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英語學生教案
初三英語學生教案都有哪些?現代英語的代詞有格形式,并有一些動詞的變形,但古英語也有名詞的名詞結尾,動詞有較多的人稱和數字結尾。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初三英語學生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初三英語學生教案精選篇1
一、教學內容:
Unit4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單詞:subway take the subway train ride a bike walk 等。
2、語言目標:how引導的特殊問句;肯定句與否定句。聽:能聽懂談話出行的方式。說:能表達自己想到達目的的出行方式。讀:能正確朗讀本單元的對話和句型。寫:能寫本單元的單詞和句型。
3、學習策略:注意通過語言語調的表達來推測詞義,也可借手勢動作和表情來完成。(主動參與學習,善于和他人合作交流)。
4、情感目標:學會在交流活動中尊重和理解別人,學會交換不同的看法,了解他人的生活習慣,增進情誼。
5、德育目標:在歌曲和游戲中習他人積極、樂觀、努力進取的團隊合作精神。
6、多元智能:人際交往邏輯表達個性呈現
7、文化意識:了解英、美國家中小學生上學的方式,培養世界意識。了解中西文化的差異。
三、教學重點、難點:
1. how /how far /howlong 引導的特殊疑問句.
2. 乘坐交通工具的表示方法.
3. It takes /willtake/took sb. some time to do sth.
四、課前準備:
cards and atape-recorder .
五、教學運用:情景交際法、游戲法等。
六、教學手段:多媒體演示、flash動畫、ppt演示、歌曲游戲及肢體語言的應用。
七、教學過程:
Step 1.Warming up.
Greatthe class as usual.
Talkabout the weather .
T:How’s the weather today?
T:How was the weatherlike yesterday? ……
pointstudent A say
“ Hello! Listen to me ok ?.I willsing a song to you .But you must …”.(用手指作安靜動作)
Listening to a song
歌曲欣賞,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 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為學習新課打下伏筆。
Step 2 、Games
用肢體語言表達讓學生猜測意思,完成交通工具詞匯的預知。
Step 3、Play
多媒體技術呈現以上預知的詞匯導入新句型how do you get to ….?的學習。
Askstudents to try to read these words:bike train subway car boat .and correct the wrong pronunciation of these words.Then do a words game .(比記憶力)。
Step 4、Listening.
過渡到Section A 1a 1b的學習,并逐步完成課文1b的填空。
Usingthe picture on the screen. Ask students some questions about the picture.
T: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T: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the picture?
T: What are they doing?
Afterthis, play the recording for two times, ask students to finish Activity 1b andwrite down the phrases of the transports.
takesthe train, takes the subway, takes the bus
Thenask students to repeat the conversation and check the answers together.
Theteacher give the correct answers on the screen.
(通過聽說使學生領悟如何表達使用交通工具)。
Step 5、Structures(操練詞匯及句型)
a、Show the pictures tostudents and read these phrases , ask students to repeat.
b、show the pictures tothem and ask them to say each phrase one by one.
c、Then show thepictures to students and ask students to answer the question “How do you go to school?” one by one.
d、Then do anotherexercise.
Thefirst student say “I go to school by ……or I take……to school.”.
Thenthe second student say “He/She goes to school by……or He/She takes……to school.”
(完成第三人稱的轉換,目的是從“句子接龍”中讓學生達到聽與說的結合。)
Step 6、Pairwork
Asktwo students to read the dialogue about 1a.
Thenask students to work in pairs. Ask and answer how students get to school in thepicture.
Asthey work, move around the room, offering language or pronunciation support asneeded.
Finallyask some pairs of students to present their conversations to the class.
(通過情景對話讓學生更好的掌握所學的句型。)
Step 7:Exercises
1.( ) do you get to school?
Itake the bus.
A.Why B. How C. When D. Where
2.How ( ) Dave ( ) to school yester day?
A.does; get B. did; got C. does; got D. did; get
3.She goes to the library ( ).
