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教學設計 >

九年級最新化學教案

時間: 新華 教學設計

教案可以幫助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成果,從而針對性地調整教學策略。優秀的九年級最新化學教案是怎么寫的?小編給大家整理了九年級最新化學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九年級最新化學教案篇1

《金屬資源的利用和保護》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一些常見金屬如鐵、鋁、銅等的礦物,了解從鐵礦石中將鐵還原出來的方法。

(2)會根據化學方程式對含有某些雜質的反應物或生成物進行有關計算。

(3)了解金屬銹蝕的條件以及防止金屬銹蝕的簡單方法。

(4)知道廢舊金屬對環境的污染,認識回收利用廢舊金屬等金屬資源保護的重要性。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實驗、閱讀資料、聯系實際等方法獲取信息。

(2)運用比較、分析、聯想、分類等方法對所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

(3)能主動與他人進行交流與討論,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增強對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關注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問題,初步形成主動參與社會決策的意識。

(3)逐步樹立珍惜資源、愛護環境、合理使用化學物質的觀念。

(4)樹立為社會的進步而學習化學的志向。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鐵的冶煉。

(2)有關化學方程式計算中的雜質問題計算。

(3)鐵銹蝕的條件及其防護。

(4)合理利用金屬資源的意識。

教學難點

(1)對鐵銹蝕條件及其防護措施的初步探究。

(2)有關化學方程式計算中的雜質問題計算。

教學工具

實驗用具:Fe2O3、石灰水、貯有CO的貯氣瓶、磁鐵、鐵架臺、酒精噴燈、酒精燈、試管、直玻璃管、橡膠塞、導管、火柴。

教學過程

引言

由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金屬是一類重要的材料,人類的生活和生產都離不開金屬。由于地球上的金屬資源是有限的,故我們需對其進行合理的利用和有效的保護。

金屬資源的利用和保護

一、金屬資源概況

[講解]地球上的金屬資源廣泛地存在于地殼和浩瀚的海洋中,除少數很不活潑的金屬如金、銀等有單質形式存在外,其余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金屬在自然界中以礦物形式存在。含有礦物的巖石稱為礦石。工業上就是從礦石中來提煉金屬的。

[請學生觀看課本圖8—16、8—17、8—18等有關金屬資源的圖片。或展示礦石樣本或放錄像]

[過渡]不同種類的金屬在地殼中的含量并不相同。它們在地殼中呈怎樣的分布趨勢呢?

請大家看課本P15“金屬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的資料。

[問]人類目前普遍使用的金屬有哪些?

[答]鐵、鋁、銅等。

[追問]這是否和它們在地殼中的含量有一定的關系呢?

[生]肯定有!因為鋁、鐵在地殼中的含量是所有金屬中最多的。

[疑惑]銅的百分含量遠小于鐵和鋁,為什么也普遍使用于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呢?

[可讓學生討論、各抒己見]

[總結]這主要與銅的性質和銅的提煉成本有關。

[追問]那么,自然界含鐵、鋁、銅的礦石主要有哪些呢?它們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生]含鐵的礦石主要有赤鐵礦(主要成分是Fe2O3)、黃鐵礦(主要成分是FeS2)、菱鐵礦(主要成分是FeCO3);含鋁的礦石主要是鋁土礦(主要成分是Al2O3);含銅的礦石主要是黃銅礦(主要成分是CuFeS2)和輝銅礦(主要成分是Cu2S)。

[承接]我國的金屬礦物分布怎么樣?

[引導學生看課本有關內容]

答案:礦物種類齊全,礦物儲量豐富,其中鎢、鉬、鈦、銻等儲量居世界前列,銅、鋁、錳等儲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補充]雖說我國礦物種類比較齊全、礦物儲量比較豐富,但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國主

要礦產品進口量呈逐年上升趨勢。隨著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對礦產資源需求增長很快,主要礦產資源短缺的態勢日益明顯。如果地質勘探無重大突破,21世紀初,我國礦產資源將出現全面緊缺的局面。

[過渡]現在,人類每年都要向地殼和海洋索取大量的金屬礦物資源,以提取數以噸計的金屬。其中,提取量的是鐵。把金屬礦物變成金屬的過程,叫做金屬的冶煉。煉鐵的過程稱之為鐵的冶煉。下面,我們就來學習有關鐵的冶煉的知識。

二、鐵的冶煉

[介紹]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就開始生產和使用鐵器,從公元1世紀起,鐵便成了一種最主要的金屬材料。

[引導學生觀看圖8—19(我國古代煉鐵圖)]

[講解]鋼的主要成分就是鐵。鋼和鐵有著非常廣泛和重要的應用,它們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一個國家工業發展的水平。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的鋼鐵工業得到了飛速的發展。1949年,我國的鋼產量只有15.8萬噸,居世界第26位;1996年,我國的鋼產量首次突破1億噸,居世界前茅。

[引導學生觀看圖8—20(上海寶山鋼鐵公司煉鐵高爐)和圖8—21(為紀念1996年中國鋼產量突破1億噸而發行的郵票)]

[介紹]我國遼寧鞍山、湖北大冶、四川攀枝花等地都有大型鐵礦。

[過渡]鐵礦石是怎樣煉成鐵的呢?現以赤鐵礦的主要成分Fe2O3為例,來學習研究如何實現鐵的冶煉。

[啟發]比較Fe2O3與Fe的組成差異,設想用什么方法或試劑去完成鐵的冶煉。

[學生討論]Fe2O3與Fe在組成上只相差一種元素,即氧元素。要使Fe2O3變為鐵關鍵是使Fe2O3失去“O”。可能的方案有:

1.加熱使Fe2O3發生分解反應。

2.找尋一種物質使其主動奪去Fe2O3中的“O”。

[引導學生對以上方案評價]方案1要使Fe2O3分解,需較高的溫度;又因為鐵在高溫下易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要使Fe2O3分解成功,還須在非空氣氛圍中進行,這樣成本太高。方案2比較切實可行。但選用什么樣的物質才能使Fe2O3失去“O”呢?

[教師引導]我們可以從以前接觸過的一些物質中,尋找適合這種條件的物質。請大家回憶、思考并討論。

[學生討論]

[結論]Mg、H2、C、CO等都符合條件。

[教師總結]事實上,這些物質都可把Fe2O3中的“O”奪走。但考慮到經濟效益等原因,我們一般選用C或CO。

[師]請大家寫出以CO和Fe2O3為反應物冶鐵的化學方程式。

冶煉原理

[學生板書]Fe2O3+3CO3CO2+2Fe

[教師引導]請大家利用自己的智慧,設計一個模擬鐵的冶煉過程的化學實驗,并能驗證其生成產物。

[學生討論]教師可引導學生從金屬冶煉的一般條件、生成物的證明、尾氣的處理等角度進行考慮。如根據經驗學生可判斷出金屬冶煉的一般條件是高溫;根據以前所學知識學生可想象到用澄清石灰水驗證CO2;用磁鐵驗證鐵的生成;CO有毒,尾氣應處理等。

[演示實驗8—3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的實驗]

注意:

(1)實驗前應先通CO把裝置內空氣排干凈,然后再加熱;反應完成后,須待試管內物質冷卻后再停止通CO。

(2)反應完畢后,把得到的黑色粉末倒在白紙上觀察,并試驗它能不能被磁鐵吸起,以判斷反應中是否生成了鐵。

[總結]上述實驗是實驗室模擬鐵的冶煉過程,工業上鐵的冶煉原理雖與上述實驗相同,但其規模、條件、裝置與此差異很大。

[介紹]把鐵礦石冶煉成鐵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工業上煉鐵時,把鐵礦石和焦炭、石灰石一起加入高爐,在高溫下,利用焦炭與氧氣反應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鐵從鐵礦石里還原出來。

[可投影展示如下圖的煉鐵高爐結構。另,若有條件,能播放工業生產中冶煉鐵的錄像,或參觀鋼鐵廠]

[過渡]在冶鐵的實際生產過程中,所用的原料或產物一般都含有雜質,故在計算用料和產量時就不可能不考慮雜質問題。

三、有關雜質問題的計算

[投影例題]用1000t含氧化鐵80%的赤鐵礦石,理論上可以煉出含鐵96%的生鐵多少噸?

[分析]本題是有關化學方程式的汁算,但化學方程式表示的是純凈物質之間的數量比,而不表示不純物質之間的數量關系。故計算時須先進行換算。如果題目給出或要求算出不純物質的質量,必須先換算成純凈物質的質量,或先計算出純凈物質質量再換算成不純物質的質量。

[師]請大家根據以上分析,解答此題。

[學生活動]

[投影給出正確解法]如下:

解:1000t赤鐵礦石中含氧化鐵的質量為1000t×80%=800t。

[課堂練習]習題4

[對練習中出現的錯誤進行分析和糾正]

根據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時,要把含雜質物質的質量換算成純物質的質量。

九年級最新化學教案篇2

實驗名稱:氨的制取及檢驗

實驗目的:掌握氨的制取及檢驗方法

實驗用品:試管、藥匙、鑷子、蒸餾水、酒精燈、鐵架臺、帶塞子的導管、紅色石蕊試紙、鑷子、NH4Cl固體、澄清石灰水、PH試紙、Ca(OH)2固體、棉花。實驗原理: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實驗步驟與裝置圖:

1.連接儀器,檢驗裝置的氣密性;

2.用一團濕棉花塞在試管口倒置,將試管導管口伸入試管底部;3.點燃酒精燈加熱,并收集氣體;

4.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在試管口,觀察現象;

5.實驗完畢,先拆去酒精燈,待裝置冷卻后拆去大試管。實驗現象: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在試管口,試紙變藍。實驗結論:

1.可以用加熱銨鹽和堿的混合物的方法來制取氨氣,由于氨氣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小,所以可以用向下排空氣法來收集2.可以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檢驗氨氣。

九年級最新化學教案篇3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1.了解化學實驗的基本要求,認識化學實驗的常用儀器,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教案——初中化學第一冊教案。

2.激發學生嚴肅認真科學的態度.

重點:常用化學儀器的名稱、用途

難點:常用化學儀器的使用注意事項。

教學方法:講述、演示。

實驗準備:各種常用化學儀器

教學過程:

一.導入:以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基礎自然學科為題,導入新課。

二.授新課:

1.結合課本P191內容,講解、強調化學學生實驗的要求。

2.結合實物,講述一些常用化學儀器的名稱、用途和注意事項:

⑴試管⑵試管夾

⑶玻璃棒⑷酒精燈

⑸膠頭滴管與滴瓶⑹鐵架臺

⑺燒杯⑻量筒

⑼集氣瓶⑽漏斗

⑾長頸漏斗⑿錐形瓶

⒀蒸發皿⒁導氣管

⒂其它儀器

三、簡要進行課堂小結。

四、鞏固練習:

對照課本圖3、圖4,說出這兩個實驗中所用到的各種儀器的名稱。

第二課時

課題:藥品的取用

教學目標:1.了解取用藥品的注意事項,學會正確取用藥品的基本操作.

