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初中教案 > 七年級教案 > 語文教案 >

七年級語文教案范文

時間: 沐欽 語文教案

七年級語文教案怎么寫?語文作為語言文字或語言文學的簡稱,也是聽、說、讀、寫、編等語言文字能力和知識、文化知識 的統(tǒng)稱。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钠吣昙壵Z文教案范文七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七年級語文教案范文

七年級語文教案范文(篇1)

教學目標:

1、初步掌握古代詩歌的朗讀技巧,背誦詩歌。

2、理解并掌握詩歌中字詞的釋義。

3、品味鑒賞詩歌,感受古代詩詞的藝術魅力,培養(yǎng)學生鑒賞詩詞的能力。

4、通過反復誦讀,體會詩詞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領悟詩詞中雋永的意蘊。

教學重點、難點:

1、初步掌握古代詩歌的朗讀技巧,背誦詩歌。

2、通過反復誦讀,體會詩詞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領悟詩詞中雋永的意蘊。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詩歌小常識

1、按內(nèi)容:

送別詩、抒情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物詩、戰(zhàn)爭詩、敘事詩

2、按形式:

①古體詩,包括古詩(唐以前的詩歌)、楚辭、樂府詩。古體詩不講對仗,押韻較自由。

②近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

格律詩分為絕句(每首四句)和律詩(每首八句),字數(shù)有五言和七言。律詩注重格律,對偶工整。每一首分為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和尾聯(lián)四部分。

③詞

④曲

二、作者簡介及寫作背景

王灣:唐代詩人。生卒年、字號均不詳。洛陽(今屬河南)人。現(xiàn)存詩10首。其中最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這首詩是他這次途徑北固山去游吳中,“江春入舊年”,快到除夕的時節(jié),雖然江南山水如畫,但時近年關,遠離家親人,旅次北固山下,船下江水東逝,頭頂南雁北歸,不能不催人鄉(xiāng)關何處之思,于是寫下了這首傳 世佳作。這首詩格調(diào)壯美,意境開闊,預示了盛唐詩歌健康發(fā)展的前景。

三、朗讀:停頓按意義單位分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四、理解詩詞大意

首聯(lián):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游客在青山之外,航船在綠水中前行。

頷聯(lián):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潮水平緩,兩岸之間江面寬闊,風平浪靜,一片白帆高高懸掛

頸聯(lián):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當殘夜還未消退之時,一輪紅日已從海上升起,當舊年尚未褪去,江面上已散發(fā)出春天的氣息。

尾聯(lián):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家鄉(xiāng)的音訊什么時候能到達呢?希望北歸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陽。

五、簡要概括詩中四句話的內(nèi)容。

1、首聯(lián)寫旅途所見的大江兩岸的景色。

2、頷聯(lián)寫春潮涌張、江水浩渺,波平浪靜、視野開闊的景色。

3、頸聯(lián)寫在江上行舟即天亮時的景色。

4、尾聯(lián)用“鴻雁傳書”集中表達作者思鄉(xiāng)之情。

六、描繪: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湖水平緩,兩岸之間江面寬闊,風平浪靜,一片白帆高高懸掛。(寫景名句,以大景傳小景之神。)

賞析:"平”、“闊”、“正”、“懸”四個字用得好,“潮平”兩岸才顯得寬闊,“風正”帆才有懸空的態(tài)勢。這四個字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景物闊大和作者放眼山川的博大胸襟。

七、“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一聯(lián),歷來被人稱道。請選擇一角度,作簡要賞析。

1、在描寫景物、節(jié)令之中,蘊含著一種時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2、表現(xiàn)了時光匆匆、光陰荏苒,身在他鄉(xiāng)的游子頓生思鄉(xiāng)之情。

3、把“日”、“春”作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現(xiàn)了作者積極、樂觀、向上的思想感情。

4、“生”“入”用了擬人的手法,富有情趣。

5、兩句詩對偶工整,形象生動。

八、用自己的話描述“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所展現(xiàn)的畫面。

在殘夜將盡未盡之際,一輪紅日已經(jīng)從海上冉冉升起,舊年還未過去,江面上春天已悄然而至。

九、這首詩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哪兩句詩句集中表達了這種感情?

明確:思念故鄉(xiāng)之情。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十、請從內(nèi)容和感情的角度,談談你對“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的理解。

詩人希望北歸的大雁捎一封家書到洛陽,表達了濃濃的鄉(xiāng)愁。

十一、主旨

本詩寫詩人泊船北固山下時所見江南的景色及感受,抒發(fā)了詩人思鄉(xiāng)之情。

十二、寫作手法

1、寓情于景,即景生情。詩人善于借用景物特征表達情思。如“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中的“闊”字,抓住了江湖這一景物特征;“生殘夜“入舊年”中的“生”與“入”,寫拂曉日出,突出表現(xiàn)江南早春的特征,表現(xiàn)了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寫法生動、傳神。

2、景中出情,景中出理。“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一聯(lián)中“日生殘夜”“春入舊年”都表示時序的交替,但“日”“春”卻具有新生美好事物的品質(zhì)。作者本意說理,但寫景抒情的句子里卻蘊含理趣,妙不可言。

3、語言清新,意境開闊。詩人用淡雅的文字描述了途中大江兩岸的青山綠水,為讀者勾畫出一幅江南舟行圖,表現(xiàn)出江南風光壯美的一面。

十三、作業(yè)。

十四、板書設計:

首聯(lián):青山綠水難掩旅途的抑郁之情

頷聯(lián):寫景名句,以大景傳小景之神。

頸聯(lián):哲理名句,時序變遷,季節(jié)更替

尾聯(lián):主旨句,思鄉(xiāng)之情

七年級語文教案范文(篇2)

