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上冊簡單教案
五年級語文上冊簡單教案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習本課生字新詞。聯(lián)系具體語境體會文中重點詞語與句子的意思。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一邊讀一邊展開聯(lián)想,加深對課文的感悟。
過程與方法:整體感知,結合生活體驗理解課文。
情意目標: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與自豪感。激發(fā)學生將愛國之情化作報國之志、強國之能。
教學重點:帶著熱愛與崇敬的感情朗讀獻辭,注意讀好排比句與長句子。
教學難點:讓學生結合課文內(nèi)容與生活經(jīng)驗,說說:“五星紅旗,你是我的驕傲。”這句話的含義。
第1課時
一、激情導入
1、你們一般會在哪些地方看到五星紅旗?知道什么時候會升旗?
2、一面旗幟,就是一個時代的印證;一面旗幟,就是一段永垂不朽的歷史。
3、每到周一的時候,我們戴上鮮艷的紅領巾,排著整齊的隊伍去操場舉行升旗儀式,聽到莊嚴的國歌奏響,看到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的時候,你的心中有怎樣的感受?
二、初讀感知
1、自由朗讀,要帶著熱愛和尊敬的感情。
2、把你印象深的段落多讀幾遍。
三、學習課文。
學習方式:小組朗讀競賽。
1、師指導。
(1)引導讀第2節(jié)。
(2)師生配合朗讀,體會排比句的運用表達作者強烈的情感。
(3)男、女生感情練讀。
2、重點反饋以下段落,引導學生朗讀出充沛的情感。
(1)、您在廣闊的藍天之上,蜿蜒的長城為您作畫,奔騰的長江為您譜曲……
①師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盡覽祖國大好河山:長城的壯麗,長江的雄渾,還有黃河的奔騰不息,黃山的氣象萬千……
當我們想到黃山、黃河、長江、長城就不能不想到五星紅旗在我們心中無以替代的神圣地位和崇高信仰!
②師生共同朗讀,讀出語氣連貫和激情
(2)在珠穆朗瑪……壯志凌云的豪氣
在奧運會……崛起
在茫茫的太空……廣闊的生命力
①啟發(fā)想象:A、登頂成功時,科學工作者對著亙古不變的雪山大聲呼喚——(我們來了,我們成功了)
B、奧運會上勇奪金牌,運動員眼里能動著喜悅的淚花,他們在說()
C、神州六號發(fā)射成功,他們無比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告:()
②朗讀體會:
③啟發(fā):還有哪些情景令人欣喜和激動呢?
(3)升起……希望之旗,升起……強盛之旗,升起……靈魂之旗,升起……興旺發(fā)達之旗。
第二課時
一、總結課文。
1、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2、朗讀孫楠演唱的《紅旗飄飄》
3、討論:歌中有一句:五星紅旗,你是我的驕傲,說說你的理解。
指導:例如申奧成功,神六飛天,登頂成功,南極科普,袁隆平中國水稻之父,王軍霞披著紅旗跑完馬拉松,姚明,劉翔……
二、作業(yè)拓展
1、積寶:抄你喜歡的段落。(《紅旗飄飄》、、)
2、啟智:
馮驥才的《旗子與國旗》的閱讀訓練。
3、怡情。
請你朗讀《我愛你,中國》、《鄉(xiāng)音鄉(xiāng)情》并學著動用排比句式等修辭手法,寫一段話,表達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板書設計:
向五星紅旗敬禮 在珠穆朗瑪之巔
在奧運賽場上
在茫茫太空
五年級語文上冊簡單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知道自己是中國人,知道我國的國名和首都。
2.尊重國旗、國徽、國歌。升國旗、唱國歌時要立正、敬禮。
3.激發(fā)學生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
認識國旗、國徽,尊敬國旗、國徽,會唱國歌。
教學難點:
讓學生懂得為什么要尊敬國旗、國徽,怎樣尊敬國旗、國徽。
