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教案(2023)
九年級語文教案都有哪些?教學內(nèi)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要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木拍昙壵Z文教案(2023)七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九年級語文教案(2023)(精選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能有感情地誦讀詩歌,感受本詩的節(jié)奏,理解體味本詩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蘊。
2.把握詩歌的象征手法及巧妙的抒情方式。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朗讀感受詩歌的音韻美與節(jié)奏美,通過小組品讀欣賞詩歌的意境美,通過討論析讀理解詩歌的表現(xiàn)方法和真摯深沉的情感。
2.通過自主輻射閱讀《假使我們不去打仗》、《給戰(zhàn)斗者》,進一步理解、感悟詩歌的意象及作品巧妙的抒情方式。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學習詩人在國土淪喪、民族存亡的關頭,為祖國獻身的思想和對祖國的無限摯愛之情。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土地,萬物生靈的根基。曾有人掠奪它而百般蹂躪,曾有人捍衛(wèi)它而披肝瀝膽。在它的脊梁上演繹著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膚上烙印著多少眷戀情結。誰不鐘愛自己的土地,誰不愛戀大地母親,讓我們深情吟唱艾青詩人的《我愛這土地》,一起去感受詩人澎湃著的激情。(板書:我愛這土地)
(二)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三)誦讀詩歌,整體感知:
第一步:聽錄音范讀;用符號劃分詩歌的停頓和重讀的字詞
第二步:學生自由朗讀
第三步:指名學生朗讀
第四步:全班同學集體朗讀
(四)研讀詩歌,理解主旨:
1、學生在熟讀詩歌的基礎上,找出揭示全詩主旨的詩句,并談談理由。
2、詩中是通過什么形象來表達出這樣的愛國激情的?請你把相關詩句找出來,并談談你的理解。
3、詩中的“鳥”,它都歌唱了哪些內(nèi)容?這些內(nèi)容又有什么象征含義呢?學生再次朗讀,體會表達效果,并嘗試背誦。
4、思考:詩歌開頭寫著“假如我是一只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請你結合以上歌唱的內(nèi)容,思考為什么這里用“嘶啞”一詞,而不用“清脆”或“嘹亮”。
5、思考:詩句“然后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全班再次朗讀、背誦。
6、思考:這首詩在結構上,一、二節(jié)之間有什么內(nèi)在聯(lián)系?
7、討論:本詩出現(xiàn)了許多“的”字,這樣會不會拖泥帶水,沖談了詩味,談談你的理解。
(五)比較閱讀,拓展學習:
請將這首詩與我們學過的《我愛這土地》比較一下,說說它們有什么異同?
(六)布置作業(yè):
1、假如你是一只鳥,聯(lián)系我們今天改革開放的新時代,你會唱些什么呢?仿照例子試一試,相信你會比例子仿寫得更好。
2、艾青在詩中,含著淚水說:“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古往今來,在我們中華史冊上記下了多少愛國志士的類似詩篇,猶如繁星高懸夜空。
九年級語文教案(2023)(精選篇2)
一、教學目標:
1、朗讀、背誦詩歌。
2、把握詩歌的形象,領會其象征含義。
3、領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1、誦讀詩歌;領悟作者在詩歌中表達出的思想感情。
2、教學難點:把握詩歌中出現(xiàn)的形象,領會象征含義。
三、教學方法:
1、欣賞誦讀法通過有感情地誦讀,把握詩歌的內(nèi)在旋律與節(jié)奏美,認真體味詩歌蘊含的深沉情感。
2、問題探究法對詩歌形象的象征含義及詩歌的主題進行探究。
3、比較閱讀法將同類題材詩歌進行比較,從而更全面地理解詩歌。
四、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時數(shù):一課時
六、教學步驟:
(一)導入示標:
土地,承載著萬物生靈。誰不鐘愛自己的土地,誰不愛戀大地母親,讓我們深情吟唱詩人艾青的《我愛這土地》,一起去感受詩人澎湃著的心魂。(板書:我愛這土地),點明學習目標與學習重點和難點。
檢查預習:請學生談談所了解詩人的有關情況、寫作背景等。