教學目標

1、朗讀,背誦全詩。

2、體會詩中有畫,畫中含情,理解曹操的抱負。

3、體會、學習詩人寬廣的胸懷和豪邁的氣概。

教學重點

1、朗讀、背誦此詩。

2、了解詩的內(nèi)容,理解作者的統(tǒng)一中國,建功立業(yè)的抱負。

教學難點

1、賞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體會詩人博大的胸懷。

2、培養(yǎng)學生感悟古代詩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蘇軾在他的《赤壁賦》中寫道:“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古一世之雄也。”大家知道蘇軾在文中稱贊的是誰嗎?(由此引出曹操及其詩作《觀滄海》)

二、了解作者及作品

分別請幾位同學介紹作者及作品,其他同學補充、糾正。

明確: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郡人,東漢末年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善詩歌,代表作有《蒿里行》《觀滄海》《龜雖壽》等,以慷慨悲壯見稱。

漢獻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親率大軍北上,追殲袁紹殘部,五月誓師北伐,七月出盧龍寨,臨碣石山。他躍馬揚鞭,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登過的碣石,又當秋風蕭瑟之際,心潮像滄海一樣難以平靜,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詩作融會了自己昂揚奮發(fā)的精神,具有一種雄渾蒼勁的風格。

三、朗讀《觀滄海》,整體感知

1、老師范讀。

2、指導詩歌朗讀方法:停頓、重讀、語調(diào)、延緩。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4、請幾名學生朗讀,其他同學評價。

四、合作探究,理解詩歌

1、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思考、探究下列問題:

(1)全詩以哪個字展開來寫的?

(2)這首詩寫了幾層意思?哪些詩句是寫現(xiàn)實的,哪些詩句是寫想象的?

(3)這首詩描寫了哪些景物?體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胸懷?

(4)詩中哪些句子最能體現(xiàn)作者博大的胸懷?

2、小組在全班展示,其他同學評價。

(1)學生回答,其他同學補充、糾正并評價。

(2)明確:以“觀”統(tǒng)領此詩。

三層。第一層(開頭兩句):交代觀海的地點,以“觀”統(tǒng)領此詩。第二層(“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寫海水和山島。第三層(“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來表現(xiàn)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最后兩句詩附文,是為和樂而加,與詩的內(nèi)容無關。實景:樹木叢林,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虛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明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這首詩描寫了海水、山島、樹木、百草、秋風、洪波、日月、星漢。尤其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四句,以豐富的想象表現(xiàn)了大海浩瀚壯闊、包容天地的宏大氣概與形象,顯示出詩人博大的胸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最能體現(xiàn)作者博大的胸懷。

五、品讀賞析

賞析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學生在小組內(nèi)展示,然后在班上交流。

理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全是寫虛景,即作者的主觀感受,可從兩個“若”看出。主要描寫了太陽、月亮、星辰銀河都好像從海里升起又落入海里,這些運行都離不開大海的懷抱,都包蘊在這滄海之中。作者借助奇特的想象來表現(xiàn)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狀觀景象。是一種極其開闊博大的意境。

日月的起落,好像是在滄海中運行;夜空中燦爛的銀河,好像是滄海映上去的。很明顯,這不是作者眼前所見的實景,而是他看到波濤洶涌丁大海所產(chǎn)生的奇特想象。詩人將自己這種昂揚奮發(fā)的精神融匯到詩里,表現(xiàn)了詩人博大的胸懷。

六、小結(jié)

師問:實景是一幅美麗的山水圖畫,虛景能把我們帶進一個極其開闊,博大胸懷的境界,你能悟出詩人寫實虛景的感情嗎?

理解:詩人描寫實景實際上在謳歌祖國壯麗的河山,流露出作者熱愛祖國的感情。詩人目睹祖國山河壯麗景色后,更加激起要統(tǒng)一中國,建功立業(yè)的強烈愿望。虛景描寫是詩人實際借助豐富奇特想象,來充分表達這種愿望,以滄海自比,勾畫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景象來表現(xiàn)詩人博大胸懷和豪邁氣魄。

這是一首以寫景為主題的名作,通過對登山觀海的描寫,抒發(fā)了詩人統(tǒng)一中國建功立業(yè)的抱負。

七、拓展延伸

師問: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但全詩卻沒有哪一句是寫情的詩句,情寓于景中。你能說出古代即寫景又寫情的詩句嗎?

理解:李白《贈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張繼《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等等即寫景又寫情的詩句。

八、作業(yè)

1、背誦全詩。

2、課外閱讀有關曹操詩句。

板書設計

觀觀——水島樹草

滄博大胸懷

海感——日月星漢

七年級語文教案范文(篇3)

教學目標

1、本文充滿了希望、熱情和生命的氣息,閱讀時注意感受,從而提高自己感受美、體悟美的能力。

2、借鑒本文的寫作手法,學會細致地觀察景物,抓住特點,生動地寫景抒情。

3、能品味文中精妙語句的含義,學會賞析散文的一般方法。

4、能充分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感受課文所展現(xiàn)的情境,為其配詩、配畫。

重點難點

1、欣賞散文優(yōu)美、精辟的語言,體會課文表達的感情。

2、了解課文抓住特征寫景的方法和寫景的層次。

3、學會觀察景物的特點,并作簡單描述。

4、說話有針對性,有吸引力,善于打動別人。

教具學具

1、運用課件,展示有關春的音樂《春天在哪里》、圖片(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所涉及的春天美景、flash欣賞。

