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教學設計 >

高一通用教案

時間: 新華 教學設計

編寫教案可以幫助教師養(yǎng)成嚴謹的工作態(tài)度和認真的辦事習慣,同時可以使備課更加充分,上課有條不紊。優(yōu)秀的高一通用教案要怎么寫?下面給大家整理高一通用教案,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高一通用教案篇1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氣團(冷氣團、暖氣團)的概念;理解鋒的概念與分類;理解低壓(氣旋)、高壓(反氣旋)、高壓脊、低壓槽的概念。

2.從氣溫、氣壓、濕度、降水、風等幾個方面分析各種天氣系統(tǒng)的形成及其氣流特點,并綜合出各種天氣系統(tǒng)控制下的天氣狀況。

3.能運用簡易天氣圖,說明天氣系統(tǒng)的活動特點。

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能閱讀和簡單分析天氣圖,解釋天氣變化現象。

2.用案例說明氣象災害發(fā)生的原因和危害。

3.結合我國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說明其對人們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激發(fā)學生探究科學的興趣和動機。

2.培養(yǎng)學生唯物主義的認識觀,培養(yǎng)求真、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

3.提高地理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1.冷鋒的形成及其天氣過程。

2.氣旋和反氣旋的形成,氣流特征及其天氣特點。

●教學難點

1.冷鋒與暖鋒的判斷,理解冷鋒天氣與暖鋒天氣。

2.氣旋與反氣旋在南北半球不同的旋轉方向。

3.天氣系統(tǒng)圖的分析,特別是理解鋒面氣旋。

●教具準備

多媒體設備及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1課時

●教學過程

(要求學生提前一周收看天氣預報,了解近期的天氣狀況;收集與臺風、寒潮相關的資料;收集1~2條天氣諺語)

[新課導入]

從當天的天氣狀況引入。

師:有哪一位同學能夠根據昨晚的電視天氣預報,說出今天的天氣如何?

生:(據現實情況回答)

師:大家回憶一下前兩天的天氣與今天有什么不同?

生:(據實際情況回答)

師:天氣現象是我們最能感受到的一種自然現象。這種自然現象是不斷變化的,不僅同一地點不同時間的天氣有晴、陰、雨、雪等變化,而且同一時間不同地區(qū)的天氣也不相同。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會弄清其中的道理。在一定程度上,我們還可以進行初步的天氣預報。下面我們就學習“第三節(jié)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

(板書)第三節(jié)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

推進(新知識傳授)

[教師精講]

師: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主要有鋒、氣旋和反氣旋。我們首先來學習“鋒與天氣”。

(板書)一、鋒與天氣

師:要了解鋒的形成,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氣團?

生:水平方向上溫度、濕度等物理性質分布比較均一的大范圍空氣,叫做氣團。

師:“大范圍”說的是氣團的空間尺度;“性質均一”意味著氣團內部的一致性;“大范圍空氣”指氣團是由空氣組成的。那么當冷暖氣團相遇時,會出現什么情況?

(動畫演示)鋒的形成——冷暖氣團相遇

(學生合作探究、討論回答老師提問)

師:冷暖氣團相遇時,它們的交界面能與地面垂直嗎?

生:不能。

師:冷暖氣團相遇,它們的交界面與地面能平行嗎?

生:不能。

師:冷暖氣團相遇,它們的交界面是傾斜的。冷暖氣團的交界面兩側,哪個是冷氣團,

哪個是暖氣團,為什么?

生:因為冷氣團密度大,暖氣團密度小,所以在交界面下方一側的氣團是冷氣團,在交界面上方一側的氣團是暖氣團。

師:很好。誰來回答一下,什么是鋒?

生:冷暖兩種性質不同的氣團在移動過程中,它們之間的交界面叫做鋒面。鋒面與地面相交的線,叫做鋒線。一般把鋒面和鋒線統(tǒng)稱為鋒。

師:很好。鋒面兩側的冷暖氣團的溫度、濕度、氣壓有什么不同呢?

生:暖氣團的溫度高、濕度大、氣壓低,冷氣團的溫度低、濕度小、氣壓高。

師:正確。那么一上一下不同性質的氣團會穩(wěn)定存在嗎?

生:不會。

師:鋒面附近是個天氣變化劇烈的地帶,鋒面附近會造成什么樣的天氣呢?

(動畫演示)鋒面附近天氣

生:(合作探究)鋒面附近會有一系列的云、雨、大風、降水等天氣。

師:你看鋒面降水雨區(qū)位置主要在冷氣團還是在暖氣團一側?

生:鋒面降水雨區(qū)位置主要在冷氣團一側。

師:要特別注意:云、雨、大風等天氣現象只出現在鋒面附近。

(動畫演示)冷、暖鋒動態(tài)移動過程

師:在鋒面移動過程中,根據冷暖氣團所占的主次地位的不同,可以將鋒分為冷鋒、暖鋒和準靜止鋒。冷暖鋒面是怎么形成的呢?甲、乙兩圖中冷空氣和暖空氣的運動方向是怎樣的?其結果如何?

生:甲圖冷空氣主動向暖空氣移動,形成冷鋒。乙圖冷空氣被迫后退,說明暖空氣強大,主動向冷空氣移動,形成暖鋒。

生:都有暖空氣沿鋒面做上升運動。

師:暖空氣沿鋒面做上升運動,氣溫下降,水汽凝結,會形成云雨天氣。冷鋒降水區(qū)域多發(fā)生在鋒后,暖鋒降水區(qū)域多發(fā)生在鋒前。記的還是:鋒面降水雨區(qū)位置主要在冷氣團一側。

師:冷暖鋒面的坡度及符號有何不同?鋒線凸出方向有何特點?

生:(合作探究)冷鋒面的坡度較大,符號是三角形;暖鋒面的坡度較小,符號是半圓。冷暖鋒的鋒線凸出方向都與鋒面移動方向一致。

(過渡)通過剛才的討論,我們知道了冷暖鋒的形態(tài)和符號不同,產生降水的區(qū)域也不同。那么,當一冷鋒或暖鋒經過我們這里時,我們將感受到怎樣的天氣變化過程呢?

(板書)1.冷鋒與天氣

(動畫演示)冷鋒動態(tài)移動過程

(投影文本)

1.設甲、乙、丙為三個城市,此時,三個城市的天氣有什么不同?

2.設甲、乙、丙為同一個城市的三個不同時間,這個城市將經歷怎樣的天氣變化過程?

生:(合作探究回答)

1.甲、乙、丙三個城市分別是冷鋒過境前、過境時、過境后的天氣。甲城市還在暖氣團的控制下,氣溫高、氣壓低、天氣晴朗;冷鋒正好移動到乙城市區(qū)域,乙城市應該是陰天、雨雪、刮風、降溫天氣,氣壓也有所升高;丙城市則是冷鋒過境之后,冷氣團替代了原來的暖氣團,氣溫下降,氣壓上升,天氣轉晴。

2.如果甲、乙、丙為同一個城市的三個不同時間,這個城市將經歷以下天氣變化過程:在甲時刻,該城市在暖氣團的控制下,氣溫高、氣壓低、天氣晴朗;在乙時刻,冷鋒正好移動到該城市區(qū)域,該城市應該是陰天、雨雪、刮風、降溫天氣,氣壓也有所升高;在丙時刻,冷鋒已經移出該城市,該城市原來的暖氣團被冷氣團替代,氣溫下降,氣壓上升,天氣轉晴。

師:(動畫演示)暖鋒動態(tài)移動過程

(板書)2.暖鋒與天氣

(投影文本)

1.設甲、乙、丙為三個城市,此時,三個城市的天氣有什么不同?

2.設甲、乙、丙為同一個城市的三個不同時間,這個城市將經歷怎樣的天氣變化過程?

生:(合作探究回答)

1.若甲、乙、丙為三個城市,此時,三個城市的天氣分別是暖鋒過境前、過境時、過境后的天氣。甲城市正處在冷氣團的控制之下,氣溫低、氣壓高、天氣晴朗;乙城市暖鋒正在過境,由于暖鋒移動的速度較慢,云層加厚,多形成連續(xù)性降水;暖鋒已經移出丙城市,丙城市此時正受暖氣團的控制,氣溫升高,氣壓降低,天氣晴朗。

2.若甲、乙、丙為同一個城市的三個不同時間,這個城市將經歷以下的天氣變化過程:在甲時刻,該城市在冷氣團的控制下,氣溫低、氣壓高、天氣晴朗;在乙時刻,暖鋒正好移動到該城市區(qū)域,該城市應該是云層加厚,多形成連續(xù)性降水;在丙時刻,暖鋒已經移出該城市,該城市原來的冷氣團被暖氣團替代,此時正受暖氣團的控制,氣溫升高,氣壓降低,天氣晴朗。

(投影表格)

冷氣團運行

暖氣團運行

甲(鋒前天氣)

(過境時天氣)

丙(鋒后天氣)

冷鋒

冷氣團主動向暖氣團移動

暖氣團被迫抬升

暖氣團控制,氣溫高、氣壓低,天氣晴朗

陰天、雨雪、刮風、降溫天氣

氣溫下降,氣壓上升,天氣轉晴

暖鋒

冷氣團后退

暖氣團主動沿鋒面爬升

冷氣團控制,氣溫低,氣壓高,天氣晴朗

云層加厚,多形成連續(xù)性降水

氣溫升高,氣壓降低,天氣晴朗

師:鋒面一定能帶來降水嗎?

生:不一定。

師:我國北方冬春季節(jié)的大風沙暴天氣,就是冷鋒快速移動造成的。

(小結)影響我國天氣的鋒面主要是冷鋒,在我國一年四季都有,尤其在冬半年。如:冬季及秋末、初春的寒潮,北方夏季的暴雨,北方冬春季節(jié)的大風沙暴天氣,都是冷鋒快速移動造成的。

(過渡)剛才我們認識了冷氣團主動向暖氣團移動而形成的冷鋒,以及暖氣團主動向冷氣團移動而形成的暖鋒,如果冷暖氣團勢力相當,又會形成什么樣的鋒呢?它會帶來什么樣的天氣呢?

生:(合作探討)

當冷暖氣團勢力相當的時候,會形成準靜止鋒,鋒面就會在一個地區(qū)停留或來回擺動,會給當地帶來連續(xù)性的陰雨天氣。

(板書)3.準靜止鋒與天氣

師:我國在哪幾個地區(qū)哪幾個季節(jié)會受到哪幾個準靜止鋒的影響?

生:初夏時,冷暖氣團在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相遇,勢力相當,形成準靜止鋒,陰雨天氣會持續(xù)一個月左右,俗稱“梅雨”。

師:每年6月中旬至7月上旬影響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的準靜止鋒叫江淮準靜止鋒。冬季在云貴高原上還有一個昆明準靜止鋒,這是由于云貴高原地勢較高,削弱了從西伯利亞吹來的冷氣團的勢力,盤踞在云貴高原上的暖氣團與之勢力相當,這兩個冷暖氣團相遇就形成了昆明準靜止鋒,冬季的昆明、貴陽也是陰雨連綿。

師:我們知道暖鋒的天氣多是連續(xù)性降水,而準靜止鋒也會帶來連續(xù)性的陰雨天氣,那么這兩個鋒的區(qū)別是什么?

生:(討論回答)

(投影)列表比較暖鋒和準靜止鋒的區(qū)別

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三種鋒,冷鋒、暖鋒和準靜止鋒,它們的成因不同,形成的天氣也不同。希望同學們課后認真復習鞏固。

高一通用教案篇2

教學目標

使理解濃度、壓強、溫度和催化劑等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使學生能初步運用有效碰撞,碰撞的取向和活化分子等來解釋濃度、壓強、溫度和催化劑等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教學建議

化學反應速率知識是化學平衡的基礎,學生掌握了化學反應速率知識后,能更好的理解化學平衡的建立和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特征,及外界條件的改變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是本節(jié)教學的重點。其原因是本節(jié)教學難點。這部分教學建議由引導分析。而壓強、溫度、催化劑的影響可在點撥下由學生閱讀、討論完成。

關于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1.聯系化學鍵知識,明確化學反應得以發(fā)生的先決條件。

(1)能過提問知識:化學反應的過程就是反應物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過程。

(2)通過提問復習所學化學鍵知識:化學反應過程的實質是舊化學鍵的斷裂和新化學鍵的形成。

(3)明確:舊鍵的斷裂和新鍵的生成必須通過反應物分子(或離子)的相互接觸、碰撞來實現。

2.運用比喻、圖示方法,說明化學反應得以發(fā)生的必要條件是活化分子發(fā)生有效碰撞。

(1)以運動員的投籃作比喻。

(2)以具體的化學反應為例,讓學生觀看HI分子的幾種可能的碰撞模式圖(如制成動畫教學軟件加以模擬會收到更好的效果),進一步說明化學反應得以發(fā)生的必要條件。

3.動手實驗,可將教材中的演示實驗改成邊講邊做,然后據實驗現象概括出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影響的規(guī)律。有條件的學校,也可由學生動手做,再由學生討論概括出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規(guī)律---增大反應物的濃度可以增大化學反應速率。

4.通過對本節(jié)所設鐵與鹽酸反應的討論,并當堂課完成課后“習題二、2”,綜合運用本節(jié)所學內容反饋學生掌握情況,鞏固本節(jié)所學知識。

教材分析

遵照教學大綱的有關規(guī)定,作為側重理科類學生學習的教材,本節(jié)側重介紹化學反應速率和濃度、壓強、溫度、催化劑等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以及造成這些影響的原因,使這部分知識達到大綱中所規(guī)定的B層次或C層次的要求。本知識點,按最新教材來講。