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1、作者:艾青(1910—1996),原名蔣海澄,浙江金華人,現(xiàn)代詩人。早期詩風格渾厚質(zhì)樸,調(diào)子深沉憂郁。抗戰(zhàn)時期的詩作,格調(diào)昂揚。建國后,作品思想更趨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主要詩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為《大堰河——我的保姆》。詩人曾自稱為“悲哀的詩人”。在中國新詩發(fā)展,艾青是繼郭沫若、聞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動一代詩風,并產(chǎn)生過重大影響的詩人,在世界上也享有聲譽,1985年,法國授予艾青文學藝術勛章。
2、寫作背景:《我愛這土地》寫于1938年,當時是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的初期,日寇橫行,東北早已淪喪,華北、華東、華南也已遭日寇鐵蹄的踐踏,中國人民奮起反抗,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詩人看到當時的形勢,心中充滿了對祖國深沉的愛和對侵略者切齒的恨,于是寫下了這首慷慨激昂的詩。
(二)誦讀詩歌,整體感知:
教師指導:自由體的新詩,不同于舊體詩,字數(shù)、停頓、押韻沒有嚴格的限制。句子可長可短,字數(shù)可多可少,自由靈活,不拘一格。因此,我們在讀現(xiàn)代詩歌的時候,一定要把握好詩歌的節(jié)奏、停頓,輕重緩急,抑揚頓挫,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培養(yǎng)語感,理解詩歌所描寫的對象、運用的表現(xiàn)手法,更準確地領悟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詞語的重讀與否,主要是由詩歌的情感所決定的。一般來說,能鮮明的表達出詩人情感的詞語,包括中心語、修飾語,都應該重讀。
(三)研讀詩歌,合作探究:
1、詩中是通過什么形象來表達出這樣的愛國激情的?請你把相關詩句找出來,并談談你的理解。
學生思考并討論,明確:詩中以“一只鳥”的形象來表達感情。“假如我是一只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然后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
詩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鳥”虛擬,“歌唱”的是“鳥”同時也是“詩人”;“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的是“鳥”,同時也是“詩人”為祖國獻身的愿望。這種寓情于形象的描寫,不僅有助于感情的抒發(fā),也增強了詩歌的形象感。
2、詩中的“鳥”,它都歌唱了哪些內(nèi)容?這些內(nèi)容又有什么象征含義呢?
明確:內(nèi)容有“土地”、“河流”、“風”、“黎明”。(學生朗讀,感悟。)
學生討論并明確:
“土地”象征繁衍養(yǎng)育中華民族的祖國大地。這“土地”“被暴風雨所打擊著”,說明祖國大地正在被日本帝國主義摧殘、肆虐。
“河流”“風”象征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悲憤”“激怒”都表現(xiàn)出人民心中對侵略者暴行的憤怒,中國人民正滿懷悲憤地進行不屈不撓的斗爭。
“黎明”象征充滿生機與希望的解放區(qū)。“無比溫柔”充滿了對那里的向往。
這些描寫形象地表達了當時祖國大地遭受的苦難,人民的悲憤以及對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學生再次朗讀,體會表達效果,并嘗試背誦。
3、思考:詩句“然后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明確:這只鳥是一個飽受磨難、拼盡全力用整個生命去歌唱的形象,它歌唱土地、河流、風和黎明,生命耗盡后便投身土地的懷抱,與它所摯愛的土地融為一體。這表達出詩人對土地的眷戀,將自身融進大地,隱含了一種敢于犧牲自我之意。
全班再次朗讀、背誦。
4、學生在熟讀詩歌的基礎上,找出揭示全詩主旨的詩句,并談談理由。
明確:詩最后一段:“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
這兩句詩一問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淚水”的情狀,托出詩人那顆真摯熾熱的愛國之心,形象地表達了詩人對土地,對祖國的眷戀和熱愛。
5、思考:這首詩在結構上,一、二節(jié)之間有什么內(nèi)在聯(lián)系?