2、運用課件,展示知識點及學生課外搜集的有關詩文。

預習要求

1、在網(wǎng)上查閱朱自清簡介及他的作品,把朱自清簡介及作品篇名寫在筆記本上。

2、反復朗讀課文,把你認為寫得最美最精彩的句子畫出來,體會美在哪里,精彩在哪里。

教師活動內(nèi)容、方式

一、導入

由歌曲《春天在哪里》導入。(組織學生了解朱自清)

二、整體感知課文

1、播放《柔如彩虹》鋼琴曲朗讀課文,讓學生邊聽邊展開聯(lián)想和想像。聽完后,談談自己的感受。(從哪個角度談都可以。)

2、要求學生在協(xié)作組內(nèi)模仿朗讀錄音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讀,注意讀準字音、語音的高低和速度的快慢。(朗讀比賽)

3、要求學生在聽示范朗讀時,用簡潔的語言理出全文的線索,并分別用一個小標題的形式概括春天的美好景色。

互相交流相關內(nèi)容。

邊聽邊想、班內(nèi)交流。

組內(nèi)朗讀、互相改進朗讀方式,推選出選手在班內(nèi)做示范朗讀。

邊聽邊思考,在書上做好標記。

學生活動內(nèi)容、方式

三、賞析“春景圖”

1、組織學生研讀課文,對精彩的或自己喜愛的語句進行圈點勾畫,并做好點評。(組織協(xié)作組內(nèi)交流、評價)

2、布置協(xié)作組任務:在“繪春”部分任選其中一幅圖畫進行賞析,可從描寫順序、角度、方法、語言、精彩語句等多角度賞析。

四、語文活動:為文章配詩、配畫。(組織、參與活動)

五、解讀作者眼里的春天: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作者眼里的春天具有怎樣的生活哲理。

2、師生共同仿照“春天像……”寫一組比喻或擬人句構(gòu)成排比,看誰寫得多、寫得好。

六、領悟“春“的內(nèi)涵

1、組織學生反復朗讀“頌春”部分,體會其含義。(組織交流、點撥、評價)

2、學習評價:學習了本課你有什么情感體驗,根據(jù)自己的生活實際說:春天究竟在哪里?或在哪里能找到春天?或在你眼中春天應該是怎樣的?(描繪你眼中的春天。)

七、語文活動:

1、根據(jù)你對“春”的理解改寫《春天在哪里》的歌詞。

2、搜集有關“春花”、“春草”、“春風”、“春雨”、等內(nèi)容名詩、名句編制一期以“春春天無處不在”為主題的壁報。

七年級語文教案范文(篇4)

教學重點

一、細致觀察景物,抓住特點描寫。

二、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

三、領略本文的語言美。

四、體會在寫景中抒情的寫法。

五、領略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步驟

一、入境,導入新課。

一提到春天,我們眼前就仿佛展現(xiàn)出春光明媚,東風蕩漾,綠滿天下的美麗景象,就會覺得有無限的生機,無窮的力量。古往今來,有無數(shù)的文人描繪過春天,歌頌過春天。今天,我們就一同走進朱自清的春的世界。

二、聽讀,感知全文。

讓學生從視覺和聽覺上感知。達到兩個目的:一是讓學生準確的讀出生字的讀音。二是讓學生說說本文描繪了春天的哪些畫面,并通過教師引導概括出春天的三個特點。并及時引導學生欣賞春天的美麗,感受春天的活力,啟迪學生奮發(fā)向上。

環(huán)節(jié)一、閱讀與欣賞出示多媒體課件,請學生欣賞配樂朗讀。

環(huán)節(jié)二、掃障大比拼讓學生準確的讀出屏幕上生字的讀音。可以補充糾正。

環(huán)節(jié)三、看誰說的準作者向我們描繪了春天的哪些畫面呢?

學生回答:春花,春草,春風,春天的人等

提問:春天有這么多景物可寫,為什么偏偏要寫這些景物呢?

明確:因為這些景物都能表現(xiàn)出春天的特點。

提問:你能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一下嗎?

明確:新——力——美

三、品讀,賞析語言。

讓學生品味作品語言的準確生動,清新優(yōu)美,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讓學生走上講臺,可使老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讓學生充分的表現(xiàn)自己。

環(huán)節(jié)四、請你當老師你認為本文寫春天寫得的句子和段落有哪些呢?四人一組,互相說說好的理由。

四、熟讀,當堂背誦

如此美的句子和段落,應該讓學生當堂來背誦。可以鍛煉學生的記憶力和注意力。

環(huán)節(jié)五、背誦不示弱三分鐘背誦比賽

五、銜接,延展課文

朱自清的散文讓我們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引導學生從課文之外尋找春天的足跡。

環(huán)節(jié)六、開拓者行動

你想當作家,請你用文章來贊美春天;你想當音樂家,請你用歌聲來歌頌春天;你想當畫家,請你用畫筆來描繪春天

自由準備,成果展示。

七年級語文教案范文(篇5)

【教學目標】

1.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內(nèi)容要點,理清故事情節(jié)。

2.揣摩對人物的細節(jié)描寫,分析人物形象,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中心。

3.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質(zhì),樹立正確、積極的人生觀。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分析人物形象,從而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中心。

難點: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中心。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假如你面對這樣荒涼的土地,你會做些什么?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荒涼的阿爾卑斯山地,見證一位牧羊人是怎樣把這里變成洋溢著幸福的綠洲。

二、檢查預習

1.檢查預習學案的完成情況。

2.檢查字詞掌握情況和課文誦讀情況。

3.檢查學生收集的有關作者、作品的情況。

(1)諾爾曼·白求恩(1890-1939),偉大的國際主義戰(zhàn)士,的醫(yī)生。他生前最后一句話:“努力吧!向著偉大的路,開辟前面的事業(yè)!”

