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教學設計 >

九年級化學教案表格

時間: 新華 教學設計

好的教案可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想知道如何寫出優秀的九年級化學教案表格嗎?這里為大家分享九年級化學教案表格,快來學習吧!

九年級化學教案表格篇1

教學目標

1.了解空氣的重要成分。

2.了解氧氣、氮氣、稀有氣體的主要物理性質和

用途。

3.初步了解空氣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氣是寶貴的自然資源,培養關注環境、熱愛自然的情感

4.初步學習科學實驗的方法,通過“磷的燃測定空氣的含量,有意識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記并初步學習分析實驗現象o

教學重難點

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探究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

教學工具

集氣瓶、燃燒匙、吸管、水槽、塑料袋、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師:沒有空氣就沒有生命!人類每時每刻都離不開空氣。空氣對于人類是如此重要,我們做一個深呼吸,那么我們便吸人了空氣,空氣對于我們又是如此親近和熟悉,但是有誰摸著了它?看到了它嗎?沒有。那么本節我們就是要通過實驗證明空氣的在,還要探究空氣的組成成分。

[提問]空氣是無色無味的氣體,不易察覺,但你能用一個簡單的實驗或列舉實例來說明空氣確實存在嗎?(組織學生討論,然后教師提問。)

生1:把一個空的集氣瓶放人盛滿水的水槽中,用力向下壓,集氣瓶內的水無法上升到頂端,說明集瓶內確實存在空氣。

生2:吹氣球,發現氣球鼓起了,說明有空氣了。

生3:用打氣筒給車胎打氣。

生4:夏天電風國轉動,一陣風撲面而來,說明空氣在流動。(同學們爭先恐后回答,教師作總結。)

[提問]以上事實說明了空氣確實存在,那么空氣中含有哪些氣體成分呢?如何證明這些氣體的存在?(組織學生討論,然后教師總結。)

生1:第一單元中“探究蠟燭的燃燒”實驗說明了空氣中含有氧氣。

生2:第一單元中通過對吸人氣體的探究實驗說明了空氣中含有二氧化碳氣體。

生3:食鹽放在空氣中一段時間變潮濕了;早晨的露珠;冷藏的飲料放置空氣中外壁出“汗”等現象,說朗空氣中含有水蒸氣。

[總結]大家回答得很好。從生活經驗和以往的探究活動中,我們知道了空氣中含有氧氣、二氧化碳和水蒸氣。

[提問]那么,空氣中還含有其他氣體嗎?各種氣體的體積分數又是多少?

二、探究活動

師:下面呢,我竹j將分組實驗,請同學們設計一個實驗,粗略地測定空氣中所含氧氣的體積分數。(提示:可以自己自主設計實驗,參考課本實驗2-1。)

師:我觀察各小組設計實驗,大部分用-蠟燭燃燒”進行實驗探究,但是你們得出的實驗結果與科學家的結論是否一致?不一致。為什么?想一想,蠟燭燃燒后的產物是什么?(分析:蠟十氧氣≠二氧化碳十水,二氧化碳是氣體,占據了一定的體積,所以結果會偏小,小于1/5。同時引導學生改用在空氣中能夠燃燒,但又不生成其他物質的可燃物)________.com

師:下面老師給大家介紹一種可燃物——紅磷,它在空氣中...

九年級化學教案表格篇2

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初步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結構以及周期、族等概念。過程與方法:

通過親自編排元素周期表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通過對元素原子結構、位置間的關系的推導,培養學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通過對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關系的認識,滲透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分析現象和本質的關系。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學生親自編排元素周期表培養學生的求實、嚴謹和創新的優良品質;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方法:通過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體表現形式的教學,進行“抽象和具體”這一科學方法的指導。

教學重難點:同周期、同主族性質的遞變規律;元素原子的結構、性質、位置之間的關系。教學過程:

[新課引入]初中我們學過了元素周期律,誰還記得元素周期律是如何敘述的嗎?[學生活動]回答元素周期律的內容即:元素的性質隨著元素原子序數的遞增而呈周期性的變化。

[過渡]對!這樣的敘述雖然很概括,但太抽象。我們知道元素周期律是自然界物質的結構和性質變化的規律。既然是規律,我們只能去發現它,應用它,而不能違反它。但是,我們能否找到一種表現形式,將元素周期律具體化呢?經過多年的探索,人們找到了元素周期表這種好的表現形式。元素周期表就是元素周期表的具體表現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間的相互聯系的規律。它是人們的設計,所以可以這樣設計,也可以那樣設計。歷史上本來有“表”的雛形,經過漫長的過程,現在有了比較成熟,得到大家公認的表的形式。根據不同的用途可以設計不同的周期表,不同的周期表有不同的編排原則,大家可以根據以下原則將前18號元素自己編排一個周期表。

[多媒體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編排原則:

1.按原子序數遞增順序從左到右排列;2.將電子層數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個橫行;

3.把最外層電子數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列(按電子層遞增順序)。

[過渡]如果按上述原則將現在所知道的元素都編排在同一個表中,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元素周期表,現在我們一同研究周期表的結構。

[指導閱讀]大家對照元素周期表閱讀課本后,回答下列問題。

1.周期的概念是什么?

2.周期是如何分類的?每一周期中包含有多少元素。3.每一周期有什么特點?4.族的概念是什么?

5.族是如何分類的?主族和副族的概念是什么,包括哪些列,如何表示?6.各族有何特點?[教師歸納小結]

[板書]一、元素周期表的結構

1、橫行--周期①概念

②周期分類及各周期包含元素的個數。

③特點

a.周期序數和電子層數相同;

b.同一周期最外層電子數從左到右1~8重復著周期性的變化,第一周期除外;c.每一周期從左到右依次是:堿金屬____,過渡元素____,稀有氣體____。2、縱列--族①概念

②主族和副族對比;

③特點:

a.主族的族序數等于最外層電子數;b.還有一個第0族和一個Ⅷ族。

[教師講解]通過上述的學習若給大家一個原子序數,應該迅速而準確的判斷出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反過來若知道某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應判斷出它的原子序數和寫出它的原子結構簡圖。這需要大家最好能記住稀有氣體元素的原子序數,通過增加或減少來判斷之。[隨堂檢測]

1、推算原子序數為6、13、34、53、88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下列各組中的元素用原子序數表示,其中都屬于主族的一組元素是()。

A、142434B、263135C、51520D、111718

[作業]完成練習冊相關練習

教學反思:

本章知識的重點是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但要深刻地理解并運用它們,必須用有關原子結構、核外電子排布的知識作基礎。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包括分析簡單化合物的形成等都是在原子結構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否則,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教學過程中重點講授有關原子結構的知識,是深刻理解元素周期律和運用元素周期表必不可少的。

九年級化學教案表格篇3

燃料的合理利用和開發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描述使用氫氣、天然氣(或沼氣)、石油液化氣、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對環境的影響,懂得選擇對環境污染較小的燃料。

2.列舉新能源開發的重要性。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燃料的選用來培養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信息加工能力。

2.通過討論,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通過燃料對環境影響的學習來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體會化學與社會發展的關系。

2.通過實驗和討論逐步養成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勇于創新實踐的科學精神。

數學重、難點及突破

重點:1.燃料燃燒對空氣的影響。

2.新能源、新燃料的開發和利用。

難點:1.對燃料燃燒產物的分析。

2.新能源、新燃料的開發和利用。

教學過程

一、導課(約5分鐘)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導入:近年來人類患呼吸道疾病和皮膚病的數量在逐年增加,南極的冰川融化也在加速,這是為什么呢?回答:是因為空氣污染,溫室效應導致全球變暖。提出人們關心的問題,用一連串的問題增強學生回顧學過的知識和新的懸念

提問:那么又是什么污染了我們呼吸的空氣呢?是什么使全球變暖呢?思考,回答:是一些有害氣體污染了空氣;二氧化碳過多形成溫室效應,使全球變暖。

提問:那么這些有害氣體,以及造成溫室效應的二氧化碳又是怎樣形成的呢?學生可能回答不出此問題,思考,急于知道答案。

引入新課:(板書:課題三使用燃料燃燒對空氣的影響)進入課堂情境。

二、燃料燃燒對空氣的影響(約30分鐘)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展示幻燈片,把問題給學生,展示答案思考、回答相關的問題回顧學過的知識

給學生發放實驗藥品及器材,展示學生要做的實驗1和實驗2進行探究實驗,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回答相關問題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

展示酸雨的成因及危害觀看幻燈片增加感性認識

提問:酸雨可能對環境造成什么樣的影響?可采取怎樣的防止和保護措施?思考、回答問題(酸雨可能會破壞植物的生長,腐蝕建筑等;減少工業廢氣的排放)。通過實驗聯系實際

小結:煤燃燒都能產生什么?各引起什么樣的后果?一邊聽問題,一邊思考并集體回答善于歸納總結

汽車尾氣的污染、相關的問題思考,回答知識的聯系

提問:那么如何來減少汽車尾氣對空氣的污染呢?分組討論,總結歸納防治措施:

知識的由于

小結:總結展示產生污染的原因:思考、并想有關內容學生養成歸納總結知識的習慣

三、使用和開發新的燃料及能源(約10分鐘)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引導設問:既然煤和石油在燃燒時都會對空氣造成污染,那么我們有什么辦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呢?思考,回答:可以開發一些新的環保燃料替代煤和石油。增加懸念

提問:在實驗室我們常常用酒精作為獲取熱量的燃料,因為酒精燃燒不但方便,而且還不會產生有毒氣體,那么試想一下我們可不可以用酒精來替代煤和石油呢?思考,回答:如果酒精的制取方便,又能夠大量生產,酒精就可以作為一種新燃料替代石油或煤。知識之間的聯系

展示相關的幻燈片,酒精使用不利的一面是什么?引導學生寫出化學方程式,思考問題培養學生書寫化學用語的能力

引出氫氣也是一種環保燃料,讓學生寫出氫氣燃燒的化學方程式,寫出化學方程式。

討論:與乙醇作比較,看看哪種燃料更清潔?但它的使用又受什么的限制?思考客觀的看待問題

聯系實際:我們可以直接利用自然界中已存在的哪些新能源呢?聯想我們跟前的討論,思考,回答:我們可以利用太陽能,這樣既環保,又節約能源;青銅峽水電廠就是利用了自然界中的水能。聯系實際

放映一些有關太陽能、水力發電、風力發電的幻燈片,使學生認識新能源,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觀看幻燈片,受到啟發和鼓舞。增強感性認識

情感交流

這堂課里,你學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觸?

板書設計

九年級化學教案表格篇4

知識目標

1.使學生了解物質的量及其單位,了解物質的量與微觀粒子數之間的關系。

2.使學生了解學習物質的量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使學生了解阿伏加德羅常數的涵義。

4.使學生了解摩爾質量的概念。了解摩爾質量與相對原子質量、相對分子質量之間的關系。

5.使學生了解物質的量、摩爾質量、物質的質量之間的關系。掌握有關概念的計算。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并通過計算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運用、鞏固概念。

情感目標

使學生認識到微觀和宏觀的相互轉化是研究化學的科學方法之一。培養學生尊重科學的思想。

強調解題規范化,單位使用準確,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主要介紹物質的量及其單位和摩爾質量。這是本節的重點和難點。特別是物質的量這個詞對于學生來說比較陌生、難以理解。容易和物質的質量混淆起來。因此教材首先從為什么學習這個物理量入手,指出它是聯系微觀粒子和宏觀物質的紐帶,在實際應用中有重要的意義,即引入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介紹物質的量及其單位,物質的量與物質的微粒數之間的關系。教師應注意不要隨意拓寬和加深有關內容,加大學生學習的困難。

關于摩爾質量,教材是從一些數據的分析,總結出摩爾質量和粒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或相對分子質量的區別和聯系,自然引出摩爾質量的定義。有利于學生的理解。

本節還涉及了相關的計算內容。主要包括:物質的量、摩爾質量、微粒個數、物質的質量之間的計算。這類計算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有關化學計算的能力,還可以通過計算進一步強化、鞏固概念。

本節重點:物質的量及其單位

本節難點:物質的量的概念的引入、形成。

教法建議

1.在引入物質的量這一物理量時,可以從學生學習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入手,增強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理解物質的量是聯系微觀粒子和宏觀物質的橋梁,可以適當舉例說明。

2.物質的量是一個物理量的名稱。不能拆分。它和物質的質量雖一字之差,但截然不同。教學中應該注意對比,加以區別。

3.摩爾是物質的量的單位,但是這一概念對于學生來講很陌生也很抽象。再加上對高中化學的畏懼,無形中增加了學習的難點。因此教師應注意分散難點,多引入生活中常見的例子,引發學習興趣。

4.應讓學生準確把握物質的量、摩爾的定義,深入理解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1)明確物質的量及其單位摩爾是以微觀粒子為計量對象的。

(2)明確粒子的含義。它可以是分子、原子、粒子、質子、中子、電子等單一粒子,也可以是這些粒子的特定組合。

(3)每一個物理量都有它的標準。科學上把0.012kg12C所含的原子數定為1mol作為物質的量的基準。1mol的任何粒子的粒子數叫做阿伏加德羅常數。因此阿伏加德羅常數的近似值為6.02×1023mol-1,在敘述和定義時要用“阿伏加德羅常數”,在計算時取數值“6.02×1023mol-1”。

5.關于摩爾質量。由于相對原子質量是以12C原子質量的作為標準,把0.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數即阿伏加德羅常數作為物質的量的基準,就能夠把摩爾質量與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聯系起來。如一個氧原子質量是一個碳原子質量的倍,又1mol任何原子具有相同的原子數,所以1mol氧原子質量是1mol碳原子質量的倍,即。在數值上恰好等于氧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給物質的量的計算帶來方便。

6.有關物質的量的計算是本節的另一個重點。需要通過一定量的練習使學生加深、鞏固對概念的理解。理清物質的量與微粒個數、物質的質量之間的關系。

課題:第一節物質的量

第一課時

知識目標:

1.使學生了解物質的量及其單位,了解物質的量與微觀粒子數之間的關系。

2.使學生了解學習物質的量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使學生了解阿伏加德羅常數的涵義。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并通過計算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運用、鞏固概念。

情感目標:

使學生認識到微觀和宏觀的相互轉化是研究化學的科學方法之一。培養學生尊重科學的思想。

調動學生參與概念的形成過程,積極主動學習。

調解題規范化,單位使用準確,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物質的量及其單位摩爾

教學難點:物質的量及其單位摩爾

教學方法:設疑-探究-得出結論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方程式的含義是什么?

