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全冊
新課程改革的理論是建構主義,建構主義強調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自我構建知識。那么應該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新課標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全冊,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新課標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全冊1
課題:負數的初步認識
(1) 第 1 課時總第課時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現實的問題情景了解負數產生的背景,初步認識負數。會用正、負產生數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會正確讀、寫負數。
2.能正確區分正數、負數和0。
3.感受正、負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獲得一些成功的學習體驗。 教學重點:理解負數的意義,能應用正負數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教學難點:理解負數的意義,能應用正負數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游戲 。(3分鐘)
我們先來做個游戲。游戲的名字叫“與我相反”。游戲規則是:老師說一句話,你們要快速地說出與這句話意思相反的話。
1、服裝店今年八月份賺了2000元。
2、我在銀行存入了300元。
3、我向南走了100米。
4、零上10攝氏度。
引入談話:在生活中,像這樣意思相反的情況還真多,今天,我們將研究如何用數學的方法表達這些內容。
二、自學例1。(10分鐘)
1.自學。
出示:教材例1情境圖。
學生自學時,教師巡視了解學生的自學情況。
導學單:
1.3個城市的最低氣溫分別是多少攝氏度?你是怎么看的?
2.試著把這三個溫度寫下來,并讀一讀。
3.思考:+20℃和-20℃表示的含義有什么不同?
2.小組交流。
交流內容:
1.說說你是怎么看溫度計上的氣溫的?
2.南京、三亞、哈爾冰的最低氣溫分別是多少攝氏度?哪里的氣溫是零上,哪里的氣溫是零下?
3.你是怎么理解+20℃和-20℃的?
導學要點:
三亞的溫度用正數表示,哈爾濱的溫度用負數表示。
3.全班交流。
導學要點:
在讀出剛才三個溫度時,要注意看清什么?(出示溫度計課件:閃爍0℃) 0℃,它正好是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的分界點。零上溫度可以用正數表示,零下溫度可用負數表示。
+20℃表示零上20℃,溫度比0℃高,-20℃表示零下20℃,溫度比0℃低。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是一組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三、自學例2.(6分鐘)
1.自學。
導學單:
1.用例1的辦法表示出珠穆朗瑪峰和吐魯番盆地的高度。
2.讀一讀這兩個數,他們分別表示比海平面高多少米或低多少米? 指導學生看懂例題中的示意圖。
2.全班交流:
+8844.4米和-155米的實際含義。
海平面以上高度用正數,海平面以下用負數。海平面以上高度和以下高度是一組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3.學生交流把數進行分類。
如果把這5個數分分類,可以怎樣分?
導學要點:
像+20、+8844.4這樣的數都是正數,像-20、-155這樣的數都是負數(板書課題上的負字)。為了方便,“+”我們可以省略,但“-”一定要寫。
0是正數和負數的分界點,因而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4.討論:你在生活中見過負數嗎?它們的含義各是什么?
四、練習。(15分鐘)
【基本練習】
1.第2頁練一練。
點撥:
表示正數的圈里有0嗎?表示負數的圈里呢?進一步明確正數、負數和0的關系。
2.練習一的第1、2題。
第1題:以0℃為標準,正數表示零上溫度,負數表示零下溫度。
第2題:繼續強調,高于海平面的高度用正數表示,低于海平面的溫度用負數表示。
3. 練習一的第3題。
寫出5個正數和5個負數。
正、負數可以是些怎樣的數?可以寫小數和分數嗎?
寫正數和負數時要注意什么?
4. 練習一的第4題。
學生讀一讀表中的數。
在教材給出的圖中涂一涂。
教師收集學生的不同畫法,評講時展示,糾正學生出現的錯誤。
圖中的幾個溫度,哪些比0℃高,哪些比0℃低?-5℃與-10℃相比,哪個溫度高一些?
5.創編練習。
電梯現在停在6樓,如果升到9樓記作+3,那么-2表示()。 ① 電梯下降到了2樓
②電梯下降了2樓
③電梯下降了4樓
④電梯上升到8樓
電梯是以幾樓作為正負分界的?
五、課作。(6分鐘)
完成《補充習題》第1頁。
幫助學困生,收集典型錯例,講評時使用。
校對作業,分析典型錯例,統計正確率,訂正錯誤。全對的做“提高題”。 提高題。
甲地海拔高度是30米,乙地海拔高度是20米,丙地海拔高度是-10米,哪個地方最高,那個地方最低?最高的地方比最低的地方高多少米?
