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教學設計 >

化學教案案例

時間: 新華 教學設計

教案是教師根據教學所要達成的目標,將師生活動和教學資源事先加以計劃,以便實施教學的具體方案。什么樣的化學教案案例才算是優秀的呢?這里整理一些化學教案案例,方便大家學習。

化學教案案例篇1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

⑵通過反應中的能量變化的活動探究,體驗定性實驗在化學研究中的應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本節課是人教版化學必修Ⅱ第二章第一節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是化學學科重要的原理性知識之一。初中化學已經從燃料的角度初步學習了“化學與能源”一些知識,在選修“化學反應原理”中,將從科學概念的層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較系統的深入的學習化學反應與能量。該節內容既是對初中化學相關內容的提升和拓展,又為選修“化學反應原理”奠定必要的基礎。另外本節內容是在學習了“物質結構元素周期律”之后,應用物質結構理論來指導化學反應原理的學習,是對第一章內容知識的深化。該部分內容在初中化學,高中必修和選修模塊中均有安排,既有學習的階段性,又有必修、選修的層次性,在具體內容上前后還有交叉和重疊,學生概念的形成和發展呈現一種螺旋式上升的形態。同時化學反應____的化學能是現代能量的主要來源,這一節知識在工農業生產,科學技術研究和日常生活都有廣泛的應用,與我們每一個人息息相關。因此,本節在全書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整個高中化學的重要內容之一。

【溫故知新】

(回憶、思考)在初中你學過哪些能量變化較大的反應?

(回憶、思考)化學反應的本質是什么?

【課堂研討】

(自學、思考)化學反應總伴隨著熱量變化嗎?通過課本p32,請從化學鍵的斷裂與形成的角度分析什么是放熱反應?什么是吸熱反應?

(自學、思考)通過分析課本p32的圖2-1,請從反應物與生成物的總能量的高低角度分析什么是放熱反應?什么是吸熱反應?以能量為縱坐標,畫出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的簡單示意圖。

(觀察、思考)通過觀看實驗2-1,表述現象,得出結論,完成下表。

實驗步驟實驗現象得出結論將鋁條打磨光,插入裝有3ml6mol/l鹽酸的試管中反應方程式:

該反應為熱反應用手觸摸試管外壁用溫度計測量溶液的溫度

(觀察、思考)通過觀看實驗2-2,表述現象,得出結論,完成下表。

實驗步驟實驗現象得出結論將ba(oh)2·8h2o晶體研細后與nh4cl晶體一起放入燒杯中,放在滴有幾滴水的玻璃片上,立即用玻璃棒快速攪拌混合物。反應方程式:

該反應為熱反應用手觸摸燒杯下部用手拿起燒杯(思考、討論)中和反應是吸熱反應還是放熱反應?舉例說明什么是中和熱?如果要通過實驗測定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的中和熱,你認為在設計實驗裝置和操作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討論、歸納)舉例說明常見的放熱反應有哪些?(多多益善)

⑤多數化和反應。

(討論、歸納)舉例說明常見的

吸熱反應有哪些?(多多益善)

(自學、交流)化學能與熱能的相互轉化在生活、生產、工業與科研領域有何應用?

化學教案案例篇2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化學第三章“水氫”的內容可劃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水和氫氣,第二部分為原子結構知識的擴展。對于第一部分而言,教材第一節以水是人類寶貴的自然資源為題,討論了水與工農業生產等的緊密關系,在學生了解了水污染產生的嚴重后果和防止水源污染的重要意義之后,就應該對水作進一步認識,但教材只講了水的物理性質和水的組成,把水的化學性質分散到以后的其他章節中去,而把本節重點放在分析水的組成。教材的編排還注重了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本節是在學習了原子、分子、元素、單質、化合物等概念基礎上編排的,因此,通過本節的學習,鞏固和加深了這些知識。通過實驗現象引出的氫氣,又為學習氫氣的性質作出鋪墊。

2.教學目標

①知識目標:a、使學生了解水的物理性質;b、通過電解水的實驗,使學生認識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了解水的化學式;c、通過本節學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分子、原子等概念及相互關系,并可進一步理解化學變化的實質。

②能力目標:a、培養學生的觀察探究能力;b、培養學生宏觀和微觀相結合的分析探究能力。

③德育目標:a、通過電解水的實驗對學生進行物質無限可分性教育,培養實事求是的態度;b、通過觀看有關水資源和水的污染的錄像,增強環保意識。

3.教學重點、難點

①教學重點:電解水的實驗和根據實驗現象分析確定組成水的成分元素。

②教學難點:用分子、原子的知識解釋電解水,即從宏觀現象轉向微觀分析。

二、說教學

運用現代教學媒體,創設情境,為學生提供豐富、生動、直觀的實驗,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過程如下:

1.以問題導入新課,簡潔明了在講授新課前,通過計算機展示出兩個聯系實際的問題,然后進入新課。

2.歸納出水的物理性質展示一杯水,培養學生從觀察中發現問題,學生結合教材探究出水的物理性質。

3.分析實驗現象,探究水的組成,進行微觀解釋(這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課件展示出一組富有探究性的問題,引出水的組成這個重要知識點。因此,作好演示實驗尤其關鍵(展示實驗),書第48頁,這是未改進的演示實驗,實驗效果不直觀,效果不好;這是改進后的實驗,使實驗效果更清晰、更直觀,更便于學生主動根據實驗進行探究。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出水的電解產物——氧氣和氫氣,然后學生根據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也很容易探究出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水屬于化合物,重點知識得以解決。

(展示課件)分析了水的組成后,接著展示電解水的微觀解釋圖片,將微觀過程進行宏觀模擬,從討論中發現,問題得到解決,進一步理解化學變化的實質,難點也得以突破。

4.課堂練習鞏固,達標檢測

5.觀看錄相:有關水資源及其污染

三、說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堅持“教與學、知識與能力的辨證統一”和“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的原則,博采演示教學法、課件展示教學法、探究教學法等諸方法之長,努力做到教法、學法的組織,并體現以下特點:

1.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探究能力:重點改進了演示實驗,利用實物投影將實驗投在屏幕上,將實驗加以放大,實驗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包括實驗裝置、步驟、現象都展現在每一個學生眼前,使實驗效果更清晰、更直觀,讓每個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得出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突出了重點。

2.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通過課件展示出一組富有探究性的問題(如水是由哪些元素組成的?水屬于哪類物質?水分子是由什么構成的?),給學生創造思維的良好環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思考、分析,最后探究得出結論。自制電解水的微觀解釋圖片,變抽象為具體,變靜態為動態,將微觀過程進行宏觀模擬,化枯燥為生動,從而降低了學習難度,使教學難點得以順利突破。學生也為其形式之新穎,從而產生樂學情緒,激發了他們以探究為特征的求知欲望。

3.加大教學密度: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做到高密度的學習知識,大信息量的優化處理,大大提高課堂效率。利用文字閃動,圖象移動,顏色變換的手段,不僅容量更大,速度更快,效果也更好。為了增強學生對水的分布和水的污染的感性認識,課上選擇一段“有關水資源和水污染”的錄像,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

4.優化教學過程:計算機以其獨特的功能創造良好的思維情景,培養探究能力,發展智力,教師、計算機、學生形成一個有機的組合。通過計算機不僅能學懂、學會、學活、學精,而且能促使學生樂學、善學、勤學、活學,師生共同進入教與學的自覺狀態和狀態,增加了課堂教學的活力,優化了課堂教學過程。

總之,我在設計本課教學程序時,力求符合探究學習的三個特征:(1)學習者由問題或設計任務出發;(2)學習者通過觀察、假設、實驗等探究活動提出自己的解釋;(3)學習者通過表達和交流,檢驗或修正自己的解釋

化學教案案例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一次電池與二次電池的區別

(2)一次電池、二次電池電極反應的

(3)書寫理解燃料電池的反應原理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查閱資料等途徑了解常見化學電源的種類及工作原理,認識化學能轉化為電能在生產生活中的實際意義。掌握三類電池的基本構造、工作原理、性能和適用范圍。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化學能與電能相互轉化關系的學習,使學生從能量的角度比較深刻地了解化學科學對人類的貢獻,體會能量守恒的意義。在探究三種電池的基礎上,學會利用能源與創造新能源的思路和方法,提高環保意識和節能意識。

教學重點

一次電池、二次電池和燃料電池的反應原理、性能及其應用

教學難點

化學電池的反應原理

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法、分析歸納法、理論聯系實際。

主要教具

實驗儀器藥品、多媒體

教學過程

學與問]在日常生活中,你用過那些電池?你知道電池的其它應用嗎?

投影]

EMBEDPowerPoint.Slide.8

交流結果]干電池、蓄電池、紐扣電池、燃料電池,電池可用于照明、電動車動力、手機電源、手表電源等。

板書]第二節化學電源

問]什么是化學電池?

回答]化學電池是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

講]化學電源的分類:一次電池、二次電池和燃料電池等。一次電池的活性物質消耗到一定程度就不能再用了,如普通鋅錳干電池、堿性鋅錳干電池;二次電池又稱充電電池或蓄電池,放電后再充電可以使活性物質再生,這類電池可多次重復使用。

板書]一、化學電源

1、化學電源的分類:一次電池、二次電池和燃料電池等。

交流]電池與其他能源相比,其優點有那些?

講]能量轉化率高、供能穩定、可以制成各種大小和形狀、不同容量和電壓的電池或電池組,使用方便,易于維護,并可在各種環境下工作。

板書]2、化學電源的優點:

(1)能量轉換效率高,供能穩定可靠。

(2)可以制成各種形狀和大小、不同容量和電壓的電池和電池組,使用方便。

(3)易維護,可在各種環境下工作。

投影]圖4-2電池及其用途

問]面對許多原電池,我們怎樣判斷其優劣或適合某種需要?

講]看單位質量或單位體積所輸出電能的多少,或輸出功率大小以及電池儲存時間長短。除特殊情況外,質量輕、體積小而輸出電能多,功率大儲存時間長的電池,更適合電池使用者。

板書]3、原電池的優劣或適合某種需要判斷標準:

(1)比能量

(2)比功率

(3)電池的儲存時間的長短

展示]幾種一次電池:普通鋅錳干電池、堿性鋅錳干電池、銀鋅電池、鋰電池等

板書]二、一次電池

講]普通鋅錳干電池的簡稱,在一般手電筒中使用鋅錳干電池,是用鋅皮制成的鋅筒作負極兼做容器,中央插一根碳棒作正極,碳棒頂端加一銅帽。在石墨碳棒周圍填滿二氧化錳和炭黑的混合物,并用離子可以通過的長纖維紙包裹作隔膜,隔膜外是用氯化鋅、氯化銨和淀粉等調成糊狀作電解質溶液;電池頂端用蠟和火漆封口。在石墨周圍填充ZnCl2、NH4Cl和淀粉糊作電解質,還填有MnO2作去極化劑(吸收正極放出的H2,防止產生極化現象,即作去極劑(,淀粉糊的作用是提高陰、陽離子在兩個電極的遷移速率。

板書]1、堿性鋅錳干電池:

負極(鋅筒):Zn+2OH-—2e—=Zn(OH)2;

正極(石墨):正極:2MnO2+2H2O+2e-=2MnOOH+2OH-

電池的總反應式為:Zn+2MnO2+2H2O=2MnOOH+Zn(OH)2

講]正極生成的氨被電解質溶液吸收,生成的氫氣被二氧化錳氧化成水。干電池的電壓1(5V—1(6V。在使用中鋅皮腐蝕,電壓逐漸下降,不能重新充電復原,因而不宜長時間連續使用。這種電池的電量小,在放電過程中容易發生氣漲或漏液。而今體積小,性能好的堿性鋅—錳干電池是電解液由原來的中性變為離子導電性能更好的堿性,負極也由鋅片改為鋅粉,反應面積成倍增加,使放電電流大加幅度提高。堿性干電池的容量和放電時間比普通干電池增加幾倍。

講]根據投影講解結構。優點:比普通鋅錳干電池好,比能量和儲存時間有所提高,使用于大電流和連續放電,是民用電池更新換代產品。

閱讀]資料卡片---銀鋅電池。

講]銀鋅電池是一種高能電池,它質量輕、體積小,是人造衛星、宇宙火箭、空間電視轉播站等的電源。目前,有一種類似干電池的充電電池,它實際是一種銀鋅蓄電池,電解液為KOH溶液。

常見的鈕扣電池也是銀鋅電池,它用不銹鋼制成一個由正極殼和負極蓋組成的小圓盒,盒內靠正極盒一端充由Ag2O和少量石墨組成的正極活性材料,負極蓋一端填充鋅汞合金作負極活性材料,電解質溶液為KOH濃溶液,溶液兩邊用羧甲基纖維素作隔膜,將電極與電解質溶液隔開。一粒鈕扣電池的電壓達1(59V,安裝在電子表里可使用兩年之久。

板書]2、銀鋅電池:

負極:Zn+2OH—-2e-=ZnO+H2O

正極:Ag2O+H2O+2e-=2Ag+2OH-

銀鋅電池充電和放電的總化學方程式為:

Zn+Ag2OEMBEDPBrush2Ag+ZnO

閱讀]資料卡片—鋰電池。

講]鋰電池是金屬鋰作負極,石墨作正極,無機溶劑亞硫酰氯(SO2Cl2(在炭極上發生還原反應。電解液是由四氯鋁化鋰(LiAlCl4(溶解于亞硫酰氯中組成。它的總反應是鋰與亞硫酰氯發生反應,生成氯化鋰、亞硫酸鋰和硫。

板書]3、鋰電池

8Li+3SO2Cl2=6LiCl+Li2SO3+2S

講]鋰是密度最小的金屬,用鋰作為電池的負極,跟用相同質量的其它金屬作負極相比較,能在較小的體積和質量下能放出較多的電能,放電時電壓十分穩定,貯存時間長,能在216(3—344(1K溫度范圍內工作,使用壽命大大延長。鋰電池是一種高能電池,它具有質量輕、電壓高、工作效率高和貯存壽命長的優點,因而已用于電腦、照相機、手表、心臟起博器上,以及作為火箭、導彈等的動力資源。

板書]三、二次電池

投影]鉛蓄電池

講]鉛蓄電池可放電亦可充電,它是用硬橡膠和透明塑料制成長方形外殼,在正極板上有一層棕褐色的PbO2,負極是海棉狀的金屬鉛,兩極均浸入硫酸溶液中,且兩極間用橡膠或微孔塑料隔開。

分析]放電時起原電池的作用。

板書]1、鉛蓄電池

負極:Pb-2e-+SO42-=PbSO4

正極:PbO2+2e-+4H++SO42-=PbSO4+2H2O

蓄電池充電和放電的總化學方程式為:

Pb+PbO2+2H2SO4EMBEDPBrush2PbSO4+2H2O

講]當放電進行到硫酸的濃度降低,溶液的密度達到1.18g/cm3時應停止使用,需充電,充電時起電解池的作用。

投影]資料: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現代化通信業的發展,人們使用電池的機會愈來愈多,手機、尋呼機、隨身聽、袖珍收音機等都需要大量的二次電池作電源。可重復充電使用的二次電池市場主要包括鎳鎘、鎳氫、鋰離子和鋁箔包裝的鋰高分子電池等4種。

板書]四、燃料電池

講]燃料電池是將燃料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的裝置。與一般電池不同的是,其所需的化學燃料并不儲存了電池內部,而是從外部供應,便于燃料的補充,從而電池可以長時間甚至不間斷地工作。另一方面,燃料電池除了電池本身之外,還需要燃料和氧化劑供應等配套部件與電池堆一起構成一個完整的燃料電池系統。

按電解質劃分,燃料電池大致上可分為五類:堿性燃料電池(AFC)、磷酸型燃料電池(PAFC)、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MCFC)和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PEMFC)。

投影]氫氧燃料電池。

板書]1、燃料電池(堿性)

電極反應:負極:2H2+4OH——2e—=4H2O

正極:O2+2H2O+2e—=4OH—

電池的總反應為:2H2+O2=2H2O

講]該電池的特點是能量轉化率高,可達70%以上,且其燃燒的產物為水,因此不污染環境。

講]燃料電池應用前景:燃料電池由于具有能量轉換效率高、對環境污染小等優點而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重視。燃料電池是唯一同時兼備無污染、高效率、適用廣、無噪聲和具有連續工作和積木化的動力裝置。預期燃料電池會在國防和民用的電力、汽車、通信等多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廢舊電池中含有汞、鉛、鎘、鎳等重金屬及酸、堿等電解質溶液,對人體及生態環境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如當成資源,加以回收利用,即可減少對環境污染,又可節約能源。

專題訓練]對比掌握11種原電池

原電池電極反應式的書寫格式:電極名稱(電極材料):氧化還原反應的半反應(氧化還原類型)

1、銅鋅非氧化性強酸溶液的原電池(伏打電池)

(電極材料:銅片和鋅片,電解質溶液:稀硫酸)

(1)氧化還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Zn+2H+=Zn2++H2↑

(2)電極反應式及其意義

正極(Cu):2H++2e-=H2↑(還原反應);

負極(Zn):Zn-2e-=Zn2+(氧化反應)。

意義:在標準狀況下,正極每析出2.24升氫氣,負極質量就減小6.5克。

(3)微粒移動方向:

①在外電路:電流由銅片經用電器流向鋅片,電子由鋅片經用電器流向銅片。

②在內電路:SO(運載電荷)向鋅片移動,H+(參與電極反應)向銅片移動的電子放出氫氣。

2、銅鋅強堿溶液的原電池

(電極材料:銅片和鋅片,電解質溶液:氫氧化鈉溶液)

(1)氧化還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Zn+2OH-=ZnO+H2↑

(2)電極反應式及其意義

①正極(Cu):2H2O+2e-=H2↑+2OH-

②負極(Zn):Zn+4OH--2e-=ZnO+2H2O

意義:在標準狀況下,正極每析出2.24升氫氣,負極質量就減小6.5克。

(3)微粒移動方向:

