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怎么寫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怎么寫篇1
知識與技能
1.了解二則外國消息的內容,進一步掌握消息的文體特點。
2.體會二則消息迥異的語言風格。
3.抓住關鍵詞句,體會作者的感情。
過程與方法
通過默讀、品味、比較等多種方法,把握二則消息的主要內容和消息文體的特點,體會作者的感情態度。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人類精英對人類歷史發展所做出的巨大貢獻,激發對民族文化的熱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2015年,中國藥學家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什么是諾貝爾獎?首屆諾貝爾獎得主都有誰?這節課,讓我們一起學習《首屆諾貝爾獎頒發》這則消息。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默讀課文,整體感知
提問1:默讀課文,把握消息的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
明確:時間:1901年12月10日;地點:瑞典的斯德哥爾摩;人物:瑞典國王和挪威諾貝爾基金會及諾貝爾獎的獲得者;事件:首次頒發諾貝爾獎。
提問2:根據消息文體特點,勾畫出標題和 導語并明確主體,思考: 導語講了哪些內容?主體部分講了哪些內容?
明確: 導語部分講了首屆諾貝爾獎頒發和諾貝爾的遺囑。主體部分講了首屆諾貝爾獎獲得者及其貢獻,諾貝爾獎頒發的機構、時間及地點,諾貝爾獎的獎金來源及評議權等消息背景
提問3:你認為這則消息的背景部分可以刪去嗎?
明確:不可以。背景部分交代了諾貝爾獎資金的來源以及諾貝爾獎評議權歸屬,可以顯示諾貝爾獎評審的公平公正。
目標導學二:研讀課文,體會情感
提問4:反復研讀諾貝爾遺囑,體會諾貝爾的偉大襟懷。
提問5:首屆諾貝爾獎得主都有哪些人?他們在各自的領域內做出了怎樣的貢獻?你認為他們配得上諾貝爾獎嗎?
明確:前兩問參看課文第二自然段。第三問讓學生各抒己見,能夠聯系生活實際來談。
示例:我覺得他們完全配得上,比如倫琴,他發現了X射線,不僅在物理學上具有重大意義,而且在醫學上也有廣泛應用,促進了醫學的發展。至今醫院里的透視、拍片還在使用X射線。
提問6:作者為什么要補充諾貝爾獎基金管理和評議權歸屬等內容?
明確:作者這樣寫,意在表明諾貝爾獎評審的公平公正,表達作者對諾貝爾的敬意,期待諾貝爾獎在人類進步中發揮重要作用。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怎么寫篇2
教學目標
1.了解通訊有關知識,明確通訊的一些特點。
2.感知課文內容,培養提取信息的能力。
3.揣摩文章寫作手法,品味文章語言特色
4.感受作者的愛國激情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激發學生富國強軍的豪情。
教學重點:
通訊的文體特點.
教學難點:
揣摩文章寫作手法,品味文章語言特色。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一著驚海天”,是我們母艦首次戰斗機成功首艦的寫照,到底是怎樣驚海天的呢?今天,我們就學習這篇文章,感受我們祖國偉大的軍事力量。
二、背景透視
艦載機是航母編隊實施艦隊防空、抵近威懾、縱深打擊和戰場控制任務的核心裝備,如果把航母編隊比作一名武士,艦載戰斗機就是武士手中的那把利劍,因此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于2012年11月23日正式進行了著艦試飛。
三、文體知識
通訊的定義:是運用敘述、描寫、抒情、議論等多種手法,具體、生動、形象地反映新聞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種新聞報道形式。它是記敘文的一種,是報紙、廣播電臺、通訊社常用的文體。
通訊的特點:嚴格的真實性;報道的客觀性;較弱的時間性;描寫的形象性;議論色彩較濃。
通訊的分類:它包括人物通訊和事件通訊兩類,特寫也是通訊的一種。
四、預習檢測
1.字音檢測
著陸(zhuó)桅桿(wéi)凜冽(lǐnliè)艦艉(wěi)浩瀚(hàn)
嫻熟(xián)默契(qì)鐫刻(juān)澎湃(péngpài)
2.掌握釋義
白手起家:比喻原來基礎或條件很差而創立一番事業。
殫精竭慮:用盡精力,費盡心思。
鐫刻:雕刻。
浩瀚:形容水勢盛大,也形容廣大或繁多。
嫻熟:熟練。
驚心動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動很大。
五、學習新課
(一)初讀感知
1、請同學們讀課文,并在課本上及時做好旁批和圈點。體會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風格。
朗讀要求:
(1)劃分文章部分、層次分別用雙豎線、單豎線。
(2)認為用得好的詞語用方框。
(3)關鍵語句(或寫得好的語句)用波浪線。
(4)有疑問的地方,用問號標注。
2、層次結構
第一部分(1-4):交代著艦的環境及著艦前的準備情況,敘述此次著艦的意義和困難。
第二部分(5-19):詳細報道了艦載機成功著艦的過程。
第三部分(20-25):描寫了艦載機成功著艦后,人們激動、幸福的場景。
(二)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把握敘述順序,概括我國航母艦載戰斗機首次成功著艦的主要環節。
時間順序,著艦前檢查準備指揮調整戰機的著艦姿態成功著艦歡呼慶祝等環節
生動地再現了我國航母艦載戰斗機首次成功著艦的過程。
2.我國航母艦載戰斗機首次成功著艦有何意義?
我國航母艦載機首次著艦的意義——它承載著國人和海軍官兵強軍的夢想,__世界公認的風險性的難題,標志著我國海軍真正進入航母時代。
(三)課文品讀
1、第一部分(1—4段)
文章的主標題有何妙處?