(2)這個故事發(fā)生在20世紀初的法國普羅旺斯地區(qū)的一片荒蕪、破落、毫無生氣的荒原。只有很少的人在這兒過著冷漠、孤獨的生活。有一個牧羊人,他一邊牧羊,一邊每天都種100棵橡樹。由于氣候不好,種十萬棵樹,最終只有一萬棵長成大樹。盡管如此,牧羊人沒有氣餒,沒有沮喪,依然堅持每天種樹。森林的規(guī)模不斷擴大,漸漸地,這個地區(qū)有了霧氣、水分、溪水、村莊、泉水、笑聲,整個地區(qū)都活了起來。作者為老人的見識、胸懷、堅持而感動,于是寫下了這篇文章以做紀念。

三、整體感知

1.大聲朗讀一遍課文。

2.閱讀課文后思考:文章主要講述了一個什么故事?

本文主要講述了一個荒漠中的牧羊人默默無聞、堅持不懈、慷慨無私地為荒漠種樹創(chuàng)造綠蔭的故事。贊美了植樹老人無私奉獻的精神,抒發(fā)了作者對植樹老人的無限敬佩之情。

四、細讀分析

1.“想真正了解一個人,要長期觀察他所做的事。如果他慷慨無私,不圖回報,還給這世界留下了許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說,這是一個難得的好人。”

這一段在全文中起著什么作用?

總領全文,贊揚牧羊人是一個“難得的好人”。

2.第一次遇見牧羊人的時候“我”看到了怎樣的環(huán)境?

那是在1913年,我走進法國普羅旺斯地區(qū),在游人稀少的阿爾卑斯山地,做了一次旅行。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處是荒地。光禿禿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長著一些野生的薰衣草。

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陽快要把人烤焦了。在毫無遮攔的高地上,風吹得人東倒西歪。狂風呼嘯著穿過破房子的縫隙,像一只饑餓的野獸發(fā)出吼叫。

房間里收拾得很整齊,餐具洗得干干凈凈,地板上沒有一點兒灰塵,槍也上過了油。爐子上,還煮著一鍋熱騰騰的湯。看得出,他剛剛刮過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縫得結(jié)結(jié)實實,補丁的針腳也很細,幾乎看不出來。

這些直接描寫牧羊人的細節(jié)內(nèi)容,從正面刻畫了牧羊人的性格,從中可看出他是一個積極生活、態(tài)度認真、勤勞不懈、堅韌執(zhí)著的人,凡事一絲不茍,不愿馬虎度日。

3.牧羊人是怎樣的一個人?

這個男人不太愛說話,獨自生活的人往往這樣。不過,他顯得自信、平和。在我眼里,他就像這塊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這是“我”第一次見到牧羊人時的印象,作者用“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比喻牧羊人,既描寫了“我”在干涸的高原上喝了“甜絲絲的井水”后的特別感受,側(cè)面表現(xiàn)了牧羊人的自信、平和和不易。也暗示了他將給這個荒涼的地方帶來灌溉滋潤和富饒豐美。

4.分析下列句子的含義。

(1)牧羊人讓大狗看著羊群,然后爬到我站的地方。我以為他要來說我,嫌我一直跟著他。可是,他沒有。這本來就是他要走的路。他還說,如果我沒事,可以和他一起去。

體現(xiàn)了牧羊人安靜、忠厚、不張揚的性格特點。

(2)我們沿著山路,又向上爬了大約兩百米。他停了下來,用鐵棍在地上戳了一個坑。然后,他輕輕地往坑里放一顆橡子,再仔細蓋上泥土。

動作描寫,“爬”、“戳”、“放”、“蓋”這幾個動詞寫出了牧羊人一絲不茍、執(zhí)著忘我的勞動情景,同時也展現(xiàn)了植樹過程的艱難。

(3)他是在種橡樹!我問他,這塊地是你的嗎?他搖搖頭說,不是。那是誰的地?是公家的,還是私人的?他說不知道。

語言描寫,寫出了牧羊人的慷慨無私。

(4)“既然沒有重要的事情做,就動手種樹吧。”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

語言樸素簡單,仿佛在不經(jīng)意之間“隨便”道出了自己多年來執(zhí)著地堅持義務植樹信念的簡單原因,更表現(xiàn)出牧羊老人這種無私奉獻精神的可貴。

5.再見牧羊人時,環(huán)境有什么變化?

這一帶乍看好像沒有什么變化。不過,當我來到那個廢棄的村莊旁,向遠處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霧,像地毯一樣,鋪在高原上。

牧羊人還活著,而且,身體還很硬朗……他一直在種樹。種橡樹,種山毛櫸,還種白樺樹。牧羊人改養(yǎng)羊為養(yǎng)蜂并且一直堅持種樹。默默無聞長期奉獻的精神讓人敬佩!

6.體會下列語句的含義。

他還指著一片白樺林說,這是五年前種的。他認為谷底比較濕潤,就把白樺樹種在那里。他是對的。這些白樺樹棵棵鮮嫩、挺拔,像筆直站立的少年一樣。

把白樺樹比喻成少年,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白樺樹的活力、有生命力,表明了牧羊人的不懈追求初顯回報。

7.“我從沒見過他有任何動搖或懷疑,只有天知道這有多難!”這句話有什么作用?

穿插于故事內(nèi)容之間的這些議論,恰好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使得文章不僅僅是關于植樹的故事,更是一種精神的象征,尤其令人震撼。

8.最后一次相見的環(huán)境又有什么變化?

