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教案模板 > 優秀教案 >

高中教案數學教案

時間: 新華 優秀教案

高中教案數學教案篇1

課題:

等比數列的概念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等比數列的概念,推導并掌握通項公式、

2、使學生進一步體會類比、歸納的思想,培養學生的觀察、概括能力、

3、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實事求是的精神,及嚴謹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難點是等比數列的定義的歸納及通項公式的推導、

教學用具

投影儀,多媒體軟件,電腦、

教學方法

討論、談話法、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給出以下幾組數列,將它們分類,說出分類標準、(幻燈片)

①—2,1,4,7,10,13,16,19,…

②8,16,32,64,128,256,…

③1,1,1,1,1,1,1,…

④243,81,27,9,3,1,,,…

⑤31,29,27,25,23,21,19,…

⑥1,—1,1,—1,1,—1,1,—1,…

⑦1,—10,100,—1000,10000,—100000,…

⑧0,0,0,0,0,0,0,…

由學生發表意見(可能按項與項之間的關系分為遞增數列、遞減數列、常數數列、擺動數列,也可能分為等差、等比兩類),統一一種分法,其中②③④⑥⑦為有共同性質的一類數列(學生看不出③的情況也無妨,得出定義后再考察③是否為等比數列)、

二、講解新課

請學生說出數列②③④⑥⑦的共同特性,教師指出實際生活中也有許多類似的例子,如變形蟲分裂問題、假設每經過一個單位時間每個變形蟲都分裂為兩個變形蟲,再假設開始有一個變形蟲,經過一個單位時間它分裂為兩個變形蟲,經過兩個單位時間就有了四個變形蟲,…,一直進行下去,記錄下每個單位時間的變形蟲個數得到了一列數

這個數列也具有前面的幾個數列的共同特性,這是我們將要研究的另一類數列——等比數列、(這里播放變形蟲分裂的多媒體軟件的第一步)

等比數列(板書)

1、等比數列的定義(板書)

根據等比數列與等差數列的名字的區別與聯系,嘗試給等比數列下定義、學生一般回答可能不夠完美,多數情況下,有了等差數列的基礎是可以由學生概括出來的教師寫出等比數列的定義,標注出重點詞語、

請學生指出等比數列②③④⑥⑦各自的公比,并思考有無數列既是等差數列又是等比數列、學生通過觀察可以發現③是這樣的數列,教師再追問,還有沒有其他的例子,讓學生再舉兩例、而后請學生概括這類數列的一般形式,學生可能說形如的數列都滿足既是等差又是等比數列,讓學生討論后得出結論:當時,數列既是等差又是等比數列,當時,它只是等差數列,而不是等比數列、教師追問理由,引出對等比數列的認識:

2、對定義的認識(板書)

(1)等比數列的首項不為0;

(2)等比數列的每一項都不為0,即

問題:一個數列各項均不為0是這個數列為等比數列的什么條件?

(3)公比不為0、

用數學式子表示等比數列的定義、

是等比數列

①、在這個式子的寫法上可能會有一些爭議,如寫成

,可讓學生研究行不行,好不好;接下來再問,能否改寫為

是等比數列?為什么不能?式子給出了數列第項與第

項的數量關系,但能否確定一個等比數列?(不能)確定一個等比數列需要幾個條件?當給定了首項及公比后,如何求任意一項的值?所以要研究通項公式、

3、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板書)

問題:用和表示第項

①不完全歸納法

②疊乘法,…,,這個式子相乘得,所以(板書)

(1)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得出通項公式后,讓學生思考如何認識通項公式、(板書)

(2)對公式的認識

由學生來說,最后歸結:

①函數觀點;

②方程思想(因在等差數列中已有認識,此處再復習鞏固而已)、

這里強調方程思想解決問題、方程中有四個量,知三求一,這是公式最簡單的應用,請學生舉例(應能編出四類問題)、解題格式是什么?(不僅要會解題,還要注意規范表述的訓練)

如果增加一個條件,就多知道了一個量,這是公式的更高層次的應用,下節課再研究、同學可以試著編幾道題。

三、小結

1、本節課研究了等比數列的概念,得到了通項公式;

2、注意在研究內容與方法上要與等差數列相類比;

3、用方程的思想認識通項公式,并加以應用。

探究活動

將一張很大的薄紙對折,對折30次后(如果可能的話)有多厚?不妨假設這張紙的厚度為0、01毫米。

參考答案:

30次后,厚度為,這個厚度超過了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的高度。如果紙再薄一些,比如紙厚0、001毫米,對折34次就超過珠穆朗瑪峰的高度了、還記得國王的承諾嗎?第31個格子中的米已經是1073741824粒了,后邊的格子中的米就更多了,最后一個格子中的米應是粒,用計算器算一下吧(對數算也行)。

高中教案數學教案篇2

一 教材分析

本節知識是必修五第一章《解三角形》的第一節內容,與初中學習的三角形的邊和角的基本關系有密切的聯系與判定三角形的全等也有密切聯系,在日常生活和工業生產中也時常有解三角形的問題,而且解三角形和三角函數聯系在高考當中也時常考一些解答題。因此,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知識非常重要。

根據上述教材內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及原有知識水平,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在創設的問題情境中,引導學生發現正弦定理的內容,推證正弦定理及簡單運用正弦定理與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解斜三角形的兩類問題。

能力目標: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推導,比較,由特殊到一般歸納出正弦定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觀察與邏輯思維能力,能體會用向量作為數形結合的工具,將幾何問題轉化為代數問題。

情感目標:面向全體學生,創造平等的教學氛圍,通過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合作和評價,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給學生成功的體驗,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正弦定理的內容,正弦定理的證明及基本應用。