六、家作。
1.《課課練》第頁。
2.上網查閱:了解負數的'產生。
新課標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全冊2
第一單元:認識負數
教學內容:
1、 認識負數:教材第1 — 6頁 例1 — 例4以及練習一
2、 實踐活動:面積是多少 第10 — 11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知道負數和正數的讀、寫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正數都大于0,負數都小于0。
2、使學生初步學會用負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中的簡單聯系。
3、通過學生的實踐操作,讓學生初步體會化難為易、化繁為簡的解決問題的策略,為后面學習多邊形面積的計算做些準備。
教學重點:正數、負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理解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課時安排:3課時
(1)認識負數的意義
教學內容:p.1、2,完成第3頁的練一練和練習一的第1~5題
教學目標:
1、在現實情境中了解負數產生的背景,理解正負數及零的意義,掌握正負數表達方法。2、能用正負數描述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如溫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義的量。3、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在現實情境中理解正負數及零的意義。
教學難點:用正負數描述生活中的現象。
教學準備:溫度計掛圖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通過復習,你知道這節課要學什么么?(板書:負數)
說我們以前認識過哪些數?(自然數、小數、分數)
分別舉例。指出:最常見的是自然數,小數有個特殊的標記“小數點”,分數有個特殊標記是“分數線”,你知道負數有什么特殊標記么?(負號,類似于減法)
二、學習例1:
1、你知道今天的最高溫度么?你能在溫度計上找到這個溫度么?
介紹溫度計:(1)℃、℉,我們中國人用攝氏度為單位,即℃;℉是華士度,是歐美國家用的。(2)以0為界,0上面的溫度表示零上,0下面的溫度表示零下。(3)刻度。要注意一大格、一小格分別表示多少度?
在溫度計上找到表示35℃的刻度。
你知道什么時候是0℃嗎?(水和冰的混合物)
你知道太倉一年中的最低溫度么?(零下5度左右)你能在溫度計上找到它嗎?
分別寫出這三個溫度:0℃,為了強調這個溫度在零上,35℃還可以寫成+35℃,而這個零下5度,應該寫成—5℃。
讀一讀:正35,負5
分別說說在這3個不同的溫度你的感受。
2、完成試一試:
寫出下面溫度計上顯示的氣溫各是多少攝氏度,并讀一讀。
對零下幾度,可能學生會不能正確地看,注意指導。
3、完成第3頁第2題的看圖寫一寫,再讀一讀。
簡單介紹有關赤道、北極、南極的知識。
4、完成第6頁第4題:
先指名說說這三條魚分別所處的地方,再選擇合適的溫度。也可選擇幾個讓學生說說選擇的理由。
5、讀第7頁第5題。,讓學生說說體會。
6、完成第6題,分別在溫度計上表示4個季節的溫度。加強指導與檢查。
三、學習例2:
1、出示例2圖片,介紹“海平面”“海拔”的基本知識。
讓學生指一指珠穆朗瑪峰的高度是從哪里到哪里。補充:最新的測量,這個數據有所變化,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查一查。
再指一指吐魯番盆地的海拔。
指出:這兩個地方,一個是高于海平面的,可以用“+8848米”來表示,另一個是低于海平面的,可以用“-155米”表示。
用你自己的理解來說說這樣記錄有什么好處?
2、完成第6頁第1題:用正數或負數表示下面的海拔高度。
讀一讀第2題的海拔高度,它們是高于海平面還是低于海平面。
四、認識正負數的意義:
1、像溫度在零上和零下或是海拔是高于和低于海平面可以用正數和負數來表示。 黑板上這些數,哪些是正數?哪些是負數?
你能用自己的話來說說怎樣的數是正數?怎樣的數是負數?
0呢?為什么?
2、完成第3頁第1題,先讀一讀,再把這些數填入相應的圈內。
3、完成第6頁第3題:分別寫出5個正數和5個負數。
五、全課小結:(略)
新課標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全冊3
教學內容:p.3、4的例3、例4,完成第5頁的練一練和練習一的第7~10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盈與虧、收與支、升與降、增與減以及朝兩個相反方向運動等現實的情境中應用負數,進一步理解負數的意義。
2、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兩觀,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應用正數和負數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數量。
教學難點:體會兩種具有相反意義的數量。
教學準備:直尺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上節課我們認識了負數,請你用自己的話書說怎樣的數是負數?
