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教案模板 > 優秀教案 >

高中集合教案的模板

時間: 新華 優秀教案

教案按照教學過程的步驟編排,讓教師能夠清晰地了解整個教學流程,有利于教學的有序進行。好的高中集合教案的模板要怎么寫?小編給大家帶來高中集合教案的模板,供大家參考。

高中集合教案的模板

高中集合教案的模板篇1

一、導入

我們在在前階段的學習中先后學習了聞一多的《發現》、郭沫若的《太陽禮贊》。這兩首詩歌都是屬于感情激烈奔放的愛國詩歌。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風格截然不同的詩歌——戴望舒的《雨巷》。

二、作者介紹

戴望舒,原名戴朝實又名戴夢鷗,1905年出生于杭州。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詩集《我底記憶》,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中。1933年8月出版了《望舒草》1948年出版了《災難歲月》一生留下了詩篇92首?!队晗铩穼懹?928年,是詩人前期的代表作,這是一首既具有音樂美,又具有朦朧美的象征詩。這首詩發表后,戴望舒獲得了“雨巷詩人”的美稱。

三、朗讀此首詩,讀完后談談對這首的初步印象,可以結合前兩首詩來談。

這首詩的最大的特點是什么?明確:朦朧。整首詩都籠罩在朦朧的意境之中。作者為了能營造成這種朦朧的意境采用了哪些意象(或者說是景物)?

明確:一共是6個,主要是三個意象(景物)。第一個是油紙傘。這是件真實的雨具,作者并沒有做過多具體的描寫。給讀者以想象的空間。這樣寫的好處是一方面免得喧賓奪主,落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傘的迷夢意境。因為油紙傘本身就具有復古、懷舊、神秘、迷蒙的特點。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結合起來了。時間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憑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圍,撐一傘風雨獨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獨特的環境中就能產生奇特的意象。

第二個是雨巷。作者幼小時住在杭州大塔兒巷8號。他小學、中學走的都是長長的青石板路。這是種優美的意境。小巷本來就讓人感到幽深,寂靜,再加上蒙蒙的細雨,意境更是充滿了朦朧美。(結合自身住在胡同的經歷)

第三個是丁香。整首詩說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來源于“丁香”兩字。美麗的事物總是和姑娘聯系在一起。丁香一樣的姑娘,丁香一樣的憂愁,為什么要選用丁香?

明確:丁香形狀象結,開在暮春時節,開花為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國古典詩詞中,丁香象征著美麗、高潔和愁怨。《雨巷》中寫“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源于古詩李景詞“丁香空結雨中愁(《攤破沙浣溪沙》)全詞是: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

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

回首碧波三峽望,接天流

李商隱有詩: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獨自愁。丁香花開花在暮春時節,詩人們對著丁香往往傷春,說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顏色都不輕佻。常常贏得潔身自好的詩人的青睞。總之,丁香是美麗、高潔、愁怨三位一體的象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許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雖美,但容易凋謝。所以,以丁香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離去的。

詩中另外的物象還有籬墻。這個籬墻是頹圮的,就讓人有種哀怨、凄涼的氛圍。另外的意象就是“我”和姑娘。除了6個意象外,其他都是表情緒、動作、物態的詞。這些意象一起構成了全詩迷離飄渺的超然意境。

四、分析姑娘的象征含義

在詩中丁香一樣的姑娘是重要的一個意象,雨巷、油紙傘、丁香等意象都是為了表現女子的形象而服務的。那么詩中的“丁香一樣的姑娘”象征著什么?

明確:詩中的我在寂寞的雨巷中“彷徨”,“希望逢著一個/

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的一個姑娘,但這個姑娘同時又帶著淡淡的憂愁,正如作者所說的“丁香一樣的憂愁”她的心境和“我”的心境有相同的地方,仿佛是“我”的影子。作者希望她能找到出路,同時希望自己也能找到出路,但是連這最后的一點希望也消失了?!跋怂念伾?,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而“我”仍舊彷徨在這雨巷,仍舊希望飄過一個/丁香一般的/結著愁怨的姑娘。“詩人將丁香般的姑娘寫得那般清雅,凄美、飄渺、哀怨,使這個雨巷包含了豐富的內容,象征著詩人對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現了空虛、幻滅和感慨的心境?!队晗铩肥窃娙思拍撵`的痛苦歌唱,詩人把美好生活虛擬成了丁香般的姑娘。詩人明明看到了她,卻又無法走近她,象夢一樣來,又象夢一樣地飄逝。

五、藝術特色

1.變幻文法結構,經過巧妙組合,實現由散文到詩的轉化。

《雨巷》令人嘆為觀止的是作者絕妙地切割散文式長句而又渾然天成組成了現代詩的神形兼備的能力。以第一節為例: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寞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如此排列即成了散文。詩人寫詩手段是打破散文的文法結構,詩歌可以自由切割,原本相對完整的語意組合,以某種詩藝標準做原則。此詩中詩人遵循的原則是語音,強調語音的節奏和音調,節奏有長短停頓,詩歌更注重語音的結構。

2.《雨巷》的音節特色

可以說《雨巷》在音韻,節奏方面所達到的神奇效果是這首詩最為突出的成就。

總體節奏:舒緩悠揚

①詩行的頓數基本為三頓,加上詩歌語言的音質配合,因此讀起來有舒緩悠揚的效果。

②單字頓都設置在詩行的的行首。韻律詩停頓時值需基本一致,而詩行間停頓稍長,節與節之間停頓更長,《雨巷》單字頓放行首,一開始就拉長了這個字的韻尾,起著一種強調、舒緩的效果。

③復沓句式的妙用。以第三節為例“象我一樣”“象我一樣地”第四節“象夢一般地”“象夢一般地凄婉迷茫”等連貫上下句式,可以說是詩歌內在的巧妙拉長,形成了詩歌回環疊唱的效果,使閱讀時有起勢—強調—飛躍的遞進效果。復沓藝術運用的最好的是戴望舒的第二本詩集《望舒草》中的代表作《尋夢者》如“夢會開出花來的/夢會開出嬌妍的花來的”“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你去航九年的旱雪吧”復沓也表現在《雨巷》首尾兩節上,從而使詩歌節奏顯得整齊和諧。

④詞的重疊運用

有時在同一行詩中,如“悠長,悠長”,有時在兩行詩的隔開處,如“哀怨,哀怨又彷徨”,有時在詩節的分開處,如二、三節間的“彷徨”。

詞的重疊把時值相同的頓復沓化了,從而形成了舒緩悠揚的節奏。《雨巷》在音節運用上又是靈動、變化而富有生命力的。

2.詩歌的押韻

《雨巷》共7節,每節6行,每行押“ang”2到3次,如雨巷,悠長,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詩行中反復出現形成了一種悠長的旋律,這樣的音質就同詩人追求的幽深空蒙的意境,凄婉徘徊情調很好地融合起來。這也是音節要舒緩悠揚的原因所在。詩歌的外在形式是要為詩歌所要表達的意境和內容而服務的。

3.不但使用“ang”的韻尾、用音節的舒緩悠揚來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而且在修辭上也使用了排比的手法來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

“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這句是排比。這幾句字數相同,結構相似,用排比手法把丁香姑娘刻畫得非常嫵媚,但卻帶著淡淡的憂愁,表現詩人對美好理想的追求,但理想又難以實現的惆悵。同時反復吟詠也增強了詩歌的音樂美,營造了一種幽深空蒙的意境。

3.詩歌的用詞。

《雨巷》在用詞上也別具特色,用了大量很濃的帶有情緒色彩的雙音詞,如寂寥、愁怨、冷清、太息、凄婉、頹圮,憂愁等借以表達詩人朦朧而又感傷的詩情。

彷徨、芬芳、惆悵這些雙聲疊韻詞本身就代表著音韻和節奏,把它們巧妙地放在詩行中,形成了精巧優美,舒緩涌動而又迷蒙空靈的意境。

高中集合教案的模板篇2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精彩的人物語言——說理透辟,善于辭令,以及起伏跌宕,生動活潑的情節。

2、掌握文章中出現的古漢語常識,注意多義詞在不同語境中的不同意義和用法。能正確理解文中詞語的含義,尤其是下列十五個詞語:貳、軍、辭、鄙、陪、行李、共、濟、肆、闕、說、若、夫、微、之。并能歸納其中四個詞語的義項:若、夫、微、之。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背景、解題

你們知道“秦晉之好”的意思嗎?

晉國是西部的一個古老國家。晉國祖先是唐叔虞。唐叔虞是周武王的小兒子,成王幼弟。唐是地名,位于黃河與汾水之間,方圓百里。叔是排行。叔虞出生時手握“虞”字,就以虞為名,字子于。尚在孩提時,成王桐葉封弟,封叔虞于唐。唐叔虞后代于此繁衍生息,就是后來的晉國。到了春秋時代,晉國統治集團內部發生斗爭,公子重耳被迫流亡,歷經衛國、齊國、曹國、宋國、鄭國、楚國、秦國等諸侯國。重耳在各國遭遇不盡相同。齊國是以厚禮相待,而在經過鄭國時,鄭國大夫叔瞻勸鄭君說如果不能厚待重耳,就要把他殺了。重耳到了楚國,受到優厚的招待,并許諾楚王,有朝一日兩國交戰先退避九十里。后來秦穆公出于政治投機,派人把重耳請到秦國,并把女兒嫁給重耳,秦晉結下姻親關系,這就歷史上的秦晉之好。今天兩家要聯姻,還說欲結秦晉,當由此而出。再后來,秦穆公派兵把重耳護送回國當了國君,就是晉文公。

秦、晉圍鄭發生在公元前630年(僖公三十年)。導致事情發生的原因有二點。其一,鄭國曾二次得罪過晉國,一是晉文公當年逃亡跑過鄭國時,鄭國沒有以禮相待。二是公元前632年時晉、楚之戰中,鄭國出兵助楚國,結果城濮之戰以楚國失敗告終。后鄭國雖然即派人出使晉國,與晉結好,鄭伯甚至與晉侯“盈于衡雍”,但最終沒有感化晉國。其二,晉秦兩國聯合圍攻鄭國,是因為晉秦都要爭奪霸權,均需要向外擴張,晉國發動對鄭國的戰爭,自然要尋找這樣得力的伙伴,秦晉歷史上關系一直很好,所以秦晉聯合也就必然了。

本文選自《左傳》僖公三十年。主要是記公元前630年鄭國燭之武利用秦、晉矛盾,向秦伯分析了當前的形勢,采取分化瓦解的辦法,說明了保存鄭國對秦有利,滅掉鄭國對秦不利的道理,終于說服了秦伯。秦伯不但撤走了圍鄭的秦軍,反而派兵保衛鄭國,迫使晉國不得不撤兵,從而消除了鄭國的危機。燭之武臨危受命,不避艱險,只身說服秦君,解除國難,表現了他深明大義和捍衛國家主權的使命感,以及機智善辯的外交才能。題目點明了本文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

二、讀文知字音

汜(fàn)南佚(yì)之狐夜縋(zhuī)而出

亡鄭以陪(beì)鄰共(gōng)其乏困闕(jué)秦

秦伯說(yuè)逢(páng)孫

三、整體感知,理清層次

第一段:秦、晉圍鄭(形勢/圍鄭原因/駐軍位置/)

第二段:臨危受命

第三段:說退秦師(①“秦晉圍鄭,鄭既知之矣”——坦言知亡,避其銳氣。②“若亡鄭而有益于君”至“君之薄也”——指出亡鄭只對晉國有利。③“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至“君亦無所害”——說明舍鄭會對秦國有益。④“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至“唯君圖之”,拉攏引誘,挑撥秦晉兩國的關系。然后進一步分析了晉國的貪得無厭,讓秦國意識到自己的危險,最終退兵,且留兵助守。)

高中集合教案的模板篇3

通史概要:

本專題主要闡述了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的歷史。初中教材中,已經介紹了民族資本發展的一些基本史實,所以在講授中需要學生把握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基本線索:鴉片戰爭后,外國資本主義入侵,封建自然經濟逐步解體,近代經濟結構開始發生變化。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甲午戰爭后,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辛亥革命后,特別是一戰期間,民族資本主義工業出現短暫春天。南京國民政府統治前期,民族工業發展較為迅速,但抗日戰爭爆發后,特別是抗日戰爭結束后,民族工業日益萎縮。

一、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的興起

課標要求:

簡述鴉片戰爭后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和近代民族工業興起的史實,認識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產生的歷史背景。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鴉片戰爭后中國經濟結構有何變動;理解中國近代民族工業興起的概況;思考買辦在中國近代民族工業興起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培養學生辯證思維的能力。引導學生了解張謇和榮氏兄弟的事跡,并進行評價,使學生能把人物命運與時代背景結合在一起思考。

(2)過程與方法:學生可以根據教科書提供的材料、圖片以及教師的引導,主動探究問題的答案。為了使學生感性地了解歷史,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學會用觀察法、比較法和閱讀法等學習有關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本課,教師要使學生理解近代民族工業興起的艱難,讓學生體會到個人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是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從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課時:1課時。

重點難點:

重點:近代民族工業興起的背景及意義。

難點:自然經濟的逐漸解體與近代民族工業興起的關系;初創時期的民族工業多集中于輕工業的原因;甲午戰爭后民族資本主義遠遠超過官僚資本主義,成為中國工業資本的主體的意義;基于民族工業而產生的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成長與壯大對于此后中國社會政治的影響。以上幾個難點多帶有一定的理論性,也比較抽象,需要教師逐步引導學生理解。

教學建議

(1)以黃梅戲《天仙配》音樂導入新課。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會逐漸瓦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的背景是什么?