2.培養學生認真、細致的良好習慣。

3.培養學生實驗操作能力.

重點:固體藥品與液體藥品的取用方法

難點:滴管的使用方法。

教學方法:講解、實驗

實驗準備:固體藥品、液體藥品、藥匙、鑷子、小紙槽、滴瓶、膠頭滴管、

教學過程:

一.教師授新:

(一)藥品的取用:

1.講解要注意的事項;

三不原則;

節約藥品原則;

用剩藥品的處理方法。

2.操作原理(教師邊講解邊演示):

取用粉末狀固體的正確方法;

取用塊狀固體的正確方法;

取用液體藥品的正確方法;

用量筒量取一定體積液體的正確方法;

滴管的使用方法;

濃酸濃堿的使用注意事項;

二、學生操作練習:

1.練習用小紙槽取用少量粉末狀固體。

2.練習用鑷子將塊狀固體裝入試管中,

3.用50mL量筒取45mL水;

三、簡要進行課堂小結。

九年級最新化學教案篇4

一、學習目標

1、認識水的組成。

2、了解單質、化合物的區別。

3、了解人類認識物質世界的過程和方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實驗活動分析水的組成

單質、化合物、氧化物的定義

三、課時安排1課時

四、教學準備

電解水實驗裝置、火柴、圖片

五、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電腦顯示圖片資料或錄像資料)

素材(與水有關的風景圖片如水電站、噴灌圖、水產養殖、海濱浴場、教材第三單元的封面、太空中看地球的照片)

提問:我們欣賞到的資料的主題是什么?

了解水的分布及作用

[提問]你們知道哪些地方存在水嗎?

[追問]還有什么地方有水?結合教材P46的資料談談你的看法。

提問:

(1)水對于我們人類重要嗎?想象一下如果沒有水世界會變成什么樣子?

(2)水除了可以孕育和維系生命,還有什么作用?

總結水的用途:指導學生閱讀教材P46第2自然段。

內容1:實驗探究水的組成

[過渡語]水如此重要,今天我們就來探究它的組成。

(1)水在化學中用H2O表示,大膽猜測水是由哪些元素組成的。

(2)如何來證明一種物質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呢?提供資料:氧汞→汞+氧氣

告知學生:水在通電的條件下能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提問:回憶如何檢驗氧氣?

指導學生自學教材P47第2自然段學習氫氣的性質及檢驗方法。

(3)展示電解水裝置,開始實驗。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由于此實驗速度較慢,反應開始一會后,可配合此實驗的錄像課件,讓學生觀察)

引導學生總結實驗:正氧負氫,體積比1:2,寫出此反應文字表達式,說出屬于什么基本反應類型。

內容2:(電解水的過程中)學習研究水的組成的思路。

從上述思路中我們整理出科學探究過程

提出假設→設計方案→探究實驗→現象論證→結論推理

內容6:體驗感悟,形成概念:

提問:自然界中的水如:河水,礦泉水…等屬于純凈物還是混合物?水,氫氣,氧氣屬于純凈物還是混合物?

強調:如果只說水就指的是純凈物。以水、氫氣、氧氣為例讓學生說出它們組成上的不同,引出單質、化合物的概念。

練習:CO2N2P2O5KClO3Fe

KMnO4H2O2指出它們是單質還是化合物

布置任務:結合教材P47的內容,將上邊練習中的化合物簡單分類。

提問:你能說出氧化物的基本要素嗎?

回憶所學知識和新學知識給物質簡單反類。

六、板書設計:

課題1水的組成

一、水的組成

1.電解水實驗

(1)現象:兩極產生氣泡(正氧,負氫)V正:V負=1:2

(2)表達式:水氫氣+氧氣

2.結論: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二、單質和化合物

1、單質: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

2、化合物: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

3、氧化物:由氧元素和另一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

七、教后反思:

八、效果檢測:

1.水是()

①單質②化合物③純凈物④混合物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

2.人體內含量最多的物質是()

A.氧氣B.水C.蛋白質D.脂肪

3.關于水的組成說法中正確的是()

A.水是水元素組成B.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

C.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D.水的組成很復雜,至今沒有明確的答案

4.下列物質中屬于化合物的是()

A.空氣B.河水C.冰D.紅磷

5.在電解水實驗中如果與電源正極相連的試管內匯集了aL氣體,那么與電源負極相連的試管內匯集的是()

A.aLB.0.5aLC.2aLD.無法確定

6.下列有關氫氣的性質中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A.無色、無味B.能夠燃燒C.難溶于水D.密度很小

7.檢驗氫氣純度時,判斷氫氣較純的現象是()

A.聽到尖銳的爆鳴聲B.未聽到聲音C.聽到聲音很小D.試管爆炸

8.下列變化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A.水電解B.蠟燭燃燒C.呼吸過程D.酒精揮發

九年級最新化學教案篇5

一、元素周期表的結構

1.周期

周期序數=電子層數て吒鮒芷冢1、2、3短周期;4、5、6長周期;7不

2.族

主族元素的族序數=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

18個縱行(7個主族;7個副族;一個零族;一個Ⅷ族(8、9、10三個縱行))

課題:元素周期表②

[知識與技能]:1、了解原子結構與元素性質的關系。

2、探究ⅠA族元素和ⅦA族元素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性,能初步學會總結

元素遞變規律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1、歸納、比較法:歸納總結鹵族元素性質。

2、自主探究:探究鹵族元素性質遞變規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探究、分析,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教學重難點]:同主族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和結構決定性質

[教學過程]:

[導入]: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元素周期表,知道在表中有些族的元素還有一

些特別的名稱,例如:第ⅠA族:堿金屬元素,第ⅦA族:鹵族元素,今天,

我們就來看看堿金屬元素和鹵素,首先請同學們根據已經學過的元素周期表,

找出堿金屬元素及鹵素包含那些元素?

[板書]:二.元素的性質和原子結構

(一)、堿金屬元素:

[設問]:堿金屬元素包含那些元素?

[學生回答]:堿金屬元素:鋰、鈉、鉀、銣、銫、鈁;

[科學探究]:請同學們查閱元素周期表中的有關信息,完成下第5頁的“科學探究”。

[思考與教流]:通過觀察堿金屬原子結構示意圖,由此能得出什么結論?

[歸納小結]:1、結構異同:同:最外層電子數均為1個。

異:核電荷數由小→大;電子層數由少→多;原子半徑越來越大

[思考與教流]:我們知道物質的性質主要取決于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從堿金屬原子的結構

可推知其化學性質如何?是否完全相同?

[學生回答]:由于元素化學性質與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密切相關,堿金屬元素原子

的最外層上都只有一個電子,因此它們應該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由此可推知它們也應該像堿金屬的代表物鈉一樣,在化學反應中易失去一個電子,形成+1價的陽離子,并能與氧氣等非金屬元素及水發學生化學反應。

[過渡]:實驗是檢驗真理的標準,下面我們通過實驗來探討同一族元素的性質。

[實驗1]將一干燥的坩堝加熱,同時取一小塊鉀,擦干表面的煤油后,迅速的投入到

熱坩堝中,觀察現象。同鈉與氧氣的反應比較。

[板書]:2、堿金屬單質化學性質

(1)、堿金屬與氧氣的反應

[思考與交流]:請寫出鈉與氧氣在加熱條件下的化學反應方程式,并嘗試的寫出鋰、鉀

[設問]:從鉀、鈉與氧氣反應實驗中,請總結出堿金屬與氧氣的反應有什么相似性、遞變性?

[歸納小結]:相似性:堿金屬都能與氧氣反應。

遞變性:周期表中堿金屬從上往下,與氧氣的反應越來越劇烈。

[過渡]:我們知道金屬鈉除了與氧氣反應外還能與水發生反應。

[實

驗2]在培養皿中放入一些水,然后取綠豆大的鉀,吸干表面的煤油,投入到培養

皿中,觀察現象。同鈉與水的反應進比較

[板書][設問]:根據鉀、鈉與水反應的實驗,請請總結出堿金屬與水反應有什么相同點、

不同點?生成的堿性氫氧化物的堿性如何變化?

[歸納小結]:相同點:堿金屬與水反應都生成氫氧化物和氫氣。

不同點:周期表中堿金屬從上往下,與水的反應越來越劇烈,生成氫氧化物的

堿性越來越強。

[思考與交流]:根據實驗討論鈉與鉀的性質有什么相似性和不同。你認為元素的性質與他

們的原子結構有關系嗎?

[歸納總結]:1、堿金屬單質化學性質的相似性:

堿金屬元素原子的最外層上都只有個電子,因此,它們的化

學性質相似,產物中,堿金屬元素的化合價都為+1價。

2、堿金屬化學性質的遞變性:

遞變性:從上到下(從Li到Cs),隨著核電核數的增加,堿金屬原子的電

子層數逐漸增多,原子半徑越來越大原子核對最外層電子的引力逐漸

_______,原子失去電子的能力_______,即金屬性逐漸增強。所以從Li到Cs的金屬性逐漸增強。

九年級最新化學教案篇6

《找空氣》一課是蘇教版科學一年級下冊三單元《空氣》的第一課。本單元的學習內容屬于《課程標準》課程內容中的“物質科學領域”。在探究技能的培養方面,繼續強調觀察和描述物體的特征,一年級學生雖然朦朦朧朧的知道空氣的存在,但對于空氣這種物質,尤其是空氣的基本特征還缺乏明確的認識。本課從簡單易行又生動有趣的“找空氣”這個游戲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帶領學生充分感知空氣的存在,初步認識空氣的特征,體會空氣的重要性。學生與家人合作,引導學生感知我們周圍有空氣,知道人類的生存離不開空氣。讓學生了解空氣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是我們有很多的辦法把它找出來。憋氣活動及觀看視頻,讓學生了解了人類的生活離不開空氣,空氣無處不在,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者,從而從心底里萌發愛科學的情感。

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感知事物有明顯的隨意性和情緒性,缺乏目的性,他們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所以他們對事物的思考和想象往往需要借助具體、直觀、形象的實物來實現。他們雖然也知道空氣的存在,但是對于空氣這種物質,他們腦海中概念還是模糊的,尤其是對于我們的周圍存在著空氣這種現象缺乏認識,《找空氣》這一課是引導學生探究空氣這種自然物質的開門課。其目的是引領學生通過科學探究活動,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對空氣形成科學的認識。讓學生感知空氣雖然看不見也摸不著,但是我們有很多的辦法把它找出來,為后面的學習打下基礎。憋氣活動讓學生理解了生命離不開空氣,了解空氣的重要性,讓學生在玩中學、做中學、體驗中學習。

教學目標

1.通過不同地點“裝”空氣的活動,發現我們周圍有一種看不見摸不著能將袋子撐得鼓鼓的東西。

2.通過將袋子里的空氣放出來的活動,調動多種感官,感知空氣的存在。

3.通過憋氣活動,知道人類的生存離不開空氣。

教學重點:知道我們的周圍有空氣

教學難點:運用多種方法、調動多種感官,感知空氣的存在。

教學準備:

教師材料:PPT、相關視頻

學生分組材料:塑料袋、安全圖釘、口哨(其它發聲的小玩具)、水槽、抹布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師:小朋友們好,歡迎大家來到科學課堂。(PPT出示兩個同樣外形的透明塑料袋:一個裝滿空氣,一個壓扁)請同學仔細觀察,看看它們有什么不同?猜猜袋子里究竟有什么?

