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是為了紀念誰
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重陽節是為了紀念誰?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重陽節知識點,僅供參考,喜歡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喲!
重陽節是為了紀念誰
重陽節是為了紀念東漢時期的桓景,相傳桓景是東漢時汝南縣人,父母患病都去世了后來他孤身一人上山拜師學藝。學了一身功夫下山,讓村里得瘟疫的人全部上山一人給一杯菊花酒,后來瘟疫除掉了,桓景趕走瘟疫的故事一直被流傳至今,也被人紀念。
重陽節的意義
重陽節有敬祖、敬老、感恩的意義。重陽節是指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九九重陽節又叫登高節、重九節、曬秋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由于“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日“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便有了九九重陽節這一說法。
重陽節的起源
重陽節的起源據說是漢高祖劉邦的愛妃戚夫人被呂后害死后,她身邊的侍女也受到牽連并被趕出皇宮,流落到民間,嫁給了一個貧民。由于她在宮中每年都過重陽節,節日期間插茱萸、飲菊花酒等,以求長壽,所以嫁人之后,她在這一天還是照著宮里的規矩過重陽節,人們聽說后紛紛效仿,于是這種習俗在民間就廣為流傳了。
重陽節的介紹
重陽節是指農歷九月九日那天,因為在《易經》中,“九”為陽數,“六”為陰,所以,農歷九月九日,“重九”,則為“重陽”,“九九”諧音“久久”,有長久之意,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因此,祭祖和敬老活動常常在重陽節進行。由王維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曰:“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可知道,插茱萸、登高是重陽節的風俗,因此,重陽節又稱為“登高節”、“茱萸節”此外,因為在重陽有和菊花酒的習慣,所以,也稱“菊花節”,重陽節始出現在三國時代,見曹丕《九日與鐘繇書》中。
重陽節的歷史由來,重陽節最早形成于戰國時期,在唐朝正式被定為民間節日。
重陽節有什么習俗?
一、九日登山
一有王維“遙知兄弟登高處”,二有李白《九日登山》,可見登高是重陽節的風俗之一,重陽佳節,秋高氣爽,登高可使人心曠神怡、健康祛病。
二、九日醉吟
所謂九日黃花酒,即是指菊花酒,農歷九月,菊花爭艷,因此九月又稱菊月,菊花象征長壽,菊花酒寓意“吉祥酒”,在重陽節有賞菊、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為“菊花節”,重陽節聚會飲酒、賞菊賦詩早已成為一種時尚。
三、佩茱萸
之所以王維詩曰:遍插茱萸少一人。是因為在古代,插茱萸是重陽節的習俗,因此,重陽節又稱茱萸節。茱萸是一種具有特殊氣味的植物,有驅蟲去濕、逐風邪的作用,可以入藥,能消積食,治寒熱。所以,在古人重陽節佩茱萸希望可以辟邪求吉。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翁”。
四、食重陽糕
重陽登高還與吃重陽糕有聯系,因為“高”與“糕”諧音,所以重陽登高,重陽吃重陽糕,登高吃糕,有步步高升之吉祥寓意,此外,還用于慶祝秋糧豐收、喜嘗新糧的用意。
正所謂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重陽節除了上述人人皆知的風俗習慣以外,各地也有不同的風俗習慣以慶祝重陽佳節。如:在河北,重陽節有“追節”的習俗,即有姻親關系的家庭會互相送禮;在山東昌邑北部有諺語道:“喝了蘿卜湯,全家不遭殃”,所以有重陽節吃辣蘿卜湯的習俗;又如江蘇南京人家以五色紙鑿成斜面形,連綴成旗,插于庭中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