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教案模板 >

初一歷史教案萬能反思

時間: 新華 教案模板

初一歷史教案萬能反思篇1

《遠古的傳說》

【教學目標】

識記與理解:記住遠 古 傳說中的重要人物,記住漢族的前身和始祖。理解炎帝和黃帝與農業起源關系的傳說的實質,理解“禪讓”的含義和實質。

能力和方法:培養從傳說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幫助學生掌握以傳說印證歷史的基本方法 。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華夏族形成的歷史,培養崇敬中華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了解以禹為代表的遠古居民的優秀品行,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體驗禹治水的艱 辛并了解其業績,體會人生的價值。

【教學重、難點】

重點:農業起源的傳說 和華夏族的形成。禹治水的傳說。

難點:部落、部落聯盟的構成和性質。“禪讓”的含義和實質。

【課前準備】

課前收集有關黃帝、炎帝、蚩尤、大禹治水的傳說故事。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1.學生讀引言。

2.教師引入:歷史講究真實可靠,傳說難免夸張虛構。但不少傳說生動地反映了人類的歷史,包含著極有價值的內容。上一課 時,我們從 考古發掘的物證來學習了原始農耕文化,本課時要通過傳說來認識農耕文化。看看那些流傳久遠的傳說中,包含了有關遠古農耕文化的哪些有用的歷史信息?

二、新課講授

(一)二、炎帝和黃帝的傳說

中國人都自稱是炎黃子孫,你知道是怎么來的嗎?

講解“炎”、“黃”之意及其傳說(或抽學生來講)

整理出華夏族的來歷:

從中知道了哪些有關農耕文化的重要信息?談后世祭祀炎、黃(談兩碑上的字),黃帝、炎帝被稱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二)禪讓的傳說

1.簡要講: 黃帝以后很久,堯禪舜、舜讓禹。要求學生概括其過程的共同點。然后得出結論,讓學生理解禪讓的含義。

2.讓學生簡單發表一下關于如何看“禪讓制”的看法。

(三)治水的傳說

1.禹之所以在 舜死后出任部落聯盟的首領。必定是他的德才出眾、威望很高。何以見得?還是讓我們一起來了解禹治水的傳說。

2.要求學生講述大禹治水的傳說。然后問,禹治水為 什么能夠取得成功?然后小結:禹治水成功,樹立了崇高的威望。

3.處理輔欄的讀讀、說說。

(四)情感升華

學習了本課內容,我們從他們身上學習什么?(生答,教師簡評),這些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要將其發揚光大。

(五)學習測評

完成課后學習測評題

初一歷史教案萬能反思篇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了解6世紀前日本的狀況;能簡單說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能簡述大化改新的內容和作用;了解武士集團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統治的建立;弄清幕府與天皇朝廷之間的關系,認識武士道的實質

過程與方法:討論:中日交往是從何時開始的,在什么朝代雙方往來相當密切?那時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初步培養結合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日本學習與模仿中國文明進行的大化改

新,它使日本從奴隸社會過度到了封建社會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大化改新

教學難點:幕府與天皇朝廷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武士與櫻花:一般國家都會以猛獸比喻武士英雄。但是在日本是以櫻花來比喻武士。看過櫻花的人都知道,單個的櫻花并不美麗,但是成片的櫻花聚在一起就很漂亮。這和日本武士的集團精神很相似。日本人認為櫻花最美的時候并非是盛開的時候,而是凋謝的時候,櫻花花期不長,但凋謝有個特點,就是一夜之間滿山的櫻花全部凋謝,沒有一朵花留戀枝頭。這是日本武士崇尚的精神境界,在片刻的耀眼的美麗中達到自己人生的頂峰,發揮自己的價值,之后便毫無留戀地結束自己的生命。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11課:古代日本。

二、新課講授

目標導學一:6世紀前的日本

1.教師講述:3世紀時,在本州中部出現了一個較強大的奴隸制國家,叫“大和國”。5世紀初,大和統一了日本。說說大和政權是如何進行管理的。

提示:大和國的統治者稱為“大王”,大王依靠貴族統治全國。王室和貴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領地。領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組織生產。部民是貴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隸。

目標導學二:大化改新

1.教師提問:大化改新的背景有哪些?