(學生自由猜測,引導學生去發現袋子里裝有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物質)

師談話:那你能讓這樣一個癟癟的袋子也能像旁邊的袋子一樣鼓起來嗎?同學們試一試吧.

師:你們是怎樣做的呢?是不是像老師這樣(示范操作):用手撐開袋子,在空中兜一下,快速收緊袋口,再擰轉幾圈,這樣袋子就鼓起來了。(強調擰緊袋口,目的在于增強袋子的封閉性,提高實驗的科學性)師談話:通過剛才的活動,同學們發現我們很輕松的就將書桌旁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裝進袋子里,使袋子變得鼓鼓的,那除了我們的書桌旁,我們還能在家里的哪些地方找到它們呢?大家趕緊拿起袋子找一找、裝一裝吧!

二、空氣無處不在

師:同學們找到了嗎?通過尋找,我們發現(PPT出示家庭里不同的地方)在客廳里、廚房里、書桌上、甚至柜子里……家里每一個角落都能找到它。它就在我們的周圍。

師:除了我們的家里有這種東西,那你們覺得這些地方呢?(PPT出示戶外一些場所)猜猜看,也會有嗎?(學生思考回答)是的,也會有,現在同學們肯定知道這種東西是什么了吧!沒錯,它就是空氣。我們的周圍到處都有空氣,雖然我們看不見它、也摸不著它,但是我們依然可以借助袋子找到它。這就是我們今天科學課要學習的內容《找空氣》(板書)。

三、利用多種感官感知空氣

1.師談話:如果我們把剛才袋子里的空氣慢慢放出來,你有什么辦法讓你身邊的小伙伴或者家人感受到這個空氣的存在呢?(學生思考回答。)

2.根據學生的回答分別引導學生做以下活動:

師:很多的小朋友可能會這樣做(PPT出示小朋友對著臉頰松開袋口),臉頰有什么感受呢?(生自由回答)由于袋口比較大可能有的同學感覺不是太明顯,你也可以這樣做(示范操作):用安全圖釘給袋子扎一個小孔,再將小孔對著臉頰擠壓袋子感受空氣的流出。同學們也試著動手做一做吧!(提醒用釘子時要注意安全。)操作結束學生談談感受(涼涼的,好像有風吹過。)

通過剛才的活動我們通過皮膚的感覺,感受到了空氣的存在,那現在能不能讓我們的眼睛也“看”到空氣呢?當然我們需要借助一些材料(PPT出示水槽,安全圖釘,塑料袋),如果給你這些材料,你有辦法“看”到空氣“跑”出來嗎?你準備怎樣做呢?跟小伙伴或者家人說說你的想法吧!你們的想法究竟是否科學呢?讓我們來看一段視頻(視頻播放正確的操作方法)師:你們“看”到空氣了嗎?塑料袋有什么變化呢?是的,我們看到有許多的氣泡從水里冒出來,袋子變小了,這些氣泡其實就是袋子里的空氣跑進去了。同學們是不是也想試一試呀,(提醒學生使用釘子注意安全,扎孔的位置在袋子的下方,小孔的位置要沒入水中),讓我們一起動手操作吧。學生動手操作并觀察實驗現象:有大量氣泡冒出。

通過以上剛才的活動我們分別借助我們的皮膚和眼睛感受到了空氣的存在,那你們有什么辦法讓我們的耳朵也“聽”到空氣呢?(學生思考)師:這次你們準備借助什么工具呢?老師也想到一個好辦法,工具很簡單,一個會發出聲響的哨子和一個塑料袋就行了,大家一起來看一看,(沒有口哨也可以用其它發出聲響的物品替代)視頻播放正確的操作方法,師:同學們聽到口哨發出的聲音了嗎?是什么讓它發出聲音的呢?同學們說的非常正確,是袋子里的空氣使口哨發出了聲響,你們會了嗎?大家也來做一做吧!學生動手操作,使學生通過“聽”的方式感受到空氣的存在。

3.教師小結:通過以上幾個活動我們發現雖然空氣看不見也摸不著,但是我們可以借助不同的物體通過不同的方法“看到”“聽到”“感覺到”空氣的存在,空氣就在我們的周圍。在活動過程中,小朋友們都積極地動手動腦,表現非常棒,老師為你們點個大大的贊。

四、空氣的重要性

1.師談話:雖然空氣看不見也摸不著,但是我們的周圍到處都有它,那我們人類能不能離開空氣呢?

2.游戲:憋氣30秒(講解規則,提醒學生感到不適時及時停止游戲)讓學生談談在憋氣活動中的感受,師:我們憋氣短短30秒就感覺很難受,假如我們憋氣一分鐘、五分鐘甚至時間更長一些我們又會怎樣呢?引導學生了解人的生命離不開空氣。

3.師:空氣對人類如此重要,那長期在水中訓練的游泳運動員們,他們在運動時又是如何呼吸的呢?讓我們來看一段視頻吧!請仔細觀察運動員的頭部和嘴巴(播放游泳運動員水中游泳視頻)談談運動員為什么要將頭露出水面嘴巴張開?(為了大口呼吸空氣)

4.除了游泳和我們的日常生活,還有哪些情況下可以讓我們知道人是離不開空氣的?一起來看一段視頻吧(視頻播放宇航員和潛水員工作場景)不管是日常的工作,還是一些特殊的行業,我們的生活都離不開空氣

5.在日常的生活當中同學們有下面這些行為習慣嗎?PPT出示圖片(小朋友用被子蒙頭睡覺,躲在封閉的汽車里……)小朋友這樣做好不好?這樣做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呢?學生自由討論,師:讓我們一起看看吧?(視頻播放不良行為的危害性)

6.小結:通過視頻我們發現,人類如果長時間離開空氣,我們的生命就會面臨危險。所以為了我們的身體健康,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是在家里,還是在學校里,都不要長時間藏在空氣不流通的狹小空間里.要經常打開門窗通風透氣。

五、課外延伸

師:這節科學課小朋友們有哪些收獲呢?是的,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一個新朋友,它就是空氣,雖然我們看不見它,也摸不著它,但是它一直在我們的周圍,不僅我們人類離不開它,動物植物也需要它。想不想把我們的新朋友介紹給你的小伙伴呢?由于期間小朋友出不了門,感興趣的小朋友可以通過畫畫或者講故事的方式介紹你的新朋友,再讓家人通過手機或者電腦分享給大家吧!

九年級最新化學教案篇7

【學習目標】

1、在認識化學反應中各物質之間的質量關系的基礎上,學會根據化學方程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2、掌握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解題步驟和格式,理清解題思路,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初步認識定量研究化學反應對于社會生產和生活的重要意義

【情境導入】

氫氣是未來的理想能源,人們正在探索一種光解反應器,裝載入汽車中,可直接將水分解成氫氣和氧氣,作為汽車能源。那么,同學們能否計算出加滿一桶水18千克,能讓汽車跑多遠呢?首先應弄清楚的是:18千克水能分解產生多少氫氣?

【回顧反思】

電解水的化學方程式:。

以上化學方程式表示的意義:

(1)__

(2)__

(3)__

【探求新知】

(1)從微觀的角度分析電解水過程中分子之間的定量關系:水分子、氫分子、氧分子間的質量比恒等于∶∶。

(2)從宏觀的角度分析電解水過程中各物質之間的質量關系:水、氫氣、氧氣之間的質量比恒等于∶∶。

【歸納小結】

化學反應中各物質的質量比等于化學反應方程式各物質的與相應乘積之比。

【討論交流】

1.如果有36g水通電完全分解,可生成多少克氫氣

2.如果要生成16g氧氣需電解多少克水?

【歸納小結】根據化學方式計算的解題步驟:__

【實際應用】根據前面你掌握的計算方法,嘗試解決下列問題。

1.工業上通過電解Al2O3制金屬鋁,反應方程式為2Al2O3通電4Al++3O2↑。如果加工一個鋁鍋需要1kg鋁,至少需電解多少千克Al2O3?

1.氫氣是未來理想的汽車燃料,1kg氫氣就能供一輛功率為50kw的汽車跑大約100km。水是氫之源,找到合適的催化劑,即可利用光能分解水制取氧氣。一桶水大約18kg,請你自編一道有關化學方程式的計算題并解答。

自編題目:

解答:

【能力提高】飼養觀賞魚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增進人們對生活的熱愛。空運觀賞魚是必須密封,為了解決魚的吸氧問題,可在魚箱的水中投入過氧化鈣(化學式為CaO2)。過氧化鈣與水反應的方程式為:2CaO2+2H2O=2Ca(OH)2+O2↑。若每只魚箱每天需耗氧氣52.8g,則需要投入過氧化鈣多少克?

化學素養評價5—4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O:16Fe:56C:12Ca:40Cl:35.5Na:23

()1.4克氫氣完全燃燒,生成水的質量為:

A、38克

B、36克

C、34克

D、240克

()2.鐵在純氧中完全燃燒生成四氧化鐵,那么鐵氧氣四氧化鐵的質量比為:

A、56:32:232

B、56:16:232

C、56:64:232

D、168:64:232

()3.某物質在空氣中完全燃燒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則關于這種物質的組成描述正確的是:

A.該物質只含有碳元素和氫元素

B.該物質中碳元素與氯元素的質量比為12:1

C.該物質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氫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該物質的分子中碳原子與氫原子的個數比為1:2

()4.在4A+5B=4C+6D反應中,已知34gA與80gB完全反應生成了54gD。若已知C的相對分子質量為30,則A的相對分子質量為:

A.68

B.34

C.17

D.51

九年級最新化學教案篇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固體物質溶解度的涵義。

(2)會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線,查閱相關物質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據給定的數據繪制溶解度曲線。

(3)知道影響氣體溶解度的一些因素,會利用有關氣體溶解度的知識解釋身邊的一些現象。

2.過程與方法

(1)學習觀察、分析實驗現象,并能歸納出相應的概念。

(2)學習通過實驗解決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認識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互相轉化的辯證思想。

(2)樹立做任何事都要實事求是的觀點。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利用溶解度曲線獲得相關信息。

【教學難點】

1.固體物質溶解度的含義。

2.利用溶解度曲線獲得相關信息。

教學工具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為什么只有在“兩個一定條件”下,它們才有確定意義?