“一著”是指我國利用阻攔索使航母艦載戰斗機首架次成功著艦,“驚海天”生動地寫出了此舉造成的影響之大,“海天”既是指航母艦載戰斗機著艦的大環境,也指整個世界。一個主謂賓短語做主標題,強烈的鏡頭畫面感躍然紙上,“一著”“驚海天”對比鮮明,很容易讓讀者心頭一震,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第①段屬于什么描寫?有何作用?
屬于自然環境描寫。作者對海天環境進行了一個全景式的描寫,使航母、海洋、風浪交織成一幅壯美的圖畫。為下文詳寫艦載機在困難重重之下成功著艦作鋪墊。
第③④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①揭示我國航母艦載機首架次著艦的意義——它承載著國人強軍的夢想,而艦載戰斗機著艦是世界公認的風險的難題。②渲染出緊張的氛圍,引發讀者的閱讀興趣,為下文寫艦載戰斗機成功著艦后,人們的喜悅作鋪墊。
2、第二部分(5—19段)
作者把艦載機著艦比作“刀尖上的舞蹈”,賞析這個比喻的好處。
將艦載機著艦比作“刀尖上的舞蹈”,形象生動地描寫出了“著艦”的艱難、危險性之大,語言生動形象,也渲染了緊張的氣氛,使讀者為之捏一把冷汗。
飛行員與艦載指揮員的對話為什么如此簡短?
此處的對話簡潔準確,讓讀者更加直觀易懂,讓艦載戰斗機著艦這一個高端的試驗事件更加平實,為讀者揭開高科技的神秘面紗。簡簡單單的對話,簡簡單單的口令,是對當時緊張、嚴肅、莊重的氣氛的詮釋,在那樣一個緊張的時刻,容不得人有半個多余的字。
第18段重點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及描寫方法?有何作用?
運用對偶和夸張、比喻的修辭手法,“聲如千騎疾,氣卷萬山來”本段第一句運用對偶、夸張、比喻,生動形象地表現了艦載機著艦時的浩大聲勢,具有感染力。
“聲如千騎疾,氣卷萬山來?!备惺芪覈侥概炤d戰斗機首次成功著艦驚心動魄的氣勢。
運用對偶和比喻的修辭手法,增強文章氣勢,生動形象地表現了戰斗機著艦時的浩大聲勢,具有感染力。運用細節描寫,生動形象地描繪出戰斗機著艦的情形。
“震耳欲聾”“轟鳴”描繪出戰斗機著艦時巨大的聲音,“眨眼之間”“剎那間”“疾如閃電”等詞描繪出戰斗機著艦時震撼場面。
作者把艦載機成功著艦的形狀比作“V”字,有何寓意?
作者把艦載機成功著艦后阻攔索拉伸的情景巧妙地想象成一個巨大的“V”字,既形象展示了阻攔索的實際形態,又暗示了著艦的勝利完成,給讀者帶來了非常強烈的視覺效果。
“牢牢地”“穩穩地”生動地寫出我國著艦技術的成熟和飛行員操作技能的嫻熟?!岸ǜ裰粋€象征勝利的巨大‘V’字”的特寫鏡頭,既是對當時情景的生動再現,更是表現了作者對我國航母艦載戰斗機首次成功著艦喜悅和自豪。
3、第三部分(20—25段)
文中在描寫艦載機著艦過程時多次描寫了現場人的情形,有何作用?
運用側面描寫作用分析法。
①表現人們對我國航母艦載機首架次著艦的關注。
②烘托當時緊張的.氛圍、勝利的喜悅等。
③增強新聞的現場感,增強感染力。
④側面描寫表現艦載機著艦風險極大、意義重大,從而突出了主題。
引用某大國上將的話有什么作用?
彰顯出了先進發達國家對我國的歧視,暗示當時我國航母艦載機著艦面對的困難之大,同時這也更加激發了我國科研人員頑強不屈、為國爭光的斗志,烘托了此時的成功。
最后一段重點采用了哪些表達方式?有何作用?
重點采用了抒情和記敘的表達方式,進一步表達出了人們激動、興奮的心情,同時也點明了艦載機成功著艦這個事件的重大意義。
六、品讀語言
①“渤海某海域,海風呼嘯,海浪澎湃……艦島的主桅桿上,艷紅的八一軍旗迎風招展。
環境描寫,把我國航母艦載機首次著艦置于渤海雄偉壯闊的背景中,既增加了緊張的氣氛,又能展現中國海軍的自信、自豪。
②這不是一次普通的飛行。航母艦載戰斗機著艦,承載著國人的強軍夢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到現在,某大國海軍已經墜毀了1000多架飛機,700多名飛行員喪生,其中絕大部分事故是發生在著艦的時候。
這兩段文字,揭示我國航母艦載機成功著艦的巨大歷史意義。
③塔臺內,時鐘指針的每一次跳動,都在揪著人心。
飛行塔臺內,……隨著照相機的快門聲響起,中國第一位成功著艦的航母艦載戰斗機飛行員的風采,定格在人們的鏡頭里,鐫刻在共和國的史冊上。
反復寫人們的神態和心情,表現人們對我國航母艦載機首次著艦的關注。烘托當時緊張的氛圍、勝利的喜悅等。增強新聞的現場感,增強感染力。側面表現艦載機著艦風險極大、意義重大,從而突出了主題。
④艦載戰斗機上艦,中國白手起家,一切從零開始……今天,終于有了一個圓滿的結果,能不激動嗎?
