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英語教案反思
高三英語教案反思篇1
以教學大綱,考試說明為依據,以課程標準為準繩,以人教版新課標教材為依托和基礎,制定全面的、科學的、系統的、針對性強的復習計劃,來充分提高學生的英語基礎水平。并且密切關注今年的高考動態,聯系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發揮學生潛能,學生非智力因素,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扎扎實實抓好雙基,通過綜合訓練,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努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解題技巧,以適應新的高考形式和要求。
本屆學生雖然已經經過兩年的高中英語訓練,但情況仍不容樂觀,基礎不夠扎實,完形填空,閱讀理解,改錯和書面表達等綜合能力堪憂,所以在對學生全面強化督促的同時,如何抓好基礎,強化針對性,有的放矢提高講和練的方法及效益,成為專項與整體復習中的一大挑戰。
第一輪復習:本學期爭取完成高中8冊書的復習,根據每冊課文知識點進行復習,且進行詞匯復習,為第二階段復習打好基礎。且每兩周進行一次測試.資料采用高中新課標《學案與測評》及其配套練習、《維克多英語聽力》、人教版新課標教材必修1——5以及選修6——8
教學安排與措施:
1.抓好詞匯復習
詞匯是高中英語最基本的要素,它好比是人身體上的肉,而語法是人身體上的骨骼,兩者一起組成了人體,所以高中英語復習關鍵是詞匯復習。
2.夯實語法知識的基礎,并作進一步的提高。
對學生進行語法專項指導,各個擊破,一一掌握。并加以單項選擇的解題技巧,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答問題的能力。
3.聽力訓練常抓不懈
高考英語聽力分值是30分,這在試卷中占了相當大的比例。要得高分,這就要求學生平時多練習英語,多做聽力練習,多聽多看英語廣播電視節目。每天晚自習和周五的早自習進行20分鐘左右的聽力訓練,并對學生提出一定的要求,平時也要求老師上課盡量用英語講課,來創造一個聽的語言環境。
4.加強語篇訓練,進行閱讀
有專家曾說過英語高考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速度的競賽。因此在高三總復習中,將語篇訓練作為貫穿高三英語的主線,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新教材、新大綱和新考綱所要求的。語篇訓練不僅包括閱讀理解,還包括完形填空,短文改錯和書面表達。在這四項專題訓練中,閱讀理解是重中之重,學生在做閱讀理解練習時,一定要限定時間,根據高考試卷對閱讀理解題的要求,我們應限制在40分鐘內完成5篇短文的閱讀和20道小題的選擇。
在選擇正確答案時,要充分利用平常所學過的閱讀技巧。如尋找主題句,猜詞,推理,跳讀,略讀等獲取所需要的信息,并對照答案,反復揣摸作者意圖及思路,并要求自己在單位時間內每天做一篇完形填空或閱讀理解,堅持持之以恒的自我閱讀訓練,閱讀速度和正確率定會日漸提高。因此必須讓學生經常閱讀并及時評講。
5.重視書面表達
書面表達所需要的時間大約是20-25分鐘,建議學生每兩周選擇一至二個體裁的短文進行自我訓練,并與參考譯文進行對比,看看自己文章中的要點是否齊全,語言運用是否恰當,并有針對性的記憶一些參考譯文中的句子,好短語,只要堅持寫作,不斷修改,寫作能力會得到提高的。每兩周至少一篇作文,通過面批、自批、抽批相結合,加強寫作方法指導和寫作習慣的培養。
高三英語教案反思篇2
語法填空題
語法填空是近年來高考英語推出的一種新題型。這種題型能全面檢測學生在英語詞匯、語法,甚至是句法上的運用才能,能更科學地反應學生的英語綜合程度。
本題型分兩種情形:
一種為已給單詞提示;
一種為不給單詞提示。
一、已給單詞提示題型的技巧
此類題可以考查學生對單詞形式變化的掌握水平。單詞形式變化主要有兩種,一是詞的形、數、式的變化,一是詞的派生變化。在判斷出詞的變化之后還應該進一步審題,看是否需要應用復合的變化形式,這一點是很重要的。
技巧一:名詞形式變化。
名詞的形式變化主要有單數、復數、所有格的變化。
例:
There are many students living at school,the(child) houses are all far from schoo1.
由students一詞可以判斷出橫線處應填復數,且作為houses的定語,所以應用其所有格形式,故答案為child的復合變化形式—— 復數的所有格children’s。
技巧二:動詞形式變化。
動詞的形式變化比較多,有謂語的變化(時態、語態、語氣),有非謂語的變化(不定式、動名詞、現在分詞、從前分詞)。
例:
A talk(give) tomorrow is written by Professor Zhang.