教學過程:
一、認識祖國
1.老師講授“祖國”的概念,用學生已有的“母親”概念入手去理解祖國的概念。
2.祖國在哪里:用地球儀讓學生知道祖國的大體位置。
二、讀熟并記住三句話
1.教師教讀三句話。
我是中國人。
我國的國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我國的首都是北京。
2.通過指名讀、小組讀、全體讀、比賽讀、比賽背誦等形式,讓學生熟記這三句話。
3.播放祖國__、長城、長江、黃河、珠穆朗瑪峰等圖片,讓學生感到祖國的偉大與美麗。
三、認識國旗、國徽
(一)認識國旗
1.出示國旗圖片。
2.從色彩、形狀、圖形等方面引導學生觀察國旗,并說一說。
3.講解國旗的紅色和五顆五角星所代表的意義。
4.畫一畫國旗。
5.欣賞圖片,說說在哪些地方出現(xiàn)了國旗,你在哪些地方還看到過國旗。
結論:國旗代表國家,我們要尊敬國旗。
(二)認識國徽
1.欣賞國徽圖片,從形狀、圖案、色彩等方面說說國徽是什么樣子的。
2.教師講解,讓學生明確:__象征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不屈的民族精神;齒輪和谷穗象征工人階級與農(nóng)民階級;五顆星代表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人民大團結。國徽也是國家的標志,我們要尊敬國徽。
3.在哪些地方見到過國徽?(圖片展示、學生議論)
四、學唱國歌
1.教師介紹國歌。
2.教師教讀國歌歌詞。
3.播放國慶節(jié)升國旗唱國歌、人民代表大會開幕全體起立唱國歌、奧運會體育健兒奪冠唱國歌等視頻,讓學生跟著學唱。
4.課堂展示唱國歌。
五、參加升國旗儀式
1.為什么要舉行升旗儀式。
2.觀看視頻:__升旗儀式。
3.閱讀并討論課文16頁,知道升國旗時要立正、敬禮。少先隊員行隊禮、軍人行軍禮、一般人行注目禮。
4.教師示范立正、行注目禮,學生互相學習、規(guī)范行為。
六、課堂小結
回顧本課內(nèi)容,歌唱國歌。
五年級語文上冊簡單教案篇3
說設計理念:
在這一課時的學習中,我預定嘗試“初讀整體感知——再讀聚焦感悟——深讀情感體驗——讀得共生共鳴”為主要的設計思路。首先引領學生對文本進行整體上的把握,然后抓住“那一曲木笛聲”作為文本解讀的突破口,讓學生通過研讀文本,觸摸詞句的溫度,傾聽詞句的聲音,更是逐漸引導學生從讀薄“笛聲”到讀厚“笛聲”之中,真真切切的品味國恥國難的痛楚至極,真真切切的感受作者銘記恥辱,誓寫國魂的滿腔壯志!
說教學目標:
1、引領學生通讀課文,限度的促成每個層面的學生,都能將課文讀正確,讀通順,并在此基礎上,抓朱丹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反復揣摩,感悟他用“笛聲”在如泣如訴內(nèi)心的情懷。
2、通過“讀寫拓展”等生動傾情的言語實踐活動,發(fā)展歷練學生語言。
3、在讀中提升情感,喚起對南京大屠殺刻骨銘心的痛楚,從“國恥”中印證“國魂”。
說教學流程:
一、整體感知 聚焦笛聲
1、示題,讀題,了解“木笛”所謂何物?引出木笛背后的故事。
2、自由讀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辦法解決讀文過程中的詞語理解障礙。
3、通過交流朗讀令自己特別感動的鏡頭,反饋學生初次讀文效果,并隨即正音幫助。
4、話語引領,將學生的目光聚焦到課文中直接描寫朱丹吹奏的那一曲笛聲的相關話語。
(“笛聲”是這篇課文的文眼所在,是叩詢文本的一把鑰匙,也是課堂敘事的一條脈絡。老師通過“課文中是用怎樣的語句來描寫朱丹吹奏的那一曲木笛聲的”這樣一句親切引領,恰如其分的對文本的切入作了回望與印證。)
二、讀薄笛聲 傾聽聲音
1、引導學生從很長的一段話中,發(fā)現(xiàn)并提煉描寫笛聲的四組詞語。
2、讀讀這四組詞語,感受這詞語背后仿佛傳遞給我們什么信息?
3、引領學生展開合理想象:假如現(xiàn)在朱丹就站在你面前,你有什么想問他的?
(讀詞需要語境。詞語從文本中被挑揀出來,而非剝離出來。因此,這些詞語的身上依然留存著母體的膚溫與體香。由詞散發(fā)開去,是傾聽還是聯(lián)想,都是對文本語境的回歸與擁抱。)
三、追隨笛聲 品味淚水
1、話語引導學生,隨著笛聲去尋找朱丹為何流淚的緣由?
