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在數學教學中五年級數學老師應以滿腔熱情的積極狀態,將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每一篇五年級數學教案都是五年級數學教師的心血,你不妨與我們分享你的五年級數學教案。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有關于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希望你喜歡。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
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冊第49頁
教學目的:
1、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整除的意義。
2、理解、掌握約數和倍數的意義,知道約數、倍數的相互依
存關系,滲透辨證唯物主義思想教育。
3、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嘗試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
數學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
4、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自學、討論等方式的學習,培
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教學準備:
1、兩張卡片、2、多媒體演示課件
〔評析〕為了體現當今新的教育觀,即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使兒童掌握一定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同時還要有目的去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所以制定的目標體系全面、恰當。
教學過程:
一、復習整理、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整除的意義
1、整除的含義
①讓學生在小卡片上寫一道除法算式
②黑板上展示學生的除法算式
〔評析〕學生的學習材料是自己尋找的,而不是教師或書本給定的材料,它們來源于學生自己,這樣的學習,可以使學生一開始就處于積極狀態,使學生對學習充滿著興趣,學生樂于繼續學習下去,而無須教師強迫學生學習。
③教師提出問題:A、哪一道除法算式的被除數能被除數整除
B、在什么情況下,才可以說“一個數能被另一個數整除”
④讓學生分小組合作、交流,解決以上兩個問題
⑤學生交流完畢,每小組派代表匯報本小組研究成果
〔評析〕讓學生合作、交流,嘗試解決問題,這樣的教學即給了學生一個人人參與、自主探索的機會,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了知識;又使學生在平等、自由、真誠悅納的情意關系中學會了與人共處。
2、抽象概括整除的概念
①師:如果用字母a表示被除數,用字母b表示除數,在什么情況下,a能被b整除?
②生:略
③師:讓學生完整地概括整除的意義
〔評析〕由于學生對整除的含義有了進一步的理解。所以通過學生討論,師生對話,抽象概括出整除的概念,這樣的教學,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同時可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鞏固練習
①下面哪一組的第一個數能被第二個數整除
17和549和73.6和1.210和10
②下面四個數中誰能被誰整除
2、3、6、12
〔評析〕概念初步后,為了有效鞏固,恰到好處增加了練習,練習題設計時,考慮到不同學生的發展,增加了開放題,這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又加深了學生對整除的理解
二、新知教學,了解約數和倍數的意義
1、提出問題,看書自學
①在什么情況下,a是b的倍數,b是a的約數。
②約數和倍數中的數一般指什么數?不包括什么數?
③你能仿照書中的(例1)舉一個例子,說明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倍數,另一個數是這個數的約數
2、學生自學,并回答問題及舉例、說明理由。
〔評析〕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帶著問題去自學,這樣的學習,即體現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又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及自學能力。
3、明確約數和倍數的關系
根據實例提出問題:45能被15整除,能不能單獨說45是倍數、15是約數,為什么?
生:略
師生共同小結:約數和倍數是相互依存的關系,不能單獨地說一個數是倍數或約數。
〔評析〕通過以上的學習,學生明確了一個數是否是另一個數的倍數或約數時,必須是以整除為前提,約數和倍數是相互依存的概念,不能獨立存在。突出了教學的重點,準確地把握了教學關鍵。
4、鞏固練習
①下面每組數中,誰是誰的倍數?誰是誰的約數?
36和97和1445和451和100
②下列數中,誰是誰的倍數?誰又是誰的約數?
1、2、6、12
③游戲
規則:老師出示一個數,看你手中的卡片是否符合老師提出的條件,符合的請舉起你的卡片。
a、我是12,12能整除誰?
你們是我的什么數?我又是你們的什么數?
b、我是19,誰是我的約數?
c、我是2,誰是我的倍數?
d、我是1,誰是我的倍數?(小結:1是所有自然數的約數)
e、讓全體同學舉起卡片,讓具有數字6的同學指出自己的約數
〔評析〕練習題設計時,考慮到不同的學生要有不同的發展,即有層次,又有坡度,形式又有多樣。即重視基本知識的訓練,同時還將知識性、趣味性有機地結合。學生興趣盎然,思維敏捷。通過練習,即鞏固了知識,又使全體學生不同程度得到了發展
五、回顧反思,談各人的收獲。
師:今天我們研究了什么?又是怎樣研究的?你有什么收獲?