A.walk B. on foot C. by foot D. in foot
4.How ( ) Tom and Marry ( ) home?
A.do; get to B. does; get to C. do; get D. does; get
(通過練習鞏固所學內容,特別是練習3強調了步行用“on foot”練習4強調了地點副詞“home”前不用介詞“to”)
Step 8 :Homework:
Writedown your own conversations in pairwork.
Interviewten students how they get to someplace, make a list.
八、板書設計:
Unit4How do you go to school?
Howdo you go to school?
takesthe train takes the bus
takesthe subway walk
I go to school by…….
九、教學反思:
1)基本按照新課標的要求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遵循學習認知規律,通過設疑、提問、啟發、誘導、游戲、多媒體動畫等方法,調動學生積極性,使整個教學呈現輕松的發展過程。
2)多媒體教學使課堂生動活潑,增加了教學容量,使老師更好的利用和節省時間。
3)隨堂的幾道習題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了所學。
4)多設計一些合適的活動吸取他人經驗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這節課一定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初三英語學生教案精選篇2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
本單元是——( 下 ) Unit —。主要圍繞""這一主題展開各種教學活動,并以這一主題引出_____等語言功能。本單元旨在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交流環境,通過聽,說,讀,寫來培養學生綜合運用這些知識的能力。并讓學生能在"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通過有限的課堂實踐活動,拓展以往的經歷,能準確地用英語來表達。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年級——單元
講述的是——的用法,這是初中非常重要的時態之一。學生們能夠用現在——來表達自己的經歷,來體會別人的感受是很重要的。這個單元一定要體會現在——的真正含義和用法。要避免混淆幾個重點詞組的使用。
我們更要使學生不僅理解枯燥的語法,還要讓學生們會用新學的語法知識來表達思想。
3、教材的處理:
根據《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關于總目標的具體描述,結合本單元這部分的教學內容及基于對教材的分析,我對本單元的內容進行如下處理,目的是突出重點,使課堂節奏緊湊,銜貫。本單元分為四課時,第一課時是Section A,第二課時是Section B, 第三課時是Self Check, 第四課時是——,最后一部分是 做練習,以學生的自測為主,然后予以校對。
二、學情分析:
我們教學的對象是初二學生(好,中,差等生都有),他們學習英語既感到好奇又擔憂,希望能得到他人的肯定。因此我在教學活動中盡量讓他們參與到活動中來,有更多的機會來說英語,減少他們的恐懼感,通過學生間的合作學習,降低他們的學習難度,使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同時在閱讀和書面表達中加以落實,提高他們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使各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收獲。
三、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我對本單元教材內容的分析和新課標的指導,我確定以下幾個為本單元的教學目標:語言知識,語言技能,學習策略,情感態度和文化意識五個方面。
1、語言知識:
本單元要求學生掌握以下詞匯——
語言功能:學習和增加閱讀技巧和閱讀策略。
語言結構:——
2、語言技能:
(1)能用——的各種形式進行準確的描述和表達——經歷。
(2)能掌握——時態中幾個詞組的正確使用。
(3)能在日常生活中恰當理解和運用本單元的話題范圍內的單詞和習慣用語。
3、學習策略:
通過本單元的教學,我要求學生能通過上下文內在的邏輯聯系和在一定的語境中正確理解并運用——(時態)來準確地表達所發生過去的經歷。
4、情感態度:
通過對本單元的任務性活動,我的目的是讓學生們用英語描述他們過去的經歷,同時能提高他們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激發他們對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熱情,在接近生活常態的交際中能樂于模仿,敢于開口,積極參與,主動請教。
5、文化意識:
通過他們描述過去的經歷,了解一些西方國家的風土人情。
四、教學的重、難點:
基于上述對教材的分析,我確定本單元的教學重點為——的用法。
教學難點為——含義和用法,能在交際中準確地運用——來描述或表達。
五、教學方法:
教法:情境教學法、語法翻譯法、直接法、聽說法、交際法、全身反應法
學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法分析:
(1)——是初中非常重要的語法項目,而本單元的話題源自生活,立足這一點,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讓他們講述去過的國家或地方,創設生活化的真實情境引導學生在運用語言中學習語言,然后在學習新的語言知識后創造性地運用語言(為用而學, 在用中學,學了就用)。
(2)開展多種類型的任務型活動,提供給學生合作交流的空間和時間,促使學生為完成任務和同學進行合作,為完成任務進行探究性學習。
六、教學過程設計
Unit 9
The First Period (Section A)
Step 1 Warming up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因此,我認為能以一種新穎的問候方式或復習方式進入一節課,就能喚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保持一種積極的學習狀態,或循序漸進地導入所學的內容,那么可為這節課的成功打下基礎,同時也能給自己適當的減壓。)
T:I like travelling. I have been to Dalian and many big cities. What about you?