明確:這兩節(jié)詩都飽含著詩人對祖國深深的眷戀和無盡的熱愛之情。第一節(jié)是對“愛土地(祖國)”主題的抒情性的鋪陳描述,第二節(jié)可看作是感情的迸發(fā),感情的升華,讓讀者更能感受到這種真摯地感情。
6、課堂小結:
“土地”是艾青詩歌的中心意象之一,它凝聚著詩人對祖國——大地母親最深沉的愛。本節(jié)課主要弄清以下三點:①理解本詩作者所表達的強烈的愛國熱情;②理解體味本詩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蘊;③把握詩歌的象征手法。
九年級語文教案(2023)(精選篇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詩中暴風雨,土地,河流,黎明等意象的象征意義。
技能目標:能有感情,節(jié)奏正確流利的朗讀。
情感目標:反復朗讀中理解詩中所表達對祖國深沉的愛。
教學重點:能有感情,節(jié)奏正確的朗讀。理解幾個意象的象征意義。
教學難點:體會詩歌所包含的強烈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朗讀指導、詩歌品味、熟讀成誦
學法指導:反復朗讀,查資料了解作者寫作背景,理解詩的大意;體會詩歌表現(xiàn)的意境。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了解預習情況:請學生談談所了解詩人的有關情況、寫作背景等。
二、根據(jù)學過的詩歌欣賞的四個步驟來共同學習探討這首詩歌。
三、進入學習的第一層次“讀”:自讀,聽讀、自讀
四、學生通過自讀講、歸納朗讀要求或注意方面
聲音(響亮、激昂);感情(投入;沉穩(wěn)、雄渾);節(jié)奏(鮮明停頓安排重音突出);語速(適當變化有起伏)
1、學生自讀
2、播放朗誦錄音,出示幻燈片:關注節(jié)奏、重音;熟悉全詩
3、請學生根據(jù)自己歸納的幾點要求自己試讀全詩(放聲朗讀):
自由地放聲朗讀,整體感知詩人的思想感情。
請某學生朗讀,要求其他同學認真聽講、并請同學點評;
五、進入學習的第二層次“品”:意境美、音樂美、語言美
解釋意象:包含詩人強烈感情的物
思考討論:
1、全詩一共選取了幾個鮮明的詩歌意象來寫?這些意象都賦予了獨特的象征意義,請討論每個意象到底象征比喻著什么?
2、詩歌中把自己比喻成一只鳥兒,并說即使是“嘶啞的喉嚨”也要歌唱寫了鳥兒的生和死,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懷?你如何理解最后兩句?
學生討論教師歸納:
“暴風雨”:象征比喻日本侵略者對中國國土的踐踏、蹂躪;
“洶涌”的河流:象征比喻中國人民滿腔的悲憤;
“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象征比喻革命斗爭聲勢浩大、從不間斷;
“無比溫柔的黎明”:象征比喻中國革命勝利后的美好的生活;
點出體會意境需要展開想象的翅膀;
詩歌中把自己比喻成一只鳥兒,即使是“嘶啞的喉嚨”也要歌唱;寫了鳥兒的生和死,表達了作者對祖國深沉的愛!最后兩句的理解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怎樣朗讀能讓人體會音樂美?
指導學生反復朗誦,把握內(nèi)在的感情和外在的節(jié)奏。
六、進入學習的第三層次“誦”:指明要求,學生練習
朗誦指導后,學生上臺朗誦并點評;
七、進入學習的第四層次“談”
學生上臺漫談,可談感受,品特色或發(fā)疑問。
八、布置作業(yè),遷移練習?
