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初中教案 > 九年級教案 > 數學教案 >

高中數學知識教案大全

時間: 沐欽 數學教案

數量的學習起于數,一開始為熟悉的自然數及整數與被描述在算術內的有理數和無理數。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高中數學知識教案大全七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中數學知識教案大全

高中數學知識教案大全【篇1】

一、教學目標

(1)了解含有“或”、“且”、“非”復合命題的概念及其構成形式;

(2)理解邏輯聯結詞“或”“且”“非”的含義;

(3)能用邏輯聯結詞和簡單命題構成不同形式的復合命題;

(4)能識別復合命題中所用的邏輯聯結詞及其聯結的簡單命題;

(5)會用真值表判斷相應的復合命題的真假;

(6)在知識學習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簡單推理的技能.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判斷復合命題真假的方法;難點是對“或”的含義的理解.

三、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

在當今社會中,人們從事任何工作、學習,都離不開邏輯.具有一定邏輯知識是構成一個公民的文化素質的重要方面.數學的特點是邏輯性強,特別是進入高中以后,所學的教學比初中更強調邏輯性.如果不學習一定的邏輯知識,將會在我們學習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經常犯邏輯性的錯誤.其實,同學們在初中已經開始接觸一些簡易邏輯的知識.

初一平面幾何中曾學過命題,請同學們舉一個命題的例子.(板書:命題.)

(從初中接觸過的“命題”入手,提出問題,進而學習邏輯的有關知識.)

學生舉例: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互相平. ……(1)

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2)

教師提問:“……相等的角是對頂角”是不是命題?……(3)

(同學議論結果,答案是肯定的.)

教師提問:什么是命題?

(學生進行回憶、思考.)

概念總結:對一件事情作出了判斷的語句叫做命題.

(教師肯定了同學的回答,并作板書.)

由于判斷有正確與錯誤之分,所以命題有真假之分,命題(1)、(2)是真命題,而(3)是假命題.

(教師利用投影片,和學生討論以下問題.)

例1 判斷以下各語句是不是命題,若是,判斷其真假:

命題一定要對一件事情作出判斷,(3)、(4)沒有對一件事情作出判斷,所以它們不是命題.

初中所學的命題概念涉及邏輯知識,我們今天開始要在初中學習的基礎上,介紹簡易邏輯的知識.

2.講授新課

大家看課本(人教版,試驗修訂本,第一冊(上))從第25頁至26頁例1前,并歸納一下這段內容主要講了哪些問題?

(片刻后請同學舉手回答,一共講了四個問題.師生一道歸納如下.)

(1)什么叫做命題?

可以判斷真假的語句叫做命題.

判斷一個語句是不是命題,關鍵看這語句有沒有對一件事情作出了判斷,疑問句、祈使句都不是命題.有些語句中含有變量,如 中含有變量 ,在不給定變量的值之前,我們無法確定這語句的真假(這種含有變量的語句叫做“開語句”).

(2)介紹邏輯聯結詞“或”、“且”、“非”.

“或”、“且”、“非”這些詞叫做邏輯聯結詞.邏輯聯結詞除這三種形式外,還有“若…則…”和“當且僅當”兩種形式.

對“或”的理解,可聯想到集合中“并集”的概念. 中的“或”,它是指“ ”、“ ”中至少一個是成立的,即 且 ;也可以 且 ;也可以 且 .這與生活中“或”的含義不同,例如“你去或我去”,理解上是排斥你我都去這種可能.

對“且”的理解,可聯想到集合中“交集”的概念. 中的“且”,是指“ ”、“ 這兩個條件都要滿足的意思.

對“非”的理解,可聯想到集合中的“補集”概念,若命題 對應于集合 ,則命題非 就對應著集合 在全集 中的補集 .

命題可分為簡單命題和復合命題.

不含邏輯聯結詞的命題叫做簡單命題.簡單命題是不含其他命題作為其組成部分(在結構上不能再分解成其他命題)的命題.

由簡單命題和邏輯聯結詞構成的命題叫做復合命題,如“6是自然數且是偶數”就是由簡單命題“6是自然數”和“6是偶數”由邏輯聯結詞“且”構成的復合命題.

(4)命題的表示:用 , , , ,……來表示.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的情況作補充和強調,特別是對復合命題的概念作出分析和展開.)

我們接觸的復合命題一般有“ 或 ”、“ 且 ”、“非 ”、“若 則 ”等形式.

給出一個含有“或”、“且”、“非”的復合命題,應能說出構成它的簡單命題和弄清它所用的邏輯聯結詞;應能根據所給出的兩個簡單命題,寫出含有邏輯聯結詞“或”、“且”、“非”的復合命題.

對于給出“若 則 ”形式的復合命題,應能找到條件 和結論 .

在判斷一個命題是簡單命題還是復合命題時,不能只從字面上來看有沒有“或”、“且”、“非”.例如命題“等腰三角形的頂角平分線、底邊上的高、底邊上的中線互相重合”,此命題字面上無“且”;命題“5的倍數的末位數字不是0就是5”的字面上無“或”,但它們都是復合命題.

3.鞏固新課

例2 判斷下列命題,哪些是簡單命題,哪些是復合命題.如果是復合命題,指出它的構成形式以及構成它的簡單命題.

(1) ;

(2)0.5非整數;

(3)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4)菱形的對角線互相垂直且平分;

(5)平行線不相交;

(6)若 ,則 .

(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進行辨析.教材中對“若…則…”不作要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作些補充.)

例3 寫出下表中各給定語的否定語(用課件打出來).

若給定語為

等于

大于

都是

至多有一個

至少有一個

至多有 個

其否定語分別為

分析:“等于”的否定語是“不等于”;

“大于”的否定語是“小于或者等于”;

“是”的否定語是“不是”;

“都是”的否定語是“不都是”;

“至多有一個”的否定語是“至少有兩個”;

“至少有一個”的否定語是“一個都沒有”;

“至多有 個”的否定語是“至少有 個”.

(如果時間寬裕,可讓學生討論后得出結論.)

置疑:“或”、“且”的否定是什么?(視學生的情況、課堂時間作適當的辨析與展開.)

4.課堂練習:第26頁練習1,2.

5.課外作業:第29頁習題1.6 1,2.

高中數學知識教案大全【篇2】

教學目標

(1)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2)知道一元二次不等式可以轉化為一元一次不等式組;

(3)了解簡單的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4)能利用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來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理解它們三者之間的內在聯系;

(5)能夠進行較簡單的分類討論,借助于數軸的直觀,求解簡單的含字母的一元二次不等式;

(6)通過利用二次函數的圖象來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培養學生的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

(7)通過研究函數、方程與不等式之間的內在聯系,使學生認識到事物是相互聯系、相互轉化的,樹立辨證的世界觀.