〔評析〕讓學生總結本節課學習的方法,并談自己的收獲,這個過程不僅使學生明白了許多道理,而且使學生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誘發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學生的收獲不僅只有知識,還包括能力、方法、情感等,學生體驗到學習之樂,增強了學好數學的信心。
〔反思〕:素質教育的重要著眼點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實施素質教育就必須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要改變學生在原有的教育教學條件下所形成的那種偏重于記憶和理解、立足于接受教師知識傳輸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形成一種主動探究知識、并重視解決實際問題的積極學習方式,這是一種有利于終身學習、發展學習的方式。為了倡導這種學習方式,使素質教育落到實處,筆者在設計約數和倍數的意義這一課時,采用了以問題為中心,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以合作交流、討論、自學等形式主動地去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從而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有了切實的落腳點。
綜觀整堂課,教師教得非常少,而學生講得非常多,學生之間合作交流多,學生自主學習多,教師只是一個組織者和參與者,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不僅積極參與每一個教學環節,切身感受了學習數學的快樂,品嘗了成功的喜悅,而且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滿足了學生求知、參與、成功、交流和自尊的需要。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2
教材分析:
該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約數和倍數的意義”、“質數和合數、分解質因數”、“公約數”等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既是對前面知識的綜合運用,同時又是學生學習“通分”所必不可少的知識基礎。因而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本冊教材的核心內容。本課的教學,對于學生的后續學習和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借鑒前面的學習方法學習后面的內容是本課設計中很重要的一個教學特色,這樣設計不僅使教學變得輕松,而且能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掌握一些學習方法,這些學習策略和方法的掌握,對于今后的學習是很有幫助的。
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更為豐富,動手欲較強,學生認識數的概念時更愿意自主參與,自己發現。再者,學生個人的解題能力有限,而小組合作則能更好地激發他們的數學思維,通過交流獲得數學信息。
教學目標:
(體現多維目標;體現學生思維能力培養)
1、讓學生通過具體的操作和交流活動,認識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會用列舉法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2、讓學生經歷探索和發現數學知識的過程,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滲透集合思想,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
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的概念建立。
教學難點:
運用“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教法學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達到《標準》中的要求,也為了更好的解決教學重、難點,我將本節課設計成寓教于樂的形式,將教學內容融入一環環的學生自主探索發現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動手、動腦、動口。
教學過程:
媒體運用
任務導學
明確任務
師:課前我們來做個報數游戲,看誰的反應最快。請兩大組的同學參加。
師:請報到3的倍數的同學起立,報到4的倍數的同學起立。你們發現了什么?他們為什么要起立兩次?(因為他們報到的號數既是3的倍數又是4的倍數)是嗎?咱們一起來驗證一下。(師板書:12、24)
師:像這些數既是3的倍數,又是4的倍數,我們就把這些數叫做3和4的公倍數。(板書:公倍數)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公倍數。
一、課堂探究,自主學習
1、出示例1
師:同學們,仔細讀要求,你們認為解決這個問題要注意什么?
生獨立思考,領會題意和要求。
課件出示
合作
探究
2、合作交流,動手操作
我們每一對同桌都準備了一張方格紙和一些長3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下面就用這些長方形來代替瓷磚在方格紙上來擺一擺、畫一畫或直接算一算。
3、匯報交流
師板書:2的倍數:2、4、6、8、10、12、14……
3的倍數:3、6、9、12、15、18……
2和3的公倍數:6、12、24……
二、交流展示
1、明確意義
師提出問題:為什么不能鋪成邊長是4厘米或9厘米的正方形?除了能鋪成邊長是6厘米的正方形之外,還可以鋪成邊長是多少厘米的正方形?最小是多少厘米?你發現能鋪成的正方形的邊長有什么特點?
(設計意圖:這幾個問題連環遞進,通過第一問使學生理解4只是2的倍數,9只是3的倍數,不論是邊長4厘米還是9厘米均不符合題意,從而使學生深刻理解"公"字的含義;通過第二、三問使學生發現能鋪成的正方形的邊長必須是2和3的公倍數,而只要符合這個條件的正方形是有無數個的,從而滲透了數形結合與極限思想。)
師:通過剛才的報數和鋪正方形的過程,現在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是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在韋恩圖上怎么表示?
2、找最小公倍數
師:是不是只有2和3才有公倍數呢?其你也舉個例子里找一找他們的公倍數,有一個要求:看誰能在規定的時間里找到的公倍數最多,用的方法最巧。
匯報交流
師:請找到最多的同學說一說,你有什么好方法介紹給大家。
3、發現特殊關系的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的特點
師讓學生舉例,然后將學生所舉的例子分成了3類。啟發學生:我是根據什么標準來分的?你所舉的例子屬于哪一類?咱們再來看一看,他們的最小公倍數有什么特點?(讓舉例的學生匯報最小公倍數)
得出規律:兩個數是互質關系的,它們的最小公倍數就是他們的乘積;
兩個數是倍數關系的,它們的最小公倍數就是較大的那個數。
如果以后讓你找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你會怎么做?
