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上冊數學位置認識左右教案
本節課的目標是使學生在活動中能確定物體左右的位置與順序,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這次小編給大家整理了一年級上冊數學位置認識左右教案,供大家閱讀參考,希望大家喜歡。
一年級上冊數學位置認識左右教案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游戲中領會左和右,能正確、迅速地辨別左和右.
2、不斷在實踐活動中充分體驗,鞏固練習,提高學生應用于實際生活的能力.
3、在活動中提高學生的辦事效率.培養學生自覺遵守上下樓規則的良好習慣.
重點難點:
使學生能正確、迅速地辨別左和右.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師:同學們喜歡唱歌嗎?那咱們一起唱一曲吧!(放歌曲,師生共同唱,并做拍手動作)
提問:剛才我們是用什么拍的手?(手)
1、認識左右
(1)強調左右手的作用,加深對左右的認識
師:伸出左手右手,看看自己這雙靈巧的手,(學生看手)
在生活中常用左、右手干什么?
(2)找找身體上的左右
師:坐手、右手是對好朋友,配合力量可大了!會做很多很多的事情,找一找身體上還有像這樣一左一右的好朋友嗎?請你一邊找,一邊和你的桌說說。
(學生活動,尋找身體上的左右)
提問:“誰愿意和大家說一說你身體上的一左一右的好朋友?老師建議,他說到哪兒,咱們也就指到哪兒行嗎?” 生匯報尋找結果,邊說邊指,其余的同學也跟著指一指。
小結:在我們身體上有這么多一左一右的好朋友,今天我們就請這些好朋友幫忙,來辨別左右。(板書課題:左右)
【設計意圖: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根據一年級兒童的思維特點,創設音樂、游戲情境,以談話的形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習積極性。】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游戲:聽口令做動作
師:現在我們來玩“聽口令,做動作”的游戲。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 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左耳 右手拍左腿,左手拍右腿。 前拍拍,后拍拍,左拍拍,右拍拍,上拍拍,下拍拍。左腳跳兩下,右腳跳兩下 左手叉腰,左手舉起來,向左彎彎腰。 右手叉腰,右手舉起來,向右彎彎腰。
2、各種方位感知左、右。
師:剛才通過游戲老師發現你們能很快辨別出左右,現在我們再來試試。。。。。。
師說學生做
在第一排中,坐在最左邊的是誰?(學生找,點到名的同學請站起來)
第一排最右邊的是誰?
第二排從右數第3個孩子是誰?
從左往右數第5個孩子是誰?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自己邊動手操作邊用語言表達,說與做相結合,有效地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表達能力,并在成功中感到喜悅。】
三、整理應用,內化提高
1、師:小朋友們真聰明,很快就能辨別左右。我們要用學到的知識去幫助一只可愛的小螞蟻,看看小螞蟻遇到了什么困難?
課件展示課本13頁第六題練習題。
小組討論(教師參與聽取信息)
2、師:小螞蟻的問題解決了,可老師這里也有一個問題
老師舉起左手,老師舉的是哪只手?
同桌互相說說。
請學生面對面,都舉起右手?讓學生思考;你發現了什么?
3、課本13頁練習:生活中的左右
師:生活中也有這種情況,走樓梯時靠哪邊行走!靠誰的右邊?
我們很快就要成為少先隊員了,行隊禮時應該舉哪個手?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課堂上完成課后作業,既有利于知識的鞏固,又有利于減輕學生的課外作業負擔,既強化了新知,有提高了興趣,真正做到了課雖終而趣尤濃。】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這節課你認為哪個小朋友表現得好?也可以說說你自己。
一年級上冊數學位置認識左右教案2
1、教學內容
《左右》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位置與順序"第三課時的內容。
2、教學內容的地位與作用
《左右》是前后上下的延續性學習。但認識左右比認識前后上下要困難一些。"左右"的含義及其相對性要具有更強的空間觀念。通過學習,可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以后認識立體圖形建立空間立體感打好基礎,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3、教學目標
(1)認識"左右"的位置關系,體會其相對性。
(2)在認識"左右"的過程中,培養初步的判斷能力,能夠運用"左右"描述物體的位置,并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通過生動有趣的數學活動,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4、教學重點:認識"左右"的位置關系
5、教學難點:體會"左右"的相對性
二、說教法
本節課強調學生主動參與活動和學習,重視讓學生親身體驗,因此,我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及充分挖掘現場課程資源來啟發學生進行學習,并采用各種有趣的小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一個廣闊、自主的空間中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在觀察與操作中認識和體驗左右。