學生思考:方程式的含義有:宏觀上表示56份質量的鐵和32份質量的硫在加熱的條件下反應生成88份質量的硫化亞鐵。微觀上表示每一個鐵原子與一個硫原子反應生成一個硫化亞鐵分子。

導入:56g鐵含有多少鐵原子?20個鐵原子質量是多少克?

講述:看來需要引入一個新的物理量把宏觀可稱量的物質和微觀粒子聯系起來。提到物理量同學們不會感到陌生。你們學習過的物理量有哪些呢?

回答:質量、長度、溫度、電流等,它們的單位分別是千克、米、開、安(培)

投影:國際單位制的7個基本單位

物理量

單位名稱

長度

質量

千克

時間

電流

安[培]

熱力學溫度

開[爾文]

發光強度

坎[德拉]

物質的量

摩爾

講述:在定量地研究物質及其變化時,很需要把微粒(微觀)跟可稱量的物質(宏觀)聯系起來。怎樣建立這個聯系呢?科學上用“物質的量”這個物理量來描述。物質的量廣泛應用于科學研究、工農業生產等方面,特別是在中學化學里,有關物質的量的計算是化學計算的核心和基礎。這同初中化學計算以質量為基礎不同,是認知水平提高的表現。在今后的學習中,同學們應注意這一變化。

板書:第一節物質的量

提問:通過觀察和分析表格,你對物質的量的初步認識是什么?

回答:物質的量是一個物理量的名稱,摩爾是它的單位。

講述:“物質的量”是不可拆分的,也不能增減字。初次接觸說起來不順口,通過多次練習就行了。

板書:一、物質的量

1.意義:表示構成物質的微觀粒子多少的物理量。它表示一定數目粒子的集合體。

2.符號:n

引入:日常生活中用打表示12個。“打”就是一定數目的物品的集合體。宏觀是這樣,微觀也是這樣,用固定數目的集合體作為計量單位。科學上,物質的量用12g12C所含的碳原子這個粒子的集合體作為計量單位,它就是“摩爾”

閱讀:教材45頁

講述: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數叫做阿伏加德羅常數。是為了紀念偉大的科學家阿伏加德羅。這個常數的符號是NA,通常用它的近似值6.02×1023mol-1。

板書:二、單位――摩爾

1.摩爾:物質的量的單位。符號:mol

2.阿伏加德羅常數:0.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數,符號:NA,近似值6.02×1023mol-1。

1mol任何粒子含有阿伏加德羅常數個微粒。

講解:阿伏加德羅常數和6.02×1023是否可以劃等號呢?

不能。已知一個碳原子的質量是1.933×10-23g,可以求算出阿伏加德羅常數。

。因此注意近似值是6.02×1023mol-1。

提問:1mol小麥約含有6.02×1023個麥粒。這句話是否正確,為什么?

學生思考:各執己見。

結論:不正確。因為物質的量及其單位摩爾的使用范圍是微觀粒子。因此在使用中應指明粒子的名稱。6.02×1023是非常巨大的一個數值,所以宏觀物體不便用物質的量和摩爾。例如,地球上的人口總和是109數量級,如果要用物質的量來描述,將是10-14數量級那樣多摩爾,使用起來反而不方便。

板書:3.使用范圍:微觀粒子

投影:課堂練習

1.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

(1)1mol氧

(2)0.25molCO2。

(3)摩爾是7個基本物理量之一。

(4)1mol是6.02×1023個微粒的粒子集合體。

(5)0.5molH2含有3.01×10

23個氫原子。

(6)3molNH3中含有3molN原子,9molH原子。

答案:

(1)錯誤。沒有指明微粒的種類。改成1molO,1molO2,都是正確的。因此使用摩爾作單位時,所指粒子必須十分明確,且粒子的種類用化學式表示。

(2)正確。

(3)錯誤。物質的量是基本物理量之一。摩爾只是它的單位,不能把二者混為一談。

(4)錯誤。6.02×1023是阿伏加德

羅常數的近似值。二者不能簡單等同。

(5)錯誤。0.5molH2含有0.5×2=1molH原子,6.02×1023×1=6.02×1023個。

(6)正確。3molNH3中含有3×1=3molN原子,3×3=9molH原子。

投影:課堂練習

2.填空

(1)1molO中約含有___________個O;

(2)3molH2SO4中約含有__________個H2SO4,可電離出_________molH+

(3)4molO2含有____________molO原子,___________mol質子

(4)10molNa+中約含有___________個Na+

答案:(1)6.02×1023(2)3×6.02×1023,6mol(3)8mol,8×8=64mol(因為1molO原子中含有8mol質子)(4)10×6.02×1023(5)2mol

討論:通過上述練習同學們可以自己總結出物質的量、微粒個數和阿伏加德羅常數三者之間的關系。

板書:4.物質的量(n)微粒個數(N)和阿伏加德羅常數(NA)三者之間的關系。

小結:摩爾是物質的量的單位,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數是阿伏加德羅常數,約為6.02×1023。物質的量與粒子個數之間的關系:

作業:教材P48一、二

九年級化學教案表格篇5

知識與技能1.復習原電池的化學原理,掌握形成原電池的基本條件。

2.常識性介紹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化學電源。并能從電極反應的角度認識常見電源的化學原理。過程與方法1.通過拆分干電池和學會自制簡易電池培養學生觀察能力與分析思維能力,并通過了解電池的化學組成而增強環保意識。

2.通過化學化學電源的使用史實引導學生以問題為中心的學習方法。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加深理解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辨證唯物主義的思維方法。情感、態度

價值觀1.通過原電池的發明、發展史,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勇于創新的科學態度。

2.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投身科學追求真理的積極情感。

3.體驗科學探究的艱辛與愉悅,增強為人類的文明進步學習化學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教學重點一次電池,二次電池,燃料電池的反應原理,性能及其應用教學難點化學電池的反應原理、電極反應式的書寫學法指導教學方法教具教學流程:

[引入]復習原電池相關知識

1.討論交流如果沒有電池我們的生活會變成什么樣?

2.引導以Cu-Zn原電池為例讓學生回顧有關原電池的知識。

【學生思考、討論】

1.構成原電池的條件

2.原電池的原理(以Cu-Zn原電池為例)

負極(Zn):Zn–2e=Zn2+

正極(Cu):2H++2e=H2↑

總反應:Zn+2H+=Zn2++H2↑

【學與問】

1.化學電池與其它能源相比有哪些優點?

2.判斷電池的優劣標準主要是什么?

3.目前化學電池主要分哪幾大類?

【學生回答】能量轉換效率高、供能穩定可靠、使用方便、易于維護、并可在各種環境下工作;單位質量或單位體積所能輸出電能的多少,即比能量的大小;輸出功率的大小即比功率的大小以及電池的存儲時間的長短;化學電池:一次電池、二次電池、燃料電池。

【板書】第二節化學電源

一、化學電池

1、概念

2、類型

二、幾種常見的化學電池

【講述】一次電池的種類有:普通干電池、堿性鋅錳電池、鋅銀電池、鋰電池……現對堿性鋅錳電池作一些簡單介紹

1、引入堿性鋅錳電池,引導學生分析、討論其反應原理

【視頻展示】堿性鋅錳電池的構造

【提問】堿性鋅錳電池的反應原理

【學生討論交流】電極反應:

負極:Zn(s)+2OH-(aq)–2e-=Zn(OH)2(s)

正極:2MnO2(s)+2H2O(l)+2e-=2MnOOH(s)+2OH-(aq)

總反應:Zn(s)+2MnO2(s)+2H2O(l)=2MnOOH(s)+Zn(OH)2(s)

【要求學生交流】堿性鋅錳電池的主要的性能、使用范圍,應用前景以及缺陷等方面的知識。

【匯報總結】優點:比普通電池性能好,它的比能量和可儲存時間均由提高,適用于大電流和連續放電,是民用電池的升級換代產品。缺點:放電完了,不能再用

鋅銀電池(紐扣電池)

負極:Zn+2OH-–2e-=ZnO+H2O

正極:Ag2O+H2O+2e-=2Ag+2OH-

總反應:Zn+Ag2O=ZnO+2Ag

【講述】二次電池的種類有:鉛蓄電池、鎳鎘電池、鎳氫電池、鋰離子電池、聚合物鋰離子蓄電池……

2、引入蓄電池,引導學生分析、討論其反應原理

【視頻展示】鉛蓄電池的構造

【提問】鉛蓄電池電池的反應原理

【匯報交流】電極反應:(放電時)可以自發進行

負極:Pb(s)+SO42-(aq)–2e-=PbSO4(s)

正極:PbO2(s)+4H+(aq)+SO42-(aq)+2e-=PbSO4(s)+2H2O(l)

總反應:Pb(s)+PbO2(s)+2H2SO4(aq)=2PbSO4(s)+2H2O(l)

?電極反應:(充電時)不能自發進行

陰極:PbSO4(s)+2e-?=?Pb(s)+SO42-(aq)

陽極:PbSO4(s)+2H2O(l)–2e-=PbO2(s)+4H+(aq)+SO42-(aq)

總反應:2PbSO4(s)+2H2O(l)=Pb(s)+PbO2(s)+2H2SO4(aq)

【要求學生討論】蓄電池在應用中存在的優缺點。

【匯報總結】優點:電壓穩定,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價格低廉,可多次重復使用。

缺點:比能量低,笨重,廢棄電池污染環境

生:學生討論交流形電池對環境造成的污染

展示資料幻燈片:

對自然環境威脅最大的五種物質:鉻、鎘、銅、鉛、汞及對人類造成的危害;干電池的負極材料:鋅汞齊,1節1號干電池會使1m2?的土地永久實效,而僅我國一年就生產各種電池上億節。

生:學生相互交流上述各種電池的共同缺陷

九年級化學教案表格篇6

【學習目標】

(1)空氣成分的探究實驗。

(2)空氣的主要成分和組成。

(3)純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學習重點】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探究空氣中O2的體積分數。

【學習難點】初步理解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原理。

【前預習】

1.你對空氣有哪些了解和認識?(如有什么樣的外觀?性質?含有哪些成分等)

2.用膠頭滴管向試管中滴加液體的操作是怎樣的?膠頭滴管吸取液體的原理?

3.將帶火星的木條分別插入充滿空氣、氧氣和二氧化碳的三個集氣瓶,有什么現象發生?體現了它們的什么性質?

4.生活中你見過或知道哪些污染空氣的現象存在?

【堂探究】

【自主學習1】我們同學現在對空氣都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是在二百多年以前,人們對空氣卻知之甚少。最初,人們對于物質為什么能夠燃燒著迷,激發了好多人的研究興趣,于是一些科學家對于“燃燒的本質”展開探究,經過若干科學家的不懈努力,這一奧秘逐漸被揭開,空氣的成分也逐漸被人們所認識。下面讓我們沿著科學家的足跡,步入空氣成分的探究中吧。

閱讀本第26頁的內容,思考完成以下問題:

1.在拉瓦錫研究空氣成分的實驗中主要有什么操作,出現了哪些現象?

2.拉瓦錫研究空氣成分的實驗中得出了什么結論?

【實驗探究】觀察老師的演示實驗,完成下面表格

實驗步驟實驗現象實驗結論

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將燃燒匙中的過量紅磷點燃迅速放入集氣瓶中

反應停止,冷卻到室溫后打開止水夾

【交流討論】請同學們結合本內容和小組討論,共同完成下列內容:

1.寫出該反應的字表達式

2.總結實驗結論

3.總結實驗中的注意事項,并討論若操作不當可能引起怎樣的后果?

4.在拉瓦錫試驗中得出的結論是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1/5,而在我們的實驗中,為什么空氣的體積減少小于1/5?紅磷熄滅后瓶內還有沒有殘余的氧氣?

【自主學習2】閱讀第27頁內容,思考并討論以下問題:

1.空氣中的各成分及其所占的體積分數。

2.找出混合物和純凈物的概念。

3.判斷下列物質屬于混合物還是純凈物,并說明依據。

空氣海水氧氣石灰水冰水混合物冰

【自主學習3】閱讀本第28—30頁內容,完成下面問題:

1.空氣中相對穩定的三種氣體是?它們都有哪些主要用途?

成分主要性質主要用途

氧氣

氮氣

稀有氣體

2.什么可以造成空氣污染?有何危害?如何防治?

