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教案模板 > 優秀教案 >

物理教案模板范文表格下載

時間: 新華 優秀教案

教案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評估學生的學習效果,以便更好地調整教學策略,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要怎么寫物理教案模板范文表格下載呢?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物理教案模板范文表格下載,供大家參考。

物理教案模板范文表格下載篇1

(1)電磁波中的電場和磁場互相垂直,并且都與波的傳播方向垂直,即電磁波是橫波。光是一種電磁波。在前面學習的光的偏振現象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如上圖所示。

(2)電磁波可以在真空中傳播,向周圍空間傳播電磁能,在傳播過程中,電磁波能發生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

(3)三個特征量的關系:v=λf。在真空中v=3.0×108/s。

師:麥克斯韋電磁場理論的建立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足以根牛頓力學體系相媲美,它是物理學發展史中的一個劃時代的里程碑。

3.赫茲的電火花

師:麥克斯韋的電磁場理論還只是一個預言。還有待于科學實驗的證明。是赫茲把這個天才的預言變成了世人公認的真理。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了解赫茲證實電磁波存在的探索歷程)

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赫茲的生平簡介(見附錄),激發學生求知上進的熱情,對學生進行物理情感教育。

課堂總結、點評

本節主要學習了麥克斯韋電磁場理論的.主要內容。知道了麥克斯韋電磁場理論的兩大支柱:變化的磁場產生電場,變化的電場產生磁場。還知道了變化的電場和磁場相互聯系,形成一個統一的場,即電磁場。電磁場由發生區域向遠處的傳播形成電磁波。電磁波中的電場與磁場相互垂直,且二者均與波的傳播方向垂直,即電磁波是橫波。

課余作業

完成P79“問題與練習”的題目。

教學體會

思維方法是解決問題的靈魂,是物理教學的根本;親自實踐參與知識的發現過程是培養學生能力的關鍵,離開了思維方法和實踐活動,物理教學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學生素質的培養就成了鏡中花,水中月。

物理教案模板范文表格下載篇2

一、教學任務分析

電磁感應現象是在初中學過的電磁現象和高中學過的電場、磁場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電與磁的關系,也為后面學習電磁波打下基礎。

以實驗創設情景,通過對問題的討論,引入學習電磁感應現象,通過學生實驗探究,找出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用現代技術手段“DIS實驗”來測定微弱的地磁場磁通量變化產生的感應電流,使學生感受現代技術的重要作用。

通過“歷史回眸”,介紹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的過程,領略科學家的獻身精神,懂得學習、繼承、創新是科學發展的動力。

在探究感應電流產生的條件時,使學生感受猜想、假設、實驗、比較、歸納等科學方法,經歷提出問題→猜想假設→設計方案→實驗驗證的科學探究過程;在學習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的過程時,體驗科學家在探究真理過程中的獻身精神。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電磁感應現象及其產生的條件。

(2)理解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

(3)學會用感應電流產生的條件解釋簡單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有關電磁感應的探究實驗,感受猜想、假設、實驗、比較、歸納等科學方法在得出感應電流產生的條件中的重要作用。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觀察和動手操作實驗,體驗樂于科學探究的情感。

(2)通過介紹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的過程,領略科學家在探究真理過程中的獻身精神。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和難點:感應電流的產生條件。

四、教學資源

1、器材

(1)演示實驗:

①電源、導線、小磁針、投影儀。

②10米左右長的電線、導線、小磁針、投影儀。

(2)學生實驗:

①條形磁鐵、靈敏電流計、線圈。

②靈敏電流計、原線圈、副線圈、電鍵、滑動變阻器、導線若干。

③DIS實驗:微電流傳感器、數據采集器、環形實驗線圈。

2、課件:電磁感應現象flash課件。

五、思路

本設計內容包括三個方面:一是電磁感應現象;二是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三是應用感應電流產生的條件解釋簡單的實際問題。

本設計的基本思路是:以實驗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通過對問題的討論,引入學習電磁感應現象和感應電流的概念。通過學生探究實驗,得出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通過“歷史回眸”、“大家談”,介紹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的過程,領略科學家在探究真理過程中的獻身精神。

本設計要突出的重點和要突破難點是:感應電流的產生條件。方法是:以實驗和分析為基礎,根據學生在初中和前階段學習時已經掌握的知識,應用實驗和動畫演示對實驗進行分析,理解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從而突出重點,并突破難點。

本設計強調問題討論、交流討論、實驗研究、教師指導等多種教學策略的應用,重視概念、規律的形成過程以及伴隨這一過程的科學方法的教育。通過學生主動參與,培養其分析推理、比較判斷、歸納概括的能力,使之感受猜想、假設、實驗、比較、歸納等科學方法的重要作用;感悟科學家的探究精神,提高學習的興趣。

完成本設計的內容約需1課時。

六、教學流程

1、教學流程圖

2、流程圖說明

情景演示實驗1奧斯特實驗。

演示實驗2搖繩發電

問題:為什么導線中有電流產生?

活動I自主活動學生實驗1

設問:如何使閉合線圈中產生感應電流?

活動II學生實驗2探究感應電流產生的條件。

活動III歷史回眸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的過程。

課件演示電磁感應現象。

活動ⅣDIS學生實驗微弱磁通量變化時的感應電流。

大家談

3、教學主要環節本設計可分為三個主要的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通過實驗觀察與討論,得出電磁感應現象與感應電流。

第二環節,通過學生探究實驗,得出感應電流產生的條件;通過“歷史回眸”、“大家談”,了解法拉第的研究過程,領略科學家的探究精神。

第三環節,通過DIS實驗,了解電磁感應現象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七、教案示例

(一)情景引入:

1、觀察演示實驗,提出問題

1820年,丹麥物理學家奧斯特發現通電直導線能使小磁針發生偏轉,從而揭示了電與磁之間的內在聯系。

演示實驗1奧斯特實驗。

那么,磁能生電嗎?

演示實驗2搖繩發電

把一根長10米左右的電線與一導線的兩端連接起來,形成一閉合回路,兩個學生迅速搖動電線,另一學生將導線放到小磁針上方,觀察小磁針是否偏轉。

問題1:為什么導線中有電流產生?

2、導入新課

我們可以用這節課學習的知識來回答上面的問題。

(二)電磁感應現象

自奧斯特發現電能生磁之后,歷史上許多科學家都在研究“磁生電”這個課題。

介紹瑞士物理學家科拉頓的研究。

自主活動:如何使閉合線圈中產生電流?

學生實驗1:把條形磁鐵放在線圈中,將靈敏電流計、線圈連成閉合回路,觀察靈敏電流計指針是否偏轉。

1、電磁感應現象

閉合回路中產生感應電流的現象,叫電磁感應現象。

2、感應電流

由電磁感應現象產生的電流,叫感應電流。

介紹英國物理學家、化學家法拉第的研究。

問題2:法拉第發現的使磁場產生電流的條件究竟是什么?

(三)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

學生實驗2:探究感應電流產生的條件。

根據所給的器材:靈敏電流計、原線圈、副線圈、電鍵、滑動變阻器、導線等,設計實驗方案,使線圈中產生感應電流。

小組交流方案,師生共同討論產生感應電流的原因。

感應電流產生的條件:閉合回路、磁通量發生變化。

播放flash課件,進一步理解感應電流產生的條件。

介紹“歷史回眸”欄目中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的過程。

(四)應用

討論、解釋:

1、書上的示例

2、搖繩發電的原理。

DIS學生實驗:微弱磁通量變化時的感應電流。

大家談

(五)總結(略)

(六)作業布置(略)

物理教案模板范文表格下載篇3

教學目標

(1)知道分子間存在著力的作用

(2)知道分子力與分子間距離的定性關系

(3)會用分子間作用力解釋一些簡單現象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分析一:本節教材先由實驗現象分析得出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分析二:分子間的引力和斥力總是同時存在,并且都隨分子間的距離的增大而減小,只不過減小的規律不同,斥力減小得快.如上圖所示,當分子間距離等于平衡距離時,引力等于斥力,分子間作用力為零;當分子間距離小于平衡距離時,斥力、引力隨分子間距離減小而增大,但斥力增加得快,所以表現出斥力;當分子間距離大于平衡距離時,斥力、引力隨分子間距離增大而減小,但斥力減小得快,所以表現出引力.

教法建議

建議一:為形象起見,可以用兩個小球間的彈簧來比喻分子力.

建議二:要充分利用圖象說明好分子間的作用力關系,重點強調分子間的引力和斥力總是同時存在,并且都隨分子間的距離的增大而減小,只不過減小的規律不同而已.

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重點:知道分子間作用力與分子間距離的關系

教學難點:分子間的引力和斥力總是同時存在及其變化規律

一、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力

由實驗現象得出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二、分子間作用力與距離的關系

1、分析圖

分子間的引力和斥力總是同時存在,并且都隨分子間的距離的增大而減小,只不過減小的規律不同,斥力減小得快.如上圖所示,當分子間距離等于平衡距離時,引力等于斥力,分子間作用力為零;當分子間距離小于平衡距離時,斥力、引力隨分子間距離減小而增大,但斥力增加得快,所以表現出斥力;當分子間距離大于平衡距離時,斥力、引力隨分子間距離增大而減小,但斥力減小得快,所以表現出引力.

2、填表

vAlign=topwidth=145>

分子間距離

作用力vAlign=topwidth=84>

小于

平衡距離

vAlign=topwidth=91>

等于

平衡距離

vAlign=topwidth=83>

大于

平衡距離

vAlign=topwidth=118>

大于10倍

平衡距離

物理教案模板范文表格下載篇4

教學目標:

1、知道平拋運動的定義及物體做平拋運動的條件。

2、理解平拋運動可以看作水平方向的勻速直線運動與豎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的合運動。

3、掌握平拋運動的規律。

4、樹立嚴謹,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的科學態度。

5、滲透物理學“建立理想化模型”、“化繁為簡”“等效代替”等思想。

教學重難點

重點難點:

重點:平拋運動的規律。

難點:對平拋運動的兩個分運動的理解。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引入

通過柯受良飛越黃河精彩視頻和生活中常見拋體運動的圖片引入到拋體運動,在對拋體運動進行了解的基礎上回憶以前學過的拋體運動;對拋體運動進行分類。由拋體運動引入平拋運動。

(一)知道什么樣的運動是平拋運動?

