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教案模板 > 優秀教案 >

高中教案范文大全

時間: 新華 優秀教案

教案中需要注重教學過程的安排,包括導入、授課、互動、練習、總結等環節,確保教學過程有序。高中教案范文大全怎么寫才規范?下面給大家分享高中教案范文大全,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教案范文大全

高中教案范文大全篇1

【教學目標】

1.了解詩人相關常識;

2.品味詩歌的詩意美,音樂美,建筑美,繪畫美;

3.培養學生詩歌朗讀技巧及鑒賞方法。

【教學重點】

目標2、3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

【教學輔助】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由電視劇《人間四月天》引出徐志摩,從而導入課文。

二、整體感知

1.介紹徐志摩。

徐志摩(1896~1931),現代詩人、散文家。名章垿,筆名南湖、云中鶴等。浙江海寧人。畢業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讀于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1918年赴美國學習銀行學。1921年赴英國留學,入倫敦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

1921年開始創作新詩。1922年回國后在報刊上發表大量詩文。1923年參與發起成立新月社。加入文學研究會。1924年與胡適、陳西瀅等創辦《現代評論》周刊,任北京大學教授。印度大詩人泰戈爾訪華時任翻譯。1925年赴歐洲,游歷蘇、德、意、法等國。1926年在北京主編《晨報》副刊《詩鐫》,與聞一多、朱湘等人開展新詩格律化運動,影響到新詩藝術的發展。同年移居上海,任光華大學、大夏大學和南京中央大學教授。1927年參加創辦新月書店。次年《新月》月刊創刊后任主編。1930年任中華文化基金委員會委員,被選為英國詩社社員。同年冬到北京大學與北京女子大學任教。1931年初,與陳夢家、方瑋德創辦《詩刊》季刊,被推選為筆會中國分會理事。同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飛機到北平,因遇霧在濟南附近觸山,機墜身亡。

著有詩集《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葉》《巴黎的鱗爪》《自剖》《秋》,小說散文集《輪盤》,戲劇《卞昆岡》(與陸小曼合寫),日記《愛眉小札》《志摩日記》,譯著《曼殊斐爾小說集》等。他的作品已編為《徐志摩文集》出版。他的詩字句清新,韻律諧和,比喻新奇,想像豐富,意境優美,神思飄逸,富于變化,并追求藝術形式的整飭、華美,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為新月派的代表詩人。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亞于詩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飛》《我所知道的康橋》《翡冷翠山居閑話》等都是傳世的名篇。

2.相關背景。

康橋,即英國著名的劍橋大學所在地。1920年10月至1922年8月,詩人曾游學于此。康橋時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轉折點。詩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經自陳道:在24歲以前,他對于詩的興味遠不如對于相對論或民約論的興味。正是康河的水,開啟了詩人的性靈,喚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詩人的天命。因此他后來曾滿懷深情地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吸煙與文化》)

1928年,詩人故地重游。11月6日,在歸途的南中國海上,他吟成了這首傳世之作。這首詩最初刊登在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號上,后收入《猛虎集》。可以說,“康橋情結”貫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詩文中,而《再別康橋》無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3.學生聽課文朗讀錄音,注意朗讀節奏。

4.學生再聽課文朗讀錄音,之后模仿錄音朗讀課文。

5.教師點撥,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明確:《再別康橋》這首詩,較為典型地表現了徐志摩詩歌的風格。詩歌描繪了康橋的秀美風光,表現了一種含著淡淡憂愁的離情別緒。

第1節,連用三個“輕輕的”,實寫只身悄悄來到和離開康橋時的情景,同時透露了難分難舍的離情,并且以輕微跳躍的節奏,襯托了緩步飄然而去的形象,給全詩定下抒情的基調。

第2節,寫岸邊柳樹倒影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詩人無限歡喜和眷戀的感情。

第3節,寫康河的水草,道出了詩人對康橋永久的戀情。

第4節,寫榆樹下的青潭。詩人融情人景,將留戀全都融入康橋的風光中。

第5節,詩人感情達到了高潮。他幻想著撐一桿長篙,泛舟到青草更青處尋他“彩虹似的夢”,“向星輝斑斕里”放聲高歌。

第6節,詩人由幻想回到現實。悄悄吹奏別離的簽蕭,在沉默中體味別離的惆悵。詩境依舊復歸和沉浸于寂然。

第7節,跟開頭呼應。“云彩”本來是不能帶走的,然而詩人卻說“不帶走一片云彩”。這種夸張手法,表露出詩人不愿驚動他心愛的康橋的一片情意。這里,節奏相同,但以詞句的變換融入更多的不得不離去的哀愁。至此,詩人把對康橋的“濃得化不開”的感情,于“沉默”“輕輕”“悄悄”中表現了出來。

三、合作探究

1.課文中出現了哪些意象?(意象美)

明確:詩人選取康橋有代表性的景色構成意象: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輝等自然景物。這些意象給讀者視覺上的色彩想象,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康橋的一片深情。全詩共七節,幾乎每一節都包含一個可以畫得出的畫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輕輕招手作別,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搖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搖著似乎有話對詩人說……作者通過動作性很強的詞語,如“招手”“蕩漾”“招搖”“揉碎”“漫溯”“揮一揮”等,使每一幅畫都富有流動的畫面美,給人以立體感。

意象的分類而言,大體可分為六類:

(1)實體意象(簡稱物象或實象)。即由現實中客觀存在的事物的具象在詩人胸中、筆下的藝術反映。

(2)虛幻意象(簡稱虛象)。系由詩人大腦對客觀現實作哈哈鏡式的變態反映、從而幻化虛構出的非現實中存在的幻象,諸如夢境或神仙鬼蚊世界中的種種意象,還包含一著神仙大顯神通與鬼蜮興妖作怪的虛構事象。

(3)事態意象(簡稱事象)。在詩人腦中和筆下反映出的種種事態的各自進程及其前因后果,諸如悲歡離合、喜怒哀樂的成因等。

(4)自然力意象。即自然現象中那些可見可聞可感可觸的現象在詩人腦中和筆下的反映,如朝暉夕陰、寒來暑往、雷鳴電閃、雨雪陰晴、風云變幻對詩人情緒的具體影響等等。

(5)時間意象。乃是反映在詩人頭腦中和行于筆下的晨昏晝夜、春夏秋冬、古往今來的諸多意象。

(6)空間意象。反映在詩人腦中、筆下的意象的空間位置與距離之類,諸如上下四方、遠近高低、長短寬窄、大小粗細等等。須注意的是:后面這兩種時空意象,在具體的詩歌作品中往往不是孤立存在,而總是與前面四種意象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因而更富有表現力。

2.課文在形式上有何特點?(建筑美)

明確:課文共七節,四行一節,每節兩句,單行和雙行錯開一格排列,無論從排列上,還是從字數上看,都整齊劃一,給人以美感。首尾回環呼應,結構嚴謹,給人以整體之美。

3.課文語言有何特點?(音樂美)

明確:詩歌語言具有節奏感、旋律美、彈跳性。

(1)押韻,韻腳為:來,彩;娘,漾;搖,草;虹,夢;溯,歌;簫,橋:來,彩。

(2)音節和諧,節奏感強。

(3)回環復沓。首節與末節,語意相似,節奏相同,構成回環呼應的結構形式。

4.小結。

本詩是新詩中一首典范的新格律詩。

徐志摩是主張藝術的詩的。他深崇聞一多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的詩學主張,而尤重音樂美。他甚至說:“……明白了詩的生命是在它的內在的音節的道理,我們才能領會到詩的真的趣味;不論思想怎樣高尚,情緒怎樣熱烈,你得拿來徹底的‘音樂化’(那就是詩化),才能取得詩的認識……”(《詩刊放假》)。反觀這首《再別康橋》:全詩共七節,每節四行,每行兩頓或三頓,不拘一格而又法度嚴謹,韻式上嚴守二、四押韻,抑揚頓挫,朗朗上口,典型地體現了新格律詩關于新詩創作的“建筑之美、音樂之美、繪畫之美”的理論主張,要多讀多體會。

5.學生朗讀課文,深入體會詩歌的意境美、建筑美和音樂美,爭取當堂成誦。

四、作業

1.背誦并默寫詩歌;

2.課后進一步了解徐志摩及其詩歌。

附:板書設計

再別康橋

徐志摩

意象美

建筑美

音樂美

高中教案范文大全篇2

知識目標

1、引導學生學習細節描寫及側面烘托的人物寫作方法。

2、引導學生學習敘事中表現人物的方法,重點剖析第四段、第五段和第八段。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2、學習在記敘中加入自己的評論和感受。

3、學習演講的一些技能技巧。

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熱愛中國文學,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作者怎樣通過敘事來表現人物性情。

難點:作者如何在記敘中加入自己的評論和感受。

★教學設想

1、適當補充課外資料,如《箜篌引》和《桃花扇》原文,激起學生想象的情感,更好的體會人物講演時的形象更好的體會人物講演時的形象和性格。

2、從課外搜集梁啟超事跡,讓學生講述,以全面了解他的人格魅力。

3、練習給課文加旁注是高中生學習語文理應進行的一項專門的基本訓練。本課在練習當中設了一道作旁注的題,是一種引導,以后每學一課都照此辦理。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上課之前呢,先請同學們拿出一支筆,一張紙。今天上課之前呢,先讓同學們做個知識競猜題。請根據我的描述,猜猜他是誰?

①他聰穎過人,“八歲學為文,九歲能綴千言”。16歲時中舉人,被譽為“嶺南奇才”②他是中國近代百年歷史中,成就與貢獻巨大的人。③他是廣東新會人。④他著作頗豐,著有148卷,長達1000余萬字的《飲冰室合集》。

同學們都有答案了嗎?是的,他就是今天我們要認識的主人公――梁啟超。

那說起梁啟超,想來同學們對他并不感到陌生。初中時候歷史書上見過他的名字,我們學《再別康橋》的時候也知道,徐志摩的“情敵”梁思成是他的兒子。那同學們能不能告訴我梁啟超有哪些事跡啊?(戊戌變法、云南起義、康梁)。

梁啟超,中國近代維新派領袖,學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清光緒舉人。和其師康有為一起,倡導變法維新,并稱“康梁”。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赴北京參加會試,追隨康有為發動公車上書。1896年在上海主編《時務報》,發表《變法通議》,編輯《西政叢書》,次年主講時務學堂,積極鼓吹和推進維新運動。1898年入京,參與百日維新,以六品銜辦京師大學堂、譯書局。戊戌變法后逃亡日本。初編《清議報》,繼編《新民叢報》,堅持立憲保皇,受到民主革命派的批判。但介紹西文資產階級社會、政治、經濟學說,對當時知識界有較大影響。辛亥革命后,以立憲黨為基礎組成進步黨,出任袁世凱政府司法總長。1916年策動蔡鍔組織護__反袁;后又組織研究系,與段祺瑞合作,出任財政總長。五四時期,反對“__孔家店”的口號。曾倡導文體改良的“詩界革命”和“小說界革命”。早年所作政論文,流利暢達,感情奔放,頗有特色。晚年在清華學校講學。著述涉及政治、經濟、哲學、歷史、語言學、宗教及文化藝術、文字音韻學等。其著作合編為《飲冰室合集》。

從歷史書上,我們知道,梁啟超是個叱咤政壇的人。但同學們知道嗎?他在文壇上也是個不可多得的才子呢!那如果大家想認識一個真實而活生生的學者梁啟超的話,就要讀讀梁實秋寫的《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板書課題)

二、作者簡介(學生應明確記憶作家時從三方面著手,即生活時代、有何成就以及主要作品)

梁實秋(1902-1987),中國散文家、文學評論家、翻譯家。原名治華,浙江杭縣(今余杭)人,生于北京。1915年就學于清華學校(今清華大學)。1923年留學美國。回國后,曾先后任教于東南大學、暨南大學、青島大學、北京大學等校,主編《時事新報》副刊《青光》《益世報·文學周刊》《中央日報》副刊《平明》等。一度主編《新月》月刊。創作以散文小品著稱,風格樸實雋永,有幽默感,以《雅舍小品》為代表作。1949年后曾任臺灣省立師范大學文學院院長。主要著作尚有散文集《雅舍小品》(續集),文學評論集《浪漫的與古典的》《文學的紀律》《秋室雜文》,譯著《莎士比亞全集》等。主編《遠東英漢大辭典》。

原名:梁治華

成就:散文家文學評論家翻譯家

作品:《雅舍小品》(續集)《浪漫的與古典的》《文學的紀律》《秋室雜文》《莎士比亞全集》《遠東英漢大辭典》

風格:風趣幽默樸實雋永

三、默讀課文,查字典解決不確定的字詞讀音,并思考:

1、齊讀生字詞:戊(wù)戌(xū)叱咤(zhà)蒞(lì)臨

迥(jiǒng)異精悍(hàn)激亢(kàng)箜(kōng)篌(hóu)

酣(hān)暢薊(jì)北

2、文章記敘了梁啟超的哪些情況?——音容笑貌學者風度

3、到清華大學演講的人不計其數,但他們卻沒有給作者留下什么印象,為什么梁啟超卻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呢?也就是說他在演講時有什么特點?請同學們討論他的特點,在文中找出相關語句并參照課后練習一給這些語句加旁批。

板書如下:

肖像:身材短小精悍,禿頭頂,寬下巴,肥大長袍形

梁步履穩健神

任氣質風神瀟灑(瀟灑自信)兼

公眼神光芒四射備

演開場白:獨特(謙遜自負)

講聲音:沉著有力,洪亮又激亢(沉穩睿智)

特內容:豐富有趣,旁征博引(博聞強識學識豐富)

點動作:成為表演,手舞足蹈(自由灑脫)

表情:狂笑太息痛哭(酣暢淋漓感情豐沛)

總結梁任公的形象:撇開政壇上的梁任公不說,在文壇上,梁任公是一個有思想,有個性,感情豐沛,沉穩睿智瀟灑,熱心腸而又謙遜的學者形象。

4、文中是如何展示梁任公特點的?

——對梁任公的特點不是抽象的概說,而是具體化為各種表現,在細節和側面描寫中展示人物性格特征,有形貌特點,表情特點,聲音特點,動作特點,氣質特點,講稿特點等,可以籠而統之概括為:才華橫溢,博聞強記,修養良好,開朗直爽,認真細致,風趣幽默,謙遜而自負,穩健而瀟灑。

5、如何品味對梁任公的外貌描寫?

——對梁任公的外貌描寫:“隨后走進了一位短小精悍禿頭頂寬下巴的人物,穿著肥大的長袍,步履穩健,風神瀟灑,左右顧盼,光芒四射。”文字不多,但很傳神。可以分兩層:前一層寫身材、肖像、衣著,后一層寫精神氣質,也就是說既寫實相又寫神采,既遵循人物固有特點,又略有夸飾。“風神瀟灑”“光芒四射”就是夸飾,表達學生對老師的由衷的贊美之情。

6、本文是敘事散文,既有充分的敘事,又有充沛的抒情,作者對梁的敬仰、欣賞、贊美之情是怎樣抒發的?

①直接表達

A那時候的青年學子,對梁任公懷著無限的景仰

B先生嘗自謂“筆鋒常帶情感”,其實先生在言談講演之中所帶的情感不知要強烈多少倍。

C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的學者,求之當世能有幾人?

②半直接半含蓄的表達

A我很幸運有機會聽到這一篇動人的演講。

B他敲頭的時候我們屏息以待,他記起來的時候,我們也跟著他歡喜。

C除了當時所受的感動之外,不少人從此對于中國文學發生了強烈的愛好。

③完全含蓄的表達

A描寫外貌,著重于表現神采,展現一個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風范。

B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時掩面,有時頓足,有時狂笑,有時太息。純粹是動作描寫,但讀者仍能從中感受到作者的敬佩。

C標題“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以學生的輩分稱呼梁,已是一種尊敬和愛戴。

四、重點研讀

(一)第四自然段

讓學生模仿這極富個性的開場白,并借機向同學們講一些演講知識:

從演講內容上說要注意文章結構、論點、論據及其構思要新穎,在論述過程中能旁征博引,適當增加一些其他因素如手勢,或者其他恰當的肢體動作來為演講增色,此外還要注意語速、語音、詞匯和表情。具體說來可以分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主題

1、主題鮮明,思想性強

2、聯系實際,貼近生活

3、思維敏捷,邏輯性強

語言表達

1、語言優美,準確簡明

2、抑揚頓挫,鏗鏘有力

3、表達流暢,口齒清晰

4、普通話標準

藝術表現

1、富有__,感染力強

2、精神飽滿,表情自然

3、肢體語言使用恰當

演講效果

1、觀眾反應好

2、氣質、形象、著裝

3、時間掌握好

(二)第五自然段

①樂府詩《箜篌引》:公無渡河,公竟渡河,墮河而死,當耐公何。

古今注:朝鮮津卒霍里子高妻麗玉所作也。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被發提壺,亂流而渡,其妻隨而止之,不及,遂墮河而死。於是援箜篌而歌曰:‘公無渡河,公竟渡河,墮河而死,將奈公何’聲甚凄愴,曲終亦投河而死。子高還,以語麗玉。麗玉傷之,乃引箜篌而寫其聲,聞者莫不墮淚飲泣。麗玉以其曲傳鄰女麗容,名曰《箜篌引》。

一年夏天,下了一夜的暴雨。早晨,霍里子高來到渡口,看到河水暴漲,河面上籠罩著一層蒙蒙水氣。他想,今天不會有人渡河了。他剛要轉身回家,忽聽遠處傳來一陣叫喊聲……

霍里子高抬眼望去,看見一個老人,披散著滿頭白發,手舞足蹈,瘋瘋癲癲,提著一把大酒壺,向著急湍的河流一路狂奔而來。老人一邊狂跑,一邊提壺喝酒,有幾次差點摔倒,也不知是有瘋癲病還是喝醉了?

