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數學教案范文
中考數學教案都有哪些?數量的學習起于數,一開始為熟悉的自然數及整數與被描述在算術內的有理數和無理數。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中考數學教案范文七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考數學教案范文(篇1)
教學目的:
(一)知識點目標:
1.了解正數和負數是怎樣產生的。
2.知道什么是正數和負數。
3.理解數0表示的量的意義。
(二)能力訓練目標:
1.體會數學符號與對應的思想,用正、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的符號化方法。
2.會用正、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三)情感與價值觀要求:
通過師生合作,聯系實際,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熱情。
教學重點:知道什么是正數和負數,理解數0表示的量的意義。
教學難點:理解負數,數0表示的量的意義。
教學方法:師生互動與教師講解相結合。
教具準備:地圖冊(中國地形圖)。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1.活動:由兩組各派兩名同學進行如下活動:一名按老師的指令表演,另一名在黑板上速記,看哪一組記得最快、?
內容:老師說出指令:
向前兩步,向后兩步;
向前一步,向后三步;
向前兩步,向后一步;
向前四步,向后兩步。
如果學生不能引入符號表示,教師可和一個小組合作,用符號表示出+2、-2、+1、-3、+2、-1、+4、-2等。
[師]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運用這樣的符號的地方很多,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種帶有特殊符號、表示具有實際意義的數-----正數和負數。
講授新課:
1.自然數的產生、分數的產生。
2.章頭圖。問題見教材。讓學生思考-3~3℃、凈勝球數與排名順序、±0.5、-9的意義。
3、正數、負數的定義:我們把以前學過的0以外的數叫做正數,在這些數的前面帶有“一”時叫做負數。根據需要有時在正數前面也加上“十”(正號)表示正數。
舉例說明:3、2、0.5、 等是正數(也可加上“十”)
-3、-2、-0.5、- 等是負數。
4、數0既不是正,也不是負數,0是正數和負數的分界。
0℃是一個確定的溫度,海拔為0的高度是海平面的平均高度,0的意義已不僅表示“沒有”。
5、讓學生舉例說明正、負數在實際中的應用。展示圖片(又見教材P5圖1.1-2-3)讓學生觀察地形圖上的標注和記錄支出、存入信息的本地某銀行的存折,說出你知道的信息。
鞏固提高:練習:課本P5練習
課時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你能說一說嗎?
課后作業:課本P7習題1.1的第1、2、4、5題。
活動與探究:在一次數學測驗中,某班的平均分為85分,把高于平均分的高出部分記為正數。
(1)美美得95分,應記為多少?
(2)多多被記作一12分,他實際得分是多少?
課后反思
中考數學教案范文(篇2)
掌握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通過復習用配方法、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體會和探尋用更簡單的方法——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并應用因式分解法解決一些具體問題.
重點
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難點
讓學生通過比較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多種方法感悟用因式分解法使解題更簡便.
一、復習引入
(學生活動)解下列方程:
(1)2x2+x=0(用配方法) (2)3x2+6x=0(用公式法)
老師點評:(1)配方法將方程兩邊同除以2后,x前面的系數應為12,12的一半應為14,因此,應加上(14)2,同時減去(14)2.(2)直接用公式求解.
二、探索新知
(學生活動)請同學們口答下面各題.
(老師提問)(1)上面兩個方程中有沒有常數項?
(2)等式左邊的各項有沒有共同因式?
(學生先答,老師解答)上面兩個方程中都沒有常數項;左邊都可以因式分解.
因此,上面兩個方程都可以寫成:
(1)x(2x+1)=0 (2)3x(x+2)=0
因為兩個因式乘積要等于0,至少其中一個因式要等于0,也就是(1)x=0或2x+1=0,所以x1=0,x2=-12.
(2)3x=0或x+2=0,所以x1=0,x2=-2.(以上解法是如何實現降次的?)
因此,我們可以發現,上述兩個方程中,其解法都不是用開平方降次,而是先因式分解使方程化為兩個一次式的乘積等于0的形式,再使這兩個一次式分別等于0,從而實現降次,這種解法叫做因式分解法.