選擇一首你最喜歡詩歌,在收集相關資料的基礎上,采用“讀、品、誦、談”的方法進行探究型學習欣賞,寫出一篇詩歌欣賞小論文,400字以上。
九年級語文教案(2023)(精選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梳理文章內(nèi)容,找出表明作者觀點的語句,明確文章論點。
2.從“有業(yè)”“敬業(yè)”“樂業(yè)”三個角度為每一部分分層,從而明確文章各部分之間以及每一部分各自然段之間、每一段層與層之間的邏輯關系。
3.在分析梳理文章內(nèi)部邏輯關系的過程中,學習文中涉及到的多種論證方式并能夠將舉例論證的方法加以運用。
4.通過評價作者的觀點,學生能夠嘗試用辨證眼光看待問題并得出自己的結論。
教學過程
(一)環(huán)節(jié)一:回顧已知,激興趣、導新課
教師引導:我今天要給大家介紹一個人,他不但自己非常優(yōu)秀還是一位特別出色的父親,他把九位子女都培養(yǎng)成了特別杰出的人才,他就是梁啟超。
梁啟超,字卓如,又號飲冰室主人。清朝光緒年間舉人,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戊戌變法(百日維新)領袖之一、中國近代維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梁啟超共有9個子女:詩詞研究專家梁思順、我國建筑學家梁思成、考古學家梁思永、梁思忠、圖書館學家梁思莊、經(jīng)濟學家梁思達、梁思懿、梁思寧、火箭控制系統(tǒng)專家梁思禮。
我們學過他的《少年中國說》,一起來背誦一下最后一句話。
學生活動:聆聽老師對作者的介紹,引發(fā)學習的興趣,再由熟悉的文本過渡到對新課文的學習。
(二)環(huán)節(jié)二:圈點批注,玩游戲、理結構
教師引導:我們一起做一個文字游戲,在做游戲之前請大家把所有能表達作者觀點的句子在書上畫出來,在書的空白處適當寫一寫你讀這些句子的感受。
學生活動:在書中畫出能表達作者觀點的句子,然后旁批自己的感想。
教師引導:
第一個游戲:請從你畫的句子中挑出十句話,這十句話要能夠涵蓋文章內(nèi)容,以作者的口吻說出來。
學生活動:學生發(fā)言依次接龍,每人說一句話,互相訂正所找句子是否是作者的觀點。①“敬業(yè)樂業(yè)”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②有業(yè)很必要③首先要敬業(yè)。④什么是敬業(yè)呢?⑤業(yè)有什么可敬呢?⑥為什么該敬呢?⑦怎樣才能做到敬業(yè)呢?⑧惟一的秘訣就是忠實,忠實從心里上發(fā)出來的便是敬。⑨第二要樂業(yè)。⑩敬業(yè)即是責任心,樂業(yè)即是趣味。
教師引導:
第二個游戲:請從十個句子中刪掉六句,保留四句話。這四句話要能夠涵蓋文章內(nèi)容,以作者的口吻說出來。
學生活動:學生通過讀懂文章內(nèi)容,理清作者寫作思路,從十句話中挑選文章的分論點。
“敬業(yè)樂業(yè)”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第一要敬業(yè),第二要樂業(yè)。
敬業(yè)即是責任心,樂業(yè)即是趣味。
教師引導:
游戲升級版:只保留一句話,這句話是作者最想對我們說的。
學生活動:學生通過篩選找到本文的中心論點。
“敬業(yè)樂業(yè)”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三)環(huán)節(jié)三:分段研讀,理結構、辨方法
教師引導:請用自己的語言,有條理地闡述作者是如何把“有業(yè)”部分說清楚的。提示:說清楚把什么問題說明白用什么方法即可。
學生活動:學生思考后梳理概括本部分各段文字的內(nèi)容,關注論述過程中使用的論證方法。
第2段提出有業(yè)之必要。
第3段引用了孔子的言論,舉了他的例子,從反面證明了有業(yè)很重要。
第4段舉了百丈禪師不工作不肯吃飯的例子,從正面闡明了有業(yè)的重要性。
第5段作者再次強調(diào)百行業(yè)為先的觀點。
教師引導:課文6、7兩段能調(diào)換位置嗎?請根據(jù)我們學習“有業(yè)”部分學到的方法,自己分析第6、7段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如何將“要敬業(yè)”這個觀點闡述清楚的。
學生活動:學生仔細研讀6、7兩個自然段,概括段意,辨析兩段之間的邏輯關系。第6段:為什么敬業(yè)——分析問題;第7段:怎樣敬業(yè)——解決問題。
教師引導:這是一篇演講詞,下面老師來朗讀第8自然段的內(nèi)容,大家聽我朗讀后提取作者對“樂業(yè)”的幾點看法。
(四)環(huán)節(jié)四:辨證思考,悟內(nèi)容、說看法
教師引導:文章中作者的觀點你都同意嗎?