霍里子高想阻攔已經來不及了,眼看那老人就要沖進急流之中,他的妻子在后面抱著箜篌,跌跌撞撞地追趕著,高聲呼叫著:不要下河!不要下河!然而,一切都晚了,瘋癲的老人終于沖進河里,頃刻就被咆哮的河水吞沒了。

那位妻子趕到河邊,怔怔地望著河水,欲哭無淚。她抱起箜篌,邊彈邊唱:

公無渡河,

公竟渡河!

墮河而死,

當奈公何!

聲音悲哀凄愴,一曲唱罷,也跳進水里,投河而死。

霍里子高回到家里,向妻子麗玉述說了這段故事,麗玉早已是淚流滿面。她彈拔箜篌把曲子和歌聲記錄下來。

從此以后,人們經常看到一對夫婦,在老人落水的地方彈撥箜篌而歌:“公無渡河,公竟渡河……”過往的人們聽到這悲傷的旋律和歌聲,無不吞聲落淚。這首歌曲名字就叫《箜篌引》。

失去心智的男人,極力阻止的女人,悲挽嗚咽的箜篌曲。不加任何修飾,通過婦人之口,用十六字描述出來。使人看過以后有一種無名的傷感,久久不能散去。泯泯中能感受到那人生的無奈。男人自己過不去自己這道坎,緣何癲狂以至投河?女人過不去感情這道坎,因何悲歌而徇情?

(三)第八自然段

《桃花扇》作者孔尚任,是孔子的64代孫,他和《長生殿》的作者洪晟被合稱為“南洪北孔”,他倆是清代劇壇上的一對雙子星座。《桃花扇》的內容是借復社文人侯方域與秦淮名__李香君的愛情故事來反映南明弘光王朝覆亡的歷史。再適當地向學生介紹桃花扇的來歷“桃花扇何奇乎?其不奇而奇者,扇面之桃花也;桃花者,美人之血痕也;血痕者,守貞待字,碎首淋漓不肯辱于權__者也;權__者,魏閹之余孽也;余孽者,近聲色,羅貨利,結黨復仇,隳三百年之基業者也。”

五、課堂小結

作者從細微處著筆,通過對梁任公的言談舉止的描寫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博聞強識、幽默、睿智的學者形象,使我們對學者的梁啟超先生多了份了解,多了份崇敬之情;并從作者身上學習到了如何展示人物性格特點的寫作手法及從梁任公那學習到了如何演講的有效方法。

六、布置作業

1、朗誦課文,從中完成課后習題。

2、結合課堂上老師講的演講技巧,找一篇文章進行實踐。

3、預習新課。

高中教案范文大全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讀新聞、講故事等形式讓同學們了解引起火災的原因。

2、使同學們了解發生火災時的一般特征。初步學會防護森林火災的安全意識。從小養成愛森林、愛自然的好習慣。

教學準備:

1、了解學生對森林火災的一般理解。

2、歸納森林火災的一般特征和學習防護森林火災。搜集從小愛森林、愛自然的名人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火,是一種“神圣”的物質。它,是一種大家最熟悉的東西,而且常常回接觸它;可是,它有是一種對大家傷害最大的物質。雖然做飯、炒菜都用得著它,可是你聽說過火災對森林的危害嗎?老師在早會時經常講過它的危害。報紙上已做過許多的批判。誰能舉例說一說。

二、剖析森林火災。

1、什么是森林火災:

森林火災,是指失去人為控制,在林地內自由蔓延和擴展,對森林、森林生態系統和人類帶來一定危害和損失的林火行為。森林火災是一種突發性強、破壞性大、處置救助較為困難的自然災害。

2、說一說引起森林火災的各種原因。

⑴燒荒;⑵煉山造林;⑶燒灰積肥;⑷燒田埂;⑸燒秸稈;⑹林區內吸煙、亂丟煙蒂;⑺林區內野炊、燒烤;⑻林區內上墳燒紙、燒香點燭、燃放鞭炮;⑼林區內使用槍械狩獵;⑽進入林區的汽車漏火、噴火;⑾旅客和司乘人員亂丟煙蒂火種;⑿機械跑火;⒀雷擊起火。以上人為用火行為和自然災害都會引發森林火災。

3、森林火災的危害:

⑴森林火災不僅能燒死許多樹本,降低林分密度,破壞森林結構;同時還引起樹種演替,向低價值的樹種、灌叢、雜草更替,降低森林利用價值。

⑵由于森林燒毀,造成林地裸露,失去森林涵養水源和保持水土的作用,將引起水澇、干旱、山洪、泥石流、滑坡、風沙等其他自然災害發生。

⑶被火燒傷的林木,生長衰退,為森林病蟲害的大量衍生提供了有利環境,加速了林木的死亡。森林火災后,促使森林環境發生急劇變化,使天氣、水域和土壤等森林生態受到干擾,失去平衡,往往需要幾十年或上百年才能得到恢復。

⑷森林火災能燒毀林區各種生產設施和建筑物,威脅森林附近的村鎮,危及林區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同時森林火災能燒死并驅走珍貴的禽獸。森林火災發生時還會產生大量煙霧,污染空氣環境。此外,撲救森林火災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影響工農業生產。有時還造成人身傷亡,影響社會的安定。

三、森林火災的防范:

1、森林火災重防范,嚴控火源是關鍵

2、群策群防,森林防火有力量

3、嚴查嚴管,森林安全有保障

4、防止火災,愛護森林

四、愛森林故事會

1、指名說防火的故事。

2、說一說如何從小愛森林,愛自然

3、從小養成愛森林,愛自然的好習慣

五、鞏固與延伸

1、看一個名人愛森林、愛自然的故事。

2、寫一篇“愛護森林,預防火災”的作文。

3、制作一期關于“愛護森林,預防火災”的手抄報。

結束語:

有人說:“樹木撐起了天空,如果森林消失,世界之頂的天空就會塌落,自然和人類就會一起死亡。”也有人說:“樹是生命的搖籃,也是生命的源泉,應該珍惜,應該愛護。”

不錯,樹木提供給我們多少利益,若不是它,哪兒來美景欣賞;若不是它,哪兒來那么多白紙,;若不是它,哪兒來書櫥擺放書籍;若不是它。

一棵大樹能做成無數根火柴,可一根火柴卻可以燒掉一片樹林。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守護這綠色的家園吧,讓森林永遠昌盛美麗,永遠欣欣向榮吧!

高中教案范文大全篇4

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叫______,來自____。我說課的題目是《古典概型》,內容選自于高中教材新課程人教A版必修3第三章第二節,課時安排為兩個課時,本節課內容為第一課時。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分析、教法與學法分析、教學過程分析四大方面來闡述我對這節課的分析和設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古典概型是一種特殊的數學模型,也是一種最基本的概率模型,在概率論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它承接著前面學過的隨機事件的概率及其性質,又是以后學習條件概率的基礎,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

2.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計算公式。

難點:古典概型的判斷及把一些實際問題轉化成古典概型。

二、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通過試驗理解基本事件的概念和特點

(2)在數學建模的過程中,抽離出古典概型的兩個基本特征,推導出古典概型下的概率的計算公式。

2、過程與方法:

經歷公式的推導過程,體驗由特殊到一般的數學思想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用具有現實意義的實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善于發現的創新思想。

(2)讓學生掌握"理論來源于實踐,并把理論應用于實踐"的辨證思想。

三、教法與學法分析

1、教法分析:根據本節課的特點,采用引導發現和歸納概括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通過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等教學過程,觀察對比、概括歸納古典概型的概念及其概率公式,再通過具體問題的提出和解決,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主體能動性,讓每一個學生充分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2、學法分析:學生在教師創設的問題情景中,通過觀察、類比、思考、探究、概括、歸納和動手嘗試相結合,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了學生由具體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數學思維能力,形成了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㈠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在課前,教師布置任務,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下面兩個模擬試驗:

試驗一:拋擲一枚質地均勻的硬幣,分別記錄"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數,要求每個數學小組至少完成20次(最好是整十數),最后由代表匯總;

試驗二:拋擲一枚質地均勻的骰子,分別記錄"1點"、"2點"、"3點"、"4點"、"5點"和"6點"的次數,要求每個數學小組至少完成60次(最好是整十數),最后由代表匯總。

在課上,學生展示模擬試驗的操作方法和試驗結果,并與同學交流活動感受,教師最后匯總方法、結果和感受,并提出兩個問題。

1.用模擬試驗的方法來求某一隨機事件的概率好不好?為什么?

不好,要求出某一隨機事件的概率,需要進行大量的試驗,并且求出來的結果是頻率,而不是概率。

2.根據以前的學習,上述兩個模擬試驗的每個結果之間都有什么特點?]

「設計意圖」通過課前的模擬實驗,讓學生感受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培養學生運用數學語言的能力。隨著新問題的提出,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通過觀察對比,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

㈡思考交流、形成概念

學生觀察對比得出兩個模擬試驗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教師給出基本事件的概念,并對相關特點加以說明,加深對新概念的理解。

[基本事件有如下的兩個特點:

(1)任何兩個基本事件是互斥的;

(2)任何事件(除不可能事件)都可以表示成基本事件的和.]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問題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中找出研究對象的對立統一面,這能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教會學生運用對立統一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來分析問題的一種方法。教師的注解可以使學生更好的把握問題的關鍵。

例1從字母a、b、c、d中任意取出兩個不同字母的試驗中,有哪些基本事件?

先讓學生嘗試著列出所有的基本事件,教師再講解用樹狀圖列舉問題的優點。

「設計意圖」將數形結合和分類討論的思想滲透到具體問題中來。由于沒有學習排列組合,因此用列舉法列舉基本事件的個數,不僅能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到對象的總數,而且還能使學生在列舉的時候作到不重不漏。解決了求古典概型中基本事件總數這一難點

觀察對比,發現兩個模擬試驗和例1的共同特點:

讓學生先觀察對比,找出兩個模擬試驗和例1的共同特點,再概括總結得到的結論,教師最后補充說明。

[經概括總結后得到:

(1)試驗中所有可能出現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個;(有限性)

(2)每個基本事件出現的可能性相等。(等可能性)

我們將具有這兩個特點的概率模型稱為古典概率概型,簡稱古典概型。

「設計意圖」培養運用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充分體現了數學的化歸思想。啟發誘導的同時,訓練了學生觀察和概括歸納的能力。通過列出相同和不同點,能讓學生很好的理解古典概型。

㈢觀察分析、推導方程

問題思考:在古典概型下,基本事件出現的概率是多少?隨機事件出現的概率如何計算?

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類比分析兩個模擬試驗和例1的概率,先通過用概率加法公式求出隨機事件的概率,再對比概率結果,發現其中的聯系,最后概括總結得出古典概型計算任何事件的概率計算公式: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運用觀察類比和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的辯證唯物主義方法來分析問題,同時讓學生感受數學化歸思想的優越性和這一做法的合理性,突出了古典概型的概率計算公式這一重點。

提問:

(1)在例1的實驗中,出現字母"d"的概率是多少?

(2)在使用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時,應該注意什么?

「設計意圖」教師提問,學生回答,深化對古典概型的概率計算公式的理解,也抓住了解決古典概型的概率計算的關鍵。

㈣例題分析、推廣應用

例2單選題是標準化考試中常用的題型,一般是從A,B,c,D四個選項中選擇一個正確答案。如果考生掌握了考差的內容,他可以選擇唯一正確的答案。假設考生不會做,他隨機的選擇一個答案,問他答對的概率是多少?

學生先思考再回答,教師對學生沒有注意到的關鍵點加以說明。

「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確決概率的計算問題的關鍵是:先要判斷該概率模型是不是古典概型,再要找出隨機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的個數和試驗中基本事件的總數。鞏固學生對已學知識的掌握。

例3同時擲兩個骰子,計算:

(1)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結果?

(2)其中向上的點數之和是5的結果有多少種?

(3)向上的點數之和是5的概率是多少?

先給出問題,再讓學生完成,然后引導學生分析問題,發現解答中存在的問題。引導學生用列表來列舉試驗中的基本事件的總數。

「設計意圖」利用列表數形結合和分類討論,既能形象直觀地列出基本事件的總數,又能做到列舉的不重不漏。深化鞏固對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計算公式的理解。培養學生運用數形結合的思想,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數學思維情趣,形成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態度。

㈤探究思想、鞏固深化

問題思考:為什么要把兩個骰子標上記號?如果不標記號會出現什么情況?你能解釋其中的原因嗎?

要求學生觀察對比兩種結果,找出問題產生的原因。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對比,發現兩種結果不同的根本原因是--研究的問題是否滿足古典概型,從而再次突出了古典概型這一教學重點,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逐漸養成自主探究能力。

㈥總結概括、加深理解

1.基本事件的特點

2.古典概型的特點

3.古典概型的概率計算公式

學生小結歸納,不足的地方老師補充說明。

「設計意圖」使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有一個系統全面的認識,并把學過的相關知識有機地串聯起來,便于記憶和應用,也進一步升華了這節課所要表達的本質思想,讓學生的認知更上一層。

㈦布置作業

課本練習1、2、3

「設計意圖」進一步讓學生掌握古典概型及其概率公式,并能夠學以致用,加深對本節課的理解。

高中教案范文大全篇5

【教材分析】

1、知識結構

2、教材建議

本專題是“思想史”的第一專題,教師要幫助學生逐句分析教科書正文前面的“高二 導語”,向學生交代兩點:

第一、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

第二、要從四個階段認識儒家思想形成與發展演變的脈絡。

第三、儒家思想充分吸取眾家之長,經孔子創立、孟子和荀子繼承發展,西漢發揮。最終成為中國傳統思想的主流思想。

第四、對道家、墨家、法家思想簡要分析并指出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系。

本目教材主要包含兩方面內容:

第一,春秋戰國時期儒家等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第二,認識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義。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了解孔子、孟子、荀子、老子、莊子、韓非子和墨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過程。

其中重點講述儒家思想。掌握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張;認識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義。

(2)過程與方法:

學生可以根據教科書與教師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觀察所得,進行推理分析,主動探究

概念解釋

“百家”指數量多

“爭鳴”指爭論和批判興起原因

經濟:井田制瓦解政治:分封制崩潰

階級關系上士階級的崛起思想文化上學在民間派別代表及觀點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及觀點

墨家:墨子及觀點

法家:韓非子及觀點

“百家爭鳴”局面的形成

形成中國傳統文化體系

奠定中國文化基礎

歷史影響

中國歷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道家:老子、莊子子及觀點

問題的答案,并學會用觀察法、比較法等方法學習有關問題。能對所學內容進行較為全面的比較,概括和闡釋。

教師應該注重運用“抗震救災”素材啟發教學,設計具有針對性、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并對學生在探索過程中的表現予以及時而恰當的評價。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對春秋戰國時期思想活躍而繁榮的文化盛況的學習,使學生對祖國文化有深入的認識,從而更加熱愛祖國歷史與文化,有志于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逐步培育起民族精神,激發對祖國歷史與文化的自豪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感。

【重點、難點分析】

本課重點:“百家爭鳴”局面出現的社會原因和歷史意義;孔子、孟子、荀子、老子、韓非子思想的主要內容。

本課難點是: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的思想及對他們的評價

【設計思路】圍繞“百家爭鳴”形成的原因、各家思想觀點、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進行教學

【教學用具】多媒體教學

【問題研討】本節是中國古代思想的第一個專題內容,內容豐富,但在備課中對查閱資料不夠完整,教學中對諸子百家思想觀點的深入講解度把握不夠準,課題之間的過渡還需要流暢,課堂氣氛不活躍,問題設計缺乏新穎。但個人認為在教學導入中結合現實生活。課堂總結感染力度強,激起學生愛國熱情,弘揚民族文化。爭取更大進步。

高中教案范文大全篇6

單元重點

Ⅰ.語言要點

accept, invitation, after all, continue, call on, day and night, pay back, at the most,

worth, not…any more

Ⅱ.日常交際用語

1. Where have you been all these days?

2. What happened?

3. We did have a good time.

4. Excuse me. I’ve lost a case I wonder if it’s been found.

5. Can you describe the case?

6. Where did you last have it?

7. We asked everyone there if they had found …, but without luck.

8. We couldn’t find it; it was lost.

Ⅲ.語法

疑問句的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

e.g.1. He asked if she was Pleased.