3.綠色化學的主要特點:

(1)充分利用資和能,采用的原料;

(2)在的條下進行反應,以減少向環境排放廢物;

(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圖使所有作為原料的原子都被產品所消納,實現“零排放”;

(4)生產出有利于、社區安全和的.環境友好的產品;

注:綠色化學的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學原理從頭消除污染。

九年級化學教案表格篇7

【導入】

1.先看一段燃放煙花的視頻。

2.提問:大家知道煙火的五顏六色從何而來嗎?原來往煙花里加一些含有不同金屬元素的化學物質,可以發出不同的顏色,其實人類對金屬的研究從古代開始了,東漢的馬踏飛燕體現了青銅器與工藝的完美結合,再遠到法國的埃菲爾鐵塔近到中國剛剛發射的神九,都體現了人類對金屬的研究從來沒有停止過腳步,今天我們就沿著前人的腳步也進行相關性質的一些研究。板書:第一節:金屬的化學性質【歸納】

了解到了普遍金屬的共同物理性質后,即,不透明導電傳熱延展性后。我們接下來將要了解金屬的化學性質

一金屬與非金屬的反應探究實驗3-4

1、觀察鈉的保存

2、用鑷子取出一小塊鈉,觀察外觀。

3、用濾紙吸盡鈉表面的煤油,將鈉放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將鈉切開。立即觀察斷面的色澤。

4、繼續觀察一段時間,看看斷面的顏色有沒有變化。

物理性質

把鈉從煤油中取出來的時候,是什么顏色?{比較灰白}

當我們用小刀切開的時候,來觀察觀察,里面的鈉是什么顏色?{具有光澤。銀白色}暴漏在空氣中一會又變灰暗了,

總結:鈉的物理性質------

銀白色、有金屬光澤的固體,熱、電的良導體,質軟,密度小,熔點低

{剩下的鈉應該返回到原來的瓶子中}由于我們鈉的化學性質是比較活潑的,所以是不能隨便丟仍的

化學性質:

1、與氧氣的反應

(1)觀察到,金屬鈉保存在石蠟油或者是煤油里面,同學們,想想,為什么不保存什么水里,酒精。。。等,而是保存在煤油和石蠟油里面呢?{因為鈉會和水酒精等會發生反應,在之后的學習當中,我們會慢慢學習到的,}當我們把切開的鈉放在空氣中一會兒后,鈉由銀白色變成了變色?這又是為什么呢?這是由于

【解釋】由于鈉與空氣接觸時會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生成白色的氧化鈉,顏色為白色,所以我們發現它的的顏色由銀白色變成了白色。光澤度褪掉。

【板書】

Na+O2=2Na2O【總結】可見鈉比鐵,鋁、鎂等金屬活潑得多,在空氣中就直接與氧氣反應了,所以我們要保存在煤油或者石蠟油里面,使鈉與空氣隔絕。

(2)探究實驗3-2步驟、取一小塊鈉放在坩堝里,加熱坩堝,觀察鈉受熱后的現象。

現象:鈉受熱后先

燃燒

,然后開始

黃色

,產生

黃色

火焰,坩堝中最后留下

淡黃色

色固體。結論:鈉在加熱條件下與氧氣反應更

劇烈

現象:鈉先熔化后燃燒,燃燒時火焰呈黃色,最后留下的固體呈淡黃色結論:鈉的熔點較低,鈉與O2反應,條件不同,現象不同,產物不同。【板書】

Na+O2加熱====Na2O2【科學探究】實驗3-6

1、加熱鋁箔

現象:鋁箔熔化并失去光澤,熔化的鋁并不滴落,好像有一層膜兜著。

原因:Al2O3的熔點(2050℃)遠高于鋁的熔點,包在鋁的外面,所以熔化的液態鋁不會低落

2、先用砂紙打磨鋁箔后加熱現象:熔化的鋁仍不滴落。

原因:鋁很活潑,在空氣中很快又生成一層新的氧化膜。

3、用濾紙包住鋁粉,引燃后放入純氧氣中。現象:鋁劇烈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

【思考討論】

一小塊鈉露置在空氣中,會發生哪些反應?最終生成什么?2Na+O2=2Na2ONa2O+H2O=2NaOH2NaOH+CO2=Na2CO3+H2ONa2CO3+10H2O=Na2CO3?10H2ONa2CO3?10H2O==Na2CO3+10H2O【用途】過氧化鈉作為供氧劑

九年級化學教案表格篇8

第一單元走進化學世界

一、內容與分析

(一)內容:

藥品的取用;物質的加熱;儀器洗滌。

(二)分析:

本節課要學的內容是初中化學實驗常用儀器的識別、藥品取用規則、物質的加熱和儀器洗滌的方法。指的是認識儀器名稱、用途和注意事項;了解藥品的取用規則;學會藥品的取用、物質的加熱和儀器的洗滌方法,其核心是藥品的取用和物質的加熱,理解它關鍵就是要了解實驗室規則、識別初中化學實驗常用儀器和了解藥品取用規則。本課題教學的重點是藥品的取用、物質的加熱和儀器洗滌等基本操作訓練,解決重點的關鍵是做好規范操作的示范、分析操作不當可能造成的后果。

二、目標及分析

(一)目標:

1、能識別初中化學實驗常用儀器;

2、知道化學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手段,嚴謹的科學態度、正確的實驗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實驗成功的關鍵;

3、學會遵守實驗室規則,初步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

4、學會藥品的取用、加熱、儀器洗滌等基本實驗操作。

(二)分析:

1、“識別初中化學實驗常用儀器”是指看到儀器圖形能寫出儀器名稱,同時能說出儀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項。

2、“知道正確的實驗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實驗成功的關鍵”就是能記住化學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手段。

3、“學會藥品的取用、加熱、儀器洗滌等基本實驗操作”就是指習慣的形成及獨立操作能力的形成,即在教師的引導下,能獨立進行物質的取用、藥品的加熱及儀器的洗滌等操作。

三、問題診斷分析

學習本課題時,同學可能會出現兩種態度:一是對實驗基本操作無所謂——動手做,不如用腦記;二是有恐懼心理——不敢動手,怕危險。以上兩種態度均不利于學習,教學時要注意糾正。

四、教學支持條件分析

在講到藥品的取用時,為了給學生做好示范,借助信息技術播放“粉末固體取用”、“塊狀固體取用”和“液體取用”三個視頻。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教學基本流程

化學實驗室簡介→儀器識別→藥品取用規則→托盤天平的使用→連接儀器裝置→固體藥品取用→液體藥品取用→酒精燈的使用方法→給物質加熱→儀器洗滌。

(二)教學情景

問題1:化學實驗室有哪些組成部分?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設計意圖:一是增強對實驗室的直觀印象;二是提高對實驗室功能的認識。

師生活動:實驗室的組成部分及其作用:

⑴實驗桌——做實驗(或探究)的平臺;

⑵水電設施——提供實驗用水電;

⑶儀器柜——存放實驗儀器;

⑷藥品柜——存放藥品。

問題2:實驗室常用的儀器有哪些?這些儀器的用途及注意事項有哪些?

設計意圖:增強學生對初中常見儀器的識別能力。

師生活動:說(寫)出下列儀器的名稱、用途及注意事項:

問題3:實驗室藥品取用有哪些規則?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遵循規則、養成良好的習慣。

師生活動:

⑴記住以下常用危險化學品標志:

⑵不能用手接觸藥品,不要把鼻孔湊到容器口去聞藥品的氣味,不得嘗任何藥品的味道。(簡記為“三不原則”。)

⑶如果沒有說明藥品用量,液體取1~2mL;固體只需蓋滿試管底部。

⑷使用剩余的藥品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內,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隨意丟棄,不得拿出實驗室。(簡記為“一要三不”。)

⑸試驗中要特別注意保護眼睛。萬一眼睛里濺進了藥液,要立即用水沖洗,沖洗時要不斷眨眼睛,必要時請醫生治療。

問題4:怎樣使用托盤天平?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和基本技能。

師生活動:

⑴說出天平的構造。

⑵天平使用要點:調零→平衡→左物右砝→放回砝碼→調零。

⑶說出使用天平的其它注意事項。

問題5:怎樣連接儀器裝置?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動手能力。

師生活動:

⑴看下圖回答連接儀器的方法。

⑵仿照上圖進行操作。

問題6:怎樣往試管里送固體物質?

設計意圖:為規范操作作鋪墊。

師生活動:

⑴插播“塊狀固體取用”和“粉末狀固體取用”視頻。

總結要點:“一平、二放、三慢豎”。

⑵學生操作。

問題7:怎樣取用液體?

設計意圖:為規范操作作鋪墊。

師生活動:

⑴插播“量取液體”視頻。

⑵教師示范“液體的傾倒”。

要點:倒、傾、接、上。(試劑瓶塞倒放;容器傾斜;容器瓶口與試劑瓶口接觸;試劑瓶的標簽向上。)

⑶教師示范“液體的量取”。

要點:平放、面向、視線平。(量筒平放,面向量筒刻度,視線與量筒內液體的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

(注意:仰視量筒讀數偏小,俯視量筒讀數偏大。)

⑷教師示范“滴管的使用”。

要點:上、直、沖。(滴管要在容器瓶口的上方,且要垂直。滴管用過后要用水沖洗干凈。)

⑸學生操作。

問題8:怎樣使用酒精燈?

設計意圖:為規范操作作鋪墊。

師生活動:酒精燈的使用:

拿下燈冒→添加酒精(酒精不超過容積的2∕3)→火柴點燃→外焰加熱→燈冒蓋滅。

問題9:怎樣給物質加熱?

設計意圖:為規范操作作鋪墊。

師生活動:

⑴教師演示。

⑵學生歸納給物質加熱的方法。

⑶要點:裝藥品(液體不超過試管容積的1∕3)→夾持試管(距試管口約1∕3處)→預熱→外焰加熱。

問題10:怎樣洗滌儀器?儀器洗滌干凈的標準是什么?

設計意圖:為規范操作作鋪墊。

師生活動:教師示范→學生歸納→學生操作。

六、課堂小結(略)

附:目標檢測

A.燒杯B.燒瓶C.試管D.量筒

A.帶回家中B.隨意傾倒到水槽中

C.倒到指定的容器中D.倒回原試劑瓶里

A.用鑷子B.用玻璃棒C.用鑰匙或紙槽送人D.直接倒入

九年級化學教案表格篇9

一、內容與分析

(一)內容:

藥品的取用;物質的加熱;儀器洗滌。

(二)分析:

本節課要學的內容是初中化學實驗常用儀器的識別、藥品取用規則、物質的加熱和儀器洗滌的方法。指的是認識儀器名稱、用途和注意事項;了解藥品的取用規則;學會藥品的取用、物質的加熱和儀器的洗滌方法,其核心是藥品的取用和物質的加熱,理解它關鍵就是要了解實驗室規則、識別初中化學實驗常用儀器和了解藥品取用規則。本課題教學的重點是藥品的取用、物質的加熱和儀器洗滌等基本操作訓練,解決重點的關鍵是做好規范操作的示范、分析操作不當可能造成的后果。

二、目標及分析

(一)目標:

1、能識別初中化學實驗常用儀器;

2、知道化學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手段,嚴謹的科學態度、正確的實驗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實驗成功的關鍵;

3、學會遵守實驗室規則,初步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

4、學會藥品的取用、加熱、儀器洗滌等基本實驗操作。

(二)分析:

1、“識別初中化學實驗常用儀器”是指看到儀器圖形能寫出儀器名稱,同時能說出儀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項。

2、“知道正確的實驗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實驗成功的關鍵”就是能記住化學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手段。

3、“學會藥品的取用、加熱、儀器洗滌等基本實驗操作”就是指習慣的形成及獨立操作能力的形成,即在教師的引導下,能獨立進行物質的取用、藥品的加熱及儀器的洗滌等操作。

三、問題診斷分析

學習本課題時,同學可能會出現兩種態度:一是對實驗基本操作無所謂——動手做,不如用腦記;二是有恐懼心理——不敢動手,怕危險。以上兩種態度均不利于學習,教學時要注意糾正。

四、教學支持條件分析

在講到藥品的取用時,為了給學生做好示范,借助信息技術播放“粉末固體取用”、“塊狀固體取用”和“液體取用”三個視頻。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教學基本流程

化學實驗室簡介→儀器識別→藥品取用規則→托盤天平的使用→連接儀器裝置→固體藥品取用→液體藥品取用→酒精燈的使用方法→給物質加熱→儀器洗滌。

(二)教學情景

問題1:化學實驗室有哪些組成部分?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設計意圖:一是增強對實驗室的直觀印象;二是提高對實驗室功能的認識。

師生活動:實驗室的組成部分及其作用:

⑴實驗桌——做實驗(或探究)的平臺;

⑵水電設施——提供實驗用水電;

⑶儀器柜——存放實驗儀器;

⑷藥品柜——存放藥品。

問題2:實驗室常用的儀器有哪些?這些儀器的用途及注意事項有哪些?

設計意圖:增強學生對初中常見儀器的識別能力。

師生活動:說(寫)出下列儀器的名稱、用途及注意事項:

問題3:實驗室藥品取用有哪些規則?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遵循規則、養成良好的習慣。

師生活動:

⑴記住以下常用危險化學品標志:

⑵不能用手接觸藥品,不要把鼻孔湊到容器口去聞藥品的氣味,不得嘗任何藥品的味道。(簡記為“三不原則”。)

⑶如果沒有說明藥品用量,液體取1~2mL;固體只需蓋滿試管底部。

⑷使用剩余的藥品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內,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隨意丟棄,不得拿出實驗室。(簡記為“一要三不”。)

⑸試驗中要特別注意保護眼睛。萬一眼睛里濺進了藥液,要立即用水沖洗,沖洗時要不斷眨眼睛,必要時請醫生治療。

問題4:怎樣使用托盤天平?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和基本技能。

師生活動:

⑴說出天平的構造。

⑵天平使用要點:調零→平衡→左物右砝→放回砝碼→調零。

⑶說出使用天平的其它注意事項。

問題5:怎樣連接儀器裝置?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動手能力。

師生活動:

⑴看下圖回答連接儀器的方法。

⑵仿照上圖進行操作。

問題6:怎樣往試管里送固體物質?