例1 解方程:
(1)10x-4.9x2=0 (2)x(x-2)+x-2=0 (3)5x2-2x-14=x2-2x+34 (4)(x-1)2=(3-2x)2
思考:使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條件是什么?
解:略 (方程一邊為0,另一邊可分解為兩個一次因式乘積.)
練習:下面一元二次方程解法中,正確的是( )
A.(x-3)(x-5)=10×2,∴x-3=10,x-5=2,∴x1=13,x2=7
B.(2-5x)+(5x-2)2=0,∴(5x-2)(5x-3)=0,∴x1=25,x2=35
C.(x+2)2+4x=0,∴x1=2,x2=-2
D.x2=x,兩邊同除以x,得x=1
三、鞏固練習
教材第14頁 練習1,2.
四、課堂小結
本節課要掌握:
(1)用因式分解法,即用提取公因式法、十字相乘法等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其應用.
(2)因式分解法要使方程一邊為兩個一次因式相乘,另一邊為0,再分別使各一次因式等于0.
五、作業布置
教材第17頁 習題6,8,10,11
中考數學教案范文(篇3)
1.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與系數的關系并會初步應用.
2.培養學生分析、觀察、歸納的能力和推理論證的能力.
3.滲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認識事物的規律.
4.培養學生去發現規律的積極性及勇于探索的精神.
重點
根與系數的關系及其推導
難點
正確理解根與系數的關系.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的關系是指一元二次方程兩根的和、兩根的積與系數的關系.
一、復習引入
1.已知方程x2-ax-3a=0的一個根是6,則求a及另一個根的值.
2.由上題可知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數與根有著密切的關系.其實我們已學過的求根公式也反映了根與系數的關系,這種關系比較復雜,是否有更簡潔的關系?
3.由求根公式可知,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兩根為x1=-b+b2-4ac2a,x2=-b-b2-4ac2a.觀察兩式右邊,分母相同,分子是-b+b2-4ac與-b-b2-4ac.兩根之間通過什么計算才能得到更簡潔的關系?
二、探索新知
解下列方程,并填寫表格:
方程 x1 x2 x1+x2 x1?x2
x2-2x=0
x2+3x-4=0
x2-5x+6=0
觀察上面的表格,你能得到什么結論?
(1)關于x的方程x2+px+q=0(p,q為常數,p2-4q≥0)的兩根x1,x2與系數p,q之間有什么關系?
(2)關于x的方程ax2+bx+c=0(a≠0)的兩根x1,x2與系數a,b,c之間又有何關系呢?你能證明你的猜想嗎?
解下列方程,并填寫表格:
方程 x1 x2 x1+x2 x1?x2
2x2-7x-4=0
3x2+2x-5=0
5x2-17x+6=0
小結:根與系數關系:
(1)關于x的方程x2+px+q=0(p,q為常數,p2-4q≥0)的兩根x1,x2與系數p,q的關系是:x1+x2=-p,x1?x2=q(注意:根與系數關系的前提條件是根的判別式必須大于或等于零.)
(2)形如ax2+bx+c=0(a≠0)的方程,可以先將二次項系數化為1,再利用上面的結論.
即:對于方程 ax2+bx+c=0(a≠0)
∵a≠0,∴x2+bax+ca=0
∴x1+x2=-ba,x1?x2=ca
(可以利用求根公式給出證明)
例1 不解方程,寫出下列方程的兩根和與兩根積:
(1)x2-3x-1=0 (2)2x2+3x-5=0
(3)13x2-2x=0 (4)2x2+6x=3
(5)x2-1=0 (6)x2-2x+1=0
例2 不解方程,檢驗下列方程的解是否正確?
(1)x2-22x+1=0 (x1=2+1,x2=2-1)
(2)2x2-3x-8=0 (x1=7+734,x2=5-734)
例3 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兩個根是-1和2,請你寫出一個符合條件的方程.(你有幾種方法?)
例4 已知方程2x2+kx-9=0的一個根是-3,求另一根及k的值.
變式一:已知方程x2-2kx-9=0的兩根互為相反數,求k;
變式二:已知方程2x2-5x+k=0的兩根互為倒數,求k.