句中的is written是整句的謂語,所以橫線所在的動詞應當用作非謂語。從tomorrow可以看出,報告是“未來”作的,故用不定式;且報告是give動作的承受者,故可以判斷出橫線所在處用give的不定式被動式——to be given。
技巧三:代詞形式變化。
代詞形式變化通常是與人稱變化有關的三大類五小類,即人稱代詞(主格和賓格)、物主代詞(形容詞性和名詞性)、反身代詞。另外還有幾個不定代詞的形式變化,如no one/none、other/another等。
例:
The king decided to see the painter by(he).
由介詞by可以看出,橫線處應填反身代詞himself。
技巧四:形容詞、副詞比較級變化。
英語中大部分形容詞和表方式的副詞都有原級、比較級和等的變化。構成比較級和級的方式,或通過加后綴一er和.est,或在詞前Imore/less和most/least,且形容詞的級還要冠以the。
例:
I am— —(tall)than Liu Wen.He is the tallest students in my class.
此題后句交代了LiuWen是班上的學生,那“我”確定比他矮,所以不能用taller,只能用表示程度不如的“less tall”。
技巧五:數詞形式變化。
數詞的形式變化包含基數詞、序數詞,或加后綴一teen、ty的變化,甚至還有作分母用的序數詞的單復數形式,以及one/two的特殊變化形式 once/twice
例:
To my three sons I leave my seventeen horses.My eldest son shall take a half,my second son shall take a (three).
從上下文持續起來懂得,這是一個分馬的方案,大兒子分得a half,也就是“一半”或“二分之一”,那么二兒子應該得“三分之一”,所以要填入作分母的序數詞“third”才干命中目標。
技巧六:詞的派生。
詞的派生現象在英語單詞中是很常見的,派生現象主要產生在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四種詞中。這種題型還有可能檢測學生對詞根、前后綴、派生詞的掌握。
例:
Lious lost his wallet yesterday,SO he was very____(happiness).
在這道題中,學生很輕易斷定出該用形容詞;錢包丟了,人應該是不開心的,所以要再加個前綴un,就成了unhappy。
二、未給單詞提示題型的技巧
此類題難度較大,但也是有辦法應付的。
技巧七:固定短語構造。
根據句中橫線前后及整句來判斷橫線前后是否構成一個固定短語,但有時要對橫線前或后的幾個單詞“熟視無睹”才能命中答案。
例1:
The children were playing on the ground,enjoying____,dirty but happy.
從句中的happy可以 猜出孩子們是開心的,所以應用enj0y oneself短語,故其答案為themselves。
例2:
His boss was____angry as to fire him.
如果“跳過”橫線后面的angry,就可以發現這里用到一個關聯短語so...as to...,所以,so是正解。
技巧八:從句引導詞。
從句是此題型最為常見的一個方向,主要檢測學生對引導詞的掌握程度。
例1:
He did not done_____his father had asked him to do.
審題可知,橫線所在為賓語從句的引導詞,此引導詞在從旬中充當賓語,且指物,所以是what。
例2:
Those_____want to go to the village must sign here.
經過察看可以判斷橫線所在為定語從句的引導詞,進一步視察可知先行詞為those,且指人,所以只能填入who,在定語從句中做主語。
技巧九:短語動詞結構。
短語動詞是以動詞為中心的兩個或多個詞構成的短語,此類短語中往往是動詞與介詞或副詞連用的多些。
例1:
The us consists____fifty states.
根據常識可知,美國由50個州組成,故橫線處與前一詞組合,表現“由......組成”,所以答案是of。
例2:
Mrs Baker was ill,so her daughter had to ask for leave to take_____of her.
生病需要人照顧,所以答案是care,與前后詞構成take care of。
技巧十:短語介詞結構。
短語介詞即多個詞的組合。起介詞作用的短語,如:except for,due to等。
例1:
Mr Smith took a plane to London____of taking a train.
此題中說到兩種交通工具,所以可以理解此句有“坐……而不是坐……”的意思,故答案為instead,以構成介詞短語instead of。
例2:
Just then,he saw a blackboard in_____of him.
細心觀察,可以看出填人fr0nt即可構成in front of,此題得解。
技巧十一:連詞、關系短語結構。
常用的連詞有and,or,but,so,for,while等,常用的關聯短語有both…and...,either…or...,neither…nor...,not only…but also...等。
例1:
Little Wang Jun could not go to school,_____his family was too poor.