提示:①國內:社會矛盾尖銳(根本因素);②國際:中國隋唐的制度先進;朝鮮的新羅國興起(催化因素)。

2.學生自主學習: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分析歸納大化改新的主要內容。

提示:內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地方設國、郡、里三級,由中央派官治理。經濟上,廢除一切私地、私民,將土地、部民收歸國有,成為公地、公民;國家將土地分給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終生使用,也不能買賣;統一賦稅。

3.問題思考:大化改新對日本的影響。

提示:通過這一系列改革,解決了土地國有、部民制和中央集權制問題,打擊了舊貴族在經濟、政治上的頑固勢力,有利于封建生產關系的形成,達到了改革的目的。大化改新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

4.拓展延伸:

日本大化改新深受中國隋唐文化的影響,你還知道中國先進文化對日本產生深刻影響的哪些事例?你怎樣看待日本民族對待外來先進文化的態度?從中你得到什么啟示?

目標導學三:武士和武士集團

1.教師提問:武士集團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封建莊園經濟成為主要的經濟形態。有實力的莊園主開始把一部分莊民武裝起來,組成以主從關系和血緣關系相結合的武士集團。武士集團對內鎮壓民眾抗爭,保衛莊園;對外侵占別人的土地,擴大自己的勢力。

2.教師講述:武士集團之間不斷進行爭斗,最后形成了清和源氏和桓武平氏兩大武士集團。1185年,平氏政權滅亡。1192年,源賴朝從兩條上皇處得到“征夷大將軍”的稱號,鐮倉幕府正式建立,開始了日本歷武士專政的幕府統治時期。

3.教師提問:幕府與天皇之間關系怎樣?

提示:幕府與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領“征夷大將軍”名義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實際上大權旁落,成為一種禮儀性的擺設。

4.教師提問:武士效忠的對象是誰?武士道的實質是什么?

提示:武士效忠的是他的主公,而不是國家。武士道的實質就是以的勇敢和犧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實奴仆。

5.資料鏈接:武士道源于日本,是以為主君不怕死、不要命的覺悟為根本,強調“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顧忌的死,毫不猶豫的死”,為主君毫無保留的舍命獻身的精神。“武士道”沒有是非觀念,只重視維護自己所在集團的榮譽和安全。

三、課堂總結

日本民族非常善于把其他民族的文化拿來,變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在古代日本向中國學習,在近代日本向西方學習,這些都使日本不斷進步、強盛。

板書設計

1.5世紀初,大和統一日本

2.大化改新:背景、時間、內容、意義

3.武士集團的形成和武士道

4.幕府統治的建立

初一歷史教案萬能反思篇3

原始的農耕生活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在中華文明起源中我國原始農耕經濟的主要情況,使學生了解中華文明處于起源階段時原始農耕經濟的發展水平,進而認識其發展對中國遠古時代社會進步的重要意義。

2、過程與方法

本課教學用具是多媒體教學課件,教學方法是啟發式的談話法,設計探究問題與學生質疑相結合。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認同創造出我國原始農耕文化的先民們在自己勞動成果中體現出的智慧與淳樸的情感,進而促發或增強學生對祖國歷史和文化的認同之心,對中華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農耕生活。

難點是大汶口文化時期出現的私有財產和貧富分化這些概念和結論。

[教法、學法]應用多媒體課件,運用啟發式和問題目標教學法。

[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教具]地圖冊、我國原始人類相關多媒體、考古新發現圖

[教學設計]

1導入新課

課本“引言”中伏羲氏教民熟食、結網捕魚和神農氏教民播種五谷的故事,然后學生帶著問題預習課文,進入學習狀態。

2.探究過程

(1)教師出示探究問題:假如你是一個生活在原始社會的人,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為生有哪些不便之處?(受季節變化和天災影響大,食物來源不充足,需要不斷遷徒,等等),然后引出獲得固定的食物來源怎么辦的問題,從而得出開始農耕生活是原始人類改善生存狀態的關鍵的認識。

(2)學生閱讀教科書上的《白虎通》引文,看看能得出什么結論。展示圖片,讓學生觀察、比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欄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復原圖,并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分析這兩種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

(3)展示歷史圖片:觀察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農耕成就中,有哪些農耕經濟現象?各種因素的內在聯系如何:原始農業中的生產工具與產量的關系,原始農業與漁獵的關系,原始農業與飼養業、手工制陶和紡織的關系,生產、生活與原始藝術和早期文字的關系,原始陶器和紡織與定居生活的關系等。

(4)利用《我國原始農耕時代主要遺址圖》,學生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的具體地點后,啟發學生觀察、分析該時代文化遺址分布的情況,尋找分布特點。

(5)在了解了大汶口原始居民農耕生產的內容后,讓學生閱讀課文的最后一段小字,然后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討論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為什么有了隨葬品?應怎樣看這一現象?