1.定義:物體以一定的初速度水平方向上拋出,僅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運動,叫做平拋運動。

2.物體做平拋運動的條件

(1)有水平初速度,

(2)只受重力作用。

通過活動讓學生理解平拋運動是一個理想化模型。

讓學生體會研究問題時,要“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思想。

(二)實驗探究平拋運動

問題1:平拋運動是怎樣的運動?

問題2:怎樣分解平拋運動?

探究一:平拋運動的水平分運動是什么樣的運動?(學生演示,提醒注意觀察實驗現象)

【演示實驗】同時釋放兩個相同小球,其中一個小球從高處做平拋運動,另一個小球從較低的地方同時開始做勻速直線運動。

現象:在初速度相同的情況下,兩個小球都會撞在一起(學生回答)

結論:平拋運動水平方向的分運動是勻速直線運動(師生共同總結)

探究二:平拋運動的豎直分運動是什么樣的運動?(分組探究,提醒:a小球是帶有小孔的小球;b裝置靠近水槽;c觀察兩小球落到水槽中的情況)

【分組實驗】用小錘打擊彈性金屬片時,前方小球向水平方向飛出,做平拋運動,而同時后方小球被釋放,做自由落體運動。

現象:兩小球球同時落地。(學生回答)

結論:平拋運動的豎直分運動是自由落體運動(師生共同總結)

課后小結

物理教案模板范文表格下載篇5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眼睛的構造,知道眼睛是怎樣看見物體的。

2、了解眼鏡是怎樣矯正視力的。

(二)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體驗目標

使學生具有眼保健意識。

二、教學設想

1、重點、難點、疑點

(1)了解眼睛的成像原理

(2)了解近視眼與遠視眼的調節。

2、課型及基本教學思路

課型:新授課。

基本教學思路:利用多媒體課件或制作眼睛模型,通過討論、觀察實驗的方法了解眼睛成像原理以及眼鏡的矯正方法。

三、教具學具準備

凸透鏡、燒瓶、水、牛奶或墨水、平行光源或多媒體課件、凹透鏡。

四、教學設計

(一)復習導入

1、凸透鏡成像規律是什么?

2、為什么有的人要戴眼鏡才能看清物體?

(二)進行新課

1、整體感知

眼睛能看到物體是由于眼球相當于一架照相機,利用了凸透鏡能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的原理。

近視眼是由于物體的像落在視網膜的前面而看不清,可以用凹透鏡來矯正。

遠視眼是由于物體的像落在視網膜的后面而看不清,可以用凸透鏡來矯正。

2、教學互動

互動1

眼睛就好似一架照相機,你知道是如何看物體的嗎?

明確利用眼球模型(或多媒體課件、掛圖)觀察分析,晶狀體和角膜相當于一個凸透鏡,視網膜相當于光屏,當物體的像成在視網膜上時,我們就看見物體了。

互動2

我們是如何看清遠處與近處的景物的?

明確討論分析,看遠處與近處景物通過調節晶狀體形狀,使景物的像始終落在視網膜上就看清楚了。

互動3

探究探視眼的矯正。

明確由于長期不注意用眼衛生,使晶狀體變凸,或睫狀體調節能力降低,遠處的景物的像落在視網膜前面,形成近視眼。引導學生設想用凹透鏡將光線發散,使遠處景物傳來的光仍能會聚在視網膜上,從而能看清遠處的景物。

互動4

探究遠視眼的矯正。

明確遠視眼是由于晶狀體太薄,近處物體的像成在了視網膜后面而看不清。引導學生設想用凸透鏡將光線會聚,使近處物體傳來的光線仍能會聚在視網膜上,從而看清近處的物體。

互動5

近視眼鏡和遠視眼鏡各自的度數不同,鏡片相同嗎?

明確通過觀察、比較、歸納出眼鏡度數不同,眼鏡的凹凸程度不同。度數越深,焦距越小。

3、達標反饋

(1)眼睛就好像一架照相機。晶狀體和角膜相當于一個凸透鏡,它把來自物體的光會聚在視網膜上,形成物體的像。物體在視網膜上的像是倒立的。(填“正立”或“倒立”)。

(2)近視眼只能看清近處的物體,看不清遠處的.物體。近視眼需利用凹透鏡來矯正。

(3)遠視眼只能看清遠處的物體,看不清近處的物體。遠視眼需要利用凸透鏡來矯正。(遠;近;凸透鏡)

4、學習小結

(1)內容總結

這節課我們了解了眼睛是怎樣看清物體的,了解了遠視眼與近視眼的矯正方法。

(2)方法歸納

本節課通過制作眼球模型了解眼睛結構及成像原理,觀察了遠視眼與近視眼的矯正方法,運用了討論的探究方法。

(三)布置作業

1、目前,醫療水平不斷提高,小紅到醫院做了治療近視的準分子手術,摘除了戴了幾年的眼鏡,你知道準分子手術是怎么回事嗎?

2、老花鏡的“度數”等于它的焦距的倒數乘100,你能替爺爺測出他的老花鏡的度數嗎?

物理教案模板范文表格下載篇6

授課題目3.5~6核裂變核聚變第1課時授課時間年月日

星期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

1.知道核裂變現象,理解核裂變放出巨大能量的道理

2.能根據質能方程計算裂變放出的能量

3.知道什么是鏈式反應,什么是臨界體積

4.知道聚變反應,理解聚變放出巨大能量的道理

5.知道可控核聚變反應的優缺點及研究進展情況

過程與方法

1.通過結合能的學習和計算,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計算能力

2.通過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本,查閱資料,了解核反應堆的原理及核電站的作用,培養學生獲取信息,加工整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習核裂變與核聚變的應用,體會物理學的價值和威力。

2.通過了解核武器、核電站等諸多核知識的應用,體會科學與人類社會發展的關系,科學既能給人類造福也能給類帶來災難。教學重點核裂變和核聚變的概念教學難點理解核裂變的兩個應用及核聚變的點火難度教學方法講授法,舉例法,練習法,討論法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設備板書或板圖設計

教學過程環節檢測內容檢測結果

及補救措施針對

教學

重難

點的

當堂

檢測

反饋

教反思

教學過程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1.引入1.復習引入:原子核的結合能如何計算?

2.上節課我們知道了原子核蘊含了巨大的能量,今天我們學習原子核能量的兩種應用核裂變和核聚變。2.核裂變1.概念:重核分裂成幾個中等質量的原子核的現象稱為核裂變。

2.練習。哪些屬于核裂變反應。

3.核裂變能放出巨大能量,核燃料與煤釋放能量的對比。(具體計算留作作業)

4.鏈式反應、臨界體積的概念

物理教案模板范文表格下載篇7

一、分析歸納中學物理實驗設計思想的基本要求

要進行中學物理實驗方法和實驗方案疑難的研究,首先要善于分析、歸納這些實驗的設計思想,找出實驗中要解決的重點和難點以及其解決的方法。有可能的話,還可探究設計者完成這些實驗的可能的思維方法和過程。

不僅要分析整個物理實驗的設計思想,而且還特別要注意分析實驗中某一過程或某一方面的設計思想。設計思想是為了解決問題而思維的結果。因此,分析設計思想首先要分析、判斷設計思想所要解決的問題和所能解決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為評價設計思想的優缺點,進而為評價物理實驗實施方案的優缺點提供有實際意義的根據。

【實驗教學案例1】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實驗演示

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是高中物理的重要內容,因此,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演示實驗一定要作好。其作法,一般是采用拆開原電池法。如圖4.l所示只是其中之一種方法。

研究電路歐姆定律的實驗

為什么要拆開原電池呢?拆開原電池要解決什么問題呢?這樣作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在接受這個實驗前,需要進行深入的分析思考。孔夫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要了解一個人應該這樣,要了解物理實驗的設計思想,也應該首先從外表上觀察它怎么做、起什么作用,然后分析它為什么要這樣做,最后檢查它這樣做的效果如何,內容、效果與原理是否一致。

大家都很清楚,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演示實驗需要使學生都能清楚地看到:當外電路電阻變化時,(1)內、外電壓之和為一常數,(2)內、外電壓有明顯的變化(具體實驗中要使其變化幅度盡可能大些)。

為滿足以上兩個要求中的第(1)個實驗要求應作到:①電源的電動勢較穩定;②電池的極化現象要小――電流不能太大,所以內阻不能太小;③測內電壓用的探針的極化電動勢要小――選合適的材料做探針;為滿足第(2)個實驗要求應作到:④需加大電池內阻,內阻與外阻的大小關系恰當;⑤演示電表的量程及內阻恰當。這里,增大電源(電池)內電阻是實驗方案要解決的一個關鍵問題――這一實驗疑難所在。

測定凸透鏡焦距實驗

一般情況下,增大電源內阻有兩種常用的方法:①在兩個內阻很小的電源中串一個電阻,作為模擬電源內電阻,以此來增大內阻;②拆開原電池,控制電池內離子通道,如減小其截面積、增大其長度,以此來增大內阻。圖4.l所示的是一個拆開的原電池,在兩個半電池之間用鹽橋連接以增大內電阻就是采用這種方法。

【實驗教學案例2】幾何光學實驗演示

在幾何光學實驗中,關鍵的問題是光路的顯示。為解決這一問題,可以用光盤(白屏)的漫反射原理來進行顯示光路的實驗,也可以用煙箱中煙塵微粒對光的散射原理來進行顯示光路的實驗,還可以用混入少量的懸濁質的水箱中懸濁質微粒對光的散射來進行顯示光路的實驗。認識到這一點,就有利于抓住實驗關鍵和自制實驗裝置。其中,用混入少量的懸濁質的水箱中懸濁質微粒對光的散射來進行顯示光路的實驗,疑難是,制作水箱的箱壁的材料、水中懸濁質及其濃度的選擇。它們應該滿足,()箱壁的透過率高,懸濁質對所用光源發出的光的散射較強。用氦氖激光器光源時,由于它發出的激光是波長為632.8nm的紅光,所以,制作水箱的箱壁是無色平板薄玻璃,水中滴入少量的淡茶水。也有在水箱中裝硫酸銅水溶液的,但是效果不如懸濁液。你能分析出其中的原因嗎?