三、課堂小結
1.根與系數的關系.
2.根與系數關系使用的前提是:(1)是一元二次方程;(2)判別式大于等于零.
四、作業布置
1.不解方程,寫出下列方程的兩根和與兩根積.
(1)x2-5x-3=0 (2)9x+2=x2 (3)6x2-3x+2=0
(4)3x2+x+1=0
2.已知方程x2-3x+m=0的一個根為1,求另一根及m的值.
3.已知方程x2+bx+6=0的一個根為-2,求另一根及b的值
中考數學教案范文(篇4)
一、第一輪復習【3月初—4月中旬】
1、第一輪復習的形式:“梳理知識脈絡,構建知識體系”————理解為主,做題為輔
(1)目的:過三關
①過記憶關
必須做到:在準確理解的基礎上,牢記所有的基本概念(定義)、公式、定理,推論(性質,法則)等。
②過基本方法關
需要做到:以基本題型為綱,理解并掌握中學數學中的基本解題方法,例如:配方法,因式分解法,整體法,待定系數法,構造法,反證法等。
③過基本技能關
應該做到:無論是對典型題、基本題,還是對綜合題,應該很清楚地知道該題目所要考查的知識點,并能找到相應的解題方法。
(2)宗旨:知識系統化
在這一階段的教學把書中的內容進行歸納整理、組塊,使之形成結構。
①數與代數
分為3個大單元:數與式、方程與不等式、函數。
②空間和圖形
分為5個大單元:幾何基本概念(線與角)與三角形,四邊形,圓與視圖,相似與解直角三角形,圖形的變換。
③統計與概率
分為2個大單元:統計與概率。
(3)配套練習以《中考精英》為主,復習完每個單元進行一次單元測試,重視補缺工作。
2、第一輪復習應注意的問題
(1)必須扎扎實實夯實基礎
中考試題按難:中:易=1:2:7的比例,基礎分占總分的70%,因此必須對基礎數學知識做到“準確理解”和“熟練掌握”,在應用基礎知識時能做到熟練、正確和迅速。
(2)必須深鉆教材,不能脫離課本。
(3)掌握基礎知識,一定要從理解角度出發。
數學知識的學習,必須要建立邏輯思維能力,基礎知識只有理解透了,才可以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相對而言,“題海戰術”在這個階段是不適用的。
(5)定期檢查學生完成的作業,及時反饋對于作業、練習、測驗中的問題,將問題滲透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進行反饋、矯正和強化。
二、第二輪復習【4月中旬—5月初】
1、第二輪復習的形式
第一階段是總復習的基礎,側重雙基訓練,第二階段是第一階段復習的延伸和提高,側重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第二輪復習時間相對集中,在第一輪復習的基礎上,進行拔高,適當增加難度;主要集中在熱點、難點、重點內容上,特別是重點;注意數學思想的形成和數學方法的掌握,這就需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可進行專題復習,如“方程型綜合問題”、“應用性的函數題”、“不等式應用題”、“統計類的應用題”、“幾何綜合問題”、“探索性應用題”、“開放題”、“閱讀理解題”、“方案設計”、“動手操作”等問題以便學生熟悉、適應這類題型。
2、第二輪復習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1)第二輪復習不再以節、章、單元為單位,而是以專題為單位。
(2)專題選擇要準、安排時間要合理。專題選的準不準,取決于對教學大綱和中考題的研究。專題要有代表性,切忌面面俱到;專題要有針對性,圍繞熱點、難點、重點特別是中考必考內容選定專題;根據專題特點安排時間,重要處要狠下功夫,不惜“浪費”時間,舍得投入精力。
(3)專題復習的適當拔高。專題復習要有一定的難度,這是第二輪復習的特點決定的,沒有一定的難度,學生的能力是很難提高的,提高學生的能力,是第二輪復習的任務。但要兼顧各種因素把握一個度。
(4)專題復習的重點是揭示思維過程。不能加大學生的練習量,更不能把學生推進題海;不能急于趕進度,在這里趕進度,是產生“糊涂陣”的主要原因。
三、第三輪復習【5月中旬-6月初】
1、第三輪復習的形式
第三輪復習的形式是模擬中考的綜合拉練,查漏補缺,這好比是一個建筑工程的驗收階段,考前練兵。研究歷年的中考題,訓練答題技巧、考場心態、臨場發揮的能力等。
2、第三輪復習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1)模擬題必須要有模擬的特點。時間的安排,題量的多少,低、中、高檔題的比例,總體難度的控制等要切近中考題。
(2)給特殊的題加批語。某幾個題只有個別學生出錯,這樣的題不能占用課堂上的時間,個別學生的問題,就在試卷上以批語的形式給與講解。