(四)鞏固小結

1.出示話題:我國的原始居民過著什么樣的生活?你愿意生活在那個時代嗎?為什么?(根據老師展示的歷史實物圖片,學生發揮想象力,任意選擇一種居民設計、表演他們一天的生活)

2、 小制作:看看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設計出一個經濟實用的表格,對所學知識進行歸類,明確農耕經濟中的勞動分工。

(五)推薦作業

1、制作與本課農耕經濟有關的自由閱讀卡,可以是神化傳說、歷史故事,詩歌,也可以是農耕小知識。

2、有條件的學生,可以到農村感受一下農民耕作的苦與樂。

附:板書設計

一、河姆渡的原始農耕

1、時間---距今7千年 2、生活位置:河姆渡居民位于長江流域

3、農業:河姆渡居民種植水稻,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

4、河姆渡居民會建造房屋,還會開挖水井。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時間---距今五六千年

2、生活位置:半坡居民位于黃河流域

3、農業:半坡居民種植粟。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粟的國家。

4、半坡居民會制造彩陶。

三、大汶口居民

1、時間---距今四五千年 2、地點---山東大汶口

3、在后期,出現了私有財產和貧富分化。

初一歷史的教案5

兩漢經營西域和絲綢之路

[知識與能力]

掌握教材中出現的基本人物、事件、時間;認識到開發邊疆的重要性。

[過程與方法]

1、以多種角度來訓練學生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方法的初步運用能力;

2、將閱讀、聽講、識記三方面材料綜合起來的思維能力及獨創、靈敏是思維品質的培養;

3、口頭表達能力的鍛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了解國家興衰、個人成就、個人成敗的原因。

[重點]兩漢經營西域

[難點]歷史人物的作用與人民是創造歷史的動力相互關系的史觀。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方式與方法]以討論為中心的綜合啟發式教學

[授課過程]

一、復習、提問上節內容

二、導入新課:今天我們一塊學習第17課兩漢經營西域和絲綢之路

三、講授新課:

(1)張騫出使西域:

1、西漢時期,人們把甘肅玉門關和陽關以西,也就是今新疆地區和更西的地方,稱為西域。

2、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置西域都護,管理西域事務,這是西域各國正式歸屬中央政府的開始。

(2)絲綢之路:從長安往西經過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內,運到西亞,再由西亞轉運到歐洲。

(3)班超經營西域:

1、公元73年,東漢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2、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

3、166年,大秦的使臣來到東漢,這是歐洲國家同我國直接友好往來的開始。

四、小結。展示課件知識點匯萃

五、作業

附:板書設計

一、張騫出使西域:

1、把甘肅玉門關和陽關以西,稱為西域。

2、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張騫出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置西域都護,管理西域事務,這是西域各國正式歸屬中央政府的開始。

二、絲綢之路:

從長安往西經過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內,運到西亞,再由西亞轉運到歐洲。

三、班超經營西域:

1、公元73年,東漢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2、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

3、166年,大秦的使臣來到東漢,這是歐洲國家同我國直接友好往來的開始。

初一歷史教案萬能反思篇4

明清經濟的發展與“閉關鎖國”

【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掌握明清時期經濟發展的狀況,即農業、手工業較前代有了發展,商品經濟空前活躍,明朝中后期我國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使學生了解清朝實行的“閉關鎖國”政策及其影響。

通過探索明清時期農業和手工業發展、商品經濟活躍與資本主義萌芽之間的關系,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指導學生通過研讀史料,從材料入手解決問題,使學生掌握學習歷史的方法,提高學習歷史的能力。

通過分析、討論“閉關鎖國”政策的后果,提高學生以史為鑒、擁護改革開放政策的自覺性。

【教材分析】

本課重點是清朝“閉關鎖國”的政策。清朝“閉關鎖國”政策是中國漸漸落后于世界而被西方列強欺辱一百多年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學生理解現實、學習新知識的基礎,所以應重點掌握。