①在外電路:電流由銅片經用電器流向鋅片,電子由鋅片經用電器流向銅片。

②在內電路:OH-(參與溶液反應)向鋅片移動遇到Zn2+發生反應產生ZnO,Na+(運載電荷)向正極移動。

3、鋁銅非氧化性強酸溶液的原電池

(電極材料:銅和鋁;電解質溶液:稀硫酸。)

(1)氧化還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2Al+6H+=2Al3++3H2↑

(2)電極反應式及其意義

正極(Cu):6H++6e-=3H2↑(還原反應);

負極(Al):2Al-6e-=2Al3+(氧化反應)。

意義:在標準狀況下,正極每析出6.72升氫氣,負極質量就減小5.4克。

(3)微粒移動方向:

①在外電路:電流由銅片經用電器流向鋁片,電子由鋁片經用電器流向銅片。

②在內電路:SO(運載電荷)向鋁片移動,H+(參與電極反應)向銅片移動得電子放出氫氣。

4、銅鋁強堿溶液的原電池

(電極材料:銅片和鋁片,電解質溶液:氫氧化鈉溶液)

(1)氧化還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2Al+2OH-+2H2O=2AlO+3H2↑

(2)電極反應式及其意義

①正極(Cu):6H2O+6e-=3H2↑+6OH-

②負極(Al):2Al+8OH--6e-=2AlO+4H2O

意義:在標準狀況下,正極每析出6.72升氫氣,負極質量就減小5.4克。

(3)微粒移動方向:

①在外電路:電流由銅片經用電器流向鋁片,電子由鋁片經用電器流向銅片。

②在內電路:OH-(參與溶液反應)向鋁片移動遇到Al3+發生反應產生AlO,Na+(運載電荷)向正極移動。

化學教案案例篇4

第一章化學反應及能量變化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包括:化學反應的類型、氧化還原反應、氧化劑與還原劑三部分,主要從化合價的升降、電子的轉移討論氧化還原反應。

▲"氧化還原反應原教材穿插在第一章"鹵素"中學習,新舊教材這部分的要求基本一致,但比起原教材來,新教材有三個特色:

1、結構合理:新教材從研究燃燒出發,導入氧化還原,先由復習初中所學的四種基本類型入手,對照Fe2O3+3CO==2Fe+3CO2類屬判斷的矛盾導出氧化還原,順理成章。全節擬成三個相互聯系的問題,綱目清晰。

2、表述生動:用擬人漫畫形象生動的表述概念,激發興趣,便于理解。

3、聯系實際:列舉生產、生活中對人類有益或有害的氧化還原反應。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以價態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理解氧化還原反應,氧化劑、還原劑的概念。

(2)了解初中所學的基本反應類型與氧化還原不同分類的關系。

(3)會用"雙線橋"式表示基本的氧化還原方程式。

能力目標:通過判斷一個反應是否是氧化還原,誰是氧化劑、還原劑,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能用辨證的對立統一的觀點分析事物的意識。

【課時分配】

3課時:

(1)學習"一、二";

(2)學習"三",練習寫"雙線橋"反應式;

(3)課堂小結,課堂訓練及作業評析、補償。

【教學設計】

1、化合價的升降、電子的轉移

教學內容要點

教與學活動建議

一、化學反應類型

初中化學學習了化學反應分類共有:

1、根據反應物與生成物的種數、類別分:

基本類型:化合:A+B=AB

分解:AB=A+B

置換:A+BC=AC+B

復分解:AB+CD=AD+CB

2、根據反應物得失氧分:

氧化:物質得到氧

還原:物質失去氧

3、判斷反應屬于何類型:

Fe2O3+3CO==2Fe+3CO

CuO+H2===Cu+H2O

二、氧化還原反應:

1、實驗分析:

實例:CuO+H2=Cu+H2O

↓↓

從得失氧分析:失氧得氧

↓↓

從升降價分析:降價升價

↓↓

電子轉移分析:得e失e

↓↓

反應結論:還原反應氧化反應

------------

同時發生,稱為氧化還原反應

2、概念遷移:

用價態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判斷沒有得失氧的反應。

(1)電子完全得失:2Na+Cl2===2NaCl

(2)電子對偏移:H2+Cl2===2HCl

得出氧化還原的本質定義:

凡是有電子轉移(得失、偏移)的反應。

3、氧化還原反應與四種基本反應類型的關系。

三、氧化劑和還原劑

1、實例分析:

CuO+H2=Cu+H2O

↓↓

還原反應氧化反應

↓↓

被還原被氧化

↓↓

氧化劑還原劑

↓↓

得電子物質失電子物質

------------------------

從反應物中找

2、用"雙線橋式"表示氧化還原反應

▲聯系生活生產實際,了解氧化還原反應對人類社會的利弊。

▲詢問學生回顧初中化學知識引入:

1、初中化學學習過那些類型?各有何特點?(引出左列各基本類型的特征)

2、從得失氧的角度還學習過那些類型?(以CuO與H2的反應為例,它屬于何類型?)

3、Fe2O3和CO的反應屬于什么基本類型?(激發學生思維中的矛盾點,引出氧化還原反應進一步的認識)

▲由學生按照左列(1)-(3)的三個層次分析,得出氧化還原反應的結論。指出;從價態變化和電子轉移觀點來分析化學反應。

可以擴展到對許多沒有氧參加的化學變化實質的認識.

(引出Na與Cl2,H2與Cl2反應)

▲最好能運用電教手段將課本圖1-2,1-5,1-8改成動畫,配合分析各概念放映。

▲學生以左列兩反應為例,分析Na、H2發生氧化反應,Cl2發生反應。也可擴充至其他實例。

教師提示學生全面理解:電子轉移包括電子的偏移和電子的得失

▲由學生說出課本圖1-7的含義,以明確氧化還原與基本類型的關系。

▲進一步引導學生分析"還原反應-被還原-氧化劑"和"氧化反應-被氧化-還原劑"的內聯系

(配合課本圖1-8的動畫分析)

▲歸納小結:師生共同討論。

綜合得出如下的氧化還原反應對立統一關系的兩根推斷線:

實質判斷依據元素變化反應物稱為反應物性質

失e—→升價—→被氧化—→還原劑—→還原性得e—→降價—→被還原—→氧化劑—→氧化性

化學教案案例篇5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自然科學。

(2)了解化學研究的內容

2、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查閱資料、分析討論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圍繞著什么是化學,化學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樣學習等問題,對學生學習化學的情感進行熏陶和培養。

(2)通過我國化學成就的學習,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和學習化學的緊迫感和熱情。

二、教學重點

1、什么是化學

2、化學的作用

三、教學難點: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

四、課時設計一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過程

教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在接下來的40分鐘里,我將和大家一起進行一次奇異的旅行——走進化學世界。(噴字呈現“化學”二字)去領略化學帶給我們的震撼!

如果說,數學使人精細;哲學使人深邃;藝術使人浪漫;……。那么我要說,化學使人夢想成真!

在古代,人們夢想像鳥兒一樣,身生雙翅,翱翔于藍天白云之間;

在近代,人們夢想像千里眼、順風耳一樣,與遠方親人“天涯若比鄰”;夢想能夠親眼觀看,微觀世界的奇異景象……

化學就是幫助人類實現夢想的“魔法石”!

金屬的冶煉,使人們擁有了制造飛機、汽車等嶄新代步工具的材料,讓人們“周游世界”的夢想成真;光導纖維的制造,使人們體驗到“__”的快樂,讓人們“天涯若比鄰”的夢想成真!

同學們,你有怎樣的夢想呢?

學生:(在現代,我們夢想天更藍、水更清,物質更豐富,生活更美好;我們渴望揭開生命的奧秘,改變人類的基因,使人類更聰明、更善良;夢想發明新藥物,解除病人的痛苦,使人類延年益壽、長命百歲;夢想變廢為寶,讓廢棄的塑料垃圾變成燃料,讓汽車在天空翱翔;)

我也曾夢想有一件特殊材質制成的衣服,它可以自動調節溫度,冬暖夏涼,它可以隨著光的強度改變顏色,在烈火中它是避火衣,在大海中它是救生圈……!

我們這些美好的愿望和看似奇異的夢想,正在通過化學家的聰明才智和辛勤勞動逐漸實現!化學正以其獨特的方式,使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板書:化學使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

同學們,你們想體驗夢想成真的快樂嗎?請跟我一起走進化學的殿堂,為我們的夢想成真而努力學習!

學生:愿意!

教師:化學離我們并不遙遠,化學就在我們身邊。自然界的藍天、白云、綠樹、紅花……每時每刻都在演繹著化學的神奇變化;人世間的衣、食、住、行……每分每秒都在展示著化學的無窮魅力!沒有化學變化的發明創造,就沒有當今世界的五光十色、包羅萬象;沒有化學變化的千百萬化,就沒有當今世界的多姿多彩、神奇無限。……

教師:大家看大屏幕,這是什么?

學生:水!

教師:我們已經學習了語文、英語、數學、物理、政治等學科。現在就請同學們想一想!如果你是語文、英語、數學、物理、政治等老師,你將以水為主題,根據各自學科特點,跟同學們說些什么?

學生:語文老師說,水體現的是一種奉獻精神。“洗凈了別人,洗臟了自己。”

學生:英語老師說,Water。

學生:數學老師說,通過水可以計算出不規則容器的容積。

學生:物理老師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學生:政治老師說,“一個人不能兩次走進同意條河水”。

教師:你們猜一猜,作為化學老師的我,又會說些什么呢?

教師:認真觀察物質的變化,是學習化學重要方法之一。對物質變化的觀察應注重觀察變化前的物質、變化中的現象、變化后的物質。

化學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地球的“成長史”,就是一部人類的發展史;(邊放課件邊講)

教師:化學在給人類帶來驚喜的同時,也埋下了禍根。現在由化學引起的污染,遍及全世界,是全世界共同面臨的重要問題。你知道由于應用化學不當、對化學常識的無知,而引起的污染嗎?

學生:白色垃圾。

學生:松花江水變得混沌、惡臭。

學生:滾滾黑煙,污染空氣。

學生:空中“死神”——酸雨。

學生:臭氧層空洞。

學生:光化學煙霧

閱讀“綠色化學”。科學技術是一柄雙刃劍

(欣賞空氣家族成員的特異功能)

學生:小結本節課的知識。

教師:化學,使我們變得更加聰明!

化學就在我們身邊!沒有化學就沒有生命、沒有這鳥語花香的世界。

化學是人類力量與智慧的結晶;是人類為了生存,與自然界中種種災難進行抗爭的過程中總結的經驗與成果;是促進人類社會進步與發展,改善生活質量的重要依據。

不學化學不知道,物質世界真奇妙、物質世界真精彩!

走進化學、了解化學、學習化學、掌握化學,為保護我們美麗的家園——地球,為實現中國的“諾貝爾”夢,我們要努力學習化學……

作業:(1)總結身邊的化學

(2)記憶常見元素符號

化學教案案例篇6

教學原述

通過銅—鋅原電池的演示實驗及動畫演示電子流動情況,幫助學生理解原電池的原理。考慮到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概括能力還不是很強,教師沒有讓學生馬上討論“構成原電池的條件”。教師對教材進行了處理,增加了一些演示實驗(如下表),按銅—鋅原電池的裝置,變化電極材料和燒杯里的物質(其中實驗6中鋅和銅分別放在兩個燒杯中),讓學生通過預測、觀察、對比、分析、歸納、得出結論。

學生一邊興致勃勃地預測實驗結果,一邊仔細觀察實驗現象。教師一邊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一邊有序地做著實驗。隨著實驗的進行,學生順利的得出了構成原電池的條件。然后學生通過練習鞏固所學內容。從反饋來看,學生掌握得很還可以。

我的評價

本課例是典型的師導生學的教學模式,學生能很好地掌握知識點。在整個探究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熱情十分高漲,課堂氣氛相當活躍,最后提出的問題大大出乎意料。如有學生提問:在實驗中把導線連接的銅片與鋅片一同浸入稀硫酸中書本上說只有銅片上有氣泡,可實驗中明明鋅片上也有氣泡?銅—鋅原電池中稀硫酸在不斷的消耗,那手機上的電池為何不需要補充電解液?銅—鋅原電池的裝置改成銅—銀原電池(電解質仍為稀硫酸),現象是否一樣?教師引導學生自學課本內容,適當用課件輔助解決上述問題,并指導學生去查有關的資料。通過上述活動使學生增強了分析具體問題的能力,本課從提出問題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后又誘使學生提出新的問題,從問題開始,最后又以問題結束,體現了一種全新的以問題為主鏈的&39;課堂學習模式。

我的反思

本課內容與生活聯系很多,可以在對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動手能力,發現問題方面都有很好的資源連接,例如音樂卡片、廢舊干電池、電動玩具、手機、電子手表、照相機、電動車、汽車等等。能不能調整課堂模式,讓學生從生活中來提升學習知識能力呢?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有關原電池最關注的是什么?選擇什么作為活動的切入點,怎樣利用好所有的資源與活動內容進行最佳組合?怎樣的形式來展開才能真正從學生的興趣能力出發更好地引領學生?找準切入點后整個活動的順序安排怎樣?從時間、材料、內容、重點難點、學生情況進行有機整合。

我的建議

課堂活動模式可以嘗試改為:創設情境→探究活動→分析問題→探究加深→掌握新知

在一陣音樂賀卡的音樂聲中開始新的學習,學生們馬上充滿了好奇,音樂賀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然后教師就順水推舟的告訴學生要探究的主題。教師在每個桌子上提供以下材料:電極有鐵、銅、鋅、石墨;溶液有稀硫酸、氫氧化鈉溶液、硫酸銅溶液、無水乙醇;還有塑料繩、電線、電流計。學生從中挑選材料設計出原電池。學生先分組討論,擬訂實驗方案,然后利用實驗探究。教師參與其中,加以有效地引導、啟發。學生實驗完畢后,各小組匯報實驗研究情況,小組間互相交流,從而理解原電池的原理及構成條件。最后教師設計問題情景讓學生分析實際問題。課后布置家庭小實驗——水果的原電池實驗。

化學教案案例篇7

新課程的核心觀念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在本課的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實施中,充分體現了“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理念。在教學中不是通過教師介紹六種營養物質對人體的營養作用。而是通過預習作業將學習任務布置在學生身上;不是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六種營養物質的具體知識理論學習上,而是以這些知識以及用日常生活有關事例為載體,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如網上收集有關營養元素的材料,獲得自主學習的一種方法,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拓展學生的視野。這種開放式教學,使學生學會閱讀材料增長知識的方法,培養了學生合作精神和人際交往能力。

讓學生以多種方式豐富自己的知識,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學會思考,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表現出自己的個性,體驗到學習的快樂,發現自己的進步,并以此進步激勵學生不斷進步。然而,這種開放式教學活動占用時間較多,若內容安排過多,勢必對教學進度有一定的影響。初三學生面臨中考,家長都希望孩子考上重點中學,擔心活動會浪費孩子的學習時間,影響中考成績,不十分支持。因此,教師要注意把握課堂節奏,控制課堂流程的時間,在學生收集資料的時候,指導學生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今后安排類似活動時序要制定更嚴密的活動方案,更加合理的安排時間。化學是與社會生活緊密聯系的一個學科,對解決現在和將來人類社會的需求問題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化學教育應義不容辭地擔負起培養未來公民科學素養的責任,化學教育對象的大眾化,內容的社會化,方法的現代化是化學教育發展的必然結果。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與時俱進、勇于創新,懷著對祖國強烈的使命感、責任感、緊迫感、學習新課程、研究新課程、推進新課程。

化學教案案例篇8

教學重點:

①原電池的化學工作原理;

②原電池的形成條件及電極反應式;電子流和電流的運動方向;

③培養學生關心科學、研究科學和探索科學的精神。

教學難點:

原電池的化學工作原理和金屬的腐蝕。

教學過程:

Ⅰ復習

[提問]化學反應通常伴有能量的變化,能量有那些轉換(或傳遞)能量的形式?

化學教案案例篇9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使學生建立化學平衡的觀點;理解化學平衡的特征;理解濃度、壓強和溫度等條件對化學平衡的影響;理解平衡移動的原理。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通過對變化規律本質的認識,培養學生分析、推理、歸納、總結的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及從微觀到宏觀,從現象到本質的科學的研究方法。

通過討論明確由于反應可逆,達平衡時反應物的轉化率小于100%。

通過掌握轉化率的概念,公式進一步理解化學平衡的意義。

平衡的有關計算

(1)起始濃度,變化濃度,平衡濃度。

例1445℃時,將0.1lI2與0.02lH2通入2L密閉容器中,達平衡后有0.03lHI生成。求:①各物質的起始濃度與平衡濃度。

②平衡混合氣中氫氣的體積分數。

引導學生分析:

c始/l/L0.010.050

c變/l/L__2x

c平/l/L0.015

0+2x=0.015l/L

x=0.0075l/L

平衡濃度:

c(I2)平=C(I2)始-△C(I2)

=0.05l/L-0.0075l/L

=0.0425l/L

c(H2)平=0.01-0.0075=0.0025l/L

c(HI)平=c(HI)始+△c(HI)

=0.015l/L

w(H2)=0.0025/(0.05+0.01)

通過具體計算弄清起始濃度、變化濃度、平衡濃度三者之間的關系,掌握有關化學平衡的計算。

【小結】①起始濃度、變化濃度、平衡濃度三者的關系,只有變化濃度才與方程式前面的系數成比例。

②可逆反應中任一組分的平衡濃度不可能為0。

(2)轉化率的有關計算

例202lCO與0.02×100%=4.2%l水蒸氣在2L密閉容器里加熱至1200℃經2in達平衡,生成CO2和H2,已知V(CO)=0.003l/(L·in),求平衡時各物質的濃度及CO的轉化率。

△c(CO)=V(CO)·t

=0.003l/(L·in)×2in

=0.006l/L

a=△c/c(始)×100%

=0.006/0.01×100%

=60%

【小結】變化濃度是聯系化學方程式,平衡濃度與起始濃度,轉化率,化學反應速率的橋梁。因此,抓變化濃度是解題的關鍵。

(3)綜合計算

例3一定條件下,在密閉容器內將N2和H2以體積比為1∶3混合,當反應達平衡時,混合氣中氨占25%(體積比),若混合前有100lN2,求平衡后N2、H2、NH3的物質的量及N2的轉化率。

思考分析:

方法一:

設反應消耗xlN2

△n(始)1003000

△nx3x2x

n(平)100-x300-3x2x

(l)

x=40l

n(N2)平=100l-xl=100l-40l

=60l

n(N2)平=300l-3xl=180l

a=40/100×100%=40%

方法二:設有xlN2反應

△n

122

x2x2x

【小結】方法一是結合新學的起始量與平衡量之間的關系從每種物質入手來考慮,方法二是根據以前學過的差量從總效應列式,方法二有時更簡單。

n(平NH3)/n(平總)×100%

=n(平NH3)/(n始-△n)

=2x/(400-2x)×100%

=25%

x=40l

(以下計算與上面相同)

鞏固課堂所學內容。

附:隨堂檢測答案1.(C)2.1.31×107Pa(129.4at)

平衡體系溫度升高,溶液的綠色加深;冷卻后,顏色又變淺。

[儀器和藥品]

1.學生用:燒杯(50毫升)、滴定管2支、量筒(10毫升)、攪拌棒、試管、石棉網、鐵架臺(附鐵杯)、保溫瓶(貯開水)、酒精燈、火柴。

3M氫氧化鈉溶液、3M硫酸溶液、0.5M氯化鐵溶液、0.1M硫酸銅、1M溴化鉀溶液。

2.講臺上公用:1M鉻酸鉀溶液0.5升、1M重鉻酸鉀溶液0.1升。

探究活動

濃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讓同學復述勒沙特里原理,然后提出并演示,鉻酸根呈黃色,重鉻酸根呈橙色。在水溶液中,鉻酸根離子和重鉻酸根離子存在下列平衡:

提問:

(1)若往鉻酸鉀溶液里加入硫酸,溶液顏色有什么變化?