【交流回答】

改變條件可以使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相互轉化。

【導入新課】

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不同物質在同一溶劑中溶解能力不同;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溶劑中溶解能力也不相同。這節課我們就從量的角度研究物質的溶解能力。

【歸納總結】

定量描述物質的溶解能力(即溶解度)的要素:①在一定溫度下;②等量的溶劑里,人們統一規定:在100g溶劑里;③溶液為飽和狀態;④單位為g。

固體的溶解度:在一定溫度下,某固態物質在100g溶劑里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四大要素:①一定溫度下;②100g溶劑里;③溶液為飽和狀態;④溶質的質量。

【提出問題】

理解了溶解度的概念,那你了解平時所說的“易溶”、“難溶”與溶解度的關系嗎?請看下面資料。

【課件展示】

溶解度的相對大小(20℃時的溶解度)

【提出問題】

我們已經學習了溶解度,那么溶解度是怎樣表示的呢?

【課件展示】

教材P36表9-1

【分析小結】

上述是表示溶解度的一種方法:列表法。

列表法表示溶解度不直觀,不能表示物質在任意溫度時的溶解度,也不能直觀表示某物質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趨向,下面我們尋找另一種表示方法──溶解度曲線。

【活動與探究2】

請同學按教材P36~P37要求繪制溶解度曲線,并討論回答相關問題。

【歸納總結】

通過溶解度曲線,可以判斷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的變化情況,可以比較不同物質在同一溫度時溶解度的大小,也可以查出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

溶解度曲線所表示的意義:

1.溶解度的三種情況:

(1)大多數物質的&39;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如KN03。

(2)少數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不大,如NaCl。

(3)極少數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如Ca(0H),。

2.交點P表示,在該溫度下,A、B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

3.影響固體溶解度的因素是:溫度。

【提出問題】

我們研究了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那么氣體物質的溶解度又該如何表示呢?

【課件展示】

1.展示教材P38討論,并回答有關問題。

2.燒開水時,鍋底有很多小氣泡,為什么?這說明了什么?

【交流回答】

1.氣體的溶解度與壓強有關。壓強越小,溶解度越小;壓強越大,溶解度越大。

2.氣體的溶解度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溶解度越小。

【練習討論】

如何增加養魚池水中的含氧量?

【學生活動】

利用所學知識和閱讀教材P38~P39資料討論回答。

課后小結

【課堂小結】

本節課學習了了固體、氣體物質的溶解度的概念,了解了固體溶解度的相對大小,溶解度曲線及其應用,并且通過活動與探究總結出了影響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我們還可利用已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課后習題

【布置作業】

完成本課時對應練習,并提醒學生預習下一節的內容。

九年級最新化學教案篇9

教學目的

知識:通過實驗,使學生了解空氣的組成,并對空氣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認識。

能力:初步培養學生觀察實驗,分析問題的思維能力。

思想教育: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重點難點

了解空氣的組成及空氣污染與防治。

教學方法

實驗探討法、課堂討論啟發式講解法。

教學用具

儀器:鐘罩、水槽、燃燒匙、單孔橡皮塞、集氣瓶、燒杯、乳膠管、導管、雙孔橡皮塞、彈簧夾、酒精燈。

藥品:紅磷、水。

其它:火柴。

教學過程

附1:課堂練習一

1.空氣中按體積計算,含量最多的氣體是()

A.氧氣B.氮氣C.二氧化碳D.稀有氣體

2.在100升空氣里氮氣的體積大約是()

A.78升B.78%C.21升D.21%

3.空氣中氧氣與氮氣的體積比約為()

A.4∶1B.1∶4C.1∶5D.4∶5

附2:課堂練習二

4.排放到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大致可分為()

A.一類B.兩類C.三類D.四類

5.造成大氣污染的有害氣體是()

A.氮氣、氧氣B.稀有氣體、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二氧化硫D.氮氣、二氧化碳

6.下列情況一般不造成空氣污染的是()

A.煤燃燒生成的煙B.汽車排氣生成的煙霧

C.人呼出的二氧化碳D.放鞭炮產生的煙霧

7.被污染了的空氣會嚴重地損害_____的健康,影響_____的生長,造成對自然資源及建筑物等的破壞。

8.在發展生產的同時,必須要充分認識_____的重要性,注意消除_____以保障人類的健康和保護自然資源。

附3:課堂練習答案

1.B2.A3.B4.B5.C6.C

7.人體作物8.保護環境污染源

附4:隨堂檢測

1.將下列數據(在空氣中的體積分數)序號填入有關物質后面的括號內。

A.78%B.21%C.0.94%D.0.03%

(1)二氧化碳()(2)氧氣()(3)氮氣()(4)稀有氣體()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空氣的成分是比較固定的,主要由氮氣和氧氣組成

B.空氣中氧氣的質量占21%,氮氣占78%

C.在通常狀況下,無色、無味氣體一定是空氣

D.空氣是一種單一的物質,它是由空氣一種成分組成

3.桌子上放一個空燒杯,燒杯內()

A.是氮氣B.是氧氣C.是空氣D.沒有物質

4.證明空氣成分的科學家是()

A.法國的拉瓦錫B.瑞典的舍勒C.英國的道爾頓D.英國的普利斯特里

5.下列排放到空氣中的物質,不使空氣受到污染的是()

A.煤燃燒產生的煙B.石油化工廠排放的廢氣

C.汽車排出的尾氣D.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氣體

九年級最新化學教案篇10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元素》一節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課題2的內容,本節課包括元素、元素符號和元素周期表簡介三部分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原子結構,這為過渡到本節課的學習起到了鋪墊作用,為學生從微觀結構的角度認識元素,把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統一起來打好了基礎。本節內容是后面章節《離子》學習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本節內容在整個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指導下,結合對教材的分析,我制定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了解元素的概念;了解元素符號的意義,學會元素符號的正確寫法,逐步記住一些常見的元素符號;初步認識元素周期表。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元素周期表發現史的教育,體味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和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元素周期表探究元素之間規律性聯系,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量變引起質變的思想。

(三)教學重難點

根據對教材和教學目標的分析,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確定如下:

教學重點:掌握元素符號的意義和元素周期律

教學難點:元素概念的理解

二、說學情

對于九年級的學生來說,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他們對于化學知識以及物質的宏觀組成已經有了一定積累,但對于物質的微觀結構還沒有太深入的認識,學生在化學學科中的邏輯思維能力還有待提高。這一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有強烈的好奇心,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因此,教學過程中多采用直觀方法指導學生學習。

三、說教法

本著“因材施教”以及“教學有法,但無定法”的原則,結合教材分析和學生實際情況分析,我確定本節課的教法為:講解法、談話法、指導發現法。

四、說學法

在新課標理念的指導下,結合本節課內容,我將本節課的學法確定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五、說教學過程

(一)溫故導入

教師通過問答的方式帶領學生復習上節課所學內容,復習內容包括原子的構成、構成物質的幾種粒子(陰離子、陽離子、原子、分子)的關系,并重點強調數量關系:質子數=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原子結構是本節知識學習的基礎,在開始新課前復習有關原子的內容,加強新舊知識之間的銜接,為知識的遷移打好基礎。

(二)新授

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中常用的事物、照片或是圖片,包括藥品(含氟牙膏、加碘鹽、葡萄糖酸鈣、各種維生素復合劑等)、各種礦泉水和音量、各種食品包裝等,通過閱讀、比較這些物品給出的信息,讓學生體會標識中的元素種類、元素含量以及元素對人體的作用等。

比較學生熟悉的幾種物質,O?、O3、H2O、H2O2等物質中都含有化學符號O這種成分,引導學生認識它們都含有氧原子,但是它們的性質各不相同。由此引出元素的概念,我進行講解闡釋。

讓學生列舉生活中具有類似原子和元素的例子,幫組理解元素的概念。如可以組合無數英文單詞的26個英文字母、由有限的幾個積件可以搭建很多不同形式建筑的兒童玩具積木,等等,由此說明元素可以組成多種物質。由此引出目前已發現一百多種元素,這些元素組成豐富多彩、形態萬千的物質世界。

學生自己閱讀教材圖4-4“地殼中的各種元素的含量(質量分數)”,得出結論:地殼中各種元素的含量或多或少,差異很大,氧、硅、鋁、鐵含量相對較多,而與生物關系密切的氫、氮、鉀等相對較少。引導學生有意識的觀察記憶位于前四位的元素(氧、硅、鋁、鐵),并指出跟生物關系密切的元素不足,有必要適當施加化學肥料,以提高糧食等農作物的產量,保證人類生存的需要。

將學生分小組,合作探究完成教材P71討論題。引導學生分析得出:在化學反應里,分子發生變化,而元素種類不發生變化。通過此種形式使學生加深對元素概念的了解。

學生自主閱讀教材相關內容及課本75頁、76頁資料,引入元素符號部分的內容。引導學生議一議:為什么要采用元素符號?它的書寫規則是什么?由此讓學生體會元素符號的重要作用,練習、記憶元素符號的書寫,并強調元素符號書寫時的注意事項,為進一步學習化學式做準備。

由超市中物品的分類引出元素周期表,學生初步了解元素周期表的構成、表中各個數字的意義、了解化學家門捷列夫的貢獻,了解化學周期表對于化學研究的重要作用,并通過完成課本76頁的活動1來練習使用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發現史本身就是活生生的科學探究史,通過呈現補充材料、引導學生討論的形式使學生認識到科學探究還要應講究科學誠信。

材料如下:新華社20__年7月15日電,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公開承認,該實驗室1999年發現的兩種超重元素(即118號元素和116號元素)的實驗數據是“捏造”的,有關研究人員從事了“不正當科學行為”,造假者已被開除。這項被列為“1999年世界十大科技進展”之一的成果,德國、法國和日本的研究小組卻無法重復其實驗,而當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他們自己重復做該實驗時,也制造不出這種元素。在對原始數據進行分析后,他們發現實驗中的一項重要指標根本就是子虛烏有,因此他們撤回了3年前的研究結論。

本題可從不同角度引導學生多方面地了解科學。具體來講,該事件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使學生更好的理解科學本質,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

(1)科學家也是人。引導學生從多元角度看待科學研究的過程、局限性以及所涉及的問題,有助于學生脫離那種對科學的簡單化認識,使他們認識到,雖然科學家為人類的發展作出了貢獻,科學家們在從事科學工作時,仍然具有人的本性,不完全是客觀的、理性的,科學家也會犯錯。

(2)科學是動態的“求真”的過程。“不正當科學行為”告訴我們,科學研究的成果一直不斷地接受檢驗。科學不是永遠不犯錯誤,但正是因為科學最終必須建立在客觀存在的基礎之上,有自我糾錯機制,所有欺詐行為終將會被科學界內的同行揭穿而身敗名裂,科學的不正當行為還會誤導科學家們的研究工作,危害科學的發展,有的甚至可能傷害人類生命,

(3)得出事實的科學實驗應該是可重復的。如果不可重復,科學就不能接受它,可重復性是科學最根本的一條準則。通過這種教育能使學生更好地認識到科學學習,特別是實驗過程中觀察記錄、收集證據的重要性,從而加深對科學研究的理解。