教材從一些古代建筑在近些年受到腐蝕的速率大大加快等事實引出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并通過演示實驗說明不同的反應具有不同的反應速率,以及濃度、溫度等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教材注意聯系化學鍵的有關知識,從化學反應的過程實質是反應物分子中化學鍵的斷裂、生成物分子中化學鍵的形成過程,以及舊鍵的斷裂和新鍵的形成都需要通過分子(或離子)的相互碰撞才能實現等,引出有效碰撞和活化分子等名稱。并以運動員的投籃作比喻,說明只有具有足夠能量和合適取向的分子間的碰撞才能發(fā)生化學反應,教材配以分子的幾種可能的碰撞模式圖,進一步說明發(fā)生分解反應生成和的情況,從中歸納出單位體積內活化分子的數目與單位體積反應物分子的總數成正比,也就是和反應物的濃度成正比,從而引導學生理解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以及造成這種影響的原因。接著,教材圍繞著以下思路:增加反應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數→增加有效碰撞次數→增加化學反應速率,又進一步介紹了壓強(有氣體存在的反應)、溫度、催化劑等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以及造成這些影響的原因,使學生對上述內容有更深入的理解。

教材最后采用討論的方式,要求學生通過對鐵與鹽酸反應的討論,綜合運用本節(jié)所學習的內容,進一步分析外界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以及造成這些影響的原因,使學生更好解本節(jié)教材的教學內容。

本節(jié)教材的理論性較強,并且具有一定的難度。如何利用好教材中的演示實驗和圖畫來說明化學反應發(fā)生的條件,以及外界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是本節(jié)教材的教學關鍵。教師不可輕視實驗和圖畫在本節(jié)教學中的特殊作用。

本節(jié)重點是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難點是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影響的原因。

高一通用教案篇3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說出癌細胞的主要特征

②能夠認識分辨一些常見的致癌因子

③理解癌癥是基因突變的累積效應

2.過程與方法

①引導學生運用癌細胞的特征解釋癌癥的相關癥狀,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和邏輯思維能力

②通過引導學生對癌癥相關資料進行查詢、整理、分析,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討論健康的生活方式與癌癥防治的關系,懂得如何預防癌癥,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正確對待癌癥。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①癌細胞的特征

②致癌因子

2.教學難點

癌癥是基因突變的累積效應

教學過程

【導入】第四節(jié)細胞的癌變

1.展示蘋果公司聯合創(chuàng)始人喬布斯以及歌手姚貝娜的圖片,指出兩位名人皆是因患癌癥逝世;

2.當今社會,癌癥已經嚴重威脅到人類健康,古人談虎色變,今人談癌色變,癌癥為何如此恐怖,而它又是因何而產生?

引出課題:細胞的癌變

【講授】知識目標一:癌細胞的特征

展示資料1:海拉細胞系

引導學生分析得出癌細胞的特征1:在營養(yǎng)充分條件下,可以無限增殖——不死

資料2:癌細胞相關圖片

引導學生分析得出癌細胞的特征2:形態(tài)結構發(fā)生改變——變態(tài)

資料3:癌細胞轉移相關資料

引導學生分析得出癌細胞的特征3:癌細胞的表面發(fā)生了變化——可以擴散轉移

探討:1.從癌癥的特征的角度思考,癌癥病人為何會消瘦?

2.要治愈癌癥,應該選擇什么樣的時期?

【講授】知識目標二:細胞癌變的直接原因——致癌因子

提問:生活中,不要過度暴露在紫外線的照射之下,我們強調少吃腌制食品,定期注射乙肝疫苗,這是為什么?

PPT展示日常易誘發(fā)癌癥的實例和圖片,并引導學生按自然科學分類原則進行分類。

學生根據幻燈片的指示并聯系實際生活碰到的致癌因子,進行分類歸納:

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指輻射致癌,如紫外線、X射線等。

化學致癌因子:無機物如石棉、砷化物、鎘化物等;有機物如甲醛、煤焦油、苯等。

病毒致癌因子:如Rous肉瘤病毒,(感染乙肝的人患肝癌的幾率要比正常人高很多)。

【講授】知識目標三:細胞癌變的根本原因

指導學生看書并找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概念。指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概念。指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共同調節(jié)細胞周期。

原癌基因:主要調節(jié)細胞周期,控制細胞生長和分裂的進程。

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組織細胞不正常的增殖。

總結:細胞癌變是基因突變的結果,引出癌癥是基因突變的累積效應。

【講授】知識目標四:癌細胞的定義

通過對相關內容的學習,引導學生對癌細胞下一個全面的定義:

癌細胞是指受到致癌因子的刺激,細胞中遺傳物質發(fā)生變化,成為不受機體控制的惡性增殖的細胞。

【講授】知識目標五:癌癥的預防

提問:“病從口入”用于癌癥是否合適?

引導學生圍繞如何預防癌癥展開討論(衣、食、住、行等方面入手)

【活動】課堂小結

課后習題

寫一份建議書,糾正身邊人的不良生活習慣,提出防癌的生活方式及建議

高一通用教案篇4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內力作用的能量來源和表現形式,理解內力作用對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

2.使學生了解外力作用的表現形式,理解風化作用、侵蝕作用、搬運作用和沉積作用的概念和種類,以及它們所形成的各種地形;

3.了解外力作用的能量來源和表現形式,理解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以及內、外力作用的相互關系,理解它們是如何推動地表形態(tài)的演化的。

4.了解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與巖漿之間的相互轉化過程,掌握各類巖石形成的地質作用。

二、能力目標

1.能夠閱讀各種地貌示意圖,判斷地貌類型,并分析其成因。

2.學會利用多幅景觀圖和示意圖來比較說明不同陸地環(huán)境的地域差異及形成原因;

三、德育目標

1.通過分析各種地貌的成因,激發(fā)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和動機,養(yǎng)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

2.樹立事物之間是普遍聯系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1.風化、侵蝕、搬運、沉積作用所形成的不同的地表形態(tài)。

2.外力作用各表現形式相互之間的關系。

3.地質構造及其與地貌的對應關系;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類型。

【教學難點】1.外力作用各表現形式所形成的不同的地表形態(tài)。

2.內力、外力作用的關系。

3.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人地關系的觀點。

教學過程

【導入】營造地表形態(tài)的力量

【導入新課】(放映幻燈片)地球表面有千姿百態(tài)、豐富多彩的地表形態(tài),即地貌。我們現在看到的地表形態(tài)只是整個地殼演化過程中的一個鏡頭,地貌自形成以來就一直處于不斷的變化之中,如“滄海桑田”、“海枯石爛”等變化,有哪些實例可說明地球表面發(fā)生過“滄海桑田”的變化呢?

【學生討論回答】略。

【教師總結概括】地殼和宇宙間一切物質一樣,處在不停的運動變化之中。那么地表千姿百態(tài)的形態(tài)是如何營造的呢?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解決的課題

【講授】內力作用

【提問】哪位同學能夠例舉營造地表形態(tài)的力量改變地表面貌的實例?(學生討論、回答問題。)

【過渡】營造地表形態(tài)的力量具體劃分有很多種,但歸納起來看可以劃分為兩種,即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內力作用.一、內力作用

【指導讀書】請大家閱讀教材P74第一段和案例1

,思考:1.內力作用的能量來源是什么?

2.內力作用的表現形式有哪些?

3.各種內力作用的速度是否均勻?試舉例說明。

【學生回答】

【放映幻燈片】

【教師總結】同學們回答的很好。由于變質作用一般發(fā)生在地殼深處,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態(tài),巖漿也只有噴出地表時才可以直接影響地表形態(tài)。所以,在內力作用中,地殼運動是塑造地表形態(tài)的主要方式。按照地殼運動的方向和性質,可以將其分為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兩種。

4、分類(根據運動方向和性質):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

【材料】根據測量,亞洲和非洲之間的紅海在不斷擴張,而歐洲和非洲之間的地中海卻在不斷縮小。

【啟發(fā)提問】(1)上述地殼運動屬于水平運動還是升降運動?(2)請預測一下,千萬年后紅海和地中海可能會發(fā)生什么變化?

【學生討論回答】略。

【教師總結】水平運動是指組成地殼的巖層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運動,它使巖層發(fā)生水平位移和彎曲變形,相對方向的水平運動常常造成巨大的褶皺山系,相反方向的水平運動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大量資料證明,地殼運動的主要表現是其各個部分不斷發(fā)生著水平運動。

【活動】內力作用舉例

【放映幻燈片】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邊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變化情況。【啟發(fā)提問】(1)請分析一下這里海岸變動情況?

(2)設想一下升降運動對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

【教師總結】升降運動是指組成地殼的巖層作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運動,即上升或下降的運動。它使巖層表現為隆起或凹陷,從而引起地勢的高低起伏和海陸變遷。

【講授】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的關系

【放映幻燈片】學生思考:渤海與臺灣海峽兩案例

5、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的關系【教師講解】在地殼運動中,這兩個方向的運動是同時存在的,而且相互作用、相互影響,運動結果也往往相互滲透、疊加在一起。當然,在不同的時期和不同的區(qū)域,這兩個方向的運動是有主次之分的。但是,就全球規(guī)模的運動而言,地殼的運動以水平運動為主,以垂直運動為輔。

【導入】外力作用

前面我們學習了內力作用,它在地表形成大陸與洋底、山脈與盆地等,奠定了地表形態(tài)的基本格局,總的趨勢是使地表變得高低不平,就好像是一個雕塑作品的“粗毛坯”,要完成這座雕塑還需要用刻刀精心雕琢,下面我們就來學習大自然的這把細致的刻刀——外力作用。

【講授】外力作用

【提問】閱讀教材P76第一段回答:

1.外力作用的概念

2.外力作用的能量來源是什么?

3.外力作用的表現形式有哪些?

【學生回答】1.地球表面的風、流水、冰川、生物等也可以引起地表形態(tài)的變化,被稱為外力作用。

2.外力作用的能量來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陽輻射能。

3.它對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主要有風化、侵蝕、搬運和堆積四種方式。

【放映幻燈片】1、概念、能量來源

2、表現形式

【導入】巖石圈的物質循環(huán)

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過程也是巖石圈物質的循環(huán)過程,它們存在的基礎是巖石圈三大類巖石——巖漿巖、變質巖、沉積巖的相互轉化。

【講授】巖石圈的物質循環(huán)

【指導讀書】請大家閱讀教材P78第二段和圖,

思考:

1.巖漿巖、變質巖、沉積巖的各自形成原因?

2.各類巖石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各物質循環(huán)過程發(fā)生的條件?)?

【學生回答】

1.巖漿巖是在地球內部壓力作用下,巖漿沿著巖石圈的薄弱地帶侵入巖石圈上部或噴出地表,冷卻凝固形成。沉積巖是裸露地表的巖漿巖在風吹、雨打、日曬以及生物作用下,逐漸成為礫石、沙子和泥土。這些碎屑物質被風、流水等搬運后沉積下來,經過固結成巖作用形成。變質巖是各種已經生成的巖石,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力下發(fā)生變質作用形成。

2.各類巖石在巖石圈深處或巖石圈以下發(fā)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為新的巖漿。巖漿在一定的條件下再次侵入或噴出地表,形成新的巖漿巖,并與其他巖石一起再次接受外力的風化、侵蝕、搬運和堆積。

【教師總結歸納】同學們回答的很好,我們可以用下圖說明地殼物質循環(huán)過程的特點:(幻燈片展示)

課后小結

1.地殼物質循環(huán)過程

結合上圖教師進一步指導講解地殼物質循環(huán)過程

2.地殼物質循環(huán)的特點

(1)地殼物質循環(huán)過程:巖漿-各種巖石-新巖漿

(2)地殼物質與地球內部和地球外部也不斷進行物質交換和能量轉化,即內、外力作用

(3)由大氣、水、生物參與地殼物質循環(huán)并起重要作用而形成的地表物質循環(huán),對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具有重大而深刻的影響。

高一通用教案篇5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三國演義》卷首詞)在歷史的大浪淘沙中,有多少英雄能夠經得起歷史的千淘萬漉而流芳百世呢?曹操應該是三國時代留下了濃重一筆的人物,請同學說說自己所了解的曹操:

老師總結,并啟發(fā)他們去聯系:我們學過他的《觀滄海》“東臨碣石,以觀滄海…”還有《龜雖壽》“神龜雖壽,猷有竟時。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而《三國演義》中的曹操是個奸雄的形象,如曹操借刀殺禰衡楊修等,曹操的名言就是“寧教我負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負我”。所以后人覺得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京劇中曹操的白臉形象(在戲劇中白臉代表壞人),其實小說戲劇不一定能全面反映曹操的性格,歷史上真實的曹操也許不像小說戲劇當中所描寫的那樣奸詐、陰險、嫉妒。

二、解題

1、作者簡介

曹操,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作為政治家:曹操二十歲被舉為孝廉,參加鎮(zhèn)壓黃巾起義,起兵討伐董卓,先“挾天子以令諸侯”,后削平呂布等割據勢力。官渡之戰(zhàn)大破河北割據勢力袁紹后,成為北方勢力最強的軍閥,并逐漸統(tǒng)一了中國北部。建安十三年,進位為丞相,率軍南下,被孫權劉備聯軍擊敗于赤壁。曾幾次下《求賢令》,打破當時以德行和家世為用人標準的慣例,實行任人唯賢,唯才是舉政策,采取抑制豪強,限制兼并,廣興屯田等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措施、他兒子曹丕稱帝后,追尊曹操為魏武帝、

作為軍事家:實踐方面,指揮了官渡之戰(zhàn),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zhàn)例。理論上,著有《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書。