2. She asked him how many People were going to the ball.

背景知識介紹

1.作者

Guy de Maupassant(莫泊桑1850—1893)was a well—known French novelist and short –story writer.在少年時他就對文學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很小的時候開始寫作,在30多歲成為著明的小說家,他的大部分作品講的是人們的日常生活。1871年開始,他在政府部門就職,這期間他熟悉了政府職員的生活。這段經歷幫助他創造出了他的短篇小說“項鏈”。他的作品簡潔明了,諷刺運用得恰到好處。莫泊桑晚年承受疾病圍繞,1893年病逝于巴黎。

2.有關這部戲的介紹

“項鏈”這篇課文是一個獨幕劇,它包括三個人物:Mathilde Loisel, a yang woman;

Pierre Loisel, Mathilde’s husband, a government worker; Jeanne, Mathilde’s good friend.

課文難點分析

1. Scene1 A park in Paris ……walks towards her.

這部分用斜體表示,或象下文一樣置于括號中,叫做舞臺指導說明(stage directions )一般使用現在時態。戲劇一般首先介紹故事發生的時間(time)、地點(place)和劇中人物(characters)。在這一段中有了具體介紹。

2. …but I don’t think I know you. 我好象并不認識你。

I don’t think I should do that. 我認為我不該做那件事。

I don’t believe she will come. 我上信她不會來。

“think, believe” 這兩個詞的否定式在主句中表示,而賓語從句中的動詞用肯定式。

3. In fact you do. 事實上你認識我。

=In fact, you know me. 為了避免和前面重復,所以用助動詞代替。

e.g.①We all love singing, but he doesn’t. 我們都喜歡唱歌,但他不喜歡。

②Class 2 went to a picnic, but Class 1 didn’t. 2班去野餐了,但1班沒去。

4. recognize vt. 認識,辨認

e.g.①She was so changed that I hardly recognized her. 她變得我幾乎認不出來了。

②Harry recognized me in the crowd. 亨利在人群中認出了我。

5. Where have you been all these years? 這些年你上哪兒去了?

e.g. The teacher asked Jane, “You didn’t come to school, last week, where have you been?”

老師問Jane,“你上星期沒來學校,去哪兒了?”

6. That’s because of hard work. 那是因為勞累。

e.g.①He couldn’t go further. That’s because of his wounded leg.

他不能再往前走了,因為他的腿受了傷。

②He cried because of the pain in his arm = He cried because he had a pain in his arm.

他因為胳膊疼而哭了。

because of后面跟名詞在句中作狀語與because加句子引導的狀語從句意義相同。

7. Have times been hard for you? 這些年境況不太好吧!

times這個詞我們以前見過:(morden times )表示目前或某種特殊時期的生活情況或環境,可譯作“日子”、“境況”、“時代”。

e.g.①He didn’t complain of hard times, but kept on working hard. 他沒有抱怨時勢艱難,相反的是一直努力工作。

②Students thought times are terrible in July. 學生們認為7月是一段難熬的日子。

8. But what happened? 發生什么事了?

happen take place. 沒有被動式。

e.g.①I remembered the whole things as if it happened yesterday.

我記得整個事情,就好象是昨天發生的。

②──Why didn’t the boss come yesterday? 為什么老板昨天沒來?

──An accident happened to him. 他出事了。

9. Do you remember one afternoon ten years ago when I came to your house and borrowed a necklace of yours. 10年前的一個下午,我到你家借過一條項鏈,你還記得嗎?

Ten year ago和由when 引導的定語從句一起修飾afternoon.

e.g.①Cart still remembers one afternoon in his first year when the professor took the students the Chemistry lab.卡爾仍然記得一年級時教授帶學生到化學實驗室去的那個下午的情景。

②There are thousands of starts in the sky that are like our sun.

天空中有成千上萬顆像太陽一樣的恒星。

10. I’ve written to accept the invitation. 我已經寫信表示接受邀請了。

e.g.①I received a note, but didn’t accept it. 我收到了一張支票,但沒接受。

②Jack received my letter, and accepted my advice.

Jack收到了我的信并且接受了我的建議。

③give sb. An invitation給sb發邀請(invite sb. to…)refuse sb’s invitation. 拒絕sb的邀請。

11. I haven’t got an evening dress for the ball! 我沒有參加晚會的禮服啊!

12. But, just this once. After all, this ball is very important.不過就這么一次,要知道,這次舞會很重要啊!

after all“畢竟,終究,到底”。用來說服或提醒對方,引出對方似乎忘記了的某個重要的論點或理由。

e.g.①They met with difficulties, but I hear that they’re succeeded after all.

他們遇到了困難,但我聽說他們終究是成功了。

②She said she would not go to the ball, but she went there after all.

她說不去參加舞會,但最后還是去了。

13. I have no jewellery to wear. 我沒有首飾戴。

dress和wear的區別:

e.g.①She always dresses in green. 她總是穿著綠色的衣服。

②Dress at once! 立刻穿上衣服。

③The mother dresses the baby everyday. 媽媽每天給小寶寶穿衣服。

而wear的賓語只能是鞋帽等物品,表示一種狀態。

④He’s wearing a new coat today. 他今天穿了一件新大衣。

但不能說:Wear your clothes at once.

14. Can’t you just wear a flower instead? 難道不能就戴一朵花嗎?

這是一個否定疑問句,表示吃驚,可能含有批評或責備的意思。

e.g.①Hasn’t Albert telephoned you? Albert還沒有打電話來嗎?(說話人認為Albert本該

已經打電話來了,但卻沒打,因此感到奇怪,并含有批評的口氣)

②It’s getting dark. Can’t you walk a little faster? 天快黑了,你不能走快點嗎?(說話

人覺得對方走慢了,含有責備的口氣)

15. She married a man with a lot of money. 她嫁了一個很有錢的人。

marry sb. 娶了某人/嫁給某人。get married結了婚。

be/ get married to sb.與某人結婚,不能用 with.

e.g.①—Is Jack married? Jack結婚了嗎?

—He got married last year. 他去年結婚了。

②He has been married to Mary for 3years. 他和Mary結婚3年了。

③Alice married a Frenchman. Alice和一個法國人結婚了。

16. So I called on you…

So是連詞,用來承上啟下,表示話語的邏輯性。“我想起你嫁了一個有錢人,所以就去看望你……”。

call on/ upon sb. visit sb.到家看望。

e.g.①It’s to years since I last called on my former teacher.

我最近的一次拜望老師已經是10年前了。

Call at sb’s house. 到家看望。

②“I’ll call at your house tomorrow morning. Are you free? “—Yes. You’re welcome.”

“明天我想到家去看望你,你有空嗎?”“好的,歡迎”。

17. You tried it on and it looked wonderful on you.

你把項鏈戴上試了試,戴在你身上真是太好看了。

e.g.①Never buy shoes without trying them on first. 鞋子要先試再買。

②The tailor asked the girl to try on the new dress. 裁縫要那個小孩試一下新衣服。

try on: 試穿,試戴。

18. Perhaps in those days I was. 也許那時候我是(個漂亮的姑娘)…

這是承上啟下的句子,后面的表語可以省略,以避免重復,在口語中常見。

e.g.①She said it was a valuable necklace. It really was.

她說那是一條很貴重的項鏈,的確很貴重。

②“Are they in the park?” “I think they are.” “他們在公園里嗎?”“我想是的”。

19. Pierre and I did have a very good time at the ball.

我和波爾在舞會上的確玩的很痛快。

句中的did是助動詞,在肯定句中用來強調它后面的動詞。

e.g.①Do come here next Sunday. 下星期日一定來啊!

②I did agree with you. 我完全贊同你。

③She does keep her promise. 她確實一貫遵守諾言。

20. But that was the last moment of happiness in our lives.

但那是我們一生中最后的幸福時刻了。

21. On our way home…… that the necklace was not around my neck any more!

那天晚上在回家的路上,我低頭一看,發現項鏈不再掛在我的脖子上了。

not ……any mere. 不再。

e.g.①Don’t make the same mistake any more. 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了。

②She doesn’t live here any more. 她不再住在這兒了。

22. It was exactly like your necklace, but it was a different one.

那條項鏈的確和你的一模一樣,但卻是另外的一條。

句中的One用來指代前在的名詞(necklace)。復數用ones.

e.g.①There are two books. The one on the shelf is mine. 這有2本書,書架上那本是我的。

②There are lots of dresses in the case. You can try on the ones you like.

箱子里有很多件衣服,你可以試穿所有你喜歡的。

23. During the next ten years… to pay back the money we had borrowed (= In order to return the money which we had borrowed, both of us worked a long time every day in the next ten years.)在后來的10年時間里,為了償還這筆借款,我們兩個不分晝夜地干活。

pay back作“償還”,“還錢”解。pay back money to sb. pay back money for sth.

e.g.①“—I’ll pay back the money to you next week. Is it ok?”“我下星期還錢給你,行嗎?”

—“That’s ok!” 好吧!

②“Have you paid back the money for the foods?” 購買食品的錢還了沒有?

③They paid off all the debts on time. 他們按時把債還清了。

④Once we have paid off the store, we shall owe money to no one.

一旦把商店的錢還清了,我們就不欠任何人的錢了。

24. That’s why I come and ask for help. 這就是為什么我顯得這樣蒼老。

“Why” 在這里相當于“the reason why …”即(為什么)…的原因。

e.g. He had stolen the necklace. That’s why he was punished.

他偷了項鏈,這說是受到懲罰的原因。

25. It wasn’t valuable at all. 它根本就不值錢。

at all“全然”“完全”。常用于否定句中“not…at all”“完全不”,“根本不”。 e.g.①She’s rather lazy, not at all suitable for the post. 她太懶了,根本不適合這個職業。

②I don’t believe her at all. 我根本就不相信她。

26. It was worth five hundred francs at the most… 它最多值500法郎。

be worth+sth. /doing sth.“值(多少錢)”

e.g.①This piece of jewelry is worth $500. 這件手飾值500美元。

②His suggestion is worth consideration / considering. 他的建議值得考慮。

③The museum is worth a visit. 那個博物館值得一看。

27. He is now at the Lost and Found.

他現在失物招領處。

間接問句

直接引語如果是疑問句,變成間接引語時,有以下共同要求:

1.要把疑問語序變成陳述句語序。

2.主語的人稱,謂語動詞的時態以及狀語要作相應的變化。

3.句末要用句號。

直接引語如果是一般疑問句,變成間接引語時,還要用if / whether引導。如果在引語中含有“or”,則只能用whether.

e.g.① He asked her, “Are you pleased?”

He asked her if / whether she was pleased.

②She asked me, “Have you finished the work?”

She asked me if / where I had finished the work.

③ Mother asked, “Will you stay at home or go with us?”

Mother asked (me) whether I would stay at home or go with them.

直接引語如果是特殊疑問句,變成間接引語時仍和原來的疑問代詞。

e.g.① She asked me, “Where have you been all these years?” 

She asked me where I had been all those years.

② He asked Tom,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He asked Tom what he was looking for.

③ He asked me, “Why didn’t you stop her?”

He asked me why I hadn’t stopped her.

練習

請改寫這個劇本。

高中教案范文大全篇7

一、學習目標與自我評估

1 掌握利用單位圓的幾何方法作函數 的圖象

2 結合 的圖象及函數周期性的定義了解三角函數的周期性,及最小正周期

3 會用代數方法求 等函數的周期

4 理解周期性的幾何意義

二、學習重點與難點

“周期函數的概念”, 周期的求解。

三、學法指導

1、 是周期函數是指對定義域中所有 都有,即 應是恒等式。

2、周期函數一定會有周期,但不一定存在最小正周期。

四、學習活動與意義建構

五、重點與難點探究

例1、若鐘擺的高度 與時間 之間的函數關系如圖所示

(1)求該函數的周期;

(2)求 時鐘擺的高度。

例2、求下列函數的周期。

(1) (2)

總結:(1)函數 (其中 均為常數,且的周期T= 。

(2)函數 (其中 均為常數,且的周期T= 。

例3、求證: 的周期為 。

例4、(1)研究 和 函數的圖象,分析其周期性。(2)求證: 的周期為 (其中 均為常數,

總結:函數 (其中 均為常數,且__的周期T= 。

例5、(1)求 的周期。

(2)已知 滿足 ,求證: 是周期函數

課后思考:能否利用單位圓作函數 的圖象。

六、作業:

七、自主體驗與運用

1、函數 的周期為 ( )

A、 B、 C、 D、

2、函數 的最小正周期是 ( )

A、 B、 C、 D、

3、函數 的最小正周期是 ( )

A、 B、 C、 D、

4、函數 的周期是 ( )

A、 B、 C、 D、

5、設 是定義域為R,最小正周期為 的函數,若 ,則 的值等于 (  )

A、1 B、 C、0 D、

6、函數 的最小正周期是 ,則

7、已知函數 的最小正周期不大于2,則正整數

的最小值是

8、求函數 的最小正周期為T,且 ,則正整數的值是

9、已知函數 是周期為6的奇函數,且 則

10、若函數 ,則

11、用周期的定義分析 的周期。

12、已知函數 ,如果使 的周期在 內,求正整數 的值

13、一機械振動中,某質子離開平衡位置的位移 與時間 之間的函數關系如圖所示:

(1) 求該函數的周期;

(2) 求 時,該質點離開平衡位置的位移。

14、已知 是定義在R上的函數,且對任意 有成立,

(1) 證明: 是周期函數;

(2) 若 求 的值。

高中教案范文大全篇8

一、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圖片和閱讀教材,客觀描述隋唐統一的過程,了解隋朝時期的成就建樹。

2、通過展示史料并進行小組討論隋朝大運河的歷史意義,提高分析歸納能力,養成“論從史出”的意識。

3、通過本課學習,認識到隋唐的統一有利于政治經濟的發展,從而加深對國家統一的重要性的理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隋朝滅亡的原因。

【難點】

隋朝大運河開通的意義。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教師展示唐朝詩人皮日休的《汴河懷古》,并提出問題:此詩中的“河”指的是什么呢?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此河指的是隋朝時期開通的大運河。

教師追問:隋朝大運河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此運河是在什么樣的背景下建成的?順勢導入新課。

環節二:新課講授

(一)隋統一的過程

教師講述:我們都知道魏晉南北朝是一個混亂的時期,國家長期處于分裂狀態。

教師讓學生閱讀教材并思考:那是誰結束了這一局面,又有什么意義呢?

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581年北周外戚楊堅代周稱帝,改國號為隋,楊堅即隋文帝——589年,隋滅陳,統一全國,結束了魏晉南北朝以來近400年的分裂局面。

教師強調:隋朝的統一結束了分裂局面,為后來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礎。

(二)隋朝的各項建設

教師讓學生閱讀教材正文第二段,提問:隋朝建立后都有哪些成就?

學生分析總結:隋朝時期在長安、洛陽設糧倉;隋煬帝時期修建洛陽城和大運河。

教師總結:隋朝初期建設頗多,其中大運河最為著名。

教師展示《隋唐大運河示意圖》并讓學生思考:隋朝大運河自北向南都流經哪些地方,溝通了哪些水系?

學生回答: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至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分成永濟渠、通濟渠、邗溝和江南河四段。

教師展示史料,安排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并提問:修建這條大運河有什么好處呢?

小組代表回答:隋朝開通大運河能夠加強南北方的政治經濟聯系,鞏固國家統一。

教師總結:運河的開通能夠溝通南北方經濟交流,大運河沿岸的城市也有所發展,從而有利于鞏固國家統一,同時也為我們也留下了燦爛的文化遺產。

教師在多媒體展示史料并設問:結合課前展示《汴河懷古》中所說“盡道隋亡為此河”,想一想隋朝的滅亡和大運河的開通有關么?

學生回答:有一定關系,修建大運河時勞民傷財,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并激增不滿,最后發生起義。

教師補充總結:除此之外,隋煬帝還頻頻發動戰爭,種種行為導致社會生產下降,民不聊生,社會矛盾激化,最后導致大規模起義。

(三)唐朝統一

教師播放電視劇《隋唐英雄傳》片段提問:隋煬帝最后的下場是什么,又是誰取而代之統一全國的?

學生總結:618年隋煬帝被部下殺死,隋朝貴族李淵在長安稱帝,建立唐朝,為唐高祖,后來唐軍消滅起義軍和割據勢力統一全國。

教師追問:唐朝統一全國有何意義?