側面描寫,突出我國航母發展過程的艱難,歌頌中國人民和海軍強軍夢想、堅定信念和奉獻精神,表現我國航母艦載機成功著艦的歷史意義。
七、技法總結
1.敘事完整,鋪排有序。
本文對我國航母艦載戰斗機首架次著艦這一重大事件,從身著不同顏色馬甲的工作人員所做的著艦前的準備工作,到飛行塔臺內的著艦指揮員與飛行員的連續對話,再到艦載機成功著艦,整個試驗過程都做了完整的記錄。條理清晰,鋪排有序,毫無雜亂之感。
2.重點突出,主次分明。
塔臺指揮和著艦動作是關系到成功著艦的關鍵環節,是讀者最關注的,作者緊緊抓住這些重點內容,集中筆墨敘寫了這些環節,主次分明,詳略得當地將著艦前后過程清晰完整地展現在讀者的面前。
3.采用了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
文中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寫出了我國科研人員頑強不屈、無私奉獻的精神,增強了語言的表達氣勢和感染力。把艦載機著艦比喻成“刀尖上的舞蹈”,也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了當時艦載機著艦的危險性之大,從而增強了語言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八、課堂總結
本文采用現場特寫的形式,抓住殲-15艦載戰斗機首架次成功著艦這一歷史意義的事件,生動再現了舉世矚目的我國航母艦載戰斗機首架次成功著艦的過程,表達了作者強烈的自豪感和愛國情感。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怎么寫篇3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多媒體的視頻展示為主,使學生得到很多感性認識,盡可能體現了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學理念,為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創造了有利的教學條件。
教學中師生互動性比較好,學生勤于思考、積極討論分析、主動回答,課堂氣氛活躍、和諧,每一個學生都得到進步和提高。復習上節教學內容,學生在已有知識的事實基礎上,固體壓力有一定的作用效果,液體也有重力,也應對杯底有壓力,那么怎樣更明顯的觀察到它的作用效果—壓強,合理過度引發學生思考,為下面教學做鋪墊。
教學過程中,整體思路清晰,語言比較準確,使學生分析、判斷有明確地方向。強調深度概念應為到自由液面的豎直高度,深度不是高度。
注重講練結合,讓學生對知識及時吸收、內化。
不足之處,有待改進:
1、內容多,過度快,應再給學生多一點的思考時間,更充分讓學生進行展示。
2、在講解P=ρgh時,講解液體壓強與密度關系時沒有強調同一深度壓強相等。
3、有個習題難度偏大,學生討論、回答、修訂時間較長。
4、由于實驗器材不足,授課中不能采取分組探究實驗的方法展開教學。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怎么寫篇4
教學目標:
1.了解通訊基本常識,學習本文將重大題材的新聞事件寫成一篇好通訊的寫法。
2.體會、學習本文具體、形象、生動、詳盡的描述。
3.感受祖國在富國強兵道路上取得的巨大進步,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可播放我國航母艦載戰斗機首架次成功著艦的新聞視頻,或介紹遼寧艦的有關情況來導入,為感受驚心動魄、振奮人心的“一著”作渲染鋪墊。
2.知識鋪墊。
(1)艦載戰斗機是航母實施艦隊防空、抵近威懾、縱深打擊和戰場控制任務的核心裝備。沒有艦載戰斗機,航母的戰斗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于2012年11月23日正式進行了艦載戰斗機著艦試飛,在形成戰斗力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2)本文是一篇通訊。如果說消息是“報道新聞事件”,新聞特寫是“描繪新聞瞬間”,那通訊的主要任務就是“講述新聞故事”。既然是講故事,就要吸引人,通訊就要運用敘述、描寫、議論、抒情等多種手法,詳細、生動、形象地報道新聞事件或典型人物;但通訊不同于小說,不能虛構內容,也不能夸大縮小,只能通過對事實的組織安排,來獲得引人入勝的效果。通訊中的抒情與議論,也要以事實為基礎。
3.學習字詞。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標出自己不會讀或讀不準的字詞。
重點詞語:
架次:飛機出動若干次架數的總和。例如,一架飛機出動三次與三架飛機出動一次均為三架次。
澎湃(péngpài):形容波浪互相撞擊?!芭炫取币仓浮奥晞莺拼?,氣勢雄偉”,如“激情澎湃”等。
凜冽(lǐnliè):冷得刺骨。“冽”與“?!弊中蜗嘟?,意思不同。“冽”指“冷”,“?!敝浮扒濉?。
一絲不茍:連最細微的地方也不馬虎,形容辦事認真。茍,隨便、馬虎。
浩瀚(hàn):水勢盛大。
承載(zài):承受事物的重量?!拜d”讀“zài”時,可以表示“裝載”(如“載客”“載運”)、“充滿”(如“怨聲載道”)、“且、又”(如“載歌載舞”)等;讀“zǎi”時,可以表示“年”(如“一年半載”)、“記載、刊登”(如“刊載”“載入史冊”)等。
墜(zhuì)毀:飛機等掉下來毀壞。不要寫成“墮毀”。“墜”和“墮”都有“落”的意思,但在使用上有區別。例如,“墜落”指具體事物掉落,“墮落”則指思想、行為等往壞里變。