(2)再加氫氧化鈉溶液,顏色又有什么變化?

(3)若又加酸溶液,顏色將怎樣變化?

(3)又加硫酸,溶液由黃色變橙色,理由同上。

按照下表操作欄實驗,觀察現象。解釋顏色變化原因。

化學教案案例篇10

教學反思

本節課課文很長,內容很多,要壓縮在一節課內很有壓力,這是不利的地方;也有有利的地方,學生在學習生物的時候,對于六大營養素還是比較熟悉的,再加上現在各種營養品廣告的`普及,學生對于本課的內容應該很親切,其中一些應該很好上手。根據對課本、教案的研究,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并制作了相應的學案和課件。

以前授課時發現時間不夠,課后我反思過,主要是在蛋白質在生理活動中的作用這一塊說的太細致了,這些并不是教學中的重點內容,沒必要剖析的這么清楚,而且我明顯意識到缺乏練習,空講概念沒有意義。對此,我對課件和教案做了改動。

改動后的課程安排如下:首先通過課前營養師資格考試題目,引入本課的內容。在課堂教學階段,充分發揮小班化小組合作的優勢,讓學生以自學課本和小組討論的形式,分4個階段(蛋白質、糖類、油脂、維生素),完成導學訓練基礎知識部分的內容。在階段之間,穿插與生活實際聯系緊密的習題,及時的鞏固知識。最后小結階段,再用營養師資格考試題目結束,讓學生自己設計一份菜單和學生生活實際聯系緊密。

授課的過程比較順利,學生對這部分內容比較感興趣,師生互動都比較好。學生能夠從課本中找到生活中實用的知識,內心還是很高興的。課下的作業情況讓我不大滿意,反映出了本節課中,在重難點方面強調的不夠。最典型的例子,學生對于六大營養素這一重要的考點不是很清楚,也許是受電視影響,都以為“鈣鐵鋅硒”這些元素也是營養素,元素和營養素都有“素”字,區分起來很是不方便。我對自己本課的準備和表現基本滿意,但其中暴露出的不足之處,是我接下來的工作中需要盡力解決的。

化學教案案例篇11

一、本章教材的編排特點和主線

1、主要內容

(1)認識“分類”這一科學方法對化學研究的作用。

(2)能根據物質的組成和性質對物質進行分類,并根據分類標準掌握溶液、膠體和濁液的特點。

(3)了解電解質的概念,知道酸、堿、鹽在溶液中能發生電離,能書寫其電離方程式。

(4)以是否有離子參加反應為標準對化學反應進行分類,了解離子反應的本質及其表示方法——離子方程式。

(5)以化學反應中是否有化合價的變化為標準對化學反應進行分類,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識別氧化劑和還原劑。

各部分內容之間的關系

分類方法的應用

2、內容結構

本章作為從學科內容方面使學生認識化學科學的起始章,是連接初中化學與高中化學的紐帶和橋梁,對于發展學生的科學素養,引導學生有效地進行高中階段的化學學習,具有非常重要的承前啟后的作用。

對大量繁雜的事物進行合理的分類是一種科學、方便的工作方法,它在學習和研究化學當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章的一條基本線索就是對化學物質及其變化的分類。在高中化學的第二章編排化學反應與物質分類,使學生對物質的分類、離子反應、氧化還原反應等知識的學習既源于初中又高于初中,既有利于初、高中知識的銜接,又有利于學生能夠運用科學過程和科學方法進行化學學習,立意更高些。

從化學物質的分類來看,純凈物的分類在初中已初步介紹過,這里主要是通過復習使學生的知識進一步系統化。溶液和濁液在初中雖然也涉及到,但沒有從分散系的角度對其進行分類,因此,分散系和液態分散系的分類、膠體及其主要性質是高中化學的新知識。膠體的性質表現在很多方面,這里只是從膠體與溶液區分的角度,涉及到膠體的丁達爾效應。

從化學反應的分類來看,本章涉及到化學反應分類的3個標準:(1)反應物和生成物的類別以及反應前后物質種類的多少,按此標準劃分,可將化學反應分為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和復分解反應,這4種反應學生在初中已經學習過,這里主要是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系統化;(2)反應中是否有離子參加——離子反應;(3)反應中是否有電子轉移——氧化還原反應。后兩種分類及相關的離子反應和氧化還原反應是高中的新知識,在高中化學學習中將大量涉及,所以是重要的基礎知識,是本章的重點內容。

3、內容呈現特點:

以分類的科學方法作為統領本章的主要線索。本章所涉及的主要教學內容在過去的中學化學教學體系是作為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訓練的知識載體,但現在只是作為基本概念,而且是從分類的角度了解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因此相關知識在整個教材體系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具體的教學要求也不相同。

與第一章的編排相似,第二章的知識仍然非常重視與初中知識的銜接,化學物質的分類是從混合物和純凈物的知識入手,引入分散系、膠體等新的概念,而化學反應的分類則是在化合、分解、置換、復分解等4種基本反應類型的基礎上引申到離子反應和氧化還原反應,而且離子反應的概念建立在酸、堿、鹽的主要化學性質的知識基礎上,氧化還原反應在初中也從得失氧的角度初步認識了,所以,教材中的教學內容充分體現了新舊知識的聯系,也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能夠根據物質的組成和性質對物質進行分類。

2.知道膠體是一種常見的分散系,能夠根據分散質粒子的大小區分溶液、膠體和濁液,了解丁達爾效應。

3.了解電解質概念,知道酸、堿、鹽在溶液中能夠發生電離,能正確書寫強酸、強堿和可溶鹽的電離方程式。

4.通過實驗事實認識離子反應及其發生的條件,初步學會書寫離子方程式。

5.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是電子的轉移,能通過化合價的升降,判斷氧化還原反應。

6.能識別常見的氧化劑和還原劑。

過程與方法1.通過對化學物質及化學反應分類方法的討論,認識分類法在化學研究的作用。

2.通過對丁達爾效應、溶液的導電性、離子反應等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初步體會從實驗現象分析上升到理論知識的理性思維過程。

3.在與同學討論分類法的過程中學會對日常生活知識進行提煉、升華,并應用于科學研究或學習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感受分類等科學方法對于化學科學研究和化學學習的重要作用。

2.能正確認識氧化還原反應的價值。

3.通過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的相互依存關系,初步樹立對立統一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4.通過課堂討論活動學習與人合作與交流,共同研究、探討科學問題。

三、課時安排

第一節物質的分類(2課時)。

第二節離子反應(2課時)。

第三節氧化還原反應(2課時)。

復習(1課時)

單元測驗(1課時)

測驗講評(1課時)

四、教學建議

第一節物質的分類(2課時)

基本的要求①能根據物質的組成和性質對物質進行分類;

②知道根據分散質粒子的大小,把分散系分為溶液、膠體和濁液;

③知道用丁達爾效應區分溶液和膠體。

彈性的要求①膠體的滲析;

②膠體的吸附作用。

暫不宜拓展①膠體的凝聚的方法;

②膠體布朗運動。

第一課時:簡單分類法及其應用。

(1)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化學物質及其變化的分類方法,教科書引入“簡單分類法及其應用”,其目的是使學生認識科學方法對于化學科學研究和化學學習的重要性,教學要源于生活,落在化學,建議用具體的化學物質和化學反應從不同角度進行分類。

例1:NaCl、HCl、CaCl2、CuO、H2O、Fe2O3等化合物,如果將它們以在通常狀況下的存在狀態為標準進行分類,可分為氣體、液體和固體三類;如果將它們以是含氧還是含氯的二元化合物為標準進行分類,可分為氧化物和氯化物兩類。

例2:按照物質的組成和性質,對純凈物進行分類,作出樹狀分類圖,然后選擇下列合適的物質填在物質類別上:O2、Cu、H2SO4、Ba(OH)2、KNO3、CO2、空氣、含鎂60%的MgO。

例3:對下列化學反應進行分類(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類:是否化合反應;反應物的特點;是否氧化還原反應等)

①硫在氧氣里燃燒;②紅磷在氧氣里燃燒;

③鐵絲在氧氣里燃燒④鋁箔在氧氣里燃燒;

⑤蠟燭在氧氣里燃燒。

(2)從化學物質的分類過渡到化學反應的分類,建議可適當補充單質、氧化物、酸、堿、鹽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雖然這個內容在“人教版”中沒有出現,但在“山東版”和“江蘇版”都有涉及。

第二課時:分散系及其分類,膠體。

(1)關于分散系的教學,首先要確定分類的標準,教科書已經列舉了按照分散劑和分散質所處的狀態,相互之間可以有9種組合方式,但沒有具體的實例,因此教學過程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和列舉實例。

(2)關于膠體概念的教學,要把學生在初中學過的濁液、溶液的有關知識和日常生活中的有關事實、現象等聯系起來,建議先通過丁達爾效應把濁液、膠體、溶液區分開來,然后通過比較、討論,正確認識三種分散系的本質特征。

(3)關于膠體的性質,三個版本的教科書都提到了丁達爾效應,而其他性質只有“山東版”提到了電泳、聚沉、滲析等,而課標對膠體教學的要求是“知道膠體是一種常見的分散系”、在活動與探究建議方面提到了實驗“氫氧化鐵膠體的制備”,可見膠體的教學要求并不高,不宜隨意擴展、加深。第二節離子反應(2課時)

基本的要求①會寫:能夠正確書寫強酸、強堿和可溶性鹽的電離方程式;

②會看:看到離子方程式知道代表的是某一類的反應,并能舉例。如看到H++OH-=H2O知道代表的是強酸、強堿之間的反應;

③會判斷:能夠根據溶液中存在的離子判斷是否發生復分解反應,從而判斷溶液中離子能否大量共存;

④會檢驗:Cl-、SO42-、CO32-的檢驗方法。

彈性的要求①涉及強酸、強堿、鹽(包括難溶鹽)離子方程式的書寫(限于初中學過的方程式);

②離子的物質的量濃度。

發展的要求涉及醋酸、氨水等弱電解質以及碳酸氫根離子等酸式鹽的較為復雜的離子方程式。

不宜拓展①弱電解質的電離及相關知識;

②涉及量的關系的離子反應,如過量、不足量等。

第一課時:酸、堿、鹽在水溶液中的電離,離子反應和離子方程式的概念形成。

(1)雖然課標中并沒有涉及電解質的概念,但由于三個版本的教科書都提到了電解質和電離的概念,所以還是有必要讓學生理解相關的知識。對此,建議讓學生重溫初中做過的溶液導電性實驗,補充硝酸鉀加熱熔化后導電的實驗(硝酸鉀的熔點相對較低,放在蒸發皿中利用酒精噴燈加熱可熔化),使學生能正確認識電解質的概念。因教學時間有限,所以不宜在概念上過多糾纏。

(2)酸、堿、鹽在水溶液中的電離情況,是認識離子反應及其發生條件的關鍵,可從氯化鈉在水中的溶解和電離入手(可運用多媒體課件強化學生的理解),使學生學會電離方程式的書寫,進而理解酸、堿、鹽的本質。

(3)通過酸、堿、鹽在水溶液中的電離情況的討論,使學生了解到電解質在溶液里所起的反應實質是離子之間的反應后,可自然轉入離子反應的討論。注意用好教科書中的“實驗2-1”,把實驗與討論密切結合起來,初步形成離子反應和離子方程式的概念。

第二課時:簡單離子方程式的書寫,離子反應的應用。

(1)離子反應的本質與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是密切相關的,核心是離子反應的本質。教學中要充分用好“實驗2-2”,通過討論實驗所涉及的反應本質,得到離子互換反應的發生條件。特別注意的是,這里講的“發生條件”僅限于兩種電解質在溶液中相互交換離子的反應,而不是所有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至于其它類型的離子反應,如氧化還原的離子反應,在此不宜擴充。而置換反應可在相關習題訓練中補充說明。

(2)今年“人教版”教科書與去年相比,增補了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步驟,但從三個版本的教科書來看,離子方程式只要求掌握只有可溶于水的強酸、強堿和鹽的復分解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的書寫,而課標對離子方程式的書寫也沒有具體的教學標準,所以這一部分的內容不宜擴展、加深,但教學中必須讓學生明確:離子方程式不僅可以表示某一個具體的化學反應,而且還可以表示同一類型的離子反應。

(3)在初中知識的基礎上,在討論離子反應的應用過程中,可有意識地利用Ag+與Cl-、Ba2+與SO42-、H+與OH-、H+與CO32-、Ca2+與CO32-等不共存的離子組,進一步強化離子反應的本質、離子互換反應的發生條件、離子方程式的書寫等知識的理解。

第三節氧化還原反應(2課時)

基本的要求①根據實驗事實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是電子的轉移;

②舉例說明生產、生活中常見的氧化還原反應;

③熟記常見物質的化合價,并能通過化合價的升降,判斷氧化還原反應;

④通過具體實例識別氧化劑和還原劑。

彈性的要求①理解氧化、還原、氧化劑、還原劑的概念;

②學會用電子轉移的觀點判斷氧化還原反應,并能用箭頭標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

發展的要求簡單的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

不宜拓展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電子守恒原理及其運用。

對于本節內容的課時分配,提供兩套方案供參考。

【方案一】

第一課時:根據化合價的升降判斷氧化還原反應,電子轉移與氧化還原反應的關系。

(1)化合價變化和電子轉移的關系是本節教學的關鍵,故在第一課時就要突出教學的重點——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則在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中可強化概念的理解。教學中可結合具體反應(如教科書上木炭還原氧化銅的反應及“思考與交流”環節中初中學過的反應),從得氧失氧、化合價升降到電子轉移,環環相扣,由表及里地揭示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

(2)充分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尤其是電子轉移過程,可用電腦動畫生動形象地展現出來,有利于學生理解電子得失與電子對偏移的區別,進一步掌握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山東版”用原電池反應直觀揭示氧化還原反應本質的實驗方法和思路比較新穎,不妨嘗試一下,或在此基礎上進行修改,然后用于教學。

(3)“山東版”和“江蘇版”都介紹了用雙線橋法分析氧化還原反應,由于課標沒有要求,同時“人教版”也沒有介紹,不同學校可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是否增加這一內容,建議A、B類學校可簡單介紹,有利于以后對所學的氧化還原反應進行分析。

第二課時:4種基本反應類型與氧化還原反應的關系(氧化劑和還原劑)

(1)教科書中“學與問”的環節要求找出4種基本反應類型與氧化還原反應的關系,教學中要注意回歸到分類方法的應用,與第一節的教學內容相呼應,突出整章書的重點是分類的標準,離子反應、氧化還原反應在必修模塊中都是作為化學反應的分類類型來介紹。至于相關的一些比較復雜的知識都將在相應的選修模塊中進一步學習。

(2)課標并沒有要求掌握氧化劑和還原劑的概念,但三個版本的教科書都對此有介紹,“山東版”還從價態的角度分析氧化劑和還原劑,并給出一些常見的氧化劑和還原劑。對此,建議還是簡要介紹氧化劑和還原劑的概念,但目的是鞏固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并且能通過具體實例識別氧化還原反應和氧化劑、還原劑。

【方案二】

第一課時:根據化合價的升降判斷氧化還原反應,4種基本反應類型與氧化還原反應的關系。

(1)注重與初三關于氧化反應、還原反應的知識銜接,充分利用教材的“思考與交流”環節,使學生對氧化還原反應的認識不斷深化,從化合價升降的特征認識氧化還原反應。

(2)對教材內容進行重組,將“學與問”環節放在本課時完成,目的是引導學生從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化合價升降分析4種基本反應類型與氧化還原反應的關系,及時對從化合價升降角度認識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進行鞏固、升華,同時回歸分類方法的應用。

第二課時:從電子轉移的角度認識氧化還原反應(氧化劑和還原劑)。

(1)本課時是在上一課時的基礎上從電子轉移的角度給氧化還原反應下一個更本質的定義,使學生學會用電子轉移的觀點判斷氧化還原反應,理解氧化、還原、氧化劑、還原劑的概念。

(2)為了讓學生真正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可以利用兩個學生在初中就已經很熟悉的反應(金屬鈉和氯氣反應,氫氣和氯氣的反應)作為載體,引導學生分析反應物的組成、性質、發生變價的元素的原子結構,通過探究,使學生可以透徹地理解化合價的變化是由于得失電子或電子偏移引起的。通過NaCl和HCl形成的比較,讓學生理解氧化還原反應定義中描述的“電子轉移”包括電子得失和電子偏移。

(3)用“雙線橋法”分析氧化還原反應的化合價升降情況和電子轉移情況,不同學校可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是否增加這一內容。

化學教案案例篇12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通過對Na2O和Na2O2性質的探究,掌握Na2O2的重要化學性質及用途。掌握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主要性質;了解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用途;初步學會實驗探究過程中的基本操作技能;學會觀察和分析實驗現象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采用對比的方法,學會從同類化合物找出性質的差異性、相似性,形成規律性的知識的方法;通過實驗探究過程,初步學會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實驗對比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實驗教學與探究,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2、運用對比教學,培養學生對比研究的思維習慣。體驗科學探究的艱辛和喜悅,培養善于合作的科學品質,樹立嚴謹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氧化鈉和過氧化鈉的性質;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化學性質

【教學難點】Na2O2與H2O,Na2O2與CO2的反應及碳酸鈉、碳酸氫鈉與酸的反應

【教學過程】

【設置情境】同學們,俗話說“水火不相容”。水可以用來滅火,那水可不可以用來生火呢?今天,我給大家做一個小魔術,叫“滴水生火”,大家看好了

【實驗演示】滴水生火

【提問】大家看到了什么現象?