接下來教師讓幾個學生講述他們去過的城市或國家,讓其他學生用英語來猜測。(目的是為本節課的現在完成時作好鋪墊)
Step 2 Presentation
教師出示幾張圖片,引出現在完成時的結構和用法。
T: Have you been to an aquarium?
Yes,I have.
T: Have you been to a water park?
No,I haven't.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在交際情景中感受出現在完成時的結構和用法。
然后叫學生歸納出現在完成時的結構句型。
初三英語學生教案精選篇3
教學目標(Teaching Aims)
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初步學會說:什么東西或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即人或物所在的位置。并要求學生盡可能在交際場合使用。本課只教學生靜態位置的表達。(動態位置以后再學)要學習be動詞,介詞in, on, near, behind, under以及定冠詞the和不定冠詞a/an的用法。
詞匯學習: 掌握: of, classroom, answer, blackboard, some, schoolbag, flower, find, window
理解: broom, raincoat, cap, Hong Kong, Macao, SAR
語音: /i:/ e /e/ e /k/ k /^ / g /s/ s /z/ s
教學建議
本課主要學會表達大范圍 (Where is Beijing?) 和小范圍 (Where is my desk?) 的空間關系。小范圍的空間關系,可利用教室里的物品練習句型。老師可不斷的變換物品的位置讓學生熟悉前面提到的幾個介詞。
大范圍的空間關系,老師可利用地圖讓學生確認我國主要城市的位置。老師同時要以特殊的表達導入介詞“特指the”與“泛指a/an”用法。
以上表達應會聽、說、(包括會問回答)讀,語調語、音基本正確。
輔音音標的發音不必一步到位。如; /s/, /z/
教學重難點分析
1.句型
a.主謂一致,即be動詞的單復數。
Where is/ Where’s …?
It is/ It’s on/ in/behind/near/under the…
Where are/ Where’re …?
They are/ They’re on/ in/behind/near/under the…
注意語序:
特殊疑問句: 疑問詞 + 是動詞 + 主語 + 問號
b. 介詞in, on, near, behind, under的用法; 可組成介詞短語。
介詞 + 定冠詞 + 名詞
如:in the morning, at night, in the desk, on the table, near the door等。
2. 日常交際用語
Look at the picture. What can you see …? I can / can’t see… Can you see …?