1、首先,創設一個和諧的學習情境,與學生交流談話,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有的兩只手,一只是左手,另一只是右手,初步感知了左與右,并且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的心。
2、在學生初步感知"左右"后,以學生原有的經驗出發,開展各種學習活動。教學中,我引導學生"說一說"左右手能做哪些事;"找一找"身上像左右手這樣的好朋友;"做一做"小游戲,聽口令做動作;"擺一擺"學具等。讓學生在這些簡單而有趣的活動中辨別左右,加深對左邊和右邊的認識。這樣的教學方法靈活多變,學生既感到親切而又不覺得枯燥,樂與參與學習。
3、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與身邊的實際生活相聯系,"左右"在我們現實生活中處處可見,因此,除了認識和體驗"左右"外,還要引導學生懂得解決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左右"的認識,并且體驗到數學學習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說學法
低年級兒童好奇、好動,知識的學習和鞏固應考慮兒童的年齡特征,因此,學生的學習應以活動為主,從學生的興趣入手。基于學生在生活中已經對"左右"積累了一定的感性經驗,但不一定準確判斷的情況下,我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通過說、找、做、擺、看、練的活動,逐漸加深對"左右"的位置關系的認識。
1、說。是從生活經驗入手,說左右手分別能做哪些事,這是對左右的初步認識。
2、找。是找像左右手這樣的好朋友,這是對左右的進一步了解。
3、做。這是聽口令做動手的小游戲。除了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加深學生區別左與右。
4、擺。通過擺學具,使學生把對左右的認識變成得心應手的知識。
5、看。這是讓學生觀察由于他們的轉動,右邊事物的不同,初步體驗左右的相對性。
6、練。達到鞏固認識"左右"的位置關系,培養學生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談話:同學們,淘氣和笑笑他們平時可喜歡玩游戲了,你們喜歡嗎?喜歡的請舉手。你知道你舉的是哪一只手嗎?(右手)那么另一只手就是(左手)。
2、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一對新朋友:左右(板書)
(二)操作活動,認識左右
1、親身體驗,初步感知左右
(1)右手除了用來舉手發言,還可以做什么?(拿筷子吃飯、拿筆寫字……)左手呢?(吃飯時用左手拿碗……)
(2)左右手是一對好朋友,能幫我們做很多的事情,找一找自己身上還有這樣的好朋友嗎?(左右眼、左右耳、左右腳……)
2、小小游戲,進一步認識左右
(1)動一動:張開你的左手搖一搖,張開你的右手搖一搖;伸出你的左手向左轉一圈,伸出你的右手向右轉一圈。
(2)聽口令做動作:左手摸摸左耳,右手摸摸右耳,跺跺你的左腳,跺跺你的右腳,左手拍拍右肩,右手拍拍左肩……
3、擺擺學具,辨別左右
(1)動手擺:鉛筆在最左邊;小刀在最右邊;文具盒在中間;橡皮在文具盒的左邊,鉛筆的右邊;尺子在小刀的左邊,文具盒的右邊。
(2)說一說:從左數,橡皮是第幾個?從右數,橡皮是第幾個?尺子的左邊有什么?右邊呢?
(3)打亂學具,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小組內議一議,說一說。
(三)引導觀察,體會"左右"的相對性
(1)同桌同學面對面站著,觀察左手和右手,你發現了什么?
(2)轉動方向,觀察左邊和右邊的事物,你發現了什么?
(3)小結:方向改變了,左邊右邊也改變了。
(四)聯系實際,解決問題
(1)解決課本60頁"找一找".
出示掛圖:
師:這位小朋友遇到了一個難題,你們能幫助他解決嗎?這位小朋友想到小明家玩,可他只記得上樓左拐是小明家,小明住在幾號房呢?
(2)解決"練一練"第3題。
A、師:停車場的管理員聽說你們學會了新知識,想請大家幫忙解決一個問題,看看是什么吧。
B、出示掛圖:從右邊數大客車是第5輛,一共有()輛車。
C、交流說說是怎樣想的。
(3)解決"練一練"第5題。
A、出示掛圖:想一想,他們都是靠右邊走的嗎?
B、小組討論、交流
C、到樓梯去走一走,親身體驗一下
D、小結:我們不僅僅上下樓梯時要靠右邊走,在馬路上行走時也要像這些小朋友一樣靠右邊走。遵守交通規則,注意安全。
(五)總結
這節課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六)拓展延伸
同學們回家后,看一看你們家左右兩邊分別是誰的家。
一年級上冊數學位置認識左右教案3
[教學目標]
1在具體場景里體會左右的位置關系,能比較準確地確定物體所在的左右位置。
2能按左右的方位要求處理日常生活里的簡單問題,能采用左、右等詞描述物體所在位置,發展初步的位置觀念。
3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敏銳地發現和解決數學問題,并從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起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步認識左右的位置關系
多媒體演示小朋友在教室畫畫的場景。
1圍繞身體的某些部分,讓學生初步認識左、右方位。
提問:小朋友,你們喜歡畫畫嗎?畫的時候是用哪一只手畫的,請把它舉起來,好嗎?你們知道舉的這只手是什么手嗎?