學生回答:穩定政局,為唐朝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做好鋪墊。

教師總結:唐統一后給后面幾次唐朝盛世提供了良好的環境,足以使得唐朝在古代成為盛極一時的繁榮強國。

環節三:小結作業

1、小結:教師結合板書,帶領學生系統歸納本節課所學知識。

2、作業:課下收集隋朝相關資料,下節課談談是如何看待隋煬帝的。

四、板書設計

高中教案范文大全篇9

一、教學內容

教學重點:1、引入物質的量的必要性

2、物質的量及其單位摩爾。

3、阿伏伽德羅常數及其應用。

4、物質的量、阿伏伽德羅常數、粒子數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物質的量及其單位摩爾,兩個基本公式的應用。

課時安排:約15~20分鐘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摩爾是物質的量的基本單位,認識到物質的量與微觀粒子之間的關系;掌握摩爾質量的概念。

2、理解提出摩爾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羅常數的涵義。

3、掌握物質的量、摩爾質量、物質的質量之間的關系。能用于進行簡單的化學計算。

過程與方法:

1.培養邏輯推理、抽象概括能力。

2.培養計算能力,并通過計算更好地理解概念和運用、鞏固概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概念的透徹理解,培養嚴謹、認真的學習態度,體會定量研究的方法對研究和學習化學的重要作用。

三教學過程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在講解今天的內容之前,老師先考考大家對以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

請問物質是由什么組成的啊?

學生答:分子、原子、離子等微粒。

嗯,是這樣的!物質就是由分子、原子或離子等微觀粒子組成的。

那么這些粒子之間有什么共同點呢?

學生答:都很小,都在不停地運動…

對!它們都很小!

我們知道,物質之間發生的化學反應都是分子、原子或離子之間按一定的數目關系進行的。但是這些微粒都太小,顯然我們是不能一個一個將它們取出來進行反應吧!

那大家告訴我,在實驗室里我們是怎樣取用物質來進行化學反應的啊?

學生答:天平稱固體的質量,量筒量液體的體積。

嗯,雖然我們說物質之間發生的化學反應都是微利之間按一定比例進行的。但實際操作過程中我們是稱取一定質量(g)或者量取一定體積(mL)的化學物質來進行我們需要的化學反應的。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微觀粒子的數目和物質宏觀的質量或者體積之間是存在著一定的聯系的。

今天我們大家就一起來探討它們之間的這種聯系!

板書課題:物質的量

嗯,老師現在遇到了一個小麻煩,現在老師的粉筆用完了,所以呢,只有再買一些。可是粉筆好小啊,一支支的數好麻煩啊!同學們有沒有什么好的建議呢?

學生答:買一盒、買一箱、、、、、

看來同學們都很留心生活啊!如果我們用盒子把粉筆裝起來,那就方便多了。

我們之前說我們不能取用分子、原子等微粒來進行化學反應是因為它們都太小了!那我們可不可以也用一個“盒子”將它們按一定數目的集合體的形式“裝”起來呢?

其實早就有人想到這個“盒子”了!國際科學界是用“物質的量”來“裝”這些微粒的。

物質的量它是一個物理量,就像同為物理量的質量一樣,它也是有符號和單位的。

回憶所學知識,思考并回答老師的問題,緊跟思路,漸漸進入課題

緊跟課堂節奏,思考老師的問題,興趣提升

意識到微觀粒子時需要集團概念的

通過對物質組成,分子等微觀粒子共性的回顧,讓學生懂的在研究微觀粒子時“集團意識”的重要性。

通過實例,使學生認識到分組達到了使問題簡化的目的。

過渡到物質的量的概念

板書:一、基本概念

1、物質的量

(1)是一個物理量;(2)符號:n;(3)單位:摩爾(mol)(4)表示含有一定數目粒子的集體

(5)注意:

“物質的量”是一個統一、不可分割的整體,不能增加也不能減少。不能把它理解為“物質的質量”或“物質的數量”。

摩爾作為物質的量的單位,這一單位只適用于微觀粒子(如分子,原子,離子,電子,質子等),不適用于宏觀物質。

[問]能否說1mol小麥約含有6.02×1023個麥粒?

物質的量描述的對象是粒子的集體,但沒有限定是何種粒子集體,因此,我們在使用摩爾表示物質的量時,要用化學式指明粒子的種類。例:1molNa+或n(Na+)=1mol

[練習]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A)1摩爾氧

(B)1.5摩爾O2

(D)摩爾是7個基本物理量之一

(E)0.5摩大米

那這個“盒子”里到底裝了多少個微觀粒子呢?

國際上規定,1mol粒子集合體所含的粒子數與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數相同,約為6.02×1023個。

并且也給這個數值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阿伏伽德羅常數

板書:2、阿伏伽德羅常數

定義: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數;符號:NA;單位:mol-1。約為6.02×1023mol-1

跟進老師的節奏,結合預習開始學習物質的量及阿伏伽德羅常數的相關知識;

正式過渡,讓學生以良好的狀態進入課題;

通過上面的學習,相信大家對物質的量及阿伏伽德羅常數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下面老師又有問題了,請問1molFe含有多少個鐵原子?那2molFe呢?

請問你們是怎樣得到2molFe中鐵原子的個數的呢?

很好!這樣我們就得到了物質的量n、阿伏伽德羅常數NA與粒子數(N)之間的關系了:

N=n×NA即:n=N/NA

板書:二、基本公式

N=n×NAn=N/N

強化練習:

1、1molH2所含氫氣分子的個數6.02×1023;

2、2molO2含1.204×1024個氧分子;

好,來給大家簡單說說NA≈6.02×1023mol-1的這個數字究竟有多大?

將1分硬幣排列成1mol,可來回地球與太陽之間400億次。

科學研究是永無止境的!在我們有了物質的量這個物理量以后,我們發現了一些有趣的現象和規律。

思考并回答:1molFe含有6.02×1023個鐵原子;2molFe含1.204×1024個鐵原子。

回答:2×6.02×1023就得到2molFe中鐵原子的個數

跟進思路,思考問題,強化記憶

通過實際練習得出物質的量、阿伏伽德羅常數與粒子數之間的關系,使學生易于接受、記憶深刻;

通過練習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

通過實例使學生印象深刻,對阿伏伽德羅常數有一定的認識

請同學們看教材12頁,

1molH2O的質量是18g,約含有6.02×1023個水分子;

0.5molH2O的質量是9g,約含有3.01×1023個水分子;

1molAl的質量是27g,約含有6.02×1023個鋁原子;

2molAl的質量是54g,約含有1.204×1024個鋁原子;

數學是很奇妙的,數據中常常會體現出一些規律!那么在這些數據中你們發現了什么呢?

提示:當它們的物質的量都為1mol時它們的粒子數之間有什么共同點呢?當它們的質量以克為單位時,1mol的粒子的質量與他們的相對原子質量或者相對分子質量在數值上又有什么關系呢?

總結:

1、1mol任何粒子集合體都含有6.02×1023個粒子;

2、1mol任何粒子或物質的質量以克為單位時,其數值都與該粒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或者相對分子質量相等。

在這里科學界又達成了共識!將單位物質的量的物質所具有的質量叫做摩爾質量。摩爾質量在數值上等于物質的相對原子質量或者是相對分子質量。

板書:3、摩爾質量

定義:單位物質的量的物質所具有的質量;符號:M;單位:g/mol(g.mol-1)

練習:

Mg的摩爾質量是24g/mol;

CO2的摩爾質量是44g/mol;

H2SO4的摩爾質量是98g/mol;

那么:我們接著探討上面數據中的規律,表中顯示1mol的Al質量為27g,2molAl的質量是54g,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Al的摩爾質量是27g/mol。我們從這里就得到了物質的量(n)、質量(m)和摩爾質量(M)之間的關系:

m=n×M也即:n=m/M

板書:n=m/Mn=m/M

我們說:學以致用!

那么我們能用今天所學習的知識來解決怎樣的問題呢?現在老師這里剛好有一瓶“380mL的農夫山泉”我們怎樣才能通過計算知道里面有多少個水分子呢?

知道了它的體積,我們可以通過密度求得它的質量為300g,那么物質的質量和它所含的微粒個數之間是通過什么紐帶來聯系的呢?(通過公式,提示學生運用物質的量)

解:m=ρ×V=1g/mL×380mL=380g

M=18g/mol

n=m/M=380g÷18g/mol=21.1mol

N=n×NA=21.1mol×6.02×1023mol-1=1.27×1025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可以算出一瓶水里面含有多少水分子,假如現在老師手里的是一瓶純凈的氣體呢?我們有怎樣求算其中的微粒數目呢?下次課我們就一起學習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希望大家課后積極地預習和思考。

緊跟課堂節奏,認真分析,教材12頁的材料,得出結論;緊跟老師的提問得到摩爾質量的概念;

認真聽講,分析題目,得出答案;

認真分析,得出答案;分析規律;

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回憶課堂知識,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通過教材實例,讓學生理解摩爾質量的概念;

通過題目使學生對摩爾質量的概念有一定的掌握;

通過學生親自參與得出結論,加深記憶;使學生獲得一定的成就感;

聯系生活,通過生活中的實例,引起學生的興趣。回顧課堂,達到加深學生記憶的效果

六、板書設計

一、基本概念二、基本公式

含義

符號

1、N=n×NA

單位(符號)

1、物質的量

含一定數目粒子的集體

n

2、n=m/M

摩爾(mol)

2、阿伏加德羅常數

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數

NA

mol-1

3、摩爾質量

單位物質的量的物質所具有的質量

M

g/mol(g.mol-1)

七、教學反思

高中教案范文大全篇10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褶皺、斷層的概念,認識褶皺山和斷層山的形成及基本形態特征。

2、了解火山的形成、結構和規模。

3、提供數據,從技術要求、工程量和造就方面的差異,說明山地對交通運輸的影響;培養學生運用數據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閱讀褶皺、斷層示意圖,分析褶皺、斷層的成因及地貌表現。

2、通過讀圖分析地質構造的基本類型及其對地表形態的影響,培養學生讀圖能力,培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3、通過分析各種山地的成因,培養讀圖、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以小組協作討論的方法學習山地對交通運輸的影響。培養學生大膽、主動分析問題和解決生活中的地理問題。

5、案例探究:山地對交通運輸線路結構、線路分布格局、線路延伸方向的影響。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小組協作討論和案例探究,幫助學生建立勇于探索創新的精神,克服困難的信息和團結協作的良好習慣。學會傾聽和欣賞別人,學會從分歧中尊重別人,從而提高人文素養。

2、通過"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教學,樹立事物是運動的,是不斷發展變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重點

1、山地的三種類型。

2、山地對交通的影響。

難點

1、正確判斷背斜和向斜

2、閱讀褶皺、斷層示意圖,分析褶皺、斷層的成因及地貌表現。

教學方法與手段

模擬演示法、多媒體輔助教學、自主探究學習法

教材分析及教學策略

山地是陸地地形的骨架,它的形成和發展都與內力作用有關系,所以,在講述了塑造地表形態的力量之后,本節將山地作為內力塑造地表形態的一個典型案例單獨講授。地表形態與人類生活和生產有密切的關系,為了讓學生認識地表形態對人類生活和生產的影響,本節在講述了山地的形成之后,還以山地對交通運輸的影響為案例,剖析了山地對人類生活、生產的影響。所以,本節有兩個重點內容:一個是山地的形成,介紹了褶皺山、斷塊山和火山的形成、分布和規模;另一個是山地對交通運輸線路結構、線路分布格局、線路延伸方向的影響。本節以山地為案例,對內力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態進行剖析,目的是讓學生對內力作用對地表形態的影響有更為深入理解,學會分析內力作用對地表形態的影響,并將這種案例剖析方法遷移到其他構造地貌的學習中。

對褶皺和斷層內容的處理。褶皺山和斷塊山都發育在一定的地質構造上,所以,教材在講述褶皺山和斷塊山的形成的時候,都是先從褶皺和斷層這些基本地質構造的形成講起的。它們是學習褶皺山和斷塊山的基礎,但不是最后的落腳點。最后的落腳點是褶皺山和斷塊山的基本形態。

"火山"部分內容組織。教材從三方面介紹了火山,即火山是如何形成的、火山的結構、火山的規模。在火山的形成部分,教材用對比的方式介紹了兩種不同的火山活動形式及其形成的地貌,一種是裂隙式噴發與玄武巖高原的形成,一種是中心式噴發與火山錐的形成,目的是讓學生知道并不是所有的火山噴發都能形成火山錐。這給學生將來有機會到野外觀察火山提供一個基本常識。

導入

【導入新課】同學們一定見過和聽說過許多山脈,如我國的五岳、四大佛教名山等,不知大家是否注意過這樣一個問題:這些山脈的形成原因是什么?他們的形成原因是否一直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一問題。

【板書】第二節山地的形成

一、褶皺山、斷塊山、火山

【引導】什么叫褶皺、斷層呢?

(教師在講課時可利用隨手教具--書本、紙張進行演示,并強調巖層的受力方向)

【講解】在地殼運動產生的強大的擠壓作用下,巖層會發生塑性變形,產生一系列的波狀彎曲,叫做褶皺。當地殼運動產生的強大壓力和張力,超過了巖石的承受能力時,巖體就會破裂。巖體發生破裂后,如果兩側的巖體沿斷裂面發生明顯的位移,就形成了斷層。我們下面先來了解一下褶皺山的有關知識。

【板書】1、褶皺山

①概念:巖層彎曲變形(連續性變形)

【指導讀書】褶皺的基本形態表現為兩種,即背斜和向斜。什么是背斜、向斜呢?

(教師在黑板上用板筆繪出背斜和向斜的形態圖,并標出受力方向)

【板書】②形態:背斜和向斜

③褶皺形成過程:

【提問】同學們仔細觀察,背斜和向斜從外部形態上看有什么不同呢?

【學生回答】從外部形態看,背斜的巖層一般是向上拱起,向斜的巖層一般是向下彎曲的。

【教師講解】在地貌上,背斜常成為山嶺,而向斜常形成谷地或盆地。但這只是一般情況,還有特殊情況。

(教師用黑板擦把背斜上部擦去一部分,把向斜上部用粉筆添繪上一部分,變成"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形態。)

【引導】大家請看!有的時候恰恰相反,背斜由山嶺變成于谷地,而向斜由谷地變成了山嶺,這是怎么回事呢?

【學生回答】略

【教師講解】這是受到外力作用的結果。背斜頂部因受到張力作用,巖性比較疏松,若裸露在地表很容易受到風力、流水等外力因素的侵蝕,所以就有可能變成谷地;而向斜槽部因受到擠壓力作用,巖性比較堅硬不容易被外力侵蝕,反而成為山嶺。所以我們在分析問題時,既要看到它的一般性,也要注意到它的特殊性。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這種現象叫地形倒置,在山區、礦山等地帶是可以看到的。所以我們不能簡單地從形態上來判斷背斜或向斜。背斜頂部被侵蝕后,下面的巖層裸露出來,所以從巖層的新老關系看,背斜中心部分巖層較老,兩翼巖層較新;向斜中心部分巖層較新,兩翼巖層較老。無論巖層怎樣變形,依據巖層的新老關系來判斷背斜或向斜,都是可靠的。

【板書】④正地形("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與逆地形("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⑤背斜與向斜的比較:

【出示投影片】背斜和向斜同學們弄清楚了嗎?下面我們通過這一表格再來比較一下。背斜向斜比較表。

【說明】由背斜或向斜發育而成的山嶺和谷地,統稱為褶皺山。褶皺山的規模有大有小。大規模的褶皺山系可以綿延數千千米,如縱貫南北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以及橫貫亞歐大陸中南部的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系等。小規模褶皺山只有幾十米。

【轉折過渡】書頁紙張很柔軟,受力發生了彎曲變形--褶皺,巖層可塑性差,如果地殼運動產生的強大壓力或張力超過了巖石的強度,巖層會怎樣?(巖層會斷裂錯開)

【板書】2、斷層山──巖層變位(不連續的變形)(注意與褶皺比較)

(教師在黑板上用粉筆繪出斷層示意圖)

【教師講解】從斷層兩側巖塊的相對移動方向(可能一側上升或一側下沉)可看出,相對上升的巖塊,在地貌上常形成塊狀山地或高地,如我國的東岳泰山、西岳華山、江西廬山等名山,都屬于上升的巖塊;另一側相對下沉的巖塊,則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我國陜西南部的渭河平原、山西中部的汾河谷地。

斷層在山區是經常可以看到的,常常表現為懸崖、陡壁、峽谷等。在斷層構造地帶,由于巖石破碎,易受風化侵蝕,常常發育成溝谷、河流。

由斷層發育而成的山嶺和谷地,統稱為斷塊山地,簡稱斷塊山。斷塊山是地殼運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分布十分廣泛的地貌形態。它的規模大小不等,大的斷塊山可以延伸數千米,如我國的華山(圖4.13)等,小的只有幾十米。

【出示投影片】

斷層

成因巖石受力破裂,并沿斷裂面有明顯相對錯動、位移(即發生錯位)的斷裂構造叫斷層。

地形斷層面-陡崖

斷層線-巖石破碎易被風化侵蝕成溝谷、泉、或湖泊

上升的巖塊形成塊或高地

下沉的巖塊常形成谷地

圖示

【轉折過渡】除了以上所說的褶皺山和斷層山之外,是否還有其他類型的山脈呢?試舉一例說明。

【學生思考后回答】有,如富士山屬于火山。

【教師總結】同學們回答的很好,還有火山,那么火山是如何形成的呢?這就是我們要研究的下一個問題。

【板書】3、火山

【指導讀書】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75思考:

①玄武巖高原和火山有什么聯系與區別?