以前那種猛烈而干燥的風,變成了飄著香氣的微風;高處傳來流水般的聲音,那是風穿過樹林的響聲。

1913年我來時見到的廢墟上,建起了干凈的農(nóng)舍,看得出人們生活得幸福、舒適。樹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人們挖了水渠,農(nóng)場邊上、楓樹林里,流淌著源源不斷的泉水,澆灌著長在周圍的鮮嫩薄荷。

充滿生氣,富饒,幸福,舒適

9.1945年六月,我最后一次見到植樹的老人。那年,他已經(jīng)87歲了……每當我想到這位老人,他靠一個人的體力與毅力,把這片荒漠變成了綠洲,我就覺得,人的力量是多么偉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這樣一件事,需要怎樣的毅力,怎樣的無私,我就從心底里,對這位沒有受過什么教育的普通農(nóng)民,感到無限的敬佩。

劃線句子的議論有什么作用?

謳歌牧羊人的堅毅、無私和偉大。

10.作者在第17段說“是我見過的最了不起的奇跡”,你能找出文中最能印證“奇跡”的具體描述嗎?

樹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許多健康的男男女 女,孩子們的笑聲又開始在熱鬧的鄉(xiāng)村聚會上飄蕩。人們生活得幸福、舒適。

五、深入探究

1.一個孤獨的牧羊人,數(shù)十年如一日,靠自己的體力和毅力,把荒涼的土地變成了充滿了生氣、富饒的樂園。學習課文后,你能說說到底是什么精神支撐著他這樣做嗎?

2.布菲老人長期義務植樹,“把這片荒原變成了綠洲”,行為令人稱贊。生活中類似“種樹”的行為也有許多,你怎樣看待這些事?

堅持身體力行和貫徹美好的品德,便能將各處的“荒地”變成同樣的“沃土”!生活中,辛勤耕耘默默“種樹”的人很多,他們可能就在我們的身邊,萬千道德模范、最美普通勞動者,在各自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不辭辛苦,協(xié)作拼搏,共同為“中國夢”貢獻一份力量。

六、分析藝術特色

1.抓住特點寫人物。

文章抓住老人的語言、外貌、動作、細節(jié)等描寫將植樹老人平凡、孤獨、安詳、執(zhí)著、無私、慷慨的性格生動具體地表現(xiàn)了出來。“我問他,這塊地是你的嗎?他搖搖頭說,不是。”(語言描寫);“他拿出一個袋子,從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著,一顆一顆仔細地挑選起來。”(動作描寫)等。

2.分清主次定結(jié)構(gòu)。

課文按時間順序?qū)懥恕拔摇焙湍裂蛉巳我娒娴那樾巍J状我娒娴牡谝挥∠螅恼虏幌ЧP墨,對牧羊人進行了全方位的細致描繪,同時,對高原惡劣環(huán)境的描寫堪稱細致入微,這是伏筆,為下文突出高原的變化之大巧設鋪墊。所以詳寫。第二、三次見面,則突出地描寫了牧羊人艱辛植樹的情景,還有高原環(huán)境的巨大變化,為了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和升華文章主旨而略寫。這樣的結(jié)構(gòu)安排,主次鮮明,主題突出。

3.敘議結(jié)合顯主題

本文通過講述者“我”一段跨越三十多年的回憶,講述了一個荒漠中的男人默默無聞種樹的故事,尤其令人震撼的是文章不僅僅是關于植樹的故事,更是一種象征——“人類除了毀滅,還可以像上帝一樣創(chuàng)造”“如果一個人慷慨無私,不圖回報,還給這世界留下了許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說,這是一個難得的好人”“這是老人種樹帶來的連鎖反應,是我見過的最了不起的奇跡”。

七、作業(yè)

搜集與植樹相關的故事或口號標語,與同學們分享。

七年級語文教案范文(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運用第一人稱,增加了故事的真實性。運用對比的寫法來突出主題。

2、過程與方法:運用對比的寫法,突出主題。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以及充滿自信并持之以恒的做事精神。

教學重點:

1、植樹人的精神品質(zhì);

2、首尾呼應,結(jié)構(gòu)嚴謹。

教學難點:

獨具特色的環(huán)境描寫,精妙的比喻,使文章達到了內(nèi)容和形式的完美結(jié)合。

課時安排:2節(jié)課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讓.喬諾(1895~1970),生于法國普羅旺斯地區(qū)馬諾斯克市,法國作家、電影編劇。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時曾當過步兵,在經(jīng)歷慘烈場面后成為堅定的和平主義者。讓喬諾的作品獲獎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銀幕,被認為是法國二十世紀最的作家之一。1932年獲得法國榮譽勛章,1953年以全部作品獲得摩納哥王子獎,次年,入選為龔古爾學院成員。

讓喬諾的作品多半作品都是以他的家鄉(xiāng)和周邊地區(qū)——阿爾卑斯山和普羅旺斯地區(qū)為背景。馬諾斯克的居民至今還為讓喬諾感到驕傲,當?shù)亟ㄓ屑o念他的讓喬諾中心,還有一條街名叫讓喬諾街。

《植樹的牧羊人》描述了一戰(zhàn)至二戰(zhàn)時期法國普羅旺斯地區(qū)的一個孤獨牧羊人,將內(nèi)心對家人的思念轉(zhuǎn)化為了對大自然的關愛,將余生傾注在阿爾卑斯山上荒原的植樹工作,用自己的雙手和堅韌的毅力將荒蕪之地變成了人們可以安居樂業(yè)的田園。這部作品在1987年被的加拿大動畫大師弗烈德瑞克制作成一部動畫片,并榮獲第六__屆(1988)奧斯卡動畫短片獎。在環(huán)保逐漸惡化的今天,《植樹的牧羊人》所描寫的“一個平凡人熱愛大地”的精神,更給人以啟示。