(3)留給學生一定的糾錯和消化時間。教師講過的內容,學生要整理下來;教師沒講的自己解錯的題要糾錯;與之相關的基礎知識要再記憶再鞏固。
(4)調節學生的生物鐘。盡量把學習、思考的時間調整得與中考答卷時間相吻合。
總之,在九年級數學總復習中,發掘教材,夯實基礎是根本;共同參與,注重過程是前提;精選習題,提質減負是核心;強化訓練,發展能力是目的。開發學生的思維空間,真正訓練學生的綜合能力及水平。
我堅信,只要付出了辛勤的汗水,那么收獲的一定是豐收的喜悅。只要心中有一片希望的田野,勤奮耕耘終將迎來一片翠綠。
中考數學教案范文(篇5)
九年級數學上學期內容較多,而下學期開學時間又在三月初,離中考時間已經很近了,因此本學期不僅要完成九年級(上)數學學習任務,有必要對九年級(下)“二次函數”一章進行教學,導致本學期復習時間較短,最多只有兩周左右的復習時間。根據實際情況,特制作計劃如下:
(一)復習目標
(1)第22章、23章“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主要是計算,教師提前先把概念、性質、方法綜合復習,加入適當的練習,特別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三個重要題型:
①一元二次方程的定義:
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③一元二次方程的應用。在課堂上要逐一對這些題型歸納講解,多強調解題方法的針對性。最后針對平時練習中存在的問題,查漏補缺。
(2)第24章、25章“相似圖形”、“解直角三角形”是幾何部分。這涼章的重點是相似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質及其應用。所以記住性質是關鍵,學會應用是重點。要學會生活中的圖形是隨時都可以轉化成數學問題,不同圖形之間的區別和聯系要非常熟悉,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對常見的解直角三角形的題要多練多總結。
(3)第26章“隨機事件的概率”,主要是要能用列表法或畫樹狀圖法求兩步或以上的事件的概率。
(二)復習措施
(1)強化訓練
這個學期計算類和證明類的題目較多,在復習中要加強這方面的訓練。特別是一元二次方程和解直角三角形,在復習過程中要分類型練習,重點是解題方法的正確選擇同時使學生養成檢查計算結果的習慣。還有幾何證明題,要通過針對性練習力爭達到少失分,達到證明簡練又嚴謹的效果。
(2)加強管理嚴格要求
根據每個學生自身情況、學習水平嚴格要求,對應知應會的內容要反復講解、練習,必須做到學一點會一點,對接受能力差的學生課后要加強輔導,及時糾正出現的錯誤,平時多小測多檢查。對能力較強的個別學生要引導他們多做課外習題,適當提高做題難度。
(3)加強證明題的訓練
通過近三年的學習,我發現還有部分學生對證明題掌握不牢,不會找合適的分析方法,部分學生看不懂題意,沒有思路。在今后的復習中我準備拿出一定的時間來專項練習證明題,引導學生如何弄懂題意、怎樣分析、怎樣寫證明過程。力爭讓學生把各種類型題做全并抓住其特點。
(4)加強學困生的輔導
制定詳細的復習計劃,對他們要多表揚多鼓勵,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利用課余時間對他們進行輔導,輔導時要有耐心,要心平氣和,對不會的知識要多講幾遍,不怕麻煩,直至弄懂弄會,同時要配合班主任和家長搞好對學生的家庭輔導工作。
中考數學教案范文(篇6)
20__年數學中考復習,將圍繞黃石中考數學考綱要求,大致分三輪進行:
第一輪復習:系統復習。
時間:3月至4月中旬。
復習內容:按代數、幾何、統計與概率三個版塊進行。鞏固基礎知識,理順知識點、考點,強化選擇填空題的準確率。
系統復習期間,交叉進行系統測試,培養學生知識的系統性,構建初中數學的知識體系。
第二輪復習:專題復習。
時間4月中旬至5月底。
復習內容:根據黃石中考考點,按有理數計算、化簡求值、解方程組、概率計算、圓的證明與計算、解直角三角形、函數應用題、直線型綜合、二次函數綜合九個專題進行,鞏固提高學生解答題得分率。
專題復習期間,交叉進行系統知識測試,檢測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提高準確率。
第三輪復習;中考模擬訓練。
時間:6月前三周。
復習內容:模擬測試為主,對學生掌握的知識查缺補漏。訓練學生考試的適應能力。
主要復習資料:
1、系統復習教輔資料;
2、往年全國各地中考試卷;
3、自編專題練習、測試試卷。
中考數學教案范文(篇7)
6.6 函數的應用(1)
一、知識要點
一次函數、反比例函數的應用.