Where is /Where’s…? It is / It’s in, behind, near, under the…
Where are /Where’re …? They are / They’re in, behind, near, under the…
單詞訓練建議
classroom, blackboard, schoolbag, raincoat,football 均為合成詞。可讓學生利用所學過的單詞知識,自學這些單詞。
學生能自學的詞盡量讓學生自學,老師可稍加引導,以下單詞可遷移,讓學生自己讀 behind → find room →broom
口語訓練建議
本課的口語訓練應放在空間關系上。并應當貫穿始終。口語訓練重要的一環就是正確引入“位置”所謂概念。這與中文有較大的差異。中文說:在… 里,(上,后面,附近)的結構,英文只用一個介詞,不同的介詞比表達了不同的位置,而且一般要與定冠詞the連用。向學生們介紹介詞時,多用直觀展示,適當用中文。
為了使學生能夠確切把握介詞的特點,我們在訓練的最初階段應當集中展示兩個物體之間的變化,不要過早的變換物體,這樣學生就能聚精會神的體會位置表達的基本方法。注意以下幾點:
1.創設一個合乎生活邏輯的語境。
2.尋找一個非設計空間表達不可的動機。如:尋找一個提問者看不見的東西。 老師上課找不見黑板擦,問一個學生。---- Where’s the brush? ---- It’s under the teacher’s table.老師也可自問自答。盡量從交際出發,減少純句型練習。
3.確定對話參與者之間的特定關系。
在物體選擇上,一大一小,構成一主一從的格局。建議教師使用一個色彩鮮明的大紙盒和一個具有對比色度的小球,然后再換成玩具小動物,如小狗或小貓等,引起學生更大的興趣。
畫一只貓和一個盒子,這只貓分別在盒子的四個位置,即在上、在下、在里、在后。
運用型訓練建議
老師可設計一個讓學生去辦公室去拿東西的情景,告訴學生東西的位置。這個練習事先和課代表準備好。課上給全班同學演示。其目的是告訴學生們介詞在生活中的運用。
Eg.
Teacher: Could you help me?
Student: Sure.
T: Go to my office and fetch your notebooks.
S: Where are our notebooks?
T: They are on my table.
S: Where is your table?
T: It’s near the second window.
S: OK.
筆頭訓練建議
老師可設計一些基本的測試性的筆頭練習,但一定是課堂上反復練習過的。多用直觀的方式提供物體的位置,適量中文。注意以下幾點:
1.清楚的展示物體的位置。
2.嚴格限定表示條件。
3.迅速反饋改正信息。
語法訓練建議
冠詞訓練
a. 第一次提到用a/an。
b. 定冠詞特指后接單述或復數名詞。
可指教室里存在的東西,如:地面、時鐘、桌椅等, 大家都知道的物品。
c. 位置介詞的用法。
in the bag, under the table, on the desk , on the table等。
情感教育建議
通過本課的確定位置,以及尋找物品,告訴學生應養成放好自己的物品,不亂扔亂放東西的習慣,培養學生樂于助人,幫助別人尋找東西,以及拾到東西應交公或交還失主的良好品德。
可利用本課所提供的內容,Taiwan, Hong Kong, Macao, SAR, 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情景教學
學習方位表達在日常生活中很有用。我們身邊有很多可就地取材的東西,建議老師在教、學生在學的時候,都不要忽略了身邊的實物。如:書包在哪里,書在哪里,桌椅在哪里等。同學們要盡可能練到脫口而出,這樣在交際時才能做到熟練自然,學以致用。看地圖講地名,要求學生有地理知識。老師不妨在課前讓學生熟悉一下地圖,知道三亞在海南,西安在陜西。此后再學用英語表達難度會小些。如有可能,再讓學生看看美國地圖、英國地圖,談談倫敦在哪兒,華盛頓、紐約在哪兒,鞏固所學知識,提高學習興趣。
冠詞a/an, the的用法
冠詞是用在名詞前幫助說明所指的人或事物。其分為不定冠詞(a, an)和定冠詞(the)。
不定冠詞a和an的功能
1、 指人或事物的某一種類。例如:He is a student..他是學生。
2、 指人或某事物,但不具體說明何人或何物。例如;A boy is over there.
3、 表示數量“一”的概念。例如:I have a bike, a computer and a small room. 我有一輛自行車、一臺電腦和一個小房間。
4、 用于某些固定詞組中。例如:have a look, have a seat等。
定冠詞the的用法描述
1. 用來特指某些人或某些事物。例如:The books on the desk are our teachers(books被on the desk所限定).桌上的書是我們老師的。
2. 常用在上文提到過的人或事物的名詞前。例如:There is a chair in the room. A woman is on the chair. The woman in lilys mother.房間里有一把椅子,一位婦女坐在椅子上,那位婦女是莉莉的媽媽。
3. 用來指說話人雙方都知道的人或事物。例如:Where is the teacher?老師在哪兒(雙方都知道指的是哪個老師)?