正和負是一對反義詞,生活中也有很多正好相反的變化,它們也可以分別用正負數來表示。 學生舉例(可能有的情況):
1、收入和支出:如果老師上個月的10日拿到1500元工資,為了強調“收入”,我可以這么記“+1500”,買衣服花了300元,可以怎么記?為什么?吃飯花了500元,怎么記???
2、轉入與轉出:這個新學期,我們班轉出1人,轉進3人,怎么表示?
3、上車與下車:(第10題),依次寫出每一站的情況,讓學生說說每一站是什么意思?特別是“0”;還可以結合某一站,讓學生說說“—3,+8”其實人數有什么變化???
4、上樓與下樓:??
補充樓層,第下室的表示方法等。補充:樓房有正的幾樓,也有可能會有負的幾樓,會不會有0樓?為什么?
5、向東走、向右走:常見的方向有4個,東和西是相反的方向,南和被也是一對相反的方向。如果把想東走5米,記作+5米,那么向西走10米,可以怎么記?你是怎么想的?+10米表示什么呢?為什么?
如果+10表示的是向南走10米,那么,—10米表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比較這個話題與前面話題的不同:前面的正負數一般都有增加或是減少的意思,而這個正負數,只表示相反的意思?
小結:生活中很多具有相反的意思可以分別用正負數表示。
二、學生自學課本,把書上有關的練習完成,并可與同桌交流。
老師選巡視中發現問題較多的題全班交流。
(3)實踐活動 面積是多少
新課標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全冊4
教學目標:
1、復習面積的意義、常用的面積單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初步建立圖形的等積變形思想。
2、讓學生體會轉化、估計等解決問題的策略,為教學平行四邊形等圖形的面積計算做比較充分的知識準備和思想準備。
3、體驗數學與生活的練習和數學的實用價值。
教學重點、難點:對圖形進行分解與組合、分割與移拼的轉化方法。
教學準備:學生課前剪好圖上的三個不規則圖形
教學過程:
一、復習面積:
你知道這節課學什么么?我們以前學過哪幾種圖形的面積?
板書:長方形面積=長×寬
正方形面積=邊長×邊長
二、分一分、數一數:
1、取圖1,問:它是長方形或正方形嗎?像這樣的圖形,我們可以把它叫做不規則圖形。 1小格表示1平方厘米,你知道它的面積是多少么?
方法一:數方格。一起數一數,數得74格
方法二:分割法。指名折一折,并指出所折出的形狀。注意有兩種折法。
折好之后,在每一塊長方形上寫出求面積的算式。最后再相加求得總面積。
比較兩種方法求的結果。
用類似的方法求出圖2的面積。學生完成后交流。
小結:復雜的圖形,可以分割成幾個長方形或正方形,分別求出面積后再求出總面積。
2、移一移,數一數:
取圖3,交流數的方法:說說在數格子的時候你遇到了什么困難?是怎么解決的?最后結果是多少?
觀察后說說你能把它變成長方形嗎?
剪一剪、拼一拼。你能算出這個拼成的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嗎?
3、數一數,算一算:
(1)、出示池塘圖。觀察該池塘邊的特點,說說你想怎么求它的面積?有什么困難?有什么好辦法嗎?
方法:先數整格,可以按順序標出數字;再把不滿整格的當作半格數,最后再相加。 學生數,數完后交流結果。發現會有一定的誤差。
指出:由曲線圍成的圖形,在求其面積的時候會出現一定的誤差,這是很正常的。
(2)、觀察樹葉圖,它有什么特點?你能利用它的特點來更方便地數面積嗎?
學生數完后再校對答案。
4、估一估,算一算。
在第126頁上的方格紙上,描畫出自己的左手,然后再用剛才的方法估算出自己手掌的面積。 交流,得到:通常我們學生的手掌面積是80多到90多平方厘米。
三、全課小結:
現在你知道怎么求一些較復雜圖形的面積了么?