教學難點:正弦定理的探索及證明,已知兩邊和其中一邊的對角解三角形時判斷解的個數。

二 教法

根據教材的內容和編排的特點,為是更有效地突出重點,空破難點,以學業生的發展為本,遵照學生的認識規律,本講遵照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 采用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即在教學過程中,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以學生獨立自主和合作交流為前提,以“正弦定理的發現”為基本探究內容,以生活實際為參照對象,讓學生的思維由問題開始,到猜想的得出,猜想的探究,定理的推導,并逐步得到深化。突破重點的手段:抓住學生情感的興奮點,激發他們的興趣,鼓勵學生大膽猜想,積極探索,以及及時地鼓勵,使他們知難而進。另外,抓知識選擇的切入點,從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和所需的知識特點入手,教師在學生主體下給以適當的提示和指導。突破難點的方法:抓住學生的能力線聯系方法與技能使學生較易證明正弦定理,另外通過例題和練習來突破難點

三 學法:

指導學生掌握“觀察——猜想——證明——應用”這一思維方法,采取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解難釋疑的嘗試活動,將自己所學知識應用于對任意三角形性質的探究。讓學生在問題情景中學習,觀察,類比,思考,探究,概括,動手嘗試相結合,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學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數學思維能力,形成了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增強了鍥而不舍的求學精神。

四 教學過程

第一:創設情景,大概用2分鐘

第二:實踐探究,形成概念,大約用25分鐘

第三:應用概念,拓展反思,大約用13分鐘

(一)創設情境,布疑激趣

“興趣是的老師”,如果一節課有個好的開頭,那就意味著成功了一半,本節課由一個實際問題引入,“工人師傅的一個三角形的模型壞了,只剩下如右圖所示的部分,∠A=47°,∠B=53°,AB長為1m,想修好這個零件,但他不知道AC和BC的長度是多少好去截料,你能幫師傅這個忙嗎?”激發學生幫助別人的熱情和學習的興趣,從而進入今天的學習課題。

(二)探尋特例,提出猜想

1.激發學生思維,從自身熟悉的特例(直角三角形)入手進行研究,發現正弦定理。

2.那結論對任意三角形都適用嗎?指導學生分小組用刻度尺、量角器、計算器等工具對一般三角形進行驗證。

3.讓學生總結實驗結果,得出猜想:

在三角形中,角與所對的邊滿足關系

這為下一步證明樹立信心,不斷的使學生對結論的認識從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

(三)邏輯推理,證明猜想

1.強調將猜想轉化為定理,需要嚴格的理論證明。

2.鼓勵學生通過作高轉化為熟悉的直角三角形進行證明。

3.提示學生思考哪些知識能把長度和三角函數聯系起來,繼而思考向量分析層面,用數量積作為工具證明定理,體現了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

4.思考是否還有其他的方法來證明正弦定理,布置課后練習,提示,做三角形的外接圓構造直角三角形,或用坐標法來證明

(四)歸納總結,簡單應用

1.讓學生用文字敘述正弦定理,引導學生發現定理具有對稱和諧美,提升對數學美的享受。

2.正弦定理的內容,討論可以解決哪幾類有關三角形的問題。

3.運用正弦定理求解本節課引入的三角形零件邊長的問題。自己參與實際問題的解決,能激發學生知識后用于實際的價值觀。

(五)講解例題,鞏固定理

1.例1。在△ABC中,已知A=32°,B=81.8°,a=42.9cm.解三角形.

例1簡單,結果為解,如果已知三角形兩角兩角所夾的邊,以及已知兩角和其中一角的對邊,都可利用正弦定理來解三角形。

2. 例2. 在△ABC中,已知a=20cm,b=28cm,A=40°,解三角形.

例2較難,使學生明確,利用正弦定理求角有兩種可能。要求學生熟悉掌握已知兩邊和其中一邊的對角時解三角形的各種情形。完了把時間交給學生。

(六)課堂練習,提高鞏固

1.在△ABC中,已知下列條件,解三角形.

(1)A=45°,C=30°,c=10cm

(2)A=60°,B=45°,c=20cm

2. 在△ABC中,已知下列條件,解三角形.

(1)a=20cm,b=11cm,B=30°

(2)c=54cm,b=39cm,C=115°

學生板演,老師巡視,及時發現問題,并解答。

(七)小結反思,提高認識

通過以上的研究過程,同學們主要學到了那些知識和方法?你對此有何體會?

1.用向量證明了正弦定理,體現了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

2.它表述了三角形的邊與對角的正弦值的關系。

3.定理證明分別從直角、銳角、鈍角出發,運用分類討論的思想。

(從實際問題出發,通過猜想、實驗、歸納等思維方法,最后得到了推導出正弦定理。我們研究問題的突出特點是從特殊到一般,我們不僅收獲著結論,而且整個探索過程我們也掌握了研究問題的一般方法。在強調研究性學習方法,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積極性,使數學教學成為數學活動的教學。)

(八)任務后延,自主探究

如果已知一個三角形的兩邊及其夾角,要求第三邊,怎么辦?發現正弦定理不適用了,那么自然過渡到下一節內容,余弦定理。布置作業,預習下一節內容。

五 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可以讓學生一目了然本節課所學的知識,證明正弦定理的方法以及正弦定理可以解決的兩類問題。

高中教案數學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明確等差數列的定義.

2.掌握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會解決知道中的三個,求另外一個的問題

3.培養學生觀察、歸納能力.