2、捫心讀讀血紅數(shù)字,品嘗國恥國難的無比痛楚。
3、情景深情朗讀考場上朱丹與大師的一段對話。
(追隨笛聲,發(fā)現(xiàn)朱丹為何流淚,課堂開始折向讀厚。當學生的目光首先直面那一串殷紅的數(shù)字,學生的心靈跟隨笛聲,一起殘忍的面對那一份永遠不該忘懷的恥辱;當學生的聲音,字正腔圓的讀響在朱丹與大師的對話中時,笛聲又再次的在對讀中堆積無言的國殤和無盡的創(chuàng)傷。對讀,悄無聲息地完成了由旁觀者到當事人的角色置換,場景置換與心靈置換,同時也改變了學生親近文本的方式。)
四、再奏木笛 聆聽心聲
1、隨著音樂,我們自然的將目光過渡到畫面:來到石碑前的朱丹,他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2、引導學生試想:站在這一片燭光前的朱丹,他此時此刻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3、課堂中真正響起木笛之聲,并組織學生創(chuàng)設這樣的一個矛盾反詰話題:朱丹,考入樂團是你夢寐以求的愿望,現(xiàn)在你就這樣草率地離開考場,難道你就沒有為自己的藝術前途擔憂嗎?
4、引領孩子試想:孩子們,從朱丹的角色中走出來!我在想,如果當時那位外國音樂大師也在現(xiàn)場,他也看到了這一片燭光,也聽到了這一曲木笛聲,我不知道他又該作何想法?
同時順利的引出故事中被特意隱去的結局。
(笛聲還是這樣的笛聲,詞語還是這樣的詞語。學生經(jīng)由“讀薄笛聲”時的情境感知,進入“讀厚笛聲”時的意境領悟,進而遷升至“讀出心聲”時的心境體認。這一閱讀境界的提升,亦是學生言語智慧,言語情懷和言語人格的重新確證和構建。課既至此,文本、師生、作者之間的心理交融,終得完美融合。)
五年級語文上冊簡單教案篇4
學習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樂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認識本課生字,背誦喜歡的詩歌。如果有興趣,嘗試寫一首兒童詩。
學習重點
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感情。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把上學期同學們有關理想的文章引入課堂,引發(fā)對夢想的談話。
二、學習《我的寫作夢》
(一)導讀引入,激發(fā)興趣
指名讀導讀部分的前三句。
師導:今天我們要學習兒童詩。剛才同學們讀的我們班級墻報上的《理想》這幾句話實際也可以稱得上是一首抒發(fā)童年夢想的詩。現(xiàn)在請同學們把課文讀一讀,看看它能帶給我們怎樣的感受。
(二)自學兒童詩,讀通、讀順、把體會和不懂得地方作上記號。
回憶學習方法,用不同色彩代表不同含義的批注。
(三)同學們在下面自由交流。
1、老師巡回,參與討論。
2、重點關心學習有困難的同學,與他們一起思考。
3、對學習優(yōu)秀的同學,注意提高要求。
(四)全班交流。
可以代表討論小組,也可以代表個人。
(五)老師檢測生字詞學習情況。
注意區(qū)別形近字,重點解釋“鉛字”的意思。
(六)認真朗讀課文。
三、小結課文,課堂練習。
第二課時
一、全班一起朗讀課文。
二、繼續(xù)學習。
(一)、指名上臺,其他同學在下面,聽寫和解釋。
(二)誦讀詩歌,感悟想象
1.生自由讀詩。想想每個小節(jié)作者所表達的愿望。
2.指名分小節(jié)讀詩,想一想,每節(jié)寫什么?
3.指名說作者在每一個小節(jié)里所表達的美好心愿。
4.說一說自己最喜歡哪一個小節(jié),為什么?
5.學生自由品讀詩句。
(1)“我”為什么沉甸甸的信,就像是放飛的翅膀?
(2)“我”為什么決的郵筒像一只大大的儲蓄罐,存進去的又是夢想?
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如,平日里看見陽光的感受、腳踩土地的感覺以及結合天空、白云的樣子和土地上草木蔥翠的情景,談感受。
6.生展示讀,并說說自己在讀的過程中似乎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7.比較讀,看看誰能通過朗讀表現(xiàn)詩歌所表達的意境。
(三)回歸全詩,感受意境
1.師:讓我們把整首詩串起來完整地讀一讀,邊讀邊想,詩人是怎樣表達自己的美好夢想?這首詩在表達上有哪些值得我借鑒的地方?
2.生談自己的發(fā)現(xiàn)。教師引導學生小結。
3.生再次自由讀文,感受詩歌的韻律、節(jié)奏。
4.全體齊讀。
三、總結作者的寫作方法。
1、選擇真實樸素的寫作材料。
2、展開想象,用心理活動表達對夢想的追求。
3、充滿童趣,充滿生活氣息。
四、你也寫一首兒童詩?