②火山由哪幾部分構成的?

③火山的規模是否相同?

【學生回答】

①聯系:玄武巖高原和火山都是由于處于地下深處的巖漿,在巨大的壓力作用下,有時候會沿著地殼的薄弱地帶噴出地表而形成的。

區別:玄武巖高原是巖漿沿著地殼的線狀裂隙流出,往往比較寬廣。如哥倫比亞高原。

火山是巖漿沿著地殼的中央噴出口或管道噴出。如我國長白山的主峰。

②火山由火山口和火山錐兩部分組成。

③火山的規模大小不一,大火山的相對高度可達4000~5000米,火山口直徑為數百米;小火山的相對高度不及100米。

【板書】(在學生回答時教師板書相應內容)

①玄武巖高原和火山聯系與區別

②組成:火山口和火山錐

③規模:大小不一

【教師講解】我們雖然了解了火山的構造是由火山口和火山錐組成,你是否真正理解呢?下面我們對其作具體講解。(讀圖4.14)

【教師補充講解】火山口是地下巖漿上涌噴出地表的出口。沒有破壞的火山口是一個中央低凹的封閉洼地,有時候會積水形成湖泊,如我國的長白山天池。破壞后的火山口呈半封閉狀態。

火山錐是由火山碎屑物質和噴涌出來的巖漿在流動過程中堆積而成的錐形體。它一般由多次火山噴發形成,上部坡度較大,下部坡度較緩。

【轉折過渡】通過以上的學習我們已經基本了解了山岳的各種類型及其形成原因,那么山岳對人類有什么影響呢?我們這節課主要從山岳對交通運輸的影響來說明。

【板書】

二、山地對交通運輸的影響

【指導讀書】閱讀教材P76思考:

1.山岳對交通運輸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2.一般情況下,山岳地區的交通運輸線主要以什么方式為主,為什么?

3.山岳地區的交通運輸線路的選取原則?為了達到線路的技術要求,在山岳地區修建公路和鐵路應注意什么問題?

【學生回答】

1.對交通運輸方式的選擇、交通運輸線路的分布和延伸方向影響較大

2.一般情況下,山岳地區的交通運輸線主要以公路為主,而后才是鐵路。

因為在山岳地區修建交通運輸干線,不僅成本高,難度也比較大。為了降低修建成本和難度,在山岳地區,人們通常優先建造成本較低、難度較小的公路,其次才是鐵路。

3.地勢相對和緩的山間盆地和河谷地帶。

為了達到線路的技術要求,在山岳地區修建公路和鐵路往往需要迂回前進。

【思考題】

1.在斷層處修建水庫,大型工廠行不行?(不行,容易滑坡)

2.北京地址平面圖上,從古到今,為什么總是缺一個西北角?

板書第二節山地的形成

一、褶皺山、斷塊山、火山

1.褶皺山

①概念:巖層彎曲變形(連續性變形)

②形態:背斜和向斜

③褶皺形成過程:

④正地形("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與逆地形("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⑤背斜與向斜的比較:

2.斷層山──巖層變位(不連續的變形)(注意與褶皺比較)

3.火山

①玄武巖高原和火山聯系與區別

②組成:火山口和火山錐

③規模:大小不一

二、山岳對交通運輸的影響

作業地理填充圖上的練習

高中教案范文大全篇11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兩種電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電量的概念.

2.知道摩擦起電,知道摩擦起電不是創造了電荷,而是使物體中的正負電荷分開.

3.知道靜電感應現象,知道靜電感應起電不是創造了電荷,而是使物體中的電荷分開.

4.知道電荷守恒定律.

5.知道什么是元電荷.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初中知識的復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自然界中的兩種電荷

2、通過對原子核式結構的學習使學生明確摩擦起電和感應起電不是創造了電荷,而是使物體中的電荷分開.但對一個與外界沒有電荷交換的系統,電荷的代數和不變。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本節的學習培養學生從微觀的角度認識物體帶電的本質

重點:電荷守恒定律

難點:利用電荷守恒定律分析解決相關問題摩擦起電和感應起電的相關問題。

預習導學→引導點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典型例題分析→鞏固知識→達標提升

【自主預習】

1.自然界中存在兩種電荷,即電荷和電荷.

2.原子核的正電荷數量與核外電子的負電荷的數量一樣多,所以整個原子對表現為電中性.

3.不同物質的微觀結構不同,核外電子的多少和運動情況也不同。在金屬中離原子核最遠的電子往往會脫離原子核的束縛而在金屬中自由活動,這種電子叫做自由電子。失去這種電子的原子便成為帶正電的離子,離子都在自己的平衡位置上振動而不移動,只有自由電子穿梭其中。所以金屬導電時只有在移動.

4.物體的帶電方式:(1)摩擦起電:兩個不同的物體相互摩擦,失去電子的帶電,獲得電子的帶電.(2)感應起電:導體接近(不接觸)帶電體,使導體靠近帶電體一端帶上與帶電體相的電荷,而另一端帶上與帶電體相的電荷.

5.電荷守恒定律:電荷既不能,也不會,只能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或者從物體的一部分轉移到另一部分;在轉移的過程中,電荷量的總量保持不變.

6.電子和質子帶有等量的異種電荷,電荷量e=C.實驗指出,所有帶電體的電荷量都是電荷量e的.所以,電荷量e稱為.電荷量e的數值最早是由美國物理學家測得的。

7.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摩擦起電是創造電荷的過程

B.帶等量異種電荷的兩個導體接觸后電荷會消失,這種現象叫電荷的湮沒

C.接觸起電是電荷轉移的過程

D.玻璃棒無論和什么物體摩擦都會帶正電

8.關于元電荷的理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元電荷就是電子B.元電荷是表示跟電子所帶電量數值相等的電量

C.元電荷就是質子D.物體所帶的電量只能是元電荷的整數倍

【互動交流】

思考問題

1、初中學過自然界有幾種電荷,兩種電荷是怎樣定義的?它們間的相互作用如何?電荷的多少用什么表示?

2、電荷的基本性質是什么呢?

一.電荷

1.電荷的種類:自然界中有種電荷

①.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上所帶的電荷,叫電荷;

②.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上所帶的電荷,叫電荷。

2.電荷間相互作用的規律:同種電荷相互,異種電荷相互。

二.使物體帶電的三種方法

問題一:

思考a:一般情況下物體不帶電,不帶電的物體內是否存在電荷?物質的微觀結構是怎樣的?

思考b:什么是摩擦起電,為什么摩擦能夠使物體帶電呢?實質是什么呢?

(1)原子的核式結構及摩擦起電的微觀解釋(原子:包括原子核(質子和中子)和核外電子。)

(2)摩擦起電的原因:不同物質的原子核束縛電子的能力不同.

實質:電子的轉移.結果:兩個相互摩擦的物體帶上了等量異種電荷.

1.摩擦起電

產生?結果?

實質:摩擦起電實質是電子從一個物體到另一個物體上。得到電子,帶;失去電子,帶

例1.毛皮與橡膠棒摩擦后,毛皮帶正電,這是因為()

A.毛皮上的一些電子轉移到橡膠棒上了B.毛皮上的一些正電荷轉移到了橡膠棒上了

C.橡膠棒上的一些電子轉移到了毛皮上了D.橡膠棒上的一些正電荷轉移到毛皮上了

問題二:

思考a:接觸帶電的實質是什么呢?

思考b:兩個完全相同的帶電導體,接觸后再分開,二者所帶電量怎樣分配呢?

電中和現象及電荷均分原理:

a.兩個帶電荷的物體相互接觸后都不顯電性,這種現象叫做電中和現象。

b.兩個相同的帶電金屬導體接觸后,電荷要重新分配,這種現象叫做電荷均分原理。

2.接觸帶電

產生?結果?

實質:自由電子在的轉移。

例2.兩個完全相同的金屬球,一個帶+6×10-8C的電量,另一個帶-2×10-8C的電量。把兩球接觸后再分開,兩球分別帶電多少?

問題三:

(1)思考a:金屬為什么能夠成為導體?

(2)【演示】

思考a:把帶正電荷的球C移近導體A,箔片有什么變化,現象說明了什么呢?然后又移走C呢?

思考b:如果先把A和B分開,然后移開C,箔片什么變化,這種現象又說明什么呢?

思考c:在上一步的基礎上,再讓A和B接觸,又會看到什么現象呢?這個現象說明了什么呢?

(3)什么是靜電感應和感應起電?感應起電的實質什么呢?

3.感應起電

⑴靜電感應:當一個帶電體導體時,可以使導體帶電的現象,叫做靜電感應。

⑵感應起電:利用靜電感應使金屬導體帶電的過程。

實質:自由電子從物體的一部分轉移到另一部分。

規律:近端感應種電荷,遠端感應種電荷。

靜電感應的原因?

分析物質的微觀分子結構,分析起電的本質原因:把帶電的球C移近金屬導體A和B時,由于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使導體上的自由電子被吸引過來,因此導體A和B帶上了等量的異種電荷.感應起電也不是創造了電荷,而是使物體中的正負電荷分開,是電荷從物體的一部分轉移到另一部分。

得出電荷守恒定律.

例3.如圖所示,將用絕緣支柱支持的不帶電金屬導體A和B接觸,再將帶負電的導體C移近導體A,然后把導體A、B分開,再移去C,則()

A.導體A帶負電,B帶正電

B.導體A帶正電,B帶負電

C.導體A失去部分負電荷,導體C得到負電荷

D.導體A帶正電是由于導體B的部分電子轉移到A上,故A、B帶等量異種電荷

小結:使物體帶電的方式及本質

三.電荷守恒定律

1、電荷守恒定律的兩種表述:

表述一:

表述二:一個與外界沒有電荷交換的系統,電荷的代數和總是保持不變。

例4.關于電荷守恒定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一個物體所帶的電量總是守恒的;

B.在與外界沒有電荷交換的情況下,一個系統所帶的電量總是守恒的;

C.在一定的條件下,一個系統內的等量的正負電荷即使同時消失,但是這并不違背電荷守恒定律;

D.電荷守恒定律并不意味著帶電系統一定和外界沒有電荷交換;

四.元電荷

閱讀課本并回答

(1)電荷的多少如何表示?它的單位是什么?

(2)什么是元電荷?一個電子就是一個元電荷嗎?

(3)元電荷的數值是多少?它的數值最早是由哪位物理學家測定的?

(4)什么是比荷?電子的比荷是多少?

1.電荷量():電荷的多少,簡稱電量。單位:,符號:

2.元電荷是一個電子或質子所帶的電荷量,它是電荷量的最單位。

元電荷的值:e=,最早由美國物理學家測定。

注意:所有帶電體的電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等于e的整數倍。就是說,電荷量是不能連續變化的物理量。

3.比荷(荷質比):帶電體的與其的比值。

比荷:電子的電荷量e和電子的質量me的比值,為C/㎏

例5.關于物體的帶電荷量,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A.物體所帶的電荷量可以為任意實數

B.物體所帶的電荷量應該是某些特定值

C.物體帶電+1.60×10-9C,這是因為該物體失去了1.0×1010個電子

D.物體帶電荷量的最小值為1.6×10-19C

例6.5個元電荷的電量是________,16C電量等于________元電荷.

五.驗電器和靜電計

1、人們選用什么儀器來判斷物體是否帶電?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閱讀課本了解驗電器和靜電計的結構和功能靜電計(指針式驗電器)

2、思考:是否只有當帶電體與導體棒的上端直接接觸時,金屬箔片才開始張開?解釋看到的現象.

【隨堂檢測】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摩擦起電和靜電感應都是使物體正負電荷分開,而總電荷量并未變化

B.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帶負電,摩擦過程中橡膠棒上正電荷轉移到毛皮上

C.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正電是摩擦過程中玻璃棒得到電子

D.物體不帶電,表明物體中沒有電荷

2.帶電微粒所帶電量不可能是下列值中的()

A.2.4×10-19CB.-6.4×10-19CC.-1.6×10-18CD.4.0×10-17C

.3.關于摩擦起電和感應起電的實質,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摩擦起電說明機械能可以轉化為電能,也說明通過做功可以創造出電荷

B.摩擦起電說明電荷可以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

C.感應起電說明電荷可以從物體的一部分轉移到另一個部分

D.感應起電說明電荷可以從帶電的物體轉移到原來不帶電的物體

4.如圖所示,原來不帶電的絕緣金屬導體MN,在其兩端下面都懸掛著金屬驗電箔.若使帶負電的絕緣金屬球A靠近導體的M端,可能看到的現象是()

A.只有M端驗電箔張開,且M端帶正電

B.只有N端驗電箔張開,且N端帶負電

C.兩端的驗電箔都張開,且左端帶負電,右端帶正電

D.兩端的驗電箔都張開,且左端帶正電,右端帶負電

5.如圖所示,A.B是被絕緣支架分別架起的金屬球,并相隔一定距離,其中A帶正電,B不帶電,則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A.導體B帶負電

B.導體B左端出現負電荷,右端出現正電荷,并且電荷量大小相等

C.若A不動,將B沿圖中虛線分開,則左邊的電荷量小于右邊的電荷量

D.若A、B接觸一下,A、B金屬體所帶總電荷量保持不變

6科學家在研究原子、原子核及基本粒子時,為了方便,常常用元電荷作為電量的單位,關于元電荷,下列論述正確的是:()

A.把質子或電子叫元電荷.B.電子帶有最小的負電荷,其電量的絕對值叫元電荷.

C.1.60×10-19C的電量叫元電荷D.質子帶有最小的正電荷,其電量的絕對值叫元電荷.

教后記:

1、學生對三種起電方式展開了激烈的討論,還例舉了生活中的靜電現象。

對點電荷、元電荷、質子電量、電子電量之間關系下節課還要復習。

1.用毛皮摩擦橡膠棒時,橡膠棒帶電荷,毛皮帶電荷.當橡膠棒帶有3.2×10-9庫侖的電量時,電荷量為1.6×10-19庫侖的電子有個從移到上.

2.絕緣細線上端固定,下端懸掛一輕質小球a,a的表面鍍有鋁膜.在a的近旁有一絕緣金屬球b,開始時a、b都不帶電,如圖所示.現使b帶電,則()

A.ab之間不發生相互作用B.b將吸引a,吸在一起不分開

C.b立即把a排斥開D.b先吸引a,接觸后又把a排斥開

3.關于電現象的敘述,正確的是()

A.玻璃棒無論與什么物體摩擦都帶正電,膠木棒無論與什么物體摩擦都帶負電.

B.摩擦可以起電,是普遍存在的現象,相互摩擦的兩個物體總是同時帶等量異種電荷.

C.帶電現象的本質是電子的轉移,物體得到多余電子就一定顯負電性,失去電子就一定顯正電性.

D.當一種電荷出現時,必然有等量異號的電荷出現,當一種電荷消失時,必然有等量異號電荷同時消失

高中教案范文大全篇12

在前一段我講了30度、45度、60度特殊角的三角函數值,它是北師大版九年級數學下冊的一節課,在前一節剛講過正弦、余弦、正切三角函數的定義和求法。現把我對本節課的做法和想法與大家交流一下,希望能得到同行和專家的指點,以期取得更大的進步。

一、說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30°、45°、60°角的三角函數值的過程,能夠進行有關的推理。進一步體會三角函數的意義;能夠進行30°、45°、60°角的三角函數值的計算;能夠根據30°、45°、60°的三角函數值說明相應的銳角的大小。

2、發展學生觀察、分析、發現的能力;培養學生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能力。

3、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對數學產生好奇心。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

二、說教學重點

教學重點:探索特殊銳角三角函數值的過程,進行這些三角函數值的計算并會比較不同銳角三角函數值大小

在引入時我采用創設情境法,“為了測量一棵大樹的高度,準備了如下測量工具:(1)含30、60度角的直角三角尺(2)皮尺。請你設計一個方案,來測量一棵大樹的高度。這樣會增強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學生對本節內容更感興趣。

三、說教學設計:

1、讓學生自主研習,獨立探究。

(1)觀察一副三角尺,其中有幾個銳角?他們分別等于多少度?

(2)sin30度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樣得到的?cos30度呢,tan30度呢?

2、讓學生合作學習、生生互動

(1)請同學們完成下表:30°、45°、60°角的三角函數值(表格略)

(2)觀察表格中函數值的特點。先看第一列30°、45°、60°角的正弦值,你能發現什么規律呢?第二列、第三列呢?