教學重點

1.等差數列的概念;

2.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

教學難點

等差數列“等差”特點的理解、把握和應用

教具準備

投影片1張

教學過程

(I)復習回顧

師:上兩節課我們共同學習了數列的定義及給出數列的兩種方法通項公式和遞推公式。這兩個公式從不同的角度反映數列的特點,下面看一些例子。(放投影片)

(Ⅱ)講授新課

師:看這些數列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1,2,3,4,5,6;①

10,8,6,4,2,…;②

生:積極思考,找上述數列共同特點。

對于數列①(1≤n≤6);(2≤n≤6)

對于數列②-2n(n≥1)(n≥2)

對于數列③(n≥1)(n≥2)

共同特點:從第2項起,第一項與它的前一項的差都等于同一個常數。

師:也就是說,這些數列均具有相鄰兩項之差“相等”的特點。具有這種特點的數列,我們把它叫做等差數。

一、定義:

等差數列:一般地,如果一個數列從第2項起,每一項與空的前一項的差等于同一個常數,那么這個數列就叫做等差數列,這個常數叫做等差數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

如:上述3個數列都是等差數列,它們的公差依次是1,-2,。

二、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

師:等差數列定義是由一數列相鄰兩項之間關系而得。若一等差數列的首項是,公差是d,則據其定義可得:

若將這n-1個等式相加,則可得:

即:即:即:……

由此可得:師:看來,若已知一數列為等差數列,則只要知其首項和公差d,便可求得其通項。

如數列①(1≤n≤6)

數列②:(n≥1)

數列③:(n≥1)

由上述關系還可得:即:則:=如:三、例題講解

例1:(1)求等差數列8,5,2…的第20項

(2)-401是不是等差數列-5,-9,-13…的項?如果是,是第幾項?

解:(1)由n=20,得(2)由得數列通項公式為:由題意可知,本題是要回答是否存在正整數n,使得-401=-5-4(n-1)成立解之得n=100,即-401是這個數列的第100項。

(Ⅲ)課堂練習

生:(口答)課本P118練習3

(書面練習)課本P117練習1

師:組織學生自評練習(同桌討論)

(Ⅳ)課時小結

師:本節主要內容為:①等差數列定義。

即(n≥2)

②等差數列通項公式(n≥1)

推導出公式:

(V)課后作業

一、課本P118習題3.21,2

二、1.預習內容:課本P116例2P117例4

2.預習提綱:

①如何應用等差數列的定義及通項公式解決一些相關問題?

②等差數列有哪些性質?

高中教案數學教案篇4

教學目標:①掌握對數函數的性質。

②應用對數函數的性質可以解決:對數的大小比較,求復合函數的定義域、值 域及單調性。

③ 注重函數思想、等價轉化、分類討論等思想的滲透,提高解題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對數函數的性質的應用。

教學過程設計:

⒈復習提問:對數函數的概念及性質。

⒉開始正課

1 比較數的大小

例 1 比較下列各組數的大小。

⑴loga5.1 ,loga5.9 (a>0,a≠1)

⑵log0.50.6 ,logЛ0.5 ,lnЛ

師:請同學們觀察一下⑴中這兩個對數有何特征?

生:這兩個對數底相等。

師:那么對于兩個底相等的對數如何比大小?

生:可構造一個以a為底的對數函數,用對數函數的單調性比大小。

師:對,請敘述一下這道題的解題過程。

生:對數函數的單調性取決于底的大小:當0調遞減,所以loga5.1>loga5.9 ;當a>1時,函數y=logax單調遞增,所以loga5.1

板書:

解:Ⅰ)當0∵5.1<5.9 ∴loga5.1>loga5.9

Ⅱ)當a>1時,函數y=logax在(0,+∞)上是增函數,∵5.1<5.9 ∴loga5.1

師:請同學們觀察一下⑵中這三個對數有何特征?

生:這三個對數底、真數都不相等。

師:那么對于這三個對數如何比大小?

生:找“中間量”, log0.50.6>0,lnЛ>0,logЛ0.5<0;lnЛ>1,log0.50.6<1,所以logЛ0.5< log0.50.6< lnЛ。

板書:略。

師:比較對數值的大小常用方法:①構造對數函數,直接利用對數函數 的單調性比大小,②借用“中間量”間接比大小,③利用對數函數圖象的位置關系來比大小。

2 函數的定義域, 值 域及單調性。

例 2 ⑴求函數y=的定義域。

⑵解不等式log0.2(x2+2x-3)>log0.2(3x+3)

師:如何來求⑴中函數的定義域?(提示:求函數的定義域,就是要使函數有意義。若函數中含有分母,分母不為零;有偶次根式,被開方式大于或等于零;若函數中有對數的形式,則真數大于零,如果函數中同時出現以上幾種情況,就要全部考慮進去,求它們共同作用的結果。)生:分母2x-1≠0且偶次根式的被開方式log0.8x-1≥0,且真數x>0。

板書:

解:∵   2x-1≠0      x≠0.5

log0.8x-1≥0 ,  x≤0.8

x>0        x>0

∴x(0,0.5)∪(0.5,0.8〕

師: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解這個不等式。

分析:要解這個不等式,首先要使這個不等式有意義,即真數大于零,

再根據對數函數的單調性求解。

師:請你寫一下這道題的解題過程。

生:<板書>

解:  x2+2x-3>0      x<-3 或 x>1

(3x+3)>0    ,   x>-1

x2+2x-3<(3x+3)    -2

不等式的解為:1

例 3 求下列函數的值域和單調區間。

⑴y=log0.5(x- x2)

⑵y=loga(x2+2x-3)(a>0,a≠1)

師:求例3中函數的的值域和單調區間要用及復合函數的思想方法。

下面請同學們來解⑴。

生:此函數可看作是由y= log0.5u, u= x- x2復合而成。

板書:

解:⑴∵u= x- x2>0, ∴0

u= x- x2=-(x-0.5)2+0.25, ∴0

∴y= log0.5u≥log0.50.25=2

∴y≥2

x    x(0,0.5]   x[0.5,1)

u= x- x2

y= log0.5u

y=log0.5(x- x2)

函數y=log0.5(x- x2)的單調遞減區間(0,0.5],單調遞 增區間[0.5,1)

注:研究任何函數的性質時,都應該首先保證這個函數有意義,否則函數都不存在,性質就無從談起。

師:在⑴的基礎上,我們一起來解⑵。請同學們觀察一下⑴與⑵有什么區別?