此處表示原因,引導的分句實在是一種說明解釋,不是必定的因果關系,且前面有逗號隔開,所以填for。
例2:
____Marrie and Jannie like going to the theatre.
橫線處的詞與后面可以形成both?and,故答案為Both。
技巧十二:冠詞、介詞和常用的副詞。
冠詞只能是在a,an,the之間判定;常用的介詞有in,at,on,before,during等,通常考核固定搭配;副詞的量仍是比較多,如:however,never,yet,much等。
例1:
Jackie likes to drive at____ high speed.
這里考查的是不定冠詞的習習用法,答案為a,構成at a high speed,“以高速”開車。
例2:
Old Tom’s granddaughter used to visit him_____Saturday afternoon.
Saturday afternoon是指定的某天下午,所以不必介詞in,而用on才是正解。
例3:
Though Liu Qiang did the same work____Zhang Wen did,he got a lower pay______Zhang Wen.
第一條橫線可由前面的the same斷出用as,第二條橫線則可由lower斷出比較意義,故答案為than。
例4:
It was only one day left,_____,his father had no idea to answer him.
觀察上下句,可以看出是轉折關系,且橫線與前后用逗號隔開,消除but,所以答案是however。
技巧十三:上下文中呈現的相關詞。
這一招是最為靈巧的,但也是最難的。學生能夠依據上下文關聯和本人積聚的知識,填入某個已涌現的詞,或其反義詞,或其同類的某個詞。
答案的線索可能在本句,可能出現在上下相連的一句,還可能出現在比較遠的處所——上下段中與此段位置大體相當的句子。如果該橫線出現在某段的首句,則線索可能在上下段的首句;假如橫線出現在某段的末句,則線索可能在上下段的末句,以此類推。
例:
Tony____travelling abroad,but dislikes staying home watching TV.
由第二句話中的dislikes可以判斷,此橫線處應該是填其反義詞likes。
高三英語教案反思篇3
一、 完形填空的題型特點
近幾年來的完形填空題,有以下幾個特點:
1. 短文難度基本穩定,與高中英語教材課文難易基本相當。
2. 短文選材一般為故事性文章,極少采用其他題材的文章。但往往不按時間順序平鋪直敘,有插敘或倒敘。有時還夾有描述和議論。
3. 短文的第一句不設空格,提供給考生一個思路,以便考生做題。
4. 考查內容主要是邏輯上的通順,極少是考語法。所以每題四個選項大多屬同一語法范疇。
5. 短文長度基本穩定,一般在250~300個單詞左右。
二、完形填空選項設置的幾個特點
1. 同義、近義詞辨析型。多傾向考查動詞、名詞、形容詞。
(平時要多把這幾類詞性的詞歸納記憶)
2. 固定搭配型。多傾向考查動詞和介詞或副詞、名詞和介詞、形容詞和介詞,典型句子結構的搭配
3. 常用語法。 時態和語態、從句連詞。
4. 根據上下文的邏輯關系確定選項型
三、 完形填空的解題步驟
1、通讀全文,領會大意(2-3分鐘) 2、逐句閱讀,選出答案 (6-7分鐘)
3.猜測難點、整體復查(2-3分鐘)
1.跳過空格、通讀全文、把握大意。先跳過空格,通讀試題所給的要完形填空的短文,獲得整體印象,做到弄清文脈、抓住主旨,較好地把握短文大意。要在閱讀理解短文意思的基礎上才開始判定選擇,切忌倉促下筆。
2.結合選項、綜合考慮、初定答案。在理解全文意思的基礎上,再結合所給備選項細讀全文,聯系上、下文內容,注意從上、下文的語法結構和詞語搭配及從選擇項中尋找解題的提示,以詞、句的意義為先,再從分析句子結構入手,根據短文意思、語法規則、詞語固定搭配等進行綜合考慮,對備選項逐一進行分析、比較和篩選,排除干擾項、初步選定答案。
3.瞻前顧后、先易后難、各個擊破。動筆時要瞻前顧后、通篇考慮、先易后難。對比較明顯直接的、自己最有把握的答案先做,一下子不能確定答案的,先跳過這一空格,繼續往下做,最后回過頭來再集中精力解決難點。這時可結合已確定答案的選項再讀一遍短文,隨著對短文理解的深入,可以降低試題的難度,提高選擇的正確率。
4.復讀全文、逐空驗證、彌補疏漏。完成各道題選擇后,把所選的答案代入原文,再把全文通讀一篇,逐空認真復查。看所選定的答案是否使短文意思前后連貫、順理成章,語法結構是否正確,是否符合習慣表達法。如發現錯誤答案或有疑問的,應再次推敲、反復斟酌、做出修正。
四、做完形填空選擇題時應注意如下幾點:
1.完形填空的短文通常沒有標題且文章的首句和尾句,一般不設空,要特別注重對首、尾句的理解,因為它們往往提示或點明文章的主題,對理解全文有較大幫助。
2.第一遍通讀帶有空缺單詞的短文時可能一時把握不住短文內容,弄不清頭緒,這是很正常的。此時要注意克服畏難情緒和急躁心理,應穩定情緒,再將短文讀一、二遍,直到明確大意為止。
3.做題時切勿一看到一個空格就急著選出一個答案,這樣往往只見樹木不見樹林。由于缺乏全局觀念,極易導致連續選錯。因為完形填空不同于單個句子的選詞填空,其空白處是位于一篇文章之中,因此必須縱觀全文、通篇考慮。
4.每篇完形填空所設的空多以實詞為主,所提供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正確的,其它三項均為干擾項。而干擾項也多半與前、后的句子或詞組可以形成某種搭配,即如單從語法角度判斷則無法確定,還必須從語篇意義上加以鑒別。
5.動筆時先易后難,先完成容易、有把握的答案,這樣可以增強自信心,然后再集中精力解決難點。對于實在無法確定的,可以從文中同樣結構或類似結構中尋找提示,大膽地作出猜測。 在不能確定答案的情況下,要憑語感和第一感覺。一經確定的答案不要輕易改動
6. 結合 生活常識和中西方文化及上下文選出答案。
五、突破完形的注意事項
1. 近可能多的積累和接觸不同的新詞匯,并有意識的記憶常考高頻詞。
2. 提高閱讀速度,訓練快速閱讀。以同桌或小組的形式訓練。
3. 訓練題型不要過于單一,除了常規訓練外,可以嘗試選詞填空、無詞猜詞和篇章翻譯等題型的訓練。
4. 選擇性做題,可以分類選擇。記敘文、議論文、 說明文等有代表性的做幾篇。或選擇做2006-2008年的高考真題。