學生活動:學生思考,小組討論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言之成理即可。比如:“我信得過我當木匠的做成一張好桌子,和你們當政治家的建設成一個共和國家同一價值;我信得過我當挑糞的把馬桶收拾得干凈,和你們當軍人的打勝一支壓境的敵軍同一價值。”對這句話的理解,可能會有不同看法。
(五)環(huán)節(jié)五:繼續(xù)拓展,比類文、明關系
教師引導:閱讀《懷疑與學問》一文。課文與拓展文的題目都是并列短語,試分析兩個題目中各自的兩個詞語之間邏輯關系是否相同。
學生活動:閱讀文章,梳理內(nèi)容,判斷題目中兩個詞語的關系。“敬業(yè)”與“樂業(yè)”就是遞進關系;“懷疑”與“學問”是條件關系。
九年級語文教案(2023)(精選篇5)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品味與領悟“敬業(yè)與樂業(yè)”的精神。
2.摘錄并積累大量經(jīng)典語句、格言。
3.初步學習“舉例子”和“講道理”兩種論證方法。
4.仔細體會演講和口語特色的巧妙結合。
教學重點:
1.指導學生了解“敬業(yè)”與“樂業(yè)”的重要性,并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用敬業(yè)與樂業(yè)的態(tài)度對待生活。
2.理解這篇演講詞的結構安排。
教學難點:
對“敬業(yè)與樂業(yè)”精神的真切領悟與質(zhì)疑問難。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簡介作者。
1.導入新課
《敬業(yè)與樂業(yè)》是七十多年前梁啟超對上海中華職業(yè)學校學生所做的一次講演。雖然時間已經(jīng)攻七十多年了,但梁啟超先生所講的內(nèi)容對我們?nèi)匀挥薪逃饬x。(板書課題)
2.簡介作者
梁啟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學者。戊戌維新運動領袖之一。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與其師康有為一起領導了“戊戌變法”。他興趣廣泛,學識淵博,在文學、史學、哲學、佛學等諸多領域都有較深的.造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遺《飲冰室合集》計148卷,1000余萬字。
二、預習與交流
1、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圈畫文中的生字詞。
2、重點詞語、句子解釋。
三、合作與探究
(一)整體感知
1.學生速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①本文的論點是什么?在文章的哪部分提出來的?
我確信“敬業(yè)樂業(yè)”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在文章的第一自然段。(總,提出問題)
②作者圍繞中心論點,先后談了哪幾個問題?
三個問題:一是有業(yè)的必要性;二是為什么要敬業(yè);三是為什么要樂業(yè)。
③你認為這幾個問題的關系是怎樣的?
遞進關系,層層推進。
2.劃分文章的結構,并概括每一部分的意思。
第一部分(1)提出問題:提出中心論點。
第二部分(2-8)分析問題:論述“有業(yè)”的必要性和“敬業(yè)”、“樂業(yè)”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9)總結問題:勉勵人們敬業(yè)、樂業(yè)。
(二)深層探究:
組織學生自讀課文,結合文中關于有業(yè),敬業(yè),樂業(yè)的論述思考。
1.“有業(yè)之必要”的主要論據(jù)是什么?
論據(jù):證明論點的事實和道理。分類:事實論據(jù)和道理論據(jù)。
道理論據(jù):孔子和百丈禪師的名言;事實論據(jù):孔子無法教育無業(yè)游民:百丈禪師不做事,不吃飯。
2.閱讀6-7段,用原文回答:什么叫敬業(yè)?為什么要敬業(yè)?怎樣才能做到敬業(yè)?(摘錄課文)
3.文章采用哪些論證方法 論證“敬業(yè)”的重要性的?
論證:用論據(jù)來證明論點的過程和方法。分類:道理論證、事實論證(舉例論證)、對比論證和比喻論證。
這部分運用了道理論證和舉例論證的變法,充分有力地證明了敬業(yè)的重要性。
4.文章是怎樣論述“樂業(yè)”的?
列舉反面現(xiàn)象——人們往往感嘆“做工苦”,進行批駁;進一步從四個方面闡述“凡職業(yè)都是有趣味的”;最后,引用孔子的兩句名言,闡明了人類理想的生活是什么,即樂業(yè)的重要性。
5.論述樂業(yè)重要性時,主要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分組討論并舉例說明。
(課堂討論)
事實論證:“做工好苦呀”的感嘆;吃酒賭錢同樣淘神費力。
道理論證:從四個方面分析“凡職業(yè)都是有趣味的”;引用孔子的兩句名言。
6.總結:“人類合理的生活總該如此”,“如此”指的是什么?作者最后提出了什么希望?