(2)“鴉片戰爭后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一目,首先需要學生回憶專題一的內容,理解在鴉片戰爭前,中國以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占主導地位。然后,引導學生回憶兩次鴉片戰爭后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內容,理解隨著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逐漸解體。讓學生看書,找出中國經濟結構變動的原因、具體表現和影響。最后,使學生理解中國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動,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商品市場和勞動力市場,促進了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

(3)“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一目,主要包含兩方面內容: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關于“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中部分內容,可以讓學生閱讀教材,然后引導學生歸納出近代民族工業產生的原因、時間、產生途徑、代表性企業、早期發展情況。注意在講述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的原因時,可以補充介紹洋務運動。指出洋務運動創辦的民用工業對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起了一定的誘導作用。在介紹民族資本主義發展概況時,可以補充一些數據、圖片,加強教材的直觀性。

關于“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這部分內容,讓學生看書,找出民族資本主義取得初步發展的原因、發展的狀況、代表性企業、特點以及意義。打出民族工業分布示意圖和與民族工業發展概況相關的資料,在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討論分析民族企業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的自然和社會(或地理、歷史)原因,培養學生綜合考慮問題的意識。同時通過幻燈片打出于張謇、周學熙以及榮氏兄弟相關的資料,加深學生的認識。

二、民國年間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

課標要求:

了解民國時期民族工業曲折發展的主要史實,探討影響中國資本主義發展的主要因素。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識記民國初年的興辦實業潮、抗戰前夕民族工業的短暫發展、抗戰勝利后民族工業發展的困境等史實。理解民國初年出現興辦實業潮的主客觀因素、幣制改革的影響和導致抗戰勝利后民族工業陷入困境的因素。認識民國年間民族工業發展的曲折歷程。

(2)過程與方法:通過分析民國初年興辦實業潮出現的原因,學會將歷史現象放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分析。從分析“幣制改革”、“國民經濟建設運動”的結果,學會辯證地看待國民政府的這兩項改革舉措。學會運用整體與局部的關系看待民國年間民族工業發展的曲折歷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戰間民族工業發展較快和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民族工業很快蕭條的原因,理解帝國主義的侵略是阻礙民族工業發展的重要因素。通過全面了解民國年間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歷程,認識民族工業要想健康成長,必須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民國初年民族工業呈現出“短暫春天”的原因和表現;1935年國民政府的“”幣制改革及其意義;民國后期民族工業發展困難的原因。

難點:民國年間民族工業發展的曲折性;國民政府建立后采取的一系列促進經濟發展的政策和措施;官僚資本對民族資本的控制與壓迫。

教學建議:

(1)分析子目,從整體上介紹本節內容包含三方面內容:一戰間—短暫春天;抗戰前夕—短暫發展;國民黨后期—陷入困境。

(2)“民國初年的興辦實業潮”一目,是本課重點,“春天”的出現是內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建議教師從辛亥革命的影響導入。在分析原因時,還可適當增加臨時政府獎勵實業的法令和《臨時約法》中的部分條款, 展示一些抵制日貨的圖片或影視資料,揭示反帝愛國運動也推動了民族工業的發展。此外還需教師補充一點,北洋軍閥政府推出一些有利于資本主義工商業發展的經濟政策,使民族工業得以繼續發展。講外部條件時,需闡明這是“春天”出現的主要原因。發展概況,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提煉信息,歸納要點,教師可簡單介紹榮氏兄弟和簡氏兄弟及其企業的發展,(幻燈片展示),接著師生共同探究在此期間民族工業發展的特點。

(3)“抗戰前夕民族工業的短暫發展”一目,可以結合教材指出國民政府統治前期民族資本主義取得發展的原因,重點介紹“法幣政策”,注意用辯證唯物主義思想評價這一政策。關于其發展概況,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提煉信息,歸納要點即可。最后,需要指出民族資本主義在發展的同時,受到了官僚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的壓迫,道路曲折而又艱難。

(4)抗戰時期的民族工業發展,教材中沒有介紹,需要教師結合教材“知識鏈接”中“民族工業的西遷”,指出抗戰中民族工業受到了沉重打擊。

(5)“國民黨統治后期民族工業發展的困境”一目,可以讓學生討論:為什么抗戰勝利了,民族資本主義工業反而日益萎縮呢?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對教材提供的資料進行認真分析,認識到美國的經濟掠奪、官僚資本的擠壓、通貨膨脹三個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民族工業陷入絕境,紛紛倒閉。

三、近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歷史命運

課標要求:

探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條件下,資本主義在中國近代歷史發展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高中集合教案的模板篇4

通史概要:

本專題主要闡述了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的歷史。初中教材中,已經介紹了民族資本發展的一些基本史實,所以在講授中需要學生把握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基本線索:鴉片戰爭后,外國資本主義入侵,封建自然經濟逐步解體,近代經濟結構開始發生變化。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華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甲午戰爭后,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辛亥革命后,特別是一戰期間,民族資本主義工業出現短暫春天。南京國民政府統治前期,民族工業發展較為迅速,但抗日戰爭爆發后,特別是抗日戰爭結束后,民族工業日益萎縮。

一、近代中華民族工業的興起

課標要求:

簡述鴉片戰爭后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和近代民族工業興起的史實,認識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產生的歷史背景。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鴉片戰爭后中國經濟結構有何變動;理解中國近代民族工業興起的概況;思考買辦在中國近代民族工業興起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培養學生辯證思維的能力。引導學生了解張謇和榮氏兄弟的事跡,并進行評價,使學生能把人物命運與時代背景結合在一起思考。

(2)過程與方法:學生可以根據教科書提供的材料、圖片以及教師的引導,主動探究問題的答案。為了使學生感性地了解歷史,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學會用觀察法、比較法和閱讀法等學習有關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本課,教師要使學生理解近代民族工業興起的艱難,讓學生體會到個人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是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從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課時:1課時。

重點難點:

重點:近代民族工業興起的背景及意義。

難點:自然經濟的逐漸解體與近代民族工業興起的關系;初創時期的民族工業多集中于輕工業的原因;甲午戰爭后民族資本主義遠遠超過官僚資本主義,成為中國工業資本的主體的意義;基于民族工業而產生的中華民族資產階級的成長與壯大對于此后中國社會政治的影響。以上幾個難點多帶有一定的理論性,也比較抽象,需要教師逐步引導學生理解。

教學建議

(1)以黃梅戲《天仙配》音樂導入新課。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會逐漸瓦解?中華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的背景是什么?

(2)“鴉片戰爭后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一目,首先需要學生回憶專題一的內容,理解在鴉片戰爭前,中國以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占主導地位。然后,引導學生回憶兩次鴉片戰爭后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內容,理解隨著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逐漸解體。讓學生看書,找出中國經濟結構變動的原因、具體表現和影響。最后,使學生理解中國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動,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商品市場和勞動力市場,促進了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

(3)“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一目,主要包含兩方面內容: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關于“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中部分內容,可以讓學生閱讀教材,然后引導學生歸納出近代民族工業產生的原因、時間、產生途徑、代表性企業、早期發展情況。注意在講述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的原因時,可以補充介紹洋務運動。指出洋務運動創辦的民用工業對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起了一定的誘導作用。在介紹民族資本主義發展概況時,可以補充一些數據、圖片,加強教材的直觀性。

關于“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這部分內容,讓學生看書,找出民族資本主義取得初步發展的原因、發展的狀況、代表性企業、特點以及意義。打出民族工業分布示意圖和與民族工業發展概況相關的資料,在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討論分析民族企業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的自然和社會(或地理、歷史)原因,培養學生綜合考慮問題的意識。同時通過幻燈片打出于張謇、周學熙以及榮氏兄弟相關的資料,加深學生的認識。

二、民國年間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

課標要求:

了解民國時期民族工業曲折發展的主要史實,探討影響中國資本主義發展的主要因素。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識記民國初年的興辦實業潮、抗戰前夕民族工業的短暫發展、抗戰勝利后民族工業發展的困境等史實。理解民國初年出現興辦實業潮的主客觀因素、幣制改革的影響和導致抗戰勝利后民族工業陷入困境的因素。認識民國年間民族工業發展的曲折歷程。

(2)過程與方法:通過分析民國初年興辦實業潮出現的原因,學會將歷史現象放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分析。從分析“幣制改革”、“國民經濟建設運動”的結果,學會辯證地看待國民政府的這兩項改革舉措。學會運用整體與局部的關系看待民國年間民族工業發展的曲折歷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戰間民族工業發展較快和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民族工業很快蕭條的原因,理解帝國主義的侵略是阻礙民族工業發展的重要因素。通過全面了解民國年間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歷程,認識民族工業要想健康成長,必須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民國初年民族工業呈現出“短暫春天”的原因和表現;1935年國民政府的“”幣制改革及其意義;民國后期民族工業發展困難的原因。

難點:民國年間民族工業發展的曲折性;國民政府建立后采取的一系列促進經濟發展的政策和措施;官僚資本對民族資本的控制與壓迫。

教學建議:

(1)分析子目,從整體上介紹本節內容包含三方面內容:一戰間—短暫春天;抗戰前夕—短暫發展;國民黨后期—陷入困境。

(2)“民國初年的興辦實業潮”一目,是本課重點,“春天”的出現是內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建議教師從辛亥革命的影響導入。在分析原因時,還可適當增加臨時政府獎勵實業的法令和《臨時約法》中的部分條款,展示一些抵制日貨的圖片或影視資料,揭示反帝愛國運動也推動了民族工業的發展。此外還需教師補充一點,北洋軍閥政府推出一些有利于資本主義工商業發展的經濟政策,使民族工業得以繼續發展。講外部條件時,需闡明這是“春天”出現的主要原因。發展概況,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提煉信息,歸納要點,教師可簡單介紹榮氏兄弟和簡氏兄弟及其企業的發展,(幻燈片展示),接著師生共同探究在此期間民族工業發展的特點。

(3)“抗戰前夕民族工業的短暫發展”一目,可以結合教材指出國民政府統治前期民族資本主義取得發展的原因,重點介紹“法幣政策”,注意用辯證唯物主義思想評價這一政策。關于其發展概況,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提煉信息,歸納要點即可。最后,需要指出民族資本主義在發展的同時,受到了官僚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的壓迫,道路曲折而又艱難。

(4)抗戰時期的民族工業發展,教材中沒有介紹,需要教師結合教材“知識鏈接”中“民族工業的西遷”,指出抗戰中民族工業受到了沉重打擊。

(5)“國民黨統治后期民族工業發展的困境”一目,可以讓學生討論:為什么抗戰勝利了,民族資本主義工業反而日益萎縮呢?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對教材提供的資料進行認真分析,認識到美國的經濟掠奪、官僚資本的擠壓、通貨膨脹三個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民族工業陷入絕境,紛紛倒閉。

三、近代中華民族資本主義的歷史命運

課標要求:

探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條件下,資本主義在中國近代歷史發展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高中集合教案的模板篇5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背誦并默寫詩歌;

2、了解徐志摩的經歷和詩歌創作背景;

3、以本詩教學為契機,激發學生學習新詩的興趣,走進徐志摩;

4、品讀詩歌意象,理解情感,感悟詩歌的美。

【教學設想】

1、以多媒體輔助教學,通過音頻、視頻等多種信息載體的綜合呈現,營造氛圍,讓學生感受詩歌的意境美;

2、重在誦讀和感悟,引導學生把握詩歌的意象,結合徐志摩的經歷和時代背景,理解詩情。

3、品讀鑒賞,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播放英國劍橋大學的照片,配以輕音樂,了解康橋。