教學重點: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教學難點:弄清一元二次不等式與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數的關系.

教與學過程設計

第一課時

Ⅰ.設置情境

問題:

①解方程

②作函數 的圖像

③解不等式

【置疑】在解決上述三問題的基礎上分析,一元一次函數、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間的關系。能通過觀察一次函數的圖像求得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嗎?

【回答】函數圖像與x軸的交點橫坐標為方程的根,不等式 的解集為函數圖像落在x軸上方部分對應的橫坐標。能。

通過多媒體或其他載體給出下列表格。扼要講解怎樣通過觀察一次函數的圖像求得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注意色彩或彩色粉筆的運用

在這里我們發現一元一次方程,一次不等式與一次函數三者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利用這種聯系(集中反映在相應一次函數的圖像上!)我們可以快速準確地求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類似地,我們能不能將現在要求解的一元二次不等式與二次函數聯系起來討論找到其求解方法呢?

Ⅱ.探索與研究

我們現在就結合不等式 的求解來試一試。(師生共同活動用“特殊點法”而非課本上的“列表描點”的方法作出 的圖像,然后請一位程度中下的同學寫出相應一元二次方程及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

【答】方程 的解集為

不等式 的解集為

【置疑】哪位同學還能寫出 的解法?(請一程度差的同學回答)

【答】不等式 的解集為

我們通過二次函數 的圖像,不僅求得了開始上課時我們還不知如何求解的那個第(5)小題 的解集,還求出了 的解集,可見利用二次函數的圖像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是個十分有效的方法。

下面我們再對一般的一元二次不等式 與 來進行討論。為簡便起見,暫只考慮 的情形。請同學們思考下列問題:

如果相應的一元二次方程 分別有兩實根、惟一實根,無實根的話,其對應的二次函數 的圖像與x軸的位置關系如何?(提問程度較好的學生)

【答】二次函數 的圖像開口向上且分別與x軸交于兩點,一點及無交點。

現在請同學們觀察表中的二次函數圖,并寫出相應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通過多媒體或其他載體給出以下表格)

【答】 的解集依次是

的解集依次是

它是我們今后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主要工具。應盡快將表中的結果記住。其關鍵就是抓住相應二次函數 的圖像。

課本第19頁上的例1.例2.例3.它們均是求解二次項系數 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卻都沒有給出相應二次函數的圖像。其解答過程雖很簡練,卻不太直觀。現在我們在課本預留的位置上分別給它們補上相應二次函數圖像。

(教師巡視,重點關注程度稍差的同學。)

Ⅲ.演練反饋

1.解下列不等式:

(1) (2)

(3) (4)

2.若代數式 的值恒取非負實數,則實數x的取值范圍是 。

3.解不等式

(1) (2)

參考答案:

1.(1) ;(2) ;(3) ;(4)R

2.

3.(1)

(2)當 或 時, ,當 時,

當 或 時, 。

Ⅳ.總結提煉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二次項系數 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其關鍵是抓住相應二次函數的圖像與x軸的交點,再對照課本第39頁上表格中的結論給出所求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

(五)、課時作業

(P20.練習等3、4兩題)

(六)、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Ⅰ.設置情境

(通過講評上一節課課后作業中出現的問題,復習利用“三個二次”間的關系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主要操作過程。)

上節課我們只討論了二次項系數 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解問題。肯定有同學會問,那么二次項系數 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如何來求解?咱們班上有誰能解答這個疑問呢?

Ⅱ.探索研究

(學生議論紛紛.有的說仍然利用二次函數的圖像,有的說將二次項的系數變為正數后再求解,…….教師分別請持上述見解的學生代表進一步說明各自的見解.)

生甲:只要將課本第39頁上表中的二次函數圖像次依關于x軸翻轉變成開口向下的拋物線,再根據可得的圖像便可求得二次項系數 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

生乙:我覺得先在不等式兩邊同乘以-1將二次項系數變為正數后直接運用上節課所學的方法求解就可以了.

師:首先,這兩種見解都是合乎邏輯和可行的.不過按前一見解來操作的話,同學們則需再記住一張類似于第39頁上的表格中的各結論.這不但加重了記憶負擔,而且兩表中的結論容易搞混導致錯誤.而按后一種見解來操作時則不存在這個問題,請同學們閱讀第19頁例4.

(待學生閱讀完畢,教師再簡要講解一遍.)

[知識運用與解題研究]

由此例可知,對于二次項系數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是將其通過同解變形化為 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來求解的,因此只要掌握了上一節課所學過的方法。我們就能求

解任意一個一元二次不等式了,請同學們求解以下兩不等式.(調兩位程度中等的學生演板)

(1) (2)

(分別為課本P21習題1.5中1大題(2)、(4)兩小題.教師講評兩位同學的解答,注意糾正表述方面存在的問題.)

訓練二 可化為一元一次不等式組來求解的不等式.

目前我們熟悉了利用“三個二次”間的關系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方法雖然對任意一元二次不等式都適用,但具體操作起來還是讓我們感到有點麻煩.故在求解形如 (或 )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時則根據(有理數)乘(除)運算的“符號法則”化為同學們更加熟悉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組來求解.現在清同學們閱讀課本P20上關于不等式 求解的內容并思考:原不等式的解集為什么是兩個一次不等式組解集的并集?(待學生閱讀完畢,請一程度較好,表達能力較強的學生回答該問題.)

【答】因為滿足不等式組 或 的x都能使原不等式 成立,且反過來也是對的,故原不等式的解集是兩個一元二次不等式組解集的并集.

這個回答說明了原不等式的解集A與兩個一次不等式組解集的并集B是互為子集的關系,故它們必相等,現在請同學們求解以下各不等式.(調三位程度各異的學生演板.教師巡視,重點關注程度較差的學生).

(1) [P20練習中第1大題]

(2) [P20練習中第1大題]

(3) [P20練習中第2大題]

(老師扼要講評三位同學的解答.尤其要注意糾正表述方面存在的問題.然后講解P21例5).