作為文學家:曹操精音律,善詩歌,即使在鞍馬勞頓中,也常常橫槊賦詩,隨章命題。他的詩歌內容較為豐富,風格蒼勁悲涼。有反映戰(zhàn)亂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個人政治抱負的《短歌行》;有寫景的《觀滄海》和抒情的《龜雖壽》等。

三、鑒賞

“文如其人”,通過一個人的作品去分析一個人的形象,才是比較可靠的方法,《短歌行》是最能體現曹操詩歌思想藝術風格的代表作之一,這節(jié)課我們就試著通過《短歌行》去了解曹操。

《短歌行》是漢樂府的舊題,屬于《相和歌?平調曲》。這就是說它本來是一個樂曲的名稱,這種樂曲怎么唱法,現在當然是不知道了。但樂府《相和歌?平調曲》中除了《短歌行》還有《長歌行》,唐代吳兢《樂府古題要解》引證古詩“長歌正激烈”,魏文帝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長”和晉代傅玄《艷歌行》“咄來長歌續(xù)短歌”等句,認為“長歌”、“短歌”是指“歌聲有長短”。我們現在也就只能根據這一點點材料來理解《短歌行》的音樂特點。《短歌行》這個樂曲,原來當然也有相應的歌辭,就是“樂府古辭”,但這古辭已經失傳了。現在所能見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擬樂府《短歌行》。所謂“擬樂府”就是運用樂府舊曲來補作新詞,曹操傳世的《短歌行》共有兩首,這里要介紹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這首《短歌行》的主題非常明確,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來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動中,為了擴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統(tǒng)治基礎,打擊反動的世襲豪強勢力,曾大力強調“唯才是舉”,為此而先后發(fā)布了“求賢令”、“舉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實際上就是一曲“求賢歌”、又正因為運用了詩歌的形式,含有豐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獨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傳了他所堅持的主張,配合了他所頒發(fā)的政令。

高一通用教案篇6

從鋁土礦中提取鋁

教學設計

一、學習目標

(1)了解地殼中鋁元素的含量,知道鋁元素在自然界的主要存在形式。

(2)了解鋁土礦制備鋁的工藝流程,掌握相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通過對工藝流程的問題探究,培養(yǎng)了學生從信息中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3)從煉鋁方法的變化中體驗化學科學的發(fā)展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鋁的冶煉過程

(2)難點:Al2O3的兩性

三、設計思路

鑒于鋁在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在設計教學過程時可以從鋁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入手,激發(fā)他們對鋁及其化合物的濃厚興趣,并引發(fā)對鋁的來源的深入思考;進而在對制備流程中的分析過程中發(fā)現問題,充分激發(fā)起學生學習尋求解釋的愿望,并在探究過程中獲取知識。具體教學流程如下:

鋁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 工業(yè)提取鋁的生產流程 鋁的冶煉史介紹 環(huán)保教育。

四、教學過程

【情境引入】展示可樂罐,很多同學愛喝可樂,可樂罐是由什么材料制成?

【學生回答】主要成分為鋁。

【講述】鋁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是怎么樣的情況呢,我們看下投影資料。(ppt2)

【提問】鋁在我們身邊無處不在,具有廣泛的應用,請大家舉例鋁的應用。

【播放圖片】 生活和生產中的鋁制品(ppt3)

【過渡】鋁與我們生活和生產密切相關,但是追溯到19世紀中期,鋁像現在這樣普遍存在嗎?

【播放資料】(ppt4)

(一)法國皇帝拿破侖三世,為顯示自己的富有和尊貴,命令官員給自己打造了一頂鋁皇冠。他戴上鋁皇冠,神氣十足地接受百官的朝拜。在宴請賓客時,拿破侖三世使用一套珍藏的鋁制餐具,而大臣們使用的是金或銀制餐具。

(二)門捷列夫創(chuàng)建了元素周期表,受到英國皇家學會的表彰,獎品是一只鋁制獎杯。

【設問】這兩個事例說明了什么?

【學生回答】說明當時鋁很貴。

【過渡】鋁在地殼中都以化合態(tài)存在,如氧化鋁等。在19世紀中期鋁的冶煉的困難導致了鋁的價格的昂貴,甚至都超過了黃金,但現在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已經熟練地掌握了較好的冶煉鋁的方法,鋁的價格大大降低,走進了我們普通百姓家。那么我們現在是如何提取鋁的呢?

【板書】一、從鋁土礦中冶煉鋁

【介紹】鋁的工藝流程。(ppt5)

【設問】煉鋁的原料是地殼中含量較多的鋁土礦,其主要成分是Al2O3,從鋁的工藝流程來看,我們可以把冶煉過程分成哪兩個階段?(ppt6)

【板書】(1)鋁土礦氧化鋁 (2)氧化鋁鋁

【過渡】先來討論第一階段:氧化鋁的提純。看下面問題。

(問題1) NaOH溶解鋁土礦的目的是什么?(提示:我們需要的是反應以后的濾液。)NaOH溶解鋁土礦后,濾液中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過渡】氧化鋁能否和氫氧化鈉反應呢?我們來做下列實驗。

【學生實驗1】Al2O3中滴加足量的NaOH溶液。

【介紹反應】 Al2O3+2 NaOH==2NaAlO2(偏鋁酸鈉) +H2O

(問題2)把濾液酸化的作用是什么?(提示:我們需要的是沉淀物。)

【過渡】我們來做下列實驗,看看是否和我們預計的一樣。

【學生實驗2】NaAlO2 溶液中慢慢滴加鹽酸,看到現象就停止。

【介紹反應】 NaAlO2 +HCl+H2O == NaCl + Al(OH)3

(問題3)過濾2和4的作用是什么?

(問題4)酸化是通過量的CO2,反應后生成了什么?濾液的主要成分?

【講述】因為通足量的CO2,,Na2CO3還能繼續(xù)與CO2反應,所以產物應為NaHCO3。

【介紹反應】 NaAlO2 +H2O + CO2 === Al(OH)3+NaHCO3

(問題5)將過濾后的白色固體灼燒,發(fā)生什么反應?寫出有關的化學方程式。

【板書】 2Al(OH)3 Al2O3 + 3H2O

【總結】 鋁土礦 NaAlO2 Al(OH)3 Al2O3(ppt7)

【過渡】我們順利完成了第一階段,從鋁土礦中提取了Al2O3。接下來怎么由氧化鋁鋁?我們現在用的是電解法。

【板書】 2Al2O3 4Al+3O2

【設問】1.該反應化合價是否發(fā)生變化?發(fā)生了什么反應?

2.對比一下鈉、鎂和鋁的提取,看有沒有相似之處?

【歸納】熱分解法不適于制活潑金屬,因為活潑金屬氧化物很穩(wěn)定,高溫下也難分解。所以鋁和鈉、鎂一樣均采用通電使其分解的電解法。

【回顧】從鋁土礦制備鋁的過程中每一步的作用。(ppt8)

【要求】從鋁土礦制備鋁的過程中哪些反應屬于氧化還原反應?請用離子反應方程式表示。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第65頁的化學史話。

【講述】霍爾找到了冰晶石才使鋁這種19世紀最昂貴的金屬,有如舊時王榭堂前燕,飛入平常百姓家。下面我們回顧下鋁的發(fā)現及提取的歷史。(ppt9)

【閱讀】材料:鋁的再生-新世紀材料的亮點(ppt10)

再生鋁又稱二次鋁,是目前廢物界最有價值的材料。現在世界每年從廢鋁回收的鋁量約為400萬噸,相當于每年鋁產量的25%左右。與以鋁土礦為起點相比,生產1噸再生鋁合金能耗僅為新鋁的2.6%,并節(jié)省10.5噸水,少用固體材料11噸,比電解鋁時少排放CO291%,少處理廢液、廢渣1.9噸。

【提問】看了以上資料,你想到什么?

【結束語】在這節(jié)課中我們學習了鋁的冶煉的相關知識,我們知道鋁的需求是巨大的,而鋁資源確是有限的,所以大家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比如不要亂丟易拉罐,注意廢物回收再利用。

【鞏固與練習】(ppt11、12)

1.下列有關鋁土礦中提煉鋁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C )

A.鋁土礦中的鋁元素是以化合態(tài)存在的,需用化學方法把鋁元素變成游離態(tài)。

B.提煉過程中,先將鋁土礦凈化提取氧化鋁,再進行冶煉。

C.可用常見的還原劑把氧化鋁中的鋁還原出來。

D.冶煉鋁的方法同工業(yè)冶煉鈉、鎂相似, 可用電解法。

2.下列屬于堿性氧化物的是( B );屬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A );屬于兩性氧化物的是( C )

A.CO2 B.Na2O C. Al2O3 D.CO

【作業(yè)】

1.完成聯系與實踐:第 10題

2.調查: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質的成分是氧化鋁?它們在現實生活中有何應用?

高一通用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結合實際問題情景,理解分層抽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學會用分層抽樣的方法從總體中抽取樣本;

3、并對簡單隨機抽樣、系統(tǒng)抽樣及分層抽樣方法進行比較,揭示其相互關系。

教學重點:

通過實例理解分層抽樣的方法。

教學難點:

分層抽樣的步驟。

教學過程:

一、問題情境

1、復習簡單隨機抽樣、系統(tǒng)抽樣的概念、特征以及適用范圍。

2、實例:某校高一、高二和高三年級分別有學生名,為了了解全校學生的視力情況,從中抽取容量為的樣本,怎樣抽取較為合理?

二、學生活動

能否用簡單隨機抽樣或系統(tǒng)抽樣進行抽樣,為什么?

指出由于不同年級的學生視力狀況有一定的差異,用簡單隨機抽樣或系統(tǒng)抽樣進行抽樣不能準確反映客觀實際,在抽樣時不僅要使每個個體被抽到的機會相等,還要注意總體中個體的層次性。

由于樣本的容量與總體的個體數的比為100∶2500=1∶25,

所以在各年級抽取的個體數依次是。即40,32,28。

三、建構數學

1、分層抽樣:當已知總體由差異明顯的幾部分組成時,為了使樣本更客觀地反映總體的情況,常將總體按不同的特點分成層次比較分明的幾部分,然后按各部分在總體中所占的比進行抽樣,這種抽樣叫做分層抽樣,其中所分成的各部分叫“層”。

說明:

①分層抽樣時,由于各部分抽取的個體數與這一部分個體數的比等于樣本容量與總體的個體數的比,每一個個體被抽到的可能性都是相等的;

②由于分層抽樣充分利用了我們所掌握的信息,使樣本具有較好的代表性,而且在各層抽樣時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采取不同的抽樣方法,所以分層抽樣在實踐中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

高一通用教案篇8

各位,下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古詩《迢迢牽牛星》。接下來,我對本課題進行分析: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迢迢牽牛星》是編排在粵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語文必修1第四單元第四個課題《漢魏晉詩三首》中的其中一首。“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詩歌是詩人真情實感的詠唱,是心靈對現實的應答。《古詩十九首》映了時代的動蕩,社會的亂離《迢迢牽牛星》借牛郎織女的故事,寄托織女的相思之苦,形象地抒發(fā)了現實生活中男女情人咫尺天涯的哀怨,表達了渴望夫妻團圓的強烈愿望。通過學習本文,將使學生進一步學會詩歌鑒賞的方法,培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詩經》兩首、《離騷(節(jié)選)》、《孔雀東南飛》,這為過渡到本課題的學習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因此,學好本課為學好以后的詩歌可以打下牢固的理論基礎,而且它在整個教材也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本課包含的一些重要的知識點和思想,為以后學生在學習理解類似的詩歌并為簡單地鑒賞詩歌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著高一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古詩十九首》相關知識,有節(jié)奏地朗讀詩歌并背誦全詩。

2.技能目標:會分析詩歌的情感,能簡單分析詩歌疊音詞作用和表達效果。

3.情感與價值觀目標:品味《迢迢牽牛星》詩中的愛情美,理解詩歌所表達出的渴望普天下夫妻團聚的愿望。

三、說教學的重難點

本著對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的理解,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分析詩歌中疊音詞作用和表達效果,掌握鑒賞此類詩歌的技巧。

2.教學難點:據學生的認知特點,牽牛織女星等天文知識、光年的定義的理解是教學的難點。

3.確立重點和難點的依據是:天文知識、光年較抽象,學生欠缺這方面的基礎知識。

為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課題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我學法上談談。

四、說教法

我們都知道語文是一門提高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人的鑒賞能力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我們在以師生既為主體又為客體的原則下,展現獲取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過程。

考慮到高一級學生的現狀,我主要采取朗讀法、講授法、讀寫結合法,心理學理論告訴我們:學生的學習情緒直接影響學習效果。因此我還采用多媒體為教學手段的情景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情境幫助學生理解詩歌,利用疊音詞串聯詩歌,充分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使他們在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當然老師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本人應該通過課堂教學感染和激勵學生,調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渴望,并且要培養(yǎng)學生以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從而達到的教學效果。基于本課題的特點,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朗讀法:“三分詩七分讀”。從教學過程來說,教學中將朗讀教學貫徹到課堂始終,教師示范朗讀,引導學生按要求聽讀,幫助學生深入體會課文的情感意蘊,學生通過反復的朗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2.講授法:教師通過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進行思想教育。按照徹啟發(fā)式教學原則,講授的內容突出本課的的重點、難點和關鍵,使學生隨著教師的講解或講述開動腦筋思考問題,講中有導,講中有練。使學生主體作用凸顯出來,把課堂進行得生動活潑,而不是注入式。

3.讀寫結合法:注重讀寫結合,在熟讀的基礎上,讓學生對教材后面的疊詞練習進行快速地思考,組織答案,我來總結這類題目的答題技巧和規(guī)律。這不僅有助于學生對詩歌疊音詞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