二、新課教學:

(一)泛讀課文,校正讀音,積累詞語,理解結(jié)構(gòu)。

指導學生閱讀時,要求用著重號標出表現(xiàn)牧羊人品格的文字,用( )標出環(huán)境描寫的文字,用橫線標出文章的線索,用序號標出意義段,批注自己的閱讀理解,列出不懂之處。

要閱讀的過程校正讀音,積累詞語:

坍(tān)塌 廢墟(xū) 流淌(tǎng) 縫隙(xì) 琢(zuó)磨 

干涸:(河道、池塘等)沒有水了流淌:液體流動。

廢墟:城市、村莊遭受破壞或災害后變成的荒涼地方。

酬勞:酬謝,給出力的人的報酬。

轉(zhuǎn)悠:漫步,無目的地閑逛。

富饒:物產(chǎn)多,財富多。

(二)理解結(jié)構(gòu)

1.為課文劃分段落,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老人心存善念荒山苦植樹

第二部分:老人十年植樹已蔚然成林

第三部分:老人創(chuàng)造奇跡改變了環(huán)境

第四部分:老人健康長壽荒地成沃土

2.本文的結(jié)構(gòu)有什么特點?

明確:以時間為順序,以荒原到綠洲的變化為線索,將人物的活動放在一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背景之下以突出人物的品質(zhì),以及生命的價值。

3.本文的結(jié)構(gòu)對你的作文有何啟示?

三、課堂小結(jié):

本文以時間為順序,以荒原到綠洲的變化為線索,條理清晰。行文中注意前后對比、照應;用第一人稱敘事,“我”作為一個見證人,使故事才顯得真實可信,又通過我的所想所感,對植樹人的平凡而又偉大的一生做出了高度的評價。

四、作業(yè)布置:

深入閱讀課文,并對課文作個性理解。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植樹的牧羊人》的基本內(nèi)容,也深深為主公的精神所震撼,請同學們思考一下,作者所寫的是真實人和事嗎?并請說出理由:

《植樹的牧羊人》是作于1953年應美國一本雜志專題“你曾經(jīng)見過的最非凡,難忘的人是誰?”的約稿而寫的。編輯收到這部讓人震撼的故事后,調(diào)查得知在普羅旺斯山區(qū)的小鎮(zhèn)巴農(nóng)的養(yǎng)老院沒有死過名叫布菲的人,稿子就被退了回來。第二年在美國《Vogue》雜志上發(fā)表,之后在十多個國家翻譯發(fā)表。雖然是虛構(gòu)的故事,但主人公的精神鼓舞了很多人。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要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理解牧羊人是一個怎樣的人,了解主人公的精神為什么會鼓舞很多人。

二、新課教學:

(一)理解內(nèi)容

1.文章開頭說:“想真正了解一個人,要長期觀察他所做的事。”你認為文中哪些語句照應了這句話?從全文內(nèi)容看,牧羊人艾爾澤阿·布菲耶種了多少年的樹?

明確:文中“1913年”,“1920年”,“1945年”,從前至后整整三十多年時間,表明時間之長;而對牧羊人幾十年植樹造林的關注,則表明了作者對他的深深敬佩和感動。共種了35年。從1910年到1945年。

2.選文第二段中,作者細致描寫“在無邊無際的荒野中”等環(huán)境,這對表現(xiàn)主題有什么作用?

明確:為后面寫牧羊人的植樹做了鋪墊,這大片荒涼的原野、廢棄的家園、稀少的人煙、貧瘠的土地、干燥的氣候都與后面呈現(xiàn)出來的綠色、富饒、滋潤、美麗幸福的樂園似的情景形成鮮明對照,突出了牧羊人植樹所創(chuàng)造的奇跡。

3.“不曉得,可能是公有地吧!不過管它是公有地,還是私有地,跟我種樹有什么關系?”這幾句話表達了牧羊人怎樣的品格?

明確:高尚無私,種樹純粹是為了拯救大地,而不是為了增加自己的財富。

4.“創(chuàng)造有如一種連鎖效應”,文中所講的連鎖反應具體指的是什么?

明確:種樹成林之后,自然環(huán)境發(fā)生了相應的變化:原本干涸已久的河床,現(xiàn)在居然流水淙淙,當水回到大地,柳樹、牡丹草、野花等一一復現(xiàn),獵人們回到高地,開始獵野兔或野豬。

5.“他不理會1939年的世界大戰(zhàn),如同不理會1914年的世界大戰(zhàn)。”作者這樣有怎樣的言外之意?

明確:牧羊人一直潛心種樹,心無旁騖;戰(zhàn)爭在毀滅,而牧羊人在創(chuàng)造。

(二)理解形象

找出表現(xiàn)人物品格或性格的內(nèi)容,概括說說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1.假如你想了解誰是真正品行出眾的人,恐怕得花好幾年觀察:看看他的行為是否無私;動機是否慷慨;同時他還必須在大地上留下明顯的印記。我很幸運地認識一位“種樹的男人”,他正好符合以上所說的條件。

明確:無私、慷慨。

2.他很少說話,但可以感覺得出是一個充滿自信、意志果斷的人

明確:自信,果斷。

3.他的胡子刮得干干凈凈,衣服也一針一線地仔細縫過,看不出任何補丁。

明確:積極生活,愛整潔。

4.他說,這塊高原因為沒有樹,正走向死亡。反正他沒事業(yè)的壓力,正好可以擔負起拯救大地的任務。

明確:目標遠大而高尚。

5.或許正因為布非耶擁有無私的心靈,加上住在有益健康的山林,過著儉樸的生活,上帝才賜予他如此強健的體魄。

明確:無私,儉樸。

(三)理解主旨

學法指導:理解中心,要找出文章的寫作重點和文章中對整體內(nèi)容進行抒情或議論的部分;指導學生結(jié)合上述內(nèi)容,根據(jù)作者的寫作背景、意圖等概括出文章的中心,并理解含義;理解這個中心的深刻或新穎之處,并理解這個中心在原文中是如何表達出來的;指導學生理解這個中心對自己的啟示。

1.本文表達了怎樣的主旨?