(3)同桌之間可互相檢查一下對30°、45°、60°角的三角函數值的記憶情況。

3、精講細評,師生合作(先由學生獨立完成)

(1)計算:sin30°+cos45°;sin260°+cos260°—tan45°。

(2)鐘表上的鐘擺長度為25Cm,當鐘擺向兩邊擺動時,擺角恰好為60°,且兩邊的擺動角度相同,求它擺至最高位置時與其擺至最低位置時的高度之差。(結果精確到0。1Cm)

分析:引導學生自己根據題意畫出示意圖,培養學生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能力

4、延伸遷移,形成技能

(1)計算:sin60°—tan45°;cos60°+tan60°;

(2)某商場有一自動扶梯,其傾斜角為30°。高為7m,扶梯的長度是多少?

自主小結:

講課后我讓學生自主小結本節收獲,并給他們提出困惑的時間和機會

在本節課中我感覺學生整體來說收獲不小,有百分之八十的學生都會進行計算,只是對這些三角函數值的記憶還有欠缺,課下還需時間加以鞏固。課堂中學生積極性也很高,能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廣泛,學習數學對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幫助,體會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高中教案范文大全篇13

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教案

一、活動目的:

組織學生觀看法制教育專題片法制教育影視片。了解一些有關《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方面的知識,以及了解身邊的不良因素對人的危害,從而使學生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學生。

讓學生懂得促進心理素質提高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標。

讓學生明白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素質的教育和培養,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方面,是素質教育的具體體現。

二、活動準備:

《心理健康教育手冊》

心理健康咨詢臺利用黑板報的形式,宣傳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大屏幕展示心理健康教育。

三、活動過程:

隊會開始儀式。

中隊長講話。

主持人主持隊活動。

(1)主任介紹班會內容。并宣布大會開始。

(2)中隊長講這次隊會的主要目的和意義。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幫助教師以一種更寬松更接納和理解的態度來認識和看待學生和學生的行為,不僅注意到行為本身,更注重去發現并合理滿足這些行為背后的那些基本的心理需要;不簡單地進行是非判斷,而是從一種人性化的角度去理解和教育學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真正體現出了對學生的尊重一種對“人”的尊重,這是建立相互支持理解和信任的良好師生關系的前提,也是我們每一位教師在教育實踐中面臨的重要課題。所以說,心理健康教育是師生的共同責任。

(4)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近年來,由于社會發展帶來的`種種變化,我國學校教育和兒童發展事業受到了沖擊和挑戰。調查表明,在我國中小學生中間,約1/5左右的兒童青少年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行為問題,如厭學逃學偷竊說謊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擊退縮焦慮抑郁等等種種外顯的和內隱的心理行為問題。這些心理行為問題不但嚴重地影響著兒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發展,而且也給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巨大的困擾,直接影響學校教育任務的完成與教育目標的實現。因此,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義的舉措。

(5)小組討論:如何才能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我們應該怎樣做?

(6)讓學生從心理健康教育網站獲取信息,增長知識。

中隊輔導員講話呼號退旗,中隊和宣布活動結束

高中教案范文大全篇14

(一)內容及解析

1、內容:本節主要介紹歐姆定律的基本知識。

2、解析:這一節概念初中學過,要進行復習,講述的重點內容是歐姆定律的應用。這一節內容關系到后面閉合電路的學習,要加強對這一節的練習。

(二)目標及其解析

1.知道電荷的定向運動形成電流,知道導體中產生電流的條件.

2.知道電流的概念和定義式,并能進行有關的計算.

3.知道什么是電阻及電阻的單位.

4.會用歐姆定律并能用來解決有關電路的問題.

思考題1.電流是如何形成的?

思考題2.為什么導體兩端有電壓,導體中就會產生電流呢?

思考題3.在I——U曲線中?,圖線的斜率表示的物理意義是什么?

解析:導體內有自由移動的電荷,這些帶電粒子做無規則移動時不會形成電流,電荷有正和負,因此規定正電荷定向運動的方向為電流方向。電阻對電流有阻礙作用。

(三)教學問題診斷分析

1、學生在學習知識過程中,初中知識沒有學好或遺忘,在實際進行電路計算時容易出現問題。

2、在電子發生轉移,使物體帶正、負電荷結合到化學知識,學生對交叉學科的學習也存在著困難。

3、應用U—I圖像分析具體問題時,不會把數學知識應用到物理問題上。

(四)、教學支持條件分析

為了加強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幫助學生克服在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礙,本節課要對初中電路進行復習,對化學的有關知識也要復習。

(五)、教學過程設計

1、教學基本流程

概述本章內容→本節學習要點→歐姆定律→圖像討論→練習、小結

2、教學情景

問題1形成電流的條件分別是什么?

設計意圖:知道導體中存在電流的條件是兩端存在電壓

問題2電流的方向是如何規定的?

設計意圖:電荷分為正、負電荷兩種。

問題3電流的定義式是什么?單位有那些?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

設計意圖:知道電流的大小和單位

問題4公式I=U/R表示的物理意義是什么?

設計意圖:知道歐姆定律的內容

問題5電阻的單位有那些?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

設計意圖:知道電阻的意義和單位

例題1.現有四對電阻,其中總電阻最小的一對是()

A.兩個5Ω串聯B.一個10Ω和一個5Ω并聯

C.一個100Ω和一個0.1Ω并聯D.一個2Ω和一個3Ω串聯

點撥:根據兩個電阻R1、R2并聯總電阻的計算公式:

由這公式可知,并聯后的總電阻小于R1,同例可證并聯電阻也小于R2,即并聯總電阻小于組成并聯電路中的任一個電阻,所以答案C的總電阻比0.1Ω還要小,是本題所選之答案.

【變式】歐姆定律的表達式為,在電壓U一定的條件下,導體的電阻R越小,通過導體的電流I越。兩個電阻R1和R2(R1>R2)串聯接入電路中,通過R1的電流(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通過R2的電流.

例題2.如圖所示的兩導體AB、CD串聯在某一電路中,若它們組成的材料和長度相同,粗細不同,則()

A、.AB的電阻小,通過BC的電流大

B.、AB的電阻大,通過BC的電流小

C、.AB的電阻小,通過它們的電流一樣大

D.、AB的電阻大,通過它們的電流一樣大

點撥:導體的電阻跟導體的材料、長度、粗細、溫度有關,現在AB、CD材料相同、長度相同就是AB細,BC粗,所以AB的電阻大;另外AB和CD串聯,串聯電路里的電流處處相等,所以答案為:D

另外:根據歐姆定律可知AB兩端的電壓大于BC兩端的電壓

【變式】把甲、乙兩段電阻線接在相同的電壓下,甲線中的電流大于乙線中的電流,忽略溫度的影響,下列判斷中錯誤的是()

高中教案范文大全篇15

一、課改的必要性:

教材抽象,體系嚴密,學生難以學習

1、存在的問題:學生的主體地位難以體現

學生動手的能力比較差,與素質教育的要求不相適應。

2、時代的要求:主要是素質教育的要求。

3、中央的決定:貫徹落實科教興國的戰略。

二、新的體系:

1、課程設計思路:

本課程采取模塊式的組織形態,分為必修和選修兩部分。各課程模塊的內容相對獨立,實行學分管理。

必修部分是所有學生必須學習的課程,共8個學分,設4個課程模塊。

選修部分是學生自主選擇的課程,共12個學分,設6個課程模塊。

各課程模塊均為36學時,經考核合格,可獲2個學分。

課程模塊的開設順序應根據學生的選擇和學校的實際情況確定,必修模塊的學習主要在高中一二年級完成。

本課程必修部分每周2學時,各課程模塊的教學以一學期為單位。

1、經濟生活一個基礎:即是以生活主題為基礎的系統聯系。

2、必修:2、政治生活—對應:一個要求:即是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

3、文化生活明協調發展的要求。

4、生活與哲學三個內容:即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常識。

必修課程圍繞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主題設置三個模塊,以馬克思主義哲學常識為主要內容,設置生活與哲學模塊。這四個課程模塊的建構,貫徹了整體規劃小學、初中、高中階段德育課程體系的思路,既保持以生活主題為基礎的系統聯系,又體現內容目標的遞進層次。對應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要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常識,將成為本課程的重要內容。

科學會主義常識國家與國際組織常識

3、選修:經濟學常識科學思維常識生活中的法律常識

公民道德與倫理常識

選修課程是基于必修課程教學的延伸和擴展,是體現課程選擇性的主要環節。課程模塊的設置,把先進性要求與廣泛性要求結合起來,既著眼于學生升學的需要,又考慮到學生畢業后的就業需求;既體現本課程作為德育課程的特有性質,又反映本課程在人文與社會學習領域中的特有價值。

三、《生活與哲學》模塊:

1、學習哲學的重要性:有助于培養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2、《生活與哲學》課程的基本性質:

對高中生進行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觀點的教育。明確該門課程不是一般的哲學概論。通過學習,使學生領悟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和全面發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質基礎。

3、《生活與哲學》教材的設計思路:

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這一“”重要思想的精髓為統領,將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的講述,融入到了社會生活、實踐的主題之中。從生活、實踐出發,以探究性活動為主導,通過案例考察、問題辨析、情境導入等方式,呈現哲學模塊的基本內容。把哲學模塊的核心問題確定為:如何看待自然、社會(人生)和思維,如何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圍繞這一核心問題,全書從生活的智慧、生活的探求、生活的方法、生活的選擇四個方面展開,即四個單元,每單元突出一個核心問題。如此層層遞進,大問題套小問題,全書形成一個“樹”形的問題串。

4、《生活與哲學》模塊四單元之間的邏輯聯系:

生活、實踐的觀點(哲學·哲學的基本問題·馬克思主義哲學)——如何認識世界: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物質·意識·實踐)——認識世界的基本方法:矛盾分析的方法(聯系·發展·矛盾·創新)——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社會歷史的真諦·價值的創造和實現)。

5、《致同學們》:一共有六個自然段:

(1)、引入:由書名引入到了哲學與生活之間是否存在在一定的關系這個問題。

(2)、回答:生活與意識存在著一定的辯證關系,由此而肯定了生活與哲學的關系,因為生活與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3)、遞進:僅僅有生活還不足以形成哲學,因為哲學是在生活與實踐中經過不斷的思索而形成的。

(4)、遞進:任何哲學不管是還是錯的,它都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升華,但是只有馬克思主義哲學才是正確的,因為它能夠正確的探究到自然、人類社會與人的思維的一般規律。

(5)、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性。

(6)、熱情的口吻號召大家學習哲學。

四、我們如何閱讀這本教材

首先,我們應該了解,本教材分為單元、課、框、目四個層次。

◎單元是構成本教材的基本單位,每單元由單元導語、課文、綜合探究三部分構成。單元導語簡要地告訴我們本單元的主要內容和學習本單元的目的、意義。

◎課文是我們學習的主體內容,每課由課文導語和框構成。課文導語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本課的主要內容和學習本課的目的、意義。

◎框是構成課文的基本單位,它由若干目構成。作為量化教學內容的基本單位,每框大體按1學時安排。

◎目既是構成框的基本單位,也是展示課文的基本步驟和環節。它主要由正文和輔助文兩部分構成。

其次,我們需要知道,正文和輔助文具有不同的功能。

◎正文是我們學習的主體內容。從形式上看,它由仿宋字和宋體字組成;從內容上看,它由探究活動和原理兩部分組成。探究活動是我們學習原理的必要環節,也是實現自主學習的重要路徑,它往往通過對與我們息息相關的社會生活和文化現象的思考,使我們在思維中經歷探究學習和社會實踐的過程,從中了解、領悟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輔助文,設三個欄目:“相關鏈接”是對相關原理、實例、資料的引述;“名言”所摘錄的往往是與原理緊密相關的思想家的重要言論;“專家點評”是對疑難問題進行解析,對相關原理作拓展性說明。

最后,我們應該注意,綜合探究是單元學習中不可缺少的內容,它由探究活動目標、探究活動建議、探究路徑參考和理論評析四部分構成。綜合探究具有體現本單元相關知識的聯系的功能,具有培養綜合運用知識能力的功能,是我們進行自主學習和研究性學習的重要環節。每一綜合探究可安排1學時。

高中教案范文大全篇16

本節課是《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的第一課時,學生在學習了等比數列的概念、等差與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及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公式前提下學習的,對于本節課所需的知識點和探究方法都有了一定的儲備。這節課我充分利用情境,激發學生興趣,順利導入本節課的內容。

本節課我用心準備、精心設計、潛心專研,是我上好這節課的前提。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體現了教學目標,抓住了教學重點,解決了教學難點,更重要的是,全班學生心、神、情、與我深度融合。這節課的.內容是“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與“等比數列”內容的延續,為學生后面學綜合數列的求和做了鋪墊,重點是推導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的公式以及公式的簡單應用,難點是用錯位相減法推導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公式以及公式應用中對q與1的討論。本節課我注重從“知識傳授”的傳統模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的參與模式,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和良好的思維品質的養成,注重學生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這在一定的程度上,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但對教師的挑戰也是不言而喻的,不僅要透徹理解教材的意圖,還要有寬厚的知識積累和深厚的自學功底。

在等比數列求和的教學時,開始我給同學們說了一個故事,“在古印度,有個名叫西薩的人,發明了國際象棋,當時的印度國王大為贊賞,對他說:我可以滿足你的任何要求。西薩說:請給我棋盤的64個方格上,第一格放1粒小麥,第二格放2粒,第三格放4粒,往后每一格都是前一格的兩倍,直至第64格。國王令宮廷數學家計算,結果出來后,國王大吃一驚。”為什么呢?同學們很好奇,于是有計算器的同學拿出了計算器,結果沒有計算完,計算器就算不出來了。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于是引入主題,等比數列求和。

首先讓學生回憶等差數列的求和公式的推導方法,結合自己的預習談談自己對課本上等比數列求和公式推導過程的理解,其本質是什么?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此時教師根據學生們的討論和展示,適時點撥,指出問題的關鍵。在用錯位相減法推出等比數列前n項和公式過程中,做差后提醒同學們,接下來要做什么工作,注意什么,學生們自然知道分母不能為零,因而知道了等比數列前n項和公式是分情況討論的,為什么會有公比為1和公比不為1兩種情況。此時再提醒學生等差數列求和公式是一個公式的兩種形式,而等比數列求和公式是兩種不同情況下的公式。然后是對求和公式的簡單應用。所以讓學生經歷等比數列前n項和公式的推導過程成了本節課的重點與難點,在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上,是讓學生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來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

在教學環節上我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學生自主學習、小組討論、學生展示、師生點評,教師總結升華,當堂檢測等環節,有效地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在教學評價上我關注學生,不單純看學生是否會解題,關鍵是看學生是否動腦,看學生的思維過程來肯定和鼓勵,如在解決情景問題的過程中,學生躍躍欲試、情緒高漲、討論激烈,可能會探究出多種解決方案,適時地鼓勵與評價,使學生的進取心得到增強,是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有效途徑。我通過對學生的評價,將知識點和思想方法又得到強化。

總之,這節課也有不足,容量大,知識豐富,滲透歸納與推理、錯位相減法、從特殊到一般、類比推理、分類討論等數學思想,對學生要求高。但通過課堂反應,教學效果好,這是我感到欣慰的地方。

高中教案范文大全篇17

教學目標:

(1)了解坐標法和解析幾何的意義,了解解析幾何的基本問題.

(2)進一步理解曲線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線.

(3)初步掌握求曲線方程的方法.

(4)通過本節內容的教學,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轉化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求曲線的方程.

教學用具:計算機.

教學方法:啟發引導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引入】

1.提問:什么是曲線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線.

學生思考并回答.教師強調.

2.坐標法和解析幾何的意義、基本問題.

對于一個幾何問題,在建立坐標系的基礎上,用坐標表示點;用方程表示曲線,通過研究方程的性質間接地來研究曲線的性質,這一研究幾何問題的方法稱為坐標法,這門科學稱為解析幾何.解析幾何的兩大基本問題就是:

(1)根據已知條件,求出表示平面曲線的方程.

(2)通過方程,研究平面曲線的性質.

事實上,在前邊所學的直線方程的理論中也有這樣兩個基本問題.而且要先研究如何求出曲線方程,再研究如何用方程研究曲線.本節課就初步研究曲線方程的求法.

【問題】

如何根據已知條件,求出曲線的方程.

【實例分析】

例1:設 、 兩點的坐標是 、(3,7),求線段 的垂直平分線 的方程.

首先由學生分析:根據直線方程的知識,運用點斜式即可解決.

解法一:易求線段 的中點坐標為(1,3),

由斜率關系可求得l的斜率為

于是有

即l的方程為

分析、引導:上述問題是我們早就學過的,用點斜式就可解決.可是,你們是否想過①恰好就是所求的嗎?或者說①就是直線 的方程?根據是什么,有證明嗎?