“資本主義萌芽”這一概念學生較難理解,為本課難點。

【教學過程】

導入:出示明清時期從國外引進的農產品的圖片,讓學生講出其名稱。

一、明清經濟的發展

1、從國外引進的農產品

原產美洲的高產糧食作物甘薯,自明中期經菲律賓傳入中國后,先在廣東、福建種植,稍后傳入周邊省份。18世紀中期以前主要在南方傳播,清嘉慶以后,已成為我國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其次,還應說明高產作物和經濟作物的引種推廣的意義。甘薯“每畝可得數千斤,勝種五谷幾倍”,玉米“種一收千,其利甚大”,馬鈴薯的產量也很高,糧食產量大幅度提高,不僅可以緩解人口增長壓力,還能促進糧食商品化和農民轉入手工業生產。經濟作物的引進,則能促進農業中商品經濟的發展,并為手工業生產提供更多的原料。

2、棉紡織業從南方推向北方

出示三則材料:

自元代以來,松江逐漸發展成全國棉紡織業中心;當時流傳“買不盡松江布,收不盡魏塘(浙江嘉善魏塘鎮)紗”的民謠;

“數年來,肅寧(河北肅寧)一邑,所出布匹,足當吾松(指松江)十分之一矣”。——徐光啟《農政全書》

山東鄒縣“鬻布于鄰”。——呂坤《實政錄風憲約》

學生從中得到結論:說明到明代,南北方都涌現出一批棉紡織業基地。

3、絲織業的發展

(1)絲織業中心:蘇州、南京

(2)絲織業的規模:南京的絲織業到清代已擁有三萬多臺織機。

4、制瓷業中心:景德鎮

5、商品經濟空前活躍

(1)全國性的商貿城市:北京、南京

(學生回憶唐宋時期我國古代商業情況,以便對比了解明清時期商品經濟較前代的空前發展。)

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的迅速發展,直接導致工商業城鎮興起。(講解《皇都積勝圖》,以說明明清兩代商業發展的盛況。)

(2)明清的商人以山西的晉商和皖南的徽商最為。

商人數量大大增多,是明清時期商品經濟活躍的又一突出表現。他們擁有龐大資本,合伙經商,往往形成地域性的商業資本集團。(指導學生閱讀教材中有關“徽商、晉商”的小字,使學生了解他們的經營范圍。應特別注意他們還有人投資于手工業生產,這是一種新趨向。)

二、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

“機戶出資,機工出力”最早出現在蘇州、松江等地的紡織業中。機戶是早期的資本家,機工是早期的雇傭工人。他們之間這種雇傭與被雇傭的關系,是一種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

三、“閉關鎖國”的政策

1、清朝統治者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的原因:

(1)堅持以農為本的傳統觀念,為壓抑、限制民間工商業的發展

(2)認為天朝物產豐富,無需同外國進行經濟交流

(3)為抵制國家的領土主權受西方殖民者的侵犯

(4)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國人交往,會危及自己的統治。

2、“閉關鎖國”的措施:

(1)清初的禁海政策:將沿海居民內遷數十里,不許擅自出海貿易。

(2)清朝統一后的嚴格限制對外貿易

前階段:開放四個港口,作為對外通商口岸,并對出口的商品種類和出海船只的載重量作出嚴格的限制

后階段:只開廣州作為對外通商口岸,規定由政府特許的“廣州十三行”統一經營管理貿易。

3、“閉關鎖國”的影響

學生討論: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造成什么嚴重的后果?請聯系當前對外開放的現實,談談你的看法。

閉關鎖國政策的嚴重后果:

①限制了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進而阻礙了資本主義因素的成長;②限制中外文化交流,妨礙了中國掌握世界先進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使中國落伍了;③中國由于落后,最終陷入了被動挨打的局面。

想法”的思路大致是:①從“閉關鎖國”政策中汲取教訓;②堅定不移地走改革開放之路。

4、小結(略)

5、作業:課后作業

初一歷史教案萬能反思篇5

《垂直的生計》

一、課程標準

1.描述世界一些地區和國家不同的自然環境條件,比較人們社會生活和風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色。

2.運用各種不同的地圖和圖表,描述區域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特點。

二、學習目標

1.能夠利用各種地圖或文字材料,獲取所需要的信息,描述秘魯安第斯山區的自然環境。

2.能夠說明山區人們是如何利用山區來發展生活的,描述他們生產生活的特色。

3、學會分析山區人們生產生活的特色與山區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安第斯山區的自然環境特征和人文環境特色。

難點:安第斯山區的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之間的關系。

四、教學方法

讀圖法、情景教學法、合作討論法等。

五、教學流程

【導入新課:欣賞圖片】

欣賞安第斯山脈地區風光,同時配上印第安人音樂,引起學生的興趣。

設問:同學們,老師給大家帶來的這些風光圖片美不美?