二、作者及寫作背景介紹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浙江海寧硤石人,現代詩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學英國時改名志摩。曾經用過的筆名:南湖、詩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鶴、仙鶴、刪我、心手、黃狗、諤諤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詩人,新月詩社成員。

1915年畢業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讀于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1918年赴美國克拉克大學學習銀行學。十個月即告畢業,獲學士學位,得一等榮譽獎。同年,轉入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院,進經濟系。

1921年赴英國留學,入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奠定其浪漫主義詩風。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學教授。1926年任光華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前身)、大夏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前身)和南京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為南京大學)教授。1930年辭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職務,應胡適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學教授,兼北京女子師范大學教授。1931年11月19日因飛機失事罹難。代表作品有《再別康橋》,《翡冷翠的一夜》。

沈鈞儒是徐志摩的表叔,金庸是徐志摩的姑表弟,瓊瑤是徐志摩的表外甥女。

重點信息:現代詩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詩人,新月詩社成員;代表作品有《再別康橋》,《翡冷翠的一夜》。

寫作背景:《再別康橋》是徐志摩的代表作。寫于他第二次歐游歸來之時,實是回憶之作?!翱禈颉保裢ㄗg劍橋,是英國學術、文化中心,風景勝地,在倫敦北面八十公里左右,靠近康河(劍河),以劍橋大學馳名于世。1920年9月徐志摩因景仰羅素,放棄了他在美國即將獲得的哥倫比亞大學的博士學位,前往英國,想成為羅素的弟子,但羅素因在歐戰時力倡和平而被康橋的三一學院解聘,離開康橋。徐志摩只好當一名沒有學籍的選修生,在康橋度過了一年(1921——1922),攻讀經濟學學位。本詩作于1928年秋再次訪問母校后的歸途中。

三、誦讀體悟,整體感知。

1、聽朗讀錄音;

2、學生分角色朗讀,情感重現;

3、討論:這首詩的基本內容是什么?詩人的情感是怎樣變化的?請結合詩歌意象具體分析。

明確:

這首詩寫的是離別康橋時的所見所感,表達了對康橋的依依惜別之情。

全詩共七節:

第一節:以“作別”開頭,營造了一種別離氛圍,無限依戀。

第二、三、四節:“河畔的金柳”、“軟泥上的青荇”、“榆陰下的一潭”等意象,分別寫出康橋的美麗、慈愛和浪漫,并逐步推進,將“我”對康橋的依戀、難忘等復雜的感情具體化、形象化。

第五、六節:詩人對康橋的情感在“尋夢”中達到高潮!詩人多想“放歌”,但此時此境,離愁別緒,只能是“悄悄”與“沉默”。

第七節:“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與開頭呼應,節奏一致卻又富有變化,回環往復??此茷t灑的離去,卻有著逝者如斯的無奈。云彩雖然帶不走,但康橋在詩人心中永遠定格,那是一種情結、一種永久的懷念。

點撥:徐志摩在《吸煙與文化》中寫道,“我在康橋的日子可真是享福,深怕這輩子再也得不到那樣蜜甜的機會了。我不敢說康橋給了我多少學問或是教會了我什么。我不敢說受了康橋的洗禮,一個人就會變氣息,脫凡胎。我敢說的只是——就我個人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的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康橋的學習經歷對于徐志摩來說,是意義非凡的,讓他的思想和意識發生了改變,所以作者對康橋這一具體的環境,有一種依戀,一種情結。

四、再讀詩歌,感悟提升。

討論:這首詩是一篇華美的樂章,請仔細閱讀、思考、分析、歸納,你覺得它的美體現在哪些方面?

點撥:詩歌的美體現在很多方面,這種美感是豐富而多樣的,語言、意境、意象、韻律等等,請大家結合具體的內容,談談自己的理解。

明確:新月詩派有一個重要的理論,就是“三美”——建筑美、繪畫美、音樂美。(一)韻式上嚴守二、四押韻,抑揚頓挫,朗朗上口。這優美的節奏象漣漪般蕩漾開來,既是虔誠的學子尋夢的跫音,又契合著詩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種獨特的審美快感。(二)詩的結構形式嚴謹整齊,錯落有致。全詩7節,每節4行,組成兩個平行臺階;1、3行稍短,2、4行稍長,每行6至8字不等,詩人似乎有意把格律詩與自由詩二者的形式糅合起來,使之成為一種新的詩歌形式,富有民族化,現代化的建筑美。(三)繪畫美即是辭藻美,如“金柳”“柔波”“星輝”“軟泥”“青荇”這些形象具有色彩,而且有動態感和柔美感。詩人將具體景物與想象糅合在一起構成詩的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巧妙地把氣氛、感情、景象融匯為意境,達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五、拓展延伸,走進志摩。

課后活動:請同學們課后通過查閱資料了解一下徐志摩的生活經歷,再讀一讀徐志摩其他的詩歌和散文,判斷一下徐志摩是個什么樣的人?他的詩文有什么特點?

【板書設計】

再別康橋

徐志摩

意象:金柳柔波星輝軟泥青荇

情感:悄悄輕輕沉默——無限依戀之情

高中集合教案的模板篇6

新編高中教材是適應現代社會發展和培養21世紀人才的需要所從事的一項跨世紀的重要工程。本文對新編高中地理新教材提出幾項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正確認識新知識同傳統知識的關系

地理傳統知識,大部分是中學生應該學習和掌握的知識,也是他們中學畢業后學習和工作中探索知識新領域、研究新問題的基矗所以,高中地理新教材首先應從高中教育的基礎性出發,尤其在課時偏少的情況下,注意精選教學內容,分清主次、突出重點,闡明主干知識,即仍以系統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礎知識為主。隨著地理科學的發展,一些過時的、繁瑣的傳統知識將被淘汰,人們對一些概念、原理的認識,也會不斷深化和更新,因而有必要更新知識體系,體現時代性。

毫無疑問,教材內容若不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而更新,不反映先進的思想和當代產生的新成果,將無法實現“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面向世界”的目標。但是,有幾個問題必須注意澄清:一是社會科學、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技術科學有較大差異,新提出和流傳的觀念及名詞,并不一定體現了現代化;二是應從我國國情實際出發,對國外教材加以比較、研究和借鑒;三是教材內容的更新應該是漸進的,變更過大會使師資和設備無所適從,也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四是傳統的知識內容,只要是反映基本的客觀規律的知識,就永遠能適應新的形勢;五是新內容、新知識的大量涌現,可能增加學生學習的總量和負擔,應當堅持精選內容。高中地理新教材內容的更新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地理學的發展動態和研究成果及應用前景等,教材應有所反映,但并非意味著新知識的過度增加,而應當體現于思想觀念、科學態度和方法的改進上,不斷充實新的科學內容,修正陳舊、老化的知識體系,使學生通過這種變化,認識和理解地理學是一門不斷發展變化著的科學。

2.從面向世界、面向21世紀的大方向來看,新教材不僅要滲透現代地理科學研究的最新成果,也應力求反映世界地理的最新面貌和現代社會的最新問題,并引用新理論、新思想、新觀念、新信息解釋現象、分析問題,以深化和擴充學生的知識結構,開闊他們的視野和思路。

3.在闡明基礎知識、重視基礎概念和原理的同時,應將有代表性的地理研究手段和技術等以閱讀材料的形式予以簡介,例如:地理信息系統、地理遙感技術、地理衛片航片等。

一方面表現了現代地理學領域內科學與技術密切相關,相互支持,

另一方面可以彌補以往地理教材只重視概念和原理而忽視科學技術與手段的介紹,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現代地理科學的發展,有助于形成新的科技意識。

二、進一步加強理論與實際的聯系

新的高中地理教材要在繼承和發揚以往教材理論聯系實際的基礎上,加強地理科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社會生產、本國、本地區實際和現代科學技術等方面的聯系,爭取有所發展和突破。

首先,增強地理科學知識在現代生活、現代生產中的應用介紹,打破純地理科學的局限,突出學以致用、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的相互滲透、相互結合以及對社會生產、生活所產生的影響作用和直接效益。對于這些內容的介紹宜選取報刊雜志、電視新聞報道中的原文,可使學生感受到地理知識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對于當代社會人們普遍關注的,與科學技術相關的重大社會問題,諸如資源、糧食、人口、能源問題、環境污染與環保問題等,既是學生學習地理的重要內容,也可利用這些現實問題教育學生認識地理科學所具有的非其他學科所能替代的獨特價值。

其次,增強地理科學知識與本國、本地區實際的有機結合。對于某些地理概念、原理等理性知識,宜以學生能夠接受的形式加以闡述,尤其要注意結合富有代表性的具體事例和具有時代氣息的典型事例,以增進學生對理性知識的理解并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對于某些地理事實材料及實際應用內容,則要說明其中的地理原理及規律,指明理論與實際的相互聯系及結合,強調掌握知識和運用知識來分析具體問題、解決現實問題。例如通過參與當地的社會實踐,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自覺應用理論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激勵學生不僅要注重探求、開拓,也要重視學以致用。

再次,增強對學生科學志趣和科學素質的培養,使他們樹立熱愛祖國的堅定信念和建設祖國的宏偉志向。例如:可通過介紹地理科學對于人類社會文明、社會文化進步、國家經濟發展和民族昌盛的重要作用,激勵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動機,進一步學好地理科學知識;同時,應通過介紹古今中外地理學家不畏艱難、執著奮斗所作出的重大發現和貢獻,教育學生樹立勇攀科學高峰、報效祖國的祟高理想。此外,可通過滲透現代科學思想和觀念,比如可持續發展戰略思想、加強國際間合作觀念、全球觀念、參與意識以及效益觀念等,有助于學生科學素質的培養。

第四,增強地理科學成果與其他科技知識、文化知識的聯系。一要體現地理科學與其他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的相互聯系和交叉滲透,又要反映近年來世界各國科學教育改革中強調的科學、技術、社會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相互影響,促使學生從更廣闊的視角去理解聯系實際的內涵,認識地理學的重要作用,對他們現在的學習,將來走向社會也大有益處。

三、注重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為適應21世紀對人才的要求,發展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倍受矚目,所謂創造性思維,是指能克服思維定勢的思維活動,它具有流暢性、變通性、獨創性、新穎性等特點,好奇心強、善于聯想、富于想象,敢于質疑,勇于開拓是創造性思維的表現。創造性思維的基本過程包括發現新問題和解決新問題,是創造能力結構的基本要素。新編高中地理教材可在以下幾方面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活動。

1.可以通過巧設懸念,巧妙質疑和角度新穎、思考性強的設疑,配以圖像、圖表、演示、演算、演練等,啟發誘導學生的積極思維活動,從而化難為易地掌握一些基本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知識。

2.繼承以往教材的準確精煉、概括性強等優點,以表解、圖解和綱要說明等形式來敘述一些事實、材料等陳述性內容,力求突出地理知識的重點、難點,啟迪學生探索聯系,活躍學生思維,促使他們學得生動活潑、積極主動而學有所獲。

3.通過介紹一些思維獨特、別具一格或者尚有爭議的問題,讓學生進行分析思考,展開討論和辯論,作出自己的評價,發表自己的看法,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富于創新的精神。

4.新編教材還可以專設一些“小欄目”、“小天地”等,讓學生扮演知情者、參與者的角色,對地方社會經濟問題以及未來發展前景等作出自己的判斷、決策或預測,并可根據自己的特點選擇專題內容展開探討和研究,從而為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開辟廣闊的新天地。

5.可以通過設計題型不同(如讀圖析圖、計算量算、實際演示、觀測觀察、比較鑒別、綜合分析、判斷推理、遷移應用等)、層次不同(如對程度不同的學生,分別進行求同求異思維,形象、抽象思維,直覺、分析思維等練習)、穿插形式不同(如練習題可靈活放在每章節教材前、中、后等)和富有趣味性、思考性的練習題目,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誘使學生進行積極的思維活動,從而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四、重視編排構思,適合教學

