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數學的活動課教案
在實際的數學教學工作進行期間,教師應該采用合理的手段,科學地將數學思想以及活動滲透到教學中,保證教學有效性可以得到進一步提升。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四年級數學的活動課教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四年級數學的活動課教案1
課題:你寄過賀卡嗎?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10—111頁。
教學目標:
1、 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能運用所學的知識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2、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經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根據閱讀材料內容和調查結果分析數據,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4、使學生體驗統計在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
5、培養學生對數學問題的敏銳眼光,增強學生環保意識,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 用所學的知識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具準備: 賀卡。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出示賀卡,大家知道是什么嗎?
同學們在元旦的時候都收到過賀卡嗎?你給誰寄過賀卡嗎?
2、今天我們來上一節:你寄過賀卡嗎?的實踐課(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 發現問題;
1)呈現教材提供的閱讀材料,學生閱讀。
平時寄賀卡的行為消耗掉了大量的木材。
對廢品要有效回收。
2)昨天老師布置了小組調查:本小組成員及家庭在去年收到的賀卡數量。
學生制成統計表,填寫統計表。
2、分析問題:
1)出示問題:1)估算一下,全校所有的學生共收到多少張賀卡?所有的家庭收到的賀卡相當于砍掉多少課大樹?
2)引導思考:怎樣根據小組的統計結果,估計全班、全年級和全校共收到多少張賀卡?
出示閱讀資料,小組合作探索。
3)引發學生對統計數據的思考,引出結論。
4)問題:除了保護森林,少寄賀卡還有哪些好處?提出更多的問題,和同學一起討論解決。
2、 解決問題。
實施解決方案——行動起來吧!
全班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案。你有什么好的建議,和同學交流一下。
三、課堂小結: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四、作業:根據今天所學的內容寫一篇數學日記。
四年級數學的活動課教案2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00頁l例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2、在理解分數意義的基礎上,使學生學會解決簡單的有關分數加減法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動手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運用分數的加減計算來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教學例3
1減幾分之幾
有前一節課的基礎,這道題可以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
(1)生獨立思考,動手實踐;
(2)匯報交流時讓學生說出是怎樣想的,把1看作多少來減的?
(3)鞏固練習1-4/5 1-2/6 1-7/9(指名讓學生板演)
計算并思考,這幾道題中的1分別應該看作多少來計算?
2、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我們需要注意哪些問題?還有問題嗎?
3、計算(做一做第2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同桌互評,最后選加減法題各1——2道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么想的。
4、完成練習二十三的第3題(一塊巧克力,小東吃了1/8,小紅吃了3/8,一共吃了幾分之幾?還剩幾分之幾?)
(1)生讀題,弄清題意,明確有兩個問題;
(2)生獨立解答(有困難的學生可借助長方形紙的折畫);
(3)集體訂正,讓學生說出用多少表示這一塊巧克力?計算時看作多少來算的?
5、練習第二十三的第四題(一杯果汁,喝了5/6,杯中還有幾分之幾? )
(1)生讀題,弄清題意;
(2)生獨立解答;
(3)集體訂正,讓學生說出一杯果汁用什么表示?在這里看作幾分之幾來計算?
6、媽媽買了一些蔬菜回家
卷心菜5/7千克 辣椒2/7千克 蘿卜3/7千克 白菜4/7千克
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你能列式解答嗎?
二、課堂小結
本節課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
四年級數學的活動課教案3
教學內容:
教材第29~31頁內容。
學習目標:
1.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了解乘除混合應用題的數量關系,能運用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
2.通過交流,讓學生體驗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提高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通過情境創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現實性,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學習重點:
根據解決的具體問題,選擇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方法。
學習難點:
正確選擇相應的簡算方法使計算簡便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為了加強青少年的身體素質,我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大課間”活動,你們喜歡這個活動嗎?(喜歡)老師了解到,為了豐富“大課間”的活動內容,學校最近又新買了一些體育用品,大家想知道都有什么嗎?(想)
師:請看情境圖,學校都買了哪些體育用品?