學生答:美!

問: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這么美麗的地方到底在什么地方呢!

學生答:想!

(一)尋找安第斯

1.通過幻燈片向同學們展示兩張圖片(安第斯的地理位置圖),請同學們來說一說,安第斯山脈在世界的位置、走向及地位?

2.再通過幻燈片展示一幅當地圖片,設計問題:“走進山區,探索山區的生產生活是怎樣的?”

(二)探秘安第斯

1.【幻燈片展示秘魯山區農業活動示意圖】

設計問題:安第斯山區人民又是如何利用當地的環境發展生產的呢?

學生回答:低海拔處……高海拔處……

2.【幻燈片展示5。S左右安第斯山脈東坡不同高度自然景觀變化示意圖】

設計問題:秘魯安第斯山區從山麓到山頂自然景觀的變化原因?

學生整理(教師引導)回答: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逐漸降低(每升高1000米,氣溫下降6℃)。高海拔山區從山麓到山頂,導致自然景觀呈現垂直變化。

3.【教師引導過渡】

設問:秘魯山區之所以能產生如此奇特的生產方式出現文明,是什么人最先在此創造出的呢?

學生回答:印第安人!

教師出示印第安人圖片,及出示印加文明遺址圖片。

(三)走進安第斯

1.【小組合作探究】

小組合作目標要求

1)安第斯山區印第安人的衣、食、住、行是怎樣的?

2)這樣的生活方式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如何?

2.【學生成果展示】

衣:羊駝毛質地輕柔,纖維細長,保暖性強,極為珍貴,有“纖維上帝”之美譽。

食:玉米和馬鈴薯是山區居民的主要糧食。秘魯人培育出抗寒的馬鈴薯品種,還利用晝夜溫差大發明了常年保存馬鈴薯營養價值的方法。

住:如圖(PPT)

行:駱馬能在崎嶇的高山峻嶺間行走自如,體小但耐饑渴。是當地居民的主要運輸工具。

3.【展示秘魯國徽】

問題:秘魯國徽左上角是什么動物的圖案?它出現在國徽上面說明了什么?

學生回答:駱馬。

(四)感悟安第斯

教師設計問題:安第斯山區秘魯人“靠山吃山”的生產、生活方式讓我們懂得了?

學生回答:因地制宜,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新課小結】

【鞏固練習】(見《隨堂練習》)

初一歷史教案萬能反思篇6

【課程標準】知道春秋爭霸的史實。

【教學目標】

識記與理解:識記春秋的年代與特點、春秋五霸、晉文公與楚莊王稱霸,吳越爭霸的史實,理解齊桓公成為春秋第一霸主及各霸主成就霸業的共同原因。

能力與方法:通過講解、閱讀教材、歸納比較的方法,學習本課的歷史,培養提高學生綜合概括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分封制的崩潰導致春秋爭霸,學習齊桓公的胸襟與用人、容人之量,認識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意義,認識霸主成功的共同原因在于改革而國強。

【教學重、難點】

重點:齊桓公成為春秋第一個霸主。

難點:春秋爭霸的原因。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學生讀引言

2.教師引導學生復習分封制的權利與義務導入新課。

二、新課講授

(一)春秋五霸

1、東周的建立:西周結束,周平王遷都洛邑,東周開始。并說明東周包括整個春秋時期和戰國。

2、春秋的特點:講解特點:一是王權的衰落(原因、表現及影響),二是諸候爭霸。指導閱讀“引文“。

3、春秋五霸:學生勾在書上,并在地圖上找出這些諸候國在地圖上相應的地方。

(二)三、齊桓公首霸

1、看地圖。“讀讀”:說的是什么人?與齊桓公稱霸有何關系?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有何感想。

3、指導閱讀小字,看看齊桓公與管仲的關系在他當國君前后有什么變化?由這種變化你想到了什么?

4、有了強大的物質基礎后,是如何成為霸主的呢?學生看書解決。

(三)晉楚爭霸

學生閱讀教材,找出“晉文公與楚莊王能夠稱霸,分別與哪次重要的戰役直接相關?第一次戰役,我們可以用哪些成語來說明呢?哪些成語與楚莊王稱霸有關。

(四)吳越爭霸

1、闔閭是如何成為霸主的?它采取了哪些措施?

2、越王勾踐被吳國打敗后是如何重新振作的?與之相關的成語你知道哪些?勾踐稱霸對你有何啟示?