捏(niē)著一把汗:因擔心而手上出汗,形容心情非常緊張。
咆哮(páoxiào):猛獸怒吼。形容人暴怒喊叫,也形容水奔騰轟鳴。
驚心動魄(pò)。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動很大?!盎辍焙汀捌恰钡囊馑枷嗖畈淮螅贾妇珰?、精神,但“魂”可以離開身體而存在,“魄”則要依附于身體,所以說“驚心動魄”“魂飛天外”。
定格:指電影、電視等的活動畫面突然停止在某一個畫面上,泛指確定在某種狀態、格式上。
象征勝利的巨大“V”字:“V”是英語“Victory”(勝利)的首字母,在歐洲其他一些國家的語言中,也代表著“勝利”“勇氣”等。1940年年末,比利時已被納粹德國占領,逃亡到英國的比利時人維克托·德拉維利在短波廣播中號召同胞們在公共場所廣泛書寫“V”字,以表示對勝利的堅定信念。后來英國首相丘吉爾用食指和中指做出“V”形手勢以象征勝利,使得“V”字的象征意義更加廣為人知。
白手起家:形容原來沒有基礎或條件很差而創立起一番事業。殫(dān)精竭慮:用盡精力,費盡心思。
青絲:比喻黑發?!扒唷痹跐h語中并不指某一種固定顏色,可以指綠色、藍色、黑色,甚至白色。
攻關:攻打關口,比喻努力突破科學、技術等方面的難點。
爭相(xiāng):互相爭著做某事。詞中的“相”不要讀成“xiàng”。相讀“xiàng”時,多指“外形”“外貌”(如“長相”“相貌”)、“宰相”、“拍照片”(如“相片”“相機”)等。
風采:風度神采。“采”除了表示“摘”“開采”等之外,還有“精神”“神色”的意思,因此“神采”“興高采烈”等詞要用“采”。“彩”則指“顏色”(如“五彩”“彩云”)、“表示贊賞的歡呼”(如“喝彩”)、“精妙的成分”(如“精彩”“出彩”“豐富多彩”)。
鐫(juān)刻:雕刻。
字形辨析與詞義辨析:
桿—竿冽—洌茍—荀瀚—翰載—裁揪—鍬循—徇
魄—魂鳴—嗚殫—撣—憚怨—怒采—彩鐫—雋
呼嘯—呼叫承載—承擔期盼—渴盼嫻熟—熟練殫精竭慮—聚精會神風采—豐采
4.整體感知,初步理解。
(1)速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梢宰寣W生試著進行概述。
(2)結合課文,理解題目的含義與作用。思考:“一著”指什么?為什么說“驚”?“海天”有什么含義?這個題目好在哪里?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一著”是指我國利用阻攔索使航母艦載戰斗機首架次成功著艦。“驚”生動地寫出了此舉的影響之大,有震驚、驚喜之情流露出來?!昂L臁奔仁侵负侥概炤d戰斗機著艦的大環境,也指整個世界。
學生齊讀題目,教師指導重讀“驚”字,要讀得慷慨、激昂,讀出驚喜、自豪之情。小結:題目新穎,含義豐富,富有氣魄。
5.理清順序,梳理結構。
(1)學生再讀課文,批注,討論,交流問題一:這篇文章以什么為敘事順序和線索?明確:時間為序,以艦載戰斗機著陸的過程為線索。
戰艦航行、等待戰斗機是開端,艦機協調、準備降落是發展,戰機下降、成功著艦是高潮,人群狂歡、爭相合影是結局。
(2)問題二:本文作者集中筆墨敘寫的是哪些內容?為什么這樣寫?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明確:重點寫塔臺指揮和著艦動作這些環節,將最重要的過程清晰完整地展現在讀者面前。
寫法參見課文詳解內容。
6.作業布置。
(1)抄寫“讀讀寫寫”字詞并分別造句,或者選用其中的幾個詞語寫一段話。
(2)從文中摘抄寫得生動的句子或段落,給出摘抄的理由。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怎么寫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
⑴ 朗讀課文,歸納要點,把握文章,訓練學生 概括理解能力。
⑵ 了解大雁的生活習性,體會作者對大雁的喜愛之情。
2、過程與方法:
⑴ 在快速閱讀的基礎上,進行概括、討論、歸納。
⑵ 體會本文生動描寫的特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作者的珍愛動物的情感,激發學生保護野生動物,傾心大自然,回歸大自然、與自然和諧發展。
【教學重點】
1、理解說明對象和特點;
2、理解作者的情懷;
【教學難點】
對文中一些表意含蓄的句子的理解感悟。
【教學方法】
1、讀、悟、賞教學法。
2、合作探究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教學圖片。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大雁是春天的使者,當第一群大雁來到我們面前,就宣告春天到了,它們歡呼著旅行,喧鬧著聚會,寂寞了一冬的沼澤地因此增添了許多情趣和生機。美國論理學家利奧彼德對大雁情有獨衷,他把大雁看作與自己平等的生命,看作宇宙智慧的創造物,看作宇宙之美的展示者,他懷著對大雁喜愛、欣賞的心情,觀察大雁的種鐘活動情景。下面就讓我們隨著作者的筆觸走進大雁的世界。
二、整體感知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理解文章大意:
1、教師指名學生朗讀,其他學生聽讀,感受文章主旨。
明確:文章描寫了三月大雁的歸來,覓食前后的鳴叫,孤雁四月間群居沼澤時的鳴叫,即歸來、覓食、集會。
2、領悟文章的主旨:
明確:作者從大雁身上感受到了善性、友情、親情、聯合的觀念,找到了大自然的詩意。
三、品讀課文,感悟理解
探究思考:
1、作者筆下的大雁有那些特點?