物理教案模板范文表格下載篇8

三維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擴散現象是由于分子的熱運動產生的。

(2)知道什么是布朗運動,理解布朗運動產生的原因。

(3)知道什么是熱運動及決定熱運動激烈程度的因素。

(4)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勤觀察、多思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能力目標:

分析綜合能力,理解推理能力,實驗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唯物主義世界觀,尊重事實

教學重點、難點

擴散現象布朗運動

教具:顯微鏡(大于500倍),火柴,電源接線,布朗運動演示儀(氣體)

新課教學

一、新課引入

根據分子動理論,構成物體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這個結論也是實驗事實的基礎上得到的,本節課我們就從實驗說明分子的無規則運動。

二、擴散現象

學生觀察兩個實驗:

1.將盛有二氧化氮的集氣瓶與另一集氣瓶豎直方向對口接觸,看到二氧化氮氣體從下面的瓶子慢慢擴展到上面瓶內。

2.在一燒杯的水中,滴入幾滴紅墨水后,紅墨水在水中逐漸擴展。

【問】:這兩個實驗屬于什么物理現象?它說明了什么?

學生回答問題,教師總結:上述實驗是氣體,液體的擴散現象,說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熱運動。

【問】舉例說明在固體之間也會存在擴散現象。(堆在地面上的煤)

固體的擴散現象比較緩慢,不特別觀察很難直接觀察到。

【問】擴散的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

演示實驗:同時將紅墨水分別滴入冷水和熱水中,學生觀察擴散的快慢。

結論:擴散的快慢與溫度有關,溫度高,擴散現象加快,說明分子運動更加激烈。

【問】分子究竟做什么樣的運動?能否直接用肉眼觀察到分子的無規則運動?

回憶分子直經、體積,得出不可能的

看到的顏色變化是分子的群體遷移(類似云、水珠)

【問】借助于儀器(如顯微鏡)能否觀察到?

三、布朗運動

可以更明顯的觀察證實分子的無規則運動的現象是布朗運動。

1.介紹布朗運動

1827年英國植物學家布朗用顯微鏡觀察懸浮在水中的花粉,發現花粉顆粒在水中不停地在做無規則運動,后來就把懸浮顆粒的無規則運動叫做布朗運動。

閱讀實驗,思考:

“小碳粒”是不是分子?

“位置連線”是路程還是位移?(位移)

時間間隔延長,折線更復雜還是更簡單?(復雜)

物理教案模板范文表格下載篇9

1、機械運動:一個物體相對于另一物體位置的改變(平動、轉動、直線、曲線、圓周)

參考系、質點、時間和時刻、位移和路程

運動的描述

速度、速率、平均速度

加速度

直線運動的條件:a、v0共線

勻速直線運動s=vt,s-t圖,(a=0)

1vt?v0?at,s?v0t?at2

典型的直線運動

勻變速直線運動

規律v-t圖

特例2vt2?v0?2as,s?直線運動2v0?vtt2自由落體(a=g)豎直上拋(a=g)

參考系:假定為不動的物體

(1)參考系可以任意選取,一般以地面為參考系

(2)同一個物體,選擇不同的參考系,觀察的結果可能不同

(3)一切物體都在運動,運動是絕對的,而靜止是相對的

2、質點:在研究物體時,不考慮物體的大小和形狀,而把物體看成是有質量的點,或者說

用一個有質量的點來代替整個物體,這個點叫做質點。

(1)質點忽略了無關因素和次要因素,是簡化出來的理想的、抽象的模型,客觀上

不存在。

(2)大的物體不一定不能看成質點,小的物體不一定就能看成質點。

(3)轉動的物體不一定不能看成質點,平動的物體不一定總能看成質點。

(4)某個物體能否看成質點要看它的大小和形狀是否能被忽略以及要求的精確程

度。

3、時刻:表示時間坐標軸上的點即為時刻。例如幾秒初,幾秒末。

時間:前后兩時刻之差。時間坐標軸線段表示時間,第n秒至第n+3秒的時間為3秒(對應于坐標系中的線段)

4、位移:由起點指向終點的有向線段,位移是末位置與始位置之差,是矢量。

路程:物體運動軌跡之長,是標量。路程不等于位移大小

(坐標系中的點、線段和曲線的長度)

5、速度:描述物體運動快慢和運動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平均速度:在變速直線運動中,運動物體的位移和所用時間的比值,υ=s/t(方向為位移的方向)

平均速率:為質點運動的路程與時間之比,它的大小與相應的平均速度之值可能不相同(粗略描述運動的快慢)

即時速度:對應于某一時刻(或位置)的速度,方向為物體的運動方向。(v?lim?s)?t?0?t即時速率:即時速度的大小即為速率;

物理教案模板范文表格下載篇10

一、教學內容分析

在復習本章的過程中,要注意強調定義式與決定式的區分;對基本概念及基本規律的理解和應用,如正確區分各種功率(電功率、熱功率、機械功率等)之間的相互關系、計算公式,純電阻電路與非純電阻電路的區別;對本章的考查,多以選擇題和實驗題的形式出現,特別是實驗的考查靈活多變,包括儀器的選取、讀數,器材的連接,數據處理,誤差分析等,因此,對電學中實驗的復習,要抓住伏安法測電阻的兩種接法的選擇、滑動變阻器的分壓接法與限流接法的選取以及電路故障分析等重點,還要加深和鞏固對基本知識的理解,要注意培養學生解決總是的方法和思路,提高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新課的學習,已經對本章內容有一定的掌握,但是對基本概念及基本規律的理解和應用能力還比較弱,對實驗題中器材以及滑動變阻器兩種接法的選取、電路故障的分析等都比較薄弱。因此在復習時,要加強對基本規律的理解及運用能力,并特別加強對實驗部分的復習。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熟悉并會運用電阻定律及串、并聯電路的規律

2.知道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阻,理解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

3.掌握電功率、熱功率及機械功率的區別與計算;焦耳定律及其運用

4.本章四個實驗的原理、操作步驟、器材選擇、接法選取等;電路故障的分析

(電學實驗另設專題復習)

(二)過程與方法

1、列表疏理重要的知識點

2、利用學案導學,講解與練習相結合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講解各實驗的操作規程、注意事項及數據分析等,讓學生體會實驗的嚴謹性,培養認真探究、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2、通過電路故障的分析、電路典型計算題及相應實驗的計算與分析,讓學生體會電路規律的實用性與利用學到的規律解決實際問題成就感,從而加深對學科的興趣

四、教學重、難點:

1)理解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

2)電功率、熱功率及機械功率的區別與計算

3)本章四個實驗的原理、操作步驟、器材選擇、接法選取等;電路故障的分析

五、教學策略:對重要知識點建立框圖,力求簡明扼要;對電學中實驗的復習,要抓住伏安法測電阻的兩種接法的選擇、滑動變阻器的分壓接法與限流接法的選取以及電路故障分析等重點;利用學案導學,在復習中注意講練結合。

物理教案模板范文表格下載篇1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重力是如何產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2.過程與方法

(1)探究了解重力和質量的關系。培養一定的實驗能力,利用數學模型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2)了解重垂線及重心的應用,培養應用物理知識解釋簡單生活現象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了解生活實際中物理知識的應用,增強學習物理、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

(2)激發學生對于科學探究的興趣,養成與同學合作交流的意識,體驗利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喜悅,培養創新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重力的概念及重力與質量的關系。

2.教學難點:重力的方向,觀察分析明確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理解重心的概念。

三、教學準備:

鉤碼、彈簧測力計、重垂線、粗細均勻的木棒、方形薄板、木球、投影儀。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教師進行如下演示:

(1)將一只木球舉到一定的高度讓其自由落下。

(2)把一只木球斜向上拋出,觀察其運動路線。

(3)讓一只木球在講臺上沿直線運動,滾到講臺邊后落向地面,觀察其運動路線。

在演示的幾種情況中,球的運動有什么共同之處呢?不論小球的運動狀態如何。它最終都落回了地面。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是什么呢?球運動過程中運動狀態的改變是因為受到了力的作用,球都落回了地面一定是受到了指向地面的力的作用。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指向地面的力——重力的知識。

(二)新課講授

1.重力的概念

A.請同學們用一根細線拴住自己的橡皮,做如書中圖所示的實驗,說說你的感受。

B.同學們是不是發現橡皮做圓周運動時需要用力拉著,松開手就會被甩掉。那為什么并沒有用繩把月亮拴在地球上,但是月亮總是不停地繞著地球旋轉,這又是為什么?是不是地球上有某種力,像拉著橡皮的線一樣,在牽著月球呢?

[投影]蘋果落地和萬有引力。

引出萬有引力的概念:地球和月亮之間存在著相互吸引的力,這就是萬有引力(universalgravity),萬有引力是偉大的物理學家牛頓發現的,他是看到蘋果落地受到啟發而發現了萬有引力。地面附近的物體也會受到地球的吸引,地面附近的物體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gravity)。通常還把重力的大小叫做重量。

C.想一想、你還看到過什么現像是物體受到重力的作用而產生的。比如現在流行的蹦極、美麗的瀑布、蕩秋千等,還有課前的實驗,木球無論怎樣運動都最終落到地面,就是受到了重力的作用。

2.重力的大小

A.復習:同學們還記得力的三要素嗎?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我們就先來研究重力的大小怎樣確定,它和什么因素有關呢?

B.思考并實驗:同學們可以先大膽猜想一下物體的重力和什么有關?然后可以參考教材中的提示,用實驗驗證自己的想法,然后交流實驗的情況。

誰知道重力用什么測量?怎樣測量?用彈簧測力計來測量重力。使用彈簧測力計時要先觀察量程和分度值,如果指標沒有指零還要先進行調零,然后將被測物體掛在彈簧測力計下方,物體靜止時,根據指針的位置讀出指示的值即為被測物體的重力。學生實驗,教師巡視指導,并參與學生的活動。

根據測量數據做出的重力與質量關系的圖像是一條過原點的直線。

根據實驗結果,我們知道每一次測出的重力與其對應質量的比值基本上是一個不變的值,這個比值大約是9.8。實驗結果說明物體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質量成正比。我們用G表示重力,g表示重力和質量的比值,同學們實驗的結論就可以用一個公式表示。請大家自己表示出來,并想一想單位是什么。

g的單位可根據重力G(N)和質量m(kg)的單位得出:g=9.8N/kg。在使用公式計算時,質量(m)的單位必須用kg。重力(G)的單位必須用N。粗略計算時,g的值可取10N/kg。

(三)鞏固練習

1.一塊鋼錠的品質是4t,計算它所受到的重力。

=4×1000kg×9.8N/kg=39200N

注意:質量的單位必須用kg。

2.質量是50g的雞蛋,重是多少牛(取g=10N/kg)?