【討論】敘述觀察到的現象

【引入】奧妙是什么?——過氧化鈉,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鈉的重要化合物。首先學習鈉的氧化物

【提問】(1)鈉有哪些氧化物?

(2)氧化鈉和過氧化鈉的顏色、狀態以及化合價是怎樣的?

(3)氧化鈉有哪些化學性質

【學生】書寫氧化鈉與水、氧化鈉與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

【過渡】我們已經學習了第一種鈉的氧化物,接下來繼續學習鈉的另一種氧化物——過氧化鈉

【問題引導】過氧化鈉有怎樣的化學性質?

【學生活動】實驗3-5:探究Na2O2和水反應

操作+現象

初步結論

把水滴入少量的Na2O2中,現象_____________;

有O2產生

帶火星的火柴伸入試管內,現象:__________;

有O2產生

手觸摸試管外壁,現象:_____________

反應放熱

加1-2滴酚酞溶液,

現象:______________;

生成堿(NaOH)

【問題引導】請說明從上述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并解釋原因。

【學生活動】書寫Na2O2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判斷該反應的反應類型,并用雙線橋進行分析。

【分析推理】通過對比氧化鈉與水、過氧化鈉與水,推測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的反應。

【問題引導】結合Na2O2的化學性質,Na2O2可能有那些用途呢?

【問題引導】展示食用純堿、食用小蘇打商品圖片,提出探究問題

Na2CO3

NaHCO3

(1)在2支小試管里分別加入0.5g碳酸鈉和碳酸氫鈉觀察二者外觀上的細小差別,記錄它們的顏色和狀態。

白色粉末

白色細小晶體

(2)向兩支試管中分別滴入5滴水,振蕩試管,觀察現象。并用手摸一摸試管底部,有什么感覺?

加水結塊成

晶體,放熱

加水部分溶解,感受不到熱量變化

(3)繼續向兩支試管內加4mL的水,用力振蕩,有什么現象?

振蕩長時間后可溶解

振蕩長時間后仍有固體剩余

(4)向試管內滴入1~2滴酚酞溶液,各有什么現象?

溶液變紅

(較深)

溶液變

微紅色

初步結論

兩者都易溶于水,其中Na2CO3更易溶于水;

碳酸鈉溶液堿性比碳酸氫鈉強。

【問題引導】請說明從上述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并解釋原因。

【提出問題】通過小蘇打的用途介紹,引出熱穩定性的探究

實驗裝置圖

Na2CO3

NaHCO3

澄清石灰水

不變渾濁

澄清石灰

水變渾濁

結論

受熱不分解

具有熱穩定性

受熱易分解

熱穩定性差

【問題引導】請說明從上述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并解釋原因。

【提出問題】通過碳酸氫鈉藥片的適用癥,推出碳酸氫鈉可以和鹽酸反應,

寫出碳酸鈉和碳酸鈉反應的方程式。

【小結】

【布置作業】

化學教案案例篇13

化學教案-氧氣

10.氧氣的性質和用途1(新授物質課)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了解氧氣的物理性質,初步掌握氧氣的化學性質。

能力培養:通過氧氣化學性質的實驗,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及語言表達能力。

科學思想:通過研究氧氣的性質,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科學品質:通過氧氣化學性質的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求實、嚴謹的優良品質。

科學方法:通過實驗探討氧氣的化學性質。

重點、難點:初步掌握氧氣的化學性質及對實驗現象的準確描述。

教學過程()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引入]在我們的生活環境中有空氣,而空氣中有氧氣。

[提問]請你舉例說明日常生活中用到氧氣的地方

[講解]氧氣與人類的生活有密切的聯系,是人類和動物自下而上不可缺少的物質。

傾聽

回答:人和動物呼吸,急救病人。

傾聽

激發興趣。

[提問]氧氣具有哪些性質呢?

[引言]化學上要系統的研究某種物質一般都有一個程序,即先研究它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再通過性質研究它的.用途。

思考、猜想

設疑創設情境。

初步了解研究物質的程序。

[提問]什么是物理性質?

物理性質包括什么內容?

回答:1不經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

復習舊知識為學習新知識打好基礎。

[展示]一瓶氧氣

[討論提綱]

1.說出氧氣的色態

2.氧氣有氣味嗎?

3.已知氧氣的密度是1.429克/升,空氣的密度是1.293克/升,你從中得到什么結論?

4.在1升水中僅溶解30毫升的氧氣怎樣表示氧氣的溶解性?

[講解]如果我們改變條件,氧氣會由氣態變為液態,所以說氣體時必須要注明在通常狀況下。

觀察、討論,一位學生回答(別的學生補充)

1氧氣是無色的氣體

2氧氣是無味的(聞氣味)

3氧氣比空氣重

4氧氣不易溶解于水

領悟

培養學生的面容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學習聞氣味的方法。

[板書]一、物理性質

1.在通常狀況下氧氣是無色、無味氣體

2.比空氣略重

3.不易溶解于水

4.氧氣

液態氧固態氧

無色        淡藍色      淡藍色

看課本第14頁、記錄

加深記憶

[課堂練習]1.在通常狀況下,氧氣是____色___味的____,____溶解于水,比空氣____。

2.液態氧為____色,由氣態氧變為液態氧屬于____變化。

做課堂練習

及時反饋

[提問]什么是化學性質?

[引言]氧氣能與哪些物質發生化學反應?下面我們通過實驗來研究氧氣的化學性質。

回答:經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

思考、猜想

復習提問,引出新知識。

增強學生的求知欲。

[板書]二、氧氣的化學性質

1.氧氣與木炭反應

[演示]

[觀察提綱]1木炭的色態

2用坩堝鉗夾住木炭伸入氧氣瓶中有什么現象?

3用坩堝鉗夾住木炭在酒精燈上點燃后在空氣中可看到什么現象,再把點燃的木炭伸入純凈氧氣中可觀察到什么現象?

4觀察反應后生與物的色態,再向集氣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可看到石灰水有什么變化?

記錄

觀察、記錄。

木炭是黑色固體,用坩堝鉗夾住木炭伸入氧氣瓶中沒有發生變化,點燃的木炭在空氣中發出紅光,在純凈的氧氣燃燒發出白光,生成物是氣體。倒入澄清的石灰水后石灰水變渾濁。

設疑問。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討論]木炭與氧氣發生反應的條件是什么?說明提綱2中不能發征反應的原因。

[小結]上述實驗說明木炭與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

[講述]用文字表達式表示出化學反應,寫法如下:

1.寫出反應物和生成物的名稱,即反應物寫在左邊,生成物寫在右邊,中間劃箭頭。

2.箭頭上寫反應條件。

下面表示出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的文字表達式:

[板書]木炭+氧氣二氧化碳

討論并回答:

反應條件是點燃,因為2中反應條件沒有達到,所以反應不能發生。

記憶

領悟

試著書寫文字表達式

記錄

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準確描述實驗現象的能力。

加深對文字表達式的認識。

加深記憶。

[板書]2.氧氣與硫反應

[演示]展示硫粉

[觀察題綱]1觀察硫粉的色態 2點燃硫粉后放在空氣中可看到什么現象  3把點燃的硫粉伸入純凈氧氣中可看到什么現象 4生成物有氣味嗎

[討論題]這種氣體對空氣有污染嗎?

[講述]這種氣體叫做二氧化硫,近年業我國禁止燃放鞭炮,是因為放鞭炮后產生二氧化碳氣體,污染環境,所以我們要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從我做起,為保護環境做出貢獻。

思考、猜想。

觀察并記錄。

硫粉是淡黃色固體,點燃的硫粉在空氣中燃燒,火焰為淡藍色,在純凈的氧氣中燃燒,火焰為明亮的藍紫色。生成物有刺激性氣味。

討論并回答:有

傾聽

培養學生觀察能力。

加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提問]怎樣寫出硫和氧氣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寫出文字表達式、記錄:

加強記憶。

[板書]3.氧氣與磷反應

[設問]紅磷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是什么?

[講解]產生的白煙是白色的固體小顆粒。

[提問]怎樣寫出磷和氧氣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引言]氧氣能與碳、硫、磷發生反應,能否與鐵絲發生反應,通過實驗來驗證。

[板書]4.氧氣與鐵反應

[演示]鐵絲在氧氣中燃燒

[觀察題綱]1.觀察鐵絲的顏色、狀態

2.觀察集氣瓶底放的是什么?

3.將鐵絲點燃后伸入氧氣瓶中有什么現象發生?

4.觀察生成物的色態。

[討論題]集氣瓶底部為什么要加少量的水或細沙

[提問]怎樣寫出鐵在氧氣中燃燒的文字表達式?

回憶成分的實驗。

回答:產生大量的白煙

傾聽寫文字表達式、記錄

磷+氧氣五氧化二磷

傾聽。

猜想。

觀察、記錄。

鐵絲是銀白色的固體,繞成了螺旋狀,集氣瓶底部放了少量的水,被加熱的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熱量,生成黑色固體。

回憶實驗現象。

記憶物質色態。

加強記憶。

質疑,激發興趣。

培養觀察能力。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能力。

加強記憶

鐵+氧氣四氧化三鐵

[討論]1.氧氣能與碳、硫、磷、鐵等物質發生化學反應,那么氧氣是不是活潑氣體?

2.物質在空氣中與純氧氣中燃燒哪個劇烈?

[小結]氧氣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氣體,能與多種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同時放出熱量。

[討論]如何檢驗一個集氣瓶中是否是氧氣?

[講解]一般我們用最簡單的方法來檢驗,請看實驗

[演示]將一根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

[提問]有什么現象發生?

[小結]用帶火星木條來檢驗氧氣。

討論并回答:

自由回答。

思考

觀察

回答: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培養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學會檢驗氧氣的簡便方法。

[課后小結]

1.了解氧氣的物理性質。

2.初步掌握氣氣的化學性質(會寫文字表達式及對反應現象的描述)。

分析、歸納并回答。

培養學生分析歸納能力,明確各知識點要達到的目標。

課后記:從氧氣的性質和用途起,初中化學開始具體研究物質,物質的性質決定其有何用途。而物質的性質主要從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兩方面起,因此,掌握物質的變化和性質的區別與聯系;物理化學性質都包括哪些方面是要求學生熟記的。

化學教案案例篇1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了解堿金屬的性質、化學性質和原子結構,并能運用原子結構的初步知識來了解它們在性質上的差異極其遞變規律。

2.能力目標: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自學能力、觀察能力和創新能力。

3.德育目標:培養學生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對學生進行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的教育。

教學重點:堿金屬元素的性質,以及跟原子結構的關系。

教學難點:科學方法模式的訓練,堿金屬的化學性質。

教學方法:啟發式教法。

教學用品:

1.學生用品(兩人一組):金屬鉀、濾紙、小刀、石棉網、酒精燈、鐵架臺(帶鐵圈)、火柴、鑷子。

2.教師用品:除學生實驗用品外。

3.還需要蒸餾水、酚酞溶液、錐型瓶、玻璃片、投影儀、投影片。

教學過程:

[提問]堿金屬元素包括哪幾種元素?

[板書]鋰(Li)、鈉(Na)、鉀(K)、銣(Rb)、銫(Cs)、鈁(Fr)。

由于它們的氫氧化物都是易溶于水的強堿,故有堿金屬元素之稱。

[引入]這些元素之間存在著某種內在聯系,這種內在聯系是什么呢?下面我們將從它們的結構特征和性質等方面進行探討。由于鈁是放射性元素,暫時不討論。

[板書]第三節堿金屬元素

1、堿金屬元素的原子結構和堿金屬的性質。

(一)、堿金屬元素的原子結構

[投影](表2-2堿金屬元素的原子結構)

[討論]分析表2-2堿金屬元素的原子結構,可發現什么規律?(前后四人為一組,展開討論)。

[板書](學生小結)

1.相同點:最外電子層上都只有1個電子。

2.遞變規律:從鋰到銫核電荷數增大,電子層數逐漸增多,原子半徑逐漸增大。

[講述]堿金屬元素在原子結構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及遞變規律。我們知道,結構決定性質,因此,我們可以推測堿金屬在性質上也存在相似性和遞變規律。下面,我們先研究它們的物理性質,請同學們先閱讀教材表2-1及其有關的內容,然后進行以下討論。

[討論]堿金屬的主要物理性質有那些相似性及遞變規律?

[板書](二)、堿金屬的物理性質

[投影](學生小結)

堿金屬的物理性質:

1.相似性:(1)銀白色(銫略帶金色)(2)硬度小(3)密度小

(4)熔點低(5)導熱導電

2.遞變性:從鋰到銫

(1)、密度呈增大趨勢

(2)、熔點、沸點逐漸降低。

[講述]一般的說隨著原子序數的增加,單質的密度增大。但從Na到K出現了“反常”現象,根據密度公式,Na到K的相對原子量增大所起的作用小于原子體積增大所起的作用,因此鉀的密度比鈉的密度小。

通過上面的討論可以得知,堿金屬的主要物理性質跟結構一樣存在著一定的相似性及其遞變性。那么在化學性質上是不是也存在著一定的相似性和遞變性呢?

[討論]根據堿金屬的原子結構,推測堿金屬的化學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性。

[學生小結]堿金屬元素的最外電子層上都只有一個電子,因此可以推測它們都與鈉相似,都能與氧氣等非金屬以及水等起反應。但由于從鋰到銫核電荷數增大,電子層數增多,所以它們在化學性質上也有一定的差異。也存在著遞變規律。

[板書](三)堿金屬的化學性質

1。堿金屬與非金屬的反應

[講述]同學們的推測是否正確,還需要通過實驗進行論證。

[學生實驗]用鑷子取一小塊鉀,擦干表面的煤油后,放在石棉網上加熱,觀察發生的現象。

[提問]觀察到哪些現象?比較與鈉的在空氣中燃燒的現象有什么差異?

(學生回答)鉀熔化成小球,劇烈燃燒,鉀比鈉在空氣中燃燒更劇烈。

[提問]從上述現象比較鈉與鉀的失電子的能力和金屬性。

(學生回答)鉀比鈉更易失去電子,金屬性更強。

[講述]鉀燃燒后生成的是比過氧化鉀更復雜的氧化物,由于大綱和教材不要求,我們就不討論了,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課后查閱有關的資料進行學習。下面我們觀察鉀與水是如何進行反應的

[板書]2、堿金屬與水的反應

[演示實驗]教材[實驗2-10]

[提問]在上述實驗中能夠觀察到什么實驗現象?

(學生回答)鉀塊浮在水面上,熔化成光亮的小球,在水面上迅速游動,發出嘶嘶聲,溶液變紅。

[提問]鉀與鈉分別與水反應何者更強烈?

(學生回答)鉀更劇烈。

[提問]根據上述實驗現象可得出什么結論?

(學生回答)鉀密度比水小,熔點較低,與水反應是放熱反應,生成物中一種是氫氣,另一種是氫氧化鉀。

[課堂練習]寫出鉀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標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

[學生板書]2K+2H2O===2KOH+H2↑

[提問]根據上述實驗事實,比較鉀與鈉的失電子能力和金屬性強弱順序。

(學生回答)鉀比鈉易失去電子,金屬性更強。

[討論]閱讀教材中堿金屬反應的有關內容,結合上述兩個實驗,總結堿金屬性質的有關的規律。

(學生小結):

[投影]堿金屬的化學性質

相似性:1、都能與氧氣等非金屬反應

4Li+O2====2Li2O

2Na+S===Na2S

2、都能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物和氫氣

3、均為強還原劑:M-e-===M+

從鋰到銫遞變規律:

1、與氧氣反應越來越劇烈。

2、與水反應越來越劇烈。

3、金屬性逐漸增強。

[敘述]從上面的實驗及大量事實證明,同學們前面根據原子結構所作的推論是合理的,也是正確的,今后我們在學習中要學會這種方法。由于堿金屬的化學性質都非常活潑。因此,它們在自然界中都以化合態存在,堿金屬的單質都由人工制得。實驗室保存堿金屬時,都要密封保存,以隔絕空氣,如把K、Na保存在煤油中。Li因密度小于煤油,而應存放在石蠟中。

[投影]鞏固練習

1、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鋰可以保存在煤油中

(B)鉀在空氣中燃燒生成過氧化鉀

(C)從鋰到銫其密度逐漸增大

(D)從鋰到銫其熔、沸點逐漸降低

2、堿金屬在與氧氣、氯氣以及水的反應中有什么共同點?

4、堿金屬在與鹽溶液反應時有什么共同點?