明確:本文通過“牧羊人”堅持種樹改變環(huán)境的故事,表達了這樣一種主旨: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并長期不懈的努力去做,人一定可以改變惡劣的生存環(huán)境,大自然也一定會給與豐厚的回饋,人類的可悲命運會被最終改變。

2.本文的主旨對你有何啟示?

三、課堂小結(jié):

1.你對本文還有哪些與眾不同的見解?

2.你學了本文后有哪些與眾不同的收獲?

四、作業(yè)布置:

再讀《走一步,再走一步》,擬出不懂或有質(zhì)疑之處。

七年級語文教案范文(篇7)

教學目標

1.了解詩詞有關知識。

2.品味語言,體味詩詞意境。

3.有感情地反復朗讀并熟練背誦。

4.啟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品味語言,體會意境,誦讀并背誦。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觀滄海

一.導入新課

曹操,字盟德,東漢末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將自己宏偉的抱負、闊大的胸襟融會到詩歌里,借著大海的形象表現(xiàn)出來,使這首詩具有一種雄渾蒼勁的風格,成為一篇流傳至今的優(yōu)秀作品。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

學生自由朗讀,并思考:

1.全詩以哪個字展開來寫的?

2.這首詩寫了幾層意思?哪些詩句是寫實的?哪些是想象的?

3.詩中哪些詩句最能體現(xiàn)作者博大的胸懷?

學生交流學習,全班討論明確。

三.研讀賞析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詩句,詩人將自己這種昂揚奮發(fā)的精神融

會到詩里,表現(xiàn)了詩人博大的胸懷。

基調(diào)蒼涼慷慨,歷來被視為“建安風骨”的代表作。

第二課時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新唐書·文藝傳》載王昌齡左遷龍標尉,是因為“不護細行”,也就是說,他的待罪貶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問題,而只是由于生活小事不夠檢點。在《芙蓉樓送辛漸》中,王昌齡也對他的好友說:“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即沿用鮑照《白頭吟》中“清如玉壺冰”的比喻,來表明自己的純潔無辜。李白在聽到王昌齡遭遇以后,寫了這首充滿同情和關切的詩篇,從遠道寄給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

1、《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是李白在聽到王昌齡被貶為龍標尉的消息時,寫的一首充滿同情和關切的詩篇。聞,聽說。王昌齡(約698-757),唐代邊塞詩人。字少伯,京兆長安人。他是作者的朋友。左遷,貶謫。龍標,在今湖南黔陽,唐時甚僻。遙,遙遠。此寄,這首詩篇。

2、李白(701-762.唐代大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隴西成紀人(今甘肅天水),是我國文學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稱為“詩仙”,著有《李太白集》。他的《蜀道難》《行路難》《夢游天姥吟留別》《望廬山瀑布》《望天門山》等都是膾炙人口的作品。

3、教師范讀,領讀全詩。

三、細讀品味:

1、“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首句寫景兼點時令。楊花飄落,子規(guī)啼叫,即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融情入景。次句便直敘其事,“聞道”,表示驚悉。“過五溪”,可見遷謫之荒遠,道路之艱難,不寫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已現(xiàn),流露出作者對被貶友人的深切懷念。

2、“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人隔兩地,心意難達,明月在天,千里可共。后兩句抒情。作者用擬人手法,要把自己的“愁心”寄給明月。讓“愁心”與明月一起。伴隨王昌齡赴遠方。明月寄愁,包含了作者深切的同情和關切。

四、合作探究:

試舉例說明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的運用。

明確:詩人用“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一句既寫了景,又以“子規(guī)啼”暗點自己對王昌齡被貶的同情和悲痛。寄情于景,情景交融。

五、教師小結(jié):

詩人通過豐富的想象,變抽象為形象,用男女情愛的方式抒寫志同道合的友情,給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屬性,它竟會隨風逐月到夜郎西。作者以形象的思維方式,通過對景物的描寫,表達了對友人不幸遭遇額的深切同情和關切的思想感情,同時也抒發(fā)了對官場傾軋的憎惡。

六、布置作業(yè):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七、板書設計: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首句寫景點時令——飄零之感;次句敘事表驚悉——遷謫之遠;后兩句抒情表牽掛——情深意長。

————對遭遇同情,對官場憎惡。

第三課時

次北固山下

一.導入新課

古時交通不發(fā)達,流落外鄉(xiāng)的人久不得歸,自然會產(chǎn)生故園之思,因

此鄉(xiāng)愁成了詩歌中的一個重要主題。

二.感知內(nèi)容

學生自由朗讀,思考下列問題:

1.詩的四聯(lián)各寫了什么內(nèi)容?四聯(lián)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2.哪些詩句直接表達了思鄉(xiāng)之情?

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明確。

三.研讀與賞析

學生自主探究想象“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選懸”是怎樣的情景。如

果你身臨其境,將會有怎樣的感受?