組織學生進行小組探究,我給予指導。讓學生觀察每周期開頭的是什么類型的元素,靠近尾部的是什么類型的元素,結尾的是什么類型的額元素,這說明元素之間存在著什么規律性的聯系?與“元素周期表”這個名稱是否有關系?之后教師進行講解,使學生明確其中的規律。通過此種形式,加深學生對于元素周期表的認識及規律的把握。

(三)拓展應用

有條件的學校,可帶領學生參觀地質博物館,讓學生自己通過觀察巖石的標本和各種礦物標本,了解地殼中含量較大的幾種元素的存在形式。另外,可讓學生自己尋找一些常用藥品、食物或生活用品的商標,找出它們之間的區別,比較它們在使用后對人體造成的正面和負面影響,體會合理使用化學物質的重要性。

(四)課堂小結

通過提問的形式讓學生總結本節課所學內容,并嘗試說說實際生活與本節課所學內容存在怎樣的聯系。

(五)布置作業

1、完成課本77頁練習題

2、鞏固復習本節課所學:元素、元素符號、元素周期表相關知識

六、說板書設計

(一)元素: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核內電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二)元素符號:書寫規則

(三)元素周期表:規律

九年級最新化學教案篇11

一、設計思想:

傳統教學模式把溶解度概念強加給學生,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并不深刻。本節課從比較兩種鹽的溶解性大小入手,引發并活躍學生思維,設計出合理方案,使其主動地發現制約溶解度的三個條件,然后在教師引導下展開討論,加深對"條件"的認識。這樣設計,使以往學生被動的接受轉化為主動的探索,充分調動了學生善于發現問題,勇于解決問題的積極性,體現了嘗試教學的基本觀點: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嘗試,并嘗試成功。

通過不同物質在相同溫度下,溶解度的比較,讓學生區分易溶、可溶、微溶、難溶。通過畫出相同物質在不同溫度下溶解度曲線圖,總結出固體物質溶解度受溫度影響的變化規律。通過喝可樂的生活經驗,以及書上的圖表,讓學生進一步得到氣體物質溶解度的變化規律。從而培養學生自學能力,閱讀查找數據能力和比較分析能力。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影響溶解度的因素和溶解度的含義。

(2)知道并能使用溶解度曲線。

(3)掌握固體、氣體的溶解度變化規律。

2.過程與方法

(1)在區分物質易溶、可溶、微溶、難溶,體驗比較的方法,。

(2)在總結物質溶解度的變化過程中,應用圖表的方法。

(3)培養自學、閱讀、查找有關數據的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悟絕對和相對的辨證關系。

三、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溶解度概念;畫溶解度曲線圖。

教學難點:通過溶解度曲線圖分析問題。

四、教學用品

儀器:燒杯、玻璃棒、酒精燈、石棉網

用品:可樂、雪碧[來

媒體:投影

五、教學方法:

嘗試教學法[來

六、教學過程:

1、[復習引入]

[問題1]:不同物質在水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舉例說明。

[問題2]:那么,同種物質在不同溶劑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

[教師總結]:物質溶解能力不僅與溶質有關,也與溶劑性質有關。通常我們將一種物質在另一種物質中的溶解能力叫溶解性。

2、[討論]:如何比較蔗糖、食鹽的溶解性大小?

分組討論5分鐘左右,拿出實驗方案。

(說明:放給學生充足的討論時間,并鼓勵他們暢所欲言,相互糾錯與補充,教師再給予適時的提示與總結。學生或許會憑感性拿出較完整的實驗方案,意識到要比較蔗糖、食鹽溶解性大小,即比較在等量水中溶解的蔗糖、食鹽的多少。但此時大多數學生對水溫相同,溶液達到飽和狀態這兩個前提條件認識不深刻,教師可引導進入下一次嘗試活動。)

[問題]:

(1)為什么要求水溫相同?用一杯冷水和一杯熱水分別溶解蔗糖、食鹽,行不行?

(2)為什么要求水的體積相同?用一杯水和一盆水分別溶解,行不行?

(3)為什么要達到飽和狀態?100克水能溶解1克蔗糖,也能溶解1克食鹽,能否說明蔗糖、食鹽的溶解性相同?學生對上述問題展開積極討論并發言,更深入的理解三個前提條件。

(說明:一系列討論題的設置,充分調動了學生思維,在熱烈的討論和積極思考中,“定溫,溶劑量一定,達到飽和狀態”這三個比較物質溶解性大小的前提條件,在他們腦海中留下根深蒂固的印象,比強行灌輸效果好得多。)

[結論]:室溫時,蔗糖比食鹽更易溶于水。

[講述]:若把溶劑的量規定為100克,則某溫度下100克溶劑中最多溶解的溶質的質量叫做這種溶質在這個溫度下的溶解度。

[投影]:溶解度四要素。

3、[練習]:

①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a)40℃時,11克硝酸銨溶解在水中達到飽和,所以40℃時硝酸銨的溶解度是11g/100g水。

b)20℃時,20克氯化鈉可溶解在100克水中,所以2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是20g/100g水。

c)硝酸鉀的溶解度是31.6g/100g水。

d)t℃時,把10克某物質溶解在100克水里恰好制成飽和溶液,t℃時,這種物質的溶解度就是10。

②書p77說說下表中各物質在20℃時的溶解度所表示的意義?

(說明:強調“溫度、達到飽和時,最多”,進一步熟悉溶解度概念。進一步鞏固溶解度概念。)

[講述]可見在相同溫度時,各物質的溶解度是不同的。

4、[投影]:根據溶解度判斷物質溶解性。

5、[練習]:

①課本P70練習

②飽和溶液一定是濃溶液,不飽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這句話是否正確。

[小結]:溶解是絕對的,不溶解是相對的。

5、[投影]:溶解度曲線的繪制。

6、[練習]:溶解度曲線的運用。

根據溶解度曲線,

①查找某溫度時,某種物質的溶解度;

②判斷某溫度時,幾種物質溶解度的大小關系;

③尋找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的一般規律。

7、[討論]:影響氣體物質溶解度的因素。

8、[學生小結]:氣體物質溶解度的變化規律。

九年級最新化學教案篇12

教學重點:

分子概念的建立及對分子行為的微觀想象的形成;從宏觀和微觀上區分混合物和純凈物。

教學難點:

對分子概念的理解;領悟混合物和純凈物的區別。

通過實驗、圖片展示及假象粒子的存在,指導學生抽象思維的方法既是重點也是難點。

教學過程參考:

一、布置復習內容和家庭小實驗

1.復習內容:初二物理有關分子運動論的初步知識。

2.家庭小試驗:將等體積的大米與小米混合后觀察總體積的變化。

二、課堂教學過程

1.復習檢測(投影)

判斷下列變化的類型,并說明理由。

(1)水受熱變為水蒸氣。

(2)硫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硫。

2.引入

同學們想過沒有,我們周圍形形色色、豐富多彩的各種物質,象清澈的流水,閃亮的金屬,雪白的食鹽,它們是由什么構成的呢?

3.所要研究內容的實施過程:

1)演示實驗

演示氨水與酚酞混合的試管實驗,學生觀察、匯報實驗現象(包括:混合前氨水、酚酞的顏色及混合后溶液的顏色;氨水的氣味)并判斷它們是否發生化學變化。

2)指導學生實驗

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兩人一組做書203頁氨分子擴散實驗。提出觀察要點:氨水與酚酞沒有直接接觸,能否使酚酞變紅?若有變化,變化的順序是什么?(學生觀察、記錄并匯報實驗現象)

3)提出問題

學生發現并提出問題:氨水與酚酞沒有直接接觸,為什么酚酞點也會變紅?而且是由放氨水的地方由近及遠地變紅?老師補充問題:實驗時,氨水滴在棉花上,為什么你能聞到刺激性氣味?生活中白糖放在水里不一會兒就沒了,而水有了甜味?濕衣服能涼干?如何解釋這些現象,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物質是由什么構成的呢?

4)學生討論

學生大膽想象物質的構成,四人一組討論出現以上現象的原因。

5)匯報與交流:匯報交流討論結果。

6)解釋

結合學生的回答解釋:我們可以想象到物質是由許多肉眼看不見的微小粒子構成的。實驗中氨的小粒子跑到酚酞點處,酚酞就變紅。如果跑道我們的鼻孔里,接觸到嗅覺細胞,就能聞到氨的刺激性氣味。糖放在水中一會兒變沒了,而水有了甜味,是因為糖的小粒子擴散到水的粒子中間去了。濕衣服能涼干,是因為構成水的粒子在風吹日曬下擴散到了空氣中。現在科學實驗已經充分證明:物質都是由相應的粒子構成的,分子就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

板書:

第二章第一節分子

7)投影:實物投影打出用掃描隧道顯微鏡拍攝的苯分子照片,說明分子的真實存在。并指明糖、水、氧氣、二氧化硫等物質都是由分子構成的。學生如果感興趣課下可通過網絡或圖書館查找其它分子的照片。

C60分子結構

8)多媒體展示、討論

多媒體展示:水受熱變成水蒸氣,硫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硫的微觀過程。

討論:這兩個變化中,物質的分子有沒有變化;如何從分子角度理解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9)匯報與交流:匯報交流討論結果

10)評價:教師對學生的發言進行評價并提出問題:物質發生物理變化時分子本身沒有變化,而發生化學變化時分子本身發生了變化,如:硫分子,氧分子在點燃條件下變成了二氧化硫分子,那么由二氧化硫分子構成的二氧化硫氣體,是否具有硫和氧氣的化學性質呢?(如:是否助燃)為什么?

11)思考、回答:因硫的化學性質由硫分子保持,氧氣的化學性質由氧分子保持,而二氧化硫分子只能保持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

板書:

一.概念

分子是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12)提問:概念中關鍵字詞是什么?對這些關鍵字詞如何理解?

學生思考回答

13)講解:(根據學生回答情況進行講解)概念中加上“化學”二字是因為通常物質的物理性質都是該物質大量分子聚集在一起表現出來的,而不是每一單個分子所能表現的。如:物質的顏色、狀態、氣味、密度、熔點、沸點等。

“最小”是指分子再分就不是原來物質的分子,也不能保持原來物質的化學性質。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不同。

14)提出問題:分子很小,但事實證明了它的存在,那么分子具有哪些性質呢?