高中地理新教材應體現改革思想,有幾點認識需要注意:一是教材編寫要符合中國國情和實際需要,面向大多數學校,適應大多數學生和大多數教師;二是教材編寫有一定的伸縮性、靈活性,以適應不同地域、不同層次學校的需要;三是教材編寫應認真汲取有關現代教育理論和方法,及時吸收九年義務教育初中地理教材編寫中的成功經驗,注意總結教學實踐中所摸索、創造出的行之有效的編寫形式和教學方法,以方便廣大教師教學;四是教材編寫應倡導啟發式,對知識內容,學生特點、儀器設備、教具手段等要素綜合考慮,為學生創設最佳的學習情境,促使學生學得主動而積極,既掌握知識,又學會獲得知識的方法;五是教材編寫應滲透整體觀念、聯系觀念、綜合觀念等,避免編寫形式簡單化,教學方法僵化,謀求編排體例、教學方法的最優組合,例如:可綜合學科課程(偏重知識系統性和結構)和活動課程(偏重實踐活動和操作)各自的優勢;綜合直線式、循環式、專題式、特征式、問題式、綱要式等編排形式各自的特色,充分發揮教材應有的作用、以獲得教學的整體效益?;谏鲜稣J識,可在編排體例和表述形式等方面有所改進。

總之,高中地理新教材的編寫,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要繼承發揚、博采眾長,有所突破,編出特色,更好地為實現跨世紀人才的培養服務。

高中集合教案的模板篇7

課題:看圖書面表達(WritingAStory)

教學目的:教會學生如何用英語描寫一個過去的故事。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先仔細觀察所給圖片,掌握故事的中心意思。然后依次確定出描述每幅圖所需的中心詞,并由詞成句,由句成文。最后對文章的篇章結構進行修改,實現用詞準確,行文流暢。

教學輔助手段:電腦(或實物投影儀)

教學方法:討論法

一、展示(Presentation)

1.通過計算機展示上次作為作業的看圖書面表達材料。(幫助回顧、加深印象)

教學步驟:

2.將含有學生在作業中所犯典型錯誤的文章展示出來,作為改錯進行練習。

二、討論(Discussion)

1.學生兩人一組,討論文章的優缺點,并對錯誤之處進行修改。

2.請找到錯誤的學生現場指出并改正錯誤之處,其他學生一起評判對錯:若改對了,教師可用鼠標單擊文中的那處錯誤,原本隱含的修改部分便會顯示出來;若沒改對,可接著請其他學生幫忙。(在進行此步驟時,學生無須根據文章的先后逐行挑錯,只要找到錯誤即可發言。)

3.教師總結。首先,針對文中學生未找出或改對的錯誤,幫助學生一起改正。其次,對文中的錯誤之處進行分類(如:名詞復數、動詞時態、介詞等),引起學生的重視。

三、展示(Presentation)

通過計算機展示給學生一篇新的看圖書面表達材料。要求學生仔細觀察所給圖片,掌握故事的中心意思。

四、討論(Discussion)

1.學生兩人一組(必要時可變為四人一組,增強協作性),針對每幅圖進行討論,并確定描述每幅圖的中心詞。

2.按圖片的先后順序,分別要求幾組學生將他們的討論結果告訴大家,由大家一起來討論用詞是否恰當及如何改正。同時,教師將這些詞按圖片順序依次輸入計算機,展示給大家(也可通過實物投影儀展示)。

五、練習(Practice)

要求學生參考中心詞,寫出描述每幅圖的一兩個句子,輸入計算機(若通過實物投影儀展示,可寫在紙上)。

六、反饋(Feedback)

1.通過計算機,選取兩位學生所寫的第一幅圖的兩組句子,展示給大家(也可通過實物投影儀展示)。和其他學生一起對句中的語法錯誤進行修改。

2.重復此步驟,展示其它幾幅圖的句子。

3.從每幅圖的兩組句子中各挑選一組,將這些剛改正的無語法錯誤的句子,通過計算機組合成文,重新展示給學生。

七、討論(Discussion)

要求學生先朗讀全文(由于此時的文章是由各自獨立的句子羅列而成,句子之間必然缺乏連貫性。學生只有通讀全文,才會發現)。然后分組討論如何對篇章結構進行修改,使文章更連貫。

八、反饋(Feedback)

1.通過計算機,請學生先對他們認為不連貫的地方進行修改,教師引導其他學生進行討論并給予必要的補充和修改,實現用詞準確、行文流暢。

2.展示范文并指出范文中的精彩之處。

九、鞏固(Consolidation)

總結寫此類看圖書面表達的思路:掌握全文中心——確定每幅圖的中心詞——由詞成句——由句成文——修改篇章結構。

十、作業(Homework)

發給學生另一篇看圖書面表達材料,要求學生根據本課所學思路獨力完成。

TeachingPlan

I.Topic:WritingAstory

II.TeachingAim:Accordingtothepicturesofastory,teachthestudentshowtowriteastoryusingtheeffectivesentences.

III.KeyPoints:Teachthestudentshowtogetthekeywordsofeachpictureandhowtouseeffectivesentencestocompleteacoherentcomposition.

IV.TeachingAids:Computer

V.TeachingMethod:Discussion

VI.TeachingProcedure:

Step1Presentation

Presentthecompositionwiththetypicalmistakesmadebythestudentstotheclass.

Step2Discussion

1.Letthestudentsworkinpairstodiscussthecompositionandtrytofindoutasmanymistakesastheycan.

2.Asksomestudentstocorrectthemistakesinpublic.Atthesametime,presenttherightonestothewholeclass.

3.Classifythetypicalmistakes.

Step3Presentation

Presentthepicturesofastorytotheclass.Givethestudentstwominutestolookthroughthepicturesandtrytogetthemainideaofthestory.

Step4Discussion

1.Letthestudentsworkingroupsoffourtogetthekeywordsofeachpictureorally.

2.Askseveralstudentstoreporttheiranswerstotherestoftheclass.Presentthesekeywordstothewholeclass.

Step5Writing

Accordingtothekeywords,askthestudentstowritedowntheirownsentencesabouteachpicture.

Step6Feedback

1.Presenttwostudents’sentencesaboutPicture1totheclassasmodels,andthencorrecttheirgrammarmistakeswiththewholeclass.

2.Presentanothertwostudents’sentencesaboutPicture2totheclassandcorrectthegrammarmistakestoo.

3.Repeatthisstepwiththeotherpictures.

4.Chooseeitherofthemodelsfromeachpicturetomakeupapassage.Presentittotheclass.

Step7DiscussionGivethestudentsafewminutestodiscusshowtomakethesesentencesmoreeffectiveandhowtomakethispassagemorecoherent.

Step8Feedback

1.Correctthispassagewiththewholeclass.

2.Presentthemodeltotheclass.

3.Emphasizethewayofwritingthiskindofcomposition.

Step9Assignment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在教學上除了要教會學生必要的英語知識外,還包括對學生聽、說、讀、寫、譯等各個方面語言能力的培養。語言作為一種交際的工具,各個方面的能力培養都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而英語寫作更是不可忽視,現行的《英語課程標準》就明確地把“寫”的要求列入了英語語言技能的目標中,強調了培養學生在書面上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而且在歷年高考中寫作作為主觀題之一所占的分值比重較大也體現了這一點。但是,英語寫作一直是高中英語教學中最容易忽視的環節,特別是在高一,作為初中到高中的過渡階段,英語教學往往比較重視的是聽說、閱讀理解及詞法、句法等的學習操練,而忽略了動手寫的寫作技能培養,以致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到了高年級學習階段,寫作能力仍然很差。因此在高一階段的英語教學中,我們就應當充分重視英語寫作的重要性,并有意識、有目的地逐步訓練、培養與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這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從英語日常教學和測試中可以看出,在聽、說、讀、寫等技能訓練里面,寫是最困難的,也最能反映一個人的外語功底。寫作是考驗學生英語綜合知識運用的一項技能,它包括了對遣詞造句、篇章結構、文體修飾等運用的考核,也對學生能用其所掌握的英語來表達一定的思想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學生的寫作中我們可以列舉出幾類常見的毛病,主要有以下幾種:

1)單詞拼寫和詞法運用錯誤;

2)語法、句型的運用表達錯誤;

3)文體格式錯誤;

4)結構混亂、意思不清等。

這些都可以體現出學生英語詞匯積累不夠,基礎知識不扎實,并且對所學習的知識沒能掌握運用等幾方面的問題。其實在高中的英語教學中,詞匯知識、語法結構、句子層面和篇章層面的知識在教材里都有較系統完整的體現和學習安排,因此在平時的教學當中,教師應該重視書面表達的逐步訓練,針對以上問題利用各種學習契機創造條件、進行教學指導:

一、利用語法點教學設計學生動筆寫的練習。

首先,有些學生本身英語知識掌握不足,基礎很薄弱,連一些功能詞、基本句型的運用都很迷惑,無從下手,寫一個句子就錯漏百出。對此可以從寫正確的、簡單的句子著手加強對基本功的訓練,例如要求他們對每節課所學習的語言點進行復習,并根據所學的認真完成如下各項機械練習和擴展練習:

句子結構模仿練習(抄寫、理解課文重點句子、詞組的含義);

句型轉換練習(掌握表達同一個句子的不同表達法);

翻譯練習(通過中英互譯對所學表達法進行實際應用);

造句練習(根據學生思維的發揮,盡可能地去表達相關的情景)……

以上練習方法可根據教學實際有目的、有選擇地層層遞進,從機械練習到靈活運用,舉一反三,盡量使學生達到熟悉各種基本句型和基本表達法,寫出正確的句子,這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將大有裨益。

其次,因為高考對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應用較多的語法或較復雜的結構”、“具備較強的語言運用能力”,所以針對有能力的學生,在基本句型訓練的基礎上,應鼓勵他們嘗試歸納并運用復合句進行操練、提高,例如體會一些較復雜的語法結構或表達,并總結出其中句子體現的語言規律,以助自己的書面表達上一個新的檔次等。

二、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加強學生表達能力的訓練。

初步培養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可充分利用日常教學中各種教學資源,在教材的課文、閱讀性的文章和聽力材料中,在訓練閱讀理解和聽說能力基礎上進行,通過理解模仿,化難為易。例如從理解體會某些范文思想及寫作手法到復述仿寫等訓練逐層開展,教師可在講授課文知識時相應給予學生理解文章內涵的點撥和指導:引導學生找出文章主題,領會作者的思想情感,體會思想表達的方式和敘述描寫的手法以及歸納文章及段落大意等,然后在對語篇理解的基礎上能用自己的語言進行復述或重寫,盡量把學生心里對文章的理解、想法表達于紙上。重寫仿寫可讓學生熟悉運用各種表達手法,將所學化為己用。

新課程所運用的教材中也充分重視了寫作的訓練。每個單元的最后的“Writing”部分,都是根據本單元主題設計某個話題任務讓學生動手寫,且這些寫作涉及文體多樣:寫信、寫詩、敘事、描寫;練習形式靈活,填空、列寫作綱要、仿寫、續寫、擴寫……由淺入深,不應該忽視利用。例如必修模塊①中的Unit1Friendship—Usinglanguage,Readingandwriting(見教材P7)就是圍繞本單元主題,通過閱讀一篇學生寫給編輯的信后撰寫一封回信。因為本單元是學生進入高中以來接觸的第一個寫作任務,教材設計了一些寫作提示,教師也可以據此講授一些寫作的要求和技巧,如寫信格式要求,列寫作提綱等等。設計的下一個寫作任務“__Writingforfun”更可供學有余力的學生進一步操練發揮。寫作練習的設計應貼近生活,貼近學生,適當加以趣味性,才可以使學生對寫作產生濃厚興趣,取得更好效果。

三、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

多觀察身邊事,積累生活經驗,生活體驗都會成為很好的寫作靈感和題材,例如寫日記、周記就是不錯的寫作習慣。在給學生安排寫作任務時,應當要求學生多注意寫作細節。寫出來的文章是供讀者看的,所以一定要表達清晰,讀者才能理解,寫作前標題的設計、大綱的確定、主題句的寫法和文章的行文邏輯安排不可或缺,這些都是需要多加訓練;寫作不是天馬行空,隨心所欲,所以應當強調培養學生寫作時的細心和耐心;在寫作中還應多加強調盡量避免單詞、語法上的小錯誤,以防影響閱讀,寫作后的檢查十分必要;學生書寫的規范化訓練也不可忽視:在高考中,因為書寫較差以至于影響交際的,將被降低一個檔次。因此,在訓練書面表達時,要養成書寫工整、規范、卷面整潔的好習慣,有利于學生在高考中提高得分。此外,針對以上寫作訓練的開展,教師還可以在學生每次寫作后組織學生之間的互閱、互相找磋、互評、互改等,讓其學會總結寫作問題和寫作經驗,以助寫作能力的進一步提高。

總之,在英語教學中,特別是高一階段應當重視寫作能力的逐步培養,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指導學生正確使用詞語,熟練運用句型,逐步發展成用語篇進行表達、交際的能力。教師應堅持每個單元至少布置一至兩個寫作任務,開始是從單句入手,逐步過渡到語段、語篇。訓練要達到交際的能力,特別要注意從易到難的訓練方法。只有持之以恒,循序漸進,從日常教學中一步一步加強對學生的寫作指導和訓練,才能在實質上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高中集合教案的模板篇8