說明:這只手在身體的右邊,所以我們把它叫做右手。(邊做手勢邊解釋)接著舉起左手問:
“你能猜一猜在身體左邊的這只手叫什么手嗎?”(左手)
引導學生認識左耳、右耳,左眼、右眼,左腳、右腳等,進一步認識和鞏固左、右的方位。
2通過同桌間的座位關系,進一步理解左右相對的位置關系。
提問:小朋友,人的手、腳、眼睛、耳朵都有左右之分,那么我們坐的位置有沒有左右之分呢?我們一起看畫面中的小明(男)和小紅(女)是同桌,你能說說他們的位置關系嗎?
同桌討論,嘗試說說小明與小紅的位置關系。
交流反饋,引導學生正確說出小明坐在小紅的左邊,小紅坐在小明的右邊。
提問:小芳說“小明坐在左邊”,這種說法對嗎?為什么?
討論使學生明確:在描述兩個人的位置關系時,要說清楚誰在誰的左邊或右邊。
[評:從學生最熟悉的左手與右手以及小朋友之間的座位關系教學左、右,易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新知。圍繞學生身體的某些部位(如左手、右手,左眼、右眼,左耳、右耳,左腳、右腳等)進行教學,引導學生較好地認識了左、右兩個方位;圍繞學生間座位關系的討論,使學生體會物體之間的位置關系是相對的,所以在描述兩個物體位置時,應說清誰在誰的左邊(右邊)。這樣的教學聯系實際,操作性強,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理解和掌握左右相對的位置關系,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逐步發展空間觀念。]
二、通過練習強化左右的位置關系
1 “想想做做”第1題。讓每一個學生說一說自己左邊是誰,右邊是誰?再同桌交流,最后指名回答。(注意敘述完整,多請幾位學生說一說)
2選同桌兩個小朋友,請其他小朋友說一說誰在誰的左邊,誰在誰的右邊。
3選橫排里三個小朋友(與其他小朋友同向,位置如:A B C),請小朋友說一說B所處的位置。
引導學生討論:為什么一會說B在左邊,一會又說B在右邊?
說明:說B在右邊是相對于A來說的,即B在A的右邊;說B在左邊,是相對于C來說的,即B在C的左邊。因此我們在描述某一物體位置的時候,一定要說清楚,說完整,它在誰的左邊或它在誰的右邊,而不能光說它在左邊或右邊。
[評:在活動中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某個物體的位置是相對于另
一個物體而說的。所以在描述某個物體位置時,應說清它在誰的左邊(右邊);在描述兩個物體的位置關系時,應說清楚誰在誰的左邊(右邊)。]
三、開展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擺一擺。(“想想做做”第2題)
教師慢慢讀題,學生跟著操作,擺好后同桌學生相互檢查,幫助擺錯位置的同學糾正。
2說一說。
(1)“想想做做”第3題。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先由學生任選一物體,說說它的上、下、左、右各是什么。再讓學生說一說這個物體的位置(即它在誰的左邊,它在誰的右邊,它在誰的上面,它在誰的下面)。
(2)“想想做做”第4題。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交流,說法可以不同,說對就行。
(3)讓學生就教室里的某一位同學或某一個物體說一說所處的位置。
[評:通過擺一擺、說一說等活動,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綜合運用前、后、上、下、左、右六個方位描述物體位置。由于學生所選的參照物不同,說法、擺法也不盡相同,教師對不同的說法、擺法應及時引導學生進行相互評價,若學生有疑問應及時組織討論予以解答,通過說說教室里某一個物體所處的位置,培養學生觀察、描述位置關系的習慣與應用意識,使學生具有初步的空間觀念。]
3站一站。
請一個小朋友(1號)站到講臺前(與其他小朋友同向),2號站他的左邊,3號站1號的右邊,4號站3號的后面,5號站2號的前面,6號站3號的右邊,7號站6號的左邊等。
4聽口令,做動作。
如:舉左手,放下左手;舉右手,舉左手,兩手都放下;舉右手,用右手摸你的鼻子;用左手摸你的右眼;用左手摸你的左耳等。
[評:在愉快的游戲活動中進行鞏固性練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四、考考你
出示“想想做做”第5題的圖。讓學生說一說“都是靠右走,誰走錯了”。
[評:在圖里找一找、說一說,并就此進行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培養。]
[總評]
聯系生活實際,創設生活情境,從學生最熟悉的左手和右手開始認識左與右,通過一系列的實踐活動,讓學生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游戲活動中理解 和掌握左右位置的相對關系,并靈活地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問題,培養學生觀察、描述位置關系的習慣與應用意識,使學生具有初步的空間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