設計意圖:為規范操作作鋪墊。

師生活動:

⑴插播“塊狀固體取用”和“粉末狀固體取用”視頻。

總結要點:“一平、二放、三慢豎”。

⑵學生操作。

問題7:怎樣取用液體?

設計意圖:為規范操作作鋪墊。

師生活動:

⑴插播“量取液體”視頻。

⑵教師示范“液體的傾倒”。

要點:倒、傾、接、上。(試劑瓶塞倒放;容器傾斜;容器瓶口與試劑瓶口接觸;試劑瓶的標簽向上。)

⑶教師示范“液體的量取”。

要點:平放、面向、視線平。(量筒平放,面向量筒刻度,視線與量筒內液體的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

(注意:仰視量筒讀數偏小,俯視量筒讀數偏大。)

⑷教師示范“滴管的使用”。

要點:上、直、沖。(滴管要在容器瓶口的上方,且要垂直。滴管用過后要用水沖洗干凈。)

⑸學生操作。

問題8:怎樣使用酒精燈?

設計意圖:為規范操作作鋪墊。

師生活動:酒精燈的使用:

拿下燈冒→添加酒精(酒精不超過容積的2∕3)→火柴點燃→外焰加熱→燈冒蓋滅。

問題9:怎樣給物質加熱?

設計意圖:為規范操作作鋪墊。

師生活動:

⑴教師演示。

⑵學生歸納給物質加熱的方法。

⑶要點:裝藥品(液體不超過試管容積的1∕3)→夾持試管(距試管口約1∕3處)→預熱→外焰加熱。

問題10:怎樣洗滌儀器?儀器洗滌干凈的標準是什么?

設計意圖:為規范操作作鋪墊。

師生活動:教師示范→學生歸納→學生操作。

六、課堂小結(略)

附:目標檢測

A.燒杯B.燒瓶C.試管D.量筒

A.帶回家中B.隨意傾倒到水槽中

C.倒到指定的容器中D.倒回原試劑瓶里

A.用鑷子B.用玻璃棒C.用鑰匙或紙槽送人D.直接倒入

九年級化學教案表格篇10

一、設計思想:

傳統教學模式把溶解度概念強加給學生,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并不深刻。本節課從比較兩種鹽的溶解性大小入手,引發并活躍學生思維,設計出合理方案,使其主動地發現制約溶解度的三個條件,然后在教師引導下展開討論,加深對"條件"的認識。這樣設計,使以往學生被動的接受轉化為主動的探索,充分調動了學生善于發現問題,勇于解決問題的積極性,體現了嘗試教學的基本觀點: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嘗試,并嘗試成功。

通過不同物質在相同溫度下,溶解度的比較,讓學生區分易溶、可溶、微溶、難溶。通過畫出相同物質在不同溫度下溶解度曲線圖,總結出固體物質溶解度受溫度影響的變化規律。通過喝可樂的生活經驗,以及書上的圖表,讓學生進一步得到氣體物質溶解度的變化規律。從而培養學生自學能力,閱讀查找數據能力和比較分析能力。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影響溶解度的因素和溶解度的含義。

(2)知道并能使用溶解度曲線。

(3)掌握固體、氣體的溶解度變化規律。

2.過程與方法

(1)在區分物質易溶、可溶、微溶、難溶,體驗比較的方法,。

(2)在總結物質溶解度的變化過程中,應用圖表的方法。

(3)培養自學、閱讀、查找有關數據的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悟絕對和相對的辨證關系。

三、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溶解度概念;畫溶解度曲線圖。

教學難點:通過溶解度曲線圖分析問題。

四、教學用品

儀器:燒杯、玻璃棒、酒精燈、石棉網

用品:可樂、雪碧[來

媒體:投影

五、教學方法:

嘗試教學法[來

六、教學過程:

1、[復習引入]

[問題1]:不同物質在水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舉例說明。

[問題2]:那么,同種物質在不同溶劑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

[教師總結]:物質溶解能力不僅與溶質有關,也與溶劑性質有關。通常我們將一種物質在另一種物質中的溶解能力叫溶解性。

2、[討論]:如何比較蔗糖、食鹽的溶解性大小?

分組討論5分鐘左右,拿出實驗方案。

(說明:放給學生充足的討論時間,并鼓勵他們暢所欲言,相互糾錯與補充,教師再給予適時的提示與總結。學生或許會憑感性拿出較完整的實驗方案,意識到要比較蔗糖、食鹽溶解性大小,即比較在等量水中溶解的蔗糖、食鹽的多少。但此時大多數學生對水溫相同,溶液達到飽和狀態這兩個前提條件認識不深刻,教師可引導進入下一次嘗試活動。)

[問題]:

(1)為什么要求水溫相同?用一杯冷水和一杯熱水分別溶解蔗糖、食鹽,行不行?

(2)為什么要求水的體積相同?用一杯水和一盆水分別溶解,行不行?

(3)為什么要達到飽和狀態?100克水能溶解1克蔗糖,也能溶解1克食鹽,能否說明蔗糖、食鹽的溶解性相同?學生對上述問題展開積極討論并發言,更深入的理解三個前提條件。

(說明:一系列討論題的設置,充分調動了學生思維,在熱烈的討論和積極思考中,“定溫,溶劑量一定,達到飽和狀態”這三個比較物質溶解性大小的前提條件,在他們腦海中留下根深蒂固的印象,比強行灌輸效果好得多。)

[結論]:室溫時,蔗糖比食鹽更易溶于水。

[講述]:若把溶劑的量規定為100克,則某溫度下100克溶劑中最多溶解的溶質的質量叫做這種溶質在這個溫度下的溶解度。

[投影]:溶解度四要素。

3、[練習]:

①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a)40℃時,11克硝酸銨溶解在水中達到飽和,所以40℃時硝酸銨的溶解度是11g/100g水。

b)20℃時,20克氯化鈉可溶解在100克水中,所以2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是20g/100g水。

c)硝酸鉀的溶解度是31.6g/100g水。

d)t℃時,把10克某物質溶解在100克水里恰好制成飽和溶液,t℃時,這種物質的溶解度就是10。

②書p77說說下表中各物質在20℃時的溶解度所表示的意義?

(說明:強調“溫度、達到飽和時,最多”,進一步熟悉溶解度概念。進一步鞏固溶解度概念。)

[講述]可見在相同溫度時,各物質的溶解度是不同的。

4、[投影]:根據溶解度判斷物質溶解性。

5、[練習]:

①課本P70練習

②飽和溶液一定是濃溶液,不飽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這句話是否正確。

[小結]:溶解是絕對的,不溶解是相對的。

5、[投影]:溶解度曲線的繪制。

6、[練習]:溶解度曲線的運用。

根據溶解度曲線,

①查找某溫度時,某種物質的溶解度;

②判斷某溫度時,幾種物質溶解度的大小關系;

③尋找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的一般規律。

7、[討論]:影響氣體物質溶解度的因素。

8、[學生小結]:氣體物質溶解度的變化規律。

九年級化學教案表格篇11

【學習目標】

(1)空氣成分的探究實驗

(2)空氣的主要成分和組成

(3)純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學習重點】

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探究空氣中o2的體積分數。

【學習難點】

初步理解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原理。

【前預習】

1.你對空氣有哪些了解和認識?(如有什么樣的外觀?性質?含有哪些成分等)

2.用膠頭滴管向試管中滴加液體的操作是怎樣的?膠頭滴管吸取液體的原理?

3.將帶火星的木條分別插入充滿空氣、氧氣和二氧化碳的三個集氣瓶,有什么現象發生?體現了它們的.什么性質?

4.生活中你見過或知道哪些污染空氣的現象存在?

【課堂探究】

【自主學習1】

我們同學現在對空氣都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是在二百多年以前,人們對空氣卻知之甚少。最初,人們對于物質為什么能夠燃燒著迷,激發了好多人的研究興趣,于是一些科學家對于“燃燒的本質”展開探究,經過若干科學家的不懈努力,這一奧秘逐漸被揭開,空氣的成分也逐漸被人們所認識。下面讓我們沿著科學家的足跡,步入空氣成分的探究中吧。

閱讀本第26頁的內容,思考完成以下問題:

1.在拉瓦錫研究空氣成分的實驗中主要有什么操作,出現了哪些現象?

2.拉瓦錫研究空氣成分的實驗中得出了什么結論?

【實驗探究】

觀察老師的演示實驗,完成下面表格

實驗步驟實驗現象實驗結論

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將燃燒匙中的過量紅磷點燃迅速放入集氣瓶中

反應停止,冷卻到室溫后打開止水夾

【交流討論】

請同學們結合本內容和小組討論,共同完成下列內容:

1.寫出該反應的字表達式

2.總結實驗結論

3.總結實驗中的注意事項,并討論若操作不當可能引起怎樣的后果?

4.在拉瓦錫試驗中得出的結論是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1/5,而在我們的實驗中,為什么空氣的體積減少小于1/5?紅磷熄滅后瓶內還有沒有殘余的氧氣?

【自主學習2】

閱讀第27頁內容,思考并討論以下問題:

1.空氣中的各成分及其所占的體積分數。

2.找出混合物和純凈物的概念。

3.判斷下列物質屬于混合物還是純凈物,并說明依據。

空氣海水氧氣石灰水冰水混合物冰

【自主學習3】

閱讀本第28—30頁內容,完成下面問題:

1.空氣中相對穩定的三種氣體是?它們都有哪些主要用途?

成分主要性質主要用途

氧氣

氮氣

稀有氣體

2.什么可以造成空氣污染?有何危害?如何防治?

3.綠色化學的主要特點:

(1)充分利用資和能,采用的原料;

(2)在的條下進行反應,以減少向環境排放廢物;

(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圖使所有作為原料的原子都被產品所消納,實現“零排放”;

(4)生產出有利于、社區安全和的環境友好的產品;

注:綠色化學的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學原理從頭消除污染。

【有效訓練】

1.空氣的成分以和為主,按體積計算,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是,它大約占空氣體積的百分比是;含量居第二位的氣體是,它大約占空氣體積的百分比是。

2.夏天從冰箱中拿出一瓶飲料,放在空氣中,外壁會潮濕,這說明空氣中含有()

a.二氧化硫b.稀有氣體c.二氧化碳d.水蒸氣

3.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用右圖所示的裝置完成。下列步驟的先后排列順序正確的是()

①先用彈簧夾夾緊橡皮管

②用燃燒著的火柴檢驗瓶內剩余氣體時,火柴熄滅,說明主要是氮氣

③點燃燃燒匙內的紅磷,立即伸人瓶內,并把塞子塞緊

④冷卻到室溫

⑤打開彈簧夾,水壓入集氣瓶中,并接近集氣瓶中原空氣體積的1/5

⑥先在集氣瓶內加入少量水

⑦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a.⑦⑥②⑤④③①b.⑦⑥③②⑤①④

c.⑦⑥①③④⑤②d.⑦⑥①③②④⑤

4.下列物質中,屬于純凈物的是()。

a.蒸餾水b.雪碧飲料c.河水d.潔凈的空氣

5.下列物質中,前者屬于純凈物,后者屬于混合物的是()

a.凈化后的空氣、五氧化二磷

b.水和冰混合、澄清石灰水

c.生銹的鐵釘、海水

d.二氧化碳、液態氧氣

6.稀有氣體過去曾被人們稱做“惰性氣體”是因為()

a.稀有氣體在空氣中含量少

b.稀有氣體用途廣泛

c.稀有氣體性質不活潑

d.稀有氣體非常寶貴

7.節日里五光十色的霓虹燈內填充的氣體是()

a.氧氣

b.氮氣

c.稀有氣體

d.二氧化碳

8.下列活動中,不會造成空氣污染的是()

a.動植物的呼吸

b.工廠煙囪排放的煙塵

c.汽車行駛排放的尾氣

d.焚燒麥稈產生的煙

9.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環境保護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空氣的凈化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下列氣體組中的各種氣體都屬于空氣污染物的是()

a.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

b.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氣

c.氧氣二氧化碳氮氣

d.氮氣氧氣一氧化碳

10.氮氣的下列用途中,主要不是利用其化學性質不活潑的是()

a.焊接金屬時用氮氣作保護氣

b.燈泡中充氮以延長燈泡的使用壽命

c.食品包裝時充氮以防腐

d.醫療上用液氮作冷凍麻醉劑

【后提升】

1.如果在本實驗中用蠟燭代替紅磷,可不可以?為什么?

2.小明和小紅對市場上銷售的一種充氣包裝的小面包產生了興趣,在這種小面包的塑料袋內氣體充的鼓鼓的,像一個個“小枕頭”。他們認為這樣包裝主要是為了食品能長時間保鮮。那么,這是什么氣體呢?小明猜是二氧化碳,小紅猜是氮氣。

①請你幫助他們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方案,判斷小明的猜想是否正確,寫出操作步驟。

②如果小明的猜想正確,現象應該是什么?

九年級化學教案表格篇12

1.實驗目的

(1)初步掌握根據反應原理設計物質制備實驗方案的基本思路。

(2)掌握氨的催化氧化實驗成功的關鍵和基本操作技能,提高改進和設計實驗的能力。

(3)研討氨催化氧化法制硝酸實驗的教學方法。

2.實驗步驟

(1)結合中學化學實驗室現有條件,設計幾種氨的催化氧化實驗的簡易演示實驗方案,并畫出實驗裝置圖。

(2)制備所選用的催化劑。

(3)根據所選方案,進行氨的催化氧化實驗。要求既能看到催化劑保持紅熱,又能看到紅棕色二氧化氮氣體的生成,且不出現白煙。(煙是固體小顆粒,煙是氣體小液滴。NH4NO3是煙,濃氨水和濃鹽酸形成霧。)

3.提示與思考

(1)本實驗中你將如何獲得氨氣和氧氣?說明理由。(2)如何制備催化劑?