[小結]

堿金屬(M):LiNaKRbCs

⑴原子半徑

⑵失e-能力

⑶金屬性

⑷單質還原性

⑸MOH堿性

⑹M與H2O反應

⑺M與O2反應

⑻M+的氧化性

⑼熔點、沸點

⑽硬度

⑾密度

結構決定性質,性質反映結構。

[作業]

P40:三、四

化學教案案例篇15

(前言:反思實在犀利不來,內容不多,僅僅涉及一點教學技能方面的點評,誰叫偶語文不行捏r(st)q但這的確是自己的所思所感。就具體教學內容以及習題設置方面,個人認為初中生更喜歡能吸引他們的具有新鮮感的知識,譬如最新的科學發現或者社會熱點問題等,這點WQ&JZW做得不錯,課本知識需要把握輕重,不需要時時刻刻強調體現化學,知識的融會貫通可以在復習課時加深,而上新課時,如需深入,可以設置課后探究實驗,讓感興趣的學生查閱資料或課后于老師一起探討。最后,提醒同學們~學好語文,具體說是語言表達,真的很重要!不僅僅是為了四六級a~)

第一次我班同學較為正式的說課,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既欣喜又嘆服著我們這些“小先生”的成長,從大二參加講課比賽時的一絲青澀到今天有模有樣的站在講臺上,能夠大聲而又流暢地表述自己的教學思路,這跟不斷地自我鍛煉與挑戰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JZW是第一個上臺的,她超強的語言組織能力一直是我“膜拜”的!在此之前,她確實做了很多工作而且很用心(作為舍友深有體會~),更想到用講學稿來輔助教學,這的確是她說課的一個亮點。但說課時未提及講學稿,著實令人感到這講學稿好似“擺飾”。可以在說教學流程時穿插講學稿的題目,以更好的體現教學思想。

接著是XHJ,當聽說她是昨晚才著手準備這一課題時,徹底地佩服她在教學方面的才能。先檢討下自己,當時沒認真聽她說課的內容......但單是語言的魅力就把我吸引住了,她將教學思路一氣呵成地清晰地表達出來,這是我需要好好加強強化的地方!最后是WQ&WMQ,也看出她們為這次活動而付出的努力。

其實,每當別人上臺后,自己都會反思:換做是我,我會如何呈現教學內容?別人與自己的的優劣勢分別是哪些?怎樣揚長避短?怎樣使這節課上得更完美?這個暑假,除了為找工作以及畢業論文做準備外,還準備繼續去當“志愿者”,以進一步加強課堂的駕馭能力。愿大家互幫互利,共同進步!

化學教案案例篇16

一.教材分析

原電池原理是中學化學重要基本理論之一,從能量轉換角度看,本節程內容是對前一節中“一種形式的能量可以轉化為另一種形式的能量……能量也是守恒的;化學能是能量的一種形式,可以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熱能和電能等”論述的豐富和完善。

從反應物之間電子轉移的角度看,原電池概念的形成是氧化還原反應本質的拓展和應用;從思維角度看,“將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的思想,是對火力發電的原理“化學能→熱能→機械能→電能”思維方式的反思和突破。

二.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知道原電池是一種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知道原電池的本質是氧化還原反應。

(2)掌握原電池的組成條,會判斷正負極,會判斷電流、電子、溶液中離子流動的方向。會書寫銅鋅原電池的電極反應式。

(3)能用日常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簡易水果電池。

(4)能舉例說明化學能與電能的轉化關系及其應用。初步認識傳統干電池、二次電池及常見的新型電池。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分析火力發電的原理及利弊,建立“將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的新思路,通過對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的分析,提出實現新思路的各種推測和猜想等,培養創新思維能力。

(2)通過實驗2-4(改進)的層層推進,培養學生在實驗中觀察現象、分析現象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自己歸納、概括形成“原電池”的概念,并根據已有電學知識生成跟原電池相關的概念(正負極、離子移動方向判斷等)。

(3)通過科學探究,讓學生根據實驗2-4的已有知識設計實驗,并初步學會控制實驗條的方法。

(4)通過思考與交流,讓學生學會聯系實驗和已有知識,學會用比較歸納的方法認識事物的本質特征。

(5)利用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分析常見化學電,學會用基本理論指導實際應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科學探究和實踐活動——水果電池的制作,體驗科學探索的樂趣。

(2)通過化學電的發展和新型化學電開發利用的介紹,讓學生體會化學的實用性和創造性,通過認識化學電可能會引起的環境問題,初步形成較為客觀、正確的能觀。

三.重點:

初步認識原電池概念、原理、構成及應用。認識化學能轉化為電能對現代化的重要意義。

四.教學難點:

通過對原電池實驗的探究、引導學生從電子轉移角度理解化學能向電能轉化的本質。

五.教學主線:(第一時)

六.教學流程:

【引導】經過上節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化學反應的能量變化通常表現為熱量的變化,同時了解了化學能與熱能的相互轉化。而電能是現代社會中應用最廣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二次能,化學能在什么條下能轉化為電能,又是如何轉化,這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主要內容。

【過渡】通過圖2-7,我們可以了解到我國目前發電總量構成中,火電仍居榜首。結合圖2-8燃煤發電過程中能量是如何轉化的?

【學生回答】化學能熱能機械能電能

【提問】上述能量轉化過程有何弊端?

【小結】環境污染,轉化步驟多、損失大。

【提問】要將化學能直接轉化成電能,必須要選擇合適類型的化學反應。電流是電子的定向移動引起的,在前面學過的哪種反應類型有電子的轉移?

【學生回答】氧化還原反應。

【過渡】要想使氧化還原反應釋放的能量不通過熱能直接轉變為電能,就要設計一種裝置,使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分別在兩個不同的區域進行,并使其間的電子轉移,在一定條下形成電流。

【學生活動】分組實驗(實驗2-4改進)

實驗操作實驗現象教師引導

①將銅片插入稀硫酸中,觀察銅片表面有何變化。Cu和稀硫酸能反應嗎?

②將鋅片與銅片并排插入稀硫酸中,觀察銅片、鋅片表面有何變化。寫出相應離子方程式

③將銅片和鋅片用導線連接起,再次觀察銅片、鋅片表面有何變化。以下問題依次展開:

①銅片表面的氣泡可能是什么?

②該氣體是如何產生的?

③電子從何而,如何流動?

④該過程有電流產生嗎?如何證明?

④在銅片和鋅片之間連接電流表(或小燈泡)以下問題依次展開:

①這個過程實現了哪些能量之間的轉化?(引出原電池的概念)

②如何判斷該原電池的正負極?

③如何用式子表示正負極表面的變化過程?

④在內電路中,溶液離子的流動方向如何?

實驗改進:學生分組實驗可以改成“小試管+鋅粒+銅棒+稀硫酸”原電池,現象更明顯,而且能明顯觀察到銅片表面產生氣泡速率的變快。

【過渡】原電池的發明實現了化學能和電能的直接轉化,怎么判斷一個類似的裝置能否組成原電池?(能否有電流產生或使用電器能夠運行)

【學生活動】P41“科學探究”,學生自行從給定的用品中選擇組成原電池,畫出電池裝置示意圖。根據小組畫出的示意圖進行實驗,討論哪些裝置可以形成原電池。(使學生學會控制實驗條的方法,探究原電池的組成條)

實驗用品:鋅片、銅片、鐵片、石墨電極各兩套,導線、金屬夾、靈敏電流表、果汁、酒精、250mL燒杯。

【講解】根據學生實驗結果Cu-Zn、Cu-Fe、Cu-C、Cu-Cu、Zn-Fe、Zn-C、Zn-Zn、Fe-C、Fe-Fe、C-C等可能組合進行分析,得出可形成原電池的裝置。

【思考與交流】通過以上實驗,原電池應由哪幾部分構成,各起什么作用?構成一個原電池需要哪些條?

【小結】原電池應由有兩種活動性不同的金屬(或一種是非金屬導體)作電極;電解質溶液作反應介質,提供離子移動;導線,使兩極相連形成閉合電路。

【外作業】

1.制作水果電池,并畫出水果電池的構造示意圖,下節作交流展示。

2.從本、商場、網上等了解化學電的發展,了解干電池、充電電池、燃料電池的組成、工作原理,使用中應注意的問題。下載相關圖片、錄像、制作簡單的演示稿。以備下節交流。

第二時:

教學流程:

【引導】將上節介紹的原電池真正應用到生活中是很不方便的,但是真正要改造成化學電給予應用也經歷了漫長的時間。今天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幾種有代表性的化學電。

【展示】一粒鋅錳電池

【投影】圖2-11(省去電子轉移方向)

【提問】①圖片中幾種物質的作用;②電子移動方向;③負極電極方程式

【學生回答】

【思考與交流】P42“思考與交流”,分析鋅錳電池為何失效,如何改進?

【過渡】鋅錳電池、堿性鋅錳電池的最大弊端是什么?(一次電池,電池垃圾,引出二次電池)

【投影】圖2-12(略去正負極的標注)

【提問】①圖片中幾種物質的作用;②電子移動方向

【學生回答】

【過渡】現代社會對耗電量高的便攜式電器需求量越越大,因此對封閉式體積小的充電電池更加青睞。

【投影】展示一系列新型充電電池,包括鎳鎘電池、鎳氫電池、鋰離子電池

【講解】每種電池優勢

【過渡】燃料燃燒的本質也是氧化還原反應,但是直接燃燒轉化成的熱能再轉化成電能時轉化率不高,燃料電池的面世正是解決了這個問題。

【投影】圖2-15(略去電子移動方向、正負極標注和H+移動方向)

【提問】①判斷正負極;②電子移動方向;③負極電極方程式;④H+移動方向;⑤該電池總反應;⑥與干電池或蓄電池的不同之處

【小結】化學電的發展歷程和發展趨勢。

第二時:發展中的化學電

【教師】請同學們展示你們制作的水果電池,并分組討論,推出最優秀的作品。

【學生】交流與展示自己作品,并講解制作過程。

【教師】原電池轉化成技術產品就是化學電,最早使用的化學電池是干電池。下面請我們的同學展示有關三種化學電工作原理的演示稿。并講解。

【學生】交流與展示。(①干電池:鋅錳電池的組成、工作原理,使用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②充電電池:鉛蓄電池、鎳鎘電池、鋰電池的組成、工作原理,使用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③燃料電池:氫氧燃料電池的組成、工作原理,使用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教師】組織學生討論:

1.為什么要回收廢電池?廢電池如何處理?

2.為什么說燃料電池是綠色能?

化學教案案例篇17

知識目標?以活潑金屬鈉,較活潑金屬鋁、鐵,不活潑金屬銅為代表,了解金屬的主要性質,并學會藥品的取用、加熱等基礎實驗操作方法。

能力目標?通過觀察、分析實驗現象,初步學會實驗觀察的方法?道德情感目標?

1、通過對鈉跟氧氣的反應、鈉跟水的反應、鋁和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等實驗的探究,體驗實驗方法在化學研究中的作用,并認識到實驗過程中控制實驗條件的重要性。

2、通過對金屬鈉、鋁性質的科學探究,發展學習化學的興趣,樂于探究物質變化的奧秘二、重點與難點

重點?鈉的氧化和鈉與水的反應,鋁與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難點?鈉的氧化和鈉與水的反應,鋁與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三、教學器材

投影儀、金屬鈉、蒸餾水、小燒杯、玻璃片、小刀、鑷子、濾紙、金屬鋁片、氫氧化鈉溶液四、教學方法與過程:探究式教學,實驗總結法

〖引言〗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幾乎每天都要接觸到許許多多的金屬制品,如:飛機、船舶、汽車、鋁合金門窗、家用炊具、硬幣等等。為什么在現代科技、工業生產、日常生活中要用到這些金屬和合金?金屬為什么都具有良好的導電導熱性?通過本章的學習,大家可以解決上述問題。〖過渡〗鈉具有哪些性質?

〖發放學案〗(包括課堂活動記錄及報告)

〖引言〗觀察實驗桌上的金屬鈉----首先觀察金屬鈉的存放,然后打開瓶蓋聞一聞瓶內物質的氣味〖問題提出〗金屬鈉為什么要放在煤油中?這與金屬的哪些性質有關?并主要通過這個問題的科學探究來學習研究物質性質的方法和程序。〖板書〗第一節金屬的化學性質

〖表達與交流〗(各小組代表發言交流)〖評價與概括〗

1.在初中化學的學習中,你認識了哪些物質?你是通過什么方法來研究它們的性質的?

鹽酸或二氧化碳)

驗證或探究預測的性質分析現象并解釋分類、比較、歸納、概括同類物質的性質

〖過渡〗通過同學們思考與交流,我們知道,研究物質的性質就應該首先把握研究的方法和程序。我們先探討研究物質性質的基本方法。〖板書〗研究物質性質的基本方法

〖過渡〗通過同學們交流與探討,研究物質的性質常常運用觀察、實驗、分類、比較等方法。

1

〖板書〗觀察法

(1)含義:是一種有計劃、有目的地用感官考察研究對象的方法

(2)內容:可以直接用肉眼觀察物質的顏色、狀態,用鼻子聞物質的氣味,也可以借助一些儀器來進行觀察,提高觀察的靈敏度。人們既在觀察過程中,不僅要用感官去搜集信息,還要積極地進行思考,及時儲存和處理所搜集的信息。觀察要有明確而具體的目的,要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分析和綜合。(3)實例:

〖投影〗閱讀、觀察、記錄并填寫活動表觀察金屬鈉的物理性質及鈉與水反應的現象〖實驗目的〗

1、學會觀察實驗現象,掌握觀察的方法;

2、學會通過實驗現象的分析,揭示物質的性質;

3、通過實驗觀察,認識金屬鈉的狀態、顏色、硬度和密度的相對大小、熔點的相對高低等物理性質。4、通過觀察金屬鈉與水反應的現象,分析金屬鈉的化學性質;〖試劑和儀器〗略〖實驗內容〗

觀察盛放在試劑瓶中的金屬鈉。用鑷子將金屬鈉從試劑瓶中取出,用濾紙將其表面的煤油吸干,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下一小塊鈉(黃豆粒大小),觀察鈉塊的切面。用小刀或玻璃片擠壓豆粒狀的鈉(注意:金屬鈉有強烈的腐蝕性,千萬不要用手直接接觸它。)

2.向培養皿中加適量水,滴入1~2滴酚酞溶液,將切好的鈉投入到水中,觀察現象。〖實驗記錄〗

通過上述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得到:金屬鈉是一種銀白色的金屬;熔點低、密度小、硬度小、展性好。

3

查表或看書可知金屬鈉熔點為97.81C,沸點為882.9C;密度為0.97g〃cm。〖現象分析〗亮、浮、熔、游、嘶、紅現象的分析〖概括〗與現象有關的金屬鈉的性質〖板書〗

一、金屬與水的反應2Na+2H2O====2NaOH+H2〖科學探究〗

如何改進實驗裝臵以驗證收集到的氣體為氫氣?〖歸納與總結〗鈉的化學性質

〖問題的升華〗金屬鈉為什么要保存在煤油中問題的解決〖拓展延伸〗

1.預測金屬鈉與鹽酸的反應的現象。

2.做一做:金屬鈉與硫酸銅溶液的反應,觀察的現象并分析實驗的結果。〖分析和結論〗略

〖過渡〗人們常用金屬器皿來盛水,也常用鐵、鋁或銅制的水壺來燒水,是否它們都不與水反應呢?實〖板書〗3Fe+4H23O4+4H2〖科學探究〗

〖介紹〗原教材中鐵粉與水蒸氣反應的實驗裝臵:水蒸氣發生、水蒸氣與鐵粉反應、產生氣體的檢驗等幾部分

〖分析〗圖3-8裝臵。

〖設計〗如果提供給你三支試管、水槽、蒸發皿、膠塞、導管、酒精噴燈及其他必要的儀器和物品,畫

出你設計的裝臵簡圖。〖小組討論〗〖表達與交流〗

〖課件展示、分析和結論〗

〖比較與概括〗由以上內容可知,鈉比鐵活潑。〖投影〗布臵學生閱讀填寫活動表:

1.根據所學的知識和已有的生活經驗,預測金屬可能具有哪些共同的性質?2.鐵粉為何看不見銀白色光澤?鐵有銀白色光澤,為何鐵又稱為黑色金屬?

3.哪些金屬在自然界中以游離態存在?實驗室有單質金屬鈉,可以說鈉在自然界以游離態存在嗎?〖過渡〗在此,我們使用了分類法和比較法。〖板書〗分類法:

在研究物質性質時,運用分類的方法,分門別類地對物質及其變化進行研究,可以總結出各類物質的通性和特性;反之,知道某物質的類別,我們就可推知該物質的一般性質。〖板書〗比較法:

運用比較的方法,可以找出物質性質間的異同,認識物質性質間的內在聯系,對物質的性質進行歸納和概括。

補充習題:

1.寫出鈉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標出反應中電子轉移的情況,并指出氧化劑和還原劑。2.為什么不能用手直接拿金屬鈉?

3.能否把鈉保存在汽油里或四氯化碳(CCl4)中?說明理由。(提示:汽油易揮發、易燃;CCl4的密度比鈉的大。)

4.對下列實驗現象進行分析:在盛水的燒杯中滴入幾滴酚酞試液,再投入一小塊金屬鈉。5.有人說“鈉是一種還原性很強的金屬,能把銅從硫酸銅溶液中臵換出來”。這種說法是否正確?為什么?

作業:預習五、教學后記:

教案編號:18

〖板書〗實驗法

(1)含義:通過實驗來驗證對物質性質的預測或探究物質未知的性質的方法。

(2)注意的問題:在進行實驗時,要注意控制溫度、壓強、溶液的濃度等條件,這是因為同樣的反應物質在不同的條件下可能會發生不同的反應。

(3)實驗法的步驟:實驗前,要明確實驗的目的要求、實驗用品和實驗步驟等;實驗中,要仔細研究實驗現象,并做好實驗記錄;實驗后,要寫好實驗報告,并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4)實例:

〖投影〗布臵學生閱讀、觀察、記錄并填寫活動表金屬鈉與氧氣反應的實驗〖實驗目的〗

1、學會通過實驗來驗證對物質性質的預測或探究物質未知的性質的方法。2、探究金屬鈉與氧氣的反應。

3、認識條件控制在實驗研究中的意義。〖試劑和儀器〗

金屬鈉,酒精燈,石棉網,鐵架臺,鐵圈。〖實驗步驟〗

1.將切好的金屬鈉放臵在空氣中。2.將金屬鈉放在石棉網上加熱。

實驗記錄:

么不同?