=50÷1000kg×10N/kg=0.5N

注意:質量的單位必須用kg。

3.根據自己的體重,估算受到的重力的大小。

通常把重力的大小叫做重量。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習慣將質量稱為重量,同學們應注意區別。

(四)小結

讓學生總結本節學習到了哪些知識。

1.地面附近的物體,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

2.重力是一種常見的力,重力的大小跟物體的質量到底是什么關系,我們可以實驗來研究一下。重力和質量的關系曲線圖做出來。

我們研究發現,重力和質量成正比,用來計算大小,g=9.8N/kg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點叫重心。

(五)作業:

找出身邊的重力現象,并使用所學知識嘗試出三道題。

物理教案模板范文表格下載篇12

一、偏振現象

1.偏振現象

如圖13-6-1所示,機械波是橫波時,當質點的振動方向與狹縫平行時,機械波能透過狹縫傳播(圖甲),反之,則不能傳播(圖乙).

對縱波而言,不管什么情況,縱波總能透過狹縫而傳播(圖丙).

圖13-6-1

學法一得橫波只沿著某一個特定的方向振動,稱為波的偏振.只有橫波才有偏振現象,而縱波沒有偏振現象.所以,光是一種橫波.

2.自然光和偏振光

(1)自然光

從普通光源直接發出的天然光是無數偏振光的無規則集合,所以直接觀察時不能發現光強偏于哪一個方向,這種沿著各個方向振動的光波的強度都相同的光叫自然光.

如圖13-6-2所示,普通光源S發出的光經過偏振片時,后面的光屏是明亮的,說明光透過了偏振片;若轉動偏振片,光屏上亮度不變,說明透過光的強度不變,由此可知,自然光沿著各個方向振動的光波的強度都相同.

圖13-6-2

聯想發散偏振片是由特殊材料制成的,其“狹縫”用肉眼不能看見,它只允許振動方向與“狹縫”平行的光波通過.

深化升華通過偏振片后,自然光就變成了偏振光.

(2)偏振光

只有一個振動方向的光叫偏振光.如經過偏振片后的自然光.若偏振光再經過一個偏振片后,情況會怎樣呢?如圖13-6-3所示,當兩偏振片的“狹縫”平行時,光屏上仍有亮光.當兩偏振片的“狹縫”相互垂直時,透射光的強度幾乎為零,光屏上是暗的,如圖13-6-4所示.

圖13-6-3

圖13-6-4

深化升華光的偏振現象并不罕見.除了從光源(如太陽、電燈等)直接發出的光以外,我們通常看到的絕大部分光,都是偏振光.

(3)偏振光的另一種產生方式

自然光射到兩種介質的交界面上,如果光入射的方向合適,使反射光和折射光之間的夾角恰好是90°時,反射光和折射光都是偏振光,且偏振方向相互垂直(如圖13-6-5).

圖13-6-5

二、偏振現象的應用

1.光的偏振現象有很多應用.如在拍攝日落時水面下的景物、池中的游魚、玻璃櫥窗里陳列物的照片時,由于水面或玻璃表面的反射光的干擾,常使景象不清楚,如果在照相機鏡頭前裝一片偏振濾光片,讓它的透振方向與反射光的偏振方向垂直,就可以減弱反射光而使景象清晰.

2.夜晚行車時,對方照射過來的光很強,若加一個偏振片,可減弱對眼睛的照射.

3.立體電影也是利用了光的偏振原理.

典題·熱題

知識點一偏振和偏振光

例1有關偏振和偏振光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

A.只有電磁波才能發生偏振,機械波不能發生偏振

B.只有橫波能發生偏振,縱波不能發生偏振

C.自然界不存在偏振光,自然光只有通過偏振片才能變為偏振光

物理教案模板范文表格下載篇13

1.本章主要是研究物體的組成、分子熱運動、分子間的作用力以及物體的內能。

2.本章主要內容為分子動理論,以分子動理論為基礎,將宏觀物理量溫度和物體的內能聯系起來。屬模塊中高考必考內容。

3.高考中以選擇題形式考查對基礎知識的理解,以計算題形式進行宏觀量與微觀量間的計算。

第一課時分子動理論

【教學要求】

1.知道物體是由大量分子組成的,理解阿伏加德羅常數。

2.知道分子熱運動,分子熱運動與布朗運動關系。

3.知道分子間的作用力和一些宏觀解釋。

【知識再現】

一、物質是由大量分子組成的

1.分子體積很小,它的直徑數量級是m.

2.油膜法測分子直徑:d=V/S,V是,S是水面上形成成的單分子油膜的面積.

3.分子質量很小,一般分子質量的數量級是

kg

4.分子間有空隙.

5.阿伏加德羅常數:1mol的任何物質都含有相同的粒子數,這個數的測量值NA=mol—1。阿伏加德羅常數是個十分巨大的數字,分子的體積和質量都很分小,從而說明物質是由大量分子組成的.

二、分子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熱運動

1.擴散現象:相互接觸的物質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溫度越高,擴散.

2.布朗運動:在顯微鏡下看到的懸浮在液體中的的永不停息的無規則運動,顆粒越小,運動越;溫度越高,運動越.布朗運動不是液體分子的運動.

三、分子間存在著相互作用力

1.分子間同時存在相互作用的和

,合力叫分子力.

2.特點:分子間的引力和斥力都隨分子間的

增大而減小,隨分子間距離的減小而增大,但斥力比引力變化更。

知識點一微觀量與宏觀量關系的計算

微觀量與宏觀量間的關系,以阿伏加德羅常數為聯系的橋梁。解題時應抓住宏觀量中的質量、體積、摩爾質量、摩爾體積、分子數目等,微觀量中的分子質量、分子大小(體積與直徑),氣體問題一般用正方體模型,固體、液體分子一般用球模型。

【應用1】(07南京調研)銅的摩爾質量為,密度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1kg銅所含的原子數是

B.1m3銅所含的原子數是

C.1個銅原子的質量是

D.1個銅原子所占的體積是

導示:1kg銅的量為,原子數是,A錯。1m3銅質量為,摩爾數為,原子數是,B錯。1摩爾銅原子的質量是M,1個銅原子的質量是,C對。1摩爾銅的體積為,一個銅原子所占的體積為,D對。故本題選CD。

物質密度等于質量與體積之比,也等于摩爾質量與摩爾體積之比。摩爾質量為分子質量的6.02×23倍。摩爾體積為分子占據體積的6.02×23倍。

知識點二布朗運動的理解

布朗運動是花粉小顆粒的運動,它體現了分子運動的特點,不是分子運動。由于分子運動,對花粉小顆粒產生隨機的碰撞,這種不平衡,使得花粉小顆粒運動起來。

【應用2】(08鎮江調查)用顯微鏡觀察水中的花粉,追蹤某一個花粉顆粒,每隔10s記下它的位置,得到了a、b、c、d、e、f、g等點,再用直線依次連接這些點,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這些點連接的折線就是這一花粉顆粒運動的徑跡

B.它說明花粉顆粒做無規則運動

C.在這六段時間內花粉顆粒運動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D.從a點計時,經36s,花粉顆粒可能不在de連線上

導示:花粉顆粒的運動是雜亂無章的,10s內的徑跡是復雜的,這些點連接的折線不一定是這一花粉顆粒運動的徑跡,A錯。它只能說明花粉顆粒做無規則運動,B正確。六段時間的位移大小不等,所以花粉顆粒運動的平均速度大小不等,C錯。從d點再運動6s時間,花粉顆粒可能不在de連線上,體現花粉顆粒運動的無規則性,D正確。故選BD。

知識點三分子間的作用力與分子勢能

分子間同時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與引力,它們都隨分子間距離的增大而減小,斥力減小得快。斥力與引力的合力為分子間的作用力,又分別表現為斥力和引力。所以這里的概念容易引起混淆。A.分子間的引力比分子間的斥力減小得快,分子力增大

B.分子間的引力比分子間的斥力減小得快,分子力減小

C.分子間的斥力比分子間的引力減小得快,分子力增大

D.分子間的斥力比分子間的引力減小得快,分子力減小

導示:當分子距離r=r0時,分子間引力和斥力相等,距離再增大時,表現為引力,斥力減小得快,但分子力減小,ABC錯,D對,故選D。

討論分子間斥力與引力時,應區別斥力、引力和作用力三者之間的關系以及它們在不同距離段上的特點。

類型一分子力與宏觀力的關系

與分子力特點有關的習題主要有三類:一是判斷對分子力特點的描述是否正確.二是利用分子力特點研究分子力做功,分子的加速度.三是與實際相關聯的問題.要正確分析這些問題,必須準確把握分子力的特點,熟知分子間斥力、引力及合力隨分子間距離的變化規律.應弄清楚是分子力原因還是其它力作用的結果,切不可見了相斥、相吸就與分子力聯系.

物理教案模板范文表格下載篇14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物體運動狀態的變化快慢,即加速度大小與力有關,也與質量有關。

2、通過實驗探究加速度與力和質量的定量關系。

3、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使學生掌握在研究三個物理量之間關系時,用控制變量法實現。

2、指導學生根據原理去設計實驗,處理實驗數據,得出結論.

3、幫助學生會分析數據表格,利用圖象尋求物理規律。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實驗探究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創新精神。

2、使學生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樂于探究自然界的奧秘,能體驗探索自然規律的艱辛與喜悅。

3、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相互學習,交流,共同提高的學習態度.

★教學重點

1、怎樣測量物體的加速度

2、怎樣提供和測量物體所受的力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選器材,設計方案,進行實驗。作出圖象,得出結論

★教學方法

1、提出問題,導入探究原理――自主選器材,設定方案,進行操作,總結歸納――進行交流。

2、對學生操作過程細節進行指導,對學生實驗過程的疑難問題進行解答。

★教學用具:

多媒體、小車、一端帶滑輪長木板、鉤碼、打點計時器、學生電源、紙帶、刻度尺、氣墊導軌、微機輔助實驗系統一套。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教師活動:利用多媒體投影下圖:

定性討論:物體質量一定,力不同,物體加速度有什么不同?力大小相同,作用在不同質量物體上,物體加速度有什么不同?

物體運動狀態改變快慢取決哪些因素?定性關系如何?