2、找出文中作者對大雁的觀察和描寫的句子,體會其作用
3、朗讀下面句子,說說這些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⑴ 一只燕子的來臨說不了春天,但當一群大雁沖破了三月暖流的霧靄時,春天就到了。
⑵ 一觸到水,我們剛到的客人就叫起來,它們濺起的水花使那脆弱的香蒲抖落掉身上的冬天。
學生討論、交流、最后明確:
1、⑴ 來的季節是三月天
⑵ 飛行的路線是筆直的
⑶ 三月的大雁一觸到水就鳴叫
⑷ 十一月份的大雁一聲不吭
⑸ 愛覓食玉米粒
⑹ 常六只列隊飛
2、作者使用了打比方、擬人等說明方法,使文章充滿生動性、趣味性。例如;烏鴉通常被認為是筆直飛行的,但與堅定不移的向南飛行200英里直達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飛行就成了曲線。
又如:第一群大雁來到這里,它們便向每一群遷徙的雁群喧嚷著發出邀請。
3 、⑴ 這一句寫出了大雁給人們帶來春天的氣息,她是春天的使者。
⑵ 這一句表達了人們對大雁的喜愛與期盼。
小結:濃郁的抒情色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文章字里行間注滿了愛鳥之情。他對大雁的遷徙飛翔由衷欽佩,對大雁的種.種叫聲由衷喜愛,有時即使不是直抒胸臆,筆墨中也飽含愛意。
四、賞析課文,深刻領悟
品味文章的形象性。讓學生再找幾個擬人句,進一步體會其
特點。明確:本文多用擬人手法描寫大雁,大雁的形象在作者筆下躍然紙上,聲情并茂。如春雁的來時的低語,覓食前后的鳴叫,返回后的論述,晚上大雁的集會等形象的描寫,讓人如見其形,如聞其聲。
五、學生質疑問題,合作研討,釋疑存疑
學生選取語段閱讀,提出一個最急于解決的問題,大家討論作答。
六、拓展訓練
讓學生回顧學過的詩歌,積累有關雁的詩句。
如:
1、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王維《使至塞上》
2、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
七、課堂小結
《大雁歸來》為我們唱響了一曲田園牧歌,引人向往,發人深省,一種平靜的較高的生活水準是否值得以犧牲自然的、野外的和無拘束的東西為代價?曾幾何時,我們遠離了自然,躲在了水泥鋼筋作成的閣樓里,生活簡化的只剩下自己,環境濃縮得只剩下公園,一切純樸的本質的自然的東西,從我們的視野中悄然離去。感謝利奧彼德,他讓我們明白了:熱愛自然,是人類共同的情感。動物是我們的朋友,世界因為有了它們的存在才有了如許的生機和情趣。我們要與自然和諧共處,這才是人類在這個世界上最恰當的定位。
八、布置作業
1、完成研討與練習
2、閱讀《大自然警鐘常鳴》一文,談一談自己的感想。
【板書設計】
大雁歸來
知識性 保護動物
大雁歸來 抒情性 和諧共處
趣味性 熱愛自然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怎么寫篇6
【知識與能力】
1.了解通訊的基本特點。
2.學習敘事的寫作方法。
【過程與方法】
1.培養學生搜集、篩選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2.學習敘述、議論、抒情相結合的寫法,培養閱讀和寫作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了解中國軍隊的發展情況及實力,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和愛國情感。
2.了解通訊的文體特征。
3.掌握本文圍繞中心精心選材、巧妙組材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要保證我們祖國和人民的利益不受侵犯,就必須取大家之智慧,集大家之所長,以提高我國綜合國力為目標,實現民族復興。俗話說的好,國不可一日無“軍”。國家要強盛,必須要有一個強大的軍隊。航母建設承載國人百年強國強軍夢想,而只有艦載戰斗機成功著艦起飛,中國首艘航空母艦——遼寧艦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航母。讓我們走進“我國航母艦載戰斗機首架次成功著艦”的現場,去領略一下我們這支精銳軍隊的風采,去見證讓人激動、自豪的“圓夢”時刻吧!
二、資料助讀
獲悉我國將首次組織航母艦載戰斗機著艦起飛的消息后,通訊員多方協調,隨直升機飛降正在海上訓練的遼寧艦,從高空中目睹了“航母就像汪洋中一片樹葉”?,F場采訪中,通訊員獲取了進入采訪部位——遼寧艦島塔臺采訪的機會,充分利用這個視角,全過程見證我國艦載戰斗機首次著艦起飛。
三、自主學習(一)——預習與展示
1.生字注音
桅桿(wéi)承載(zài)嫻熟(xián)
湛藍(zhàn)剎那(chà)鐫刻(juān)
2.生詞注釋
嫻熟:老練、熟練或靈活,形容對某種事物或工作很熟練。
定格:電影、電視片的活動畫面突然停止在某一個畫面上。文中指當時的相機記錄下的場面。
殫精竭慮:用盡精力,費盡心思。
四、自主學習(二)——合作與交流
(一)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學生聽讀,在課文上標注生字詞讀音。
2.學生自讀,了解課文大意,梳理文章結構。
第一部分(開頭——其中絕大部分事故是發生在著艦的時候)
介紹殲-15艦載機著艦前的準備,點明此項任務的危險。
第二部分(飛行塔臺內的廣播響了——穩穩地停了下來)
描繪殲-15艦載機著艦的過程。
第三部分(眼前的飛行甲板上——最后)
殲-15艦載機成功著艦。
(二)深層理解
1.文章開頭為什么描寫渤海某海域海上惡劣的環境?