三、反饋拓展
1、拓展提升
13和2()1000和25()
18和6()8和9()
1和12()9和15()
2、師:運用公倍數的知識,可以解決許多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一天周老師和一位樂清的同學在溫州參加完同學會之后,第二天要趕回來上班,從溫州新南站我們了解到以下一些信息
師:為了能同時出發,你認為周老師該選擇哪些時間出發?
3、求三個數的公倍數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五、評價檢測
練習十七2、3、4題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3
教學內容:
最小公倍數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最小公倍數的意義,初步學會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習目標:
1、理解最小公倍數的意義
2、初步學會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學習任務:
任務一 理解最小公倍數的意義
任務二 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課
1、師:同學們,看今天我們要學習什么?(最小公倍數)
看到這個題目,你會想到我們以前學過的什么知識?(倍數)
2、師:(出示課件)誰會求這倆個數的倍數?有了這個知識做鋪墊,相信我們這節課一定會學的很輕松。
3、(出示目標)理解最小公倍數的意義,初步學會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請同學們默讀一遍,并牢牢的記住它。
二、民主導學
任務一
一、任務呈現
師:過幾天,我們五年級的同學將外出旅游,高興嗎?小蘭也想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游玩,可從7月1日起,小蘭的媽媽每4天休息一天,爸爸每6天休息一天,他們打算等爸媽全部休息時,全家一塊兒去。那么在這一個月里,他們可選那些日子去呢?你會幫他們把這些日子找出來嗎?
要求:先獨立思考,不會的小組商量。
提示:每4天休息一天就是工作3天休息一天,每6天休息一天就是工作5天休息一天
二、自主學習
教師巡視學習情況
三、展示交流
1、師:他們可選那幾日外出?(12、24)
你是怎樣選出來的?根據回答板書;
媽媽的休息日:4 8 12 16 20 24 28 ---- 4的倍數
爸爸的休息日:6 12 18 24 30 -----6的倍數。
共同的休息日:12 24 -----4和6的公倍數
最近的一天:12------4和6的最小公倍數
還可以用集合圖來表示,
2、仔細觀察兩組數據有什么特征?
3、再次強調 4 的公倍數就是媽媽的休息日
6 的公倍數就是爸爸的休息日
4 和6的公倍數就是爸爸和媽媽的共同休息日
4、最近是哪一天? 12
12也是這公倍數中最小的一個,叫做最小公倍數。
5、集合圖還可以這樣表示 出示課件
問:和前面的圖有什么不同?中間的部分表示什么?(重合的、公共的)
你會填嗎?把剛才的數據填在這個表里,中間填?兩旁呢?
這樣我們可以一眼看出4 和6的公倍數是12、24.
6、誰能用一句話說說什么是公倍數?什么是最小公倍數?
7、89頁做一做
二、那如何求最小公倍數呢?
任務二
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一、任務呈現
1、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數
2、想一想
1.你還能想出幾種求法?
2.公倍數有多少個?你能找出的公倍數嗎?
3.兩個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之間有什么關系?
二、自主學習
三、展示交流
1、把不同求法板書
2、交流以上三個問題
(三)檢測導結
1、目標檢測
求下列每組數的最小公倍數(要求5分鐘)
2和7 4和8
3和5 6和15
2、結果反饋
一次正確5分,自己改正4分,幫助改正3分,
3、反思總結 談談收獲和不足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4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活動情境,經歷測量石塊體積的實驗過程,探索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
2.在實踐與探究過程中,嘗試用多種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探索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方法,嘗試用多種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活動:
一、創設情況,引入新知
1.出示石塊
問:如何測量石塊的體積?什么是石塊的體積?
極書課題。
2.以小組為單位,先討論、制定測量方案。
問:能直接用公式嗎?不能怎么辦?