生:⑴的底數是常值,⑵的底數是字母。

師:那么⑵如何來解?

生:只要對a進行分類討論,做法與⑴類似。

板書:略。

⒊小結

這堂課主要講解如何應用對數函數的性質解決一些問題,希望能通過這堂課使同學們對等價轉化、分類討論等思想加以應用,提高解題能力。

⒋作業

⑴解不等式

①lg(x2-3x-4)≥lg(2x+10);②loga(x2-x)≥loga(x+1),(a為常數)

⑵已知函數y=loga(x2-2x),(a>0,a≠1)

①求它的單調區間;②當0

⑶已知函數y=loga (a>0, b>0, 且 a≠1)

①求它的定義域;②討論它的奇偶性;  ③討論它的單調性。

⑷已知函數y=loga(ax-1) (a>0,a≠1),

①求它的定義域;②當x為何值時,函數值大于1;③討論它的單調性。

5.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這節課是安排為習題課,主要利用對數函數的性質解決一些問題,整個一堂課分兩個部分:一 .比較數的大小,想通過這一部分的練習,培養同學們構造函數的思想和分類討論、數形結合的思想。二.函數的定義域, 值 域及單調性,想通過這一部分的練習,能使同學們重視求函數的定義域。因為學生在求函數的值域和單調區間時,往往不考慮函數的定義域,并且這種錯誤很頑固,不易糾正。因此,力求學生做到想法正確,步驟清晰。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突出學生是課堂的主體,便把例題分了層次,由易到難,力求做到每題都能由學生獨立完成。但是,每一道題的解題過程,老師都應該給以板書,這樣既讓學生有了獲取新知識的快樂,又不必為了解題格式的不熟悉而煩惱。每一題講完后,由教師簡明扼要地小結,以使好學生掌握地更完善,較差的學生也能夠跟上。

高中教案數學教案篇5

1.如圖,已知直線L:的右焦點F,且交橢圓C于A、B兩點,點A、B在直線上的射影依次為點D、E。

(1)若拋物線的焦點為橢圓C的上頂點,求橢圓C的方程;

(2)(理)連接AE、BD,試探索當m變化時,直線AE、BD是否相交于一定點N?若交于定點N,請求出N點的坐標,并給予證明;否則說明理由。

(文)若為x軸上一點,求證:

2.如圖所示,已知圓定點A(1,0),M為圓上一動點,點P在AM上,點N在CM上,且滿足,點N的軌跡為曲線E。

(1)求曲線E的方程;

(2)若過定點F(0,2)的直線交曲線E于不同的兩點G、H(點G在點F、H之間),且滿足的取值范圍。

3.設橢圓C:的左焦點為F,上頂點為A,過點A作垂直于AF的直線交橢圓C于另外一點P,交x軸正半軸于點Q,且

⑴求橢圓C的離心率;

⑵若過A、Q、F三點的圓恰好與直線

l:相切,求橢圓C的方程.

4.設橢圓的離心率為e=

(1)橢圓的左、右焦點分別為F1、F2、A是橢圓上的一點,且點A到此兩焦點的距離之和為4,求橢圓的方程.

(2)求b為何值時,過圓x2+y2=t2上一點M(2,)處的切線交橢圓于Q1、Q2兩點,而且OQ1OQ2.

5.已知曲線上任意一點P到兩個定點F1(-,0)和F2(,0)的距離之和為4.

(1)求曲線的方程;

(2)設過(0,-2)的直線與曲線交于C、D兩點,且為坐標原點),求直線的方程.

6.已知橢圓的左焦點為F,左、右頂點分別為A、C,上頂點為B.過F、B、C作⊙P,其中圓心P的坐標為(m,n).

(Ⅰ)當m+n0時,求橢圓離心率的范圍;

(Ⅱ)直線AB與⊙P能否相切?證明你的結論.

7.有如下結論:圓上一點處的切線方程為,類比也有結論:橢圓處的切線方程為,過橢圓C:的右準線l上任意一點M引橢圓C的兩條切線,切點為A、B.

(1)求證:直線AB恒過一定點;(2)當點M在的縱坐標為1時,求△ABM的面積

8.已知點P(4,4),圓C:與橢圓E:有一個公共點A(3,1),F1、F2分別是橢圓的左、右焦點,直線PF1與圓C相切.

(Ⅰ)求m的值與橢圓E的方程;

(Ⅱ)設Q為橢圓E上的一個動點,求的取值范圍.

9.橢圓的對稱中心在坐標原點,一個頂點為,右焦點與點的距離為。

(1)求橢圓的方程;

(2)是否存在斜率的直線:,使直線與橢圓相交于不同的兩點滿足,若存在,求直線的傾斜角;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10.橢圓方程為的一個頂點為,離心率。

(1)求橢圓的方程;

(2)直線:與橢圓相交于不同的兩點滿足,求。

11.已知橢圓的左焦點為F,左右頂點分別為A,C上頂點為B,過F,B,C三點作,其中圓心P的坐標為.

(1)若橢圓的離心率,求的方程;

(2)若的圓心在直線上,求橢圓的方程.

12.已知直線與曲線交于不同的兩點,為坐標原點.

(Ⅰ)若,求證:曲線是一個圓;

(Ⅱ)若,當且時,求曲線的離心率的取值范圍.

13.設橢圓的左、右焦點分別為、,A是橢圓C上的一點,且,坐標原點O到直線的距離為.

(1)求橢圓C的方程;

(2)設Q是橢圓C上的一點,過Q的直線l交x軸于點,較y軸于點M,若,求直線l的方程.

14.已知拋物線的頂點在原點,焦點在y軸的負半軸上,過其上一點的切線方程為為常數).