4.在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事物前。如:the moon
5. 在序數詞和形容詞級前。如:the youngest boy(最年輕的男孩) the first lesson(第一課)
6. 用在樂器類前。如:play the violin(拉小提琴)
7. 用在“姓”前,且“姓”后面加-s,表示“一家人” 如:The Greens are not here
8. 用在一些習慣用語中。例如:in the morning, in the same class等。
何時不用冠詞?
1. 在專用名詞前。例如: in China; in Grade One等。
2. 名詞前已有了做定語用的形容詞、某些代詞、名詞所有格等修飾詞語時。例如:this pencil; his knife等。
3. 表示一類人和事物的復數名詞前。例如:These are oranges.
4. 在稱呼語或頭銜的名詞前。例如:This is Miss Gao/ Mr. Wang/ Mrs. Liu.
5. 在某些習慣用語中。例如:go home; go to school等。
初三英語學生教案精選篇4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人教版《新目標》的第十二單元。這本教材的詞匯量很大,內容新穎,尤其是生動活潑的卡通化的畫面,很符合七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其中還囊括了很豐富多彩的文化知識,以及合作探究的活動,十分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本單元的話題Talk about rules.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作為一名中學生,遵守學校班級、家庭和社會公共場所的規章制度是必須的。在談論規則時,一般運用祈使句、情態動詞can和have to等。這是英語新課程標準中規定所必須掌握的內容,是交際英語中必不可少的項目。因此,本單元對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有很大的幫助。并通過self check檢測,積極地、及時地尋找各自的不足,以便學生樹立良好的內在動機,不斷獲得成就感。
二、教學目標
1、教學目標
⑴知識目標
這一單元主要話題是“Talk about rules談論規則”,其中主要涉及內容如下:
A、Functions功能:談論規則,并制定規則。
B、Structures語法結構:祈使句和情態動詞Can和have to的用法。
C、Target Language日常交際用語:
Don’t eat in class!
Can we wear hats?No,we can’t.
We don’t have to wear a school uniform等。
D、Vocabulary詞匯:rule、classroom、hallway、fight、have to等。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運用所學句型談論規則的能力,并培養學生遵守規則的習慣。
(3)情感目標
A、談論規則有利于學生守秩序,遵紀守法,使學生感受到自覺遵守各項規章制度的好處。
B、有些規則是必要的,但規則太多卻使人感厭煩!學生在遵守規則的過程中會體驗到不同的情感。
2、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學習并運用談論規則的日常交際用語及詞匯。
(2)難點:祈使句否定形式以及have to的用法。
3、教具準備:把學校的一些規則制成卡片,投影儀、錄音機、圖片等。
4、課時安排: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用4個課完成教學任務。
三、學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班級為我校七年級的學生。我校位于農村,因此絕大部分的學生來自周邊的農村,再加上周圍方言的影響,更是對英語學習造成很大的困難,而學生英語基礎更是參差不齊。課堂上相當一部分學生由于基礎或是個性差異原因對學習英語缺乏自信。能夠很投入,很積極學習的常常只是很少部分人。學生優差的兩極分化非常嚴重,男女生的差異也很大,通過上個學期的學習,女生在英語學習的信心上明顯劣于男生。因此,教師應采取積極措施及時幫助那些“弱勢群體”,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讓他們體會到英語學習的樂趣。
四、教學設計理念
本單元幾個課時教學設計均強調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結合本校實際,談論學校班級的各種規章制度以及規則的優點和不足。提倡采用任務型語言教學途徑和方法,鼓勵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體驗、實踐、參與、探索和合作等方式,發現語言的規律,逐步掌握語言知識和技能,不斷調整情感態度,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和自主學習能力。
五、說教法
1、聽說法:以聽、說、讀、寫、練為主,通過對本課重點句型的學習培養學生聽力、口語以及書面語的能力。
2、交際法:注意語言的運用能力,培養學以致用的意識,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相互作用。
六、學法分析
新課標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學生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本單元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
1、各校都有自己的規則,談論規則是常見的事,大家應養成經常使用英語談論的習慣,提高口語能力。
2、學習英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求學生長期練習,多聽、多說、多練,只有堅持不懈才能學習好英語。
初三英語學生教案精選篇5
一、教學目的
本課主要學習句型What are the rulers at your school?Don’t run in the hallways. Don’t listen to music in the classroom or hallways.Don’t fight.運用這些句型談論規則。
二、教學過程
1、導入設計:教師事先安排學生聽一首英文歌曲,問他們: “What do you think of this song?”復習上一節課的內容。再問:“Can we listen to it in class?”這樣便引出學校規則討論。
2、整體感知:
(1)充分利用圖片以及實物進行直觀教學,引出本課的主題—“Rules”—school rules.