學生活動:學生討論后回答:第一種情況,受力大的產生加速度大,第二種情況:質量大的產生加速度小。

學生再思考生活中類似實例加以體會。

點評:教師還可舉日常生活中一些實例,如賽車和普通小汽車質量相仿,但塞車安裝了強大的發動機,牽引力巨大,可產生很大加速度。再如并駕齊驅的大貨車和

小汽車在同樣大的制動力作用下,小汽車容易剎車.通過類似實例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加速度大小既與力有關,也與質量有關,為下一步定量研究做

好鋪墊.

(二)進行新課

1、物體加速度與它受力的定量關系探究

教師活動:現在我們探究物體加速度與力、質量的定量關系(用控制變量法)。保持物體的質量不變,測量物體在不同力的作用下的加速度,探究加速度與力的定量關系。請同學生據上述事例,猜測一下它們最簡單關系。

學生猜測回答:加速度與力可能成正比。

教師活動:如何測量加速度a?需什么器材?請同學樣設計方案。

學生回答:第二章我們已探究過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規律,可用該實驗器材測加速度。小車在鉤碼牽引下作勻加速運動,利用打出紙帶求加速度。

教師活動:現實中,除了在真空中拋體(僅受重力)外,僅受一個力的物體幾乎不存在,但一個單獨的力作用效果與跟它等大、方向相同的合力作用效果相同,因此實驗中力F的含義可以是物體所受的合力。如何為運動物體提供一個恒定合力?如何測?請同學們想辦法。

教師引導:可利用前邊測加速度的器材,在鉤碼質量遠小于小車質量條件下,鉤碼重力大小等于對小車拉力(至于為什么以后再討論),但必須設法使木板光滑,或使用氣墊導軌以減少摩擦直至忽略不計。這樣小車受的合力就等于鉤碼重力。教師對學生設計方案的可行性進行評估,篩選出最佳方案進行實驗。

學生活動:學生思考,設計可行方案測量,也可借鑒教師提供案例進行設計。

教師活動:指導學生分組實驗,把小車在不同拉力下的加速度填在設計好的表格中。

學生活動:學生設計實驗步驟,進行分組實驗,取得數據。

教師活動:如何直觀判斷加速度a與F的數量關系?指導學生以a為縱坐標,以F為橫坐標建立坐標系,利用圖象找規律。利用實物投影展示某同學做的圖象,讓大家評價。

學生活動:學生在事先發給的坐標紙上描點,畫圖象,看圖象是否是過原點的直線,就能判斷a與F是否成正比。分析研究表格中數據,得出結論。

2、物體的加速度與其質量的定量關系探究

教師活動:保持物體所受力相同,測量不同質量的物體在該力作用下的加速度,探究加速度與質量關系,請同學們用最簡單關系猜測一下二者是什么關系?教師解釋:若a與m成反比,其實是a與1/m成正比,a-l/m的圖象應是什么?

學生猜測回答:加速度與質量可能成反比。應該是過原點直線。

教師活動:保持鉤碼質量一定,即拉力大小一定,如何改變小車質量?將不同質量的小車的加速度填入設計好的表格中,建立a一1/m坐標系作圖象。

學生回答:在小車上加砝碼。

學生設計實驗步驟,進行分組實驗,測出不同質量時加速度。在坐標紙上描點,作a-l/m圖象,據a-l/m圖象建否是過原點直線就能判斷加速度是否與質量成反比。

點評:由于學生剛開始從事探究實驗,缺乏經驗,需要教師指導,比如設計方案,利用圖象處理數據,學生一無經歷,二不習慣,所以宜采用定向探究,逐步使學生走向自由探究。

3、對實驗可靠性進行評估

教師活動:如果同學們猜想是正確的,那么根據實驗數據,以a為縱坐標,以F橫坐標,或以a為縱坐標,1/m為橫坐標,作出圖象都應該是過原點的直線,但實際描的點并不嚴格在某直線上,也不一定過原點。若真是a∝F,a∝l/m得需多次實驗才能證實。

學生討論結果,看書討論相關問題。

★課余作業

1、課后完成實驗報告。

2、預習第三節牛頓第二定律。

物理教案模板范文表格下載篇15

初二下學期開始,學生需較多的進行物理的定量計算,在教學中也發現學生這方面的解題能力較為薄弱,在此淺談本人在物理計算教學中采用的一些教學方法及體會,

一、從物理基礎知識著手培養良好學習習慣。首先,物理的定律和公式是最基礎的知識,也是每堂習題課前必掌握的知識。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要求學生從5個方面(公式名稱、公式、適用條件、各字母表示物理量、各物理量的單位及符號)進行全方位復習。其次,采取循序漸進的教學方式,教學中先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基礎知識,并通過對基礎習題的解答訓練,使學生掌握應用物理定律或公式解題的基本方法及運用物理量時單位必須統一的要求,進而使學生形成解答物理習題的基本模式,培養學生牢固掌握解題的規范和程序,為進一步深化做好準備。

二、認真鉆研教材精選習題。在掌握物理定律和公式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思維和解題能力是核心任務,要達到這個目的,教師對習題的選擇是關鍵。

1、注意理論和實際相結合激發學習興趣。理論聯系實際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啟迪學習動機,活躍課堂氣氛的一種重要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物理現象是趣味性習題的好素材。例如,在運用密度公式解題時,編了這樣一些題目:(1)估算你身體的體積?(2)孫悟空的金箍棒“重一萬三千無百斤,有二丈長,碗口粗”合體積約0.2m3,質量約6750kg,你能推測出它是什么材料制成的?這些習題使學生感覺到物理就在身邊,既容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又指導學生把理論運用于實際,。

2、注意一題多解擴展學生思路。“一題多解”是指通過不同的思維途徑,采用多種解題方法解決同一個實際問題的教學方法。它有利于培養學生辨證思維能力,加深對概念、規律的理解和應用,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啟迪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例如,密度應用練習,選用這樣的一道題:實驗室需要購買4kg的酒精,用容積為4.5L的容器夠裝嗎?先讓學生解答,結果發現絕大多數學生用求4kg酒精體積的方法來判斷。為了起到一題多解的作用,筆者進而啟發學生從4.5L的容器能裝多少kg的酒精和4kg的某種液體體積為4.5L,這種液體的密度是多少等思路引伸擴散思考。通過練習,促進知識遷移,并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

3、注意一題多變誘導學生思路。“一題多變”是指從多角度、多方位對例題進行變化,引出一系列與本例題相關的題目,形成多變導向,使知識進一步精化。

三、加強數學計算方法的指導和訓練,彌補學科間銜接的不足。在教學中,同行們常抱怨現在的學生計算能力實在太差,我自己也深有同感。一方面不少學生在小學的計算基礎確實很差,另一方面物理和數學在計算方面的要求也有差異,例在物理計算對含有指數的乘除運算就要求學生要非常熟練,同時由于教材編寫的改革,很多時候會造成脫節的狀況,例如物理中密度公式及圖像的實質就是質量和體積的正比關系,而此時數學上還未學到正比例函數,這些都形成了計算障礙,

因此在教學中,要耐下心來指導學生如何進行與物理有關的數學運算,逐步提高學生解答計算題的綜合能力。

物理教案模板范文表格下載篇16

物理教案-音調、響度和音色(精選2篇)

-音調、響度和音色篇1

重點和難點

1、知道樂音的三要素.

2、知道樂音的音調跟發聲體的振動頻率有關;響度跟發聲體的振幅和距發聲體的遠近有關;不同發聲體發出的樂音的音色不同.

教法:學生參與實驗

教具:

錄音機、磁帶、旋轉齒輪裝置、木梳、硬紙片、硬塑料片、粗細不同的橡皮筋、由演奏同學準備樂器.

教學過程 :

(一)新課引入

[播放錄音]教師提前錄好一段賞心悅目的輕音樂和一段在繁忙路口來來往往的各種車輛的聲音,上課時用錄音機放出來,讓學生感受并做出判斷:

使人感到愉快的聲音→樂音

使人感到煩躁的聲音→噪音

方法1:[播放錄音]用錄音機播放有高音部和低音部的合唱歌曲的磁帶.

請同學分析低音部和高音部的不同?男聲和女聲的不同?演奏樂器有哪些?引入樂音的三要素.

方法2:請班上會樂器演奏的同學表演.(應有兩種以上的樂器),引入樂音的三要素.

(二)新課教學

一、音調

方法1:學生分組實驗探索總結

[實驗1]用一張硬紙片,讓它在木梳齒上劃過,一次快些,一次慢些.

分析:誰是發聲體?撥動快慢對發聲體有何影響?聲音聽起來有什么不同?

[實驗1]撥動張緊的細橡皮筋,再撥動張緊的粗橡皮筋.

分析:粗細不同的橡皮筋振動快慢不同,音調不同.

結論:音調跟發聲體振動快慢(頻率)有關系.

方法2:學生參與演示實驗得出結論

[演示]先介紹發聲齒輪,請同學上前觀察同一軸上的幾個發聲齒輪的齒數.并告訴全體同學每個齒輪的齒數不同.轉動齒輪,請同學注意聽用硬塑料片接觸不同齒數的齒輪時,聲音的高低有何不同?

分析:硬塑料片的振動發聲;齒數多,振動快;齒數少,振動慢.

結論:音調由發聲體振動的頻率決定.頻率越大,音調越高;頻率越小,音調越低.

簡介人和動物的聽覺范圍,提高學生的興趣.

二、響度:

1.響度的概念:

人耳感覺到的聲音的大小叫響度

人耳感覺到的:不同的人,不同的位置感覺聲音大小不同.

方法1:教師提問:人耳感覺到的聲音的大小主要與那些因素有關?你能否自己設計實驗進行說明?

(除教師提供的實驗儀器:鼓、鼓錘和镲之外,其它儀器一律不限,現場沒有的可用語言描述)

控制時間在5分鐘左右,讓學生充分發言.

歸納總結出結論:響度與聲源振動的幅度大小和距離聲源的遠近有關.

方法2:由演示實驗和學生可操作實驗得出結論.

[演示]在紙盆上放乒乓球(或碎紙屑),調節音量觀察球(或碎紙屑)的跳動幅度.

[實驗感受]:手摸喉部大聲說話和小聲說話時的不同.

總結結論.

2.響度和音調的區別

同學們在論述實驗結果與分析結果時,都使用了"聲音的高低"一詞,而沒有使用"聲音的大小",可見,同學們是知道聲音的高低和大小是有區別的.

參考書37頁科學用語和日常用語的不同.