(3)請你分析,氨水濃度太高或太低會對實驗結果產生怎樣的影響?實驗過程中,氨氣能否全部被氧化?如果有未被氧化的氨氣,是否需要除去?應怎樣除去?

(4)在實驗過程中你是否觀察到了異常現象?請你分析這些異常現象產生的原因。

(5)請總結本實驗成功的關鍵和操作技術。4.實驗教學設計

設計實驗教學方案,講授“氨的催化氧化”。

九年級化學教案表格篇13

化學電源教學設計

課標解讀重點難點1.了解電池的分類、特點及適用范圍。

2.了解幾類化學電池的構造、原理。

3.了解化學電源的廣泛應用及廢舊電池的危害。1.一次、二次、燃料電池的構造及工作原理。(重點)

2.原電池電極反應式的書寫。(重難點)

化學電源1.概念:是將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的裝置。化學電池的主要部分是電解質溶液和浸在溶液中的正極和負極,使用時將兩極用導線接通,就有電流產生,因而獲得電能。

2.類型eqblc{rc(avs4alco1(①一次電池?如普通鋅錳電池——干電池?,②二次電池?如鉛蓄電池?,③燃料電池?如氫氧燃料電池?))

常見的幾種化學電池

1.一次電池(堿性鋅錳電池)

(1)構成:負極Zn,正極MnO2,電解質KOH。

(2)電極反應:負極:Zn+2OH--2e-===Zn(OH)2

正極:2MnO2+2H2O+2e-===2MnOOH+2OH-

總反應:Zn+2MnO2+2H2O===2MnOOH+Zn(OH)2

2.二次電池(蓄電池)

(1)構成:負極Pb、正極PbO2,電解質H2SO4溶液

(2)工作原理

①放電:負極:Pb(s)+SOeqoal(2-,4)(aq)-2e-===PbSO4(s)

正極:PbO2(s)+4H+(aq)+SOeqoal(2-,4)(aq)+2e-===PbSO4(s)+2H2O(l)

總反應:Pb(s)+PbO2(s)+2H2SO4(aq)===2PbSO4(s)+2H2O(l)

②充電時

鉛蓄電池的充電反應是放電反應的逆過程。

陰極:PbSO4(s)+2e-===Pb(s)+SOeqoal(2-,4)(aq);

陽極:PbSO4(s)+2H2O(l)-2e-===PbO2(s)+4H+(aq)+SOeqoal(2-,4)(aq);

總反應:2PbSO4(s)+2H2O(l)===Pb(s)+PbO2(s)+2H2SO4(aq)。

上述充放電反應可寫成一個可逆反應方程式:Pb(s)+PbO2(s)+2H2SO4(aq)eqo(????,sup17(放電),sdo15(充電))2PbSO4(s)+2H2O(l)。

3.燃料電池

(1)工作原理

①連續地將燃料(如氫氣、烴、肼、甲醇、氨、煤氣等液體或氣體)和氧化劑的化學能直接轉換成電能。

②電極材料本身不發生氧化還原反應。

③工作時,燃料和氧化劑連續地由外部供給,在電極上不斷地進行反應,生成物不斷地被排除。

(2)氫氧燃料電池

①電極材料Pt,酸性電解質。

②電極反應:負極:H2-2e-===2H+

正極:eqf(1,2)O2+2H++2e-===H2O

總反應:H2+eqf(1,2)O2===H2O

若把氫氧燃料電池中的酸性介質換成堿性介質,其電極反應式怎樣寫?

【提示】負極:2H2-4e-+4OH-===4H2O

正極:O2+2H2O+4e-===4OH-

總反應:2H2+O2===2H2O

1.根據裝置書寫電極反應式

(1)先分析題目給定的圖示裝置,確定原電池正、負極上的反應物,并標出相同數目電子的得失。

(2)電極反應式的書寫。

負極:活潑金屬或H2失去電子生成陽離子,若電解質溶液中的陰離子與生成的陽離子不共存,則該陰離子應寫入負極反應式。如鉛蓄電池,負極:Pb+SOeqoal(2-,4)-2e-===PbSO4。

正極:陽離子得到電子生成單質,或O2得到電子。若反應物是O2,則:

電解質是堿性或中性溶液:O2+2H2O+4e-===4OH-。

電解質是酸性溶液:O2+4H++4e-===2H2O。

(3)正、負電極反應式相加得到電池反應的總反應方程式。

2.給出總反應式,寫電極反應式

分析反應中的氧化反應或還原反應(即分析有關元素的化合價變化情況)→選擇一個簡單的變化情況去寫電極反應式→

另一極的電極反應直接寫出或將各反應式看作數學中的代數式,用總反應式減去已寫出的電極反應式,即得結果

以2H2+O2===2H2O為例,當電解質溶液為KOH溶液時的電極反應式的書寫步驟如下:

(1)根據總反應方程式分析有關元素化合價的變化情況,確定2molH2失掉4mol電子,初步確定負極反應式為2H2-4e-===4H+。

(2)根據電解質溶液為堿性,與H+不能共存,反應生成水,推出OH-應寫入負極反應式中,故負極反應式為2H2+4OH--4e-===4H2O。

(3)用總反應式2H2+O2===2H2O減去負極反應式得正極反應式:2H2O+O2+4e-===4OH-。

3.可充電電池電極反應式的書寫

在書寫可充電電池電極反應式時,要明確電池和電極,放電為原電池,充電為電解池。

(1)原電池的負極與電解池的陽極發生氧化反應,對應元素化合價升高。

(2)原電池的正極與電解池的陰極發生還原反應,對應元素化合價降低。

書寫電極反應式應注意電解質溶液的影響。

(1)中性溶液反應物中無H+或OH-。

(2)酸性溶液反應物,生成物均無OH-。

(3)堿性溶液反應物,生成物中均無H+。

(4)水溶液不能出現O2-。

例1.(1)今有2H2+O2KOH,2H2O反應,構成燃料電池,則負極通的應是________,正極通的應是______,電極反應式分別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把KOH改為稀H2SO4作電解質溶液,則電極反應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和(2)的電解液不同,反應進行后,其溶液的pH各有何變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把H2改為甲烷、KOH作導電物質,則電極反應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據電池反應式可知H2在反應中被氧化,O2被還原,因此H2應在負極上反應,O2應在正極上反應。又因為是堿性溶液,此時應考慮不可能有H+參加或生成,故負極反應為:2H2+4OH--4e-===4H2O,正極反應為:O2+2H2O+4e-===4OH-。若將導電物質換成酸性溶液,此時應考慮不可能有OH-參加或生成,故負極:2H2-4e-===4H+,正極:O2+4H++4e-===2H2O。由于前者在堿性條件下反應KOH量不變,但工作時H2O增多故溶液變稀堿性變小,pH將變小。而后者為酸溶液,H2SO4量不變,水增多,溶液酸性變小,故pH將變大。如把H2改為甲烷用KOH作導電物質,根據反應CH4+2O2===CO2+2H2O,則負極為發生氧化反應的CH4,正極為發生還原反應的O2,由于有KOH存在,此時不會有CO2放出。

【答案】(1)H2O2負極:2H2+4OH--4e-===4H2O

正極:O2+2H2O+4e-===4OH-

(2)負極:2H2-4e-===4H+正極:O2+4H++4e-===2H2O(1)變小,(2)變大

(3)負極:CH4+10OH--8e-===COeqoal(2-,3)+7H2O

正極:2O2+4H2O+8e-===8OH-

小結:

常見燃料電池的電極反應

在燃料電池中,電解質溶液參與電極反應,電解質酸堿性的改變,引起電極反應的變化,但不影響燃料及O2的性質。

電極反應在遵守質量守恒定律、電荷守恒、電子得失守恒的同時,還要特別考慮電解質溶液是否參與反應。

(1)甲烷燃料電池。

電解質:KOH

正極(通O2):2O2+4H2O+8e-===8OH-

負極(通CH4):CH4+10OH--8e-===COeqoal(2-,3)+7H2O

總反應:CH4+2O2+2KOH===K2CO3+3H2O

(2)甲醇燃料電池。

電解質:KOH

正極:3O2+6H2O+12e-===12OH-

負極:2CH3OH+16OH--12e-===2COeqoal(2-,3)+12H2O

總反應:2CH3OH+3O2+4KOH===2K2CO3+6H2O

(3)肼燃料電池。

電解質:KOH

正極:O2+2H2O+4e-===4OH-

負極:N2H4+4OH--4e-===N2↑+4H2O

總反應:N2H4+O2===N2+2H2O

(4)熔融鹽燃料電池。

熔融鹽燃料電池具有較高的發電效率,因而受到重視。可用Li2CO3和Na2CO3的熔融鹽混合物作電解質,CO為負極燃氣,空氣與CO2的混合氣為正極燃氣,制得在650℃下工作的燃料電池。有關的電池反應式為:

正極:O2+2CO2+4e-===2COeqoal(2-,3)

負極:2CO+2COeqoal(2-,3)-4e-===4CO2

總反應:2CO+O2===2CO2

例2.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是由美國西屋(Westinghouse)公司研制開發的。它以固體氧化鋯一氧化釔為電解質,這種固體電解質在高溫下允許氧離子(O2-)在其間通過。該電池的工作原理如圖所示,其中多孔電極a、b均不參與電極反應。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有O2放電的a極為電池的負極

B.有H2放電的b極為電池的正極

C.a極對應的電極反應式為O2+2H2O+4e-===4OH-

D.該電池的總反應方程式為2H2+O2高溫,2H2O

【解析】固體介質允許O2-通過,說明為非水體系,因此C項中a極反應式不正確,這種表達是水溶液中進行的反應,a極反應式應該是:eqf(1,2)O2+2e-===O2-,b極反應:H2-2e-===2H+,總反應方程式是H2+eqf(1,2)O2高溫,H2O。

【答案】D

例3.堿性電池具有容量大、放電電流大的特點,故得到廣泛應用。鋅錳堿性電池以KOH溶液為電解液,電池總反應式為Zn(s)+2MnO2(s)+2H2O(l)===Zn(OH)2(s)+2MnOOH(s)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電池工作時,鋅失去電子

B.電池正極的電極反應式為:2MnO2(s)+2H2O(l)+2e-===2MnOOH(s)+2OH-(aq)

C.電池工作時,電子由正極通過外電路流向負極

D.外電路中每通過0.2mol電子,鋅的質量理論上減小6.5g

【解析】根據題意,該電池的負極材料是鋅。電池工作時,鋅本身失去電子而發生氧化反應,失去的電子通過外電路移向另一極(正極)。在該電極上,MnO2獲得電子發生還原反應生成MnOOH:2MnO2+2e-―→2MnOOH。從元素守恒的角度來看,右側還多2個氫。在堿性溶液中不出現H+,故正極反應為2MnO2+2H2O+2e-===2MnOOH+2OH-。反應中,失去0.2mol電子,消耗掉0.1mol鋅,質量為6.5g。

【答案】C

練習

1.下列有關電池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手機上用的鋰離子電池屬于二次電池

B.銅鋅原電池工作時,電子沿外電路從銅電極流向鋅電極

C.甲醇燃料電池可把化學能轉化為電能

D.鋅錳干電池中,鋅電極是負極

【解析】鋰離子電池可以充電,再次使用,屬于二次電池,A項正確;銅鋅原電池中銅為正極,故電流從銅電極流向鋅電極,而電子是由鋅電極流向銅電極,B項錯;電池的實質即是化學能轉化成電能,C項正確;Zn失去電子生成Zn2+,故作為負極,D項正確。

【答案】B

2.茫茫黑夜中,航標燈為航海員指明了方向。航標燈的電源必須長效、穩定。我國科技工作者研制出以鋁合金、Pt-Fe合金網為電極材料的海水電池。在這種電池中

()

①鋁合金是陽極②鋁合金是負極③海水是電解液

④鋁合金電極發生還原反應

A.②③B.②④

C.①②D.①④

【解析】較活潑的鋁合金為負極(②對)。Pt-Fe合金網為正極,海水是電解液(③對)。負極上發生氧化反應(④錯)。

【答案】A

3.關于鉛蓄電池的說法正確的是()

A.在放電時,正極發生的反應是:Pb(s)+SOeqoal(2-,4)(aq)===PbSO4(s)+2e-

B.在放電時,該電池的負極材料是鉛板

C.在充電時,電池中硫酸的濃度不斷變小

D.在充電時,陽極發生的反應是:PbSO4(s)+2e-===Pb(s)+SOeqoal(2-,4)(aq)

【解析】A項中電池放電時正極應發生還原反應,電極反應為:PbO2+4H++SOeqoal(2-,4)+2e-===PbSO4+2H2O;C項中電池充電時硫酸的濃度應不斷增大;D項中電池充電時陽極應發生氧化反應。

【答案】B

4.鋅錳干電池的兩極分別為碳棒和鋅皮,在放電時電池總反應方程式可以表示為:Zn+2MnO2+2NHeqoal(+,4)??Zn2++Mn2O3+2NH3+H2O。根據上述信息,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A.放電時正極發生反應的物質為NHeqoal(+,4)

B.Zn為負極,碳為正極

C.工作時,電子由碳極經外電路流向Zn極

D.長時間連續使用該電池時,內裝糊狀物不會流出

【解析】在電池的正極上發生的是得電子的還原反應,是總反應中氧化劑發生反應的電極。由鋅錳干電池的總反應式可知,MnO2與NHeqoal(+,4)發生的反應為正極反應。根據原電池的工作原理可知,相對活潑(指金屬性)的一極為負極,相對不活潑的一極為正極,B項正確;在外電路,電子從負極流向正極,C項錯誤;長時間連續使用該電池,由于鋅皮慢慢溶解而破損,糊狀物很可能流出而腐蝕用電器,D項錯誤。