描寫海風之大和海浪之洶涌,為下文艦載機著艦設置了集體環境,突出此時著艦之險,襯托了我國著艦技術的成熟。
2.文中引用著艦遇難事故數據有什么作用?
揭示我國航母艦載機首次著艦的意義——它承載著國人和海軍官兵強軍的夢想,交代艦載戰斗機著艦是世界公認的風險的難題。渲染出緊張的氛圍,引發讀者的關注和繼續閱讀的興趣,為下文寫艦載機成功著艦后人們的喜悅作鋪墊。
3.文章寫著艦過程中,用具體時間顯示進程,這樣寫有必要嗎?
有必要。以時間為序更體現事件的緊迫性,給讀者以真實感,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4.這篇通訊在描寫戰機著艦過程時多次描寫了四周人的神態和心情,簡明扼要分析作者這樣寫的用意。
提示:戰機著艦是這篇通訊的主要事件,而人們的神態和心情是輔助之筆,用以從側面表現主題。要從氣氛的烘托上、現場感的營造上、主題的突出上等角度綜合分析其用意。表現人們對我國航母艦載機首次著艦的關注,烘托當時緊張的氛圍、勝利的喜悅等。增強新聞的現場感,增強感染力。側面表現艦載機著艦風險極大、意義重大,從而突出了主題。
(三)走進語言
請從修辭手法角度賞析下列文字。
聲如千騎疾,氣卷萬山來。驚心動魄的一幕出現了:9時08分,伴隨震耳欲聾的噴氣式發動機轟鳴聲,眨眼之間,艦載機的兩個主輪觸到航母甲板上,機腹后方的尾鉤牢牢地掛住了第二道阻攔索。剎那間,疾如閃電的艦載機在阻攔索系統的作用下,滑行數十米后,穩穩地停了下來?!?/p>
提示:本段文字主要運用了細節描寫(“震耳欲聾”“轟鳴”“眨眼之間”“剎那間”“疾如閃電”等)和對偶、比喻的修辭手法(“聲如千騎疾,氣卷萬山來”)。
運用細節描寫,生動形象地描繪出戰斗機著艦的情形。“震耳欲聾”“轟鳴”描繪出戰斗機著艦時巨大的聲音,“眨眼之間”“剎那間”“疾如閃電”等詞描繪出戰斗機著艦時震撼人心的速度,“牢牢地”“穩穩地”表現了戰斗機著艦的安全和平衡。運用對偶和比喻的修辭手法,增強文章氣勢,生動形象地表現了戰斗機著艦時的浩大聲勢,具有感染力。
(四)走進寫法
1.敘事完整,鋪排有序。《一著驚海天》對艦載機首架次著艦這一重大事件,從身著馬甲的工作人員到飛行塔臺內指揮人員的連續對話,整個過程都做了完整記錄。記敘緊緊圍繞著檢查阻攔索、塔臺廣播、著艦指揮員引導、戰斗機降落這一套程序來展開,條理清晰,毫無雜亂之感。
2.重點突出,主次分明。艦載戰斗機著艦實驗,是一個復雜危險的系統工程,要把這一切完全記錄下來是不可能的,也是沒有必要的。讀者關注的是著艦能否成功。作者就是抓住了這一環節來敘寫。這個關鍵環節就是塔臺指揮和著艦動作。作者集中筆墨敘寫了著艦過程的狀態,將此過程清晰展現在讀者面前。
3.文風平實,脈絡直觀。作為科技類文章,要讓讀者有更清晰最科學的把握,語言不能太含蓄。作者在敘寫中緊要處的口令和動作都用實詞準確闡述,為的是讓讀者直觀易懂,讓艦載戰斗機這一實驗事件更加平實,為讀者解開高科技的神秘面紗。
(五)走進主題
本文抓住殲—15艦載戰斗機首次成功著艦這一歷史意義的時刻,采用現場特寫的寫法,生動再現了舉世矚目的我國航母艦載戰斗機首次成功著艦那驚心動魄的一刻。表達了作者強烈的自豪感和對工作人員由衷的景仰之情。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怎么寫篇7
教學目標
1.把握講演詞的特點。
2.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3.感受聞一多追求真理、大義凜然的精神氣概。
教學重難點
重點:反復朗讀,品味語言,體會愛憎。
難點:把握講演詞的特點。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播放【影音資源】《聞一多在李公仆追悼會上的講演片段(影視資料)》,營造情境,導入新課。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回到1946年,來緬懷為爭取民主和平進步而獻出寶貴生命的李公樸先生、聞一多先生,感受聞一多先生這位優秀的詩人、卓越的學者、大勇的民主戰士,為爭取民主和平、反對的行動中所表現出的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的革命氣概。
二、整體感知
1.了解文體。
講演詞又叫演說詞、講話稿,是一種供口頭向群眾宣傳的、帶有鼓動性的文章。
講演詞有以下特點:第一,考慮聽眾對象,要有針對性。第二,觀點集中、鮮明。第三,思路清晰,內容充實。第四,語言通俗生動,感情深厚充沛。
講演詞的結構靈活多樣,不管采用什么形式,但大體都有三部分內容:開頭提出問題,或亮出講話要點,以引起聽眾的興趣和關注;重點是中間部分對講演主旨的闡述;結尾回應開頭,總結全文,或提出希望和祝愿,使聽眾受到激勵和鼓舞。