三、音色:

小活動:請出幾位同學分別說一句話,其它同學閉上眼睛猜出發言的先后順序.

由學生講述猜測的理由,教師給出音色的概念.

(三)總結、擴展

由于大綱對本節知識點的要求不高,所以,對于一般的學生,教師只要使學生從實驗角度理解并記憶大綱所要求內容即可;而對于程度較高的學生,教師完全可以不局限于書本內容,可根據學生的實際程度自由拓展.

習題精選

選擇題

1.雷雨季節,有些小孩害怕雷聲,是因為雷聲的()

A.頻率很高B.振幅很大C.響度很大D.音調很高

2.人對遠處大聲講話時,常用雙手在嘴邊圍成喇叭狀,這是為了()

A.增大說話頻率

B.增加傳入對方耳朵的聲音的響度

C.改變講話的音色

D.增大講話人的肺活量,使人更易講話

3.人們常對一套音響設備評頭論足,說它如何保持逼真的效果,這主要是指()

A.音調和響度B.響度與音色C.音調和音色D.音調、響度和音色

4.聲音在傳播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音色會逐漸改變B.音調會逐漸降低

C.響都會逐漸降低D.聲音的音調、音色、響度都不會改變

參考答案:

1.B2.B3.C4.C

填空題

1.聲源發聲時,聲音的響度跟聲源振動的______有關.當聲源的______越小時,聲音的響度會越______.

2."震耳欲聾"反映了聲音的______很大;"聲音刺耳"反映了聲音的______很高;我們能夠分辨出各種不同樂器的聲音,是因為它們的______不同.

3.如果唱歌時有人說"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來",這里的"高低"指的是______;而"引吭高歌"、"低聲細語"里的"高"、"低"指的是______.

4.如圖所示,拿一張硬紙片,讓它在木梳齒上劃過,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劃得快時,發出的聲音的音調______,這說明音調跟發聲體的______有關.

參考答案:

1.振幅,振幅,越小2.響度,音調,音色3.音調,響度4.高,振動頻率

典型例題

【例題1】一位女高音正在輕聲為一名放聲歌唱的男低音伴唱,他們誰的音調高?誰的響度大?

解析:

此題的目的是使同學們能正確區分樂音的三要素."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低"指音調,因此女高音音調高,男低音音調低."輕聲"與"放聲歌唱"則表明了聲音響度的大小,女高音響度小,男低音響度大.

【例題2】馬戲團的訓狗員,在舞臺上用一種特殊的信號訓狗,觀眾完全沒有察覺,狗卻準確的聽從信號做各種動作.試說一說這其中的奧妙?

解析:

人對高音和低音的聽覺有一定的限度,大多數人能夠聽到的聲音的頻率范圍,大約是20次每秒到20000次每秒.狗能聽到的聲音范圍遠比人耳聽到的范圍大,使從15次每秒到50000次每秒.它能聽到人聽不到的高頻率的聲音,馴狗員用的是超出人的聽覺范圍但在狗聽覺范圍內的信號.

【例題3】在列車進站暫停時,列車的保養工常用榔頭敲打機車的各有關部件,這是為什么?

解析:

保養工在長期工作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憑借聽敲打機車發出聲音的音調和音色是否有異常變化,就可以較快的發現列車是否存在故障.

探究活動

1)某種樂器改變音調的方法

【組織形式】個人或自由結組

【活動目的】擴展知識,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

【活動流程】

制訂計劃;查閱和收集相關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結論;寫出論文;與其他組交流.

【備注】

1、網上查找的資料要有學習的過程記錄.

2、和其他成員交流.

2)了解某種樂器的制作過程

【組織形式】個人或自由結組

【活動目的】

通過了解樂器的制作過程,加深對樂音三要素的理解,把所學知識與實際應用結合起來.

【活動流程】

制訂計劃;查閱和收集相關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結論;嘗試制作樂器;寫出論文;與其他組交流.

【備注】

1.網上查找的資料要有學習的過程記錄.

2.嘗試制作樂器要有完整的過程記錄(不一定成功).

3.和其他成員交流.

物理教案-音調、響度和音色篇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樂音的三要素.

2.知道樂音的音調跟發聲體的振動頻率有關,響度跟發聲體的振幅和距發聲體的遠近有關,不同發聲體發出的樂音的音色不同.

3.常識性了解頻率的概念及其單位

4.常識性了解能引起人的聽覺的聲音的頻率范圍

能力目標:

1.過觀察教師演示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2.通過學生參與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感受到:物理不但是一門實用學科,同時還是一門具有藝術性、很美的一門學科.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從我們周圍的兩類聲音:一類是使人感到愉快的聲音——樂音;一類是使人感到煩躁的聲音——噪聲.教材以實驗為基礎,通過生活中有關實例的分析和概括,引入了樂音的三個基本要素——響度、音調和音色.

由于音調跟頻率的關系,多數學生缺乏感性認識,教材安排了用硬紙片劃木梳和撥動橡皮筋的實驗,教材在出現頻率的概念和單位這一較深知識點的同時,又舉出一個有趣的人、狗、貓聽覺范圍對照的實例,以有利于學生對頻率的理解,同時又會引起學生的興趣.

響度跟振幅的關系學生比較容易接受,給出其關系后,教材利用插圖介紹了一些減少聲音分散,增大響度的方法,使知識與實際聯系起來.

由于音色是三要素中較為復雜的概念,教材只是簡單指出了聲音有這個特征,而未進一步探討.

教法建議

1)引入要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新課引入沒有一定的模式,要根據教材、學校實驗設備、學生實際等條件,用不同的形式巧妙的引入,注意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求知欲望,跟該堂課要學習的內容緊密的聯系起來.

2)注重實驗,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教學大綱對本節知識點的要求較低,而這節教材的知識點雖少,但感性東西較多,單純靠講是不行的,必須加進大量實驗,通過實驗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活躍課堂,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力.如可增加讓直尺振動發聲,演示振動快慢與音調的關系;在紙盆上放乒乓球,演示響度跟振幅的關系等.

3)注意引導學生區別科學用語和日常用語的不同.

4)本節課物理名詞較多,對于剛上物理不久的初二學生來說要完全理解是困難的,不要給學生提出過高的要求,課內教學也不要在這些名詞上多費唇舌,否則將適得其反,要把握住本課的教學目的.這些名詞在實際生活中和今后高中物理課的學習中,還可以進一步加深理解.

示例

重點和難點

1、知道樂音的三要素.

2、知道樂音的音調跟發聲體的振動頻率有關;響度跟發聲體的振幅和距發聲體的遠近有關;不同發聲體發出的樂音的音色不同.

教法:學生參與實驗

教具:

錄音機、磁帶、旋轉齒輪裝置、木梳、硬紙片、硬塑料片、粗細不同的橡皮筋、由演奏同學準備樂器.

教學過程 :

(一)新課引入

[播放錄音]教師提前錄好一段賞心悅目的輕音樂和一段在繁忙路口來來往往的各種車輛的聲音,上課時用錄音機放出來,讓學生感受并做出判斷:

使人感到愉快的聲音→樂音

使人感到煩躁的聲音→噪音

方法1:[播放錄音]用錄音機播放有高音部和低音部的合唱歌曲的磁帶.

請同學分析低音部和高音部的不同?男聲和女聲的不同?演奏樂器有哪些?引入樂音的三要素.

方法2:請班上會樂器演奏的同學表演.(應有兩種以上的樂器),引入樂音的三要素.

(二)新課教學

一、音調

方法1:學生分組實驗探索總結

[實驗1]用一張硬紙片,讓它在木梳齒上劃過,一次快些,一次慢些.

分析:誰是發聲體?撥動快慢對發聲體有何影響?聲音聽起來有什么不同?

[實驗1]撥動張緊的細橡皮筋,再撥動張緊的粗橡皮筋.

分析:粗細不同的橡皮筋振動快慢不同,音調不同.

結論:音調跟發聲體振動快慢(頻率)有關系.

方法2:學生參與演示實驗得出結論

[演示]先介紹發聲齒輪,請同學上前觀察同一軸上的幾個發聲齒輪的齒數.并告訴全體同學每個齒輪的齒數不同.轉動齒輪,請同學注意聽用硬塑料片接觸不同齒數的齒輪時,聲音的高低有何不同?

分析:硬塑料片的振動發聲;齒數多,振動快;齒數少,振動慢.

結論:音調由發聲體振動的頻率決定.頻率越大,音調越高;頻率越小,音調越低.

簡介人和動物的聽覺范圍,提高學生的興趣.

二、響度:

1.響度的概念:

人耳感覺到的聲音的大小叫響度

人耳感覺到的:不同的人,不同的位置感覺聲音大小不同.

方法1:教師提問:人耳感覺到的聲音的大小主要與那些因素有關?你能否自己設計實驗進行說明?

(除教師提供的實驗儀器:鼓、鼓錘和镲之外,其它儀器一律不限,現場沒有的可用語言描述)

控制時間在5分鐘左右,讓學生充分發言.

歸納總結出結論:響度與聲源振動的幅度大小和距離聲源的遠近有關.

方法2:由演示實驗和學生可操作實驗得出結論.

[演示]在紙盆上放乒乓球(或碎紙屑),調節音量觀察球(或碎紙屑)的跳動幅度.

[實驗感受]:手摸喉部大聲說話和小聲說話時的不同.

總結結論.

2.響度和音調的區別

同學們在論述實驗結果與分析結果時,都使用了聲音的高低一詞,而沒有使用聲音的大小,可見,同學們是知道聲音的高低和大小是有區別的.

參考書37頁科學用語和日常用語的不同.

三、音色:

小活動:請出幾位同學分別說一句話,其它同學閉上眼睛猜出發言的先后順序.

由學生講述猜測的理由,教師給出音色的概念.

(三)總結、擴展

由于大綱對本節知識點的要求不高,所以,對于一般的學生,教師只要使學生從實驗角度理解并記憶大綱所要求內容即可;而對于程度較高的學生,教師完全可以不局限于書本內容,可根據學生的實際程度自由拓展.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1)某種樂器改變音調的方法

【組織形式】個人或自由結組

【活動目的】擴展知識,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

【活動流程】

制訂計劃;查閱和收集相關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結論;寫出論文;與其他組交流.

【備注】

1、網上查找的資料要有學習的過程記錄.

2、和其他成員交流.