(I)求拋物線方程;

(II)斜率為的直線PA與拋物線的另一交點為A,斜率為的直線PB與拋物線的另一交點為B(A、B兩點不同),且滿足,求證線段PM的中點在y軸上;

(III)在(II)的條件下,當時,若P的坐標為(1,-1),求PAB為鈍角時點A的縱坐標的取值范圍.

15.已知動點A、B分別在x軸、y軸上,且滿足AB=2,點P在線段AB上,且

設點P的軌跡方程為c。

(1)求點P的軌跡方程C;

(2)若t=2,點M、N是C上關于原點對稱的兩個動點(M、N不在坐標軸上),點Q

坐標為求△QMN的面積S的最大值。

16.設上的兩點,

已知,,若且橢圓的離心率短軸長為2,為坐標原點.

(Ⅰ)求橢圓的方程;

(Ⅱ)若直線AB過橢圓的焦點F(0,c),(c為半焦距),求直線AB的斜率k的值;

(Ⅲ)試問:△AOB的面積是否為定值?如果是,請給予證明;如果不是,請說明理由

17.如圖,F是橢圓(a0)的一個焦點,A,B是橢圓的兩個頂點,橢圓的離心率為.點C在x軸上,BCBF,B,C,F三點確定的圓M恰好與直線l1:相切.

(Ⅰ)求橢圓的方程:

(Ⅱ)過點A的直線l2與圓M交于PQ兩點,且,求直線l2的方程.

18.如圖,橢圓長軸端點為,為橢圓中心,為橢圓的右焦點,且.

(1)求橢圓的標準方程;

(2)記橢圓的上頂點為,直線交橢圓于兩點,問:是否存在直線,使點恰為的垂心?若存在,求出直線的方程;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19.如圖,已知橢圓的中心在原點,焦點在軸上,離心率為,且經過點.直線交橢圓于兩不同的點.

20.設,點在軸上,點在軸上,且

(1)當點在軸上運動時,求點的軌跡的方程;

(2)設是曲線上的點,且成等差數列,當的垂直平分線與軸交于點時,求點坐標.

21.已知點是平面上一動點,且滿足

(1)求點的軌跡對應的方程;

(2)已知點在曲線上,過點作曲線的兩條弦和,且,判斷:直線是否過定點?試證明你的結論.

22.已知橢圓的中心在坐標原點,焦點在坐標軸上,且經過、、三點.

(1)求橢圓的方程:

(2)若點D為橢圓上不同于、的任意一點,,當內切圓的面積最大時。求內切圓圓心的坐標;

(3)若直線與橢圓交于、兩點,證明直線與直線的交點在直線上.

23.過直角坐標平面中的拋物線的焦點作一條傾斜角為的直線與拋物線相交于A,B兩點。

(1)用表示A,B之間的距離;

(2)證明:的大小是與無關的定值,

并求出這個值。

24.設分別是橢圓C:的左右焦點

(1)設橢圓C上的點到兩點距離之和等于4,寫出橢圓C的方程和焦點坐標

(2)設K是(1)中所得橢圓上的動點,求線段的中點B的軌跡方程

(3)設點P是橢圓C上的任意一點,過原點的直線L與橢圓相交于M,N兩點,當直線PM,PN的斜率都存在,并記為試探究的值是否與點P及直線L有關,并證明你的結論。

25.已知橢圓的離心率為,直線:與以原點為圓心、以橢圓的短半軸長為半徑的圓相切.

(I)求橢圓的方程;

(II)設橢圓的左焦點為,右焦點,直線過點且垂直于橢圓的長軸,動直線垂直于點,線段垂直平分線交于點,求點的軌跡的方程;

(III)設與軸交于點,不同的兩點在上,且滿足求的取值范圍.

26.如圖所示,已知橢圓:,、為

其左、右焦點,為右頂點,為左準線,過的直線:與橢圓相交于、

兩點,且有:(為橢圓的半焦距)

(1)求橢圓的離心率的最小值;

(2)若,求實數的取值范圍;

(3)若,,

求證:、兩點的縱坐標之積為定值;

27.已知橢圓的左焦點為,左右頂點分別為,上頂點為,過三點作圓,其中圓心的坐標為

(1)當時,橢圓的離心率的取值范圍

(2)直線能否和圓相切?證明你的結論

28.已知點A(-1,0),B(1,-1)和拋物線.,O為坐標原點,過點A的動直線l交拋物線C于M、P,直線MB交拋物線C于另一點Q,如圖.

(I)證明:為定值;

(II)若△POM的面積為,求向量與的夾角;

(Ⅲ)證明直線PQ恒過一個定點.

29.已知橢圓C:上動點到定點,其中的距離的最小值為1.

(1)請確定M點的坐標

(2)試問是否存在經過M點的直線,使與橢圓C的兩個交點A、B滿足條件(O為原點),若存在,求出的方程,若不存在請說是理由。

30.已知橢圓,直線與橢圓相交于兩點.

(Ⅰ)若線段中點的橫坐標是,求直線的方程;

(Ⅱ)在軸上是否存在點,使的值與無關?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31.直線AB過拋物線的焦點F,并與其相交于A、B兩點。Q是線段AB的中點,M是拋物線的準線與y軸的交點.O是坐標原點.

(I)求的取值范圍;

(Ⅱ)過A、B兩點分剮作此撒物線的切線,兩切線相交于N點.求證:∥;

(Ⅲ)若P是不為1的正整數,當,△ABN的面積的取值范圍為時,求該拋物線的方程.

32.如圖,設拋物線()的準線與軸交于,焦點為;以、為焦點,離心率的橢圓與拋物線在軸上方的一個交點為.

