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佳節詩句古詩大全
“重陽”之名稱由來,得名于古籍《易經》中的“陽爻為九”。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重陽佳節詩句古詩大全,僅供參考,喜歡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喲!
重陽節古詩
1、《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2、《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3、《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唐·岑參
九日黃花酒,登高會昔聞。
霜威逐亞相,殺氣傍中軍。
橫笛驚征雁,嬌歌落塞云。
邊頭幸無事,醉舞荷吾君。
4、《九日醉吟》
唐·白居易
有恨頭還白,無情菊自黃。
一為州司馬,三見歲重陽。
劍匣塵埃滿,籠禽日月長。
身從漁父笑,門任雀羅張。
問疾因留客,聽吟偶置觴。
嘆時論倚伏,懷舊數存亡。
奈老應無計,治愁或有方。
無過學王績,唯以醉為鄉。
5、《九日登巴臺》
唐·白居易
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開。
閑聽竹枝曲,淺酌茱萸杯。
去年重陽日,漂泊湓城隈。
今歲重陽日,蕭條巴子臺。
旅鬢尋已白,鄉書久不來。
臨觴一搔首,座客亦徘徊。
6、《九日懷襄陽》
唐·孟浩然
去國似如昨,倏然經杪秋。
峴山不可見,風景令人愁。
誰采籬下菊,應閑池上樓。
宜城多美酒,歸與葛強游。
7、《九日齊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8、《重陽日酬李觀》
【唐】皇甫冉
不見白衣來送酒,但令黃菊自開花。
愁看日晚良辰過,步步行尋陶令家。
9、《閏九月九日獨飲》
唐·白居易
黃花叢畔綠尊前,猶有些些舊管弦。
偶遇閏秋重九日, 東籬獨酌一陶然。
自從九月持齋戒,不醉重陽十五年。
10、《九日題涂溪》
唐·白居易
蕃草席鋪楓葉岸,《竹枝》歌送菊花杯。
明年尚作南賓守,或可重陽更一來。
11、《重陽席上賦白菊》
唐·白居易
滿園花菊郁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12、《九月九日》
唐·崔善為
九日重陽節,三秋季月殘。
菊花催晚氣,萸房辟早寒。
霜濃鷹擊遠,霧重雁飛難。
誰憶龍山外,蕭條邊興闌。
重陽節的起源
九九重陽,早在春秋戰國時的《楚詞》中已提到了。屈原的《遠游》里寫道:“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這里的“重陽”是指天,還不是指節日。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鐘繇書》中,則已明確寫出重陽的飲宴了:“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并應,俗嘉其名,以為宜于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晉代文人陶淵明在《九日閑居》詩序文中說:“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于言”。這里同時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晉時期,重陽日已有了飲酒、賞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
到明代,九月重陽,皇宮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慶賀,皇帝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以暢秋志,此風俗一直流傳到清代。
重陽節的歷史演變
古老傳統節日的.起源與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及天象、歷法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內容有關,蘊含著祗敬感德、禮樂文明深邃文化內涵。重陽節有著久遠的歷史源頭。古時南北各地風俗各異,先秦時期,各地習俗尚未融合流傳,重陽節習俗活動鮮見于文字記載。現存有關重陽節俗的文字記載,最早見于《呂氏春秋》之《季秋紀》,有載古人在九月豐收祭饗天帝、祭祖的活動。據考證,重陽節的源頭,可追溯到上古時代,古時有在季秋拜神祭祖禮俗活動。
重陽習俗普及于漢代,漢代是我國南北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融合時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節俗融合傳播。漢代作品《西京雜記》中收錄了古時重陽節求壽之俗。這是在文字資料上關于重陽節求壽之俗的最早記錄,據說這是受古代巫師(后為道士)追求長生,采集藥物服用的影響。同時還有大型飲宴活動,是由先秦時慶豐收之宴飲發展而來的。
“重陽節”名稱文字記載始見于三國時期。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鐘繇書》中曾這樣描述當時的重陽節:“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并應,俗嘉其名,以為宜于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在魏晉時,節日氣氛漸濃,倍受文人墨客吟詠。晉代文人陶淵明在《九日閑居》詩序文中說:“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于言。”這里同時提到菊花和酒。魏晉時期有了賞菊、飲酒習俗的文字記載。
南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宴。”
唐朝時,重陽節被定為正式節日。從此以后,宮廷、民間一起慶祝重陽節,并且在節日期間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據記載,正式將農歷九月九日列為國家認定的節日是在唐德宗李適年間(780年—785年),將重陽節列為“三令節”之一。
宋代,重陽節更為熱鬧,《東京夢華錄》曾記載了北宋時重陽節的盛況。《武林舊事》也記載南宋宮廷“于八日作重九排當”,以待翌日隆重游樂一番。
明清,明代皇宮中宦官宮妃從初一時就開始一起吃花糕慶祝,九日重陽,皇帝還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覽勝,以暢秋志;清代,風俗依舊盛行,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
發展至近代,重陽節被賦予了新的含義,我國政府將每年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將傳統與現代和諧地結合起來,使這一傳統佳節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新式節日。2012年12月28日,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新修改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明確每年農歷九月初九為老年節。在傳承發展中,重陽節以富有生命意蘊的節慶活動世代流傳,設宴敬老、飲宴祈壽主題逐漸和中國傳統孝道倫理相融合,成為當今重陽節日活動重要主題之一。
重陽節養生
飲食清淡,預防秋燥
重陽節前后,秋燥最為明顯,特別容易出現呼吸道疾病,尤其是抵抗力比較低的老年人,極易在此時出現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鼻炎等。
那么應該如何應對秋燥呢?首先要調整飲食,以清淡為主,盡量不吃辛辣油膩的食物。可以選擇多吃一點粗糧,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
早睡早起,適當午睡
秋冬季是老年人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天此時稍不注意,就會引發心腦血管疾病。
適當的午睡能讓大腦和全身各系統都得到休息,有效地幫助人們保持心理平衡,預防心肌梗塞。據調查,每天午睡半小時,可減少30%患冠心病的可能性。
合理運動,調養肺氣
秋天天氣寒涼,如果堅持適當的體育鍛煉,可以提高肺臟器官的功能。
運動時需注意:清晨氣溫低,不要穿著單衣就到戶外活動;鍛煉熱了也不要脫得太多,身體發熱后,可以適當減少衣物;鍛煉后切忌穿汗濕的衣服在冷風中逗留,以防著涼。
重陽節的意義
重陽節有敬祖、敬老、感恩的意義。重陽節是指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九九重陽節又叫登高節、重九節、曬秋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由于“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日“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便有了九九重陽節這一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