五、說學法

根據本文篇幅簡短,又是淺顯的文言文的特點,要求學生課前必須進行預習,并利用課下注釋和工具書來疏通文意。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學習的真正的主人。在課堂上,通過朗讀和提問法去推動學生思考,進一步理解文章的內容,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讀出初步真實感受。這節(jié)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總結反思法。

最后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1.導入新課:

提問學生是否知道中國古代四大愛情故事,從學生的回答情況中引出本節(jié)課的主題牛郎織女的故事。在此之后,請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起來講述他們所了解到的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總結學生的回答情況,并由我來詳細地向學生交代故事的起源、發(fā)展,最重要的是突出這樣一個常識讓傳說與課文有了緊密的切合點,牛郎和織女是因為王母娘娘的一根發(fā)簪化成的銀河而相隔兩地,不得相見,后來真情感動天地,遂允許二人七月七日相見。

2.示范朗讀:

教師朗讀全文,學生按要求在書中畫出容易讀錯的多音字詞。教師用語言鼓勵學生,請學生給老師挑刺(教師故意讀錯某個詞),歡迎學生與教師競爭。這樣既能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聽讀上,同時又能激氣學生當堂背下詩歌的興趣和信心。

3.學生朗讀:

朗讀是詩歌教學中必不可少的手段,應反復進行。要引導學生采用輪讀、個讀、聽讀、小組讀等多形式朗讀,以讀帶動對課文的理解,使學生以讀為樂。

4.學生背誦

在經過反復的聽讀和朗讀之后,學生已經基本能粗略知道詩歌大意,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即時背誦,教師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引導以詩歌的思想內容。

5.板書設計:

我比較注重直觀地、系統(tǒng)的板書設計,并及時地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于學生能夠理解掌握。我的板書設計是:

6.布置作業(yè)。

我布置的課堂作業(yè)是:《一號》P110頁第三題

七、我為什么要這樣上課

1.對教材內容的處理。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知識的跨度、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對教材內容的增有減。

2.教學策略的選用

(1)重點字詞如多音字讀音讓學生動手去查閱,自己作初步的記憶,教師扮演輔導者的角色。這樣有利于學生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學生對詩歌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通過對《古詩十九首》及《迢迢牽牛星》的文學常識和背景知識的介紹,激發(fā)學生了解古詩的興趣,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讓學生鞏固重點知識并形成新的知識。通過布置作業(yè),讓學生背誦課文,使他們進一步的理解文章,梳理思路,提高詩歌鑒賞閱讀的語感和鑒賞的思路。完成《一號》的習題,有利于學生對詩歌的深刻理解,對以后的古詩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八、結束語

各位領導、老師們,本節(jié)課我根據高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認知規(guī)律,采用直觀教學和討論法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于學生的“學”,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氣氛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的說課完畢,謝謝!

高一通用教案篇9

【教學目標】

1、了解新聞報道的一般特征和結構方式。

2、培養(yǎng)閱讀新聞作品的能力和篩選信息的能力。

3、合作學習,把握新聞中的新聞事實、背景材料和作者的主觀評價三方面的內容。

4、探究與活動,引導學生學會分析一篇新聞的主要內容和寫作特點。

5、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心時事。

【教學課時】

擬定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教授《別了,“不列顛尼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香港回歸的影音資料,大約5分鐘。

二、研討過程

1、大家談觀看影音資料的感受──激動、感慨。

2、討論前明確:

學生對“新聞”一詞自己提出問題:

⑴什么是新聞。

⑵新聞的特點。

⑶新聞的結構。

3、從結構出發(fā)完成新聞稿的標題和導語──小組討論成稿,基本掌握新聞的知識。

4、大家交流新聞稿。

5、對于這一偉大的歷史事件,不僅僅是華夏兒女關心,世界各大媒體齊聚香港,截至1997年5月8日,就有778家傳媒,8423人登記對交接儀式進行采訪,作為中國國家通訊社的新華社不辱使命,不負眾望,高人一籌,獲得中國新聞獎一等獎,正是這篇《別了,“不列顛尼亞”》。

6、出示思考問題:

⑴這則新聞為什么會獲此榮譽?

⑵我們學習新聞的意義何在?

⑶我們學習這則新聞的意義何在?

分組討論問題。

各組交流,達成共識:

⑴共識:形式好、標題好、主體好、內容好,分析新聞事實和背景資料的結合(通過分析自然地明確新聞本身的內容)。

⑵共識:我們生活在這個信息時代,新聞媒體已經成了我們看世界的窗口,我們應該學會利用這個途徑,提取重要信息,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心國內外大事。

⑶共識:增強民族自信心、自豪感,香港回歸為我們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奠定了基礎,為澳門回歸提供了好的借鑒──落后就要挨打,我們收回香港,我們國力增強了,華夏子孫盼望祖國的大統(tǒng)一,希望臺灣早日回到祖國的家門,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學子,應該把握現在的大好時光好好學習,為祖國的更美好的明天努力。

三、結束語

1997年7月1日,是一個彪炳史冊的日子,這一天,全世界都在諦聽從東方響起的莊嚴的鐘聲,它響徹寰宇,向五湖四海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這是雪白年恥辱,長民族志氣,振國家聲威的喜慶時刻,歷史已經銘記這一刻,我們每一個華夏兒女也將銘記這一刻。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教授《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

(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學習)

〖教學過程〗

一、從南京大屠殺的圖片導入新課

大家看到的就是68年前日本法西斯對中國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當時的南京真是尸骨遍地、血流成河!在二戰(zhàn)期間,不僅是日本法西斯心狠手辣,在歐洲,在奧斯維辛集中營里,德國法西斯對歐洲人民犯下的罪行更令人發(fā)指!

二、資料交流并談感受

課前布置同學們回去收集有關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文字介紹和圖片,現在各小組將圖片拿上來投影展示,邊看圖片邊介紹。

(各小組展示圖片,并介紹。)

老師也將自己收集的資料和圖片用多媒體展示出來。

師:在收集這些資料的過程中你們有什么感受?能用一個詞來概括嗎?

師:雖然我們收集的資料和圖片不盡相同,但是我們的感受是一樣的,那就是壓抑、窒息、悲憤、沉痛。

三、寫作背景介紹

這篇新聞是美國記者羅森塔爾二戰(zhàn)后訪問奧斯維辛集中營博物館之后采寫的.發(fā)表之后,各大報紙爭相轉載,并獲得了美國普利策新聞獎,成了新聞史上的佳作。

四、相互質疑,探究寫作意圖

一個如此有名的記者為什么要寫一篇早已眾所周知的新聞呢?發(fā)生在奧斯維辛的慘劇早已離我們遠去,為什么又重新提及?作者的寫作意圖是什么?

現在請同學們閱讀課文,將你們對課文不理解的地方圈畫出來,小組內的同學相互交流一下,然后找出一個你們認為最難的問題向其他小組的同學提出來。我們把這個環(huán)節(jié)叫做“相互質疑”。

(學生思考、交流、提問、答問。)

師:老師也給同學們設計了一些問題(多媒體展示)。有些同學們已經問過了,有些還需要我們討論一下。

1、文章開頭寫到陽光明媚,綠樹成陰,孩子們高興地嬉戲,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景象!然而作者卻說這是“最可怕的事情”,“像一場噩夢”,為什么?

2、怎么理解這個細節(jié)——在德國人撤退時炸毀的布熱金卡毒氣室和焚尸廢墟上,雛菊花在怒放?

3、第13段寫到那個照片中的姑娘,臨刑前她在想什么?能說說你的理解嗎?

4、怎么理解第14段“在奧斯維辛,沒有可以作禱告的地方”?

5、課文第6段“在奧斯維辛,并沒有可供報道的新聞”,還有末段“在奧斯維辛,沒有新鮮東西可供報道”,這兩句話的意義和作用分別是什么?

五、小結

本文在作者看似平靜的敘述中抒發(fā)了對德國納粹殘酷暴行的沉重控訴,表達了作者對自由、和平與祥和的向往。同時,也是為了提醒人們不要忘記歷史的教訓。

六、精彩語段賞讀

本文有很多地方寫得很精彩,雖然作者沒有正面去控訴德國法西斯的暴行,但文中的敘述卻已深深震撼了我們。請各組推薦一段文字并推薦一名同學來朗讀(生朗讀)。

七、談收獲

師:我們看新聞通常是為了獲取新信息,那學了這則新聞,你從中獲得了什么?

八、結語

是的,這篇文章給我們的震撼實在太大了,讓我們記住這段慘痛的歷史教訓,因為忘記歷史,就會使悲劇重演!

高一通用教案篇10

一、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二課第四框題的教學內容。監(jiān)督權是我國公民依法享有的政治權利之一,正確行使民主監(jiān)督權也是我國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徑,本節(jié)課主要學習民主監(jiān)督權利的具體內容,進行民主監(jiān)督的渠道、意義,使學生正確行使監(jiān)督權。本節(jié)課是第一單元的落腳點,同時又為后面學習“為人民服務的政府”做好必要的鋪墊,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本節(jié)課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高一學生有一定的學習基礎,學生思維活躍、理解能力較強,因此本課應根據學生的特點,采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在合作學習中發(fā)展、在交流中獲得新知、在思辨中作出正確的選擇,從而樹立正確參與民主監(jiān)督,共同守望公共家園。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了解公民監(jiān)督權的內容;明確公民行使民主監(jiān)督權利的途徑和方式;理解公民行使監(jiān)督權的意義;懂得公民要負責任的行使民主監(jiān)督權利。

2、能力目標

能結合自身生活經驗,對民主監(jiān)督的途徑和方式進行歸納;對進行民主監(jiān)督的行為能進行正確的分析,作出正確的選擇;注重聯系生活實際,提高參與政治生活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民主監(jiān)督的意義,珍惜自己享有的權利,增強主人翁責任感;

加強法制觀念,養(yǎng)成依法行使政治權利的行為習慣。

四、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公民行使民主監(jiān)督權利的方式、行使民主監(jiān)督權利的意義

2、教學難點:正確行使民主監(jiān)督的權利

五、教法學法

1、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小組探究學習法、啟發(fā)式教學法

2、學習方法:自主學習法、合作學習法、探究學習法

高一通用教案篇11

一、教材分析

The emphasis of this period will be placed on the important new words, expressions in the part of Vocabulary and Reading. And get the students to find out the meaning of the text, then give some explanations about them , and offer practice to make students master the important words of usage.To consolidate the contents of the reading passage , students should be required to retell the text in their own words .In order to arouse students’ interest , the teacher can hold a competition.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Get the students to learn and grasp the following important useful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the part:

amusing ,energetic , intelligent ,nervous ,organised ,patient ,serious ,shy , strict ,impression ,avoid ,hate ,incorrectly ,completely ,immediately ,appreciate ,admit ,scientific ,literature ,loudly ,wave ,joke ,make sure ,so that ,make progress ,as a result ,in fact ,fall asleep ,tell jokes

2.能力目標

1) Improve the Ss’ ability in reading.

2) Train the Ss to grasp the meaning of the words from the context.

3.情感目標

1) Get the Ss to know what are the good qualities of a teacher.

2) Get the ss to love their teachers ,cooperate with them,and make a closer relationship.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 The following important useful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the part:

amusing ,energetic , intelligent ,nervous ,organised ,patient ,serious ,shy , strict ,impression ,avoid ,hate ,incorrectly ,completely ,immediately ,appreciate ,admit ,scientific ,literature ,loudly ,wave ,joke ,make sure ,so that ,make progress ,as a result ,in fact ,fall asleep ,tell jokes

難點: To master these words and expressions.

四、學情分析

學生對于教師的話題較感興趣,應利用這一點,讓學生對于他們的老師展開話題討論,同時通過預習,課堂訓練讓學生掌握詞匯,短語用法,并能靈活運用。

五、教學方法

學案導學:見學案

新授課教學基本環(huán)節(jié):預習檢查 總結疑惑; 情景導入 展示目標;合作探究 精講點撥;反思總結 當堂檢測;發(fā)導學案 布置預習。

六、課前準備

1 學生的課前準備:預習課文,初步理解,查閱資料,嘗試練習。

2 教師的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制作,課前預習學案,課后延伸拓展學案,分好小組。

七、課時安排 四十分鐘

八、教學過程

Step1 Check(預習檢查 總結疑惑)

檢查落實學生的預習情況并了解學生的疑惑,是教學有了針對性。

Step 2 Lead in

Do you like your teachers ?

What kind of teacher do you like best ? Why ?

Step 3 Warming –up

 1.Show some pictures of the teachers, introducing new words.

2.Ask a student to introduce a teacher that he or she likes best ,and the reason ,introducing more new words.

 Step 4 Fast Reading

Read the passage quickly to get the gene ral idea.

. Q: 1.What is your impression of the three teachers ? (Using several words to describe them)

2.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

3.Match the paragraphs with their main ideas.

Para.1 A. Mr.Wu is a good teache because he is good looking,energetic and humourous.

Para 2 B. Mrs.li is a good teacher because she is kind, patient and tolerant.

Para 3 C.Mrs Chen is strict but good teacher because her teachering is well-organisd and clear.

Answers.

1)Young,beautiful,and kind

2)Serious and strict

3) Young ,good-looking and energetic

2. The passage introduces three new teachers and the students’ impressions of them.

3. B C A

Step 5 Detail Reading

1.Choose T or F

1) Mrs Li explains grammar clearly and I can follow her.

2) Mrs Li makes me feel stupid when I make mistakes.

3) With Mrs Li’s help, I begin to do better in English.

4) Mrs Chen is very strict and some students don’t like her.

5) Mr Wu is rather good-looking, so all the students like him.

2.Para1

1) What’s that girl’s first impression of Mrs Li?