15)指導學生實驗

a.繼續觀察氨分子擴散的實驗現象,提示觀察酚酞點顏色的變化,思考氨分子是否固定不變。

b.指導學生做品紅擴散的實驗,觀察品紅的顏色及水的顏色的變化,思考品紅分子在水中是否靜止不動。

c.用量筒量取一定體積的酒精和水(建議量取酒精和水的體積要稍大),觀察混合后總體積與混合前二者體積和是否相等。思考分子之間是否有空隙,(可讓學生回憶家庭小實驗中大米與小米混合后總體積的變化)

16)學生討論:通過以上實驗及苯分子的照片,討論分子有哪些性質(可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微觀粒子運動的動畫)

17)匯報與交流:匯報交流討論結果

18)評價:教師對學生的發言進行評價。并閱讀課本27頁,總結分子性質。

板書:

二、分子性質

1、分子質量和體積非常小

2、分子是不斷運動的

3、分子之間有間隔

19)演示實驗:出示硫粉和鐵粉并加以混合

提出問題:

a.硫粉和鐵粉混合在一起由幾種物質組成(強調組成物質種類不同)

b.硫粉和鐵粉混合在一起如何把二者分開(目的在于說明二者混合后各自的性質保持不變)

板書:

三.純凈物和混合物

(根據事例總結純凈物和混合物定義)

純凈物:由一種物質組成

混合物:由兩種或多種物質組成

20)舉例:學生根據對混合物和純凈物的理解,舉出幾種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混合物和純凈物的例子

21)思考:從分子角度如何理解純凈物和混合物

純凈物:由一種分子構成

合物:由不同種分子構成

22)討論:為什么鐵絲在空氣中不能燃燒,而在純氧氣中卻能燃燒

23)匯報與交流:匯報交流討論結果

24)評價:教師對學生的發言進行評價,并根據學生回答情況進行講解。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顯示氧氣固有的支持燃燒的性質。但鐵絲在空氣中不能燃燒,因為空氣中約占五分之四體積的氮氣影響了氧氣的性質,所以化學研究所用的物質必須是純凈物,但是世界上沒有絕對純凈的物質,純與不純是相對的。

25)小結:學生小結本節課的主要知識

[板書設計]

第二章第一節分子

一.分子概念

分子是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二、分子的性質

1.分子的質量和體積非常小

2.分子是不斷運動的

3.分子之間有間隔

三、.純凈物和混合物

純凈物:由一種物質組成

(分子構成)

混合物:由不同種物質組成

(分子構成)

探究活動

氨分子擴散實驗

實驗準備:濃氨水、酚酞溶液、試管、膠頭滴管、燒杯(1大3小)

方案一:取少量的酚酞溶液于試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濃氨水,觀察溶液顏色的變化。

方案二:如圖操作實驗,觀察現象,并思考該現象說明了什么?

家庭小實驗

等體積的大米和小米混合后總體積的變化。

提示:可各取1體積的大米和小米,觀察實驗結果。通過等體積大米和小米的混合體會1+1是否一定等于2。

九年級最新化學教案篇13

一、內容與分析

(一)內容:

藥品的取用;物質的加熱;儀器洗滌。

(二)分析:

本節課要學的內容是初中化學實驗常用儀器的識別、藥品取用規則、物質的加熱和儀器洗滌的方法。指的是認識儀器名稱、用途和注意事項;了解藥品的取用規則;學會藥品的取用、物質的加熱和儀器的洗滌方法,其核心是藥品的取用和物質的加熱,理解它關鍵就是要了解實驗室規則、識別初中化學實驗常用儀器和了解藥品取用規則。本課題教學的重點是藥品的取用、物質的加熱和儀器洗滌等基本操作訓練,解決重點的關鍵是做好規范操作的示范、分析操作不當可能造成的后果。

二、目標及分析

(一)目標:

1、能識別初中化學實驗常用儀器;

2、知道化學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手段,嚴謹的科學態度、正確的實驗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實驗成功的關鍵;

3、學會遵守實驗室規則,初步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

4、學會藥品的取用、加熱、儀器洗滌等基本實驗操作。

(二)分析:

1、“識別初中化學實驗常用儀器”是指看到儀器圖形能寫出儀器名稱,同時能說出儀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項。

2、“知道正確的實驗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實驗成功的關鍵”就是能記住化學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手段。

3、“學會藥品的取用、加熱、儀器洗滌等基本實驗操作”就是指習慣的形成及獨立操作能力的形成,即在教師的引導下,能獨立進行物質的取用、藥品的加熱及儀器的洗滌等操作。

三、問題診斷分析

學習本課題時,同學可能會出現兩種態度:一是對實驗基本操作無所謂——動手做,不如用腦記;二是有恐懼心理——不敢動手,怕危險。以上兩種態度均不利于學習,教學時要注意糾正。

四、教學支持條件分析

在講到藥品的取用時,為了給學生做好示范,借助信息技術播放“粉末固體取用”、“塊狀固體取用”和“液體取用”三個視頻。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教學基本流程

化學實驗室簡介→儀器識別→藥品取用規則→托盤天平的使用→連接儀器裝置→固體藥品取用→液體藥品取用→酒精燈的使用方法→給物質加熱→儀器洗滌。

(二)教學情景

問題1:化學實驗室有哪些組成部分?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設計意圖:一是增強對實驗室的直觀印象;二是提高對實驗室功能的認識。

師生活動:實驗室的組成部分及其作用:

⑴實驗桌——做實驗(或探究)的平臺;

⑵水電設施——提供實驗用水電;

⑶儀器柜——存放實驗儀器;

⑷藥品柜——存放藥品。

問題2:實驗室常用的儀器有哪些?這些儀器的用途及注意事項有哪些?

設計意圖:增強學生對初中常見儀器的識別能力。

師生活動:說(寫)出下列儀器的名稱、用途及注意事項:

問題3:實驗室藥品取用有哪些規則?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遵循規則、養成良好的習慣。

師生活動:

⑴記住以下常用危險化學品標志:

⑵不能用手接觸藥品,不要把鼻孔湊到容器口去聞藥品的氣味,不得嘗任何藥品的味道。(簡記為“三不原則”。)

⑶如果沒有說明藥品用量,液體取1~2mL;固體只需蓋滿試管底部。

⑷使用剩余的藥品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內,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隨意丟棄,不得拿出實驗室。(簡記為“一要三不”。)

⑸試驗中要特別注意保護眼睛。萬一眼睛里濺進了藥液,要立即用水沖洗,沖洗時要不斷眨眼睛,必要時請醫生治療。

問題4:怎樣使用托盤天平?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和基本技能。

師生活動:

⑴說出天平的構造。

⑵天平使用要點:調零→平衡→左物右砝→放回砝碼→調零。

⑶說出使用天平的其它注意事項。

問題5:怎樣連接儀器裝置?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動手能力。

師生活動:

⑴看下圖回答連接儀器的方法。

⑵仿照上圖進行操作。

問題6:怎樣往試管里送固體物質?

設計意圖:為規范操作作鋪墊。

師生活動:

⑴插播“塊狀固體取用”和“粉末狀固體取用”視頻。

總結要點:“一平、二放、三慢豎”。

⑵學生操作。

問題7:怎樣取用液體?

設計意圖:為規范操作作鋪墊。

師生活動:

⑴插播“量取液體”視頻。

⑵教師示范“液體的傾倒”。

要點:倒、傾、接、上。(試劑瓶塞倒放;容器傾斜;容器瓶口與試劑瓶口接觸;試劑瓶的標簽向上。)

⑶教師示范“液體的量取”。

要點:平放、面向、視線平。(量筒平放,面向量筒刻度,視線與量筒內液體的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

(注意:仰視量筒讀數偏小,俯視量筒讀數偏大。)

⑷教師示范“滴管的使用”。

要點:上、直、沖。(滴管要在容器瓶口的上方,且要垂直。滴管用過后要用水沖洗干凈。)

⑸學生操作。

問題8:怎樣使用酒精燈?

設計意圖:為規范操作作鋪墊。

師生活動:酒精燈的使用:

拿下燈冒→添加酒精(酒精不超過容積的2∕3)→火柴點燃→外焰加熱→燈冒蓋滅。

問題9:怎樣給物質加熱?

設計意圖:為規范操作作鋪墊。

師生活動:

⑴教師演示。

⑵學生歸納給物質加熱的方法。

⑶要點:裝藥品(液體不超過試管容積的1∕3)→夾持試管(距試管口約1∕3處)→預熱→外焰加熱。

問題10:怎樣洗滌儀器?儀器洗滌干凈的標準是什么?

設計意圖:為規范操作作鋪墊。

師生活動:教師示范→學生歸納→學生操作。

六、課堂小結(略)

附:目標檢測

A.燒杯B.燒瓶C.試管D.量筒

A.帶回家中B.隨意傾倒到水槽中

C.倒到指定的容器中D.倒回原試劑瓶里

A.用鑷子B.用玻璃棒C.用鑰匙或紙槽送人D.直接倒入

九年級最新化學教案篇14

探究式教學是以自主探究為主的教學。它是指教學過程是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以學生獨立自主探究或合作討論為前提,以現行教材為基本探究內容,以學生周圍世界和生活實際為參照對象,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一種教學形式。

教材分析

本課題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氣是由什么組成的”“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保護空氣”。這三部分內容相互密切聯系,并逐步深入。空氣是由什么組成的(氮氣、氧氣、稀有氣體、二氧化碳等)、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氧氣、氮氣、稀有氣體的用途)、保護空氣(污染與保護)。本課題教學是很容易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可以說不存在什么教學難點。本課題主要研究空氣的成分及空氣污染的有關知識。小學自然課中學過有關空氣的知識,學生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從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興趣。把“空氣”作為較系統地學習和研究化學的開始,有利于引導學生進入化學殿堂。

思路說明

首先用科學家拉瓦錫實驗引入探究空氣的主要成分的原理,學會探究具體問題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包含學會觀察實驗,發現實驗問題,解決問題等等。然后介紹空氣主要成分的物理性質和用途,初步了解物質分類的方法,并在實際的思考與討論下了解空氣污染的危害以及防治的途徑。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空氣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氣、氮氣、稀有氣體的主要物理性質和用途;

(3)初步認識純凈物,混合物的概念;

(4)了解空氣污染給人類帶來的危害,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過程與方法】

(1)初步學習科學實驗的方法,進行觀察、記錄并初步學習分析實驗現象;

(2)學習運用觀察、實驗、收集資料,從日常生活經驗進行總結等方法獲取信息;

(3)運用分析、對比、歸納的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整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樹立對待任何事物都必須有一個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保持對生活中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發展學習化學的興趣;

(3)逐步樹立關注社會,熱愛自然并為社會進步而學習化學的遠大志向。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空氣的組成;

2.空氣組成物質的性質和用途。

【教學難點】

1.培養學生對實驗的

九年級最新化學教案篇15

1、實驗室藥品:不能用手接觸,不要把鼻子湊到容器口去聞氣體的氣味,更不能嘗藥品的味道。

2、做完實驗,用剩藥品:不得拋棄,也不得放回原瓶。

3、取用液體藥品時把瓶塞打開不要正放在桌面上,瓶上的標簽應向著手心,不應向下,放回原處時的標簽不應向里。

4、如果皮膚上不慎灑上濃硫酸,不得先用水沖洗,應先根據情況迅速用布擦去,再用水沖洗;若萬一眼睛里濺進了酸或堿,切不可用手揉眼,應及時想辦法處理。

5、稱量藥品時,不能把稱量物直接放在托盤上,也不能把稱量物放在右盤上,加砝碼時不要用手去拿。

6、用滴管添加液體時,不要把滴管伸入量筒或試管,或接觸筒壁或試管壁。

7、向酒精燈里添加酒精時,不得超過酒精燈容積的2/3。也不得少于容積的1/3。

8、不得用燃著的酒精燈去對點另一只酒精燈,熄來時不得用嘴去吹。

9、給物質加熱時不得用酒精燈的內焰和焰心。

10、給試管加熱時,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切不可使試管口對著自己或旁人,液體的體積一般不要超過試管容積的1/3。