(通過教師引導,是學生意識到這是以前沒有解決的問題,應該證明,證明的依據就是定義中的兩條).

證明:(1)曲線上的點的坐標都是這個方程的解.

設 是線段 的垂直平分線上任意一點,則

將上式兩邊平方,整理得

這說明點 的坐標 是方程 的解.

(2)以這個方程的解為坐標的點都是曲線上的點.

設點 的坐標 是方程①的任意一解,則

到 、 的距離分別為

所以 ,即點 在直線 上.

綜合(1)、(2),①是所求直線的方程.

至此,證明完畢.回顧上述內容我們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在證明(1)曲線上的點的坐標都是這個方程的解中,設 是線段 的垂直平分線上任意一點,最后得到式子 ,如果去掉腳標,這不就是所求方程 嗎?可見,這個證明過程就表明一種求解過程,下面試試看:

解法二:設 是線段 的垂直平分線上任意一點,也就是點 屬于集合

由兩點間的距離公式,點所適合的條件可表示為

將上式兩邊平方,整理得

果然成功,當然也不要忘了證明,即驗證兩條是否都滿足.顯然,求解過程就說明第一條是正確的(從這一點看,解法二也比解法一優越一些);至于第二條上邊已證.

這樣我們就有兩種求解方程的方法,而且解法二不借助直線方程的理論,又非常自然,還體現了曲線方程定義中點集與對應的思想.因此是個好方法.

讓我們用這個方法試解如下問題:

例2:點 與兩條互相垂直的直線的距離的積是常數 求點 的軌跡方程.

分析:這是一個純粹的幾何問題,連坐標系都沒有.所以首先要建立坐標系,顯然用已知中兩條互相垂直的直線作坐標軸,建立直角坐標系.然后仿照例1中的解法進行求解.

求解過程略.

【概括總結】通過學生討論,師生共同總結:

分析上面兩個例題的求解過程,我們總結一下求解曲線方程的大體步驟:

首先應有坐標系;其次設曲線上任意一點;然后寫出表示曲線的點集;再代入坐標;最后整理出方程,并證明或修正.說得更準確一點就是:

(1)建立適當的坐標系,用有序實數對例如 表示曲線上任意一點 的坐標;

(2)寫出適合條件 的點 的集合

;

(3)用坐標表示條件 ,列出方程 ;

(4)化方程 為最簡形式;

(5)證明以化簡后的方程的解為坐標的點都是曲線上的點.

一般情況下,求解過程已表明曲線上的點的坐標都是方程的解;如果求解過程中的轉化都是等價的,那么逆推回去就說明以方程的解為坐標的點都是曲線上的點.所以,通常情況下證明可省略,不過特殊情況要說明.

上述五個步驟可簡記為:建系設點;寫出集合;列方程;化簡;修正.

下面再看一個問題:

例3:已知一條曲線在 軸的上方,它上面的每一點到 點的距離減去它到 軸的距離的差都是2,求這條曲線的方程.

【動畫演示】用幾何畫板演示曲線生成的過程和形狀,在運動變化的過程中尋找關系.

解:設點 是曲線上任意一點, 軸,垂足是 (如圖2),那么點 屬于集合

由距離公式,點 適合的條件可表示為

將①式 移項后再兩邊平方,得

化簡得

由題意,曲線在 軸的上方,所以 ,雖然原點 的坐標(0,0)是這個方程的解,但不屬于已知曲線,所以曲線的方程應為 ,它是關于 軸對稱的拋物線,但不包括拋物線的頂點,如圖2中所示.

【練習鞏固】

題目:在正三角形 內有一動點 ,已知 到三個頂點的距離分別為 、 、 ,且有 ,求點 軌跡方程.

分析、略解:首先應建立坐標系,以正三角形一邊所在的直線為一個坐標軸,這條邊的垂直平分線為另一個軸,建立直角坐標系比較簡單,如圖3所示.設 、 的坐標為 、 ,則 的坐標為 , 的坐標為 .

根據條件 ,代入坐標可得

化簡得

由于題目中要求點 在三角形內,所以 ,在結合①式可進一步求出 、 的范圍,最后曲線方程可表示為

【小結】師生共同總結:

(1)解析幾何研究研究問題的方法是什么?

(2)如何求曲線的方程?

(3)請對求解曲線方程的五個步驟進行評價.各步驟的作用,哪步重要,哪步應注意什么?

【作業】課本第72頁練習1,2,3;

高中教案范文大全篇18

【學情剖析】

關于現代詩篇,高一重生并不生疏,他們在小學和初中階段現已觸摸過,朗誦上有有必要的語感,但在讀出情感、品嘗意象、領會詩情等賞識實踐上仍有欠缺。特性是對《雨巷》這種標志主義詩篇,他們是第一次觸摸,怎么引導他們在情感形象的詳細描繪中了解其標志優點,怎么引導他們憑借幻想入情入境,領會詩人情感,與之共識,是課堂教育中需予以重視的問題。

【教育方針】

1.常識與潛力:吟誦詩篇,引導學生在情感形象的詳細描繪中了解其標志優點,憑借幻想入情入境,領會詩人情感。

2.進程與方法:在練習朗誦和揣摩詩句的活動中培育學生閱覽賞識詩篇的潛力。

3.情愛心情與價值觀:感觸詩篇的語言美和情境美,逐步養成良好的審美情味。

【教育難點要點】

難點:感悟“丁香姑娘”、“雨巷”終究有何喻指或標志優點。

要點:練習朗誦,揣摩詞句,感觸詩中形象和情感。

【教育課時】2課時。

【教育進程】

一、眺望雨巷煽情激趣

1、導入語:在細雨如絲的江南,一條悠長寂寥的冷巷里,一位撐著油紙傘的丁香相同的姑娘靜默地彳亍而行……這秀美的畫面,就出此時詩人戴望舒的《雨巷》中,這天咱們就隨戴望舒一齊走進這《雨巷》。

2、作家著作: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中國現代有名詩人。1925年上海復旦大學學習法文,開端遭到法國標志派的影響。1928年后成為《現代雜志的作者之一,創造現代詩篇,詩集有《我底記憶》《望舒草》《望舒詩稿》《災禍的歲月》。前期的詩篇多寫個人的孤寂心境,感傷的氣味較重,因受西方標志派的影響,意想模糊,含蓄。后期詩篇體現了熱愛祖國,憎恨侵略者的激烈愛情和完美未來的火熱向往,詩風顯得明朗,沉摯。

戴望舒仍是新月派(1923年建立)的代表,創立人不滿足于新詩的只要浪漫,而努力地追求新的格律。

3、《雨巷》是作者的成名作,約作于政治風云激蕩,詩人心里苦悶徘徊的1927年夏天,詩作寫成后差不多一年,作者把它投到《小說月報》修正葉圣陶一看到這首詩就非常喜歡,稱它為“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的紀元。”并送給作者“雨巷詩人”的稱號,這一年作者才22歲。《雨巷》寫的是梅雨季節江南冷巷中的一個場景。細雨蒙蒙中,“我”懷著一種落寞,惆悵的心情和一絲微茫的期望,撐著一把油紙傘在悠長孤寂的冷巷中小行,這首詩既實有虛。

二、走進雨巷熟讀徹悟

1、執行字詞:

徘徊(pánghuáng)彳亍(chìchù)頹圮(tuíp)

寂寥(jìliáo)惆悵(chóuchàng)笙簫(shngxio)

2、聽課文MP3朗誦,領會詩篇言外之意體現出的作者的情感。

3、詩人在詩中流露出的根本愛情,可稱之為基調。這首詩的情感基調是比較“消沉感傷”的,怎樣才能讀出這種感傷

提示問:語速就應……語調就應……

清晰:緩慢,消沉。

4、在這首詩中,你體驗到詩人表達的是一種什么情感(學生答復不出來則提示:詩中是否有相應的詞語或句子)

學生可能答復憂傷、苦楚、徘徊,冷酷、凄清、惆悵,充溢煩惱和無法……

(板書:我苦悶、惆悵詩人)

5、誰來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如果沒人毛遂自薦,就請科代表引薦。)

學生選讀一節,請同學點評,教師點評。

6、播映課文朗誦視頻,讓學生標出詩句中的中止及要重讀的詞句。

教師小結:掌握好語速、語調,讀好詩篇的節奏和輕重音,這樣的吟誦,能給人帶來完美的音樂享用。這也源于這首詩本身腔調調和,節奏舒緩。難怪葉圣陶老先生贊賞作者“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的紀元”。詩人也因這首詩成了聞名的“雨巷詩人”。

7、教師演示朗誦這一節,輔導朗誦:除了語速、語調,還要留意節奏,掌握好句中的中止和一些要重讀的詞句。

8、跟著屏幕上的伴奏畫面,再次朗誦詩篇。

三、徜徉雨巷,品嘗形象

1.除了“我”這個“獨自徘徊”“冷酷、凄清,又惆悵”的抒發主人公,詩人還寫了哪些人、景、物(情感形象)來表達這種傷感煩惱呢

幻燈片:人物形象(我)姑娘。

布景道具物象雨巷、油紙傘、籬墻、丁香。

結合丁香圖片和課后練習四的相關詩句,輔導學生了解“丁香”這個典型意象標志著“秀美、高尚和愁心”。

2在這些情感形象中,詩人最主要寫哪兩個情感形象

清晰:丁香般的姑娘、雨巷。

3.請我們品讀描繪“丁香姑娘”和“雨巷”這兩個情感形象的詩句,答復問題:這兩個情感形象在描繪或選取上有何妙何處

提示:用“……寫(選)得妙,妙在……”的句式說話,可從意象的選取,描繪的用詞、句式,在表達情感上的作用等視點進行考慮。

教師示例:

“油紙傘”選得妙,妙在它有復古,懷舊,奧秘,迷蒙的特色,與煙雨迷蒙的雨巷調配調和,一起營建了一種冷酷、凄清的畫面,如果換成一把現代美麗的花傘,作用就沒這么好了。

“頹圯的籬墻”寫得妙,妙在“頹圯”二字,寫出籬墻的崩塌、破落,烘托一種凄涼的空氣,與寂寥悠長的雨巷,一齊構成陰冷迷蒙、破落空寂的布景,更能襯托出詩人苦悶、凄清、感傷的心境。

學生講話的材料可能有:

(1)(丁香相同的)姑娘:

第二節寫得妙,妙在排比句式和用詞的重復(連用兩個“哀怨”);或妙在用丁香的顏色、芳香、憂慮,寫出姑娘外表的秀美,氣味的芳香和心里的憂慮、哀怨。

第三節寫得妙,妙在一箭雙雕,外表上說姑娘,實際上也說自己冷酷,凄清又惆悵的心境;妙在“像我相同,像我相同地冷酷、凄清,又惆悵”,用復沓句式,一再強調烘托“我”和姑娘的心境相同。

“丁香相同的姑娘”寫得妙,妙在用“丁香”潤飾“姑娘”,丁香雖美但易凋零,代表著像丁香相同的姑娘也易不見離去。妙在用了“愁怨”“哀怨”“徘徊”“凄婉蒼茫”等詞語體現了“姑娘”像“我”相同的悵惘、徘徊。

“像夢一般地/像夢一般地凄婉蒼茫”寫得妙,妙在以夢做喻,似乎姑娘就是“夢”的化身(可隱喻抱負)。

“消了她的顏色/散了她的芳香/散失了/甚至她的嗟嘆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悵”寫得妙,妙在把散失的材料一件件分隔寫,更能表達出詩人對丁香姑娘無情不見的傷感和無法;妙在杰出完美事物在眼前不見帶來的杯具美。

高中教案范文大全篇19

本文記述了秦晉聯合攻打鄭國時的一個故事。鄭國被秦晉包圍,危在旦夕,鄭國大夫佚之狐力薦能言善辯的燭之武只身前往說服秦伯。秦伯不僅撤退走圍鄭的秦軍,而且派兵保衛鄭國,迫使晉軍不得不撤兵,從而解除了鄭國的危機。全文語言淺顯易懂,內容生動有趣,情節波瀾起伏,是一篇以記述行人辭令為主的散文佳作。學生在初中已學過《曹劌論戰》,對《左傳》有一些了解。高中文言教學要求比初中要高,一方面要結合課文,根據文言教學的特點,落實文言字詞知識的掌握,另一方面還要提高鑒賞能力,落實到本課教學就是通過對人物的語言分析、內心活動和某些細節的分析,探究燭之武高超的勸說藝術。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學習文言誦讀,培養學生閱讀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學習燭之武在國家危難之際,臨危受命,不避險阻,只身說服秦君,維護了國家安全的愛國主義精神。

3、學習本文精彩的語言藝術以及起伏跌宕的情節安排。

4、掌握文章中出現的古漢語常識,注意多義詞在不同語境中的不同意義和用法。

【教學過程與教學策略】

第一課時

一、舊課導入,了解《左傳》

1、由初中學習過的《曹劌論戰》導入,學生回顧,教師補充,并齊誦《曹劌論戰》的精彩語句,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2、復習《左傳》常識,教師補充。

《左傳》相傳為魯國的史官左丘明所作,是我國第一部詳細完整的編年體歷史著作,為“十三經”之一。因與《公羊傳》《谷梁傳》均為解說《春秋》而作,故并稱“春秋三傳”。《左傳》又名《左氏春秋》、《春秋左氏傳》。

《左傳》以《春秋》的記事為綱,以時間先后為序,詳細地記述了春秋時期各國內政外交等大小事實。起于魯隱公元年,終于魯哀公二十七年,記事比《春秋》詳細而具體,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有關春秋時期各諸候國間的政治、軍事,外交以及經濟、文化等方面的重大史實都有載述,具體面完整地顯示了時代概貌。

《左傳》善于描寫戰爭和記述行人辭令,敘事委婉詳盡,情節富于故事性和戲劇性,描寫人物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性格鮮明、栩栩如生,常常是寥寥幾句,就能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顯示了作者高超的藝術表現能力。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錄音范讀(最好教師范讀),學生標注重點字詞讀音。

2、教師正音并提示文言異讀現象(古音異讀、通假異讀、破讀)

氾(fàn)南佚(yì)之狐夜縋(zhuì)闕(ju)秦朝(zhāo)濟逢(páng)孫戍(shù)之失其所與(yǔ))夫(fú)人之力共(供)(gōng)其乏困不知(智)(zhì)

3、學生自由朗讀后復述故事情節,教師引導學生概括情節并板書。第一段:秦晉圍鄭第二段:臨危受命第三段:說秦退軍第四段:晉侯撤兵

三、賞析課文,質疑探究

㈠賞析第一段

1、誦讀指導:“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是本段關鍵一句,語速要較慢,尤其是“且”處應稍作停頓,“也”字要拖長聲音。此句讀完,稍作停頓,再起后句“晉/軍函陵,秦/軍汜南”。“晉”“秦”之后要略作停頓。因為“軍”在此名詞活用為動詞,當“駐扎”講。

2、學生結合課文注釋理解文句并快速背誦。教師提示“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的句式特點并要求學生翻譯。

3、讀書貴在生疑,重在解疑。第一段只有區區五個分句,語言簡練,但字里行間隱藏許多內容,引導學生討論。教師補充史料助讀。

提示:“無禮于晉”指的是公元前637年晉公子重耳出亡途中路過鄭國,鄭文公不禮之事。“貳于楚也”指的是公元前632年城濮之戰前,鄭文公背晉助楚,慫恿楚成王出兵作戰,楚敗,鄭文公又與晉侯結盟之事。

一個弱小的鄭國,同時受到兩個強國的進攻,大軍壓境,國都被圍,氣氛十分緊張。“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說明這次圍鄭主要是晉國為了報復,與秦國并沒有多大的厲害關系,為下文燭之武退秦軍埋下伏筆;“晉軍函陵,秦軍汜南”可見兩國軍隊并沒有駐扎在一起,也就為燭之武的分化瓦解工作提供了可能。“晉軍”“汜南”均屬鄭國領土,分別為晉秦所占,一是說明晉秦聯軍來勢兇猛,勢不可擋;二是暗示鄭國有機可乘。

開篇寥寥數語,既點出了戰爭爆發的原因,敵我雙方力量的對比又為下文燭之武退秦軍埋下伏筆,可見筆墨之經濟。

㈡賞析第二段

1、教師領讀,學生自由朗讀。

誦讀指導:“國危矣”要讀出心情沉重之感。“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要讀得堅定,露出胸有成竹之意。“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是燭之武對只能虛度人生的無可奈何慨嘆,要讀出傷感的基調,而鄭伯,面對燭之武的牢騷,并沒有表現出絲毫的不滿,而是從諫如流,反省自己,情真意切,因此,鄭伯之言一定要讀得心平氣和。

2、學生翻譯三個人的對話部分,教師適時點評。

①“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我年輕時尚且不如人,現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

②“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過也。”——我早先沒有重用您,現在危急之中求您,這是我的過錯。“是寡人之過也”,判斷句,“是”,這。

③本段重點寫三人對話,語言簡潔,注意省略現象。如“辭曰”前要補“燭之武”,“許之”同樣補主語。

3、本段對話簡潔,內容豐富,言者話中有話,你能說說他們的弦外之音嗎?