2). Why do all the students like Mrs li ‘s lessons now ?

Para2.

3) What do students think of Mrs Chen?

4) Why do most students in the class like Mrs. Chen?

Para3

5) How old is Mr Wu and how is he?

6) What does he do when he gets excited?

7) What does he do when his students get tired?

4. Fill in the tables

NAME SUBJECT PERSONALITY EXAMPLES

Answers:

1.T F T T F

2. 1) Her first impression of Mrs Li was that she was nervous and shy.

2) Because she is kind,and patient And she explains english grammar so clearly that even I can understand.

3) She’s very strict and serious and doesn’t smile much.

4) Her teaching is well organized and clear.

5) He is about 28. He is energetic and rather good-looking.

6) He talks loudly and fast, and waves his hands about a lot when he gets excited.

7) He tells jokes when the students get tired.

Step 6 Sum up

Mrs li is my English teacher. She is kind and __1____. She always avoids __2____her students___3___embarrassed and she explains grammar _____4___clearly that even poor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it. They feel they can____5_with her.

Mrs Chen is serious and ___6____. Even the students who keep __7____to class late are always on time for her lessons. Most of the students ___8____her because her ____9___is well ____10___ and clear.They think they will do well with her _11____them.

Mr Wu _____12__ teaching Chinese literature. He __13_____his hands a lot when he gets ______14__.He often tell jokes when the students are getting ___15____.Even things like compositions and _____16__ are fun with Mr Wu.

Keys:1.beautiful 2.making 3.feel 4.so 5.make progress

6.strict 7.coming 8.like 9.lesson 10.organised 11.teaching

12.has been 13.waves 14.excited 15.tired 16.summary

Step 7 Discussion

Describe a teacher you like best in the passage and show your composition to your classmates in fornt of the class.

Step 5 Homework

Write a composition about a teacher you like best ,trying to use as many as new words in the text.

九 板書設計

intelligent kind lively nervous organised patient popular serious strict stupid energetic shy

十 教學反思

本課的設計采用了課前下發(fā)導學案,學生預習本節(jié)內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課堂上師生主要解決重難點,疑點,考點,易混點,最后進行當堂檢測,課后進行拓展延伸,以達到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課中利用課文訓練學生的閱讀技能,并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表達他所喜愛的教師。同時對教師的教學風格進行總結和對比,可以對本班教師的教學進行判斷。教學案應精心設計才能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提高課堂效率,加大課堂容量。在今后學習中會繼續(xù)探究本節(jié)課,爭取更科學的設計,更有利于學生學習

高一通用教案篇12

前言走進地理學

由于中考考試科目的設置及教師、家長和社會的影響,部分學生在初中階段對地理不夠重視,表現為學習積極性不高,興趣不濃,學科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差。因此,作為高一新教材必修Ⅰ的第一節(jié)課,教學中通過向學生介紹“地理學是什么”“地理學做什么”“地理學怎樣做”三方面的內容,讓學生全面了解地理學,從而帶領學生從容走進地理學。本節(jié)課,教師除向學生系統(tǒng)介紹新課程高中地理學科體系及教學內容的設置安排以外,還應盡可能多地向學生展示新課程教材中有趣的地理現象、地理規(guī)律,以增強學生對地理學科的認識,提高學生上好地理課的自覺性,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熱愛地理科學、鉆研地理科學的良好風尚。

教學重點

1.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動機。

2.了解地理學是什么、做什么和怎樣做。

教學難點通過教師引導,使學生對地理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形成愿學、想學地理的思想動機。

教具準備能反映地理學特色的圖片、地理學科的體系示意圖、介紹最新地理學科研究成果的材料或論文精選。

課時安排1課時。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地理學的內容和意義。

2.引導學生懂得地理學是什么?地理學做什么?地理學怎樣做?為學好地理課程指出正確的途徑。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閱讀教材、聽教師講解、查閱資料等方式,了解地理是一門什么樣的學科,地理學做什么,地理學通過什么方法和技術來進行研究。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強烈欲望和興趣,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的精神。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師教師用信任的目光,將學生看一遍,然后充滿激情地向學生講道:“寧靜的夜晚,我們仰望天空,看到那些滿天的繁星,你會生出什么感想?你是否也有‘我是在哪里?我是哪里來的?我到哪里去?’這樣的疑惑?”

生大膽想象,踴躍發(fā)言。

師激勵性評價后,指出:人類居住在地球上,地球,是我們的母親,地球是我們每個人的家園,但直到今天我們對地球的真正面目認識得還不夠清楚,如為什么我國大陸每年向東偏南運動8毫米?科學家預言地球軌道正面臨隕石進入的高峰期,人類將如何應對?太陽黑子的周期性爆發(fā)對人類有何影響?還有厄爾尼諾現象與世界氣候等都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未解之謎,如何才能愛護地球,保護地球呢?

生必須首先了解她,認識她。

師怎樣快速地、系統(tǒng)地、深刻地認識地球呢?

生必須認真學好地理學,因為地理學能幫助我們徹底認識地球。

師今天請讓我?guī)ьI同學們一起走進地理學。

板書:

前言——走進地理學

推進新課

前邊我們簡單了解了學習地理學的重要性,地理學是一門什么樣的科學?它包含了哪些學科體系呢?

板書:略

高一通用教案篇13

●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能力

1.了解作者、石鐘山。背誦課文。

2.結合語境揣摩語言。掌握重要文言字詞及文言現象。

3.學習課文記敘、說明、議論相結合的寫法。

二、過程和方法

誦讀、感悟、理解、揣摩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學習作者反對臆斷、親自考察的精神。明白認識事物的真相必須“目見耳聞”,切忌主觀臆斷的道理。

●重點、難點

“余方心動欲還……古之人不余欺也”

記敘、說明、議論相結合的寫法。

●解決辦法

這篇課文的語言障礙不多,內容也不難理解,可讓學生結合注釋,自己讀懂課文。指導學生弄清文章結構。理解三段之間的邏輯關系和文章的表達方式。還可以通過與《游褒禪山記》的比較,幫助學生理解本文的特點。

本文是一篇考察記,開頭說作者對酈說和李說的懷疑,正是交代考察的緣起;中間記“游程”也是先訪寺僧,后游絕壁,這是為考察目的而安排的;待到考察目的已經達到,便不再提游覽之事,而著重抒發(fā)議論。按照考察記的要求來安排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才會顯得順理成章。

●學生活動

發(fā)揮學生主體性,讓學生借助注釋疏通課文。指導學生認真朗讀,揣摩語言。熟讀成誦,背誦課文。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預習。

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疏通課文。

二、導入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因事說理:要“深思慎取”,要“盡吾志”。蘇軾《游石鐘山記》又是怎樣寫的呢?

《石鐘山記》是一篇考察性的游記。寫于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夏季,蘇軾由黃州赴任汝州的旅途中。文章通過記敘作者對石鐘山得名由來的探究,說明要認識事物的真相必須“目見耳聞”,切忌主觀臆斷的道理。

三、范讀。

放課文朗讀錄音,或教師示范朗讀。

四、朗讀

學生朗讀,要求讀準字音,注意節(jié)奏和感情。

五、結合課后練習,疏通文意,積累語言。

1.詞類活用

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使……發(fā)出聲音,動詞的使動用法)

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目,用眼睛看;耳,用耳朵聽。均表示動作、行為的方式。)

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席,像卷席子那樣;包,像用布包那樣;囊,像用口袋那樣。均表示動作、行為的特征、狀態(tài)。)

若人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祝壽,名詞用作動詞。)

函梁君臣之首,人于太廟(用木匣裝,名詞用作動詞)

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筑舍定居,名詞用作動詞)

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

舟,名詞用作狀語,表示動作、行為的方式。“舟行”的“舟”表示“行”的方式,有“以舟(介賓短語)”的意思,可以譯為“乘舟”,但要注意,這樣譯并末準確表達“舟”作為狀語的語法特點。

2.句式

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余欺”即“不欺余”,否定句中代詞賓語置于動詞之前。

六、理清思路,把握結構

1.第一段寫什么內容?

第一段,提出石鐘山得名由來的兩種說法,以及對這兩種說法的懷疑。可以分為三層。

第一層,引《水經》上的話,交代石鐘山的處所,緊扣題目,點出石鐘山,引起下文。

第二層,提出六朝人酈道元對石鐘山得名由來的說法,點明人們對此說法的懷疑態(tài)度,用鐘磬置水中不能發(fā)聲的情況對酈說質疑,說明“水石相搏”之說難以取信于人。正因為對酈說“人常疑之”,才引起后人的異議,這就由酈道元的說法導出唐人李渤的說法。

第三層,提出李渤的說法并質疑。李渤也在“人常疑之”的“人”之列,于是就有他“訪其遺蹤”的行動。他親“訪”遺蹤,親“扣”其石,親“聆”其聲,理應無疑。作者表明自己對李銳的懷疑,并以處處有石,石石能扣而發(fā)聲,反駁李說,說明扣石發(fā)聲之說難以置信。

對這兩種說法,看起來是相提并論的,但實際上是有先有后,有主有次的。對兩說的分別懷疑,提法上也有所不同:用“人常疑之”,說明人們對酈說的疑惑,這里的“人”是否包括作者,沒有明說,這是一種客觀記敘,作者沒有輕率地判斷酈說的是非;用“余尤疑之”,強調自己對李說的否定,這里的“余”字,就明確地表示了作者對李說的態(tài)度。對酈說“人常疑之”和對李說“余尤疑之”,這兩疑引出作者探訪石鐘山的行動,為第二段的“固笑而不信”和夜游石鐘山,以及結尾的一“嘆”一“笑”,一“簡”一“陋”作鋪墊。

2.酈道元、李渤對石鐘山得名由來各有什么說法?為什么對酈道元的說法“人常疑之”,對李渤的說法“余尤疑之”?(用課文原話回答)

[明確]第一問:酈元以為下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

(李渤)得雙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聲函胡,北音清越,浮止響騰,余韻徐歇。自以為得之矣。

第二問: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

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獨以鐘名,何哉?

3.第二段寫什么內容?

第二段,記敘實地考察石鐘山,得以探明其名由來的經過。可以分為三層。

第一層(“元豐七年……得觀所謂石鐘者”),點明探訪石鐘山的時間、同行者和緣由。

因為對石鐘山得名由來已存“疑”念,所以作者乘自己赴任臨汝并送長子蘇邁赴任饒州德興之便,順道考察石鐘山,正好借此釋疑。這一層緊承上文。

第二層(“寺僧使小童持斧……余固笑而不信也”),寫訪問寺僧。

寺僧“使小童持斧”扣石發(fā)聲,表明他們相信李渤的說法,也說明李渤的說法影響很大。這一段回應李說,“擇其一二而扣之”,“因笑而不信”,分別照應第一段的“扣而聆之”,“余尤疑之”。寺僧的做法既然不能使人滿意,就有了作者下面月夜考察的行動。

第三層(“至莫夜月明……古之人不余欺也”),寫月夜考察游石鐘山的經過。

先交代探訪石鐘山的時間是“莫夜月明”時分,同游者是長子蘇邁,方式是“乘小舟”,地點是“絕壁下”。

然后寫絕壁下的情景:看見的是“側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的大石;聽到的是“云霄間”鶻鳥的“磔磔”的驚叫聲,以及“山谷中”鸛鶴像老人邊咳邊笑的怪叫聲。描繪出一幅陰森可怖冷清凄厲的石鐘山夜景,有遠有近,有高有低,有動有靜,有形有聲,十分逼真,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這段描寫著力渲染陰森可怖的環(huán)境氣氛,烘托出親身探訪的不易,為下文批評“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伏筆。

轉而寫作者在“心動欲還”的時候,忽然“大聲發(fā)于水上,噌吰如鐘鼓不絕”,使“舟人大恐”,而作者卻被吸引了。他“徐而察之”,發(fā)現“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淺深,微波人焉,涵澹澎湃而為此也”,查明了發(fā)出“噌吰”之聲的原因。但事情并未到此為止,下面又起波瀾。作者在“舟回至兩山間”的時候,發(fā)現入港處有“大石當中流……空中而多竅,與風聲相吞吐,有窾坎鏜鞳之聲”。需要說明的是,這里的“回”不是“返回”的意思,而是“掉轉”的意思。“舟回至兩山間”,不是船返回到兩山中間,而是船掉頭轉行至兩山之間。如果解釋為前者,就會令人疑惑不解,為什么去的時候沒發(fā)現“大石當中流”呢?另外,“回”的本義是“旋轉”“回旋”,在古漢語中的常用義是“掉轉”;現代漢語“回來”的意思,古代漢語一般用“返”不用“回”。作者對兩處聲音的考察,極為細致深入,處處印證了首段的酈說:“微波人焉”和“與風水相吞吐”,分別照應“微風鼓浪”;“山下皆石穴罅……涵澹澎湃而為此也”和“大石當中流……空中而多竅”,分別照應“水石相激”;“噌吰如鐘鼓不絕”和“窾坎鏜鞳之聲”,分別照應“聲如洪鐘”。這就不僅證實了酈說,而且以詳補“簡”,為末段嘆酈說之“簡”作好鋪墊。

最后寫作者對蘇邁的談話。“因笑謂邁曰”的“笑”不同于前面“笑而不信”的“笑”。前者是表示懷疑和否定的笑,這里是釋疑后輕松愉快的笑,表現了作者探明真相后的得意、興奮。作者在談話中將兩種聲音與“周景王之無射”和“魏莊子之歌鐘”相聯系,肯定自己的考察結果,點出以鐘名山命名的緣由。又以“古之人不余欺也”肯定酈道元的說法,言語之間生動地顯現了作者的確信和欣喜。

在這一段,作者以自己的目見耳聞,證實并補充了酈道元的說法,進一步否定了李渤的說法,為末段的議論提供了事實依據。

4.文中是怎樣描寫月夜絕壁下的情景的?這段描寫與下一段的哪句話照應?經過實地考察,作者認為石鐘山得名由來是什么?(用課文原話回答)

第一問:“大石側立千尺……或曰此鸛鶴也”,這段描寫與下—段的“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照應。

第二問: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深淺,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為此也。

有大石當中流……如樂作焉。

5.第三段寫了什么內容?