本章安排6課時,每節安排1課時。

一、能源

本節教學,應抓住能源、常規能源、新能源三個概念和常規能源不能滿足當今人類社會進步的需求,這一問題展開。教學方式方法可采用閱讀、討論并配合講授進行。課堂教學結構參見下面的方框圖。

二、原子核的組成

1.放射性現象

首先向學生介紹科學家在探索原子核的組成的過程中,曾經通過實驗研究放射性元素放出的射線究竟是什么?接著介紹課本圖14-4的裝置以及實驗中所看到的現象,進而介紹課本上所講述的α射線、β射線、γ射線的性質。

簡單介紹由于γ射線穿透物質的本領很強,因此在工農業生產以及醫療方面都有一些應用。

讓學生知道過量的射線照射對人體有傷害,在利用放射線時應注意射線的防護,以及防止放射性物質泄漏,造成對環境的污染。

2.原子核的組成

這里用講授的方法,在分析課本圖實驗的基礎上,使學生知道放射現象告訴我們,小小的原子核也有內部結構,因為放射性元素放出的三種射線只可能是從原子核里放出來的。

關于原子核的組成,主要使學生知道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組成的。質子帶正電荷,電量跟電子電荷相等,質子的質量大約是電子的1836倍。中子不帶電,質量跟質子的質量幾乎相同。

接著按照課本圖的示意圖,向學生介紹結構比較簡單的氫、氦、鋰、鈹的原子和原子核的結構,使學生對原子和原子核的組成有一個比較具體的了解。

三、核能

本節教學應以講授為主。由于核能、裂變、聚變、鏈式反應、核反應堆等概念均涉及到核反應知識,而學生頭腦里,這部分知識是一個空白,所以,講授過程中要貫徹通俗性原則,不引深,不拔高,盡可能地采取恰當的比喻來幫助學生理解這些知識。

例如,教材中對裂變作了一個比喻,好比用火柴點燃木材,木材燃燒放出能量。這一比喻,不僅使學生對裂變形成初步認識,而且對認識鏈式反應也有幫助。

聚變學生更難認識。這里建議用濃硫酸與水結合釋放熱量的例子來比喻,可能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總之,本節課教學應達到三個目的。一是讓學生知道核能、裂變、聚變、鏈式反應的基本意思;二是讓學生知道原子內部儲藏了巨大的能量;三是知道世界各國包括我國在內,正在加強研究開發和利用核能,并取得了可喜的進展,激發學生去想象人類開發利用核能的美好前景。

四、核電站

本節教學要扣住兩個環節,一是核電站的工作原理;一是核電站的特點或優越性。通過本節教學,使學生對核電站有初步的認識。第一環節,核電站的原理介紹,教師要充分應用掛圖、模型,有條件的學校可放映核電站的幻燈片、錄像片或電影片配合教學,使學生明白核電站是怎樣將核能轉化為內能,再把內能轉化為電能的。第二環節,組織好學生閱讀討論并概括出核電站用很少的核燃料可以產生大量的電能;可以大大減少燃料的運輸量;適于缺少常規能源(化石燃料)的地區等主要的優越性。

五、太陽能

本節教學,建議采用自學指導的方法進行。上課時,教師可用幻燈或小黑板出示指導學生自學的問題。接著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教材。最后要求學生回答問題,并且提出自己弄不明白或弄不懂的問題。配合教學,可以放映教學錄像帶“太陽能”。

指導學生自學的問題建議如下:

①人類直接利用太陽能有哪些重要意義?

②舉例說明,人類目前直接利用太陽能有哪些途徑?你是否有新的途徑提出來?

③要大規模地開發和利用太陽能還存在哪些困難?人類要克服這些困難,必須依靠什么?

六、節能

本節教學,建議采用問題討論的方式進行。上課時,教師首先出示需要討論的問題。接著要求學生閱讀教材內容并分組討論,然后由小組代表匯報討論結果,最后教師對學生討論的結果作進一步歸納,即為本節課的小結。

討論的問題建議如下:

①舉例說明什么是能源的利用率?

②提高能源的利用率、節約能源的根本措施是什么?

③人類從根本上解決能源問題的出路在哪里?

④如果每人年節約用電1千瓦時,那么,全國近12億人口節約用電,相當多少噸標準煤燃燒釋放的能量?(標準煤燃燒值為2.93×107焦/千克)

(計算結果是相當1.47×108千克,這個數字是可觀的!)

高中集合教案的模板篇9

活動目標:

1、正確認識校園欺凌的危害。

2、勇敢向校園欺凌說“不”。

活動流程:

1、導入:通過一則新聞:一名初一學生因不堪忍受同學的欺負,而自殺。

2、核心內容:

a、認識:什么是欺凌?

b、傷害:身心受哪些傷害?

C、應對:如何處理他人對自己的欺凌?

3、簽字儀式:共同抵制欺凌行為。

4、情感升華:張杰的仰望星空。

活動內容:

一、什么是校園欺凌。

1、概念:指發生在學生之間,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身心傷害的行為。

2、主要表現:

a、網上欺凌:利用QQ群或者說說,發布具有人身攻擊成分的言論。

b、給他人起侮辱性綽號:粗言__語、呵罵等。

c、對同學進行人身攻擊,拉車頭皮。故意絆倒對方等。

d、恐嚇、威脅和強迫他人做其不想做的事情。

e、中上、諷刺和貶低同學。

f、敲詐:強勢奪取他人財物或索要金錢。

g、分黨結派:故意伙同同學孤立同學,排擠同學。

二、對同學的身心傷害。(案例分享)

面對欺凌,學生受到的傷害不是身體上的傷害,而是心靈的傷害,會給孩子造成以下后果:

1、性格內向、害羞、怕事、膽怯,進而形成懦弱品行。

2、受到學生孤立后,悲觀消極,自卑,不能與他人正常溝通。

3、害怕去上學,產生厭學情緒。

4、構成心理疾病,影響健康,阻礙健全人格的形成。

5、自我否定,對人生悲觀消極,嚴重者可能會自殺。

三、學生如何處理他人對自己的欺凌行為?

在面對同學之間的欺凌行為,我們要堅決零容忍,要及時告訴老師或家長,下面推薦一些方法:

1、明確什么是欺凌行為。不要認為他人的一些行為只是在跟我玩,只要對你產生不利影響,你就應該予以制止。

2、大聲說出來。如果對某人的評論或行為感到不舒服,你一定要及時告訴老師,最重要的是不要讓這個行為繼續下去。

3、打理好自己的情緒。要把注意力放在個人和情緒管理身上,羅列出積極的目標,并努力實現它們。

面對欺凌行為,我們要做到還有很多,希望為孩子的成長提供一個健康和諧的成長環境,讓孩子將來長成一個健全人格的人。

高中集合教案的模板篇10

通史概要:

物質生活與風俗習慣的變遷,涉及到近代和現代兩個階段,包括衣、食、住、及風俗習慣等幾個方面。關于衣的變化,近代受西方的影響,由傳統的長袍馬褂到接觸西裝,后有中西合璧的中山裝,女子則是旗袍;新中國成立后,從學蘇聯的列寧裝和連衣裙,到國防軍綠裝;改革開放以后,人們的服飾變得更加豐富多彩。關于食的變化,中國有四大菜系,在近代西方的影響下,西餐也逐漸被國人所接受。關于住的變化,中國傳統民居里北方有四合院,受西方建筑的影響主要在租界,尤其是上海。關于風俗的變化,近現代的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新中國的成立以及改革開放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近現代中國交通工具的發展,涉及人力車、三輪車、自行車、電車、火車、輪船、飛機等。中國傳統的交通工具是轎子與馬車,民國時期人力車是有錢人常用的交通工具,自行車普通百姓也無力購買,電車、吃車與人力車曾長期共存。新中國成立后自行車才成為人們最主要的代步工具,電車與汽車才成為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運輸工具。中國近代輪船業是在洋務運動的推動下得以發端的,中國的鐵路建設在近代的收回利權運動中獲得了一個快速發展的機會,中國的民航業起步于20世紀20年代初。此外,郵政通信業也有了突破性的發展。

大眾傳媒主要包括報刊、廣播、電影、電視、互聯網等,其中報刊在近代就已出現,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及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均有重要報刊,并且極大地推動了這些歷史事件的進程。新中國成立以來,報刊業的發展非常迅速。在電視普及之前,廣播與老百姓的生活密不可分。中國電影至今也走過了百年歷程。新中國成立后,電視事業發展迅速,人們的需要和電視節目的豐富多彩形成了良性的循環?;ヂ摼W以其特殊的功效已經深入到人們的政治生活和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

一、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

課標要求:

了解近代以來人們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變化的史實,探討影響其變化的因素。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通過圖書館、上網瀏覽等方式,收集相關圖片、音像等資料,掌握近代服飾、餐飲、居室建筑與家具陳設、社會習俗的變化情況;了解近代以來人們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變化的史實,探討其影響其變化的因素;通過歸納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特點,培養歸納學習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根據教科書、教師或者網絡提供的相關圖片、史料和影像資料,與學生進行合作交流,主動探究“為什么近現代中國社會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會有如此大的變化”等問題,運用豐富的歷史想象力,再現近現代社會生活的場景,進而不斷加深對歷史和現實的理解。培養自己站在發展的角度思考歷史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以體驗、感悟和反思的方式學習歷史,拓展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將近現代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置于近現代中國社會發展變化的大背景之下,認識到它的發生是歷史的必然,認識到歷史的潮流是不可阻擋的,應該以開放的心態面對外部的世界。

教學課時:1課時。

重點難點:

重點:從衣、食、住、行等方面了解中國近代人們物質生活發生變化的基本史實和總的特點。

難點: 結合以前學過的中國近代政治史的內容,從中國近現代社會巨變、西方思想觀念和物質文明不斷沖擊的角度,認識中國近代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變化的原因。

教學建議:

本課主要衣、食、住、社會風尚等方面向學生介紹了我國在19世紀40年代以來的社會生活和習俗的變遷。這些變化一方面說明國門洞開的中國開始向世界的文明靠攏,反證了明末閉關政策必然導致國家落后的現實;從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的生活質量才發生了質的變化,中國才會發生真正意義上的巨變。由于這一部分的內容和同學們的生活緊密相連,所以我們可以適當地采用多媒體的手段,適量地展現這一時期圖片和影視資料,或以采訪年長者的方式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以增加教學的直觀感覺,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教學的效果。教學內容上緊緊抓住衣、食、住和社會風俗等方面實施教學。

通過課外閱讀、上網瀏覽、收集實物(如老照片、舊服飾、舊器物)等活動,了解相關的衣、食、住、社會風尚等史實,探討影響社會習俗發生變化的主要因素。并認識到,中國近代社會生活的變化,是歷史和時代發展的必然性,學會站在發展的角度、用歷史的眼光思考問題。并將收集到的資料與老師、同學交流,或通過歷史知識墻報、班級展覽角等方式展出,與師生共同分享。

探究學習:查找有關資料,了解我國服飾發展的簡單歷史,寫一篇關于服飾變遷方面的小習作。或者回家找一件舊服裝(如中山裝或旗袍等),看看它們有哪些特點?你喜歡這些服裝嗎?說出理由。

實踐活動:查找有關菜譜,按照菜譜要求,做一個家鄉的特色菜。記錄操作的過程,并和你的家人一起品嘗你的成果,記錄下你的感受。

二、交通和通訊工具的進步

課標要求:

了解中國近代以來交通、通訊工具的進步,認識其對人們社會生活的影響。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近代交通工具、通訊工具在中國的出現和發展,以此形成對百年來交通、通訊發展的直觀認識,探討交通和通訊技術的提高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2)過程與方法:搜集老照片、文字資料,參觀交通、郵政博物館,以此形成對中國近代百年以來交通和通信發展的直觀認識,學會運用觀察法、討論法、概括法來學習相關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到交通、通訊工具的進步是以整個中國社會的向前發展作為前提的,體現了時代發展的必然性。通過比較,認識歷和今天的中西部地區在交通、通訊方面與東部發達地區都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理解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大意義,培養作為祖國建設者的歷史責任感。

教學課時:1課時

重點難點:

重點:交通工具發展的表現。

難點:交通工具發展的對社會生活的影響。

教學建議:

設置課前思考題:中國人古代的出行工具都有什么?近代以來的交通工具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你平時跟親朋好友聯系的通訊方式都有什么?知道這些通訊方式是什么時間傳入中國的嗎?