5. 要有規律的做題,題不在多而在精。每做一篇都要善于對比自己的思路和文章作者的思路。每做一篇都要總結自己失分的原因,并在下次做題時提醒自己不要再犯。
高三英語教案反思篇4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復習兩個閱讀技能---scanning, skimming;
學習本單元的部分生詞。
能力目標:
能形成文章的圖式,在圖式的幫助下自主地復述本課的主要內容,在此過程中實現生詞的重現。
情感目標:
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通過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進一步探究知識。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不斷地實現互相教育和自我教育,并能尋求自我發展;
學生能明白計劃的重要性,并能收獲一些與之相關的諺語。
教學重難點
形成文章的圖式,并在圖式的幫助下復述文章的主要內容。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Steps
Teacher’s activity
Students’ activity
Aims
Step 1
Show and tell the students the learning goals for them and make possible explanations
Students listen to the teacher and have an idea of what they are going to learn in this class.
To make the students know what they are to learn in this class
Step 2
1). Show some pictures with beautiful scenery
2) Ask the students two questions:
Are they attractive?
Where do you want to travel? – I dream about traveling…
1.) Students appreciate those pictures
2) Students answer teacher’s questions and practice the sentence pattern “I dream about traveling in/to…”
1). To arouse students’ interest
2) To practice a sentence pattern
Step 3
1). Show the title of the reading passage
2). Ask the students whether this passage is about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journey.
3). Ask the students how to skim.
4) Tell the students the skill of skimming on the screen
1) Students answer the question after they read the subtitle of this part.
2). Students tell how to skim.
1) To make the students pay attention to the subtitle, which can tell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2) To review how to skim
Step 4
1) Ask the students to skim more—to find out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1) Students tell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1) To practice how to skim
Step 5
With four questions, teacher asks the students to scan paragraph 1
Ask students how the scan
Show the skills of scanning on the screen
Students scan paragraph 1, and answer the four questions
Students tell how to scan
To review how to scan
To practice how to scan
Step 6
1) Ask the students to scan paragraph 2 and find out what different attitudes Wang Kun and Wang Wei have, and then finish the table
1) Students scan paragraph 2 and finish the table
1) To practice how to scan
Step 7
1) Provide the students with a picture which describes a geographic word as well as a few sentences about the flow of the Mekong river on each slide and ask them to read the sentences.
2) Ask the students to match each geographic word to the proper meanings
1) Students read the sentences loudly together and 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the related geographic words in the meanwhile.