第三段,寫探明石鐘山得名由來的感想,表明寫作意圖。可以分為三層。

第一層,“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這句話,語氣強烈,以反問的方式表示充分肯定的意思,點明了全篇的主旨,是作者探明石鐘山得名由來后所得出的結論、所總結的事理,是作者的心得。

第二層分析世人不能準確知道石鐘山得名由來的原因,從兩方面說。一方面是說正確說法不能流傳的原因,有三點:一是“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而言之不詳”,是說酈道元的說法是正確的,可惜“言之不詳”,致使“人常疑之”,得不到人們的承認;二是士大夫不做實地考察,“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三是“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不能言”是說不能為文,并非不能說話。酈說失之于不詳,士大夫能為文而“莫能知”,“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為文,這就是石鐘山得名由來在世上沒有流傳下來的原因。然后用“而”字轉到另一方面:“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是說李渤之類的“陋者”,主觀臆斷,“自以為得其實”,這是得以有李渤的錯誤說法和后人以訛傳訛的原因。

第三層分承上面所說的兩個方面,點明寫這篇游記的目的。“嘆酈元之簡”是肯定酈道元的觀點,而又嘆其太簡略。“笑李渤之陋”是否定李渤的觀點,并譏笑其淺陋。這就表明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為了傳播自己的見解,證實、補充酈道元的觀點,糾正李渤的觀點。

6.作者在探明石鐘山得名由來以后,悟出什么道理?在他看來,世人為什么不能準確知道石鐘山得名由來?在本段結尾,他對酈道元和李渤的說法各持什么態(tài)度?(用課文原話回答)

[明確]第一問: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

第二問: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而言之不詳;士大大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傳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

第三問: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

7.文章是按什么來組織材料的呢?

以石鐘山得名由來為線索。

六、布置作業(yè)

查閱有關資料,思考:石鐘山得名的由來有哪些說法?什么說法比較科學?怎樣看待蘇軾的結論?

第二課時

●教學步驟

一、齊讀

學生齊讀課文,溫習鞏固,加深理解。

二、研討

作者對石鐘山得名由來的探究,表現了怎樣的精神?后人認為,作者的結論也是片面的,對此你有什么看法?

讓學生查閱有關石鐘山得名由來的資料,或發(fā)給學生有關資料,讓學生閱讀、思考、討論,暢所欲言。

[明確]蘇軾為了弄清石鐘山得名的真相,不避艱險,親身探訪,是難能可貴的。雖然由于種種原因,他考察得出的結論,不完全正確,但這種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第三段提出結論,也就是本文的中心:“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這話無疑是正確的。

雖然后人有了新的看法,認為石鐘山是因山形像覆鐘而得名的,今人經考察又認為石鐘山是因“形”和“聲”兩方面而得名的。蘇軾的說法不完全正確。但并不能因此否定蘇軾的努力。人們對于客觀事物的認識,本來就有一個過程,而且后人對蘇軾說法的懷疑、察疑、釋疑,正是和蘇軾的不迷信古人,不輕信舊說,不主觀臆斷,而自愿親身實地觀察的精神一致的。

三、比較

比較《石鐘山記》與《游褒禪山記》兩篇文章。

讓學生思考、討論,暢所欲言,老師引導、點撥、歸納。

相同點——

通過記游來說明道理,敘議緊密結合,前后呼應,事、理渾然一體,這是兩篇文章寫法的相同之處。它們與一般游記不同,不重山川風物的描繪,而重在因事說理。它們也不同于一般議論文的寫法,而是通過記游來說明事理。

不同點——

1.敘議結合的安排和文章的結構不同。《石鐘山記》全文分為議論、記游、議論三部分,先議淪,由議論帶出記敘,最后又以議論抒發(fā)感想。它的第一段是質疑,對石鐘山得名由來的兩種說法表示懷疑,屬議論部分;第二段是解疑,通過實地考察探究石鐘山得名由來,屬議論部分;第三段是結論,在質疑、解疑的基礎上得出要認識事物真相必須“目見耳聞”,切忌“臆斷其有無”的事理,屬議論部分。第一段議論是第二段記敘的前提,第二段記敘是上下兩段議論的中間環(huán)節(jié),第三段議論是第一段議論和第二段記敘的自然歸結,全文為“議論——記敘——議論”的三段式線性結構,一脈相承。這是與《石鐘山記》具有考察性質這一特點分不開的,《游褒禪山記》的文章主體分為記游和議論兩部分,前面記游山,后面發(fā)議論,它的記敘和議論是上下相對、兩相配合的二合結構。

2.議論事理的不同。《石鐘山記》通過質疑、釋疑得出事理,事理極其簡明,僅為一句話,不加闡釋,也無須闡釋。《游褒禪山記》借記游內容為喻,對事理作邏輯嚴密的深入闡釋,充分論說,有更多的說理成分、更強的論說文特點。

3.記游的不同。《石鐘山記》的記游部分運用了多種表達方式,從整體來說是記敘,但其中又有不少描寫,既以敘事過程的波瀾起伏取勝,又以景物描寫的生動形象取勝,敘事、描寫交相烘托。夜游石鐘山的一段記敘,既貫穿了考察的完整經過,又通過對怪石鳴禽的逼真描寫渲染環(huán)境氣氛,也有探究兩處聲響原因的描寫,還有作者議論兼抒情的躊躇滿志的感慨,寫得饒有興味。《游褒禪山記》的記游部分扼要地交待游山的經過,概括地敘寫景物,以記敘的簡要明白取勝。

4.文章風格不同。前者緣事寓理,將記敘、議論與描寫、抒情熔于一爐,率性而至,毫無凋琢痕跡,行文簡潔而又隨筆揮灑,輕快自如,寫得頗有情致。后者借端說理,記敘、議論絲絲入扣而毫無旁騖,刻意追求,邏輯嚴密,析理精微,說理透辟,筆鋒剛健有力。

四、作業(yè)

將本單元所學的詞類活用進行整理。

高一通用教案篇14

一、信用工具

1.等是經濟往來結算中經常使用的信用工具。

2.信用卡是具有消費、轉賬結算、存取現金、信用貸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

3.支票是的支付憑證,是出票人委托銀行等金融機構見票時無條件支付一定金額給受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據。在我國,支票主要分為和兩種。

二、外匯

1.外匯是用外幣表示用于國際間結算的。

2.匯率又稱匯價,是兩種貨幣之間的。

3.保持人民幣幣值,對人民生活安定、國民經濟持續(xù)快速健康發(fā)展,對世界金融的穩(wěn)定、經濟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重點、難點與誤區(qū)分析】

外匯、匯率的含義,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問題。

外匯是用外幣表示的服務于國際間結算的支付手段。理解這個含義要注意三個問題。

第一,外匯執(zhí)行的是貨幣的支付手段職能;

第二,執(zhí)行支付手段職能的貨幣一般不是本國貨幣,而是外國貨幣即外匯,對中國而言,美元、歐元、英鎊、日元都是外匯。(外幣和外匯是兩個既相聯系,又有區(qū)別的范圍。首先,外匯包含外幣,但外匯不等于就是外幣,外匯中還包括其他內容,外匯的主要內容是外幣支付憑證。其次,外匯包括外幣,但外幣并非都是外匯。通常情況下,只有可以自由兌換的外幣才是外匯,因為外匯的實質是國際支付手段,如果某種貨幣不能自由兌換,它就不能成為國際支付手段。)

第三,它主要是用于國際市場上國際間的結算。一般來說,在國內市場不需要支付外匯,只要支付本國貨幣即可。我國的本幣就是人民幣。

匯率是兩種貨幣之間兌換的比率,又被稱為匯價。

在我國通常采用100單位外幣作為標準,折算為一定數量的人民。并且如果100單位外幣兌換成更多的人民幣,說明外幣的匯率升高;反之,則說明外幣匯率跌落。

高一通用教案篇15

【教學課時】共3課時。

【教學重點】鑒賞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教學難點】分析自然巧妙的過渡。

【教學班級】奈曼實驗中學高一188班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對照注釋閱讀全詩,做夾注。

2.朗讀比賽,看誰讀得又準,又有感情。

3.把生字寫兩遍,然后集體聽寫。

4.提問:上下片的內容有什么不同?所寫意象有什么特點?上下片有什么聯系?共同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目標3。

【教學關鍵】上下片是怎樣過渡和聯系的。

【教學時間】45分鐘。

【實施目標】

1.給10分鐘時間,對照注釋自由閱讀全詩,做夾注。

2.找兩名同學(男代表各一名)朗讀比賽,看誰讀得又準又有感情,教師計分,并糾正朗讀中存在的問題。(5分鐘左右)

3.給學生5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在本子上把生字寫兩遍,然后抽查作業(yè),主要看準確性和字體。

4.用5分鐘時間集體聽寫,交聽寫作業(yè)。

5.提問:上下片的內容有什么不同?(預設:上片主要寫景,下片主要寫人)所寫意象有什么特點?(程序:讓學生先找出所寫意象,看修飾語或具體描寫,說出這些景物、人物有什么共同特點。)(預設:景物——生機勃勃;人物——意氣風發(fā)。)上下片是怎樣聯系的?(預設:引導學生把上片寫景和抒情的句子分別畫出來,然后給寫景的句子劃分層次,找出描寫的具象,分析特點。認識由概括到具體的描寫方法,指出“看”有總領下面具體描寫的作用。小結:作者從概括到具體描寫,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壯麗的、充滿生機的湘江秋。)那么,面對著這樣壯麗的山河,作者的心情如何?(預設:讓學生對照注釋解讀后三句──一個“悵”字,寫出了作者當時由沉思到激昂慷慨的心緒。)作者想到了什么?當時,作者為什么會想到這個問題?(讓學生看背景資料)(預設:當時,正是1925年,革命運動正蓬勃發(fā)展。但中國大地正處于軍閥混戰(zhàn)時期。作為有抱負的革命青年,他怎么能不思考這個問題呢?他也在斗爭之列,那時候,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相繼爆發(fā),直接領導了湖南的農動。干得挺出名,被稱為“農動的王”。)(10分鐘左右)。

(布置課外作業(yè)1:查閱資料,看同志在1925年左右,都做了哪些革命工作。)提問:那么,從全詞看,作者有沒有對這一問題做出回答?(預設:讓學生朗讀下片,預習下片內容,并留作業(yè)。)

反饋練習:一/5頁:朗讀并背誦這首詞,注意把握情感和節(jié)奏。(5分鐘左右)

教師強調課外作業(yè)和預習內容。(二分鐘左右)。

【板書設計】

沁園春·長沙

(1925年)

上片(上闋):寫景——壯麗、充滿生機的湘江秋色

下片(下闋):寫人——(特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背誦10分鐘。(散背與齊背,并找一名同學課堂背誦,檢測整體背誦水平)

2.聽寫句子,交作業(yè)。(5分鐘左右)

3.檢測第一課時作業(yè)(口頭兒回答)。(5分鐘左右)

4.從上下片聯系的角度,鑒賞過渡句和下片意象描寫,分析詞人寄寓其中的思想感情。(5分鐘左右)

5.在整體感知詞意的基礎上,鑒賞詞的語言。(10分鐘左右)

6.欣賞《沁園春·長沙》的書法作品,與同學交流心得。(5分鐘左右)

【教學重點】

1.背誦、默寫,在整體感知詞意的基礎上,分析過渡句和下片的意象描寫,理解詞人的思想感情。

2.進一步鑒賞詞的語言。

【教學關鍵】分析過渡句和下片的意象描寫,理解詞人的思想感情。

【實施目標】

1.散背5分鐘,齊背兩遍。檢測背誦。

2.書面聽寫帶生字的句子,交作業(yè)。

3.檢測第一課時作業(yè)(口頭兒回答)。

預設:這一時期,在長沙,他組織了湖南學生聯合會、新民學會,開辦了平民夜校,文化書社和湖南自修大學,參加了反對袁世凱稱帝、領導了驅逐張敬堯等軍閥活動。特別是創(chuàng)辦了《湘江評論》,成立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為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在湖南地區(qū)做了思想上和組織上的準備。1925年,國共兩黨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已經確立,國民革命政府已在廣州正式成立。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相繼爆發(fā),直接領導了湖南的農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這年秋天他要離開長沙,到廣州去辦“農動講習所”。

4.分析過渡句的作用和下片的意象描寫所抒發(fā)的思想感情。

朗讀下片,找出描寫了什么人物。(預設:少年時代的同學。是革命青年的群像,包括詞人在內。)“同學少年”在第三行,下片1-2句為過渡句,有什么作用?(預設:“攜百侶”“游”是對下文描寫對象和內容的巧妙概括;“曾”“憶”說明以下內容是作者面對壯麗的湘江秋色浮想聯翩的結果,是回憶,所以一個“憶”字領起下文具體描寫。)下片為什么想起了少年時代的同學?(預設:認為他們能主宰國家命運。)為什么?(預設:帶領學生閱讀具體描寫,看寫出了這些少年同學的什么特點。具體描寫大致可分三層,寫出了少年同學“風采才華正盛,意氣奔放,正強勁有力;有愛國熱情,輕視軍閥官僚;有革命的力量和豪情。)這樣寫是在回答什么問題?(預設:誰主沉浮?)提問:1925年的含蓄地告訴我們,誰能主宰中國大地的沉浮?(預設:他和他的戰(zhàn)友們。)讓學生在練習本上總結下片主要抒發(fā)了詞人什么思想感情。(預設:抒發(fā)了一代偉人青年時代的自信和抱負。)青年時代的為什么這么自信,有自信的基礎嗎?(預設:有。是湖南農動的播火者,革命上取得了成功,受到了鼓舞,1925年他要離開長沙到廣州去辦“農動講習所”,離開長沙時,面對湘江秋色寫下了這首詞。)教師小結:上下片雖然內容不同,卻因過渡自然巧妙而渾然一體,成為“寫壯景抒豪情的不朽杰作”。(5分鐘左右)