例5 解不等式

因為(有理數)積與商運算的“符號法則”是一致的,故求解此類不等式時,也可像求解 (或 )之類的不等式一樣,將其化為一元一次不等式組來求解。具體解答過程如下。

解:(略)

現在請同學們完成課本P21練習中第3、4兩大題。

(等學生完成后教師給出答案,如有學生對不上答案,由其本人追查原因,自行糾正。)

[訓練三]用“符號法則”解不等式的復式訓練。

(通過多媒體或其他載體給出下列各題)

1.不等式 與 的解集相同此說法對嗎?為什么[補充]

2.解下列不等式:

(1) [課本P22第8大題(2)小題]

(2)   [補充]

(3) [課本P43第4大題(1)小題]

(4) [課本P43第5大題(1)小題]

(5) [補充]

(每題均先由學生說出解題思路,教師扼要板書求解過程)

參考答案:

1.不對。同 時前者無意義而后者卻能成立,所以它們的解集是不同的。

2.(1)

(2)原不等式可化為: ,即

解集為 。

(3)原不等式可化為

解集為

(4)原不等式可化為 或

解集為

(5)原不等式可化為: 或 解集為

Ⅲ.總結提煉

這節課我們重點講解了利用(有理數)乘除法的符號法則求解左式為若干一次因式的積或商而右式為0的不等式。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方法對符合上述形狀的高次不等式也是有效的,同學們應掌握好這一方法。

(五)布置作業

(P22.2(2)、(4);4;5;6。)

(六)板書設計

高中數學知識教案大全【篇3】

一、教材分析

1.《指數函數》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特點

《指數函數》是人教版高中數學(必修)第一冊第二章“函數”的第六節內容,是在學習了《指數》一節內容之后編排的。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既可以對指數和函數的概念等知識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又可以為后面進一步學習對數、對數函數尤其是利用互為反函數的圖象間的關系來研究對數函數的性質打下堅實的概念和圖象基礎,又因為《指數函數》是進入高中以后學生遇到的第一個系統研究的函數,對高中階段研究對數函數、三角函數等完整的函數知識,初步培養函數的應用意識打下了良好的學習基礎,所以《指數函數》不僅是本章《函數》的重點內容,也是高中學段的主要研究內容之一,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此外,《指數函數》的知識與我們的日常生產、生活和科學研究有著緊密的聯系,尤其體現在細胞分裂、貸款利率的計算和考古中的年代測算等方面,因此學習這部分知識還有著廣泛的現實意義。本節內容的特點之一是概念性強,特點之二是凸顯了數學圖形在研究函數性質時的重要作用。

2.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

通過初中學段的學習和高中對集合、函數等知識的系統學習,學生對函數和圖象的關系已經構建了一定的認知結構,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知識維度:對正比例函數、反比例函數、一次函數,二次函數等最簡單的函數概念和性質已有了初步認識,能夠從初中運動變化的角度認識函數初步轉化到從集合與對應的觀點來認識函數。

技能維度:學生對采用“描點法”描繪函數圖象的方法已基本掌握,能夠為研究《指數函數》的性質做好準備。

素質維度:由觀察到抽象的數學活動過程已有一定的體會,已初步了解了數形結合的思想。

鑒于對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認知能力的分析,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如下:

(1)知識目標:①掌握指數函數的概念;②掌握指數函數的圖象和性質;③能初步利用指數函數的概念解決實際問題;

(2)技能目標:①滲透數形結合的基本數學思想方法②培養學生觀察、聯想、類比、猜測、歸納的能力;

(3)情感目標:①體驗從特殊到一般的學習規律,認識事物之間的普遍聯系與相互轉化,培養學生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②通過教學互動促進師生情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抽象、概括、分析、綜合的能力③領會數學科學的應用價值。

(4)教學重點:指數函數的圖象和性質。

(5)教學難點:指數函數的圖象性質與底數a的關系。

突破難點的關鍵:尋找新知生長點,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系,在理解概念的基礎上充分結合圖象,利用數形結合來掃清障礙。

二、教法設計

由于《指數函數》這節課的特殊地位,在本節課的教法設計中,我力圖通過這一節課的教學達到不僅使學生初步理解并能簡單應用指數函數的知識,更期望能引領學生掌握研究初等函數圖象性質的一般思路和方法,為今后研究其它的函數做好準備,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目的,我根據自己對“誘思探究”教學模式和“情景式”教學模式的認識,將二者結合起來,主要突出了幾個方面:

1.創設問題情景.按照指數函數的在生活中的實際背景給出兩個實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探究心理,順利引入課題,而這兩個例子又恰好為研究指數函數中底數大于1和底數大于0小于1的圖象做好了準備。

2.強化“指數函數”概念.引導學生結合指數的有關概念來歸納出指數函數的定義,并向學生指出指數函數的形式特點,請學生思考對于底數a是否需要限制,如不限制會有什么問題出現,這樣避免了學生對于底數a范圍分類的不清楚,也為研究指數函數的圖象做了“分類討論”的鋪墊。

3.突出圖象的作用.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圖形始終使我們需要借助的重要輔助手段。一位數學家曾經說過“數離形時少直觀,形離數時難入微”,而在研究指數函數的性質時,更是直接由圖象觀察得出性質,因此圖象發揮了主要的作用。

教師活動:①引導學生對課堂知識進行歸納,完成對分類討論、數形結合等數學方法的歸納;②布置課后及拓展作業

學生活動:完成對指數函數的概念和性質的課內小結并通過課后作業進一步深化學習目標,有能力的同學完成網上調研并在下節課與同學交流我國在利用14C進行考古所取得的成果。

設計意圖:教師在本環節引導學生對指數函數的知識進行梳理,深化知識與技能目標,并通過作業實現目標的鞏固。

5.板書設計

考慮到板書在教學過程中發揮的功能,本節課我設計了由三個板塊構成的板書,板面分配比例為2:1:1,第一大板塊包含了兩部分,一是指數函數的定義,二是課前準備的畫有坐標系和表格的小黑板;第二板塊書寫了例1和例2的第一問;第三板塊由學生完成例2的后兩問、練習和課堂小結組成。

五、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的及時有效能調動課堂的氣氛、感染學生的情緒,對課堂教學發揮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因此,我將教學評價將貫穿于本節課的每個教學環節中。例如情景導入的表達式評價、回憶指數知識的記憶評價、得出指數函數概念的歸納評價、作圖時的準確性評價、解題時的規范性評價、小結時的表述性評價等。在學生交流、討論、探究等環節注意啟發學生完成知識互評、能力互評,通過多種評價方式讓更多的學生獲得學習的自信,在輕松融洽的課堂評價氛圍中完成本節課的教學和學習任務。

當然教師會通過對學生作業的批改獲得更全面的對學生知識掌握的評價和課堂效果的反思,并在后續的時間里修訂課堂設計方案,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實現學生的能力發展。以上是我對指數函數這節課的設計和思考,敬請批評指正!

