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上冊數學西師版教案
數學是人類對事物的抽象結構與模式進行嚴格描述的一種通用手段,可以應用于現實世界的任何問題,所有的數學對象本質上都是人為定義的。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二年級上冊數學西師版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二年級上冊數學西師版教案1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萬以內數的認識的各個知識點,對讀、寫、組成、比較等各知識點有個系統的回憶和整理,形成知識網絡。
2、在復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數感、估計能力和分析判斷能力。
3、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從而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復習重點:
對萬以內數的讀、寫、比較等知識進行回憶與整理。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數的基本概念
1、計數單位
(1)按順序說出我們學過計數單位。
(2)最小的一位數是幾?同時它又是一個計數單位——個。
(3)提問:
①的兩位數是多少?比99多1的數是多少?
②的三位數是多少?和的三位數相鄰的四位數是多少?
③的四位數是多少?和的四位數相鄰的五位數是多少?
(4)提問:仔細觀察,這些計數單位之間都有什么關系?
2、數位及數位順序表
(1)提問:這些計數單位能不能隨意排列?為什么?
(2)小結:這些計數單位必須要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下來,它們所占的位置就叫做數位。比如:計數單位“個”所站的位置就叫做“個位”,“十”所站的位置叫做“十位”,……構建“數位順序表”。
(4)提問:這個數位順表,你們能記住嗎?在數位順序表中,從右邊起,第1位是什么位?第2位是什么位?第4位呢?第5位?
(二)復習“寫數、讀數、數的組成及數的大小比較”
1、寫數:
用兩個0,一個6,一個9你能組成哪些數?(可任意組合,沒有位數限制)
2、讀數:
(1)讀出這些數
(2)總結:
數中間有兩個0時,也只讀一個0,如6009。在寫數時,這兩個0只寫一個,不行?在這里,0是用來占位的。
3、把組成的數按順序排列
總結:
(1)位數不同,位數多數的大。
(2)位數相同,從位比起,位上的數大的那個數就大;位上的數相同,就比后面的一位數。
(三)基本練習
1、填一填
(1)一個數從右邊起,第一位是()位,第三位是()位,萬位在第()
(2)一萬里面有()個千。
(3)一個數是四位數,這個數的位是()位。
(4)最小的四位數與的三位數的和是(),差是()。
(5)比497大,且比502小的數是()。)
2、寫出下面各數。
(1)二千六百零七
(2)二百八十三
(3)九千
(4)五百
(5)一千零一十
(6)一萬
3、數學書92頁4題。(獨立完成,匯報交流)
4、數學書92頁第5題(獨立完成,匯報交流)
5、數學書93頁第6、7題(獨立完成,匯報交流)
6、數學書93頁第8題。(獨立完成,匯報交流)
(四)變式練習
1、選擇題。把正確答案的編號填在括號里。
(1)一個四位數,千位上是2,個位上是4,其它各數位上都是0,這個數是()
①204②2040③2400④2004
(2)550比150多()
①600②700③400④500
(3)的三位數加1是()
①10②100③1000④10000
2、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下面各數.
(1)1090、1009、1100、1909
(2)9999、8900、9990、8909、10000
(五)拓展練習:
用7、0、2、3、0五個數按要求填空。
(1)組成的四位數是()
(2)組成最小的四位數是()
(3)組成比3000小的四位數是()
(4)組成只讀一個零的四位數是()
(5)一個零也不讀的四位數是()
二年級上冊數學西師版教案2
【教學目標】
1、通過對生活中萬以內數的調查、收集、整理,讓學生初步感受多位數,培養學生的實際分析能力。
2、使學生掌握萬以內數的讀法,會正確地讀出萬以內的數。
3、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4、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和能力。
5、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和主動性。
【教學重難點】
理解中間、末尾有“0”的四位數的讀法和寫法。
【教具、學具準備】
計數器、收集一些生活中的'數據資料。計數器。
【教學過程】
一、課前收集資料,感知四五位數
學生課前收集資料,寫在卡紙上,并貼在黑板上。昨天同學們都收集了電腦的價格,現在請同學將它們貼到黑板上來,讓大家來看看你的成果。
二、分類
黑板上有這么多數,請你先輕輕的試著讀一讀,然后觀察這些數的特點,并??給這些數分分類。
生:這兩類數一類中有零,另一類沒有零。
三、互動新授
1、讀數
(1)教學例7。
出示例圖。
師:這些數同學們都知道它的組成,那你們知道這些有什么共同點嗎?這些數怎么讀、寫呢?