3.小組派代表介紹測量方案。
學生觀察石塊
想一想,如何測量石塊的體積。
學生分組討論,制定測量方案
學生的測量方案可能有:
方案一:取一個正方體容器,里面放一定的水,量出水面的高度后把石塊沉入水中,再一次量出水面的高度。這時計算一下水面升高了幾厘米,用“底面積×高”計算出升高的水的體積,也就是石塊的體積了,也可以分別計算放入石塊前的水的體積與放入石塊后的總體積之差。
方案二:是將石塊放入盛滿水的容器中,并將溢出的水倒入有刻度的量杯中,然后直接讀出溢出的水的體積,就是石塊的體積。
方案三:可以用細沙代替水,方法類似于方法一、方法二。
設計意圖: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引導學生小組合作,制定測量方案。
引導學生探索與體會測量不規則物體的體積的方法。
二、進行實驗
讓學生按各自小組制定的方案小組合作進行測算。
小組代表領取所需測量工具,學生小組合作動手測量,并且列式計算
設計意圖:通過實驗,使學生明白把不規則的石塊體積轉化成了測量計算水的體積的方法不只一種。
三、試一試
1.在一個正方體容器里,測量一個蘋果的體積。
2.測量一粒黃豆的體積。
學生小組合作進行測算
3.小結。
師:通過實驗,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請幾名學生說說自己的收獲
設計意圖:讓學生再一次運用在操索活動中得到的測量方法去測量其它不規則物體的體積。
四、數學萬花筒
課件出示阿基米德的洗浴故事
學生聽老師講述阿基米德的洗浴故事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5
教學目標
1、掌握整除、約數、倍數的概念.
2、知道約數和倍數以整除為前提及約數和倍數相互依存的關系.
教學重點
1、建立整除、約數、倍數的概念.
2、理解約數、倍數相互依存的關系.
3、應用概念正確作出判斷.
教學難點
理解約數、倍數相互依存的關系.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課件演示:數的整除下載)
1、口算
6÷515÷323÷7
1.2÷0.324÷231÷3
2、觀察算式和結果并將算式分類.
除盡
除不盡
6÷5=1.215÷3=15
1.2÷0.3=424÷2=12
23÷7=3......2
31÷3=10......1
3、引導學生回憶:研究整數除法時,一個數除以另一個不為零的數,商是整數而沒有余數,我們就說第一個數能被第二個數整除.
4、尋找具有整除關系的算式.
板書:15÷3=515能被3整除
5、分類除盡
除不盡
不能整除
整除
6÷5=1.2
1.2÷0.3=4
15÷3=15
24÷2=12
23÷7=3......2
31÷3=10......1
二、探究新知
(一)進一步理解”整除“的意義.
1、整除所需的條件.
(1)分析:24能被2整除,15能被3整除;
23不能被7整除,31不能被3整除;(商有余數)
6不能被5整除;(商是小數)
1.2不能被0.3整除;(被除數和除數都是小數)
(2)引導學生明確:第一個數能被第二個數整除必須滿足三個條件:
a、被除數和除數(0除外)都是整數;
b、商是整數;
c、商后沒有余數.
板書:整數整數整數(沒有余數)
15÷3=5
2、用字母表示相除的兩個數,理解整除的意義.
(1)討論:如果用字母a和b表示兩個數相除,那么必須滿足幾個條件才能說a能被b整除?
(板書:a÷b)
學生明確:a和b都是整數,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數而沒有余數,我們就說a能被b整除.
(板書:a能被b整除)
(2)繼續討論:在什么情況下才能說a能被b整除?(板書:b≠0)
學生明確:整數a除以整數b(b≠0),除得的商是整數而沒有余數,我們就說a能被b整除(也可以說b能整除a).
3、反饋練習.
(1)下面的數,哪一組的第一個數能被第二個數整除?
29和336和121.2和0.4
(2)判斷下面的說法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
a.36能被12整除.()
b.19能被3整除.()
c.3.2能被0.4整除.()
d.0能被5整除.()
e.29能整除29.()
4、”整除“與”除盡“的聯系和區別.
討論:綜合以上所學知識討論,”整除“和”除盡“有什么聯系?又有什么區別?
(舉例說明)
(二)約數、倍數的意義
1、類推約數、倍數的意義.
(1)教師講解:15能被3整除,我們就說15是3的倍數,3是15的約數.
(2)學生口述:
24能被2整除,我們就說,24是2的倍數,2是24的約數.
10能被5整除,我們就說,10是5的倍數,5是10的約數.
a能被b整除,我們就說a是b的倍數,b是a的約數.
(3)討論:如果用字母a和b表示兩個整數,在什么情況下才可以說a是b的倍數,b是a的約數?(在數a能被數b整除的條件下)
(4)小結:如果數a能被數b(b≠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數,b就叫做a的約數(或a的因數).
2、進一步理解約數、倍數的意義.
(1)整除是約數、倍數的前提.學生明確:約數和倍數必須以整除為前提,不能整除的兩個數就沒有的數和倍數的關系.