高中數學知識教案大全【篇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數列是高中數學重要內容之一,它不僅有著廣泛的實際應用,而且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一方面, 數列作為一種特殊的函數與函數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學習數列也為進一步學習數列的極限等內容做好準備。而等差數列是在學生學習了數列的有關概念和給出數列的兩種方法——通項公式和遞推公式的基礎上,對數列的知識進一步深入和拓廣。同時等差數列也為今后學習等比數列提供了學習對比的依據。

2、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水平,確定了本次課的教學目標

a在知識上:理解并掌握等差數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的推導過程及思想;初步引入“數學建模”的思想方法并能運用。

b在能力上: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歸納、推理的能力;在領會函數與數列關系的前提下,把研究函數的方法遷移來研究數列,培養學生的知識、方法遷移能力;通過階梯性練習,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c在情感上:通過對等差數列的研究,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勇于發現的求知精神;養成細心觀察、認真分析、善于總結的良好思維習慣。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為:

①等差數列的概念。

②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的推導過程及應用。

由于學生第一次接觸不完全歸納法,對此并不熟悉因此用不完全歸納法推導等差數列的同項公式是這節課的一個難點。同時,學生對“數學建模”的思想方法較為陌生,因此用數學思想解決實際問題是本節課的另一個難點。

二、學情分析對于三中的高一學生,知識經驗已較為豐富,他們的智力發展已到了形式運演階段,具備了教強的抽象思維能力和演繹推理能力,所以我在授課時注重引導、啟發、研究和探討以符合這類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從而促進思維能力的進一步發展。

二、教法分析

針對高中生這一思維特點和心理特征,本節課我采用啟發式、討論式以及講練結合的教學方法,通過問題激發學生求知欲,使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實踐活動,以獨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

三、學法指導在引導分析時,留出學生的思考空間,讓學生去聯想、探索,同時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圍繞中心各抒己見,把思路方法和需要解決的問題弄清。

四、教學程序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由(一)復習引入(二)新課探究(三)應用例解(四)反饋練習(五)歸納小結(六)布置作業,六個教學環節構成。

(一)復習引入:

1.從函數觀點看,數列可看作是定義域為__________對應的一列函數值,從而數列的通項公式也就是相應函數的______ 。(N﹡;解析式)

通過練習1復習上節內容,為本節課用函數思想研究數列問題作準備。

2. 小明目前會100個單詞,他她打算從今天起不再背單詞了,結果不知不覺地每天忘掉2個單詞,那么在今后的五天內他的單詞量逐日依次遞減為: 100,98,96,94,92 ①

3. 小芳只會5個單詞,他決定從今天起每天背記10個單詞,那么在今后的五天內他的單詞量逐日依次遞增為 5,10,15,20,25 ②

通過練習2和3 引出兩個具體的等差數列,初步認識等差數列的特征,為后面的概念學習建立基礎,為學習新知識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由學生觀察兩個數列特點,引出等差數列的概念,對問題的總結又培養學生由具體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認知能力。

(二) 新課探究

1、由引入自然的給出等差數列的概念:

如果一個數列,從第二項開始它的每一項與前一項之差都等于同一常數,這個數列就叫等差數列, 這個常數叫做等差數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來表示。強調:

① “從第二項起”滿足條件;

②公差d一定是由后項減前項所得;

③每一項與它的前一項的差必須是同一個常數(強調“同一個常數” );

在理解概念的基礎上,由學生將等差數列的文字語言轉化為數學語言,歸納出數學表達式:

an+1-an=d (n≥1)

同時為了配合概念的理解,我找了5組數列,由學生判斷是否為等差數列,是等差數列的找出公差。

1. 9 ,8,7,6,5,4,……;√ d=-1

2. 0.70,0.71,0.72,0.73,0.74……;√ d=0.01

3. 0,0,0,0,0,0,…….; √ d=0

4. 1,2,3,2,3,4,……;×

5. 1,0,1,0,1,……×

其中第一個數列公差<0, 第二個數列公差>0,第三個數列公差=0

由此強調:公差可以是正數、負數,也可以是0

高中數學知識教案大全【篇5】

一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高中數學人教B版必修一2.1.4的內容,是學生在學習了函數、軸對稱和中心對稱圖形的基礎上來學習的,函數的奇偶性是考察函數性質時的又一個重要方面。教材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進入數學領域進行觀察、歸納,形成函數奇偶性概念。同時滲透數形結合,從特殊到一般的數學思想。

二、確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從形和數兩個方面進行引導,使學生理解奇偶性的概念,學會利用定義判斷簡單函數的奇偶性。

(2)能力目標:通過設置問題情境培養學生判斷、推理的能力,同時滲透數形結合和由特殊到一般的數學思想方法.

(3)情感目標:在學生感受數學美的同時,激發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樂于求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函數奇偶性概念的形成

教學難點:函數奇偶性的判斷

三、 說教法和學法

1、教法

根據本節教材內容和編排特點,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采用以引導發現法為主,直觀演示法、設疑誘導法、類比法為輔。教學中,教師精心設計一個又一個帶有啟發性和思考性的問題,創設問題情景,誘導學生思考,使學生始終處于主動探索問題的積極狀態,從而培養思維能力。

2、學法 讓學生在“觀察一歸納一檢驗一應用”的學習過程中,自主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的過程,使學生掌握知識。

四、教學程序設計:

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系統地規劃,設計了五個主要的教學程序:

(一)設疑導入,觀圖激趣。(二)指導觀察,形成概念。(三)學生探索、發展思維。

(四)知識應用,鞏固提高。(五)歸納小結,布置作業。

五、說課過程:

(一)設疑導入、觀圖激趣。

1、用多媒體展示一組圖片,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對稱美,再讓學生舉例。

通過讓學生觀察圖片導入新課,既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又為新知作好鋪墊。

(二)指導觀察、形成概念。 數學中對稱的形式也很多,這節課我們就同學們談到的與軸對稱的函數展開研究。 先思考一個問題:哪些函數的圖象關于軸對稱?試舉例。

然后以函數f(x)=x2和f(x)=︱x︱為例,學生動手作出圖像,讓學生回想,初中時怎樣判斷圖象關于

軸對稱呢? 此時提出研究方向: 今天我們將從數值角度研究圖象的這種

特征,體現在自變量與函數值之間有何規律?

引導學生先把它們具體化,再用數學符號表示.借助課件演示(令

得出等式 比較

, 再令

,得到

) 讓學生發現兩個函數的對稱性反應到函數值上具有的特性:,然后通過解析式給出嚴格證明,進一步說明這個特性對定義域內任意一個 都成立.最后讓學生用完整的語言給

出偶函數定義,不準確的地方教師予以提示或調整.

(1) 偶函數的定義:(板書)

設函數y=f(x)的定義域為D,如果對D內的任意一個x,都有-x∈D 且

f(-x)=f(x),那么f(x)就叫做偶函數.