通過收集有關圖片和社會調查的方式,認識我國近代交通和通訊工具發展變化過程,分析交通和通訊工具的進步,對人們生活的影響。認識交通和通訊工具的進步,使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彼此距離縮短,極大地促進了區域之間、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在教師的指導下,與同學合作,對自己所在城市或地區的交通或通訊工具的使用情況進行社會調查,并完成調查報告,加深對近代社會生活變遷的直觀認識,初步實踐進行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探究學習:查找有關自行車發展歷史的資料,繪制有關圖片,并注明相關介紹,認識自行車在我國的發展歷程,并在班級展示自己的作品。

實踐活動:與同學組成合作小組,了解身邊的歷史,感受時代的脈搏,調查自己所在城市或社區的交通工具或通訊手段變化情況,并將調查過程和結果寫成報告,把調查的結果和其他地區的學校進行交流,認識交通和通訊工具的發展存在著很大的地區差異。

三、大眾傳播媒介的更新

課標要求:以我國近現代報刊、影視和互聯網的逐漸普及為例,說明大眾傳播媒體的發展給人們生活方式帶來的巨大變化。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搜集圖片、文字資料、編寫自己所了解的報刊、影視發展史。觀看不同時期的一些優秀影視作品,知道報刊、影視發展的基本史實。通過親身感受網絡,了解互聯網的發展概況,認識這些大眾傳媒方式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2)過程與方法:以我國近現代報刊、影視和互聯網的逐漸普及為例,組織不同小組制作相關教學題材的網頁,或者上網發送一封E-mail或者撰寫小習作《我與網絡》,開闊學生思維。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在給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起到了一定消極的影響,作為一名中學生,應當正確的認識網絡,科學使用網絡。

教學課時:1課時

重點難點:

重點:報刊業走向繁榮和影視事業的發展。

難點:大眾媒體的發展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

教學建議:

設置課前思考題:古代的大眾傳播媒介都有什么?近代以來中國大眾傳播媒介有哪些變化和發展?報刊、影視、互聯網作為大眾傳媒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分別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各有什么樣的利弊?你認為目前什么方式是人們使用最多的傳媒方式?

通過觀看老電影和使用E-mail的實踐等活動,加深對報刊、影視和互聯網等大眾傳媒方式的感性認識,并正確對待各自的利弊,尤其對互聯網,在肯定它對人們生活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要對其弊端有充分的認識和警惕。說明大眾傳媒的發展給人們生活方式帶來的巨大變化。

探究學習:以“網絡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有朋自網上來,不亦……”或者《我與網絡》為題,寫一篇小文章,要反映出青少年使用網絡的現狀,并能表達出自己對網絡的看法。

實踐活動:設計一張表格,調查你的同學,使用網絡的情況,寫一份調查報告,并根據你的調查給同學們提幾點關于使用網絡的意見和建議。

高中集合教案的模板篇11

轉錄

定義:在cell核中,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合成mRNA的過程。

場所:細胞核(線粒體、葉綠體中也可以進行,原核生物轉錄翻譯可同時進行)

模板:DNA的一條鏈

信息的傳遞方向:DNA---———mRNA

原料:含A、U、C、G的4種核糖核苷酸

產物:信使RNA

翻譯

定義:游離在細胞質中的各種氨基酸(AA),就以mRNA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AA順序的蛋白質,這一過程叫做翻譯。

場所:細胞質(核糖體)

條件:ATP、酶、原料(AA)、模板(mRNA)

信息傳遞方向:mRNA到蛋白質。

密碼子:mRNA上3個相鄰的堿基決定1個AA。每3個這樣的堿基又稱為1個密碼子。

mRNA線形 tRNA三葉草型 rRNA線型

翻譯位點:一個核糖體與mRNA的結合部位形成2個tRNA的結合位點。(一種tRNA攜帶相應的AA進入相應的位點)

習題:

如果DNA分子一條鏈的堿基排列順序是……ACGGATCTT……,那么,與它互補的另一條DNA鏈的堿基順序是 TGCCTAGAA ;如果以這條DNA鏈為模板,轉錄出的

mRNA堿基順訊應該是UGCCUAGAA在這段mRAN中包含了3個密碼子.。需要3個tRNA才能把所需要的氨基酸轉運到核糖體上。這些氨基栓酸的種類依次是半胱氨酸—亮氨酸---谷氨酸。

轉錄過程是

1 DNA雙鏈解開

2 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根據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合成一條Mrna

3 合成的mRNA從DNA鏈上釋放

高中集合教案的模板篇12

課題:

等比數列的概念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等比數列的概念,推導并掌握通項公式、

2、使學生進一步體會類比、歸納的思想,培養學生的觀察、概括能力、

3、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實事求是的精神,及嚴謹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難點是等比數列的定義的歸納及通項公式的推導、

教學用具

投影儀,多媒體軟件,電腦、

教學方法

討論、談話法、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給出以下幾組數列,將它們分類,說出分類標準、(幻燈片)

①—2,1,4,7,10,13,16,19,…

②8,16,32,64,128,256,…

③1,1,1,1,1,1,1,…

④243,81,27,9,3,1,,,…

⑤31,29,27,25,23,21,19,…

⑥1,—1,1,—1,1,—1,1,—1,…

⑦1,—10,100,—1000,10000,—100000,…

⑧0,0,0,0,0,0,0,…

由學生發表意見(可能按項與項之間的關系分為遞增數列、遞減數列、常數數列、擺動數列,也可能分為等差、等比兩類),統一一種分法,其中②③④⑥⑦為有共同性質的一類數列(學生看不出③的情況也無妨,得出定義后再考察③是否為等比數列)、

二、講解新課

請學生說出數列②③④⑥⑦的共同特性,教師指出實際生活中也有許多類似的例子,如變形蟲分裂問題、假設每經過一個單位時間每個變形蟲都分裂為兩個變形蟲,再假設開始有一個變形蟲,經過一個單位時間它分裂為兩個變形蟲,經過兩個單位時間就有了四個變形蟲,…,一直進行下去,記錄下每個單位時間的變形蟲個數得到了一列數

這個數列也具有前面的幾個數列的共同特性,這是我們將要研究的另一類數列——等比數列、(這里播放變形蟲分裂的多媒體軟件的第一步)

等比數列(板書)

1、等比數列的定義(板書)

根據等比數列與等差數列的名字的區別與聯系,嘗試給等比數列下定義、學生一般回答可能不夠完美,多數情況下,有了等差數列的基礎是可以由學生概括出來的教師寫出等比數列的定義,標注出重點詞語、

請學生指出等比數列②③④⑥⑦各自的公比,并思考有無數列既是等差數列又是等比數列、學生通過觀察可以發現③是這樣的數列,教師再追問,還有沒有其他的例子,讓學生再舉兩例、而后請學生概括這類數列的一般形式,學生可能說形如的數列都滿足既是等差又是等比數列,讓學生討論后得出結論:當時,數列既是等差又是等比數列,當時,它只是等差數列,而不是等比數列、教師追問理由,引出對等比數列的認識:

2、對定義的認識(板書)

(1)等比數列的首項不為0;

(2)等比數列的每一項都不為0,即

問題:一個數列各項均不為0是這個數列為等比數列的什么條件?

(3)公比不為0、

用數學式子表示等比數列的定義、

是等比數列

①、在這個式子的寫法上可能會有一些爭議,如寫成

,可讓學生研究行不行,好不好;接下來再問,能否改寫為

是等比數列?為什么不能?式子給出了數列第項與第

項的數量關系,但能否確定一個等比數列?(不能)確定一個等比數列需要幾個條件?當給定了首項及公比后,如何求任意一項的值?所以要研究通項公式、

3、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板書)

問題:用和表示第項

①不完全歸納法

②疊乘法,…,,這個式子相乘得,所以(板書)

(1)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得出通項公式后,讓學生思考如何認識通項公式、(板書)

(2)對公式的認識

由學生來說,最后歸結:

①函數觀點;

②方程思想(因在等差數列中已有認識,此處再復習鞏固而已)、

這里強調方程思想解決問題、方程中有四個量,知三求一,這是公式最簡單的應用,請學生舉例(應能編出四類問題)、解題格式是什么?(不僅要會解題,還要注意規范表述的訓練)

如果增加一個條件,就多知道了一個量,這是公式的更高層次的應用,下節課再研究、同學可以試著編幾道題。

三、小結

1、本節課研究了等比數列的概念,得到了通項公式;

2、注意在研究內容與方法上要與等差數列相類比;

3、用方程的思想認識通項公式,并加以應用。

探究活動

將一張很大的薄紙對折,對折30次后(如果可能的話)有多厚?不妨假設這張紙的厚度為0、01毫米。

參考答案:

30次后,厚度為,這個厚度超過了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的高度。如果紙再薄一些,比如紙厚0、001毫米,對折34次就超過珠穆朗瑪峰的高度了、還記得國王的承諾嗎?第31個格子中的米已經是1073741824粒了,后邊的格子中的米就更多了,最后一個格子中的米應是粒,用計算器算一下吧(對數算也行)。

高中集合教案的模板篇13

教學目標:

1.了解《左傳》的相關知識,積累文學常識,積累文言文常見的字詞和句式,培養歸納整理字詞的能力和習慣,培養合作學習的能力。

2.學習概括要點的方法和作品的敘事結構和敘事藝術,挖掘人物深層次的精神品質。

3.學習燭之武以國家利益為重,不計個人恩怨,臨危受命,只身說退秦軍,維護了國家安全的愛國精神以及體會他善于利用矛盾,分化瓦解敵人的外交才能。

三.教學重難點:

1.積累和歸納常見的文言詞語和句式,學習概括要點的方法。

2.梳理文章的結構和內容,理解古代戰爭的實質。

四.知識分析:

1.整體感知:

本文記述了秦、晉聯合攻打鄭國時的一個故事。燭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晉之間的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方法,說明了保存鄭國對秦有利、滅掉鄭國對秦不利的道理,說服秦伯撤走了圍鄭的秦軍,而且派兵保衛鄭國,迫使晉國也不得不撤兵,從而解除了鄭國的危機。

燭之武臨危受命,不避艱險,只身說服秦君,解除國難,表現了他機智善辯的外交才能。

2.把握結構:

3.寫作特點:

(1)伏筆與照應

(2)波瀾起伏

(3)詳略得當

4.分析主要人物:

(1)燭之武:能言善辯,深明大義,有捍衛國家主權的使命感,有高超的外交才能。

(2)佚之狐:有知人之明和愛國精神。

(3)鄭伯:能引咎自責,從諫如流,善做思想工作。

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力圖體現“重在自主,重在發現,重在探究”的教學理念。

首先,學生的鑒賞活動貫穿教學的始終,無論是對文本意義的讀解,還是對意境的感悟,都不是(或很少是)由教師傳遞、告知的,而是由主體通過探究發現的。在課堂上,鑒賞主體擁有比較充分的鑒賞權、思考權、發言權,這就為主體“發現”提供了保證,學生不再是名義上的、形式上的主體,而是實質性主體——成為學習過程的真正主人。

其次,利用了研究性學習的方式,重視對學生信息搜集和篩選能力的培養。教學中通過組織學生課外的分組、結合話題指導材料搜集、篩選,對于改變學生原來被動的接受和教師教什么我聽什么的學習方式會起到較好的促進作用。

第三,強調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改變教師原來單一的講解傳授方式,依靠材料,依靠學生小組的合作、探究和競爭,變知識的接受為生成。利用現代媒體,利用網絡,利用發放的資料,利用生生之間思維的碰撞,打開了克服重難點的大門。我覺得,這對于古文學習方式的改變是一個很好的嘗試。

第四,將滲透古文化的精髓,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作為教學的主要目標。教學中,原本深奧的人生哲理,遙遠的古文常識和古人思想,通過研究學習的形式,通過互相間的探討,通過閱讀他人的解讀,化為簡單的切合學生實際生活的話題,得到了落實,符合了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提高了學生學習古文的興趣。

值得探討改進的地方:學生的課外預習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有效地掌握,畢竟學生的學習大多還是停留在傳統的接受型上,習慣很頑固。閱讀大量的資料,對于教學進度的完成是一個挑戰。

高中集合教案的模板篇14

一、學生情況

同初中階段相比,高中學生的抽象能力和理解能力有較大程度的提高,但不能過高估計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因為大多數學生在初中時不重視歷史課的學習,或者把歷史課看成是故事課,歷史知識儲備和認知水平有限,缺乏正確認識歷史的方法和能力。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鴉片戰爭后,隨著西方殖民者侵略的擴大,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中國人民開始了救國救民道路的探索,也開始了中國的近代化,中國社會的經濟形態和社會階級結構發生變化:資本主義產生,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誕生。本節就是講述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特點,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產生及其特點。