2) Students do the matching work
1) To better know how the Mekong river flows
2) To help the students better learn the geographic words which are new to them
3) To check how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new words
Step 8
Review the structure of the passage together with the students and show some key words on the screen
Provide the students with some words and phrases which are the new words in this unit
Ask them to retell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passage in groups
With the teacher, students review the structure of the passage
Retell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passage in groups
To help students form the schema of the passage by reviewing the structure of it
To know the content of the passage better as well as to create more chances for the students to use the new words
Step 9
1) Ask the students what they learn from the story
2) Give the students some useful and related proverbs
1) Students share their opinions with the group members what they have learned from the story.
2) Students read the proverbs loudly together.
1) 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form their own views and share them with others
2) To learn some useful proverbs
Step 10
1) Summarize this class by showing the learning goals again
2)Homework
1) Students review what they have learned by reading the learning goals on the screen.
1) To help students review what they have learned in this class
高三英語教案反思篇5
賓語從句
賓語從句就是在復合句中作賓語的名詞性從句,通常放在主句謂語動詞 (及物動詞) 或介詞之后。
1. 作動詞的賓語
(1) 由that引導的賓語從句(that 通常可以省略), 例如:
I heard that be joined the army. 我聽說他參軍了。
(2) 由what, whether (if) 引導的賓語從句,例如:
a) She did not know what had happened. 她不知道發生了什么。
b) I wonder whether you can change this note for me. 我想知道你是否能幫我改一下筆記。
(3) 動詞+間接賓語+賓語從句。例如:
She told me that she would accept my invitation. 她對我說她會接受我的邀請。
2. 作介詞的賓語,例如:
Our success depends upon how well we can cooperate with one another. 我們的成功取決于我們之間的合作。
3. 作形容詞的賓語,例如:
I am afraid (that) I've made a mistake. 我恐怕我已經犯了一個錯誤。
注意:that 引導的從句常跟在下列形容詞后作賓語:anxious, aware, certain, confident, convinced, determined, glad, proud, surprised, worried, sorry, thankful, ashamed, disappointed, annoyed, pleased, hurt, satisfied, content 等。也可以將此類詞后的that 從句的看作原因狀語從句。
4. it 可以作為形式賓語
it 不僅可以作為形式主語,還可以作為形式賓語而真正的賓語that 從句則放在句尾,特別是在帶復合賓語的句子中。 例如:
We heard it that she would get married next month. 我聽說她下個朋就會結婚了。
5. 后邊不能直接跟that 從句的動詞
這類動詞有allow, refuse, let, like, cause, force, admire, condemn, celebrate, dislike, love, help, take, forgive等。這類詞后可以用不定式或動名詞作賓語,但不可以用that引導的賓語從句。如:
正確表達:I admire their winning the match.
錯誤表達:I admire that they won the match.
6. 不可用that從句作直接賓語的動詞
有些動詞不可用于“動詞+間接賓語+that從句”結構中,常見的有envy, order, accuse, refuse, impress, forgive, blame, denounce, advise, congratulate等。例如:
正確表達:He impressed the manager as an honest man.
錯誤表達:He impressed the manager that he was an honest man.
7. 否定的轉移
若主句謂語動詞為think, consider, suppose, believe, expect, fancy, guess, imagine等,其后的賓語從句若含有否定意義,一般要把否定詞轉移到主句謂語上,從句謂語用肯定式。例如:
I don't think this dress fits you well. 我認為這件衣服不適合你穿。
高三英語教案反思篇6
一、已給單詞提示題型的技巧
此類題可以考查學生對單詞形式變化的掌握程度。單詞形式變化主要有兩種,一是詞的形、數、式的變化,一是詞的派生變化。在判斷出詞的變化之后還應該進一步審題,看是否需要使用復合的變化形式,這一點是很重要的。
技巧一:名詞形式變化。
名詞的形式變化主要有單數、復數、所有格的變化。
例:There are many students living at school,the (child) houses are all far from schoo1.
由students一詞可以判斷出橫線處應填復數,且作為houses的定語,所以應用其所有格形式,故答案為child的復合變化形式—— 復數的所有格children’s。
技巧二:動詞形式變化。
動詞的形式變化比較多,有謂語的變化(時態、語態、語氣),有非謂語的變化(不定式、動名詞、現在分詞、過去分詞)。
例:A talk (give) tomorrow is written by Professor Zhang.
句中的is written是整句的謂語,所以橫線所在的動詞應當用作非謂語。從tomorrow可以看出,報告是“將來”作的,故用不定式;且報告是give動作的承受者,故可以判斷出橫線所在處用give的不定式被動式——to be given。
技巧三:代詞形式變化。
代詞形式變化通常是與人稱變化有關的三大類五小類,即人稱代詞(主格和賓格)、物主代詞(形容詞性和名詞性)、反身代詞。另外還有幾個不定代詞的形式變化,如no one/none、other/another等。
例:The king decided to see the painter by (he).