2)了解某種樂器的制作過程

【組織形式】個人或自由結組

【活動目的】

通過了解樂器的制作過程,加深對樂音三要素的理解,把所學知識與實際應用結合起來.

【活動流程】

制訂計劃;查閱和收集相關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結論;嘗試制作樂器;寫出論文;與其他組交流.

【備注】

1.網上查找的資料要有學習的過程記錄.

2.嘗試制作樂器要有完整的過程記錄(不一定成功).

3.和其他成員交流.

物理教案模板范文表格下載篇17

一、教材分析

通過研讀教材,對浮力這節內容的研究是在小學自然課和生活經驗中已經熟悉“浮起的物體受到浮力”這一常識的基礎上,綜合的應用液體的壓強,壓力等知識而展開的。學習完本節內容后,學生能夠知道什么是浮力,如何測浮力的大小及阿基米德原理。為接下來物體的浮與沉知識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教學目標

根據本節的內容及其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我將教學目標擬定如下:

知識與技能:

1、感受浮力的存在,理解浮力的概念。

2、學習用彈簧測力計測浮力的大小

3、理解阿基米得原理

4、理解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過程與方法:

1、經歷實驗探究,定性認識浮力大小的影響因素。

2、學習使用探究學習常用的科學方法―控制變量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關觀:

通過觀察思考,實驗探究,收集資料。交流討論等活動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社會發展的影響。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根據以上的教學目標并聯系學生的實際狀況,我認為本節教學的重難點如下:

1、重點:

1)浮力的概念,經歷探究過程,了解下沉的物體也受到浮力的作用。

2)經歷探究浮力大小的過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2、難點:

1)下沉的物體也受到浮力

2)通過實驗探究,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四、教學方法與手段

根據教材的特點,依據課程標準“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的多樣化”這一理念及初中學生學習的心理特點,我采用:以科學探究為主,講授法為輔的方法。即在學生感興趣的實驗基礎上,輔助以觀察、歸納、總結等方法,使學生的思維從感性的具體到抽象的規定,真正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測量,明確浮力的大小,然后通過簡單的生活現象的分析使學生的思維從抽象的規定到思維的具體,培養學生實驗探究的能力,爭取使教學達到最優化。

五、教學過程

1、浮力的概念:

浮力的概念采用教師引導學生看圖后歸納得出,生生交流后,學生匯報,教師點評。

1)浸在液體內部和浮在液體表面的物體都受到浮力;

2)浸在氣體中的物體也受到浮力;

3)浮力的施力物體是液體或氣體;

4)浮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上的。

浮力的感受,準備2個小實驗,一個是釋放氫氣球,一個是往水里壓空礦泉水瓶。

在這一環節,也許有各種問題出現,特別是概念的建構與生活經驗的沖突,比如正在下沉的物體不受到浮力的作用,可以用另一個生活經驗去反駁,比如在水里提物,比在岸上提物輕松。從而形成矛盾,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2、浮力的測量:

明確了浮力的概念之后,在手壓礦泉水瓶的實驗中,提問學生有沒辦法測得浮力的大小。給出器材,小組討論,得出方案。

器材:彈簧測力計,石塊,燒杯,細繩

實驗步驟:在空氣中稱出石塊的重力,將石塊浸沒在水里稱出此時的視重。

根據現象能說明下沉的物體受到浮力。

除此,在剛才的實驗中,同學們會發現兩次彈簧測力計示數之差,正好等于浮力的大小。

3、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

關于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利用器材:彈簧測力計、圓柱體、盛有純水和濃鹽水的容器各一個。實驗步驟可以參考書上P92。學生按照步驟記錄數據,并分析數據,得出結論。

這個實驗比較簡單,計劃讓同學們自行完成,有問題的舉手示意,完成后一起交流。

關于探究浮力的大小,在已經知道可以用彈簧測力計測出浮力的大小,浮力的大小可能與排開液體的體積(質量、重力)有關。

小組討論分析實驗步驟,明確實驗原理而后再進行實驗。

物理教案模板范文表格下載篇1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在學生已有幾何光學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回顧人類對光的本性的認識發展過程

(2)在復習機械波干涉的基礎上使學生了解產生光的干涉的條件和楊氏實驗的設計原理。

(3)使學生掌握在雙縫干涉實驗中產生亮條紋和暗條紋的原因及條件,并了解其有關計算,明確可以利用雙縫干涉的關系測定光波的波長。

(4)通過干涉實驗使學生對光的干涉現象加深認識。

2、過程與方法

在教學的主要設置了兩個探究的問題

(1)在機械波產生干涉現象的知識基礎上,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掌握光的干涉條件,在雙縫干涉實驗中產生亮條紋和暗條紋的原因及條件。

(2)小組合作學習探究相鄰兩條亮條紋(或暗條紋)的間距與什么因素有關。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合作的精神、團隊的意識和集體的觀念,培養學生循著科學家足跡自主探究科學知識的能力,從而真正實現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的目標。

【教學重點】

(1)使學生知道雙縫干涉產生的條件,掌握干涉圖樣的特征。

(2)理解雙縫干涉實驗中產生亮條紋和暗條紋的條件

(3)理解相鄰的亮條紋(或暗條紋)的間距,并能應用這一規律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1)對雙縫干涉圖樣中亮條紋和暗條紋產生原因的正確理解

(2)理解影響雙縫干涉圖樣中相鄰亮條紋(或暗條紋)間距的因素

【教學方法】

類比、實驗、分組探究

【教學工具】

PPT課件、玩具激光光源、光柵(雙縫)

【教學過程】

課題引入:

問一: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見到許多光學的現象,這些自然現象是如何形成的?

圖片展示:如光的直線傳播、彩虹、“海市蜃樓”

引入:自然界中的光現象如此豐富多彩,人們不禁要問光的本質到底是什么?

新課教學:

一、兩大學說之爭:

在17世紀以牛頓為代表的一派認為:“光是一種物質微粒,在均勻的介質中以一定的速度傳播”

以惠更斯為代表的一派認為:“光是在空間傳播的某種波”

學生討論:你贊同誰的觀點?并說一說贊同的原因。

二、光的干涉:

(一)假設:光是一種波,則必然會觀察到波的特有現象。

學生回顧:機械波的特有現象——干涉

引導:只要能看到光的干涉現象,就能說明光具有波性

(二)實驗探究:

1、我們怎樣才能使兩列光相遇時發生干涉現象?

演示:兩個單獨的激光光源相遇

設問:為什么看不到干涉現象?產生干涉現象必須有什么條件?

學史介紹:實際上很難找到兩個能相互干涉的光源,一直到1801年英國物理學家托馬斯·楊在實驗室里成功的觀察到了光的干涉。

2、托馬斯·楊雙縫干涉實驗介紹:

介紹實驗裝置,在擋板上開兩條很窄的狹縫,當一束單色光投射到擋板時,兩條狹縫相當于兩個完全相同的光源——相干光源。

光的干涉條件:相干光源

3、演示實驗:雙縫干涉實驗

思考:光通過雙縫后墻上出現了什么現象?這又說明了什么?

師生小結:光具有波動性

引導學生參閱課本彩圖中的雙縫干涉圖樣

小組討論:光的干涉圖樣有什么特征?

得出實驗現象:中央亮條紋、明暗相間、間距相等的條紋

設問(現象解釋):你該如何解釋光屏上出現的亮條紋(暗條紋)?

光屏上何處出現亮條紋,何處出現暗條紋?即產生的條件是什么?

小組討論:形成共識,派代表闡述原因。

光屏上出現亮條紋(或暗條紋)的條件:

亮條紋:(n=0、1、2、3…)

暗條紋:(n=0、1、2、3…)

物理教案模板范文表格下載篇19

教學目標

學生基于親身實驗能說出光沿直線傳播到平面鏡平面鏡后又沿直線傳播出去;光照到物體的表面會改變原來的方向而返回來的現象叫反射。學生在反復嘗試的基礎上初步發現光的反射是有規律的,了解光的反射現象的應用。在活動中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及小組合作的能力,激發學生對光的反射現象的研究興趣。

教學重點

學生基于親身實驗確認平面鏡可以改變光的傳播路線。

教學難點

學生基于對觀察實驗現象的分析初步發現光的反射是有規律的。

教學過程

一、復習并提出問題

1.用激光筆從實驗盒的不同角度照射,出現或水平,或垂直,或傾斜的光傳播路徑。提問:同學們請看,上節課我們認識了什么?光的直線傳播,光在空氣和水中都是沿直線傳播的。

【設計意圖:復習光的直線傳播現象。】

2.如果在充滿煙霧的實驗盒底部放一塊兒平面鏡,激光筆的光遇到了平面鏡會發生什么現象?請結合你的生活經驗猜一猜,把你猜想的結果畫在記錄紙上。

3.匯報:請同學展示猜想結果,并說說猜想的依據。

【設計意圖:調動學生的已有認知經驗。】

二、認識光的反射現象

1.提問:激光筆的光遇到了平面鏡究竟會發生什么現象呢?讓我們借助實驗來進行觀察。

2.實驗方法:

①先將香點燃放到實驗盒中,用激光筆從盒子的上方沿不同的角度照到盒子下方平面鏡的點上,觀察激光筆的光遇到了平面鏡會發生什么現象;

②在盒子前面的膠片上做好記錄,先畫出平面鏡上點的位置,然后利用描點的方法畫出光線;

③實驗至少做三次,用不同顏色的筆進行記錄。

3.匯報:激光筆的光遇到了平面鏡會發生什么現象?誰來說一說你們的發現。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實驗認識到平面鏡可以改變光的傳播路線。】

4.總結(PPT)光照射到物體表面,會改變原來的傳播方向而返回來。這種現象叫做光的反射。(隨機介紹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

【設計意圖:學生認識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為后面發現光的反射規律打基礎。】

三、初步認識光的反射規律

1.展示幾組學生的記錄,請同學們觀察這些記錄,你有沒有發現光的反射現象有什么規律?

2.請小組的同學輕聲交流一下。

3.集體交流。

【設計意圖:學生觀察,初步發現光的反射是有規律的。】

4.提問:黑板上的反射現象應該怎樣補充完整?(請學生到黑板上畫出光線)

【設計意圖:學生對光的反射規律的初步運用。】

四、利用光的反射規律

1.我們已經發現了平面鏡能反射光線,還有一定的規律,現在讓我們來利用這個規律來完成一個挑戰的任務,看教室四周的墻上分別放置了高低不同的三個目標,請小組的同學就近選擇一組目標,將平面鏡放到桌子上不動,利用激光筆分別打中三個目標,看哪個組打中的最快。

2.開始活動

3.匯報交流,說一說打中目標的竅門。

【設計意圖:學生對光的反射規律進一步運用。】

五、光的反射的應用

1.通過前面的實驗我們發現光遇到平面鏡會發生反射,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的現象呢?