可參考【微教案】《講演詞的特點》《如何寫作講演稿》
2.走近作者。
聞一多(1899-1946),原名聞家驊,湖北浠水人?,F代詩人、學者和堅強的民主戰士。1920年7月發表了第一首新詩《西岸》,從此跨入中國詩壇。
1923年9月,他的第一本詩集《紅燭》出版。這本詩集反映了詩人對偉大祖國真摯的愛和對黑暗現實極端的恨。他把自己比喻為正在燃燒的紅燭,寧愿犧牲自己,誓為他人造福。
1928年1月,詩集《死水》出版,這是他的代表作,面對苦難的祖國,嚴峻的現實,他的愛國主義熱情更加熾烈,而虛幻的唯美主義的成分減少了。
1946年7月15日,聞一多被國民黨特務暗殺。1946年7月17日、朱德同志在唁電中稱贊他:“為民主而奮斗,不屈不撓,可敬可佩?!敝芏鱽硗驹诘吭~中寫道:“心不死,志不絕,和平可期,民主有望,者終必覆滅。”
3.了解背景。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國民黨為篡奪革命勝利果實,陰謀發動內戰。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民主和平,反動和內戰,開展了蓬勃的愛國民主運動。國民黨為了這一運動,制造白色恐怖,愛國民主人士。1946年7月11日,愛國民主人士李公樸先生在昆明被特務暗殺。特務們要暗殺的第二個對象就是聞一多,友人勸他躲一躲,但他毅然出席了15日舉行的李公樸先生追悼大會,他事先沒準備發言,但面對會場上特務們的無理取鬧和囂張氣焰,他忍無可忍,拍案而起,走上講臺,發表了這篇義正詞嚴的講演。當天下午,他就被暗殺。課文是這次講演的記錄整理稿。所以稱為“最后一次講演”。
可參考【微教案】《李公樸》
4.檢查預習情況。
(1)給加點字注音。
誣蔑(wūmiè)(tú)恐怖(kǒng)挑撥離間(jiàn)
卑鄙(bǐ)卑污(wū)賦予(yǔ)
(2)解釋下列詞語。
誣蔑:捏造事實冤枉人。
卑劣:卑鄙惡劣。
賦予:交給(重大任務、使命等)。
蠻橫:(態度)粗暴而不講理。
卑鄙無恥:品行低下,不知廉恥。
挑撥離間:搬弄口舌,引起爭端,使互相猜忌而離散。
5.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播放【影視課文】,學生聽讀,注意感受作者強烈的愛憎情感。
(2)學生大聲朗讀,注意朗讀的語氣語調。
學生自主思考,小組討論交流回答問題。
①用簡短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②理清講演思路并概括每部分內容。
參考
①聞一多先生在李公樸先生的追悼會上,義正辭嚴地當眾揭露、痛斥的罪惡和卑劣,表達了對民主和平的堅定信心。
②本文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1—3段):高度贊揚了李公樸和昆明人民為爭取民主和平而斗爭的精神,痛斥國民黨暗殺李公樸的罪行,揭露了其虛偽的本性。
第二部分(4、5段):分析國民黨的虛弱本質,指出人民必勝,光明就在眼前。
第三部分(6—12段):號召昆明人民發揚優良傳統,堅持斗爭,表達自己為正義而獻身的決心。
三、局部探究
學生大聲朗讀1、2段,思考:
1.講演中,聞一多先生一再痛斥敵人的卑劣無恥,他是從哪幾個方面痛斥的?
師生交流,回答
參考
(1)李公樸無罪而遭毒手;(2)要殺,又不敢光明正大地來殺,只會偷偷摸摸地暗殺;(3)殺了人,為推脫罪責,反造謠誣蔑,嫁禍于共產黨。
可參考【微教案】《開頭結尾》
2.學生朗讀第3段,思考:
這一段講稿表現了聞一多先生對李公樸烈士和愛國民主運動怎樣的態度?
師生交流
參考
對李公樸先生被暗殺十分悲痛,并贊揚了李公樸先生和昆明人民為爭取民主和平獻出寶貴生命是昆明無限的光榮。
總結:講演開始,聞一多先生痛斥敵人的卑劣無恥,贊揚了李公樸先生和昆明人民。愛憎分明,體現了講演者鮮明的態度。
3.學生朗讀課文第二部分,思考:
(1)作者是如何揭露的本質,進而指出末日來臨的?
(2)聞一多先生預言敵人“快完了”,人民一定勝利,有什么根據?請從文章中找答案。
思考交流
參考:(1)首先表達對反對派的強烈憤慨,接著剖析出敵人內心的虛弱:自己在恐怖、慌、害怕,然后指出他們的末日來臨:完了、快完了。
(2)第一,他們這樣瘋狂地制造恐怖,這是他們自己在慌,在害怕,自己在制造恐怖;第二,殺死一個李公樸,會有千萬個李公樸站起來;第三,歷沒有一個反人民的勢力是不被人民毀滅的。
4.學生齊讀第三部分,思考:
(1)對進步青年,聞一多先生發出了什么樣的號召?
(2)在講演的最后,表達出聞一多先生怎樣的精神?