生:“敬業(yè)即是責任心,樂業(yè)即是趣味。”也就是說,我們每個人都要做一個愛崗敬業(yè)、有責任心、享受工作樂趣的人。
生:勉勵人們敬業(yè)、樂業(yè)。
四、布置作業(yè)
1、完成《綜合練習》1-10題。
2、你們當前的“業(yè)”是什么?你是一個敬業(yè)、樂業(yè)的學生嗎?寫一篇讀后感,不少于500字。
九年級語文教案(2023)(精選篇6)
【教學目標】
1、理解“敬業(yè)與樂業(yè)”的主旨。
2、領會舉例子和講道理兩種論證方法。
3、大量經(jīng)典語句、格言的積累。
【教學重點】
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和思路
【教學難點】
真切領悟“敬業(yè)與樂業(yè)”的精神實質(zhì)
【德育目標】
培養(yǎng)科學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tài)度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研討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俗話說:人各有志同學們即將初中畢業(yè),老師很想知道大家以后想從事什么工作……
到時,你擁有了一份屬于你自己的職業(yè),你是否會因為是做家政而自卑地抬不起頭或者因為是個官員就趾高氣揚?或者當你不喜歡自己的工作時就輕易地選擇“跳槽”?我們究竟該怎樣去看待自己的職業(yè),這里有一篇文章《敬業(yè)與樂業(yè)》或許會給我們極大的啟示
二、作者簡介
梁啟超是中國近代維新代表人物及學者,與康有為一起領導了的“戊戌變法”這篇文章是梁先生70多年前在上海中華職業(yè)學校噗該校學生所做的職前演講
三、整體感知
1、大家大聲朗讀課文,注意讀出演講者的口吻,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自學難懂的句子
2、作者先后談論了哪幾個問題?
有業(yè)、敬業(yè)、樂業(yè)
3、用自己的話說說“人類合理的生活”應該是怎樣的.?
首先是有一份正當?shù)穆殬I(yè),(或任何一件有價值的事情),不能“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對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從而全神貫注,心無旁騖,忠實地把它做好;要從專心做事中發(fā)現(xiàn)樂趣,不是皺著眉頭,滿腹牢騷地叫苦,而是達到“樂以忘憂”的境界
四、合作探究
1、梳理文章思路,想想作者是怎樣把問題說清楚的
第1段:引出中心論點,“敬業(yè)與樂業(yè)”
第2~5段:論述中心論點前的鋪墊,強調(diào)“有業(yè)”是敬業(yè)樂業(yè)的基礎
第6、7段:論述“要敬業(yè)”的原因以及怎樣“敬業(yè)”
第8段:論述“要樂業(yè)”以及怎樣才能“樂業(yè)”
第9段:總結全文,強調(diào)“責任心”和“趣味”的重要性
2、思考演講稿與一般議論文章的異同:
相同點:
⑴議論文的三要素:論點、論據(jù)、論證
⑵議論文的結構:引論、本論、結論
⑶論據(jù)分為:事實論據(jù)、道理論據(jù)
⑷論證方法: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不同點:
⑴結合演講時的情境,注意和聽眾現(xiàn)場交流
⑵語言通俗,如話家常
五、布置作業(yè)
同學們現(xiàn)在作為學生,學習便是你們的職業(yè),能否反思一下自己在學業(yè)中的種種態(tài)度和現(xiàn)象,來進一步解讀文中那些耐人尋味的語句?
九年級語文教案(2023)(精選篇7)
教學目標
1.自主閱讀本詩,理解意象,體會意境,把握詩人的情感。
2.反復朗誦,感受詩歌的建筑美、音樂美和繪畫美。
3.品味詩歌的語言,學習詩歌的多種表現(xiàn)手法。
教學重點:
1.反復朗誦,感受詩歌的建筑美、音樂美和繪畫美。
2.品味詩歌的語言,學習詩歌的多種表現(xiàn)手法。
教學難點:
小組討論,反復朗誦,自主欣賞詩歌的建筑美、音樂美和繪畫美。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教師語言:她是中國現(xiàn)代歷集佳話、傳奇、才藝、美貌于一身的才女。她走過北平的塵煙,穿過康橋的夜霧,遙望遠方時,便落進徐志摩的詩頁;她著一件青衫,在古雅的廟店,低眉沉思時,便繪入梁思成的圖紙。她就是——林徽因。今天我們來學習林徽因的一首輕靈舞動、清新唯美的詩歌——《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希望同學們沿用上節(jié)課的自主閱讀方式,自主閱讀賞析《你是人間的四月天》這首小詩。
二、初讀感受
教師語言:首先請同學們自由朗讀《你是人間的四月天》這首詩,之后請同學來談一談你的初讀感受。
學生活動一:自由朗讀,初步感知。
學生活動二:為大家朗讀這首詩,并談一談自己的初讀感受。(請2-3位同學)
初讀感受示例:
①整首詩給人感覺非常柔美,深情款款。
②從題目可以看出,這首詩作者滿懷愛意,贊美一個人。
③本詩在結構上很整齊,但是在斷句方面很有特點。
教師語言:下面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初讀感受的基礎上,根據(jù)自己的疑惑提出幾個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并嘗試給出回答。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教師輔助引導,明確問題)
問題示例:
①詩題就是一個比喻,為什么說“你是”而不是“你像”?