2.介紹光的反射的應用

潛望鏡汽車的后視鏡額鏡

【設計意圖:認識光的反射在生活中的應用。】

3.請同學們閱讀教材43頁的資料,還有什么新的認識。

物理教案模板范文表格下載篇20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通過實驗觀察認識光的干涉現象,知道從光的干涉現象說明光是一種波。

2.掌握光的雙縫干涉現象是如何產生的,何處出現亮條紋,何處出現暗條紋。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楊氏雙縫干涉實驗,體會把一個點光源發出的一束光分成兩束,得到相干光源的設計思想。

2.通過根據波動理論分析單色光雙縫干涉,培養學生比較推理,探究知識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光的本性的初步認識,建立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

【教學重點】雙縫干涉圖象的形成實驗及分析。

【教學難點】亮紋(或暗紋)位置的確定。

【教學方法】復習提問,實驗探究,計算機輔助教學

【教學用具】JGQ型氦氖激光器一臺,雙縫干涉儀,多媒體電腦及投影裝置,多媒體課件(相關靜態圖片及Flash動畫)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復習機械波的干涉

[復習提問,誘導猜想]

[多媒體投影靜態圖片]

師:大家對這幅圖還有印象嗎?

生:有,波的干涉示意圖。

師:[投影問題]請大家回憶思考下面的問題:

圖中,S1、S2是兩個振動情況總是相同的波源,實線表示波峰,虛線表示波谷,a、b、c、d、e中哪些點振動加強?哪些點振動減弱?

學生回答結果不出所料,大部分同學能答出a、c兩點振動加強,d、e兩點振動減弱,而對于b點則出現了爭議。一種認為b點是振動加強點,另一種則認為b點是由加強到減弱的過渡狀態。

師:b點振動加強和減弱由什么來決定呢?只有弄清這一點才能解決兩派同學的爭端。

(有學生低語,“路程差”)

師:好!剛才這位同學說到了關鍵,那么就請你來分析一下b點與S1、S2兩點的路程差。

生:由圖可以看出OO′是S1、S2連線的中垂線,所以b到S1、S2的路程差為零。

師:那么b點應為振動——(學生一起回答):加強點。

(教師總結機械波干涉的規律,突出強調兩列波的振動情況總是完全相同。)

師:光的波動理論認為,光具有波動性。那么如果兩列振動情況總是相同的光疊加,也應該出現振動加強和振動減弱的區域,并且出現振動加強和振動減弱的區域互相間隔的現象。那么這種干涉是一個什么圖樣呢?大家猜猜。

生:應是明暗相間的圖樣。

師:猜想合理。那么有同學看到過這一現象嗎?

(學生一片沉默,表示沒有人看到過)

師:看來大家沒有見過。是什么原因呢?

[生1]可能是日常生活中找不到兩個振動情況總相同的光源。

[生2]可能是我們看見了但不知道是光的干涉現象。

師:兩位同學分析得非常好,也許是沒有干涉的條件,也許是相逢未必曾相識。大家看他們倆誰分析得對呢?

生:我覺得生1說的不成立,這樣的光源很多,像我們教室里的日光燈,我覺得它們完全相同。

師:好。我們可以現場來試試。

(先打開一盞日光燈,再打開另一盞對稱位置的日光燈)

師:請大家認真找一找,墻上、地上、天花板上,有沒有出現明暗相間的干涉現象?

(大家積極尋找,沒有發現,思維活躍,議論紛紛)

師:看來兩個看似相同的日光燈或白熾燈光源并不是“振動情況總相同的光源”。

[投影圖]

師:1801年,英國物理學家托馬斯·楊想出了一個巧妙的辦法,把一個點光源分成兩束,從而找到了“兩個振動情況總是相同的光源”,成功地觀察到了干涉條紋,為光的波動說提供了有力的證據,推動了人們對光的本性的認識。下面我們就來重做這一著名的雙縫干涉實驗。

(二)進行新課

1.楊氏干涉實驗

[動手實驗,觀察描述]

介紹楊氏實驗裝置(如圖)

師:用氦氖激光器演示雙縫干涉實驗。

用激光器發出的紅色光(平行光)垂直照射雙縫,將干涉圖樣投影到教室的墻上,引導學生注意觀察現象。

現象:可以看到,墻壁上出現明暗相間的干涉條紋。

師:(介紹)狹縫S1和S2相距很近,雙縫的作用是將同一束光波分成兩束“振動情況總是相同的光束”。這樣就得到了頻率相同的兩列光波,它們在屏上疊加,就會出現明暗相間的條紋”。

結論:楊氏實驗證明,光的確是一種波。

2.亮(暗)條紋的位置

[比較推理,探究分析]

師:通過實驗,我們現在知道,光具有波動性。現在我們是不是可以根據機械波的干涉理論來認真探究一下實驗中的明暗條紋是如何形成的呢?

[投影圖]

圖中,P0點距S1、S2距離相等,路程差Δ=S1P0-S2P0=0應出現亮紋,(中央明紋)

[演示動畫]圖20—3中S1、S2發出的正弦波形在P點相遇疊加,P點振動加強(如圖)

EMBEDMSPhotoEd.3

鑒于上述動畫的表述角度和效果,教師在此基礎上再播放動畫,如下圖所示振動情況示意圖,使學生進一步明確.不管波處于哪種初態,P0點的振動總是波峰與波峰相遇或波谷與波谷相遇,振幅A總為A1、A2之和,即P點總是振動加強點,應出現亮紋。

EMBEDMSPhotoEd.3

師:那么其他點情況如何呢?

[投影圖]

EMBEDMSPhotoEd.3

P1點應出現什么樣的條紋?

76393 主站蜘蛛池模板: 衬塑管道_衬四氟管道厂家-淄博恒固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 气力输送设备_料封泵_仓泵_散装机_气化板_压力释放阀-河南锐驰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苏州防水公司_厂房屋面外墙防水_地下室卫生间防水堵漏-苏州伊诺尔防水工程有限公司 | 冷热冲击试验箱_温度冲击试验箱价格_冷热冲击箱排名_林频厂家 | 伸缩器_伸缩接头_传力接头-巩义市润达管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拖鞋定制厂家-品牌拖鞋代加工厂-振扬实业中国高端拖鞋大型制造商 | 实木家具_实木家具定制_全屋定制_美式家具_圣蒂斯堡官网 | 政府回应:200块在义乌小巷能买到爱情吗?——揭秘打工族省钱约会的生存智慧 | 食安观察网| 空冷器|空气冷却器|空水冷却器-无锡赛迪森机械有限公司[官网] | 深圳装修_店面装修设计_餐厅设计_装修全包价格-尚泰装饰设计 | 防水接头-电缆防水接头-金属-电缆密封接头-不锈钢电缆接头 | 过跨车_过跨电瓶车_过跨转运车_横移电动平车_厂区转运车_无轨转运车 | 不锈钢拉手厂家|浴室门拉手厂家|江门市蓬江区金志翔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 臭氧实验装置_实验室臭氧发生器-北京同林臭氧装置网 | 炭黑吸油计_测试仪,单颗粒子硬度仪_ASTM标准炭黑自销-上海贺纳斯仪器仪表有限公司(HITEC中国办事处) | 广州展台特装搭建商|特装展位设计搭建|展会特装搭建|特装展台制作设计|展览特装公司 | 东莞办公家具厂家直销-美鑫【免费3D效果图】全国办公桌/会议桌定制 | 上海办公室装修_上海店铺装修公司_厂房装潢设计_办公室装修 | 长沙一级消防工程公司_智能化弱电_机电安装_亮化工程专业施工承包_湖南公共安全工程有限公司 | HV全空气系统_杭州暖通公司—杭州斯培尔冷暖设备有限公司 | 皮带式输送机械|链板式输送机|不锈钢输送机|网带输送机械设备——青岛鸿儒机械有限公司 | 辽宁资质代办_辽宁建筑资质办理_辽宁建筑资质延期升级_辽宁中杭资质代办 | 咖啡加盟,咖啡店加盟连锁品牌-卡小逗 | 印刷人才网 印刷、包装、造纸,中国80%的印刷企业人才招聘选印刷人才网! | 杭州厂房降温,车间降温设备,车间通风降温,厂房降温方案,杭州嘉友实业爽风品牌 | 工作服定制,工作服定做,工作服厂家-卡珀职业服装(苏州)有限公司 | 骨密度仪-骨密度测定仪-超声骨密度仪-骨龄测定仪-天津开发区圣鸿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重庆LED显示屏_显示屏安装公司_重庆LED显示屏批发-彩光科技公司 重庆钣金加工厂家首页-专业定做监控电视墙_操作台 | 暖气片十大品牌厂家_铜铝复合暖气片厂家_暖气片什么牌子好_欣鑫达散热器 | 超声波成孔成槽质量检测仪-压浆机-桥梁预应力智能张拉设备-上海硕冠检测设备有限公司 | 广域铭岛Geega(际嘉)工业互联网平台-以数字科技引领行业跃迁 | 防爆电机生产厂家,YBK3电动机,YBX3系列防爆电机,YBX4节防爆电机--河南省南洋防爆电机有限公司 | 鲁尔圆锥接头多功能测试仪-留置针测试仪-上海威夏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除尘器布袋骨架,除尘器滤袋,除尘器骨架,电磁脉冲阀膜片,卸灰阀,螺旋输送机-泊头市天润环保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旋转/数显粘度计-运动粘度测定仪-上海平轩科学仪器 | 旋振筛|圆形摇摆筛|直线振动筛|滚筒筛|压榨机|河南天众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天津试验仪器-电液伺服万能材料试验机,恒温恒湿标准养护箱,水泥恒应力压力试验机-天津鑫高伟业科技有限公司 | 煤机配件厂家_刮板机配件_链轮轴组_河南双志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耐热钢-耐磨钢-山东聚金合金钢铸造有限公司| 飞利浦LED体育场灯具-吸顶式油站灯-飞利浦LED罩棚灯-佛山嘉耀照明有限公司 |