(Ⅰ)當時,求橢圓的方程及其右準線的方程;

(Ⅱ)在(Ⅰ)的條件下,直線經過橢圓的右焦點,與拋物線交于、,如果以線段為直徑作圓,試判斷點與圓的位置關系,并說明理由;

(Ⅲ)是否存在實數,使得的邊長是連續的自然數,若存在,求出這樣的實數;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33.已知點和動點滿足:,且存在正常數,使得。

(1)求動點P的軌跡C的方程。

(2)設直線與曲線C相交于兩點E,F,且與y軸的交點為D。若求的值。

34.已知橢圓的右準線與軸相交于點,右焦點到上頂點的距離為,點是線段上的一個動點.

(I)求橢圓的方程;

(Ⅱ)是否存在過點且與軸不垂直的直線與橢圓交于、兩點,使得,并說明理由.

35.已知橢圓C:(.

(1)若橢圓的長軸長為4,離心率為,求橢圓的標準方程;

(2)在(1)的條件下,設過定點的直線與橢圓C交于不同的兩點,且為銳角(其中為坐標原點),求直線的斜率k的取值范圍;

(3)如圖,過原點任意作兩條互相垂直的直線與橢圓()相交于四點,設原點到四邊形一邊的距離為,試求時滿足的條件.

36.已知若過定點、以()為法向量的直線與過點以為法向量的直線相交于動點.

(1)求直線和的方程;

(2)求直線和的斜率之積的值,并證明必存在兩個定點使得恒為定值;

(3)在(2)的條件下,若是上的兩個動點,且,試問當取最小值時,向量與是否平行,并說明理由。

37.已知點,點(其中),直線、都是圓的切線.

(Ⅰ)若面積等于6,求過點的拋物線的方程;

(Ⅱ)若點在軸右邊,求面積的最小值.

38.我們知道,判斷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可以用圓心到直線的距離進行判別,那么直線與橢圓的位置關系有類似的判別方法嗎?請同學們進行研究并完成下面問題。

(1)設F1、F2是橢圓的兩個焦點,點F1、F2到直線的距離分別為d1、d2,試求d1d2的值,并判斷直線L與橢圓M的位置關系。

(2)設F1、F2是橢圓的兩個焦點,點F1、F2到直線

(m、n不同時為0)的距離分別為d1、d2,且直線L與橢圓M相切,試求d1d2的值。

(3)試寫出一個能判斷直線與橢圓的位置關系的充要條件,并證明。

(4)將(3)中得出的結論類比到其它曲線,請同學們給出自己研究的有關結論(不必證明)。

39.已知點為拋物線的焦點,點是準線上的動點,直線交拋物線于兩點,若點的縱坐標為,點為準線與軸的交點.

(Ⅰ)求直線的方程;(Ⅱ)求的面積范圍;

(Ⅲ)設,,求證為定值.

40.已知橢圓的離心率為,直線:與以原點為圓心、以橢圓的短半軸長為半徑的圓相切.

(I)求橢圓的方程;

(II)設橢圓的左焦點為,右焦點,直線過點且垂直于橢圓的長軸,動直線垂直于點,線段垂直平分線交于點,求點的軌跡的方程;

(III)設與軸交于點,不同的兩點在上,且滿足求的取值范圍.

41.已知以向量為方向向量的直線過點,拋物線:的頂點關于直線的對稱點在該拋物線的準線上.

(1)求拋物線的方程;

(2)設、是拋物線上的兩個動點,過作平行于軸的直線,直線與直線交于點,若(為坐標原點,、異于點),試求點的軌跡方程。

42.如圖,設拋物線()的準線與軸交于,焦點為;以、為焦點,離心率的橢圓與拋物線在軸上方的一個交點為.

(Ⅰ)當時,求橢圓的方程及其右準線的方程;

(Ⅱ)在(Ⅰ)的條件下,直線經過橢圓的右焦點,

與拋物線交于、,如果以線段為直徑作圓,

試判斷點與圓的位置關系,并說明理由;

(Ⅲ)是否存在實數,使得的邊長是連續的自然數,若存在,求出這樣的實數;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43.設橢圓的`一個頂點與拋物線的焦點重合,分別是橢圓的左、右焦點,且離心率且過橢圓右焦點的直線與橢圓C交于兩點.

(Ⅰ)求橢圓C的方程;

(Ⅱ)是否存在直線,使得.若存在,求出直線的方程;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Ⅲ)若AB是橢圓C經過原點O的弦,MNAB,求證:為定值.

44.設是拋物線的焦點,過點M(-1,0)且以為方向向量的直線順次交拋物線于兩點。

(Ⅰ)當時,若與的夾角為,求拋物線的方程;

(Ⅱ)若點滿足,證明為定值,并求此時△的面積

45.已知點,點在軸上,點在軸的正半軸上,點在直線上,且滿足.

(Ⅰ)當點在軸上移動時,求點的軌跡的方程;

(Ⅱ)設、為軌跡上兩點,且0,,求實數,

使,且.

46.已知橢圓的右焦點為F,上頂點為A,P為C上任一點,MN是圓的一條直徑,若與AF平行且在y軸上的截距為的直線恰好與圓相切。

(1)已知橢圓的離心率;

(2)若的最大值為49,求橢圓C的方程.

高中教案數學教案篇6

一、指導思想

1、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運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以及綜合運用有關數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逐步地學會觀察、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探索和創新的能力;運用歸納、演繹和類比的方法進行推理,并正確地、有條理地表達推理過程的能力.

2、根據數學的學科特點,加強學習目的性的教育,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自覺心和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頑強的學習毅力和獨立思考、探索創新的精神.

3、使學生具有一定的數學視野,逐步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和文化價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維習慣,崇尚數學的理性精神,體會數學的美學意義,理解數學中普遍存在著的運動、變化、相互聯系和相互轉化的情形,從而進一步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

二、目的要求

1.深入鉆研教材,以教材為核心,“以綱為綱,以本為本”深入研究教材中章節知識的內外結構,熟練把握知識的邏輯體系和網絡結構,細致領會教材改革的精髓,把握通性通法,逐步明確教材對教學形式、內容和教學目標的影響.