可以說本節內容既是前面所學內容的延續,又為后面學習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奠定基礎。所以在中國近代史上占重要地位和作用。

2、教材目標的分析

基于本節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據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結合學生的認知情況,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中國資本主義產生的條件,了解中國資本主義產生的情況,掌握中國資本主義的特點和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理解中國無階級的產生及其特點。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從具體社會歷史環境出發,客觀地、全面地、辨證地認識分析歷史問題,發展歷史思維能力,形成正確的歷史觀,提高觀察社會問題的能力。同時運用相關的圖文資料,培養學生運用資料、讀圖識圖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①從鴉片戰爭到19世紀60年代初,由于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社會內部產生不以本國封建統治者和外國侵略者意志為轉移的新的經濟因素和新的階級,對學生進行社會發展教育。

②通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的教學,讓學生認識到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代因素,中國資產階級具有兩面性,也不可能在近代中國實現自己“實業救國”的愿望。

③通過對無產階級產生及特點的教學,讓學生認識到無產階級是近代中國最先進最革命的階級。

3、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1)中國資本主義興起的條件;(2)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3)中國無產階級的特點

難點:(1)中國民族資產階級興起的條件;(2)民族資產階級兩面性

4、課時安排:1課時教具準備:多媒體

三、教法分析:我采用啟發式教學??紤]如下:

(1)這是時代發展對個人認知能力的要求。

當今世界是個知識爆炸的時代,知識更新換代快,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傳

授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發展學生知識遷移能力和主動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2)符合教學過程中教與學的辨證關系。

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啟發式教學,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從而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

(3)符合學生認知習慣。本課內容理論性強,理性分析多,需要啟發式教學,由淺入深,由表及里。

在啟發式教學總原則的指導下,在實際操作中采取如下具體教學手段,指導學生:

(1)借助多媒體,創設情景,渲染氣氛,激發學生探求知識欲望。

(2)提問法: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問題,師生互動過程中,發揮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作用,學生一方面掌握了相關知識,另一方面將知識有機結合,融會貫通,在互動的過程中也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能力。

(3)講解法:針對重、難點,通過一定的補充講解,化難為易,加深理解和認識。

(4)討論法:通過討論,將抽象的問題變得形象化、直觀化。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共同學習,互相促進,表達能力、分析能力、認識事物的能力得到培養和提高。

(5)圖示法。運用簡單的圖示揭示知識內部的邏輯結構,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知識。

五、教學設計

1導入新課]

[方法和手段]:播放視頻

利用視頻材料——《茶館》中秦二爺的片段,創設情景,渲染氣氛,以設問的方式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

2突出和突破重、難點

[突出和突破重、難點1]:中國資本主義產生的條件

[方法和手段]:

(1)。創設問題

為了達到讓學生明白資本主義在近代中國的產生是不以外國侵略者和本國封建統治的意志為轉移,進行社會發展的教育。我采用提問法,設計問題,學生思考和討論。

[問題1:]你認為開辦工廠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問題2:]19世紀60年代的中國是否存在或具備這些條件?

最后,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補充、歸納板書。

2).組織討論

為讓學生明白外國資本主義在中國資本主義產生中的作用,培養學生從具體

社會歷史環境出發,客觀地、全面地、辨證地認識分析歷史問題努力,提高觀察社會問題的能力,組織討論。

[討論:]有人說,中國資本主義是“歐風美雨”的產物,你同意嗎?

[突出和突破重、難點2]: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特點

[方法和手段]:

(1)、媒體展示圖表、地圖、圖片、文字資料

學生完成圖表。

(2)、根據圖表、地圖、圖片設問

展示圖表、地圖、圖片,根據圖片設計相關問題,以談話方式引導學生從圖表、地圖中歸納隱藏在其中的信息,主要培養學生看圖、讀圖、識圖能力,以及前后知識融會貫通和遷移能力。在學生認識的基礎上講解。

[問題1]:根據圖表和地圖,書本P40頁材料,以及產生條件,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工業有什么特點?

在了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特點的基礎上,進一步思考民族資產階級革命性、

妥協性和軟弱性產生的原因,有表及里,尋找根源。培養學生從具體社會歷史環

境出發客觀、辨證、全面認識歷史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

[問題2]:結合材料,思考民族工業破產、倒閉的原因?

[問題3]:本國的封建勢力和外國資本主義為什么要壓迫和束縛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業?如何面對封建勢力和外國資本主義的壓迫和束縛?

[問題4]:民族工業在資金、技術有什么特點?

[問題5]: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兩面性產生的根源?

(3)用簡單的圖示,揭示知識內部的邏輯結構,即民族資產階級與本國封建勢力、外國資本主義之間的關系

[突出重點3]:中國無產階級的特點

[方法和手段]:

(1)多媒體展示圖表,

(2)培養學生識圖、讀圖能力,提高分析能力和認識社會的能力。

首先讓學生自己歸納無產階級的特點。

第二,在學生歸納的基礎上補充完整。如果學生還是無法自己完成,可以設計問題,大家交流,在與教師的交談和啟發中形成正確的概念。

[問題1]:中國無產階級分布在幾種企業中?其中哪一種企業出現的最早?從產生的時間看與西方資本主義社會有什么不同?無產階級分布在這些企業中說明了什么?

[問題2]:分布地點有何特點?從來源看有什么特點?

[問題3]:和民族資產階級受的壓迫一樣嗎?

3完成課堂練習,檢測課堂效果

4歸納總結,重在把本節知識納入已有知識系統中,加強知識之間的聯系,提出問題,延伸課堂內容。

5板書設計【略】

高中集合教案的模板篇1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正午太陽高度及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

2、使學生理解四季的形成和劃分。

能力目標

會畫圖表示并說明正午太陽高度及晝夜長短的變化。

【教學重點】

1、正午太陽高度及晝夜長短的變化。

2、閱讀和畫太陽照射地球的示意圖。

【教學難點】

正午太陽高度及晝夜長短的變化

【教學過程】

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1、自轉與公轉兩種運動的疊加

自轉產生的赤道平面與公轉產生的黃道平面形成的夾角(目前:23°26′),即黃赤交角。

2、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

①范圍:23°26′N―23°26′S

②周期:一個回歸年,365日5時48分46秒

③過程:利用數學的&39;正弦圖來直觀展示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過程,并抓住二分二至關鍵點。

這樣可以判斷任意日期太陽直射點所處緯度及移動方向(向南或向北),并舉例說明。

④二分二至: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冬至日,12月12日前后。

⑤易混淆的概念:回歸年與恒星年(比較法)

3、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

①赤道:一年四季晝夜平分(或等長)。

②直射點在哪個(南或北)半球,哪個半球就晝長夜短,另一半球晝短夜長。(歸納演繹法)

即:1)若直射點在北半球,越往北,晝越長,夜越短,北極四周出現極晝現象,南極四周出現極夜現象;

2)若直射點在南半球,越往南,晝越長,夜越短,南極四周出現極晝現象,北極四周出現極夜現象。

3)夏至日,直射點在北回歸線上,北半球一年中晝最長,夜最短,北極圈以北到處出現極晝現象而南半球一年中晝最短,夜最長,南極圈以北到處出現極夜現象。

4)冬至日,直射點在南回歸線上,南半球一年中晝最長,夜最短,南極圈以南到處出現極晝現象而北半球一年中晝最短,夜最長,北極圈以北到處出現極夜現象。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

1)全球各地晝夜平分(或等長);

2)晨昏線經過南北兩極,并與經線圈重合。

4、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規律

①太陽高度,即太陽高度角,就是太陽光線與地平線(或面)的夾角(H),

(注:不要理解成太陽離頭頂有多高)其取值范圍:0°≤H≤90°。

正午太陽高度,即某地正午時的太陽高度,一天中的太陽高度,主要用它來度量某地天中的太陽高度,若一天中的太陽高度都很小,那一天的太陽高度一定比這還小。

②規律:

1)空間變化規律:由太陽直射點向南北兩側(方)遞減。比如:假如太陽直射點在3°N,那么正午太陽高度的分布就是由3°N向南北兩側(方)遞減。

2)時間變化規律:隨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而改變。因為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往返運動,所以它的空間變化規律也隨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而改變。(歸納演繹法)

③H對地表影響:(利用人教版地圖冊P16右下圖,并解說)

1)太陽高度(H)越大,太陽對地表輻射的強度就越大,地表能量就越多,溫度就越高;

2)太陽高度(H)越小,太陽對地表輻射的強度就越小,地表能量就越少,溫度就越低。

5、四季的劃分

①天文四季:

1)夏季,一年內白晝最長,太陽的季節,也是獲得太陽輻射最多的季節;

2)冬季,一年內白晝最短,太陽最低的季節,也是獲得太陽輻射最少的季節;

3)春季和秋季是冬,夏兩季的過渡季節。

②北溫帶國家(氣候統計)上的四季

春季:3、4、5月份;夏季:6、7、8月份;秋季:9、10、11月份;冬季:12、1、2月份。

③易混淆的概念:季節、節氣與二分二至日,比如夏季、夏至與夏至日,冬季、冬至與冬至日等等。(比較法)

6、五帶的劃分

①以南,北回歸線和南,北極圈為分界線,把地球分成五個溫度帶自北向南分別為北寒帶,北溫帶,熱帶,南溫帶,南寒帶。

②學生討論:

1)若黃赤交角變小,北寒帶,南寒帶,熱帶變??;南溫帶,北溫帶變大。

2)若黃赤交角變大,北寒帶,南寒帶,熱帶變大;南溫帶,。北溫帶變小。

③易混淆的數據:五帶的劃分的分界線的緯度23°26′和66°34′,與低緯、中緯、高緯度的分界線的緯度30°和60°。(比較法)

高中集合教案的模板篇16

課標要求

知道漢代儒學成為正統思想的史實。

落實課標

一、西漢初年的黃老之學

1、原因:

①西漢初年,社會經濟殘破,百廢待興,社會經濟需要恢復和發展;

②西漢初年統治者吸取秦朝滅亡的教訓;

③黃老之學適應了當時的統治者的需要。

2、內容:

是道家學說中黃帝和老子的學派,以早期道家理論為基礎,又兼采陰陽家、儒家、墨家、名家的思想;包括治身和治國兩個主要內容;既尊重自然規律反對盲目行動,又主張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無為而治,與民休息。

3、作用:

使漢初政治寬松,社會迅速恢復發展。

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1、原因:

①漢朝面臨王國問題和匈奴威脅,道家無為思想不能適應社會發展需要;漢武帝時期國力強盛,統治者要求加強中央集權,開拓大一統事業;儒家學說經過調整,整合出了一套為中央集權服務的新的理論體系,宣揚“有為”而治、積極進取,適應了社會需要。

2、董仲舒的思想:

①以《公羊春秋》為骨干,融合陰陽、黃老、法家思想;

②大一統思想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

③天人感應,君權神授,神化皇權,但人君要仿效天道實行仁政;三綱五常學說;針對土地兼并嚴重和百姓生活困苦的現實,提出限田、薄賦、省役等主張

3、鞏固措施:

①漢武帝起用文學儒者數百人參政;

②中央設太學、地方建立完備的教育系統,學習儒家經典,傳播儒家思想。

4、歷史影響:

①有利于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鞏固國家統一、打擊地方割據勢力,更有利于政治和精神上控制百姓;

②其宣揚的“天人感應”也有限制君主權力過度膨脹的目的;

③是中國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儒學從此在政治上占據正統地位,儒學確立了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主流地位;興辦學校,有利于教育的發展;消極影響是禁錮了思想,扼殺了才智。

高中集合教案的模板篇17

主題:

克服浮躁踏實學習

主題背景:

高中生正處于青春發育的高峰期,生理上的顯著變化和心理上的急劇發展給他們帶來許多新的問題。高中生普遍面臨著巨大的'升學壓力,沉重的課業負擔;加之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差,挫折意識不強。如果這一階段缺乏引導,很容易導致心理疾病,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

此外,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響,高中生在生活當中往往流行攀比之風,不能靜下心來學習,作風飄浮,眼高手低。而浮躁心態是十分有害的。順境時,它使人心高氣傲,忘乎所以;逆境時,它讓人心灰意冷,隨波逐流。它能使人失掉最寶貴的求實精神和科學態度,失掉最需要的實干精神和創新精神。

班會目的:

1、以“克服浮躁”為主題,堅持正面教育為主,進行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2、使同學們克服浮躁、保持平和的心態、踏實學習。

班會過程:

一、導入課題

提出問題:你認為,在你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健康、金錢、事業、愛情、親情、友情、美貌、道德品質等)

(學生發言后教師總結如下):

老師:同學們,現在人們對健康的要求越來越重視,健康對每個人來說都非常重要。我們在關注身體健康的同時,更應該關注心理健康。

聯系學習,我們更應該有個怎樣健康的心理呢?