五年級語文上冊簡單教案篇5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學會12個生字,理解“琥珀、颯颯、拂拭、熱辣辣、前俯后仰、淹沒、澎湃、黏稠、推測、松脂等詞語。
2.理解科學家是怎樣想象這塊琥珀形成的過程以及這樣想象的依據(jù)。
3.體會文章的敘述順序。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能力訓練點
1.培養(yǎng)學生的默讀、朗讀、理解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激發(fā)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教學方法:
(一)教師教法
教師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討論交流并媒體,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
(二)學生學法
讀、思、畫、議、批注、交流。
教學重點:
1.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和必須具備的條件。
2.體會科學家合理想象的依據(jù)。
3.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
教學難點:
理解科學家想象的依據(jù)。
活動設計:
(一)教師活動設計
1.組織學生閱讀、思考、討論、交流。
2.借助電教媒體幫助學生理解。
(二)學生活動設計
1.自學、討論、交流。
2.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質(zhì)疑
揭題,板題。看到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學生可能提出:琥珀是什么?它是怎樣形成的?誰發(fā)現(xiàn)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教師出示要求
(1)讀準字音,讀不準的借助工具書或詢問老師和同學。
(2)邊讀邊畫出帶生字的詞,結合語言環(huán)境加以理解。
(3)思考:琥珀是什么?課文講了有關琥珀的哪些內(nèi)容?琥珀有何特點?
2.小組內(nèi)討論交流。
3.集體交流。
(1)自己拿不準的字音或不理解的詞虛心向班上任何一位同學請教,答對者給小組加分,激勵同學自學、上進的意識,增強小組榮譽感。在同學交流過程中,教師適時引導點撥。
(2)第3個思考題,小組議答,全班交流。
(琥珀是古代松柏樹脂的化石。本文所講的琥珀里面裹著一個蒼蠅,一個蜘蛛,而且這兩個小東西的“腿的四周顯出好幾圈黑色的圓環(huán)”課文主要講了根據(jù)一塊裹有蒼蠅和蜘蛛的琥珀想像這塊琥珀形成和發(fā)現(xiàn)的過程,并且判斷它在科學上的價值。)
(三)熟悉課文
(電腦出示琥珀圖片)學生對照圖片,練讀課文,熟悉課文內(nèi)容
(四)聽課文錄音
聽課文錄音,動畫顯示琥珀形成發(fā)現(xiàn)的過程,進一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
(五)學生復述
琥珀的形成和發(fā)現(xiàn)的過程
(六)作業(yè)
1.熟讀課文。
2.自學生字詞。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明確目標
課文寫了關于琥珀的哪些內(nèi)容?哪方面內(nèi)容是作者想象的?哪方面內(nèi)容是對琥珀的真實描繪?(生回答)。
那么作者想象的依據(jù)是什么?要形成這樣的琥珀必須具備哪些條件?這是我們這節(jié)課所要探究的問題。
(二)精讀課文,深入探究
1.默讀形成過程部分思考上述兩個問題。(點擊課件,出示問題)。
(l)獨立思考后小組討論。(由一人執(zhí)筆把小組意思記錄下來,以便全班交流。)
(2)集體交流。
(3)學生交流過程中師相機引導板書。
(4)師生共同歸納形成的條件和想象的依據(jù)。
(第一,要有松樹、柏樹。依據(jù)是琥珀是松樹樹脂形成的。第二,炎熱的夏天正晌午。因為只有在這一時間松柏才滲出大滴松脂形成松脂球。第三,蒼蠅和蜘蛛正巧在一起,而且挨得非常近,一大滴松脂正巧滴下來把它們包在里面。)
(5)出示課件。松脂球——琥珀。直觀感受琥珀的形成。
2.科學家又是怎樣想象發(fā)現(xiàn)過程的?探究想象依據(jù)。
(1)學生自學、小組合作、師生交流。
(2)角色朗讀此部分。
(3)小結:通過以上問題的探討,你知道想象合理的依據(jù)是什么了嗎?
(討論后學生歸納:要想進行合理的想象,必須根據(jù)事物的特點創(chuàng)設情境。)
3.科學家研究這塊琥珀有何價值呢?