二、課前演練
1.(2010上海)一輛汽車在行駛過程中,路程y(千米)與
時間_(小時)之間的函數關系如圖所示 當時 0≤_≤1,
y關于_的函數解析式為y=60_,那么當 1≤_≤2時,y
關于_的函數解析式為_____ _______________.
2.(2012麗水)甲、 乙兩人以相同路線前往離學校12千米
的地方參加植樹活動. 圖中l甲、l乙分別表示甲、乙兩人
前往目的地所行駛的路程S(千米)隨時間t(分)變化的函
數圖象,則每分鐘乙比甲多行駛 千米.
三、例題分析
例1 (20__南京)小穎和小亮上山游玩,小穎乘纜車,小亮步行,兩人相約在山頂的纜車終點會合.已知小亮行走到纜車終點的路程是纜車到山頂的線路長的2倍,小穎在小亮出發后50min才乘上纜車,纜車的平均速度為180m/min.設小亮出發_min后行走的路程為ym.圖中的折線表示小亮在整個行走過程中y與_的函數關系.
⑴小亮行走的總路程是_______㎝,他途中休息了______min.
⑵①當50≤_≤80時,求y與_的函數關系式;
②當小穎到達纜車終點為時,小亮離纜車終點的路程是多少?
例2(20__成都)如圖,反比例函數y=k_(k≠0)的圖象經過點(12 ,8),直線y=-_+b經過該反比例函數圖象上的點Q(4,m).
(1)求上述反比例函數和直線的函數表達式;
(2)設該直線與_軸、y軸分別交于A、B兩點,與反比例函數
圖象的另一個交點為P,連接0P、OQ,求△OPQ的面積.
四、鞏固練習
1. 拖拉機開始行駛時,油箱中有油4升,如果每小時耗油0.5升,那么油箱中余油y(升)與它工作的時間t(時)之間的函數關系的圖象是( )
2.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長為10㎝,將底邊長y㎝表示為腰長_㎝的關系式是y=10-2_,則其自變量_的取值范圍是( )
A.00
3.(2012連云港)我市某醫藥公司要把藥品運往外地,現有兩種運輸方式可供選擇:
方式一:使用快遞公司的郵車運輸,裝卸收費400元,另外每公里再加收4元;
方式二:使用鐵路運輸公司的火車運輸,裝卸收費820元,另外每公里再加收2元,
(1)分別寫出郵車、火車運輸的總費用y1(元)、y2(元)與運輸路程_(km)之間的函數關系式;
(2)你認為選用哪種運輸方式較好,為什么?
4. 制作一種產品,需先將材料加熱達到60℃后,再進行操作.設該材料溫度為y(℃),從加熱開始計算的時間為_(分鐘).據了解,設該材料加熱時,溫度y與時間_成一次函數關系;停止加熱進行操作時,溫度y與時間_成反比例關系(如圖).已知該材料在操作加工前的溫度為15℃,加熱5分鐘后溫度達到60℃.