二、班長主持

1、提問如何解釋浮躁,為何會存在浮躁心理,怎樣克服,讓同學們自由發表看法。

2、班長小結

三、全班同學集體學習諸葛亮的《誡子書》片段。

《誡子書》片段(略)

四、全班同學積極參與討論。

注意事項:

(1)兩個值周班干部想辦法組織同學上講臺發表自己對上述話題的看法,談各自的親身體會。方法和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或推薦同學,或指定每組兩個同學等等。

(2)做好各方面的文字記錄(尤其是同學們的發言),簡要寫出此次班會的總結(成功經驗、失敗教訓等等),形成文字材料。

五、班主任對此次班會課做總結,指出亮點和不足之處。

班會總結:這次班會讓同學們受到了很好的心理教育,同學們心態平和,積極進取,找到了克服浮躁的方法:

(1)明確目標,加強學習,勤于思考。

(2)保持一顆平常心和正確的進取心。人貴有自知之明,非寧靜無以致遠。

克服浮躁,要有這種心宇澄清的境界。在成績、榮譽和位置面前,要始終能夠正確認識自己。要化急躁為急迫,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保持緊迫感,增強進取心,努力搞好學習。

高中集合教案的模板篇18

第六節亞洲革命風暴

重點:歐洲列強加緊侵略亞洲的主要方式及其危害;印度民族大起義的性質與作用

難點:印度民族大起義失敗的原因

教學手段:充分利用地圖、歷史圖片、投影儀等教學設備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亞洲革命風暴形勢圖”。提問:世界歷史發展到19世紀上半期時,亞洲哪些國家的領土已不再完整?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補充。引入新課。

二、亞洲革命風暴:

1.亞洲革命風暴的起因

提問:歐洲列強何時踏上殖民亞洲之路的?

回憶新航路開辟之后西方殖民歷史,結合地圖,簡介19世紀上半期亞洲一些國家淪為列強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提問:工業革命前后,資本主義列強侵略的方式、特點有哪些不同?

組織學生討論,引導學生分析明顯的歷史階段性特點。

通過比較商業利益和工業利益的結果不同,引出資本主義列強侵略的危害??山Y合教材中資料部分所引馬克思《不列顛在印度的統治》中的一段話進行分析。

2.亞洲革命風暴的性質

依據教材,重點分析其雙重性。

3.亞洲革命風暴的五次重大起義及意義

結合地圖由學生概括起義名稱,分析起義的意義。教師簡介伊朗巴布教徒起義。

三、印度民族大起義

本目組織學生自主學習,方式如下:

首先,由學生閱讀教材中本目內容,歸納起義的原因、概況和意義。

其次,教師設置一些問題組織學生討論,引導學生重點分析起義的特點和失敗的原因。例如:

印度民族大起義有哪些人參加?起義的主力是誰?是誰?

印度的封建王公為什么要參加起義?發揮了什么作用?

印度民族大起義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最后,教師進行總結、歸納。并可擴展、引申:

探討印度人民怎樣才能取得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勝利?印度的獨立最終采取了什么方式?

四、小結

亞洲革命風暴之所以發生在19世紀中期,是工業革命的發展促使資本主義列強加緊侵略亞洲的結果。它是亞洲人民掀起的第一次爭取民族獨立的高潮,沉重打擊了西方列強的殖民統治和本國的封建勢力,體現了亞洲人民爭取改變現狀的進步的歷史要求。

教學設計思想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能初步運用唯物史觀對歷史進行觀察與思考,形成正確的歷史意識。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和創新精神。

板書設計:

第六節亞洲革命風暴

一、亞洲革命風暴

1.亞洲革命風暴的起因

2.亞洲革命風暴的性質

3.亞洲革命風暴的五次重大起義及意義

二、印度民族大起義

1.英國在印度的殖民統治

2.起義的爆發與發展

3.起義的失敗

4.起義的意義

高中集合教案的模板篇19

一、指導思想

以課程標準、考試說明為指導,以課本為依據,充分研究高考。增強政治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應試的能力,從而提高政治課的教學質量。

二、工作目標

1、.以課本和課程標準為基本,充分研讀考綱,從整體上把握復習要求。讓學生詳讀教材,記憶和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2、改變教學觀念,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給予學生以思考和消化的時間和空間。

3、.加強教研,研究高考和高考試題,把熱點與教材知識的有效結合,注重知識的遷移與運用,精選習題,避免陷入題海中。

4、.進行有效的知識落實。把課堂的知識落實作為主渠道,及時進行"小結"、"單元過關"和"月結"。

5、學生的學科成績在優生率、平均成績和及格率上有一定的提升。

三、高三政治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文科學生總體水平不是很好,優生與差生相差很大,且拔尖人才又少。今年升級考就是說明了這一問題。所以既要抓重點又是照顧全體。

2、缺乏對課程標準和考試說明的深入研究。在政治課的課程標準中有對知識掌握程度的明確要求,如"識記"、"理解"和"運用"。在考試說明中有明確的考核目標和要求,并有詳細的解讀說明。

高中集合教案的模板篇20

教學目標

(1)了解收入分配公平的含義;

(2)明確實現公平的收入分配的制度保證和重要舉措,效率與公平的關系;

能完整回答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怎樣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我國在收入分配方面實現社會公平的制度與政策措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

教學難點:我國在收入分配方面實現社會公平的制度與政策措施。

教學過程

多媒體展示:

問題:反映了當前我國在收入分配領域中存在的什么現象。

設置情境:情景一:五個人分一塊蛋糕,但是由于擔心誰來切都會給自己多切一些,因而五人為如何分配爭執不下。

1、在這種情況下,你會提出什么建議以確保分配公平?(平均)

2、如果五人在做蛋糕的過程中付出的勞動各不相同,這時你覺得蛋糕又該如何分?(有差距)

3、此時,老大說:做蛋糕的錢是我出的,工具是我提供的,我應該分得蛋糕的絕大部分,你們四人只能分得極小一塊,你覺得公平嗎?(差距不能過大)

提出問題:你對公平是如何理解的?為什么?

活動一:看圖說話

全面深化哪幾方面的改革?哪些體現了本節課所學內容?

活動二:教師讓學生看材料思考:基尼系數是國際通用的衡量貧富差距的最可行方法。聯合國有關組織規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絕對平均;0.2-0.3表示比較平均;0.3-0.4表示相對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懸殊。今年3月份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收入分配課題組公布的調查報告顯示:20__年全國的基尼系數達到0.473,城鎮內部的.基尼系數達到0.319。如果把非貨幣因素考慮進去,中國的城鄉收入差距堪稱世界最高。

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統計數字,我國占總人口20%的最貧困人口占收入或消費的份額只有4.7%,而占總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費的份額高達50%。

問題;1、上述材料中收入分配公不公平?為什么?

2、如何在收入分配中實現社會公平?

(拓展: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情景二:五人把分好的蛋糕吃完了之后,感覺沒有吃飽,還想吃。因此,要吃得多,吃得飽,從根本上該怎么辦?(提出效率)

情景三:五人再一次去弄蛋糕時,對以后每人如何能夠分得更多蛋糕產生了不同的想法。老大認為:我們要拉開差距,提高效率,做大蛋糕老二認為:我們要一碗水端平,注重公平,分好蛋糕

分兩大組辯論,闡明你方觀點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63頁,回答:怎么樣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啊?

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

1、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

(1)收入分配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本內容;

(2)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體現;

(3)我國在收入分配方面實現社會公平的制度與政策措施

2、兼顧效率與公平

(1)效率的含義

(2)效率與公平的關系

(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怎樣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

76557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海盐水喷雾试验机_两厢式冷热冲击试验箱-巨怡环试 | 氧化铁红厂家-淄博宗昂化工 | 黄石妇科医院_黄石东方女子医院_黄石东方妇产医院怎么样 | 磁力反应釜,高压釜,实验室反应釜,高温高压反应釜-威海自控反应釜有限公司 | 袋式过滤器,自清洗过滤器,保安过滤器,篮式过滤器,气体过滤器,全自动过滤器,反冲洗过滤器,管道过滤器,无锡驰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FAG轴承,苏州FAG轴承,德国FAG轴承-恩梯必传动设备(苏州)有限公司 | 洗砂机械-球磨制砂机-洗沙制砂机械设备_青州冠诚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 北京亦庄厂房出租_经开区产业园招商信息平台 | 成都思迪机电技术研究所-四川成都思迪编码器| 上海办公室装修公司_办公室设计_直营办公装修-羚志悦装 | 小型手持气象站-空气负氧离子监测站-多要素微气象传感器-山东天合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胜为光纤光缆_光纤跳线_单模尾纤_光纤收发器_ODF光纤配线架厂家直销_北京睿创胜为科技有限公司 - 北京睿创胜为科技有限公司 | 昆明挖掘机修理厂_挖掘机翻新再制造-昆明聚力工程机械维修有限公司 | 湖北省煤炭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 MES系统工业智能终端_生产管理看板/安灯/ESOP/静电监控_讯鹏科技 | 橡胶电子拉力机-塑料-微电脑电子拉力试验机厂家-江苏天源 | 冻干机(冷冻干燥机)_小型|实验型|食品真空冷冻干燥机-松源 | 烘箱-工业烘箱-工业电炉-实验室干燥箱 - 苏州华洁烘箱制造有限公司 | 飞利浦LED体育场灯具-吸顶式油站灯-飞利浦LED罩棚灯-佛山嘉耀照明有限公司 | 天津拓展_天津团建_天津趣味运动会_天津活动策划公司-天津华天拓展培训中心 | 管理会计网-PCMA初级管理会计,中级管理会计考试网站 | 贵州科比特-防雷公司厂家提供贵州防雷工程,防雷检测,防雷接地,防雷设备价格,防雷产品报价服务-贵州防雷检测公司 | YT保温材料_YT无机保温砂浆_外墙保温材料_南阳银通节能建材高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高精度-恒温冷水机-螺杆式冰水机-蒸发冷冷水机-北京蓝海神骏科技有限公司 | 等离子空气净化器_医用空气消毒机_空气净化消毒机_中央家用新风系统厂家_利安达官网 | 活性氧化铝球|氧化铝干燥剂|分子筛干燥剂|氢氧化铝粉-淄博同心材料有限公司 | 上海恒驭仪器有限公司-实验室平板硫化机-小型平板硫化机-全自动平板硫化机 | 超声波焊接机,振动摩擦焊接机,激光塑料焊接机,超声波焊接模具工装-德召尼克(常州)焊接科技有限公司 | 聚天冬氨酸,亚氨基二琥珀酸四钠,PASP,IDS - 远联化工 | 气动|电动调节阀|球阀|蝶阀-自力式调节阀-上海渠工阀门管道工程有限公司 | HV全空气系统_杭州暖通公司—杭州斯培尔冷暖设备有限公司 | 真空吸污车_高压清洗车厂家-程力专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官网 | 护腰带生产厂家_磁石_医用_热压护腰_登山护膝_背姿矫正带_保健护具_医疗护具-衡水港盛 | 爱佩恒温恒湿测试箱|高低温实验箱|高低温冲击试验箱|冷热冲击试验箱-您身边的模拟环境试验设备技术专家-合作热线:400-6727-800-广东爱佩试验设备有限公司 | 全自动过滤器_反冲洗过滤器_自清洗过滤器_量子除垢环_量子环除垢_量子除垢 - 安士睿(北京)过滤设备有限公司 | 小程序开发公司_APP开发多少钱_软件开发定制_微信小程序制作_客户销售管理软件-济南小溪畅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老房子翻新装修,旧房墙面翻新,房屋防水补漏,厨房卫生间改造,室内装潢装修公司 - 一修房屋快修官网 | 板框压滤机-隔膜压滤机-厢式压滤机生产厂家-禹州市君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油缸定制-液压油缸厂家-无锡大鸿液压气动成套有限公司 | 耐高温风管_耐高温软管_食品级软管_吸尘管_钢丝软管_卫生级软管_塑料波纹管-东莞市鑫翔宇软管有限公司 | 密封圈_泛塞封_格莱圈-[东莞市国昊密封圈科技有限公司]专注密封圈定制生产厂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