1.仔細觀察,說一說你了解到了哪些數學信息。
預設
生1:學校買了5副羽毛球拍,花了330元。
生2:學校買了25筒羽毛球,每筒32元。
生3:我還看見一筒羽毛球上寫著“一打裝”。
師:“一打”是多少個?(12個)
2.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出示問題:王老師一共買了多少個羽毛球?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錢?
設計意圖:數學來源于生活,將學生置身于“大課間”活動的現實情境中,把學生的學習活動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既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二、解決問題,探究學習
1.教學教材29頁例8(1)。
(1)解決“王老師一共買了多少個羽毛球”這個問題都需要題中的哪些條件?(讓學生找出解決此問題所需的條件)
(2)指名列出算式,并說明解題思路。
(3)引導學生用簡便方法計算出結果。
預設
生1:運用乘法結合律可以使計算簡便。
12×25
=(3×4)×25
=3×(4×25)
=3×100
=300(個)
生2:運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計算簡便。
12×25
=(10+2)×25
=10×25+2×25
=250+50
=300(個)
生3:先擴大再縮小可以使計算簡便。
12×25
=12×(100÷4)
=12×100÷4
=1200÷4
=300(個)
師:你是怎樣想的?(學生對于最后一種方法可能說不太清楚,教師應引導學生說出:100÷4=25,把25筒看成100筒,擴大到原來的4倍,要使計算結果不變,應縮小到原來的)
(4)引導學生比較幾種簡便算法。
①這幾種算法有哪些相同點?(結果一樣;算法都比較簡便)
②你喜歡哪種算法?在以后的解題過程中,你能應用自己喜歡的算法解決問題嗎?
(5)總結:思考的角度不同,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就不同,但結果都是相同的。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乘、除法的簡便計算。(板書課題)
2.教學教材29頁例8(2)。
(1)找到解決這個問題都需要題中的哪些條件。
(2)引導學生獨立列式計算。
(3)讓學生匯報解題方法。
預設
生1:我先求出1副羽毛球拍多少錢,然后除以2求出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錢。
330÷5÷2
=66÷2
=33(元)
生2:我先求出5副羽毛球拍一共有多少支球拍,然后用總價除以支數求出單價。
330÷(5×2)
=330÷10
=33(元)
(4)喚起回憶,理解意義。
①組織學生仔細觀察,在小組內討論。
②教師結合學生的回答把兩個算式用等號連起來。
330÷5÷2=330÷(5×2)
質疑:在這個算式中,為什么“一個數連續除以兩個數”與“用這個數除以兩個除數的積”的結果相等呢?
學生借助題意理解:先求出1副羽毛球拍多少錢,然后除以2求出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錢和先求出5副羽毛球拍一共有多少支球拍,然后用總價除以球拍的支數求出單價,都能求出最終的結果,只是采用的方法不一樣,所以一個數連續除以兩個數,可以用這個數除以兩個除數的積。
(5)方法選優:相比之下,這兩種計算方法哪種比較簡便?(出示課堂活動卡)
(6)引導總結,歸納規律。
學生討論、匯報后教師板書:一個數連續除以兩個數,可以用這個數除以兩個除數的積。用字母表示為a÷b÷c=a÷(b×c)(b、c均不為0)。
設計意圖:采用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的方式展開學習,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自己去探究發現,從而培養學生根據具體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使計算變得簡便的能力。
三、鞏固練習,拓展提高
1.簡便計算。
32×125=(________×________)×125
32×125=32×(________÷________)
32×125=(________+________)×125
32×125=(________-________)×125
2.同桌合作完成教材29頁“做一做”,鼓勵學生用簡便方法計算。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布置作業
教材30頁1、4題。
四年級數學的活動課教案4
教學目標:
1、掌握較大數的估算方法,能對生活中具體事物的數量用不同的方法進行估算,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2、能與同伴交流自己的估算方法,在交流活動中培養學生傾聽、欣賞、互助的良好的學習品格,形成積極、主動的估算意識。教學重難點:重點:掌握、歸納一些估算的方法。難點:能正確、靈活、合理地對具體數據進行估算。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這是一臺家庭用的體重稱,它的稱重范圍是0——120千克。請同學們估計一下,這臺稱一次最多能稱出幾位同學的體重?其實生活中有的時候并不需要精確的計算,只要大致估算出結果就可以解決問題了。今天我們要繼續學習估算的本領。
1、課件出示:北京20__奧運主會場圖。
2、提出問題:知道這是什么建筑物嗎?課前老師布置同學們去查詢有關北京奧運會主會場的一些數據,查到了嗎,誰來說說?十萬個座位是怎樣一個概念,你們能想象出來嗎?出示體育場的俯視效果圖、內部效果圖。想一想,這里的十萬個座位是怎樣安排的?