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引導學生交流。

提示:“師必退”表現了佚之狐對燭之武的了解與信任,使讀者未見其人,先知其才,從側面表現了燭之武的才能。當鄭伯準備使燭之武見秦君時,卻遭到拒絕:“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鮮明地流露出對年輕時未被重用而產生的牢騷與不滿。而鄭伯則表現得大度寬容而不卑不亢。“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先屈尊自責,動之以情;后以國家大義警之,曉之以理。于是,燭之武只得“許之”。

4、學生試背誦此段。

5、小結:“文似看山不喜平”,這篇文章一開頭就充滿波瀾,顯得生動活潑。如大軍壓境,鄭國危在大旦夕,不禁讓人捏著一把汗;而佚之狐的推薦,使鄭伯看到了一絲希望。讀者滿以為燭之武會順利的出使敵營,挽狂瀾于即倒,誰知他卻因長期不得重用而“辭曰”,使鄭國的希望又趨渺茫。鄭伯的自責,也增添了文章的戲劇性。

四、作業:

1、熟讀全文,力求背誦。

2、查詞典了解“春秋無義戰”、“秦晉之好”、“春秋筆法”、“微言大義”、“皮里春秋”五個成語的意思。

第二課時

一、溫故知新,檢查作業

1、鞏固《左傳》的文學常識,檢查前兩段的背誦情況。

2、交流查成語的情況。

二、繼續賞析課文,質疑探究

㈢賞析第三段

1、指名學生朗讀后,進行誦讀指導:

①本段是全文的重點段落。燭之武“夜縋而出”,只身赴秦,以他的能言善辯說服了秦君。他的義無返顧,他的胸有成竹,他的不卑不亢、侃侃而談都需要在誦讀中表現出來,例如“秦、晉國鄭,鄭既知亡矣”一句,要讀得心平氣和,誠懇可信,博得秦君好感。充分表達出燭之武欲揚先抑的論辯技巧。

②“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句,是言亡鄭只對晉國有利。但燭之武采用的是以退為攻的論辯技巧,因此要讀得平緩而又委婉。但“言用亡鄭以陪鄰?”這一反問句,語調要略高一些,反問語氣要讀出來;然后緩而較輕地讀出“鄰之厚,君之薄也”。因為這幾句話意在動秦伯之心,點明秦晉聯盟的虛偽性。

③“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句,則是燭之武另換角度,從禮儀上引誘秦伯,態度要更加誠懇,用中速讀,“若”字要拉長些,注意“共其乏困”中“共”的讀音。

④“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句,則是燭之武在析之以利害,誘之以利益之后更為成功的說服,即職責晉國的背信棄義和貪得無厭,因此讀時要有激憤之感,速度較前要快,尤其是“夫晉,何厭之有?”“若不闕秦,將焉取之?”兩句的反問語氣一定要讀出來。接著用平緩、誠懇的語氣讀出“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句。

2、學生結合注釋串通文意,教師巡視解疑。(抓住五個關鍵句指導學生翻譯:留、補、增、換、調。)

3、賞析燭之武的說辭藝術,教師引導學生分組討論交流。

提示:“夜縋而出”說明秦晉完全包圍了鄭國,連城門也打不開了。進一步說明兵臨城下的嚴峻形勢。本段的重點在“說”,說辭雖僅百余字,卻委婉曲折,開闔跌蕩,步步進逼,層層深入。可分四層:

①“秦晉圍鄭,鄭既知之矣”——坦言知亡,避其銳氣。

②“若亡鄭而有益于君”至“君之薄也”——指出亡鄭只對晉國有利。因為秦、晉目前尚是盟國,燭之武的措辭是委婉而謹慎的,他沒有立即指出秦、晉聯盟的虛偽性,卻巧妙地點明秦、晉畢竟是兩國這一事實。這樣既符合實際,又從根本上動搖了秦、晉聯盟的基礎,這不能不讓秦伯動心。

③“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至“君亦無所害”——說明舍鄭會對秦國有益。如果說第三層是分析危害動搖秦伯的話,這一則是引誘秦伯了。假如燭之武繼續挑撥秦、晉關系,很可能引起對方的反感。因此,他換了一個角度,闡明鄭國存在對秦國可能有的種種好處。攻鄭還是友鄭,秦王當然要權衡利弊了。

④“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至“唯君圖之”,在經邊一番拉攏引誘后,燭之武不失時機地從秦、晉兩國的歷史關系,說明晉國曾對秦國過河拆橋,忘恩負義,赤裸裸地挑撥秦晉兩國的關系。

然后又從歷史說到現實,進一步分析了晉國的貪得無厭,讓秦國意識到自己的危險,最終退兵,且留兵助守。

4、多媒體顯示“春秋時期形勢圖”和“秦晉圍鄭形勢圖”,幫助學生理解這一段精彩的外交辭令。

㈣賞析第四段

1、學生齊讀后,教師誦讀指導:“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句,“微”后果作停頓,因“微”是連詞,表假設,為“假如沒有”之意,“夫人”的“夫”是指示代詞,為“那”。“因人之力/而取敝之”句“因人之力”后要略作停頓。

2、討論:晉文公為何不愿攻秦?如何看待晉文公的撤軍理由。

學生交流。教師引導提示:

“不仁”“不知”“不武”是晉文公的三點撤軍理由,但這只是一個借口。“不知”才是他對現實的客觀分析,對動武后果的理智判斷。晉文公在盟友敵變的情況下,并沒有感情沖動,而是表現出清醒的頭腦和理智的判斷,這種隱忍不發、隨機應變的胸懷和謀略,正是晉文公終成霸業的根本原因。

三、拓展探究,遷移運用

結合社會現實和自己的感受,探討燭之武這一人物的意義。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提示:

燭之武的成功就在于他正確把握天下形勢,并且熟知歷史,洞察秦晉之隙,然后憑他的三寸不爛之舌。生活是一塊磨刀石,只有不斷砥礪自己,才能保持永遠銳利的鋒芒。燭之武到了七十多歲的高齡,仍有滿腹牢騷,可見他的銳氣未減;仍能建功立業,可見他的才華依舊。此前,三朝為官,滿腹經綸,卻一直不得重用,其間忍受的寂寞痛苦的煎熬,是常人難以想象的。但燭之武在這種懷才不遇的痛苦中,并沒有自暴自棄,更沒有妄自菲薄,而是以驚人的毅力在寂寞中圖強,飽讀經書,關心時事,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終于在人生的最后時刻,也是最為關鍵的時刻,“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完成人生的最后一擊,為自己一生劃上一個完美的感嘆號。

時代鑄就英雄。燭之武的時代早已過去,但燭之武的人生之路,至少還啟示著今天的我們,在平凡的崗位上,應該愛崗敬業;即使暫處逆境,也應該不斷磨礪自己,以至終成大器!同時昭示我們應該學習古人那種國難當頭、不計個人安危得失、顧全大局的愛國主義精神。

四、課堂小結

燭之武是本文的中心人物,作者通過他的語言,不管是牢騷,還是說辭,都表現了他不僅能言善辯,而且深明大義,機智勇敢。特別是說秦時的.舉重若輕、不卑不亢、委婉曲折、步步深入更集中地體現了一位出色辯臣的形象。這一點,請同學們認真品味。

五、作業

1、課后整理文言字詞。

2、課外閱讀《晉公子重耳之亡》。

板書設計

第一段:秦晉圍鄭——兩個原因

第二段:臨危受命——三人對話

第三段:說秦退軍——四個層次

第四段:晉侯撤兵——一點明智

【課例分析】

1、本課為人教版必修1第4課,是學生高中階段學習的第一篇文言文。如何結合學生初中文言學習的基礎,使學生更好地吸取傳統文化的精髓,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是教學中值得重視的一個問題。因而,本教學設計采取分段教學、安排兩課時、特別強調誦讀,就是為了完成學習出高中文言學習的平穩過渡。

2、根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閱讀優秀作品,品味語言,感受思想藝術魅力,發展想象力和審美力”,“努力提高對古詩文語言的感受力”,“學習多角度多層次地閱讀,對優秀作品能夠常讀常新,獲得新的體驗和發現。學習用歷史眼光和現代觀念審視古代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等要求,本教學設計注意了兩個方面:一是繼續加強文言字詞的積累,二是通過對人物的語言、內心活動及某些細節的賞析,探究燭之武高超的勸說藝術。

【課后反思】

【基礎積累】

1、通假字:

(1)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已,通“矣”,了。)

(2)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給、供應。讀gōng)

(3)夫晉,何厭之有(厭,通“饜”,滿足。)

(4)秦伯說,與鄭人盟(說,通“悅”,高興。讀yua。)

(5)失其所與,不知(知,通“智”,明智,聰明。讀zhì)

2、詞類活用:

①燭之武退秦師(退,使動用法,使撤兵。)

②晉軍函陵,秦軍汜南(軍,名詞作動詞,駐軍。)

③若亡鄭而有益于君(亡,使動用法,使滅亡。)

④越國以鄙遠(鄙,名詞意動,把當作邊邑;遠形容詞作名詞,遠地。)

⑤領之厚,君之薄也(厚,薄,形容詞作動詞,變雄厚、變薄弱。)

⑥即東封鄭(東,名詞作狀語,向東;封名詞意動用法,使成為疆界。)

⑦若不闕秦(闕,動詞使動用法,使削弱。)

⑧闕秦以利晉(利,名詞使動用法,使獲利。)

⑨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敝,形容詞用作動詞,損害。

)⑩共其乏困(乏困,形容詞作名詞,缺少的東西。)

3、古今異義

①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古義:東方道路上(招待過客)的主人。今義:請客的主人。

②行李

行李之往來。古義:出使的人。今義:出門時所帶的包裹等。

③乏困

共其乏困古義:缺少的東西。今義:疲勞。

④夫人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義:那人。今義:對已婚女子的尊稱。

4、特殊句式

判斷句

是寡人之過也(“也”表示判斷)

省略句

晉軍(于)函陵,秦軍(于)汜南(省略介詞“于”)

5、賓語前置句

夫晉,何厭之有?(“有”的賓語“何厭”前置,“之”作為標志。翻譯時要調整為“有何厭”)

6、狀語后置

以其無禮于晉(介賓短語“于晉”作狀語,后置,翻譯時要調整為“于晉無禮”)

高中教案范文大全篇20

一、學期教材內容體系分析

本學期的教學內容為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經濟生活》,包括四個單元的十一課、22框和4個探究。通過教學活動既豐富學生的經濟學知識、提高學科素養,又提升學生用經濟知識觀察分析和解決實際經濟問題的能力。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從探索實際問題出發積累提升專業知識,以專業知識為指導來正確看待社會實際。

二、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1、由于初中時政治是屬于社會中的一部分,并且采用開卷考查的形式,因此學生對于政治課的學習在思想上相對于其他學科來說不是很重視、也不是很熟悉,初中留下的學習經驗和印象也不是很好,這些都為高一的教學開展帶來很大的難度。

2、學生的基礎層次參差不齊、這些為教學帶來極大的難度。

3、高一新生在學習上對老師的依賴性比較大,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不強,自主學習的習慣有待逐步培養。

三、學期教學任務目標

根據學校的精神,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習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目標,研究新課程要求、研究教材、研究學生等,打造科學自主高效政治課堂,提升學生知識儲備和方法能力習慣,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提高學生用經濟知識觀察分析和解決實際經濟問題的能力。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從探索實際問題出發積累提升專業知識,

以專業知識為指導來正確看待社會實際。

難點: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

五、教學設想

1、以高考改革趨向為指導,以提高教師素質,努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宗旨,加強備課,與其他教師互相學習,共同提高,不斷增強集體凝聚力。

2、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改變接受性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樂于研究,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教學思路,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加強現代教育理論的學習,更新教育觀念,把握教改方向,優化課堂教學,重在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提高質量。

81940 主站蜘蛛池模板: 橡胶接头_橡胶软接头_套管伸缩器_管道伸缩器厂家-巩义市远大供水材料有限公司 | 冷藏车-东风吸污车-纯电动环卫车-污水净化车-应急特勤保障车-程力专汽厂家-程力专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销售二十一分公司 | 膜结构车棚|上海膜结构车棚|上海车棚厂家|上海膜结构公司 | 阿尔法-MDR2000无转子硫化仪-STM566 SATRA拉力试验机-青岛阿尔法仪器有限公司 | 甲级防雷检测仪-乙级防雷检测仪厂家-上海胜绪电气有限公司 | Copeland/谷轮压缩机,谷轮半封闭压缩机,谷轮涡旋压缩机,型号规格,技术参数,尺寸图片,价格经销商 CTP磁天平|小电容测量仪|阴阳极极化_双液系沸点测定仪|dsj电渗实验装置-南京桑力电子设备厂 | 深圳市宏康仪器科技有限公司-模拟高空低压试验箱-高温防爆试验箱-温控短路试验箱【官网】 | 东莞韩创-专业绝缘骨架|马达塑胶零件|塑胶电机配件|塑封电机骨架厂家 | 手表腕表维修保养鉴定售后服务中心网点 - 名表维修保养 | 水热合成反应釜-防爆高压消解罐-西安常仪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 智能型高压核相仪-自动开口闪点测试仪-QJ41A电雷管测试仪|上海妙定 | 北京工业设计公司-产品外观设计-产品设计公司-千策良品工业设计 北京翻译公司-专业合同翻译-医学标书翻译收费标准-慕迪灵 | 道康宁消泡剂-瓦克-大川进口消泡剂供应商 | 全自动真空上料机_粉末真空上料机_气动真空上料机-南京奥威环保科技设备有限公司 | 同学聚会纪念册制作_毕业相册制作-成都顺时针宣传画册设计公司 | 广州番禺搬家公司_天河黄埔搬家公司_企业工厂搬迁_日式搬家_广州搬家公司_厚道搬迁搬家公司 | 智能监控-安防监控-监控系统安装-弱电工程公司_成都万全电子 | 黄石东方妇产医院_黄石妇科医院哪家好_黄石无痛人流医院 | 吹田功率计-长创耐压测试仪-深圳市新朗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闪蒸干燥机-喷雾干燥机-带式干燥机-桨叶干燥机-[常州佳一干燥设备] | 【ph计】|在线ph计|工业ph计|ph计厂家|ph计价格|酸度计生产厂家_武汉吉尔德科技有限公司 | 西安烟道厂家_排气道厂家_包立管厂家「陕西西安」推荐西安天宇烟道 | 量子管通环-自清洗过滤器-全自动反冲洗过滤器-北京罗伦过滤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 WF2户外三防照明配电箱-BXD8050防爆防腐配电箱-浙江沃川防爆电气有限公司 | 游戏版号转让_游戏资质出售_游戏公司转让-【八九买卖网】 | 安全光栅|射频导纳物位开关|音叉料位计|雷达液位计|两级跑偏开关|双向拉绳开关-山东卓信机械有限公司 | 老城街小面官网_正宗重庆小面加盟技术培训_特色面馆加盟|牛肉拉面|招商加盟代理费用多少钱 | 网站建设,北京网站建设,北京网站建设公司,网站系统开发,北京网站制作公司,响应式网站,做网站公司,海淀做网站,朝阳做网站,昌平做网站,建站公司 | 玻璃钢罐_玻璃钢储罐_盐酸罐厂家-河北华盛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 塑木弯曲试验机_铜带拉伸强度试验机_拉压力测试台-倾技百科 | 电动卫生级调节阀,电动防爆球阀,电动软密封蝶阀,气动高压球阀,气动对夹蝶阀,气动V型调节球阀-上海川沪阀门有限公司 | 防火卷帘门价格-聊城一维工贸特级防火卷帘门厂家▲ | 锂辉石检测仪器,水泥成分快速分析仪-湘潭宇科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 混合反应量热仪-高温高压量热仪-微机差热分析仪DTA|凯璞百科 | 塑胶地板-商用PVC地板-pvc地板革-安耐宝pvc塑胶地板厂家 | 成都离婚律师|成都结婚律师|成都离婚财产分割律师|成都律师-成都离婚律师网 | 管家婆-管家婆软件-管家婆辉煌-管家婆进销存-管家婆工贸ERP | 三佳互联一站式网站建设服务|网站开发|网站设计|网站搭建服务商 赛默飞Thermo veritiproPCR仪|ProFlex3 x 32PCR系统|Countess3细胞计数仪|371|3111二氧化碳培养箱|Mirco17R|Mirco21R离心机|仟诺生物 | 上海公众号开发-公众号代运营公司-做公众号的公司企业服务商-咏熠软件 | 留学生辅导网-在线课程论文辅导-留学生挂科申诉机构 | 无锡网站建设-做网站-建网站-网页设计制作-阿凡达建站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