(l)默讀思考最后一自然段。
(2)小組討論后回答。
4.濟覽全文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并想一想本課與《黃河象》一文敘述順序有什么不同。
在學生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教師總結。
(三)感情朗讀課文
1.自由練讀。
2.分角色朗讀。
(四)學生質(zhì)疑問難
(五)擴展延伸
課文中描寫的琥珀還有可能是怎樣形成的?你是怎樣想象的?和同學交流交流。
(六)布置作業(yè)
以《未來的__》為題,寫一篇想象作文,想象要合理。
五年級語文上冊簡單教案篇6
教學目標:
查閱資料:
收集整理鄭和航海資料,了解當時的歷史文化背景。
一、揭題導入
世界上有許多的航海專家,有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而在中國的明朝也有一位的航海家,他的名字叫鄭和。出示
鄭和,明朝宦官。本姓馬,小字三保。回族,云南昆陽洲人。祖與父都到過伊斯蘭教圣地麥加,幼時就對外洋情況有所了解。明初入宮做宦官,從燕王起兵,賜姓鄭,任內(nèi)官監(jiān)太監(jiān)。1405年率艦隊通使“西洋”(當時稱加里曼丹至非洲之間的海洋為西洋。)兩年而返。
今天我們就去看看600多年前鄭和遠航的一幕。板書:鄭和遠航
二、檢查自學效果。
1.認讀生字:監(jiān) 炫 載 (讀四聲)韁(與“疆 僵”區(qū)別)
2.出示詞語:派遣 宏大 炫耀 威脅 呼嘯 咆哮 襲擊
名揚海外 鎮(zhèn)定自若 化險為夷 嚴陣以待
自讀,指名讀;借助工具書理解意思;任選一個或幾個造句;齊讀詞語。
3.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教師相機指導,正音。
4.討論分段。
5.同座位互讀全文。
三、學習課文
1.出示自學提示
默讀課文,思考:鄭和下西洋是中國乃至世界航海的首次壯舉,作者是從哪幾方面向我們進行介紹的?邊讀邊作簡要的批注,記下自己的心得和不懂的問題。
生讀畫后自主交流,師巡視點撥,首次:第一次 壯舉:“壯”在哪里?
2.誰能概括的說一說?從哪幾方面看出是“壯舉”?指名回答。
學生結合1—6自然段的內(nèi)容談理解。
(鄭和首航比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早了100多年,其規(guī)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yè)的頂峰。)
如:隨行的有水手、翻譯、醫(yī)生、護船的兵士等,共27000多人;200多艘船只整齊地停靠在碼頭邊,其中寶船60多艘;
每艘寶船長150米,寬60米,有10多層樓房那么高。每條船上有9根桅桿和12面風帆,可以乘坐1000多人,需有二三百人駕駛。
船上配備著航海羅盤等當時最先進的儀器。緊挨著寶船的還有許多戰(zhàn)船、糧船和水船。
……
3.為什么要有這個“壯舉”?(即為什么要遠航?)鄭和遠航有什么意義?
自由讀課文,想一想,畫一畫。指名回答。
你對鄭和遠航怎樣認識?
引導學生這樣回答:我認為鄭和遠航開闊了中國人民的眼界,這可以從6自然段看出“鄭和率領船隊出洋7次,前后一共到過30多個國家……”
再如:鄭和首航“規(guī)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yè)的頂峰。”這可以從課文的2自然段看出,課文是這樣說的……還可以從課文的4自然段看出,課文是這樣說的……
師在學生回答時,隨機出示補充文字資料。(西方學者稱:只有舉世無雙的特混艦隊才能遠航非洲;鄭和艦隊——集先進科技之大成;鄭和艦隊軍事建制 整軍行動優(yōu)于商船;艦隊規(guī)模龐大 帥艦甲板有足球場大;當代10大航海科技鄭和艦隊擁有2項;《鄭和航海圖》代表當時最先進技術;哥倫布、麥哲倫只有幾條船、百十名水手 百年后海上列強打破鄭和神話等等。)
四、回顧全文
1.鄭和率領船隊出洋7次,為什么略寫其余六次的遠航?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2.為什么直到現(xiàn)在,有關國家還流傳著三保太監(jiān)下西洋的故事?
3.鄭和在眾人的歡呼聲中“揚帆起航”,途中和各國友人“友好交流”、一次又一次“戰(zhàn)勝兇險”,真是令人回味無窮。今天,我們讀到這幾百年前激動人心的一幕幕,由衷地為以鄭和為代表的中國古代人民的開拓、探索精神而感到自豪。
五、作業(yè)
感情朗讀課文;查閱鄭和遠航相關資料;了解祖國航海事業(yè)的發(fā)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