(1)分別求出將材料加熱和停止加熱進行操作時,y與_的函數關系式;
(2)根據工藝要求,當材料的溫度低于15℃時,須停止操作,那么從開始加熱到停止操作,共經歷了多少時間?
海南初中數學組
§6.7 函數的應用(2)
一、知識要點
二次函數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二、課前演練
1.(20__株洲)某廣場有一噴水池,水從地面噴出,如圖,
以水平地面為_軸,出水點為原點,建立直角坐標系,
水在空中劃出的曲線是拋物線y=-_2+4_(單位:米)的
一部分,則水噴出的最大高度是( )
A.4米 B.3米 C.2米 D.1米
2.(20__梧州)20__年5月22日—29日在美麗的青島市
舉行了蘇迪 曼杯羽毛球混合團體錦標賽.在比賽中,某
次羽毛球的運動路線可以看作是拋物線y=-14_2+b_+c的一
部分(如圖),其中出球點B離地面O點的距離是1m,球落
地點A到O點的距離是4m,那么這條拋物線的解析式是( )
A.y=-14_2+34_+1 B.y=-14_2+34_-1 C.y=-14_2-34_+1 D.y=-14_2-34_-1
三、例題分析
例1(20__沈陽)一玩具廠去年生產某種玩具,成本為10元/件,出廠價為12元/件,年銷售量為2萬件.今年計劃通過適當增加成本來提高產品檔次,以拓展市場.若今年這種玩具每件的成本比去年成本增加0.7_倍,今年這種玩具每件的出廠價比去年出廠價相應提高0.5_倍,則預計今年年銷售量將比去年年銷售量增加_倍(本題中0
(1)用含 的代數式表示,今年生產的這種玩具每件的成本為________元,今年生產的這種玩具每件的出廠價為_________元.
(2)求今年這種玩具的每件利潤y元與_之間的函數關系式.
(3)設今年這種玩具的年銷售利潤為w萬元,求當_為何值時,今年的年銷售利潤最大?最大年銷售利潤是多少萬元?
注:年銷售利潤=(每件玩具的出廠價-每件玩具的成本)×年銷售量.
四、鞏固練習
1.(20__西寧)西寧中心廣場有各種音樂噴泉,其中一個噴水管
的最大高度為3米,此時距噴水管的水平距離為12米,在如圖
所示的坐標系中,這個噴泉的函數關系式是( )
A.y=-(_-12)2+3 B.y=-3(_+12)2+3 C.y=-12(_-12)2+3 D.y=-12(_+12)2+3
2.(20__聊城)某公園草坪的防護欄由100段形狀
相同的拋物線形構件組成,為了牢固起見,每段
護欄需要間距0.4m加設一根不銹鋼的支柱,防護
欄的最高點距底部0.5m(如圖),則這條防護欄需
要不銹鋼支柱的總長度至少為( )
A.50m B.100m C.160m D.200m
3.(20__甘肅)如圖,正方形ABCD邊長為1,E、F、G、H分別為各邊上的點,且AE=BF=CG=DH,設小正方形EFGH的面積為s,AE為_,則s關于_的函數圖象大致是( )
4. 某公司試銷一種成本單價為500元/件的新產品,規定試銷時的銷售單價不低于成本單價,又不高于800元/件,經試銷調查,發現銷售量y(件)與銷售單價_(元/件)可近似看作一次函數y=k_+b的關系(如圖).
(1)根據圖象,求出一次函數的解析式;
(2)設公司獲得的毛利潤為S元.
①試用銷售單價_表示毛利潤S;
②請結合S與_的函數圖象說明:銷售單價定為多少時,該公司可獲得最大利潤?最大利潤是多少?此時銷售量是多少?
5.(20__曲靖)一名男生推鉛球,鉛球行進高度y(單位:m)與水平距離_(單位:m)之間的關系是y=-112 _2+23 _+53 ,鉛球運行路線如圖.
(1)求鉛球推出的水平距離;
(2)通過計算說明鉛球行進高度能否達到4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