由介詞by可以看出,橫線處應填反身代詞himself。
技巧四:形容詞、副詞比較級變化。
英語中大部分形容詞和表方式的副詞都有原級、比較級和級的變化。構成比較級和級的方式,或通過加后綴一er和.est,或在詞前Imore/less和most/least,且形容詞的級還要冠以the。
例:I am— —(tall)than Liu Wen.He is the tallest students in my class.
此題后句交代了LiuWen是班上的學生,那“我”肯定比他矮,所以不能用taller,只能用表示程度不如的“less tall”。
技巧五:數詞形式變化。
數詞的形式變化包括基數詞、序數詞,或加后綴一teen、ty的變化,甚至還有作分母用的序數詞的單復數形式,以及one/two的特殊變化形式 once/twice
例:To my three sons I leave my seventeen horses.My eldest son shall take a half,my second son shall take a (three).
從上下文連續起來理解,這是一個分馬的計劃,大兒子分得a half,也就是“一半”或“二分之一”,那么二兒子應該得“三分之一”,所以要填入作分母的序數詞“third”才能命中目標。
技巧六:詞的派生。
詞的派生現象在英語單詞中是很常見的,派生現象主要發生在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四種詞中。這種題型還有可能檢測學生對詞根、前后綴、派生詞的掌握。
例:Lious lost his wallet yesterday,SO he was very____(happiness).
在這道題中,學生很容易判斷出該用形容詞;錢包丟了,人應該是不開心的,所以要再加個前綴un,就成了unhappy。
二、未給單詞提示題型的技巧
此類題難度較大,但也是有方法對付的。
技巧七:固定短語結構。
根據句中橫線前后及整句來判斷橫線前后是否構成一個固定短語,但有時要對橫線前或后的幾個單詞“視而不見”才能命中答案。
例1:The children were playing on the ground,enjoying____,dirty but happy.
從句中的happy可以 猜出孩子們是開心的,所以應用enj0y oneself短語,故其答案為themselves。
例2:His boss was____angry as to fire him.
如果“跳過”橫線后面的angry,就可以發現這里用到一個關聯短語so...as to...,所以,so是正解。
技巧八:從句引導詞。
從句是此題型最為常見的一個方向,主要檢測學生對引導詞的掌握程度。
例1:He did not done_____his father had asked him to do.
審題可知,橫線所在為賓語從句的引導詞,此引導詞在從旬中充當賓語,且指物,所以是what。
例2:Those_____want to go to the village must sign here.
經過觀察可以判斷橫線所在為定語從句的引導詞,進一步觀察可知先行詞為those,且指人,所以只能填入who,在定語從句中做主語。
技巧九:短語動詞結構。
短語動詞是以動詞為中心的兩個或多個詞構成的短語,此類短語中往往是動詞與介詞或副詞連用的多些。
例1:The us consists____fifty states.
根據常識可知,美國由50個州組成,故橫線處與前一詞組合,表示“由......組成”,所以答案是of。
例2:Mrs Baker was ill,so her daughter had to ask for
leave to take_____of her.
生病需要人照顧,所以答案是care,與前后詞構成take care of。
技巧十:短語介詞結構。
短語介詞即多個詞的組合。起介詞作用的短語,如:except for,due to等。
例1:Mr Smith took a plane to London____of taking a train.
此題中說到兩種交通工具,所以可以理解此句有“坐……而不是坐……”的意思,故答案為instead,以構成介詞短語instead of。
例2:Just then,he saw a blackboard in_____of him.
細心觀察,可以看出填人fr0nt即可構成in front of,此題得解。
技巧十一:連詞、關聯短語結構。
常用的連詞有and,or,but,so,for,while等,常用的關聯短語有both…and...,either…or...,neither…nor...,not only…but also...等。
例1:Little Wang Jun could not go to school,_____his family was too poor.
此處表示原因,引導的分句其實是一種解釋說明,不是必然的因果關系,且前面有逗號隔開,所以填for。
例2:____Marrie and Jannie like going to the theatre.
橫線處的詞與后面可以構成both?and,故答案為Both。
技巧十二:冠詞、介詞和常用的副詞。
冠詞只能是在a,an,the之間判斷;常用的介詞有in,at,on,before,during等,通常考查固定搭配;副詞的量還是比較多,如:however,never,yet,much等。
例1:Jackie likes to drive at____ high speed.這里考查的是不定冠詞的習慣用法,答案為a,構成at a high speed,“以高速”開車。
例2:Old Tom’s granddaughter used to visit him_____Saturday afternoon.