2.因材施教,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構建新的認知體系,營造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氛圍.

3.加強課堂教學研究,科學設計教學方法,扎實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全面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三、具體措施

1.不孤立記憶和認識各個知識點,而要將其放到相應的體系結構中,在比較、辨析的過程中尋求其內在聯系,達到理解層次,注意知識塊的復習,構建知識網路.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解題技能,注意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公式的辨析比較,靈活運用;力求有意識的分析理解能力;尤其是數學語言的表達形式,推力論證要思路清晰、整體完整.

2.學會分析,首先是閱讀理解,側重于解題前對信息的捕捉和思路的探索;其次是解題回顧,側重于經驗及教訓的總結,重視常見題型及通法通解.

3.以“錯”糾錯,查缺補漏,反思錯誤,嚴格訓練,規范解題,養成:想明白,寫清楚,算準確的習慣,注意思路的清晰性、思維的嚴謹性、敘述的條理性、結果的準確性,注重書寫過程,舉一反三,及時歸納,觸類旁通,加強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的應用.

4.協調好講、練、評、輔之間的關系,追求數學復習的效果,注重實效,努力提高復習教學的效率和效益;精心設計教學,做到精講精練,不加重學生的負擔,避免“題海戰” ,精心準備,講評到為,做到講評試卷或例題時:講清考察了那些知識點,怎樣審題,怎樣打開解題思路,用到了那些方法技巧,關鍵步驟在那里,哪些是典型錯誤,是知識和是邏輯,是方法、是心理上、策略上的錯誤,針對學生的錯誤調整復習策略,使復習更加有重點、針對性,加快教學節奏,提高教學效率.

5.周密計劃合理安排,現數學學科特點,注重知識能力的提高,提升綜合解題能力,加強解題教學,使學生在解題探究中提高能力.

6.多從“貼近教材、貼近學生、貼近實際”角度,選擇典型的數學聯系生活、生產、環境和科技方面的問題,對學生進行有計劃、針對性強的訓練,多給學生鍛煉各種能力的機會,從而達到提升學生數學綜合能力之目的.不脫離基礎知識來講學生的能力,基礎扎實的學生不一定能力 強.教學中,不斷地將基礎知識運用于數學問題的解決中,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科綜合能力.

新的學期是新的起點,新的希望。通過這份高二數學上學期教學工作計劃,我相信自己在本學期一定能夠將兩個班的數學成績帶上去,我相信,我能行。

高中教案數學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正確理解排列的意義。能利用樹形圖寫出簡單問題的所有排列;

(2)了解排列和排列數的意義,能根據具體的問題,寫出符合要求的排列;

(3)掌握排列數公式,并能根據具體的問題,寫出符合要求的排列數;

(4)會分析與數字有關的排列問題,培養學生的抽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5)通過對排列應用問題的學習,讓學生通過對具體事例的觀察、歸納中找出規律,得出結論,以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

教學建議

一、知識結構

二、重點難點分析

本小節的重點是排列的定義、排列數及排列數的公式,并運用這個公式去解決有關排列數的應用問題。難點是導出排列數的公式和解有關排列的應用題。突破重點、難點的關鍵是對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的掌握和運用,并將這兩個原理的基本思想方法貫穿在解決排列應用問題當中。

從n個不同元素中任取m(m≤n)個元素,按照一定的順序排成一列,稱為從n個不同元素中任取m個元素的一個排列。因此,兩個相同排列,當且僅當他們的元素完全相同,并且元素的排列順序也完全相同。排列數是指從n個不同元素中任取m(m≤n)個元素的所有不同排列的種數,只要弄清相同排列、不同排列,才有可能計算相應的排列數。排列與排列數是兩個概念,前者是具有m個元素的排列,后者是這種排列的不同種數。從集合的角度看,從n個元素的有限集中取出m個組成的有序集,相當于一個排列,而這種有序集的個數,就是相應的排列數。

公式推導要注意緊扣乘法原理,借助框圖的直視解釋來講解。要重點分析好的推導。

排列的應用題是本節教材的難點,通過本節例題的分析,應注意培養學生解決應用問題的能力。

在分析應用題的`解法時,教材上先畫出框圖,然后分析逐次填入時的種數,這樣解釋比較直觀,教學上要充分利用,要求學生作題時也應盡量采用。

在教學排列應用題時,開始應要求學生寫解法要有簡要的文字說明,防止單純的只寫一個排列數,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在基本掌握之后,可以逐漸地不作這方面的要求。

三、教法建議

①在講解排列數的概念時,要注意區分“排列數”與“一個排列”這兩個概念。一個排列是指“從n個不同元素中,任取出m個元素,按照一定的順序擺成一排”,它不是一個數,而是具體的一件事;排列數是指“從n個不同元素中取出m個元素的所有排列的個數”,它是一個數。例如,從3個元素a,b,c中每次取出2個元素,按照一定的順序排成一排,有如下幾種:

ab,ac,ba,bc,ca,cb,

其中每一種都叫一個排列,共有6種,而數字6就是排列數,符號表示排列數。

②排列的定義中包含兩個基本內容,一是“取出元素”,二是“按一定順序排列”。

從定義知,只有當元素完全相同,并且元素排列的順序也完全相同時,才是同一個排列,元素完全不同,或元素部分相同或元素完全相同而順序不同的排列,都不是同一排列。叫不同排列。

在定義中“一定順序”就是說與位置有關,在實際問題中,要由具體問題的性質和條件來決定,這一點要特別注意,這也是與后面學習的組合的根本區別。

在排列的定義中,如果有的書上叫選排列,如果,此時叫全排列。

要特別注意,不加特殊說明,本章不研究重復排列問題。

③關于排列數公式的推導的教學。公式推導要注意緊扣乘法原理,借助框圖的直視解釋來講解。課本上用的是不完全歸納法,先推導,,…,再推廣到,這樣由特殊到一般,由具體到抽象的講法,學生是不難理解的。