②作者將“你”比喻成“四月天”,作者筆下的“四月天”有怎樣的特點?
③作者選取了怎樣的意象,營造出怎樣的意境,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④本詩在斷句方面很有特點,在朗讀的過程中我們?nèi)绾螖嗑洌盐展?jié)奏?
三、深度體會,給出答案
學生活動:小組交流討論,反復朗讀詩歌,深入體會,嘗試給出回答。
答案示例:
①詩題就是一個比喻,為什么說“你是”而不是“你像”?
直接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而不是“你像人間的四月天”,肯定之情、贊美之意溢于言表,情感表達更強烈。
②作者將“你”比喻成“四月天”,作者筆下的“四月天”有怎樣的特點?(需要學生結合詩歌整體把握)
輕靈、軟、娉婷、鮮妍、天真、莊嚴、柔嫩等等。
它輕靈而滿含情意:春風徐來,萬物復蘇,云煙拂面,星光點點,細雨如織,帶來愛和永久的希望;它是花開,是燕來,是生命的初啟,是詩人滿心的喜悅。所有這一切,“是愛,是暖,是希望”,是詩人賦予“你”的特點,在詩人心目中,“你”就像“四月天”一樣美好。在這里,純凈的內(nèi)容與真摯的情感交織在一起,譜寫出一曲愛的頌歌,也讓“四月天”具有了特殊的含義。
教師語言:讀到這里,大家一定想知道,這么美好的人,究竟是誰,這里老師給大家補充一個背景資料。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是林徽因的經(jīng)典詩作,最初發(fā)表于《學文》一卷一期(1934年4月5日)。關于本詩的創(chuàng)作意圖,有兩種說法:一是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為兒子的出生而作。對此,其子梁從誡在《倏忽人間四月天》中說:“父親曾告訴我,《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是母親在我出生后的喜悅中為我而作的,但母親自己從未對我說起過這件事。”
教師語言:雖然寫作對象是誰我們并不是很清楚,但是我們可以單純地理解這首詩是對愛的歌頌,是一曲愛的頌歌。
③作者選取了怎樣的意象,營造出怎樣的意境,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作者選取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意象,營造出優(yōu)美的意境。
春風是“笑響點亮”的“軟”風,春光是“輕靈”的“交舞著變”的明媚的光,早天里的云煙如有如無……這種種事物營造出春光風舞、云煙星語、雪后嫩綠、花開燕來的美好畫面,讀者好像置身在和風習習、百花吐蕊、陽光和煦的濃濃春意中。
第三段將“你”和“四月天”融為一體,那“輕”“娉婷”“天真”“莊嚴”讓讀者在感受“你”的美的同時,也自然而然地聯(lián)想到沐浴在春風春雨中的自然萬物。于是詩人接著歌詠青草、鮮花以及剛剛來到人間的春燕字里行間涌動著詩人熾熱的愛和美好的祝福。這愛的呼喊把全詩的情感推向高 潮。直接呼出全詩最后一句。
④本詩在斷句方面很有特點,在朗讀的過程中我們?nèi)绾螖嗑洌盐展?jié)奏?