Saturday afternoon是指定的某天下午,所以不用介詞in,而用on才是正解。
例3:Though Liu Qiang did the same work____Zhang Wen did,he got a lower pay______Zhang Wen.
第一條橫線可由前面的the same斷出用as,第二條橫線則可由lower斷出比較意義,故答案為than。
例4:It was only one day left,_____,his father had no idea to answer him.
觀察上下句,可以看出是轉折關系,且橫線與前后用逗號隔開,排除but,所以答案是however。
技巧十三:上下文中出現的相關詞。
這一招是最為靈活的,但也是最難的。學生可以根據上下文關系和自己積累的知識,填入某個已出現的詞,或其反義詞,或其同類的某個詞。
答案的線索可能在本句,可能出現在上下相連的一句,還可能出現在比較遠的地方——上下段中與此段位置大體相當的句子。如果該橫線出現在某段的首句,則線索可能在上下段的首句;如果橫線出現在某段的末句,則線索可能在上下段的末句,以此類推。
例:Tony____travelling abroad,but dislikes staying home watching TV.
由第二句話中的dislikes可以判斷,此橫線處應該是填其反義詞likes。
上述十三條技巧概括了此題型的多數考查方向,能夠較大地提高同學們在此題型上的得分率。
高三英語教案反思篇7
一、學情分析:
根據高三期末考試的情況我校高三學生的英語學習狀況不容樂觀,主要存在的問題是:學生基礎知識不扎實,這表現在學生二卷得分較低;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差,閱讀與完形的失分現象普遍,書面表達明顯存在諸多不規范現象。
二、復習目標:
首輪復習(一模前)側重幫助學生全面且系統地掌握高中所學英語基礎知識,(重點是詞匯,語法。)夯實學生基礎,抓住中等生,促進學困生,進一步提高優等生;二輪復習(二模前)側重于學生專項解題能力和聽讀寫綜合能力的提高,培養學生的應試技能;后期復習(二模后)側重于查漏補缺,通過高考模擬調適心態,學生能掌握一定的應試策略。力爭通過高考復習使盡可能多的學生信心十足地走進考場,通共全體備課組成員的努力使本校英語均分能超市均8分。
三、復習策略:
1.守住“閱讀”,促進綜合能力提升。堅持知識與能力同步進行,在復習基礎知識過程中依然要關注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既要突顯知識網絡的構建,通過歸納使學生的知識系統化,促進學生遷移能力的發展,更要活化學生所學知識,使學生能在不同的情境中運用所學知識。在整個復習過程中始終把“閱讀”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以其來豐富學生的背景知識,帶動其它能力的發展。
2.認真“選題”,把好學生訓練的質量關。各位老師把好習題的質量關,這是提高練習效率的前提條件。以最近5年各地高考試題與模擬試題為主,讓學生在應試能力訓練的過程中加強對高中階段所學語言知識的鞏固,提高學生的應試技能。在高三最后復習階段,時間很有限。我們反對題海戰術,反對無選擇地做大量重復的機械練習題;提倡精講精練,精選那些設計嚴密、具有科學性、系統性、針對性的練習題,完成,保證質量。學生通過練習及時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提高分辨能力,增強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提高語言運用能力,掌握解題技巧。教師在講評練習時。不要只求答案,要進行多角度設問,使學生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要通過典型試題分析,培養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
3.及時“反饋”,強化學生復習的成就感。在復習的過程中要注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及時進行訓練效果的反饋,對于每個學生在復習過程中所表現出的積極態度,用心的付出,點滴的進步都給予表揚與鼓勵,使枯燥的復習充滿活力與人情味,強化學生復習的成就感,提高學習的質量。
4.以“實踐”為途徑,促進能力轉化。現在的高考越來越淡化單純的語法知識考查,而是突出強調考查運用英語的能力。既然高考是以考核聽、讀、寫能力為主,那么這些能力的培養只能靠不斷地練習,在實踐中使學生諸方面的能力逐步提高。課堂時間畢竟有限,教師應該處理好講和練的關系。如果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解時間過多,就必然擠占學生用于語言實踐的時間。