5.語言鑒賞導入(5分鐘左右)

找出上片中能突出景物特征的字詞。

預設:紅遍盡染碧透——有一種競爭的態(tài)勢,突出了大自然的生機。

爭、擊、翔:突出了人、物都在競爭中求生存。特別是“擊”和“翔”二字歷來為人稱道,它們寫出了一種戰(zhàn)斗的豪情,競爭中生命的活力。

這樣的描寫,就為下文總括性詩句——萬類霜天競自由,做了鋪墊,為下文的抒情蓄足了勢。(5分鐘左右)

【課堂作業(yè)】

1.找出下片中用得好的字詞,體會它們對突出詩意的作用。

(預設答案:正茂、方遒、指點、激揚、糞土、遏——突出了這群少年同學的才華、抱負和力量。)

2.把《沁園春·長沙》默寫成書法作品,與同學交流比較后,交給老師。

【板書設計】:(用大屏幕顯示)

沁園春·長沙

(1925年)

上片(上闋):寫景——壯麗、充滿生機的湘江秋色

下片(下闋):寫人——有才華,有抱負,有力量的少年同學

寫壯景,抒豪情,抒發(fā)了詞人(青年時代的)的自信和抱負

上片:紅遍盡染碧透——有一種競爭的態(tài)勢,突出了大自然的生機。

爭、擊、翔:突出了人、物都在競爭中求生存。

擊:搏擊,戰(zhàn)斗翔:飛,自由輕快。

下片:

作業(yè):1.找出下片中用得好的字詞,體會它們對突出詩意的作用。

語言特色:用字用詞精煉傳神,有氣勢。

高一通用教案篇16

人口遷移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人口遷移的概念和分類。

2.探究人口遷移的特點,舉例說明人口遷移的主要原因。

3.正確認識人口遷移客觀存在及其正、負影響。

4.通過有關人口移動的討論,學會全面地、客觀地分析某一具體的人口遷移現象。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分析人口遷移與人口移動兩個概念的關系,明確不同地理概念的區(qū)別與聯系,從而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斷能力。

2.過剖析人口遷移的基本原因推力拉力作用,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各因素對人口遷移的影響,使學生學會正確看待各地理事物之間的聯系。

3.在討論過程中,引導學生團結協作,大膽表達、交流,發(fā)展學生學會合作、與人交往的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人口遷移的學習,使學生能夠結合生活實際,解釋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用科學的理念、發(fā)展的觀點看待生活。

2.激發(fā)學生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養(yǎng)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形成正確的世界觀。

3.培養(yǎng)學生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精神。

4.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口觀和環(huán)境觀。

【教學重點難點】

人口遷移的概念、引起人口遷移的因素

【教學過程與方法】

[導入新課]

播放錄象:我國民工流動、伊拉克戰(zhàn)爭難民移動引入本節(jié)課題

[學生閱讀]

回答問題:①人口變動的原因是什么?

②什么是人口遷移?

③短期旅行、農民秋收后到城市打工、去商店買東西是否是人口遷移

提示:人口遷移是指變更定居地時間為長期或永久,人口遷移≠人口流動③中的現象都是人口流動。

[活動參與]針對課本活動1判斷是否為人口遷移?各組討論,發(fā)言人回答

[展示]①圖1-9近現代世界人口遷移流動路線示意圖

②遍布世界各地的唐人街

③我國當代人口遷移

[承轉]①②為國際人口遷移,③為國內人口遷移,引入人口遷移的分類

[活動參與]針對課本活動2判斷哪些為國際人口遷移,哪些為國內人口遷移?當前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人口遷移的主要類型?各組討論,發(fā)言人回答

[承轉]人口遷移類型多種多樣,引起人口遷移的原因是什么?引入下一問題:引起人口遷移的因素:

[學生閱讀]課文第一、二段,回答問題:人口遷移的基本原因是什么?推力與拉力共同作用的結果。

[展示案例]美國的人口遷移

探究問題:

①20世紀60-70年代美國的人口遷移方向?拉力和推力分別是什么?

②20世紀70年代后美國的人口遷移方向?拉力和推力分別是什么?

[討論回答]20世紀60-70年代由于東北部老工業(yè)區(qū)環(huán)境惡化,西部和南部環(huán)境優(yōu)美,新興工業(yè)發(fā)達;20世紀70年代后,隨著城市環(huán)境改善和老工業(yè)區(qū)經濟的重建,出現了人口向老工業(yè)區(qū)和城市回流的現象。

[承轉]從以上分析:引起美國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是自然環(huán)境生態(tài)因素。

[閱讀回答]

①自然環(huán)境因素中哪些是拉力,哪些是推力?

②什么是環(huán)境移民?三峽移民是否為環(huán)境移民?

答案:拉力為氣候溫和,土壤肥沃,水源方便,地形平坦,資源豐富;

推力為環(huán)境惡化、自然災害;由生態(tài)環(huán)境條件惡化而引起的移民稱為“環(huán)境移民”或“生態(tài)移民”。三峽移民并不是環(huán)境移民,因為環(huán)境移民是被迫的,結果都是流離失所,背井離鄉(xiāng)。舉例:圖瓦盧舉國移民新西蘭。

[承轉]自然條件對人口遷移的影響,是通過人類的社會經濟活動來實現的。經濟因素對人口遷移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閱讀課本]回答:

①經濟因素中的拉力、推力分別是什么?

②經濟因素主要表現在哪幾個方面?并舉例。

答案:拉力為經濟水平高,遷入率高。推力為經濟落后,遷出率高

表現:城市化的推進,大型建設項目的布局,區(qū)域的大規(guī)模發(fā)展,交通運輸

[展示資料]深圳-年輕的特區(qū)城市、三峽工程建設、西部大開發(fā)

提問:造成的人口遷移分別受哪個因素影響?

答案:城市化的推進、大型工程建設項目的布局、區(qū)域的大規(guī)模開發(fā)

[活動參與]學生閱讀課本活動要求,看圖分組討論:①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人口的流動方向?②造成人口流動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方向:從內地向沿海,從農村向城市,從山區(qū)向平原——從經濟發(fā)達區(qū)向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

原因:

①我國人多地少,農村勞動力長期處于剩余。

②城鄉(xiāng)之間收入是促使人口大量遷移的根本。

③國家政策允許人口遷移。

[閱讀提問]閱讀課本材料:我國當代人口遷移、戰(zhàn)爭與巴爾干人口遷移

問題:20世紀80年代以前,我國人口遷移與巴爾干地區(qū)的人口遷移分別是有什么因素引起的?

答案:國家政策、戰(zhàn)爭即政治因素。

[自主學習]

①社會文化因素表現在哪些方面?

②下列現象分別屬于哪個方面?

A科技人員出國留學B印巴分治C老張到深圳去和兒子一起居住(文化教育、宗教、家庭婚姻)

[活動參與]閱讀課本活動要求,討論回答:

①世界人口遷出國和遷入國有什么特征?(遷出國都是發(fā)展中國家,遷入國都是發(fā)達國家)

②造成這種人口遷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發(fā)達國家經濟發(fā)達,發(fā)展中國家勞動力剩余。主要受經濟原因影響。)

③在20世紀80年代后我國的人口遷移主要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經濟因素)

[小結]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有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因素、經濟因素、政治因素、社會文化因素。在以上因素中經濟因素往往起著重要的作用。

[探究]人口遷移對遷出地和遷入地分別帶來怎樣的影響?討論回答:

對人口增長和分布產生巨大影響;對人口結構產生影響;對經濟、文化發(fā)展深遠影響;同時對城市的環(huán)境、交通、住房等產生影響。

高一通用教案篇17

教學目標:

1.抓住關鍵語句,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

2.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

3.學習聯系上下文對疑難問題進行探究的方法。

4.通過閱讀,提高自我審美修養(yǎng)。

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從欣賞維納斯雕像進入新課)

二、作者與維納斯雕像介紹:

清岡卓行,1922年生于中國大連市,就讀于東京大學,日本當代詩人、小說家,法政大學教授。1969年以短篇小說《洋槐林立的大連》獲芥川獎,1984年獲現代詩人獎。其它作品有《早晨的悲哀》、《大海的眼睛》等。

米洛斯的維納斯,又稱“米洛斯的阿佛洛狄忒”,大理石雕,高204厘米。相傳是古希臘亞力山德羅斯于公元前150年至前50年雕刻的。在古希臘神話中,阿佛洛狄忒是愛與美的女神。羅馬神話中稱維納斯。掌管人類愛情、婚姻、生育以至一切動植物的生長繁殖。生于海中,以美麗著稱。其雕像于1820年發(fā)現于希臘米洛斯島,為半__全身像,面容俊美,身材勻稱;衣衫滑落至髖部,雙臂殘缺,仍展示出女性特有的曲線美,顯得端莊而嫵媚。

《米洛斯的維納斯》選自《當代世界名家隨筆》,作者清岡卓行抓住維納斯殘缺的雙臂展開議論,提出了維納斯雙臂殘缺不但不遺憾,相反是“借舍棄部分來獲取完整的偶然追求”,“是向著無比神妙的整體美的奮然一躍”的觀點,見解獨到,分析說理有很強的說服力。

三、解釋詞語,并給加點的字注音:

攫住出神入化發(fā)掘矯揉造作標新立異贅言豐腴不可思議

銷魂勾魄胳膊順理成章迥然不同回溯精美絕倫馳騁饒有興趣

四、速讀全文,劃分層次并概括段意。

明確:全文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1-3):開篇點題。第二部分(4-5):闡明關于復原米洛斯的維納斯的兩條已經丟失的胳膊的方案全是些奇談怪論。第三部分(6-7):說明了喪失的部位為什么必須是兩條胳膊而非其他的原因。

五、課文分析

(一)閱讀第一部分,思考:

1.作者對維納斯雕像持怎樣的觀點?“一個奇怪的念頭”所指是什么?“攫住”一詞你認為用得好嗎?

明確:觀點是“她為了如此秀麗迷人,必須失去雙臂。”“一個奇怪的念頭”也就是指作者的觀點;“攫住”一詞自然用得很好,顯得有力,表明這個念頭很強烈。

2.為什么說“她為了如此秀麗迷人,必須失去雙臂”?

明確:即因為“人們稱為美術作品命運的、同創(chuàng)作者毫無關系的某些東西正出神入化地烘托著作品”。

3.為什么說維納斯把她那條雙臂是“巧妙地”遺忘在故鄉(xiāng)或者別的地方了?

明確:“巧妙”是說她借舍棄部分而獲取了完整的偶然追求。也就是用缺陷美的方式達到了對整體美的追求。

4.怎樣理解文中“我既感到這是一次從特殊轉向普遍的毫無矯揉造作的飛躍,也認為這是一次借舍棄部分來獲取完整的偶然追求”一句?

明確:米洛斯的維納斯在農人無意的發(fā)掘中失去了兩條有由大理石雕刻成的美麗臂膀,卻出乎意料地獲得了一種不可思議的抽象的藝術效果,即那失去了的雙臂濃濃地散發(fā)著一種難以準確描繪的神秘氣氛,深深地孕育著具有多種多樣可能性的生命之夢,向人們暗示著可能存在的無數雙秀美的玉臂。盡管這藝術效果一半是由偶然產生的,然而這是一次從特殊轉向普遍的毫不矯揉造作的飛躍,也是一次借舍棄部分來獲取完整的偶然追求。

5.為什么說維納斯是“一個美的典型”?

明確:無論……使人百看不厭。

6.人們?yōu)槭裁磿底浴拔窇謨蓷l一覽無遺的胳膊會重新出現在這座雕像上”“哪怕那是兩條如何令人銷魂勾魄的玉臂”?

明確:因為這種局部美的獲得反而損害了那種由偶然產生的整體美,使雕像失去了神秘氣氛和多種多樣可能性的生命之夢。

(二)分析第二部分:

1.“我”為什么認為復原維納斯胳膊的方案是“倒人胃口的方案”?

明確:因為這些恢復破壞了已經起到的藝術效果,引起了質的變化,反而使維納斯雕像失去了整體的完整的美。

2.怎樣理解“當藝術效果的高度本身已經迥然不同之時,……轉移到另一個不同對象上去呢”這句話?

明確:其意思是說,復原方案將使維納斯雕像變成另一個雕像,因為人們已經認同了斷臂維納斯的藝術魅力,不可能再轉而從內心去認同一個“完整”但藝術效果反而欠缺的維納斯雕像。

3.“我閱讀著這方面的書籍”中“這方面”指什么方面?“我”有何以會有“一種恐懼、空虛的感覺襲上心來”?

明確:指寫著人們從考證的角度,從想象的角度,提出的形形色色的復原方案等內容。“我”所以恐懼、空虛,是因為選擇出來的任何一種形象,根本就不能產生超越“喪失”的美感,復原就意味著要失去一個最美的維納斯雕像。

4.對“如果發(fā)現了真正的原形,……用的正是藝術的名義”一句的理解是什么?

