的數據讀讀,并說明它的意義吧。(出示課件)

三、聯系生活,加深理解(出示亮亮家一星期丟棄塑料袋的統計表),算一算平均每天丟幾個塑料袋;

議一議:求出的“3個”是每天實際丟棄塑料袋的個數嗎?(使學生體會平均數不是實際的數,而是虛擬的數)

平均數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四、練習鞏固,靈活應用

1、解決問題。

小熊冷飲店的進貨問題。

2、問題討論。

怎么理解“平均水深120厘米”?看來,認識了平均數,對于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還真有不少幫助呢。

五、全課總結

今天學習了平均數,靜靜地想一想,你有哪些收獲?

總結:今天,我們認識了平均數,知道平均數在生活中有很大的作用,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學會利用平均數解決問題板書設計平均數移多補少先合再分平均數=總數÷個數反思:能夠讓學生學會了平均數的求法,體會了平均數的意義,做到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的體現。不足:放手還不夠徹底,學生參與率不高,板書過于隨意,以后在教學中要加以注意,在教學中要參考教師用書,吃透課本,講到位,提出的問題要有針對性,要有準確性,學生回答要用數學術語。

2024年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人教版(篇16)

教學目標:

1.借助實際情景和操作活動,理解垂直。

2.能用三角尺畫垂直。

3.能根據“點與線之間垂直的線段最短”的原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4.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初步的畫圖能力。

教學重點:

建立相交與垂直的概念,能用三角尺畫垂線。

畫垂線,根據“點與線之間垂直的線段最短”的原理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建立相交與垂直的概念,會用三角尺畫垂線。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學習新知。

1.擺小棒活動。

請大家拿出兩根小棒,擺出互相平行的兩條直線。

2.思考。

兩條直線除了平行,還可以怎樣?相交。

3.板書。

平行和相交。

二、學習新知。

1.擺一擺,看一看。

用小棒在桌子上擺出各種相交的圖形。

觀察,這么多相交的圖形中,你有什么發現?

小結:當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時,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

2.比較垂直與相交。

同桌討論:垂直與相交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讓學生擺出垂直的圖形。

并說一說你是怎么判斷它們是不是互相垂直的。

3.折一折。

拿出長方形的`紙,讓學生思考,通過折一折,折出互相垂直的線嗎?

讓學生嘗試折一折,如果有困難,可以同桌互相完成。

提出活動要求:拿出一張正方形折一折,使兩條折痕互相垂直,折完后,讓學生用不同顏色的彩筆把每組折線畫出來,便于區分。

展示學生的作品,并讓學生說一說你是如何驗證是垂直的。

4.找一找。

生活中我們還有很多互相垂直的線,你能說說我們生活中互相垂直的線嗎?

5.我說你擺。

完成書本第22頁第1題。

生活中的應用:看一看,你發現了什么?

6.學習畫垂線。

提問:你能畫出兩條互相垂直的線嗎?

學習自己嘗試畫垂直線。

展示匯報交流:為什么這樣畫?說說這樣畫的原因?

小結:用直尺畫一條直線,標出一點,畫過這一點的垂線。

具體步驟:把三角尺的一條直角邊與這條直線重合,直角頂點是垂足,沿著這條直角邊畫直線,這條直線是前一條直線的垂線。

教師邊說邊演示。

同桌操作:直線外一點畫互相垂直的線。反饋交流。

三、鞏固練習。

書本上第23頁小實驗。

提問:去河邊,怎么走最近呢?

小組合作討論。

全班匯報交流。

師提問:從O點到直線AB有多少種可能。

比較:在這么多線段中,你發現了什么?你認為哪一條是最近的?為什么?

四、小結

直線外一點向這條直線引出的線段中垂線段最短。

板書設計:

相交與垂直

具體步驟:把三角尺的一條直角邊與這條直線重合,直角頂點是垂足,沿著

這條直角邊畫直線,這條直線是前一條直線的垂線。

8150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合肥制氮机_合肥空压机厂家_安徽真空泵-凯圣精机 | 耳模扫描仪-定制耳机设计软件-DLP打印机-asiga打印机-fitshape「飞特西普」 | 分光色差仪,测色仪,反透射灯箱,爱色丽分光光度仪,美能达色差仪维修_苏州欣美和仪器有限公司 | 辐射色度计-字符亮度测试-反射式膜厚仪-苏州瑞格谱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广州二手电缆线回收,旧电缆回收,广州铜线回收-广东益福电缆线回收公司 | 定制液氮罐_小型气相液氮罐_自增压液氮罐_班德液氮罐厂家 | 集装袋吨袋生产厂家-噸袋廠傢-塑料编织袋-纸塑复合袋-二手吨袋-太空袋-曹县建烨包装 | 周口风机|周风风机|河南省周口通用风机厂 | 德国BOSCH电磁阀-德国HERION电磁阀-JOUCOMATIC电磁阀|乾拓百科 | led全彩屏-室内|学校|展厅|p3|户外|会议室|圆柱|p2.5LED显示屏-LED显示屏价格-LED互动地砖屏_蕙宇屏科技 | ET3000双钳形接地电阻测试仪_ZSR10A直流_SXJS-IV智能_SX-9000全自动油介质损耗测试仪-上海康登 | 永嘉县奥阳陶瓷阀门有限公司 | 砂石生产线_石料生产线设备_制砂生产线设备价格_生产厂家-河南中誉鼎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宁夏档案密集柜,智能密集柜,电动手摇密集柜-盛隆柜业宁夏档案密集柜厂家 | 气动|电动调节阀|球阀|蝶阀-自力式调节阀-上海渠工阀门管道工程有限公司 | 大学食堂装修设计_公司餐厅效果图_工厂食堂改造_迈普装饰 | 高低温老化试验机-步入式/低温恒温恒湿试验机-百科 | 礼仪庆典公司,礼仪策划公司,庆典公司,演出公司,演艺公司,年会酒会,生日寿宴,动工仪式,开工仪式,奠基典礼,商务会议,竣工落成,乔迁揭牌,签约启动-东莞市开门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昆明网络公司|云南网络公司|昆明网站建设公司|昆明网页设计|云南网站制作|新媒体运营公司|APP开发|小程序研发|尽在昆明奥远科技有限公司 | 洗瓶机厂家-酒瓶玻璃瓶冲瓶机-瓶子烘干机-封口旋盖压盖打塞机_青州惠联灌装机械 | 宜兴市恺瑞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小型单室真空包装机,食品单室真空包装机-百科 | 便民信息网_家电维修,家电清洗,开锁换锁,本地家政公司 | PVC快速门-硬质快速门-洁净室快速门品牌厂家-苏州西朗门业 | 香蕉筛|直线|等厚|弧形|振动筛|香蕉筛厂家-洛阳隆中重工 | 济宁工业提升门|济宁电动防火门|济宁快速堆积门-济宁市统一电动门有限公司 | 武汉宣传片制作-视频拍摄-企业宣传片公司-武汉红年影视 | Type-c防水母座|贴片母座|耳机接口|Type-c插座-深圳市步步精科技有限公司 | 热缩管切管机-超声波切带机-织带切带机-无纺布切布机-深圳市宸兴业科技有限公司 | 食药成分检测_调料配方还原_洗涤剂化学成分分析_饲料_百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密集架-手摇-智能-移动-价格_内蒙古档案密集架生产厂家 | 紧急泄压人孔_防爆阻火器_阻火呼吸阀[河北宏泽石化] | 鄂泉泵业官网|(杭州、上海、全国畅销)大流量防汛排涝泵-LW立式排污泵 | 蒸压釜_蒸养釜_蒸压釜厂家-山东鑫泰鑫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天津市能谱科技有限公司-专业的红外光谱仪_红外测油仪_紫外测油仪_红外制样附件_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生产服务厂商 | 光环国际-新三板公司_股票代码:838504 | 口臭的治疗方法,口臭怎么办,怎么除口臭,口臭的原因-口臭治疗网 | 皮带式输送机械|链板式输送机|不锈钢输送机|网带输送机械设备——青岛鸿儒机械有限公司 | 胶辊硫化罐_胶鞋硫化罐_硫化罐厂家-山东鑫泰鑫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意大利Frascold/富士豪压缩机_富士豪半封闭压缩机_富士豪活塞压缩机_富士豪螺杆压缩机 | 粉末包装机-给袋式包装机-全自动包装机-颗粒-液体-食品-酱腌菜包装机生产线【润立机械】 | 镀锌钢格栅_热镀锌格栅板_钢格栅板_热镀锌钢格板-安平县昊泽丝网制品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