5.以“科學”出效益,在高三英語教學過程中始終堅持的三個原則,
A.滲透“三維目標”的原則。即始終關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落實與達成。
B.堅持“學生主體”的原則,少講多練,精講精練,力爭做到習題講評過程中“三講三不講”,即講清重點,難點,疑點;學生會的不講,學生能自己解決的不講,估計講了也不能理解的則不講。此外,對于基礎知識題還要做到:先練后講,逢講必連,講后再練。
C.堅持抓“主要矛盾”的原則。始終把學生的詞匯積累與閱讀的理解能力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通過單詞輪回記憶和長期的閱讀訓練,幫助學生拓展詞匯量,拓寬知識面,重點提高主旨概括,判斷推理和長句的分析與理解能力。
四、具體措施:
1.集體備課,集思廣益,實現腦力資源的共享,提高備課和復習備考的質量。
關鍵詞:話題(課文,習題,方法)---主講---優化;評課---長處---體會;個人---集體---綜合---個人。
2.研究四種課型
A.習題課。做到訓練目標明確,適當分層,個別指導,反饋及時。
B.基礎知識復習課。做到教學案一體化,以練帶講,注重知識的創新組合,重點督查中后等生的復習效果,杜絕按步就班,炒“冷飯的”的授課現象。
C.專題復習課。專題復習一般是緊接在第一輪復習之后的有針對性的強化復習,它既不同于以全面復習知識、方法、夯實基礎為目的的第一輪復習,也不同于以綜合訓練為主提高應試能力的第三輪復習,而是就某塊知識或某些方法、熱點問題為專項的復習。專題復習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既是對單元教學成果的鞏固,又是對學科內知識的綜合深化,是使知識系統化形成能力的關鍵環節,同時又為第三輪的綜合訓練進行了必要的知識和能力儲備。其課堂教學設計必須根據學科教材的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充分體現知識的系統性、基礎性、發展性,要注意引導學生梳理知識,總結規律,融會貫通,提高學生在新情境中運用知識的能力。
D.講評課。講評課的教學要體現針對性(講其所需,釋其所疑,解其所難)、準確性(言之有據,正誤分明)、系統性(縱橫聯系,前后銜接)、啟發性(注重點撥,啟發思維),要注意啟發思路,點撥題眼,引導上路。測試既是考查學生,同時也是考查教師,某一部分知識學生學的如何,水平如何通過答卷得到集中體現,教師教得如何,存在什么問題也集中反映在學生的答卷上。學生卷面問題反映集中的地方,也正是教師需要加強指導的地方。學情抓不準,講評隨意,對答案式的講評是影響講評效果的大敵。對于每一次測試、訓練,在練習巡視中,在批閱試卷中要深入了解,從而掌握學生答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為講評試卷掌握第一手材料,從而做到有的放失。避免圖省事,在講評試卷時,把解題作為最終目標,流于對答案搞題題過堂,缺乏總結、歸納和提煉,對訓練中發現的問題不作本質剖析,對典型例題不作總結概括,講評過后學生往往依然故我,不見提高等低效的現象。做到分清錯誤類型,對癥下藥,抓錯誤點、失分點、模糊點,剖析根源,暴露學生的思維過程,解決思維受阻的原因。為提高講評效果,測試結束后要快批快講,提高效率,否則時間長了,學生的關心程度減弱,講評效果也就達不到了。
3.抓實首輪復習,幫助學生夯實知識基礎。
范圍:高中英語第1冊――第2冊。
試題:本校教師自編,教學案一體化。
4.學生要有“四必”,培養學生科學的備考技巧。
A.必須有“單詞隨身記”。隨時記憶、隨時復習、隨時擴充,既能逐步擴大詞匯量又能有效地利用每天的零碎時間,突破詞匯關。
B.必須有“作文佳句集錦”。提高學生規范表達的習慣,準備一本作文檔案可以把平時的習作、優美的范文、寫作常用的詞匯、句型和過渡語,閱讀當中遇到的優美表達集中起來,加以整合和歸類并把它們當作日常學習中朗讀、背誦、抄寫、復習、仿寫、欣賞的素材,從而逐步提高自己的書面表達水平。
C.必須有“錯誤警示錄”。將平時訓練或考試當中的錯誤集中起來,并加以整理和歸納,經常復習和反思,就會逐步突破自己的難點和薄弱點,減少考試中的重復丟分。
D.必須有“英漢詞典”。規范自己的發音,熟悉詞匯的意義、用法,尤其關注熟詞生義現象,擴充詞匯量,產生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5.對后進生堅持“四優策略”,關心后進生(90下),促進整體提高。
A.優先減負;B.優先面批。
C.優先點評。D.優先鼓勵。
6.從現在開始堅持“每天必聽”,打好持久戰。各任課教師自行安排聽與與學校統一安排(爭取每周2次的聽力訓練)相結合,盡可能使學生每天都有機會用耳朵接觸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