11、給燒瓶加熱時不要忘了墊上石棉網

12、用坩堝或蒸發皿加熱完后,不要直接用手去拿,應用坩堝鉗夾取。

13、過濾液體時,漏斗里的液體綿液面不要高于濾紙的邊緣,經免雜質進入濾液。

14、使用玻璃容器加熱時,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燈芯接觸,以免容器破裂,燒得很熱的玻璃容器不要用冷水沖洗或放在桌面上,以免破裂。

15、在燒瓶口塞橡皮塞時,切不可把燒瓶放在桌上再使勁塞進塞子,以免壓破燒瓶

九年級最新化學教案篇16

教學目標

1.復習元素、單質、化合物、分子、原子等概念和氧氣的性質。

2.通過電解水的實驗,使學生了解水的組成。

3.鞏固“在化學反應里,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卻不能再分”的認識。

4.了解水資源的利用和保護。

教學用具

水電解器(霍夫曼電解器)、6v低壓直流電源、用氧氣飽和的5%~15%氫氧化鈉溶液(或1∶10的硫酸溶液)、木條、火柴、簡易氫氣發生裝置(含試劑)、尖嘴導管、盛氧氣的干燥集氣瓶、蒸餾水一瓶。

【引言】在第一章里,我們學過氧、分子和原子的知識,知道純凈物和混合物、單質和化合物等概念。請同學們思考一下:什么叫元素?純凈物和混合物、單質和化合物的區別在哪里?

【討論】讓學生三三兩兩議論,然后請一位同學回答,教師糾正。

【投影】物質的簡單分類

【講述】水是我們最熟悉,也是地球上分布最廣的物質之一。水究竟是純凈物還是混合物,是單質還是化合物呢?水的組成又如何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板書】水的組成

【投影】地球上水的分布

【講述】地球表面約3/4的地方被水覆蓋,水資源極為豐富,但可直接供人類生活、生產用的淡水僅占總水量的千分之一左右,十分有限。因此保護水資源十分重要。

[評注:教師在教學中極其自然地對學生進行節約用水的教育。]

【提問】根據生活經驗,請學生自己歸納水的用途。(提問2~3人。)

【講述】水是如此重要,那么水是由哪些元素組成的呢?下面我們用實驗來回答這個問題。

【演示】在水電解器玻璃管里注滿水[這里的水是用氧氣飽和的、含有5%~15%氫氧化鈉溶液(或1∶10的硫酸溶液)],接通直流電,一個電極接電源正極,另一個電極接電源負極。

師:注意觀察電極上發生什么現象。

生:接通電源后,電極上有氣泡產生。

師:兩支玻璃管內的液面有什么變化?

生:兩支玻璃管里匯集了無色氣體,液面降低,其中連接正極一端產生的氣體比連接負極一端產生的氣體少。

師:片刻后,用準備好的劃有刻度的紙,比較兩支玻璃管中產生氣體的體積。

生:接負極一端玻璃管內氣體的體積大約是按正極一端玻璃管內氣體體積的兩倍。

【講述】水電解后兩支玻璃管中得到的氣體是同一物質,還是不同物質?電解得到的物質究竟是什么?我們通過實驗來鑒定。

【演示】用一根帶火星的木條接近液面下降較少的玻璃管尖嘴部分,慢慢開啟活塞。

師:注意觀察現象。

生:木條燃燒得更旺。

師:這種氣體能使木條余燼復燃,當燃著木條遠離尖嘴口時火焰漸滅。這種能使余燼復燃的氣體是什么氣體?

生:氧氣。

【演示】用一根點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較多的玻璃管尖嘴部分,慢慢開啟活塞。

師:注意觀察現象。

生:看到微弱的淺藍色火焰(或聽到爆鳴聲)。

師:這種氣體能燃燒,說明不同于上一種氣體。這種氣體就是氫氣。

【板書】水氫氣(h2)+氧氣(o2)

【講述】實驗表明:水電解后生成氫氣和氧氣。引導學生思考這種變化是什么變化,這種反應屬什么類型。(學生議論后,教師提問1~2名學生。)

生甲:這種變化是化學變化。

生乙:這種反應屬于分解反應。

【講述】水電解時發生分解反應。水分子分解生成氫分子和氧分子,轉變成跟水的狀態和性質都不同的氫氣和氧氣,說明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微粒。

九年級最新化學教案篇17

《金屬材料》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日常生活中廣泛使用金屬材料等具體事例,認識金屬材料與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的密切關系;

(2)了解常見金屬的物理性質,知道物質的性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物質的用途,但還需要考慮其他因素,如價格、資源、回收等;

(3)認識合金,知道生鐵和鋼等重要的合金,以及合金比純金屬具有更廣泛的用途。

過程與方法:

(1)學習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

(2)學習運用比較、分析、歸納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進一步培養對生活中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

(2)樹立事物是普遍聯系的觀點,逐步形成合理使用物質的觀念。

(3)樹立為社會進步而學習化學的志向。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金屬材料的物理性質。

(2)物質性質與用途的關系。

教學難點:能正確區別物質的變化。

教學工具

投影儀、金屬制品(如曲別針、鋁箔、銅絲、水龍頭等)、金屬制品的掛圖(如飛機、坦克、輪船等)、鐵架臺(帶鐵圈)、鐵片、酒精燈、綠豆粒大小的焊錫、錫、鉛、火柴等

教學過程

學習情景

展示金屬制品(如曲別針、鋁箔、銅絲、水龍頭等)和金屬制品的圖片(如飛機、坦克、輪船等)。

介紹:以上這些實物或圖片中的物質都是由金屬材料制成的。金屬材料包括純金屬以及它們的合金。

設問:看到這些實物或圖片,你想到了什么?

學生發表感想]如:

1.想到金屬與人類的生活、生產關系密切。

2.感到金屬在各個領域都有廣泛的用途。

3.想要知道它們是由什么金屬制成的。

4.想知道制造不同的東西根據什么選用金屬。

[新課引入]通過大家剛才的發言,可以看出大家對金屬材料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認識,而且也對它們很感興趣,當然也有很多疑問。本單元我們就來學習金屬和金屬材料。

九年級最新化學教案篇18

目標要求

1、知識與技能:認識水的組成。了解單質、化合物的區別;

2、過程與方法:學習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分析、歸納、總結,體會科學研究和思維方法,認識實驗研究和創新思維的重要性。

3、情感與價值觀:通過電解水的實驗對學生進行物質無限可分性教育,培養實事求是的態度。

重點:電解水的實驗,確定水的組成

難點: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歸納總結能力。

方法:實驗探究

手段:多媒體

課時:一課時

實驗準備:直流電源、水電解器,試管、酒精燈、火柴

教學過程:

1、復習舊知

空氣的組成如何?

2、情景導入:

我們學習了一種重要的自然資源——空氣,自然界中還有什么物質與人類活動、生產密切相關呢?俗話說“不吃一月,無水一周”,今天開始學習自然界中的水。

3、講授新課:

討論:地球上哪里有水?水有什么用途?

存在:江河、湖、海占地球表面積的3/4;各種生物體內都含有水;地層、大氣中也含有水;

總量很大(14億立方千米,2×1018噸)

分布很廣,但不均勻。

用途:孕育和維系生命;水是生命之源,農業之本;

水力發電;水運航道和宜人的環境

想一想:1、水是純凈物還是混合物?

2、留意過我們身邊的天然水都是純凈物嗎?

3、水究竟是由哪些元素組成?

[實驗3-1]:水的電解

現象:

1、兩極都產生無色的氣體

2、與電源正負極相連的電極上產生的氣體體積比約為1:2

3、與是源正極相連的電極上產生的氣體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氧氣

4、與電源負極相連的電極上產生的氣體能燃燒產生淡藍色火焰——氫氣

討論:在電解水的實驗中,有新物質生成嗎?水發生了什么變化?

結論::有氫氣和氧氣生成,說明電解水發生了化學變化。

H2OH2+O2分解反應

介紹氫氣:

物理性質:無色、無臭、難溶于水的氣體

化學性質:可燃性(產生淡藍色火焰)

驗純方法:如圖所示

討論:氫氣H2氧氣O2水H2O在組成上有什么不同?(啟發學生從元素種類的角度去考慮)

元素種類

化合物: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

單質: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

組成:純凈物

混合物

物質種類:

總結:略

練習:課后習題

作業:練習冊

課后反思

九年級最新化學教案篇19

設計思想:

溶解度是第七章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傳統教學模式把溶解度概念強加給學生,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并不深刻。本節課從比較兩種鹽的溶解性大小入手,引發并活躍學生思維,設計出合理方案,使其主動地發現制約溶解度的三個條件,然后在教師引導下展開討論,加深對"條件"的認識。這樣設計,使以往學生被動的接受轉化為主動的探索,充分調動了學生善于發現問題,勇于解決問題的積極性,體現了嘗試教學的基本觀點: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嘗試,并嘗試成功。

教學目標:

1、理解溶解度概念。

2、了解溫度對溶解度的影響。

3、了解溶解度曲線的意義。

教學器材:膠片、幻燈機。

教學方法:嘗試教學法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問:不同物質在水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舉例說明。

答:不同。例如食鹽能溶于水,而沙子卻極難溶于水。

問:那么,同種物質在不同溶劑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

答:不同。例如油易溶于汽油而難溶于水。

教師總結:

物質溶解能力不僅與溶質有關,也與溶劑性質有關。通常我們將一種物質在另一種物質中的溶解能力叫溶解性。

二、講授新課

1、理解固體溶解度的概念。

問:如何比較氯化鈉、硝酸鉀的溶解性大小?

生:分組討論5分鐘左右,拿出實驗方案。

(說明:放給學生充足的討論時間,并鼓勵他們暢所欲言,相互糾錯與補充,教師再給予適時的提示與總結。學生或許會憑感性拿出較完整的實驗方案,意識到要比較氯化鈉、硝酸鉀溶解性大小,即比較在等量水中溶解的氯化鈉、硝酸鉀的多少。但此時大多數學生對水溫相同,溶液達到飽和狀態這兩個前提條件認識不深刻,教師可引導進入下一次嘗試活動。)

問:

(1)為什么要求水溫相同?用一杯冷水和一杯熱水分別溶解氯化鈉和硝酸鉀,行不行?

(2)為什么要求水的體積相同?用一杯水和一盆水分別溶解,行不行?