【答案】B

5.科學家預言,燃料電池將是21世紀獲得電力的重要途徑,美國已計劃將甲醇燃料電池用于軍事目的。一種甲醇燃料電池是采用鉑或碳化鎢化為電極催化劑,在稀硫酸電解液中直接加入純化后的甲醇,同時向一個電極通入空氣。回答下列問題:

(1)這種電池放電時發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電池的正極發生的電極反應式是________,負極發生的電極反應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3)電解液中的H+向________極移動,向外電路釋放電子的電極是________。

(4)比起直接燃燒燃料產生電力,使用燃料電池有許多優點,其中主要有兩點:首先是燃料電池的能量轉化效率高,其次是________。

【解析】甲醇燃料電池實質就是利用CH3OH燃料在氧氣中反應來提供電能。CH3OH在負極發生氧化反應,電極反應式為2CH3OH+2H2O-12e-===2CO2+12H+;氧氣在正極反應:3O2+12H++12e-===6H2O,兩反應式相加即得總反應式。在電池中,負極釋放出電子移動到正極上,故向外電路釋放電子的電極為負極。在原電池的內電路中,陽離子向正極移動,故H+向正極移動。甲醇反應產物為CO2和H2O,對環境無污染。

【答案】(1)2CH3OH+3O2===2CO2+4H2O

(2)3O2+12H++12e-===6H2O2CH3OH+2H2O-12e-===2CO2+12H+

(3)正負極(4)對環境無污染

九年級化學教案表格篇14

目的:

1.使學生了解空氣的組成。

2.使學生認識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

3.使學生初步了解空氣污染的后果和防止污染的重要意義。

4.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查閱搜集資料的技能;表達與交流能力;為學生提供展示特長和才干的機會。

重點:增強環保意識。

課時:1課時

準備:

1.搜集資料

在本課前2~3周動員學生多方面搜集有關空氣的素材,包括課外讀物、科普書籍、雜志、報紙、照片、錄像、漫畫、實物等。例如:

課外讀物:環境知識讀本、關于空氣的知識、大氣污染方面的文章

照片:風景地的藍天、本地的晴天和污染天氣、學生外出旅游、交通堵塞、工廠煙囪冒煙

雜志(或照片):酸雨、太空、臭氧層空洞、水災等照片

漫畫:大氣污染的嚴重后果

剪報:某一期的《大氣質量周報》或《大氣質量日報》、大氣污染報道等

錄像:空氣、酸雨、保護臭氧層、溫室效應

2.課外預習和調查

結合搜集的素材,閱讀課文,查閱有關資料,為在課堂上介紹有關知識做準備。

3.課前活動(見學生頁)

(1)[觀察]煙氣觀測活動。

(2)[小實驗]哪兒的塵土多?

(3)[調查活動]交通流量與空氣質量的關系。

4.布置教學環境組織學生編寫環境墻報、圖片、漫畫、小論文等,布置教室。

教學過程:

1.引言

教師用簡明的語言說明本節課的意義及教學活動的方法。

2.觀看錄像《空氣》

3.課堂展示

學生按自選專題,根據課前的準備發言、討論(一人中心發言,其他人補充)。

4.討論(選擇以下部分題目討論)

●你愿意在樹林里還是愿意在室內活動?

●吸煙會不會污染空氣?

●焚燒樹葉、莊稼秸稈會不會污染空氣?

●有哪些減少空氣污染的方法?

●家庭最主要的空氣污染來自哪些活動?

●每天開窗通風換氣有什么好處?

●新裝修的居室有沒有刺激性氣味?

●你能為保護空氣質量做哪些事?

5.專題討論“造成空氣污染的原因”

6.課堂小結教師對學生發言及討論作必要的補充,鼓勵、表揚學生認真自學,積極探索,獨立思考、勤于實踐態度和方法。實驗的結果和結論并不重要,不要求有統一的結論,重要的是每個學生積極參與及在活動中受到教育和啟發。

7.布置作業指導舉辦關于大氣的環境專刊、演講比賽,組織野外活動、參觀等。

學生活動1:

煙氣觀測活動

在你居住地或學校附近有沒有高大的煙囪?這些煙囪每天冒煙嗎?冒幾次?什么時間冒?冒出什么顏色的煙?是鍋爐房的煙囪還是工廠的煙囪?如果是工廠的煙囪,這個工廠生產什么產品?記錄煙囪冒煙的時間,煙的顏色等。如果能把煙囪冒煙的景象拍攝下來,則更能說明問題。

高大煙囪排煙的地點、時間、顏色、煙塵的濃度、所屬工廠等記錄在表1中。

九年級化學教案表格篇15

1教學目標

1.1知識與技能:

①認識燃燒的條件與滅火的方法。

②了解常用滅火器的滅火原理和使用方法。

1.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活動與探究,學生對獲得的事實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

1.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對燃燒條件的探究,了解內因和外因的辨證關系。

②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進取心,讓學生獲得成就感。

2教學重點/難點/易考點

2.1教學重點

圍繞課題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討論交流得出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使學生感受到化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

2.2教學難點

燃燒條件的探究;認識滅火的原理并應用于解決實際生活問題。

3專家建議

4教學方法

探究式

5教學用具

1、媒體資源:自制課件

2、實驗準備:

①把玻璃棒和小木條分別在酒精燈上點燃。

②點燃兩支蠟燭,其中一支用燒杯罩住。

③把一沾水的棉花和干燥的棉花分別點燃。

④熄滅蠟燭的方法:沙土、剪刀、燒杯、濕布、水、膠頭滴管、碳酸鈉溶液、稀鹽酸等。

6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錄像]播放有關燃燒的鏡頭

[引入]燃燒著的火給人類帶來光明和溫暖,但是也會給人類帶來災難。燃燒是生活中一種常見的現象,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有關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觀看錄象

傾聽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入新課

[講述]燃燒是一種常見的現象,那么這種現象的發生需要條件嗎?

[指出]氧氣確實是燃燒所需要的條件,但是只有氧氣,燃燒能發生嗎?大氣中也含有氧氣,可不見得到處在燃燒,可見氧氣并不是燃燒的條件,那么燃燒還需要什么條件呢?

根據已有的知識,想到燃燒需要氧氣

由實際到理論,學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一、認識燃燒的條件

1、認識燃燒需要可燃物

[討論]根據你的經驗和想法談一談燃燒除了需要氧氣外還需要什么條件?是不是所有的物體都能燃燒?

[展示]一些物體的圖片,判斷哪些能燃燒,哪些不能?

思考回答:不是所有的物體都能燃燒

設置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設問]有了可燃物和氧氣,燃燒是不是就能發生?例如空氣中有氧氣,放在空氣中的火柴能燃燒嗎?怎樣才能使火柴點燃?摩擦起什么作用?以上事實說明了什么?

[講解]我們把可燃物開始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叫做著火點。

[演示]探究實驗

[討論]:

1、實驗中鐵片上的白磷燃燒而紅磷不燃燒的事實,說明燃燒需要什么條件?

2、鐵片上的白磷燃燒而熱水中的白磷不燃燒的事實,說明燃燒需要什么條件?

3、本來在熱水中不燃燒的白磷,在通入氧氣后燃燒的事實,說明燃燒需要什么條件?

4、綜合上述討論,可得出燃燒需要那些條件?

[歸納小結]

1、燃燒的定義

2、燃燒的條件

[思考]

1、如果不往煤爐里添煤,爐火還能繼續燃燒嗎?為什么?

2、爐門關得嚴嚴的,一點氣也不通爐火還能繼續燃燒嗎?為什么?

3、如果把爐里正在燃燒的煤夾出來,煤能繼續燃燒嗎?

思考、討論:

說明燃燒需要達到一定的溫度

觀察實驗

需要達到著火點

需要氧氣

需要氧氣

需要可燃物、氧氣、溫度達到著火點

思考、回答

根據探究實驗,推導出燃燒的另外兩個條件,正確引導學生的思維。

根據討論,有學生自己得出燃燒的條件,使學生有成就感。

進一步鞏固燃燒的條件

[過渡]燃燒的火會給人類帶來光明和溫暖,但是有時也會帶來災難。那么如果發生了火災,我們應該怎么滅火呢?可以根據所學的燃燒的原理進行思考

二、滅火的原理和方法

[設問]根據燃燒的條件,我們應該如何來滅火呢?

[演示]實驗7-1

[小結]滅火的原理

[討論]根據滅火的實例,分析滅火的原理。

[活動與探究]滅火器的原理。

[媒體展示]幾種常見的滅火器。

[討論]

1、隔絕可燃物

2、隔絕氧氣(或空氣)

3、降低溫度到著火點以下。

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課小結]談談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都學到了什么?

[作業]習題

7板書設計

課題1燃燒和滅火

①是可燃物;

一、物質燃燒的條件:②與氧氣(或空氣接觸);同時具備,缺一不可。

③溫度達到著火點。

①可燃物與助燃物;

二、認識燃燒:②現象:發光、放熱;

③實質:劇烈的氧化反應。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

①清除或隔離可燃物;

四、滅火方法和原理:②降低溫度到物質著火點以下;破壞其一,燃燒熄滅

③隔絕空氣(或氧氣)

九年級化學教案表格篇16

《水》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使學生了解自然界中水的分布狀況;

水與工農業生產和人民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

水污染的后果及防止水體污染;

了解水的組成及物理性質。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發散思維及查閱媒體資料,獲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樹立節水觀念,增強環境保護意識,為可持續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團隊意識。

教學建議

本節內容大致可以分為:水對人類的影響,水的物理性質及水的組成,在處理這一節教材時,要充分以日常生活中的常見事例作為研究的線索。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在課前布置研究課題,給學生一周的時間查找相關資料,特別是突出媒體信息量大的優勢,通過互聯網輸入關鍵字詞搜索相關信息,并要求學生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每2-3個學生為一個小組,通過課前準備發表自己的見解,可以制作成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展板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通過這種組織形式可以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特別是展示成果,無論對哪類學生來說,只要付出勞動,都會有收獲,真正體現初中義務教育的全員性和教育的全過程性。特別對初中學生來說,強烈的表現欲望成為其學習過程的根本動力。水資源的有限,人類對水的需求的日益增加,工業化進程對水體的污染,對學生來說,有的可能了解很多,有的學生會一無所知,教師課堂上簡單的介紹對增強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來說是遠遠不夠的。讓學生親身去體驗現實生活中,在我們生活中,水資源的浪費、水質的日益惡化等,使學生有一種危機感,自覺地從我做起是環保事業大眾化的具體體現。

水的組成是本節課的另一個重點內容,它應包含兩方面內容:

1.水的宏觀組成,即:定性水的元素組成。

2.水的微觀構成,即:定量。每個水分子所含原子的數目,從而得到水的分子式。這兩個過程應有意識地加以區分,這樣有助于學生了解化學學科研究物質組成的一般方法,為今后學生進行學習打好基礎。電解水的實驗是完成上述兩個任務的經典實驗,可以結合有關物理知識介紹實驗裝置,特別是電極的極性,兩極產生氣體的體積,兩極產生氣體的性質,然后結合有關數據幫助同學進行推導,從而得出結論。在這些過程中,應注意嚴謹性。

教學設計方案

課題:水

重點:水對人類的影響及水的組成

教學設計過程

本節課按一課時安排。但應在上課前一周給學生布置任務,由學生通過查閱文獻,瀏覽相關網站,在充分準備的基礎上進行展示活動,可以由學生采用自由組合的形式分成若干小組,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

1.課前任務布置:

(1)閱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

①從外層空間看地球,看到地球表面大部分地區被水覆蓋著,是一個名符其實的水球,水資源如此豐富,為什么還要加以規劃和保護?

②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身邊有浪費水的現象嗎?結合自己的實際,我們生活中克服哪些不良行為,可以達到節約用水的目的?

③在我們周圍,水資源保護的狀況好嗎?你認為哪些行為會使水質受到不良影響?

④從目前來看,淡水缺乏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特別是有些地區,干旱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存,而地球上海水是豐富的,你有什么好設想,使海水得以充分利用?(必須是自己的設想,不一定正確,不必追求科學性,但需從可行性和經濟角度出發)。

⑤你認為日常生活中改變人的哪些生活習慣可以做到節省淡水?舉具體措施或歸納一些節水的小竅門。

(2)查閱相關網站,從網上獲取相關信息,結合自己的觀點,對這些信息進行加工,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或措施是可實施的。

(3)2-3人一組(自由組合),將自己的學習成果制作成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制作成小展板,供課堂交流用。

2.課前準備工作:

教師課前可以將學生收集到的各種素材瀏覽,對觀點(或措施)相近的小組的方案加以整理,有助于討論進行得全面。對有創意、有價值的的設想,不考慮其可行性或嚴謹性,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使教學過程變得活潑。

3.課堂教學:

分為兩個階段。

(1)教師將課題引入后,由學生將學習成果進行展示,師生之間相互質疑、相互釋疑,此過程大約用時25分鐘。教師可將已收集的資料片當堂播放,加深學生對水資源保護、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的認識。

(2)由教師以實驗為突破口,演示電解水的實驗,根據電解過程中兩極產生氣體的性質檢驗,得出水的元素組成,再根據氣體的體積、,兩種氣體的密度,推導水的組成。

(完成電解水的實驗使用霍夫曼水電解器,若沒有,可根據教學參考書P89的裝置自行制作,所用試管選用帶刻度的,以便于尋找電解產物量的關系。為增強水的導電能力,實驗前應在水中加少量稀硫酸,但這一點一定事先向學生做交待。避免與初中物理可的有關知識矛盾。)

4.課后小結:

對本節知識內容進行小結,簡要介紹建國以來興建的水利工程,將搜集到的圖片、視頻資料做展示,加強對學生進行節約用水的教育。最后將制作精美的展板放于墻報展覽。

探究活動

1.洗衣間內自制節水裝置。

2.用簡單的易得的材料改造衛生間抽水馬桶,使之節約用水。

3.廚房內自制凈水裝置。

4.展開你豐富的想象,撰寫一篇題為《假如地球上沒有水,世界將……》

要求文體不限,語言流暢,想象豐富,字數為800-1200字。

課后討論:

中國的“西部大開發”已經啟動,為了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彎路,環保觀念和措施應貫徹于西部開發的始終。請你根據課本知識談談:在西部開發過程中,為避免水被污染應注意哪些方面的問題?