師生交流
參考
(1)發揚云南光榮歷史,繼續進行民主和平運動。
(2)義無反顧,隨時準備獻身的精神。
5.學生大聲朗讀全文,體會講演詞的特點和作者的情感。
四、總結拓展
1.結合本節所學課文具體內容,總結講演詞的特點。
個人總結,小組交流。
明確:講演詞的特點:第一,有的放矢,考慮聽眾對象。聞一多先生在李公樸烈士追悼會的現場,面對的既有大批的民主人士與進步青年,又有國民黨的特務。聞先生對前者發出號召,對后者則嚴厲痛斥,充分考慮了聽眾對象。第二,觀點集中、鮮明。對民主人士與進步青年,鼓勵號召;對敵人,則是嚴厲痛斥。第三,講演首先痛斥國民黨暗殺李公樸的罪行,接著分析其虛弱本質,最后發出號召,思路清晰。第四,多種稱呼,多種句式,多種修辭,語言鏗鏘,語氣強烈,愛憎分明。
2.在橫行霸道的黑暗年代,無數革命先烈無所畏懼,勇于斗爭,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和平幸福的生活。今天,我們應該以怎樣的實際行動來緬懷革命先烈?談談你的看法。
各抒己見。
五、作業設計
(1)完成【試題中心】“基礎訓練”
(2)模仿作者練習講演,進一步感受聞一多先生愛憎分明的態度和大義凜然的英雄氣概,體會講演詞的特點。
可參考【悅讀世界】
六、板書設計
最后一次講演
聞一多
贊揚李公樸斗爭精神,痛斥敵人罪行
講演內容分析敵人的虛偽本質,指出人民必勝
號召昆明人民堅持斗爭,表達自己獻身決心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檢查學生模仿講演練習,進一步感受聞一多先生愛憎分明的態度和大義凜然的英雄氣概,體會講演詞特點。
一篇講演詞,能夠征服聽眾,除了有清晰的思路與鮮明的觀點外,富有感染力的語言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品味一下這篇講演詞的語言特色。
二、局部探究
同學們,一篇富有戰斗力的講演詞,能夠征服現場聽眾,引起強烈的共鳴,富有表現力的語言無疑是一個重要的方面。根據剛才所聽的朗讀,大聲朗讀課文,品味語言的表現力。
1.分析下列三組句子,分別是什么句式,有何作用?
(1)你們以為打傷幾個,殺死幾個,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嚇倒了嗎?
(2)你們看著我們人少,沒有力量?告訴我們,我們的力量大得很,強得很!
(3)為什么要打要殺,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來打來殺,而偷偷摸摸地來暗殺!
學生反復朗讀,師生交流
參考
(1)反問句。用疑問的句式,表達了肯定的觀點,強烈的諷刺,鮮明的愛憎。
(2)設問句。引起聽眾的注意和思考,使聽眾產生情感上的共鳴,觀點上的認同。
(3)感嘆句。表達強烈感情,揭露敵人的卑鄙與虛弱。
2.用講演者的口吻反復朗讀下面的語句,體會人稱變換的作用。
(1)我們昆明的青年決不會讓你們這樣蠻橫下去的!
(2)今天,這里有沒有特務?你站出來!是好漢的站出來!
(3)其實很簡單,他們這樣瘋狂地來制造恐怖,正是他們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們制造恐怖,其實是他們自己在恐怖啊!
師生交流,討論。
參考
(1)充分表現出講演中和群眾的親密情感和一起戰斗的態度。
(2)對敵人厲聲質問,狠狠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
(3)表達出對敵人的極端蔑視。
可參考【微教案】《不同人稱的表達效果》
3.文中多處運用了修辭方法,找出來并批注,體會其作用。
尋找,思考,交流
參考
(1)這是某集團的無恥,恰是李先生的光榮!
(2)無恥啊!無恥啊!
(3)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嗎?
分別運用了對比、反復、反問的修辭手法,加強了語氣,更好地表達出講演者愛憎分明的態度,強烈的感情,增強了講演的感染力。
可參考【微課堂】《聞一多先生的講演藝術》
4.質疑問難:你還有哪方面的疑問,提出來一起探討。
問題預設
(1)“我們看,光明就在我們眼前,而現在正是黎明之前那個最黑暗的時候。我們有力量打破這個黑暗,爭到光明!我們的光明,就是的末日!”結合背景材料想一想,這里的“光明”“黑暗”分別指什么?
(2)“我們不怕死,我們有犧牲的精神!我們隨時像李先生一樣,前腳跨出大門,后腳就不準備再跨進大門!”如何理解這句話?
參考:
(1)“光明”指民主和平運動的勝利?!昂诎怠敝竾顸h的統治。
(2)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我跨出了這大門,就沒想著再回來,“前腳跨出大門”是指走出去,“后腳跨進大門”是指退回來。表現了聞一多先生不怕犧牲、視死如歸的革命精神。
四、總結拓展
播放【影視課文】,深入理解內容,體會先生的人格力量,把握講演詞的特點。
學生復習總結本課知識點、文章內容、寫作特色、語言特點。
師生交流。
本文作者運用了大量的感嘆句、反問句,不斷變換人稱,運用反復、對比等修辭方法,表達了對國民黨的強烈的憎恨,對李公樸烈士和愛國民主運動的熱情贊頌,號召人民與敵人斗爭到底,表現出聞一多先生追求真理、大義凜然的革命精神氣概。
學習了這篇講演稿,我們不僅了解了講演詞的特點,品味了富有表現力的講演語言,還感受到革命先烈聞一多先生字里行間充溢的那濃烈的愛國情懷。今天,我們同學們生活在新的時代,用怎樣的實際行動愛國呢?結合本文的學習體會,談談你將怎么做。
五、作業設計
1.請你針對校內不文明的現象,寫一篇300字左右的講演詞。
2.課外閱讀聞一多的詩《死水》,寫出自己的閱讀體會。
可參考【寫作訓練】【悅讀世界】
六、板書設計
最后一次講演
聞一多
感嘆句、設問句、反問句的使用
講演語言特色對比、反復的修辭手法
不斷變換人稱
作用:有助于表達強烈的思想感情愛憎分明感染力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