(2)約數和倍數相互依存的關系.
學生明確:約數和倍數是一對相互依存的概念,不能單獨存在.
(3)反饋練習:
A、下面各組數中,有約數和倍數關系的有哪些?
16和2140和2045和15
33和64和2472和8
B、判斷下面說法是否正確.
a、8是2的倍數,2是8的約數.()
b、6是倍數,3是約數.()
c、30是5的倍數.()
d、4是歷的約數.()
e、5是約數.()
3、教師說明:以后在研究約數和倍數時,我們所說的數一般不包括零.
4、教學例2:12的約數有哪幾個?
(1)引導學生合作學習,討論分析.
(2)匯報、板書:
12的約數有:1、2、3、4、6、12
(3)練習:15的約數有哪幾個?
(4)學生明確:
一個數的約數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約數是1,的約數是它本身.
5、教學例3:2的倍數有哪些?
(1)引導學生合作學習,討論、分析.
(2)匯報、板書:
2的倍數有:2、4、6、8、10......
(3)練習:2的倍數有哪些?
(4)學生明確:
一個數的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數是它本身.
三、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在進一步研究整除的基礎上又學到了什么?通過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板書課題:約數和倍數的意義)
四、隨堂練習
1、下面的說法對嗎?說出理由.
(1)因為36÷9=4,所以36是倍數,9是約數.
(2)57是3的倍數.
(3)1是1、2、3、4、5,...的約數.
2、下面的數,哪些是60的約數,哪些是6的倍數?
3412162460
教師說明:一個數可以是另一個數的約數,也可以是某個數的倍數.
3、下面的說法對嗎?為什么?
(1)1.8能被0.2除盡.()1.8能被0.2整除.()
1.8是0.2的倍數.()1.8是0.2的9倍.()
(2)若a÷b=10,那么:
a一定是b的倍數.()a能被b整除.()
b可能是a的約數.()a能被b除盡.()
五、布置作業
1、先寫出下面每個數的約數,再寫出下面每個數的倍數(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各寫5個)
101336
2、在下面的圈里填上適當的數.
六、板書設計
約數和倍數的意義
探究活動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6
教學要求①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整除的意義。②使學生掌握整除、約數與倍數的概念,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滲透辨證唯物主義思想。③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與觀察思考的能力。
教學重點約數和倍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理解除盡和整除,約數和倍數等概念間的聯系和區別。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計算下面三組題。
(1)23÷7=(2)6÷5=(3)15÷3=
11÷3=1.8÷3=24÷2=
2、觀察并回答。
(1)上面哪個算式中的第一個數能被第二個數整除?
(2)在什么情況下,才可以說“一個數能被另一個數整除”?
(3)如果用整數a表示被除數,整數b(b≠0)表示除數,可以怎樣說?(讓學生看教材第49頁關于“整除”的一段話)
3、思考:我們在說一個數能被另一個數整除時,必須具備哪幾個條件?
①被除數、除數都是整數,除數不等于0
明確三點②商必須是整數缺一不可
③商的后面沒有余數
4、除盡與整除的區別與聯系。
(1)像6÷5=1.21.8÷3=0.6我們只能說第一個數能被第二個數。
(2)除盡被除數和除數(不等于0),不一定是整數,商是有限小數,沒有余數。
整除被除數和除數(不為0)都是整數,商是整數,沒有余數。(三整無余)
師:一個數能被另一個數整除表示的是兩個整數之間的一種關系,它們還有另一種關系,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約數和倍數關系(板書課題:約數和倍數的意義)
二、探索研究
1.小組學約數和倍數的意義。
(1)讓學生看教材第50頁有關約數和倍數的一段話。
(2)小組討論:兩個數在什么情況下才有約數和倍數關系?“約數和倍數是相互依存的”是什么意思?
(3)在復習的第1題中,請你指出哪個數是哪個數的倍數,哪個數是哪個數的約數?為什么?
(4)倍與倍數意義一樣嗎?
如:15是3的倍數,表示15能被3整除。
1.5是0.3的5倍,5倍表示1.5除以0.3的商。
(5)注意事項。讓學生看教材第50頁的注意。
三、課堂實踐
1.做教材第51頁的“做一做”。
2.做練習十一的第1題。
3.做練習十一的第2題。
4.做練習十一的第3題。
5.做練習十一的第4題。
60的約數有。
6的倍數有。
四、課堂小結
學生小結今天學習的內容。
課后反思:
給學生以豐富的材料,讓他們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通過主動的探索學習掌握概念。
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 小學教案模板
★ 小學教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