請學生說說一說例7的幾個數室友幾個千、幾個百、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2)學生讀出黑板上的數,教師板書。
如,3090,讀作三千零九十。
(3)師:讀了這些數,你有什么發現?
這些書中,有的0讀出來,有的0不讀出來,教師板書后,讓學生發現什么樣的0要讀出來,什么樣的0不讀出來。
2、沒有零的數的讀法。
你覺得哪一類數讀起來比較容易?誰能來讀一讀?
讀這些數有什么好方法?從高位起,按照數位順序讀;
萬位上是幾就讀幾萬,千位上是幾就讀幾千,百位是幾就讀幾百……
3、有零的數的讀法。
這些有零的數你會讀那一個?你能找出和他同一類的數嗎?
板書出示:中間有一個0或連續幾個0,都只讀一個0;
你還會讀哪一個數?(末尾有0的數)找出末尾有0的數,
讀這些數,又有什么好辦法?
板書出示:末尾不管有幾個0,都不讀。
4、寫數。
教學例8。
剛才還有一些小朋友收集的價格還沒有展示出來,現在我就請這些同學來報一報,看你們能不能記下來。
出示板書:幾萬就萬位上寫幾,幾千就千位上寫幾,幾百就百位上寫幾……
誰還能來報一報。(有0的數)
出示板書:中間或末尾哪一位上一個單位也沒有,就在哪一位上寫0。
四、練習與鞏固
1、完成教材第86頁“做一做”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
師請學生核對。
2、完成教材第86頁“做一做”第2題。
在右面的空格上填上適當得數,說出每一小格表示多少?
讓學生標出3700,6500,和9900,說說找這些數的方法。
3、完成教材練習十七第5、6題。
(1)第5題,學生寫出這些數。
請幾名學生說出自己寫出的數,全班核對。
說一說你是怎樣判斷的,每個數中的“0”分別代表幾個“0”
(2)第6題。說說數的組成,讓學生填寫在書上。
五、課堂小結
師:本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內容?
學生自由發言。
二年級上冊數學西師版教案3
教學目標:
1、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統計數據,使學生體驗隨機出現的數據收集和整理的過程。
2、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1格代表2個單位),會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回答簡單的問題。
3、通過對學生身邊有興趣的事例調查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統計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
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過程,根據統計圖表提出和回答問題。
教學難點:
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的每格代表2個單位。教學準備:統計表,方格紙,
教學過程:
一、復習統計圖。
同學們,在一年級,我們已經學習了統計的一些知識,今天農老師來考考你們,看誰記得?
二、激趣導入。
1、同學們,你們喜歡看動畫片嗎?
2、農老師也喜歡看動畫片,今天給你們帶來了幾位你們喜歡的朋友,一起來看看都有誰?(出示)你們喜歡它們嗎?現在農老師非常想了解,在這四個動畫人物里面,咱們班喜歡哪個動畫人物最多?喜歡哪個動畫人物最少?你們想不想知道?
師:那我們就來統計一下,咱們班喜歡這幾個動畫人物的情況。(板書課題)
三、自主探究,體驗統計。
1、引導學生收集。整理數據。
在一年級,我們已經學習了統計的一些知識,知道了收集、記錄數據的一些方法。誰能說說都有些什么方法呢?(可以用畫圓形、正方形、打勾,或是用畫“正”字的方法統計……)
現在我們要統計全班同學喜歡動畫人物的情況,選用哪種方法最快,哪種方法?老師給同學們提供一種方法,統計到哪個動畫人物,你喜歡你就站起來,坐著的同學數數一共有多少?一定要細心,不要多數、漏數。(全班討論)
師:剛才記錄喜歡動畫人物情況的過程就叫“統計”(板書課題)我們把統計的數據填到表格中,這張表格就叫統計表,從這張表中我們可以知道喜歡各種動畫人物的人數,如果想一眼看出喜歡哪個動畫人物的。人數多,喜歡哪個動畫人物的人數少,還可以整理成什么?
生:……統計圖
2、引導學生通過生成的數據,讓學生動手畫統計圖。
①請同學們先觀察手上的表格,想一想,每格代表幾?先標上數據。
②學生動手制作統計圖。
3、小結:當統計的數據較大時,我們可以用1格表示2個單位。
4、根據畫好的統計圖回答問題。
①從這個統計圖,我們知道了什么?