(3)為什么要達到飽和狀態?100克水能溶解1克氯化鈉也能溶解1克硝酸鉀,能否說明氯化鈉、硝酸鉀的溶解性相同?生:對上述問題展開積極討論并發言,更深入的理解三個前提條件。

(說明:一系列討論題的設置,充分調動了學生思維,在熱烈的討論和積極思考中,"定溫,溶劑量一定,達到飽和狀?這三個比較物質溶解性大小的前提條件,在他們腦海中留下根深蒂固的印象,比強行灌輸效果好得多。)

師:利用膠片展示完整方案。

結論:1、10℃時,氯化鈉比硝酸鉀更易溶于水。

師:若把溶劑的量規定為100克,則某溫度下100克溶劑中最多溶解的溶質的質量叫做這種溶質在這個溫度下的溶解度。

生:理解溶解度的涵義,并思考從上述實驗中還可得到什么結論?

結論:2、1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是35克,硝酸鉀的溶解度是21克。

生:歸納溶解度定義,并理解其涵義。

2、根據溶解度判斷物質溶解性。

師:在不同的溫度下,物質溶解度不同。這樣,我們只需比較特定溫度下物質溶解度大。生:自學課本第135頁第二段并總結。

3、溶解度曲線。

師:用膠片展示固體溶解度曲線。

生:觀察溶解度曲線,找出10℃時硝酸鈉的溶解度及在哪個溫度下,硝酸鉀溶解度為110克。

問:影響固體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表現在哪些方面?

答:溫度。大多數固體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例如硝酸鈉;少數固體溶解度受溫度影響不大,例如氯化鈉;極少數固體隨溫度升高溶解度反而減小,例如氫氧化鈣。

九年級最新化學教案篇20

課題:元素周期表①

[知識與技能]: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結構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了解周期、主族序數和原子結構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通過自學有關周期表的結構的知識,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精心設計的問題,激發學生求知欲和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周期表的結構;周期、主族序數和原子結構的關系。

[教學過程]:

[導入]:豐富多彩的物質世界有100多種元素組成,這些元素性質不同,有的性

質活潑,易與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有的性質不活潑,不易與其他元素形成化

合物,等等。為什么他們性質不同?他們之間存在著什么聯系?為解決以上問

題,我們今天學習元素周期表。

[板書]:第一節元素周期表

[提問]:有那位同學知道到目前位置人類已發現了多少種元素?

[學生回答]:112種,投影元素周期表,那么元素周期表是誰發現呢?

[指導閱讀]:門捷列夫圖象

[思考與教流]:門捷列夫發現元素不是一群烏合之眾,而是像一支訓練有素的軍隊,按照

嚴格的命令井然有序地排列著,怎么排列的呢?

[講解分析]:1869年,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把當時已發現的&39;60多種元素按其相對原子

質量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將化學性質相似的元素放在一個縱行,通過分類歸納,

制出第一張元素周期表,開創了化學歷史新紀元;教師把元素周期表的掛圖掛

于黑板上ぃ下面我們就來學習元素周期表的有關知識。

[板書]:一、元素周期表

[設問]: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順序給元素編號,得到原子序數。在發現原子的組

成及結構之后,人們發現,原子序數與元素的原子結構之間存在著如下關系:

[板書]: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思考與教流]:1.畫出1-18號元素原子的結構示意圖。

2.認真分析、觀察原子結構上有哪些相同點與不同點。

3.將上述1-18號元素排列成合理的元素周期表,說明你編排的理由。

[板書]:(一)、元素周期表編排原則:

1、按原子序數遞增的順序從左到友排列。

2、將電子層數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個橫行。

3、把最外層電子數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個縱行。

[過渡]: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一下元素周期表的結構,請大家閱讀書本第5頁的內容。

[板書]:(二)、元素周期表的結構

[設問]:數一數元素周期表有多少個橫行?多少個縱行?

[學生回答]:(數后回答)有7個橫行,18個縱行。

[教師精講]:對。我們把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個橫行稱作一個周期,每一個縱行稱作

一族。下面,我們先來認識元素周期表中的橫行——周期。

[板書]:1、周期

[教師精講]:元素周期表中共有7個周期,請大家閱讀課本P5的有關內容。

[設問]:把不同的元素排在同一個橫行即同一個周期的依據是什么?

[學生回答]:依據為具有相同電子層數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數遞增順序排列在一個橫行里。

[設問]:周期序數與什么有關?

[歸納小結]:周期序數=電子層數。

[課堂反饋]:1、已知碳、鎂和溴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它們分別位于第幾周期?為什么?

[學生回答]:碳有兩個電子層,位于第二周期,鎂有三個電子層,位于第三周期;溴有

四個電子層,位于第四周期。

[教師精講]:元素周期表中,我們把1、2、3周期稱為短周期,4、5、6周期稱為長周

期,第7周期稱為不完全周期,因為一直有未知元素在發現。

[

[過渡]:學完元素周期表中的橫行——周期,我們再來認識元素周期表中的縱行——族。

[板書]:2、.族

[設問]:請大家數一下,周期表中共有多少個縱行?

[學生回答]:18個。

[設問]:在每一個縱行的上面,分別有羅馬數字Ⅰ、Ⅱ、……及A、B、0等字樣,

它們分別表示什么意思呢?

[學生回答]:族序數,A表示主族,B表示副族。

[設問]:什么是主族?什么是副族?

[歸納小結]:由短周期元素和長周期元素共同構成的族,叫做主族;完全由長周期元素構成

的族,叫做副族。

[設問]:元素周期表中共有多少個主族?多少個副族?

[學生回答]:7個主族、7個副族。

[設問]:零族元素都是什么種類的元素?為什么把它們叫零族?

[學生回答]:零族元素均為稀有氣體元素。由于它們的化學性質非常不活潑,在通常狀

況下難以與其他物質發生化學反應,把它們的化合價看作為零,因而叫做零族。

[設問]:第Ⅷ族有幾個縱行?

[學生回答]:3個。

[設問]:分析元素周期表中從ⅢB到ⅡB之間的元素名稱,它們的偏旁部首有什么特

點?說明什么?

[教師精講]:其偏旁均為“金”,說明它們均為金屬。很正確。元素周期表的中部從ⅢB

族到ⅡB族10個縱行,包括了第Ⅷ族和全部副族元素,共六十多種元素,通稱

為過渡元素。因為這些元素都是金屬,所以又把它們叫做過渡金屬。

[設問]:主族元素的族序數與什么有關?

[學生回答]:主族序數=最外層電子數。

[教師精講]:周期表中還有些族還有一些特別的名稱。例如:第IA族:堿金屬元素

第VIIA族:鹵族元素0族:稀有氣體元素

[課堂反饋]:2、完成下列表格:

3、已知某主族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如下,判斷其位于第幾周期,第幾族?

[總結]:最后我們用一句話來概括元素周期表的結構:三短三長一全;七主七副Ⅷ和零。

[作業]:P11:1、2

85279 主站蜘蛛池模板: 蒜肠网-动漫,二次元,COSPLAY,漫展以及收藏型模型,手办,玩具的新媒体.(原变形金刚变迷TF圈) | 上海地磅秤|电子地上衡|防爆地磅_上海地磅秤厂家–越衡称重 | FAG轴承,苏州FAG轴承,德国FAG轴承-恩梯必传动设备(苏州)有限公司 | 四川成人高考_四川成考报名网 | 锌合金压铸-铝合金压铸厂-压铸模具-冷挤压-誉格精密压铸 | 阿尔法-MDR2000无转子硫化仪-STM566 SATRA拉力试验机-青岛阿尔法仪器有限公司 | 无线联网门锁|校园联网门锁|学校智能门锁|公租房智能门锁|保障房管理系统-KEENZY中科易安 | 聚合氯化铝-碱式氯化铝-聚合硫酸铁-聚氯化铝铁生产厂家多少钱一吨-聚丙烯酰胺价格_河南浩博净水材料有限公司 | 【同风运车官网】一站式汽车托运服务平台,验车满意再付款 | 减速机_上海宜嘉减速机| 防水试验机_防水测试设备_防水试验装置_淋雨试验箱-广州岳信试验设备有限公司 | 亿诺千企网-企业核心产品贸易 | 闸阀_截止阀_止回阀「生产厂家」-上海卡比阀门有限公司 | 影像测量仪_三坐标测量机_一键式二次元_全自动影像测量仪-广东妙机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万烁建筑设计院-建筑设计公司加盟,设计院加盟分公司,市政设计加盟 | 深圳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官网)│深圳眼科医院│医保定点│香港希玛林顺潮眼科中心连锁品牌 | 小型气象站_车载气象站_便携气象站-山东风途物联网 | 糖衣机,除尘式糖衣机,全自动糖衣机,泰州市长江制药机械有限公司 体感VRAR全息沉浸式3D投影多媒体展厅展会游戏互动-万展互动 | 丽陂特官网_手机信号屏蔽器_Wifi信号干扰器厂家_学校考场工厂会议室屏蔽仪 | 品牌设计_VI设计_电影海报设计_包装设计_LOGO设计-Bacross新越品牌顾问 | 汽液过滤网厂家_安平县银锐丝网有限公司| 选宝石船-陆地水上开采「精选」色选机械设备-青州冠诚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 多功能三相相位伏安表-变压器短路阻抗测试仪-上海妙定电气 | 河南空气能热水器-洛阳空气能采暖-洛阳太阳能热水工程-洛阳润达高科空气能商行 | 橡胶粉碎机_橡胶磨粉机_轮胎粉碎机_轮胎磨粉机-河南鼎聚重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高效节能电机_伺服主轴电机_铜转子电机_交流感应伺服电机_图片_型号_江苏智马科技有限公司 | 杭州月嫂技术培训服务公司-催乳师培训中心报名费用-产后康复师培训机构-杭州优贝姆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 电磁铁_小型推拉电磁铁_电磁阀厂家-深圳市宗泰电机有限公司 | 电动卫生级调节阀,电动防爆球阀,电动软密封蝶阀,气动高压球阀,气动对夹蝶阀,气动V型调节球阀-上海川沪阀门有限公司 | 儿童乐园|游乐场|淘气堡招商加盟|室内儿童游乐园配套设备|生产厂家|开心哈乐儿童乐园 | 浙江工业冷却塔-菱电冷却塔厂家 - 浙江菱电冷却设备有限公司 | 微信聊天记录恢复_手机短信删除怎么恢复_通讯录恢复软件下载-快易数据恢复 | 武汉不干胶印刷_标签设计印刷_不干胶标签印刷厂 - 武汉不干胶标签印刷厂家 | 硅PU球场、篮球场地面施工「水性、环保、弹性」硅PU材料生产厂家-广东中星体育公司 | 合肥制氮机_合肥空压机厂家_安徽真空泵-凯圣精机 | 耐火浇注料-喷涂料-浇注料生产厂家_郑州市元领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耐力板-PC阳光板-PC板-PC耐力板 - 嘉兴赢创实业有限公司 | 膜结构_ETFE膜结构_膜结构厂家_膜结构设计-深圳市烨兴智能空间技术有限公司 | 扬子叉车厂家_升降平台_电动搬运车|堆高车-扬子仓储叉车官网 | 大通天成企业资质代办_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证_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_无人机运营合格证_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 精密线材测试仪-电线电缆检测仪-苏州欣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CCE素质教育博览会 | CCE素博会 | 教育展 | 美育展 | 科教展 | 素质教育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