〖問題思考〗

1.這組實驗對你有什么啟示?理解實驗法的意義。

2.在你做過的實驗中,還有因條件改變而影響實驗結果的情況嗎?〖拓展延伸〗

〖演示實驗〗金屬鈉與硫、氯氣的反應。〖觀察、思考、記錄〗

鈉在氯氣中劇烈燃燒,產生白色的煙;鈉與硫粉混合研磨時燃燒,火星四射,發生爆炸,化學方程式為:

課題:金屬的化學性質(2)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以活潑金屬鈉,較活潑金屬鋁、鐵,不活潑金屬銅為代表,了解金屬的主要性質,并學會藥品的取用、加熱等基礎實驗操作方法。

能力目標?通過觀察、分析實驗現象,初步學會實驗觀察的方法?道德情感目標?

1、通過對鈉跟氧氣的反應、鈉跟水的反應、鋁和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等實驗的探究,體驗實驗方法在化學研究中的作用,并認識到實驗過程中控制實驗條件的重要性。

2、通過對金屬鈉、鋁性質的科學探究,發展學習化學的興趣,樂于探究物質變化的奧秘二、重點與難點

重點?鈉的化合物及鎂、鋁的性質?難點?鈉的化合物及鎂、鋁的性質三、教學器材

投影儀、金屬鈉、蒸餾水、小燒杯、坩堝、火柴、過氧化鈉、鎂條、鋁片四、教學方法與過程:探究式教學,實驗總結法

〖過渡〗上節課我們運用“觀察法”“比較法”來認識物質的性質。在研究物質性質的過程中,往往還通過實驗來驗證對物質性質的預測或探究物質未知的性質。

2

〖活動評價〗

〖媒體展示或描述上述實驗現象、分析和結論〗(略)

〖概述〗金屬鈉放臵在空氣中,會迅速被氧化而生成氧化鈉,失去金屬光澤(因此金屬鈉通常不能暴露在空氣中。為何能保存在煤油里?);金屬鈉在空氣中燃燒生成過氧化鈉。〖板書〗

二、金屬和氧氣的反應:

4Na+O2====2Na2O2Na+O22O2

該實驗驗證了金屬鈉在不同條件下與氧氣反應的性質。

〖概述〗上面是研究物質的性質時常用的四種方法,當然還有其他的一些方法;在研究物質的某方面性質時,可能只用到一種或兩種方法,但在研究物質的整體性質時卻常常是觀察、實驗、分類、比較等方法綜合應用。〖過渡〗

通過初中化學的學習,我們已經對科學探究的過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其實,人們對物質性質的研究也是一種科學探究過程。研究物質性質的內容包括物質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物質的通性和特性。那么研究物質性質的基本程序是怎樣的呢?〖板書〗研究物質性質的基本程序〖學生閱讀教材、提問并歸納〗(媒體展示)

1、要觀察物質的外觀性質(包括物質的存在狀態、顏色氣味等);2、要對物質的性質進行預測;

3、設計并實施實驗來驗證所做的預測。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歸納出與預測相一致的性質,并對實驗中所出現的特殊現象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4、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綜合、推論,概括出物質的通性及特性。〖探究〗研究過氧化鈉的性質(與氧化鈉比較)(建議通過實驗探究的方法)〖指導實驗〗提出學生實驗的操作方案及實驗要求:

1.打開盛有Na2O、Na2O2試管的橡膠塞,分別加入少量水,觀察現象并記錄;

2.用帶火星的木條分別伸入盛有Na2O的試管(1)和盛有Na2O2的試管(2)內,觀察現象并記錄;3.分別向試管(1)、(2)所得溶液中加入無色的酚酞試液,振蕩,觀察現象并記錄;4.根據實驗現象,作出相應實驗結論。

222

屬于自身氧化還原反應;-1價的氧元素具有強氧化性,所以能使色質褪色。表現漂白性。〖過渡〗活潑金屬鈉暴露在空氣中易被氧氣氧化,表面生成一層氧化物;在空氣中燃燒則生成過氧化鈉。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鈉、鎂、鋁排在一起,鈉所具備的性質鎂和鋁是否也同樣具備呢?根據已有的知識我們知道鎂能與氧氣反應,請回顧反應的條件及現象?〖交流與討論〗〖分析和結論〗

鎂的表面有一層致密的氧化膜,可以保護內部金屬不被繼續氧化,所以在點燃鎂條前,常用砂紙打磨,這樣點燃起來更方便些。

〖提問〗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的實驗現燃燒的實驗現象,書寫化學方程式。

〖板書〗

〖提問〗據此請預測鋁是否和氧氣反應?〖演示實驗〗“毛刷”實驗:(建議選做)

取一根鋁條用砂紙將薄膜破壞掉,然后用沾有Hg(NO3)2溶液的棉球擦一下,再用濾紙擦干。〖觀察、思考、討論〗

觀察鋁條表面變化情況:用濾紙擦干后的鋁條表面迅速長出了許多疏松的白毛,鋁條變成“毛刷”,輕抖白毛飄落。“白毛”成分是Al2O3。Hg(NO3)2與Al條發生臵換反應,生成的Hg阻止在Al條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鋁薄膜。

此實驗證明:室溫下鋁很容易跟空氣中的氧氣發生氧化還原反應:4Al+3O2=2Al2O3,Al具有強還原性。我們在使用鋁制品時要注意保護氧化膜。〖科學探究〗

用坩堝夾住一小塊鋁箔(箔厚約0.1mm),在酒精燈上加熱至熔化,輕輕晃動。仔細觀察。可觀察到什么現象?為什么會產生這種現象?

再取一塊鋁箔,用砂紙仔細打磨(或在酸中處理后,用水洗凈),除去表面的氧化膜,再加熱至熔化。又有什么現象呢?〖交流與討論〗〖分析和結論〗鋁箔熔化,失去光澤,但熔化的鋁箔并不滴落,好像有一層膜兜著。這是因為鋁表面的氧化膜保護了鋁,構成薄膜的氧化鋁的熔點(2050℃)高于鋁的熔點(660℃),包在鋁的外面,所以熔化了的液態鋁不會滴落下來。

熔化的鋁仍不會滴落,因為鋁很活潑,磨去原來的氧化膜后,在空氣中又會很快的生成一層新的氧化膜。這也正是性質活潑的鋁在空氣中能穩定存在的原因。

3

〖板書〗4Al+3O2=2Al2O3

〖拓展延伸〗若要觀察到鋁的燃燒應采取哪些措施?〖交流與討論〗

〖分析和結論〗增大鋁與空氣的接觸面,提高反應的溫度等。〖演示實驗〗鋁粉在空氣中燃燒

用玻璃管將鋁粉吹到酒精燈的火焰上方。

〖觀察、思考〗觀察到燈焰上方產生耀眼白光。鋁在高溫條件下,可在空氣中燃燒放出大量光和熱。(認識反應條件的重要性,條件不同反應程度不同,加深外因是變化條件的認識。)〖學生閱讀教材〗鋁的氧化膜

〖總結〗鈉、鎂、鋁與氧氣反應的異同點。補充習題:

1.鈉在自然界里不能以態存在,只能以態存在,這是因為。2.由于鈉很容易與空氣中的、等物質反應,通常將鈉保存在里,以使鈉與、等隔絕。

3.鈉可以把鈦、鋯等金屬從它們的鹵化物中還原出來,這是由于鈉具有性。

4.在空氣中長時間放臵少量金屬鈉,最終的產物是()

A.Na2CO3B.NaOHC.Na2OD.Na2O25.下列滅火劑能用于撲滅金屬鈉著火的是()

A.干冰滅火劑B.黃沙C.水D.泡沫滅火劑作業:P547五、教學后記:

教案編號:19

課題:金屬的化學性質(3)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以活潑金屬鈉,較活潑金屬鋁、鐵,不活潑金屬銅為代表,了解金屬的主要性質,并學會藥品的取用、加熱等基礎實驗操作方法。

能力目標?通過觀察、分析實驗現象,初步學會實驗觀察的方法?道德情感目標?

1、通過對鋁和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實驗的探究,體驗實驗方法在化學研究中的作用,并認識到實驗過程中控制實驗條件的重要性。

2、通過對金屬鎂、鋁性質的科學探究,發展學習化學的興趣,樂于探究物質變化的奧秘二、重點與難點

重點?鎂和鋁的化學性質?難點?鎂和鋁的化學性質

三、教學器材投影儀、金屬鈉、蒸餾水、小燒杯、玻璃片、小刀、鑷子、濾紙、金屬鋁片、氫氧

化鈉溶液、集氣瓶、稀鹽酸

四、教學方法與過程:探究式教學,實驗總結法

〖引入〗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到鎂、鋁都能與氧氣反應,這種性質上的相似性是由結構的相似性決定的,這是內因。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所以在一定條件下,它們能與許多物質發生化學反應。〖板書〗

三、鎂和鋁的化學性質1.共性

(1)跟非金屬反應:2Mg+O2=2MgO4Al+3O2=2Al2O3

〖講述〗因為Mg、Al的最外層電子數較少具有較強的還原性,它們不僅能跟單質O2反應,而且還能與其它金屬單質反應(如鹵素、硫等),甚至能與某些氧化物反應。〖板書〗(2)跟某些氧化物反應〖設問并組織討論〗

(1)回憶復述Mg與水反應的實驗現象,寫出化學方程式。〖回答〗

Mg+2H22+H2〖提問〗鋁跟水反應嗎?

〖演示實驗〗Al與沸水反應

將去掉膜的Al條放在沸水中(用投影儀做此實驗)。〖觀察、回答〗

(1)Al條表面有氣泡產生。

(2)結論:2Al+6H2O===2Al(OH)3+3H2

〖提問〗初中化學課中同學們學習過CO2的有關性質,知道CO2不支持燃燒。這是一瓶CO2,瓶壁無色透明,將點燃的鎂條放入瓶中,觀察鎂條是否熄滅?有什么現象?〖演示實驗〗Mg與CO2反應〖觀察、思考、記錄〗

①現象:Mg條在CO2中劇烈燃燒,放出白光和大量熱,有大量白煙生成,瓶壁上有黑色固體生成。②結論:

CO2不支持燃燒是具有相對性的;Mg不僅能與游離態的O2反應,而且能與氧化物中的氧結合,表現出強還原性。

〖過渡〗Al在高溫條件下也可以與CO2反應,甚至于能與某些金屬氧化物反應。

〖演示實驗〗鋁熱反應(實驗前用磁鐵檢查一下室溫條件下有無鐵存在;反應后再用磁鐵檢查有無鐵生成)

〖觀察、思考、記錄〗反應前:無鐵存在。

反應中:發光、放熱、反應劇烈。

反應后:用磁鐵檢查生成物有塊狀物被吸起。2Al+Fe3O4===2Fe+Al2O3+Q

Al的還原性強于鐵,也能與化合態氧結合。

〖放錄像〗鋁熱反應在生產中的應用:焊接鋼軌。

〖過渡〗鎂、鋁的強還原性不僅體現在與某些氧化物的反應中,它們也跟酸反應。〖板書〗(3)跟酸的反應(1)相同點

a.Mg、Al與鹽酸反應產生H2。b.Mg、Al與稀硫酸反應產生H2。(2)不同點

b.Al與冷濃H2SO4、濃HNO3發生鈍化。〖過渡〗除此以外,鋁還有哪些特性?〖板書〗2.特性

〖演示實驗〗Al與NaOH溶液反應(用投影實驗)〖設問〗

①Al與NaOH水溶液的反應中Al顯示什么性質?根據是什么?②上述反應產物中的NaAlO2是如何產生的?

③Mg比Al活潑,其與H2O反應較Al容易,為什么與NaOH水溶液接觸無明顯現象呢?

觀察、思考,將Mg、Al條放入NaOH水溶液中,Mg表面無變化,Al條表面有許多氣泡產生。結論:Mg+NaOH

2Al+2NaOH+2H2O=2NaAlO2+3H2↑討論、歸納,回答:

①Al顯還原性,因其化合價升高。

②以上反應不是一步反應,而是多步反應的結果:

2Al+6H2O=2Al(OH)3+3H2↑Al(OH)3+NaOH=NaAlO2+2H2O

③因Mg(OH)2既不溶于水也不與NaOH反應,其可將內層Mg包起來,使反應難于進行下去。

〖小結〗本節課我們從生活實際出發,分析Mg、Al的相對位臵,討論了它們與非金屬、氧化物、酸、堿的反應情況,請同學們歸納一下Mg、Al性質的相同點、不同點。復習鞏固:

1.把燃著的鎂條放入下列氣體中,不能發生反應的是[]。A.N2B.CO2C.Cl2D.He2.鎂粉中混進少量鋁粉,將Al粉除去,可選用的試劑是[]。A.鹽酸B.CuSO4溶液C.NaOH溶液D.H2O

4

3.在鋁熱反應中,鋁粉的作用是[]。A.催化劑B.氧化劑C.還原劑D.熔劑4.兩份鋁粉分別與足量的NaOH溶液和HCl溶液反應,產生的氣體體積相同(同溫、同壓下),則這兩份鋁粉的質量之比為[]。A.1:2B.1:3C.3:2D.1:15.同質量的鈉進行下列實驗,其中產生氫氣最多的是[]。

A,將鈉投入足量水中B.將鈉用鋁箔包好,并刺些小孔,再加入足量水中C.將鈉投入足量稀硫酸中D.將鈉投入足量稀鹽酸中作業:P548、9五、教學后記:

教案編號:20

課題:幾種重要的金屬化合物(1)

一、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1.以MgO、Fe2O3、CuO為代表,了解金屬氧化物的主要理化性質和主要用途。鞏固藥品取用等基礎實驗操作。

2.以鐵的氫氧化物和Al(OH)3為代表,了解金屬氫氧化物的制法、性質和用途。

3.以Al2O3、Al(OH)3為代表,了解_物質的特點。以KAl(SO4)2為代表,使學生掌握復鹽的組成特點。?能力目標?1.通過列表比較,了解各類金屬化合物的性質。同時掌握學習元素化合物的方法——比較法。

2.通過對幾個實驗的探究,體會實驗方法在化學研究中的作用,并認識到實驗過程中控制實驗條件的重要性。

道德情感目標?

通過實驗、圖表分析、聯系生活等多渠道的科學探究,發展學習化學的興趣,樂于探究物質變化的奧秘二、重點與難點

重點?氫氧化鋁、氫氧化鐵的性質,Fe2+、Fe3+的轉化。?難點?氫氧化鋁、氫氧化鐵的性質,Fe2+、Fe3+的轉化。

三、教學器材投影儀、金屬鈉、蒸餾水、小燒杯、玻璃片、小刀、鑷子、濾紙、金屬鋁片、

氫氧化鈉溶液、集氣瓶、稀鹽酸

四、教學方法與過程:探究式教學,實驗總結法?復習提問?

1.為什么多數金屬在自然界中多以化合態形式存在?2.寫出下列變化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①金屬鈉在空氣中表面變暗;②金屬鈉在空氣中加熱;③金屬鈉投入純水中;④金屬鋁投入NaOH溶液中

引入新課?金屬不但其單質具有許多特殊的理化性質和廣泛的用途,而且金屬形成的多種化合物亦有極其重要的性質和用途。

板書?第二節幾種重要的金屬化合物(一)金屬化合物

1.金屬氧化物的水溶性

實驗?CaO、MgO、CuO和水作用實驗

22

形成對應的堿。MgO不和冷水作用但和熱水作用生成Mg(OH)2。?練習?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Na2O+H2O—K2O+H2O—BaO+H2O—CaO+H2O—MgO+H2O—?板書?2.和酸的作用?實驗?書本實驗3—5

②完成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Al2O3+H2SO4—Fe2O3+HNO3—CuO+HNO3—?板書?3._氧化物

實驗?Al2O3溶于堿的實驗Al2O3+2NaOH==2NaAlO2+H2O

研討?①氧化鋁的化學性質有何特點?除去金屬鋁表面的氧化膜你有什么高招?②象氧化鋁這種氧化物和其它金屬氧化物不同,我們稱它為_氧化物,你能對_氧化物下個確切的定義嗎?

結論投影?既能和酸反應,又能和堿反應且均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叫做_氧化物。

①鈉表面的氧化物和鋁的氧化膜都是金屬氧化物,它們的外觀形態和性質相同嗎?對內層金屬的保護作用一樣嗎?

②鐵制品表面常需油漆而鋁制品一般都_露于空氣中,這是為什么?

③一段光亮的鐵絲插入鹽酸中立即有氣泡產生,而一段光亮的鋁絲插入鹽酸中過一會兒才有氣泡產生,這是為什么??課后作業?

1.既能跟鹽酸反應,又能跟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氧化物是A.AlB.MgOC.NaHCO3D.Al2O32.下列屬于紅色物質的是A.MgOB.Fe2O3C.Cu2OD.CuO

3.下列物質(甲欄)及它們對應的用途(乙欄),試用短線把它們的對應關系連接起來。甲欄乙欄氧化鎂紅色油漆和涂料氧化鋁耐火材料氧化亞銅制造銅鹽的原料氧化銅紅色顏料冶煉金屬

五、教學后記:

教案編號:21

課題:幾種重要的金屬化合物(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5

知識目標?

1.以鐵的氫氧化物和Al(OH)3為代表,了解金屬氫氧化物的制法、性質和用途。鞏固試管實驗等基礎實驗操作及Fe(OH)制備的特殊操作。

2.以Al2O3、Al(OH)3為代表,了解_物質的特點。以KAl(SO4)2為代表,使學生掌握復鹽的組成特點。?能力目標?