明確:作者不希望有真正的原形出現,因為它會破壞斷臂的維納斯的神秘美,所以為了維護真正的藝術,要堅決反對復原的任何方案。

(三)分析第三部分:

1.為什么說“除了兩條斷臂外,其他任何部位都喪失不得”?

明確:因為喪失了任何其他部位,都不會產生神秘氣氛與想象的空間,反而有損雕像的整體美,那么,這座雕像就不可能放射出變幻無窮的生命光彩了。

2.作者認為,為什么喪失的部位必須是手呢?

明確:因為手在人的存在中具有某種象征意義,維納斯丟失了她的雙臂,才奏響了追求困難存在的無數雙手的夢幻曲,也就是才使人們產生了各種想象,而這正是藝術的美麗所在。

六、小結

清岡卓行認為,維納斯為了秀麗迷人,必須失去雙臂。你們的看法呢?(學生討論)

七、布置作業(yè)

請同學們以《我心中的維納斯》為題,各抒己見,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高一通用教案篇18

教學目標

1.把握全詩的感情基調,準確富有感情的背誦。

2.品味詩歌的意境,培養(yǎng)學生高雅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準確富有感情的背誦全詩。

教學難點

品味詩歌優(yōu)美的意境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播放歌曲《在水一方》,情景導入本課。

2.簡介《詩經》。

二.朗讀感知大意

1.學生自由朗讀全詩,圈點生字。

2.抽學生朗讀本詩,師生共同評價。

3.教師范讀,要求學生注意字音、語速、語調。

4.學生自由朗讀本詩,把握語速、感情基調。

5.抽學生朗讀本詩,師生共同評價對語速、語調的把握。

6.引導學生說說本詩的感情基調是什么。

7.各組推薦代表在班內展示朗讀,評出優(yōu)勝組。

8.全體學生齊讀。

三.研讀感悟意境

1.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本詩,結合注視,組內理解大意。教師巡視,答疑解難。

2.引導學生思考:景物描寫和“重章疊句”的作用。

3.學生感悟意境,

《蒹葭》譯文

蘆葦初生青青,白色露水凝結為霜。所戀的那個心上人,在水的另一邊。逆著彎曲的河道尋找她,路途艱難又漫長。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逆流尋找她,仿佛走到水中間。蘆葦初生茂盛,白色露水還沒干。所戀的那個心上人,在水的那岸。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逆著彎曲的河道尋找她,路途艱難又坡陡。逆流尋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小沙洲。蘆葦初生鮮艷,白色露水還沒完。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戀的那個心上人,在水的那頭。逆著彎曲的河道尋找她,道路艱難又曲折。逆流尋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沙洲。

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教學反思

今天講了《詩經》中的《蒹葭》,看著孩子們被吸引了,很是高興。現在大致回憶一下上課的過程:

一、同學讀課文,注意要讀準確。(先個別讀,再齊讀)

二、我把一些重點字詞寫到黑板上,讓學理解記憶(近義詞或反義詞放在一起,以便學生掌握詞義。)

蒼蒼萋萋采采未晞未已水之湄水之涘溯洄從之溯游從之躋右水中坻水中沚

三、邊讀邊口譯課文,兩人為一組交流。

四、通過讀,我們想到了一副美麗的畫面。用第一人稱或者第三人稱描繪一下,并寫寫自己通過讀感悟到了什么。

學生們在回答時加上了一些想象。緊接著我讓他們談感受到了什么?孩子們說到了主人對愛人追求中的可望而不可及,還談到了他是惆悵的,對愛人感情是濃烈的,他是執(zhí)著的。

緊接著我又問可望而不可及是喜還是悲?孩子們說是悲,我談自己的觀點這也許是一種喜吧,因為他一直在追求美好的路上。我讓孩子們繼續(xù)思考:這里的伊人僅僅是所愛的人嗎?學生們能談出這也許代表理想或者夢想。我說這又何嘗不是很多人一生的寫照呀。一生都在追求夢想的路上。

在本詩的重章疊句手法運用上,我以下面的文體形式引導:三小節(jié)的內容幾乎是重復的,那能不能去掉兩小節(jié)?學生說不行,那樣感情就不強烈了。我說這樣看似重復,實際又不是完全重復的寫法就是“重章疊句”,它的表達效果就是渲染感情,增加詩歌的音樂美。

這時鈴聲響起,沒有給學生們當堂成誦的時間了。本來覺得一節(jié)課處理這首詩時間會很寬松,結果時間很緊張。看得出孩子們是在逐步進入文章,沒有當堂成誦實在是有些遺憾。

所有的故事都是一個故事,所有的故事都是我的故事。也許多年之后,他們經歷一些事后,再想起這首詩會會意去微笑吧。

高一通用教案篇19

教材分析:

《故都的秋》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第一單元第二篇課文,本單元學習寫景狀物散文,本單元的學習必須反復閱讀,用心品味,感悟所寫之景,所言之情。《故都的秋》是郁達夫一篇頗具特色的散文,1934年8月寫于北平,全文緊扣清、靜、悲涼落筆,描繪了秋院清晨、秋槐落蕊、秋蟬殘鳴、閑話秋涼、勝日秋果 等畫面,以情馭景,以景顯情,將自然的客觀色彩(故都的秋色)與作家內心的主觀色彩(個人心情)完美地融化在一起,秋中有情的眷戀,情中有秋的落寞。

學情分析:

本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是朱自清寫的《荷塘月色》,所寫景色較為具體,考查的是學生的形象思維。而本文所寫的秋味則是抽象難把握的,對學生的邏輯思維提出了較高要求。高一學生還沒有養(yǎng)成圈點批注的閱讀習慣,閱讀中不能準確捕捉重點詞句,通過學習力求幫助他們學會鑒賞散文,把握主旨。

教學目標:

1、能說出郁達夫生平及其創(chuàng)作風格。

2、能抓住清、靜、悲涼來賞析故都的秋,感受本文形散神聚的結構特點,初步掌握以情馭景、以景顯情的寫作方法。

3、領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來的主觀感情。

設計思想:

以學生自讀為主,教師點撥為輔,引導學生合作探究;讀寫結合。

教學重難點:

重點:體會故都的秋的清、靜、悲涼的特點;掌握文章以情馭景、以景顯情、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

難點:體會作者對故都的秋的贊美中所流露出的悲涼、傷感之情。

教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方法:

導讀法,點撥法

教學流程:

一、由題導入,溫故知新

由題切入。回顧《荷塘月色》標題與文章內容的關系,品味本文標題。從題目可以得出寫作內容是秋,而故都中的故字表明是舊的,含著歷史厚重感以及作者深切的眷戀之情。引導學生聚焦在秋上速讀全文。(意圖:教給學生由題入文的讀書方法)

二、整體感知,歸納點撥

要求學生帶著課后練習第一題再讀課文,圈點批注。學生通過自主閱讀思考,小組討論交流后,教師通過板書點撥明確行文思路和內容結構。明確幾幅秋景圖。

三、圈點批注,鑒賞語句

要求學生帶著課后練習第二題再讀課文,圈點批注。全班交流,教師參與點撥,并由此引入作者生平介紹,知人論世,水到渠成的挖掘文章背后的主觀情。

四、合作探究,拓展遷移

結合背景,揭示故都秋的特點。

五、課堂小結,布置作業(yè)

分組朗讀全文,再次感悟文章結構和語言。

作業(yè):借鑒本文寫法,運用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寫一篇題為《江南的秋》400字左右的文章,力求寫出秋的特征。(意圖:照應完成課后練習第三題)

高一通用教案篇20

題目:

第一章第一節(jié)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課時)

學習者水平分析:

本節(jié)的學習對象是高一的新生,他們勤于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容易對事物產生好奇心。而本節(jié)課涉及較多的天文知識,學生以前涉及很少,因此很容易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jié)是高中地理的開篇,涉及較多的天文知識,同時這些內容很容易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了解天體的主要類型及天體系統(tǒng)的層次,描述地球所處的宇宙環(huán)境。

2、運用資料說明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3、培養(yǎng)用比較分析的方法解決有關地理問題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分析圖片,形成宇宙物質性的觀念,形成天體系統(tǒng)各層次的感性認識。

2、利用圖表分析法和比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陽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宇宙觀。

教學重點:

1、天體系統(tǒng)的層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條件及原因。

教學難點: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條件及原因。

教學方法:

多媒體輔助教學法、講授法、提問法

導言設計:

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地球上的許多自然現象與所處的宇宙環(huán)境有著密切的關系,如季節(jié)的轉換、晝夜的更替和晝夜長短的變化等。所以要研究地球首先要了解地球所處的宇宙環(huán)境。

教學過程

教師行為

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

板書

教師講解

閱讀思考

課件展示

板書

教師小結

板書

布置任務

教師小結

過渡

小組討論

板書

教師提問

教師點撥

課件展示

啟發(fā)提問

教師小結

課件展示

88675 主站蜘蛛池模板: 爆破器材运输车|烟花爆竹运输车|1-9类危险品厢式运输车|湖北江南专用特种汽车有限公司 | 丹佛斯压力传感器,WISE温度传感器,WISE压力开关,丹佛斯温度开关-上海力笙工业设备有限公司 | 防渗膜厂家|养殖防渗膜|水产养殖防渗膜-泰安佳路通工程材料有限公司 | 不锈钢列管式冷凝器,换热器厂家-无锡飞尔诺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圣才学习网-考研考证学习平台,提供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课程等考试资料 | 水性漆|墙面漆|木器家具漆|水漆涂料_晨阳水漆官网 | CTAB,表面活性剂1631溴型(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上海升纬化工原料有限公司 | 岩石钻裂机-液压凿岩机-劈裂机-挖改钻_湖南烈岩科技有限公司 | 无压烧结银_有压烧结银_导电银胶_导电油墨_导电胶-善仁(浙江)新材料 | Eiafans.com_环评爱好者 环评网|环评论坛|环评报告公示网|竣工环保验收公示网|环保验收报告公示网|环保自主验收公示|环评公示网|环保公示网|注册环评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环评师|规划环评|环评报告|环评考试网|环评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 硫化罐_蒸汽硫化罐_大型硫化罐-山东鑫泰鑫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卡诺亚轻高定官网_卧室系统_整家定制_定制家居_高端定制_全屋定制加盟_定制家具加盟_定制衣柜加盟 | 洗瓶机厂家-酒瓶玻璃瓶冲瓶机-瓶子烘干机-封口旋盖压盖打塞机_青州惠联灌装机械 | 无味渗透剂,泡沫抑尘剂,烷基糖苷-威海威能化工有限公司 | RV减速机-蜗轮蜗杆减速机-洗车机减速机-减速机厂家-艾思捷 | 武汉印刷厂-不干胶标签印刷厂-武汉不干胶印刷-武汉标签印刷厂-武汉标签制作 - 善进特种标签印刷厂 | 不锈钢水箱生产厂家_消防水箱生产厂家-河南联固供水设备有限公司 | 丹尼克尔拧紧枪_自动送钉机_智能电批_柔性振动盘_螺丝供料器品牌 | 广州展览制作|展台制作工厂|展览设计制作|展览展示制作|搭建制作公司 | 深圳品牌设计公司-LOGO设计公司-VI设计公司-未壳创意 | 天品互联-北京APP开发公司-小程序开发制作-软件开发 | 磁棒电感生产厂家-电感器厂家-电感定制-贴片功率电感供应商-棒形电感生产厂家-苏州谷景电子有限公司 | 单级/双级旋片式真空泵厂家,2xz旋片真空泵-浙江台州求精真空泵有限公司 | 实验室pH计|电导率仪|溶解氧测定仪|离子浓度计|多参数水质分析仪|pH电极-上海般特仪器有限公司 | 不锈钢发酵罐_水果酒发酵罐_谷物发酵罐_山东誉诚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 | 食品级焦亚硫酸钠_工业级焦亚硫酸钠_焦亚硫酸钠-潍坊邦华化工有限公司 | 共享雨伞_共享童车_共享轮椅_共享陪护床-共享产品的领先者_有伞科技 | 政府回应:200块在义乌小巷能买到爱情吗?——揭秘打工族省钱约会的生存智慧 | 生物颗粒燃烧机-生物质燃烧机-热风炉-生物颗粒蒸汽发生器-丽水市久凯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 安规_综合测试仪,电器安全性能综合测试仪,低压母线槽安规综合测试仪-青岛合众电子有限公司 | 烟台条码打印机_烟台条码扫描器_烟台碳带_烟台数据采集终端_烟台斑马打印机-金鹏电子-金鹏电子 | 室内室外厚型|超薄型|非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_隧道专用防火涂料厂家|电话|价格|批发|施工 | 合同书格式和范文_合同书样本模板_电子版合同,找范文吧 | 道康宁消泡剂-瓦克-大川进口消泡剂供应商 | 翅片管散热器价格_钢制暖气片报价_钢制板式散热器厂家「河北冀春暖气片有限公司」 | TwistDx恒温扩增-RAA等温-Jackson抗体-默瑞(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北京模型公司-军事模型-工业模型制作-北京百艺模型沙盘公司 | 杭州标识标牌|文化墙|展厅|导视|户内外广告|发光字|灯箱|铭阳制作公司 - 杭州标识标牌|文化墙|展厅|导视|户内外广告|发光字|灯箱|铭阳制作公司 | 厂房出租-厂房规划-食品技术-厂房设计-厂房装修-建筑施工-设备供应-设备求购-龙爪豆食品行业平台 | 亚克隆,RNAi干扰检测,miRNA定量检测-上海基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山东led显示屏,山东led全彩显示屏,山东LED小间距屏,临沂全彩电子屏-山东亚泰视讯传媒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