九年級化學教案表格篇1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固體物質溶解度的涵義。

(2)會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線,查閱相關物質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據給定的數據繪制溶解度曲線。

(3)知道影響氣體溶解度的一些因素,會利用有關氣體溶解度的知識解釋身邊的一些現象。

2.過程與方法

(1)學習觀察、分析實驗現象,并能歸納出相應的概念。

(2)學習通過實驗解決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認識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互相轉化的辯證思想。

(2)樹立做任何事都要實事求是的觀點。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利用溶解度曲線獲得相關信息。

【教學難點】

1.固體物質溶解度的含義。

2.利用溶解度曲線獲得相關信息。

教學工具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為什么只有在“兩個一定條件”下,它們才有確定意義?

【交流回答】

改變條件可以使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相互轉化。

【導入新課】

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不同物質在同一溶劑中溶解能力不同;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溶劑中溶解能力也不相同。這節課我們就從量的角度研究物質的溶解能力。

【歸納總結】

定量描述物質的溶解能力(即溶解度)的要素:①在一定溫度下;②等量的溶劑里,人們統一規定:在100g溶劑里;③溶液為飽和狀態;④單位為g。

固體的溶解度:在一定溫度下,某固態物質在100g溶劑里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四大要素:①一定溫度下;②100g溶劑里;③溶液為飽和狀態;④溶質的質量。

【提出問題】

理解了溶解度的概念,那你了解平時所說的“易溶”、“難溶”與溶解度的關系嗎?請看下面資料。

【課件展示】

溶解度的相對大小(20℃時的溶解度)

【提出問題】

我們已經學習了溶解度,那么溶解度是怎樣表示的呢?

【課件展示】

教材P36表9-1

【分析小結】

上述是表示溶解度的一種方法:列表法。

列表法表示溶解度不直觀,不能表示物質在任意溫度時的溶解度,也不能直觀表示某物質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趨向,下面我們尋找另一種表示方法──溶解度曲線。

【活動與探究2】

請同學按教材P36~P37要求繪制溶解度曲線,并討論回答相關問題。

【歸納總結】

通過溶解度曲線,可以判斷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的變化情況,可以比較不同物質在同一溫度時溶解度的大小,也可以查出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

溶解度曲線所表示的意義:

1.溶解度的三種情況:

(1)大多數物質的&39;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如KN03。

(2)少數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不大,如NaCl。

(3)極少數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如Ca(0H),。

2.交點P表示,在該溫度下,A、B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

3.影響固體溶解度的因素是:溫度。

【提出問題】

我們研究了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那么氣體物質的溶解度又該如何表示呢?

【課件展示】

1.展示教材P38討論,并回答有關問題。

2.燒開水時,鍋底有很多小氣泡,為什么?這說明了什么?

【交流回答】

1.氣體的溶解度與壓強有關。壓強越小,溶解度越小;壓強越大,溶解度越大。

2.氣體的溶解度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溶解度越小。

【練習討論】

如何增加養魚池水中的含氧量?

【學生活動】

利用所學知識和閱讀教材P38~P39資料討論回答。

課后小結

【課堂小結】

本節課學習了了固體、氣體物質的溶解度的概念,了解了固體溶解度的相對大小,溶解度曲線及其應用,并且通過活動與探究總結出了影響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我們還可利用已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課后習題

【布置作業】

完成本課時對應練習,并提醒學生預習下一節的內容。

九年級化學教案表格篇18

金屬材料

教學目標

了解金屬的物理特征,能區分常見的金屬和非金屬,認識金屬材料在生產、生活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常見金屬的特征及其應用,認識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良金屬特性的重要性;知道生鐵和鋼等重要的合金。

通過比較學習,幫助學生形成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并構建出與金屬材料相關聯的知識體系。

通過資源共享,激勵學生的合作參與意識;通過對金屬物理性質與用途關系的學習,使學生體會到學習化學的價值。

重點和難點

重點:認識金屬物理性質的相似性和差異性。

難點:如何合理開發金屬物質的用途。

實驗準備

教師:鎂條、黃銅片、純銅片、純錫、硫磺等。

學生:易拉罐(鋁鎂合金)、帶封口的娃哈哈塑料瓶、焊錫、鐵鍋碎片、不銹鋼制品以及自主選擇的其他材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點評

第一課時

創設情境

年,英國斯科特探險隊的船只,在去南極的途中,因天氣十分寒冷,可是用于取暖的煤油卻漏光了,以致探險隊員全部凍死在南極冰原。原來裝煤油的鐵桶是用錫焊接的,而錫卻莫名其妙地化為了灰塵。1867年冬天,俄國彼得堡海軍倉庫的大批錫磚,一夜之間不翼而飛,留下了泥土一樣的灰色粉末。

采擷短小、精致的歷史故事,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

聽了上面兩個小故事,你能猜出產生事故的原因嗎?

在日常生活中,你碰到過類似因為不恰當使用金屬而導致的尷尬事嗎?說出來聽聽。

現在,你最想知道哪些關于金屬材料的知識?

生活中處處有化學!

及時整理。

活動探究

金屬材料和非金屬材料在物理性質上的差異:小組協商選擇你認為有價值的金屬和非金屬材料,自己確定研究方案,從光澤、硬度、導電性、導熱性、延展性、熔點等多方面進行比較。

現在,你知道金屬材料具有哪些共同的物理性質嗎?

知識共享

在日常生活中,你經常用到哪些金屬材料?你能設計出更別致的用途嗎?有興趣的同學,請你走上講臺,為我們做一次精彩的演說!現在,你知道金屬材料的物理性質和用途有哪些關系了嗎?

變講臺為師生共同擁有的活動舞臺。

歸納整合

通過本節課的研究,學到了哪些知識?有什么全新的體驗?請同學們說說。

第 二 課 時

師生交流

要把“神舟”5號飛船(如圖)送入太空,就需要推力很大的宇宙火箭,并且要求火箭的飛行速度達到每秒8公里以上才行。在這樣快的速度下,火箭外殼與大氣摩擦將會產生上千度的高溫。與此同時,當火箭發動機工作時,還要噴出幾千度的高溫氣流,這樣一來,火箭尾部就得承受攝氏四千度以上的高溫。

適時應用STS滲透教育。

結合教材表8-1,談談你的想法。

事實上,目前已制得的純金屬只有90余種。由于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僅有的這些純金屬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工農業生產和國防技術現代化的需求。因此合金材料應運而生。

自然過渡。

活動探究

合金材料與純金屬材料在物理性質上的差異:小組協商選擇你認為有價值的合金材料與純金屬材料,自己確定研究方案,從光澤、顏色、硬度、熔點等多方面進行比較。

現在,你知道合金材料有哪些優良的物理性能了嗎?

拓展探究

設計與辯論:綜合考慮飛行中火箭的實際情況:①設計出制造火箭外殼所用材料的物理指標;②公開辯論所設計物理指標的可行性。

在應用中更深刻地領會知識。

歸納整合

通過本節課的研究,學到了哪些知識?有什么全新的體驗?請同學們說說。

九年級化學教案表格篇19

教學目標

了解營養素是指蛋白質、糖類、油脂、維生素、無機鹽和水等六類物質,掌握蛋白質、糖類、油脂和維生素與人類健康的關系。

通過閱讀教材、觀察和比較圖片、查閱資料和討論等活動,學會自主和合作學習的方法。

通過學習營養物質對人的生命活動的重要意義,形成合理安排飲食的意識,增強自我保健和保護的意識與能力。

重點和難點

重點:蛋白質的生理功能。

難點:了解營養物質在人的生命活動中的作用及營養價值。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設計

活動一探究人體營養素包括哪些方面?

情景導入:提問: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可見食物對人體的重要性。那么我們所吃的食物通常包括哪些呢?

小組交流:列舉生活中的常見食物和飲品的類別。

觀察:(多媒體投影)教材p88圖12-1、p91圖12-7、p92圖12-9、p93圖12-10。

小結:人體生命的生存和健康離不開蛋白質、糖類、油脂、維生素、無機鹽和水等六大類物質,通常稱之為人體營養素。

活動二學習競賽

主題:“我”的風采我展示。

設疑:這些營養素對人體來說,究竟分別有什么其他物質不可替代的作用呢?

指導閱讀:(分四大組,分別指定閱讀教材上關于蛋白質、糖類、油脂、維生素的內容介紹,結合教師課前布置查閱的有關資料,組內合作,討論并限時完成下面的任務:以第一人稱手法寫一份自我介紹的文段,題目自擬。要求:簡要介紹某類營養素的基本情況,重點陳述其對人體健康的重要作用。)

組際競賽:各組派一名代表上講臺演講。(根據演講的口才、表情及內容質量,由學生評委評分)

活動三應用實踐

辯論:偏食習慣好不好?

設疑:我了解到我們同學們中有的&39;同學喜歡吃這種食品而不喜歡吃那種食品,即存在所謂的偏食。這種飲食習慣好不好呢?

(正反方辯論)

小結:偏食影響身體健康。特別是同學們正處于身體生長旺盛時期,更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避免偏食。

閱讀與討論:

閱讀:p90、p92“資料”。

討論:a.有人用甲醛溶液來浸泡水產品并出售,這樣做有什么危害?

b.為什么吸煙有害健康?

c.為什么霉變食物絕對不能食用?

d.運動會上的長、短跑賽進行中,為什么有的同學感到很累?為什么有的同學在賽前服用一些葡萄糖?若改食一些花生或者麥食品,效果好嗎?

知識拓展(多媒體播放):

a.“劣質奶粉”導致“大頭嬰兒”的相關報道。

b.“毒大米”危害介紹。

c.吸煙的危害分析。

活動四課堂計算競賽

①一女運動員可以在60s秒內跑完400m,她的最大氧氣吸入量為4L/min,而肌肉在工作達到極限時,每公斤體重每分鐘需要氧氣約0.2L,如果該女運動員體重為50kg,她將缺少多少氧氣

②花生米含糖約24%(質量分數,余同),油脂約39%,蛋白質約26%;小麥含糖約76%,油脂約2%,蛋白質約11%;50g花生和50g小麥在體內完全氧化放出的能量各是多少?

課題小結:經過本課題的學習,在基礎知識、學習方法和對化學學科的情感方面,你分別有哪些收獲?

活動五課外調查

我們是一所農村中學,大多數同學家住農村。請在課外做一個調查,對于家中(或親友、鄰居中)發生霉變的食物是如何處理的?這種處理是否科學合理?我們作為現代社會的公民,對此應做哪些工作呢?調查報告于一個月內完成。

點評:整堂課以四個主題活動展開,層次清楚,意圖明確,充分體現了學生主體。第五個主題更是結合農村的實際,引導學生開展社會調查研究,讓學生感悟到作為現代社會公民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對社會常見的“偏食習慣”采取目前流行的深受大、中學生歡迎的“辯論”形式,而不是“答辯”形式,有其新意。但是課中如何把握,則對學生的課前準備和教師的駕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背景資料

①22名小學生吃玉米糊中毒,已有一人遇難

本報訊(記者劉振雄特約記者龍橋通訊員楊興炳)我省鄖西縣一所小學11日突發食物中毒事件。至昨日,22名中毒學生中已有1人遇難,兩人緊急轉院搶救。

事情發生在鄰近陜西的鄖西縣景陽鄉泥溝中心小學。11日下午5時30分左右,該校五、六年級數十名寄宿學生吃了晚餐的玉米糊后不久,出現嘔吐、惡心、頭暈等癥狀,立即被校方送入當地衛生所搶救。

昨日上午9時50分,該校五年級女生12周歲的何瑩瑩經搶救無效身亡,12歲的男生孫文林、陳華登被緊急轉送至鄖西縣醫院搶救。

事發后,十堰市副市長胡仲軍、鄖西縣副縣長張惠莉等趕到事發地指揮搶救,調查原因。據鄖西縣疾病控制中心介紹,初步懷疑系玉米霉變引起,具體原因仍在調查中。

②大量服用維生素E有害健康

據新華社華盛頓11月10日電(記者曲俊雅)維生素是一種抗氧化劑,大多數人認為補充維生素E可以幫助他們延緩衰老。不過,最新研究發現,服用藥物大量補充維生素E效果可能會適得其反,危害身體健康。

研究負責人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埃德加·米勒博士說,大多數復合維生素片一般含35~40個國際單位維生素E,這對健康也許會有些微小的“益處”。但如果能從食物中攝取足夠的維生素E,服藥補充毫無必要。堅果、食用油、全谷食物和綠葉蔬菜中都富含維生素E。

此外,美國心臟學會早已指出,維生素E沒有預防心臟病的作用,而最近研究還表明,維生素E和降膽固醇藥互相沖突。

③野生珍稀、特殊功效、“生猛”刺激安全飲食必須革除三種陋習

據新華社南昌11月10日電(記者馮麗)專家認為,要確保飲食安全首先要革除三種飲食陋習。

不少人認為物以稀為貴,放著肉厚味美的畜肉不吃,偏吃肉少味寡的蛇、鼠、貓、蟲,以為野生、珍稀的動物更有營養,其實是毫無科學根據的。無論從組織結構、化學組成還是消化利用來看,它們都沒有任何優勢,不少野生動物還極易引發人類疾病。