第二單元多邊形面積的計算
教學內容:
1、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第12 — 14頁)
2、三角形面積的計算(第15 — 18頁)
3、梯形面積的計算(第19 — 21頁)
4、實踐活動:校園的綠化面積(第26 — 27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剪拼、平移、旋轉等方法,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面積公式,能正確計算它們的面積。
2、使學生通過列表、畫圖等策略,整理平面圖形的面積公式,加深對各種圖形特征及其面積計算公式之間內在聯系的認識。
3、使學生經歷操作、觀察、填表、討論、分析、歸納等數學活動過程,體會等積變形、轉化等數學思想,發展空間觀念,發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4、使學生在操作、思考的過程中,提高對“空間與圖形”內容的學習興趣,逐步形成積極的數學情感。
教學重點: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理解三種圖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運用公式解決面積的計算問題。 課時安排:10課時
(1)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
新課標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全冊5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結合具體的情境認識環形的特征,掌握計算環形的面積的方法,并能準確計算一些簡單組合圖形的面積。
2.通過自主探究與小組合作,進一步應用圓的周長公式和面積公式解決一些和生活相關的實際問題。
3.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圖形和生活的聯系,感受平面圖形的學習價值,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掌握計算環形面積的方法,并能準確計算一些簡單組合圖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
應用圓的周長公式和面積公式解決一些和生活相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圓規,環形圖片,教學情境圖。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自然界中的一些環形圖片。
(l)觀察圖片,說說這些圖形都是由什么組成的。
(2)你能舉出一些環形的實例嗎?
2.引入: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環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學例11。
(1)出示例11題目,讀題。
(2)提問:這是由兩個同心圓組合成的圓環,要計算它的面積,你有什么好的方法?獨立思考。
(3)小組討論,理清解題思路。
(4)集體交流
①求出外圓的面積。
②求出內圓的面積。
③計算圓環的面積。
(5)學生按步驟獨立計算。
(6)組織交流解題方法,教師板書
①求出外圓的面積:3.14×102 =314(平方厘米)
②求出內圓的面積:3.14×62 =113.04(平方厘米)
③計算圓環的面積:314-113.04=200.96(平方厘米)
(7)提問:有更簡便的計算方法嗎?
(8)學生回答后,小結:求圓環的面積一般是把外圓的面積減去內圓的面積
還可以利用乘法分配率進行簡便計并。
簡便計算
3.14×102-3.14×62
=3.14×(102-62)
=3.14×64
= 200.96(平方厘米)
答:這個鐵片的面積是200.96平方厘米。
2.概括歸納:如果用R表示大圓的半徑,用r表示小圓的半徑,你能根據上面的計算過程推導出環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嗎?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
或
3.完成“試一試”。
(1)出示題目和圖形,學生讀題。
(2)提問:這個組合圖形是由哪些基本圖形組合而成的?
(3)半圓和正方形有什么相關聯的地方?
學生交流后,明確:正方形的邊長就是半圓的直徑。
(4)思考一下,半圓的面積該怎樣計算?
(5)學生獨立計算。
(6)交流解題方法,注意提醒學生半圓的面積必須把整圓的面積除以2 0
4.小結:圓、半圓和其他基本的平面圖形組合在一起,產生了許多美麗的組合圖形。在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時候,大家要看清,整個圖形是由哪些基本的圖形組合而成的,再進行計算。
三、鞏固練習,加深理解
1.完成“練一練”。
(l)看圖,弄清題意。
(2)提問:求涂色部分的面積,需要計算哪些基本圖形的面積?
(3)第一個圖形中,兩個基本圖形有什么聯系?第二個圖形呢?
明確:左圖中長方形的寬與圓的半徑相等,右圖中半圓的直徑是三角形的高。
(4)學生獨立計算。
(5)集體交流。
2.完成練習十五第9題。
(1)學生先量出相關數據。
(2)根據數據獨立完成計算。
(3)集體交流。
3.完成練習十五第13題。
(1)估計每種花卉所占圓形面積的幾分之幾。
(2)計算每種花卉的種植面積。
(3)集體交流。
4.完成練習十五第14題。
(1)學生根據圖形做出直觀的判斷,并說說直觀判斷的方法。
(2)通過計算檢驗所做出的判斷。
5.完成練習十五第15題。
(1)學生讀題,觀察示意圖。
(2)提問:要求小路的面積實際就是求什么?求圓環的面積,必須知道什么
條件?題目中告訴了我們哪些條件?還有什么條件是要我們求的?
(3)學生獨立計算。
(4)集體交流。
6.思考題。
(1)學生充分思考后再列式計算。
(2)組織交流。
四、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什么啟發?
先由學生自主發言,然后教師補充完善。
板書設計:
①求出外圓的面積:3.14×102 =314(平方厘米)
②求出內圓的面積:3.14×62 =113.04(平方厘米)
③計算圓環的面積:314-113.04=200.96(平方厘米)
簡便計算
3.14×102-3.14×62
=3.14×(102-62)
=3.14×64
= 200.96(平方厘米)
答:這個鐵片的面積是200.96平方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