(2)呈現大量圖片,并引導學生談論圖上的人物以及規則,學生有不理解的,教師要講解。
(3)檢測討論學習結果,完成la里的內容。
(4)聽力檢測:聽錄音完成lb里的內容(Peter2,Selina3,Nick4).
3、投影—鞏固練習:根據下邊的規則,用情態動詞can來表達,意思不變。
Rules
(1)Don’t run in thehallways.→We can’t run in the hallways.(例子)
(2)Don’t arrive late for school.
(3)Don’t eat in classroom.
(4)Don’t listen to music in the classroom or hallways.
(5)Don’t fight.
4、Pair work 角色扮演。
場景一:In the hallways.場景二:In the classroom.
A: What are the rules at your school?
B: Well,we can’t run in the hallways.
5、合作探究:
在教師指導下,用幻燈片把學校班級的規則,或是《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投影出來,供學生充分運用句型談論規則。
初三英語學生教案精選篇6
Properties: Recorder, Overhead Projector.
Teaching Objectives:
1. Revise the grammar: the Adverbial Clause and the Infinitive.
2. Revise the use of “who, that, which”.
Language Focus: so that
The Infinitive: to + Verb(原形)
Teaching Procedures:
I. Showing the teaching aims
II. Revision
Check homework, ask some students to retell the story.
III. Presentation
Give the students some sentences for example to help them understand the structure:
so + adj. /adv. + that(結果)
1. I am so angry that I can't say a word.
2. The teacher spoke so fast that we couldn't catch up with him.
3. The classroom is so dirty that we must clean it.
Ask the students to make up some sentences with “so… that”, then give same more sentences.
1. He got up late so that he was late for school.
2. He ran very fast so that he hit the electric pole.
Ask the students to do some practice.
IV. Practice
Look at Exercise 1, ask the students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with so that…. The answers are:
1. I stayed at home so that I could go swimming when I had finished it.
2. Lucy saved her money so that she could buy her mother a birthday present.
3. Ling Feng was going to Changsha the next week so that he could visit his sick grandmother.
4. I was doing my homework so that I could ask him to help me with my physics.
5. I was looking for Lin Tao so that he could visit sick grandmother.
V. Presentation
Get the students to make up some sentences like:
1. I don't know how to get to the station.
2. She doesn't know which sweater to choose.
Ask the students to pay attrition to the Infinitive. Give them more examples to understand better, e. g.
1. I don't know what to do next.
2. They don't know where to go.
3. We didn't know when to start.
Focus on the use of the Infinitive, then give another example:
It’s very important to learn English well:
To learn English well is very important.
Let the students make more sentences, pay attention to the use of the Infinitive.
VI. Practice
Look at Exercise 2, make sentences with partners. The answers are:
1. It’s hard / easy to work out these maths problem.
2. It’s exciting to watch football matches.
3. It’s interesting to read history books.
4. It’s hard / easy to learn foreign languages.
VII. Leaning and practice
Do Exercise 3, complete the sentences using who/ that/ which. The answers are:
1.which 2.who 3.who 4.which 5.who 6.which 7.which 8.who
VIII. Workbook
Do Exercise 1, let the students translate the sentences alone then check the answers with the students.