②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③假如下次我們班要放動畫片,我們應該選擇放什么動畫片?
四、應用實踐,鞏固新知。
①從這個統計圖你知道了什么?
②假如你是超市的經理,你打算怎樣進貨?
五、暢談收獲、自我總結。
二年級上冊數學西師版教案4
《認識幾百幾十》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出示生活中幾百幾十的場景,比如:一本書一共有320頁,會場中一共有920個人等,告訴學生幾百幾十的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作用可大了。
講述: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幾百幾十的數。(板書課題:認識幾百幾十)
二、操作探究,學習新知
1、教學例題
(1)直觀認識
出示4塊方板。
提問:這4塊方板里有多少個小方塊?400里面有幾個百?(板:4個百)
(出示5根木條)這里面有多少個小方塊?五十里面有幾個十?(板:5個十)
現在一共是多少個小方塊?你是怎么知道的?
(2)用計數器表示。讓學生都在計數器上撥珠,并指名演示。
(3)寫數、讀數
讓學生對照計數器試著寫數,并與同桌說一說你是怎么寫的?個位上為什么0?0可以不寫嗎?誰能把這個數讀一讀?
2、教學“試一試”
提問:你能一邊撥珠子一邊一十一十地數,從三百九十數到四百三十嗎?
請把它們寫下來。(要求學生相互給同學看)
提問:數到三百九十,接下來數什么?那么數到六百九十呢?數到八百九十呢?
不撥珠你能從890數到1000嗎?(要求學生數給同桌聽)
提問:數到九百九十,接下來數什么?追問:九百九十后面為什么時一千?
三、組織練習,加深認識
1、做“想想做做”第一題。
獨立看圖填寫,指名回答,共同訂正。
提問:你怎么想到13個十是130?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獨立填寫,共同訂正。
提問:360和630各是怎么組成的?
3、做“想想做做”第3、4題。
指名讀數,共同寫數。要求學生寫在自己的本子上。
訂正后提問:做過這兩道題后你有什么想法?教育學生保護植物和野生動物。
4、做“想想做做”第5、6題。
讓學生獨自填寫得數或算式。
做完第5題后提問:你能說說你是怎么想的嗎?(口算時可以利用幾百幾十的組成來思考,也可以利用加減法的關系來思考。)
5、做“想想做做”第7、8題。
口算給同桌聽。(每人一組)
6、做“想想做做”第9題。
獨立列式計算。訂正時追問:這道題為什么用加法計算?小結:已經栽的棵數與還剩下的棵數相加,就是一共栽的棵數。
四、課堂總結
提問:今天這節課你學習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二年級上冊數學西師版教案5
課題:認識米用米量
教學內容:第4頁例4例5及第4頁“做一做”和練習一第3—5題。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初步認識單位“米”,幫助學生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概念。
(2)根據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理解1米=100厘米。
(3)學會用1米長度單位測量較長的物體。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探究等多種學習活動,幫助學生形成米的正確表象,體驗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探索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來感知數學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重點:使學生學會用米尺量物體的長度。
難點:體驗1米的實際長度,并形成印象。
教學方法:
教法:討論、演示。
學法:自主探究、小組討論法。
教學準備:
刻度尺、米尺、卷尺、繩子、CAI課件。
教學步驟:
一、復習引入
(1)提問:
①量比較短的物體可以用什么長度單位測量?
②你們的哪個手指寬1厘米?
(2)引入新課
請兩名同學用厘米刻度尺量黑板的長,并說一說有什么感受。
(很麻煩、很累)
對!我們量較長的物體或距離通常用“米”作單位,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米”的知識。
(板書:認識米用米量)
二、探究新知
(1)認識“米”。
猜1米有多長,用手比劃;出示米尺初步感知1米的長度;看看我們身邊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
(2)認識厘米和米之間的關系。
課件演示1米里有多少個1厘米
(3)用米量
用米尺量黑板的長度、教室的長、寬學生的身高等。
三、積累運用,拓展延伸
(1)判斷(對的打√錯的打×)
①鉛筆長15米。()
②課桌高70米。()
③一棵樹高16厘米。()
(2)完成練習一第3—5題。
四、總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有哪些收獲?
板書設計
認識米用米量
1米=100厘米
二年級上冊數學西師版教案相關文章:
★ 高中教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