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節氣養生知識
立冬是冬天的第一個節氣,代表著冬天的開始,每年時間是公歷11月7—8日。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冬至節氣養生知識及注意事項,歡迎大家來閱讀。
冬至節氣養生知識
一、合理調節飲食
冬至時節飲食宜多樣,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適當選用高鈣食品,食宜清淡,不宜吃濃濁、肥膩和過咸食品,冬天陽氣日衰,脾喜溫惡冷,因此宜食溫熱之品保護脾腎,吃飯宜少量多餐,應注意"三多三少",即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素多,糖類、脂肪、鹽少。
二、多曬太陽
冬至時節,曬太陽是最好的生陽方法,不僅可以驅走寒氣,還能預防骨質疏松,減少抑郁2。
三、進行適當的御寒鍛煉
如平時堅持用冷水洗臉等,提高機體對寒冷的適應性和耐寒能力。
四、保持良好的心境
情緒要穩定、愉快,切忌發怒、急躁和精神抑郁。
冬至的養生注意事項:
注意防寒保暖:冬至時節,應特別重視頭部和足部的保暖,因為頭為諸陽之會,最怕寒氣侵襲,而足部保暖可助人體陽氣運行。
合理調節飲食:冬至時節飲食宜多樣,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適當選用高鈣食品,食宜清淡,不宜吃濃濁、肥膩和過咸食品。
起居護養要適度:冬至時節應早睡晚起,待陽光出現才出外活動,同時也要多穿衣服,避免不必要的戶外活動,防止陽氣過度的消耗。
運動養生適度為宜:冬至時節可進行適當的御寒鍛煉,如平時堅持用冷水洗臉等,提高機體對寒冷的適應性和耐寒能力。
立冬節氣吃什么
一、立冬吃餃子
餃子是來源于“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的交換時間,而立冬是秋季和冬季的交換,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人們已經逐漸恢復了這一古老習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樣的餃子口味都是很不錯的12。
二、立冬吃羊肉
立冬時節吃羊肉正當時,立冬吃肉進補,而羊肉中富含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這三者被稱為產熱營養素,食用產熱量多,御寒效果非常好。其中像狗肉、牛肉、雞肉、等也是不錯的選擇1。
三、立冬吃甘蔗
甘蔗能成為“補冬”的食物之一,是因為民間素來有“立冬食蔗齒不痛”的說法,意思是“立冬”的甘蔗已經成熟,吃了不上火,這個時候“食蔗”既可以保護牙齒,還可以起到滋補的功效。
2023年立冬是冬天的開始嗎?
立冬是冬天的開始,立冬是每年陽歷的十一月七日左右,預示著冬天的開始,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
古人說立冬,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開始。冬是終了的意思,有農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來的含意,中國又把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但是,農歷上的立冬并不是氣象學上冬季的開始,通常人們往往以為立冬就是入冬了,其實兩者不是一回事兒。
立冬的風俗
1、祭祀
立冬在古代社會是“四時八節”之一,是個非常重要的節日,在我國部分地區有祭祖、飲宴、卜歲等習俗,以時令佳品向祖靈祭祀,以盡為人子孫的義務和責任,祈求上天賜給來歲的豐年。
2、吃餃子
立冬之日有吃餃子的習俗,一來好吃不過餃子,立冬這天改善一下生活;二來是餃子來源于“交子之時”的說法,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也有因為水餃外形似耳朵,人們認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凍的說法。
3、補冬
諺語有“立冬補冬,補嘴空”的說法,古時農民勞動了一年,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順便犒賞一家人的辛苦。家家戶戶要熬制草根湯,將山白芷根、鹽膚木根、山蒼子根、地稔根等剁成片,下鍋熬煮出濃濃的草根湯后,撈去根塊,再加入雞、鴨、兔肉或豬蹄、豬肚等熬制。草根品種眾多,配方也多種多樣,但都躲不開補腎、健胃、強腰膝的功能。
4、喝羊肉湯
立冬時節,北方多地有喝羊肉湯的習俗。在寒冷的天氣,喝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湯,絕對是一種享受。而且,羊肉中還含有豐富的脂肪和蛋白質,熱量高,御寒效果極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