Answers: 1. We arc hungry. We need to buy something to eat. 2. She is very busy today. She has a lot of work to do. 3. Please be quiet! I have something important to tell you. 4. Will you please tell him to turn down the TV a little? 5. nobody knows what to do next? 6. I’m going to the post office to buy a few stamps this afternoon.
For Exercise 2. Join the two parts and make the students read together.
For Exercise 3. Get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story, and fill in the blanks. The answers are: which, who, who, who, who
IX. Summary
Exercise in class
l. 昨天他想借我的收音機.
2. 我需要一些喝的東西。
3. 他有許多家務要做。
4. 她叫我說慢一點。
5. 在街上踢足球很危險。
6. 學外語不容易。
7. 我不知道去哪里。
8. 叫他不要遲到。
X. Homework
1. Revise the use of the grammar.
2. Make sentences with the Infinitive.
初三英語學生教案精選篇7
一、 說教材
(一)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牛津英語"教材把語言結構、 語言功能和主題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 所以語言的信息輸入量大, 選材廣泛、 主體有序、 內容集中, 學習內容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思想實際。本節課的內容是:Unit 4 的綜合技能訓練(Integrated Skills),是將聽說讀寫糅合在一起進行綜合訓練,以提高學生綜合應用英語的能力。我要求學生直接借助于網絡進行查閱相關資料,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歸納,使學生的信息量有了大大的增加,由學生的被動的接受變成了主動的學習.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一些表示動物名稱的單詞,學會運用動詞smell, understand, believe, remember等。能熟練運用所學句式描述、詢問奇聞軼事,并對別人的描述作出反應。
2.技能目標:通過真實的語境,重點培養學生聽、說及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競爭意識和合作精神,激發學生對我們所處的世界的熱愛和不斷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二、說教法
(一)教學設計的原則
1 堅持"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教學原則
教師打破了以教師為中心, 單項灌輸的陳舊模式, 在課堂教學中盡可能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合作精神, 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 更重要的是在頻繁的交流中, 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了。
2 遵循英語教學的交際性原則
交際性原則是英語教學中的一個指導性原則, 教學最終的目的不僅要使學生掌握知識, 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 在交際性練習中培養交際能力, 而培養這種交際能力, 就是反映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以主人翁態度, 積極、 主動、 大膽地參與英語課堂練習活動的主體意識上。
3 追求和諧的課堂活動
學生主體性的發揮, 要在民主, 平等的氛圍中體現, 更要在科學, 和諧的教學活動中進行. 課堂教學不僅要處理好老師、學生、教材等關系, 還要盡可能地發揮三者各自的特長, 這就是教學的化。在課堂教學中, 既要有意識的讓學生去感知、理解,又要讓學生不斷地感悟。
4 拓寬學生的視野
現代外語教學理論認為, 一定量的語言輸入是語言輸出的基礎, 即語言的輸出有賴于語言的輸入。只有在大量吸收的基礎上才能提高表達的技能, 也只有在吸收信息和表達自己意愿的過程中才能培養語言交際的能力。因此,教師根據教材做了很大的擴展, 要求學生盡可能用英語向同學展示你學習后的成果, 你的愛好及緣由等, 使教學更趨向真實。
(二)教學手段
1、教法:運用情景、聽說、直觀、游戲等方法,展開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師生、生生多邊的交互式活動。
2、學法:自主、合作學習。創設教學情景,使學生好學、會學、樂學。
3、主要以現代化電教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以此期望增加直觀性和趣味性,加大課堂密度,提高教學效果。
三、說教學程序 (Teaching procedures)
第一部分:聽
Step 1:聽前:(Pre-listening)
1. 熱身(warming up): 以游戲"which is missing"讓學生迅速根據圖片說出動物的名稱,將學生的熱情調動起來,并了解了本課的主題與動物用關。
2. 呈現生詞,為下一步聽掃除障礙。
a. 通過free talk, 引出生詞bone, smell.