導出公式后要分析這個公式的構成特點,以便幫助學生正確地記憶公式,防止學生在“n”、“m”比較復雜的時候把公式寫錯。這個公式的特點可見課本第229頁的一段話:“其中,公式右邊第一個因數是n,后面每個因數都比它前面一個因數少1,最后一個因數是,共m個因數相乘。”這實際是講三個特點:第一個因數是什么?最后一個因數是什么?一共有多少個連續的自然數相乘。

公式是在引出全排列數公式后,將排列數公式變形后得到的公式。對這個公式指出兩點:

(1)在一般情況下,要計算具體的排列數的值,常用前一個公式,而要對含有字母的排列數的式子進行變形或作有關的論證,要用到這個公式,教材中第230頁例2就是用這個公式證明的問題;

(2)為使這個公式在時也能成立,規定,如同時一樣,是一種規定,因此,不能按階乘數的原意作解釋。

④建議應充分利用樹形圖對問題進行分析,這樣比較直觀,便于理解。

⑤學生在開始做排列應用題的作業時,應要求他們寫出解法的簡要說明,而不能只列出算式、得出答數,這樣有利于學生得更加扎實。隨著學生解題熟練程度的提高,可以逐步降低這種要求。

54002 主站蜘蛛池模板: 蔬菜清洗机_环速洗菜机_异物去除清洗机_蔬菜清洗机_商用洗菜机 - 环速科技有限公司 | 立式硫化罐-劳保用品硫化罐-厂家直销-山东鑫泰鑫硫化罐厂家 | 神超官网_焊接圆锯片_高速钢锯片_硬质合金锯片_浙江神超锯业制造有限公司 | 模切之家-专注服务模切行业的B2B平台!| 信阳市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防水套管-柔性防水套管-刚性防水套管-上海执品管件有限公司 | 安徽免检低氮锅炉_合肥燃油锅炉_安徽蒸汽发生器_合肥燃气锅炉-合肥扬诺锅炉有限公司 | 精密交叉滚子轴承厂家,转盘轴承,YRT转台轴承-洛阳千协轴承 | 厂房出租_厂房出售_产业园区招商_工业地产&nbsp;-&nbsp;中工招商网 | 专业生物有机肥造粒机,粉状有机肥生产线,槽式翻堆机厂家-郑州华之强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 北京软件开发_软件开发公司_北京软件公司-北京宜天信达软件开发公司 | 塑料检查井_双扣聚氯乙烯增强管_双壁波纹管-河南中盈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 周口风机|周风风机|河南省周口通用风机厂| 100国际学校招生 - 专业国际学校择校升学规划 | 等离子空气净化器_医用空气消毒机_空气净化消毒机_中央家用新风系统厂家_利安达官网 | 聚丙烯酰胺_厂家_价格-河南唐达净水材料有限公司 | 北京易通慧公司从事北京网站优化,北京网络推广、网站建设一站式服务商-北京网站优化公司 | 灌木树苗-绿化苗木-常绿乔木-价格/批发/基地 - 四川成都途美园林 | 棉柔巾代加工_洗脸巾oem_一次性毛巾_浴巾生产厂家-杭州禾壹卫品科技有限公司 | 气弹簧定制-气动杆-可控气弹簧-不锈钢阻尼器-工业气弹簧-可调节气弹簧厂家-常州巨腾气弹簧供应商 | 雾度仪_雾度计_透光率雾度仪价格-三恩时(3nh)光电雾度仪厂家 | 物联网卡_物联网卡购买平台_移动物联网卡办理_移动联通电信流量卡通信模组采购平台? | 企业微信营销_企业微信服务商_私域流量运营_艾客SCRM官网 | 山东商品混凝土搅拌楼-环保型搅拌站-拌合站-分体仓-搅拌机厂家-天宇 | 杭州高温泵_热水泵_高温油泵|昆山奥兰克泵业制造有限公司 | 南溪在线-南溪招聘找工作、找房子、找对象,南溪综合生活信息门户! | 定制奶茶纸杯_定制豆浆杯_广东纸杯厂_[绿保佳]一家专业生产纸杯碗的厂家 | 可程式恒温恒湿试验箱|恒温恒湿箱|恒温恒湿试验箱|恒温恒湿老化试验箱|高低温试验箱价格报价-广东德瑞检测设备有限公司 | 开云(中国)Kaiyun·官方网站 - 登录入口| 茅茅虫AI论文写作助手-免费AIGC论文查重_写毕业论文降重 | 荣事达手推洗地机_洗地机厂家_驾驶式扫地机_工业清洁设备 | 全自动端子机|刺破式端子压接机|全自动双头沾锡机|全自动插胶壳端子机-东莞市傅氏兄弟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北京模型公司-军事模型-工业模型制作-北京百艺模型沙盘公司 | 成都网站建设制作_高端网站设计公司「做网站送优化推广」 | 电池高低温试验箱-气态冲击箱-双层电池防爆箱|简户百科 | 广东教师资格网-广东教师资格证考试网 | 不锈钢法兰-碳钢法兰-法兰盘生产加工厂家-[鼎捷峰]-不锈钢法兰-碳钢法兰-法兰盘生产加工厂家-[鼎捷峰] | 小程序开发公司_APP开发多少钱_软件开发定制_微信小程序制作_客户销售管理软件-济南小溪畅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背压阀|减压器|不锈钢减压器|减压阀|卫生级背压阀|单向阀|背压阀厂家-上海沃原自控阀门有限公司 本安接线盒-本安电路用接线盒-本安分线盒-矿用电话接线盒-JHH生产厂家-宁波龙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无菌实验室规划装修设计-一体化实验室承包-北京洁净净化工程建设施工-北京航天科恩实验室装备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搜木网 - 木业全产业链交易平台,免费搜货、低价买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