(五)課堂小結

引導學生歸納本課所學內容,教師補充。

(六)學習測評

完成課后學習測評題

(七)課堂拓展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發現這些霸主能夠稱霸的共同原因是什么?請你聯系我們今天的改革開放,談談你的看法。

初一歷史教案萬能反思篇7

教學目標與要求:

透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礎知識:土地改革的必要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開展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意義。

透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全國土地改革的完成,在我國消滅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剝削制度,鞏固了工農聯盟和人民政權,為恢復國民經濟創造了條件。

透過教師講述土地改革的結果,引導學生從中分析土地改革的意義。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土地改革的必要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難點:土地改革的歷史意義

教學方法:

土地改革是新中國成立之初三大運動之一,土地改革的進行也是當時勢在必得的,土地改革的完成對鞏固新政權有極端重要的作用。這是本課的重點,可運用劉文彩這個典型案例來分析舊社會地主對農民的剝削狀況,從而突出進行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對于土地改革的資料與性質,可結合教材圖片讓學生進行總結。

對于土地改革的意義,應當先進行補充,講述土地改革所帶的結果及其在農村土地制度上的變化、農民社會地位的變化、農村經濟的變化等方面進行列表比較,然后再從結果中引導學生歸納其意義。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聽說過《白毛女》的故事或電影資料嗎?(吸引學生,增強學生的求知欲及對土地改革的感性認識)

生:(思考并討論)

師:《白毛女》描述的是在封建土地制度下,惡霸地主黃世仁對楊白勞其女兒喜兒肆意的壓榨,而楊白勞等窮苦農民卻毫無辦法,黃世仁甚至還逼楊白勞用女兒抵債(楊白勞在除夕夜被逼無奈逃租),后楊白勞喝鹵水自殺,女兒喜兒逃進深山老林,由于在山里的生活十分艱辛、困難,在吃的方面營養跟不上,她的頭發都變白了。直到八路軍解放了她的家鄉,喜兒才在深山中被找回。

(注:“白毛女”在現實中,是有此人存在的。羅昌秀――1923年出生在四川宜賓縣鳳儀鄉,當地的惡霸地主羅錫聯及其妻陶天珍等人逼死她爸爸,打死她哥哥。1939年,年僅16歲的她,被迫躲進深山老林,過了17年的野人生活,直到年屆33歲時才重返人間,此時的她已是滿頭白發。2003年去世,死時80歲)

師:同學們在聽完“白毛女”的故事后,有何感想呢?在舊社會,地主是如何剝削廣大農民的?

生(思考并回答):收取高額地租;強迫農民為他們干活……

師:四川大地主劉文彩,占有超多土地,阡陌相連,他依靠對農民的殘酷剝削,過著奢華的生活。最為典型的就是利用“大斗進,小斗進”的伎倆巧敢豪奪,住的是被裝飾得富麗堂皇的莊園,專門用水牢迫害窮苦百姓;當時在他家干活的雇農卻難以住上完整的茅屋。一句話,站在地主這邊來說,就是坐享其成;站在農民那邊來說,就是勞而無獲。

有個農民叫唐禮福。他家有件棉衣,已祖孫多代穿了162年。傳到他這代的時候,已補丁摞補丁,看不出它的模樣了。農民的生活十分艱辛,連溫飽都解決不了,更不要說買新衣服穿了。

師:其實,眾觀整個中國歷史,對于中國人來說,尤其是農民,他們最渴望得到的是什么?

生(思考并回答):土地。

師:對,土地是他們的命根子。歷朝歷代,人們不堪忍受的時候,就起來造反,其最根本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得到自己的土地。總之,農民從始到終都在為土地而奮斗。到了毛澤東那里,以他對歷史的熟諳和研究,深知中國農民――占中國人口絕大多數的一部分人――最渴望得到的東西是什么。因此,他毫不猶豫地去為農民爭取他們夢寐以求的東西――土地,于是,一場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運動展開了,下面就讓我們一齊來學習新課。

(講授新課)

第3課土地改革(板書)

一、土地改革的必要性(板書)

(引導生閱讀P11的第一段,了解舊中國封建土地制度的狀況,真正理解在新中國成立之后,于情于理都要進行土改。)

師:正是由于舊封建土地制度的嚴重盤剝,打擊了農民的生產熱情,阻礙了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簡介地主、富農、貧農、中農、雇農的階級成份劃分)