我國傳統習慣有一些糟粕和迷信也影響了部分人的飲食喜好。如從“千年的王八萬年的龜”推理,相信吃烏龜肉能長壽;從老虎的雄健敏捷,推理出虎骨酒能治跌打損傷;認為動物生殖器可以滋陰壯陽等等,甚至把“馱峰”“熊掌”“蛇肉”“牛鞭”傳得功效神奇,美味無比。這些動物肉不僅保健功效毫無科學依據,即使從味道講也毫不足取。

“活猴腦”“蛇膽”“烏龜”“活魚”“醉蝦”等,這些近乎野蠻的吃法,不僅傷害人們對動物的愛憐之心,而且極不衛生。

九年級化學教案表格篇20

《氫氣實驗室制法》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使學生掌握實驗室用金屬和酸反應制取氫氣的化學反應原理,初步了解實驗室制備實驗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了解置換反應的概念,對給定反應物、生成物的化學反應,能初步判斷反應類型;

根據氣體的性質,學會判斷氣體收集的方法。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通過觀察了解啟普發生器的工作原理,并根據其原理,用易得廉價的簡單實驗儀器,自行設計制備氫氣的簡易裝置。

情感目標

通過對氫氣純度的檢驗,使學生了解點燃可燃性氣體之前,需要進行驗純的必要性,加強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教學建議

本節課是元素化合物的基礎知識課,難度雖不大,但知識面廣,這些知識是后續教學的基礎。

1.準確恰當地抓住教學目標,本節課要抓住置換反應的概念和氫氣的實驗室制取裝置等主要內容,緊緊圍繞這些知識的形成過程進行教學活動。因此教學目標應具體、明確,教材處理詳略得當,緊緊圍繞教學大綱的規定和教材內容的要求,重視能力培養和養成教育。

2.教學內容應有序、合理

教學過程從水的電解產物和氧氣的有關知識開始,可以用計算機等媒體放映"氫氣的用途"資料片,導出新課。再通過實驗,師生共同討論,建立置換反應的概念,同時簡介原子團的知識。在此基礎上,結合實物展示,巧設問題,由簡到繁,從易到難,根據儀器藥品,讓學生在課堂上設計出一套制氫氣的合適裝置,通過設計實驗,一可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的能力,二可增強他們學習興趣,三可鞏固已學知識。

3.優選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多樣化

本節教學方法是實驗探究法,以實驗為前提,通過實驗觀察,實物展示和錄像、計算機、投影等電化教學手段,集實驗、討論、講述、講解、歸納、練習為一體,這種方法既充分體現了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特點,又體現了教為主導,學為主體二者統一的教學原則。

4.重視能力培養,注意養成教育

本節教學應靈活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通過實驗或啟發性、探究性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動眼、動手、動口、動腦的機會,培養和發展學生觀察、操作、思維與自學等多種技能和多種能力。同時,教學中每一個知識點都是以已有知識或化學事實、探究性問題開始,通過實驗觀察、引導思考、討論、自學等多種方式,突出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指導,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這樣有利于逐步建立有效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此外,教學中還可結合"氫氣的發現史"和"制氫發生裝置"的分析討論,以及知識的遷移過程,同時向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和科學態度、科學方法的教育,這些都有利于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

教學設計方案

早在十六、七世紀的時候,有好幾位科學家都發現了金屬跟酸反應能產生一種可燃性的氣體——氫氣。直到現在,氫氣的實驗室制法仍然選用金屬跟酸反應。那么用哪種金屬,用哪種酸為呢?

一、驗室制取氫氣的原理:

(實驗)取四支試管,分別向其中加入鎂條、鋅粒、鐵釘、銅片,然后向試管中加入等量的同種稀硫酸,觀察產生氣體的速率。

(現象)稀硫酸同時與Mg、Zn、Fe、Cu接觸,實驗現象是:Mg與稀硫酸反應劇烈,鋅與酸反應,產生氫氣的速率較快,Fe與稀硫酸反應很慢,銅與稀硫酸接觸,沒有明顯現象。

實驗室制取氣體,要求便于操作和收集,而Mg反應速率過快,不方便收集;Fe反應速率過慢,因此常選用鋅為最合適。

二、實驗室制取氫氣的裝置和收集方法

1.制備裝置:

完整的氣體制取裝置包括發生裝置(即發生反應生成該氣體的裝置)和收集裝置兩部分。

氣體發生裝置的確定,要依據反應原理,特別是反應物的狀態和反應條件。實驗室制取氫氣所用的鋅是顆粒狀固體,所用的稀硫酸呈液體,常溫下兩種藥品接觸即可發生反應。由此可見,只需用容器將鋅和稀硫酸盛放在一起,并將產生的氫氣通過導管導出即可。因此組裝發生裝置應包括盛裝藥品的反應容器(大試管、廣口瓶、錐形瓶、燒瓶等均可),用于封閉反應容器口的膠塞,穿過膠塞用于導出氫氣的玻璃導管(用試管或燒瓶作反應容器時還需用鐵架臺固定)。這種裝置是最簡單的氫氣發生裝置,如下圖(A)、(B)所示。

(A)

(B)

(討論)但這種發生裝置的缺點是必須當鋅和稀硫酸中至少有一種完全反應后該反應才能停止,如何使制取氣體的過程連續呢?

實驗中常加一長頸漏斗,通過長頸漏斗分次加酸來控制反應,如下圖所示。

長頸漏斗下部必須浸泡在酸液中,為什么呢?

此時將導氣管一端堵死,觀察實驗現象。如學生看不清楚,可重復幾次,并提示學生應注意的問題。

(請同學簡述現象,分析原因)

展示啟普發生器,介紹部件名稱,作用,介紹使用方法。

2.氣體的收集:

氣體的收集裝置要依據該氣體的收集方法而定。氫氣的收集方法有兩種:向下排空氣法(因為氫氣密度最小)和排水法(因為氫氣難溶于水且不和水反應),如圖(E)、(F)所示。

如果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氫氣,難于驗滿,因此收集氫氣的方法是排水法。

注意事項:儀器連接好以后應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然后再裝入藥品制取氫氣;將鋅粒裝入試管時,應將試管傾斜,使鋅粒滑入試管底部,以免直接投入時砸破試管底;對產生的氫氣經驗純后再收集或直接應用;收集滿氫氣的集氣瓶應倒置在桌上,防止氫氣很快逸散。

三、氫氣純度的檢驗方法

實驗操作:用排水法或向下排氣法收集一試管氫氣,用拇指堵住,移近火焰,如果聽到尖銳的爆鳴聲,表明氫氣不純。然后按上述方法再收集、再檢驗,至點燃時發出的響聲很小時,表明氫氣已經純凈。實驗操作過程如下圖:

注意事項:當開始收集的氫氣經檢驗不純,這時需要再收集、再檢驗。若下一步要采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氫氣,應先用拇指把試管口堵住一會兒,再去收集、檢驗氫氣。否則剛用于檢驗氫氣的試管內的火焰可能沒有熄滅,立即用這個試管去再收集氫氣時,可能會點燃導管口不純的氫氣,引起裝置爆炸,發生危險。

四、置換反應:

置換反應:由一種單質跟一種化合物起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叫做置換反應。

置換反應中“置換”的涵義是:反應物之一的單質中所含元素,代換了參加反應的化合物中的某種元素。

置換反應是化學基本反應類型之一。

表達式:單質+化合物=新單質+新化合物

A+BCAC+B

鋅+稀硫酸==硫酸鋅+氫氣

Zn+H2SO4==ZnSO4+H2

單質化合物化合物單質

置換反應的特點是:參加反應的物質只有兩種,且一定是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生成物也只有兩種,一種一定是單質,另一種一定是化合物。掌握了這些特點,就能夠正確地判斷置換反應。

(討論)置換反應與化合反應,分解反應有哪些區別?

五、原子團的概念:

鋅+稀硫酸==硫酸鋅+氫氣

Zn+H2SO4==ZnSO4+H2

在鋅與硫酸進行反應時,反應物硫酸,生成物硫酸鋅均有相同的集團,即:

H2SO4和ZnSO4中的畫線部分。在許多化學反應中,作為一個整體參加反應,就好像一個原子一樣,這樣的原子集團叫做原子團。

常見的原子團有:

KClO3氯酸根

KMnO4高錳酸根

NaOH氫氧根

H2SO4硫酸根

KNO3硝酸根

探究活動

1用廢舊的可樂瓶(塑料)、吸管、粘合劑,根據啟普發生器原理,制作一個簡易裝置。

2根據啟普發生器的原理,設計三套類似的實驗裝置,畫出裝置圖。

3設計一個儲存氫氣的裝置,便于利用該裝置收集氫氣,便于實驗中使用氫氣。

4實驗室制取氫氣時,以鋅粒與較濃的鹽酸反應,用氣球收集氣體,一段時間后,氣球癟了,重復上述實驗多次,均得到相同的現象,試分析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你從中得到什么啟示?

93369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机械立体车库租赁_立体停车设备出租_智能停车场厂家_春华起重 | 千斤顶,液压千斤顶-力良企业,专业的液压千斤顶制造商,shliliang.com | 采暖炉_取暖炉_生物质颗粒锅炉_颗粒壁炉_厂家加盟批发_烟台蓝澳采暖设备有限公司 | 不锈钢/气体/液体玻璃转子流量计(防腐,选型,规格)-常州天晟热工仪表有限公司【官网】 | 蔡司三坐标-影像测量机-3D扫描仪-蔡司显微镜-扫描电镜-工业CT-ZEISS授权代理商三本工业测量 | 顶呱呱交易平台-行业领先的公司资产交易服务平台 | 通用磨耗试验机-QUV耐候试验机|久宏实业百科 | 散热器-电子散热器-型材散热器-电源散热片-镇江新区宏图电子散热片厂家 | 油冷式_微型_TDY电动滚筒_外装_外置式电动滚筒厂家-淄博秉泓机械有限公司 | 膏方加工_丸剂贴牌_膏滋代加工_湖北康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农业仪器网 - 中国自动化农业仪器信息交流平台 | 富森高压水枪-柴油驱动-养殖场高压清洗机-山东龙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红立方品牌应急包/急救包加盟,小成本好项目代理_应急/消防/户外用品加盟_应急好项目加盟_新奇特项目招商 - 中红方宁(北京) 供应链有限公司 | 全国国际化学校_国际高中招生_一站式升学择校服务-国际学校网 | 探鸣起名网-品牌起名-英文商标起名-公司命名-企业取名包满意 | 仿古瓦,仿古金属瓦,铝瓦,铜瓦,铝合金瓦-西安东申景观艺术工程有限公司 | 皮带输送机-大倾角皮带输送机-皮带输送机厂家-河南坤威机械 | 电动卫生级调节阀,电动防爆球阀,电动软密封蝶阀,气动高压球阀,气动对夹蝶阀,气动V型调节球阀-上海川沪阀门有限公司 | 武汉画册印刷厂家-企业画册印刷-画册设计印刷制作-宣传画册印刷公司 - 武汉泽雅印刷厂 | 长沙广告公司_制作,长沙喷绘_发光字_招牌制作_长沙泓润广告官网 长城人品牌官网 | 河南空气能热水器-洛阳空气能采暖-洛阳太阳能热水工程-洛阳润达高科空气能商行 | 工作心得_读书心得_学习心得_找心得体会范文就上学道文库 | 煤棒机_增碳剂颗粒机_活性炭颗粒机_木炭粉成型机-巩义市老城振华机械厂 | 懂研帝_专业SCI论文润色机构_SCI投稿发表服务公司 | 青岛空压机,青岛空压机维修/保养,青岛空压机销售/出租公司,青岛空压机厂家电话 | BOE画框屏-触摸一体机-触控查询一体机-触摸屏一体机价格-厂家直销-触发电子 | 冷却塔改造厂家_不锈钢冷却塔_玻璃钢冷却塔改造维修-广东特菱节能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东莞ERP软件_广州云ERP_中山ERP_台湾工厂erp系统-广东顺景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 亳州网络公司 - 亳州网站制作 - 亳州网站建设 - 亳州易天科技 | 智能家居全屋智能系统多少钱一套-小米全套价格、装修方案 | 电磁流量计厂家_涡街流量计厂家_热式气体流量计-青天伟业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 龙门加工中心-数控龙门加工中心厂家价格-山东海特数控机床有限公司_龙门加工中心-数控龙门加工中心厂家价格-山东海特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 我车网|我关心的汽车资讯_汽车图片_汽车生活! | 西安中国国际旅行社(西安国旅)| 广州网站建设_小程序开发_番禺网站建设_佛山网站建设_粤联网络 | 江苏南京多语种翻译-专业翻译公司报价-正规商务翻译机构-南京华彦翻译服务有限公司 | 安全,主动,被动,柔性,山体滑坡,sns,钢丝绳,边坡,防护网,护栏网,围栏,栏杆,栅栏,厂家 - 护栏网防护网生产厂家 | 混合反应量热仪-高温高压量热仪-微机差热分析仪DTA|凯璞百科 | 电脑刺绣_绣花厂家_绣花章仔_织唛厂家-[源欣刺绣]潮牌刺绣打版定制绣花加工厂家 | 武汉刮刮奖_刮刮卡印刷厂_为企业提供门票印刷_武汉合格证印刷_现金劵代金券印刷制作 - 武汉泽雅印刷有限公司 | 铝箔-铝板-花纹铝板-铝型材-铝棒管-上海百亚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