討論明確。

四.作業(yè)

背誦這二首詩。

第四課時

天凈沙秋思

一、導入新課

七百多年來,人們說起“鄉(xiāng)愁”,就會想到這篇作品。因為它出色地

運用了景物烘托的寫法,生動地表現(xiàn)出一個長期漂泊他鄉(xiāng)的游子的悲哀。

二、感知內(nèi)容

教師范讀,學生仿讀。

隨著老師的描繪學生閉目想象畫面,體會思鄉(xiāng)之情。然后交流自己想象的畫面。

三.研讀與賞析

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明確:

作品中前三行全寫景,人物未出場,但每一個景物細節(jié)都意味著他的存在。僅僅28個字,一個長期漂流他鄉(xiāng)的游子的悲哀就這樣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文字不多,然而思鄉(xiāng)之情卻綿綿柔長,纏繞在讀者心頭。

四、拓展延伸

1.將收集的詩歌抄寫下來,增加積累。

2.展開想象,將〈天凈沙秋思〉改寫成一篇散文,下節(jié)課交流。

33277 主站蜘蛛池模板: 首页 - 张店继勇软件开发工作室| 金属波纹补偿器厂家_不锈钢膨胀节价格_非金属伸缩节定制-庆达补偿器 | 聚氨酯催化剂K15,延迟催化剂SA-1,叔胺延迟催化剂,DBU,二甲基哌嗪,催化剂TMR-2,-聚氨酯催化剂生产厂家 | 塑料异型材_PVC异型材_封边条生产厂家_PC灯罩_防撞扶手_医院扶手价格_东莞市怡美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 美国查特CHART MVE液氮罐_查特杜瓦瓶_制造全球品质液氮罐 |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系统检测箱-电梯**检测仪器箱-北京宇成伟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防爆电机_ybx3系列电机_河南省南洋防爆电机有限公司 | 水厂自动化-水厂控制系统-泵站自动化|控制系统-闸门自动化控制-济南华通中控科技有限公司 | 3d可视化建模_三维展示_产品3d互动数字营销_三维动画制作_3D虚拟商城 【商迪3D】三维展示服务商 广东健伦体育发展有限公司-体育工程配套及销售运动器材的体育用品服务商 | 带压开孔_带压堵漏_带压封堵-菏泽金升管道工程有限公司 | 工业雾炮机_超细雾炮_远程抑尘射雾器-世纪润德环保设备 | 心肺复苏模拟人|医学模型|急救护理模型|医学教学模型上海康人医学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 上海道勤塑化有限公司| 国产液相色谱仪-超高效液相色谱仪厂家-上海伍丰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 石栏杆_青石栏杆_汉白玉栏杆_花岗岩栏杆 - 【石雕之乡】点石石雕石材厂 | 苹果售后维修点查询,苹果iPhone授权售后维修服务中心 – 修果网 拼装地板,悬浮地板厂家,悬浮式拼装运动地板-石家庄博超地板科技有限公司 | 耙式干燥机_真空耙式干燥机厂家-无锡鹏茂化工装备有限公司 | 工业设计,人工智能,体验式3D展示的智能技术交流服务平台-纳金网 J.S.Bach 圣巴赫_高端背景音乐系统_官网 | 网架支座@球铰支座@钢结构支座@成品支座厂家@万向滑动支座_桥兴工程橡胶有限公司 | 智能型高压核相仪-自动开口闪点测试仪-QJ41A电雷管测试仪|上海妙定 | 桁架楼承板-钢筋桁架楼承板-江苏众力达钢筋楼承板厂 | 自动螺旋上料机厂家价格-斗式提升机定制-螺杆绞龙输送机-杰凯上料机 | 智慧食堂_食堂管理系统_食堂订餐_食堂消费系统—客易捷 | 真空泵厂家_真空泵机组_水环泵_旋片泵_罗茨泵_耐腐蚀防爆_中德制泵 | 中开泵,中开泵厂家,双吸中开泵-山东博二泵业有限公司 | 比士亚-专业恒温恒湿酒窖,酒柜,雪茄柜的设计定制 | 英超直播_英超免费在线高清直播_英超视频在线观看无插件-24直播网 | 高尔夫球杆_高尔夫果岭_高尔夫用品-深圳市新高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 YAGEO国巨电容|贴片电阻|电容价格|三星代理商-深圳市巨优电子有限公司 | Akribis直线电机_直线模组_力矩电机_直线电机平台|雅科贝思Akribis-杭州摩森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气力输送设备_料封泵_仓泵_散装机_气化板_压力释放阀-河南锐驰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钛板_钛管_钛棒_钛盘管-无锡市盛钛科技有限公司 | 播音主持培训-中影人教育播音主持学苑「官网」-中国艺考界的贵族学校 | 消泡剂_水处理消泡剂_切削液消泡剂_涂料消泡剂_有机硅消泡剂_广州中万新材料生产厂家 | 派克防爆伺服电机品牌|国产防爆伺服电机|高低温伺服电机|杭州摩森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密集架-密集柜厂家-智能档案密集架-自动选层柜订做-河北风顺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钢格板|镀锌钢格板|热镀锌钢格板|格栅板|钢格板|钢格栅板|热浸锌钢格板|平台钢格板|镀锌钢格栅板|热镀锌钢格栅板|平台钢格栅板|不锈钢钢格栅板 - 专业钢格板厂家 | 量子管通环-自清洗过滤器-全自动反冲洗过滤器-沼河浸过滤器 | 植筋胶-粘钢胶-碳纤维布-碳纤维板-环氧砂浆-加固材料生产厂家-上海巧力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菲希尔X射线测厚仪-菲希尔库伦法测厚仪-无锡骏展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 精密模具制造,注塑加工,吹塑和吹瓶加工,EPS泡沫包装生产 - 济南兴田塑胶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