接著提出新問題:

函數圖象關于原點對稱,它的自變量與函數值之間的數值規律是什么呢?然后多媒體展示兩個學生非常熟悉的函數 f(x)?x和f(x)?1

x的圖象讓學生觀察研究。

引導學生用類比的方法,得出結論,再鼓勵學生給出奇函數的定義.

(2) 奇函數的定義(板書)

設函數y=f(x)的定義域為D,如果對D內的任意一個x,都有-x∈D 且

f(-x)= - f(x) ,那么f(x)就叫做奇函數.

(三) 學生探索、深化概念:

設計以下問題組織學生討論思考回答

問題1:奇函數、偶函數的定義中有“任意”二字,說明函數的奇偶性是怎樣的一個性質?與單調性有何區別?

問題2:—x與x在幾何有何關系?具有奇偶性的函數的定義域有何特征?

問題3:如果一個函數是奇函數,且0在定義域內,f(0)??如果一個函數既是奇函數,又是偶函數,則f(x)有何特性?

通過對三個問題的探討,引導學生認識以下幾點:(多媒體顯示)

問題4:結合函數f(x)?1

x的圖像回答以下問題:

(1)對于任意一個奇函數f(x),圖像上的點P(x, f(x))關于原點的對稱點P’的坐標是什么?點P’是否也在函數f(x)的圖像上?由此可得到怎樣的結論?

(2)如果一個函數的圖像是以坐標原點為對稱中心的中心對稱圖形,能否判斷它的奇偶性?

學生通過交流探索問題4可以把奇函數的性質總結出來,然后教師發動學生自己研究一下偶函數圖像的性質(教師板書)

(四)、知識應用,鞏固提高。

例1. 判斷下列函數的奇偶性

(1)f(x)=x4 (2)f(x)=x5

(3) f(x)=x+1/x (4)f(x)=1/x2

選例1的第(1)小題板書來示范解題步驟,其他例題讓幾個學生板演,其余學生在下面完成。

例1設計意圖是歸納出判斷奇偶性的步驟:

(1) 先求定義域,看是否關于原點對稱;

(2) 再判斷f(-x)=-f(x) 還是 f(-x)=f(x).

結合例1的答案,發動學生思考:一個函數奇偶性的可能情況有幾種類型?(多媒體顯示)

例1完成后,要求學生做練習,及時鞏固,教師做好巡視指導

練習: 教材第53頁,練習A第1題

下面來學習例2、例3

例2已知函數y=f(x)是偶函數,它在y軸右邊的圖象如下圖,畫出在y軸左邊的圖象. (多媒體顯示)

1例3 研究函數y?2 的性質并作出它的圖像 x

課件演示例2,板書例3.

例2 例3主要讓學生體會學習了函數的單調性后為研究函數的性質帶來的方便。根據奇、偶函數圖像的對稱性,只研究函數在y軸一側的圖像和性質就可以知道在另一側的圖像和性質。

(五)歸納小結,布置作業。

從知識和方法兩個方面讓學生談本節課的收獲,并進行反思。

作業:層次一:教材第52頁習題2-1A 6、7、8題 層次二:教材第53頁習題2-1B2、3、4題 層次三:補充題:判斷按下列函數的奇偶性:

通過分層作業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本節課所學內容,并為學有余力和學習興趣濃厚的學生提供進一步學習的機會

以上是對本節課的一些思考,不妥之處,敬請各位專家評委批評指正

高中數學知識教案大全【篇6】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與作用

函數是中學數學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函數的學習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習了函數的描述性概念,接觸了正比例函數,凡比例函數,一次函數,二次函數等;本章學習的函數的概念、基本性質與后續將要學習的基本初等函數(i)和(iI)是函數學習的第二階段,是對函數概念的再認識階段;第三階段在選修系列得導數及其應用的學習,使函數學習的進一步深化和提高。因此函數及其表述這一節在高中數學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函數的思想貫穿高中數學的始終,學好這章不僅在知識方面,更重要的是在函數的思想、方法方面,將會讓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受益無窮。

本小節介紹了函數概念,及表示方法.我將本小節分為兩課時,第一課時完成函數概念的教學,第二課時完成函數圖象的教學。這里我主要談談函數概念的教學。

函數的概念部分用三個實際例子設計數學情境,讓學生探尋變量和變量的對應關系,結合初中學習的函數理論,在集合論的基礎上,促使學生建構出函數的概念,體驗結合舊知識,探索新知識,研究新問題的快樂。

(二)學情分析

(1)在初中,學生已經學習過函數的概念,并且知道函數是變量之間的相互依賴關系.

(2)學生思維活潑,積極性高,已初步形成對數學問題的合作探究能力。

(3) 學生層次參次不齊,個體差異比較明顯。

二、目標分析

根據《函數的概念》在教材內容中的地位與作用,結合學情分析,本節課教學應實現如下教學目標: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進一步體會函數是描述變量之間的依賴關系的重要數學模型,○能用集合與對應的語言刻畫函數,體會對應關系在刻畫函數概念中的作用

2了解構成函數的要素,○理解函數定義域和值域的概念,并會求一些簡單函數的定義域。 ③由實際問題出發,培養學生探索知識和抽象概括知識等方面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觀察,探尋變量和變量的對應關系,通過歸納、抽象、概括,自主建構函數概念;體驗結合舊知識探索新知識,研究新問題的快樂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函數概念形成的探究過程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探索問題,不斷超越的創新品質

(二)重點難點

重點:體會函數是描述變量之間的依賴關系的重要數學模型,正確理解函數的概念 難點:函數概念及符號y=f(x)的理解

三、教法、學法分析

(一)教法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采用設問、引導、啟發、發現的方法,并靈活應用多媒體手段,以學生為主體,創設和諧、愉悅互動的環境,組織學生自主、合作的探究活動,引導學生探索新知識。

(二)學法

首先,學生通過研究教師在課堂上提供的實例和提出的問題,展開分析和討論,發表個人的見解,接下來采用學生評價學生的方法提煉問題的中心思想。其次,學生通過對新舊兩種函數定義的對比,在集合論的觀點下初步建構出函數的概念。最后,學生在理解函數概念的基礎上,建構出函數的定義域、值域的概念,并初步掌握它們的求法。

四、教學過程分析

(一)教學過程設計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引入課本的三個具體實例,引發學生的探索

對于例1:可以分別讓學生計算t=1,2,5,10時,炮彈距離地面多高,同時關注t和h的變化范圍,引導學生體會有解析式刻畫變量之間的對應關系,啟發學生用集合與對應的語言描述函數關系:

對于例2:可以讓學生觀察圖像,找出臭氧空洞面積的年份或者臭氧空洞面積大約為2000萬平方千米所對應的年份,引導學生體會圖像對刻畫變量之間的對應關系,并關注t和s的范圍。啟發學生再次利用集合與對應的語言描述函數關系:

對于例3:恩格爾系數與時間之間的關系是否和前兩個例題的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相似?如何用集合和對應的語言進行描述

(2)引導探究,建構概念。

(1)進一步提問:“你覺得這三個問題有沒有共同的特點呢?”由于這個問題比較開放,所以學生,容易形成數學以外的或者不在本課研究范圍的觀點。首先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獲得共識,并由各小組派代表發表探究成果,接著再讓其它學生根據老師的敘述,評論、提煉出重點。作為教學的引導者,我需要及時對學生的解答進行指引。最終得出函數的概念

(2)教師概括總結學生的探究成果,形成函數概念,并進一步解釋函數概念

I、函數的三要素

Ii函數富豪的內涵

為深化學生對函數概念的理解 ,還可以用函數概念解析已經學過的一次函數,二次函數,婦女比例函數等,可以設計如下表格

函數 一次函數 二次函數 反比例函數

對應關系

定義域

值域

由學生填寫

(3)自我嘗試,初步應用。

例1、判斷下列圖像是否為函數圖像。考察學生對函數定義的理解

例2、采用課本例1,并增加一問若f(x)=-1,求x

目的是引導學生探究求函數定義域的基本方法;對于用解析式表示的函數會用解析式求

函數值或有函數值求子變量的值,進一步體會函數級號的含義,區分f(-1),f(a),f(x) 例3.采用課本例2

目的:通過判斷函數的相等認識到函數的整體性,并指出在三要素中,由于值域是由定義域和對應法則決定的,所以只要兩個函數的定義域和對應關系相同,兩個函數就相等;進一步加深函數概念的理解

(4)當堂訓練,鞏固深化。

通過學生的主體參與,使學生深切體會到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和思想方法,從而實現對知識識的再次深化。

采用課后練習1、2、3

(5)小結歸納,回顧反思。

小結歸納不僅是對知識的簡單回顧,還要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從知識、方法、經驗等方面進行總結。我設計了三個問題:(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知識?(2)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的體驗是什么?(3)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掌握了哪些技能?

(二)作業設計

作業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必做題對本節課學生知識水平的反饋,選做題是對本節課內容的延伸與,注重知識的延伸與連貫,強調學以致用。通過作業設置,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獲得成功的喜悅,看到自己的潛能,從而激發學生飽滿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自主發展、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的形成.

我設計了以下作業:

(1)必做題:課后習題A 1(2,3),2、5、6

(2)選做題:課后習題B 1、2

(三)板書設計

板書要基本體現整堂課的內容與方法,體現課堂進程,能簡明扼要反映知識結構及其相互聯系;能指導教師的教學進程、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通過使用幻燈片輔助板書,節省課堂時間,使課堂進程更加連貫。

五、評價分析

學生學習的結果評價當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的過程評價。我采用及時點評、延時點評與學生互評相結合,全面考查學生在知識、思想、能力等方面的發展情況,在質疑探究的過程中,評價學生是否有積極的情感態度和頑強的理性精神,在概念反思過程中評價學生的歸納猜想能力是否得到發展,通過鞏固練習考查學生對本節是否有一個完整的集訓,并進行及時的調整和補充。

以上就是我對本節課的理解和設計,敬請各位專家、評委批評指正。

謝謝!

高中數學知識教案大全【篇7】

高中一年級的新同學們,當你們踏進高中校門,漫步在優美的校園時,看見老師嚴謹而熱心的教學和師兄、師姐深切的關懷時,我想你們會暗暗決心:爭取學好高中階段的各門學科。在新的高考制度"3+綜合"普遍吹散全國大地之時,代表人們基本素質的"3"科中,數學是最能體現一個人的思維能力,判斷能力、反應敏捷能力和聰明程度的學科。數學直接影響著國民的基本素質和生活質量,良好的數學修養將為人的一生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高中階段則應可能充分反映學習者對數學的不同需求,使每個學生都能學習適合他們自己的數學。

一、高中數學課的設置

高中數學內容豐富,知識面廣泛,高一年級上學期學習第一冊(上):第一章集合與簡易邏輯;第二章函數;第三章數列。高一年級下學期學習第一冊(下):第四章三角函數;第五章平面向量。高二年級上學期學習第二冊(上):第六章不等式;第七章直線和圓的方程;第八章圓錐曲線方程。高二年級下學期學習第二冊(下):第九章直線、平面、簡單幾何體;第十章排列、組合和概率。高二結束將有數學"會考"。高三年級文科生學習第三冊(選修1):第一章統計;第二章極限與導數。高三年級理科生學習第三冊(選修2):第一章概率與統計;第二章極限;第三章導數;第四章復數。高三還將進行全面復習,并有重要的"高考"。

二、初中數學與高中數學的差異。

1、知識差異。初中數學知識少、淺、難度容易、知識面笮。高中數學知識廣泛,將對初中的數學知識推廣和引伸,也是對初中數學知識的完善。如:初中學習的角的概念只是"0-1800"范圍內的,但實際當中也有7200和"-300"等角,為此,高中將把角的概念推廣到任意角,可表示包括正、負在內的所有大小角。又如:高中要學習《立體幾何》(第九章直線、平面、簡單幾何體),將在三維空間中求角和距離等。

還將學習"排列組合"知識,以便解決排隊方法種數等問題。如:①三個人排成一行,有幾種排隊方法,(=6種);②四人進行乒乓球雙打比賽,有幾種比賽場次?(答:=3種)高中將學習統計這些排列的數學方法。初中中對一個負數開平方無意義,但在高中規定了i2=--1,就使-1的平方根為±i.即可把數的概念進行推廣,使數的概念擴大到復數范圍等。這些知識同學們在以后的學習中將逐漸學習到。

2、學習方法的差異。

(1)初中課堂教學量小、知識簡單,通過教師課堂教慢的速度,爭取讓全面同學理解知識點和解題方法,課后老師布置作業,然后通過大量的課堂內、外練習、課外指導達到對知識的反反復復理解,直到學生掌握。而高中數學的學習隨著課程開設多(有九們課學生同時學習),每天至少上六節課,自習時間三節課,這樣各科學習時間將大大減少,而教師布置課外題量相對初中減少,這樣集中數學學習的時間相對比初中少,數學教師將相初中那樣監督每個學生的作業和課外練習,就能達到相初中那樣把知識讓每個學生掌握后再進行新課。