二、合作交流、解決問題。
1、出示課本P36頁體育場看臺圖。同學們對體育場看臺的座位安排已經有了基本的認識。這里還有一個體育場圖,請同學們認真觀察后,根據這個體育場的特點及看臺座位的排列情況,估一估這個體育場的看臺大約有多少個座位。
2、要求:(1)獨立思考,估算整個體育場座位數;(2)匯報交流,說一說自己估算的方法和估算的結果。
3、交流匯報。哪位同學愿意第一個匯報?你估算的結果是多少?能不能說說你是怎樣思考的?引導學生評價。
4、嘗試練習。課件呈現P36頁“估一估”。小青的座位票是28看臺的22排32座,這是體育場最后一個看臺,也是最后一排最末的座位。如果每個看臺的座位數相同,你能估計出這個體育場的座位數嗎?
(1)要求:獨立思考、估算,有困難的可以和同學交流解決。
(2)交流反饋,學生評價。
三、歸納小結。
以上我們學習了什么?是用什么方法估算體育場座位數的?對,這節課我們學習的就是用乘法估算較大的數,這是估算時常用的一種方法。其實估算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要學會應用不同的方法對不同的數據進行估算。
四年級數學的活動課教案5
教學目標:
1、學會通過信息窗提供的信息提出問題,并運用簡單的的分數加、減法解決問題。
2、通過小組交流,合作探索,體驗算法的多樣化,培養初步的合作意識和創新能力。
3、經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充分體驗解決數學問題的成功感,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簡單的分數加減法計算。
教學難點:
理解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
教學準備:
課件 圓片 長方形、正方形紙片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 引入(課件出示情境圖)
談話:同學們,我們已經知道,我們每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身體都會發生奇妙的變化。當你長大成人的時候,身體各部分的比例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嗎? 出示情境圖。
(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
2、 從情境圖中你能發現哪些數學信息?
3、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教師出示本節課重點解決的問題)
二、 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一) 解決問題:“軀干和下肢共占身長的幾分之幾?”學習同分母分數加法。
1、獨立思考、嘗試計算
談話:怎樣列式?想一想:怎樣計算?
2、組內交流
以小組為單位運用手中的圖片折一折、涂一涂,看看3/8+4/8是不是等于7/8,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
3、小組選派代表匯報
4、全班交流算法
(1)3/8表示8份中的3份,4/8表示8份中的4份,3加4是7份,8份中的7份就是7/8。
(2)3/8是3個1/8,4/8是4個1/8,3個1/8加4個1/8就是7個1/8,即7/8。
5、小練習(4道同分母分數加法)
6、觀察以上4道算式,你有哪些發現?
分母相同——同分母分數
7、對比總結、深化方法
分母不變,分子相加。
(二)解決問題:成年人的下身比上身長的部分是身高的幾分之幾,學習同分母分數減法。
1、獨立計算
談話:根據同分母分數加法想一想:同分母分數減法怎樣計算?
2、班內交流
3、小結算法:同分母分數相減,分母不變,分子相減。
(三)通過剛才的計算,總結如何計算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同分母分數相加減,分母不變,分子相加減。
三、 自主練習、應用拓展
四、全課總結
談話: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又有哪些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