節(jié)奏劃分示例:
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笑響/點亮了/四面風;輕靈/
在/春的光艷中/交舞著變。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煙,
黃昏/吹著/風的軟,星子/在/
無意中閃,細雨點/灑在/花前。
那輕,那娉婷,你是,鮮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著,你是
天真,莊嚴,你是夜夜的月圓。
雪化后/那片鵝黃,你像;新鮮/
初放/芽的綠,你是;柔嫩喜悅
水光/浮動著/你夢期待中白蓮。
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
在梁間/呢喃,——你是愛,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知識拓展:句法偏離。句法偏離是指違背常規(guī)的表達方式,這其中有句法結構的倒裝、前置和混亂。句法偏離比常規(guī)句法更能引起讀者的注意,有時會產(chǎn)生一種強烈的修辭效果,起到強調(diào)作用,能更好地表達文意。
四、有感情朗讀詩歌
教師語言:大家分析得很好,接下來我們帶著情感再讀這首詩,體會全詩的意境和作者情感。
學生活動:學生個別讀——教師范讀——全班齊讀
五、賞析本詩建筑美、繪畫美、音樂美
學生活動:問題探究:請同學們根據(jù)老師的提示,分別從建筑美、繪畫美、音樂美三個方面對本詩進行賞析。
資料補充:新月派源于新月社,是現(xiàn)代新詩一個重要的詩歌流派。新月派不滿于“五四”以后“自由詩人”忽視詩藝的作風,提倡新格律詩,在詩歌藝術上做了有益的嘗試。后來聞一多《詩的格律》中明確提出了“三美”主張,即“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為新格律學派奠定了理論基礎。
音樂美:所謂音樂的美,是對詩歌的音節(jié)而言,指音節(jié)朗朗上口,錯落有致,具有訴諸聽覺形象的那種音節(jié)美和旋律美。
繪畫美:所謂繪畫的美,是指訴諸視覺形象的“詞藻”的選擇和使用,能充分體現(xiàn)我國象形文字在狀形繪色上的特點,富于色彩感。
建筑美:“建筑的美”也屬于視覺形象,它主要指的是詩的形體結構,強調(diào)“節(jié)的勻稱和句的均齊”,造成有規(guī)律的勻整或參差。
答案示例:
音樂美:(1)注重押韻,每一節(jié)都是第一行和第三行押韻。(2)詩人故意用一些“陌生化”的斷句,讀起來需放慢語速,使這種節(jié)奏美得以表現(xiàn)。(3)十二個“你”字,既突出了主題,又起到了“襯韻”的作用。
繪畫美:詩人所選的意象鮮艷而美麗,如夕陽無限好的“黃昏”,閃亮的“星子”,色彩繽紛的“百花”,“雪化后那片鵝黃”,“初放芽的綠”,夢中的“白蓮”等,詩人將春天一系列美好的景物,飽含感情地描畫出來,色彩鮮妍,如畫一般美。
建筑美:(1)詩歌中用句奇譎,如“雪化后那片鵝黃,你像;新鮮/初放芽的綠,你是;柔嫩喜悅”的語序本該為“你像雪化后那片鵝黃,新鮮;你是初放芽的綠,柔嫩喜悅”,詩人在此故意打破原有語序,使其滿足音韻美需要,同時也令人眼前一亮。(2)詩共有五節(jié),每節(jié)三行,全詩的字數(shù)和句式,均整和諧,具有類似建筑物外形的美感。且字數(shù)與句式靈活多變,靈動而不呆板。
表現(xiàn)手法
問題探究:本詩運用多種表現(xiàn)手法,請結合具體事例加以分析。
答案示例:
1.多用比喻,除了將“你”比喻成“人間的四月天”之外,詩中大量意象都帶有比喻意味,如“笑響點亮”的四月風、“輕靈”的春光等。
2.調(diào)動多種感官,給人以豐富的想象。如“笑響點亮的四面風”,由聽覺到視覺再到觸覺,賦予抽象的風以靈氣和生命力。
3.色彩詞語使用:如:第四節(jié)中,“鵝黃”與“綠”兩種明亮的顏色放到了一起,給讀者提供了視覺轉化和想象的空間。“雪悄然融化”與“嫩芽靜靜綻放”的情景浮現(xiàn)眼前。
教師語言:大家分析得很好。林徽因,是“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的傳奇女子,以其優(yōu)雅嫻熟的文字給我們描繪了一幅人間四月天的美麗畫卷,華美的修飾中更見清新自然的情感流露,有著道不盡的真情禮贊,訴不完的綿綿愛憐,讓我們盡情領略了愛的無限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