(2)模仿與創新的區別。

初中學生模仿做題,他們模仿老師思維推理教多,而高中模仿做題、思維學生有,但隨著知識的難度大和知識面廣泛,學生不能全部模仿,即就是學生全部模仿訓練做題,也不能開拓學生自我思維能力,學生的數學成績也只能是一般程度。現在高考數學考察,旨在考察學生能力,避免學生高分低能,避免定勢思維,提倡創新思維和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培養。初中學生大量地模仿使學生帶來了不利的思維定勢,對高中學生帶來了保守的、僵化的思想,封閉了學生的豐富反對創造精神。如學生在解決:比較a與2a的大小時要不就錯、要不就答不全面。大多數學生不會分類討論。

3、學生自學能力的差異

初中學生自學那能力低,大凡考試中所用的解題方法和數學思想,在初中教師基本上已反復訓練,老師把學生要學生自己高度深刻理解的問題,都集中表現在他的耐心的講解和大量的訓練中,而且學生的聽課只需要熟記結論就可以做題(不全是),學生不需自學。但高中的知識面廣,知識要全部要教師訓練完高考中的習題類型是不可能的,只有通過較少的、較典型的一兩道例題講解去融會貫通這一類型習題,如果不自學、不靠大量的閱讀理解,將會使學生失去一類型習題的解法。另外,科學在不斷的發展,考試在不斷的改革,高考也隨著全面的改革不斷的深入,數學題型的開發在不斷的多樣化,近年來提出了應用型題、探索型題和開放型題,只有靠學生的自學去深刻理解和創新才能適應現代科學的發展。

其實,自學能力的提高也是一個人生活的需要,他從一個方面也代表了一個人的素養,人的一生只有18---24年時間是有導師的學習,其后半生,最精彩的人生是人在一生學習,靠的自學最終達到了自強。

4、思維習慣上的差異

初中學生由于學習數學知識的范圍小,知識層次低,知識面笮,對實際問題的思維受到了局限,就幾幾何來說,我們都接觸的是現實生活中三維空間,但初中只學了平面幾何,那么就不能對三維空間進行嚴格的邏輯思維和判斷。代數中數的范圍只限定在實數中思維,就不能深刻的解決方程根的類型等。高中數學知識的多元化和廣泛性,將會使學生全面、細致、深刻、嚴密的分析和解決問題。也將培養學生高素質思維。提高學生的思維遞進性。

5、定量與變量的差異

初中數學中,題目、已知和結論用常數給出的較多,一般地,答案是常數和定量。學生在分析問題時,大多是按定量來分析問題,這樣的思維和問題的解決過程,只能片面地、局限地解決問題,在高中數學學習中我們將會大量地、廣泛地應用代數的可變性去探索問題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如: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時我們采用對方程ax2+bx+c=0(a≠0)的求解,討論它是否有根和有根時的所有根的情形,使學生很快的掌握了對所有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另外,在高中學習中我們還會通過對變量的分析,探索出分析、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解題所用的數學思想。

三、如何學好高中數學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高中數學課即將開始與初中知識有聯系,但比初中數學知識系統。高一數學中我們將學習函數,函數是高中數學的重點,它在高中數學中是起著提綱的作用,它融匯在整個高中數學知識中,其中有數學中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如:函數與方程思想、數形結合思想等,它也是高考的重點,近年來,高考壓軸題都以函數題為考察方法的。高考題中與函數思想方法有關的習題占整個試題的60%以上。

1、有良好的學習興趣

兩千多年前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意思說,干一件事,知道它,了解它不如愛好它,愛好它不如樂在其中。"好"和"樂"就是愿意學,喜歡學,這就是興趣。興趣是的老師,有興趣才能產生愛好,愛好它就要去實踐它,達到樂在其中,有興趣才會形成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數學學習中,我們把這種從自發的感性的樂趣出發上升為自覺的理性的"認識"過程,這自然會變為立志學好數學,成為數學學習的成功者。那么如何才能建立好的學習數學興趣呢?

(1)課前預習,對所學知識產生疑問,產生好奇心。

(2)聽課中要配合老師講課,滿足感官的興奮性。聽課中重點解決預習中疑問,把老師課堂的提問、停頓、教具和模型的演示都視為欣賞音樂,及時回答老師課堂提問,培養思考與老師同步性,提高精神,把老師對你的提問的評價,變為鞭策學習的動力。

(3)思考問題注意歸納,挖掘你學習的潛力。

(4)聽課中注意老師講解時的數學思想,多問為什么要這樣思考,這樣的方法怎樣是產生的?

(5)把概念回歸自然。所有學科都是從實際問題中產生歸納的,數學概念也回歸于現實生活,如角的概念、至交坐標系的產生、極坐標系的產生都是從實際生活中抽象出來的。只有回歸現實才能使對概念的理解切實可靠,在應用概念判斷、推理時會準確。

2、建立良好的學習數學習慣。

習慣是經過重復練習而鞏固下來的穩重持久的條件反射和自然需要。建立良好的學習數學習慣,會使自己學習感到有序而輕松。高中數學的良好習慣應是:多質疑、勤思考、好動手、重歸納、注意應用。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要把教師所傳授的知識翻譯成為自己的特殊語言,并永久記憶在自己的腦海中。另外還要保證每天有一定的自學時間,以便加寬知識面和培養自己再學習能力。

3、有意識培養自己的各方面能力

數學能力包括:邏輯推理能力、抽象思維能力、計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共五大能力。這些能力是在不同的數學學習環境中得到培養的。在平時學習中要注意開發不同的學習場所,參與一切有益的學習實踐活動,如數學第二課堂、數學競賽、智力競賽等活動。

平時注意觀察,比如,空間想象能力是通過實例凈化思維,把空間中的實體高度抽象在大腦中,并在大腦中進行分析推理。其它能力的培養都必須學習、理解、訓練、應用中得到發展。特別是,教師為了培養這些能力,會精心設計"智力課"和"智力問題"比如對習題的解答時的一題多解、舉一反三的訓練歸類,應用模型、電腦等多媒體教學等,都是為數學能力的培養開設的好課型,在這些課型中,學生務必要用全身心投入、全方位智力參與,最終達到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全面發展。

四、其它注意事項

1、注意化歸轉化思想學習。

人們學習過程就是用掌握的知識去理解、解決未知知識。數學學習過程都是用舊知識引出和解決新問題,當新的知識掌握后再利用它去解決更新知識。初中知識是基礎,如果能把新知識用舊知識解答,你就有了化歸轉化思想了。可見,學習就是不斷地化歸轉化,不斷地繼承和發展更新舊知識。

2、學會數學教材的數學思想方法。

數學教材是采用蘊含披露的方式將數學思想溶于數學知識體系中,因此,適時對數學思想作出歸納、概括是十分必要的。概括數學思想一般可分為兩步進行:一是揭示數學思想內容規律,即將數學對象其具有的屬性或關系抽取出來,二是明確數學思想方法知識的聯系,抽取解決全體的框架。實施這兩步的措施可在課堂的聽講和課外的自學中進行。