1.通過列表比較,了解各類金屬化合物的性質。同時掌握學習元素化合物的方法——比較法。

2.通過對幾個實驗的探究,體會實驗方法在化學研究中的作用,并認識到實驗過程中控制實驗條件的重要性。

道德情感目標?通過實驗、圖表分析、聯系生活等多渠道的科學探究,發展學習化學的興趣,樂

于探究物質變化的奧秘

二、重點與難點

2+3+

重點?氫氧化鐵的性質,Fe、Fe的轉化。

2+3+

難點?氫氧化鐵的性質,Fe、Fe的轉化。三、教學器材

投影儀、金屬鈉、蒸餾水、小燒杯、玻璃片、小刀、鑷子、濾紙、金屬鋁片、氫氧化鈉溶液、集氣瓶、稀鹽酸

四、教學方法與過程:

探究式教學,實驗總結法

復習提問?完成下列變化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氧化鈉和水氧化鋇和水鋁和氫氧化鈉溶液氧化鋁和氫氧化鈉溶液?板書?二.氫氧化物

1.氫氧化物的水溶性(學生自學得結論)2.可溶性堿的通性(學生討論回顧)?板書?1.鐵的氫氧化物的制備?練習?用化學方程式表示下列物質的制備原理。Mg(OH)2Cu(OH)

2

板書?②氫氧化亞鐵的不穩定性4Fe(OH)2+O2+2H2O==4Fe(OH)3?引深探討?能否確保氫氧化亞鐵有較長的保存時間嗎?(學生討論,設計實驗)

板書?③不溶性堿的化學性質a.和酸的作用

練習?完成下列化學方程式

Fe(OH)2+HCl——Fe(OH)3+H2SO4——Cu(OH)2+HNO3——?板書?

2Fe(OH)32O3+3H2O

堿牲氧化物+水(一般)

Mg(OH)2——Cu(OH)2——Fe(OH)3——?板書?2.氫氧化鋁制備

實驗?氫氧化鋁的實驗室制法(書本實驗3—7)

Al2(SO4)3+6NH3〃H2O==2Al(OH)3↓+3(NH4)2SO4鋁鹽溶液和氨水反應制取氫氧化鋁

偏鋁酸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可制取氫氧化鋁?板書?②性質

a.白色膠狀沉淀,不溶于水,有吸附作用b._

①金屬鈉在純氧中燃燒;

②FeSO4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并在空氣中放臵一段時間;③FeCl3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

④無水硫酸銅放入醫用酒精中。A、②③①④B、③②①④C、③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B

2.在由Fe、FeO、Fe2O3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100mL2mol/L的鹽酸,恰好使混合物溶解,并放出448mL

3+

氣體(S、T、P),此時溶液中無Fe離子,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混合物里三種物質反應時消耗鹽酸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1∶3;

2+-反應后所得溶液中的Fe與Cl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2;

混合物里,FeO的物質的量無法確定,但Fe比Fe2O3的物質的量多;混合物里,Fe2O3的物質的量無法確定,但Fe比FeO的物質的量多。答案:B、C3.將一定量的NaOH與NaHCO3的混合物X,放在密閉容器中加熱,充分反應后生成CO2氣體V1L(V1≠0)。將反應后的固體殘渣Y與過量鹽酸反應,又生成CO2V2L(氣體體積均在標準狀況下測定)。(1)Y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

A.Na2CO3與NaOHB..Na2CO3與.NaHCO3C.只含有Na2CO3D.只含有NaOH

(2)X中NaOH與NaHCO3共____________mol;NaOH與NaHCO3物質的量之比為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C(2)V2/11.2(V2-V1)/(V2+V1)。

4.用沉淀法測定NaHCO3和K2CO3混合物的組成。實驗過程中每次稱取一定質量的樣品溶于水制成溶液,向其中滴加相同濃度的Ba(OH)2溶液,每次實驗均充分反應。實驗記錄見右表:

回答下列問題:(1)第2次實驗中產生沉深質量是多少克,請將結果填在表格相應空格中。

(2)樣品中NaHCO3和K2CO3的物質的量之比是_________。

(3)室溫下取第3組實驗所得溶液體積的1/10,加水配成500mL溶液,求稀釋以后溶液的pH。(寫出計算過程)。

答案:(1)2.758g(2)2∶5(3)12

5.現有濃度各為1mol/L的FeCl3、FeCl2、

2(1)反應完畢,鐵粉仍有剩余。

①反應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____陽離子,是____mol;一定沒有____陽離子。②固體物質烘干后其中一定含___和___。和反應前加入的鐵粉質量相比____(填增多或減少)______g。(2)反應完畢,有銅生成,鐵粉無剩余。

①反應后溶液中一定有______陽離子,該陽離子在溶液中物質的量的范圍______。②溶液中可能含_______陽離子,該陽離子在溶液中物質的量的范圍______。③溶液中一定不含____陽離子。

④溶液的質量________(填增多或減少)。

(3)反應完畢后,無固體沉淀物存在,反應后的溶液中一定含_____和_____陽離子,它們中物質的量為定值的是_____陽離子,為________mol,它們中物質的量為一數值范圍的是______陽離子,該數值范圍是____________。作業:P6313五、教學后記:

教案編號:23

道德情感目標?

通過實踐活動認識如何正確使用金屬及如何愛護金屬資源二、重點與難點

重點?知道生活中鐵合金及銅合金的主要成分及性能。?難點?鐵合金及銅合金的主要成分及性能三、教學器材投影儀

四、教學方法與過程:探究式教學,實驗總結法,結合實際法[圖片導課]投影:合金的廣泛應用[板書]第三節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

[講述]在生產和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環顧我們四周,很多物品是有金屬材料制成的,最簡單的金屬材料是純合金,但我們實際應用的都是具有優良性能的合金。[板書]一、常見合金的重要應用

[回顧]初中學過的合金知識,回答什么是合金?合金具有哪些優良性能?

[回答]合金優良的物理、化學或機械性能:硬度比各成分的大;熔點比各成分的低。合金比各成分純金屬具有更廣泛的用途。[投影]圖3-26司母戊鼎[板書]1、銅合金

[介紹]司母戊鼎:含銅84.8%、錫11.6%、鉛2.8%,工藝精湛,體現了我國光輝燦爛的古代科技[簡介]黃銅(含鋅及少量的錫、鉛、鋁等)及白銅(含鎳、鋅及少量錳)成分.[練習]現代建筑的門窗框架、常用電解加工成古銅色的硬鋁制品。硬鋁是:

A.Al–Si合金B.Al–Cu–Mg–Mn–Si合金C.Al–Mg合金D.表面有氧化膜的純鋁答案:B

[板書]2、鋼

[講述]鋼是用途最廣、用量的金屬合金,據成分可分為兩打類:碳素鋼、合金鋼。

[板書]鋼是鐵的合金,含碳量在0.03%~2%之間常含少量硅、錳,幾乎不含硫、磷等元素。鋼的分類:碳素鋼、合金鋼。[投影]學生閱讀

課題: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

一、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1.認識金屬與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異。

2.知道生活中常見合金鐵合金及銅合金的主要成分及性能。?能力目標?

1.通過列表比較,了解各類金屬化合物的性質。同時掌握學習元素化合物的方法——比較法。

2.通過對幾個實驗的探究,體會實驗方法在化學研究中的作用,并認識到實驗過程中控制實驗條件的重要性。

7

[探討交流]1、生鐵和鋼性質上為何不同?

2、交流你所知道的鋁合金、鎂合金、銅合金的用途。

[板書]二、正確選用金屬材料

[思考與交流]某家庭準備裝修門窗(計劃使用十年),可共選用的材料有:木材、鋼板、鋁合金、塑鋼、,請分析每種材料的性能、價格、安裝成本、利弊等,進行討論分析,選用何種材料好?

[提示]選擇材料時,需考慮主要用途、外觀、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價格、加工難度、日常維修、對環境的影響………。

[投影]科學視野:用途廣泛的稀土金屬

[閱讀材料]稀土元素是鑭系元素系稀土類元素群的總稱,包含鈧Sc、釔Y及鑭系中的鑭La、鈰Ce、鐠Pr、釹Nd、钷Pm、釤Sm、銪Eu、釓Gd、鋱Tb、鏑Dy、鈥Ho、鉺Er、銩Tm、鐿Yb、镥Lu,共17個元素。稀土元素能與其它元素組成品種繁多、功能千變萬化,用途各異的新型材料,被稱為“現代工業的維生素,和神奇的新材料寶庫。”

我國稀土資源占世界稀土資源的80%,以氧化物(REO)計達3600萬噸,遠景儲量實際是1億噸。我國稀土資源分南北兩大塊。

——北方:輕稀土資源,集中在包頭白云鄂博特等地,以后在四川冕寧又有發現。主要含鑭、鈰、鐠、釹和少量釤、銪、釓等元素;

——南方:中重稀土資源,分布在江西、廣東、廣西、福建、湖南等省,以罕見的離子態賦存與花崗巖風化殼層中,主要含釤、銪、釓、鋱、鏑、鈥、鉺、銩、鐿、镥、釔和鑭、釹等元素。

稀土的神奇特性,也是被人們逐漸認識的。發展到現在,稀土已經從應用于冶金、機器、石油、化

工、玻璃、陶瓷、紡織染色,皮草揉制和農牧養殖業等傳統產業中,逐漸發展到光、電、磁多功能高科技新材料中。在鋼、鐵有色金屬中,添加微量稀土,可以明顯的提高金屬材料的性能;稀土球墨鑄鐵管比普通鑄鐵管的強度高5-6倍。稀土添加到某些鋼中,可以明顯提高鋼材的強度、耐磨性和抗腐蝕性,稀土鋁導線不但提高強度20%,而且還提高2-4%的導電性能。稀土微肥和稀土復合肥,可提高作物產量,并可增加作物的抗病性能。

稀土作為基體元素能制造出具有特殊“光電磁”性能的多種功能材料,如稀土永磁材料,稀土鎳氫電池材料,稀土熒光材料,稀土催化劑。稀土激光材料,稀土精密陶瓷材料。生物工程材料等,它們都是發展電子信息產業,開發新能源,治理環保和國防尖端技術等方面必不可缺少的材料。例如稀土永磁材料(釹鐵硼永磁)是當今磁性的永磁體,它被稱“一代磁王”。稀土永磁材料現已廣泛的用到了微型電機,工業用電機、風力發電機、音響設備、儀器儀表。航天航空通訊,醫用核磁共振成像儀等方面。

稀土永磁材料用于電機,可使設備小型化,輕型化,同等功率的電機,體積和重量可減少30%以上。用稀土永磁同步電機代替工業上的異步電機,節電率可達12-15%,真正的稀土三基色熒光燈代替白熾燈,節電率可達到80%。稀土金屬鹵化物燈已被大量用于城市廣場、體育場館和高層建筑的美化泛光照明。這些新型電光源不但節電效果明顯。而且大大提高了照明質量,其生產過程也減少了污染,被稱作“綠色照明”。彩色電視正是采用了稀土三基色熒光粉,才能獲得彩_真的畫面。稀土鎳氫電池,可以充電而無記憶效應,代替了有污染的鎳鎘電池,被稱作無污染的“綠色電池”。它已廣泛用于移動電話,筆記本電腦等設備上。各種稀土功能材料,在航空、航天和尖端國防技術上,如雷達,偵查衛星。激光制導和自動指揮系統等方面都獲得了廣泛的應用。

稀土在高新技術領域中的應用,與其工業技術發達程度成正比。美國的稀土用量一直居世界第一位,日本、英國、法國、德國等工業發達國家都沒有稀土資源,但他們都有很先進的稀土應用技術。美國認定的35個戰略元素和日本選定的26個高技術元素中,都包括了全部的稀土元素。所以稀土被稱為神奇的稀土。

[課外實踐]

1、調查或實驗:易拉罐的主要成分。2、查閱資料:新型合金的用途。

3、就近參觀金屬材料的生產、加工企業(或者觀看有關影像),收集有關資料,撰寫有關科學小品。[課后練習]

1、多數合金與組成成份相比較,合金的()

A〃熔點高,硬度小B〃密度大C〃機械強度差D〃熔點低,硬度大2.在我國文明發展過程中,最早較廣泛使用的金屬是()A、銅B、鐵C、鋁D、鉛

3.現代建筑門框架,常用電解加工成古銅色的硬鋁制造。硬鋁是()

A〃Al—Mg合金B〃Al—Cu—Mg—Mn—Si合金C〃Al—Si合金D〃表面的氧化鋁膜的純鋁4

A、導線B、門窗框C、爐具D、飛機外殼

5.物質的性質決定了物質的用途,下面列出了金屬的幾種性質:①導熱性、②導電性、③還原性、④延展性、⑤具有金屬光澤。請在下面金屬用途后的橫線上填上金屬性質對應的序號。(1)用鋁定制成包裝用的鋁箔;(2)用鋁制成的高壓鋁鍋;(3)用鐵粉回收照相業廢液中的銀;(4)電信業中大量使用的銅絲、金屬電纜。

6.銅是生命必要的元素,也是人類最早使用的金屬之一,銅的生產和使用對國計民生各個方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化學反應中,銅元素可表現為0、+1、+2。

(1)在西漢古籍中曾有記載:曾青得鐵則化為銅(即:曾青?CuSO4?跟鐵反應生成銅),試寫出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2)盡管銅比鐵較為穩定,但銅器表面經常會生成銅銹[即:銅綠,化學式Cu2?OH?2CO3],其中生成銅綠的反應物除銅外還有O2、CO2和H2O。試寫出保護銅制品的方法:。

(3)銅錢在歷曾經是一種廣泛流通的貨幣。試從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角度分析為什么銅常用于制造貨幣。?銅的熔點是1183?4℃,鐵的熔點是1534?8℃?

。作業:P687、10

化學教案案例篇18

化學鍵與晶體結構

一.理解離子鍵、共價鍵的涵義,了解化學鍵、金屬鍵和鍵的極性。

1.相鄰的原子之間強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學鍵。在稀有氣體的單原子分子中不存在化學鍵。

2.陰、陽離子間通過靜電作用所形成的化學鍵叫做離子鍵。活潑金屬跟活潑非金屬化合時,都形成離子鍵。通過離子鍵形成的化合物均是離子化合物,包括強堿、多數鹽和典型的金屬氧化物。離子化合物在熔融狀態時都易導電。

3.原子間通過共用電子對(電子云重疊)所形成的化學鍵叫做共價鍵。非金屬元素的原子間形成的化學鍵都是共價鍵。其中:同種非金屬元素的原子間形成的共價鍵是非極性共價鍵;不同非金屬元素的原子間形成的共價鍵是極性鍵。原子間通過共價鍵形成的化合物是共價化合物,包括酸(無水)、氣態氫化物、非金屬氧化物、多數有機物和少數鹽(如AlCl3)。共價化合物在熔融狀態時都不(或很難)導電。

4.在銨鹽、強堿、多數含氧酸鹽和金屬過氧化物中既存在離子鍵,又存在共價鍵。

5.金屬晶體中金屬離子與自由電子之間的較強作用叫做金屬鍵。

二.理解電子式與結構式的表達方法。

1.可用電子式來表示:①原子,如:Na?;②離子,如:[:O:]2?;③原子團,如:[:O:H]?;④分子或化合物的結構;⑤分子或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2.結構式是用一根短線表示一對共用電子對的化學式。

三.了解分子構型,理解分子的極性和穩定性。

1.常見分子構型:雙原子分子、CO2、C2H2(鍵角180?)都是直線形分子;H2O(鍵角104.5?)是角形分子;NH3(鍵角107?18&39;)是三角錐形分子;CH4(鍵角109?28&39;)是正四面體分子;苯分子(鍵角120?)是平面正六邊形分子。

2.非極性分子:電荷分布對稱的分子。包括:A型單原子分子(如He、Ne);A2型雙原子分子,(如H2、N2);AxBy型多原子分子中鍵的極性相互抵消的分子(如CO2、CS2、BF3、CH4、CCl4、C2H4、C2H2、C6H6)。對于ABn型多原子分子中A原子最外層電子都已成鍵的分子(如SO3、PCl5、SF6、IF7)。

3.極性分子:電荷分布不對稱的分子。包括:AB型雙原子分子(如HCl、CO);AxBy型多原子分子中鍵的極性不能互相抵消的分子(如H2O、NH3、SO2、CH3F)。

4.分子的穩定性:與鍵長、鍵能有關,一般鍵長越長、鍵能越大,鍵越牢固,含有該鍵的分子越穩定。

四.了解分子間作用力,理解氫鍵。

1.分子間作用力隨分子極性、相對分子質量的增大而增大。

2.對于組成和結構相似的物質,相對分子質量越大,分子間作用力越大,物質的熔點、沸點也越高;但分子間形成氫鍵時,分子間作用力增大,熔、沸點反常偏高。水分子間、乙醇分子間、乙醇與水分子間都存在氫鍵。

3.非極性分子的溶質一般能溶于非極性溶劑;極性溶質一般能溶于極性溶劑(即“相似相溶”規律)。若溶質分子與溶劑分子間能形成氫鍵,則會增大溶質的溶解度。

五.理解四種晶體類型的結構特點及物理性質特點。

1.離子晶體是陰、陽離子間通過離子鍵結合而成的晶體(即所有的離子化合物)。硬度較大,熔、沸點較高,固態時不導電,受熱熔化或溶于水時易導電。注意:在離子晶體中不存在單個的小分子。NaCl晶體是簡單立方結構;CsCl晶體是體心立方結構。

2.分子晶體是分子間以分子間作用力結合而成的晶體〔即非金屬的單質(除原子晶體外)、氧化物(除原子晶體外)、氫化物、含氧酸、多數有機物〕。硬度較小,熔、沸點較低,固態和熔融狀態時都不導電。注意:干冰是面心立方結構。

3.原子晶體是原子間以共價鍵結合而成的空間網狀結構晶體〔即金剛石、晶體硅、石英或水晶(SiO2)、金剛砂(SiC)〕。硬度很大,熔、沸點高,一般不導電,難溶于常見的溶劑。注意:金剛石和SiO2晶體都是正四面體結構。