b. 通過英文釋義,圖片連線的形式呈現表示動物的4個單詞,同時鏈接了giraffe、tortoise和camel相關的信息,掃除聽的過程中的障礙。
Step 2 聽中。(while-listening)
1. 聽整段對話,完成P66的notes。聽前要求學生先閱讀notes,讓學生了解所缺信息,以便學生聽時有重點的聽。
2. 對話鞏固。學生獲取所缺信息后,大聲朗讀完整的句子,并進行一分鐘的快讀競賽。然后通過對話形式進行pair work, 再次進行鞏固。同時,在對話中自然呈現remember, believe, words等詞,并且使他們在情境中得到了操練。
3. 精聽。截取整段對話中的一個段落,提供給學生進行精聽。聽前先設疑:What's the use of camels' eyelids, do you understand?激發學生聽的興趣,培養學生通過聽獲得細節信息的能力。
Step 3 聽后。(post-listening)
1. 運用所聽信息完成書上短文,并熟練朗讀。
2. 就短文中的細節展開討論:
If you see ants on your dinner table,
what will you do?
How can you keep ants away?
并留以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就這個開放型的問題發表自己不同的見解。
第二部分:說
Step 1 Present.
運用書上的對話先設計了一個聽的任務:Listen and do T or F。并且在核對答案之后通過圖片巧妙生動的呈現對話中的生詞weight。
Step 2 Practise.
1. 開書跟讀,訓練語音語調。
2. 運用對話中的結構:
Is there anything about...?
Yes, it says that....
That's ...
來談論本課所出現過的amazing things.這樣,既復習了本單元前一階段的所學的奇聞趣事,又在情境中操練了上述新授句式。
Step 3 Produce.
1. 由書內延伸到書外,為學生提供一些useful expressions,并引導學生借助這些習慣表達談論自己從電視、廣播、因特網上所了解到的各種各樣的奇聞趣事,這樣,就為學生創造了真實的交際環境,并讓學生通過自主的交流,享受了合作學習的樂趣。
2. 在學生小組自由交流并在全班匯報之后,讓學生用信的形式描述自己了解的奇聞趣事。這時候,學生在前面的學習步驟中大量輸入的基礎上在進行筆頭的輸出,就是輕而易舉、水到渠成了。
Step 4 Homework.
1.完成信,并展覽。
2. 在"講英語時間"與學習伙伴交流更多的奇聞趣事。通過這樣的作業,旨在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合作精神及探索精神,為學生的終生學習打下基礎。
7B Unit 4 Integrated skills
課堂教學評析要點
每一個教學環節的設計都從學生的興趣出發,符合初中生的心理需求,貼近他們的生活,從而使他們整節課至始至終都興趣盎然。學生和老師在整節課中都保持了學習的激情。對于學生的回答和表述,老師及時給以后續性的評價,拉近的師生間的距離,學生在獲取知識技能的同時,也享受了用英語交流和被老師賞識的快樂。課堂活動豐富,通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學生合作、探究學習,達到了本課預定的知識、技能和情感目標。提高了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了終身學習的能力。
本堂課采用任務型教學策略,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體驗、實踐、參與、交流與合作,實現任務目標,主要呈現以下亮點:
注重發展學生學習策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語言運用能力。讓學生走出課堂,從網上、報上尋找相關資料,直接接觸地道語言,使他們有足夠的空間和自由度,進行自主學習,促使學生個性發展。
2.利用小組討論交流形式,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互相學習,互相交流,培養他們團結合作精神。
3.這堂課注重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尤其能通過填表格回答問題形式讓學生對自尋資料進行歸納,提高他們的語言理解能力。
4.教師本身教態自然大方,素養較好,整堂課結構合理,各環節目標明確,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體現了二期課改精神,是一堂較為成功的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