(注:1950、6、30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時的階級成份劃分

地主――占有土地和生產工具而不勞動,或者只做輕微的附帶勞動,靠剝削農民為生的人,劃為地主。

富農――凡自耕農土地有余,而兼顧人耕種或以余田出租者及佃農民,自己無土地,資本租得大批土地,所收獲超過需要,并雇人耕種者為富農。

中農――雖然占有土地,又擁有必須的生產工具,但既不剝削別人,也不出賣勞動力,靠自己的勞動或主要依靠自己的勞動為生者,劃為中農成份。

雇農――完全沒有土地,而靠被人雇傭耕種者為雇農。

貧農――占有不完全的生產工具,沒有土地或土地不足,靠出賣一部分勞動力為生者,劃為貧農。這種農民一般都租種他人土地。)

(副板書)

地主、富農(10%)

貧農、雇農、中農(90%)

70%――80%

20%――30%

1、舊中國: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板書)

師:在舊中國的狀況是這樣的,那么,新中國成立后,又是怎樣的呢?

2、新中國:新解放區未進行土改(板書)

師:新中國成立后,農民的地位有什么變化?(大家回顧第1課的資料,是否能夠從中找到答案?)

生(思考并回答):中國人站起來,人民當家作主。

師:對,大家回答得很正確,新中國成立后,農民翻身作了國家的主人,也掌握了國家政權,地位得到提高的他們,于情于理都想去爭取他們一向以來最渴望得到的東西――土地,最典型的就是新解放區的廣大農民迫切要求進行土改,獲得土地。那么,在前面我們提到毛澤東早在新中國成立之前,就已意識到這一點,此刻新中國成立了,他具體又是怎樣去實踐的呢?(引導生閱讀P12的相關資料)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頒布(1950)(板書)

師:新的土地改革法里規定,在農民土地所有制下,土地歸誰所有?

生(思考并回答):農民。

師:對,這是和舊的地主階級所有制的區別所在:大家一齊來觀看P11―P12的四幅圖片,在頒布新的土地改革法后,1950年冬起,全國又分批進行土改,土地當時都掌握在地主手中,就應如何做?――沒收地主土地。沒收地主的土地,分給無地和少地的農民耕種(引導生看P12的圖片),那么,為什么把地主家的土地分給農民?(動腦筋P12)

生(思考并回答)

師(歸納總結):首先,封建土地制度是農民遭受剝削、壓迫的總根子,要把它給廢除,這樣才能促進農村經濟和中國社會的發展。其次,新中國成立后,人民成為了國家的主人,就當擁有土地的所有權。

師:地主賴以生存的土地被沒收了,他們會有什么反應呢?

生:反抗、阻止土改的開展……

師:那么,在土改過程中,也分給地主一份土地,這是為什么呢?

生(思考并回答):使地主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減少土改的阻力……

三、土地改革的成果(板書)

1952年底,近三億農民獲得七億畝土地(板書)

(引導生閱讀P12,了解少數民族地區土改狀況)

(引導生閱讀P12的第二段小字部分,找出這次土改與過去的土改有什么不同?)

生(思考并回答):保有富農經濟,在政治上中立富農的政策。

師:為什么要這樣做呢?

生(思考并回答):使中農放心,穩定……孤立……減少……發展……

師:土地改革后,帶來了哪些變化?這些變化有什么意義?

(展示相關歷史資料并加以適當的講解來到達這一目的,讓學生明白建國初期的土改的意義是十分重要而又深遠的)

注:

土地改革前

土地改革后

(1)地主占有農村土地的70―80%,農民占地20―30%

(1)全國3億多無少地的農民無償分得土地4660多萬頃。

(2)農民每年要向地主繳納大約300―350億公斤糧食供應的地租。

(2)每年交地租達350億公斤糧食。

(3)存在著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對立

(3)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地主被改造成為自食其力的人。

(4)1949年,全國糧食總產量1103億公斤,工業總產值為2,45億元。

(4)1952年,全國糧食供應總產量1639億公斤,工業總產值為349億元。

四、土地改革的意義(板書)

廢除了……消滅了……鞏固了……解放了……(板書)

師:人民政府的威望在廣大農民中迅速樹立起來,即使在3年經濟困難時期,農民們也堅持下來與共產黨和國家共赴難關。

小結:

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中央人民政府于1950年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沒收了地主土地,分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耕種,建立了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全國大部分地區改革都已完成,農民成為了土地的主人,真正獲得了解放。土地改革的完成有著重大的意義。