4.金屬晶體是通過金屬離子與自由電子之間的較強作用(即金屬鍵)形成的晶體(即金屬單質和合金)。硬度一般較大,熔、沸點一般較高,具有良好的導電性、導熱性和延展性。注意:在金屬晶體中不存在陰離子。

5.晶體熔、沸點高低規律是:①不同類型的晶體:多數是原子晶體>多數離子晶體(或多數金屬晶體)>分子晶體。②原子晶體:成鍵原子半徑之和小的鍵長短,鍵能大,熔、沸點高。③離子晶體:一般來說,離子電荷數越多、半徑越小,離子鍵越強,熔、沸點越高。④金屬晶體:金屬離子電荷數越多、半徑越小,金屬鍵越強,熔、沸點越高;但合金的熔、沸點低于其組成的金屬。⑤分子晶體:組成和結構相似的物質,式量越大,分子間作用力越大,熔、沸點越高;但分子間形成氫鍵時,分子間作用力增大,熔、沸點反常偏高;在烷烴的同分異構體中,一般來說,支鏈數越少,熔、沸點越高;在含苯環的同分異構體中,沸點“鄰位>間位>對位”。此外,還可由常溫下的狀態進行比較。

六.注意培養對原子、分子、化學鍵、晶體結構的三維空間想像及信息處理能力。

七.典型試題。

1.關于化學鍵的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離子化合物可能含有共價鍵B.共價化合物可能含有離子鍵

C.離子化合物中只含有離子鍵D.共價化合物中不含離子鍵

2.下列電子式的書寫正確的是H

A.:N:::N:B.H+[:O:]2?H+C.Na+[:Cl:]?D.H:N:H

3.下列分子的結構中,原子的最外層電子不能都滿足8電子穩定結構的是

A.CO2B.PCl3C.CCl4D.NO2

4.已知SO3、BF3、CCl4、PCl5、SF6都是非極性分子,而H2S、NH3、NO2、SF4、BrF5都是極性分子,由此可推出ABn型分子屬于非極性分子的經驗規律是

A.ABn型分子中A、B均不含氫原子

B.A的相對原子質量必小于B的相對原子質量

C.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D.分子中A原子最外層電子都已成鍵

5.下列各組物質的晶體中,化學鍵類型相同、晶體類型也相同的是

A.SO2和SiO2B.CO2和H2SC.NaCl和HClD.CCl4和KI

6.下列各組物質中,按熔點由低到高排列正確的是

A.CO2、KCl、SiO2B.O2、I2、Hg

C.Na、K、RbD.SiC、NaCl、SO2

八.拓展練習。

1.下列各組物質中,都既含有離子鍵,又含有共價鍵的是

A.HClO、NaClOB.NH3?H2O、NH4ClC.KOH、K2O2D.H2SO4、KHSO4

2.下列各組指定原子序數的元素,不能形成AB2型共價化合物的是

A.6、8B.16、8C.12,9D.7,8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共價化合物中可能含有離子鍵

B.只含有極性鍵的分子一定是極性分子

C.雙原子單質分子中的共價鍵一定是非極性鍵

D.非金屬原子間不可能形成離子化合物

4.下列各組分子中,都屬于含極性鍵的非極性分子的是

A.CO2、H2SB.C2H2、CH4C.CHCl3、C2H4D.NH3、HCl

5.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同主族金屬的原子半徑越大熔點越高B.稀有氣體原子序數越大沸點越高

C.分子間作用力越弱的物質熔點越低D.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徑越小越易失電子

6.下列有關晶體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在金剛石中,有共價鍵形成的最小的碳原子環上有6個碳原子

B.在氯化鈉晶體中,每個Na+周圍距離最近且相等的Na+共有6個

C.在干冰晶體中,每個CO2分子與12個CO2分子緊鄰

D.在石墨晶體中,每一層內碳原子數與碳碳鍵數之比為2:3

7.下列電子式中錯誤的是HH

A.Na+B.[:O:H]?C.H:N:HD.H:C::O:

8.CaC2和MgC2都是能跟水反應的離子化合物,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的電子式是[:C??C:]2?

B.CaC2和MgC2中各元素都達到稀有氣體的穩定結構

C.CaC2在水中以Ca2+和形式存在

D.MgC2的熔點很低,可能在100℃以下

9.根據“相似相溶”的溶解規律,NH4Cl可溶解在下列哪一種溶劑中

A.苯B.乙醚C.液氨D.四氯化碳

10.下列分子結構中,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不能都滿足8電子穩定結構的是

A.CCl4B.PCl5C.PCl3D.BeCl2

11.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滿足最外層8電子結構的是

A.COCl2B.SF6C.XeF2D.BF3

12.能說明BF3分子中4個原子在同一平面上的理由是

A.BF3是非極性分子B.B-F鍵是非極性鍵

C.3個B-F鍵長度相等D.3個B-F鍵的夾角為120?

13.下列每組物質發生狀態變化所克服微粒間的相互作用屬同種類型的是

A.實驗和蔗糖熔化B.鈉和硫的熔化

C.碘和干冰的升華D.二氧化硅和氯化鈉熔化

14.有關晶體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晶體中分子間作用力越大,分子越穩定B.原子晶體中共價鍵越強,熔點越高

C.冰熔化時水分子中共價鍵發生斷裂D.氯化鈉熔化時離子鍵未被破壞

15.據報道,近來發現了一種新的星際分子氰基辛炔,其結構式為:

H-C≡C-C≡C-C≡C-C≡C-C≡N。對該物質判斷正確的是

A.晶體的硬度與金剛石相當B.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C.不能發生加成反應D.可由乙炔和含氮化合物加聚得到

16.下列過程中,共價鍵被破壞的是

A.碘升華B.溴蒸氣被木炭吸附

C.酒精溶于水D.HCl氣體溶于水

17.下列物質的沸點高低順序正確的是

A.金剛石>晶體硅>水晶>金剛砂B.CI4>CBr4>CCl4>CH4

C.正丙苯>鄰二甲苯>間二甲苯>對二甲苯D.金剛石>生鐵>純鐵>鈉

18.關于晶體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晶體中只要有陰離子就一定有陽離子B.晶體中只要有陽離子就一定有陰離子

C.原子晶體的熔點一定比金屬晶體的高D.分子晶體的熔點一定比金屬晶體的低

19.已知食鹽的密度為2.2g/cm3。在食鹽晶體中,兩個距離最近的鈉離子中心間的距離最接近下面4個數值中的

A.3.0×10?8cmB.3.5×10?8cmC.4.0×10?8cmD.4.5×10?8cm

20.第28屆國際地質大會提供的資料顯示,海底有大量的天然氣水合物,可滿足人類1000年的能源需要。天然氣水合物是一種晶體,晶體中平均每46個水分子構建成8個籠,每個籠可容納1個CH4分子或1個游離H2O分子。根據上述信息,回答:

(1)下列關于天然氣水合物中兩種分子極性的描述正確的是

A.兩種都是極性分子B.CH4是極性分子,H2O是非極性分子

C.兩種都是非極性分子D.H2O是極性分子,CH4是非極性分子

(2)若晶體中每8個籠只有6個容納了CH4分子,另外2個籠被游離的H2O分子填充,則天然氣水合物的平均組成可表示為

A.CH4?14H2OB.CH4?8H2OC.CH4?(23/3)H2OD.CH4?6H2O

化學教案案例篇19

【學習目標】

1.物質的量濃度的概念;

2.物質的量、摩爾質量和物質的量濃度的關系。

【要點梳理】

要點詮釋:對于溶液,我們可用溶質的質量分數來表示溶液的組成。而取用溶液時,一般是量取體積,并不是稱量其質量。如果知道一定體積的溶液中溶質的物質的量,那就方便多了。

要點一、物質的量濃度概念辨析

從單位體積的溶液里所含溶質B的物質的量來表示溶液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質B的物質的量濃度。符號為c(B),單位有mol/L(或mol·L1)等。

注意:

(1)溶液體積不能等同于溶劑體積,應是溶質在溶劑中溶解后的實際體積。

(2)溶質可以是物質,也可以是分子或離子。

(3)溶液具有均一性,即從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中取出任意體積的溶液,物質的量濃度保持不變。

(4)溶質是用物質的量表示而不是質量表示;體積表示溶液的體積,而不表示溶劑的體積,并且體積單位為L。

(5)帶結晶水的物質溶于水后,溶質是不含結晶水的化合物,溶劑中的水包括結晶水。

(6)從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中取出任意體積的溶液,物質的量濃度不變,但隨溶液體積的變化溶質的物質的量不同。

(7)氣體溶于一定體積的水中,溶液的體積不等于溶劑的體積而應根據溶液密度和溶液質量求算。

(8)若濃溶液稀釋或濃度差別較大的溶液混合,混合后溶液的總體積比原來的體積之和小。

要點二、物質的量濃度與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

內容

物質的量濃度

質量分數

定義

以單位體積溶液里含有溶質的物質的量來表示溶液組成

用溶質質量與溶液質量之比來表示溶液組成

溶質的單位

mol

g

溶液的單位

L

g

計算公式

物質的量濃度(mol·L-1)=物質的量濃度學案質量分數=物質的量濃度學案

特點

體積相同,物質的量濃度也相同的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質的物質的量相同

質量相同,溶質的質量分數也相同的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質的質量相同

兩者的關系

物質的量濃度學案

要點三、溶質的物質的量(n)、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體積三者關系

(1)物質的量濃度與溶質質量分數的換算D:\蘇教版課件\知識導學改好\11上學期\化學計量在實驗中的應用\化學計量在實驗中的應用\tbjx.files\image019.gif(w為溶質質量分數)

(2)溶液的稀釋規律:即稀釋前后,溶質的物質的量不變,則有:c1V1=c2V2

【高清課堂:物質的量濃度】

N、m、V(氣體)、cB之間的轉換關系:

要點四、有關物質的量濃度的計算

(1)溶液的稀釋與混合

稀釋溶質的質量不變c1V1=c2V2

[c1、c2和V1、V2分別表示稀釋前后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和體積]

a.稀溶液稀釋時V2=V水+V1

b.濃溶液稀釋時V2≠V水+V1

混合c1V1+c2V2=c混V混

a.混合后溶液體積V混=V1+V2(兩溶液濃度相同或差別較小或稀溶液混合)

b.混合物溶液體積改變物質的量濃度學案(兩溶液濃度差別較大)

[c1、c2,ρ1、ρ2,V1、V2分別表示混合前同一溶質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密度、體積,c混、ρ混、V混表示混合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密度、體積]

(2)物質的量濃度c(B)與溶質質量分數(w)的換算

物質的量濃度學案

M:溶質B的摩爾質量ρ:溶液密度(g·mL-1)

推導方法設溶液為1L,則

物質的量濃度學案

(3)飽和溶液物質的量濃度與溶解度(S)的換算

物質的量濃度學案

ρ:飽和溶液密度(g·mL-1)M:溶質B的摩爾質量(g·mol-1)

注只適用于飽和溶液中的換算

推導方法設溶劑為100g,則B為Sg,溶液為(100+S)g

物質的量濃度學案

(4)標準狀況下氣體溶于水所得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

標準狀況下,VL氣體溶于V(H2O)L中,所得溶液密度為

ρ(g·mL-1)則:

物質的量濃度學案

特別提醒溶液體積的單位是L,ρ的單位是g·mL-1時,利用物質的量濃度學案計算V(溶液)時注意單位換算。

當氣體作為溶質溶于水時,溶液的體積不等于氣體體積和溶劑體積之和,也不等于溶劑的體積,而應該是物質的量濃度學案。

濃度差別較大的兩溶液或濃溶液加水稀釋時,混和后溶液的體積物質的量濃度學案。

化學教案案例篇20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化學方程式的涵義,并通過化學方程式的教學,進行辨證唯物主義教育。

2.使學生能正確書寫并配平簡單的化學方程式,發展和培養學生的觀察與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化學方程式書寫和配平。

教學難點

化學方程式的涵義。

教學過程

〔提問〕請學生用微觀說法解釋質量守恒定律。

〔講述〕我們已經學過質量守恒定律,知道化學反應的本質是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物質的分子的過程,化學式是用元素符號表示物質組成的式子。那么什么叫做化學方程式呢?

〔板書〕用化學式來表示化學反應的式子叫化學方程式。

〔例〕C+O2CO2

〔讀法〕碳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提問〕怎樣才算完整的化學方程式?

〔板書〕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方法

l.根據實驗事實寫出反應物及生成物的化學式

〔板書〕P+O2→P2O5

2.根據質量守恒定律,通過配平的方法建立方程式,使兩邊原子個數相等。

〔注意〕最小公倍數法、奇偶法配平。

確定系數,符號連結。

〔板書〕4P+5O22P2O5

〔注意〕△表示點燃或加熱、高溫。催化劑等條件須注在等號上方。若在反應物中無氣態物質參加反應,而生成物中有氣體,則在氣態物質化學式右邊注上“↑”;在溶液中進行的化學反應,若反應物無難溶性物質,而生成物中有固體難溶性物質生成,在固體物質的化學式右邊要注“↓”號。

CuSO4+2NaOH=Na2SO4+Cu(OH)2↓

〔練習〕

1.下列方程式是否正確

KMnO4===K2MnO4+MnO2+O2

錯誤 ①沒配平 ②沒標條件 ③O2后沒有打↑

C2H2+O2CO2+H2O

錯誤沒配平

2HgO2Hg+O2↑正確

Zn+CuSO4===Cu↓+ZnSO4

錯誤Cu后不應標↓。

2.課本有關習題

92517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沙广告公司|长沙广告制作设计|长沙led灯箱招牌制作找望城湖南锦蓝广告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 武汉宣传片制作-视频拍摄-企业宣传片公司-武汉红年影视 | 水冷式工业冷水机组_风冷式工业冷水机_水冷螺杆冷冻机组-深圳市普威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耳模扫描仪-定制耳机设计软件-DLP打印机-asiga打印机-fitshape「飞特西普」 | 12cr1mov无缝钢管切割-15crmog无缝钢管切割-40cr无缝钢管切割-42crmo无缝钢管切割-Q345B无缝钢管切割-45#无缝钢管切割 - 聊城宽达钢管有限公司 | 杭州实验室尾气处理_实验台_实验室家具_杭州秋叶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 干粉砂浆设备-干粉砂浆生产线-干混-石膏-保温砂浆设备生产线-腻子粉设备厂家-国恒机械 | 耐酸碱泵-自吸耐酸碱泵型号「品牌厂家」立式耐酸碱泵价格-昆山国宝过滤机有限公司首页 | 北京公积金代办/租房发票/租房备案-北京金鼎源公积金提取服务中心 | 余姚生活网_余姚论坛_余姚市综合门户网站 | 南京雕塑制作厂家-不锈钢雕塑制作-玻璃钢雕塑制作-先登雕塑厂 | 压滤机-洗沙泥浆处理-压泥机-山东创新华一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全自动包装机_灌装机生产厂家-迈驰包装设备有限公司 | ERP企业管理系统永久免费版_在线ERP系统_OA办公_云版软件官网 | 【星耀裂变】_企微SCRM_任务宝_视频号分销裂变_企业微信裂变增长_私域流量_裂变营销 | NBA直播_NBA直播免费观看直播在线_NBA直播免费高清无插件在线观看-24直播网 | 卫浴散热器,卫浴暖气片,卫生间背篓暖气片,华圣格浴室暖气片 | 萃取箱-萃取槽-PVC萃取箱厂家-混合澄清槽- 杭州南方化工设备 | 沈阳真空机_沈阳真空包装机_沈阳大米真空包装机-沈阳海鹞真空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 济南冷库安装-山东冷库设计|建造|冷库维修-山东齐雪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杭州中策电线|中策电缆|中策电线|杭州中策电缆|杭州中策电缆永通集团有限公司 | 中空玻璃生产线,玻璃加工设备,全自动封胶线,铝条折弯机,双组份打胶机,丁基胶/卧式/立式全自动涂布机,玻璃设备-山东昌盛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 一体化预制泵站-一体化提升泵站-一体化泵站厂家-山东康威环保 | 防堵吹扫装置-防堵风压测量装置-电动操作显示器-兴洲仪器 | (中山|佛山|江门)环氧地坪漆,停车场地板漆,车库地板漆,聚氨酯地板漆-中山永旺地坪漆厂家 | 【官网】博莱特空压机,永磁变频空压机,螺杆空压机-欧能优 | SRRC认证|CCC认证|CTA申请_IMEI|MAC地址注册-英利检测 | 青岛空压机,青岛空压机维修/保养,青岛空压机销售/出租公司,青岛空压机厂家电话 | 经济师考试_2025中级经济师报名时间_报名入口_考试时间_华课网校经济师培训网站 | 防勒索软件_数据防泄密_Trellix(原McAfee)核心代理商_Trellix(原Fireeye)售后-广州文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同步带轮_同步带_同步轮_iHF合发齿轮厂家-深圳市合发齿轮机械有限公司 | MTK核心板|MTK开发板|MTK模块|4G核心板|4G模块|5G核心板|5G模块|安卓核心板|安卓模块|高通核心板-深圳市新移科技有限公司 | 恒温水槽与水浴锅-上海熙浩实业有限公司 | 冷凝锅炉_燃气锅炉_工业燃气锅炉改造厂家-北京科诺锅炉 | 专注提供国外机电设备及配件-工业控制领域一站式服务商-深圳市华联欧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 精密模具加工制造 - 富东懿 | 钢衬四氟管道_钢衬四氟直管_聚四氟乙烯衬里管件_聚四氟乙烯衬里管道-沧州汇霖管道科技有限公司 | 黑田精工电磁阀-CAMMOZI气缸-ROSS电磁-上海茂硕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动环监控_机房环境监控_DCIM_机房漏水检测-斯特纽 | 智成电子深圳tdk一级代理-提供TDK电容电感贴片蜂鸣器磁芯lambda电源代理经销,TDK代理商有哪些TDK一级代理商排名查询。-深圳tdk一级代理 | 船用锚链|专业锚链生产厂家|安徽亚太锚链制造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