課堂學習是數學學習的主戰場。課堂中教師通過講解、分解教材中的數學思想和進行數學技能地訓練,使高中學生學習所得到豐富的數學知識,教師組織的科研活動,使教材中的數學概念、定理、原理得到程度的理解、挖掘。如初中學習的相反數概念教學中,教師的課堂教學往往有以下理解:①從定義角度求3、-5的相反數,相反數是的數是_____.②從數軸角度理解:什么樣的兩點表示數是互為相反數的。(關于原點對稱的點)③從絕對值角度理解:絕對值_______的兩個數是互為相反數的。④相加為零的兩個數互為相反數嗎?這些不同角度的教學會開闊學生思維,提高思維品質。望同學們把握好課堂這個學習的主戰場。

五、學數學的幾個建議。

1、記數學筆記,特別是對概念理解的不同側面和數學規律,教師為備戰高考而加的課外知識。

2、建立數學糾錯本。把平時容易出現錯誤的知識或推理記載下來,以防再犯。爭取做到:找錯、析錯、改錯、防錯。達到:能從反面入手深入理解正確東西;能由果朔因把錯誤原因弄個水落石出、以便對癥下藥;解答問題完整、推理嚴密。

3、記憶數學規律和數學小結論。

4、與同學建立好關系,爭做"小老師",形成數學學習"互助組"。

5、爭做數學課外題,加大自學力度。

6、反復鞏固,消滅前學后忘。

7、學會總結歸類。可:①從數學思想分類②從解題方法歸類③從知識應用上分類

同學們在高中有優美的學習環境,有一群樂于事業的熱心教師,全體教師經驗豐富,他們甘愿為你們做鋪路石直至你們走進高等學校大門。我們數學組的全體教師一定會使你們成為數學學習的成功。

27449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盘扣式脚手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移动脚手架,专ye承包服务商 - 苏州安踏脚手架工程有限公司 | 361°官方网站| 集装箱箱号识别_自重载重图像识别_铁路车号自动识别_OCR图像识别 | 江西高职单独招生-江西单招考试-江西高职单招网 | 成都网站建设制作_高端网站设计公司「做网站送优化推广」 | 臭氧灭菌箱-油桶加热箱-原料桶加热融化烘箱-南京腾阳干燥设备厂 臭氧发生器_臭氧消毒机 - 【同林品牌 实力厂家】 | 青岛球场围网,青岛车间隔离网,青岛机器人围栏,青岛水源地围网,青岛围网,青岛隔离栅-青岛晟腾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垃圾清运公司_环卫保洁公司_市政道路保洁公司-华富环境 | 智能楼宇-楼宇自控系统-楼宇智能化-楼宇自动化-三水智能化 | 地磅-电子地磅维修-电子吊秤-汽车衡-无人值守系统-公路治超-鹰牌衡器 | 陕西安玻璃自动感应门-自动重叠门-磁悬浮平开门厂家【捷申达门业】 | 电子万能试验机_液压拉力试验机_冲击疲劳试验机_材料试验机厂家-济南众标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 大功率金属激光焊接机价格_不锈钢汽车配件|光纤自动激光焊接机设备-东莞市正信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定制奶茶纸杯_定制豆浆杯_广东纸杯厂_[绿保佳]一家专业生产纸杯碗的厂家 | MVR蒸发器厂家-多效蒸发器-工业废水蒸发器厂家-康景辉集团官网 | 首页|成都尚玖保洁_家政保洁_开荒保洁_成都保洁 | 精准猎取科技资讯,高效阅读科技新闻_科技猎| YJLV22铝芯铠装电缆-MYPTJ矿用高压橡套电缆-天津市电缆总厂 | 拉伸膜,PE缠绕膜,打包带,封箱胶带,包装膜厂家-东莞宏展包装 | 艾默生变频器,艾默生ct,变频器,ct驱动器,广州艾默生变频器,供水专用变频器,风机变频器,电梯变频器,艾默生变频器代理-广州市盟雄贸易有限公司官方网站-艾默生变频器应用解决方案服务商 | 非标压力容器_碳钢储罐_不锈钢_搪玻璃反应釜厂家-山东首丰智能环保装备有限公司 | 体检车_移动CT车_CT检查车_CT车_深圳市艾克瑞电气有限公司移动CT体检车厂家-深圳市艾克瑞电气有限公司 | 临时厕所租赁_玻璃钢厕所租赁_蹲式|坐式厕所出租-北京慧海通 | 安徽合肥项目申报咨询公司_安徽合肥高新企业项目申报_安徽省科技项目申报代理 | 深圳APP开发公司_软件APP定制开发/外包制作-红匣子科技 | 工业机械三维动画制作 环保设备原理三维演示动画 自动化装配产线三维动画制作公司-南京燃动数字 聚合氯化铝_喷雾聚氯化铝_聚合氯化铝铁厂家_郑州亿升化工有限公司 | 合金ICP光谱仪(磁性材料,工业废水)-百科 | 槽钢冲孔机,槽钢三面冲,带钢冲孔机-山东兴田阳光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塑胶跑道_学校塑胶跑道_塑胶球场_运动场材料厂家_中国塑胶跑道十大生产厂家_混合型塑胶跑道_透气型塑胶跑道-广东绿晨体育设施有限公司 | 甲级防雷检测仪-乙级防雷检测仪厂家-上海胜绪电气有限公司 | 防爆型气象站_农业气象站_校园气象站_农业四情监测系统「山东万象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等离子空气净化器_医用空气消毒机_空气净化消毒机_中央家用新风系统厂家_利安达官网 | 液氮罐_液氮容器_自增压液氮罐-北京君方科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经济师考试_2025中级经济师报名时间_报名入口_考试时间_华课网校经济师培训网站 | 焊接减速机箱体,减速机箱体加工-淄博博山泽坤机械厂 | 风信子发稿-专注为企业提供全球新闻稿发布服务 | 重庆轻质隔墙板-重庆安吉升科技有限公司| 药品/药物稳定性试验考察箱-埃里森仪器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 采暖炉_取暖炉_生物质颗粒锅炉_颗粒壁炉_厂家加盟批发_烟台蓝澳采暖设备有限公司 | 沥青车辙成型机-车托式混凝土取芯机-混凝土塑料试模|鑫高仪器 | 油漆辅料厂家_阴阳脚线_艺术漆厂家_内外墙涂料施工_乳胶漆专用防霉腻子粉_轻质粉刷石膏-魔法涂涂 | 转子泵_凸轮泵_凸轮转子泵厂家-青岛罗德通用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