課后練習:做《歷史學習指導》(第3課)

54015 主站蜘蛛池模板: 衬塑管道_衬四氟管道厂家-淄博恒固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 耐火浇注料价格-高强高铝-刚玉碳化硅耐磨浇注料厂家【直销】 | 众品家具网-家具品牌招商_家具代理加盟_家具门户的首选网络媒体。 | 天津中都白癜风医院_天津白癜风医院_天津治疗白癜风 | 山东彩钢板房,山东彩钢活动房,临沂彩钢房-临沂市贵通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 压缩空气检测_气体_水质找上海京工-服务专业、价格合理 | 西安微信朋友圈广告投放_微信朋友圈推广_西安度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水性绝缘漆_凡立水_绝缘漆树脂_环保绝缘漆-深圳维特利环保材料有限公司 | 液晶拼接屏厂家_拼接屏品牌_拼接屏价格_监控大屏—北京维康 | 阜阳在线-阜阳综合门户 | 长沙发电机-湖南发电机-柴油发电机供应厂家-长沙明邦智能科技 | 耐磨陶瓷,耐磨陶瓷管道_厂家-淄博拓创陶瓷科技 | 湖州织里童装_女童男童中大童装_款式多尺码全_织里儿童网【官网】-嘉兴嘉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齿式联轴器-弹性联轴器-联轴器厂家-江苏诺兴传动联轴器制造有限公司 | 电力测功机,电涡流测功机,磁粉制动器,南通远辰曳引机测试台 | 进口便携式天平,外校_十万分之一分析天平,奥豪斯工业台秤,V2000防水秤-重庆珂偌德科技有限公司(www.crdkj.com) | cnc精密加工_数控机械加工_非标平键定制生产厂家_扬州沃佳机械有限公司 | 昆山新莱洁净应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卫生级蝶阀,无菌取样阀,不锈钢隔膜阀,换向阀,离心泵 | 样品瓶(色谱样品瓶)百科-浙江哈迈科技有限公司 | 广州办公室设计,办公室装修,写字楼设计,办公室装修公司_德科 | 塑料异型材_PVC异型材_封边条生产厂家_PC灯罩_防撞扶手_医院扶手价格_东莞市怡美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 淄博不锈钢,淄博不锈钢管,淄博不锈钢板-山东振远合金科技有限公司 | 凝胶成像仪,化学发光凝胶成像系统,凝胶成像分析系统-上海培清科技有限公司 | 水质监测站_水质在线分析仪_水质自动监测系统_多参数水质在线监测仪_水质传感器-山东万象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酒精检测棒,数显温湿度计,酒安酒精测试仪,酒精检测仪,呼气式酒精检测仪-郑州欧诺仪器有限公司 | 宜兴市恺瑞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pH污水传感器电极,溶解氧电极传感器-上海科蓝仪表科技有限公司 | 北京康百特科技有限公司-分子蒸馏-短程分子蒸馏设备-实验室分子蒸馏设备 | 激光内雕_led玻璃_发光玻璃_内雕玻璃_导光玻璃-石家庄明晨三维科技有限公司 激光内雕-内雕玻璃-发光玻璃 | 重庆磨床过滤机,重庆纸带过滤机,机床伸缩钣金,重庆机床钣金护罩-重庆达鸿兴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防渗土工膜|污水处理防渗膜|垃圾填埋场防渗膜-泰安佳路通工程材料有限公司 | 吸音板,隔音板,吸音材料,吸音板价格,声学材料 - 佛山诺声吸音板厂家 | BESWICK球阀,BESWICK接头,BURKERT膜片阀,美国SEL继电器-东莞市广联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西点培训学校_法式西点培训班_西点师培训_西点蛋糕培训-广州烘趣西点烘焙培训学院 | 比士亚-专业恒温恒湿酒窖,酒柜,雪茄柜的设计定制 | 众品家具网-家具品牌招商_家具代理加盟_家具门户的首选网络媒体。 | 慈溪麦田广告公司,提供慈溪广告设计。 | 喷砂机厂家_自动喷砂机生产_新瑞自动化喷砂除锈设备 | 四探针电阻率测试仪-振实密度仪-粉末流动性测定仪-宁波瑞柯微智能 | 橡胶电子拉力机-塑料-微电脑电子拉力试验机厂家-江苏天源 | Trimos测长机_测高仪_TESA_mahr,WYLER水平仪,PWB对刀仪-德瑞华测量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